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宇宙与人
1;开场白:
2;关于宇宙与人的看法
在《宇宙与人》里,影片以不容质疑的语言告诉我们:“宇宙是一首伟大的物质演化的史诗。宇宙把物质和智能交给了我们人类,而精神和道德的完确要靠我们自己来完成。”是的,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他给了我们人类取之不尽的物资资源,如自然资源,引力、太阳能、科聚变等等。人类也只能用这些资源来改造身边的环境,从而出现了原本没有的东西,如交通工具,房子,电脑,通讯卫星,宇宙飞船等。其实把环境变得更好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但是如果人类用宇宙赐给我们的东西来残害生命,破坏自然,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将会受到宇宙的排斥,人类从而走向了自我毁灭的方向,这是宇宙的悲哀。无论人类是怎么样的聪明,但始终都是生存在宇宙中,生存在地球里。这是永不改变的事实。所以我们人类应该好好生活,好好去爱护这个我们仅有的家庭。
3;ppt演讲
1;在《宇宙与人》里,影片以不容质疑的语言告诉我们:“宇宙是一首伟大的物质演化的史诗。宇宙把物质和智能交给了我们人类,而精神和道德的完确要靠我们自己来完成。”是的,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他给了我们人类取之不尽的物资资源,如自然资源,引力、太阳能、科聚变等等。人类也只能用这些资源来改造身边的环境,从而出现了原本没有的东西,如交通工具,房子,电脑,通讯卫星,宇宙飞船等。其实把环境变得更好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但是如果人类用宇宙赐给我们的东西来残害生命,破坏自然,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将会受到宇宙的排斥,人类从而走向了自我毁灭的方向,这是宇宙的悲哀。无论人类是怎么样的聪明,但始终都是生存在宇宙中,生存在地球里。这是永不改变的事实。所以我们人类应该好好生活,好好去爱护这个我们仅有的家庭。2-3;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 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世界联系和发展的 根本规律。
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人作为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存在和思维关系的发生,任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不可能实现。所以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以上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础。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人们面对思维的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历史上又形成了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观念,反应了哲学思想中的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对立。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的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辩证法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三者在物质观上有什么不同?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如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的和在唯物论上的不彻底性。
(3)辩证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世界的物质性的基础上,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
总体来说,三者在物质观上的主要区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当成物质的具体形态,而且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混淆了物质结构与物质的区别,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解释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既看到物质的决定性,又看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既唯物又辩证的。
5,自己发挥
6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宇宙的一切事务都是由在虚空中运动着的原子构成。所为事物的产生就是原子的结合。原子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即运动为原子本身所固有。虚空是绝对的空无,是源于运动的场所。原子叫做存在,虚空叫做非存在,但非存在不等于不存在,只是相对于由充实的原子而言,虚空是没有充实性的。所以非存在与存在都是实在的。世界是由原子在虚空的漩涡运动中产生的。宇宙中有无数个世界在不断的生成与灭亡。人所存在的世界,无非是其中正在变化的一个。所以他声称:人是一个小宇宙。
德谟克利特主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受因果必然性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他认为,原子在虚空中相互碰撞而形成的旋涡运动是一切事物形成的原因,他称之为必然性。在强调必然性时,他否定了偶然性,把自然界的一切作用都归结为必然性。
7-8;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又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应由自然科学和哲学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来证明
首先,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提供的证明。天体演化和物质结构理论证明,不论宏观宇宙
天体,还是微观的粒子世界,都是物质的,都是物质存在的具体表现;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 理论,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即生命有其物质基础--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核蛋白体。而不是非物 质的“生命力”;人类起源和社会发展理论,证明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的思维是高度发
展的物质--人脑的产物。社会同样有其物质基础,那就是生产关系。总之,科学发展的事实有
力地证明了世界尽管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都统一于物质。其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必须有
哲学上的论证。虽然,自然科学的证明是重要的,但它的证明都是具体的、有限的,它是个别、是特殊。而整个世界是无限的、它是共性、是普遍。因此,为了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只有自然科学是不够的,还需哲学上的论证,即 用正确的逻辑思维把有限和无限、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部分和全体辩证 地统一起来。
9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行程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自由发挥
10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地位,是大家所一致承认的。人们也多从认识论的角度,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想,而较少深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意义。事实上,实践的范畴,不仅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而且首先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实践的观点不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且首先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因此,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研究它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揭示它在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地位,这对于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质,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机制,促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社会历史的活动,归根到底,是人的实践活动。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没有人和人的实践活动,就没有社会的历史。“‘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的活动”,主要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正是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所以,不研究人的实践活动,要深入了解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是不可能的。
11讲
12世界是怎样存在的?世界上的事物是孤立的还是联系的,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斗争。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而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并处于永恒的发展过程之中。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13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它也是客观的。
既然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支配它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人类社会是客观的,即它是物质的。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所以人的意识也统一于物质。
自然界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人的意识也统一于物质。所以整个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物质。
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总结语;
经过这次的演讲。。。
浩茫宇宙,包容了一切事物,包括可能的,不可能的;现在的,未来的;而人,一个小小的生物,落足于一个宇宙中的小小的尘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没有可以比较的余地。然而,人的思想却比宇宙还大,比宇宙还广,于是便比起来了:宇宙,人,孰为主宰?
