第一篇:毛邓三复习资料 全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在1935年的()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2、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江泽民 3、1938年,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会议 D、中共六届七中会议
4、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七大 5、1945年中共七大,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进一步阐述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7、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B、大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立 D、自力更生
9、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路线是()A、组织路线 B、独立自主 C、实事求是 D、群众路线
10、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主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1、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形成的现实依据。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三个有利于”标准
12、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会议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三大
13、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战争与改良 D、和平与合作
14、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15、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是()
A、1992年南方谈话 B、1982年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
16、下列不属于1989党中央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党性党风教育活动的内容的是(A、讲理想 B、讲学习C、讲政治 D、讲正气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 D、什么是发展,怎么样发展
18、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A、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B、上海召开党建座谈会上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19、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20、下列不属于2002年十一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的是()
A、关键在坚持与时具进 B、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C、基础在坚持立党为公 D、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1、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国情 C、现代化建设 D、经济建设
22、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会议是()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23、党十七大通过的()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行到的指南。A、《中国共产党章程》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否定本本主义》
24、毛泽东最早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论断的文章是()
A、《古田会议决议》 B、《反对本本主义》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25、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概念的文章是()A、《井冈山的斗争》 B、《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求是务实
27、毛泽东倡导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大
28、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出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A、《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29、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的文献是()
A、《完整的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 B、《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解放思想,独立思考》 30、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A、二中全会 B、三中全会 C、四中全会 D、五中全会
31、胡锦涛提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在()A、中央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讲话中 B、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讲话中 C、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讲话中 D、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讲话中
32、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是想路线是在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五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三大
33、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理论联系实际
34、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5、党的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是()
A、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6、党的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是()
A、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7、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
A、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8、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主义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39、“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这就话的提出者是()A、邓小平B、江泽民 C、毛泽东 D、胡锦涛
40、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41、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2、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农民阶级 D、官僚资本主义
43、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A、分清敌友问题 B、革命领导权问题 C、农民问题 D、革命对象问题
44、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法宝不仅包括()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群众路线
45、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A、政权问题 B、军队问题 C、土地革命问题 D、分清敌友问题
46、下列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动力的是()
A、工人、农民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4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封建主义
48、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A、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4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不走资本主义道路 B、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C、生产力的发展 D、认清当时的国情 50、不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以蒋、宋、孔、陈为首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D、保护民族工商业
51、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B、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式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 D、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的基本国情
52、毛泽东否定“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53、毛泽东确立的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D、军民一致,官兵平等
5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整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55、搞好农业合作化的重要保证是()
A、正确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B、采取逐步过渡的方法 C、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D、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
56、党和政府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的方针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C、艰苦朴素、敢于创新 D、农业合作化
57、不是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政策是()
A、原有工资不降低 B、对私股实行定息制 C、统一规定为年息五厘 D、减息
5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5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A、消灭剥削 B、建成社会主义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过渡到共产主义 6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6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套索的主要代表作是()
A、《论十大关系》 B、《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关于国家资本主义》 D、《关于农村合作化问题》 62、我国改革前的失误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疑虑,归根到底是没有完全搞清楚()A、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讲解,怎么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商品经济
6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
64、邓小平提出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其原因不包含()A、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是为了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C、是因为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问题一无所知
D、是因为过去我们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65、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
A、恢复党的思想路线 B、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 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6、邓小平于1980年5月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政权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A、社会主义的本质 B、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社会主义的特征 D、社会主义的目标 67、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原则是()
A、公有制 B、按劳分配,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C、发展生产、共同致富 D、一国两制 68、不属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内容表述的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保护公有制,发展公有制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9、邓小平完整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70、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A、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B、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C、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71、“社会主义本质”中的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是()
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7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显著特点是()
A、在表面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B、在本质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C、在特征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D、在原则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73、“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目标是()
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实现共同富裕 D、发展生产力 7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过渡到共产主义 75、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A、大力发展生产力 B、控制社会需求的过快增长 C、维护社会稳定 D、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76、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是()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始终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77、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
A 国防现代化 B 科学技术现代化 C 工业现代化 D 农业现代化 7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 资源B 人才 C 资本 D 科学技术
79、毛泽东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曾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分为()
A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B 不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 C 社会主义第一阶段和社会主义第二阶段 D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和高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8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
A 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 B 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C 走向社会主义的阶段 D 向社会主义过度的阶段 8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 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度的阶段 D 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度的阶段
8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上有区别,具体表现包括()A 经济基础不同 B 主要矛盾不同 C 发展阶段不同 D 根本任务不同 83、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时期至少需要()A 100年 B 200年 C 300年 D 500年
84、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
A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B 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C 自然条件差,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D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5、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 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 改革开放原则不动摇 D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动摇 8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A 四项基本原则 B 改革开放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四个现代化 8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中,四项基本原则是()A 立党之本 B 立国之本 C 执政之基 D兴国之要 88、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A 政治保证 B 组织保证 C 思想保证 D 发展动力 89、“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中,经济建设为中心是 A 立国之要 B 力量之源 C 强国之路 D 执政之基 90、“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中,改革开放是()A 兴国之要 B 力量之源C 强国之路 D 执政之基 91、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
A 政治保证 B 组织保证 C 思想保证 D 发展动力 9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 当前的国情决定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C 当前的国际环境决定D 党的方针政策决定 9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列不属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是()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 坚持改革开放
94、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C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实践 D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是指()
A 坚持解放生产力、坚持发展生产力 B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
9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的()
A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D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97、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是()
A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B 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 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98、毛泽东认为,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
A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在政治和道义上的一致 B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D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99、全面阐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是()A 马克思 B 列宁 C 毛泽东 D 邓小平100、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
A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B 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01、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A 发展 B 改革C 创新 D 革命
102、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A 独立自主 B 稳定发展 C 改革开放 D 自主创新 103、我国改革的任务决定改革应是()
A 经济体制的改革 B 政治体制改革 C 文化体制改革 D 自主创新 104、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的()A 目的 B 基础C 动力D 方向
105、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社会稳定是发展与改革的()A 目的 B 前提 C动力D方向
106、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A 目的 B 前提 C 动力D 方向
107、“捉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护稳定”,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
A 重要方针 B 重要政策 C 基本路线 D 基本纲领 108、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
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国策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国策 C 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D 当前的权宜之策
109、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点是发展()
A对外经济关系 B 对外政治关系 C 对外文化关系 D 对外社会关系
110、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点是()
A 促进全国经济一体化 B 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C 坚持内外联动、互利共赢 D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11、不属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的是()
A 两者本质上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B 两者本质上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 C 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D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和前提 11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中的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创举是()A 一国两制 B 建立经济特区 C 另起炉灶 D 一条线
113、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特区之“特”在于实行特殊的()
A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B 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C 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D 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 114、不属于有关我国经济特区描述的是()
A 是具有综合职能的经济特区 B 是特别行政区 C 是技术、知识、管理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15、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加入()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 C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 D 经济合作与发挥咱组织 116、从我国经济发挥咱需要出发,经过十五年谈判,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 C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 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117、我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要立足于()
A 以廉取胜的战略 B 以量取胜的战略 C 以广取胜的战略 D 以质取胜的战略 118、社会主义除级阶段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在党的()提出的 A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1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部分三步走,第一部是()A 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 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的,是党的()A 十四大 B 十五大 C 十六大 D 十七大
