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中山公园观后感(共5篇)

时间:2019-05-14 04:2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梧州中山公园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梧州中山公园观后感》。

第一篇:梧州中山公园观后感

梧州中山公园观后感

梧州中山纪念馆是梧州市人民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而建立的。中山纪念堂占地面积163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呈中字形,分前方、后方。纪念堂前的台阶及至山脚,共三百四十余级。气势宏伟,庄严肃穆。

拾级而上,两旁清秀的树木仿若是一个个忠诚的卫士,春秋不改的守护着这庄严的地方。清风拂面而来,不禁然间让我想起曾看过的《上帝的帐单》中的一句话“或许是密密丛林里那棵阔叶林的露珠;或许是危危石崖间缝里的清流;或许是云的哭泣;或许是雾的凝思.。” 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中山纪念堂,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详尽的了解中山先生。

孙中山,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华夏杰出爱国志士。深受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崇和景仰。

孙中山先生一生志于革命事业,可惜的是天妒英才,正当他革命事业迈上大路的时候,却告别了人间,但他的人生是辉煌的,他的事业并不会因他的离去而消失。事业是人生不朽的丰碑。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孔子,司马迁…..他们之所以被传诵,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也真是因为他们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毫不夸张的,谁要是建立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筑起了一座人生的丰碑,中山纪念堂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人生纪念碑。

站在这里,看这座宏伟的建筑,让我想起一句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悠悠岁月转眼而逝,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

我们都知道,革命的岁月是艰辛的,如今的幸福生活得之不易,可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这不易宪意含娜了多少说不出的辛酸呢?

我不知道那革命年岁里的辛酸,我只明白如今城市里的喧闹。我们今天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真要说到幸福却不尽然。因为我们喜欢抱怨,因为我们不知道珍惜。

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我总抱怨学习的时间太多,自由的时候太少。那时的我就是一个叛逆的典型。我真的不知道我学的东西有什么用,是为了追逐名次,还是要用这些来应付考试,我总觉得从后进入了社会,这些基本上是用不到的。

直到后来上了大学,我才渐渐明白我错了,现在学习的东西,永远不要为了争名夺利或者应付考试而做,要知道进了社会,必然肯定会用上这些东西,我说的不是其体某方面的内容,而是那种灵活的思维方式,善变的解题思路,还有丰富的知识储量,以我们现在来说,学习的东西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大多数人把他用于应付考试,用来去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它其实是一个丰富的军事库,只是看你如何去运用它,假如你只是将它最微小的一部分用于作为本身争名的工具,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体会和真正运用到这精炼了几千年无数先人智慧所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

可惜时间过得太快,年少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当明白的时候已经错失了最好的时机。听说老天爷之所以总是给我们安排种种挫折和苦难,就是为了让我们学会珍惜以后的日子。我看过一篇文章,有一句话让我铭记于心:“如果一个人,就这样生活。你看淡了感情,看淡了名利,看淡了一切尔虞我诈,但是我们不要看淡幸福。要面向幸福的方向,挥汗奔跑,不可以放弃,不可以垂头丧气,靠自己的力量,给自己快乐。”

也许这就是长大,不是看透事故那所谓的圆滑,也不是我们历经沧桑的冰冷心灵,而是敢于承担和敢于面对的勇气,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坚持。我们总会长大,在每一个遥远日落和仰视天空的日子里;我们总会长大,在每一个受尽疲惫和心灵麻木不仁的瞬间;我们总会长大,在你和我相聚又离开的时候。我们总会是用自己的心,去尝试着否噬世间所有的沙硕,然后磨出老茧,看淡一切事物包括生老病死,包括快乐悲伤。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总有一天,终将失去。

于是我们忘记了珍惜,忘记了挽留,任由得他们,匆匆而逝,直到回过头来的时候,才发现物是人非。

于是,这就是长大,从不懂得珍惜到懂得珍惜,从得到很多到失去很多。从磨出老茧的嫩肉中,获得珍珠。革命的岁月已经远去了,孙中山先生的容颜也永远,的刻成了石像。现在的我们永远也无法想像革命先辈们曾经的付出,只能在留下的故事中奠怀革命的精神,还有的这就是珍惜我们的今天。

第二篇:参观梧州中山公园有感

广西梧州市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梧州市北山公园建于1924年,因公园坐落于梧州市北面北山上而得名。后来,因园内建立了孙中山纪念堂,遂改名为中山公园。雄伟的梧州中山纪念堂座落在梧州市中山公园内,5月7号早上,我和同学们一同来到历史文化氛围甚浓的中山公园,来到中山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央立有孙中山先生全身塑像,纪念堂门前两旁有石狮子,花坛等。中山纪念堂占地面积1630平方米,建筑的平面呈“中”字形,分前、后厅,后厅为大会堂,有楼座,可容纳1000余人;会堂正面为主席台,主席台上方塑有古铜色中山像及书写有孙中山的遗嘱,两侧为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训示;会堂还陈列有孙中山生平事迹图片展览及文物复制品。展厅系统地介绍了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还着重介绍了孙中山先生在1922年初三次莅临梧州,指挥北伐,指导梧州人民建设家乡,治理西江航道的动人事迹。;前厅楼上为塔式圆顶结构,纪念堂正门上是陈济棠题写的“中山纪念堂”楷书。前面为层层台阶至山脚,共340多级。1981年8月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梧州中山纪念堂具有中西方建筑艺术的特色,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是参观游览胜地。孙中山先生为组织、推动北伐,曾于1921至1922奶充三次到梧州。孙中山先生1925年逝世后,由李济深先生倡议并集资在梧州当时的北山公园兴建中山纪念堂。1926年1月15日由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主持了奠基仪式,1928年7月10日破土动工,1930年10月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建成竣工。一去到,我就被那宏伟的建筑所吸引,建的非常漂亮和大气。进入里面一看,亦是如此,被那独特的设计所迷倒。从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和用料等不难看出当时的政府和人民是将自己对孙中山崇高的敬意凝集在这栋建筑里。“天下为公”的匾额挂在正中,孙中山先生毕生的信念追求从这短短四个字里得到体现。也正是他这种天下为公的精神理念,被天下人所推崇。无论之前国共如何敌对,但有一点是共同认同的,就是孙中山无愧于国父之名!

该纪念堂座北向南,主体建筑结构成“中山”形。采用中国古典宫殿式与西洋教堂式相结合的建筑结构设计,具有中西方相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一楼二个展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图片展。二楼二个展厅为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图片展。

该纪念堂门前两侧左右立有桂江浮桥铁柱4条,会堂外花园有梧州市明清火炮展。纪念堂后院有明清火炮展。梧州市是广西火炮量、类型最多的城市,展出的红夷炮、将军炮、神飞炮、西洋炮等火炮。

纪念堂的前面是花园广场,在那里可以品尝到当地的风味小吃,多以酸味为主我参观礼堂的同时,发现那里没有立一根柱子,后来了解到,原来柱子是隐蔽在墙壁间,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创新。我情不自禁地说:“啊,中山纪念堂真不愧为中国建筑的杰作!” 接着,我们来到孙中山史迹展览馆参观,这里陈列着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经历的一些资料。我看见了毛主席地而坐195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写的文章。我聚精会神地看了一、二楼的资料,现已对孙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把他的事迹、经历深深地记在脑里。孙中山是一个意志坚定、爱国爱民、坚贞不屈的人,难怪周恩来总理说道:“孙中山先生对中国人民的伟大贡献,在中国的历

史上是永垂不朽的。”参观之后,我深受感染,暗下决心以孙先生为榜样,以他的精神、品质鼓励自己更有勇气去面对任何挑战和困难。

我觉得这次参观中山纪念堂真是大开眼界和深受教育,令我十分难忘。于是,在离开之前,我在孙中山像与纪念堂前照了一张相,以作留念,然后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中山纪念堂。

第三篇:中山公园考察报告

历史的呼唤

------------梧州市中山公园考察报告

摘要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是三民主义的开拓者,实践者,拥护者。他时时教训我们的一句话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本文考察中山公园,具体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传奇一生。他一生的革命斗争有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护国运动、北伐等等。他就是在逝去的时候仍在为国家命运而思虑,他最后的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关键字:孙中山

三民主义

国家命运

辛亥革命

景点介绍

全国最早落成的中山纪念堂座落在北山顶,为广西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他为了一个国家而鞠躬尽瘁,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革命才能战胜封建专制统治,一个共和的时代在与封建专制的革命斗争中才得以诞生。艰苦的岁月挡不住爱国的热情,革命的疼痛不会改变向前的意志。孙中山在刀山火海中,一次次生死的考验中仍然顽强的屹立引导着革命的道路。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进行了辛亥革命,国民政府推翻了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还进行的革命斗争有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护国运动、北伐。

梧州中山公园位于市中心,是梧州最早建立起来的公园,由李济深倡议建立。公园坐落在北山上,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公园景点由中山纪念堂、革命壁画、雕像、花园、荷花池、画廊、广坪、石阶、各种的娱乐设施。纪念堂、广坪、石阶构成我国传统美学观点的对称布局。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梧州市政府对中山公园的保护一直都非常的重视。通过近期的修缮,保持了中山纪念堂的原貌,纪念堂复合了中西的文化特色。

