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衔接转换指导意见(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4:5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衔接转换指导意见(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衔接转换指导意见(共)》。

第一篇: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衔接转换指导意见(共)

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衔接转换指导意见

根据规定,上市企业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新旧准则转换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衔接转换原则

(一)企业2006年度财务决算仍然执行原企业会计制度和公司的会计核算办法及其他相关规定,将当年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处理完毕,进行结账并编制财务决算会计报表;

(二)以2007年1月1日作为新准则实施首次执行日;

(三)按照38号准则的要求,以2006年12月31日的数据为基础,对需要追溯调整的事项进行调整,并按照2006年当年的调整数据编制比较会计报表。

(四)以编制新旧会计科目余额衔接转换对照表并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初始化的方式实现账务系统的衔接与转换。

二、衔接转换程序

首次执行日衔接转换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以2006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编制从旧科目到新科目的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衔接对照表。

(二)在衔接对照表的基础上,对新准则规定需要追溯调整的事项进行调整,编制2007年1月1日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转换调整对照表,形成2007年1月1日新会计科目的初始化余额。

(三)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初始化

在2006年结账后,按照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新的核算标准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初始化,将新会计科目的初始化余额录入系统,完成初始化建账工作,正常进行2007年的会计核算处理。

(四)编制财务报表衔接转换对照表

1、企业在系统初始化完毕后,编制衔接转换财务报表和新格式主要财务报表。

2、衔接转换报表采用以原会计报表项目对照新会计报表项目的方式,原会计报表项目及其金额与企业2006年12月31日决算报表数据相符。

三、首次执行日需要追溯调整事项的衔接与转换

追溯调整首次执行日留存收益的,应追溯调整2006年利润数和2006年年初留存收益。对于需要追溯调整事项的衔接与转换的,一般按下列原则操作:

(一)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集团公司所属各级企业之间因控股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应全额冲销,并调整留存收益,以冲销股权投资差额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作为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

2、除因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之间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的其他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应当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作为首次执行日的首次认定成本。

3、对被投资单位在重大影响以下、且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上市流通股),首次执行日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未分配利润。该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还应当追溯调整2006年度利润数及年初未分配利润。

(二)对于2006年12月31日之前发生的企业合并涉及的商誉

1、在集团公司所属各级企业之间合并下,原已确认商誉的摊余价值应当全额冲销,并调整未分配利润和2006年度利润。

2、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应当将商誉在首次执行日的摊余价值作为认定成本,不再进行摊销。应当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在首次执行日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的,应当以计提减值准备后的金额确认,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三)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进行追溯调整,分别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将影响金额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和2006年度利润。

1、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考虑企业以后能否产生盈利能力(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3、对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应按其类别分类计算并予以调整。

4、所得税首次执行日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

(四)将所持有的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和2006年度利润。

(五)对于未在资产负债表内确认、或已按成本计量的衍生金融工具(不包括套期工具),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调整未分配利润和2006年度利润。

(六)因按追溯调整法调整未分配利润的,以调整的未分配利润为基数,按以下原则调整盈余公积:

1、调整减少未分配利润的,以盈余公积的账面余额为限,按原计提比例冲减盈余公积;

2、调整增加未分配利润的,以弥补原未弥补的亏损后的余额为基数按原计提比例计提盈余公积。除盈余公积以外的其他利润分配,不再追溯调整。

(七)合并会计政策变更的衔接与转换

1、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衔接与转换

(1)母公司应合并所有具有实质控制权的子公司。

(2)原采用比例合并法合并的合营企业不再按比例合并法合并财务报表。

2、合并财务报表列报项目的转换

在编制衔接转换财务报表及新格式财务报表时,将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少数股东损益在合并利润表净利润项目下单独列示;未确认的投资损失不再单独列示,包含在净利润中列示,一般由母公司承担。

