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简答题
1.行政法的法源形式有哪些?
(1)宪法和国际条约。宪法是国家的根据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立法的依据.(2)法律。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法律。(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地方行政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省、自治区人了政府所在地的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的经济特区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规定法,法律相抵触的情况下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总称。
(5)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我国正式有效的法律规定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地方解释。2.行政法的特点是什么? 内容上:
(1)缺乏统一的法典;
(2)行政法规范数量多,内容广泛;(3)行政法渊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4)对社会变动具有很大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形式上:
(5)行政权的支配性;(6)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模糊性;(7)效力的多元性;
(8)与行政诉讼关系的紧密性。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1)行政合法性原则;(2)行政合理性原则。①平等对待原则; ②行政适度原则; ③严重不合理原则; ④信赖保护原则。(3)行政正当原则;(4)行政效率原则; 4.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恒定性 2)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法定性 3)内容设定的单方面性 4)内容的法定性
5)权力(利)处分的有限性 5. 行政主体的特征是什么?
答: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2)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3)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6. 行政职权的特征是什么?
(1)强制性:行政职权是法定权力,具有国家强制力。
(2)不可处分性;行政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职权未经法律许可,不得转移或放度。(3)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行政职权的行使过程与行政职责的履行过程是一致的。7.被授权组织应当满足的条件: 1)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2)被授权组织应当具备相应的责任能力 8. 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是什么?
(1)性质不同:被委托组织不具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职权,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被授权的组织则享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
(2)成立的前提不同。前者的成立需经过受托人的同意;后者则是法律、法规、规章的单方面行为,不需要被授权人的同意,不得拒绝。
(3)职权来源不同。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主体的行政委托行为产生;被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则由法律,法规的授权而产生。
(4)行为的后果不同。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承担;而被授权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自己承担。9. 行政行为的内容有哪些? P154图表。
10.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有哪些:
1)行政权能的存在:行为的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或者是受委托组织或个人。(有人)
2)表示行为的存在:行为主体有凭借国家行政权力产生、变更或消灭某种行政法律关系的意图,并有追求这一效果的意思表示。(有想法)
3)行政权的实际运用:行为主体在客观上有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有行动)
4)法律效果的存在:行为主体实施的行为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有结果)11.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有哪些:
1)公定力: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假定其合法有效,任何机关、组织、个人,未经法定程序,均不得否定而予以尊重的法律效力。
2)确定力: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不受任意改变的法律效力。
3)拘束力: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所具有的约束和限制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法律效力。4)执行力: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使其内容得以完全实现的法律效力。12.无效与可撤销的区别:
1)违法程度不同。无效行政行为是明显、重大的违法行为,而可撤销行政行为是一般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2)抵抗权不同。无效行政行为的行政相对人享有一定的和平抵抗权,而可撤销行政行为在撤销之前,行政相对人不得抵抗,必须先行服从。
3)请求权不同。对于无效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可以在任何时候请求有权机关确认并宣布行政行为无效,而对于可撤销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只能依照法定程序,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撤销的请求。如果超过法定期限,则不得提出撤销请求。
4)确认权不同。对于无效行政行为,有权机关可以在任何时候确认并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而对于可撤销的行政行为,超过法定期限之后,有权机关不得撤销。13.行政许可的特征是什么?
(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3)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5)、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14.不能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 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3)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行管理的事项
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事项。15.行政确认的特征:
1)行政确认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2)行政确认的非处分性。
3)行政确认是要式、羁束性的行政行为 16.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1)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常常是同一行政行为的两个步骤,一般是确认在前,许可在后。确认是许可的前提,许可是确认的后果。
2)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有时是一个行为的两个方面。区别
1)两者对象不同。行政许可是使相对方获得进行特定行为的权利。行政确认则是指确认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关系和法律事实等。
2)两者法律效果不同。行政许可是允许被许可人今后可以进行特定的对一般人禁止的行为,其法律效果具有后及性,没有前溯性。而行政确认具有前溯型。17.行政处罚与责令改正的区别:
1)概念和具体目的不同。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定程序所给予的法律制裁,以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的目的;而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处罚的过程中对违法行为人发出的一种作为命令,以制止和纠正违法行为,恢复原状,维持法定的秩序或者状态。
2)性质及内容不同。行政处罚是法律制裁,是对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的限制或者剥夺,是对违法行为人精神和声誉造成损害的惩戒;而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其本身并不是制裁,只是要求违法行为人履行法定义务,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其不良后果,恢复原状。
3)形式不同。行政处罚有警告、罚款、没收、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及执照和拘留等。而责令改正因各种具体违法行为不同而分别表现为停止违法行为、责令退还、责令赔偿、责令改正、限期拆除、限期治理等形式。4)角度不同。行政处罚是从惩戒的角度,科处新的义务,以告诫违法行为人不得再违法;而责令改正则是命令违法行为人履行既有的法定义务,纠正违法,恢复原状。18.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
①针对的违法行为不同。行政处罚是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所采取的;行政处分是针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所采取的。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的外部行政行为;行政处分则是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行为。
②行为人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不同。行政处罚是享有法定处罚权的特定的行政机关作出,它与受处罚人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而只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普通行政关系;行政处分是由受处分的公务人员所在的机关或上级机关或监察机关作出,它与被处分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基于行政组织关系所产生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③适用的法律依据不同。行政处罚依据国家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行政处分则依据行政组织法。
④形式不同。行政处罚的形式主要有警告、罚款、拘留、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分的形式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大多与被处分人职务上的权力有关,而且处分比处罚的程度要轻。
⑤救济手段不同。对行政处罚不服,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对行政处分不服,相对人只能向作出处分的机关或上一级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申诉。19.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区别:
①从法律后果看,行政征收的结果是财产所有权从相对方转归国家;而行政征用的后果则是行政主体暂时取得了被征用方财产的使用权,不发生财产所有权的转移;②从行为的标的看,行政征收的标的一般仅限于财产,而行政征用的标的除财产外还可能包括劳务;
③从能否取得补偿来看,行政征收是无偿的,而行政征用一般应是有偿的,行政主体应当给予被征用方以相应的经济补偿。
20.行政处罚的原则: 1)处罚法定原则; 2)出发公正公开原则;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保障相对人权力的原则; 5)职能分离的原则; 6)一事不再罚原则。21.拍卖与招标的区别:
1、拍卖的最大特点是价高者得,而招标最大的特点一般是购买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人中要价最低(但不低于成本价)的人的货物或服务。
2、拍卖时,竞买人一般可以多次出价,而招标时投标人却只能报一次价。
3、拍卖时的出价是公开的。而招标时,每个投标人得出价都是保密的,只有在开标时才知道。
4、招投标法规定,当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而拍卖却不同,《拍卖法》规定,非拍卖企业不得从事拍卖活动,拍卖人不得在其组织的拍卖活动中拍卖自己的物品和财产权利。
5、招标可分为邀请投标和公开招标,而拍卖只能是公开拍卖。
6、拍卖是以价格为最大约束的,只要谁出的价格高,就卖给他,而不考虑其他的因素。招标除了价格的因素外,还要满足招标文件的其它条件,否则出价再合招标人的意,也可能落标。
7、招标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而进行的,拍卖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而进行的。22.行政指导的特征是什么?
(1)行政指导是是非权力行政活动;(2)行政指导是一种事实行为;
(3)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属于单方行为;(4)行政指导是一种适用较大幅度的弹性的管理领域;(5)行政指导适用法律优先原则;(6)行政指导是一种外部行为。23.行政复议的特征:
(1)行政复议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争议的活动
(3)行政复议具有监督行政和对相对人合法权利进行救济的双重属性。(4)行政复议的审查对象广泛
(5)行政复议是一种具有准司法程序性质的行政监督行为
(6)行政复议主要采用书面审查的方式,(区别于口头申请)必要时也可以采取听证的方式审理 24.行政复议的原则: 1)合法原则; 2)公正、公开原则 3)及时、便民原则; 4)有错必纠原则; 5)一级复议原则; 6)司法最终原则。25.排除行政复议的事项:(1)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2)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3)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不服的。(4)抽象行政行为。
26.移送管辖与管辖权转移的区别:
1)前者是指无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将复议案件转移给有管辖权的复议机关管辖,后者相反。
2)前者转送机关与复议机关之间没有必然的隶属关系,而后者是复议案件从下级复议机关转移到上级复议机关,存在隶属关系。
3)发生前者的原因是受理复议案件的复议机关对本案无管辖权,而发生后者的原因往往是下级复议机关不愿受理,或者是复议案件案情重大、复杂。27.行政复议申请人的特征: 1)必须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必须是与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行政相对人,包括受具体行政行为侵害的人及被处罚对象侵害的人。
3)必须是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并有明确的复议申请的意思表示。4)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是依法可以提出复议申请的行为,28.申请行政复议的条件:
(1)申请人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3)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复议范围和受理复议机关管辖;(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29.行政诉讼法的原则:
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3)当事人诉讼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4)民族语言文字原则 5)辩论原则
6)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原则 7)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原则 8)司法审查原则。
30.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行政案件有哪些?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31、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案件有哪些?
答:
1、行政处罚案件。
2、行政强制措施案件。
3、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案件。
4、行政许可案件。
5、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
6、抚恤金案件。
7、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案件。
8、其他侵犯人身权,财务权的案件。
9、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起诉的其他行政案件。
32、行政诉讼法对管辖权的规定,考虑了哪些因素?
答:
1、法院内部的合理分工,包括上下级法院和同级法院以及普通法院和专门法院之间的合理分工。
2、便于法院及时便利地办理案件。
3、有利于法院公正地审理案件。
4、根据不同情况,便于原告或者被告参加诉讼,一般情况下采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但在特殊情况下作了便于原告参加诉讼的规定。33. 行政诉讼的被告有哪些特征?
答:(1)被告只能是行使管理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2)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原告指控侵害合法权益;(3)以自己的名义应诉,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 34.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特征是什么?
(1)第三人是与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2)第三人是原、被告之外的行政相对人,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3)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时间特定。参加诉讼的时间是在原告起诉后,一审庭审结束之前;
(4)第三人在主体方面具有多样性,行政相对人是一个概括性的称谓,包括了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数个人或组织。
35、法院不能采用的证据有哪些?