社会主语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第三步是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总值要()A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B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C 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D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二步是()A 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不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 到20世纪中叶,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的2020年比2000年()A 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B 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C 人均国内身材生产总值翻一番 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A 十四大 B 十五大 C 十六大 D 十七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A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C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D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126 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是()A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B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 实施人才兴国战略 D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正不包括()A 自主创新 B 重点跨越 C 之城建设 D 引领未来 12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
A 简单型向扩大型转变 B 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 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D 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 12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做到()A 一个原则 B 一纲四目 C 两个坚持、三个转变 D 四个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租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A 经济发展方式 B 经济增长方式 C 发展生产方式 D 生产运作方式 13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A 以现代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 B 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市场化 C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D 以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国际化 132 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表述错误的是()A 科技含量有限 B 经济效益好 C 资源消耗低 D 环境污染少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工业()A 由小变大 B 有旧变新 C 由弱变强 D 有大变强 134 “三农”问题不包括()
A 农业问题 B 农村问题 C 农场问题 D 农民问题 13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 A 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B 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 C 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 D 新城镇的伟大历史任务 136、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
A以工促农,以城乡带的发展阶段 B 以农促工,以乡带城的发展阶段C 工农并进,城乡协调的发展阶段 D 工农互补,城乡结合的发展阶段
137、在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邓小平提出()
A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思想 B “两个大局”的思想 C “西部大开发”的思想 D “以东促西”的思想 138、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
A 经济快速增长 B 经济按比例协调发挥咱 C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D 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 139、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
A 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B 发现资源与利用资源的环境关系 C 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环境关系 D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140、对我国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B 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C 尽量利用资源,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D 尽快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141、所有制结构是指()
A 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的关系B 生产资料在各部门产业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投放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关系 C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D 人们在生活中消费资料和消费服务的种类及其比例关系 142、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
A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B 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C 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 D 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的 14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44、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
A 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 B 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 C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D 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 145、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
A 生产力发展水平B 属支配地位的所有制的性质C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D 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14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A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B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47、国有经济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不包括()
A 涉及国家安全行业 B 自然垄断行业 C 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业 D 农业和工业 148、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 国有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 B国有资产在社会中资产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上D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控制力上
149、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二项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 坚持农村改革的市场取向 D 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
150、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A不能确定其属性 B 属于合作经济 C 属于公有制经济D 属于私有制经济 15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采取了、()
A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体制 B 完全由家庭直接经营的经营体制C 以集体统一为主体经营的经营体制 D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5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
A 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 C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53、不能笼统的说股份制是私有还是公有,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A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B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C有无国有企业参股 D有无集体企业参股 154、个体经济作为一种小私有制经济是()
A 社会主义所特有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特有的 C市场经济所特有的 D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 155、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A 股份制 B承包制C租赁制 D股份合作制
156、关于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并存在雇佣关系的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一种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经济
157、不是我国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相同点的是()
A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的经济C都是非公有制经济D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
158、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指()
A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B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所有制经济 C股份制经济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159、要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A改革和开放的关系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C发展和稳定的关系D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160、不是“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有()
A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 B解除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 C为我国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D明确界定了经济制度的属性 16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
A对资源配置其次要调节作用B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C完全对资源配置发挥调节作用D对资源配置不发挥调节作用
163、健全市场机制,要建立主要由()
A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 B计划决定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C政府决定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 D消费者制定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 164、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供求机制 B竞争机制 C价格机制D 经营机制 165、不属于市场经济缺陷的是()
A市场无法有效的配置社会资源,难以作为经济的调节手段 B 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的出现,但市场本身并不能消除垄断C 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纯粹的市场调节会扩大收入差距 D生产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
16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以()
A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为主B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C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 D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
167、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存在着劳动差别 C劳动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168、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
A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B承认了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C承认了劳动者的劳动存在差别 D承认了劳动还是人们的谋生手段 169、按劳分配是()
A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原则B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C生产资料的分配的基本原则D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170、“按劳分配”的原则是()
A公有制社会共有的原则B一切社会共有的原则 C阶级社会共有的原则D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原则 171、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B存在着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C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 D社会成员存在着不同的阶段
17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B单一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C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
173、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A必然造成两极分化,B违背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C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D会导致资本主义出现 174、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作用不包括()A示范作用 B帮助作用C带动作用D走向两极分化
175、允许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必然会
A使个人收入差别过分悬殊B导致两极分化 C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D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 176、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B初次分配注重公平,再次分配注重效率 C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以效率为先,再分配更加注重效率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77、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是()A按劳分配制度 B按需分配的制度C社会保障制度 D平均分配制度 178、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A 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D优抚安置 179、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合理流动 B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经济运动 D实行共同富裕
180、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是()
A对无产阶级的民主,对帝国主义分子的专政B对无产阶级的民主,对资产阶级的专政C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对反动派的专政 D对工人阶级的民主,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181、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
A人民当家作主B无产阶级专政 C民主集中制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8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说明()
A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B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政体C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经济基础 D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184、改革开放新时期,下列不属于人民范畴的是()
A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C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新产生的社会阶层 18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不属于其原因的是()A表现形式相同 B性质相同 C作用职能相同 D历史使命相同 186、我国政体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7、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实现社会主义自由 188、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合作制度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协商制度D共产党的一党制度 189、我国的民主党派是()A执政党B参政党C在野党 D反对党
190、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就是()
A实行民主管理B加强农村建设 C扩大基层民主D实行村民自治 191、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我国要建设()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政治文明D生态文明
192、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领导人是()A孙中山B毛泽东C邓小平D江泽民
193、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的生命是()A人民平等B人民自由C人民民主D人民幸福 194、社会主义最大的政治自由是()
A无产阶级专政B坚持民主集中制 C公有制为主体 D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19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
A实现社会主义的自由B尊重和保障人权 C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 D无产阶级专政 196、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A生存权发展权B生命权经济权C经济权发展权D政治权和生存权
197、江泽民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党和国家基本政治方略郑重提出是在()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
198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A制度化民主化B公开化制度化C民主化法律化D制度化法律化
199、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A基本政策 B指导方针C基本方略D指导原则 20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B国家公职人员C国家事务D社会事务 20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C人民当家作主D无产阶级专政 20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前提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203、法制是依法治国的()
A内容和本质 B手段和目的C表现和形式D前提和基础 20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205、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是()
A两手抓,两手都要硬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06、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后,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要大力建设()A大众文化B先进文化C核心文化D和谐文化 20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
A综合国力的一般内容B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D综合国力的一般条件 208、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C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 D在权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 209、在改革过程中,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方针,其中关键是()
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D一手抓政治建设,一手抓社会建设
2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灵魂是()
A马克思主义B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国家 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实现共产主义
2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题是()
A马克思主义B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213、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B建设小康社会C构建和谐社会D建立和谐社会
2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精髓是()
A马克思主义B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2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与时俱进B改革创新C艰苦奋斗 D为人民服务
2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爱国主义B社会主义C集体主义D国际主义
217、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与“以团结互助为荣”相对应的是()
A、以见利忘义为耻 B、以违法乱纪为耻 C、以骄奢淫逸为耻 D、以损人利己为耻
218、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是()
A、延安精神 B、青藏铁路精神 C、“六十四字创业精神“ D、大庆精神
2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 B、共同理想 C、名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20、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所要解决的是()
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问题 B、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文化指导问题 D、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问题 221、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
A、诚信守法建设 B、思想道德建设 C、科学文化建设 D、民主法制建设 22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22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四项基本原则 B、等价交换原则 C、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
2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任然要提倡集体主义,提倡集体主义就要反对()A、个人利益 B、物质利益 C、按劳分配 D、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22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审议通过是在党的(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226、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党的会议是()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227、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重要目标是()
A、生活更加富裕 B、法制更加健全 C、社会更加和谐 D、民族更加充分 228、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229、下列有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A、民主法制、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C、正直诚恳、政治坚定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关系是()A、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相互包含,相辅相成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化更为重要,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为重要,值得付出努力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为长期,包含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 23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
A、污染得到治理,环境得到保护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人类爱护自然 232、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的是()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六大
