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
中国近代史
问答题(百姓整理)
1、简述近代中国是如何进行反侵略斗争的。
P31~32
答: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的侵略、压迫的过程。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
3.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台湾的过程中,台湾人民也奋起反抗侵略者。4.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从未间断过。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与部分清军与之展开殊死战斗。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爱国官兵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并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2.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满族);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
4.中日甲午战争时,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都以身殉国。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P35 老师
答: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3、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P9~11 答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
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答2: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打开了中国封建主义的大门。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从一个封建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并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4、简述八七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P126 答:内容: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意义: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5、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P17~18 答:(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6、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论述题 答:(1)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除了坚决主张严禁鸦片,组织渔民等以抵御外国侵略以外,注意了解西方,赞成正常的对外贸易。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他们一般都反对列强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
(3)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鸦片战争以后,民族觉醒意识还只限于少数人之中。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图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一一一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 的最强音。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之下,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7、简述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P103 答1:(1)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起来。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4)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答2: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在1914年至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这样,五四运动就获得了比以往的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的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在当时,陈独秀就说,十月革命以后,“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毛泽东也说,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打倒贵族、驱逐富人的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异军特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
8、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P61~62 答:“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说的政治革命。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9、简述遵义会议的内容。
P136 答: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
委员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10、什么是卢沟桥事变?其影响是什么?
P147 老师
答:1937年7月7日,在中国华北,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拒绝后,即开始攻击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的中国军队,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9月,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共同抗日的战略态势。同时,抗战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全民族抗战。在祖国存亡危急的关头,中华儿女表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11、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老师
答:在抗日战争的初期,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是抗战的主要力量。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
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从七七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党进行了长达16个月的战略防御作战。在这段时间内国民政府主要是开展持久消耗的战略,实行“以空间换时间,集小胜为大胜”的方针。正面战场的战争最大限度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使日本在占领武汉后,再也没有力量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此时正面战场的作用:
(1)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促进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2)客观上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游击战略的实施。
(3)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同时扩大了抗日战争的影响,唤醒了国际舆论的支持。
第二阶段,战略相持阶段的国民党抗战:
(1)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2)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日本侵略政策的变化对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他仍主张继续抗战,但是政策转为对外消极抗日、对内积极反共。
12、用事实说明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深重灾难?
P142~143 答: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首先,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中国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后,展开烧、杀、淫、掠“大竞赛”,死者达30万人以上。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日军在其他许多地方制造的屠杀中国人民的惨案不计其数。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扫荡”,实行“杀光其居民、烧光其房屋、抢光其粮食”的“三光”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在晋冀鲁豫、山东、苏皖等7个根据地,中国军民被杀戮者即达318万人,房屋被焚烧达1 952万间。日军还悍然实行细菌战、毒气战。从1940年下半年起,日军731部队开始将带有霍乱、伤寒、鼠疫等病菌的投掷器投放到中国许多地区,造成大量中国居民死亡,甚至对中国军民实行“活体解剖”。日军还在其占领区掳掠和残害中国劳工,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
其次,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在东北,“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满洲重工业股份公司”两大垄断企业独占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肆意掠夺矿产资源。在关内,日本“华北开发股份公司”和“华中振兴股份公司”分别主管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他们还推行“粮食出荷”政策,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统制和垄断,强迫农民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廉价出卖给伪政府,除保证侵华日军的需求外,大部分粮食被运往日本国内。
再次,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日本侵略者按照“思想战”的方针,在其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教育,企图以此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 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 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 000多亿美元。
13、试论述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P67 P72~74 答: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没有意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后甚至把政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基础就显得单薄,以至于失败。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和错误,根源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4、简述中国资产阶级的双重特点和性格。
P90~91 简答题 答:两重性——革命性和妥协性。
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大都拥有规模较大的企业,经济力量企业比较雄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系比较密切;中下层所办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较少,经营状况远不如上层所办的企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联系较少,且矛盾较大。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诗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时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15、“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内容及其影响。
P38
答: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下,中国官吏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方法。
魏源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成《海国图志》,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一是利用外国先进军事装备技术武装自己,抵御外国侵略,是一种发侵略的思想; 二是学习利用外国生产技术,使国家走上了富强道路,承认了西方长处,并主张学习西方。
魏源思想在腐朽愚昧的封建统治条件下,对开阔人们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探索救国之道起了积极作用。
