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第三集 正道沧桑

时间:2019-05-14 04:3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第三集 正道沧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第三集 正道沧桑》。

第一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第三集 正道沧桑

历史文献纪录片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解说词

第三集 正道沧桑

简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解说】作为中国西南铁路交通枢纽,成都北编组站总是那样繁忙。这里的铁轨有一条通往重庆,它就是有新中国第一路之称的成渝铁路。

成渝铁路的修建始于清末1909年,但到新中国成立时,大部分路线依旧只是地图上的一条虚线。实际上,新中国建立之前,除东北三省外,中国铁路的主干线几乎没有一条能够全线通车。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国家一穷二白,河山亟待重整。但是,正像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上豪迈宣示的那样:“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解说】北京,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它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见证。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十月一日和五月一日,天安门广场都会被营造出浓烈的节日气氛,庆祝新中国的生日和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1950年的5月1日,是新中国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二十万人的游行队伍在大雨中走了七个小时,当家做主的劳动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兴高采烈、理直气壮地庆祝自己的节日。【解说】新中国成立仅仅八个月,无论内政还是外交,都已经展示了新的气象。这年6月,毛泽东发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号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全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巨大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然而,就在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信心百倍、百业待举的时候,战争不期而至。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随即美国第七舰队悍然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十月,美军越过“三八线”,直接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面对严重局面,新生的共和国,决策异常艰难。

【采访】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在这种条件下,很多人都认为,我们1949年刚建立新中国,百业待兴,需要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没有能力打仗,是毛泽东看到了如果不进行这场战争,我们将来面临的安全环境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解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断。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进行了五次重大战役,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在这个橱窗里摆放着这样一铲土,取自朝鲜战场。【同期声】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上甘岭战役是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历时四十三天。这铲土就来自朝鲜战场上的上甘岭阵地,我们可以目测一下当时土和弹片的比例,几乎可以达到一比一的比例。

【解说】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敌人使用了除原子弹之外的几乎所有现代化武器。而我志愿军英勇顽强、舍生忘死、敢于胜利,打出了新中国的军威、国威,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1953年,“三八线”上的炮声趋于平息。7月27日,中朝两国人民及其军队经过三年的艰苦作战和谈判斗争,终于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后来彭德怀曾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解说】全国人民在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以空前的爱国热情,投入到国民经济恢复和国家建设上来。

十多万民工、一千四百六十万土石方、十四座隧道、两百多座大小桥梁、四百多个涵洞……完成这些艰巨任务,使用的工具仅仅是简陋的十字镐、大锤、钢钎、锄头和铁锹。很难相信,成渝铁路,这条曾被搁置了四十多年的铁路,在新中国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全线贯通!在那段艰难的岁月中,新生的共和国坚持“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除成渝铁路之外,鞍山钢铁厂、上海电机厂、塘沽新港……一批重大工程相继竣工。在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得三亿多新解放区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七亿亩土地和生产资料,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翻身解放。

至1952年底,仅仅用了三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的工作。

【解说】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展柜内,摆放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蓝本,这在当年属于绝密文件。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展开。曾经积贫积弱的农业中国,开始迅速走上一条工业强国之路。长春,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1953年7月15日,就在这片市郊的荒野上,人们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就在这一天,六位年轻的建设者抬着镶嵌有毛泽东手书的汉白玉,埋下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块基石。就此,连续三年不间断的大会战拉开帷幕。三年后,1956年的7月13日,在长春一汽崭新的总装线上,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白手起家的中国人,在那个年代,创造了诸多的奇迹: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架飞机、第一辆卡车……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不断树立起新的里程碑。

1956年10月1日,新中国的第七个国庆节。游行队伍中,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这一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包括苏联援建的项目,中国实际实施了九百二十一个大中型项目,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1.9%。短短五年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采访】柳建辉(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教授)

当时整个社会是一种很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是社会风气最好的一个时期。我认为与当时适时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极大的关系。

【解说】建国初期,中央就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那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也在稳步推进。这块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子,随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而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造性地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宪法原则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国人民民主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这预示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

在新的起点到来之际,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1956年4月,毛泽东将这些探索和思考进行总结,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自主探索一条更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八大做了理论准备。

【同期声】毛泽东

我们并没有孤立的感觉,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一步一步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