(八)准则规定的其他需追溯调整事项

1、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项目中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部分,应当按账面净额转入投资性房地产项目,集团公司统一要求所属企业于首次执行日对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即以账面净额作为投资性房地的认定成本。

2、对于首次执行日存在的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计划,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负债,并调整留存收益。

3、在首次执行日,应当将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务,确认为负债,并调整留存收益。

四、采用未来适用法需调整事项

需要对2007年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损益进行调整的事项衔接与转换如下:

(一)对子公司按成本法核算 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改为按成本法核算,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以首次执行日确认的成本作为认定成本。

(二)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应调整销售费用和营业成本。

(三)固定资产修理费的核算计入管理费用。

(四)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应予以资本化。

(五)非流动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再允许转回。

(六)符合资本化条件一般借款费用应当资本化。

(七)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应根据受益对象分配计入资产成本或计入损益。

(八)政府补助应当调整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九)在长期待摊费用挂账的开办费余额应转销。

(十)债务重组利得应计入当期损益。

(十一)符合商业性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交易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增加取得资产的账面价值。

(十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再摊销,并进行减值测试。

(十三)接受捐赠会计和无法支付款项应计入当期损益。

(十四)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的应计利息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十五)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经营活动,首次执行日已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确认收入。

(十六)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按计入固定资产中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净额转入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并按剩余租赁期与截止下次装修剩余期孰低原则进行摊销。

(十七)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用于出租或增值目的时,应当将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五、原会计科目与新会计科目的衔接与转换

各单位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首次执行日的原科目进行分析,区分不同情况进行衔接与转换。

(一)核算内容与原制度对应科目相同且不涉及追溯调整的科目(29个),将其余额直接转至新账科目,以原科目余额作为新科目余额。

(二)核算内容较原制度有所增加但不涉及追溯调整的科目,将其余额直接转至新账科目,以原科目余额加上其他科目重分类转入金额作为新科目余额。具体情况如下:

1、“应收补贴款”余额及预付大型设备款的余额转入 “其他应收款”科目

2、在首次执行日应当按新制度的对存在减值迹象的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和长期应收款进行减值测算,提取坏账准备,计入“坏账准备”科目。

3、“待摊费用”科目余额转入“预付账款”科目。

4、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的应付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计入“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三)核算内容发生变化不涉及追溯调整的科目,应对原制度科目进行重新分类,将原科目余额重新归类或分解记入对应新科目,以重分类转入的金额作为新科目余额,具体情况如下:

1、“应收账款”科目中包含的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转入“长期应收款”。

2、“应收补贴款”科目并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3、“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合并为“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原材料中包含的可多次周转使用的材料转入“周转材料”。

4、“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合并为“发出商品”。

5、“待摊费用”并入“其他应收款”或 “预付账款”。

6、“工程物资”中的“预付大型设备款”转入“其他应收款”、设置“工程物资减值准备”核算工程物资计提的减值准备。

7、具有融资性质的应付账款转入“长期应付款”。

8、“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合并为“应交税费”,“其他应交款”中“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属于职工薪酬项目的余额转入“应付职工薪酬”。

9、“其他应付款”中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劳动关系补偿等属于职工薪酬项目的余额转入“应付职工薪酬”。

10、“预提费用”中预提的借款利息转入“应付利息”,属于预收款性质的,转入“预收账款”,其余项目转入“其他应付款”。

11、“专项应付款”中应计入以后期间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转入“递延收益”,属于改制分流预留款项的余额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12、成本类科目

成本类其他各科目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将其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各新账科目。

(四)核算内容发生变化并涉及追溯调整的科目,应对原制度科目进行重新分类,将原科目余额重新归类或分解记入对应新科目,以重分类记入金额加上追溯调整金额作为新科目余额,具体情况如下:

1、“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分别其持有目的进行重分类划分;“委托贷款”、“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科目余额分别转入“持有到期投资”与“持有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2、“长期股权投资”应分别是否集团内合并分别情况进行调整。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有市价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新制度的划分标准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长期债权投资”应按其持有意图和能力进行重分类调整。