16、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P55~56 答:失败原因:
(1)客观上,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弱小,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新旧力量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如履薄冰,难以取胜。
(2)主观上,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却是处处碰壁。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而“戊戌六君子”的鲜血也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17、中共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
P134 答:这一时期党内连续出现“左”的错误,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这种现象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
第一,历史原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王明左倾路线造成的危害实际是这种情绪的总爆发。
第二,主观原因。那时,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三,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和瞎指挥。“左”倾教条主义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挂着“国际路线”的招牌,并且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18、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P57 P67~68 答:(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第一,革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1.经济上,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物质基础;
2.阶级力量上,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长起来,为量进一步壮大; 3.思想上,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逐渐成为社会主要思潮; 4.组织上,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政党统一领导的新阶段; 5.政治上.三民主义的提出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共同的奋斗纲领,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二,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清廷立宪失败后进一步孤立衰落,革命势力在收回利权的斗争和武装起义中人断壮大。
第三,革命时机成熟。保路运动调动湖北新军,清廷在湖北统治空虚,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
(2)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解放运动的高涨。
19、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地表现在哪些方面?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P54 答: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却是处处碰壁。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未能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维新派在教育上的举措,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
20、从1921年至1949年,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试简要说明之。
P91~93 答:(1)从1921年至1949年,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基本经验?
P166~168 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在抗日战争中,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和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特别是敌后军民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也对反对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贡献。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发扬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条件。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2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P49 答:洋务运动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也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尝试。失败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新的生产力不可能在封建主义桎梏下充分发展起来的。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却处处仰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是封建衙门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教训:
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
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23、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P199~200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4、为什么说中国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老师一半 答:(1)从实力对比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是强国。
(2)从战略对比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中国虽弱,但很大,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兵源和物资补给充足,能长久坚持抗战。日本虽强,但很小,且是深入中国的广阔领土,使得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
(3)从战争性质看,抗日战争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得道多助,会得到广泛的国际援助。而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失道寡助。
(4)从战争结果看,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中国经过抗战,以3500万人的伤亡和5000多亿美元的损失,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复兴。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有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25、在全面抗战期间,面对当时国内各界对于抗战前景的疑虑,毛泽东系统阐明了抗战的总方针,请简要说明。
P152第二第三段
答:特点: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前途和规律: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进程和方针: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意义: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英《南京条约》和其它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根本变化。逐步丧失关税自主权、司法自主权、外交自主权及文化自主权。
(2)《马关条约》为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敞开了大门,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3)《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帝国主义已经完全控制了清政府,中国人民身上又加了一幅更为沉重的枷锁,清政府彻底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怎样理解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这两大任务是相互关联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延续和追求的目标。
3.近代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主要表现及其意义。
鸦片战争的惨败激起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意识。(1)魏源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师夷长技”的经世思想。
(2)“公交车上书”揭示中国的“四邻交逼,不能立国”,“瓜分豆剖,渐露机芽”的严峻危机。(3)近代民族意识不仅成为仁人志士选择中国出路的共同出发点,而且成为重铸国魂的重要内容,大大拓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
(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举起民族主义的旗帜,提出了建设近代民族国家的主张,把对民族精神现代化的追求融入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时代主题。
甲午战争后觉醒了的民族意识逐步走出传统的狭隘民族主义的藩篱,以西方的民族主义来革新本民族的国民性,这表明,中华民族正在趋向成熟。4.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都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洋务派主观上并不想发展资本主义。他们企图用封建性的垄断排斥自由竞争,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工业基础的奠定起了重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开社会风气之先,开启了向西方学习之门,也就为思想启蒙的发展提供了基础。5.评价“中体西用”思想。
“中体西用”理论是洋务运动指导思想,其理论本身具有严重缺陷并因此成为洋务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
首先,它割裂了“体”、“用”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把当时中华民族封建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和西方民族资本主义文化中的一部分简单拼凑在一起。它以封建主义思想体系为“体”,以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为“用”,从而企图把三纲五常的旧伦理与近代的科学技术强扭在一起。
其次,它是一种保守的理论模式。洋务运动仅仅停留在器物技艺方面的变革,在引进西方先进工业的同时,又拒绝西方的政治和思想文化。最后必然夭折的命运。
6.BX清末“新政”同维新变法的措施在内容上颇多相似之处,两者在性质上却不相同。“新政”不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改革运动。推行“新政”的结果却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
来。推行“新政”的本来目的一是为了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成为各列强统治中国人民的得力工具;二是为了强化国家机器,挽救自身危亡。7.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客观上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弱小。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的缺点是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在思想上,孙中山虽然提出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但它并不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表现出妥协和寄予幻想。在组织上,革命派没有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也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且组织松散,派系林立。再者,革命派没有建立坚强有力的革命武装。
辛亥革命的历史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纲领和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革命并不能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绝境中挽救出来。要引导中华民族民主革命走向胜利,在指导思想上,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要让位于马克思主义;在领导权上,资产阶级要让位于无产阶级。8.如何理解三种建国方案与两个中国之命运。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三种政治力量,提出了三种建国方案。
