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09体育课题工作报告
“农民运动之乡”小学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的研究
工作报告
大公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概述
我镇素有农民运动之乡之称,从这里,走出了许许多多省级、国家级体育明星,每年的劳动节,我镇都会召开一年一度的极富地域特色的农民运动会。在这种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下,我校体育工作捷报频传,先后获得“ 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南通市体育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南通市首批体育、艺术‘2+1’示范学校”“南通市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先进学校” “南通市体艺优秀群体 ”等十多个荣誉称号。为了拓展学生体育活动资源,结合我镇特点和学校办学特色,我校提出了《“农民运动之乡”小学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的研究》申请。
我校提出的“‘农民运动之乡’小学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的研究”,特指在“农民体育运动之乡”的大环境下,为丰富小学生体育文化生活,以实践性的研究对学校体育活动资源进行开发,挖掘出校内外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合本地小学生的体育素材资源和条件资源。把重点定位在“农民运动之乡”大环境下,对小学校内外体育活动资源进行开发,所开发的资源既有本土特色,又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创设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文化环境,将地方特色与学校特色有机融合,开发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活动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体育活动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发挥特长,为社会体育、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为创建学校体育特色奠定基础。
二 课题研究过程和活动
2012年2月,《“农民运动之乡”小学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的研究》课题被市科所立项。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课题组核心成员与全体班主任一起学习理论,备课磨课,利用学校大课间活动进行实践利用,经过不断努力,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2015年7月至2015年9月,课题组成员将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课程,并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课题主持人撰写了结题报告。
1.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课题筹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
筹备初期,学校建立了课题小组,由学校行政领导、体艺组老师,班主任等人组成。课题组核心成员对我校及周边学校体育活动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校长作为主持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教科室负责具体安排工作,核心组成员具体实施各项目,各班主任和学和学生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当中。
为了能够更有效的执行该课题,不让课题研究流于形式,我们确立如下目标: ⑴以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研究为依托,探索出系统的适合农村小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资源,为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有利条件。
⑵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文化意识的构建,在师生中培养“健康第一”的意识,树立终身体育与健康观念。
⑶创设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文化环境,将地方特色与学校特色有机融合,形成强势教育品牌。
递交课题申请表后,课题组就着手组织课题成员学习,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素质理论,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等,在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定好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并对实验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理念。
2.课题研究第二阶段——课题运作阶段(2013年3月——2015年6月)
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目标,细化研究内容,确立研究重点,设立相关的子课题及孙子课题,并在此基础,将研究人员分工到位,构建了一网络式的研究体系,使得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研究。
(1)课题研究的重点:进行“两个整合”。一是体育活动资源与乡土体育活动资源整合;二是农村小学体育活动资源与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整合。
在第一个子课题,我们从三方面入手,通过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的方式,课外调查与课内观察相结合,对我镇乡土体育活动资源和学校体育活动资源进行删、增、补、改,将小学体育活动资源与农民体育项目整合起来,开发出新的适合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将小学体育活动资源与民间歌舞资源整合起来,编制儿童喜闻乐见的健身操;对我镇农民运动设施资源进行开发,与学校接轨,将校内体育活动延伸至课外,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个子课题《农村小学体育活动资源与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整合的研究》,我们将整合体育活动资源与体育、艺术“2+1”项目,将富有民间文化特色的踢毽子、滚铁环、花鼓舞等元素融入进去,开发有校本特色的体育活动资源,创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花鼓健身舞和课间武术操,让这两种体操成为体育、艺术“2+1”项目的又一亮点。
(2)课题研究的原则:预设——实践——理论
课题组结合各类资源和学生年龄特点,大胆预设各年级体育活动内容,利用学校的“一周四课”和大课间活动时间,对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的内容进行实践、验正并修正。实验老师深入剖析教学行为,提出困惑,理性反思,找出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提出改进措施和解决的策略,通过课后反思与问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下次的课题活动奠定基础,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淀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在研究的三年里,我们实验日志如下:
2013年3月 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并确立子课题研究人员。
2013年4月 周时平老师执教“一周四课”武术操《雏鹰展翅》《旭日东升》,课题组成员全体参与。