(1)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自行收集的证据;(2)被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其他证据;(3)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
(4)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
(5)被告在二审过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审过程中没有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二审法院撤销或变更一审裁判的依据。
第二篇:行政组织学(简答题)
四、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组织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组织目标;
二、机构设置;
三、人员构成;
四、全责体系;
五、制度规范;
六、资金设备;
七、技术;
八、信息沟通;
九、团体意识;
十、环境。
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答: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具有下列特征:(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非自发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部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如政府组织,军队组织等。
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答: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窃取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以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特征:(1)自发性;(2)内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答:最终的国内救生组织系统内部诸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它具体表现为组织系统的功效与作用。组织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第二,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偕同效应,提高组织效率; 第三,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答: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第一,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第二,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第三,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第四,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第五,行政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6、简析行政组织与政治发展的关系。
答: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7、简析行政组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答: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第二,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第三,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第四,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第五,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8、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答: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为:(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9、简述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答:第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第二,要提高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三,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案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第四,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第五,实行职能工长制;第六,实行组织控制和例外原则。
10、简述法约尔的组织管理原则。
答:第一,实行专业分工;第二,权力与责任相一致;第三,纪律;第四,统一指挥;第五,统一指导;第六,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第七,理想的工作报酬;第八,权力集中;第九,等级链;第十,秩序;第十一,公平;第十二,人员任期稳定;第十三,主动性;第十四,团队精神。
11、简述韦伯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明确分工;第二,严格的层级节制;第三,严明的组织纪律;第四,规范的录用制度;第五,实行任命制;第六,固定的薪俸制度。
12、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
答:第一,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第二,组织成员不单纯是受经济奖励的刺激,而且受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刺激;第三,在正式组织之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第四,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第五,领导不仅需要具有有效的技术才能,同时应具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
13、简述动态平衡组织理论的思想观点。
答:第一,组织本质论;第二,组织环境论;第三,组织平衡论;第四,组织要素论;第五组织沟通论;第六,组织责任道德论;第七,领导职能论。
14、简述权变组织理论的理论观点。
答:第一,组织是个系统,它由各分系统构成,组织与外界环境具有相互影响与相互适应的关系;第二,在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以及各分系统之间都应有一致性,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求组织与其环境之间及组织内部各分系统中的最大一致性;第三,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会呈现出不同的变量形态,即不同类型的组织都有其适当的关系模式,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提出最适于具体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系统。
15、简述里格斯的“棱柱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异质性。即一个社会在同一时间内,会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行为观念;第二,形式主义。即“应然”和“实然”相背离,法律规定和实际执行不一样,所说和所做不一致;第三,重叠性。即执行特定功能的机构相互重叠。
16、简述行政组织环境的特点。
答:第一,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第二,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第三,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第四,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17、简述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部环境因素。
答: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部环境因素有:第一,政治环境;第二,经济环境;第三,法律环境;第四,科学技术环境;第五文化环境。
18、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第一,资源的提供者;第二,服务的对象;第三,利益群体;第四,政府组织。
19、简要分析行政组织环境的构成因素。
答: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舆论环境。(1)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在整个国家政治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2)立法机构是政府组织环境的又一重要构成因素。(3)作为政府组织的组织环境,司法机构通过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对政府机关、政府官员是否遵守宪法和法律实行监督。(4)军事力量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执行国家对内对外职能的重要工具;(5)社会组织也是政府的组织环境之一。20、简述艾德奇关于组织环境维度的主要观点。
答:第一,环境的容纳力;第二,环境的同质性程度;第三,环境的稳定性;第四,环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第五,组织领域的一致性程度;第六,环境的混乱程度。
21、简述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
答:第一,静态-简单的环境;第二,静态-复杂的环境;第三,动态-简单的环境;第四,动态-复杂的环境。
22、如何进行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 答:组织的环境分析包括环境扫盲、环境监视、环境预测、环境评价四个基本过程。环境扫描是对环境的整体作一般性的观察;环境监视是对组织环境的变化趋势进行追踪;环境预测是对环境变化的方面、范围和所大、强度等做出一些可能的预测;环境评价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目前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对组织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预测环境变化如何影响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政策,并解释其原因。
23、简述行政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部策略。
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源储备;第二,平衡策略;第三,预测和计划策略;第四,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第五,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24、简述行政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外部策略。
答:这些外部策略主要包括:第一,竞争策略;第二,合作策略;第三,参与管理;第四,公共关系。
25、简述组织结构的特征。
答:第一,组织结构的稳定性;第二,组织结构的层级性;第三,组织机构的相对性;第四,组织结构的开放性和变异性。
26、简述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主要有:(1)组织图;(2)职位;(3)工作说明书;(4)法令规章;(5)权力关系模式;(6)沟通网络;(7)工作流程。
27、简述组织结构的功能与作用。
答: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整合功能;(2)效率功能;(3)控制功能;(4)沟通功能;(5)心理需求功能。
28、简述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缺点。
答:优点:(1)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有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2)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沟通;(3)组织目标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缺点:(1)过多的层级结构,容易带来沟通和协调上的困难;(2)层级结构的存在形成了成员间身份与地位的高低,这种差别容易加大相互间的距离,造成沟通上的障碍。
29、促成组织结构分部化的动因有哪些?
答:一是组织结构的日趋复杂和组织规模的扩张,促使组织必须将组织工作予以分析、划分和分类;二是通过分部化,可使各部门皆有明确的分工与指责范围;三是通过分部化,可以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确定下属人员的工作范畴;四是分部化符合专业化的需要;五是组织协调与控制的需要。
30、简述组织结构分部化的依据与方式。
答:组织结构分部化的依据与方式为:第一,按职能分部化;第二,按行业和产品分部化;第三,按区域分部化;第四,按服务对象分部化。
31、简述组织结构分部化应遵循的原则。
答:组织结构分部化应遵循的原则:(1)职掌明确,机能一致;(2)单一指挥;(3)从属关系明确;合理竞争;(5)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配合。
32、影响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第一,下级的教育、训练和技能;第二,工作性质与计划程度;第三,管理技术与工艺水平;第四,权力模式和授权的程度;第五,组织环境和组织状况。
33、间析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
答: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主要有:第一,目标手段;第二,政策手段;第三,组织手段;第四,信息沟通手段。
34、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步骤。
答: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步骤:第一,明确组织目标;第二,决定达成目标所需的计划与配置单位;第三,决定实施计划的作业与配置职位;第四,权责分明;第五,制定组织规程和规章制度。
35、简述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机关和行政机关表明了国务院的性质,即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一系列的行政管理活动,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的最高的国家机关。由此性质可见,国务院在全国行政机关系统中居最高地位。它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务院各部委的工作。不过,国务院是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织产生的,必须对全国人大 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因此,相对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来说,国务院处于从属地位。
36、简述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其地位的具体表现。
答;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其地位的具体表现为:(1)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2)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3)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37、简述国务院的职权内容。
答:国务院的职权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行政立法权;
(二)行政提案权;
(三)行政领导与管理权;
(四)行政监督权;
(五)人事行政权。
38、简述省级政府职权的主要内容。
答:省级政府职权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行政执行权;(2)行政领导和管理权;(3)地方行政立法权与制令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6)行政保护权。
39、简述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设置原则。
答:第一,坚持以民族聚居原则为基础;第二,参酌现实条件和历史情况;第三,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为目标;第四,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力。
40、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答:
(一)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
(二)负责执行本法和依照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
(三)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人民政府备案;
(四)决定政府政策和发布行政命令;
(五)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下列主要官员;
(六)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
(七)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
(八)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就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
(九)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
(十)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的动议;
(十一)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的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或其属下的委员会作证和提供证据;
(十二)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
(十三)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41、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第一,适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第二,适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第三,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42、简述群体心理包括的主要内容。
答:群体心理崩溃群体心理的基本理论、群体动力和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等内容。43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2)安全上的需要。(3)感情上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44、简述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答: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更多考虑人的生活性、感情性、心理性需要,充分重视人的成就欲与事业心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点将越来越重要。要尽可能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的转化所导致的激励成本上升和激励手段减少。
45、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一是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有普遍性;二是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三是考虑没有负目标价值的影响。
46、简述公平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1)可操作性比较差;(2)完全将公平感当作消极因素。
47、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
答:(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48、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
答:第一,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第二,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第三,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49、简述群体意识所包含的内容。
答:第一,群体的旧归属意识;第二,群体的认同意识;第三,群体的促进意识。50、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内容。
答: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于它的组成成员的内在吸引力。可划分为:自然凝聚力; 工作凝聚力; 领导凝聚力 ;作用:第一,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第二,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第三,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的成长。
51、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
答: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1)时代性;(2)权威性;(3)综合性;(4)执行性。
52、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
答:第一,决策职能;第二,组织职能;第三,用人职能;第四,协调职能;第五,监督职能;第六,教育职能。
53、领导影响力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领导影响力是整个领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第二,领导影响力影响着组织群体的凝聚力与团结;第三,领导影响力可以改变和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
54、简述领导素质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领导素质理论的研究。所谓领导素质理论也称“完人理论”,是专门探讨究竟什么是理想的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理论。
55、简述领导方格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美国学者布莱克和默顿于1946年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管理方格理论仍然沿用了两个维度,一个是对人的关心,一个是对生产的关心。方格中从1到9表示从低到高的9种程度,共形成81种不同的领导类型。管理方格理论并不是简单地用于将领导划分为不同类型,而是用于评价和训练管理人员的一种理论模式。
56、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俄核俄州立大学心理学界卡曼首先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是反映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成熟程度之间的曲线关系。
57、简述领导者心理素养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包括:(1)乐观的情绪;(2)坚强的意志;(3)广泛的兴趣;(4)开朗的性格。
58、简述领导艺术的特点。
答:(1)随机性;(2)创造性;(3)多样性;(4)科学性。
59、领导者在用人工程中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第一,扬长避短原则;第二,职能相称原则;第三,诚信不疑原则;第四,明责授权原则;第五,用养并用原则。60、简述行政组织决策的特征。
答:第一,行政组织决策主体的特殊性;第二,行政组织决策内容的特殊性;第三,行政组织决策依据的特殊性;第四,行政组织决策作用方式的特殊性;第五,行政组织决策后果的特殊性。
61、简述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主要类型。
答: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主要类型有:(1)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2)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3)程序决策和非程序决策;(4)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62、拟定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方案本身要有可行性;(2)方案要有多样性;(3)方案要有完备性;(4)方案要有突破性;(5)方案尽可能定量化。
63、决策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时,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1)方案的选择要以目标为准绳;(2)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整体利益的原则;(3)方案的选择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4)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64、组织决策的理论模型的主要创始人是哪几位?