233、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是()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234、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23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民主 C、文化的繁荣 D、党的领导 236、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作动力是()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观 C、坚持改革开放 D、民主法制 23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中,坚持以人为本()A、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B、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C、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动力 D、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障
238、继续推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
A、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问题 B、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问题 D、保持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问题 23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240、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多年来的平均增长率达到9%以上 24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的是()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观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制 24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的是()
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24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是()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制 24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要()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观 C、坚持改革开发 D、坚持民主法制 245、在党的十七大报道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的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胡锦涛 D、江泽民 24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A、民主党派 B、中国共产党 C、人民群众 D、社会团体 24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
A、党的领导 B、节约资源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248、清朝政府被迫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的《马关条约》是在()A、1894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1年
249、台湾问题最初是由中国内战形成的暂时分离状态,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250、新华社1949年3月发表《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251、1955年5月,在中国人大第十五次常务会上,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252、台湾问题不属于()
A、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障碍 253、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是在()
A、1949年3月 B、1950年6月 C、1954年9月 D、1955年5月
254、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提法代替“解放台湾”的是()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纪要”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255、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256、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257、“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港澳台问题 258、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的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 D、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259、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260、英国抢占香港岛的过程不包括()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261、被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A、《中英联合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中葡联合声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62、《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在()
A、全国人大七届二次会议 B、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 C、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 D、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 263、1993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264、1993年4月,使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
A达成“九二共识”的会议 B、汪辜会谈 C、签署了《公共防御条约》的会议 D、提出“一纲四目”的会议 265、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三届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266、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将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的时间是()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26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毛泽东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战略思想有()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两个中间地带、三个世界划分 C、“一条线”政策 D、世界走向多极化 268、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269、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时,指出和平问题是()A、南北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南问题 D、西西问题
270、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时,指出东西南北核心问题是()A、南北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南问题 D、东南问题 27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革命与战争 B、和平与发展 C、友好与合作 D、争霸与冷战 272、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时,指出发展问题是()A、南北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南问题 D、东南问题 273、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B、不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C、导致各强国矛盾的加深 D、可能重新恢复冷战局面
274、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多级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275、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根据形式的变化,确定了“正真的不结盟”战略 276、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标准着两级格局终结,多级化的开始。277、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是()
A、改革 B、科学技术革命 C、发展 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78、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第一位的必须是()
A、世界和平与安宁 B、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C、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D、建设和谐世界 279、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趋势是()A、一极化 A、三极化 A、五极化 A、多极化 280、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条线 281、我国维护世界和平,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不包括()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282、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
A、不结盟运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28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被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是在()
A、1953年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 B、万隆会议 C、亚非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84、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独立自主 B、自力更生 C、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对外开放 285、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加政策,应该坚持把()
A、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放在首位 B、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C、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 在首位 D、扩大开放,开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286、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一个中国 B、两制并存 C、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D、反对任何国家的干涉 287、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288、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途径是()
A、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倡导不结盟运动 D、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89、当今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名族矛盾 B、宗教纷争 C、领土争端 D、霸权主义和强制政治 290、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29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是()A、积极分子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主党派 29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93、在我国的人们群众中,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领导力量 B、依靠力量 C、正确对象 D、团结力量
29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D、知识分子
295、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296、关于我国新的社会主义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 B、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社会阶层是人数最多的力量 D、新的社会阶层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297、我国新的社会阶层是()
A、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的建设者 C、人数最多的力量 D、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298、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
A、政治协商 B、参政议政 C、党的领导 D、民主监督 299、解决我国名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名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C、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300、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301、我国实行政教分离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302、邓小平谆谆告诫,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A、经济 B、文化 C、政治 D、社会 303、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发展 B、改革 C、创新 D、实践 304、不属于解决我国名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名族平等 B、名族团结 C、各名族共同繁荣 D、民族公平305、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306、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设中国社会主义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理论联系实际 307、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
A、加强党的领导 B、改善党的领导 C、统一党的领导 D、服从党的领导 308、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是()
A、角色失误 B、脱离实际 C、脱离群众 D、缺乏民族
309、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310、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和落脚点 85、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坚持与时具进、求真务实 D、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311、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A、坚强党的思想建设 B、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C、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D、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312、当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313、胡锦涛明确指出:事情、国情、党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是在()
A、党的十六大 B、十六届二中全会 C、十六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七大
31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不包括(0 A、科学执政 B、团结执政 C、民主执政 D、依法执政
315、中共制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会议是()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316、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是()
A、加强思想建设 B、加强组织建设 C加强作风建设 D、加强制度建设
317、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保持党的先进性 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
A、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求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需求 C、同教条主义做斗争的结果 D、马克先主义理论的与时具进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A、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 B、同中国的历史结合起来
C同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 D、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A、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B、“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 D、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思想
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发理论 D、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6、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的主要功绩是()A、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C、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D、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7、2002年5月,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A立党之本 B、执政之基 C、利益之根 D、力量之源
8、毛泽东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理论基础的文章是()
A《实践论》 B、《矛盾论》 C、《反对本本主义》 D、《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9、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的著作和讲话有()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召开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D、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10、1992年春,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曾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11、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战斗力的决定因素是(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12、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3、江泽民指出,与时俱进要()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赋予创造性 D、敢于创新性
1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0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质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15、民主革命时期,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A、知识分子 B、小商人 C、手工业者 D、自由职业者
16、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A、民主的文化 B、大众的文化 C、民族的文化 D、科学的文化
17、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是()A、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B、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C、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D、工农联盟
18、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概括的党的优良作风是()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C、自我批评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9、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政策主要包括()A、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有机结合起来 B、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 C、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反对强迫命令 D、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20、所谓“四马分肥”是指()
A、国家税收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红利
21、建国后,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是()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愚公移山》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的许多思想观点()A、都是唯物论 B、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
C、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D、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了()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
24、发展生产力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关系是()A、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B、共同富裕是发展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C、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D、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互为条件
23、发展生产力()
A、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C、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24、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特点是()
A、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B、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在生产力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
25、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是党的根本()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工作路线 D、基本路线
26、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是()
A、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 B、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C、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D、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
27、我国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些有益的探索主要是()A毛泽东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 C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D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B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的
C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决定的 D它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29、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以及()A城镇化B公有化C市场化D国际化 3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A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D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包含()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因为它规定了我国()A走什么道路B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C由什么样性质的政党来领导D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
3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B不是对抗性的矛盾C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D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34、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社会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它在这方面贡献是()
A推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B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C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D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35、“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根本上说是()
A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B殖民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
3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是()
A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B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C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D现阶段经济不发达的权宜之计
37、实行对外开放()
A是有风险的,但我们有能力克服 B、对外开放不会有什么消极影响
C、会导致资本主义 D、会导致一部分资本主义的东西进入但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38、我国经济特区的主义特点是()