2013年5月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主要任务普及武术操,体育老师学习武术操动作。2013年6月 全校普及武术操《雏鹰展翅》《旭日东升》,做到人人会,天天练。2013年9月 课题组成员例会,总结上半年课题研究工作,部署下半年研究任务。2013年10月 史晓军老师执教趣味田径项目,课题组成员全体参与。2013年11月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主要任务普及全校趣味田径项目。2013年12月 开展趣味田径系列竞赛活动。
2014年3月 课题组成员例会,总结去年课题研究工作,部署今年上半年研究任务。2014年4月 丁祥富老师执教“一周四课”《跳房子,跳短绳》,课题组成员全体参与。2014年5月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主要任务普及和提升民间(跳长短绳、丢沙包、推 铁环、踢毽子、跳房子)传统项目系列游戏。
2014年6月 利用体育节开展民间传统项目系列竞赛活动。
2014年9月 课题组成员例会,总结上半年课题研究工作,部署下半年研究任务。2014年10月 储小磊老师执教“一周四课”《篮球、乒乓球》,课题组成员全体参与。2014年11月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主要任务普及篮球、乒乓球活动,创编校本教材。2014年12月 开展全校花样跳长绳、短绳项目系列竞赛活动。
2015年3月 课题组成员例会,总结去年课题研究工作,部署今年上半年研究任务。2015年4月 蒋爱华老师执教《健身花鼓》一周四课,全组人员参与。
2015年5月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主要任务普及中、高年级学习健身花鼓动作。2015年6月 全校利用体育节开展民间和地域特色项目系列竞赛活动。3.课题研究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5年7月——2015年9月)
从2015年7月开始,课题组成员整理各阶段研究资料,对本课题研究过程、研究资料以及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列序,课题主持人根据和课题研究的成果认真撰写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三、研究变更情况
因实际工作需要,本课题主持人由原先的崔世军和周艳虹,改为崔世军和周时平,周艳虹成为本课题组核心成员之一。
四、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上课获奖情况、学生参赛情况
1.周时平撰写的《从教学反思入手提高教学实效》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2012.12 2.丁祥富撰写的《雨天里的“阳光”》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2012.11
3.周时平撰写《提高课间操质量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浅思考》发表于《文体用品与科技》 4.我校全体学生表演的武术操和跳长绳代表镇参加海安县2013和2014学年度大课间体育特色项目评比获一等奖。
5.我校排练的《海安花鼓》获县体育特色项目展示活动最佳项目奖。6.丁祥富撰写的《体育教研组长的成长》发表于《文体用品与科技》
7.周时平老师参加县和市2015年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8.我校通过课题研究编排出《武术操》《推铁环》《抽陀螺》《花样跳长、短绳》《健身花鼓》《跳房子》《趣味沙包》等校本教材。
9.丁祥富老师执教《前抛实心球》获县青少年教师竞赛二等奖。10.储小磊老师参加县2015年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二等奖。
11.蒋爱华老师训练的《新韵花鼓》获县一等奖,并代表县参加市文艺展演。
五、存在的问题:
1.安全问题。学生安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体育课教学大多在多变的室外环境来进行,再加上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是开放、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这样势必会造成一些伤害事件,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与学生各种摔伤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的开心、玩的舒心,值得我们深思。
2.师资问题。我校只有四名专职体育教师,有21个班级。教研参与面较小,缺乏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第二篇:课题工作报告
课题工作报告(3000字以内)
工作报告主要是从课题组织管理的角度写,其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等。如课题形成前的调查,课题的形成,课题形成后的设计,课题的申请与批准,课题的开题,实验教师的培训,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教学的进行,实验教学的研讨与指导,实验教学的总结,课题的阶段性总结,课题的结束等);
——课题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和引用情况等;——课题成果的代表作等。
如果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有变动情况,最好把课题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也写入。工作报告应该是课题研究全过程的全面的、忠实的记录,特别是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要全面、忠实地记录。
第三篇:课题工作报告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的研究》工作报告
富县张村驿初中 马小戎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富县2013-2014立项的微型课题,从立项至今已历时一年,在一年里,在富县教研室专家和学校教科室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对课题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研究工作总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中考数学复习的时间紧、学习任务繁重,怎样提高复习的效率,提高应试技巧,是很多老师和同学们关注的。而九年级数学复习课往往存在量大难复习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教师的复习讲解快而乱,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教师靠学生自学,学生自学能力、原有基础差异较大,展示成了优生的舞台,照顾后进生又严重影响进度,完不成预期的复习教学任务;
3、教师滔滔不绝讲解,学生根本就无暇深思;
4、教师重结论轻过程,课堂各环节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
5、教师忽视对复习课的设计和组织,上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笔者作为九年级数学教学的一线教师,每到九年级复习时,就会感到很苦恼。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都要深思这个问题,认真探讨复习方法,做好规律总结。
基于以上的情况,所以我把《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的研究》作为我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概念界定:
中考数学教学总复习,就是将初中数学知识进行归类,使学生能沟通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策略就是讲求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所学东西,开阔思维,学而致用,提升境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课题组织与管理
本课题的组织与实施均由马小戎完成的。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的创新意识、以优化教学组织形式,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九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信心。
