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见硝烟的战场——货币战争读后感
不见硝烟的战场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是一本在全世界领域内都及其畅销的书,作者在书中揭露了许多普通人所不知的金融黑幕。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看了《大国崛起》、《美国的历史》这两部纪录片,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发展,影响一国实力的命脉已由过去的军事转向经济,可以说,谁掌握了经济命脉,谁就能决定一国前途、命运。
本书通过描写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国际银行家一系列围绕货币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从而阐述了中国在全面对外开放下捍卫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的必要性,而且书中所描述的关于英国、美国的一系列金融事件都对中国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所描述的情况与我现有的认知完全不同,给了我以下几点收获:
第一,谁是世界首富?
看完这本书,我想所有人都会对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名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普通人以往的认知中,比尔·盖茨是当今首富,但是,根据本书的描写,保守估计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财富为50亿美元。
罗斯柴尔德家族史如何敛财的呢?通过滑铁卢战役可以窥见一斑。早在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非常具有远见地建立起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这些情报间谍广泛分布在各个大中城市、重要机构,他们永远可以早于市场获取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在著名的英国公债争夺战中,内森·罗斯柴尔德早一天得到了拿破仑战败的消息,于是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首先狂抛债券,让其他人误认为英国战败,不惜成本跟风抛售,接着又以超低价格大举买入这些一文不值的垃圾债券。在这次公债争夺战中,罗斯查尔德家族狂赚20倍,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控制了英格兰银行,垄断了英国货币发行权。随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用类似手段相继控制了法国、奥地利、意大利、德国的经济命脉,建立起庞大的金融帝国。正如梅耶·罗斯柴尔德的一句名言所说:“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第二,谁杀了林肯?
从中学课本的学习以及官方资料的阅览,我们都知道林肯总统遇刺的原因是南方奴隶主不甘心失败,派人刺杀林肯,妄图卷土重来;而第九任总统是因为伤寒、第十任总统则是因为吃了一颗樱桃闹肚子而过世。乍听之下,林肯刺杀事件只不过是一起普通的政治事件,而第九任、第十任总统都只是因为意外去世。但隐藏在背后的却是国际银行家为控制美国的货币发行权采取的一种暴力手段。经济利益的冲突往往是政治斗争的主导因素。国际银行家在内战前早就打好分而治之美国的如意算盘,准备利用战争导致的巨额债务大发横财。
从书中可以看到,哈里森和泰勒的离奇死亡都是围绕着中央银行与独立财政系统的斗争所致,而关于林肯被刺杀案件,则更加是围绕着货币的发行权展开。首先,在内战中,林肯政府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不向银行进行融资,就会面临国家灭亡的危险,如果向银行家妥协,就要每年向银行缴纳高额利息,拖垮国家经济。权衡再三,林肯政府最后决定自己发行货币,这种货币没有金银等金属做抵押,政府以信用担保,从而克服了货币短缺的困难,为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南北战争的实质就是民选政府和金钱权利在控制货币发行权这一国家战略制高点上的殊死较量。结果我们看到,美国共有七名总统被杀,其中有的被枪杀,行凶者被法官一致认为有“精神疾病”而免于刑事处罚,有的总统死因蹊跷,至今仍是一个谜。直到美联储的建立,以国家银行家们获得全面胜利而告终。
第三,谁拥有美联储?。
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一国货币的发行应该由政府来控制。读完本书,真实的情况是美联储垄断美元发行,美元其实是美国政府拿人民的未来税收即国债抵押给美联储银行,再由美联储发行出来的,“所谓‘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既不是‘联邦’,也没有‘储备’,更谈不上‘银行’。”
华尔街七大工业巨头才使美联储建立的幕后推动者,他们之间以及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协调,最终在美国建立出了英格兰银行的翻版——美联储。
这七大巨头从一开始就定下了美联储私有化的基调。在美联储的体制构架上,七巨头巧妙地提出,国会控制美联储,董事会成员虽然由总统任命,但是它的功能被银行家把持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控制,另外,美联储又在全国成立分支机构,并把总部设在华盛顿,造成中央银行业务分散的假象。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美国第三届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经警告人们:“如果让私有银行控制美国的货币发行,这些银行将会先通过通货膨胀,然后是通货紧缩来剥夺人民的财产。”现在我们回想起他二百多年前说过的话,不禁惊叹他精准的预测,当今美国的经济情况完全符合他的担忧:美国私有银行控制了97%的货币发行,美国人民负担着沉重的债务。而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由政府直接发行货币的国家,美国历史的演进对于我国的启示是:中国政府必须牢牢控制货币的发行权,在这一点上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别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以向外国学习,这个“先进经验”却不能借鉴。为了保障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必须由中国人民银行完全主导人民币的发行,只有这样才能节省巨额利息支出。我们不能用国债抵押的方式来发行人民币,这样只会重蹈发达国家人民背负沉重债务负担的覆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四、谁杀了肯尼迪?