【解说】党的八大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进一步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解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理论创造,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一股无穷的力量。然而,当对梦想的追逐变得超越了现实可能性时,人们逐渐忽视了理性的声音。在“一五”建设的成就面前,从中央到地方,不少领导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忽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于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1959到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高涨的建设热情和低迷的国民经济,提醒着决策者。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号召全党要搞一个“实事求是年”。随后,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同期声】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这件是刘少奇在农村调研的笔记,日历上所记录的内容是周恩来的工作计划和5月13日到农村调研的安排。还有这一件是陈云在上海农村的调研报告。展柜中展出的这几本日记本和日历上所记录的内容就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

【解说】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发扬民主,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统一了全党认识。此后的几年,国民经济调整稳步推进。中国,从困难之中走了出来。

这群人像雕塑的原型,是来自于大庆油田的建设者。“大跃进”之后,正当中国工业处于调整、压缩局面中,地质部门和石油战线却爆出了震动全国的喜讯。1959年9月26日16时许,在松嫩平原大同小镇附近,从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里喷射出了黑色油流。第二年,油田投入开发建设。

这位跃入泥浆挥舞双臂的人,就是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被称为“铁人”的王进喜。

【解说】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技专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1月30日我国第一代远程地地战略导弹东风-4试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又成功地把“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两弹一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在他们身上体现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至今仍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那个艰苦创业的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普通战士雷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任劳任怨的平凡掏粪工人时传祥,为保护集体财物与风雪搏斗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等,不断涌现的英雄人物,成为那个时代精神的最好注解。他们的名字被人们争相传颂,至今耳熟能详。英雄的篇章,书写在中国的大地上,焕发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期声】周恩来

我们要在今后建设工作中,进一步认识建设的客观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解说】1964年底到1965年初,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完整、明确地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然而,四个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却被“文化大革命”打断了。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即使在那段岁月里,国家建设的脚步依然艰难前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迫于当时严峻的国际环境,我国进行了一次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这就是著名的“三线建设”。

攀枝花,中国西部的工业新兴城市。从这里看去,对面被金沙江环绕的这片区域就是攀钢集团所在地,被叫做“弄弄坪”。谁能想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这里竟是“七户人家一棵树”的荒芜之地。从1964年开始,数万建设者白天杠杠压,晚上压杠杠,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从“席棚设计院”里绘制的蓝图,终于在1970年7月1日绽放出绚丽的钢花。【采访】李东学(攀钢运输部纪委原副书记)

高兴得都睡不着觉,晚上从鞍山调来的那些老同志坐在一起唠嗑都唠这些。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就好办了。

【解说】正是有了像这样的建设者,我国国民经济尽管受到“文革”冲击而损失巨大,也仍然在很多领域取得了进展。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解说】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四个月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降落在北京,他的此次行程,被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关系的突破与发展,成为二十世纪外交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几年后,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邓小平对此评价说,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的功绩。【解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二篇:《筑梦中国》第三集正道沧桑观后感

《筑梦中国》第三集正道沧桑观后感

《筑梦中国》以历史的厚重感、鲜明的博物馆特色和深邃的政论,彰显了复兴之路的宏大主题和中华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坚定信心,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聘才网。

《筑梦中国》第三集正道沧桑观后感

在十八大后,“中国梦”已经成为13亿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追求,而“正能量”也成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动力。或者说在中国,只有“正能量”才能推动“中国梦”圆满实现,“负能量”对实现“中国梦”没有积极作用。还记得,清末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有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是说,要掌握“大道”,必须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要实现中国梦的“大道”,就必须研究社会主义的历史,以史为鉴,寻找传播正能量,去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负能量,去伪存真,去糟粕留精华。而现在我们可以分析古今中外历史上对社会主义发展影响深远的经验教训,同时深入挖掘、认真梳理、总结升华,得到我们最需要、最精华的理论、实践经验,它们将会是我们实现“中国梦”漫漫征途中不可多得的巨大精神财富。

《筑梦中国》是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电视台和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从6月30日20:30时开始首播,每天一集(共7集,每集30分钟)。观看《正道沧桑》心得体会总结如下,透过社会主义运动陆续上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总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无论是黎明还是黄昏,是风狂还是雨骤,它都始终引导着人们向着崇高的目标奋然前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但美好的理想还是鼓舞着他们一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留下了令人至今感动的人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巴黎公社社员对资产阶级堡垒的首次攻击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唱出的“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奈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雄壮歌声,一直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向旧世界发起一次接一次的猛烈战斗。而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等到“冬宫炮声”响起的时刻,资本主义的链条终于被炸得断裂开来,社会主义理想第一次结出了轰动世界的果实。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正如电视中那位接受采访的专家所言:“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成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筑梦中国》根据《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创作而成,主题与内容有所延伸,既展示了中华民族百余年的复兴历程和辉煌成就,又紧密结合当前形势任务作了相应阐释。结构上,《筑梦中国》按照各个历史时期,分为“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等7集,清晰再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复兴史。