我惊叹宇宙的伟大,我更崇尚生命的坚强!我们成长在宇宙,但智能会走自己的路,而不是简单的随欲而安
第二篇:《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与人》观后感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课上, 我们观看了一部科普片《宇宙与人》,在经历了60分钟惊心动魄的视觉享受,1个小时荡气回肠的心灵震撼之后,真叫人感慨万千。从这部科普片中,我看到了宇宙之浩渺,从地球系、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在里面孕育着太多的未知,而人类也不断为之而探索着。对于有生命的星球,到目前为止,研究发现只有地球是拥有生命的,在如此浩渺之宇宙中,人类是孤单的。从整个生命的起源过程来看,也是历经了几十亿年的历程,从恐龙时代,到现在的人类统治时代,世界开始出现文明,人类懂得了思考,这一切注定人类是出现的最伟大的生物。这似乎已经出乎了物质所能接受的范畴,或者说物质不再是单纯的物质,物质的含义更加丰富了起来。
应该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这也正如马哲里所说的: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同时,运动又是绝对的。正如从宇宙爆炸开始一直到现在,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而这也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这一马克 思主义哲学原理。
另外,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可以了解这浩然的宇宙有着多少我们所不知道的神秘色彩。以前总是很疑惑。为什么人类的产生会与马克思的唯物精神有关系,可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诞生是物质一点一滴的积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量变从而形成的质变过程,一次次的进化,都为我们展现了唯物主义中,物质第一性的观点。从没有生命到产生地球这个生命星球,再到诞生了生物,诞生了人,上百亿年的宇宙物质运动的种种细节都被前所未有地“缝合”起来,并且始终追究着人类的存在和这些物质运动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头绪。我们不难发现,事物都是联系的,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个体,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点一点的量变的积累,一次一次质变的飞跃,才造就了我们人类如此辉煌的今天。
至此,我由衷的相信马克思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鉴于这些事实,我们坚信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剩下的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第三篇: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与人观后感
上个星期五,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上观看了《宇宙与人》的科普教育片,这部电影讲述了物质、能量、生命的关系,同时也说明了生命出现的必备环境,讲了人、太阳、宇宙的现在、将来与过去,客观辩证了道德水平能否控制科学成果的错误利用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时间在流逝,人类在进步,人们对宇宙太空的认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宇宙的不凡。宇宙给与了我们人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从人类所要呼吸的空气到要运用的自然资源燃料。人类的进化,都离不开阳光。最早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中藻类,它们吸收阳光,释放二氧化碳。几亿年下来,植物制造的氧气则是使世界锦上添花。由于各种分子运动,4亿前在天空中形成了臭氧层,也在这个时候,生命从海洋向陆地延伸。当氧气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动物也在进化,发生突变,所以世界上的动物种类也越来越多,也就有了人类的出现。人类的出现,才是世界真正存在的关键。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宇宙都一一奉献给了我们人类,作为人类,却为了一代人的利益,不顾可持续发展,直接把这些资源消耗殆尽。这个科教片告诉了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不能善待地球,那么人类自身很快也会处于毁灭。可以说的是,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宇宙的历史到底有多长时间,我们无从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宇宙非常伟大。它不仅包含了众多的星系,星云等等……而且它的存在也是非常悠久的。作为宇宙中一颗微不足道的小行星地球,它也展示了自己的不平凡,酝酿了智能生物人类。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宇宙,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奇迹,爱护好自己和自己的同类,让这个宇宙为这个地球而骄傲!要善待宇宙中的所有物体,而不应该破坏。
人类相对与无穷大的宇宙来说是那么的渺小。相对与宇宙的历史来说,人的一生又显得那么短暂,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自身,才能不会辜负宇宙对我们的培养。
第四篇:观后感宇宙与人
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知道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但这只是书本上文字告诉我们的,看了《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我才明白“世界是物质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影片中说,自从人类发现了基因的结构,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生命这样的高级物质形态,而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演化出智能。
我觉得这段话说得很好,它用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向我们诠释了世界是物质的,生物起源于物质,物质是人类起源的基石。
在中学课本里,我们学习了生物的起源,明白了单细胞生物到智能的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进化的。孰不知地球源于太阳,太阳才是真正的生命的缔造者。宇宙是那么地神奇,在众多星球中,它选择了地球,给了它生命,这更是奇迹。看了影片,我们明白了,这种奇迹其实也是有它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地球特殊的构造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机遇。
自然界中,四种相互作用力的存在维系着整个宇宙。太阳为地球创造了生命,但由于力的存在,或许曾经地球也被这种力毁灭过,又诞生生命。科学家们的不断研究,向我们揭示着那些奥秘。宇宙创造了人类,人类发展了,又去研究宇宙,或许这就是哲学吧!