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作为大地主义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继续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维护国民党一党私利,继续维护中国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提出坚持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主张通过和平道路实现中国社会政治的改革,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国共两党以外的第三种政治力量是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代表的中间力量,他们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实际上,上述三种建国方案只有两个选择:或者按照国民党的方案,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或者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作为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条道路没有任何发展空间。两种方案代表当时中国两种不同的前途和命运。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
(3)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要求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进行文学革命。(4)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伦理道德。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器,向封建主义思想及其伦理道德进行斗争;它宣传了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促使了人们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开阔了人们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眼界,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条件。
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仅局限于知识分子范畴;没有正确地处理好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以致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对中国文化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错误思想倾向。
10.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在思想、政治和组织各方面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1)是在中国工人阶级不断成长壮大以及工人运动发展的基础上创建的。(2)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
(3)初创之时即确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并执行严格的组织纪律。(4)小资产阶级及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1)它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它使中国革命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表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在艰苦的探索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的选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它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预示着传统的东方大国走出了中国历史上治乱更替和旧式农民战争的历史怪圈,中国革命由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并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迅速推进。11.评价孙中山所设计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1)打破了专制体制,对民族出路的探索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2)“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把民主施惠于每一个平民。冲破了封建等级制的罗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精神世界的改变。
(3)他强调富民的理想和实践,照亮了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孙中山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也有极大的局限性。他虽然强调直接民权,但又主张权(政权)能(治权)分开,他还提出资产阶级宪政的三个时期,被蒋介石所利用,作为其实施专制独裁的招牌,这些历史教训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
12.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给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新的推动。
(3)辛亥革命所进行的其它方面的社会改革,冲击了封建习俗,淘洗了20世纪中国国民的国魂。(4)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13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内容和意义。
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北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最低纲领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实际上是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重大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认识的一个重大进步,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最初成果。14.中国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是什么?(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2)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3)全国继续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15.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它吹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声号角;倡导建立并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和最强大武器;它广泛建立了抗日根据地,领导和开辟了广阔的解放区战场,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共产党人为
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和模范行动。16.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支持了、美苏“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
(4)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7.如何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1)抗战初期阶段,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粉碎了日本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2)支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3)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4)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5)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国民党正面战场虽然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错误指导,使其重要作用的发挥与其执政党地位和拥有200多万人的军队规模又不完全相称。18.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联系实际:第三次国共合作、三通)
战争史之奇观,中华民族之壮举,惊天动地之伟业。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发展目标的正确道路;(5)紧紧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19.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历史原因与历史作用。
历史原因:
(1)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政策,造成国统区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严重危机;
(2)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革命力量的空前壮大,为第二条战线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条件;(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第二条战线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对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起了积极的配合作用;
(2)暴露了国统区社会矛盾的尖锐化,直接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社会基础;(3)积聚了革命力量,锻炼和培养了干部。20.为什么中国无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主要由下列因素决定:
(1)帝国主义不允许。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断绝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道路、造成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
(2)社会主义不允许。十月革命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得到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无产阶级的有力援助;
(3)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不允许。为了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不论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还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权,必然排斥和镇压其它的建国方案。(4)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大众不同意。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大众起来革命,目标就是要建立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政权。
(5)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因为他们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打败强大的敌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1.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进步产物,其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种种努力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为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开辟了通向胜利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其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表明阿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正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在关系中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带领并依靠人民,不断开创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3)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三种建国方案较量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进行活动的主要有三种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种力量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主张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他们的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遭到中国人民的唾弃。
