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4:2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与思考

关于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与思考

摘要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笔者单位也同步实施。在实施中,笔者对新会计准则产生了不少体会,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发生有较大变化。为此笔者主要从核算内容以及准则的原则与规范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会计准则对比思考

一、从一些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角度分析

1、资产类部分科目 “短期投资”。新准则没有设置“短期投资”,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字面上轻易理解。并分别对“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调账时,企业应当按照首次执行日的公允价值自“短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跌价预备”科目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原账面价值与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的差额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长期债权投资”科目的处理类似。

坏账预备。提取范围发生变化。旧会计准则只是对应收帐款,其它应收款提取坏帐预备,新准则又把预付帐款,应收利息,长期应收款,应收分保帐款纳入了提取的范围。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早前笔者一直觉得具有资产性质的应收款项都应该提坏帐预备,现在终于实现。

代理业务资产。原企业会计制度设置“受托代销商品”科目核算企业接受其他单位委托代销的商品。企业受托代销的商品,也可将本科目改为“受托代销商品”科目,并按照委托单位进行明细核算。可见在新准则下,企业接受委托代销的商品既可以在“代理业务资产”科目核算,也可以在“受托代销商品”科目核算,具有一定灵活性。但笔者建议使用本科目统一核算,概念清楚,又与国际会计接轨。新准则中存货科目变化。“物资采购”变为“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企业会计制度设置“物资采购”会计科目核算企业购入材料实际成本或者计划成本。新准则取消了“物资采购”科目,明确区分了“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材料采购”核算材料计划成本,“在途物资”核算材料实际成本。由于新准则明确规定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便于企业分析材料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为企业成本核算提供准确数字。“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变为“发出商品”,原会计制度使用“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发出商品的成本,使用“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核算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成本。新准则则将“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和“委托代销商品”科目统一为“发出商品”科目,本科目按照购货单位及商品类别进行明细核算。新科目统一了名称也简化了核算。

投资性房地产。近几年房地产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此科目作为新科目单列出来,我想这是由于房地产的风险性、泡沫性决定的。新准则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和“累计摊销“科目。调账时,新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可以根据外部环境选择使用成本模式计量或者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笔者认为,此会计科目的出现可能具有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的背景。这个科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尤其在目前房地产过热的情形下具有积极意义。

2、负债类部分科目

应付职工薪酬。取代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科目,除股份支付外,企业对职工因提供服务而产生的所有义务都通过此科目核算。应付职工薪酬核算与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相关的所有内容,是对现行关于职工薪酬规定的系统总结和归纳。简化了科目,与国际规定一致。递延所得税。原制度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而新准则准则规定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并分别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将“递延税款”划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可以进一步明确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方便会计的判定,减少核算错误。

3、权益类部分科目

资本公积变化。债务重组利得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而计入当期收益。以前债务重组利得不征税,现在计入当期收益要征税了。体现了税法的公平性与时效性。二级科目的设置有所改变:原准则二级科目设置包括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在内的七个二级科目,新准则二级科目只保留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两个,核算内容简化了。

库存股。这是新科目,借方核算企业收购的本公司股份金额,贷方核算转让、注销的本公司股份金额。笔者认为这个科目对上市公司是很重要,因为上市公司可能频繁发生股权的收购与出售,从而会对股市产生较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并不总是积极地,所以这个科目很好的记录这种行为,这对加强上市企业的监管是有利的。

4、损益类部分科目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是新科目。下设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明细科目。笔者认为,面对现在物价波动较大的趋势,成本计量已经不准确,此会计科目的使用正好能弥补这种变化,调整出目前所具有的真实价值,能在企业投资、兼并、出售,评估等事项中发挥重要作用。

5、表

新会计准则中表最大变化就是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地位上升,由附表成为一张主表。笔者认为这一方面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成果与后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企业对股东权益的日益重视以及它的变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对国有企业而言,还涉及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新会计准则对它的地位的提升也就理所当然了。

二、从新会计准则的原则规范角度进行分析

1、存货

新准则做出如下修改:、由于原料物价上涨可能被企业利用作为调减利润的手段,所以取销了后进先出法,符合”公交车”原则。、建造存货的借款费用符合条件的,可以计入存货的成本。

2、非货币资产交换 计量基础不同。原准则只答应采用账面价值,新准则答应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成本,并确认损益。损益确认原则不同。原有准则下损益的确认取决于是否支付补价;新准则下损益的确认取决于是否以公允价值确定换入资产成本。

3、股份支付

现行准则未对股份支付作出规定,新准则填补了空白,适应了上市公司实际需要。、对职工股份支付的确认,体现了与职工薪酬一致的原则,即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股份支付计入成本费用;不同的是计量基础。