建筑形式与中山两个字融合在一起的高超的建筑技巧。建筑庄严而厚重,给人肃然起敬的感受。

公园大门便标有“天下为公”这个巨大的题词。走着高高的阶阶石梯,便来到了石门,上面写着“博爱”两个字,是对孙中山先生爱国爱民的终生诠释。纪念堂的设计相当巧妙,正门立面竖看像「中」字,横看则像「山」字,寓人民对中山先生中山永怀纪念之意从中山公园山脚至中山纪念堂前,共有10个平台,323级台阶,象征着孙中山曾先后领导过10次武装起义。到第10个平台时,眼前豁然开朗,纪念堂呈现在朝拜者眼前,寓意着革命成功,并唤起3.23亿同胞的觉醒。

纪念堂座北向南,规模宏伟,分前后座,前座中部为四层塔式圆顶建筑,东

西两翼为二层楼房,为陈列室,后座是千人会堂。既采用了中国古代建筑学的优点,又吸收了西方建筑学的长处,并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材料。纪念堂主体分前后两厅,两厅之间有三扇大门相通。前厅正中置孙中山先生塑像,有拱形大门三堂,厅东西两翼对称,现为中国民主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图片展览。两翼各有楼梯通过二楼,二楼格局布置如楼下,二楼东面为接待室,西面为孙中山先生的亲属和后裔展览。再沿梯而上,为一高耸的三层塔式圆顶楼。

纪念堂前是3米高的孙中山雕像,孙中山神望中华大地,时刻都在为国家的建设和强大而思索而苦虑。就是这一位伟人,他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登塔可饱览梧州风光,后厅为可容纳千人的会堂,堂的正面为主席台,可作集会演讲和文艺演出之用。抬头可见主席台上面用天蓝色书写的「总理遗嘱」全文。主席台两侧为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训示,主席台左右各有一室,供休息及演出化装之用。

后厅左边墙上有「李宗仁出师北伐史略碑」,右边墙有「李宗仁虞孙传芳于龙潭史略碑」。会堂的前半部有楼一层,前为观众席。会堂宽广而高大,由于会堂结构的特别,领导人在主席台上讲话声音在大厅里显得更加洪亮。中央未置有 2

一柱,为一大特色。置身于会堂之中,庄严的气氛蔓延在每一个角落,令人不禁回想起孙中山先生伟大的革命历程。

纪念堂内一楼和二楼的展厅墙壁上都分别画有不同的壁画。壁画向参观者展现了当年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些事迹,有的壁画是革命战争的场面,每个人都是露出执着的勇敢,有的壁画是革命者开会的情景,每一个参会者都是专心致志,每一幅壁画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壁画给人不同的启示,唯一相同的就是参观者从中深刻感受到了伟大的革命力量,感染我们不断前进。

纪念堂的结构、装饰颇有特色,墙身用上等青砖以石灰尘浆砌造,各砖墩及大门上之绷子,均用颜色磁砖铺面,砌出青天白日之花纹。二楼和塔式楼各层,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扇大门用樟木制作,其余门均为杉木。楼梯的踏步为桩芽木,踏脚底为杉木,扶手则用樟木,走在木梯上,参观者会情不自禁放慢脚步,慢慢感受这庄严的气氛,融入这伟大的革命历史。纪念堂前为花岗岩石级,四周有荷池、花坛、草坪环绕。纪念堂正面是层层台阶,自山脚至大门前共340余级;门前是广坪,中筑荷池,环列石凳,荫以悟榕,景色怡人。

纪念堂附近有广西最古老的铜钟之一南汉铜钟,铸于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年),悬于北山晨钟亭内。南汉铜钟虽历时千载,仍完整无损,击之声音洪亮。晨钟亭旁陈列有历代碑刻、明代桂江浮桥铁柱等文物,供人鉴赏。

公园内的鸟品种繁多。山顶的北苑是园中之园。公园依山构筑,园内林木苍翠,花团锦簇,绿茵整齐,曲径通幽,各种景物浑然一体,自成体系,是梧州目前最大、设施较为完备、游客最多的景区。

中山纪念堂前的广场上正中立着一尊孙中山雕像,他仿佛在凝望着远方的那些景象,脸上透出慈祥的舒心的微笑。广场上不少人和孙中山雕像合影留念,不时发出欢笑,整个广场给人一种和谐的欢乐。

孙中山的生平

1921年10月—1922年4月,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家,时任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为了筹划北伐,曾三次驻节广西梧州。

第一次:从广州到梧州。1921年10月15日,孙中山在广州天字码头乘“宝璧”号军舰出巡广西,17日下午4时到达梧州,随行人员有胡汉民、廖仲恺、陈少白、邓家彦及总统府参军等20余人,受到梧州各界群众热烈欢迎。18日,孙中山一行又乘浅水巡轮广明号溯浔江而上,23日到达南宁。孙中山到南宁找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动员、说服他支持北伐,但陈不予支持。

第二次:从南宁回梧州。1921年10月29日,孙中山由南宁抵达梧州,在西门口码头(今中山码头)登岸,下榻陆荣廷官邸(今和平路市人大办公处)。这一次,孙中山驻节梧州16天,组织北伐行动大本营,内设文官、参军、幕僚、党务四个处和辎重、电讯、卫士、侦缉、卫生五个队以及庶务部、供给局、金库等机构,具体负责指挥北伐军的行动。他曾到北山等处观察地形,亲自绘制地形图;孙中山派廖仲恺回广州与省财政厅厅长马育航会商,筹款200万元作为军饷;通过梧州商会和部属多方征雇准备北上桂林的船只。在梧州的国民党员欢迎会上发表题为《党员须研究革命主义》的演讲;在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有魏邦平、刘震寰等率领的粤桂军队1万多人参加,群众人山人海围观。11月14日,孙中山命大本营文职人员、辎重大队和警卫团分乘官方巡船7艘及征雇民船300余艘,由梧州溯桂江而上桂林,同时指挥粤、桂、滇、黔、赣诸省军队共3万余人沿桂江两岸浩浩荡荡北上桂林。15日,孙中山离开梧州,于12月4日到达桂林,准备北伐。

第三次;从桂林下梧州。1922年4月12日,孙中山改道北伐的主力部队3万人抵达梧州。16日,孙中山偕许崇智、胡汉民、宋庆龄等从桂林抵达梧州,立即召开扩大军事会议,决定“出师江西,悉命诸军集中韶关。”并下令免去阻挠北伐的陈炯明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及总统府内务部长三项职务,仅保留其陆军部 4

总长一职。孙中山在梧州行营接见《华盛顿邮报》记者,指出北伐目的在于“推翻北廷以撤销日本之外府”。20日,孙中山偕许崇智、胡汉民、魏邦平等乘江汉号军舰离梧回广州。

广西梧州纪念堂现状及政府保护措施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广西梧州市投入约2400万元,对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进行全面维修二期工程。9月5日,这项工程已经基本完工。梧州中山纪念堂坐落于梧州市区的北山,占地面积1630多平方米。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梧州各界开始筹建中山纪念堂并于1928年动工建设,1930年10月建成,是国内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

直到1981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梧州市先后多次对梧州中山纪念堂进行维修,特别是2003年的全面维修一期工程,基本恢复了纪念堂的原貌,并保持了它中国古典宫殿式与西欧圆顶式相结合的构筑风格,还在纪念堂前安放了一座高3米、重约2吨的孙中山铜像。

据梧州市博物馆馆长李乃贤介绍,这次进行的二期工程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尽可能展现原貌。维修项目包括礼堂改造、主体建筑墙体维修、更换门窗与楼板、建设辛亥革命纪念陈列馆、上山道路改造拓宽等。除此之外,增加了宋庆龄、廖仲恺、胡汉民、黄兴、柳亚子、刘崛六座纪念铜像;在纪念堂外左侧边坡,制作了一座《辛亥革命百年雕像纪略》的大理石浮雕,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如今中山纪念堂已是换颜一新同时保留有原有的建筑风格。每天都有许多游客和市民在中山公园旅游和游玩。

历史调查报告的感受

参观了梧州市中山公园后,让我受益良多。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作为学贯中西的一代伟人,有着丰富的革命经历和卓越的革命家思想。所以我们认为强国离不开教育,因此我们认识到:

教育是立国之本:

教育救国的思想。是把教育放在立国之本的位置,强调教育是关系人才培养和国家强盛的重大问题,不可稍缓。孙中山在《致郑藻如书》中详细论述教育与人才培养、国家富强关系甚大,而忽视教育,多数国民处于文盲状态,造成国家

颓弱的严重局面,所以他急切地提出要广设学校,培养人才,强调这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奋发为雄,立志救国:

青年应该以国家为己任,把建设将来的社会事业的责任担负起来。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学生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务求成功,“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这句话成为众所周知的警世名言。孙中山的这些论述说明了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向,对青年学生树立报国之志的殷切期望。还阐明教育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改变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要求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立志救国,这些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树立健全高尚的人格:

在教育培养目标方面,“青年会的宗旨,注重体育、智育、德育三项,改良人类来救国。”它的这一构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体育、智育、德育三者为基点,谈树立健全的人格问题。在树立高尚的人格方面强调两点:其一人格救国;其二反对堕落。人格不能完全与我们当今所说的素质画等号,但却有许多相通之处,和我们当今在素质教育中所强调的爱国主义、高尚品德是一致的。

对外开放教育思想:

为了中国的教育和经济的发展,不能忽视从国外引进教育人才和专业人才。我们去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以利自己的发展,跟上世界潮流,以致超过外国,这是作为青年人须具有的世界的眼光。用强大的能力和视野来分析世界,看到我们国家的问题。为国家的进步做出自己的努力。

