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作文指导(15):把论证落实为结构[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4 04:5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高考作文指导(15):把论证落实为结构[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高考作文指导(15):把论证落实为结构[小编推荐]》。

第一篇:2010高考作文指导(15):把论证落实为结构[小编推荐]

2010高考作文指导(15):把论证落实为结构

1.写议论文,最头疼的不是没有内容,而是不懂得怎样展开这些议论的内容。

2.搭一篇议论文的框架并不难,难在条分缕析地说理,深入透彻地论证。

【作家在线】

[作家范文]

受教育也是义务

刚刚颁布的《教育法》让我们明确了:受教育也是义务──就像公民必须履行纳税,应征入伍的义务一样,它不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自己与国家之间的事。

接受这样一种观念,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广州,家长以任何原因中断孩子上学,都要被罚款300-5000元,甚至追究刑事责任。这是今年年初广东通过的在广州市强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地方立法。本报1月份报道此事时,大家听着还很新鲜,《教育法》颁布了,才感到广东的这个地方立法,体现了《教育法》中“义务”的含义。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它不仅赋予公民以权利,而且要求公民承担义务。但《教育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却是同一种行为──接受教育,即使他自愿放弃受教育的权利,仍无“权”拒绝履行受教育这个义务。这里面当然包括中小学生的父母或监护人依法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责任。因为,所谓义务,就是依法必须承担的责任。

但目前,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受不受教育得自己说了算。怎知,自以为可以“说了算”的事情,实际上关系着民族的命运。想一想一个文盲给社会造成的负担与一个有知识的人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的强烈反差,人们就会明白:受教育与否,的确不完全是自己意志和权利范围之内的事。因此,宣传《教育法》,推动《教育法》的实施,就意味着这样一种启蒙:人们必须在教育这个问题上重新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国家的关系,自己与民族前途的关系。只有端正了认识,才能依法承担义务。(马少华)

[范文启示] 文章开篇亮出论题:受教育也是义务。接着引广州惩治家长中断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法规,用实例阐释了《教育法》的这一新政策。然后,从正确理解和反面误解两个方面对立地展开论证。最后,在严密分析的基础上,再次申明观点。文章虽不长,理辩却清晰有力,成份体现了作者缜密的思维和架构文章的能力: 1.展开论证,实际上就是从作者的思想认识出发,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论述论题中的道理,阐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2.展开论证,应依据论题本身的内容,按照论题内部的逻辑联系,确立清晰的论辩思路,使文章形成明朗清新的结构。

【实用兵法】

便于展开论证的几种结构模式

掌握几种常用的便于展开论证的结构模式: 1.分层并列

例如:请根据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一生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材料中,三个人的理想不同,结果就不同。我们就以《谈理想》为题,运用并列式结构进行构思:

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1)理想是奋斗的起点。(2)理想是奋斗的目标。(3)理想是奋斗的动力。[提示] 运用“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证,要注意:

(1)多角度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和角度。(2)并列层次之间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确定合理的顺序。(3)形式要一目了然。每段的中心句最好放在开头。

2.层层推进 做法:可按照如下基本模式:

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原因)→怎么样(方法)→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例如:

《要钻牛角尖》这个题目就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证:

(1)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是什么)

(1)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为什么)

(3)“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怎么办)

(4)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会怎样)[点招]

运用“层进式”论证,也可以简化为问题式的五步法: 1.提出问题(由材料提出,存在什么问题——即是什么); 2.分析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即为什么); 3.问题的严重性(危害——即怎样,其实属于分析问题); 4.解决问题(联系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解决问题); 5.说明方法的意义(会怎么样)。

3.展开对比

做法: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

例如,《为“班门弄斧”叫好》论证部分:

(1)正面论证:处女作的发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甚至于科学家的新发现,正是敢于在“班门”弄斧而又有所突破的结果。

(2)反面论证:如果人人都不敢在“班门”弄斧,“班门”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班门”终将消失;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取消“后浪”,长江就成了一潭死水,最终摆脱不了干涸的命运。人类社会也是一样,没人“班门弄斧”,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4.点面结合 “点”是指花费较多的、能有力证明论点的,并且是新鲜生动、比较独特的某个事例(“独家新闻”最好),这样的事例能让人过目不忘。

再用一个排比句,一个一个地罗列出与“点”内容相映的、同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一般事例,这叫“面”,这些事例人皆尽知,所以只需提及。

虽然“面”可能一般化或陈旧,但这个“面”与“点”配合起来,能使文章显得充实饱满。

[举例]习作《挫而弥坚》。作者先举了爱因斯坦成才的事例做重点论据,然后写道: 正是这种挫而弥坚的奋进精神,使爱因斯坦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由此,我还想到达尔文长达8年的环球考察;爱迪生经过几十万次试验,才有了那造福人类的一千多项发明;唐玄奘艰苦卓绝的印度取经之行,还有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用汗水和眼泪换来的胜利。

“面”的事例纵横交叉,有古有今(纵向),有中有外(横向)。思路清晰,有说服力。

【佳作验招】

[上榜佳作]

给爱一点空间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即将步入

婚姻殿堂的女孩问她的母亲:“怎样才能使 用故事引出问题,爱天长地久?怎样留住爱人的心?”母亲无 使论题更加具有现实 语,她默默地弯腰,从沙地上捧起一捧沙子。意义。她双手平摊,沙粒在她的掌中稳稳而立,一 滴也未漏出。突然,母亲双手紧握,用力挤 压掌中的沙子,许多沙粒从她的指缝间滑落。当她再次向女儿摊开手掌时,掌中的沙粒已

所剩无几了。她望着惊讶又疑惑的女儿,说: 用生动的故事、“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个自由的空间,通过妈妈的口提出文 过多的爱和压力会使爱窒息”。章的论点,够巧妙!听完这个故事,我沉思良久。爱是没有 错的,但爱的方式却各有千秋。不能否认有 些爱的方式只能给你爱的人带来禁锢和伤害。

报纸上曾经多次报道过“巨型婴儿”的 故事。一对夫妇中年得子,异常兴奋。对孩

子千娇万宠,一直让他睡在摇篮里,不管孩 摆现象。子实际年龄是多少,还把他像婴儿一样呵护 着。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夫妇俩 的生命,当警察走进他们的家时,被一个躺 在巨型摇篮里的“巨型婴儿”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已是青年的“婴儿”。他

既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自己吃饭,自理能力 为零,不知如何走完剩下的大半人生。夫妇

俩爱孩子,这无可厚非,但他们如此溺爱他,却毁了他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孩子如同美 丽的鲜花,把他们放在温室中培养,虽然避 过了风雨,却使他们越发娇嫩,不小心受到 一丁点伤害,就谢了。而真正经历过风雨的 野玫瑰,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昂首屹立,常

开不败,绚丽多姿。那么,深爱着孩子的父 母呵,何不给孩子一个空间,一次机会,让 他们自由的穿越风雨,展翅九天?