《筑梦中国》充分发挥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丰富的文物资源独特优势,片中展现了鸦片战争中虎门抗英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天王洪秀全的玉玺、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李大钊英勇就义的绞刑架、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木船、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匾、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实行大包干的合同书等等。

XX年7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党的历史,有助于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有利于党员干部提高文化素养、思想政治修养和工作能力与领导水平。

《筑梦中国》第三集正道沧桑观后感月10 日,赫山党支部组织党员学习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该片共分“ 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7 集,从近现代以来一件件史实、史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思想中,映照出国家图存求亡、人民共和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改革开放共逐中国梦的现当代中国史。它通过光与影的电视纪录片方式,将一部中华民族复兴史,立体而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逝去的历史,已无可更改,梦想的未来,却能从此把握。这一切,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回望与反思历史的基础上,脚踏实地,走好当下,一步一个脚印,由此,筑梦中国的理想,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个中国人,都应在了解自己国家历史的基础上,走得更为坚定有力,向着人生目标与理想不懈前行。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或大或小的梦想,梦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的变化。要想实现梦想,应当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学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俗话说的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作为一名移动市场线员工,每天在客户中行走,虽说辛苦,但是辛苦给我们带来了收获,心里多了一份责任,在工作中也收获了快乐,为我的筑梦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是学会坚持。笨鸟先飞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告诉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许会失败两次或者更多次,但是只要我们去坚持,相信有一天成功也许光临我们,有时候当我们再坚持一下也许离成功就更近了,每天工作也许会累,但是我们每天都要记得总结,在这一天收获了什么,那些没有做好,为明天做事情提前做准备,相信这样坚持下去,我们定会成长的更快,我们的人生也会发生质变。

三是用心工作。它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对移动这个大家庭所特有的感情,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的热爱。我们作为移动的一员,工作中,要把握好自己的位置,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态度决定一切,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拥有一个美好的心情,这样工作起来不仅能带给自己快乐,也会给周围的同事带来快乐。

四是学会思考。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去多想这件事情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做这件事情。思考多了,我们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就提高了,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筑梦中国》第三集正道沧桑观后感 《筑梦中国》让我又一次重温了中国的近代史。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回顾历史,反思屈辱,你我有梦,中国有梦。

当中国梦都变成每一个国人为之追求和执着攀登的希望之梦时,那么国之强大就不远了。曾记得有这样一段鼓励中国人为梦而挥洒激扬的文字,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唤起了无数仁人志士为追寻中国梦而求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如果说少年无梦,那么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如果说少年有梦,那才是国之大幸。《筑梦中国》要让年少者为“梦”引起共鸣。

在实现伟大中国的复兴之梦的今天,《筑梦中国》再一次唤醒有些沉醉的年少者,其实中国梦还需靠每个国人为之努力奋斗,还未到享受和品味中国梦的时刻,前辈们在留下中国梦胜利果实的同时,给我们后来者寄托了更高更远的期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还得靠一代又一代怀揣中国梦的后来者。“三民主义”的缔造者孙中山曾有过这样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是对追求中国梦的真实推进。

《筑梦中国》,风雨如磐,沧桑历史,让我既为我国千年辉煌而自豪,又为百年沧桑而感慨,更感到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真切,让全中国人民充满希望。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这不是梦想,而是通过我们全国人民共筑中国梦,一定能实现的!你我有梦,国人才有梦,中国才有梦。让我们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朝着实现伟大中国的复兴之路奋勇前进吧。

第三篇:《筑梦中国》正道沧桑观后感

《筑梦中国》正道沧桑观后感

《筑梦中国》正道沧桑观后感一:

近期,我认真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这部影片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筑梦中国》纪录片共有7集,在这7集的中华民族百余年“追梦史”中,回顾了几代中国人的艰辛探索,展示了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影片主题鲜明突出,思想性强,尤其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这个主题,把握了探路寻路、追梦筑梦的历史主线。叙事生动感人,教育性强,当中的一些故事细节令人难忘、发人深思、给人力量。