答:一,理性决策模型的创始人是美国行政学家西蒙;二,系统分析模型的创始人是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三,渐进决策模型活动创始人是美国政治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四,团体决策模型活动创始人是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65、简述冲突定义的要点。
答:这一定义包含三个要点:(1)冲突可能发生于个人之间,也可能发生于群体之间;(2)冲突是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产生的;(3)冲突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66、简述冲突的积极功能。
答:(1)对组织成员的心理影响是:寻找差距、奋发图强等;(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相互吸引、增强凝聚力等;(3)对工作动机的影响是:激起竞争、发挥创造力等;(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加强协调、有利于开展工作等;(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要求更为完善、决策更为周密等;(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保持相对平衡,促进组织发展。67、简述冲突的消极功能。
答:(1)对组织成员的心理影响是:紧张、焦虑、痛苦等;(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对立、攻击、威胁等;(3)对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不服从分配、不愿与冲突方配合等;(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相互封锁、相互抵触等;(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互相扯皮、互相攻击和减低工作效率;(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有可能使组织在内乱中濒临解体。68、冲突经历的主要阶段有哪些?
答:(1)潜伏阶段;(2)认知阶段;(3)行为意向阶段;(4)行为阶段;(5)产生结果阶段。69、简述冲突处理的模式。
答:(1)回避型;(2)争斗型;(3)克制型;(4)妥协型;(5)协作型。70、基本的冲突处理策略主要有哪几种?
答:第一,回避策略;第二,缓解策略;第三,正视策略。71、引起冲突的策略主要有哪些?
答:(1)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围的目标差异;(2)选派开明的领导者;(3)开辟多种信息渠道;(4)结构调整。
72、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构成要素。
答:第一,发讯者;第二,编码;第三,信息;第四,渠道或媒介;第五,受讯者;第六,译码;第七,受讯者的反应;第八,反馈。73、简述组织沟通的特性。
答:沟通的动态性;第二,沟通的互动性;第三,沟通的不可逆性;第四,沟通的环境制约性。
74、简述非正式组织沟通及其优缺点?
答:非正式沟通是指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与正式沟通相比,具有迅速、灵活、程序简单的特点。缺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
75、比较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优缺点。
答:(1)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迅速;(2)单向沟通的效果较差,而双向沟通比较准确,沟通的效果较好;(3)单向沟通比较严肃、呆板;双向沟通比较灵活、自由,有助于建立和巩固双方的情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76、简析下行沟通的特点及其存在的弊端。
答:(1)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责任和权力;(2)领导以下属协商解决问题,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3)可以增进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缺点是由于信息是逐级传递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的搁置、误解、歪曲,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另外还会形成“权力气氛”和使下级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77、简析上行沟通的优点与合理运用。
答:优点:(1)下级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反映,能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能够增强下级的参与感;(2)上级可以了解下级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要想真正运用好上行沟通,还有一段路要走。主要是改变目前管理层级过多、沟通渠道不畅、领导作风不民主等。78、简析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的利弊。
答:书面沟通的优点:信息可以长期保存;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在表达方式上比口头沟通更为详尽。其缺点是受时间限制,适应情况能力较差,容易影响受讯者的情绪等;口头沟通的好处是:简便易行;沟通双方都有向对方反映的机会,可以当场解决问题;在沟通过程中可以运用情感交流,提高沟通效果。其缺点是:受到时空的限制;随机性强;造成心理压力和紧张等。
79、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
答:第一,明确性原则;第二,准确性原则;第三,需要原则;第四,计划原则;第五,反馈原则;第六,在战略上使用非正式沟通原则。80、如何理解学习的定义?
答:学习是一个能够改变世界的系统性、创造性的活动。是一个使相对持久的变化在经验引起的潜在行为中发生的过程。首先,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其次,学习是相对持久的变化,只有形成了新的行为模式才能称为学习。再次,并非每一个学习过程都必然终结于明显的行为,有些学习行为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展示。最后,学习被界定为经验引起的结果。
81、如何理解组织学习的定义?
答:组织学习是指,最终乘员不断获取新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这一定义包括三方面的含义:(1)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组织体系的改变;(2)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健康和谐的发展;(3)组织学习体现了系统与持续的精神理念。82、如何理解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区别?
答:(1)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2)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学习是很容易被混淆的概念。学习型组织的焦点是“WHAT”,组织学习的焦点是“HOW”;(3)组织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83、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特点。
答:第一,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第二,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系统化、持续化的过程;第三,行政组织学习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行政组织治理能力的学习过程;第四,行政组织学习可以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多方面的改善;第五,行政组织学习有助于促进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84、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功能。
答:
(一)提升行政组织成员的素质;
(二)促进学习型政府建设;
(三)顺应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对行政组织环境的置换;
(四)有利于创造面向民众、公务员和世界的“生态政府”;
(五)促进行政组织系统开放化和行为的社会整合能力。85、如何理解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之——盲目?
答:盲目指组织无法感知外界变化或机遇。由于外界变化太过缓慢,或组织对变化的抗拒,或由于变化会影响到一些人的既定利益,组织对明显的问题或外界变化视而不见。因此,对于外界变化的盲目,将导致组织学习无法正常开始,使得组织最终的原地徘徊,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
86、简述“学习型政府”的内涵。答:(1)就政府机构内部而论,政府应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化制衡机制,它授予每个公务员的权力是有限的,但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公务员可以充分行使其权力,当然,其权力的行使也受到其它机构的制衡;(2)就政府机构外部而论,政府组织是一个开放型的机构,它同其它社会组织相互交换信息,互相进行学习。学习型政府永远是一个没有发展终点的概念,是一个永不停顿变化着的概念。87、如何理解“生态政府”的含义?
答:建立“生态型政府”首先要对政府内部的资源进行生态整合,以民主政治为目标,以学习型政府的理念作为理论基础,通过与公务员之间关系的最优化和良好互动,促进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完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竞争力和效率。其次,通过政府职能的发挥来同组织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人员、信息、文化等能量的交换,使其内部系统与外部社会环境进行互动和信息回应,实现政府的自我调节、整合政府形象,并促使政府成为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共享学习成果的系统。88、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
答:(1)组织培训;(2)试验;(3)系统解决问题与经验学习;(4)外部咨询。89、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能有哪些?
答:特点:(1)民族性;(2)无形性和潜在性;(3)稳定性和变革性;(4)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统一;(5)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功能:第一,目标导向功能;第二,凝聚功能;第三,激励功能;第四,控制功能;第五,阻抑功能。90、简析我国当代组织文化的走向及其原因。
答:第一,由封闭型组织文化向开放型组织文化转变;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制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第三,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第四,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91、简析我国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
答:第一,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第二,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第三,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第四,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制型行政组织文化。92、结合实际简析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意义。
答:(1)行政组织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行政组织具体的实践活动,不同组织的不同行为方式融入相应的组织当中。(2)不同的行政组织具有不同的文化个性。(3)行政组织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4)建设行政组织文化,一方面要立足于传统,另一方面要面向未来。
93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哪些原则,选取怎样的途径?
答:建设行政组织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共同的原则:第一,目标原则;第二,价值原则;第三,创新原则;第四,参与原则;第五,以人为中心的原则。途径:(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的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第五,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94、行政组织绩效的内涵是什么?
答:行政组织绩效指行政组织运用各种组织资源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和表现。理解行政组织绩效,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行政组织绩效既包括行政组织活动的成果,也包括行政组织活动本身,还包括行政组织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状况;第二,行政组织绩效是对行政组织活动及其结果状态的描述;第三,行政组织绩效本身也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包含了行政组织的效率、效能、效果、经济性等; 95、绩效管理有哪些主要活动?
答:(1)计划绩效;(2)监控绩效;(3)评价绩效;(4)反馈绩效。96、目标管理的步骤及优缺点是什么?
答:步骤:(1)建立每个行政组织所应达到的目标;(2)制定被评估的行政组织达到目标的时间框架;(3)将实际达到的目标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4)制定新的目标以及为达到新目标而可能采取的新的战略。优点:(1)目标管理中的绩效目标易于度量和修改;(2)考核的公开性的比较好;(3)促进了行政组织内的人际交往。缺点:(1)指导性的行为不够充分;(2)目标的设定可能存在差异议。设定的目标基本上是短期目标。; 97、简述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性质。
答:第一,行政组织绩效既包括行政组织活动的成果,也包括行政组织活动本身,还包括行政组织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状况;第二,行政组织绩效是对行政组织活动及其结果状态的描述;第三,行政组织绩效本身也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包含了行政组织的效率、效能、效果、经济性等;
98、绩效评估的一般性指标有哪些? 答:经济;效率;效果;公平。99、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障碍有哪些? 答:(1)行政组织目标性质的障碍;(2)行政文化的障碍;(3)行政制度共给不足 100、简述组织变革及其基本特征。
答:所谓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并借此提高组织效能的过程或行为。特征:第一,组织变革是有意识的变革;第二,组织变革是一个持续循环与发展的过程;第三,组织变革是一个有计划的变革过程;第四,组织变革是一个克服阻力的过程。
101、简析组织的内部变革的动力与征兆。
答:动力:现实的组织结构与职工的期望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差异的扩大,将压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组织必须变革。征兆:(1)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以致于无法把握良好的机会。(2)沟通不良;(3)组织机能效率低下;(4)缺乏创造精神。102、简述李皮特的“有计划的变革模式”。
答:“有计划的变革模式”是李皮特、瓦特森、威斯特于1958年提出的一种组织变革模式。此模式将组织变革模式分为七个阶段:(1)变革需要的产生;(2)关系的确定;(3)问题诊断;(4)目标和计划的建立;(5)行动;(6)变革的普及与稳进;(7)终结关系。103、简述薜恩的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
答: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薜恩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组织变革的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薜恩认为,组织的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是以组织内部或外部环境的某些方面开始的,同时又是以一个更为适应变化的、动态的、处理变化的一系列的过程或活动结束的。104、简述格雷纳的组织变革模式。
答:此模式是一种按权力分配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该模式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独权、分权和授权。这三种权力分配可以有七种不同的变革方式。105、简述组织发展的特点。
答:第一,组织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第二,组织发展注重行为科学理论的运用;第三,组织发展是通过有计划的再教育手段来实现组织变革的策略;第四,组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第五,组织发展的目标性与计划性;第六,组织发展必须以事实为依据。106、简述组织发展的基本信念。
答:第一,关于个人的信念;第二,关于群体成员的信念;第三,有关组织的信念。107、简述组织诊断的步骤与方法。
答:步骤:(1)组织结构层面;(2)组织程序层面;(3)信息与控制层面;(4)组织行为层面。方法:(1)组织问卷;(2)职位说明;(3)组织图;(4)组织手册;(5)调查研究法。108、简述工作再设计的途径与行动方案。
答:(1)工作轮换;(2)工作扩大化;(3)工作丰富化。109、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
答:(1)目标制定的准备;(2)由最高管理当局制定出组织的总目标,提出实现总目标的计划、步骤、手段、评价指标及考核办法。(3)各部门根据总目标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部门的策略性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4)根据各单位的目标,每个职工拟定自己的目标以及行动的计划。(5)实施目标。(6)对目标完成的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110、何为斯坎隆制度?斯坎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张是什么?
