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1977赏析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有点名不符实。所谓《高考1977》,主要角色当然应该是参加高考的年轻人。但实际上,影片给人印象最深的却是两个父亲。一个是孙海影扮演的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一个是赵有亮扮演的历史反革命陈甫德。从性格和气质上说,这两个人物是截然相反的。老迟是个没文化的大老粗,他讲组织原则,讲党性,讲立场,但有点不通情理,甚至对知青有点粗暴;陈甫德是个知识分子,他充满父爱,为女儿不惜以身犯险,但却毫无组织纪律观念,甚至为了女儿高考可以私刻公章,冒充国家干部。
当然,老迟最后转变了。从一个铁石心肠的工农干部,变成了一个“肩起命运的闸门,将年轻人放到光明中去”的勇敢的父亲。看到老迟亲自开着农场拖拉机送知青赶考的场景,我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就是前面这句鲁迅曾经讲过的话。影片开始,思想僵化的老迟像是飘浮在历史天空中毫无生命气息的一粒尘埃,而到影片最后,他终于向着人性的光辉敞开了胸怀。相比之下,陈甫德的形象就显得苍白了许多,这个肩负着历史十字架,却极富自我牺牲的父亲形,以一种虎头蛇尾的方式,在影片的结尾不知所终。对此我曾不无遗憾地说,这个人物的结局,不应该是一串欲言又止的省略号,而应该是一记铿锵有力、斩钉截铁的惊叹号。
与这两个父亲息息相关的,是那两枚公章,这是影片中最发人深省的影像符号。第一枚公章,是永远别在老迟裤腰上的农场革委会的公章。它是组织与权力的象征。在那个年代,一切个人命运都取决于这枚公章,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穿衣吃饭,每一个与活着相关的细节都必须盖上相当于组织认可的公章。离开了公章,一个人就如同被剥夺了生的权利。于是,老迟因为拥有公章而成为一个侧身于权力巅峰的人,对于农场知青来说,他不是别的什么,而是掌握知青生杀大权的上帝。
而陈甫德这样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历史反革命,竟然毫无顾忌地用私刻公章的方式,向组织和权威发起了挑战。在当年,这极可能为他带来杀身之祸。但为了向女儿赎罪,为了她的前途,他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也许这是出于陈甫德的一种道德自信:当所有人都对他另眼相看的时候,他却一如既往地坚信自己的清白。于是,他私刻公章就不再是一种作奸犯科的下三烂,而成为一种为亲情自我牺牲的伟大的父爱。
与两枚公章相映成趣的是农场中那个整天哇啦哇啦叫唤的大喇叭和高高在上的了望塔。高音喇叭也是一个组织权威的象征,是中国集权时代话语霸权的独特符号。从大喇叭里传出的是组织权威的声音,它可以随时随地昂首阔步地闯入每个人的私人生活。只要喇叭一响,所有个人空间立刻四分五裂,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也会在组织强大的声浪中土崩瓦解。
了望塔也以另一种方式喻示着组织的无所不在,它高高在上,以一种上帝的视线,将每个人的生活一览无余。对知青而言,大喇叭和了望塔是某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物,而对老迟来讲,却是他行使权力、塑造威严的权杖,他可以在麦克风前为所欲为,用自己的声音笼罩着整个农场。影片就是从这样一种角度,揭示出那个年代个人与体制的紧张而又微妙关系。
与两个父亲比较起来。影片对知青群像的刻画又要显得更薄弱一些。但是即便如此,在这个知青群像里仍有一个最后死于非命的小根宝,带给人一种深刻的触动。小根宝这个人物代表那一代知青中一种最为绝望的生存状态。他们从小学就开始抛开书本闹革命,与真正的老三届相比,他们的青春完全被政治动荡耗费殆尽,一俟高考恢复,命运的大门洞开之际,他们忽然发现,自己根本走不动了。机会来了,可他们却无力抓住。最后只能用死于非命让自己与那个黑暗的时代一起永远地沉沦下去。
尊严,一个人必须捍卫的东西。
这里不得不提下影片中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角色——张图强,他是一个义气、上进、刻苦、拼命、倔强,同时很有思想的上海知识青年,以绝食来反抗老迟决定高考报名前需测验的故意刁难,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同时也是党中央给符合条件青年的高考权利。他的那句“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有命不拼命,也是等于零”实是表现出对“革命”的一种无奈。实际上,组织的政治性、组织性、原则性当时都体现在老迟的公章上了,什么都要组织盖章才行,就连自由恋爱结婚生子也要组织盖章才行。我不仅要问,一个公章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公章就是法律?有公章就能为所欲为?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但在那个年代,这确是铁的事实,让不曾经历过那种荒诞、惨烈的我唏嘘不已。面对老迟阻挠高考的伎俩,强子带动大家绝食抗议,还上演了冒充招生办的闹剧,体现了知青们维护自我权利的不屈不挠。高考的意义不在于高考本身,它成了梦想和尊严的代名词,也许就像偷书的目的并不在偷。如果一句话,一块印章就能决定他人的命运,那命运必定是悲哀的。诺言同样体现尊严,就因番志友对老迟的许诺而放弃上大学这样一个可改变一生命运的机会,虽然在我看来实属不智,但一诺千金,一个男人的尊严也由此升华,这些弥足珍贵的品德是否同样值得珍藏呢?
影片中的爱情也深深打动了我。陈琼为了将来能就近守护着心中所爱的另一半,毅然选择让老迟帮忙找个婆家准备扎根在黑龙江,不为别的,就为能在另一半想找人说说旧事聊聊过去时有人在旁边说说话,实在动人心魄。同样也是因为爱,番志友可以自编自演了报考、赶考的“真实”一幕,送走了心中所爱,生怕自己不参加考试会影响陈琼上大学的机遇,这是多么伟大的力量。虽然影片里没有交待他俩结果如何,但我都祝愿他们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百年好合。
1977年,这个不平凡的年份。沉睡11年的民族被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了,这一年12月10日,高考的大门重新打开,预示着把知识重新还给了中华民族,让国家再一次自主的选拔人才。人可以无力,但不能无知,国家同样如此。
梦想,每个人都有平等追逐梦想的权利!