4、“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相关科目应分别进行重分类调整。

5、“商誉”应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单列,分别集团内外合并分别处理。

6、“长期待摊费用”中核算的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余额,应调整计入2006年度“管理费用“。

7、“应付短期债券”应按其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转入“交易性金融负债—成本”科目。

8、“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负债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9、“预计负债”科目

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务及弃置费用,应计入预计负债,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增加资产成本。

10、“递延税款”科目

企业应计算首次执行日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11、“资本公积”

应将“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科目,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科目。

(五)核算内容未发生变化但涉及追溯调整的科目,应对原制度科目进行重新分类,将原科目余额直接对应新科目,以原科目余额加上追溯调整金额作为新科目余额,具体情况如下:

“盈余公积”及“利润分配”科目经有关调整后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科目。

六、新旧会计报表的衔接与转换

衔接转换财务报表包括:衔接转换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新旧准则差异调节表,以及用于总部合并抵消的关联债权债务表。

由于执行新准则后,合并范围可能发生变化,对增加或减少子公司的数据调整要在报表的合并范围变化栏予以反映;将原报表项目金额加上(或减少)合并范围变化的调整数据后,重分类分析填列到对应新报表项目上,再对按新准则规定需要追溯调整的事项进行追溯调整,形成新格式财务报表的数据。

(一)合并资产负债表具体项目转换编制说明

1、与原报表编制口径一致,科目核算内容未发生变化的报表项目,应按原报表数据直接过入新报表项目,不需进行调整。此类项目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利润(股利)、应收利息、应收内部单位款、内部拨出款、内部投资、固定资产清理、工程物资、短期借款、内部存入款、应付内部单位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利润)、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股本、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等。

2、核算内容发生变化的但不需进行追溯调整的报表项目,应根据重分类转换后的科目余额直接填列;此类项目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应付利息、长期待摊费用、其他应付款、递延收益、专项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

3、新报表中取消的项目根据科目衔接转换表按转换后的转入方科目余额填列,此类项目主要包括:期货保证金、应收补贴款、应收出口退税并入其他应收款项目;待摊费用并入“预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重分类为“应交税费”及“应付职工薪酬”;预提费用分别并入“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等。

4、部分报表项目名称及核算内容发生变化,需进行追溯调整的按科目衔接转换表衔接转换调整后的调整金额及余额根据资产负债表编制要求分析填列。如: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及相关项目、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预计负债、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递延税款借(贷)项等。

5、合并报表项目,需根据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如:合并价差、少数股东权益、未确认投资损失。

(1)合并价差:新报表未设置合并价差项目,在原制度报表中合并价差主要内容为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属于集团内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首次执行日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全额冲销。

(2)少数股东权益:因少数股东权益由单列项目改为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其中项反映,即仅改变列报位置,但将调整增加所有者权益。因追溯调整增加的权益按少数股东应享有的份额调整少数股东权益。

(3)未确认投资损失:母公司应承担超额亏损,未确认投资损失并入未分配利润。如协议约定股东应承担超额亏损的,应将少数股东应承担的未确认投资损失转入少数股东权益。

(二)衔接转换合并利润表编制说明

1、主营业务收入、折扣和折让、递延收益、代购代销收入、其他:按原报表金额转入营业收入项目。

2、主营业务成本:生产部门发生的修理费在管理费用中核算,转换时应将主营业务成本中包含的修理费重分类至管理费用;其余主营业务成本应转入“营业成本”项目。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按报表数转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4、其他业务利润:新报表取消了其他业务利润项目,转换时应将其他业务利润还原为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并分别并入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5、营业费用:新的核算办法中销售企业的进货费用将计入成本,原在营业费用中包含的销售企业进货费用重分类至主营业务成本,其余营业费用转入“销售费用”项目。