结语

虽然现在我们的我们作为青年人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学好本领,以承担起国家建设,乃至造福人类的重任。

生活比先驱们的好了无数倍。但是我们不能被物质的享受腐蚀,而是变得更加的强大。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提高自己。自己一定会变成一个能够承担历史责任的合格的青年。

通过中山公园,时刻都教育着我们的年青的每一代人。我们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每时每刻都要记住历史赋予了我们的责任,要为国家的强盛,为了人民的幸 6

福,我们必须要好好建设我们的国家,承接伟人的愿望,我们必须要好好的成就自己来改变我们的国家,使得国家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

第四篇:中山公园导游词

位于中华路南侧,占地面积16.1万平方米。始建于1924年。日伪时期叫千代田公园,中国人被限制入园。解放后经过四十年的规划建设,成为沈阳市的重点公园之一。园内绿树红花,假山亭阁,小桥流水。虽地处繁华闹市区却自有一种宁静。坐落在公园内的中山自然博物馆是沈阳市唯一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是重要的科普基地、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和休闲观赏的良好场所。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市中山公园百花苑内,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设古生物馆、脊椎动物馆、无脊椎动物馆、昆虫馆、植物馆、矿物馆、奇石馆、象龟馆、热带雨林馆、放像厅。占地两面万多平方米的儿童乐园是孩子们的世界,建有高40米的高空缆车、宇宙飞船、电动木马、小火车、碰碰车、空中电动转椅、弹跳小城堡等设施。中山公园经常举办花卉、彩灯、冰灯展览,每年的展出期间,游人络绎绝,高峰时人山人海。中山自然博物馆是沈阳市唯一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是重要的科普基地、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和休闲观赏的良好场所。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市中山公园百花苑内,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设古生物馆、脊椎动物馆、无脊椎动物馆、昆虫馆、植物馆、矿物馆、奇石馆、象龟馆、热带雨林馆、放像厅。博物馆陈列以“自然与人”、“自然与艺术”为主题,以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有机结合为特色,集中展示生物物种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及自然之美、自然之奇,揭示了自然界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和师法自然规律。

·天门导游词 ·大水井导游词 红楼导游词 ·木兰天池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博物馆主要景观和展品:沈阳市最大的热带雨林、非洲塞舌尔国赠给我市的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龟——象龟、世界最大贝类——砗磲贝、各种珍贵的世界名蝶和甲虫、各种珍贵的世界名螺、各种珊瑚、最大的中国龙化石、举世罕见的四角岩羊、最完美的古生物组合——龙鱼戏、最大的海百合、国际国内获大奖的奇石精品等。

第五篇:中山公园综合史

前 言

中山公园是上海近代租界公园之一,公园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部,地理位置优越。东近曹家渡,西接内环线高架,北靠苏州河,南临长宁路商业中心,地铁二号线、四号线、明珠轨道线以及20多条公交线路相交于公园周边。是上海西部地区的商业繁华区和城市交通枢纽。公园占地20.90万平方米,年游客量500多万人次,2002年评定为上海市四星级公园。

中山公园建立九十年来,已初步具备了综合性公园规模。公园连续多年被评为区、市先进单位,每年要接待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来此参观游园。

长期以来,由于中山公园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整个园林布局有欧洲自然式庭园和日本庭园式的风格。而建国以后,经过我国劳动人民的努力和调整,已形成现在的规模。园内地形起伏,坡度自然,景物优美,颇能引人入胜,充分显示了我民族的智慧和力量,表现了我传统园艺处理方法。

建园九十年来,我园像一棵大树,饱经了人间沧桑,然而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里,沐浴着阳光,吸收土壤养分,接受园林工作者的照料,愉快健康地生活着,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美的享受,像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共和国的大地上放射着光辉。一. 公园命名起源及其演变

中山公园其名称之沿革,说法不一,由于公园历史悠久,相关资料少,并且不完整,因而众说不一。中山公园之称号大致有以下几个:兆丰花园(shaofeng Garden);兆丰公园、极司非尔公园(Jessfield Park); 梵王(皇)渡公园;万航渡公园,这些名称之来历、演变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

公园最初一部分是属于英国人勤努·霍格(E•Jenner•Hogg)的私园,其时为1863年(同治二年),霍格是近代上海有名的大房地产商,兆丰洋行和麟瑞洋行的头子,曾兼任过驻上海的汉堡领事,开过兆丰地产公司,此宅园曰“兆丰花园”,其位于极司非尔路极西端,即万航渡路地址(梵皇渡路),在曹家渡小万柳堂西南,此地百余亩,分前兆丰花园和后兆丰花园。极司非尔路横贯其中(今万航渡路筑于1856年及1913年,分两次修建,初名极司非尔路,1943年改为梵皇渡路,1964年改为今名),园中一碧如茵,林木扶疏葱茏,名花异卉争,各室中陈设富丽。

1909年春天,有个名叫“壳克”的美国人到上海来做滑头生意,经营橡胶事业,霍格因上其当而导致商业失败离沪,只好将私家花园拍卖抵债。据《约翰年刊》记载:“1911年购比邻兆丰花园并屋一所,面积三十万七十亩。”后兆丰花园即梵皇渡路以北划入圣约翰大学(今华东政法学院),得价14万。这一部分本是霍格夫妇住宅所在地,景色宜人。

1914年,在娱乐基金保管委员会建议下,由工部局收买梵皇渡路以南即前兆丰花园(约二十余亩)和附近一些土地,共购田九十一亩,并压资十四万两规银建造公园。因其位于极司非尔路,故称极司非尔公园。据《上海研究资料》记载:兆丰公园英名Jessfield park,正式译名应作极司非尔公园,可是一般都称为兆丰公园,即工部局年报华文本亦如是。这是仍著昔日“兆丰花园”的旧称故也。又有人呼它为梵皇渡公园,因为它傍着梵皇渡火车站的缘故,公园之命名是根据其位置与路名关系而定,直到四十年代初方改名为“中山公园”。

二. 中山公园历史沿革

中山公园的辟建是与帝国主义的入侵联系在一起的。园址一带原来是名叫吴家宅的几个村庄。清咸丰十年至同治元年(公元1860—1862年)之间,那时英国租界的地盘还没有扩展到这一带,但是,租界当局以防备太平天国的进攻为借口,强行越界筑路,修了一条极司非尔路(今万航渡路)。中山公园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其大致发展修建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一)兆丰花园时期

1842 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迫使广州、厦门包括上海等五个沿海城市开放,从此在上海形成了欧洲列强争相划分租界的场面。其中英租界最早圈定的面积为700亩,后来,又总共进行了七次扩张,现在中山公园的所在地,当年就属于英租界的范围。

1851 年3月,爆发太平天国运动。英租界以保护自身安全为由,实行“越界筑路”,即在不属于自己租界的范围内修筑道路,实质上为了掌握沿路的控制权,最终达到扩大租界的目的。随着租界面积的不断扩大,租界中的外国人人数也不断增加,1865年增至2297人,1910年增至13536人。1852 年,英国越界筑扩张至当时的极司非尔路,后改名为梵皇渡路,即现在的万航渡路。

1864年,有一对名叫霍格的兄弟,创办了一家兆丰洋行,并在极司非尔路边购买土地,在路的南侧建造了70亩地的乡村别墅,又被称之为兆丰花园。1879 年,即光绪五年,霍格将北边的土地卖给圣约翰书院,后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即现在的华东政法学院。

(二)租界时期(1913—1941年)

1913年,有一个名为“上海运动事业基金董事会”的群众性组织向当时英租界的最高权力机构――工部局提出建议,要求在上海西区建立一个公共运动场,用来训练巡捕、商团及在港停泊的海军人员,并附设游览场。1914 年3月7日,公共娱乐场委员会和娱乐基金托管委员会一起开会商议,提出要在上海的西北角创建一所集植物园等的观赏游览性园地,而非运动性 场地,并承诺出资二万两白银。1914 年3月12日,工部局批复,表示赞同。

1914 年3月20日,纳税人会议上通过行政12号决议,出资12万3千两白银,在靠近极司非尔路处,建造一所占地123亩的园地。其中包括买下霍格的70亩的兆丰花园,并且因为兆丰花园内原已种植有许多名贵树种,所以决定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建造。后来,在1928年和1929年,公园分别经过两次扩张,其占地面积逐步拓展为288亩和291亩,基本等于现在中山公园的占地面积。

1914 年3月21日,由当时园地监督麦克利提议,工部局总董庇亚士附议,在一年一度的西人纳税会议上提高以下提案说:“授权工部局行使选举权,于新近收买的位于极司非尔路的一方地,及其附近地段收买到时,概应布置成一个公众风景园和植物园地,作为公园的核心部分。”这个协议案对建园初意作了部分改动。

工部局园地监督提出报告书,计划可以布置三种特殊的内容:

(一)一个旷野的花园,包括树林、草地、湍流和湖,愈是乡村风味,再要一块理想的地点作为野餐和全体集会之用;

(二)植物的园地,包括一个中国的树木和灌木的代表集团,尽可能地收集使之完备,成为世界上的最大的和最富有趣味的中国植物标本集团;