电影里那群知识青年应该跟我差不多大,但跟他们比起来,我发现他们都比我活得幸福,比我活得实在;挺简单的道理,因为他们比我更有梦想。或者更准确的说他们更知道自己的梦想在什么地方;抑或是他们的梦想知道在什么地方实现,他们可以为了梦想连性命不顾地去扛300多斤的大包,可以为了梦想去冒天下大不韪到书库“偷书”,可以从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赶回黑龙江考试。当我看见影片中一群被耽误了11年但仍渴求知识的青年拼命奔跑跟时间竞赛、跟火车叫板的镜头时,真为他们压抑了多年的梦想能得以实现而大快和解恨。这是一个与梦想追拼的画面,那一刻我觉得我这个貌似物质和精神都丰富充实的人与他们的距离相隔实在太远。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可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我真的没办法用一句话语精准地表达出来。只觉得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不论是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中。但这些梦想归根结底却都不是我发自内心的,基本都是受外界影响而产生至我思想中的。忽然间有种可怕的顿悟,醍醐灌顶般的顿悟,意识到这并不是梦想,而是一种欲望,是一种贪婪,是《沉思录》里一直想教导世人需要解脱的一种状态。发自内心的梦想是给人以纯洁的心灵启迪与归属,这与是非成败没有任何关系,而欲望和贪婪则是满足别人眼中的自己。所以,从简单意义上来说梦想在于发自内心深处的寄托,欲望和贪婪在于别人的眼光。如果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真可算得上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了,别人的眼光左右着我的思想,他人的意见影响着我的判断,客观的事实决定着我的成败。我就是一粒棋子,周围的世界就这样被无形的力量控制着,无人可依,同样也无处可逃。静心思考,如何找到发自内心的梦想源泉,是我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毕竟,有梦才有远方。奋斗!为了那场高考,有人付出了生命,有人抵押了爱情。
影片所描述的上世纪70年代,中国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准备用实际行动支援祖国建设,在经历了孤独、严寒、远离亲人的各种考验后,他们认识到只有改变自己才能去适应这样的生活环境。于是聪明肯干的番志友,家庭成份不好的陈琼,义气上进的强子,敏感弱小的根宝,都在经历了苦闷挣扎后默默接受了现实。一切听从组织安排,绩效考核、组织审查、群众投票,为了争几个工农兵上大学的名额,身体孱弱的小根宝300多斤的大包也拼命去扛了,身为女性的陈琼当修路先遣队队长的拼命也当了,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为了梦想、为了将来努力奋斗着。当邓小平同志复出发表讲话,貌似已经习惯了农村小天地的知青们都预感到,一场大变革将迅速在全国蔓延。„变革‟俩字放在21世纪的今天可能不足为奇,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这一秒和上一秒也大相径庭。然而十年文革对知识的破坏和对尊严的践踏,已使我们的国家千疮百孔,所以陈琼的父亲会说,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有意义!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年代,但是我同样经历过高考,经历过高考的艰难沧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不同的是80后的我只能把高考当作我人生中一个必经的旅程,一段记忆深刻的日子,一个为梦想、为学校、为家庭、同样为自己奋斗努力过的阶段。但我想,片中那个年代的人肯定会把高考记忆当成弥足珍贵的财富,因为其中充满着激情,充满着跳跃的心。那一代人经历着时代的巨大变革,从单位推荐、组织审查、群众投票上大学到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上大学,这变化,是很大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个人的奋斗在时代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那个时代的生命太脆弱,如蝼蚁一般,而那个时代的人也够坚强,在十年的磨难中依然维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依然有骄傲,依然有爱情,依然能幽默,依然有改变命运的执着。不去探究他们的动机,相比其它而言,那些无足轻重——单单这份执着地奋斗就足够令我折服了。我感动着,不仅仅因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也被他们的奋斗精神所折服,他们是了不起的一代,是中国社会大变革中经历过大风大浪仍屹立不倒的一代。
第二篇:高考对联赏析
高考对联赏析
长沙市米粉行业协会彭遥义写的高考联:
迎启明,送长庚,寒窗苦读十二载,望你今朝乘风破浪;
架云梯,攀天路,长篇熟记千万卷,看我明日经世治国。
沙市第一中学
楚地惯腾龙领异标新勖我早生鸿鹄志;
笔端今吐凤扬清激浊与君同作少年雄。
寓意:上片称颂楚人有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以此勉励考生从小树立勇于担当的远大志向;下片则勉励考生秉承先贤梁启超“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遗训,一同在考场上大展吐凤之才。
湖南师大附中
千日铸精兵胸怀丘壑经天地;
九州为彩卷笔吐风云谱春秋。
寓意:上联言莘莘学子高中三年学业养成,利器在手,丘壑在胸,初具经天纬地之才;下联扣高考,说考生以天下未来为己任,考场任意挥洒,笔底万象风云,谱写自我青春和民族历史的交响。
长郡中学
学子朴实,联珠缀玉,三千气象吞云梦;
湘人沉毅,格物致知,九重才华耀楚天。
寓意:联中“三千气象吞云梦”化用“三千越甲可吞吴”,“九重才华耀楚天”把气势瞬时提高,全联意境开阔,寓意深远,有浩然之气。上联描绘本性朴实的学子,在考场上文思放纵,妙笔生花抒写壮志抱负的情景;下联提醒考生要保持湖南人沉毅果敢的品质,去除浮躁,沉下心来缜密思考,才能探究事理,将自己的才华全面展现出来。上下联镶入长郡校训“朴实沉毅”,既劝考,也励人。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文尊屈贾道重朱张斯城多国士
气岸亮瑜才惊李杜此地有干才
此联关涉8个历史人物:屈原、贾谊、朱熹、张栻、诸葛亮、周瑜、李白、杜甫,都和我们湖湘大地有过密切联系,对湖湘文化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也很好地体现了长沙精神。
明德中学
受技乘风开凤羽
挥毫对策到云衢
寓意:本联勉励考生充分备考之后,在考场上挥毫作答,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像那乘风而起的凤凰一样,展翅飞翔,直上云衢。希望考生志存高远,树立赴考信心。
长沙市第七中学
一百年教海扬帆,求是求真,若水情怀臻上善;
九万里金鹏奋翅;致高致远,凌云壮志拓新天。
寓意:体现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求真务实的办学思想、博大的教育胸怀和奉献精神;期望众考生心怀远大理想,努力开拓人生新境界。
地质中学
读万卷诗书以严格勤奋律己,屈贾开颜蓄势正期为骏骨
