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准则对研发费核算要求差异

时间:2019-05-14 04:3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旧准则对研发费核算要求差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旧准则对研发费核算要求差异》。

第一篇:新旧准则对研发费核算要求差异

新旧准则对研发费核算要求差异

一、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求

1、收到科研专项经费时:

借: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XX项目

2、发生经费支出时

A、实际发生时,应按与自己生产产品相同的方法归集并在“生产成本”下单列项目核算

借:生产成本—研发费(项目)贷:原材料或应付工资或制造费用等 B、若有关支出最终将形成Fa 借:在建工程—研发费(项目)贷:存款或工程物资或应付工资等 C、若有关支出形成费用

借:管理费用—研发费(项目)

贷:存款

3、企业在项目完成后结转处理,应做会计分录

A、形成Fa并按规定留给企业的部分,作为国家资助,计入“资本公积”科目

借:Fa—研发费(项目)

贷:在建工程—研发费(项目)同时借:专项应付款—(项目)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X项目)B、形成产品并按规定留给企业的部分,作为国家资助,计入“资本公积”

借:库存产品

贷:生产成本—研发费(项目)同时借:专项应付款—XX项目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X项目)

C、费用支出形成资产需要核销的部分,经批准予以核销 借:专项应付款—X项目

贷:生产成本或在建工程—研发费(项目)D、结余的专项拨款计入“资本公积” 借:专项应付款—X项目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项目)

4、对无形资产核算的要求

自创无形资产研发成功时,仅将评估费、律师费及专利申请费资本化,其他费用全部费用化。

二、新会计准则要求

1、无形资产准则对研发费的费用化和资本化的会计处理规定

A、研究阶段费用,费用化处理。开发阶段费用,资本化处理。

B、无形资产的确认标准在满足之前为研究费用,之后为开发费用。(1)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别:目标、对象、风险、结果四个不同

(2)开发阶段的判定:完成该无形资产已具有可行性,具有完成的意图,能证明其产生经济利益的可能方式,有足够技术等其他资源支持来完成开发,归属于该项资产开发阶段支出能可靠计量。

例:某企业研发一项新技术,在研发过程中发生材料400万,人工100万以及其他费用300万共800万,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500万,期末,该专利技术已达到预定用途。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300万

—资本化500万

贷:原材料400万

应付工薪100万

存款300万 期末时:

借:管理费用300万 无形资产500元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300万

—资本化支出500万

科目设置:

一级: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在建工程、待摊费用下设置三级科目

二级:按项目设置的研发经费支出

三级:按研发内容设置的不同细目,如材料、燃料、动力、工资薪酬、折旧、摊销、租赁等。

建立:“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子目—项目—部门”三级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辅助管理部门核算和项目辅助账核算方法,实现对企业技术中心的经费支出的准确核算和有效管理。

研发支出具体账务处理

1、发生支出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或资本化支出—XX项目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等账户

2、期末时

借;管理费用—研发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借:无形资产—研发费用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3、研发附产品 借:研发成果

贷:管理费用—研发成果 借:产成品

贷:研发成果 研发费不得加计扣除的十种情况:

一、财务核算不健全且不能准确归集研发费用;

二、非创造性运用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新技术、工艺、产品的;

三、不属于税法列举的研发费用;

四、接受委托开发的研发费用;

五、受托方未向委托方提供该研发项目的费用开支明细情况的,委托方不得加扣;

六、纳税人未按规定报备开发项目研发费用(附表及相关资料);

七、企业集团研发项目应在受益成员之间合理分摊,并提供协议或合同,未提供的;

八、研发费用划分不清的;

九、超过五年仍未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

十、法律、法规、总局规定不允许在税前扣除的费用和支出项目。

第二篇:新旧会计准则应交税费核算差异分析

在新 会计 准则下,企业 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具体 应用 由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会〔2006〕18号)的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帐务处理》进行规范,而在旧准则下,则由《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规范(笔者姑且称“新、旧准则”)。但新、旧准则在对企业按照税法规定 计算 应交纳各种税费的会计科目设置和具体应用上有一些差异,笔者为此 分析 如下。