据说,鹰都在悬崖上筑巢,巢中先铺一 些荆棘,然后再铺大量的柔软的干草,以免 伤到小鹰。当小鹰慢慢长大后,老鹰就渐渐 拿去干草,小鹰自然受不了刺痛,都退到巢 边,这是老鹰就把她的孩子们推下山崖,迫 使它们自己飞起来。求生的欲望使小鹰们扑

腾着起飞,从而学会了飞翔。我们难道能说 鹰妈妈不爱小鹰吗?不!她是爱孩子的。正 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巨型婴儿”是 反面的例子,鹰的事 例则从正面展开论证,两相对比,观点更加 鲜明突出。鹰的事例也采用 了步步推进的“层进

是因为爱,才不得不用这种方式让它们在残 式”论证结构。酷的生存环境中尽早自立,展翅九万里,一 跃上青天。

有人曾说:“自由是爱的空气,禁锢会 本文典型地运用 使爱窒息,赐予是爱的雨水,泛滥会把爱淹 了“对比式”和“层 没。”不要用热烈的心炙烤鲜花,因为这样 进式”的论证结构,它会凋谢,不要强加给琴弦一个它不能承受 有力地揭示了“爱需 的力道,因为这样它会断掉。给爱一点空间,要空间和自由”的道 让你爱的人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理,思路清晰,逻辑

(王真)严密,结构明朗。

[满分作文]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广东一考生)[点评] 典型的并列式结构。文章从三个角度议论语言的作用,点出语言有助于亲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友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爱情的沟通,议论中肯,层次清楚。

[美文清赏]

友 善

日常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恶语相向,甚至动起手来;有的人缺乏同情心,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无动于衷;还有的人能关爱家人和朋友,但对其他人却漠不关心……这些现象都是缺乏友善之心的表现,既有悖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人友善,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把“友善”作为20字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全社会倡导友善。

友善,意味着宽以待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友善待人,表明人胸怀宽广,精神境界纯洁高尚。友善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代贤哲对这个问题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孔子明确提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荀子则更强调了友善的重要,他说:“与人善言暖若锦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一个人友善待人,人必友善待他,这样,才有助于成就大事业,整个社会氛围才会和谐,社会总体效率才会提高。可以说,一个充满友善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

友善,还意味着乐于助人,互爱互助。对处于困境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发扬友爱互助精神,人间就会充满美好的真情。近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各种互帮互助活动,如“希望工程”、“送温暖”活动等等,使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发扬光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人际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对亲人、好友、同事友善,也许不难,但能以友善之心对待陌生人,却并非易事。我们倡导的友善,其理想境界是广具爱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只有推己及人,普施善心,广推善举,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温馨。

友善是和平的使者。在经济全球化、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取得谐调的发展。(佚名)

[面批作文]

责 任

阳光说:“我要照亮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无论高山低谷还是江河湖海。这是我的责任。”春风说:“我要吹绿每一片大地,从亚细亚到欧罗巴,从亚美利加到阿非利加。这是我的责任。”(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引出论题,注定了作者对“责任”的理解也充满诗情?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我们应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观点隆重出场。)我们在过去不断地破坏环境,使得现在地球面临着各项危机。(这句话来得有些突然,如果在段首加句过渡的话就好了。)

(这里不必分段哦。)由于人类漫不经心地往大气层中排放各种各样的有害废物,结果使大气层成了“公共垃圾箱”,大气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根据全球大气污染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有约60%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烟雾和灰尘等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规定标准的环境中,全球每天有800人因呼吸有污染的空气而早亡。(触目惊心,很有说服力。)

以上都是由于人类不负责任地污染大气的结果。如果每个人都不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真令人不敢想象这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所以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强调:“世界环境日是一个良知的呼唤。在这一天,让我们激励自己。环境危机已不允许我们迟疑。需要立刻采取行动。”(上段引实例,这段展开分析,有理有据,论证很踏实,不错。)

保护和治理环境是我们所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句话旨在强调?但意思与上段加利的话相同,似乎不必再重复。再说,一个学生的呼吁远没有联合国秘书长的号召来得有力。所以,这句话有点像口号。)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在不同时间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要求我们承担不同的责任。(在内容上是由远及近,在层次上是推进。)

对于商人,信誉是最宝贵的,而讲信誉就是责任心强的最好体现。(只举商人一个例子很难对应“不同的角色要求我们承担不同的责任。”)例如:中国的绝大多数品牌冲不出国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自己的产品缺乏责任心。没有责任心,就保证不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对比式。)而我国有些品牌如海尔,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凭的就是对商品的责任心。(这么说,有证据吗?)

我们要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首先就要从增强每个公民的责任心开始。(又进一层。)试想,一个人如果连最起码的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心都没有,那素质又从何谈起呢?(反问有力。)

作为一个中学生好好做人,认真学习。这就是我们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体现。(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层层推进,有较的逻辑性和针对性。)

【班门练斧】

任选一题写成文章。

1.读下面材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一位斯巴达人对他的母亲抱怨说:“我的剑太短了。”母亲回答:“孩子,你前进一步,剑不就长了吗?”

2.结合下面两则材料,提炼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一:在一个美丽的乡村,有一个30来岁的乞丐,长得很结实。他每天端着一个饭碗到别人家中讨饭,他的要求不高,无论是稀饭,还是馒头他从不嫌弃。有人看中了他的力气,想让他去帮着打打零工,并许之以若干工钱。岂料,该乞丐竟一口回绝,说:“给人打工挣点钱多苦,远不如讨饭来得省力省心。”

另外,在某居民新村每天傍晚都会有一个老人到垃圾箱捡垃圾。老人驼背,这使得他原本矮小的身材愈发显得矮小。他每次从垃圾箱里拾垃圾都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战斗。为了拾到垃圾,他必须将脸紧紧地靠在垃圾箱的口子上,否则他的手就不足以够到里面的“宝贝”。而那个口子正是整个垃圾箱最脏的地方。老人每次拾完垃圾,都像打了一场胜仗,他完全不会顾及别人脸上的那种鄙夷。看着那些可以换钱的“战利品”,走在新村的小路上,他总是显得格外的高兴。

材料二:一个人说:同样是贫穷,一种是不思进取的懒惰,一种是直面生活的勤勉;一种是人格的湮灭,一种是不屈的抗争。两种境遇确实让人唏嘘。

另一个人说:是呀,同样是贫穷,有的人会贫困潦倒,有的人却心在梦在。难怪有人断言,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澳大利亚人认为,如果给财富按先后顺序排列,那么,第一大财富便是健康。澳大利亚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地域辽阔,同时也是个高福利的国家,根本不存在生存危机,所在他们把健康的体魄看成是第一位。第二大财富是接受高等教育。他们认为人类的进步是以文化为载体的,只有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第三大财富是有幸福的家庭。健康的子女、和谐的家庭是身心健康的保障。第四才是金钱。

请以“财富是什么”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4.下面的文字是议论文《一天和一年》的开头部分,请在第二段“„„启发:”后面写出“启发”的内容(即文章议论中心),并完成此文。

一天和一年

一位画家在拜访德国著名画家门采尔时曾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张画只要一天的时间,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 门采尔严肃认真地对他说:“倒过来试试吧,如果你用一年的时间去画它,那么只需一天就能够卖掉它。”

读了这个故事颇受启发:

第二篇:2014高考作文指导之议论文结构技巧

2014高考作文指导之议论文结构技巧 •层进式(“引、提、议、联、结”式)

所谓层进式,即在提出问题或亮明观点后,由小到大,由此及彼,一层深入一层地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得出明确结论。针对新材料作文,可以采用五字结构式:引,即引述所给材料,材料特别短的可以照抄,长的要进行精炼概括,并根据立意角度有针对性地引述;提,即在引述材料后,对材料进行精要分析,然后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议,即围绕观点展开议论,紧扣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联,即由此及彼联系自然与社会,采用例证法、对比论证法等再次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结,即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或再次申明观点。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特别注意恰当使用过渡句或过渡段,使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语意连贯,不突兀。

【示例一】

我看中国式“垄断”(北京一考生)

在刚刚结束的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表现出色,又包揽了全部金牌,正是国人振奋之际,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知是对国家荣誉的麻木,对他人胜利的嫉妒,还是审美疲劳,他们指指点点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稍稍明智点的,则将自己提到了“理性”的高度,看似忧国忧民,又像杞人忧天,他们眉头颦蹙道:“这不利于世界乒乓事业的发展。”【文章开篇运用描摹性的文字对所给材料进行精炼概述,生动形象(引)】呜呼!于情于理,我个人都不敢苟同。【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反驳,亮明自己的观点(提)】

我要问问那些慷慨者,怎样才能“大家好”呢?难道故意输给人家不成?为了所谓的发展而忘掉根本的体育精神?