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以授予日权益工具公允价值为基础,不确认后续公允价值变动;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以计量日权益工具公允价值为基础,后续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且引入了稀释的每股收益概念。

4、借款费用

主要变化: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概念的推出

它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另外,建造合同利息费用资本化也有变化,借款费用答应资本化的范围扩大了:由专门借款扩大到一般借款,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5、外币折算

外币投入资本不产生汇兑差额。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不再采用合同约定汇率折算,采用交易日折算.笔者认为,由于原准则规定的合同汇率具有主观性的成分,轻易被人为操作,非凡是投入资本较大的情况下,对所有者权益影响较大.而采用交易日汇率后,外币投入资本与相应的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相等,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即简化了核算,又体现了投资人与受资人的对等性.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境外经营财务表的折算

这是新增加的概念.新准则对恶性通货膨胀判定标准做了明确规定,并要求对会计表用物价指数予以重述。恶性通货膨胀使会计数据明显失实,对表的重述还原了表的真实性。无形资产

新准则规定当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不转入在建工程成本,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在使用寿命结束时,市场还可能存在的情况下,无形资产可以有残值。

无法合理估计其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应作为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准则规定,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内不需要摊销,但需要至少于每一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我们看出新准则在以下方面发生了变化:

1、适用范围发生变化;

2、区分使用寿命有限的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并采用了不同的会计处理;

3、不再限定无形资产的净残值为零。

从以上看出无形资产的外延和内涵都被更深度的挖掘,赋予无形资产更自由也更客观的核算规则,顺应了国际潮流.债务重组

新老准则对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允价值的使用。原来对偿债资产是按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新准则规定用于偿债的资产在债务与债权人账务中均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处收支

债务重组利得与损失。债务重组利得原来计入资产本公积,损失则计入营业外支出。新准则规定,不管是重组利得还是重组损失均计入营业处收支。笔者认为由于很多债务重组都是多年老账,有些已经完全背离了账面价值,用公允价值处理体现了真实性,对规范债务重组行为具有积极意义,而营业处收支科目的替代使用,从税法的角度也是合理的。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有:政府补助定义,形式与分类;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与披露,新准则的规定填补了空白。职工薪酬

引入辞退福利概念,规范了其确认和计量原则。现代企业人员变更是很常见的现象,企业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辞退员工也很正常,规范的出台符合现在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也为实际会计操作提供了依据。

三、结语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如下:

1、新会计准则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科目名称与核算内容与国际会计一致,比如“应付职工薪酬”,“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这样有利于国内会计信息与国际会计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2、新会计准则增加了或变更了许多会计核算内容,比如增加的核算内容有“股份支付”,“政府补助”,“辞退福利”等。变更核算内容的有“外币折算”,“无形资产”,“债务重组”等,这在以前旧会计准则中是没有的或是发生了较大变化的是重点;

3、原有会计概念适用范围等方面发生变化,笔者认为这也是重点,这方面能够量化的指标变多,便于实际工作中操作。

由此我们看到,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内容更多,核算更复杂,信息披露更严格,这样对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必将带动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较大提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也能为国家决策提供更可靠更客观的资料。必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积极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第二篇:新旧地理教材若干对比思考

我校实施地理新课程改革已经两年了,在实践过程中,有收获,有困难:特别是新课程教材变化大,我校开设必修模块

(一)(二)

(三)、选修模块

(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和模块

(六)《环境保护》课程,课时紧、内容多、学生学习难度大。与过去教学大纲的细化规定相比,新课程标准相对粗略,如何把握教学的难度和深度?该如何把握教材、利用教材?是我们

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新旧地理教材进行对比,是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否则,在教学中或编制练习中出现新旧知识不分的局面。

一、指导思想对比

编写地理教材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或者主线,才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旧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组织内容,具有时代特征,不乏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章节并没把人地关系放在适当位置,或者虽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却并不清晰和突出。新教材继承了旧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为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现代社会对地理教育提出的核心课题。新教材还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主题。按照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牺牲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发展。”它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发展认识上与实践上的质的飞跃。可持续发展也已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作为迈向21世纪的高中生,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地理课责无旁贷。新教材以突出和深化人地关系为原则来选取内容,形成了一条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人文环境 ——环境与发展的主线,从而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了有机渗透。

