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版必修二近七年20072013高考历史真题分解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版含答案
人民版必修二近七年(2007-2013)高考历史真题分解集锦: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Word版含答案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选择题 2013年题组
1((2013?安徽文综?20)“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图5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
大,反映了()
图5 A(天主教的传播 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日不落帝国”形成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B 2((2013?江苏单科?14)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
这里
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 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答案】D
3((2013?上海单科?13)以下为15世纪末 16世纪初的航海线路图,其中1497年至 1498 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进行航海探险的目 的地是()A(? B(? C(?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C 2012年题组
1((2012?上海单科卷?1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答案】C 2011年题组
1((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答案】C 2010年题组(备注:无)2009题组
1((2009?江苏历史?14)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答案】C 2008年题组
1((2008?山东文综?24)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答案】C 2((2008?北京文综?17)“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 ?封建主势力加强 ?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 B(??? C(??? D(??? 【答案】C 2007年题组
1((2007?北京文综?20)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世界各地区处于隔绝闭塞状态 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答案】B 2((2007?广东单科?17)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答案】D 3((2007?上海文综?12)右图白色部分反映的是某一时期西方人所认识的世界。运用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认识应该出现于()
A(新航路开辟以后 B(英国工业革命后 C(国际联盟成立后 D(冷战格局出现后 【答案】A 4((2007?广东理基?66)16世纪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其主要依据是()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大洲的联系日益紧密
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纷纷建立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改变了世界面貌 D(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A
二、主观题
1((2013?广东文综?38)(27分)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6分)【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1)地区:亚洲
原因: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6 分)2((2010?山东文综?27)(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宇左右。【答案】
(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 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 分)(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10分)评分标准: 等级
主题观点 史论结合 逻辑表述 要求 项目
紧扣主题 史实准确 条理清晰 一
观点合理 史论结合 合乎逻辑 符合主题 只罗列史实 条理较清晰 二
观点基本合理 史实基本正确 基本合乎逻辑 基本符合主题 条理不清 三 史实不够准确
观点不够合理 缺乏逻辑 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3((2009?宁夏、辽宁文综?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
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般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14分)(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明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12分)【答案】(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
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需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址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第二篇:历史: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与解析:1·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Ⅲ)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Ⅲ)
1·3宋明理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2010高考广东文综15题)“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2.(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4题)“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3.(2008年上海高考B11题)“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4.(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5.(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4题)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
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6.(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9题)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7.(2011年海南高考6题)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
8.(2009年江苏高考3题)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9.(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62题)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10.(2008年广东高考5题)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11.(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题)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
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12.(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6题)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 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1·3宋明理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题眼:“万化根源总在心。” 考点: “心学”
解析: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学”的理论观点。
2.A 解析:本题以“虎溪三笑”这一典故作为命题的角度切入,通过唐宋儒家思想的发展——“三教合一”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材料、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属于容易题。扣住题干中心词“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即可知对应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A项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符合题意;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与题干时
间不符;C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题意无关;而D项绘画风格的写实更是无法体现,只是说明说明“三教合一”趋势。故选A项。
3.D 解析:材料中的话大体意思是“孩子同父亲一同外出,要让父亲走到前面,孩子在后边跟着。路上遇见长辈,要懂礼数。”反映了注重儒家的伦理道德,象孝道,尊敬长辈等。答案D项。
4.B 解析: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人民版必修三教材“宋明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
5.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与思想的关系和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从材料中分析,文庙从唐代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国各地,很明显是统治者利用孔子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项说法错误,汉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项从材料中难以得出。D项文庙的修建与城市经济发展无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儒学独尊以后,孔子逐渐成为儒学的象征。唐代以来在各地修建文庙,实际是宣扬儒家伦理道
德,维护专制统治。符合此意的为A项,B、C、D项都不符合史实。
6.C 解析: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分析:“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知道程朱理学的这一核心主张,此题应该不难选择。宋明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从哲学本体论高度来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使得这一时期儒家义理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和严密的系统性。
此题考察
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故判断为王阳明。
9.A 解析: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10.D 解析:本题最好使用排除法,孔子倡导儒学,朱程倡导理学,而王阳明提倡的是心学,强调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故选D符合题意。
11.A 解析:此题考查解读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形体是“有生之本”。这种从“人是一个感觉体”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体现了对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考查。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宋明理学。分析:此题必须克服对陌生材料的恐惧心理。首先注意题干和选项材料中的“形”、“本”、“心”、“物(或万物)”、“天地”、“道”这些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孰先孰后);运用从哲学常识,看出题目涉及的是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中国古代哲学观点;再以自己熟悉的“心外无物”为突破口(这是典型的唯心论哲学(本体论)观点,其它为唯物论哲学观点),解答此题。
题中陌生材料出处:“形者,有生之本。故养生在于保形,充形在于育气,养气在于宁心,宁心在于致诚,养诚在于尽性,不尽性不足以养生。”(北宋王安石《临川集·礼乐论》)/
“道为天地之本,天地为万物之本。”(北宋邵雍《观物内篇》)/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南宋叶适《水心别集·进卷·诗》)/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天地常运而人道不息”。(南宋陈亮《与徐彦才大谏》)
12.D 解析:儒学在魏晋时期受到佛、道的冲击,出现三教并存局面,在宋代儒学家们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重新阐释儒学,形成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