6、管理费用:转换时应将管理费用中包含的存货跌价损失和坏账准备重分类至资产减值损失。

7、其他:原报表未设置勘探费用项目,发生的勘探费用列入其他项,转换时应从“其他”转入新报表的“勘探费用”。

8、投资收益:长期投资减值损失和短期投资减值损失发生额重分类至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在投资收益下设其中项,将联营企业、合营企业除处置投资所产生的收益外的投资收益单列,期货收益并入投资收益项目。

9、期货收益:并入投资收益项目。

10、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及其他合并转入营业外收入项目。

11、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损失发生额重分类至资产减值损失项目。

营业外支出其中项由“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变更为“处置非流动资产净损失”,应将营业外支出中包含的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的损失合并在此其中项反映。

12、所得税:所得税按其发生额转入“所得税费用”项目,追溯调整涉及的2006年所得税费用影响额计入此项目。

13、少数股东损益:不再区分少数股东损益,并入“净利润”。

未确认投资损失:母公司承担超额亏损,未确认投资损失并入“净利润”。

14、盈余公积补亏和其他调整因素:在新报表中不再设盈余公积补亏和其他调整因素项目,转换时应将其合并转入“其他转入”。

15、合并利润表新增项目:

(1)资产减值损失:将原在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中反映的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合并在此项目中集中反映。

(2)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追溯调整属于2006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转入此项目。

七、衔接转换要求

1、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衔接表,该表可以只保留本单位适用的科目,要求编制人、复核人、财务机构负责人、企业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企业负责人签章,并将一份上报直接上级单位备案,一份编制单位自存,作为2006年封账的依据存档。

企业应当参考上述格式编制级次到明细科目的新旧会计科目余额衔接表,并对主要衔接内容作出说明,与总分类账余额衔接表一起存档。

2、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转换表,该表可以只保留本单位适用的科目,要求编制人、复核人、财务机构负责人、企业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企业负责人签章,并将一份上报直接上级单位备案,一份编制单位自存,作为2007年系统初始化建账的依据存档。

企业应当参考上述格式编制级次到明细科目的新旧会计科目余额转换表,并对主要转换调整内容作出说明,与总分类账余额转换表一起存档。

3、衔接转换财务报表、新格式主要财务报表应当单独装订,与年度决算报表一起上报集团公司总部。衔接转换报表的原制度报表项目金额应当与2006年已审决算报表数一致。

4、报表衔接转换的要求

(1)衔接转换报表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签章,由各子(分)公司按合并口径上报。转换调整事项应当与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衔接转换表的调整事项相衔接。

(2)衔接转换表中原制度报表项目金额栏:按2006年度决算报表数填列。

(3)合并范围变化调整金额栏:反映合并范围变化的影响数,合并范围变化的单位以2006年度按原制度决算报表数填列。

(4)按新准则重分类后金额栏:以调整合并范围后的合并报表为基础,根据科目的重分类情况分析填列。

(5)首次执行日追溯调整事项金额栏:根据各具体会计科目新旧转换过程中的追溯调整情况分析填列。

(6)新制度报表项目金额:为按新准则重分类后的金额与首次执行日调整金额之和。

(7)各子(分)公司应根据衔接转换表的新报表项目金额编制新格式财务报表,保证新格式财务报表各项目金额与衔接转换表相关数据一致。

5、为了便于衔接转换的平稳过渡,2006年度决算时对以下事项按如下处理:

(1)关于合并范围

2006年度对合营企业可仍然采用比例合并法,其他所有具有实质控制的子公司应全部纳入合并范围,不再考虑重要性水平。

(2)关于待摊、预提费用

待摊、预提费用中属于费用性质的,于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差旅费、会议费等;其他金额较小的如报刊、杂志费也可于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资产减值准备

要求认真核实各项资产的可变现净额或可收回净值,并如实调整其资产减值准备,执行新制度后计提的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不再转回。