第三集的《正道沧桑》,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逐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前进。讲述我国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艰辛历程。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既遇到了“文化大革命”冲击的艰难和挫折,也取得了工业化突破的成就和辉煌,当中有我们共产党人的血汗和泪水。就像影片中讲的那样:“英雄的篇章书写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焕发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精神力量”。本集重点讲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筑梦中国》正道沧桑观后感二: 《筑梦中国》是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电视台和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从6月30日20:30时开始首播,每天一集(共7集,每集30分钟)。观看《正道沧桑》心得体会总结如下,透过社会主义运动陆续上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总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无论是黎明还是黄昏,是风狂还是雨骤,它都始终引导着人们向着崇高的目标奋然前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但美好的理想还是鼓舞着他们一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留下了令人至今感动的人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巴黎公社社员对资产阶级堡垒的首次攻击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唱出的“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奈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雄壮歌声,一直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向旧世界发起一次接一次的猛烈战斗。而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等到“冬宫炮声”响起的时刻,资本主义的链条终于被炸得断裂开来,社会主义理想第一次结出了轰动世界的果实。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正如电视中那位接受采访的专家所言:“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成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是的,有梦想,更需要有动力,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十八大后,“中国梦”已经成为13亿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追求,而“正能量”也成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动力。或者说在中国,只有“正能量”才能推动 “中国梦”圆满实现,“负能量”对实现“中国梦”没有积极作用。还记得,清末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有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是说,要掌握“大道”,必须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要实现中国梦的“大道”,就必须研究社会主义的历史,以史为鉴,寻找传播正能量,去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负能量,去伪存真,去糟粕留精华。而现在我们可以分析古今中外历史上对社会主义发展影响深远的经验教训,同时深入挖掘、认真梳理、总结升华,得到我们最需要、最精华的理论、实践经验,它们将会是我们实现“中国梦”漫漫征途中不可多得的巨大精神财富。

近代世界,无数的社会主义先驱们不顾一切地追逐立志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甚至不惜为此牺牲生命。为什么,他们是为了什么?答案很简单,他们有理想。

很多人可能会说又是这种俗气、无聊的话题。当然,曾经的我也是其中一员。说理想,谁不会,“理想是美好的,而现实是残酷的”,这是我们的感慨,也是我们的无奈。要说我们的理想,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中国梦不仅仅是我们对祖国的期许,更多的也是包含着我们对自己未来的美丽规划蓝图。就业压力、住房、婚姻等等,都是我们21世纪大学生面临的不可回避的压力,我们只是想平平淡淡的生活,或者说生存下来,而这就是我们的理想。

看到这儿,可能又有人想到了,不少历史学家、哲学家讲过理想信念产生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时代英雄。而现如今中国正需要这么一群为了“中国梦”立志高远,努力奋斗的继承者,现在的80、90以及00后,自私心太强,个人主义盛行,还不堪担当如此重任。客观的说,我个人而言很反感这种观点,要实现中国梦,确实我们任重道远,或许我们缺乏那种担当,但是丝毫没有逃避自己的责任。自私、个人主义更是无从谈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各种前所未有的压力、竞争中,生存下来才是我们面对的首要目标,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更别提实现梦想,奉献祖国这些话题。在我们看来,实现自己的小中国梦,就是在为实现大中国梦开路搭桥。

综上分析所述,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史,只有做到以史为鉴,我们才能居安思危,盛不忘衰,也才能看清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具备的素质,更好的促进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以史为鉴,筑梦中国。

《筑梦中国》正道沧桑观后感三:

观看了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电视台和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我感触很深。对我国近代百年的沧桑变化由衷的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筑梦中国》分“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共7集。每一集都是那么的主题鲜明突出,版块脉络清晰自然,叙事说理恢宏大气,以事论理形神兼备。内容丰富凝炼,史实性强。把握探路寻路、追梦筑梦的历史主线,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叙事生动感人,教育性强。解说思维严密、朴实生动,注重用典范文物和典范细节说话,一些故事细节令人难忘、发人深思、给人力量。