我要问问那些理性者,乒乓事业怎么就没发展呢?中国包揽金牌都多少年了,你能说现在就没有乃至产生不出“乒乓大家”?【连用几个一般疑问句和反问句讲道理批驳谬论,论证观点(议)】

当然,中国的这种独揽确有让人深思之处。有人担心,长久的绝对优势会使这个项目的竞争减弱,失去活力。其实,体育上的独揽可以自然地让人想到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垄断。体育不过是近百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运动,比之于那卷帙浩繁、硕果累累的经济学,则略显浅幼。所以,将体育的长影投射到经济活动这面镜子上,也未尝不可。

从资本主义世界的跨国公司到社会主义的国有经济,垄断都不可或缺。美国的饮料行业曾被可口可乐独占鳌头,中国的经济命脉至今也仍被少数国有企业掌控。可是,饮料行业依旧繁荣,中国经济照样腾飞。可见,垄断并没有让竞争消失,不论内部还是外部。内部,你永远不可能消除职工之间的业绩比拼;外部,你永远不可能消灭你的假想敌。所以这并不能让我们高枕无忧,永远没有失去活力的理由。

何其相似,让我们来看看这乒乓作响的小球。于内,能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事的名额是少之又少,球员们之间的竞争是不言而喻;于外,哪个外国选手没有梦想过,自己会被这样载入史册:第一个打破中国乒乓球项目长期垄断的运动员。所以,永远都有人在虎视眈眈、摩拳擦掌。【讲道理论证观点之后,考生由体育联系到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并回归材料,进一步论证观点,使论述更加深刻(联)】

中国式“垄断”并无过错,何不让我们安享这份荣耀呢?

国人对大小球有一种微妙的情感:对大球充满的是渴望,而对小球则是越来越不屑。殊不知,这渴望源自一种仰人鼻息的自卑,而不屑是因为有掌控一切的自信。他们更不可能知道,这种自信凝结了多少代乒乓英雄们的汗水!【文章结尾处再次强调观点,并指出部分国人扭曲心理的实质(结)】

这是一篇标杆范文。文章之所以被定为标杆范文,除见解独到、议论深刻外,考生运用

层进式结构行文,使得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给阅卷老师以审美愉悦。

主体并列式(“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结论”式)

所谓“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结论”式,即在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文章的主体部分用三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去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或再次强调观点。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特别注意:中心论点的提出应紧扣所给材料的意旨,不能偏离材料;三个分论点的确立,要围绕中心论点且各有侧重,分论点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但前后不能发生冲突;另外,分论点的议题绝对不能大过中心论点。

例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要求考生以“回到原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一考生在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回到原点”之后,主体部分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个分论点——回到人性善良的原点、回到灵魂无瑕的原点、回到心灵单纯的原点,在就三个分论点讲道理与举实例相结合分别进行分析论证后,结尾处再次强调观点:回到到原点吧,去聆听我们生命最初的声音。

这种“主体并列式”结构能让文章层次十分清晰,且较容易掌握,因此颇得考生青睐。但要注意的是,正是因为结构的相似性,要拼的就是素材和论证语言了,所以,同学们还得在这两方面多下工夫。

三三三式

所谓“三三三”式,即用三个精美的语句构成排比开篇,再用三段文字举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证观点或揭示文章中心,结尾处再用三个精美句子构成排比强调观点或点明中心。运用这种文章结构形式,要在语句的锤炼上多下工夫,尤其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要借助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打造凤头豹尾,使得文章开篇耀眼夺目,结尾耐人品味。另外,主体部分举例论证观点时,语句要高度凝练,一语中的。

【示例二】

谈意气(湖南一考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还记得“黑色羚羊”鲁尔?玛道夫么?有谁能想象一个曾经身患小儿麻痹症,连走路都很艰难的小女孩如今却站在辉煌的奥运颁奖台上享受着王者的荣光?然而她的确做到了,她用一次次的跌倒与一次次的努力艰辛地铺下了自己走向成功的路。这路上的障碍与荆棘,多到无法想象。可是,充满着意气的她,何曾有过丝毫的退却?意气成就了她,也向世人宣告,坚韧的生命是如此伟大。

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无惧的,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在生命中奏出壮烈,奏出辉煌。人人都无法忘记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当日寇的铁蹄在神州大地上肆虐时,到处都是悲伤,遍地都是苦难,然后就在一个叫蕴藻滨的不起眼的小村庄,八百抗日勇士身捆炸药,全身浇满煤油冲入了敌营。随着一声声巨响传来,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养育他们的土地。那一场战役没有一人生还,然而他们走得如此壮烈。历史不会把他们遗忘,因此这场战役被世界称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我们不会将他们遗忘,因此当我们追忆他们时仍会热泪盈眶。这群充满意气的可敬的英雄,勇敢地唱响了生命的华章。

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人生几多风雨,几多阴霾,他人只见乌云蔽日,他们却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次竞选八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其间还精神崩溃过一次。似乎在这几十年中,他一直在失败中度过。然而充满意气的人面对命运的玩笑始终不会放弃心中坚守的信念,于是最后一次,他成功了。一个分裂的国家在他的手中合二为一,美国的经济再次起飞。坚定信念,厚积薄发,方能九天揽月,深海寻珠。林肯的意气给了他一颗坚定乐观的心,于是他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千古传诵。

意气,成就生命的坚韧与不屈;意气,谱写生命的华丽与壮美;意气,铸就心灵的自信与乐观。

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

将意气之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

将意气之剑,在生命中磨亮,披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

文章开篇引用诗句从三个角度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何谓“意气”,三句话构成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给阅卷老师以赏心悦目之感;接着亮明观点——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文章主体部分举鲁尔?玛道夫、八百抗日勇士、林肯等三个典型事例,围绕观点进行具体分析论证,事理结合,增强了论证力量,且三个事例分别独立成段,突出醒目,也使得文章层次十分清晰;结尾处三句话独立成段,构成排比,阐明意气在人生命中的重要作用,收束有力,激人奋进。该考生采用“三三三”式结构行文,给阅卷老师以建筑美感,作文得高分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考场作文要想脱颖而出,给阅卷老师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审美愉悦,就要有亮点。以上所谈议论文写作的三种模式,也许可以帮助同学们在结构方面打造文章的亮点,只要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写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就不难做到。当然,模式容易使人的思维僵化,在实际的写作训练中,大家可以驾轻就熟,有所创造,即借鉴与创新有机结合。

作文布局的七种模式

条件式

条件式布局,即以若干简洁的条件句将题意拓展开来,形成分论点以构成全篇轮廓。比如2008年全国卷乙卷满分作文《等待》,先顺着材料入题——“被游客赶走的老鹰,并没有立刻飞去其他地方寻找新的食物,而是耐心等待下一次机会的到来。它成功了,它用等待换来了成功,由此可见等待也是一种成功”。接着进入正文部分,作者把自己的看法分解成四个分论点:

A.等待需要耐心;

B.等待也需要自信;

C.等待更需要勇气;

D.等待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以上句子各领起一段论述,四个段落间构成排比段。这样的结构整体性很强,议论性散文的文体特征非常鲜明。

【运用指南】

在“条件式”结构中,中心论点是“结果”,而分论点是满足结果的“条件”。考生在采用这种方法时,不妨围绕中心论点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用来铺开文章的“条件”自然可以生成。就以上面所举作文为例,可以在设定“等待也是一种成功”的中心论点之后,反问自己“为什么说等待也是一种成功呢”,甚至可以把这个问句直接写进作文中,以引领自己的思路。反问之后,你为了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自然会寻求“条件”来“自圆其说”——这些条件也就是“耐心”、“自信”、“勇气”、“努力”。在你想不出条件的情况下,不妨“逼问”自己一下。

2014年高考半命题作文写作的5大方略 思想健康,拓深主题。高考作文对文章思想的健康性和主题的深刻性也有着隐性要求。考生在文章中,应该尽量展现当代青年积极进取、昂然向上的精神风貌,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这里所说的思想健康,并不是要考生喊口号、说大话、唱高调,而是说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必须体现文化和文明的正确走向,符合健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反映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力避消极、颓废、暴力、色情和享乐主义思想。如“——的味道”,应该说这是一个蕴含很深的半命题,完全可以补出夺人眼球的好题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竟有考生补填“打麻将”“抽烟”“自杀”等词语,显而易见,这样的题目,内容是消极的,思想是不健康的,与正确的主题背道而驰,犯了方向性错误。

