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发中心的运行机制和薪酬暂行办法
研发中心的运行机制和薪酬暂行办法
一、研发中心的运行机制
(一)管理模式。研发中心主任是研发中心的负责人,全面管理研发中心的事务。研发中心内部以项目组为单元开展工作,实行项目责任制,项目组组长或执行组长(本办法统称“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研发的全部事务。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项目负责人可由研发中心人员担任,也可由研发中心以外的人员担任;项目组成员同样如此。
入驻研发中心且项目组有成员入驻研发中心的项目,项目经费可根据项目组的需要纳入研发中心管理。项目经费纳入研发中心管理后,项目经费使用只能通过研发中心审批,审批遵守院现行审批权限和流程,但需项目负责人会签。项目入驻研发中心但经费未纳入研发中心管理的项目,经费使用审批按照项目组长所在部门审批流程。研发中心实行项目进度报告制度,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定期向研发中心提交研发情况进展报告,通常采用月度报告和年度报告的形式(报告模板见附件)。其他与项目研发相关的重要事项可以直接向研发中心主任或院领导汇报。
(二)项目入驻。入驻研发中心的项目要经过院内筛选程序。由部门或项目组向研发中心提出入驻申请,经研发中心审核后报院领导审批方可入驻。入驻研发中心的项目原则上应当是重大产品研发项目,且优先考虑跨部门合作研发项目。
(三)人员入驻。研发中心人才引进采取院内竞聘和院外招聘两种方式。研发中心人员岗位均是为完成院重大产品研发项目需要而设置。根据院人事管理制度设置岗位后,首先在院内发布岗位说明书,如果没有院内人员应聘,或者院内应聘者不符合竞聘条件,再启动对外招聘程序;对外招聘录用人员凡符合公司正式职工招聘条件者,可优先考虑作为正式职工录用,对于不符合院正式职工录用条件者,通过多种用工方式录用。鼓励院内职工作为研发人员进入研发中心工作,保留其技术岗位级别,保持正常晋升。
(四)人员管理。进入研发中心的项目人员不再承担原部门的工作,由研发中心负责行政管理和绩效考核,由项目负责人布置、检查其工作,所承担研发项目结束后,可协商选择留在研发中心继续从事新的研发项目;或是回到原部门工作(原部门享有优先选择权),如果其他部门需要、本人自愿时还可实行双向选择去其他部门工作;或是随项目成果转移到航科公司从事成果转化工作。
(五)项目成果。入驻研发中心的项目结束后, 研发中心不分享项目参研部门分享的项目成果及其转化的责权利;研发中心独立承担和主持的项目成果遵守院现行成果和奖励相关规定。
(六)绩效考核。研发中心实行研发计划、经费预算、绩效管理、工资薪酬联动机制。研发中心的绩效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二、研发中心的薪酬办法
研发中心实行以岗位工资制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薪酬模式,主要包括岗位工资制、协议工资制等形式。
(一)岗位工资制。岗位工资制是根据研发中心岗位设置、定编定员、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结果,以员工技术岗位体系为基础,综合体现员工岗位价值、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的一种薪酬分配制度。
根据公司绩效管理办法,研发中心实行岗位工资制的员工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津补贴三部分组成。研发中心工作人员的岗位管理、基本工资标准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执行。
1、绩效奖金。公司业务部门绩效奖金由岗位绩效奖金、项目基础绩效奖金和项目浮动绩效奖金三部分组成,研发中心工作人员的岗位绩效奖金按照院现执行的标准和办法发放。院内人员在入驻研发中心之初进行绩效奖金发放的一次性约定,即可以选择下列方式之一作为项目基础绩效奖金和项目浮动奖金的发放方式。方式一:公司负责除项目浮动绩效奖以外的全部,项目浮动绩效奖由原部门考核发放;方式二:绩效奖金全部由公司根据岗位按照机关职能部门的绩效奖金标准发放。
2、激励奖金。入驻研发中心的项目人员的绩效奖金按照上述两种方式之一发放外,为吸引更多有创新能力的研发人员进入研发中心,公司另外拿出每人年均3万元的激励奖金,根据所执行项目周期和年底绩效考核情况向入驻研发中心的项目人员发放。未入驻中心的项目组成员,由院外进入研发中心且还未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完成一项研发项目的人员,以及按照协议工资制进入研发中心的人员不享受上述激励奖金。
(二)协议工资制。根据项目研发进展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为从社会招聘非事业编制的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技术人才、重要管理人员等实行的一种薪酬分配制度。协议工资标准应与本人能力相适应,不设定硬性统一标准,可随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发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格、协议约定条件和本人绩效表现进行调整。本办法由公司科技处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开始实施。
第二篇: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暂行办法
市发展改革委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委行政权力运行,加快发展改革工作法制化进程,推动廉洁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建设,根据《河南省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暂行办法》以及《濮阳市委办公室 濮阳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权力是指我委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或授权,履行行政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各项行政职权。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濮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其下属单位。
第二章 规范决策权行使
第四条 科学界定决策权限。各级领导按照分管工作和职级权限,各科室、单位依据我委岗位权力运行流程,明确管理责任,严格在职权范围内决策,做到权力与义务的统一、决策与责任的统一,既不越权决策,也不错位决策。第五条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凡属于“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事项,要充分调研,深入论证,集体研究决定;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事项,要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和决策评估;对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要通过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深入调查,广泛听取意见。