第二篇: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环保纠纷处理指导意见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环保纠纷处理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持续增长,电网在保障能源供应、促进节能减排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为此,公司确立了以构建“三华”同步电网为中心,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国家电网,促进能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的电网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发展任务十分繁重。

然而,在我国部分地区,涉及输变电工程的环保纠纷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电网建设受阻、居民过度维权等现象时有发生,对电网的正常发展造成了影响。输变电环保纠纷(含投诉和法律诉讼)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对输变电设施产生的电场、磁场是否影响身体健康存在疑虑,最为典型的是认为输变电设施产生“辐射”对健康有害;二是对输电线路导线电晕放电的电火花以及临近线路时的暂态电击等现象存在恐惧;三是对输变电工程建设涉及的拆迁、补偿标准等不满;四是投诉输变电设施运行中存在噪声影响和电视图像干扰;五是认为输变电设施影响景观;六是投诉工程建设环保审批手续不全或不规范等。为进一步明确输变电环保纠纷处理工作的原则和要求,突出重点,妥善处理纠纷,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方针政策,认真执行环保有关法律法规,在做好输变电工程环保工作的基础上,既要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又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既要依法依规、坚持标准,又要主动宣传、热情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为电网建设运行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二、基本原则

处理输变电环保纠纷的基本原则是“依法依规,坚持标准;依靠政府,积极协调;尊重科学,讲求事实;加强宣传,注重沟通;规范行为,防范风险;严谨务实,促进发展”。

依法依规,坚持标准,就是要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的技术、管理标准,做到依法建设运行电网、依法处理环保纠

纷。

依靠政府,积极协调,就是要主动向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汇报,取得理解和共识,建立互信、合作的工作关系;在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做好环保纠纷协调处理各项工作。

尊重科学,讲求事实,就是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在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和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认真了解事实真相,客观分析产生环保纠纷的真正原因和关键问题,为纠纷的妥善处理打好基础。

加强宣传,注重沟通,就是要主动宣传电网环保科学知识以及输变电设施的公益性、基础性,耐心细致地说明输变电工程履行环保审批手续、执行环保相关标准的情况,解答和帮助解决公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消除误解和不必要的疑虑。规范行为,防范风险,就是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在工程建设和纠纷处理中要规范工作程序,注重相关资料的搜集和保存,避免因工作偏差造成被动。严谨务实,促进发展,就是要以发展的眼光、务实的态度处理纠纷问题,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暂时不能解决的也要制定应对措施。

三、工作要求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输变电环保纠纷处理工作,规范处理方式,加大工作力度,力争纠纷就地解决、不发生越级投诉,防止因局部问题处理不当影响电网发展的大局。

1、输变电环保投诉比较集中的单位应建立由环保、信访、建设、运行、法律、新闻、营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输变电环保纠纷处理工作机构,制定规范的工作程序,完善联动机制,提高纠纷处理能力。

2、发生输变电环保纠纷时,要迅速做出反应,认真研究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对影响较大的环保纠纷应及时启动联动机制,做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研究和准备,必要时应组织现场调查和检测,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报道策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媒体报道不实产生负面影响。

3、要规范输变电工程建设和环保纠纷处理相关工作,特别是在拆迁、补偿等政策性较强的工作中要严格依法依规、执行标准,并注意基础性文件资料的存档;在解释说明过程中要科学客观,有理有据。

4、要保证信息畅通,遇有重要事项(环保法律诉讼、越级投诉等)应及时、准确地向公司环保管理部门汇报情况,并与地方环保主管部门做好沟通;积极配合环保主管部门开展现场调研、检测等工作。

5、要注重输变电环保纠纷的分析统计和经验积累,为不断改进纠纷处理工作打好基础。

四、保障措施

为妥善处理输变电环保纠纷,要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1、加强电网建设项目可研、初设和施工各阶段环保管理。环保工作重心前移,在可研阶段路径、站址选择中充分考虑环保因素;认真开展电网建设项目环评;抓好初步设计和建设阶段环保措施落实,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材料、设备和施工工艺,确保达到环保标准;工程建成后及时开展竣工环保验收,做到依法建设,依法运行。