半命题作文题目补填的词语不同,主题揭示的深刻度也会有所不同。考生要想从作文考场上披锦而归,还必须学会开动真情和想象的钻头,向思维深处钻探、挖掘。文章的主题,可分为浅、中、深三个不同的层次,挖掘时切忌浅尝辄止。以“________的味道”为例,此处补题若停留在“物”的层次或“感官”的层次,补填“西瓜”“咖啡”“冰激凌”之类,就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若紧扣“味道”的含义,往深处开掘,进入“事”的层次或“体悟”的层次,补填“得奖”“挨批”“失败”等词,虽仍然平淡无奇,毕竟深刻多了。若再掘一锄,进入“情”的层次或“想象”的层次,补填“母爱”“阳光”“飞翔”等内容,兴许就能别有洞天,胜人一筹。

文题补写好了,文章也就变成命题作文了。这时考生就可以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动笔写作了。

扬长避短,趋熟避生。每个考生擅长写作的文体往往是不伺的,唯有扬长避短,方能笑傲考场。考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填相宜的词语,将半命题化为自己最拿手文体的全命题来构思。如“珍惜所拥有的——”,这一文题适合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或议论性抒情散文等多种文体。但是对于不同的考生来说,就应该根据各自的思维特点填空补题,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如果写记叙文,可补填“友谊”“母爱”等;如果写议论文,可补填“青春”“生命”等;如果写议论性抒情散文,可补填“热血”“豪迈”等。

考场作文是一种“速成”作文,难以有充裕的时间来选材、构思。因此,考生在补题时,所选择的词语,应该与自己平时库存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相契合;所确定的内容,应该是自

己较为熟悉、感受较为深刻的生活事件或情感体验。因为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如“我深深感受到了——”,题目要求中列出的可供选填的词语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友谊的可贵”“诚实的可敬”“虚伪的可鄙”等(也可不受以上词语限制,自行选词填补)。很显然,任何一位考生对上述诸种情感体验不可能有着同样程度的感知,拥有同样深刻的感受。这时,他们就必须“趋熟避生”。

标新立异,洞幽发微。考场作文,最忌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为消除此弊,考生在补题时,要充分运用求异思维,洞幽发微,察人之未察,道人之未道。选词所表现的内容,应是别人不曾经历过、不曾想到过、不曾抒写过,甚至根本遇不到、想不起、写不出的。为此,考生应尽量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事件,尽量避开那些人人皆知的素材。如考题没有强制一定要从提示语中选词,最好跳出提示,另选新词补题。如“一半”。根据花要半开,酒要微醺,拟题为“花开一半”,则将立意上升为一种审美的高度:含蓄可能更美!文有鲜腐之分,题有新俗之别。而题目的新俗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内容的鲜腐。半命题作文补题应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式,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思维发散得越开,联想和想象越奇特,则与其他考生的区分度越高,内容就越新颖鲜活,文章就越能独树一帜。如“尝试——”,尝试小偷小摸、谈恋爱,失之于低俗;尝试洗衣、做饭、骑自行车,失之于幼稚;尝试打工、人间真情,失之于普遍。如果立意为尝试人情冷漠,文章则会脱颖而出。

力戒空泛,小处切入。补题虚空浮泛、大而无当,是半命题作文高发的“写作事故”。因为题目越空泛,相应的写作范围就越广,选材、组材的难度自然就越大。半命题作文命题中设置的思维空白,为考生展开自由联想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可补入空白处的词语很多,一些考生往往就拿捏不准。如“精彩——(一幕、瞬间、人生等)”,按说以提示语中的“一幕”“瞬间”入题,也非常不错。然而,有考生为了“创新”,将文题补成“精彩世界”“精彩世纪”之类。范围越扩越大,文题越变越虚,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大而空、虚而浮,事与愿违。

因此,要写好半命题作文,最好“小口径切入”,题目不要补得过大。如写作“拥抱”,很多考生如此补题——“拥抱地球”“拥抱美德”“拥抱生命”,等等。这样的题目不是不可以写,只是它们涵盖范围过大,写起来较难把握,容易流于泛泛而谈。如果将“地

球”缩小为“绿地”,将“美德”缩小为“宽容”,将“生命”缩小为“青春”之类,写作起来,可能难度会小一些。

有一种以具体事物人题的补题方法,可有效地缩小写作范围。如“我好想——”,很多考生就采用此法,拟出了“我好想栽一棵苹果树”“我好想去草原”“我好想拥有一间书房”等范围具体的文题。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搭配得当,合乎逻辑。选词补题,应注意词语之间搭配得当,合乎逻辑。首先,要合乎生活逻辑。如写作半命题作文“我第一次——”,若补填“哭”“淘气”“做梦”之类,就不符合生活事理。因为这些事情大都发生在人的婴幼儿时期,是难以界定“第一次”的。如果换成“领奖”“说谎”“远行”等词,则因为其在考生脑海留下的深刻印象,情理皆通。其次,补题要合乎语法规则。如“______夸我_______分析文题的语法结构,我们不难看出,这应是一个兼语句而非双宾句。前空须填人物名称或人称代词,如“奶奶”“她”等,充当句子的主语;后空宜填主谓短语、动补短语或形容词短语,如“进步大”“长得快”“真懂事”之类,充当兼语“我”的谓语,绝对不能补填名词。

再次,补题要前后照应,合乎题旨。如“_________,谢谢你”,揣摩题旨,横线上所填内容当与“你”照应,应补填称呼或姓名,如“老师”“对手”等。然而有考生没有看出题目中的这种对应关系,填成了“辛苦了,谢谢你”“再一次,谢谢你”等,明显与题旨相悖。相反,如“那一次,我读懂了________”,篇优秀作文补的词语是“坦然”。文章写自己在与历经坎坷却豪迈依旧的大文豪李白、苏轼的对话中,领悟到笑对挫折的人生真谛。作者显然非常准确地破译出了命题者隐含在文题空白处的命题意图,所补词语,既切中题旨,又与文题中的修饰语“那一次”和动词谓语“读懂了”形成了和谐的配伍关系。

第三篇:2012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结构技巧

2012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结构技巧

考场作文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掌握行文的结构模式十分必要。下面我们就议论文的写作给同学们提供三种结构模式,供大家参考。

层进式(“引、提、议、联、结”式)

所谓层进式,即在提出问题或亮明观点后,由小到大,由此及彼,一层深入一层地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得出明确结论。针对新材料作文,可以采用五字结构式:引,即引述所给材料,材料特别短的可以照抄,长的要进行精炼概括,并根据立意角度有针对性地引述;提,即在引述材料后,对材料进行精要分析,然后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议,即围绕观点展开议论,紧扣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联,即由此及彼联系自然与社会,采用例证法、对比论证法等再次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结,即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或再次申明观点。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特别注意恰当使用过渡句或过渡段,使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语意连贯,不突兀。

【示例一】

我看中国式“垄断”(北京一考生)

在刚刚结束的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表现出色,又包揽了全部金牌,正是国人振奋之际,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知是对国家荣誉的麻木,对他人胜利的嫉妒,还是审美疲劳,他们指指点点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稍稍明智点的,则将自己提到了“理性”的高度,看似忧国忧民,又像杞人忧天,他们眉头颦蹙道:“这不利于世界乒乓事业的发展。”【文章开篇运用描摹性的文字对所给材料进行精炼概述,生动形象(引)】呜呼!于情于理,我个人都不敢苟同。【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反驳,亮明自己的观点(提)】

我要问问那些慷慨者,怎样才能“大家好”呢?难道故意输给人家不成?为了所谓的发展而忘掉根本的体育精神?