肯尼迪家族也许算得上是美国历史上命途最为多舛的家族了,两位总统接连被枪杀,其他人则死于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虽然这里面有巧合的成分,但是从哈里森到约翰·泰勒再到林肯到肯尼迪家族,美国总统遇刺无一例外地与国际银行家和美国政府在货币发行权这一金融制高点上的殊死搏斗有关,肯尼迪政府意图通过发行以白银为支撑的白银券从美联储手中夺回货币发行权,这触动了国际银行家的利益,他们希望通过废除金本位、银本位切断纸币与贵金属的挂钩关系,如此就可以实现他们的宏伟蓝图,随心所欲地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剥削人民的财富,这才是银行家们不可告人的秘密。短短几年中,几十位关键证人离奇死亡,大量证据被销毁,更加让我们确信,肯尼迪遇刺案背后的确有着更大的阴谋。肯尼迪总统在任时期,两大阵营对于白银的货币地位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美国政府联合白银生产商期望通过加大白银供应量直接控制货币发行,避免以国债为抵押向美联储借钱发行货币,使政府和国民负担巨额利息支出,而国际银行家们绝不允许把好不容易到手的利益拱手相让,他们也不希望看到在废除金本位的大业尚未完成的同时,陷入与黄金白银的两线作战中。这时候,惟一的选择只能是除掉他们的眼中钉,巩固既得利益。
第五、谁废除了金本位? 黄金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货币,但是由于技术限制黄金产量一直都很低。为了,可以无限制的实行“剪羊毛”手段,国际银行家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废除金本位。
废除金本位的战役打得异常艰难,因为黄金被视为货币的最终支付手段,财富的最高形式,想要废除金本位谈何容易,国际银行家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役从罗斯福禁止美国人民持有黄金开始,直到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为止,时间跨度极大,不过,银行家们最终梦想成真。
但是随着黄金价格不断上扬,情形与当时废除银本位的战役中,银价上涨与美国财政部狂抛白银储备打压银价最终击溃银价极其类似。但由于黄金产量稀少以及黄金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等因素,黄金价格不是几个机构动用自身储备可以压制住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黄金价格目前已经达到每盎司940美元的天价。
对于以上五个问题有着统一个答案——国际银行家,有的是国际银行家直接促成,有的是间接影响,但不论怎样,在这场以货币发行权为战利品的战争中,国际银行家们都通过各种手段达到了目的,取得了胜利。而对于中国这艘刚刚起航的经济航母来说,在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复杂的世界金融局势,势必还要多加注意。
第二篇:不见硝烟的战场——货币战争读后感
不见硝烟的战场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是一本在全世界领域内都及其畅销的书,作者在书中揭露了许多普通人所不知的金融黑幕。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看了《大国崛起》、《美国的历史》这两部纪录片,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发展,影响一国实力的命脉已由过去的军事转向经济,可以说,谁掌握了经济命脉,谁就能决定一国前途、命运。本书通过描写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国际银行家一系列围绕货币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从而阐述了中国在全面对外开放下捍卫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的必要性,而且书中所描述的关于英国、美国的一系列金融事件都对中国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所描述的情况与我现有的认知完全不同,给了我以下几点收获:
第一,谁是世界首富?