答: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基本内容和主张:(1)分析问题;(2)重新研究管理思想;(3)计算奖金比例;(4)教育与邀请;(5)建立委员会。111、简述敏感性训练的主要目的。
答:(1)使受训者能更了解自身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别人的影响;(2)使受训者更能了解和感受到别人行为的含义;(3)使受训者更能了解群体内与群体之间的种种程序;(4)培养受训者对群体内与群体之间种种问题的诊断能力;(5)提高受训者学习转移的能力;(6)使受训者更有能力来分析本人的人际行为。112、简述敏感性训练的步骤和过程。
答:(1)非正式的讨论议程;(2)训练者不加思索地坦率谈出自己的看法;(3)着重增进人际关系,相互学习,促进新的合作行为;(4)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情景问题,巩固学习成果。113、与传统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第一,知识是组织根本的生产要素。第二,符号商品增加;第三,生产的去密集化与协作;第四,虚拟工作场地;第五,及时性与变革的加速;第六个性化的产品服务;第七,知识工作者的兴起。
114、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当代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及变化。
答:第一,经济方面。经济活动通过信息技术的联结,以全球为活动范围;第二,职位变化。经济活动的运作模式决定了就业市场中的职位需求和变化;第三,虚拟文化的发展。多数的社会行为、组织均由实际存在转变为虚拟存在;第四,零时差的时间。即时性和无时性成为网络社会的时间特征;第五,流动的空间。信息技术打破地理空间的限制形成网络化的活动空间。115、技术民主的基本价值。
答:所谓基本价值,也可以叫做本源性价值,是一个概念具有现实性和正当性的基础。民主的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民主是社会成员人格尊严和生存权利的基本保障。第二,民主是实现社会各种利益诉求有效整合的基础。第三,民主是实现社会有序沟通的唯一途径。
116、什么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
答:知识管理,就是为组织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主要内容:(1)知识的有效流通;(2)知识的转换;(3)知识的创新;(4)知识的整合。117、简述新型组织结构的特点。
答:(1)对环境持更大的开放性;(2)权力结构更加分散;(3)权力的来源更依赖于知识;(4)更加重视横向之间的关系;(5)更加强调信息与知识的共享;(6)更加强调知识决策的自主性;(7)更加重视创新与变化;(8)对个人需要和渴望的关注;(9)对内在激励因素的重视。
第三篇:西方行政制度(简答题)
西方行政制度(简答题)
1、行政制度具有哪些特征? 答:(1)权力规范性。(2)严格法制性。(3)环境制约性。(4)效力强制性。(5)形式多样性。
2、行政制度的功能有哪些? 答:(1)维护国家政治统治。(2)规范行政权力运作。(3)促进经济发展。(4)实现公共管理职能。
3、简述政治与行政的区别? 答:作为行政学的创始人,威尔逊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于提出了政治一行政二分法,并据此将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实务性的领域,行政管理作为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类似企业办公室所采用的工作方法,但又大大高出于纯碎技术细节的那种单调内容之上,其事实根据就在于通过它的较高原则,它与政治智慧所派生的经久不衰的原理以及政治进步具有的永恒真理是直接相关联的。
4、马克斯·韦伯将权力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马克斯·韦伯将权力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理性的,法定的权力。第二种是传统的权力。第三种是超凡魅力的权力。
5、总统制中央行政制度具有哪些特征?
答:总统制中央行政制度的主要特征:
(一)总统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一身。
(二)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
(三)政府与议会完全分离。
(四)政府成员与总统是部署关系。
(五)政府不对议会负连带责任。
6、简述半总统制中央行政制度与总统制中央行政制度的区别。答: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有很大的行政权,成为实际的政府首脑,总统任命政府总理,一般都任命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或政党联盟最大党的领袖为政府首脑,再根据总理的提名任命政府成员,组成政府。但如果议会中的多数与总统同属一个党派,则总统的挑选余地较大。
7、什么是国家结构形式?它有哪些类型。
答:国家结构形式则是国家结构在特定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以及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构成形式。国家结构形式通常分为联邦制和单一制两种类型:(1)联邦制是指由若干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的政治实体(共和国、邦、州、省等)组成的统一国家。(2)单一制是指由若干分层级的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
8、简述美国地方政府的组织形式及其拥有的职权。答:
1、各州政府的组织与联邦政府一样,以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的相互:“分立”和“制衡”为原则建立。
2、州的行政首脑是州长,由全州普选产生。州长是最有影响力和最有权力的州政府官员
3、州长的权力一般在州宪法中列举,同总统权力类似,通常包括立法建议权、立法否决权、任免权、赦免权等。
4、州立法机关(除内布拉斯加州外)都实行两院制,两院亦分别称,参议院和众议院。
5、州议会组织结构与国会的组织结构大体相似,也实行委员会制,州立法程序也同国会大致相同。
6、州立法制度中还包括公民直接立法权和罢免权,这是联邦一级所没有的。
7、各州的地方政府在相互关系上不是一级领导一级的垂直领导关系。任何地方政府都不能互相管辖,它们都与州政府发生关系,甚至可以跳过州政府直接同联邦发生关系。
8、美国城市地区设立的政府称为市政府,市政府共有三种类型:市长制、市政委员会制、市政会议——经理制。
9、县是州政府的代理处,通常是州的再划分区,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镇及数个乡村。县政府受英国的影响,实行“立法和行政”合一的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种职能由一个机构行使。
10、县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征税、借款、拨款、任命官员、建筑和维护公和桥梁、实施福利计划等。
11、镇、乡政府的政务通常委托一个民选的委员会或乡村议处理,委员会有一个主席或会长,负责行政首长的职务。市镇会议往往被引为美国直接民主制的最纯粹形式。
9、简述集权型政府行政过程的优缺点。答:集权制的优点是公共政策的制定更具全局性,更能统筹兼顾;缺点是政策适应性差,不能因地制宜,往往搞“一刀切”,并容易导致上级政策机关的独断专行,压抑下层的积极性,容易趋于墨守成规、不敢创新。过度的集权有如下弊端:首先,在集权型政府间体制下,下级政府缺乏应有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其次,在集权型政府间体制下,政府从整体上而言既是强大的又是弱小的。第三,在集权型政府间体制下,政府间的关系往往沦为“庇护——附庸”关系。第四,在集权型政府间体制下,下级政府相对于它的上级政府讲是不完全的政府。第五,在集权型政府间体制下,上下级政府机构的设置趋于“同构”,这不单有利于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沟通”,更主要地是为了便于上级政府支配、驾驭下级政府。
10、民主型政府行政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答:民主型政府行政过程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它是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意见和观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是利益、意见和观点相互调整和自我校正的过程。作为相互冲突利益的制度化的竞争过程,民主过程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是不可以事先了解的,没有人可以事先预知竞争的结果。.民主决策的社会过程和政府过程一起,构成现代政府决策的完整过程。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充满着危险和挑战。
11、试述分权型政府行政过程的优缺点。答:分权制的优点是各级决策机构能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政策针对性强;缺点是同级决策机关的政策难以协调,易产生冲突。过度的分权主要弊端在于:第一,地方过度分权容易导致地方割据,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导致国家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地方过度分权容易造成尾大不掉,使中央政令不通,导致管理混乱。第三,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过度分权不仅会导致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和破坏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增加生产和交易的成本,而且还会使外国资本乘虚而入,压制和打击民族工业的成长和进步。
12、简述美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答:
一、强调职位分类。
二、公务员法规严密规范。
三、比较重视专才。
四、具有政治化倾向。
五、录用比较公平。
13、简述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点。答: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新自由主义理论基础上,吸收了社会民主党的经济民主思想、基督教互助原则经济思想和传统的社会保障思想建立起来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点是:1.强调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责是建立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1)限制垄断;(2)扶植和保护中小企业;(3)分散财富和所有权,鼓励雇员参与资本形成。2.政府调节的重点在于弥补市场不足。3.高度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度。4.责权明晰的政企关系。
14、简述政府理念企业化的具体表现。
答:西方国家在行政改革中逐渐引入企业管理的理念主要有:绩效理念与“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一)绩效理念。——英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一上台,就任命雷纳爵士担任她的效率顾问,并成立了效率小组,以对政府各部门运作状况作全面、深入的调查。初步树立起政府绩效和成本意识。——美国。在美国,大规模的政府绩效评估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3年,尼克松政府颁布了“联邦政府生产率测定方案”力图使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系统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澳大利亚。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开展以绩效审计、绩效预算和政府绩效测评为主的政府绩效评估,对政府进行了成功的改革。——日本。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中央政府以“行政评估体系”一词取代“政策评估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而且将原来的政府内部的行政监察机构改名为行政评估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行政评估。
(二)“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英国。1991年7月,撒尔首相的继任者梅杰以政府白皮书的形式提出“公民宪章”,目的在于促使政府各行业、各部门提高效率,改进服务,重塑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如法国1992年要求公共服务部门颁布“公共服务宪章”。同年,比利时发动了“公共服务宪章运动”。——美国。1993年颁布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要求联邦部门普遍实施顾客满意度调查。