我要问问那些理性者,乒乓事业怎么就没发展呢?中国包揽金牌都多少年了,你能说现在就没有乃至产生不出“乒乓大家”?【连用几个一般疑问句和反问句讲道理批驳谬论,论证观点(议)】

当然,中国的这种独揽确有让人深思之处。有人担心,长久的绝对优势会使这个项目的竞争减弱,失去活力。其实,体育上的独揽可以自然地让人想到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垄断。体育不过是近百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运动,比之于那卷帙浩繁、硕果累累的经济学,则

略显浅幼。所以,将体育的长影投射到经济活动这面镜子上,也未尝不可。

从资本主义世界的跨国公司到社会主义的国有经济,垄断都不可或缺。美国的饮料行业曾被可口可乐独占鳌头,中国的经济命脉至今也仍被少数国有企业掌控。可是,饮料行业依旧繁荣,中国经济照样腾飞。可见,垄断并没有让竞争消失,不论内部还是外部。内部,你永远不可能消除职工之间的业绩比拼;外部,你永远不可能消灭你的假想敌。所以这并不能让我们高枕无忧,永远没有失去活力的理由。

何其相似,让我们来看看这乒乓作响的小球。于内,能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事的名额是少之又少,球员们之间的竞争是不言而喻;于外,哪个外国选手没有梦想过,自己会被这样载入史册:第一个打破中国乒乓球项目长期垄断的运动员。所以,永远都有人在虎视眈眈、摩拳擦掌。【讲道理论证观点之后,考生由体育联系到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并回归材料,进一步论证观点,使论述更加深刻(联)】

中国式“垄断”并无过错,何不让我们安享这份荣耀呢?

国人对大小球有一种微妙的情感:对大球充满的是渴望,而对小球则是越来越不屑。殊不知,这渴望源自一种仰人鼻息的自卑,而不屑是因为有掌控一切的自信。他们更不可能知道,这种自信凝结了多少代乒乓英雄们的汗水!【文章结尾处再次强调观点,并指出部分国人扭曲心理的实质(结)】

这是一篇标杆范文。文章之所以被定为标杆范文,除见解独到、议论深刻外,考生运用层进式结构行文,使得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给阅卷老师以审美愉悦。

主体并列式(“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结论”式)

所谓“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结论”式,即在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文章的主体部分用三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去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或再次强调观点。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特别注意:中心论点的提出应紧扣所给材料的意旨,不能偏离材料;三个分论点的确立,要围绕中心论点且各有侧重,分论点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但前后不能发生冲突;另外,分论点的议题绝对不能大过中心论点。

例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要求考生以“回到原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一考生在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回到原点”之后,主体部分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个分论点——回到人性善良的原点、回到灵魂无瑕的原点、回到心灵单纯的原点,在就三个分论点讲道理与举实例相结合分别进行分析论证后,结尾处再次强调观点:回到原点吧,去聆听我们生命最初的声音。

这种“主体并列式”结构能让文章层次十分清晰,且较容易掌握,因此颇得考生青睐。但要注意的是,正是因为结构的相似性,要拼的就是素材和论证语言了,所以,同学们还得在这两方面多下工夫。三三三式

所谓“三三三”式,即用三个精美的语句构成排比开篇,再用三段文字举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证观点或揭示文章中心,结尾处再用三个精美句子构成排比强调观点或点明中心。运用这种文章结构形式,要在语句的锤炼上多下工夫,尤其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要借助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打造凤头豹尾,使得文章开篇耀眼夺目,结尾耐人品味。另外,主体部分举例论证观点时,语句要高度凝练,一语中的。

【示例二】

谈意气(湖南一考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还记得“黑色羚羊”鲁尔?玛道夫么?有谁能想象一个曾经身患小儿麻痹症,连走路都很艰难的小女孩如今却站在辉煌的奥运颁奖台上享受着王者的荣光?然而她的确做到了,她用一次次的跌倒与一次次的努力艰辛地铺下了自己走向成功的路。这路上的障碍与荆棘,多到无法想象。可是,充满着意气的她,何曾有过丝毫的退却?意气成就了她,也向世人宣告,坚韧的生命是如此伟大。

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无惧的,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在生命中奏出壮烈,奏出辉煌。人人都无法忘记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当日寇的铁蹄在神州大地上肆虐时,到处都是悲伤,遍地都是苦难,然后就在一个叫蕴藻滨的不起眼的小村庄,八百抗日勇士身捆炸药,全身浇满煤油冲入了敌营。随着一声声巨响传来,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养育他们的土地。那一场战役没有一人生还,然而他们走得如此壮烈。历史不会把他们遗忘,因此这场战役被世界称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我们不会将他们遗忘,因此当我们追忆他们时仍会热泪盈眶。这群充满意气的可敬的英雄,勇敢地唱响了生命的华章。

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人生几多风雨,几多阴霾,他人只见乌云蔽日,他们却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次竞选八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其间还精神崩溃过一次。似乎在这几十年中,他一直在失败中度过。然而充满意气的人面对命运的玩笑始终不会放弃心中坚守的信念,于是最后一次,他成功了。一个分裂的国家在他的手中合二为一,美国的经济再次起飞。坚定信念,厚积薄发,方能九天揽月,深海寻珠。林肯的意气给了他一颗坚定乐观的心,于是他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千古传诵。

意气,成就生命的坚韧与不屈;意气,谱写生命的华丽与壮美;意气,铸就心灵的自信与乐观。

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

将意气之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

将意气之剑,在生命中磨亮,披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

文章开篇引用诗句从三个角度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何谓“意气”,三句话构成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给阅卷老师以赏心悦目之感;接着亮明观点——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文章主体部分举鲁尔?玛道夫、八百抗日勇士、林肯等三个典型事例,围绕观点进行具体分析论证,事理结合,增强了论证力量,且三个事例分别独立成段,突出醒目,也使得文章层次十分清晰;结尾处三句话独立成段,构成排比,阐明意气在人生命中的重要作用,收束有力,激人奋进。该考生采用“三三三”式结构行文,给阅卷老师以建筑美感,作文得高分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考场作文要想脱颖而出,给阅卷老师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审美愉悦,就要有亮点。以上所谈议论文写作的三种模式,也许可以帮助同学们在结构方面打造文章的亮点,只要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写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就不难做到。当然,模式容易使人的思维僵化,在实际的写作训练中,大家可以驾轻就熟,有所创造,即借鉴与创新有机结合

第四篇:2014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文章结构创新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文章结构创新

Lcx396

高考作文的结构创新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建筑学讲究结构的完美,作文也是如此。

完整是对文章结构的一般要求,严谨是对文章结构的更高要求,创新则需要在结构完整、严谨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一篇结构新颖的文章,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一篇结构新颖的考场作文,会带给阅卷老师畅快淋漓的美的享受,并因此赢得高分。

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好的材料,更离不开好的结构。写进文章中的材料不能是一盘散沙,而应该是有巧妙的布局和清晰的组合形式。只有匠心独运地把材料组织得精巧,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正如德国文学家歌德所说,结构文章“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一个鲜活灵动的有机整体,才能写出好文章。近年来,在中高考考场作文中出现了许多结构形式有新意的好文章。在此先向大家介绍镜头式结构和对话互动(包括辩论式、采访式、座谈式、聊天式)结构两种。镜头式结构「点击解说」

镜头式结构是一种并联形式的文章结构。文章是由一系列有关联的独立画面并立连接而成。这些独立画面虽然各属于不同时空,天上地下、古今中外的人和事都可入文,但却有一条主题的线索贯穿其中。生活气息浓郁,画面感强,有利于思维纵横驰骋,机动灵活。「策略点拨」

1、文章镜头式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是横向排列组合,即把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画面组合在一起,这种结构形式有利于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突出其普遍性。另一种是纵向排列组合,即把同一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片断组合在一起,这种结构形式有利于表现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状况,突出其发展性。在实际写作中,还可能有其他不同的剪接方法,诸如时空交错、对比、跳跃等。