(三)装饰部分,那是照我们的意念用显著的风格,包括广大的草地,植物夹荫的大道,喷水泉和适当的雕像。此外,也必须要一个养马房,可使中国的鸟类能集居于此,同时亦要一个“动物部”。1914 年春,建园工程开始。工部局以低廉工价,招用了大批中国“苦力”,为其掘坟、开河、堆假山及平整土地,种植花草树木。最初二三年,每天投入数百人工,每个中国劳工从天亮做到天黑,所得报酬每工铜板二十八文(每角大洋合铜板三十文)。建园施工首先从公园北部开始,逐渐向南发展,最初面积是95.561亩,1年以后发展到二百亩。1925年已发展到288.643亩。1928年才发展到解放前的最后面积291.413亩。建园所需费用,根据工部局资料计算,前后共需二百余万银圆,这笔费用来自租界中外居民税收。1914年7月1日,因原兆丰花园已形成一定景观和规模,所以工部局决定公园正式开放,所以,当时在极司非尔路上开设正门,即现在的公园2号门。4 同时,工部局公布了公园游园暂行规则,其中明确规定,只对外国人开放,不准华人入内。1915年6月7日的早晨,圣约翰大学的一位教授翻墙进入公园,打开大门,让50多位中国学生进入公园,不顾公园内警卫的反对,并呼吁公园属于公众,此事不仅惊动了校方,更惊动了工部局。直至1928年6月1日,由于国内爆发的北阀战争,外国人考虑到中国民众强烈的排外情绪,才决定公园向华人开放。

当时,因公园位于极司非尔路故有称之为极司非尔公园,又因公园是昔日兆丰花园的旧址,故又有称之为兆丰公园,后因极司非尔路改名为梵皇渡路,故又有称之为梵皇渡公园。关于最终改名为“中山公园”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为1944年6月,汪伪政府为纪念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先生,将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另一说为1941年改名。

1917 年,公园建造范围接近利南路,即现在的长宁路,因此,在利南路上开设南门,即现在的公园一号门。当时的门票价为小洋2角。1932年5月30日对公园游园人数作过一个统计,共计15327人次,其中成人3056人次,儿童1135人次,另外11136人持有月票,当时称为月季票,season ticket。1918 年,公园南北部向,原有一条从苏家角通向曹家渡的小路,帝国主义分子想收买小路,受当地苏家角、陶家宅、潘家厍及姚家角人民反对。工部局不得不建造一座横跨这条小路的虹形旱桥,勉强将公园南北部分贯通。工部局经多年经营,公园面貌渐具规模,划分若干部分,如日半花园、玫瑰花园、水产植物园、高山植物园及专为洋小孩服务的儿童公园。1921 年,在公园北部辟建一所估地二亩九分三厘九毫的动物园,称为极司非尔动物园,最初布置有食草夹场地、鸟棚及熊槛各一所。还建造一所有暖气设备的室内动物展览馆,展出猴子及热带鸟类等。1922 年动物园建成开放。

1924 年,建造一所音乐厅,台下设置帆布躺椅。就在极司非尔公园对西方人开放的同时,工部局就迫不及待地公布一套歧视中国人民的规定,规定第三条说:“除服侍西方人的佣仆外,华人一概不准入内。”当时在看园人住的小屋内,桌上有块触目惊心的牌子,上刻“华人与犬不得入内”八字。1928 年,经过上海人民的不懈斗争,才允许华人入园,但票价昂贵,只能为少 5 数人服务。据工部局记载:1933年华人入内欣赏的仅估22%。

1935 年,“爱三斯夫人”将大理石亭子卖给工部局而移至公园内,而将原来中国亭(即现牡丹亭)迁到公园偏角。

(三)抗战至建国前(1941—1949)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接管公共租界,为了麻痹中国人民抗日爱国斗争,1944年将公园易名为中山公园,园容布置也根据日本帝国主义心愿,在公园东侧堆建一座东假山,放置几个日本式石灯笼作为点缀。自来水假山是带有一组日本味的一组小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接管,为这所公园蒙上一层阴影,特别是解放前夕,好多树木被摧残。查阅1948年4月《中山公园花木统计移交手册》,树木品种为177种。1947 年后期,中山公园曾是中共地下党员活动的一个场所。

(四)建国三十年(1949—1978年)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了,中山公园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公园立即进行了恢复和建设工作。

1949 年至1957年期间,增添万余株,园内建筑道路及东西假山陆续进行了修建整理,旧貌变新颜。以后面积逐年扩展到321.389亩。

1951 年,在陈毅市长指示关怀下,在园内新建了标本陈列馆一座,这个陈列馆分两个部分,植物和动物。以后改作展览馆,大大地增强了园内文化科学气息。据《新上海便览》1951年记载:原茶室进行了改建,新建的茶室和摄影室是由革命军人家属互助服务社中山分社主办的,以后经过多次修缮,从外面已看不出原来英国式的风貌了。

1951 年,原动物园新建了水族馆、海豹池等数十处,充实名贵动物数十种。当时的动物种类有兽类25种,鸟类45种,爬虫类3种,鱼类104种。1962年,因市内卫生限制,取消动物园。

1951 年10月12日至17日,中山公园与上海市科学普及协会联合举办《月亮展览会》,内容有天文望远镜架,画片70多幅,引起了广大游客浓厚的兴趣。1953 年11月7 日,纪念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订立三周年时,建立了毛泽东 和斯大林的浮雕像。像的后面衬托着各种常绿树和樱花。1954年,中山公园举办了《生产展览会》,其中“生产节约和浪费”这一栏介绍了朱嘉生老主任利用旧料为国家节约资金600余元的先进事迹。朱嘉生同志50年代两次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当时广大园林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以园为家,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养护质量大大提高,推广了“朱嘉生地区负责制”,队组中建立八大员:记录员、卫生员、工具保管员、植保员、安全员、设备维修员、宣传员、生活员,园容面貌焕然一新,工人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1955 年,开始建立树木林。

1956 年,重新布置了月季独立式花坛。

1956 年,举办了“菊花”展览会,品种约几百种。

1956 年,在中国亭前布置牡丹园,还开辟有梅园、桃园和石榴园、玉兰林等。每年不同季节,开着艳丽芳香的花朵,以增添园内景色。

1958 年,受“大炼钢铁”影响,我园一景“铜钟”被当废铜烂铁处理,至今杳无音讯。

年代初,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公园中树坛、花坛中出现种蔬菜,荷花池种水稻等现象。

1966 年至1976年,我园与各个行业一样,深受“右倾”思潮的危害,园林事业被贬为剥削阶级玩赏的“消费品”,消磨人民意识的“腐蚀剂”,因而对待游客问题上也存在“公园是阶级斗争阵地”的错误倾向。各种园林设施,风景点都遭到破坏,大理石亭子中的女神雕象被砸烂,音乐厅被拆毁,以后虽然重建,但音响效果不能与昔日相比。温室中各种花卉被毁掉,一些稀有名贵树种由于缺乏精心地养护管理而死亡。

1974年,大草坪下修建人防工程,草的生长受到影响,大草坪上的许多通气孔也颇煞风景。同时十年中,把公园一套正常的管理制度也被破坏了,园容面貌得不到改善,使公园的整体都受到了严重损害。

年代末70年代初,中山公园“泥雕收租院”和1974年全市菊展在当时本市范围内影响很大的。

1976 年,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公园又迎来了春天。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7 许多混乱的思想得到了澄清,恢复和建立了正常的生产秩序,着重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园容园貌和经济收入有了新的起色。

年代末80 年代初,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园举行了几次规模较大的展览会,如:“陶瓷展览”、“蛇展”、“反走私展览”、“科普游乐馆”、“定陵文物出土展览”、“迎春花展”、“月季花展”、“刑展”以及近年来“八四年全市菊展”和“八五年全国菊展”,这些展览会紧密联系当时政治生活和人民群众实际,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良好。

1977年,从当时实际情况出发,将原游泳池改为溜冰场,兴建了戏院,整修了中山酒家,园艺工作上等级,活动内容激增,公园日益兴旺。

(五)改革开放时期(1979—至今)

1984 年,公园通过了整顿验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规。

1986 年,推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公园经济效益收效明显。

1987 年,实行了主任责任制,园艺方面注心精心养护,完成了“大理石亭”、“大悬铃木”、“老年活动区”等景点的改造,花坛面貌焕然一新,公园经济效益提高,已跨入市级 文明单位的行列;

同年,管理人员中实行干部聘用制。1988 年,游乐活动项目实行经济责任承包责任制。1989 年,举办全国菊展。1990 年,对展览馆修建;

举办上海市插花展览;

公园归属长宁区建设委员领导。2000 年,上海市菊花展。

1991 年,举办民族风情大型活动。1994 年,引进1300余株树木。1995 年,修建售品部。1995、1997年,两次共划出5300平方米园地用于长宁路拓宽和地铁二号线城市 建设。

1996 年,全面改造和修建牡丹园。

1997 年,修复大理石厅的女神雕像和牡丹园。1998 年,对自来水假山进行全面改造。

1999 年,建国五十周年之际,举办大型游园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市委书记黄菊同志来园与上海人民一起欢庆节日;

同年,对办公室进行改建。

1999 年,配合1.6万平方米开放绿地广场,对游乐项目调整,使1.6万平方米开放绿地广场景点更加精致。对中山公园大门进行了改建。

2000 年,举办迎世纪灯展、航天展览。2000 年,举办庆“五一”国际劳动节游园活动; 2号门(万航渡路)围墙透绿;