第二种力量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主张在中国建立一个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他们的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始终未能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的拥护。
第三种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主张在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并由此走向社会主义。只有这个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符合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最终赢得了中国广大人民的拥护。
22.BX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这一时期进行的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恢复了国民经济,初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初步改变了国家的落后面貌。
23.BX新民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两种因素不断碰撞,冲突和较量,其发展总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因素不断被削弱,被限制。最终在条件具备时,新民主主义社会将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范畴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24.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有了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这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先天不足,发展维艰,难以承担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同样是生产力发展和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客观要求。(4)新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是决定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外因。(5)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当时人们的普遍心理要求。25.为什么和平赎买的计划在中国得以实现?(1)无产阶级力量强大。(2)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
(3)中国共产党同各爱国民主党派,包括资产阶级的组织工商业联合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2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具有三个特点。
(1)不用强制没收的方式,而是用和平的方式消灭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2)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3)在政治上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而且给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安排适当的政府领导职务。27.中共八大确立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
我们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8.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的内容意义。
(1)首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思想,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新学说。
(2)明确指出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阐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
(3)讲话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为了实现中国工业化。它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纲领性文件。它丰富发展了《论十大关系》以来的一系列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八大前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升华的集中体现。29.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1)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实现了民族独立。(2)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改天换地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社会主义。(3)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披荆斩棘,探索出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4)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抵御来自国外的威胁和压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与独立,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5)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社会主义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精神文化与观念形态在新旧交替中经历着历史的嬗变。3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1)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2)果断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全面对“文革”及其以前“左”倾错误进行拨乱反正,结合国情实行改革开放,使党的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3)为后来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创造了思想条件。(7303字)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
一、列强的对华侵略 1.2.3.4.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性质
简述林则徐反对英国侵略的策略思想 列举鸦片战争时期爱国官兵的抗英斗争 试析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5.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7.列举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事实 8.试析二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9.列举中法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10.试析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的原因及影响 11.日本是怎样蓄谋发动侵华战争的?
12.列举甲午战争中的主要战役
13.结合史实分析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14.试析甲午战争的影响
15.简述台湾人民的保台斗争
16.列举列强在华强占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17.简述近代香港问题的形成
18.结合条约内容说明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9.试析近代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及其成因 20.简述晚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关系的演变
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2.试评洪秀全
3.简述太平天国前期胜利进军的过程及原因 4.建都天京战略得失分析
5.为什么说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分水岭 6.试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7.简述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
8.试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9.与历代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哪些新的特点? 10.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
11.简析扶清灭洋口号
12.简析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演变及成因 13.如何评析东南互保
14.试析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作用 15.比较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16.1854-1861年太平军与湘军争夺天京上游的主要阶段及结局特征
三、晚清政局
1.试析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2.简述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异同 3.列举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4.洋务企业的性质和特点 5.试析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6.试评洋务运动
7.简述清末新政的背景 8.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 9.试评清末新政
10.洋务运动军用和民用企业的特点和作用 11.试述清政府自救改革中的新旧三派思想冲突
四、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
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途径和特点 2.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局限性 3.20世纪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概况和特点 4.19世纪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概况 5.甲午战争后产生的主要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6.20世纪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概况 7.西学东渐的阶段及其特点 8.文化冲突的类型和性质 9.中西文化冲突的原因
10.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11.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12.简述科举制度的发展到被废除的过程
五、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1.康有为的变法理论分析 2.3.4.5.严复的变法理论分析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焦点、意义及其局限性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与历史意义
6.清末立宪运动评析
7.简述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8.同盟会纲领评析
9.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意义及其局限性 10.革命派武装反清活动的失败原因 1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重要意义 12.南京临时政府评析
1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面临的困境与危机 14.《临时约法》的内容与性质 15.二次革命及其失败原因和结局 16.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17.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颁布的重要措施
六、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
1.中国近代出现的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概括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与19世纪末相比的新特点,并分析原因 3.北洋军阀的形成原因
4.评价五四运动
