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七一党课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近期省委、市委、县委都下发要文件,在前一段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兴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热潮,局党组也印发了《进一步全面兴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热潮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全面兴起“大学习”热潮,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县国土资源系统落地生根。
党的十九大精神,内涵丰富,有许许多多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确定了许多新任务、新举措,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反复学、长期学来准确领会和把握。今天监察、收储和忠信国土所三个支部开展七一活动,我结合我县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就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内容,与大家共同学习:
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这5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在我国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生动诠释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一)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意义、方针、方法、举措,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各地区各部门的思想和行动日益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全体人民的最大共识。
(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针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情况,党中央专门制定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搭建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设计了改革路线图。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展开,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试点全面启动,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不断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力度明显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加快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建立。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硬拳出击,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环保难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大大增强。
(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中央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提供了行动纲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节约资源、生态环境指标超额完成,“十三五”前两年又取得新的成就。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取得明显进展,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率先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认真落实减排承诺,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二、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4个方面提出了今后5年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任务,完成好这些任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推进绿色发展。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就是要从源头上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中,面向市场需求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用绿色技术改造形成绿色经济。发展绿色金融,就是要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推进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就是要在这些绿色产业培育形成更多市场主体和新的增长点。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就是要紧跟世界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节约一切自然资源。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就是要把节水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幅度减少水资源消耗,扭转水资源短缺的困局。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就是要打通生产与消费环节,更好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要使绿色消费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做起,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作贡献。
(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这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这是防治污染、治理环境的基本方针。要继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三大战役”,努力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就是要针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相对薄弱的问题,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就是要改革这些领域的体制机制,加快污染防治基础制度建设,尽快补上制度漏洞。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就是要明确环境治理中各主体的责任义务,政府履行主导职责,企业承担主体责任,社会组织和公众发挥参与和监督作用。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就是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落实减排承诺,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贡献。
(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长远大计。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就是要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构筑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就是要通过规划体制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从国家、省、市县三个层级划定三条控制线,明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提供依据。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就是要针对我国缺林少绿的国情,集中连片建设森林,并持之以恒地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为国土增添绿装。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就是要在停止天然林采伐基础上,完善相关政策,使这项制度可持续。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就是要在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等恢复这类国土的生态功能。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就是要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础上,针对耕地退化问题,抓住粮食高产量、高库存的有利时机,通过轮作休耕等使超载的耕地休养生息。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
(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体制保障。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就是要改革目前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九龙治水”的管理体制,推进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就是要建立健全以法律为依据、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和市场化机制为重要手段的制度体系。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就是要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相关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政策,保障主体功能区制度有效落实。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就是要整合目前分头设置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形成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就是要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厉打击、严罚重惩,形成不敢且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的高压态势和社会氛围。