倾十年翰墨凭求实创新致胜,风云际会挥毫直欲占鳌头
寓意:上联从学生长期刻苦攻读、厚积薄发、立志成为杰出的人才着笔,表现学生的为学态度和人生追求;下联侧重写学生功底扎实、应考科学、机遇难得、信心满怀、志在必得。
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
楚天俊彦于斯荟萃方寸天地运气度;
壮志春秋为学谨勤无声之处见精神。
长沙市第二十八中学
曲激湘江千秋豪气洲头涌;
画开麓山万里扶摇蟾宫游。
浏阳市第一中学
抡才供国用;
亮翅待雄飞。(南校园大门)
世界大赛场,实力比拼,但愿争当千里马;
高考小战役,学识竞胜,相期无负十年功。(南校园教学区大门)
长沙市稻田中学
图破壁惜光阴鹏程正举;
乐致知倾陆海金榜高题。
寓意:此联意在勉励青年学子珍惜时光,练就过硬的本领,朝着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同时也祝愿所有考生坚定信念,倾洒才华,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图破壁”来源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勉励学生努力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就能像破壁而腾飞的巨龙。乐致知出自《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学海扬帆,尚德尚志,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且看今朝成就自己;
校园磨剑,求真求实,体验成功,差异发展,但求来日报效祖国。
浏阳一中艺术学校
科教兴国,人才是珍,此会群英开玉尺;
天道酬勤,伯乐常有,休言一榜定终身。
浏阳市第五中学
妩媚潇湘,惠兰芬引彩凤飞;
露华桃李,明月逐来东风醉。
浏阳市第三中学
沧海横流显本色,妙笔生花著华章。
湘潭市第一中学
磨剑十年,及锋而试,展真我风采;
定邦百代,选贤以考,立强国根基。
寓意:上联隐含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道出了考生“十年磨一剑”的艰辛,同时也能激发考生“宝剑出鞘正当时”的昂扬斗志。下联则升华意境,指出了贤才对定邦强国的重要性。教育是强国之根本,从中也不难看出市一中这所百年名校的雄心壮志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湘潭市第三中学
博闻强识,踏实创新,成就心中学问;
精思妙语,缜密求真,撰写天下文章。
寓意:这副对联对仗工整,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它凸显了写文章、做学问的必备品质,希望莘莘学子能够在考场上“妙语连珠”、“缜密求真”,同时也告诫考生,只有求真务实、踏实创新,才能有所建树。
浏阳市第六中学
击水三千,抟风九万,鲲鹏变化从兹始;
论文咫尺,哲理锱铢,天地纵横任我行。
湘潭市第二中学
一腔热血奋高考;
满腹经纶方成功。
寓意:这副对联言简意赅,简洁朴实,却中心明确,直抵重点。“一腔热血”、“满腹经纶”恰到好处地实现了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让考生一看不禁顿生豪情壮志,同时也能冷静下来,备战高考。
湘潭市工贸中专
盛世重英才,展卷挥毫书壮志;
潭州多俊彦,考场竞技数风流。
寓意:上联充分写出了当前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人才的爱惜,下联则写湘潭汇聚了众多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赶考学子。全联勉励学子们坚定信心,争分夺秒,在考场上考出真水平。
湘钢一中
承伟人恩泽,莲城俊彦辈出,策马扬鞭,万里江山建勋业;
沐湖湘文脉,钢中魁星迭耀,挥毫泼墨,八斗诗赋展才情。
寓意:这副对联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上联写自古以来,莲城人杰地灵,伟人建功立业。下联写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下,湘钢一中人才辈出,群星闪耀。既巧妙点出了“湘钢一中”,也鼓舞了考生的斗志。
湘乡市第一中学:
紫气汇龙城,学府百年,广育英才登甲榜;
翠微拥高塔,文脉千载,依然盛名满湖湘
寓意:湘乡被誉为龙城,作为湘乡最高学府,湘乡一中的对联充满了霸气和底气,意境深远,开阔大气,也彰显了百年一中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同时也祝愿广大考生挥笔答题,考出佳绩。
湘潭县第一中学
神闲气定,楚彦才思奔笔底;
志远心雄,和谐伟业蕴胸中。
寓意:上联告诫考生沉着备考,淡定从容,下联则勉励考生志存志远,报效祖国。“奔笔底”和“蕴胸中”对仗工整,希望考生沉着冷静面对祖国的选拔。“神闲气定”、“志远心雄”,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莘莘学子的胸有成竹和远大志向。
邵东县第十中学
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获益;
一卷摊开神驰笔畅堂堂游刃有余。
邵东县第一中学
学海泛舟五千年,华夏英才书奇志;
蟾宫折桂三十载,潇湘学子写华章。
岳阳县第二中学
仰前贤思己任万里鲲鹏今展翅;
念学友感师恩十年翰墨正飞花。
岳阳县第一中学
精心育英才学富五车凭试玉;
巧手挥妙笔志冠三湘勇夺金。
岳阳县职业中专
试卷铺开,文花今日艳;
青春绽放,梦想此时圆。
岳阳县第八中学
学海泛轻舟稳扎稳打春花秋实当展金翅上碧霄;
考场竞风流善始善终东成西就定有腾飞揽月时。
天心一中老教师向良士写的高考联:
积淀十年,临考如搭箭在弦,一发即中;
树人百岁,求学似采珠于海,满载而归。
第三篇:高考满分作文及赏析
高考满分作文及赏析
回到原点
(一)水之源头是最清澈最原始最单纯的起点,一路流下来,夹杂着两岸的杂质,越来越浑浊,如果不加保护,未免越来越肮脏。而真诚善良是人性的原点,单纯美好是艺术的原点,绿色自然是文化的原点。
现在的文化市场,俨然混乱不堪的集市,可谓玉石杂陈、泥沙俱下、乌烟瘴气。环境生态需要保护,文化生态迫在眉睫!回到原点,回到文化的源头,回到最干净最纯真的开始吧。
中国人钟爱饭局,饭店鳞次栉比。整个中国的夜晚,有一半泡在酒里,晕在菜里。赤裸裸的山吃海喝,一掷千金!这必然造成一种浮靡媚俗的气势,默许“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生活哲学,久而久之,人将不人,国将不国,斯可痛已!相反,高雅的书屋、茶室、剧院、民族艺术几乎无藏身之所,变成了无人问津的没落贵族。在无钱可赚、自身难保的窘困下,只好卷起家什作鸟兽散,庶可痛已!在21世纪的今天,高雅文化遭遇了有文化史以来最大的尴尬,离原点越来越远。那流芳百世的魏晋风度,那光耀千古的唐宋遗韵,只好“一骑红尘绝远陌”,追之不及,逝者如斯,徒留千古浩叹,一恸!
再看一看我们家里的那台电视吧,充斥其中的,大多是胡编乱造的历史剧、武打剧、言情剧,尤其是搞笑的历史古装戏,活生生把一段格调高雅的历史糟践成惨不忍睹的五花肉,把历史名着裁剪拼凑成浊臭逼人的乞丐服。更可怜了那些吟风诵月的古代名士,被逼大练超级武功,长年只穿一身衣服,春夏秋冬都要斗笠加顶、披风随身,还要强忍着不说话装深沉,要么出口就是港台腔,整日游手好闲,做些鸟勾当——打打架,谈谈恋爱,没事飞飞树顶,要么搞破坏:一掌树叶落尽、青草拔光,二掌叫人肺裂肝焚、元气大伤,三掌击倒房屋亭榭、古刹名山。大人看了付之一笑,也就算了,你可知那乳臭未干的孩子,如何心驰神往、竞相仿效?幼小的心灵早早被撒上一大把黑色的种子,将来要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
那可是民族的未来啊!是可忍,孰不可忍!