第六条 严格落实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对直接关系社会公众和干部职工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事项开展风险评估,针对廉政风险和社会稳定风险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第七条 建立委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由法规科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会议讨论决策。不得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违反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不属于我委职责范围内或违反决策规定程序的事项等提交集体决策,也不得个人审批决定。
第八条 建立健全决策跟踪评估制度,重大决策作出后,根据决策效果持续周期,以半年或一年为单位,组织调研撰写重大决策评估报告,对决策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针对具体形势予以修正调整。
第九条 建立完善委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律师、专家组成法律顾问团,在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审批、规范性文件制定、合同审签、法律诉讼等方面充分发挥顾问作用,规避风险。
第三章 规范执行权运行
第十条 健全权力内控机制,强化内部权力制约。按照“三定”方案赋予的职权,对机关运行经费分配使用、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
第十一条 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职权目录、清单,加快职能转变。立足发展改革工作实际,重点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协调、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重点业务职能,加快制定和完善专项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促进我委管理、保障、服务职能的良好实现。
第十二条 认真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严格按照市编办印发的《濮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权力目录》、《濮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责任清单(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行使职权。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和长效管理机制,根据法律法规、我委组织机构和职能调整情况等,及时调整权力清单,特别是要将上级下放的审批项目及时增补进目录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对不按权力清单履行职权的单位和人员,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三条 各科室、各单位要根据行政职权目录制定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明确每个环节的承办机构、办理要求、办理时限等,优化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减少工作环节,规范行政裁量权,推进行政职权运行规范化。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运用,提高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行政职权网上运行,促进行政职权运行公开透明。
第十四条 稳步推进政务公开。由办公室牵头负责,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主动公开相关政府信息,提高机关事务工作透明度。把招标采购、部门预决算、大额资金使用、“三公”经费等社会广泛关心的事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 规范监督权行使
第十五条 驻委纪检组、监察室是监督我委行政权力运行的主体。
第十六条 监督的对象为我委机关各科室及其工作人员、委属单位及其领导人员。
第十七条 驻委纪检组、监察室应对我委权力运行情况予以常态化、全面监督,同时将运行经费分配使用、招标采购、车辆管理等主要业务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必要时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驻委纪检组、监察室可采用列席会议、受理群众举报、调阅档案材料、民主测评、明察暗访等形式进行监督。并在服务对象中建立观察员、监督员制度,扩大监督渠道,形成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
第十九条 驻委纪检组、监察室每年应针对我委行政权力运行情况进行一次以上的专项监督检查。并可根据工作需要,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员、群众代表等参与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十条 驻委纪检组、监察室对发现和受理的问题线索,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或有关职责权限进行处理。经调查认为需要实施责任追究的,按照程序报批,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具体实施。
第二十一条 监督检查情况要形成报告上报委党组,纳入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检查考核内容,作为对科室、单位政绩优劣评定和个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规范责任追究
第二十二条 建立决策问责制度,强化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一把手、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注重条线管理,强化领导责任,在工作中实施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经办人、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的责任链条,实行层层追究,连带负责,增强问责的层级化和联动性。