A经济发展以利用外资为主B着重发展向往行经济C对外商实行经济上的优惠政策 D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39、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D、广合作
40、在社会性质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两者的()A、经济基础不同 B、国际环境不同 C、根本任务不同 D、主要矛盾不同
4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行国家是()A、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B、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C、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D、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4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两个坚持”,这是坚持()A、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D、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43、我们必需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推动发展的主线,优化产业结构要()A、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B、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
C、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实现工业由大变强 D、提高消费品加工业的数量和质量
44、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
45、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为()
A、它为人民生活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 C、农业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份发展提供劳动力 D、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46、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不包括(0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运输业
47、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A、乡风文明 B、道德高尚 C、村容整洁 D、管理民主
48、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A、人口的关系 B、生活的关系 C、资源的关系 D生态环境的关系
49、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而提出的重大决策主要有()A、推动西部大开发 B、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C、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D、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50、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
A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B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D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51、国有制经济包括()
A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B集体经济C股份经济D国有经济
52、就国家而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公有资产在全国所有地方、所有产业都必须占优势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D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53、股份制经济()
A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B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C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用
5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
A股份制经济B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C港澳台投资经济D外资投资经济
55、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表现在()
A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B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56市场经济在不同德 社会制度下,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市场经济的共性表现为()
A企业是独立的生产者和经营者B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直接调控宏观经济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D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环境 57我国宏观调控主要目标是()
A促进经济增长 B增加就业C稳定物价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58、按劳分配原则是()
A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唯一的分配原则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主要的分配原则
59、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意外的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有()
A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B按劳动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C资产收益和资本的利得D提供信息技术等获得的收入
6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因是()
A以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公有制具有多种实现形式D全民所有制采取国有制
61、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的客观必然性是()
A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结果B实行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的结果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D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符合实物发展的规律 62、当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
A商业保险B基本养老C基本医疗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的鲜明特点是
A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上,科学的表明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阶级状况B更好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C更全面、更明确的体现了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D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64、人民代表大会的鲜明特点是()
A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B是“议行合一”引起来的政治制度C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利机关D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65、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
A民主选举B民主决定C民主管理D民主监督
66、我国的政治体制,是指与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具体的()A政治制度B领导制度C组织制度D工作制度 67、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成功,关键是看()
A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B是否增强人民团结,改善人民生活C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D党的领导是否得到加强和改善
68、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要()A分时期B分步骤C有领导D有秩序
69、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70、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坚持()
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C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D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7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在于整个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B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C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72、文化要坚持()
A贴近实际B贴近市场C贴近生活D贴近群众 7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7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它包含()A民族意识B民族心理C民族品格D民族气质
75、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A伟大的抗洪精神B两弹一心精神C抗击非典精神D青藏铁路精神 7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
A以改革为动力B以体制机制刨新为重点C以发展为主题D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7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四位一体”包括()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
78、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制是()
A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B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C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D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79、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诚信友爱是()
A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B社会保持安定团结C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D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80、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是()
A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B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C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80、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的有()
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C坚持改革开放D民主法制 82、国家的统一有利于()
A社会安定进步B社会经济发展C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D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3、美国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事实有()
A发动清朝战争,同时派兵侵占台湾B抛出“台湾地位未定”之说,妄图将台湾分裂出中国C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其军事保护伞之下D不断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主张了台湾分裂势力 84、“一国两制”中的两制并存主要是指()
A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C在台湾保持两种社会制度长期不变D在台湾保持两党关系长期不变 85、“一国两制”中的一个国家的含义是()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B大陆和台湾属于同一个中国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D坚决反对“台独”言行
8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是()
A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B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C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87、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发》、说法正确的是()A、坚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B明确规定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C规定了台湾实行两种社会制度D规定了大陆实行两种社会制度 88、香港回归祖国的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人民血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B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C对澳门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示范作用D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新贡献 89、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是()
A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的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D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是一个也没有解决 90、下列不属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是()
A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B单极与多极的矛盾C称霸与反称霸的斗争D一个超级大国和多极力量并存
9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
A生产的全球化B交换的全球化C分配的全球化D消费的全球化 9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A平等的全球化B平均的全球化C共赢的全球化D共存的全球化 93、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冷静观察、稳住脚步B沉着应付、韬光养晦C有所作为,善于守拙D坚决不当头 94、和谐世界应该是()
A民主的世界B和谐的世界C公正的世界D包容的世界 95、建设和保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有()
A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B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C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D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支柱
96、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是()
A先进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开拓者B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C加强党的建设D知识创新、人才开发的主力军
97、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方针是()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 98、中国共产党是()
A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D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
99、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把党建设成为()
A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C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D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00、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要做到()
A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创造性实践,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宝贵经验B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C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来进行D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101、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是 A公平执政B科学执政C民主执政D依法执政 102、加强党的建设应包括()
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经济建设D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三 简答题论述题 含多选 简答、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P3-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的表现:①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共同显著特点极其重要意义。(P6-8)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共同显著特点:①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所凝结的丰硕成果,是全党集体的智慧的结晶;②在内容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③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国名族特点和名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名族化。
3、简述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9)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借方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活的灵魂。(P11-15)
答: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①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②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③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④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
5.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15-19)
主要内容(书)答:(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①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②历史根据: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③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P20-25)
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①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P25-31)
答: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要内容:①第一要义是发展。②核心是以人为本。③基本要求是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①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②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继续深化改革开放。④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36-40)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P43)
⑴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础。⑵创新必须同实际紧密结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4.怎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P43-45)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坚定不移”:⑴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⑵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⑶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⑷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基本特点。(即: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P46-47)
答: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2)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封建剥削制度仍占据着明显的优势。(3)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P48-52)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集中表述: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中国工人阶级
2)、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A.中国工人阶级深受三重压迫,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要坚决彻底;B.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工农联盟,增强无穷的革命力量;C.中国工人阶级人数虽不多,但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大中型企业部门,便于组织起来进行有组织的革命斗争。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因为: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B.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准间过度到社会主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三大纲领,即:没收封建土地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③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P53)答:(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2)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为红色政权提供了客观条件。
(3)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又构成了红色政权能够 长期存 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P53)答:(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3)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工程。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经验:
① 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 ② 加强党的建设
③
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
6、党关于农村合作化的方针政策及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平赎买政策的意义。(P64~66)答:(1)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合作化的方针政策主要包括:①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机结合起来;②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③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反对强迫命令;④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2)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政策的意义:①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③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创举,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