二、总体框架对比

地理教材都有根据指导思想制定的总体框架。总体框架如何,直接关系到指导思想在教材中的落实。

旧教材以圈层为框架来组织自然地理知识,过多强调各圈层的知识系统性,概念多、数据多、地名多,内容较庞杂。在人文地理知识的处理上,旧教材虽然突出了人地关系,但却只侧重环境保护教育,而没强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而且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不太密切,文字叙述也较繁琐。

新教材设立新总体框架,将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关系置于课程核心地位,突出了可持续发展主题。新教材注意以新的视角纳入新框架体系之中,从而突出了人地关系。处理人文地理知识,新教材以人类活动为中心,选取最基本的人类活动范畴,即解决人类衣食、居住、联系、休闲等基本需要的活动,将教学内容具体确定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居住活动、地域联系和旅游活动。在此基础上,新教材再讲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无疑深化了人地关系,使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思想贯彻始终,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性。以下是新旧地理教材宏观上的对比项目:

旧教材

新教材

课程目标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强调三方面目标的整合课程结构

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课程内容

“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联系,重视学生兴趣和学习经验

课程实施

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

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处理信息、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能力

课程评价

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课程管理

过于集中

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

特征

关注学生单方向发展的目标定位,统一教材,统一考试,重书本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学生被动的学习,单向的信息传递……

——确定性特征明显

教学目标和结果的多元取向,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个别化教学和教学对象的流动性,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方法运用上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评价标准的弹性化和多元化,多向的信息传递……

——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三、课文内容对比

地理教材的主体是课文,它以文字叙述形式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重要性不言而喻。旧教材课文内容多偏重于地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其中有大量的预备性知识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分支学科的专门知识。新教材课文内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对于需用的相关学科知识,新教材只是拿来结论,如地转偏向力,只讲现象,不讲成因;对于与其他学科重叠部分,新教材便毫不吝惜删掉,如生态

第三篇:新旧公司法对比

04年版《公司法》第二十四条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对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权,必须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土地使用权的评估作价,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 股东全部缴纳出资后,必须经法定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

05年版《公司法》第二十七条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

第二十九条 股东缴纳出资后,必须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

13年版《公司法》第二十七条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篇:新旧党章对比

十八大11月14日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同意在党章中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共的行动指南。

至于此前盛传会规定总书记任期不得超过两届,大会决议并未提及。

中国只在《宪法》中规定国家主席任期不超过两届,而有中央级学府的政治学教授指出,若能制度化确定中共总书记任期不超过两届,将是一个进步。

“科学发展观”顺利通过审议确立为中共的行动指南,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并列。

新党章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列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大会认为,把这一方面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中共“更加深刻地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

新党章还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选人标准。在党建方面,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及“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写入党章。专家认为,此举预示“纯洁性”将成为十八大后中共“从严治党”的首要命题。——————

1、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把科学发展观明确列入党的指导思想

2、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新增写“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4、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把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5、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增写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新内容

6、与党章总纲部分相衔接,适当修改了关于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这三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4日闭幕,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围绕党章修改的相关问题,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李景田表示,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

这是党诞生以来第16次修改党章

李景田表示,我们党在1921年召开了一大,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一大提出并制定了党纲,没有来得及制定党章。我们的第一部党章是党的二大制定的。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二大以后的历次代表大会(五大除外)均对党章作出不同程度的修改。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五大未对党章进行修改,会后由中央政治局对党章进行修改。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30年来,在保持党章基本内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党章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

这样算来,党的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应是我们党诞生以来第16次修改党章。

多次修改党章是顺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

李景田说,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它集中体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因此,党章的基本内容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必要修改。

所谓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理论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二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三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有新的创造和新的经验。

党章修改的历史,是我们党91年伟大发展历程的缩影和展示。一是展示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伟大历程。二是展示了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伟大历程。三是展示了我们党不断总结党的建设的新创造、新经验,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伟大历程。

第五篇:新旧劳动法对比

新旧劳动法对比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一一对比,在一些条款规定上有了相对改善之处,体现出对劳动者权益相对倾斜的倾向,具体如下:

《劳动合同法》中就“用人单位”的概论进一步延伸:在原“我国境内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基础上新增“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纳入“用人单位”主体中,预示着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化。

另外把“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明确到劳动法适用范围中,预示着《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更加明细化。

2、强化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权力

“第四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这一条款强化了劳动者在其所在的企业中参政议政(当家做主)的权力。包括接下来提出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也是要体现这一用意。

3、政府职能部门将深入干预劳资关系

《劳动合同法》出现了“政府、企业主、职工的三方机制”即“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这是《劳动合同法》中增加的新名词,凸显了政府职能部门直接深入企业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人方面的干预的决心。