第二十四条 全委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使权力,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在行政权力行使中违反国家本省、我市有关规定,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工作失职渎职的,视情节轻重,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相关科室或单位也应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我委内部依照职权作出的处理决定或处分执行情况及相关材料要在相关事项结束后15日内送驻委纪检组、监察室,受到其他有关机关、部门处理、处分的,也应在15日内告知驻委纪检组、监察室。被处理或处分的人员对受到的责任追究的处理或处分决定有异议的,按照有关规定可以申请复核或申诉。接到复核申请的部门和受理申诉的部门要依据有关规定复查并作出结论。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六条 实施责任追究的情况要载入个人人事档案和廉政档案,作为对个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法律、法规、规章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研发中心管理制度
研发中心规章制度(草案)
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大家的潜能,科学、合理、高效地完成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工作,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总则
1、本着“互帮互学,资源共享”的宗旨开展新产品研究工作。本部所有人员必须坚持“团队利益第一”,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力争在高分子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2、追求“合作,创新,严谨,勤奋,高效”的工作方式。
3、发扬“先做人,后做事”、“敢于超越,自我否定”的企业精神,从严要求自己,做一个“积极上进、勇挑重担、谦虚好学、文明诚信”的人,还要敢于挑战自我,不屈不挠,在业务技术上追求创新,在知识水平上不断更新,紧跟科技先进水平,永不满足现有水平。
4、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达到“规范、安全、整洁、有序”的要求。实验记录的填写要求及时、规范、完整。
岗位职责
1、根据公司总体战略规划及经营目标;
2、围绕商品部制订的产品计划,制订公司各产品的产品开发计划;
3、对公司现有产品与市场部沟通,进行销售跟踪;
4、根据市场反馈情报资料,及时在设计上进行改良,调整不理想因素,使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增加竞争力;
5、负责组织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评审,技术验证和技术确认;
6、负责相关技术、工艺文件、标准样品件的制定、审批、归档和保管;
7、建立健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8、负责与设计开发有关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新产品开发管理
一、新产品(项目)的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根据企业实际运用新的技术原理,新的构思设计,采用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具有新的功能、新的用途或开拓新的市场的产品(项目),或运用新的技术改造企业现有传统产业,提高原有产品性能、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更有质量技术优势,更能稳固和满足市场发展,即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质、成本及市场等方面有新的改进突破。
二、新产品(项目)的开发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及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新产品(项目)的开发必须牢固树立“新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三位一体”的经营战略,采用“低投入、高起点、高产出、高效益、高速度”的科技发展战略,坚持“研制为导、生产转化为主、储备为辅、专利为重”的自主创新方针,注重开发培育科技含量高且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和产品。
三、新产品(项目)的开发方式主要包括:自主独立研发、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产学研合作开发四种方式。
四、新产品(项目)开发程序
新产品(项目)开发主要程序包括:构思;调查分析;决策审批;技术开发设计;实验试制;用户试用;鉴定验收;改进阶段;小批量生产;批量生产和销售等。
1、构思:根据市场调查和预测市场需求,在充分分板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新产品(项目)提出初步构思。
2、调查分析:根据新产品(项目)的构思,广泛收集有关新产品(项目)设计、制造技术工艺、原辅材料、销售市场、社会影响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汇总,提出开发方式和一种或多种可行性建设方案,报公司决策审批。
3、开发决策审批:分司根据提供的新产品(项目)开发方式和可行性建议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和评审,择优确定审批。
4、技术开发设计:对新产品(项目)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方案论证,提出丰富的有实质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申请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立项审批,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
5、实验试制:在新产品(项目)试制期内,通过对其设计质量、产品结构性能及主要工艺进行评价考核,以便找出缺陷,加以改进,在新产品(项目)基本定型 后,报相关检测机构检测,并制定各种必要的及时文件。
6、用户试用:经检测达到预期效果后,制定用户进行试用和市场预热、听取用户对新产品(项目)的评价。
7、鉴定、验收:根据新产品(项目)研制开发、检测、试用等情况,整理编织相关鉴定、验收材料,申请组织鉴定验收(权威机构)。注:也可在小批量或批量生产后进行鉴定、验收。
8、改进阶段:根据试制、试用情况新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按必要性和可能性分别纳入产品开发实际文件和质量改进计划,以便修正开发设计中的失误和考虑不周造成的缺陷。
9、小批量生产:其任务是对开发设计和生产工艺再次进行实际验证,并进一步进行试销和宣传,逐渐打开市场。
10、批量生产和销售:产品定型,协作定点,生产成线工作,新产品(项目)市场打开,批量生产和销售。
五、新产品(项目)保证:
新产品(项目)开发过程中,从方案确定审批、试制到批量生产、销售每一阶段都应进行技术经济评价考核,并予以关心和支持,如确定不适应公司发展的新产品(项目),要及时予以通知,并停止实施,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开发研制任务的顺利完成。
六、新产品(项目)开发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
1、项目工程师的职责:新产品(项目)开发工作是公司自主创新的先导,必须运用现代化管理办法,抓好新产品(项目)特别是高端产品的开发,了解国内外相关信息,运用预测、分析、规划和决定手段,对新产品(项目)的开发的各种阶段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决定,并对决定负责。