电脑也免不了它的双刃特质,既服务于人,又暗伤人。对很多人来说,电脑到了爱你恨你离不开你的程度。对没有免疫力的孩子来说,电脑更像慢性毒药。充斥网络的暴力色情和享乐观念正在同人类可怜的意志力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作为重要传媒的几家大网站,迫于商业利益的驱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缺乏最起码的社会责任感、民族危机感。呜呼,事已至此,痛哉,痛哉,痛何如哉!
让我们的文化市场回到原点吧,让我们的孩子在他们的人生原点就能感受清新自然的文化风气吧,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吗?
[作文得分亮点]本文像一把匕首,直刺文化市场的病根,揭示文化的堕落和弥漫的污浊,强烈呼吁回归精神的原点,读来让人扼腕,让决策者三思。其精妙在于观点鲜明激情澎湃,幽默嘲讽,力透纸背。在细致入微的抨击中,考生深入剖析危害性,给文化管理者敲响警钟,可谓入木三分。本文的语言生动有力,线条分明。
惑
(二)我把周长比作我们的信仰,把面积看成我们几年来物质需求的增长。我们的祖国正在和平崛起,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正在提高,然而正如那个圆一样,当它从寻找物质转变成寻找圆时,周长一点点被吞噬,正如我们的信仰在一点点地缺失。
周国平说:“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失。”是的。人们带着冷漠的表情像游魂一样行走;网络上的刀光剑影;舞厅里的灯红酒绿;人们绵里藏针,笔里带刀,钩心斗角„„沉湎迷失像尘埃一样迷漫于各个角落。舒婷的诗写到:“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困惑了,难道刚从对神话的顶礼膜拜中倏然醒悟,我们就立即堕入黑与白的另一个极端,一如逻辑上的排中律?
当王朔骂骂咧咧掘鲁迅的坟茔时,一位支持者(好像还是位作家)说:“什么年代了,还搞伟人崇拜!”此人有非凡之觉悟(倘若人人有此觉悟,则大同世界可计日程功),我建议他把郁达夫也否定一下。郁达夫说:“有了伟大的人物的出现,而不知崇仰、爱戴、崇敬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若伟人尚且不能崇拜,是否信仰之跫音已渐行渐远?我困惑了。
阿Q临死前有句豪言壮语:“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的忘却精神是他的祖传宝贝。我疑心灵魂的缺失是因为忘却精神已进化得淋漓尽致。
几十年的光阴磨灭了许多,也洗涤出许多。
当影星赵薇穿着印有日本海军旗图案的服装在纽约街头作秀时,我们能仅仅责备她吗?她的无知不正是我们的无知吗?她的忘却不正是我们的忘却吗?
我在另一些事中坚定了我的想法。
日本至今不愿忏悔,冈森正宏公然为东条英机等甲等战犯辩护,小泉首相每年都要参拜靖国神社,并得到近半数民众的支持。而同在欧亚大陆,在以色列犹太受难者纪念碑前,德国总理毅然下跪,德国民众带着小孩进行教育。
在对比中我感到荒凉。日本竟能在谴责的口水流淌成的河流中安然泅渡!是否我们该想想自身的问题?为何庞大的中华无法显出令人振慑的魄力。
我在作家张抗抗的《沙之聚》中找到了答案:当风渗透沙子,风的需要成为沙子的需要,沙子便走动起来,舞蹈起来,最终完成它(鸣沙山)的屹立。
人心之聚正如这沙之聚,信仰就是那渗透沙子的风。一盘散沙,何以有威慑力?
看着那规范、稳定、大面积却短周长的圆,我又想起了红柯所说的:“一个软弱的民族,一个血气不足的民族,你不能光指望它长个子。”什么时候,我们能让信仰回归,让灵魂在场,让民族重塑血气?我依旧困惑。
阅卷老师点评
今年作文的平均分是44.24分。今年作文题是能够应用图形加文字的形式来命题,打破应试作文命题的模式。走出单一话题作文形式,注重对材料的感悟,与目前课改精神是比较相符的。两个图形内涵比较丰富,能联想到比较多的东西。
这个题目的难点是:学生对题目的审查要细致,要从抽象图形中提取出意义,从两个图形的差异入手,并且能结合历史的、现实的人和事来寻求途径进行叙述。
从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大体上能辩证地分析问题,思维比较开阔,联想能力也比较强。其次是能够应用课内课外所学的知识来充实文章的内容。95%以上的考生都能完成900字的任务。从写作体裁来看,议论文最多,散文和记叙文相对少,也有寓言>故事、诗歌、>剧本等多种体裁出现。
忠与义的交织
(三)“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仗义疏财,忠肝义胆”,“梁山呼保义,郓城宋公明”,这一切的声音,都在共同呼喊着一个名字——宋江。一个父兄眼中“孝字为先”的孝子,一个朝廷眼中“水泊草寇”的顽劣之徒,一个由“忠”和“义”交织而成的历史碑文。
施耐庵笔下的宋江是《水浒》中矛盾的中心,在报效朝廷和建设梁山中,在尽孝道和上梁山中,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但最核心的是他在“忠君”与“仁义”间的选择。
宋江是“仁义”的,“及时雨”的称谓非他人能及,“救晁盖”、“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这一幕幕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生死之交一碗酒”是他的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这一切,都树立了他在一百零八将中的地位,位列天罡,执掌地煞,何等的荣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何等的畅快;劫富济贫,攻城略地,何等的威风。
但这恰恰是施耐庵为宋江吹响挽歌前的空响,宋江毕竟还是一个郓城小吏,在他的骨子里,透着的是对大宋王朝忠贞报国的志向。“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宋江留在望江楼的诗,看似轻视朝廷,实为他因报国无门而空自叹息。不论是晁盖打曾头市后的私见宿太尉,还是水淹高太尉后的盛情款待,亦或是晁盖死后,替换“聚义厅”为“忠义堂”大匾,处处透着他对朝廷招安的渴望。然而他却忘了,在腐朽的赵宋王朝里,哪有他一个郓城小吏的生存空间。可悲呀,可叹!可怜梁山一百单八将盛极一时,最后却落得死散凋零。
纵然面对这些,宋江在忠与义之中放下了曾经紧握的刀枪,在忠与义中作出了最后的选择,对于宋朝的毒酒,他一饮而尽,想以死“表明忠义”,更令人惋叹的是,为防止李逵再反朝廷,也让他服毒酒随他而去。留下的只有“茫茫乾坤方圆几何,成大任,重大义,男儿本色„„”的悲歌。
宋江在施耐庵的笔下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在忠与义的交织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只能淹没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在“忠君”与“仁义”之中,他选择了忠君,选择了一条看似美丽却永无出头之日的道路。他走了,或许他依然会笑对朝廷,依然毫无怨恨,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感慨。