一、科目设置的变化

1、总帐科目的变化

在总帐科目的设置上,新准则将应交各类税、费的业务合并在“应交税费”一个科目中进行核算,而旧准则则规定为分别在“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两个科目进行核算。可见新准则对此进行了合并和简化。

另外,新准则将旧准则下设置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修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笔者认为,新准则对此科目名称的修改更为恰切,因为企业缴纳的“税金及附加”不一定都是主营业务产生,但一定是营业行为产生,所以,修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更为恰切。

2、明细科目的变化

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对应交纳各种税、费二级明细科目的设置要求基本上没有变化,均是根据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应交纳的各类税、费项目自行设置。但在应交增值税三级明细科目的设置上,新准则相对于旧准则而言作了简化处理,如新准则对应交增值税项目下列举的三级明细科目仅是“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额”等六项,比旧准则大为简化。

二、核算 内容 的变化

新准则规定,“应交税费”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税法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 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企业代扣代交的个人所得税等,也通过该科目核算。由此可见,新准则下“应交税费”科目的核算内容仅是将原在旧准则下“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两个科目中核算的内容进行了简单合并,具体核算内容基本上没有变化。

新准则规定,“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的核算内容为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但除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在“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外,企业缴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四小税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可见,在“税金及附加”的核算内容方面,新准则与旧准则的规定相比基本上变化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与旧准则相区别,新准则未对应交增值税项目下的各具体业务内容作出详细的应用说明,仅按主要业务类别作了简单的四点应用说明。另外,新准则也未对应交消费税项目下的具体业务内容作出任何应用说明。

三、对几个具体应用 问题 的分析

1、关于小规模纳税人以及购入材料不能抵扣增值税的问题

新准则规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以及购入材料不能抵扣增值税的,发生的增值税计入材料成本,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但旧准则对此不仅区分了两种情形,而且进行了详细说明:一是小规模纳税人和购入物资及接受劳务直接用于非应税项目,或直接用于免税项目以及直接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不通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核算,其进项税额计入购入物资及接受劳务的成本;二是因购进的物资、在成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购进物资改变用途等原因,其进项税额相应转入有关科目,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由此可见,对于旧准则所区分的上述两类情形,新准则仅用一句话“购入材料不能抵扣增值税的”予以代替,而且没有强调直接用于非应税项目,或直接用于免税项目以及直接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不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核算。笔者认为,由于新准则的规定过于笼统,所以,今后会计处理实务中遇到上述情形时仍可参照旧准则的上述思路分别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第三篇:新旧会计准则对土地使用权核算的差异及对纳税影响的分析比较

新旧会计准则对土地使用权核算的差异

及对纳税影响的分析比较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再次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以下称新准则)。此前采用的无形资产准则是2001年1月颁布的(以下简称旧准则)。新准则较旧准则对土地使用权核算上在很多方面有了较大变化,本文从新旧准则对土地使用权的确认、摊销、会计处理三方面作一比较分析,并就新准则实施之后对企业纳税的影响作一比较分析。

一、新旧准则对土地使用权核算上的差异

(一)确认上的差异

新会计准则对土地使用权直接确认为无形资产,并且一直将土地使用权都作为无形资产核算。而老会计准则对土地使用权的确认是分二个过程,当购入时确认为无形资产,而投入使用时,将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转入房屋的价值之中。

(二)摊销上的差异

摊销涉及二个方面,一个是摊销年限,一个是残值确定。新会计准则对土地使用权的摊销年限按受益年限摊销,老准则对土地使用权的摊销年限有个变化过程,在2001年以前,因为土地使用权有二次确认过程,当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时,按受益年限摊销,当土地使用权投入使用之后,计入房屋的价值之中,土地使用权按房屋使用年限计提折旧;2001年财政部出台了《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准则问题解答》,对土地使用权虽然也是有二次确认过程,但摊销年限是按土地使用权的受益年限来摊销。由此可见,对土地使用权的摊销年限,新旧准则是一致的。