3、通过实验研究,改革复习课堂教学中抽象、单一的模式,在教学中探索,总结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取得实践经验,并将此推广。
4、本课题研究确定的对象为我校九年级(2)、(4)年级学生。研究时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
四、研究思路:
以《数学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为基本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初中阶段数学复习习惯的模式、途径与方法。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目前,九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现状,常见复习课堂的教学途径与教学模式。
2、研究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以保证九年级数学复习的有效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本课题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同时也是我校今后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将把本课题确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认真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4、调查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3年10月)
1、认真学习有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课题研究怎么开展,一般有哪些步骤、具有哪些研究方法,应该积累哪些过程资料。对于我来说还很陌生。因此,我首先加强课题研究理论的学习。我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课题培训活动,学习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美国教育家伊丽沙白 ·布鲁瑞克斯写的《好老师可以避免的20个课堂错误》,荆秀红著《解密高效课堂》等多本书籍,上了两次中考总复习的观摩课,承担了一次课题研究活动课。通过学习,我充实了自己课题研究的理论,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与学生谈心,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及中考备考的有关情况。
我通过调查问卷,在我所教的九年级二、四两班随机抽取了10个班的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对他们问卷,得出了部分结论,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确定我们开展研究的起点。
经过问卷调查、谈话、分析学生情况如下:
首先,大部分没有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态度不够端正,缺少奋斗目标,比较好动、倔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较差,主要原因是从小养成懒惰、散漫,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大部分学生缺乏上进心,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其中的九年级二班也不乏有这样的学生。
还有一部分的学生没有学习目的,无所事事,学习上存在“等、靠、要”的坏毛病,等老师来教,靠别的同学来帮忙。
3、反复论证,申报立项
我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分析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拟定和完善研究方案,使其完善和合理化,更具操作性。我的课题《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的研究》向富县教研室申报并被批准立项。
第二阶段 实验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4月)
1、提供课题研究资源,奠定认知基础。
我通过调查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对九年级数学复习数学课中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提出初步的意见。
2、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深化课题研究
(1)、加强调查分析,及时了解情况。为了使课题研究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在这期间,我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学生在中考复习备考课题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和其他数学教师交流后,我们积累了经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了下一步措施。
(2)、不定期举行集体研讨活动。通过集体研讨,相互交流经验,探讨方法、解决困惑。
3、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成果。
我进行了课题小结,收集了数学复习课教学案例,撰写了五篇教学随笔,形成书面材料在校内进行交流。
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2014年5月)整理资料,展示研究研究成果。
怎样使初中学生成良好的听课、思考、作业等的习惯呢?针对以上原因,我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1)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
(2)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3)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日常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人格的主阵地,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从偏重于灌输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活动。特别是在语言、社会、科学等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他们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指导学习方法。
七、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理论成果
1、进一步探索了九年级数学复习的途径和方法。
2、促进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的展开。
(二)、实践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我对九年级的四个班进行调查,发现同学的学习成绩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通过本课题的初步实验研究,学生能专心地参与到教学环境过程,不分神、不做小动作、不做一切与课堂无关事情。在听课方法上学生做到“听”、“思”、“记”。通过以上做法,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习惯。
(三)教师成果
(1)、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的能力,这对学校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课题研究提高了我的理论水平。我的论文《怎样搞好九年级数学总复习》获校级一等奖;《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获得校级二等奖;教学设计《分式的化简与计算复习》获校级一等奖;《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获三等奖;2014年在学校的教学评比活动中获 得三等奖。