7、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深远意义及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P66~68)答:(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深远意义: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②它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③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④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及其特点。(P76~79)答:(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的显著特点:①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②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③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④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2、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P80~81)答:(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4)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3、试述发展才是硬道理及为什么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82~85)答:(1)发展才是硬道理贯穿邓小平的全部理论之中:①中国发展的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②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自己的发展;③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考我们的发展;④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2)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①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了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③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4为什么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P85~87)答:(1)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原因在于:①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②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③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就是代表先进生产力、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历史。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P88)答:(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P93~95)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①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
2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P96~98)答:(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①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②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③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P98~99)答:(1)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基本国情(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当前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中中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P101~102)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明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它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P103~105)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党和和国际的生命线,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家的中心。(2)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P105)(了解)答:(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建设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名组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的文化。(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7.如何正确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P106)
答(1)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而共产主义必须是分阶段逐步实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2)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区别,又有联系,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事先准备必要的条件。(3)共产东热必须有远大理想,坚持最高纲领,但必须扎扎实实得做好现实工作,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而奋斗。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P109~111)答(2)邓小平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贡献: ① 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② 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③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同一起来
④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2.问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P112)答:(1)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原因在与:
①就国内来说,原有的经济等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就国际环境来说,原有经济等体制不适应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和快速发展的信趋势。(2)改革开放式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是:
①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任命富裕起来,振兴中华民族;
②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式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2)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
(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1)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
①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2)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3)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2)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做到在稳定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长期稳定;
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③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5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它与对外开放有什么关系? ① 我国是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独立自主权利,决不允许别国干涉; ② 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
③ ④ 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迫使我们奋发努力; 取得外援要付出代价,放弃自力更生。就会失去独立自主的权利。
所以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绝对不能动摇的,是我们的基本的立足点。(2)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我们要强调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执行一系列已定的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①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相辅相成,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②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师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 ③ 对外开放可以加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4)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
1.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内容是什么?(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1)“两个坚持”就是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化工业道路②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2)“三个转变”是指: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③促进增长又主要依靠物质支援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经过、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1)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2)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4)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结合
5.为什么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农业是国名经济的基础,他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②农场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重要的出口商品③农业又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④农业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提供劳动力等(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3)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1)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2)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32(3)乡村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应,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4)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5)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持
7.简述发展地区经济,统筹区域发展的意义。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条件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使各地更好的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协调发展,发挥国民经济的整体优势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民族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4)加快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
9.如何做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支援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2)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3)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非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①公有制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
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④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障
(2)非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着重要的作用:、① 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展品和服务,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民多样化的需求,并有利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② 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 非公有制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有制的改革 ④ 非公制经济特别是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在引进外资与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及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涛,而是资
源配置的不同方式
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自既有优势和长处,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③ 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原则
(2)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要素与分配的原因是什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具有其客观必然性。
①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②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多种分配方式
6.如何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如何解决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有先富和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具有客观必然性。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时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闲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很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①示范作用。②帮助作用。③带动作用
(3)解决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的措施:
A.保护合法收入;B.调节过大收入;C.取缔非法收入
7.社会保障体系及其作用?我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等。
(2)当前,在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了解)
①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②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试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172-173)答:(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更本保障。(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34(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我国的国体极其鲜明的中国特色(P173-174)答(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① 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上,人民民主专政更为科学地表明了我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阶级状况; ② 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的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 ③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
为什么说我们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其主要表现在 A. 性质相同。B作用、职能相同。C.历史使命相同。
3.我国的政体及其鲜明特点的主要体现。(P175-177)答:(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适应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议行合一”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国家机器运转的高效率;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4.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P177-179)答:(1)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
① 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②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③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己机关的权利有哪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民族区域自治度是中国的实际国情决定的:
①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建立单一制度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是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要求。② 中国各民族的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错的,早已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③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特征:
①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都是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的 ② 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地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国家和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③ 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依然是少数民族的人民自治是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表现 ④ 作为国家一级的地方政权即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也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 ⑤ 一切民族自治地方必须遵守宪法守规定的总原则,坚定的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令,履行宪法所规定的义务。
6.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民主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35(1)民主是以个历史的范畴,它即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阶级社会的生产和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2)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制度决定的
(3)民主作为国家制度,要使它臻于完善,必须经过一个长期。艰辛和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
7.怎样推进政治改革,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①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②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的进行 ③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2)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
①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②完善法律制度,③完善司法体制机制,④建设服务型政府,⑤ 深入开展党风严正建设和反腐败斗争,8.简述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刻内涵及其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1)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
①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辩证统一
②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③依法治国必须重视依法治权
④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⑤依法治国的和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
9.简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要求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确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原因在于:
① 培育“四有”公民,是对民族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② 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前提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 ③ 培育:四有“公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②坚持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方针,即“双百”方针;
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方针; ④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⑤坚持双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相互关系及为什么要抓住核心价值体系。(P202)
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①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 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 培育和弘扬和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为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P203)答:(1)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观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
(3)马克思主义的曲折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考验,将使马克思主义更健康的发展。
4、.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P208-211)(了解)答:(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①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提倡的一种高尚道德; ②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我国具有充分社会条件; ③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④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可以更好地实现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有机结合。(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①这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进客观要求;
②这也要求国家和集体要重视和依法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③必须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爱国主义,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①爱国主义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的崇高感情的体现,历来是鼓舞人民团结奋斗,推动我过社会历史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和精神支柱;②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③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P220)答:(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还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主义社会性质的和谐社会,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二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目标的统一。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及需遵循的原则。(P223-224)答:(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① 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② 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③ 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 ④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 ⑤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条件; ⑥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体有哪些措施?(P225-227)答:(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具体包括:
①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视线和平统一的基础。
② 两制并存。③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④ 解决台湾问题,视线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重大意义: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可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2.江泽民、胡锦涛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进一步发展及胡锦涛提出的构想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主张。① 答:。