新旧准则的主要差异表现在对土地使用权残值的确定上。老准则对土地使用权的残值预计为零,新准则对土地使用权的残值有如下规定:

除以下任一情况外,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

(一)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

(二)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当前,土地使用权存在着一个活跃的市场,可以从市场中预计到土地使用权未来的价值,因此,新准则土地使用权的残值不再为零。并且,由于目前土地使用权的价格呈不断上涨的趋势,因此,有可能出现土地使用权的预计残值大于目前的价值的情况,从而不需要对土地使用权进行摊销,直至无形资产残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再恢复摊销。(三)核算上的差异

老准则对土地使用权有二次确认过程: 第一次确认是作为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这相对较为简单,主要是第二次开发使用确认时较为烦琐,主要是在确认预留残值时要考虑建设周期、土地使用权的受益年限、使用的情况等等因素。在确定土地使用权摊销分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是投入使用时确认转入的土地使用权价值: 土地使用权转入相关项目的确认金额=(每单位面积的购价-单位面积作为无形资产已摊销额)×该项目使用面积

其次是在确认折旧(摊销)时:

预留的净残值=土地使用权单位面积的年摊销额×(土地的使用年限-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建设周期-土地作为无形资产已摊销年限)×该项目占地面积

土地使用权的折旧总额=土地使用权转入相关项目的确认金额-预留的净残值 形成固定资产的土地使用权的年折旧额=土地使用权的折旧总额÷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包含土地使用权的固定资产的年折旧额=(建筑物的建造成本+土地使用权的折旧总额-建筑物的预留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相对而言,新准则对土地使用权核算显得较为简便。新准则始终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每年只需要按受益年限进行摊销,年底再对土地使用权进行减值测试。尤其是新准则对土地使用权的残值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残值信息来确定,从而在实务中,可以更加简化土地使用权摊销的核算,即用土地使用权的减值测试来取代土地使用权的摊销,只要土地使用权没有减值,土地使用权不需要进行摊销。如果发生减值,先确定残值,再考虑摊销额,再考虑提取的减值准备。

二、新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一)使房产税的筹划方案有了合理依据

《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其中房产原值是指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在账簿“固定资产”科目中记载的房屋原价。可见,固定资产账薄中房产原值是计算缴纳房产税的关键因素。由于房产税每年都需要征收,为了降低税赋,在实务中,有将土地使用权价值不计入房屋价值的税收筹划方案,并引起许多争议,争议的焦点就在于一是习惯上房屋的价值都包括土地使用权的价值,二是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都没明确土地使用权不转入房产价值。新准则将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始终单独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明确土地使用权在投入使用之后也不转入房产价值之中,这个规定,使上述的房产税筹划方案找到了理论依据,避免了上述争议。

(二)统一的摊销年限有可能引发错误的理解 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规定》,对于房屋这项固定资产价值一般采用以下方式加以确定:

1、对于购入的固定资产,按购入价加发生的安装费、运杂费等构成。

2、建设单位将来完工的固定资产,根据建设单位将会使用的财产清册中所确定的价值计价

3、自制、自建的固定资产,在竣工使用时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价新准则,从上述规定来看,税法在计算房产折旧时,确定房屋这项固定资产原值时并不包括土地使用权,并且,在计算所得税时,是将土地使用权的摊销与房屋的折旧分别计算,对土地使用权的摊销年限是按土地使用权的受益年限摊销,对房屋是按20年摊销,因此,如果按传统会计制度或准则的规定,将土地使用权计入到房屋的价值之中后,税法与准则二者之间就产生了一项时间性差异。这个时间性差异直到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准则问题解答》,不论土地使用权如何核算,土地使用权的摊销年限按受益年限摊销,和税法的规定一样,才从制度上消除了因摊销年限不同造成的时间性差异。但是,笔者发现,在实务工作中,对于这个时间性差异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在计算所得税时,对于计入了固定资产价值的土地使用权的摊销年限也按房屋的折旧年限。新准则对土地使用权始终确认为无形资产,并且按受益年限进行摊销,使准则与税法在摊销年限上做到了统一。但是,对于这个新的统一,有可能会因为我们的习惯性思维,反而认为土地使用权的摊销年限与折旧所限不同,从而产生时间性差异的错误认识。(三)摊销额的不同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如前所述,土地使用权的摊销需要考虑二个因素,一是摊销年限,二是残值。会计与税法在摊销年限上是一致的,但在残值确定上却存在差异。新准则是根据活跃市场上得到的预计信息来确定土地使用权的残值,而税法对土地使用权残值确定为零。按准则对残值确定的方法,就有可能出现未来的残值等于或大于现在的账面价值,从而会计上不需要对土地使用权进行摊销,使会计利润得到增加。然而,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不论土地使用权怎样核算,都需对土地使用权进行摊销,并且土地使用权的残值为零。因此,会计与税法之间必然产生出一个纳税差异,并且是一个应纳税的暂时性差异。

第四篇:研发费用在会计、高新企业认定及税法中的口径差异及核算

研发费用在会计、高新企业认定及税法中的口径差异及核算

作者:钟阳文章来源:广西贺州桂东农村合作银行更新时间:2010-11-15

内容预览:

研发费用在会计、高新企业认定及税法中的口径差异及核算 广西贺州桂东农村合作银行钟阳 虽然研发费用在会计确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简称“高新认定”)及所得税法的加计扣除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其内涵却有差异。而在实务中,经常会出现同一个企业同时面对三种口径的情况。如果会计人员不仔细研读会计、高新认定及税法政策,那么就很难准确区分他们的异同,也就很难准确提供符合不同政策要求的研发费用表。所以在实务中,“自觉”放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或者高新认定的企业很多。以下是笔者对会计、高新认定及税法中的研发费用做的比较,以帮助实务人员梳理工作思路。

一、口径主要不同点 笔者对研发费用在会计、高新认定及税法中的主要依据、定义及列举的相关项目大致做了一下分类,见下表。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研发费用核算口径由大到小依次为会计、高新认定和税法。三种口径的主要不同点分析如下 :

(一)人工成本。1.人员类别。会计和高新认定上都包含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三类;税法只是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而不含为研发活动提供直接管理和服务的人员。2.在职还是临时聘用。会计包括在职和临时的所有人员,而高新认定只对在企业累计工作 183 天以上兼职或临时聘用人员和在职人员发生的人工成本才归集为研发费用……

第五篇: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的编制和审阅要求

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的编制和审阅要求

背景:

中国证监会于2006年11月颁布了“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证监发[2006]136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应在披露2006报告的同时编制“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以下简称“差异调节表”),差异调节表应当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阅并发表审阅意见,上市公司应在差异调节表前披露上述审阅意见。

解释:

上市公司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通知”的有关规定编制差异调节表,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还应以附注方式充分披露差异调节表的编制目的、编制基础和主要项目附注(格式参照附件一)。

上市公司应以重要提示的方式对差异调节表中所列报的2007年1月1日股东权益(新会计准则)与2007财务报告中所列报的相应数据可能存在的差异对差异调节表使用人做出提示。

注册会计师在参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的有关要求对差异调节表进行审阅时,应保持必要的执业谨慎,实施询问被审阅单位采用的差异调节表相关会计政策和所有重要的认定、了解差异调节表中调节金额的计算过程、阅读差异调节表 以考虑是否遵循指明的编制基础和在必要时实施分析程序等审阅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充分关注上市公司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通知”的有关规定编制差异调节表、上市公司选择会计政策和差异调节表重要认定的合理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阅证据,并结合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上市公司实施的审计程序和获取的审计证据,谨慎发表审阅意见(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阅意见格式参照附件二,其他类型的审阅意见请参照上述格式)。