2、加强与环保主管部门沟通,探索建立输变电环保纠纷处理协调联动机制,及时交流信息,共同研究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纠纷。

3、加大环保培训力度,特别要注重环保工作人员、输变电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在电网环保、电磁场与健康、环保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纠纷处理能力。

4、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电网环保科普知识宣传,如制作播出宣传电网公益特点的广告、播放电网环保电视宣传片、印制发放宣传手册、集中开展宣传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在报刊媒体发表文章以及探索建立电网环保宣传基地等,树立公司重视环保、加强环保的良好形象。

5、发挥公司系统专家的作用,密切跟踪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电磁环境与健康的研究成果,认真研究输变电环保纠纷处理中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等问题,为妥善处理环保纠纷做好储备。

6、公司将以相关科研单位为依托,组建输变电环保纠纷处理技术中心;各单位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纠纷处理工作中及时取得技术指导和帮助。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完善各分公司网络的指导意见(共)

关于进一步完善各分公司网络的指导意见

各位领导、同仁:

为进一步规范各分公司网络管理,保证OA办公平台、视频会议系统、ERP系统、营销供应链系统、积分系统数据源上传等核心应用能够流畅使用、良好开展,信息部特做如下建议与要求:

一、网络连接

各分公司在当地办理网络业务应为光纤介质专线接入互联网,带宽建议最低50M。并作实际测试,保证有效带宽。

二、机房环境

各分公司应建立独立封闭式机房,存放相关网络设备与服务器。机房内保证恒温、恒湿。温度保持在18-25摄氏度之间、湿度保持在45%-65%之间。同时还应配备UPS不间断电源,以保证市电中断的情况下,机房内所有设备维持正常运转一小时以上可进行安全关机,防止数据丢失。

三、人员配备与培训

请各分公司至少配备一名专职网络管理专员,该人员负责当地人员办公设备维护、办公软件支持、网络故障运维、核心业务系统运维、机房管理及视频会议系统管理等职责。北京总部会在近期组织各地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各地网管人员有能力进行维护与保障当地网络、业务系统等正常运行。

四、建立IT运维机制

请各分公司在当地储备至少一家网络维护商、电脑维修商,以保证当地网络畅通、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维修有效开展、运转正常。

信息化管理部2014年5月14日

第四篇:东方公司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的安排意见

中共唐山开滦东方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委员会

唐山开滦东方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的安排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实施纲要》精神,进一步增强企业团队意识,规范管理和岗位行为,建设一支政治强、观念新、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新型员工队伍,打造企业软实力,促进和保障企业跨越式发展。经公司党政班子研究,决定在公司各单位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工作。特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的目的意义、基本原则

全面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建设一支政治强、观念新、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新型员工队伍,打造坚实有力的管理基础,是实施企业人才战略和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是集团公司党政从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顺利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全局出发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全面深入的落实《实施纲要》,对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和员工队伍的战斗力,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是建设具有开滦特色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管理创新,促进企业由传统的、粗放的、经验的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转轨迈进的重要手段。

实施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的目的在于以军人的严明纪律培养员工的自觉管控能力;以军人的严整风纪培养员工的文明习惯;以军人的坚强意志培养员工的坚毅品格;以军人的团结精神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以军人的报国之心培养员工的职业责任感。使军事化管理思想进机关、进班组、到现场、到岗位,让员工做到一举一动有规,一招一式有序,实现规范操作、精细管理、执行到位,建设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

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准军事化训练为手段,以规范职业行为为目标的原则。二是坚持准军事化训练与培塑工作及现行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规范组织管理与员工行为养成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严格管理与加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氛围有机统一的原则。四是坚持领导带头,管理者示范,全员参训的原则。五是坚持结合实际、求真务实,持续推进、不断优化升级的原则。