如果可以重来,我愿看到那个真正“笑黄巢”的宋江,那个水泊里“替天行道”的宋江。听,他又唱起了那首歌,在芦苇水道中飘得很远,很远:“生死至交一碗酒„„”
第四篇: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在高考阅卷现场,我们总能读到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细腻委婉,有的长于说理,有的精于记叙,有的如出水芙蓉清新自然,有的似洛阳牡丹典雅厚重……它们争奇斗艳,尽显风流,它们摇曳多姿,风格各异。下面,我们一同感受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的馥郁芬芳,揭示它们夺魁的秘诀。
秘诀一 —— 针砭时弊,追根溯源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好的文章,总能散发出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给人以警醒与深思。写议论文,如果能从社会现象入手,然后追根溯源,分析事物的本质原因,那么你的文章将绽放理性光芒。
【佳作借鉴】
拒 绝平庸
一考生
众多的大智慧者,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正走向平庸。拒绝平庸,对他们而言,是如此必要,却又相当艰难。
还记得一年前的四月,在校礼堂聆听周国平先生演讲的情景。我怀着一颗极为敬重的心,去感受一位写出澄明而深刻文字的哲学家的思想。可结果很是失望,我没触摸到他的深度思考,反而感受到了,会场中充斥着的恶俗的商业味道。
没有人否认周国平先生是一位不平庸的哲学家,善从哲学的高度辨析人生和世态。不能说他已变得平庸,只是,毋庸置疑,在那个无法用哲学气息掩盖商业味道的上午,在某种程度上他正在走向平庸。他自己很清楚,他说:“成为一个职业作家本身就是一种堕落,一种平庸。”但他无力拒绝。
对于有“孔雀王”之称的杨丽萍而言,现实同样如此。当她在自己的舞剧中加入类似“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好吗”的吆喝呐喊时,一位著名的舞评家说,这是中国舞蹈界一根脊梁的坍塌!
但杨丽萍又能如何?当《云南映像》这样的精品都带动不了票房,“拒绝平庸”四个大字显得多么苍白无力,走向平庸,乃是无奈之举。
是什么,让这些大智慧者拒绝平庸变得如此艰难?
答案很简单,是当下文化环境与文化品位的日渐平庸化和商业化。
在这样的文化境遇中,留给大智慧者的生存空间十分狭窄。而就在这样狭窄的空间中,还挤占着商业利益等许多相斥之物!越来越狭小的生存空间,逼迫他们渐渐放弃自己的坚守。因为拒绝平庸,可能意味着放弃生存的机会。
但一个时代不能没有不平庸的大智慧者,他们的精神与思考,引领大众思考的航线。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他的思想。”如果缺少了不平庸的人们的思想航标,那将会有一大批人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只是太多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觉得大智慧者的拒绝平庸与自己无关,于是站在一旁冷眼相看,保持着集体的冷漠。
为大智慧者提供拒绝平庸的空间,是一个时代的任务、一个民族的任务。
拒绝平庸,更是每个人的任务。
【亮点赏析】
这篇满分作文的亮点,大致有二。
其一,目光敏锐、针砭时弊。高考作文需要作者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从现实中寻找写作素材和灵感。作者从周国平与杨丽萍的身上,隐隐约约看到了什么叫平庸。一位是受人尊重的学者、作家,一位是技艺精湛的舞蹈艺术家,他们都难以拒绝平庸,这是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作者以此切入,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其二,追根溯源、思想深刻。面对崇拜的对象,他不是顶礼膜拜,而是客观认识,不是头脑发热,而是冷静思考,难能可贵的是,在批判之余还能客观分析,指出‚一个时代不能没有不平庸的大智慧者,他们的精神与思考,引领大众思考的航线‛,触及事物的本质,足见其思维的深度与
秘诀二——领异标新,独树一帜
千古文章意为高,高考作文最忌讳人云亦云,没有个性特色。‚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立意不落窠臼,想别人之所未想,发别人之所未发,定能让你的作文独树一帜,赢得高分。
佳作借鉴】 世间再无真“狂”人 一考生
为何一位知名歌唱演员出场面对观众时说的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完全是功利的社会在作怪,这样的社会磨去了所有人的棱角,使得人们都成为了没有棱角的“圆”。
悲哀也就来了:世间再无真“狂”人。
有诗云: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吗?从社会的角度看,是的,而且是不得不。看看那些名人,有谁敢不低头以示谦逊?有谁敢锋芒毕露?大师是清一色的戴一副眼镜,腋下夹着书,低着头行色匆匆,显出儒家风范;大官是清一色的西装革履,笑容满面,手里提着公文包,见人就笑;还有专家、成功人士等,这些“成熟商人”无不这样,但他们以前完全不是这样的,是功利的社会改变了他们。他们为了人气,为了知名度,为了粉丝而不敢锋芒毕露。就以那知名歌唱演员来说,她因为一句“大家好,我来了”而在社会上栽了不少跟头,她人气低,红不起来,于是她变了,变得圆滑了。
因此,当整个社会都变得圆滑的时候,世间也就再无真“狂”人了。为此,我要高呼:世间曾有真“狂”人,世间需要真“狂”人!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自述:“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他金榜题名谈及恩师时竟狂言:“居然是无名小辈王植!”这自然是他“亦狂亦狭亦温文”的个性的体现。当代学者钱钟书更是对老师极不满意,而戏言老师太笨、太懒、太俗。狷介之士刘文典更是狂得痛快,他狂言:“古今以来,真懂《庄子》者,两个半人而已。第一个是我刘文典,第二个是庄周,另外半个嘛,还不晓得!”当人们提议把沈从文升为教授时,他大怒,并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朱自清该拿四块钱,可我不给沈从文四毛钱!”当代学者李敖,也狂得洒脱。他在《传统下的独白》一书的封底写道:“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上骂我吹牛皮的,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这些都是“狂”人啊!他们的狂,构建了中华民族挺立的傲骨,这种真“狂”,是时代的脊梁,是真性情的流露!