15、简述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意义。答: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有利于政府机构精简。(2)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优化财政资源配置。(3)有利于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4)有利于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
16、简述行政权力分散化的具体表现。答:
(一)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改革。1.法国分权改革(1)重新调整地方行政区划分(2)改革地方行政权力结构(3)扩大地方自治权限(4)改革地方公职制度(5)扩大地方民主.2.日本地方分权改革。日本政府制定了地方分权推进计划,决定实行以下改革措施:(1)在明确地方政府不能是中央政府附属机构的前提下,全面废除机关委任事项,重新划分自治事项(2)在总理府设立“国家地方纠纷处理委员会”,公平,独立地审查、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出现的矛盾纠纷(3)对中央政府的地方派出机构进行合理化改革,事务量减少的要缩编(4)清理和缩小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财政补贴,强化地方财政的自立性,废除中央政府限制地方发行公债的许可制度;等等.(二)行政组织内部层级之间的分权改革。总的来说,行政组织内部层级之间的分权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财政分权2.决策与执行分权3.下放人事权力。
17.现代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英王仍然是世袭的国家家元首,但下任国王并非由国王任意指定,而是由不成文宪法予以严格的规定。(2)英王是立法机关的组成部分,英王与上院、下院组成议会,拥有立法权,法律须英王批准才能生效。(3)英王为武装部队部司令,如今也完全是个荣誉性的称号。(4)英王在宗教上仍是英国教会的首领。(5)选任首相,在理论上属于国王自由裁决,但在实际上都是基于政党的安排,即首相是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国王仅仅履行任命手续而已。(6)加封贵族,并使之成为上院议员,必须根据首相的建议。
18.日本内阁的组成部分。答:2001年的改革之前,日本内阁由内阁辅助机构、总理府和12个行政省三部分组成。内阁机构调整后,内阁府直辖国家公安委员会(下辖警察厅),宫内厅,金融监督厅,负责综合调整、企划、大典、正式制度等。
19.战后日本中央政府对地方自治体监督控制的方式。答:立法控制;财政控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行政指导和监督。
20.简述日本20世纪末行政改革的内容。答:20世纪末日本行政改革的内容。(1)改革内阁制度,试图解决日本现行内阁由“各省割据”造成的“弱势首相”问题,并实现政治家对官僚的控制。(2)将1府12省9厅按职能精简整编为1府12省厅。(3)以“官办到民办”、“从国家到地方”为口号,推进放松管制、地方分权等。(4)简化行政组织,压缩公务员的规模。(5)进行公务员制度改革。(6)妥善运用行政信息公开制度。
21.比较英法两国议会制度的特点。答:①法国的三级会议和英国议会几乎是同时代的产物,分别标志着法国和英国的封建社会进入了君主等级制时期。②断断续续的法国三级会议,由于时常停止召开,这个机构没能积累它的权力,甚至也始终没有形成系统可行的议事制度。③法国不成熟的政党制度和议会制度,也与选举权开放过快有关。
22.在现代社会,共和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那些特征?
答: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其任期。政府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享有选举权和其他基本权利等。
23.比较单一制和联邦制。
答:单一制与联邦制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其差别主要体现于权力在纵向上的分配。单一制国家实行中央控制,地方政府在法律上只是中央的分支机构。联邦制国家的各个成员国政府则享有由宪法规定的自治权。
24.现代民主制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答:①宪法和法律均确认公民的民主权力和自由。②许多国家其民主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议会制、普选制、两党制(或多党制)、文官制等政治制度。③大多数国家的成文宪法都规定了政府的组织纲要,政府及其各部门权力的分配,各机关权力的范围,政府官员的任期、任命及选举方法,以及选民资格的确定和选民团体的构成。④实行“多数统治,保护少数”的原则。在选举中获得多数选票的政党为执政党,允许反对党或在野党存在,但反对党或在野党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和法律。
25.比较内阁制和总统制。
答:内阁制起源于英国,是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府制度。内阁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监督。
总统制始于美国。在1787年,美国在制定国家宪法时,采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相互制约的原则。通过选举来确定总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还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具有极大的权力,同时又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
26.简述法国的半总统制的特点。答:①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在形式上设有两个行政首脑,经全民投票当选的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掌握行政大权,政府还设总理。②政府不对总统负责而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以谴责政府,当议会通过谴责案即不信任投票案或否决政府的施政纲领或总政策声明时,总理必须向国家元首提出政府总辞职。③总统掌握实际统治权,成为国家机构的核心,他不对任何机构负责。总统除实际享有召集议会特别会议、签署法令、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和外交决策等权力外,还享有下列特权:任命总理和政府部长,主持内阁会议,可以不经总理的附署直接颁布紧急命令,实行非常权力,发布总统咨文,相对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重要法案提交公民复决,解散议会及统率军队等。27.现代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国王受到许多法律和惯例的严格限制,仅具有象征性的地位。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国王几乎所有的政务活动都要听从内阁的建议。现在英国国王的权利仅现在授爵位、任命和罢免议会选举或弹劾的官员、颁布议会通过的法律、接待其它国家元首等这些没有实权的权利。
28.英国首相的职权及与内阁的关系?
答:现在英国中央政府的决策权越来越集中于首相本人,内阁作为一个集体决策的机构正面临着挑战。首相个人的集权,既有体制上的因素,也有其个人控制权力的技巧。1、首相可以独自做出某些重大决策。2、首相可以利用内阁委员会而摆脱内阁会议。3、首相在内阁会议上可以操纵讨论。
29.英国文官的工资制度的原则。答:
1、比较平衡原则;即政府文官的工资要“同文官系统外的广泛可比工作的工资率,有一个公平比例。”
2、适应物价原则;就是文官的工资必须随着物价上涨而相应提高,以保证文官的实际收入不会下降。
3、定期提薪原则;就是各级文官的工资要按照工资等级逐步加薪。
30.简述英国20世纪末上院改革的基本宗旨。答:上院改革的宗旨就是推进民主化。上院改革的总目标是使“第二院”比过去的“贵族院”更加民主、更有代表性。更加民主是改革的首要目标。更有代表性是更加民主的保障。
31.简述美国国会的立法程序。答:(1)提出议案。(2)委员会审议。(3)全院辩论和表决。(4)两院协商。(5)总统签署。32.美国市政管理的组织模式。答:市长议会制、委员会制和委员会经理制。
33.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政府改革。答:1.放松政府内部管制(1)废除过时的规章制度(2)建立有使命感的预算制度;(3)改变照章办事的人事制度;(4)改革采购体制,简化行政程序。2.适度分权,重构政府间关系(1)以整笔补助取代分类补助;(2)税制改革;(3)鼓励社区自治,直接向社区分权;(4)放下人事权力,包括录用、薪酬、晋升、考核等权力。
34.简述二战以后美国对日本进行改造的内容。答:(1)进行“非军事化”。解除日本全部军备,保证其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2)进行“民主化”改革。在日本建立一个民主和平的独立政府。
35.简述战后《日本国宪法》对于国会职权的规定。答:根据战后日本宪法,“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国会行使以下职权:立法权;对政府的监督权;对外交的监督权;对财政的监督权;对司法的监督权。
36.简述日本地方议会职权的内容。答:(1)法案审议、决定权。(2)地方行政监督权。(3)建议权。(4)公务调查权。(5)管理选举有关事宜和参与人事决定权。
37.简述日本地方议会与地方行政长官的关系。答:地方行政长官是直接从选民中选举产生的,而不是从议会的多数党产生的,地方行政长官不对地方议会负责,而直接对地方全体选民负责。地方议会与地方行政长官的关系是立法与行政的关系,议会对行政拥有监督权。按照《地方自治法》的规定,地方行政长官的职权大于地方议会。(1)地方行政长官拥有议会的召集权。(2)地方行政长官对议会决议有要求复议权。(3)地方行政长官拥有对议会的解散权。(4)地方行政长官拥有不经议会审议的紧急行政立法权。
38.简述日本20世纪末行政改革的原因和内容。答:日本20世纪末行政改革的原因。二战后,日本制定新宪法及内阁法等相关法律,对战前行政机构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然而,日本虽然在战后实行了内阁制,在法律上国会是政策形成的中心,在实际的政治过程中,真正主导日本政策的却是行政系统。形成这种政治格局的原因很复杂,日本战后改革未能有效地改造其官僚体系,却使战前的“行政官厅”几乎未受损伤地被延续了下来。这使日本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上成了最大阻力。
39.20世纪末日本行政改革的内容。答:(1)改革内阁制度,试图解决日本现行内阁由“各省割据”造成的“弱势首相”问题,并实现政治家对官僚的控制。(2)将1府12省9厅按职能精简整编为1府12省厅。(3)以“官办到民办”、“从国家到地方”为口号,推进放松管制、地方分权等。(4)简化行政组织,压缩公务员的规模。(5)进行公务员制度改革。(6)妥善运用行政信息公开制度。
40.委员会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主要特点是:①联邦委员会由议会选举产生,不一定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党派联合产生。委员不得兼任议员,任期4年,可以连选连任。②采取合议制,政府一切决定均有7人委员会合议决定。③不实行权力分立,不设总统和总理。41.英国文官考试录用的程序。答:
1、考选机关首先要发布考试公告;
2、资格审查;
3、考试
4、录用。
42.简述市长----内阁制。答:市长-内阁制在这种体制下,地方议会的执行机关由市长和内阁组成:市长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由市长从议会中任命的两名或两名以上的议员组成内阁。市长-内阁制执行机关的成员人数不得超过10人。这种体制下的地方议会应由直接选出的市长、议会主席和议员组成。
43.简述美国总统的权限。答:
1、任命官吏权;
2、外交上的权限;
3、国防和军事上的权限;
4、立法上的权限,包括劝告权、否决权和为人立法权。
44.美国总统的助手和辅助机构。答:总统的助手和辅助机构包括副总统、内阁及白宫办公室等机构。
1、副总统;美国的副总统,除非总统发生以外而由他继任,否则并无实权和重要影响。
2、内阁;
3、总统办事机构;包括白宫办公厅、政策发展办公室、国家安全委员会、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经济顾问委员会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等等。
45.简述美国的市级管理体制的类型。答:市长议会制、委员会制和委员会经理制。三种模式的概念分别要理解。
46.美国各州之间的志愿合作关系有哪些类型? 答:订立州际公约或协议;建立各州政府委员会的固定组织;召开各州行政、议会或司法高级官员的会议;州法律统一化。
47.美国联邦政府曾经采用过的考核制度的类型有哪些?