⑵胡锦涛在新形式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① 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② 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③ 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④ 强调和平统一工作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⑤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⑶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主张: ① 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② 加强经纪商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③ 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④ 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强了解,融合亲情。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邓小平对主题判断的基本点是什么? 答:⑴和平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 ① 两次世界大战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② 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③ 世界京津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的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④ 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制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⑤ 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⑵发展问题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原因在于: ① 它不仅与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同时与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紧密相连; ② 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的基础; ③ 没有全人类协调、平衡、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已经实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巩固。
2.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答:⑴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
⑵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⑶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3.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答:独立自主和平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关系的根本依据。
⑴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国家事务的原则。
⑵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⑶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⑷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家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的外交政策宗旨。(P256~257)答:(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3)熟路新的安全观念,奴隶营招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民族的先锋队?(P269)(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意义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一致的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①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真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辩证统一关系?(1)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2)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3)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具体措施是:
①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②要改革、改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③要进一步结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放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者两大历史性课题。
6.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认识党群关系的意义以及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1)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①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②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③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2)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区,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①党必须保证正确决策和决策执行符合最壮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党必须改革和完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对管理的约束机制;
③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
7.简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
40(1)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要着力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① 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 ② 正确处理局部与全部的利益关系,自觉做到以大局为重,局部服从大局; ③ 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2)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3)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8.如何理解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讷讷管理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1)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2)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时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3)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及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①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之一市场经济的能力;
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④ 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⑤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整车,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2)先进性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①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创造性实践,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 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来进行;
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第二篇:毛邓三复习资料范文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3.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
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八: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内涵。1.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发挥人民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第二章
一:实事求是思想的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贡献)。1.“文化大革命”
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2.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四: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所谓理论精髓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又体现最本质的东西。正是由于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十六大依赖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五: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思想路线,它包括: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有重大的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意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才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得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最终使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一旦偏离了实施求实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能受到损失。如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放弃革命领导权,使得革命受到重大损失。在十年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没有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受损严重。由上可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进步,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
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领导:帝国主义要将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只有它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4.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过条件。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导致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2.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四: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3.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四章
一: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中国成立,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要不断
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3.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3.二战后的国际形式。4.由过渡时期条件决定的(经济,政治,思想,干部)。5.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四: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经验、教训)。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相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五: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六: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五章
一: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
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的许可范围内进行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提出了计划指标必须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的观点,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直盯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的观点。
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 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三: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深化的认识,也是党实现其承担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打过,能不能解决号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选择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相信它能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1.只有紧紧抓住这个要务,党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承担起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住过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号都要靠发展2.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想前进,通过多待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得到更多实际利益,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3.也只有靠发展才能税负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社会主义和住过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这里。
第六章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四:三步走战略的内容。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五:三步走战略的特点。1.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2.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3.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4.提出了战略具有长期性。
六: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七: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发展是目的,是改革与稳定的基础。2.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七章
一: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当今的世界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4.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理论。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要求,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3.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三:三个有利于思想内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五: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扩展到能源、交通的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第三篇:毛邓三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是(b)
A、李大钊
B、毛泽东
C、刘少奇
D、周恩来
2、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c)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大
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
3、邓小平理论的现实依据是(d)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判断 C、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4、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a)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6、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是在(d)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六大
7、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b)
A、可持续发展观
B、科学发展观
C、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D、社会主义荣辱观
8、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a)
A、人心的向背
B、执政党是否廉洁
C、制度是否先进
D、指导思想是否正确 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有(a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E、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2、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ace)
A、人与人的关系
B、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C、人与社会的关系
D、城乡之间的关系
E、人与自然的关系
3、党的十五大 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因为(bd) A、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已经不能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B、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C、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高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 E、邓小平是伟大的理论家和政治家
4、“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abce)
A、立党之本
B、执政之基
C、力量之源
D、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标志
E、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的根本要求 5、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五个统筹”中包括(acde)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行业发展
C、统筹区域发展
D、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E、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
1、“实事求是”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D)A、《论语》
B、《资治通鉴》
C、《史记》
D、《汉书》 2、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问题是(A)A、“两个凡是”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苏联模式
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的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C)
A、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C、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D、破除个人崇拜的重要性
4、在国际国内政治**严峻考验的历史关头,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C)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视察上海时的谈话》
C、《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D、《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
5、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的思想路线历来就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B、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
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B)A、制度创新 B、理论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多项选择题
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BDE)
A、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
B、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
C、以邓小平理论代替毛泽东思想
D、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E、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
2、解放思想就是(ACDE)A、实事求是
B、一切从经验出发
C、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D、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E、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最直接的重大意义表现在(ABCDE)
A、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 B、有力地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
C、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D、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的工作徘徊不前的局面 E、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4、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ABCD)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B、反对教条主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尊重实践
D、尊重群众
E、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这表明它们(ACE)
A、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
B、没有什么重要区别
C、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D、它们之间没有什么连续性
E、具体功能有所不同,但实质是相同的
6、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CE)A、体现时代性 B、忠于实践性 C、把握规律性 D、坚持群众性 E、富于创造性
7、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CDE)A、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
B、必须善于和敢于标新立异
C、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D、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E、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8、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ACDE)
A、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走自己的路
B、驱除马克思列宁主义,恢复中华传统思想的指导 C、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E、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张
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C)。
A.无产阶级革命
B.农民革命
C.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
D.旧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对民族工商业采取(D)。
A.打击政策
B.限制政策
C.赎买政策
D.保护政策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D)。
A.殖民地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D)。
A.帝国主义不允许
B.封建主义不允许
C.无产阶级不允许
D.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5.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C)。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6.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是(A)。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7.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C)。
A.知识分子
B.小资产阶级
C.农民
D.手工业者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核心是(C)。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封建主义
C.无产阶级的领导
D.人民大众的参与
9.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B)。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D.民族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10.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条件是(C)。
A.中国革命运动
B.中国农民
C.中国工人运动
D.中国知识分子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B)。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民主主义
D.共产主义
12.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是(B)。