2、技术开发部门(包括技术中心、公司技术科室)职责: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参与对新产品(项目)开发决策工作,并承担方案设计、可行性分析、技术分析、工艺分析等主要任务,并对设计质量负责。负责做好样品试测、改进设计、小批量生产及批量生产的及时服务等工作,在新产品(项目)开发完成后,负责编写总结报告。
3、供应部门职责:在新产品(项目)开发任务审批后,应积极配合做好采购所 需的原辅材料,落实购置必要的工具、器具和设备,并对此质量负责。
4、相关部门职责:各部门按照项目研发的任务分工和要求,相关
研发投入资金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科研研发的有效实施,加强研发投入资金的核算管理,特制定本研发投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二条
研发投入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公司新产品(项目)科研、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产学研合作和工艺改进等项目、产品的使用和管理。
第二章
资金来源
第三条
研发投入专项资金的主要来源:
1、研发费用预提:公司每年根据研发中心的研发计划预算,可根据不同情况按销售收入的4-5%的比例预提并纳入专项管理;
2、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经费;
第三章
资金使用范围
第四条
研发投入专项资金主要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
1、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3、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
4、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5、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
6、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
7、通过外包、合作研发等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与之合作进行研发而支付的费用。
8、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9、其他需要开支的科目。
第四章
资金报批与管理
第五条
资金报批与管理:
1、研发中心负责项目专项资金的预算、报批、使用管理,对资金使用负责。
2、财务部负责项目研发费用的专项财务核算、把关,并及时核算项目费用的使用情况。
3、研发投入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单独管理、专款专用。财务应明确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并按照研发项目或者承担研发任务的项目组,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费用。
4、当研发费用使用不足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追加,当年经费结余时可结转至第二使用。公司第二研发费用预算可依据上的追加及结转情况适应调整其所在销售收入的比例。
第五章
附则
第六条
本办法由公司财务部和技术中心负责解释。办法中所规定的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公司审批备案。
第七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试行,与之相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技术创新奖励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公司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根据国家科技奖励政策并结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公司技术创新奖厉办法。
第二条
根据技术创新成果情况,公司设立下列技术创新奖项:
1、技术进步奖
2、专利发明奖
3、合理化建议奖
第三条
科技技术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由公司授予奖励证书和奖金。第四条
公司技术创新奖励每年评定一次。由各部门负责推荐,公司评审委员会评审,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
第二章
公司科学技术奖的设置
第五条
对在科研、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中做出贡献或有重大突破者授予技术进步奖,技术进步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第六条
专利发明奖:获得中国或其它国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授权的,专利发明人授予专利发明奖。
第三章
奖励实施细则
第七条
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择优可得奖金5-10万元。
1、获省级以上(含省及)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获得者。
2、在本行业中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增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或新增利润100万元以上的技术开发项目。
3、重大技术的改进,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克,获得1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的项目。二等奖: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择优可得奖金1-5万元。
1、凡在当年被评上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天津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一、二等奖以上的项目。
2、取得经济效益在30万元以上的技术创新项目。三等奖: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择优可得奖金1000-10000元。
1、凡在当年被评上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津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三等奖以上,以及临安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项目。
2、取得经济效益在5万元以上的技术创新项目。第八条
专利发明奖:
获得其它国家专利或中国发明专利的,每项奖金为5000-30000元;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奖金为3000元和800元。第九条
合理化建议奖:
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按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作用意义和技术难度的大小分为三等,一等奖1000-5000元,二等奖500-1000元,三等奖200-500元,鼓励奖100-200元。
第四章
奖金分配原则
第十条
项目主要人员应得奖金不低于40%。
第十一条 按第十条分配后余额奖金,按在项目中的贡献大小分配给项目组成员。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同一项目,同一中获得多个奖项,以最高奖为准。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总经理批准之日起实施,由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技术保密制度
为了加强研发中心的科研资料管理工作,保证保密资料的完整和安全,便于查阅,提高资料的利用率,特制订内部保密资料管理制度如下:
1.保密资料的归档 1 保密资料的范围 1.1所有申报资料。
1.2原始记录、包括各种记录本(工艺、质量研究、检验记录等)。
1.3 各种与申报有关的审批意见、通知及批件,包括审查意见、补充资料通知等。
1.4质量标准及使用说明书、包装、标签等 1.5 供试样品、对照品及相关技术资料。
2所有内部资料由研发中心指定兼职或专职人员统一保管),各类资料均应登记在册,软盘、优盘、光盘等数据盘应单独、妥善存放。
3课题负责人对申报资料的归档负责。
4所有申报资料必须保持成套性、完整性,由交接双方在移交清单上签字。5申报资料必须在上报同时存档,资料包括原件、复印件各1套。
6完成申报资料1周内必须将原始记录存档,原始记录包括各种记录本(工艺、质量研究、检验记录等)、包括软盘等电子资料。
7完成新产品投产后,所有工艺资料、内控质量标准等资料应及时归档。8取得新证书、生产批件后一周内,课题负责人必须将所有申报资料(原件)移交公司档案室。
2.奖惩 对以任何形式泄露公司机密的行为均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公司将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者,则追究其法律责任。
2保管人因保管不善,或课题负责人使用保密资料时没有尽到注意义务,无意或故意造成资料泄露,均被视为泄露公司机密行为,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公司将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者,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及时制止他人泄露技术秘密或举报他人泄密属实者,公司将给予表彰和奖 励。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研发中心管理制度
1.目的和作用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我公司新产品开发能够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2.管理职责
①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与立项等方面的工作。
②建立并完善产品设计、新产品试制、标准化技术规程、技术信息管理制度
③组织编制新产品开发计划、技术研究计划,并组织实施
④按计划开展新产品设计、试验和研究、测试工作,负责产品的试验,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
⑤根据设计要求编制先进、合理的产品方案、文件,对产品图样、技术文件进行审查
⑥根据产品方案、文件,提供生产设备的参数,申请购置生产设备 ⑦负责完成权限范围内技术谈判工作,以及对所引进技术的消化和转化工作
⑧技术部、生产部、采购部,安装部,工程部,销售部等部门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配合。3.新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分析工作
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的前期工作,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经济性的分析论证。
3.1 调查研究:
3.1.1 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3.1.2 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使用情况。
3.1.3 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利,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3.2 可行性分析:
3.2.1 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3.2.2 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3.2.3 论证该产品发展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外购外协配套等)。
3.2.4 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
3.2.5 写出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4.产品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时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4.1 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是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提出的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存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的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研发人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规则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定)。现对其编写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4.1.1 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a.国内外技术情报:在市场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在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b.市场经济情报: 在产品功能、特点、形式(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4.1.2 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4.1.3 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方面的改进意见.4.1.4 基本参数和主要性能指标.4.1.5 总体布局及主要构件结构叙述.4.1.6 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需简略勾画出产品原理图、系统图,并加以说明。