各单位党政领导要从落实公司发展战略的全局高度,把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严格按照公司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实施。

二、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的基本内容和责任规定 实施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就是在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有机地吸收借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以准军事化训练为手段,以规范职业行为重点,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的行为训练和行为养成方式。

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结合东方公司实际,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要抓好以下三项基本内容:

(一)准军事化岗位行为 内容包括:

1、准军事化班前会。严格执行《员工班前会议程序规范》,点到某名员工时,该员工应起立,正常情况下答“到,状态良好”,当点到下一名员工时该员工方可自行坐下;当点到缺勤人员时,由其所在班组的班组长直接回答“未到”,并说明原因;诵读理念声音要宏亮整齐;受领任务时要回答“是,明白”。

2、准军事化手指口述。明确手指口述具体岗位、完善手指口述内容、规范口述用语等,做到站位正确、站姿规范、动作准确、口令洪亮,达到眼观、心想、手指、口述四个环节的有机协调统一,并长久坚持,形成习惯,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规范执行。

3、准军事化安全确认。严格执行开工前按岗位安全确认、班长班中走动安全确认、现场问题处理安全确认,收工前安全确认。操作员工确认后向班长报告:“确认完毕”;班长查验后发布开工、收工指令:“可以开工或可以收工”。

4、准军事化现场交接班。现场交接班要互致问候,要交清现场情况,提醒注意事项,做好相关记录,双方确认签字。

5、准军事化技能训练。提高岗位技能、规范管理和操作行为是实施准军事化训练的落脚点。各单位要按照准军事化的标准和方式,深入组织开展员工业务技能训练、协调配合技能训练、防范处臵突发事故技能训练、高效沟通技能训练、情绪调控技能训练、职业拓展训练等训练活动,促进员工职业技能不断提升。

(责任单位、部门:公司所属各单位,安全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责任:负责制定准军事化岗位行为标准和实施方案,搞好员工培训及检查考核工作。)

(二)准军事化职业礼仪 内容包括:

1、进一步规范统一着装制度。工作期间员工统一着装,佩戴胸牌上岗;配发制式服装人员应着制式服装或按要求着装;集体活动按要求统一着装,保持服装统一。

2、公共场所不得袒胸露背,披衣敞怀,不得挽裤腿,不得将手放入口袋;生产作业期间严格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男员工不留长胡须,女员工不化浓妆;工作期间不穿跨栏背心、短裤、超短裙、拖鞋。员工在场区行走应靠道路右侧,做到二人成行、三人成列。

3、员工参加大型会议或集体活动,要列队进入会场和指定地点,由领队签到报告人数;散会后人离椅正,人走场清,有序依次退场。

4、广泛使用文明用语。问候语:你好!辛苦了;接待语:欢迎光临!请!请进!请坐;辞别语:再见!欢迎再来;致答语: 3 谢谢!没关系!请别介意!很愿意为你服务;致歉语:对不起!请原谅;祈使语:请问!请帮帮忙;接打电话时要先说“你好”。

5、保安、岗点值勤人员交接岗时应当互相敬礼。

6、对来访客人实行首问责任制,做到热情接待,认真负责,举止大方;外出参加活动、联系工作时,要言行文明,维护集体荣誉,展示良好形象。

7、重要节日和重要活动举行集体升旗仪式。升国旗时,带队人员行举手礼,列队人员着便服时行注目礼,着制式服装时行举手礼。

(责任单位、部门:公司所属各单位,综合办公室、保卫科。责任:负责职业礼仪标准和流程的制定、实施和检查考核工作。)

(三)准军事化内务管理

准军事化内务管理的范围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宿舍、招待所、休息室、食堂、浴室、楼道、厂房、车间等。