A.《民众大联合》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ABE)。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剥夺富农和中农的私有财产归农民所有 D.平均分配土地 E.保护民族工商业 2.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BCD)。
A.民族资产阶级
B.帝国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封建主义
E.小手工业者
3.近代中国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其中中间阶级指的是(ABC)。
A.农民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E.地主阶级
4.中国无产阶级的独特的优点是(BDE)。
A.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B.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C.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
D.人数虽少,但很集中
E.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5.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是(ADE)。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E.改革开放
6.构成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经济成分有(ABCDE)。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7.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CE)。
A.帝国主义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
E.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第四章
单项选择题
1.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B)。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C)。
A.个体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国营经济
D.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D)。
A.委托订货
B.统购统销
C.委托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4.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改变是在(D)。
A.实行了统购统销后
B.开始委托订货后
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后
5.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C)。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D.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D)。
A.加工订货
B.经销代销
C.统购包销
D.和平赎买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B)。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B)。
A.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
B.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C.一条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
D.一条发展生产力的路线
1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A)。
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C,E)。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基本胜利
B.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D.中国社会开始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E.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2.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B,C,D,E)。
A.和平赎买
B.委托加工
C.计划订货
D.统购统销
E.委托经销代销
3.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有(A,B)。
A.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垄断资本
B.对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
C.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E.把分散的个体经济引导向合作社经济方向
4.新民主主义社会(土地问题解决后)的基本矛盾是(ACD)。
A.帝国主义国家和新中国之间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E.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5.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BCDE)。
A.要来过急,速度过快,工作过粗
B.把大量的小商小贩小业主错定为资本家
C.合营后改组,合并过急
D.商业网点撤销过多,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E.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安排不当
6.中共中央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初设想包括(B,D,E)。
A.过渡时间大约为5~10年
B.过渡时间大约为15~20年
C.先集体化,后工业化
D.先工业化,后集体化
E.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平地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B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C A.建成社会主义 B.解放生产力 C.发展生产力
D.向共产主义过渡
3.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C 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公有制和市场经济
C.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A.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 B.思想基本原则
C.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 D.自己的发展
D 5.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
C A.号召人民生活节俭,抑制社会需求 B.用发购物票的方法计划分配社会产品 C.发展生产力
D.要求企业增加产品的数量,减少花色品种
6.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B
A.改革 B.发展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C 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高度的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
8.社会主义本质把()摆到了首要的地位 A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共同富裕
9.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C 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科学概括的内容有
BDE A.公有制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市场经济
D.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的“三个有利于”包括 ABC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是否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E.是否有利于改革开放
3.对改革的正确认识在于
ABD
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D.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E.改变基本的社会制度
4.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ABCD
A.同时富裕 B.同步富裕 C.两极分化 D.平均发展
E.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5.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阐述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有ABCD A.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E.关于改革开放的思想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是在 B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现阶段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D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间跨度是指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B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D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6.按照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表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C A.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阶段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C.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D.已经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7.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C A.十一届六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五大
8.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关键是
C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二、多项选择题
1.党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主要内容是 ACE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E.坚持改革开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BD A.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不平衡 B.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E.我国的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ACD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E.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是因为 BCD A.它反映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必然性
B.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这是由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D.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E.它的战略目标是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实现小康
5.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是
ABCD
A.为了解放生产力
B.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要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
D.引起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E.对原有的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
第七章
一、单选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D A、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 C、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3.社会主义改革是
(C)A、改变基本制度
B、原有体制的修修补补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具体的政策
4.坚持改革开放是(B)A、立国之本
B、强国之路
C、政治保证
D、奋斗目标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B)A、社会主义革命中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
D、坚持对外开放中
6.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的目的是(C
A、夺取政权
B、建立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C、解放生产力
D、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C)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吸引外资、对外贸易
8.我们的立国之本是(B)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二、多选题
1.实行改革开放是
(ABC)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 E.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E)
A.发展是目的B.改革是动力
C.发展是手段
D.稳定是目的 E.稳定是前提
3.要解决在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还要靠
(AB)A.深化改革
B.继续发展
C.坚持统一路线
D.调整经济结构
E.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为它
(ABCE)
A、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 B、是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C、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D、是实现高度公有化的所有制结构 E、能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BD)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城乡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E、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D)A.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 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C)A.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B. 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 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比较成熟
B.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尚不成熟
C.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D.为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服务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6.非公有制经济是(B)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权宜之计
8.判定股份制的所有制属性,主要看
(D)A.是否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B.是否是公有制经济
C.是否是国家所有制经济 D.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9.评价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否合理,主要是看(A)
A.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B.是否符合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要求 C.是否符合不断扩大公有制范围的要求 D.是否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10.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C)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A)
A.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二、多项选择题
1.市场机制的长处和优势在于(ADE)A.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比较好的环节中去 B.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C.体现收入公平分配,防止社会两极分化 D.实现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E.对经济信号反映灵敏,使产需及时协调
2.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C)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制企业的数目和职工人数在各个行业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对其他经济成份实行正确引导、管理和监督 E.国家对公有制企业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与一定的优惠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ABDE)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E.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公有成分
4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BCD)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租赁、承包制 D.国家独资经营 E.拍卖、出售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BCE)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在宏观调控上,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市场经济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ACD)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
C.要积极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D.对满足人民需要、增加就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E.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C)A、民主集中制
B、统一战线 C、人民当家作主
D、少数服从多数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D)A
坚持党的领导
B
人民当家作主 C
依法治国
D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C)
A
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 公平公开的原则
C
民主集中的原则
D 依法治国的原则
4、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C)
A
发展民主
B
依法治国
C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稳定
D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5、(B)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A
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多党合作制度
D 民主集中制
6、民主的根本含义,主要是指(A)A
一种国家制度
B 一种权利 C
一种自由
D 一种人权
7、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A
执政党
B 反对党
C
在野党
D 参政党
二、多项选择题
1、依法治国是(ABCD)
A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C 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D 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2、西方“三权分立”的“三权”指(ABC)A 立法权
B 司法权 C 行政权 D 审判权
3、社会主义人权最首要的权利是(AB)A 发展权
B
生存权 C
经济权 D 自由权
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ABCD)
A 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
C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下面关于人权的表述正确的是(ACD)A
人权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B
人权高于主权
C
人权要靠主权来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D
对于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6、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ABCD)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C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D 要以推进民主为核心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
1、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系统,它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A)构成 A
精神文明
B
古代文明
C
现代文明
D
道德文明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B)
A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结合起来
B
提倡多样化结合起来 C
发展民族文化统一起来 D
吸收西方文化结合起来
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A
爱国主义
B
团结统一
C
爱好和平
D
改革创新
4、(A)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A
科学技术
B
教育
C
哲学
D
管理
5、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A)
A
喉舌
B
工具
C
中介
D
事业
6、(C)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A
民族精神 B
时代精神
C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7、培养“四有”公民的核心内容是(A)A
理想信念教育
B
纪律教育
C
文化知识传授
D
道德教育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A
培养“四有”公民
B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C
培养“四化”干部
D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二、多项选择题
1、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基本内涵是(ABCD)A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 为经济建设服务
C 为人民服务
D 为社会主义服务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ABCD)
A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B 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C 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D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做好思想政治工作,(ABCD)A 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B 要将教育和管理相结合 C 要探索好的工作机制
D 要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4、邓小平把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ABCD)A 有理想
B
有道德
C 有文化
D 有纪律
5、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的是(AB)A 民族精神 B 时代精神
C 马克思主义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提出“和为贵”的思想家是(B)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B)A 现代化
B
社会和谐
C 按劳分配
D
公有制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C)
A 发展
B
协调利益关系
C 中国共产党
D
民生状况改善 4.(C)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A 社会主义荣辱观
B 集体主义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
A
坚持科学发展观
B
以人为本 C
发展民主
D
坚持对外开放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C)A “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社会
B “乌托邦”式的和谐社会
C 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D
现代资本主义的和谐社会
7.党的(C)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A 十六大
B
十六届三中全会
C 十六届四中全会
D
十六届六中全会
8.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C)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A 发展
B
中国共产党
C 制度
D
秩序
二、多项选择题 1.实现社会和谐是(ABC)A
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B
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C
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理想
D
只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理想
2.一般地讲,和谐社会是(ABC)A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B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C 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D 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对(ABC)规律认识的深化
A 共产党执政
B 社会主义建设 C 人类社会发展
D 价值
4.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是由(ABCD)构成
A 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C 政治文明
D 社会文明
第十二章
一、单项选择:
1、台湾问题的实质是(A)
A 中国的内政问题
B
海峡两岸的问题
C
经济问题
D 历史问题