可叹,当代社会,这种“狂”被名利吞食了,这种“真性情的流露”也被风尘淹没。于是,一切都变了。
当所有的人都将“大家好,我来了”改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时,世上再无真“狂”人,这是时代的悲哀!
亮点赏析】
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一般的考生看到作文题,只会想到感恩、谦卑等相关立意,而此考生能独辟蹊径,深入思考,认为‚完全是功利的社会在作怪,这样的社会磨去了所有人的棱角,使得人们都成为了没有棱角的‘圆’‛,从而批评这种处世态度,发出世间再无真‚狂‛人的喟叹,立意不凡,给阅卷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文章材料丰富、新颖,极富说服力。文中龚自珍、钱钟书、刘文典、李敖等人的事例,作者信手拈来,运用恰当。综 5 观,本文立意高远,不落俗套,文笔大气,论证严谨,亮点频出,不愧为满分之作。
秘诀三——因事悟理,以小见大
写作来源于生活,当我们空发感慨、胡编乱造故事时,不妨把笔伸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从亲身经历的事情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因为自己亲身感受,知道其中细节,所以容易写得具体、细致、生动、感人。因事悟理,从小处感受精彩的世界,感悟非凡人生,让我们的文思如清泉般汩汩流动。
【佳作借鉴】
拒绝平庸——风沙渡 一考生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邈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高考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雨吹凉了满腔热情、浇灭了心中理想,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而被丢弃在脑后,他们早忘却了自己接受过高等教育,忘却了父母的期望,于是一个个变得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他们身居陋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 6 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甘于平庸甘于卑贱,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必先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拥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者与出众者的最大区别。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他的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坚定的眼神,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香如故”。
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脚下的路,我坚信:终有一天,“蚁族”也能“扶摇而上九万里”。
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一定不是一个平庸世俗的商人。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满腹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透着豪情与古韵气息的招牌?
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一笑出门而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拒绝平庸,世界因你而精彩。
【亮点赏析】
作者因赶考时看见一家名为‚风沙渡‛的小餐馆,由此生发,情思飞扬,联想到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发 出‚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坚定的眼神,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的感叹,事由虽小,但阐释的却是人生的大道理。生活中处处有文章,看我们是否有心而已,作者从细微处着笔,由此生发出不凡的人生哲思,让人折服。
另外,本文视野开阔,旁征博引,才气逼人。即便化用诗句,也饶有情趣,你看‚与老板相视一笑出门而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句,潇洒之态跃然纸上。
秘诀四——融情于物,意切情真
记叙文写作如果借助某一物体来反衬所描写的主体,融情于物,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行文时,若借某一物体点明中心,既可以渲染气氛又可以卒章显志。
【佳作借鉴】
向日葵没有眼泪
一考生
从我记事起,家中院子里便有大片的向日葵,金黄向阳,是重瓣的那种,花期很长,在盛夏的阳光里常常开成一片海洋,让人分辨不清是哪一瓣在反射着阳光,只觉得耀眼眩晕。
这是爸爸给我的礼物,在我出生时种下的,每年留种,每年播种。模糊的记忆里留存着那个露水沾湿衣襟的清晨。起了大早,我忽然发现花丛中蹲着再熟悉不过的身影,正在悉心清除杂草,扶正微微倾斜的花株。
“爸爸,向日葵哭了吗,这上面怎么沾满了泪珠呢?”彼时的自己总是爱强调自己的见解,以为一切都是这样。“没有,傻姑娘,向日葵是没有眼泪的。只要太阳一照射,它们马上就坚强乐观了。”年轻的爸爸少有的耐心模样在那一刻深深地刻在了我心中,好看的眉眼,高挺的鼻子,说话时微微张合的嘴唇,还有那浅浅的微笑。
于是,在我那有日记情怀的年纪,我便在日记本的扉页写下了这句话——向日葵没有眼泪。
阳光普照大地,向日葵盛开又凋谢,我也渐渐长大了,但心中的倔犟与固执没有改变,一如儿时记下的那句话,心中还惦记着向日葵的眼泪。
终于走到高三,以为自己已足够完美、心灵强大,以为一切都将按着自己心中的轨迹发展,就像向日葵的生命旅程。
“爸爸,你到了吗?我们下课了。”难得的休息日,我和爸爸约定吃饭谈心,在这人生的转折点我似乎与爸爸也变得亲密起来,至少没有了年少时的冲突。
“爸爸还有些事,你在校门口等一等吧!”他似乎真的很忙,电话就这样被草草挂断。
天气还有些冷,下午天一直阴沉沉的,有风吹过,让人心烦意乱。街道上甚是喧嚣,车辆、人流、尘土等搅在一起,没一会儿,雨便大滴大滴地砸了下来。慌乱中我躲进了校门口的值班室,湿湿的外套贴着后背,心里禁不住开始抱怨起来。
当那个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在街对面时,我竟没有叫出口,只看见雨滴拍打着他的身体。他穿过马路走过来,弯着腰,好像在护着一 包红色的物品,可能是给我买的,可我心中依然不满,没有期待和惊喜。他的裤脚早已湿透,甚至还沾满了泥水。或许是我长高了,总觉得此时的他不再高大威武,也没有了儿时痛斥我时的挺拔模样。
我慢慢走出值班室,朝着他的方向走去。时光赋予我怀念和遗忘的力量,过去我觉得不能理解他,现在觉得爸爸就像一枚翠绿色的叶子,背面纹路错杂,将它翻转过来,叶脉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现在与过去重叠,记起若干年前的那个清晨,他告诉我说向日葵没有眼泪,此时的我,泪流满面地站在原地,等待着他潮湿而温暖的拥抱。
爸爸,请原谅我的自我与固执,成长中的我不能没有你,我需要你的宽容与教导,是你教会我不再自我,不再骄傲,用心感受周围的支持与爱意。
真的,向日葵没有眼泪,因为太阳会灼干它的眼泪,而我的太阳就是父亲。
【亮点赏析】
‚向日葵没有眼泪‛,好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诗情画意,引发读者的遐想,为文章营造了诗意的氛围。作者以‚向日葵‛为载体,叙写‚父亲与我‛的故事,以‚向日葵没有眼泪‛反衬自己的自我、脆弱,烘托父亲的高大形象。以‚向日葵‛贯穿全文,卒章显志,是本文最大的亮点。
‚爸爸就像一枚翠绿色的叶子,背面纹路错杂,将它翻转过来,叶脉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融情于物,情真意切,感人至 10 深。另外,文中对‚向日葵‛的描写详略得当,记叙、议论、描写相得益彰。
秘诀五—— 一字立骨,主旨凝聚
议论性散文中,若能巧妙地运用一字或一词贯穿全文,便可以把零散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把纷繁复杂的内容集中到焦点上,从而使文章线索明晰、结构缜密、主旨凝聚。
【佳作借鉴】
回 到 原 点