1、所有内务管理区域要明确准军事化的卫生环境标准、物品定制摆放及悬挂标准、防火防盗标准、文明行为标准、节约用水用电标准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普及和规范使用开滦VI标识系统。重大会议要全体起立,唱《开滦之歌》;各会议室及主会议桌应有开滦标识显示;各单位主要领导的办公桌应同时摆放国旗和开滦旗;举办会议、对外接待的桌牌、茶杯、文件袋及日常办公的信封、信笺等用具用品应严格按照开滦VI标识使用和管理。

3、各单位要规范使用安全标识(SVI)和交通标识,广场道路要画交通线。

(责任单位、部门:公司所属各单位,综合办公室。责任:负责准军事化内务管理的谋划、标准和流程的制定、实施和检查考核工作。)

围绕上述3项工作成立3个分管小组。岗位行为小组由人力资源部、安全管理部负责,组长:李靖利,副组长:秦金兰。职业礼仪小组由综合办公室负责,组长:崔建堂,副组长:耿恩来。内务管理小组由综合办公室负责,组长:崔建堂,副组长:耿恩来。

三、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的基本方法步骤

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整个过程利用3个月的时间,主要划分为筹备谋划、教育发动、组织实施训练、检查验收考核、总结表彰等五个阶段。

(一)筹备谋划阶段:(5月18日至5月28日)

公司拿出总体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的安排意见,并成立3个分管小组,各分管小组分别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及工作步骤、工作标准及检查考核验收办法三类文件,经主管领导审阅后实施。并报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工作办公室(党群部),电子邮箱:shaoyuansu@kailuan.com.cn。

(二)教育发动阶段:(5月28日至6月8日)

公司召开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动员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各单位根据公司动员会及下发安排意见要求,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讲清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的目的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时做好培训骨干的工作。

(三)组织实施训练阶段:(6月8日至6月18日)

此阶段工作难度大、训练任务重、质量要求高。各分管小组要做出具体安排,按照行为标准要做到:准军事化岗位行为训练内容交叉展开;准军事化职业礼仪、内务管理同步实施,保证四项训练内容的按时完成,并形成准军事化管理。

(四)检查验收考核阶段:(6月18日至6月28日)

公司将组成验收考核组,对各单位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情况进行考核验收。考核结果与各单位班子绩效考核挂钩。

(五)总结表彰阶段:(6月28日至7月12)

公司将对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在此基础上,召开表彰先进大会,对下步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四、加强对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的组织领导

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为确保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工作取得实效,要加强组织领导,重点明确以下几点要求:

(一)建立组织,明确责任。公司成立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领导小组,组长:李卫民、李顺德,副组长:李建堃、陈国义、刘海波、常振明,成员:崔建堂、李靖利、王剑、耿恩来。办公室设在党群部,主任:王剑。成员部门包括:人力资源部、综合办公室、安全管理部、保卫科。各单位也要建立领导小组,党政正职为组长,负责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工作的安排、组织实施和考核等工作,担负起主要领导责任,亲自抓谋划、抓推进。并且以身作则,带头参加训练,做好表率。

(二)妥善处理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与生产工作的关系。各单位在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中,要坚持统筹兼顾,合理摆布,处理好各种工作的关系,通过训练促进员工行为养成、实现规范操作、精细管理、执行到位。要把训练的成果及时运用到生产经营之中,使训练、管理、安全生产相互促进。

(三)注重抓好训练过程,保证训练质量。开展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目的在于规范员工行为,实现规范操作,进而促进安全生产,确保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各单位抓训练决不可凑合应付,必须十分注重抓过程、抓细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讲规范、高质量,用过程的优化保证工作收到实效。

(四)加强信息反馈和交流。各单位要重视和加强信息反馈和交流工作,及时反映训练进展情况,及时总结先进做法,及时推广典型经验,为推动公司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提供有力保证。

2009年5月13日

主题词:职业行为 训练 意见 抄报:多经事业部

抄送:各部室、党政班子成员

下载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衔接转换指导意见(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衔接转换指导意见(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