(3)、完成《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论文两篇。
(四)研究的结论:
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匪浅,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经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们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原则,努力排除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结合我校实际总结并设计出我校自己的实验模式以及以后科研的途径和队伍。
八、基本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基本经验
1、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复习教学模式,在《课标》的指引下,探索了一套适合我校九年级中考复习备考的方案。
2、通过展开调查问卷,上课反馈、作业检查、考试、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得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所改观,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3、学生能对已有知识进行条理化梳理,形成条块知识间交汇。
4、通过学习马亚军《2014年陕西省中考说明数学学科解读》,对2014年陕西省中考数学的命题方向及复习备考积累了经验。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生由于知识面较窄,学生差距较大。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感悟往往停留于表面,而且,对当前学习的现状及今后学习任务不能正确认识,对于这样的学生如何提高还需进一步研究。2、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评价和机制很重要,如何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这方面我需进一步改进。
3、课题实践中,由于进行了随堂的“练习与实施”相对要花更多的时间,有时影响教学进度。
4、复习课量大而且繁琐、如何对每章内容进行整理、建立知识框架图、并做好复习检测与阅卷,这需要浪费时间,怎样合理安排、值得探讨。
5、参与课题研究使得平时比较繁忙,再加之能力有限,课题研究的成果不是尽善尽美。希望今后在课题研究中能邀请一些理论基础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参与、指导。附录1:
参考文献:
1、赵玉霞.谈中考数学复习方法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4)
2、黄照勋.中考数学总复习方法谈.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7)
3、梁正岗.谈谈中考数学考试策略考试周刊,2013(3)
4、王海荣.中考数学复习教学的体会.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3(7)
第四篇:课题工作报告
课题工作报告
课题批准号
课 题 名 称 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 课题负责人
蔡自元
所 在 单 位 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第四小学
《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课题研究》
课
题
工
作
报
告
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第四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概述
我校课题领导小组根据新时期少年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探讨德育实效性的新途径,通过教育者组织的和学生自发的实践.参与,合作,交往活动,更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以全体学生为德育对象,以班级为单位,以育人为核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真正做到为学生的成长奠基;促进教师德育观念更新与德育创新能力提高,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并努力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育学生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更要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健康成长。这也就是我们研究课题的目的。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方式,方法的不当,我们的德育往往停留在做表面文章,实效性不高。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教育的根本市里的熟人,学校德育是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今年九月九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好老师的标准的重要讲话中,他又深刻的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教师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所以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问题,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对整个国民和民族的未来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课题正式立项时间为2014年12月,课题名称:《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
二 课题研究过程和活动
1.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课题筹备阶段 A、立项可行性论证
我校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办学理念,学校德育工作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挖掘学生的心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学校“诚信与我同行”等主题中队会等活动,获得了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2014年,我校被授予甘肃“优秀少年大队”称号。我们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了解了国内外关于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县教体局德育工作的方案和要求,先走访了部分学校,对有关小学生道德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对这些资料数据的分析与整理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现实的依据。本课题组有信心能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B、筹备开题:2013年3月——2014年8月
1、成立课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申报工作。
学校一直把德育工作作为首要抓起,积极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为 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成立了以蔡自元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伏雁、王芳红、教导主任张文清、政教主任李君平等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和教师的能力水平,对我校现促进德育教育以及教师的与观念的更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以及课题研究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影响和意义进行了反复的论证,确定了该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完成了《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课题研究申请书的填写及其课题申报工作。