看完这本书,我想所有人都会对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名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普通人以往的认知中,比尔·盖茨是当今首富,但是,根据本书的描写,保守估计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财富为50亿美元。
罗斯柴尔德家族史如何敛财的呢?通过滑铁卢战役可以窥见一斑。早在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非常具有远见地建立起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这些情报间谍广泛分布在各个大中城市、重要机构,他们永远可以早于市场获取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在著名的英国公债争夺战中,内森·罗斯柴尔德早一天得到了拿破仑战败的消息,于是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首先狂抛债券,让其他人误认为英国战败,不惜成本跟风抛售,接着又以超低价格大举买入这些一文不值的垃圾债券。在这次公债争夺战中,罗斯查尔德家族狂赚20倍,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控制了英格兰银行,垄断了英国货币发行权。随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用类似手段相继控制了法国、奥地利、意大利、德国的经济命脉,建立起庞大的金融帝国。正如梅耶·罗斯柴尔德的一句名言所说:“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第二,谁杀了林肯?
从中学课本的学习以及官方资料的阅览,我们都知道林肯总统遇刺的原因是南方奴隶主不甘心失败,派人刺杀林肯,妄图卷土重来;而第九任总统是因为伤寒、第十任总统则是因为吃了一颗樱桃闹肚子而过世。乍听之下,林肯刺杀事件只不过是一起普通的政治事件,而第九任、第十任总统都只是因为意外去世。但隐藏在背后的却是国际银行家为控制美国的货币发行权采取的一种暴力手段。经济利益的冲突往往是政治斗争的主导因素。国际银行家在内战前早就打好分而治之美国的如意算盘,准备利用战争导致的巨额债务大发横财。
从书中可以看到,哈里森和泰勒的离奇死亡都是围绕着中央银行与独立财政系统的斗争所致,而关于林肯被刺杀案件,则更加是围绕着货币的发行权展开。首先,在内战中,林肯政府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不向银行进行融资,就
会面临国家灭亡的危险,如果向银行家妥协,就要每年向银行缴纳高额利息,拖垮国家经济。权衡再三,林肯政府最后决定自己发行货币,这种货币没有金银等金属做抵押,政府以信用担保,从而克服了货币短缺的困难,为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南北战争的实质就是民选政府和金钱权利在控制货币发行权这一国家战略制高点上的殊死较量。结果我们看到,美国共有七名总统被杀,其中有的被枪杀,行凶者被法官一致认为有“精神疾病”而免于刑事处罚,有的总统死因蹊跷,至今仍是一个谜。直到美联储的建立,以国家银行家们获得全面胜利而告终。
第三,谁拥有美联储?。
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一国货币的发行应该由政府来控制。读完本书,真实的情况是美联储垄断美元发行,美元其实是美国政府拿人民的未来税收即国债抵押给美联储银行,再由美联储发行出来的,“所谓‘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既不是‘联邦’,也没有‘储备’,更谈不上‘银行’。”
华尔街七大工业巨头才使美联储建立的幕后推动者,他们之间以及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协调,最终在美国建立出了英格兰银行的翻版——美联储。
这七大巨头从一开始就定下了美联储私有化的基调。在美联储的体制构架上,七巨头巧妙地提出,国会控制美联储,董事会成员虽然由总统任命,但是它的功能被银行家把持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控制,另外,美联储又在全国成立分支机构,并把总部设在华盛顿,造成中央银行业务分散的假象。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美国第三届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经警告人们:“如果让私有银行控制美国的货币发行,这些银行将会先通过通货膨胀,然后是通货紧缩来剥夺人民的财产。”现在我们回想起他二百多年前说过的话,不禁惊叹他精准的预测,当今美国的经济情况完全符合他的担忧:美国私有银行控制了97%的货币发行,美国人民负担着沉重的债务。而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由政府直接发行货币的国家,美国历史的演进对于我国的启示是:中国政府必须牢牢控制货币的发行权,在这一点上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别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以向外国学习,这个“先进经验”却不能借鉴。为了保障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必须由中国人民银行完全主导人民币的发行,只有这样才能节省巨额利息支出。我们不能用国债抵押的方式来发行人民币,这样只会重蹈发达国家人民背负沉重债务负担的覆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四、谁杀了肯尼迪?