对公园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公共厕所进行改建;

为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站绿地配套工程,划出1.6万平方米辟建开放式广场;

实行聘用合同制,由国家用工制度改为单位用工,公园管理层与作业层初步分离。

2001 年至今,连续八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

2002 年,大门东西两侧树坛调整、樱花林调整、桃园调整、六角亭调整、自然山水园调整、月季花坛调整、后花园大草坪翻铺、大悬铃木周边环境调整、茶室厕所翻建、修补公园主干道、调整公园废物箱、座椅、指示牌。

2003 年,根据“管养分开”体制改革要求,长宁区中山、天山、水霞、天原、交通、华山公园归并上海长宁公园绿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东泥山改建、拆违建绿(拆除违章建筑魔宫)、花坛的改建、中亭周围改建、大理石两侧改建、荡椅旁树坛改建、荷花池草坪改建。

三.园艺养护

(一)公园景观的文化内涵

上海中山公园自建园经过近90年发展建设,园林风格早已定型,构成以大树、草坪、山林、水面等自然风光为特色的、中西园林文化相融和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含蕴的城市园林景观。按照不同景观特点的区分,上海中山公园的园林景观以英国式园林风格为主体,辅以中国传统园林、日本式园林、植物园观赏区等。

1.英式园林景观

英式园林景观是公园主体景观。英式园林景观在公园内分布较多,除大理石亭景区,还有大石桥景区、后园门景区、开放式广场绿地以及大悬铃木景区等,都是英式园林造景艺术的杰作,各景区、景点都带有草坪,视野深阔,绿化富有层次。如大石桥景区,桥下陈家池水面平静如镜,透过左岸香樟林和右岸水杉林向远处望去,池岸曲折,岸上是坡度平缓起伏的草坪,远处绿树浓荫,掩映着山坡上的观景平台,英式建筑风格的公共厕所点缀其间;再远处则是公园外面的始建于1912年的著名英国式九层公寓建筑——西园大厦,整个景区布置犹如浓墨重彩的西洋画,富于情趣。

2.日本式园林景观

19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到公园游览观光的外国游客中以日本人为多,他们大多喜欢携家带口到公园内游玩或野餐。为迎合日本游客的要求,工部局聘请日本横滨园艺师在园内设计建造“日本园”,主要景点包括樱花林(樱花亭)、带状假山游览区等。亭景区、月季园景区等,各具特色,别有境界。

3.中国传统式园林景观

在早期园林建设规划中,没有中国传统式园林的地位。随着公园向南扩展园地,利用原有的河浜围成“荷花池”以后,才有了一个称之为“中国园”的园地。这片园地在公园南部的西侧,有西山坡、荷花池、牡丹园、四角亭等景点,其中牡丹园精筑细构,四季有花,是公园造景的精华园地。此外,还有山水园景区、鸳鸯湖景区、六角

4.植物园景观

建园之初,即规划在兆丰花园原有树林的基础上,以中国珍贵树种为主建造一座“山地植物园”。植物园除中国本土树种,还陆续接收移植了外国侨民从 国外带来的树木,逐步形成规模。1946年起,上海市工务局将植物园改建为“植物标本园”,在东南各省广泛收罗珍稀树种,并按照植物进化顺序进行栽培,设置游览路线。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为修筑工事,在公园内砍伐树木,使植物园树木受到损害。解放以后,通过不断调整更新树木品种,以聚栽为主,分别辟建了棕榈林、银杏林、水杉林、桃树林、腊梅林、香樟林等,使植物园景观布局基本保持完好。如今的植物园,林木高大密集,树冠如云,曲径通幽,如入迷宫,一派大都市少见的森林景色,令人流连。

当年,复旦大学徐炳声教授还编写了一本《上海中山公园树木名录》,记载有62科242个品种,后来增加到260种。中山公园历史较长,到处为高大树木所覆盖,郁郁葱葱,如东部的银杏林约20棵银杏树干高达20米,树龄逾百年。其中,尤为特出的是园西北角近苏州河的一棵大悬铃木,此树来自意大利汉壁礼爵士赠送给霍格(当年兆丰花园房主),霍格于1866年种植于园内。目前它依然生机盎然、生气勃勃,被誉为“上海悬铃木之王”。

(二)美景荟萃的“十二景观”

民国20年出版的《上海县志》中说:“极司非而公园„„为公共租界公园中最优美者。园中布置合东西洋美术意味(共)冶于一炉。有吾国名园之幽邃,有日本名园之韵味,而园中大体格局,又莫不富于西方之情趣”。这段话基本上反映了中山公园的特色。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园内地形起伏自然,有假山、树木、鱼池、亭榭,景色优美。其中,尤以下列景点最具特色,负有盛名:

在公园进行的一次景点命名统计中,全园可分为大小不等的景点约120余处。这些景点因景而异,其中十二处景点被评选为上海中山公园十二大景观,是公园内特色突出并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

银门叠翠(公园南大门)公园南门始建于1917年,2001年因地铁二号线建设需要,改建为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开放式广场绿地,保留原有的香樟树林,设置架空式弧形园门、大型景观石等,与都市市容景观融为一体。

花墅凝香(牡丹园)中国亭即牡丹亭,位于西草坪一块三面是围墙的条形地带,建于1956年,这是当初征地纠纷的产物,但亭前的两旁却筑成典型的英国式花径,当时造这座亭子,纯粹为了猎奇。牡丹园内有始建于1916年的牡 丹亭(原名中国式凉亭)。牡丹园以盆景式树坛为中心,有大小15个牡丹花坛,颇有历史记载的“殿春花墅”遗风。1956年在中国亭前,布置牡丹园,栽种牡丹数十种,两百余株,并有芍药、杜鹃和其它花灌木,并将中国亭命名为牡丹亭,整个布置形式体现了我民族传统。现已有牡丹三百余株,每值春日,游人众多。

水榭絮雨(陈家池)陈家池原先水很深,连通苏州河,原属一户姓陈的人家,故名陈家池。英国人将其改造后,扩大了面积,增加了曲线,并把取出的土堆在池的四周成为小丘,以丰富空间层次,富有自然风光。陈家池北面有水榭,水面宽阔,景色清新,春暖花开时节,沿岸杨柳飞絮铺天盖地,蔚为奇观;兼有春雨潇潇,细雨如絮,临榭观景,可以心旷神怡,是公园观雨佳处。

绿茵晨晖(大草坪)公园内分布6处草坪,其中占地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大草坪区,绿茵绵延,视野开阔,周围有众多景点簇拥,富有自然风光,是公园景区精华之所在。

芳圃吟红(月季园)月季是本园的特色花卉之一。中山公园的月季在本市享有盛誉,以品种优良,数量多而取胜,几十年来,举办了多次展览会,初在园内散植,以后为方便游客观赏月季,始建月季园。1956年扩建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二处月季园。2001年再次扩建,是上海著名的月季培育园地。

双湖环碧(鸳鸯湖)1958年扩建公园时,以人工挖湖筑山造成,以后又植树造林,围砌湖岸,形成“凹处聚水凸为山”的鸳鸯湖景区,四围碧水清澈,景色清新。

荷池清月(荷花池)1937年堆造西山时,形成荷花池塘,成为公园主要景观之一。池呈月牙形,背靠西山坡,面对西草坪,绿化设置富有特点,黄杨造型的“中山公园”四个大字,别具情趣。

林苑耸秀(山水园)利用原有小河浜围砌石岸,依自然风格构筑园林小品,有大湖石、小石桥、花架穿廊、山地竹亭、高山跌水、荷池水湾、石罅洞天等诸景,高低错落,精巧自然。

独木傲霜(大悬铃木)据工部局年报记载:园西北部,种有中国最大之“筱悬木”(悬铃木)标本一株,由霍格于1866年间植于园内,树高28米,东西最大冠幅达31米。大悬铃木是1866年由兆丰花园霍格种植,至今已经历130多年沧桑岁月。据载此树来自意大利,是华东地区树冠最大、树干最粗,树身最 12 高的悬铃木。一百多年来,这棵悬铃木仍生机勃勃,傲然屹立,吸引了广大游客。

石亭夕照(大理石亭)大理石亭是1935年迁建园内的西方古典主义园林建筑,1999年列为“上海市近代建筑保护单位”。亭子的组成部分为栏杆,石板地坪都是大理石构成,面向广阔平坦的大草坪,最初作音乐会之用,亭中有两个大理石人象雕塑,“文革”中被毁掉。亭旁种植紫藤盘绕架上,春夏季节蘩花满架,绿叶成荫,很富自然风趣,亭的两侧种植了高达30尺的大龙柏,使亭子显得更加雄伟壮丽。石亭面对大草坪区,亭后以龙柏树为屏障,极富欧陆古典园林情调

虹桥蒸雪(大石桥)东泥山风景区地势起伏蜿蜒,湖岸曲折,水波荡漾。1959年建成的花岗岩大石桥跨越陈家池,隐身于香樟树林之中,水雾蒸腾、岚气吞吐之间,意境深邃幽静。

旧园遗韵(后园门)后门园区原来是英商霍格的私人花园——兆丰花园。1914年花园改建为公园时,园门即在现址,近百年来风貌依旧,颇具幽思。

(三)主要景点介绍

1.租界“大铜钟”之谜

曾经保存于中山公园的大铜钟是公共租界的历史遗物,在近代上海很有些名气,故而有关文字记载比较多。以下摘录的引文为资料原文.1931年出版的《上海志·园林》中,有赵君豪题写的《上海之园林》一文,内附中山公园的几幅照片,其中有题为“亭前之铜钟”的一幅照片。文章介绍说:“园中又有中国式亭一座,可蔽风雨,亭前置巨钟,于园中颇有历史,余未详其考据”云云。