2、展示镜头画面的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用数码标示,一种是用几个小标题标示。还可用数码与小标题结合使用。设计小标题要尽量精巧,可以借用原有诗句,可以几个小标题相互排比,也可以精炼成几个词语排列起来。

「友情提示」

采用镜头式结构写文章,要注意下面两点:一是要有主题意识。镜头式结构“断中相连”,每一个镜头有着不同的内涵,但所选的镜头片断,无论是人物生活片断,抑或是景物描写片断,甚至是故事、抒情片断,都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就是小标题的设计也要围绕主题。二是要有画面意识。作者应该将自己的眼睛作为镜头,摄下多维时空的画面;将手中的笔作为工具,精心编织材料,艺术地再现精彩瞬间。用画面感的语言再现场景,富有意境,营造氛围,使人身临其境。

「佳作展示」

美在瞬间一片落叶,一地陨石,一场春雨„„都是那么撩人心弦,耐人回味。是呀,大自然的美往往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

——题记

一、轻舞飞扬的灵动你看,秋日的斜晖,投下一个个俏丽的倩影。叶儿像一只只蝴蝶,在半空中翩然起舞,时而盘旋,时而上下分飞,时而相互竞逐的追奔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尽情地演绎着自己的美丽。当叶儿悠悠然与大地“亲密接触”时,显得是如此的宁静,如此的安详。那一瞬间,演示的是如此完美的“落叶归根”呀!

落叶,真美!

二、稍纵即逝的璀璨你看,无垠的苍穹,流星骤然划过黑夜,留下一道似乎完美的弧线,不管它是传说中女娲补天遗落的彩石,还是嫦娥梳妆掉下的金钗,它都在为那稍纵即逝的璀/ 3

璨,将自己的生命扔进暗夜的大气层,来不及享受晚风的轻抚,来不及欣赏世间的繁华,在广袤的太空中烧灼自己,以短暂的生命追求那片刻辉煌,享受着生命的壮美。或许,流星之所以如此美丽,正是因为它划下了生命的轨迹吧!何必斤斤计较时间的长短。

流星,真美!

三、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你看,窗外细雨飘洒,如烟似雾,那是雨滴在跳春天的舞,万物在春雨降临的瞬间苏醒了,它们睁开惊喜的眼睛,无声地享受着春雨的滋润。雨雾、雨丝润湿了青山,润湿了绿树,润湿了房屋,润湿了街道,也润湿了缕缕炊烟。人们在春雨中散步,聆听春雨的低语,感受春雨的温柔,烦躁的心情在霏霏春雨中也会变得宁静、安逸。然而,春雨书写了春天的故事,便一头钻进了泥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在等待另一个春季的来临。或许,春雨润无形无声的多情与浪漫正是它的可贵之处吧!让它飘进明天的新生活吧。

春雨,真美!

落叶是时间的见证,流星是追求辉煌故事的结束,春雨则是润物细无声的蕴藉。它们都在演绎生命最后的那一瞬间,是如此的感人心扉!正因为有了这无数美丽的瞬间才构造了这如此完美的永恒。人生又何尝不是呢?短暂的人生,转瞬而逝的美丽。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去聆听,美便俯拾皆是。悲伤时的一份慰藉,失落时的一个微笑,孤独时的一声祝福„„都能给予人美的享受。

成功之处:

1、用灵感闪过的心灵捕捉美落叶、流星、春雨,这些大家司空见惯的、常常不为人们注意的自然现象,却载着作者灵动的思维飞翔。引起了他的遐思随想,文章字里行间溢满了奇妙的美景与欢愉之情。可以看出优美的意象和敏感的心灵是分不开的。

2、镜头的画面展示了结构之美

作者将自己的眼睛作为镜头,摄下多维时空的画面;并将它们并列组合,以“美的瞬间”为轴心,辐射出“落叶,真美!”“流星,真美!”“春雨,真美!”,每一个镜头有着不同的内涵,但所选的镜头都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小标题的设计也有新意,让一条主题鲜明的线索贯穿其中或逐步深入,会使文章的内涵丰富。

对话互动(包括辩论式、采访式、座谈式、聊天式)结构

「佳作展示」

从泪走到血

——孙膑访谈手记

孙膑,战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一部书。经多次邀约,我终于在两千多年后的一个秋夜采访到了他。

梅子煮酒,梅雾氤氲,酒香浓冽。我与孙膑相对而坐,话题由“剜膑”切入。

一、荒凉的枯泪

记者:孙膑先生,您智谋过人,心思缜密。却遭庞涓毒手,被剜双膑,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孙膑(深默片刻):我与庞涓,同师鬼谷,同习兵法,拜为兄弟,亲如手足。我从未设想过他会加害于我,作为一个谋士,我熟谙兵法,知道不可过于相信别人;但作为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情的人,我„„(哽咽)我太信任他,从不疑他。然而,害我的恰恰是我最信的庞涓兄!„„

记者:如此说来,正是因为您对庞涓太过信任,感情上太亲而使您没有认识到潜在的危险,从而遭此大祸?

孙膑(缓缓点头):灾萌于不疑„„

二、冰冷的铁血

记者:那么,孙膑先生,在后来的两次交锋,——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您如何下此

狠心痛歼庞涓之军,尤其是马陵一役将他逼死?

孙膑(沉默不语)

记者:是否„„是因为感情上的疏远?

孙膑:也许是吧„„我常想,自己在那次大战中扮演的到底是什么角色,是单纯的敌方谋士,还是一个有着冰冷铁血的复仇者。

记者:复仇者?

孙膑:剜掉的膑骨是仇恨的种子,我与庞涓的情谊彻底断绝了,这让我的心在刹那间变冷,我用冰冷的目光看待与他的交锋。用冰冷的头脑酝酿每个陷阱„„

记者:是感情上的疏远让您对与庞涓的战争有了一个新的定位?或者说,感情的疏远让您重新认识兵法,认识战争?

孙膑(无奈一笑,拂袖而去)

西风残照,落木萧萧,却又不知是哪朝哪代了„„

【点评】用访谈记形式,结合话题,对庞孙两人的恩怨进行重新梳理和审视,将孙膑对庞涓前后不同的感情与结果作深度思考,提出了“惟我独有”的评价:感情亲反被害(“灾萌于不疑”),感情疏却获胜(“用冰冷的头脑酝酿每个陷阱”)。

“荒凉的枯泪”、“冰冷的铁血”两个小标题,与结尾“孙膑无奈一笑,拂袖而去”呼应,既留给读者无限悲凉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人性的反思:无论胜败都是痛苦——被害是荒凉,获胜是冰冷。

第五篇:化实为虚写作指导(DOC)

化实为虚与化虚为实

——作文之审题立意

执笔人:王 伟 整理人:高二语文组 使用时间:2016-06-26 审题立意有三种途径:

实题实写(先不讲)实题虚写 虚题实写

【虚:主观的,抽象的,远处的,隐藏的,含蓄的,历史的。实:客观的,具体的,眼前的,直露的,明朗的,现实的。】

判断下面题目是化实为虚还是化虚为实

1、带着梦想前进

2、肩膀

3、拥有阳光

4、倒掉鞋里的沙子

5、为生活加点糖

6、他们

7、“网”、“门”、“风”、“墙”、“台阶”、“舞台”

一、化实为虚(实题虚写)

“实题”若一味求“实”,直接而又具体地写,就会流于呆板,过于平面化,既不能“精骛八极,神驰千仞”地驰骋联想和想象,又不能写出深度地思想和见解,使文章意蕴表面化。“实题”要“虚”写。“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思想。

例如 “回家”,判断哪一种写法更好。

1.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的“家”,体会“温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到“自由”。

2.“家”另一种含义,把“回家”虚化,写回到心灵的纯真净土、生活的自然之境(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例题分析:

1.“实题实写”,会出现选材千人一面、乏味雷同的情况。

2.“实题虚写”,比较新颖,能吸引别人的眼球。••••【化实为虚方法】

(1)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比喻义、象征义。(要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入手,快速定位,找出它的比喻义——象征的精神品质或哲理意蕴)例如1.桥

本意特点:原本相隔的事物之间沟通连接的纽带。立意: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2.路口

本意特点:路口”是选择,转弯,一般都是迷茫、彷徨、徘徊时出现。立意:人生关键时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2)立足现实,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

例如:色彩

实在的、可视的,有形的各种颜色。通过联想、虚拟去写无形的“色彩。如环保主题:“绿——生命的色彩”。爱国主题:“红色,我们的国色”。民族主题:“黄色,我们的骄傲”。怀念主题:“黑色,我心中抹不掉的痛”等。

(3)也可以运用“添加因素法”快速打开思路。特别是独语词作文可以在 词语前加前缀或后缀。例如:窗

“打开世界之窗”

“开启心灵之窗”

“学习新知识之窗”

“探索奥秘之窗” “理解父母之窗”

“了解传统文化之窗”等等,【化实为虚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审题立意: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请以“墙与门”为话题审题立意。可以发表议论表示赞同或否定,可以编写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深切感受。本意特点:

1、“墙”,就是人工筑成的屏障或外围,起隔离或隔断的作用,意味着隔膜、封闭、闭关自守。

2、“门”就是“墙”上的或车船上的出入口,意味着沟通、开放、敞开胸怀。——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 立意:

墙与门——

隔膜与沟通——

封闭与开放—— 闭关自守与敞开胸怀(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自己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关键是把握几个关键词的比喻、象征的意义

土地:事业、理想、工作、家庭

荒芜:失败、不圆满、不美好、不成功 繁茂:成功、兴旺、发达、幸福、美好 立意:。。。关键在于自己

二、化虚为实(虚题实写)

高考作文的命题,有时候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显得比较“虚”,比如“温暖”“改变”“财富”“心灵的选择”“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等。对于这些比较“虚”的命题,就可以采用化虚为实,虚题实写的方法。“虚题实写”,即联系实际,展开联想,细化分解,将虚指的意义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人、事、物,让读者看到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对现实人生的关注思索。

【化虚为实方法】

(1)化大为小,联系实际 例如:追求

这个话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写作了。这一话题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人员的追求,还可以写其他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甚至可以写某一集体或某一国家的追求。(也可以多方设问:追求什么?为什么追求?怎样追求?)(2)多方设问,细化分解

例如,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可设问联想:你在什么时候感觉到幸福?什么样的情况下让你感到幸福?什么人让你有幸福感?什么事情让你感觉到幸福?如果可以表达出来,你觉得幸福像什么?什么才是幸福?什么情况下,你渴望得到幸福?回答了这些问题,基本也能够明白可以写些什么了。写记叙文时,多方设问法有利于我们迅速展开写作思路;写议论文时,多方设问法有利于我们多方搜集素材,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典题演练】

(1)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他们”为题审题。

他们是一个抽象字眼,构思行文时,贵在虚题实写,联系实际,拓展想象,赋予“他们”以具体内容和现实意义。首先要给“他们”定位。“他们”是谁?“他们”应该是某一个群体,是某一类人,“他们”或者有某种共同的遭遇,或者有某种共同的鲜明特征。

他们——农民工,教师,西部落后地区同龄人 ``````的生存状况、精神面貌 等等。

(2)命题作文:“活在春天里”

隐喻点:“春天”

“春天”的特点:温暖、温馨、和煦、明净、灿烂、生命萌动“春天”的寓意:充满希望、理想、梦想,体现乐观、积极的心态。带入原句:“活在春天里”就是“活在希望里,活得乐观,活得自信,活得快乐。”(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如果你有两个面包,就应该用一个面包去换一朵水仙花。” 请根据这句话的寓意写一篇800字的作文。1.隐喻点:“面包”“水仙花” 2.寓意:“面包”即“食物”,是用来填饱肚子的,象征物质享受。“水仙花”即“美的事物”,象征“心灵的享受”“精神需要”。

3.带入原句: 就是“人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就应追求精神生活”。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初夏的清风吹过,那时花开了,你走过我的窗前,飘来阵阵清香。连蝴蝶也驻足了,来欣赏我心中的风景。如今的思绪,只为了那时花开。

请以“那时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1.隐喻点:“花开” 2.寓

意:“花”是“美的事物”,象征美好的心灵、精神、人性;“花开”象征“一种美好的事物的产生”“一种美好情感或思想的产生”。(心花怒放)

3.带入原句: 就是“那时一种美好情感或思想产生了”。

【真题回顾】(1)2013山东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解题:

今年的山东高考题作文题目不存在审题难度,可写范围很广。

1.从杂志社方面着想:角度

一、敢于指出错误;角度

二、监督不可少;角度

三、敢于挑战权威;角度

四、让文字更规范是每个人的责任。

2.从作家角度着想:角度

一、良药苦口利于病;角度

二、敢于承认错误;角度

三、改正错误是一种态度;角度

四、虚怀若谷是一种美德;角度

五、感谢挑错者。

13年山东高考作文体现了下列特点: 1.时代特色

当前中国,面对日本对于钓鱼岛的小动作,面对日本否定二战成果的严峻现实,否定对亚洲的侵略的历史,这些都是错误的。山东高考题涉及到了这些时代特色。2.社会现实

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原来的一些改革措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修正;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心里不能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节奏,心里变得浮躁、冒进,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失误,这些都需要改进。3.大国胸襟

面对错误,首先是敢于承认,然后是勇于改正;逃避错误,无视错误,都是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表现。山东高考作文题,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胸襟和气度,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情怀 4.成熟品质

敢于面对现实,正确对待错误,是人类成熟的标志。山东高考作文“错误”的话题,体现了中国人民日益成熟的心态。不回避错误,正确对待错误,体现了中国人在世界人民面前的自信成熟与诚恳。

(2)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

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

体特征鲜明。解题:

可以实题实写:就写改革会遇到困难、挫折(怎么办)。

可以化大为小:写个人的工作事业会遇到困难、挫折(怎么办)。今年山东卷的作文切准了时代脉搏,在中国改革进入反思的今天,题目现实性强,其内涵更强调家国情怀、天下意识,更易引发学生的思索与联想。这一题目,内容让考生可以选择的观点不少,其内含的担当责任、坚持理想、矢志追求、面对失败、面对困境、专注、坚毅、追求真理等话题是学生常见常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审题的门槛儿,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考生,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讲,有利于更好地区分考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实现分层级考核的目标。

在作文中需要注意:

1、从小处着眼,笔墨不可分散。题目内容让考生可以选择的观点不少,担当责任、面对失败、困难,坚持均可,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不宜平均用力,主次不分。

2、思辨要深入,应更深入一步寻找材料的内在联系。从整体看,成功应该有理想、勇于面对困境、精神专注,切题更准,更能成文。

3、材料要取新,本次作文的材料不难找到,容易雷同。应当旧材料取新意,同样的材料取得新角度,善于联系课本的材料,如史铁生、海伦、索科洛夫……

4、立意应走大或挖小。走大,指多关注家国,言之有物,可能更容易得分。挖小,指对成功的定义不要专注于建功立业,战胜自己、取得小的成功等成功更容易写,容易编故事。

(3)2011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自定立意;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体特征鲜明。解题:

这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你?这世界为什么需要你?这世界需要你怎样? 题目的定位:

1.“你”的定位分类 2.“这世界”写作指向 3.“需要”的写作指向 考场评分标准:

1.内容:切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2.表达:议论文 —记叙文 —散文 —书信体 —诗歌 3.发展等级 打分操作:

1.打分的分类:

一类:51—60 二类:41—50 三类:31—40 四类:21—30 五类:0—20 2.关于扣分

①题目写错(如:这世界需要你—XX)、没写题目扣1分。

②错别字与语病:文中出现一个错别字或一处语病扣1分,重复不计,3分到顶。

③关于字数不足扣分:文中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600字—400字以下者,且内容不完整;25分;400—200字,20分;200字以下10分以内。