答:统一考核制度、行政考核制度、工作考核制度。48.简述美国国会的立法程序。答:
1、提出议案
2、委员会审议
3、全院辨论和表决
4、两院协商
5、总统答署。49.美国联邦政府曾经采用过的考核制度的类型有哪些? 答:统一考核制度、行政考核制度、工作考核制度。
50.简述英国文官制度的具体肉容。答:
1、英国常任文官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原则,公开,择优,平等,通才
2、对文官考核侧重能力,素质,潜力的评定同时也注重质量评估,考察其工作内目标实现情况,考核形式分日常考勤和定期考核
3、晋升与奖惩
4、职业培训
5、工资与福利,同工同酬,公平,可比性,协商。
51.简述日本的宪法框架。答:1947年实施的《日本国宪法》,为日本确立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议会内阁制,建立了议会选举,在野党参政等权力制衡制度,规定了战后日本政治的运行模式,为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铺设了道路,确定了日本战后的基本政治制度。《日本国宪法》规定,主权在民,天皇仅仅是国家的象征,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的国家立法机关,国会对内阁有监督权,日本国会采取两院制,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最高法院是日本国家司法权的最高机关。
52.简述日本财政体制的特点。答:日本财政体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有偿财政资金与无偿财政资金并存和一般会计预算与特别会计预并存,前者扩大了财政资金的来源,增加了政府的投资,也加强了财政对社会资金总量的支配,控制和管理,二者使日本政府能够很好地解决扩大财源与提高效益之间的矛盾。使财政的特殊功能得以发挥。
53.简述欧洲联盟的组织要素。答:
1、是欧洲煤钢共同体
2、是欧洲经济共同体
3、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4、欧洲共同体,它构成了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提出的欧洲联盟的“第一支柱”
5、“第二支柱”是发展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
6、“第三支柱”表现为司法与国内事物方面加强合作。54.英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答:
1、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
2、政党政治因素对中央与地方关系有相当大的影响
3、尽管中央与地方在权力分配问题上存在争执,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基本上保持一种协商的关系
4、中央对地方具有广泛的监督权。55.德国建立了哪些新的有效公共管理? 答:
1、建立现代个人评估体系
2、实行晋升和长薪激励
3、增强公共部门的灵活性和流动性
4、以业绩和资力为基础招聘和录用多方面的公务员
5、公共管理人员培训的课程内容与方式。
第四篇:《行政组织学》简答题题库(珍藏版)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题库(珍藏版)
(内部资料)
比较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优缺点。
答: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各有利弊,具体表现在:(1)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迅速;双向沟通需要不断听取反馈意见,故信息传递的速度比较缓慢。(2)单向沟通的效果较差,而双向沟通比较准确,沟通效果较好。(3)单向沟通比较严肃、呆板,由于往往采取下命令的方式,因此,在受讯者不愿意接受意见时,易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沟通效果;双向沟通比较灵活、自由,受讯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使受讯者有参与感,能增强其自信心,有助于建立和巩固双方的情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促成组织结构分部化的动因有哪些?
答:(1)组织活动的日趋复杂和组织规模的扩张,促使组织必须将组织工作予以分析、划分和分类,以适应专业分工和事业发展的需要;(2)通过分部化,可使各部门皆具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范围,使各部门能够专司其职并有效益和有效率地履行各自的职能;(3)通过分部化,可以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确定下属人员的工作范畴,避免因工作划分不当造成的困难;(4)分部化符合专业化的需要,能够适才适用,专才专用,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5)组织协调与控制的需要。
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哪些原则,选取怎样的途径?
答: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的原则有:(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创新原则;(4)参与原则;(5)以人为中心原则。
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途径:(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5)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
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
答:(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资源的提供者;(2)服务的对象;(3)利益群体;(4)政府组织。
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障碍有哪些?
答:(1)行政组织目标性质的阻碍;(2)行政文化的阻碍;(3)行政制度供给不足。
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能有哪些?
答: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1)民族性;(2)无形性和潜在性;(3)稳定性和变革性;(4)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统一;(5)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行政组织文化的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人3)激励功能;(4)控制功能;(5)阻抑功能。
何谓斯坎隆制度?斯坎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张是什么?
答: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斯坎隆原是拉帕因梯钢铁厂的工会负责人(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38年该厂濒于破产。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种“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斯坎隆制的核心内容是职工参与、集体奖励,这一制度建立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问题;(2)重新研究管理思想;(3)计算奖金比例;(4)教育与邀请;(5)建立委员会。
基本的冲突处理策略主要有哪几种?
答:(1)回避策略;(2)缓解策略;(3)正视策略。
绩效管理有哪些主要活动?
答:(1)计划绩效;(2)监控绩效;(3)评价绩效;(4)反馈绩效。
绩效评估的一般性指标有哪些?
答:(1)经济;(2)效率;(3)效果;(4)公平。
简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
答:(1)胸有全球化战略;(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3)建立学习型组织;(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
简述艾德奇关于组织环境维度的主要观点。
答:艾德奇认为,每个组织的工作环境,可能在以下六个方面发生变化。这六个方面分别是:(1)环境的容纳力;(2)环境的同质性程度;(3)环境的稳定性;(4)环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5)组织领域的一致性程度;(6)环境的混乱程度。
简述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主要类型。
答:(1)根据决策主体决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2)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3)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简述冲突处理的模式。
答:(1)回避型;(2)争斗型;(3)克制型;(4)妥协型;(5)协作型。
简述冲突的积极功能。
答:(1)积极冲突对组织成员心理的影响是,使坚强者从幻觉中清醒,从陶醉中震惊,从不能战胜对方中看到自己的弱点所在,发愤图强;(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不打不成交”,使人加强对对方的注意,一旦发现对方的力量、智慧等令人敬畏的品质,就会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团体间的冲突促进各团体内成员一致对外,抑制内部冲突,增强凝聚力;(3)对组织成员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发现与对方之间的不平衡,激起竞争、优胜、取得平衡的工作动机,振奋创新精神,发挥创造力;(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使人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不协调,发现对方的存在价值和需要,采取有利于各方的政策,加以协调,使有利于组织的各项工作均得以开展;(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反映出认识的不正确、方案的不完善,要求人全面地考虑问题,使决策更为周密;(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在于,冲突本身是利益分配不平衡的表现,它迫使人通过互相妥协让步和互相制约监督,调节利益关系,使各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下均得到满足,维持内部的相对平衡,使组织在新的基础上取得发展。
简述冲突的消极功能。
答:(1)对组织成员的心理影响是,带来损害,引起紧张、焦虑,使人消沉痛苦;(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排斥、对立、威胁、攻击,使组织涣散,削弱凝聚力;(3)对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情绪消极,心不在焉,不愿服从与之冲突的领导的指挥,不愿与相冲突的同事配合,破坏团结愉快的心理气氛,减弱工作动机;(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互不配合,互相封锁,互相拆台,破坏组织的协调统一和工作效率;(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互相扯皮,互相攻击,转移对工作的注意力,政出多门,降低决策和工作效率,相互间争夺人、财、物,造成积压、浪费;(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是,冲突达到一定程度后,双方互不关心对方的整体利益,有可能使组织在内乱中濒临解体。
简述冲突定义的要点。
答:(1)冲突可能发生于个人之间,也可能发生于群体之间;(2)冲突是在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目标和利益完全一致,则不可能发生冲突;(3)冲突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只有单方面的态度或行为,即使十分激烈和极端,也构不成冲突。
简述法约尔的组织管理原则。
答:(1)实行专业分工;(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指导;(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7)理想的工作报酬;(8)权力集中;(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任期稳定;(13)主动性;(14)团队精神。
简述非正式沟通及其优缺点。
答: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与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具有迅速、灵活、程序简便的特点,并且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反映了组织中成员较真实的思想、态度、动机。其缺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意见易被歪曲,各种小道消息及流言蜚语易于传播,容易导致小集团意识,如不加以有效的诱导和控制,则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瓦解组织的内聚力。
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
答: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2)内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
答: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独权、分权和授权。这三种权力分配可以有七种不同的变革方式。格雷纳变革模式的侧重点在变革的权力方式方面。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成功方式是采用分权式的变革,而不是独权方式或授权方式。
简述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途径。
答:(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5)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
简述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的原则有:(1)目标原则;(2)
价值原则;(3)
创新原则
;(4)参与原则;(5)以人为中心原则。
简述国务院的职权内容。
答:(1)行政立法权;(2)行政提案权;(3)行政领导与管理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
简述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答:(1)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2)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3)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简述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其地位的具体表现。
答:(1)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2)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3)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简述行政组织环境的特点。
答:(1)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3)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4)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简述行政组织决策的特征。
答:(1)行政组织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组织决策内容的特殊性;(3)行政组织决策依据的特殊性;(4)行政组织决策作用方式的特殊性;(5)行政组织决策后果的特殊性。
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
答:(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用人职能;(4)协调职能;(5)监督职能;(6)教育职能。
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
答:(1)时代性;(2)权威性;(3)综合性;(4)执行性。
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步骤。
答:(1)明确组织目标;(2)决定达成目标所需的计划与配置单位;(3)决定实施计划的作业与配置职位;(4)权责区分;(5)制定组织规程和规章制度。
简述行政组织文化的功能。
答:(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控制功能;(5)阻抑功能。
简述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
答: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1)民族性;(2)元形性和潜在性;(3)稳定性和变革性刊的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统一;(5)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答:(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功能。
答:(1)提升行政组织成员素质;(2)促进学习型政府建设;(3)顺应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对行政组织环境的置换;(4)有利于创造面向民众、公务员和世界的“生态政府”;(5)促进行政组织系统开放化和行为的社会整合能力。
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特点。
答:(1)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2)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系统化、持续的过程;(3)行政组织学习是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行政组织治理能力的学习过程;(4)行政组织学习可以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多方面的改善;(5)行政组织学习有助于促进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
答:(1)组织培训;(2)试验;(3)系统解决问题与经验学习;(4)外部咨询。
简述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答:(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4)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简述李皮特的“有计划的变革模式”。
答:李皮特、瓦特森、威斯特于1958年提出的一种组织变革的模式。此模式将组织变革的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1)变革需要的产生;(2)关系的确立;(3)问题诊断;(4)目标和计划的建立;(5)行动;(6)变革的普及与稳进;(7)终结关系。
简述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
答:(1)政治素养;(2)道德素养;(3)能力素养;(4)知识素养;(5)心理素养。
简述领导艺术的特点。
答:(1)随机性;(2)创造性;(3)多样性;(4)科学性。