据工部局(608—6—651)号档案记载:大铜钟是“美国纽约门尼莱商店在1865所铸造的,于1881年运来上海,悬挂在中央巡捕房。钟的底部直径是6英尺3英寸,高4英寸,重约2吨半。”

1958 年编印的《中山公园游览说明》有“铜钟”条目:“在大理石亭子西边有一口铜钟,这口铜钟系1865年纽约制造,帝国主义者最初把它放在本市福州路救火会内,为上海最早的救火钟。后来救火不用钟为信号,此钟于1935年以至本园陈列,供游人观赏。” 1989年编印的《中山公园园志》介绍说:“铜钟在大理石亭子西边,重5150磅,上刻‘一八六五’字样,这是上海最早的报警火钟,是从山东路外国坟山瞭望台于1935年移置公园供游人玩赏。据记载,此钟不仅作为报警之用,而且逢到上海人民发生反帝斗争时,亦鸣钟报警。1905年发生大闹公堂案,当时即鸣此钟,帝国主义者即枪杀和驱赶群众。”

1998年出版的《长宁区地方志》载:“民国11年11月10日,上海山东路救火会移至草坪区,铜钟高4英尺(1.22米),钟底直径6.3英尺(1.92米),重2吨半,是上海最早的救火警钟。”

1999年出版的《上海市园林志》载:“园南方亭中原有一座大钟,高1.2米,钟口直径1.02米,重2.34吨。这座钟是纽约一家铁厂于1865年为上海英租界制造的,悬挂于山东路救火会作警种用,于1922年10月移置极司非尔公园中。”

上述有关大铜钟的记载资料来源复杂,各不相同,而且大铜钟也于1958年“大炼钢铁”期间失去下落,实物既失,考据自然无以为本。但是,大铜钟毕竟是上海的近代历史文物之一,我们可以综合上述资料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大铜钟铸造于1865年,可能是上海公共租界在美国纽约定制或购买的,并于1881年运至上海,安置在公共租界内,作为租界报警之用。

二.大铜钟的实际尺寸记载混乱,已无据可考。

三.大铜钟初置于公共租界救火会瞭望台。需要说明的是,旧上海市政格局混乱,救火会也是各自组织的,如公共租界救火会、老城厢华界救火会、法租界救火会等,各行其是,且各有救火警报方式。1989年《中山公园园志》所说的“大闹公堂案”所鸣之钟,当为老城厢小南门华界救火会的警钟,而非公共租界救火会警钟。

四.大铜钟移置公园的具体时间在工部局档案中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说1922年5月16日工部局会议记录:“兆丰公园内有一口大钟,群众意见认为,应用柱子挂起来。由工务委员会向公园委员会提出。”另一说是工部局淘汰铜钟报警以后,1922年11月10日有将铜钟“拟搬到兆丰公园”的提议。据此,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大铜钟是在1922年内移置公园的。因为1931年不仅已有文字说明,且有照片为证,因此中山公园资料以为大铜钟是“1935年移置公园”的说法,显然不足为信。

五.从《上海志•园林》的照片看,大铜钟的位置就在“中国式亭子西边”,1935年大理石亭子取代了中国式亭子的位置以后,大铜钟原地未动,始终是中山公园的一处景观。

六.从大铜钟的钟体模式上看,钟体口径大于钟体高度,应为外国所铸造;但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一八六五”字样,这既不是外国人纪年的习惯,也不是外国人使用的文字,而且资料上再无钟体字样的记载。显而易见,这口大铜钟的来历并非如工部局资料所说的那样简单。

七.大铜钟失去的时间均记载为1958年,但有的记为“毁弃”,有的记为“杳无音讯”,有的记为“下落不明”等等,均未有肯定,大铜钟的下落应有确实去处。需要知情人提供有关线索。

2.上海租界公园的音乐台

1922年,公共租界成立了职业化的“工部局交响乐”,乐队演出质量较高,有“远东第一交响乐”之称。为了给乐队提供演出场地,工部局在当时的三个主要租界公园大兴土木,建造了露天音乐台,即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外滩公园(今黄浦公园)和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兆丰公园的音乐厅约于1924年建成,厅前草坪面积2700余平方米,可容纳4000余人。音乐厅形状犹如半圆喇叭形,穹顶有很好的音乐反射效果,建筑物适宜演奏音乐,台面长17公尺,高8公尺,是英国式建筑。由于音乐台所处环境不同,如外滩公园在黄浦江边,虹口公园在闹市中心,都有杂音干扰,演奏效果便稍有差异。而兆丰公园音乐台则位处郊野树林里,环境清新宁静,演奏效果最好。据工部局年报记载,虹口公园的听众虽“不及外滩公园那么多人”,但“在此举行音乐会音响较好”,而“兆丰公园的音乐会更受人欢迎”。由于这种差异,音乐会的收费标准也不一样,兆丰公园收费是“一元和五角”,而虹口公园则是“四角和两角”。

露天音乐会是租界侨民消夏娱乐的特色节目。在租界公园里建造音乐建筑,不仅使人们得以欣赏专业乐队演奏的诸如柏辽兹、施特劳斯、贝多芬等著名西方音乐家的作品。而且使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殖民城市拥有了固定的音乐表演场地。公园消夏音乐会多在6—8月份举行,其中6月份开演时间是下午5时30分,7、8月份则在晚上9时15分,每场音乐会演出时间为两小时左右。在三个租界 公园中,以兆丰公园演出场次最多,演出效果最好,吸引听众也最多。不仅工部局交响乐队有每周两次的固定演出,其他乐队或音乐演奏家也以到兆丰公园举办音乐会为荣。如1934年8月25日,中国钢琴家陈玛莉在兆丰公园举办音乐会,共有1304人观看演出,是当年听众最多的一次音乐表演。

1937年的抗战爆发后,外滩公园音乐台首先拆除,租界举办的露天音乐会主要在兆丰公园和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举行,且场次逐年渐少,至1942年日本军队占领租界后停办。在此期间,虹口公园音乐台不知所终,兆丰公园音乐台当时侥幸保存了下来。但却在文革中遭到破坏,被拆毁,后虽重修,但面目全非了,殊为可惜。

3.“四不象”雕塑

中山公园南部原有一座四周以黄杨围起来的园中小花园,叫做“蔷薇园”。园子中间有一座雕刻精美的石质兽类像,样子十分奇特,两翼阖张,似鸟非鸟,似兽非兽,身子象豹子,翅膀则长在颈背部,而兽首面部特别象西方文化中的一种“龙兽”的形象,只不过没有长长的蛇颈而已。他象豹子一样蹲坐在石座上,双翅高张,虎视眈眈。更奇特的是,它的两翼托举着一块圆形的石盘,石盘呈水平置放状态,当时人们以为这是一具“日晷”,故称之为“四不象日晷”。该雕塑深为游人喜欢,儿童经常在此拍照留念。

说起这座雕塑的来历,与原来的租界“华人公园”(Chinese Garden)有些关系。华人公园原是四川路桥

苏州河畔一片新涨滩地,1890年由工部局建成一座小型花园,称为“新公共花园”,因是公共租界唯一允许华人入内的公园,故又名“华人公园”,从当时拍摄的公园照片上可以看到,这个公园不大,园内景物一览无余,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园中间的白色雕塑就是“四不象”(右图)。据《上海园林志》载:“公园呈凹形,园中央置中国古老的计时日晷一座”,即此。不知何故,“四不象”雕塑被遗置在中山公园内成为公园的一处景观,受到游客的喜爱。在1958年编制的《中山公园游览说明》中不仅作为封面照,而且以“日晷”为专题介绍,但是,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四不象”雕塑被列为“四旧”而惨遭毁弃,就此失去踪迹。1999年,长宁区政府组织考察英国园林的代表团,在他们摄制的录像中意外地出现了“四不象”雕塑的画面:这是一组“四不象”雕塑,尾朝里头朝外坐在一起,而且无一例外均头顶石盘,只要曾经见过“四不象”雕塑或照片的人,都会感到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个录像所显示的信息说明,中山公园的“四不象”雕塑并非如人们所认为的“日晷”,而是来自英国的、带有鲜明的西方文化风格的艺术雕塑。这位我们重新寻找“四不象”雕塑提供了重要线索。

“四不象”雕塑是西方园林文化与中国园林文化相融合的组成部分,自1890年现身华人公园至1966年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在中山公园内保存了40年之久,已经成为上海近代公园历史的一部分。

4.中山公园曾有一个动物园

1914年,兆丰公园筹建时就计划在公园内设立一个动物部。1915年,公园进行动物的筹集工作,陆续由市民及外国侨民向公园赠送动物,其中有西伯利亚小黑熊、猴子、鹰等,公园又花费50银元的代价购买了两只小豹子,后来又陆续增加了驴、兔子、山羊等小动物。起初,公园面积很小,没有饲养这些动物的条件,所以,将这些动物寄养在当时的虹口娱乐场,即现在的鲁迅公园,至1921年,公园向西扩建后,拨款规银一万两,新建了二亩九分的动物园,并于1922年8月7日正式开放。那时所谓动物园规模很小,动物也很少,不过是公园里的也“动物角”。就是这个小小的“动物角”,一开始就颁布了歧视中国人的规定,1922年8月10日,工部局颁布了《动物园暂行章程》,其中有内容规定:

1.动物园对外国人每天开放;但中国人只准周一至周五游览,开放时间从上午10时到天暗。

2.衣服不整齐者不得入内。

3.警务人员应严格执行上项章程,如有违反是将予法办不贷。

当时票价小洋一角,游客不多。例如,1924年全年动物园的游客量统计:成人9657人次,儿童11640人次。动物园一直开放至中国解放。当上海西郊公园(上海动物园)建成后,在1964年,动物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拆除。其中的动物合并到上海动物园,而此块区域,改建为游泳池、溜冰场及汽水厂。

5.旱桥

贯通公园南北两部分是一条大路,从公园大门口沿主路前进到音乐厅附近有一旱桥,两边种植着参天的乔木,桥栏上开着各种美丽花,它有着一段不寻常的来历。建园初期,美帝国主义者以圈地等手法掠夺了农民的土地,最早公园的桥北一部分,后来逐渐扩充到南部,公园的范围逐年向外扩大。被划入公园的土地里,原来有一条东西向的小河浜,河边有一条连接南北两部的小路,是苏家角、徐家宅、潘家库一带居民通向曹家渡的必经之路。英国租界当局购买了小河两边的土地以后,曾打算把这条小路截断,是公园连成一片。但是遭到当地居民的强烈反抗,最后迫使美国人把路让了出来,他们而为了使南北花园连接通行,不得不在路的上空架了一顶石拱桥,在桥下保留了当地农民进出的通道。旱桥就这样产生了。从那时起这顶石拱桥就成了连接公园的南北两部分的唯一通道。若干年以后,桥下那条小河日渐淤塞污水横流,市政府当局就在河的下面铺设了一条下水道,把那条小河填没了,只留下一条小路,随着周围地区的发展,小路也没有了使用价值,这段路也划入园内,但是那顶石拱桥保留至今,成为一顶“旱桥”,记录着一段历史故事。

6.老办公室——公园里竟然有英国兵营

老办公室是一排砖结构的平顶房,原先是英国的兵营。在公园后半部偏西的位置上,现在还保留着一幢砖木结构的平顶房屋。这幢房子的来历,也说明了帝国主义对抗中国革命运动的事实。事情发生在1927年初,北伐军逼近上海,英租界当局十分恐慌,匆匆忙忙地增加驻上海的军队。1927年2月21日,英国驻上海领事致电工部局说:值此非常时期,希望工部局能在兆丰公园建一座英军兵营,因为这里是接近租界边境,适宜英国执行任务的地方。军队在公园宿营是一个切实的方案。工部局当即在公园内建造了五幢营房,并在周围圈起竹篱,1927年10月27日,英国驻军北方司令写信给工部局总办:坐落在兆丰公园的兵营已完工,兵营已派巡逻兵每小时进行一次巡逻,以防有人进入篱内,望工部局将篱内财产保护好,也要防止宵小之徒进入篱内。北伐战争以后的1931年拆除了部分营房,直到1940年10月,英军才撤出,英方大部分拆除,只剩下现在可以看到的这一幢。

7.其他

樱花林 樱花是中山公园的特色花卉之一,从大门口一直延伸到茶室边上的樱花林,占地1000多平方米,品种优良,栽培管理精细,令人神往。

东假山 东假山位于公园南部,具有日本庭园布置的风格,山上的花木和装饰物点缀的山石都按日本人的意图布置,小巧玲珑,多种常绿树,有铺石步道蜿蜒其间,原来还有石灯笼,洗水钵,布置得较为精致。

自来水假山 自来水假山位于公园的西部,过去是公园的百花区。日伪时期,日本人将其重新修建,是带有日本味的一组小丘,其中小路犹如迷宫,密林花丛,曲径幽深,小桥流水,相映成趣,中间的一个小丘上有假山砌出的瀑布小溪,这组石砌本身造型尚可以,只是山矮泉高,似不合自然之理,泉源来自自来水,故名“自来水假山”。

“中山公园” 四字 中山公园展览馆两馆西边的小山上有黄杨叶编成的“中山公园”四个大字,虽然是人工修饰,却富有自然风味,山上种有龙柏、海棠、杜鹃花,山下是一个月牙形荷花池,池内种植荷花,每当夏天荷花盛开和山上浓绿的大字辉映着,越发显得美丽,而此地原是垃圾堆,以后因地制宜改造而成。

三. 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公园景色优美,园地开阔,游览项目多,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游园活动,兼以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不仅平日游客很多,每逢节假日或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公园内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公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凡市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方式,都可以在公园内进行,这使公园成为上海市人民进行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场所。

自上海解放以后,每逢“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公园都要举办大型游园活动,为广大市民欢庆节日提供方便。1999年为迎接国庆50周年,对山水园风景区进行全面改造,并对各主要景区做了维护修饰,增设了花坛景观,使公园成为上海市区举办国庆游园活动的主会场,上海市党政主要领导在公园内与群 众共度佳节。2001年在举办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的评比中,公园获得“上海市‘六一’好去处”称号。解放前公园常有花卉展览,但规模都很小。解放后,花卉展览活动的规模也越办越大。

(一)中山公园近年举办活动回顾:

1951 年,月亮会展 1954 年,生产展览 1956 年,菊花展 1968 年,收租院 1974 年,第一届全国菊展 1983 年,北京定陵文物展览 1984 年,反走私展览 1985 年,刑法教育展览 1985 年,全国陶瓷展览 1989 年,全国菊展 1990 年,插花展览

1991 年,首届中华民俗风情游园会 1993 年,蛇展

1994.5.5—6.15,九四世界名犬、护卫犬展览表演系列活动(中国刑警学院沈阳金盾宠物中心表演队)

1994.9.6—9.18,热气球嘉年华活动(上海国际电影节)1994.10.1,国庆45周年焰火游园活动(湖南焰火燃放队)1994.11.10—11.14,1994上海食疗文化节(上海食品委员会)

1995.4.29—5.7,河南安阳殷都民河艺术团演出(5.1东方电视台采访别巧粉副主任;5月2日上海电视台采访刘庆广主任;5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采访刘庆广主任)1996.4.28,水族馆正式开放

1996.7.1—10.5,公园夜花园开放,播放露天电影

1996.10.1,“庆祝长征60周年、国庆47周年”大型游园活动 1997.4.1—5.4“明天会更好——‘迎回归,迎八运’游园会” 1997.5.26,彩伞造型艺术节展览会 1998.3.4,“绿化咨询,花卉赠送”活动

1998.4,举办“东方一绝活动”(十位艺人向游客献技)1998.5.1—6.31,举办“仙鹤科普艺术展”活动 1998.12—2000.1,举办根雕

1999.4.28—6.10,举办“童话大世界”活动

1999.10.1,举办国庆五十周年游园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黄菊前来和市民一起欢度国庆佳节)1999.12—元宵节,四川自贡灯展

2000.5.1—5.3,举办游园活动(市委副书记龚学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炳华与市民一起欢庆“五一”国际劳动节)

2000.5.28,协办“第一届梦公园儿童·妈妈写生比赛”(中国福利会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台湾统一集团)

2000.7.10—11.10,举办当代世界太空宇航科技文化展活动 2000.11.11—11.13,举办“住房、汽车、家庭”展览活动

2001.5.26,举办“第二届梦公园儿童·妈妈写生比赛”(宋庆龄基金会)2001.6.1—6.2,“少年儿童保险咨询活动”(康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1.6.2,“促进长宁区儿童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大型儿童咨询活动(长宁区妇联)

2002.4.15,举办“中央电视台儿童充气城展览活动” 2002.5举办“第三届梦公园儿童·妈妈写生比赛” 2002.10.2—10.4,公园举办小主人生日游活动

2003.9.30—10.12,举办“开心地带卡通秀”——上海国际卡通嘉年华活动 2003.10.18,举行2003年上海市中学生社团文化节开幕式 2003.11.11,举办圣马丁节活动(上海德国学校)2004.1.20—2.8,举办海派盆景赏石展 2004.5.1—6.1, 举办“七彩童年欢乐城”活动 2004.5.16 “科技大篷车长宁行”

2004.5.26“上海市射箭锦标赛”

2004.5.29,举办“第四届梦公园儿童·妈妈写生比赛” 2004.10.1,举办“金秋时尚周”

(二)中山公园名人游园录

1966 年,十大元帅:刘伯承 文革期间,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 198-,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夏克强

198-,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

1999.10.1,市委办公厅、市委宣传部部长:金炳华;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漆世贵 1999.10.2,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黄菊 2000.5.1,市委副书记:龚学平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炳华 2003.8.20,国资委主任:李荣融

市府副秘书长:李良园 市国资办领导:林宝亨 市府办公厅交际处处长:朱明

五.管理体制变迁

公园建成开放以后,1914年7月工部局宣布游园规则:只对外国人开放 不准华人入内。这种对中国人的侮辱行径,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坚决反抗。1915年6月7日就曾发生过这样一段故事。这天早晨,与兆丰公园一路之隔的圣约翰大学有一位教授,翻过园墙进入公园,把园门打开,让50多位中国学生进入公园,以表示对公园的抗议。当公园的警卫向教授提出“中国人不准入内”时,教授说:公园是属于公众的,他的学生就是公众。他们喜欢时,就带学生到公园来。当时,工部局还将这件事告到校长那里。这个事例充分说明了中国人的义愤。租界里的各个公园都发生过类似的正义斗争,此起彼伏,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终因国势贫弱,一直没有奏效。