2、组建了精干研究队伍,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为了课题的实施,我们组建了课题研究队伍,学校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学校部分高级教师以及年轻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成员。课题组还对课题研究教师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课题研究小组还邀请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教育局教研室的专家为我们指导课题研究工作。他们对我校申报的课题进行了认真的审议指导,对于课题的界定和课题研究的目标等提出了具体而宝贵的指导意见。我校课题组结合这些意见对课题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在课题申报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好课题研究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学校情况:我校充利用各种条件,力争培养四有新人,求德育实效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构建“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快乐校园”“和谐校园” 营造良好育人的环境,加强德育学科渗透,举办各种活动。加强集体主义,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气节,情操
组织保障: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参与研究教师的培训,提高研究能能力。具体表现:(1)课题组吸收了各科学科骨干教师的积极参与,对于课题的实施提供了各种保障(2)课题组成员人手有一台电脑,工作信息化,办公无纸化,并以创建了QQ组群,交流方便。参研人员工作积极,团结协作,奋进创新。(3)均为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取得了成绩的主体参与者,自身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经验经常进行积累与反思;(4)基于对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的浓厚兴趣和使命感。
经费保障:学校十分支持这一课题的研究,保证资料。设备。科研经费的正常供给。
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均按计划完成。
2.课题研究第二阶段——课题运作阶段(2014年9月——2015年7月)
构建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系,1 成立课题研究组织。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3整合教育资源,突出共建共育。培养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学校德育工作倡导“人人都是美德工作者”“全员参与抓德育”。我们通过重点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实现“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
建设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优化德育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凸显育人里理念,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和谐发展。
4以活动为载体,寓德育于体验中
加强德育序列教育研究
实施“班干部轮换竞争制。”
开展“健智雅诚”教育
开展感恩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 5建立教育阵地,拓展教育空间
社会教育阵地是实施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空间,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重视思想品德教学研究,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品德与社会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对引发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发挥学科德育功能,提高“教书育人”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生长知识,求发展的主阵地。通过教学实施德育,主要是通过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现的。
三、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由于有学校的强有力支持,保证课题的开展,研究计划能按时执行。1加强课题研究意义的宣传,同时取得了广大家长,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
2对影响学校德育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调控,并建立起三道防线,使学校德育成为有效德育。
3组织了社会调查,“开展美德伴我行”活动。
4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写出了阶段研究报告。6主持人做好了阶段性成果的验收。研究变更情况(无重大变更情况)。1
第五篇:课题工作报告
课题工作报告
课题批准号
课 题 名 称 “互联网+”环境下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提升
学习效应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
张晓欢
所 在 单 位 黑龙江职业学院
《“互联网+”环境下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提升学习效应的研究与实践》
课
题
工
作
报
告
黑龙江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课题组
一 课题研究概述 1.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软件技术是高速发展的专业技术,软件行业也是快速变革的行业,软件行业的产品需求,技术特点都在进行快速的变化和升级,软件行业人才标准也在不断变化,为满足社会的各种软件人才需求,各高校大力进行软件人才的培养工作,并通过教学改革寻求提高软件技术人才的质量的有效途径。将互联网与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超越时空、实时交互、个性化等特点,改革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将为学生提供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互联网能够超越时空,实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远程教育,让学习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互联网的实时交互,可以让学生与老师联系的更加紧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互联网的个性化特点,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有效解决因无暇顾及学生个体差异导致的教学质量差等问题。本课题正式立项时间为2016年12月,课题名称:《“互联网+”环境下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提升学习效应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6GHB02007,课题负责人:黑龙江职业学院张晓欢。从2016年12月——2017年11月进行正式研究运作,2017年11月按预定计划完成结题。2.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国内外有关高中学生选课与学分制管理研究的各种信息。(2)咨询法:在校内外反复召开各种咨询会,听取师生对当前高中学生选课与学分制管理研究的意见与建议。