附件一:差异调节表

附件二:注册会计师对差异调节表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审阅报告

附件一:差异调节表

重要提示:

本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目前本公司正在评价执行新会计准则对本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所产生的影响,在对其进行慎重考虑或参照财政部对新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讲解后,本公司在编制2007财务报告时可能对编制“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以下简称“差异调节表”)时所采用相关会计政策或重要认定进行调整,从而可能导致差异调节表中列报的2007年1月1日股东权益(新会计准则)与2007财务报告中列报的相应数据之间存在差异。

XX股份有限公司

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

金额单位:人民币元/千元/百万元

项目注释

项目名称

2006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现行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差额

其中: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

其他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贷方差额 拟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因预计资产弃臵费用应补提的以前折旧等 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辞退补偿 股份支付

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务 企业合并

其中: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誉的账面价值

根据新准则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

金额 3 4 5 6 7 9 10 11 1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金融工具分拆增加的权益 衍生金融工具 所得税 其他

2007年1月1日股东权益(新会计准则)

后附差异调节表附注为本差异调节表的组成部分。

企业负责人: 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 会计机构负责人:

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附注

(除特别注明外,金额单位为人民币元/千元/百万元)

一、编制目的

公司于2007年1 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为分析并披露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11月颁布了“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证监发[2006]136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通知”的有关规定,在2006财务报告的“补充资料”部分以差异调节表的方式披露重大差异的调节过程。

二、编制基础

差异调节表系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集团的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以2006(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并依据重要性原则编制。

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至第十九条中没有明确的情况,本差异调节表依据如下原则进行编制:

1、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至第十九条的规定进行追溯调整,对于影响上述公司留存收益并影响本公司按照股权比例享有的净资产 份额的事项,公司根据其业务实际情况相应调整留存收益或资本公积。2、3、……

4、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公司按照新会计准则调整少数股东权益,并在差异调节表中单列项目反映。

三、主要项目附注

[公司应对差异调节表的主要项目以附注形式进行说明,需要详细描述每项差异的有关业务情况、相关的新旧会计政策和调整金额,公司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对相应的栏目进行调整,包括增加或减少栏目。] 1、2006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现行会计准则)的金额取自公司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现行会计准则”)编制的2006年12月31日(合并)资产负债表。该报表已经X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于2007年X月X日出具了(审计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编号)。该报表相关的编制基础和主要会计政策参见本公司2006财务报告。

2、长期股权投资差额

其中: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

其他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贷方差额

3、拟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4、因预计资产弃臵费用应补提的以前折旧等

5、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辞退补偿

6、股份支付

7、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务

8、企业合并

其中: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誉的账面价值

根据新准则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

9、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0、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11、金融工具分拆增加的权益

12、衍生金融工具

13、所得税

14、其他

附件二:注册会计师对差异调节表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审阅报告

关于XX股份有限公司

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的

审阅报告

审阅报告编号

ABC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审阅了后附的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以下简称“差异调节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证监发[2006]136号,以下简称“通知”)的有关规定编制差异调节表是ABC公司管理层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阅工作的基础上对差异调节表出具审阅报告。

根据“通知”的有关规定,我们参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的规定执行审阅业务。该准则要求我们计划和实施审阅工作,以对差异调节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有限保证。审阅主要限于询问公司有关人员差异调节表相关会计政策和所有重要的认定、了解差异调节表中调节金额的计算过程、阅读差异调节表以考虑是否遵循指明的编制基础以及在必要时实施分析程序,审阅工作提供的保证程度低于审计。我们没有实施审计,因而不发表审计意见。根据我们的审阅,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事项使我们相信差异调节表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通知”的有关规定编制。

XX会计师事务所(加盖公章)

地址

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二○○七年X月X日

下载新旧准则对研发费核算要求差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旧准则对研发费核算要求差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