肯尼迪家族也许算得上是美国历史上命途最为多舛的家族了,两位总统接连被枪杀,其他人则死于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虽然这里面有巧合的成分,但是从哈里森到约翰·泰勒再到林肯到肯尼迪家族,美国总统遇刺无一例外地与国际银行家和美国政府在货币发行权这一金融制高点上的殊死搏斗有关,肯尼迪政府意图通过发行以白银为支撑的白银券从美联储手中夺回货币发行权,这触动了国际银行家的利益,他们希望通过废除金本位、银本位切断纸币与贵金属的挂钩关系,如此就可以实现他们的宏伟蓝图,随心所欲地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剥削人民的财富,这才是银行家们不可告人的秘密。短短几年中,几十位关键证人离奇死亡,大量证据被销毁,更加让我们确信,肯尼迪遇刺案背后的确有着更大的阴谋。肯尼迪总统在任时期,两大阵营对于白银的货币地位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美国政府联合白银生产商期望通过加大白银供应量直接控制货币发行,避免以国债为抵押向美联储借钱发行货币,使政府和国民负担巨额利息支出,而国际银行家们绝不允许把好不容易到手的利益拱手相让,他们也不希望看到在废除金
本位的大业尚未完成的同时,陷入与黄金白银的两线作战中。这时候,惟一的选择只能是除掉他们的眼中钉,巩固既得利益。
第五、谁废除了金本位?
黄金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货币,但是由于技术限制黄金产量一直都很低。为了,可以无限制的实行“剪羊毛”手段,国际银行家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废除金本位。
废除金本位的战役打得异常艰难,因为黄金被视为货币的最终支付手段,财富的最高形式,想要废除金本位谈何容易,国际银行家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役从罗斯福禁止美国人民持有黄金开始,直到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为止,时间跨度极大,不过,银行家们最终梦想成真。
但是随着黄金价格不断上扬,情形与当时废除银本位的战役中,银价上涨与美国财政部狂抛白银储备打压银价最终击溃银价极其类似。但由于黄金产量稀少以及黄金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等因素,黄金价格不是几个机构动用自身储备可以压制住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黄金价格目前已经达到每盎司940美元的天价。
对于以上五个问题有着统一个答案——国际银行家,有的是国际银行家直接促成,有的是间接影响,但不论怎样,在这场以货币发行权为战利品的战争中,国际银行家们都通过各种手段达到了目的,取得了胜利。而对于中国这艘刚刚起航的经济航母来说,在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复杂的世界金融局势,势必还要多加注意。
第三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货币战争》读后感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货币战争》读后感
在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经济日渐发展完善的今天,我们其实是在以自身国情出发,从国外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中去粗取精,同时又自成一格。在新世纪,枪炮与暴力所制造的战争早已被成熟的经济领域、文化建树、艺术林苑、科学技术之间的争奇斗艳所取代。其中尤以经济历时悠久、发展崎岖最为吸引人的眼球。
货币战争也许颠覆了人对老美以往的看法,美国发展至今可以说是超级强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已成熟,但是谁知它却是世界上负债最多,经济最岌岌可危的大厦。与人讨论时,大家得出了“有钱人才欠钱,我们老百姓没钱才存钱”的戏谑结论。但是仔细分析,却可以看出,欧美人确实比我们先掌握货币的本质,马克思和许多经济学家早就揭示了与货币职能相关的货币本质,所以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理论,能让货币充分地得到融通也许才是金融的本质。国外货币的发展历程诚然可以谓之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单从美国着眼,在内战前后的一两百年里,就因为欧洲国家超强金融行业巨头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及一系列银行家通过控制黄金储蓄量直接影响经济,而且,还在美国私有中央银行建立这一事件上,发生了让人扼腕痛惜的流血事件:包括林肯在内的先后7位美国总统、多名国会议员被暗杀,比战争年代正常死亡的多!