三、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抓好我县矿产资源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我们要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想丰富深邃、内容博大宽广,很多方面与国土资源工作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比如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设美丽中国。这是我们国土资源工作的主战场,我们要树立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近年来,通过全县国土资源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解决了生态保护领域一些难题,办成了一些大事。尽管如此,生态文明建设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生态保护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问题,其中也包括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切实解决。我们要把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总书记的要求融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论述、新要求、新举措,找准新时代国土资源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位置,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改革创新精神审视国土资源工作。
一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强化民生项目保障。我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的武夷山脉和仙霞岭山脉交汇处,为闽浙单身三省交界地带。本县地貌以构造侵蚀中——低山为主,部分为丘陵;区内山岭纵横交错,峰峦叠嶂,最高山峰(营盘尖)海拔达1664米,较大的盆地有忠信—仙阳贫地、浦城盆地、石陂盆地、临江盆地等;全区构造侵蚀作用强烈,“V’型谷发育,主要溪流南浦溪为闽江上游建溪流域的支流之一。境内在擎起 的年度平均降雨强度较大,因台风暴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等类型,为省内地质环境致灾条件中等发育区域。我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3处,其中滑坡32处,崩塌5处,不稳定斜坡6处。此外,房前屋后重点观测高陡边坡89处。在区域上,主要分布于官路乡、仙阳镇、忠信镇、水北街镇;在地形地貌上,地灾隐患点和高陡边坡大多分布于山坡脚附近的房屋建设、交通工程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等边坡开挖与影响地段。
为了主动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我县及时编制《地灾防治预案》,严格落实值班、灾情速报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等各项制度,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继续推进“百千万”工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地灾工程治理力度。加强地灾治理项目监管,跟踪落实地灾工程治理项目“回头看”整改情况,加快项目验收,做好工程决算。精心组织,用活政策,积极争取省、市全方位的支持,发挥地质灾害搬迁与旧村复垦项目的政策叠加效应。
二是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推进国土资源绿色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县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15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36种,其中:金属矿产17种,非金属矿产16种,能源矿产2种,其它矿产1种。其中:中型矿区7个,小型矿区32个。经勘查已探求一定资源储量的矿产有:铅、锌、银、钼、钨、铜、萤石、硫铁矿、饰面用花岗岩、蛇纹岩、叶腊石等11种;资源储量达中型规模矿床的是:浦城县屏峰硫铅锌矿、浦城县旱塘坞萤石矿、南平市浦城县九里钼矿、浦城县龙堂寺萤石矿等4处;小型矿床是:浦城县外洋萤石矿、仙菇山饰面花岗岩矿、杨高山萤石矿等34处。
近年来,我县继续加大力度开展矿产资源“三清两退一公开”工作,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行矿业权退出机制,严格落实采矿权价款、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保证金一次性缴交(存)制度。实行矿业权出让网上公开,加强采矿权出让公告审查。认真落实省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继续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同时,加快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和“三沿两线”青山挂白治理进度,落实党政领导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
三是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加强日常执法监察工作。加大全天候遥感影像数据应用,加强日常移动执法监察和网格化动态执法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切实做到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认真抓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各乡镇国土所、监察大队要依法行政,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及时报告,及时依法严肃查处。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新的目标、任务、举措,进一步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团坚决打好环境保护这场攻坚战,尽快补上生态环境这块最大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第二篇: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党课教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开创建设新局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教育党课
(2017年11月)
同志们:
为扎实推进我局十九大精神学习教育贯彻落实深入开展,切实发挥领导干部在学习教育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十九大精神在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中落地生根,根据省、市委有关要求和局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今天我在这里讲党课,目的就是要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更加自觉坚定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上来。下面,我结合自己学习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精神,联系干部队伍实际情况,谈谈对报告的认识和体会,跟大家交流、共勉。
一、深刻认识学习十九大精神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统领,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我们大家要深刻领会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思想、重大判断、重大战略、重大举措,明确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二、准确把握十九大精神的基本要义
党的十九大内容极为丰富和深刻,在治国理政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硕成果,需要从战略上全局上一步步加深理解。学习领会大会精神,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要义特别需要深入把握:一是新时代,即大会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了科学论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二是新指南,即大会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基本内涵,并写入党章、正式确立这一重要思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三是新战略,即大会作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为什么说新时代、新指南、新战略是大会的基本要义?是因为,这‚三个新‛是带有灵魂意义的方面,是带有纲举目张作用的要素,是贯穿整个报告的思想脉络,把握好这‚三个新‛,就容易理解大会制定的宏伟蓝图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就容易理解大会所作的各方面决策部署的内在逻辑与遵循。也是因为,这‚三个新‛集中体现着大会在思想理论上的创新创造,彰显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和能力,把握好了这‚三个新‛,就能更好地掌握大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就能以顺应历史大势的主动精神去履行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这也是大会重大意义、历史贡献最集中的体现。
第一,认识新时代。‚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准确判断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从而确立正确的理论指导和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中国发展大势的自觉认识和清醒把握,为实现新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
这一科学论断有着科学的依据。就当代中国发展进程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雄心壮志、开新局新风,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党的领导力和执政力、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人民自信心和向心力的全方位提升,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来说,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提出新的愿望和期待。就未来中国的发展趋势来说,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到本世纪中叶,开启了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新的历史征程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战略谋划和部署。
大会还对新时代的基本内涵作出系统阐述,作出‚三个意味着‛‚五个时代‛的明确概括。‚三个意味着‛‚五个时代‛的概括涵盖面很宽,贯穿的是对中国历史、现在、未来大势趋势把握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目标使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人民推动中国历史进步、世界共同发展、人类文明前行进程的有机统一。这也必然赋予各方面事业发展以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党的历史使命以新的更高要求。
第二,把握新指南。理论创新优势是我们党的根本优势。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正式确立这一重要思想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是党的十九大最具核心意义的理论成果,也是大会最根本、最重要的历史贡献。