4.1.7 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
4.1.8 标准化要求:
a 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他现行技术标准情况,列出应贯彻标准的目的和范围,提出贯彻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b 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荐采用的标准件、通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的通用件、标准件系数指标。
c 对材料和零配件的标准化要求:列出推荐选用的标准化系数和外购件系数指标。
d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并预测标准化的经济效果。
4.1.9 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零配件、特殊材料资源分析。
4.1.10 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并通过不同结构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4.1.11 根据有关方面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的评议情况(A评价),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1.12 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4.1.13 新产品设计实施、试调周期和经费估算。
4.2 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件设计.4.2.1 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需的实验研究(原理结构、材料元件工艺的功能和模具实验),并写出实验研究大纲和实验研究报告。
4.2.2 做出产品设计核算书(如对运动、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控制电路、安装效率等方面的核算)。
4.2.3 画出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主要零部件图,并校准。
4.2.4 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编制技术。
4.2.5 绘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并作简要说明.4.2.6 提出特殊原件、外购件,材料清单。
4.2.7 对技术任务书提出的某些内容进行审查和修正.4.2.8 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可维修性分析。
4.3 工作图设计: 工作图设计的目的,是在设计基础上完成试制(生产)及随机出厂用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5.新产品试制的管理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5.1 样品试制: 是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或数十件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实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
5.2小批试制: 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小批试产,其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的工艺性,检验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设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以研发部为主导,由技术部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工装设计图纸的完成,部分试制工作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5.3 编制技术文件: 在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编制下列文件:
5.3.1 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简略的工艺路线。
5.3.2 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的工艺分析。
5.3.3 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5.3.4 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5.3.5 设计产品试验的工装.5.3.6 计算试制用材料消耗和加工工时.5.3.7 编写试制记录.5.3.8 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5.3.9 编写定型实验报告.定型实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实验后所编的文件,内容包括定型实验所进行的实验项目和方法、技术条件、试验程序、实验步骤、参照的有关规定等。定型实验报告由检验科编制。
5.3.10 编写试用(运行)报告。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部门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由研究部设计室负责编制。
5.3.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
6.新产品鉴定的管理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要求应申请鉴定。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系列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
6.1鉴定工作需准备的文件:
6.1.1 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成套资料。
6.1.2 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
6.1.3 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6.2 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技术鉴定结论的内容是:
6.2.1 样品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B评价)
6.2.2 小批试制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性与可靠性,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外协、定点定型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明确批量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C 评价)。