4、关于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针对一些用人单位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问题完善了有关规定。放宽了订立劳动合同的时间要求,但加重了用人单位违法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如《劳动合同法》中的“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同时,又规定,“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5、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

长期以来,劳动合同短期化趋势明显,劳动者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为此,《劳动合同法》规定:“第十四条 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或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规定“第十四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有处罚措施:“第八十二条 „„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6、禁止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针对大部分沿海地区外资企业在进厂时收到服装押金,或要求财物担保的现状,《劳动合同法》提出“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7、试用期规定更详细

旧《劳动法》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尽管如此,某些用人单位试图以各种形式躲避法规约束,以各种名目延长试用期,甚至很多单位每年都有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为此对试用期的时间周期上作出了严格限定“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同时《劳动合同法》提出了试用期最低工资的参考标准 “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和“第二十一条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这一全新的规定对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合法权益予以充分保证。

8、关于违约金及经济补偿金

针对一些用人单位限制劳动者的择业自由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问题,完善了有关违约金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在“第二十二条到第二十五条 培训服务期约定中可以约定违约金;规定在竞业限制约定中可以约定违约金;除以上两种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明确劳动合同终止也要补偿,既体现了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对诚信履行劳动合同员工的一种鼓励,也体现了对员工离职后可能面临的“生存权”问题的保护。在解除劳动合同方面,按现行《劳动法》,过去只有在用人单位“解除”未到期的劳动合同时,无过错的劳动者才会获得补偿;如果是合同到期终止,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不会得到任何补偿。由此可见,《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属于劳动合同履行中违约金的性质,即只有在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或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时候,才必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9、关于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有些企业中劳动者会在拒绝错误指令时遭到企业开除,理由是劳动者违反了劳动合同。或者出现某些企业想开除某员工时会故意设置违章指令让员工就范,如员工拒绝执行则此作为解除合同的依据。旧的《劳动法》中第五十五条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而《劳动合同法》则明确了“第三十二条 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针对企业通过更换法人而掩盖经济性裁员的目的,《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10、关于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劳动合同法》中试用期内劳动者不能说走就走。见“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旧的《劳动法》中规定“第三十二条,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不缴社保,劳动者可以终止合同。《劳动合同法》中“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又约定“第四十六条 有不缴社保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而且新法中把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条款放在了劳动者解除合同的条款的后面,体现了新法中以劳动者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的重视。

用人单位可以以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价换回“不提前三十个工作日通知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详见《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包括工伤、不能胜

任工作的情况),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明确了用人单位在解除合同的同时需要向劳动者离职证明和社保转移单。《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第八十四条„„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1、关于集体合同

旧〈劳动法〉规定“第三十三条„„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而《劳动合同法》规定不能以简单的职工推荐代表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而需要有上级工会指导推荐的代表才有资格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这就使得集体合同代表了绝大多数企业职工的利益。见“第五十一条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为提高集体合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规定“第五十二条 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可以订立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工资调整机制等专项集体合同。”

针对一些规模较小的用人单位中职工流动性较大、职工合法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而这些单位内工会力量薄弱,难以有效开展集体协商的问题,规定“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下区域内,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面代表订立行业性集体合同,或者订立区域性集体合同”、“第五十四条 „„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12、规范劳务派遣用工

针对一些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问题,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进行了规范。限定了劳务派遣合同的期限;在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承担用人单位义务外,还规定了用工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规定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详见〈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至第六十七条规定。

13、提出“非全日制工”的概念

针对对社会上一些小时工,提出了“非全日制工”的概念,对如“第七十条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第七十二条 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下载关于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旧党章对比

    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主要修改内容共有15条,既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重大成果,又充实了论述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充实了党的建......

    新旧会计准则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1项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

    新旧会计准则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 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新旧考试大纲对比

    2014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新旧考试大纲对比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2014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新大纲整体比2013年相关内容列明的更加详细,知识点框架下都增加了相应的......

    会计论文 新旧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对比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会计(税务方向)专业毕业论文 所得税会计两种债务法的比较与应用思考试谈在新旧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对比 摘要: 所得税会计是专门处理税法对会计要素......

    新旧党章对比学习心得

    新旧党章对比学习心得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学号:2010310502 姓名:吴怀鹏新旧党章对比学习心得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它集中体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的重要主张,规......

    新旧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对比

    新旧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对比 ------------------------- 乌鲁木齐辦證件http://www.xiexiebang.com/文章来源:新浪 【摘要】财政部于1992年11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此看......

    新旧《民事诉讼法》对比解读

    新旧《民事诉讼法》对比解读 2012年04月21日点击:4652次 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以150票赞成、1票反对、3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