引人深思。金钱的力量能使鬼推磨。所以,在国际贸易间存在“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弱国没有外交”一类的箴言。优胜劣汰,自然的规律总是在反复作用,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就必须不断富国强兵,以应对时代和世界竞技场的挑战。地区、企业、单位也是,创先争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模式。个人同样需要做到从小处做起,提高办事效率,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人浮于事。
诚然,金钱是一把双刃剑,能使人类发展也能使人类堕落。从哲学角度讲,事物总是具有二律背反的两面性,所以我们应将更多眼光放在能为人类谋福祉的事业上,以集体的利益为先导,谋求共同的进步。
经济访谈节目里也曾提到:“中国其实是在补课,因为国外很多东西早已存在,我们借鉴的新的东西其实是在补西方的课。”我想,浩浩汤汤的华夏民族必能后来居上,起航的中国经济航母将会顺风顺水地行列在国际金融海洋间。
第四篇:货币战争读后感
不为人知的经济--《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这本书主要记录了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首的银行家、政客以及大企业家所组成的金融帝国的崛起以及发展的过程,书中对于银行家运用金融手段以及暗箱操作获得利益,在人类无所察觉的过程里如何剥削和榨取人民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了描述。这本书是阴谋论明显的展示,通过国际银行家如何在一战中获利以及如何设计二战的发生等等不为世人所知的隐秘向大众展示了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为人知的一面。此书的目的,就在于将世界18世纪以来的重大金融事件背后的黑手曝光出来,回放、观察、体会、对比、总结这些人的战略目的和惯用手法,从而预测他们未来对中国打击的主攻方向,以及探讨中国的反制之道。
这本书从罗斯切尔德家族的兴盛讲起,揭示了银行家许多隐秘的邪恶行径。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和基于这一切之上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以及天才的预见力,使得罗斯切尔德家族在两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漩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在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中,罗斯切尔德凭借信息的提早获取,赚取了巨大的利益甚至实际控制了英格兰银行也就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应。罗斯切尔德家族通过操纵公债市场,罗斯切尔德家族完全控制了法国金融。在美联储诞生之日即标志着经过与美国政府一百多年的激烈较量,国际银行家终于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彻底控制了
美国的国家货币发行权,英格兰银行的模式终于在美国被复制成功了。国际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控制政府,这样使剥削一个国家的公民和资源变得更加容易。从此国际银行家实际控制了世界上的大部分政府,享有绝对的权力,在无形之中进行世界范围的剥削。
在书中还深刻地披露了国际银行家如何挑起战争,以满足他们对于金钱无休无止的贪婪的邪恶行径。打仗就要花钱,越大的战争花钱越多,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由于欧美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政府必须也只能向银行家借钱。战争使物资消耗达到燃烧废的速度,战争使交战国砸锅卖铁也要坚持,战争使不惜一切代价的政府不计条件地向银行家融资,难怪战争始终是银行家的最爱。他们策划战争,他们挑动战争,他们资助战争,国际银行家们华丽的大厦,从来就是建立在死伤枕籍的墟之上。银行家为了保护他们的贷款而竭尽全力将世界推向战争。在银行家的眼里没有战争与和平,没有口号和宣言,也没有死亡或荣誉,他们忽略了这些迷惑世人眼睛的东西。他们的眼中只有利益,永恒的利益。在一战中国际银行家通过向政府贷款,获得了巨额的利息,在战争中赚的盆满钵满。一战后华尔街不断通过金融危机来翦除异己,华尔街对农业的“剪羊毛”行动以及操纵黄金的流动来制造美国的股票崩盘和纽约货币市场上投资股票的贷款供应量突然急剧减少的又一次“剪羊毛”行动直接导致美国陷入了经济衰退的泥沼,在银行家们和罗斯福都认为只有凯恩斯所提倡的超级赤字财政,狂发廉价货币才能挽救经济,而只有大规模战争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即便是美国有了美联储以后,在金本位的严格制约之下,金融
资源也已捉襟见肘,难以支撑另一场世界级别的大战,废除金本位于是就成了欧美各国银行家的当务之急。1929年以来的严重经济危机被国际银行家们“因势利导”地达成了正常状态下极难实现的“废除金本位”的大业,从而铺平了通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金融大道。于是国际银行家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再次爆发一笔横财,而无数的生命和财富化为灰烬。