5.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6.简述北洋军阀的性质及反动统治的特点 7.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8.简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引起的三次思想论争 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必然性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10.比较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并阐述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11.一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12.简析新三民主义
七、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评述法币政策
3.对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和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认识 4.南京国民政府加强统治的措施
5.简述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 6.简述长征的历史意义
7.评述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8.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脉络及其影响 9.简述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八、抗日战争
1.评述抗战的三个阶段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 3.评述中共七大
4.简述共产党加强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措施 5.6.7.8.评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的意义、原因
简述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 论述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战场
9.试比较近现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异同 10.简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11.分析1945年日本投降的原因
九、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
1.简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1927、1949 党的两次工作重心转移的原因和启示 3.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4.抗战胜利后,中国国民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建国方针 5.抗战到解放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6.简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反动统治的表现
7.简述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8.解释三大战役
9.评析第二条战线
十、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
1.简述中央研究院的设立及取得的科学成就 2.简述民国时期文学和戏曲成就 3.现代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评价 4.评价左翼文化运动
5.分析民国时期几种主要的社会思潮
十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1.2.3.4.建国初年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试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任务和战略方针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财政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及其成功的经验和不足
5.评价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6.论述1949-1956年中共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7.简述建国初期中共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斗争
8.简述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简析我国建国初期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形成
十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的主题及主要历史功绩 2.人民公社运动发生的原因 3.十年建设的经验教训
4.对1958年提出的三面红旗做一评述
十三、文化大革命
1.评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2.文革发生的原因、后果及其经验教训
十四、拨乱反正
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如何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伟大作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 4.评价中共十一大
十五、改革开放的进程
1简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2.1985年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3.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的背景、内容、意义 4.评析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届问答题
2011.4 41.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42.中国工农红军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4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 4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 45.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是什么? 4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什么? 2010.10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42.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4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44.没收官僚资本对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45.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47.统一战线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010.4 41.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42.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意义 4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4.七千人大会的内容
45.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新文化运动是思想启蒙运动
4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010.1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2.“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43.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4.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使解放区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45.中共八大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出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47.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2009.10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4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4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4.巩固和扩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条件。45.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7.中共中央于1981年发表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009.4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 43.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4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4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47.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009.1 4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意义。
4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以及中共争取中间势力所必需的条件。4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44.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45.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及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47.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理论贡献?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 列举题 ,材料题,名词解释,问答题
列举题:(练习一)列举林则徐作为民族英雄的主要史实。
①任湖广总督期间严厉禁烟。②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
③作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缉拿烟犯、整顿海防、招募水勇。④勒令外商交出鸦片,并保证以后永不夹带鸦片。⑤翻译外国书报,收集资料了解外国情况。⑥虎门销烟。
⑦鸦片战争开始后,积极抵抗外国侵略。
列举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三个著名的私人企业。①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②19世纪80年代初,商人黄佐卿在上海创办公和永丝厂。③买办商人徐润在上海创办同文书局。列举最早产生中国无产阶级的三类企业。
①19世纪40、50年代,在外国资本家经营的船坞和工厂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 ②从60年代起,在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里,又产生了一批产业工人;
③70年代以后,在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里,又产生了一批产业工人。这三类企业的工人,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工业无产阶级。
列举题:(练习二)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次重大革命斗争的时间、性质和影响。㈠太平天国革命(1851~1864年)
⑴性质:近代史上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⑵影响: ①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③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战斗。
㈡义和团运动:(1900年)⑴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⑵影响: ①打击中外反动势力。
②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③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㈢辛亥革命:(1911年)
⑴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⑵影响: ①推翻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②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一些自由民主权利。政治、思想上获得很大解放。③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④中国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