中山公园并不在公共租界管辖的范围内,但因为是工部局购买的土地,所以从建园起,就与其他租界公园一样不准中国人入内游览。经过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工部局终于被迫于1928年6月1日起对中国人开放租界公园,但又实行门票制度,公布公园规则,规定某些“各类人等”不得入园,不准在公园进行带政治色彩的活动,以及违反园规的各项罚款等等,对中国人入园游览进行种种限制。工部局始终使用兆丰公园,或极司非尔公园的名字,但当地居民以公园地近梵王渡火车站而称之为“梵王渡公园”,故而公园出现多个名字并用的现象。

1927年2月,为镇压中国大革命运动,租界在公园内建成了南北两座英军兵营,极尽耀武扬威、胡作非为之能事。兵营直到1940年10月撤消,是英国军队在上海驻扎时间最长的公园。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政权在日本侵略军的指使下“接管”兆丰公园。为消除租界的西方文化痕迹,汪伪政权继1943年大规模更改马路名称之后,1944年6月23日,以“纪念孙中山”为名义,将兆丰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市政府工务局接管公园,计划将公园改建为全国树木品种最多的“植物标本园”,因而大量引种树木,仅从东南各省就引进移植了200多个树木品种,将植物园面积增大至六万平方米,并按照物种进化的次序将移植的树木分类聚载。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为修筑工事成批砍伐树木,使公园遭到建园以来最严重的破坏。

上海解放以后,市政府多次拨款对公园进行建设,完整地保存了园林布局和公园风貌。1951年建筑面积为1669平方米砖木结构的陈列室,使公园增加了文化科技展览功能;同时,在动物园新建水族馆、海豹池等动物设施,丰富动物展出内容。1956年举办了首次全市性大型菊花展览会,并辟建牡丹园、桃花园、棕榈林等特色园地,重建规则式月季园,使中山公园花团锦簇,名声大振。1958

年,因受到“大炼钢铁”的影响,原来村放在大理石前的“上海救火会大铜钟” 23 至今下落不明。1959年利用填埋法华浜拆除上石桥的石料,建成园内最大的跨河石拱桥,沟通了环行主园道。1964年,公园动物园全部迁往上海西郊公园(今上海动物园)。“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音乐台被拆毁,大理石亭的两尊西洋女神雕像被砸烂,碎石埋入新建的游泳池下;“四不象”雕塑也失去踪迹。同时,苗圃培育的许多名贵花木品种也被毁掉,公园景观遭到严重破坏,园容呈现一片凋零景象。

1958年,公园管理权由上海市园林管理处下放至长宁区绿化办公室。1962年,公园归属上海市园林管理处。1985年,公园举办全国菊展。1987年,公园在管理人员中实行干部聘用制。1988年,公园在游乐活动项目实行经济责任承包责任制。1990年公园归属长宁区建设委员会领导到至今2000年,公园实行聘用合同制,由国家用工制度改为单位用工,公园管理层与作业层初步分离,为企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公园建设逐步走上正轨。自20世纪80年代起,公园恢复并重建了各项规章制度,开始实行经济责任承包制,并引进了多个游乐项目,丰富了公园的文化娱乐功能,随着游客量的不断增长,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并以崭新的园容园貌和优良的服务质量,跨入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行列。至2003年连续获得八届“上海市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1992年以来,在上海城市“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建设高潮中,中山公园加紧园林建设,1994年更新移植了1300余株树木;1996年全面改造牡丹园;1997年修复大理石亭的女神雕像和牡丹亭。与此同时,公园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为常宁路拓宽工程和地铁二号线等城市建设项目的需要,两次共划出5300平方米园地。2000年,为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站绿地配套工程需要,公园再次划出1.6万平方米的园地,辟建开放式广场绿地。

中山公园历任主要负责人名单

日 期

任 期

主要负责人 1949年 徐禹言、程绪珂、王涛 1951年 林友贤、谭德盛、陈义和、葛根 1958年 于恒伦、唐根法、陈秉真 1981年 4年 周君、商凤阁 1984年 程五弟、沙丽娟 1992年6月 刘庆广、沙丽娟 2002年11月 刘庆广、王根强 2003年 高长发、王根强 六.局级、市级先进集体及个人一览表

年份 级别 类型、名称 1986、1987、1988年 园林局 文明单位 1984、1986、1987年 园林局 苗圃先进队组 1986年 园林局 汽水厂先进队组 1986、1987、1988 年 上海市 市级卫生单位 1987 年 上海市 治安服务队先进 1986、1987、1988 年 上海市 市级绿化先进单位 1988 年 上海市 市级安全生产单位 1987 年 上海市 苗圃市级劳模集体 1986、1987 年 园林局 局先进个人程五弟 1988 年 上海市 市公安系统先进程五弟 1987 年 园林局 局先进个人陆秀珠 1987年 上海市 卫生先进个人许大兰 1984年 园林局 三八红旗手潘明珍 1987年 上海市 绿化先进个人潘明珍 1993—1994年 上海市 文明单位

1993—1994年 上海市 绿化先进集体 1992—1995年 上海市 卫生合格单位 1995—1996年 上海市 文明单位

1995—1996年 上海市 植树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1996年 上海市 爱国卫生合格单位 1996年 上海市 尊老社会一条龙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1996年 1997年 1997年 1997—1998年 1997—1998年 1998年 1998年 1998年 1998年 1998年 1998年 1998年 1999年 1999年 1999—2000年 2000—2001年 2000—2001年 2002年 2002年 2001—2002年 2002年 2001—2002年 园林局 园林局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园林局 上海市 上海市 园林局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双优公园 双优公园 苗圃文明班组 文明单位 绿化先进单位 卫生合格单位 外环林带文明工地 外环林带优秀施工企业 外环林带建设单项先进集体 外环林带施工银质奖 双优公园 红旗文明岗 卫生合格单位 双优公园 文明单位 苗圃文明班组 游艺机一队红旗文明岗 拥军优属模范单位 四星级公园 绿化先进集体 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绿化

赛区优秀集体

绿化系统文明班组(售品部、游乐机二队、南门售票处、水霞、天山公园管理班、儿童交通公园管理班)

2003年 上海市 环城绿带重点(市府1号)工程

建设文明工地

后 记

中山公园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建设之路艰辛而曲折。建园90 年来,已初步具备了综合性公园规模。

步入中山公园内,可以看到园内树木蓊郁,亭阁秀丽,曲径通幽,绿茵浓密,以成批成林的大香樟、悬铃木、广玉兰、银杏为主要特色,蔚为壮观。其中华东地区最大的悬铃木高达30米,冠幅大31米,使园内植物造景达到一个高潮。以其高大雄伟的姿态,每年吸引成千上万名慕名前来观赏的游客。公园建园已有九十年的历史,园中以绿化和植物造景为主体,选用了丰富的植物品种,形成了良好的绿化气候。公园以高大的香樟、法国悬铃木、白榆作为绿化的基本骨架,并形成公园的背景,使公园与外部嘈杂的环境相隔离,也遮挡了大部分园外高层建筑的干扰视线,使园内成为一处闹中取静的世外桃源。是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大公园之一,为广大游客提供了理想的休憩园地。

如今,中山公园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里,沐浴着阳光,吸收土壤养分,接受园林工作者的照料,愉快健康地生活着,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美的享受,象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共和国的大地上放射着光辉;中山公园历经磨难,像一棵大树,饱经了人间沧桑。在现在的文明环境中,相信中山公园的前景将一片光明,长成一棵傲然挺立、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下载梧州中山公园观后感(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梧州中山公园观后感(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丽的中山公园作文(共五则)

    美丽的中山公园作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

    游中山公园作文350字

    游中山公园作文350字 游中山公园作文350字——中山公园是一个树木茂盛,风景优美的好地方。也是我们玩耍、休闲的好去处。 星期天,天气晴朗,我和爸爸一起去中山公园玩。到了门口......

    中山公园作文[五篇范例]

    中山公园作文1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

    中山公园导游词[五篇范例]

    中山公园由清代行宫的一部分改建而成的。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就已闻名。唐代有孤山寺,南宋时建西太乙宫、四圣延祥观,清代曾在此建行宫,康熙、乾隆南巡时都在这里住过。以下是小编......

    有关中山公园的导游词[精选5篇]

    中山公园由清代行宫的一部分改建而成的。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就已闻名。唐代有孤山寺,南宋时建西太乙宫、四圣延祥观,清代曾在此建行宫,康熙、乾隆南巡时都在这里住过。以下是小编......

    武汉中山公园调研报告

    中山公园参观实习报告 日期:2013年3月3日 报告内容 1. 公园基本概况  公园区位 公园位于武汉市汉口西南隅,南界解放大道,北临银松路,是武汉市大型公园之一。  公园性质 经过几代......

    武汉中山公园景观调查报告

    结合山地景观开发利用的农业观光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内容介绍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农业观光项目正在迅速蔓延开来,但大多数农业观光园区都是在以前基地条......

    中山公园社会实践之心得

    中山公园社会实践之心得 2012年11月20日中午12:30,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党校第二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进行了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到中山公园清理卫生。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