《货币战争》着重描述了一个潜在的由极少数英美精英分子所统治的世界政府和建立最终统一的世界货币发行体系的存在,这样一个体系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在这样的体系之下,所有主权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内政决策权都必须被剥夺,所有主权国家及其人民的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必须被操纵。这样的体系在日趋成熟,在可预见的将来,这样的体系很有可能成为正常的存在。而世界银行家就是这极少数的精英分子。在这个体系中,国际银行家将扮演帝王的角色,掌握着世界人民的命运。
书中主要强调了黄金的重要性以及银行家为何要废除金本位。作者在文末强调了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中国已经处于不宣而战的货币战争状态下了,中国必须致力于使得中国的货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努力。加大黄金白银的储备,使人民币直接与黄金挂钩,使之最为坚挺和强势的货币,最终中国才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就国际上发生的政治和经济事件作者提出了疑问,并且以国际银行家的阴谋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对于银行家的本性也进行了客观的描写。但是作者开篇就讲本书通过研究这些银行家的战略目的和惯用手法,从而预测他们未来对中国打击的主攻方向,以及探讨中国的反制之道。就作者所提出的反制之道而言,只是强调要大量储备黄金,以及使得人民币与黄金挂钩,提高人民币的购买力,而作者给出的方法是加大开采量。实际上中国的黄金储量并不多,仅靠国内的开采并必能满足需要,在国际商买卖黄金也不现实,因为世界上的大部分黄金还是储藏在各大银行里,如果国际银行不抛售黄金的话,中国想要实行双轨制货币体系只是一句空话,所以中国依旧处在被动的地位无法主动出击。其次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唇齿,如果中国停止购买美国国债,中国的国内生产会受到影响,经济发展会减慢,如果按照作者所讲中国用外汇储备来购买黄金,首先中国如何抛售美国国债,其次购买黄金的渠道,最后国际银行家的威胁都是中国面临的很大挑战。这本书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国际银行家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扩张的过程。书中对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的背景以及所提理论中的阴谋都进行了阐述,虽然作者的视角只是在阴谋论这一块,但是作者所提出的经济里不为人知的暗箱操作依然具有警示作用。中国如今处在一个敏感时期,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问题,此时很多国际银行家也希望能够在这段时间占领中国市场,因此,不论这本书所写的内容是否属实,或者是否有如此的严峻,中国都应该警惕,在现在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总之,这本书在当今具有着很现实的意义,使公众了解了经济中存在的潜规则,使公众在进行投资时可以抱有怀疑,谨慎投资,而且对于国家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
第五篇:货币战争读后感
读《货币战争》有感
第一次拜读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就感觉到文章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首先了解了作者的背景及著作的时代特点。作者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1996年后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2002年开始先后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2007年底出任宏源证券首席国际金融战略分析师,结构融资部总经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宋先生是一名长期关注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业内人士,曾在美国最大的一家金融机构担任高级咨询顾问,从事金融衍生产品分析和研究工作。根据作者表示,《货币战争》应该是“集体的智慧”,因为该书的内容源自许多人。这些“隐形”作者中有些人长期在国际金融机构任职,有些在华尔街摸爬滚打,有些在美国的银行机构(包括美联储)从事技术支持和数据处理,还有一些在美国联邦政府从事与中国相关的事务。由以上作者的背景情况介绍了解到,书的作者在不同机构任职会对客观经济形势会用职业目光看待问题,鉴于这种现实情况,我对该书的观点持辩证的态度,下面是我在读完该书后的一些感想。
一、《货币战争》是一本难得的揭秘性的金融史书。书中首先以一系列时代名人对金融货币的观点作出重要说明,并具有强烈的个人