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答:(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2)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3)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7)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简述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设置原则。
答:(1)坚持以民族聚居原则为基础;(2)参酌现实条件和历史情况;(3)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为目标;(4)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简述敏感性训练的目的。
答:(1)使受训者能更了解到本身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别人的影响;(2)使受训者更能了解和感受到别人行为的含义;(3)使受训者更了解,更能知觉到群体内与群体之间的种种程序。这些过程或程序常常对群体的运作产生正或负的效果;(4)培养受训者对群体内及群体之间种种问题的诊断能力;(5)提高受训者学习转移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行为技巧移转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上去;(6)使受训者更有能力来分析本身的人际行为,并可以借这种能力来改善本身与同事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使之达到更令人满意的水平。
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1)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有普遍性;(2)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标价值的影响。
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
答:(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
答:(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如果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可以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如果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与整个组织目标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群体凝聚力不仅不能提高工作绩效,反而会降低群体的工作绩效。
(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会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度高最终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满意程度高可以令群体成员对群体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但也可能使群体成员安干现状,维护既得利益,产生惰性,拒绝改革。
(3)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关系。群体凝聚力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也是一件利弊参半的事情。从有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群体凝聚力强的群体使人产生安全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从不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凝聚力强的群体中的员工有时会有较强的依赖性,缺少独立性和创造性。
简述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关系。
答:群体凝聚力对于个人的成长面言也是一件利弊参半的事情,从有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群体凝聚力强的群体使人产生安全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从不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凝聚力强的群体中的员工有时会有较强的依赖性,缺少独立性和创造性。
简述群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内容。
答:(1)群体的归属意识;(2)群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促进意识。
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
答:(1)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一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
;(2)组织成员不单纯是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激励;(3)在正式组织之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效率起着重要影响;(4)考虑的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应对传统观念中的以组织正式结构和职能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作实质性修正;(5)领导不仅需要有有效的技术才能,同时应具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
简述省级政府职权的主要内容。
答:(1)行政立法权;(2)行政领导与管理权;(3)地方行政立法权与制令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6)行政保护权。
简述韦伯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1)明确的分工;(2)严格的层级节制;(3)严明的组织纪律;(4)规范的录用制度;(5)实行任命制;(6)固定的薪俸制度。
简述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
答:(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3)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简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改进的方法。
答:(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2)明确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4)引人公民参与机制;(5)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行政组织绩效。
简述新型组织结构的特点。
答:(1)对环境保持更大的开放性,能够接受环境的影响和对付不稳定性;(二)权力结构更加分散化,而非集中化和等级化;(3)权力的来源更依赖于知识,而不仅仅是专门的职位;(4)更加重视横向之间的联系;(5)更加强调信息和知识的共享,而非控制;(6)更加强调知识决策的自主性,政策制定是分权的而且分散于整个组织;(7)虽然重视规则,但更加重视创新与变化,关注规则的适应性;(8)对个人需要和渴望的关注;(9)对内在的激励因素的重视,如信息、参与、承诺的重视等;(10)强调持续的变革和创新。
简述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
答:(1)目标因素;(2)资源因素;(3)责权因素;(4)信息沟通因素;(5)结构因素。
简述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部环境因素。
答:(1)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3)法律环境;(4)科学技术环境;(5)文化环境。
简述正式组织的特征。
答:正式组织的特征有:(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答: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征有:(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州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间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简述组织变革的基本特征。
答:(1)组织变革是有意识的变革;(2)组织变革是一个持续循环与发展的过程;(3)组织变革是一个有计划的变革过程;(4)组织变革是一个克服阻力的过程。
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答:(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范;(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境。
简述组织发展的特点。
答:(1)组织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2)组织发展注重行为科学理论的应用;(3)组织发展是通过有计划的再教育手段来实现组织变革的策略;(4)组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5)组织发展的目标性与计划性;(6)组织发展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构成要素。
答:(1)发讯者;(2)编码;(3)信息;(4)渠道或媒介;(5)受讯者;(6)译码;(7)受讯者的反应;(8)反馈。
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
答:(1)明确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3)需要原则;(4)计划原则;(5)反馈原则;(6)在战略上使用非正式沟通原则。
简述组织沟通的特性。
答:(1)沟通的动态性;(2)沟通的互动性;(3)沟通的不可逆性;(4)沟通的环境制约性。
简述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缺点。
答:行政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是:(1)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有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2)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3)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结构的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层级化的缺点表现为:(1)过多的层级结构,容易带来沟通和协调上的困难;(2)层级结构的存在形成了成员间身份与地位的高低,这种差别容易加大相互间的行政距离,造成沟通上的障碍,这种差距亦是形成“官本位”的一个根源。
简述组织结构的功能与作用。
答:(1)整合功能;(2)功效率功能;(3)控制功能;(4)沟通功能;(5)心理需求功能。
简述组织结构的特征。
答:(1)组织结构的稳定性;(2)组织结构的层级性;(3)组织结构的相对性;(4)组织结构的开放性及变异性。
简述组织结构分部化应遵循的原则。
答:(1)职掌明确,机能一致;(2)单一指挥;(3)从属关系明确;(4)合理竞争;(5)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配合。
简述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部策略。
答:(1)资源的储备;(2)平衡策略;(3)预测和计划策略;(4)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5)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简述组织诊断的步骤与方法。
答:组织诊断的步骤:(1)组织结构层面;(2)组织程序层面;(3)信息与控制层面;(4)组织行为层面。
组织诊断的方法有:(1)组织问卷;(2)职位说明;(3)组织图;(4)组织手册;(5)调查研究法。
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
答:(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
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
答:(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3)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简析组织的内部变革的征兆。
答:(1)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以致无法把握良好的机会,或者时常造成错误的决策;(2)沟通不良;(3)组织的机能不能得到正常发挥,效率低下;(4)缺乏创新精神,开发不出新产品,无法开拓新市场,组织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简析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
答:(1)目标手段;(2)政策手段;(3)组织手段;(4)信息沟通手段。
决策方案选择和优化时,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1)方案的选择要以目标为准绳;(2)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整体利益的愿则;(3)方案的选择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4)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领导影响力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领导影响力是整个领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2)领导影响力影响着组织群体的凝聚力与团结;(3)领导影响力可以改变和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
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1)扬长避短原则;(2)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3)诚信不疑原则;(4)明责授权原则;(5)用养并重原则。
拟定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方案本身要有可行性;(2)方案要有多样性;(3)方案要有完备性;(4)方案要有突破性;(5)方案要尽可能定量化。
如何理解组织学习的定义?
答: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这一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组织成员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组织体系的改变;(2)组织学习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健康和谐的发展;(3)组织学习体现了系统与持续的精神理念。
如何理解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区别?
答: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从理论上说,对组织学习的研究要早于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在概念的使用上,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经常被混为一谈,这与目前有关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的尝试直接相关。马魁特认为,当讨论学习型组织时,应将焦点放在“Whin”,描述如同一个共同体般学习与生产的组织所具有的系统、规则及特征。而组织学习的焦点则是放在“MW”,即组织建立并且利用知识的技能与过程。这样,组织学习可以指称组织通过共享信息、知识和
精神模式实现组织的团体学习,以促使组织成员对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从而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学习以获取创造能力和提升组织核心竟争能力的过程。因此,组织学习应该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个核心理念。
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答:(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人或支出动议;(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下级的教育、训练和技能;(2)工作性质与计划程度;(3)管理技术与工艺水平;(4)权力模式和授权的程度;(5)组织环境和组织状况。
与传统的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答:知识是组织根本的生产要素;(1)符号商品增加;(3)生产的去密集化与协作;(4)虚拟工作场所;(5)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6)即时性与变革的加速;(7)知识工作者的兴起。
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答:(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适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组织决策的理论模型的主要创始人是哪几位?
答:(1)古力衰;(2)巴纳德;(3)斯坦恩;(4)西蒙。
第五篇:《西方行政学说》简答题题库(珍藏版)
《西方行政学说》简答题题库(珍藏版)
(内部资料、更新至2020年7月试题、涵盖期末考试中95%以上的原题及答案)
德鲁克认为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应注意哪些关键问题?
答:一般来说,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如下关键问题:
(1)要严肃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把实施目标管理当作一项大事来抓;
(2)目标要制定得比较明确,尽量用数量指标表示,并且要规定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时间;
(3)应当将这种管理方法用于比较长期的组织任务;
(4)落实到个人的目标必须符合实际情况,每个人的目标均不应超过其自身所具有的实际承受能力;
(5)对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方式很重要,对能力较低和缺乏自信心的组织成员来说尤其重要;
(6)应充分开发和利用人际交流技能,特别是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的技能。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
(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5)责任并不简单;
(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7)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厄威克认为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厄威克看来,下列原则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
(1)目标原则;
(2)人员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的原则;
(3)单头领导的原则;
(4)专业参谋和一般参谋共存的原则;
(5)授权原则;
(6)责权相符原则;
(7)明确性原则;
(8)控制幅度原则。
法约尔对管理的概念是如何界定的?