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些论述所贯穿的核心意蕴,就是我们党一贯坚持和反复强调的: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出了新话,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与时俱进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首先,这一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当今中国发展的新的时代课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会报告用‚八个明确‛阐明这一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包括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也充分展示了这一重要思想在讲出‚新话‛上的广度力度和厚重程度。其次,这一重要思想在引领党和国家发展的实践中彰显了真理力量。5年来,党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背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领的力量。再者,这一重要思想以一系列关怀人类命运和占据道义制高点的思想观点,提升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可以说,这一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在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背景、基本内涵和历史地位的同时,大会报告还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等14个方面,用很大篇幅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这就从这一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要求、与‚三个基本‛有机统一的关系上,为我们把握好今后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指明了总的遵循和大政方针。
第三,实施新战略。战略问题是赢得全盘主动的基本问题。世界各国特别是当今发达国家,都是在运用正确发展战略中成就现代化的。我们党作为一个富有战略眼光的政党更是如此,包括五六十年代的‚两步走‛战略,包括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大‚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战略,都有力支撑了国家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新时代要有新使命,新使命要有新战略。党的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使命,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发展的战略思想,确立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方向标和路线图。这一战略安排,立足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人民整体福祉,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进程,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后的30年分成‚两大步‛‚两个15年‛‚两大阶段性总目标‛,具有很强的方向引领性。这一战略安排,既体现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又体现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像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美丽中国方面的目标追求,都更具时代性和前瞻性;既体现长远追求,又体现逐步提升、渐次推进的特点,符合发展的一般特性和基本规律,具有很强的实际可行性。正如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进入新时代、遵循新指南、实施新战略,最终要落到新作为上。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他还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劲头,既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要求,又是落实大会制定的宏伟蓝图的可靠保证。
我们党一路走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是为崇高目标不懈奋斗的顽强意志和行动力量。从‚进京赶考‛之初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到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再到习近平同志强调‚天上不会掉馅饼‛‚撸起袖子加油干‛,都是如此。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际上是历史征程的再出发、再赶考;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保证各项战略任务顺利实施,要靠顽强不懈的奋斗意志和敢于进取的实际行动。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强化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紧密联系交通事业的实际,把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变为具体的思路、举措和行动,贯彻落实好各方面任务。要勇于直面新时代条件下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扭住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龙头,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今天,我结合我的学习理解跟大家交流,就是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从严要求,向实着力,全身心的投入到交通事业改革发展洪流中,努力开创交通事业事业新局面,为我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学习十九大建设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学习十九大建设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学习十九大建设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水是地球的血脉,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水为先,在促进人水和谐中实现生态的平衡与发展。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下游,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9%,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水,蕴含了江苏丰富的文化内涵,孕育了江苏灿烂悠久的文明,韵律了江苏的繁华兴盛。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江苏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甚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建设生态文明,就江苏而言,必须围绕擦亮水韵江苏这张名片,在水的流动韵律中美化生态、塑造文明。
一、牢固树立以水为先的观念意识。达尔文《进化论》问世以来,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于富有营养的水。水与世间万物自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关系着整个地球生命的全部,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荀子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必须在维系水平衡中,真正做到人水和谐,实现永续发展。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以水为先的观念,敬畏水、护爱水,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意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在维护绿水青山中打造金山银山,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水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切实强化以水为先的刚性约束。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健全完善涉水管理的法律法规,严格水事执法,严肃查处违法水事行为。加强规划引领,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节约用水规划,合理确定分流域、分地区、分行业的节水目标。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落实取水审批、计划用水、分配调控、定额考核、退水水质管理的取水许可监督体系,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在布局谋划产业发展的时候,要强化水资源水环境刚性约束,充分考虑本地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三、扎实推进以水为先的治理举措。江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加之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决定了江苏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治理“水多”问题上,要加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水满为患;同时,也要把洪水作为一种资源,合理调配,充分利用。在治理“水少”问题上,要大力倡导节水,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和工业应用节水工艺和节水新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在治理“水脏”问题上,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污染源头控制,强化污染治理,抓好河湖日常管护,有效治理和保护水体水质。