“风雨如磐”“中流击水”这两集主要向我们阐述了中华民族革命前辈是如何千方百计的寻找让国家强盛,不受压迫的方法。无论是清王朝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都没能改变中华民族被压迫的命运。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催生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确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带领中国共产党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华民族再也不受外国列强的压迫了。看完这两集让我明白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出困境,只有强硬的工农阶级才能打破中国被压迫的命运,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道沧桑”“伟大转折”这两集向我们说明了新中国发展的艰难历程。新中国刚刚成立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但是却迎来了朝鲜战争。美国严重威胁到了中国安全,毛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战略方针,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志愿军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把战线维持在了“三八”先附近,迫使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从此中华民族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此后,我国的工业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两弹一星”计划的成功让我们感到自豪。但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让我国的工业及科研停止甚至倒退。1977年7月16日至21日,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从此新中国的发展道路迎来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事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最具有创新的政党,虽然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些波折但还是能够找到新的出路,走上正确的道路。邓小平理论带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走中国人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新的理论篇章。

“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这三集向我们展现了中国高速发展的面貌。1990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共产党2届领导班子的努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带领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中国这二十多年来是经济腾飞的二十年,虽然期间发生了国企改革的阵痛、1998年特大洪水、XX年的非典、XX年的汶川地震等事件,但是都被我党的艰苦奋斗精神给很好的克服了,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XX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

一整部记录片看完,我感慨万千。深刻的领悟到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真正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观后感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观后感

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正在热播中,这部纪录片分别由《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和《圆梦有时》七个小短片组成。

这部纪录片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回顾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让人民再次深刻认识到中国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等重要问题,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更加生动的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增强民族复兴的自信和自强,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述“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自鸦片战争开始,为了救国救民,多少仁人志士付出艰辛努力,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救亡图存的真理,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这是历史的选择。90多年党和人民的奋斗、30多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实践,更加确切的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是我们党历经艰辛探索找到、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唯一正确道路,是一条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幸福之路、民族振兴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汇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达到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践证明,这个理论体系是科学的、正确的。只有坚持和发展这个理论体系,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有光明的前途。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建国60多年来,我们党历经“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建立了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一套制度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更加完善、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实践证明,这套制度体系既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又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制度安排,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潮流,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套制度的轨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是党领导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积累的重要成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筑梦中国终将圆梦中国。

第五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观后感

筑梦中国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观后感

通化市靖宇中学党支部成员刘晓辉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记录片的播放已经接近尾声,党员们却仍然沉浸在深深的思考当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上的仁人志士不畏艰难、英勇斗争、甚至付出了宝贵了生命。作为当代中国人,特别是当代的共产党员,能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强盛做些什么?

每个中国人都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古代的中国,是多么神圣荣耀的国度,辉煌灿烂,四方朝拜,都向而往之。令人惋惜的是,中国到了近代开始逐渐衰微、没落,逐渐黯淡无光。还记得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那份屈辱吗?还记得《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那些丧权辱国条约签订时国人的无奈与愤怒么?还记得八国联军侵华时中华儿女的痛彻心扉么?但!中华民族从来都是打不倒、打不怕的民族!看到了么?黄花岗起义中中国人民的无畏、武昌起义上中华儿女的无惧、辛亥革命过程中国人的果敢与抗争,南昌起义里共产党的勇于承担与力挽狂澜。。。

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新中国的成立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屈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逝去的历史,已无可更改;梦想的未来,却能从此把握。作为新时代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作为八千七百多万党员的一份子,到底能做些什么,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的国际大背景下,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为中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多的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中国梦并不是一个多么高大上让人无法企及的梦。而是每个中国人圆梦的过程。就像黄渤在春晚唱的那样“老百姓腰板很硬社会相对很公平”“ 不求变成龙和凤,我只想活在幸福中”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很多时候听身边的人抱怨国家的哪项政策不合理,中国人的素质低,政府的执行力不强,社会的许多阴暗面,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质疑中国的发展方向,羡慕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跟他们辩驳。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政策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而个人利益不同,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小冲突,但都是可以解决的。而他们所向往的西方,照样存在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弊端,更是受到了本国人民的质疑与不满。我想说的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能看出国民对政府的期待,对共产党的更多期盼,这对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长更是一个督促,一个激励。

身为一名党员,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认为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用自己的真心和责任心来面对每天的工作,为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就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尽自己的一份力,就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我坚信,只有做好自己,个人自信,才能由小到大,由此及彼,由内而外,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自信!

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他做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会早日实现!

下载《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第三集 正道沧桑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第三集 正道沧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