一考生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确实出人意料,但我确信,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因为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了自己不施粉黛的容颜,是不是已经忘却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了挤出虚伪的笑容,习惯了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当我们暗自高兴,以为能将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 11 是原地踏步,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候,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动作很规范,态度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脸庞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但让人感到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乐章中弹奏最和谐的音符,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真善美。
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且偷生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的原点。“决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的尊严。
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起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声色犬马、亦真亦幻,但一个人人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唯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本真,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亮点赏析】
文章通过联想电影《让子弹飞》耐人寻味的结尾,提出自己的观点——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一个‚回‛字贯穿全文,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以‚一字立骨‛,将毕淑敏、空乘人员、马寅初等人‚回到原点‛的事例连缀成篇,气势沛然,一气呵成。文章纵横捭阖、开合自如,很好地论述了观点,且结构严谨,论证有力。当然,文章过渡自然,语言隽永,整散结合,也是其赢得满分的重要原因。
秘诀六——结构严谨,叙议结合
记叙文写作获得高分的必要条件,一是结构严谨,这也是其他体裁的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条件;二是记叙、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增加文章灵动的色彩,如果还能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这样的文章必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佳作借鉴】
总有一种期待
一考生
我是个山里娃。
山里娃和城里娃不一样。城里娃只管埋头读书,吃喝有家长伺候。山里娃没那福气,除了读书还得帮家长干农活。
山里娃和城里娃也有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不管是山里娃还是城里娃,大家都总有一种期待。
城里娃的期待很单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山里娃的期待也很单纯——走出大山,变成个城里娃。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期待,城里娃孜孜不倦地努力读书,读书,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较之城里娃,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期待,山里娃要付出两倍的努力,因为要走出大山,要变成个城里娃,先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很小的时候,这个期待就在我心里酝酿、发酵。
往事越“十”年,“牧童”挥鞭。那时一放学,我总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挥着鞭儿,牵着绳儿,吆着牛儿,上山去了。
放牛的时候,牛和我都很忙。牛忙着吃草,我忙着读书。牛吃草,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我读书,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牛吃着草,不时东张西望,“哞哞”地叫几声,像在告诉它的小主人:别管我,你只管安心读书,我不会走远,我就在你身边。善解人意的牛,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我忘情地读书,读语文,读英语,读那些拗口的定义、定理„„琅琅的读书声,和着满耳的天籁之音——风声、流泉、鸟鸣,在绿意盎然的山坡上回荡。
就在这平淡的牧童生活中,我幼小的心灵一天天地骚动起来:这样的生活,我是多么不甘心啊!我不甘心就这样在大山里放一辈子牛,更不甘心重走父辈的路。我要走出大山,到山外的世界闯荡,使自己变成个城里娃!
可是,山外的世界,是说去就能去的吗?当年,白居易初到长安,把诗作呈给著名诗人顾况,顾况却戏之:“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14 但是,白居易凭着出类拔萃的才华,很快在繁华的长安站稳了脚跟,一时间名噪京城。是啊,走出大山,得有真本事才行。
于是,怀着这种期待,面对堆积如山的学习资料,我不再犯愁了,书海冲浪,不也是一种富有情趣的生活吗?听到老师严厉的批评,我不再抱怨了,逆耳忠言,不是校正航向的罗盘吗?面对考试的失利,我不再沮丧了,一次挫折,不是通往成功的一块基石吗?
就这样,我脚踏实地往前走,我心中的期待不仅越来越清晰,而且离我越来越近了。
城里娃,你们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会和你们一样,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城里娃。
山外的世界,你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会向你走来,走进你的怀抱,融入你的血脉。
因为,总有一种期待,会赋予你无限的生活激情;总有一种期待,会让你在坎坷泥泞的路上义无反顾;总有一种期待,会让你穿越重重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亮点赏析】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行文极美。本文行文之美,首先美在结构严谨。开篇通过山里娃和城里娃的对比,引出题旨;中间部分紧密围绕题旨展开叙事、议论;篇末与开头照应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而且使题旨得以强化和升华。
其次,行文之美,还美在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有机结合,描写山里娃特有的生活,再加上‚总有一种期待,会 赋予你无限的生活激情;总有一种期待,会让你在坎坷泥泞的路上义无反顾;总有一种期待,会让你穿越重重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这样的抒情,充分表达出了作者的期待,生动、形象,生活气息浓厚,有较强的感染力。另外,对比、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亮色。
诀窍八——展开联想,放飞想象
梁实秋先生曾指出,联想不快是造成文思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考考场,如何才能‚文如春华,思若泉涌‛呢?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联想,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不妨从自然万物、历史名人、现实生活等处展开你联想的翅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联想的源头,就不必为作文材料犯愁了。
【佳作借鉴】 时间在流逝
一考生
高山幽谷中蜷缩的最后一撮雪终于绷不住身子,融化于草丛中,化成了一丝水,汇成了一股泉,流成了一条溪。时间与它结伴而行,也流逝到光阴深处„„
是啊,还有什么能像河水那样连绵不断地诠释着时间,又有什么能像河水一样在宇宙间“三态”切换得那么自如?不可捉摸的时间,人们无法直接描述,只好借助神奇的河水来形容了。于是就有了“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北雁南飞时,我们知道了季节的更替;从青丝到白发,我们看到了时间的流逝。“少年不识愁滋味”,大多因为对时间的认识还处于 一种混沌状态,等弱冠不再,自然有了衣带日已缓,岁月忽已晚的悔恨。所以有许多憾事与时间有关,如在某个时间段,爱没说出口,他(她)却成了他人所爱;在流逝的时间中,孝未尽,亲人却已不在。
时间给予每个人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可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却迥然不同。有的人说自己的时间太多,多得整把抛撒也无所谓,于是在灯红酒绿里泡着,在纸醉金迷中躺着,在“桌上长城”边坐着,就这样时间在酒杯中流走了,在奢靡里消逝了,在赌桌边输尽了。这些人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可他们哪里知道,“春去春回来,花谢花会再开”,只是季节的轮回,春已不是昨日春,花已不是先前花了。