四、用足用好以水为先的平台抓手。河湖水系纵横交错、相连相通,涉及上下游、左右岸,治水管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效实施水治理、保障水安全,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来推动落实。**年,在总结江苏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推行河长制,就是让各级党政领导来担任河长,变多部门分头治水为党委政府统筹治水,这就抓住了“多龙治水”症结的关键,有利于强化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以水为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用足用好河长制这一平台和抓手,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来协调督促各方面力量,切实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真正把治水管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大力倡导以水为先的行为文化。水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然而,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既可能造成巨大的水浪费,也可以产生巨大的节水效益。据有关分析,水龙头未拧紧滴水,1小时浪费水1.7升;打开水龙头将牙刷浸湿,然后直接给牙刷挤牙膏的过程大约是10秒钟,早晚两次,如不随手关水,将白白浪费掉0.1升水;如果洗澡时关水1分钟,可省下7升左右的水。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厨房生活节水、厕所使用节水、洗澡过程节水等等,都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应当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日常做起,倡导以水为先的行为文化,为保护水资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六、积极营造以水为先的浓厚氛围。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全社会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要强化水的宣传,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重大水的节日,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载体,全方位、多角度集中开展“水与生命”“水与环境”“水与生态”“水与发展”等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敬畏水、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的良好氛围。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利用干旱缺水的实例,去感化每一位用水人。总之,要多层次、多形式组织社会公众参与节水工作,让节水意识真正深入人心。以水为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生态规律和水的自然规律的考量。我们要强化系统性思维,注重规律性把握,落实长效性举措,努力实现人水和谐共生,让水韵江苏的名片更亮,让环境美新江苏的底色更绿,让水生态文明成为江苏生态文明的样板。
第四篇:十九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一)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同志们!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第五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课讲稿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刘风雨院长主讲
同志们:
按照院党总支部工作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就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交流探讨。党的十九大精神立意深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需要大家认真学习、全面领会、深刻理解 准确把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多思多想,在学懂上下功夫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是前提。要把学习摆在首要位置,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多思多想,准确领会新理念、新论断、新任务、新举措,做到学深、学细、学懂、学透。
一是学好原著。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最直接、最管用、最有效的方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认认真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研读深刻领会大会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一系列新论断、新部署,做到入脑入心、入言入行。
二是丰富形式。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要不断丰富形式,创新载体,注重采取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相结合的方法,把每一点都领会深、领会透,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入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要积极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学习,通过阅读学习材料、观看解读视频、开展知识竞赛等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掀起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要积极开展全员学习、集中轮训,采取讲一堂党课、看一部爱党爱国教育片、办一次技术专家讲座、开展一次体验式活动、组织一次讨论等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确保每一名党员都能接受培训。
三是坚持不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必须坚持常抓抓常,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要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穿于党员干部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贯穿于谋划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始终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工作、指导实践,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要通过锲而不舍的学习,真正取得实效。
二、多感多悟,在弄通上下功夫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明确的新任务、新举措、新要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把各方面的内容贯通起来,把学习、思考、实践结合起来,系统学习,深刻领悟,做到融会贯通。
一是掌握方法。要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全部地而不是局部地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深入认识党的十九大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各项战略部署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全面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
二是领会实质。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新论断,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方略,确立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目标。一个“新”字,是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金钥匙”,要紧紧围绕“新”去理解、领悟,重点要把握好“八个新”,即:新成就开辟光明前景,新时代标注历史方位,新思想凝聚磅礴力量,新使命激荡奋斗热情,新矛盾校准努力方向,新征程擘画宏伟蓝图,新部署指引未来发展,新要求锻造坚强力量。
三、多行多试,在做实上下功夫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在行动,归根结底是要落到一个“做”字上来。要切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结合工作实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把医院工作做好,事情办好,把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化为推动医院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是营造氛围,带好队伍。要注重团结协作,把团结放到单位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和定位,通过理论学习统一思想、化解分歧,在认识上、在行动上形成一致;要主动沟通,定期交流,遇事多商量、多通气,努力形成党政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正副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良好局面。要营造良好风气,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以自身示范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以实际行动带动员工队伍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关心员工生活,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感知他们的冷暖,关注他们的诉求,尽最大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升他们的战斗力。
二是全面履职,打造亮点。要坚持集体决策,在涉及医院发展和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强化集体讨论和集体决策,充分发扬民主,在集中班子全体成员意志的基础上,认真做出决策部署,把好医院发展的大方向。要落实分工负责,根据集体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大胆工作,主动克服困难,完成分担的任务,保证集体决策得到贯彻执行。同时又要关心全局,积极参与集体领导,做到分工不分家、成事不败事、补台不拆台。要统筹兼顾,在做好医疗质量安全的同时,抓好管理及其他各项工作,确保大局稳定、内部和谐,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坚实保障、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珍惜岗位,提升素养。要爱岗敬业。要牢记自身使命,发扬自身优势,为单位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以自身努力带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共同创造一个温馨美丽的工作环境。要提升素质。有修养的人,是有才干、讲团结、顾大局、好沟通、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希望中医院每一位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以豁达的心境来合作共事。要发挥作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在重要时节、重点岗位和急难险重的工作中,自觉冲锋在前、战斗在前,成为创先争优的旗帜、干事创业的标杆、攻坚克难的堡垒。
同志们,学习宣贯党的十九大精神,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大家在前期学习宣传贯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广度和深度,坚持不懈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到医院发展建设上来,为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