简析:列举题中此题较大,影响主要写出这三次重大革命斗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列举中国近代史中,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五大侵略战争后,强迫清政府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时间和名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842年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6月签订了中英、中法、中美《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11月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中法战争后,1885年6月签订了《中法新约》。甲午战争后,1895年4月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9月与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列举题:(综合练习一)列举辛亥革命失败后,至“五四”运动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所进行的六次斗争。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孙中山、黄兴领导“二次革命” 1914年,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从事反袁斗争 1915年,蔡锷发动护国运动
1917年,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反对张勋复辟 1917年,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列举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和两个阶段的主要内容。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第一阶段:19世纪60-70年代,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第二阶段:10世纪70-90年代,军用、民用工业并举。
列举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期中)
列举在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和签约后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842年8月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战争后,1895年4月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9月与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列举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最主要的意义。
㈠太平天国革命(1851~1864年)
⑴性质:近代史上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⑵意义: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㈡义和团运动:(1900年)
⑴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⑵意义: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㈢辛亥革命:(1911年)
⑴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⑵意义:推翻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列举题:(练习四)列举1922~1927年帝国主义或北洋军阀镇压革命运动制造的四个惨案。①1922年的“沙田惨案”; ②1923年的“二七”惨案; ③1925年的“五卅”惨案; ④1925年的“沙基惨案”。
列举1929~193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主要革命根据地及其领导人。
①毛泽东、朱德领导建立的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最大和最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②徐向前开辟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③方志敏等建立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④贺龙开辟了湘鄂边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⑤彭德怀、毛泽东、朱德建立了湘赣革命根据地。⑥黄公略建立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⑦邓小平开辟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列举题:(练习五)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的四次事变。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②1932年“一·二八”事变。
③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④1937年“八·一三”事变。
列举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为克服困难,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在政治上抗日民主政权采取“三三”制原则,实行精兵简政。在参议会和政府里,代表工人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进步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坚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以此调动抗日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积极性。
②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③在经济上解放区军民掀起大生产运动。④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⑤军事上采取了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的政策。
列举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三大”、“七大”的中心任务。①党的“一大”建立了中国共产党。②党的“二大”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③党的“三大”讨论并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④党的“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中国人民革命的最后胜利准备条件,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列举题:(综合练习二)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四次重要学生运动名称和发生的年代。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 1945年底----一二一运动
1946年12月30日----抗暴运动或一二三○运动 1947年5月20日----五二○运动
列出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开始; 八一南昌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起点;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
材料分析题(本题14分)(期中)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然后回答后面所提的5个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提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教、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⑴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则认为,外国侵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政府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⑵材料一反映了作者什么进步思想?
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去抵抗外国侵略的进步思想。
⑶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提法,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派的观点?怎样看待这一派的观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提法,反映了洋务派的观点。
“中学为体”指保持封建制度的根本。“西学为用”指学习西方制度为手段,根本上还是维护旧的封建制度,这仍是一种历史的反动。
⑷材料三较之材料一和材料二,其内容的进步性体现在哪儿?
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材料三则提出了能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⑸材料三的内容中存在着什么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在于产生了否定一切古代文化的片面认识。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定都天京后颁布的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实行产品平均分配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其目的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推行改革的政令。由于中央和地方守旧官僚的抵制,大多未能付诸实施。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维新变法宣告失败。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南昌起义:国民党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等武装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开始了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新时期。皖南事变: 1941 年 1 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在皖南以 8 万余兵力包围袭击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 9 000 多人(除约 2 000 人突围外,一部分被打散,大部牺牲或被捕)。蒋介石还诬称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这就是国民党制造的皖南事变。对于国民党当局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李大钊:李大钊是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Bolshevism 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又称双十二事变。
洪仁玕:(1822年-1864年)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天京事变后到天京(即南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洪仁玕是太平天国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问答题: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辛亥革命的失败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其中,主观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体现在:(1)领导辛亥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十分软弱的阶级。所以,尽管其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在革命斗争中,却时常表现出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敢不敢放手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发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之一。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只限于会党和新军这个狭小的范围,而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中去。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日益高涨,面对农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此时却站在了农民的对立面,他们解散农民武装,制止农民斗争。因此,他们在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得不到农民群众的支持,使自己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革命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3)辛亥革命缺乏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未能胜任其历史使命。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⑴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与日本相比都差之甚远。所以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⑵其基本经验是: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大家庭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第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