因素。书中强调的军事思维。兵者,诡道也。不得不承认,世界200年的工业史和经济发展历程,本来就是一个充满血与火的历史进程,任何忽视其残酷性的理想主义都注定会付出不可挽回的代价,用“战争”来形容银行业金融货币等环境也不算夸张。“如果说中国的历史是围绕着政治权力斗争而展开,不理解帝王心术就无法洞察中国历史的精髓。那么西方历史则是沿着金钱角逐而进化的,不明了金钱的机谋就不能把握西方历史的脉络。”但是太过强调“阴谋”动机就不禁让人联想到“阴谋论”了,书中以刺杀、战争等对暴力手段进行阐述以表现西方权谋与金融货币的紧密联系,宋鸿兵认为,和军人一样,金融界的人士首先必须假设外资银行是怀有“敌意”的,必须了解对手的方方面面。也有人评价说,该书写的是“历史演义”。宋鸿兵对此的回应是,形式是次要的,而有效率地传递信息和观点是主要的,但是我想说的是信息的传递需要切实的证据,单凭一面之词难以让我们这些读者产生很高的信任度,且书中引用的许多评论和警示,相当多得来自19世纪、20世纪早期,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时代背景,毕竟金融系统在不断的改变和进化,人们对经济体系的认识也在演变,历史上的争论也许在现在根本没有意义。书中引用的材料,大多来自美国金融阴谋主义作品,经济资料非常有限,所以我对观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怀疑。在书中,作者宋鸿兵先生讲述了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代表的“国际银行家”操纵世界300年工业化历史的故事。这些故事听起来让人震惊,但是在世界近代金融史上,罗斯切尔德家族的确曾有过很大的影响力。他们一度呼风唤雨,左右逢源,这些都是有案可
查的。不过这个家族目前的情况如何,则不太好说。如果仅按照每年6%的收益率来计算其家族资产,到今天大约有50万亿美元之巨。如此庞大的资产以什么形式存在呢?应该主要是金融资产。可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截止到2006年底包括各种衍生品在内的全球金融资产总值为 350万亿美元左右。这样算来,仅罗家族就拥有世界全部金融财富的七分之一,那么数字是与事实有出入的。
二、“不算夸张地说,直到今天,中国可能也没有几个经济学家知道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所谓“联邦储备银行”,其实既不是“联邦”,更没有“储备”,也算不上‘银行’。多数中国政府的官员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是美国政府发行着美元,实际情况是,美国政府根本没有货币发行权!”我首先提出了一个疑问是,作者在阐明这种观点时是否对美联储的运营形式及内部调控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呢?如果美国政府没有货币权,那真正的货币发行权又掌握在谁手中呢?据调查,美联储虽是由美国各大银行联合所有,但是利润基本上交国库。后来在提到国际银行家的搜刮行动时,作者指出“制造经济衰退。首先是扩大信贷,将泡沫吹起来,等人民的财富大量投入投机狂潮后,然后猛抽银根,制造经济衰退与资产暴跌,当优质资产价格暴跌到正常价格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时,他们再出手以超级低廉的价格收购,这在国际银行家们的术语中叫作‘剪羊毛’”也是没有史实根据的。单纯以这样的词语形容国际银行家的“手段”难免有些片面和虚夸。
三、“国际银行家们非常清楚,黄金决不是普通的贵金属,从本
质上看,黄金是唯一的、高度敏感的、深负历史传承的“政治金属”,处理不好黄金问题,是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金融风暴的。在正常的社会状况下,废除金本位势必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甚至是暴力革命,只有在极端特殊的情形下,人民被逼无奈才会被迫暂时放弃自己与生俱来的权力,这就是为什么银行家需要严重的危机和衰退。”根据作者基本观点可知,他是对金本位抱以支持的态度。首先我对金本位的定义做了一下了解: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包含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我的观点是金本位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复辟,信用货币将会严格限制下继续发展。第一黄金(或白银)的储量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黄金和白银作为贵金属,其已探表明储量可以看作一定值,而人类社会所创造和积累的财富数量和价格总量却在不断的扩张,金银总量难以与社会总体财富量相适应。第二是经济制度本身。假设黄金储量无限,但短期内无法实现大量开采,而且成本极高。这样的话,如果实行金本位,在一定时期内,势必造成金银的高度升值,作为货币的金银一旦升值,那么还有什么人愿意放弃这种既可储备,又可流通的“绝对财富”,来冒极大的风险,从事回报率并不一定能够超过金银升值幅度的投资呢?在如此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它对经济的冲击不会亚于通货膨胀。如果说通货膨胀可以造成潜在的财富分配,那通货紧缩将会造成社会大众的普遍贫困,因为人们手中持有的黄金固然在一定时期内可作为绝对财富的象征,具有不断升高的购买力,但是
如果这些购买力不能迅速实现购买行为,那么所有生产将会停止。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基本感想。作为现实科学的重要支柱,经济科学一直都是各路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对象,而随着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各国银行制度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们应该秉承客观求实的态度,结合实际和史实带给我们的相关有力经验分析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