(3)实践检验:经过三年的研究,通过实践检验,使高中学生选课与学分制管理研究的成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4)反馈修正:在研究的同时,及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修正错误,总结经验。
(5)统计分析:将改革结果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本课题研究,注意方法的综合性、实用性、灵活性、包容性,注意研究实验与推广应用并重,采用滚动发展的方式。具体方法是:(1)坚持调查研究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
(2)坚持灵活性和科学性相互结合的原则,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二 课题研究过程和活动
1.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课题筹备阶段(2016年12月1日-2017年1月31日)
建立课题小组,由张晓欢、金忠伟、朱丽华、张兴华、王月明和刘红梅老师共6人组成。结合软件技术专业特点和学情分析确定研究课题,制订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定好实验班级,完善多媒体教室的设施。递交课题申请表后,课题组就着手组织课题成员学习,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素质理论,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定好实验教师,并对实验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理念。通过学习树立现代教育课程观、学生观和质量观,突显三个特点:师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个工具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提高效能;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通过学习促进了各项准备工作的开展。完成课题申报并被批准立项,执教老师制订阶段实验计划。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均按计划完成。
2、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开展实验研究(2017年2月1日-2017年7月31日)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项目组各成员的工作计划,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2)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2017年2月,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资源进行了分析。经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决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开展搭建好了校内外平台。又在校内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室,让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新课程的亮点真正亮起来。(3)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我校正在进行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学改革,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学习经验,拓宽培训渠道。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每学期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并带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我们采取了每周集体教研的方式,每学期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研讨课,以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思路开拓了,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3、课题研究第三阶段——研究成果的整理、总结和验证(2017年8月1日-2017年10月31日)
根据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的反馈情况,讨论和分析实验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总结本次研究成果,得出实验数据,同时对以后研究工作做出展望。与此同时,形成本课题研究相关资料。
4、课题研究第四阶段——推广有效模式和典型案例(2017年1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为了推广本项目研究成果。我们项目组老师,参加了黑龙江职业学院组织的“三说”比赛;发表了教学方法研究方面的论文;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其它五个专业教师进地座谈;参加信息工程学院“精彩一课”活动等等。
三、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由于有学校的强有力支持,保证课题的开展,研究计划能按时执行。课题研究日志如下:
2003年5月1日:网站试运行;
2003年5月21日:在线考试增加试卷分析统计功能; 2003年5月24日:在线考试平台性能测试; 2003年5月26日:在线考试增加导出成绩总表功能;
2003年5月30日:在线考试增加自动生成word试卷(含图片的插入)功能; 2003年11月21-22日:参加在珠海市举行的子课题中期评估; 2003年12月4日:互动物理天地登录雅虎中国网站,只要在雅虎中国输入“互动物理天地”,即可搜索到互动物理天地的网址;
2004年1月6日:由覃进文执教《家庭电路》; 2004年3月3日:由覃进文执教《伏安法测电阻》; 2004年6月11日:新增互动课堂系列;
2004年11月12日:由覃进文执教《运动图象、相碰追及问题复习》; 2004年12月1日:由覃进文执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004年12月10日:由覃进文执教《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2005年3月18日:新版网站在试运行中;
2005年4月14日:由覃进文执教《万有引力定律》; 2005年9月:新增互动实验与探索物理; 2005年10月30日:由卢燕冰老师执教《电阻》。
四、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
1、制作互动课件二个,《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课件在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联合举办的课件评比活动中获全国二等奖,《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现象》课件获三等奖,均被收录入《K12获奖课件集锦》,该课件被网上大量转载。
2、撰写论文《浅谈物理电化教学媒体的组合》发表在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电子刊物
《
中
学
物
理
教
育
》
第十
期
上(http:// 网页上“覃”错输入为“雪”),获“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征稿评比大奖赛一等奖,并入选人民日报出版社大型教育文献《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通过百度探索该论文,能找到相关转载、采用、引用网页58篇。
3、制订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学单元设计12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