2、“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C)A、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B、港、澳、台地区保持高度繁荣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3、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C)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4、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是(A)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
5、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C)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特区问题 6、1995年1月30日,针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江泽民发展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A)A、八项主张
B、九条方针
C、六点构想
D、四个原则
7、(D)海峡两岸实现了人员往来,打破了两岸长期隔绝状态。
A、1982年
B、1984年
C、1986年
D、1987年
二、多项选择:
1、台湾问题是(ABC)A、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D、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E、“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2、香港、澳门等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能享有独立的(AB)
A、外交权
B、国防权
C、行政管理权
D、司法权和终审权 E、立法权
3、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在解决国际领土争端问题上,延伸的新思路是(BD)
A、以主权换治权
B、搁置主权争议 C、和平共处
D、共同开发 E、共同管理
4、关于台湾问题,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ABC)A、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B、反对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 C、我们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D、我们要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
E、台湾问题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5、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DE)A、不用武力方式
B、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来解决 C、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 D、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E、主张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十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A)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D.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B)
A.实行真正的不结盟
B.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
C.不打别人的牌,也不允许别人打自己的牌
D.对国际问题应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
3、我国外交工作的重点是
(D)
A.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D.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4、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B)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
(D)
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6、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C)
A、一极化
B、两极格局
C、多极化
D、三足鼎立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ABCD)
A.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 B.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D.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是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E.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进步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的
2、当今维持世界和平的途径是(ABDE)A.反对霸权主义
B.开展和平运动,提倡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 C.中国率先无条件、单方面裁减军备 D.发展不结盟运动
E.警惕纳粹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和发展
3、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有(ABCD)A.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B.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D.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 E.外交上应相互商讨,共同遵守
4、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ABCD)
A、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树立新安全观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维护世界多样性
E、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第十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B)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平等.互助.团结.合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C)A.各民族区域自治 B.各民族的平等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D.各民族的团结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C)A. 爱国统一战线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中华全国总工会
4.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C)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
5.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属于(D)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C.社会主义劳动者
D.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6.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B)
A.从属于各个阶级 B.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一个独立的阶级
D.从属于社会各个阶层
7.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C)
A.爱国主义性质的B.政治联盟性质的C.社会主义性质的D.人民民主性质的 8.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的关键是(D)
A.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B.要给予政策倾斜,给予扶持
C.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D.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
9.在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A)
A.大陆范围内联盟是主体 B.大陆范围外联盟是主体
C.大陆范围内联盟和大陆范围外联盟都是主体 D.大陆范围外联盟是大陆范围内联盟的基础 10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D)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工人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ABC)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与我国有联系的外国人
E.结成反帝国反霸统一战线的国际华人
2.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ABCD)A.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物的权利 B.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D..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E.消除民族差异,实现民族融合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ADE)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社会团体的联合组织 C.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组织 E.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4.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包括(ABCD)A.个体户
B.私营企业主
C.自由职业人员
D.受请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E.知识分子
5.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包括(ACD)A.民主监督
B.制定国家的法律 C.政治协商
第四篇:毛邓三复习资料
毛邓三概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P2-P3
1、定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A、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针对不同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有着独特的国情。无论是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都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强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有机地结合起来。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P31-P32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A、第一要义是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意愿,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B、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C、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都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
D、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览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实事求是的内容
P43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做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P65-P67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经验
P68-P7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原因:
A、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B、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革命统一战线时包含着两个联盟: A、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B、工农联盟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民主资产阶级的联盟。
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强调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视其他的斗争方式,但是其他斗争形式都是要服从和服务于革命战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这支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党的建设: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本质。P100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111 社会生产力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创造物质资料的能力。
第一,它对现代生产力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中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构成要素。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主要是靠科技的力量;
第二,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先导和基础;
第三,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的决定性因素。
第四,知识创新和创造知识的劳动在现代生产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是什么,还有什么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P122-P124 主要矛盾、基本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加以解决。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主要途径是改革。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改革是不是一场革命,改革的性质是什么?P141-P144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和目的所决定的。
判断一次社会变革是不是一次革命,最根本的是坚持生产力标准,看其是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发展变化。改革要求从根本上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这种实现经济体制转变所具有的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深刻性使改革成为一种革命。改革的性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性质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决定的,是不容改变的。
为什么要开放?P144-149
1、对为开放是我国的基本政策。
2、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4、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
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实行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特征?
P157-P15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方面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空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确立。P158 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作的基本依据: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仍需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P160-P162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3、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征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社会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P163 非公有制的作用(P163-164)
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对他们鼓励支持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
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
社会保障体系
P172
P245-P246 内容: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
要求: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地确定保障方式和标准,量力而行,循序前进。
意义:
1、是社会稳定和国家 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有利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
3、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现存在的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薄弱等,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要求。
如何完善:
1、从根本上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保障提供经济基础。
2、根据经济现有水平确定保障方式和标准。
3、要从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统筹公平和效率、统筹政府作用与市场效率的高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丰富社会保障的方式,既要有国家法定的基本保障,也要有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5、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首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P177-178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的国体
P190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为何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P19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多年来,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P19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判断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好不好,要从它的基本国情出发来认识,要从它的实践效果来分析。特征
P196
1、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3、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P197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个制度,体现了我国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实行该制度的原因: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所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3、以汉族为主题,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各民族自治机关的权利
P198 实践证明把民族因素与区域相结合,把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是党和各组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
依法治国
P201-P202 科学内涵
P201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理解:主体: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客体: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据:法律和宪法。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P202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深化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P204-P205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P206-P209 民主 民主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没有统一的标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民主的不同点:两者民主的形式和内容都存在很大的不同点:
1、两者的经济基础不同;
2、资本主义民主,只标榜民主,不承认专政。社会主义认为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的。
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获得了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自由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只能说具有形式上的自由权利,实际上真正通行的是财富的自由。
在社会主义自由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是最大的政治自由;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基础上铲除了金钱对自由的束缚;马克思为知道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思想上空前解放。
人权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中人权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权主要是指个人的政治权利。而不讲经济和社会权利。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权不仅包括个人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权利。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自由人民年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利。
第三世界国家更加重视国家主权,要求国际民主,反对霸权主义干预别国内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P218 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P235 P240 P242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
2、坚持科学发展;
3、坚持改革开放;
4、坚持民主法治;
5、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坚持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
(4个,每个5分)
二、辩析题
(4个,每个6分)
三、论述题
(20分)(不得少于600字)
四、材料分析题(2个,每个9分)
五、案例分析题(2个,每个9分)
第五篇:毛邓三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的两个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8年毛泽东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理论的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安全统一、党的建设。基本的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997年9月写入党章,1999年写入宪法
【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核心内容:实事求是
【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旧民主主义向行民主主义转变标志是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领导者: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前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战斗、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像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初级阶段的概念: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初级阶段的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但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现在的小康社会和未来的小康社会的对比】
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未来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加快社会发展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第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性质: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的细致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完善和发展。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正确处理改革的关系: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展开170):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对外开放的格局: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南巡讲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论述,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2种手段的长处。
我国的经济制度: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新型工业化的“新”,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国体和政体: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管。所谓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依法治国
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必要性: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文化建设的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含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如何构建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一国两制”的内容
一个中国。两只并存。高度自治。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种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坚持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