科学家们研究太阳系的行星,只想发现有没有生命存在。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和地球最相似的金星,也未成为另一个生命的摇篮。太阳创造了生命,但它也可以毁灭生命,它的强光、强磁场及射线等都是非常可怕的,都是可以将生命彻底毁灭的。
地球上生命的诞生也是经过无数日日夜夜的进化得来的,地球的演变最终产生了生命。地球上环境的完善也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月球作为地球的天然卫星,它留给我们了足够做美梦的温馨长夜,然而它却由于质量太小而只能成为一颗死行星,或许这就是宇宙的选择。
太阳系那么多颗行星,但却只有在地球上发现了大量生命存在的痕迹,这是宇宙的选择。人类的出现带来了人类文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宇宙也在不断发生着我们无法感知的变化,虽然这种变化可能会给人类带来一些灾难,但这却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使所有物质力量在一种恰到好处的抗衡中实现最充分的物质演化。太阳仅剩下四十亿年的光辉,这期间,人类不知又将有怎样的发现,也不知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对抗太阳的巨大演变,让生命的奇迹得以延续。而四十亿年,对于宇宙是短暂的,但对于人类却是漫长的,人类还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奥秘。
物质世界是那样地美妙,在宇宙漫漫长的演变中人类只是那精彩的一段。或许人类的诞生,正是宇宙安排的,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第五篇:《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与人》观后感
前段时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上观看了《宇宙与人》的科教片,这部影片,令我受益匪浅,它使我系统的,全面的了解了宇宙的物质结构、星系的演变、生命的诞生、人类的进化和文明的产生等。更重要的是,与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个物质世界中生存的人与宇宙的关系。整部片子以形象的画面,数据的列举,生动的讲述深深的震撼了我,让我观看以后感触颇多,一时不知从何讲起。这部片子让我感触到宇宙的浩渺,生命的伟大,尽管在这里面还孕育着太多太多的的未知,但人类也在为之不断地探索着。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逐步正确的认识正好验证了马克思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我们必须要承认从人类有意识研究人类的生存以来就一直在试图触摸宇宙,想弄清楚一切问题,并促使科技飞速发展到空前的文明,人类是伟大的。从另一方面来讲,虽然人类拥有智慧和思维,但这也无法改变人类终究不过只是庞大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在茫茫宇宙中,人类又是渺小的。星系的出现,人类的诞生都是宇宙运动的结果,宇宙的运动造就了人类能够存在的条件,然后再经过慢慢地一代一代的生命体的进化和发展,人类文明也随之出现。我们坚信一切都是可以被认识的,只是时间的问题。世界既然是可以被认识的,那么就涉及到如何来正确认识世界这个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应该辩证的去看待,辨证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例如人类在改造地球、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严重地破坏着地球环境,促使着这个自然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转化。人类在一步步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地球改造成按人类的意志发展也必须要在客观规律的条件下进行。而日益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说明了人类在长期的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些对自然的正确意识并掌握了正确认识自然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去认识规律,尊重规律以及为什么要用辨证的思维来看待问题的原因。同时我也更加深刻的明白了马克思哲学中所说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物质的客观存在性,是毋庸置疑的。任何超越了物质条件的想法,都将是不可实现的。物质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就如同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样。影片中讲到人类作为目前所知的唯一的具有思维能力的高等生物,生命孕育于宇宙之中。这说明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集中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逻辑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这就是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