答:法约尔对于管理的定义是通过将经营与管理进行比较并对管理活动的要素分析来揭示的。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的意思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根据具体情况,经营可以指船长驾驶一只船、经理经营一个企业或政府首脑管理一个国家。在他看来,“经营”包括六种活动,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而作为这六种活动中的一种,“管理”则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要素构成,“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将管理定义为这五个要素正是法约尔最主要的贡献之一。
古德诺主张如何使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
答:(1)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重要基础;
(2)行政的适度集权化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必要途径;
(3)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解;
(4)美国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
简述布坎南关于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建议。
答:布坎南等公共选择理论家就如何对政府失败进行补救提出了一些颇有启发性的具体建议:
(1)创立一种新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
(2)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
(3)改革赋税制度,约束政府权力。
总之,一旦发生公共生产低效率的问题,就应该从现行体制上寻找原因,从制度创新上去寻找对策,以便从根本上减少政府的失败。
简述登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所谓“新公共服务”,它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
(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5)责任并不简单;
(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7)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简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答: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他根据自己长期从事管理实践的经验概括出的管理的十四项原则,包括:
(1)劳动分工;
(2)权力和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
(8)集中;
(9)等级系列;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的稳定;
(13)首创精神;
(14)人员的团结。
简述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包括:
(1)公共治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
(2)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
(3)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
(4)公共管理语境下的公共治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作的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
(5)公共治理语境下的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
简述怀特的行政协调思想。
答:行政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之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以达到共同目标的管理行为,它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
此,怀特主张:
(1)应该精简机构,减少协调工作的数量和难度;
(2)应该设置行政协调机关;
(3)要通过精密的协调来获得较好的协调结果;
(4)在协调过程中,行政首长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
(5)明确协调的原则。
简述里格斯关于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特点?
答:在里格斯看来,过渡社会公共行政具有如下特点:
(1)异质性。“异质性”是指一个社会在同一时间里同时存在着不同的制度、行为和观点,表现出强烈反差。过渡社会的多元社区、多元经济形式以及多元价值使其公共行政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即异质性特点。
(2)重叠性。即行政机构的重叠现象,具体是指,行政机构并不一定产生其应当有的功能,行政行为往往受非行政标准所主宰,而不受行政标准所决定。
(3)形式主义。所谓“形式主义”即是指政府所制定的法令和政策不能付诸实施,形同虚设、徒有虚名。
简述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的含义及其基本原则。
答:所谓渐进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在林德布洛姆看来,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按部就班原则;
(2)积小变为大变原则;
(3)稳中求变原则。
简述麦格雷戈的Y理论的思想基础。
答:麦格霄戈的“Y理论"是基于“需要层次说”概括出来的。播要层次说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在他看来,人的基本需要可以为五个层次: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简述泰勒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1)通过工时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定额或标准;
(2)采用一种叫做“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
(3)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简述维尔达夫斯基提出的筹划和拟定预算提案的基本方法。
答:(1)化繁为简,简单明了。
(2)不求最佳,只求满意。
(3)循序渐近,逐步调整。
(4)拨款要求,恰如其分。
简述西蒙区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原则。
答:西蒙是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以及决策理论的观点来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的。关于判断价值问题与事实问题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不同的,即前者是基于人的主观价值,而后者则是基于客观的、实证的真实性。基于这种观点,西蒙提出了下列区分政策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原则:
(1)一个决策问题是应该交给立法机关还是应该交给行政机关,这取决于其中所含的事实问题和价值(伦理)问题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关于事实问题的纷争程度。
(2)行政机关的价值判断必须反映社会价值,当价值判断有争议时,则行政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必须向立法机关负完全责任,也就是说,立法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保留控制权。
简述新公共行政学动态、开放的组织观。
答:新公共行政学认为,行政组织中存在着分配、整合、边际交换和社会情感四种基本的运作过程:
(1)所谓分配过程是指新的公共行政必须关心分配形式,依据从公共行政项目中获得的效益来处理人的物质的和服务的分配问题,成本一效用分析和成本一效益分析是其最常用的方法。
(2)所谓整合过程是指通过权威层级来协调组织中成员的工作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员都可以视为在该层级中扮演的角色,其各自的任务通过权威层级联系在一起。
(3)所谓边际交换过程是指行政组织与其他相关组织及目标群体之间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
(4)所谓社会情感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情感训练的过程,它也可以被视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种基本工具,还可以被视为一种技术。
什么是行政协调?怀特认为应如何解决行政协调问题?
答:行政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之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以达到共同目标的管理行为,它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此,怀特主张:首先,应该精简机构,减少协调工作的数量和难度。其次,应该设置行政协调机关。第三,要通过精密的协调来获得较好的协调结果,进而提高行政效率。第四,在协调过程中,行政首长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最后,明确协调的原则,即“对任何事件均由主管会制定完整的政策,用以领导相关的各部。规划这种政策是附设专门的协调委员会……各部有专人参加……形成联合规划中之一协调部分。应用这种方策,可使各部在独立行动中,获得合作的行政效能”。
什么是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及其核心内容?里格斯据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行政生态学是以行政现象、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它要求运用生态学的概念与方法对行政系统作整体的观察与精密的分析,作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从而正确揭示行政这一主体生长和发展规律,以从整体上把握行政过程与行政运行规律。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理论核心内容是“溶合的一棱柱的一衍射的模式”。
正是基于对诸如传统泰国、现代泰国、菲律宾以及现代美国等不同形态的国家公共行政的比较研究,里格斯创立了他的行政生态学理论并得出了如下结论:当我们研究一个国家的行政制度和行政行为时,不能仅从行政本身作孤立的描述和比较,而必须进一步了解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里格斯认为,在发达国家,社会的经济、政治、行政等各个方面多少都有各自的范围,所以比较容易个别地抽离出来研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些方面往往纠缠在一起,彼此密切地相互影响着,因此研究者必须把眼光扩展到整个社会政治系统的各有关因素,才能把公共行政的真实情况勾划出来。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在于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实行标准化原理;
(4)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
(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威尔逊的行政学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1)论证了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
(2)明确了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
(3)揭示了行政管理的本质;
(4)说明了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
(5)提出了其行政学研究方法论;
(6)提出了其人事行政思想;
(7)提出了其行政监督思想。
韦伯所谓“官僚制”有何基本特征?
答:韦伯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合理的分工;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沃尔多怎样批评传统行政学?
答:(1)沃尔多认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无论是作为现实的描述还是作为对行政行为的规定都是不恰当的,应该鼓励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之间的合作而不是被分离权力之间的对抗。
(2)沃尔多批评了传统行政组织理论的理性主义倾向,批评传统行政学过分强调组织间的共性或所谓的原则而忽视了作为“行政实质”的具体性。
(3)沃尔多还指责传统行政学家所谓的行政“科学”主要依靠“事实的堆积”。
(4)沃尔多还反对传统行政学家过于重视效率的做法。
西方行政学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答:行政管理真正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
这一时期,不仅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使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任务日愈繁重,而且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也带来一系列带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演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为了缓和、消除各种社会矛盾,解决各种带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政府开始转变过去那种消极、被动的状态,进而积极、主动地干预社会公共生活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背景下,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有一门科学从理论上指导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以使政府能够更好履行其职能和完成其使命。于是,行政学便应运而生。
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促成了西方行政学的形成和兴盛。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政府长期的行政管理实践也为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西蒙如何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
答:西蒙认为从决策与执行的观点来区分政治与行政并不妥当,因为行政也必须作决策。西蒙是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以及决策理论的观点来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的。关于判断价值问题与事实问题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不同的,即前者是基于人的主观价值,而后者则是基于客观的、实证的真实性。基于这种观点,西蒙提出了下列区分政策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原则:
(1)一个决策问题是应该交给立法机关还是应该交给行政机关,这取决于其中所含的事实问题和价值(伦理)问题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关于事实问题的纷争程度。
(2)行政机关的价值判断必须反映社会价值,当价值判断有争议时,则行政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必须向立法机关负完全责任,也就是说,立法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保留控制权。
在奥斯本看来,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奥斯本认为,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是:
(1)掌舵而不是划桨;
(2)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
(3)注重引入竞争机制;
(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
(5)重产出而非投入;
(6)具备“顾客意识”;
(7)有收益而不浪费;
(8)重预防而不是治疗;
(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
(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
在巴纳德看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功能是什么?
答: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关系处理得好,非正式组织能为正式组织承担三项积极功能,从而使正式组织更加稳固、健全,更有效率。这三项积极功能是:
(1)可以从事正式组织所不便沟通的意见、资料和信息;
(2)可以通过培养组织成员的服务热诚以及对权威的认同感而维持组织团结;
(3)可以借助于非正式组织的互动关系,避免正式控制过多过滥,进而保持个人自尊、人格完整和独立选择力。
在法默尔看来,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局限性是什么?
答:法默尔认为,公共行政就是现代性的一个典型范例,作为一种认识和改变官僚体制的力量,公共行政理论是有限度的,沿着每一条重要的发展路线,公共行政都会被视为面临反例。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1)特殊主义的局限性;
(2)科学主义的局限性;
(3)技术主义的局限性;
(4)企业逻辑的局限性;
(5)解释学的局限性。
总之,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看,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因过于依赖客观理性社会科学的逻辑和认识论,过于偏爱美国的特殊主义,过度依附于功能管理和组织技术,过于受资本主义企业逻辑的影响以及过于追求基于“宏大叙事”的所谓“真理性”解释而客观地存在局限性。
在古利克看来,美国政府最初依据的行政改革原则有哪些缺陷?
答:(1)选举许多官员和经常进行选举,既没有产生好政府也没有产生民主政府;
(2)权力制衡系统所导致的不是“更大的驱动力而是更多的制动器”;
(3)多头领导的机构使政府系统丧失了负责且有力的领导;
(4)不熟练的人已经证明既不能处理好重要行政事务也不能胜任重要技术工作。
在霍哲看来,一个设计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应该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答:包括以下七个基本环节:
(1)识别要评估的项目:即必须对欲评估的项目进行清楚界定。
(2)阐述目的并确定所需结果:即一个政府机构提出一项战略计划,阐明其使命、目的和目标。
(3)选择评估标准或指标。
(4)设立绩效和后果(成就目标)的标准。
(5)监督结果。
(6)绩效报告。
(7)评估结果和绩效信息的利用。
在库珀看来,行政人员应该如何保持个体伦理自主性?
答:行政人员必须通过增强自己的个体伦理自主性来有效地保持自己行政责任的限度和对组织忠诚的限度。具体来说:就是要首先划定工作组织的边界并培养一种超越组织边界的身份认同;其次要为约束组织权力和保护行政人员行使个体伦理自主性的权利建立法律机制和制度机制;最后还要对组织内外的价值观、权利、需求、职责和义务具有自我意识,以确保行政人员在具体情况下能够作为个体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