智者们明白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宽度可以伸展。钱学森,这位科学界泰斗,一生不题字,不参加宴请,不出席鉴定会。他说,我时间不多了,我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做。是啊,人的差别在于是否珍惜时间,若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做更多有益的事情,也就在生命体里注入了内核。等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人们会说,他的一生是充实而有意义的。
想当年辛弃疾报国无门,叹时间流逝,尽管将“栏杆拍遍”,也无人知晓其“登临意”。于是他吟出了“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的诗句。真是英雄泪洒吴钩,岁月不堪回首。
时间在流逝。虽然雪年年有,春年年在,但这些只不过是飞逝的时间列车沿途丢下的旅客而已。因为水是去年的雪,春是昨天的冬。
时间在流逝,我们必须将爱说出口,将孝尽到位,将事做到好„„抓住机遇,只争朝夕。虽然我们不能阻止时间的流逝,但我们可以激起时间长河中的浪花,哪怕只一朵。
【亮点赏析】
本文思绪飞扬,联想迅速,亮点突出。开篇联想自然,引出光阴的飞逝,之后,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展开纵向联想,迅速联想到‚逝者如斯夫‛的千古长叹,随后,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时间的荒废,联想到钱学森充实的一生、辛弃疾无奈的时间悲吟,读者仿佛行走在时间的长廊中,穿越时空、纵横古今,感受着时间的无情与可贵,心灵为之振奋。不难看出,作者紧紧抓住时间飞逝这一中心不放松,展开联想的翅膀,从古至今,贯穿不同领域,有自然的感慨,有名人的长叹,有现实的遗憾……
文中,有些比喻句,颇有情趣,如‚虽然雪年年有,春年年在,但这些只不过是飞逝的时间列车沿途丢下的旅客而已。因为水是去年的雪,春是昨天的冬‛,意蕴深远,含蓄蕴藉,值得玩味。
第五篇:高考优秀作文赏析
高考优秀作文赏析
非宁静无以致远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全国掀起一阵莫言热。而莫言本人在开完一场新闻发布会后便消失在大众的视线,安静创作新作品。
在我看来,莫言便是那只在人迹罕至的山洞中的美丽蝴蝶。人们借诺奖发现了这只蝴蝶,而蝴蝶选择的是退居山洞深处,正如莫言选择远离公众。因为那样的安静环境才适合这些美丽的精灵,适合莫言。
非宁静无以致远,伟人正是懂得寻找宁静才能够成功,而成功也必青睐内心安宁之人。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涛声依旧。”因而真正的宁静是内心的平和,这与“大隐隐于市”是一样的道理。只要内心宁静便能于车马喧嚣的繁华都市有一个宁静之所。
前段时间,于丹北大被呛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文化超女于丹在端了多年的心灵鸡汤后终于被人轰下台。这似乎很意外,可是却又在情理之中。当年的于丹用心灵鸡汤抚慰了无数人疲困的心,可是近年来她不断商业化,只加汤不加料的心灵鸡汤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正是于丹在成为美丽的蝴蝶被人发现时,不懂得如何退居深处,如何来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所以她只能遭到人们反感,最终失去成功。与她不同的是,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著作等身却仍躬耕于红楼中;“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杨绛先生从不开作品交流会,永远都是默默关注这个社会。大师尚且如此,而我们又有何骄傲的资本?我们又凭什么藐视一切?我们又怎能不屑那一颗宁静之心?
反观当今,当郭敬明充满早恋、贪婪、颓废的作品发行时;当韩寒“巴金文采不好”的言论风生水起时;当当时明月的著作爆棚时;当马诺、芙蓉姐姐在网上受到热捧时,谁能告诉我,我们那一颗宁静的心在哪里?我们现在许多人正在慢慢地失去它,从而变得疯狂与骄傲,变得目空一切。
让我们找回最初的宁静,让我们在内心修篱种菊,让我们怀抱谦卑宁静的心走在社会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视自己为天地间的一粒尘埃,用宁静平和的心看待世界。我相信,低到尘埃,便能开出花来。
高考启示:
本文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优秀议论文,至少有两点值得学习。一是反扣主题的巧妙。以热门人物莫言开篇,以全国的莫言热与莫言本人的淡泊形成对比,于是将莫言比作山洞里的蝴蝶,恰切准确,并顺势提出“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中心观点;二是素材运用的新颖别致。全文延续开篇的基调,用对比素材架构起结实的论证框架。列举热衷莫言获奖的人与莫言本人,文化超女于丹与红学痴儒周汝昌,继而反思郭敬明、韩寒、当年明月、马诺、芙蓉姐姐等闹极一时的浮躁人物,进一步推进了观点的论证。文章
观点鲜明,论证有血有肉,极具说服力。
闻吾过,心窃喜
三闾大夫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天地万物皆有其不足,人生在世,也难免有过失。就算是圣贤,也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那么,圣贤和庸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其关键就在于对待过失的态度上:闻过则怒,是为庸人;闻过则喜,是为圣贤。
孔老夫子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且不说改正错误,单说知错,便已是不易。对于别人提出的批评,是恼羞成怒,还是虚心接受并对别人表示由衷的感激?
闻过则喜,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事业。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勃初任校长之职时,流言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这位年仅30岁的年轻人,出身低微,阅历浅薄,顿时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面对那些如山崩落石般打在他头上的批评,他没有灰心丧气,更没有恼羞成怒,而是认真收集那些批评他的语言,反省自己,并一心扑在芝加哥大学的管理工作上,终成该校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之一。试问,假如罗勃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退缩怯懦了,或是冲动恼怒了,那么他又如何能名垂青史,成为芝加哥大学的骄傲呢?面对批评,我们应有的不正是这样一种谦逊的低姿态吗?
闻过则喜,可以带领一个集体走向胜利。纵观历史风云,哪一次战役的作战计划不是经过了一次次的修改、审议,再修改、再审议才最终制定的?如果作战计划的制定者没有闻过则喜的胸怀,何来一次次战役的胜利?如果他一意孤行,又会有多少士兵的生命白白葬送?又会有多少无谓的牺牲?面对批评,我们要学会冷静,冷静地去思考,到底是不是我们的错,有则改之,并做出改进,为多数人的利益去奋斗。
闻过则喜,可以兴盛一个王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对于魏征直截了当的批评,他没有以皇帝的威严震慑他,而是欣然接受。正是唐太宗这种闻过则喜的品质,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才有了仓廪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空前盛况。
闻过则喜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胸怀。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面对“咬文嚼字”的纠错所表现出的,不正是闻过则喜的胸怀吗?闻吾过,心窃喜,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人所崇尚的道德修养。
闻过则喜,助你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高考启示:
考生匠心独运,题目用“闻吾过,心窃喜”一语,句式工整,既概括了文章主旨,更彰显了考生的文言文功底。考生以三闾大夫的名言做开门之句,引人入胜,用孔老夫子的名言过渡,承上启下,借唐太宗的话收束全篇,这些名言的引用彰显了文章的厚度。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的是,文章多处反问连用,增强了气势,大大增强了论证的效果。此外,文章开篇提出论点,并逐层深入摆事实讲道理,假设分析法运用得可谓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