6.2.3 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照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原则和有关的审批程序办理。
7.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
7.1 新产品移交投产应具备的文件:
7.1.1 新产品要力求结构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7.1.2 产品的主要参数、形式、尺寸、基本结构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7.1.3 每一项新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验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品试制、小批试制均由总工程师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决定投产与否个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产品,经技术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小批试制,在样品试制后,直接投产。
7.1.4 新产品移交生产线由工程师组织,总工程师主持召开由设计、试制、计划、生产、技术、工艺、全资办、检查、标准化、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上、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设计合理,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
7.1.5 批准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产品装配图、零件图、工装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7.2 技术资料验收:
7.2.1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7.2.2 成套图册编号有序,蓝图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与已有的编号有连贯性。
7.2.3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应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
7.2.4 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
7.2.5 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研发部门负责。
第五篇:研发中心总结
研发中心2009年上半工作总结及下半工作计划
上半工作总结
研发中心上半工作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强三优”和“三抓一创”的总体要求,以《二OO六年-二OO九年企业发展行动纲领》为指导;以完善科技研发体系为基础;以研发电网实用新型技术及管理模式为核心;以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做到时间过半,完成工作任务过半。
一、健全以研发中心为核心的科技研发管理体系
1、召开科技类子公司工作会议,传达、落实集团公司对科技工作的有关精神。.听取各子公司科技工作目标,对子公司有发展前景的科技项目予以扶。
2、加强集团公司专利管理,鼓励有创新意义的科技项目从各种
角度、多层次地申报各类专利,促进高新技术产品有序发展。
请专利代理公司对设计所、久隆带电公司的科技项目申报专利予 以指导。
进行预制式电缆工作井四项专利转让工作。统计集团公司专利项目,截止上半年共计 21 项
3、贯彻落实公司科技工作,统计各科技类子公司上报06年 度科技项目,确定06集团公司重点科技项目6项。根据公司科技 发展需要,合理投入06科技研发经费,重点扶植经济效益突出,1 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对集团重点科技项目进行跟踪管理:
审核久隆电力集团施工企业管理系统(现场控制子系统)项目可行性报告。
久隆集团节能及合同能源服务开展方案及发展规划项目进行调研。
审核基于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报告。
召集销售公司对阻水电缆代理项目进行市场调研,签定代理备忘录。
完成北美抄表系统一期开发。
积极组织GIS全封闭组合电器设备应用技术的推广、指导和编审工作,关心和支持安装公司编写GIS应用技术丛书的工作。(这套丛书目前是上海电力第一套GIS应用技术丛书,将对上海电业GIS的安装、调试、运行技术工作具有进一步指导作用)
4、遵循有关科技政策,引导、支持、公司重点科技项目发展,突出创新,加强科技项目报奖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及项目申报程序管理,发挥科技研发管理网络的作用:
走访、听取区、市科委有关部门对设计所、久隆带电公司申报“上海市高心技术企业”的有关意见,确定申报方案。并进行 “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申报前期准备工作。
“基于预制式电缆工作井的道路快速施工方法”项目申报上海市科技二等奖;上海市电力公司科技一等奖。
5、制定2009部门方针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到人部门、人员。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1、根据公司体系文件,对OA系统进行完善,新增技术文件发放流程功能,完成开发和试运行,使OA系统更完善。
2、针对机房不符合安全的地方,进行机房改造。提高了机房安全性,提升了服务器响应速度,改进了公司与市区局网络连接,使网络更可靠。
3、完成新建立的设备监理部、轨道交通项目管理部网络设施布线联网工作。
4、“施工企业管理系统”项目调研工作启动。
5、完成久隆公司网上中文域名注册工作,注册一批公司域名。
6、完成网站上“安全警句”投票系统。
下半工作计划
一、继续健全科技管理体系
1、颁布《科技奖励办法》,尝试建立科技激励机制,落实科技奖励实施细则。
2、申请上海市专利示范企业。鼓励有创新意义的科技项目多角度、多层次地申报产品专利;、促进高新技术产品有序发展。
根据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需要,制定公司专利战略。
3、完成设计所、久隆带电公司申报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二、科技项目跟踪管理
1、完成重点科技项目评审工作。
2、完成预制式电缆工作井定价工作;确立销售渠道。
3、阻水电缆项目扩大试运行范围。
4、“GIS全封闭组合电器的运用技术”丛书年内发行。
5、完成加拿大项目测试工作。
6、完成节能性变电站方案设计。以节能角度为切入点,加强“需求侧管理”市场研究。
三、信息化工作
1、完成“施工企业管理系统”项目程序开发,实现公司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安全管理水平更进一步。
2、完成监理公司与本部网络连接工作,实现监理公司与本部进行电子网络化管理。
1、上海久隆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2009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