④关于抄袭扣分:抄袭800字写满者,10分;400字以下者:1—9分。

(4)2010年山东高考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解题:

光明:比喻、象征什么?阴影:比喻、象征什么?注意:本文要写“人生” 关于作文材料:

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出自《安娜·卡列尼娜》,小说中这句话的原意是: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她总是由光明与阴影组合而成的,而这是由人性的特点决定的。正由于这样,所以人生才有声有色,充满魅力变化和美。

关键词的定位: 1.人生:

拓展补充:这里的“人生”,规定着我们的写作方向,必须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重大事件、国家、民族、人民可以谈,但最终必须落脚到人生上,作者的联想和感悟也必须以此为中心。2.光明与阴影

内在含义:光明指的是人性中善良的、高尚的、理想化的方面,阴影指的是人性中的弱点、不足或者低俗。人性是复杂的,正是由于人性的复杂性,光明与阴影才会互相竞争、对立,从而导致人生的变化。

拓展补充:除了内在的人性,还可以拓展到外在的人的生存境遇。如人生的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幸运与挫折、幸福与苦难以及人生的圆满与残缺。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二者是一种共生现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且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3.构成这个词恰恰体现了光明与阴影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二者可以是互相的斗争、征服、促进、衬托、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甚至可以互相转化。联想与感悟:

联想,要求考生对身边的现实人生进行联系并且展示。感悟,包涵两层含义,第一层:考生对现实人生的很多现象不能满足于展示,要分析解剖光明与阴影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哲理性的思考。第二层:考生对这种关系的态度,二者的互动为什么美丽?为什么有魅力? 对《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现场执行标准:

一类卷60~54,二类卷53~42,三类卷41~31,四类卷30~0,以42分为评分的切入点。一类卷标准:

(1)对人生把握正确,对光明与阴影的丰富关系把握正确。

(2)文章富有思辨性,文章有深度,有充实的内容,有联想,有对人和事的剖析、揭示,有感悟,有态度,感情真挚。中心突出,围绕一个点展开。

(3)文体特征鲜明,尤其是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

(4)语言不要求华美,但应富有表现力,提倡朴实的文风。二类卷标准:

(1)符合题意,对人生也有正确而全面的阐述,但有时游离。

(2)对人生的把握上有不清的地方,光明与阴影有所偏重,或者对二者关

系的阐述或浅或少,只摆现象,中心散漫。

(3)从头到尾说理,缺少联想。

(4)语言一般通顺,仅有少量错别字。三类卷标准:

(1)对“人生”“光明”“阴影”的理解有明显偏差,或不谈人生,或以红花、绿叶比作光明、阴影。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说成是两个事物的对比,如台上是光明,台下是阴影;好学生是光明,差学生是阴影;警察是光明,强盗是阴影等等。

(2)文体特征不鲜明,甚至混乱。(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四类卷标准:

完全离开材料,完全无中心,前后无关联,观点和论据无关系,只谈一面而无另一方。关于打分:

1.分四项打分:内容分,表达分,发展分,扣分。

2.只能在同一等级或相邻等级打分,不能越级评分。如内容评为一等,那么表达就不可以定为三等。

3.基础等级评为四等,发展等级不给分。

(5)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

阅读以下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

2、自定立意。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文体特征鲜明。解题:

谁见证?

见证了什么?

给我们什么启发? 题目材料解读:

题目所给材料:“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

从这里可以看出,“见证”即可指个人经历,也可指社会人生历史的经历,这里所给的角度可以写“自我”;材料第二句话给我们的写作做了界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

我们可以写现实人生,也可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较大的灵活空间。这里我们可以写身边的事情,更可以写历史人物。

无论怎样构思,都要开掘出“见证”的价值和意义,写出真切的感受和独到的思考。这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2009年山东高考阅卷现场抽取样卷分析:

第一类:非常扣题。写现实必须是我们见证了什么,写历史必须是人与物来见证;语言优美,事例充分,逻辑性强,具有真情实感。这类文章有符合要求的记叙性文章,注重细节,感情真挚动人,以自己的经历见证亲情,见证悲欢,见证生活的变化。一些议论性文章,行文的逻辑性、层次性较强,见证的角度清新,有思想高度。这类文章在52分-60分。

第二类:一般性文章,得分一般在42—50分,基本扣题,具体写了人与物 的见证,但罗列事例,阐发不深刻;运用古代事例较多,缺乏观点,事例内部联系不紧密。

第三类:不大扣题的文章,一般在40分以下。只写见证,谁见证谁不清楚;只写历史见证,没有突出人与事物见证什么。这类文章审题不清,到底谁见证谁?见证为了什么?都不清楚,这说明考生没有读懂“提示语”,没按要求写文章,背离了“规则”。

(6)2008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解题:

“春”比喻什么? “春来”比喻什么? “草”比喻什么? “草青”比喻什么? 审题指向:

虽然诗有出处,但不等于说这就是命题意图。春来草自青,这一话题可作如此理解:

①“春来草自青”的核心是春与草的关系。“春”与“草”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不应仅理解为自然物。“春”应指外部的客观事物,如环境、条件、机遇、自然法则、客观规律、国家、民族、人民、党中央、社会力量等等。

②“草”就是主体:我、我们、某部分人,以及主体的状况、主体的追求等等。

③春来草自青,其实考察的就是主客体的关系。④二者关系的把握

对“二者关系的把握”应是:客观事物对主体发生重要影响,而主体以具有自身的强烈要求,彼此的要求促进了事物的发展。草青,是生命欲望的释放。春来草会青,但泥土、沙子不会青。

⑤“春来草自青”中的“自” “自”可理解为“自然而然”,自然而然也是诗的本意,与“来”呼应。春是必然会来,春草自然会绿。“自”,不能理解为“独自”或“默默无闻”,那样会割裂春与草的关系。阅卷现场审题规定:

鉴于今年高考作文有难度,及题目是话题作文(允许考生自由发挥),所以今年高考作文的评卷趋向于放宽尺度。

凡是探讨春与草的关系者,均在符合题意的范围内。如“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都可看作符合题意。

再如:“坚持信念、理想”,“保持乐观”,“我相信春一定会来,草一定会青”也符合题意。

“春”也可以理解为机遇、好时机。因此,“坚持,等待时机”,“等待春天”,或“我不需努力(刻意追求),春天总会来的”等等,也可以。“等待”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只要不违背主旋律,只要不违宪法,都在可许之列。

还有,反其意而用之的,如“春来草未必会青”,只要言之成理,中心明确,也在符合题意的范围。

下载2010高考作文指导(15):把论证落实为结构[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高考作文指导(15):把论证落实为结构[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层进式结构 一、知识概述 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

    2010高考作文指导

    2010高考作文指导:高分五字要诀 高考作文时间短,阅卷迅速,有着许多特殊性,考生要注意特别对待,以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作文要得高分,可以从以下五个字上面下点功夫: ⒈显 由于时间关......

    2016高考作文指导

    2016高考作文指导 一.2014,2015高考作文评析 1)浙江2014高考英语写作点评 第二节:书面表达 (满分30分) 学校图书馆需要购置一批新书, 现向学生征求意见。假如你是李越,你认为学校图......

    高考作文指导

    ·2011年高考英语作文之山东卷 假设你是李华,你的美国朋友Tom上个月来到北京学习。七月份你将去北京参加暑期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speech contest),你在资料搜集、语言运用等方......

    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 一、高分要求: 1. 覆盖所有的语言要点。 内容要点可用不同方式表达。对紧扣主题的适当发挥不予扣分。 2. 值得注意的是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虽有些许错误,但为尽......

    2012高考作文指导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说作品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

    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四步作文法 考场上如何快速完成一篇切题而有质量的作文?有不少介绍技巧的文章,那些当然具有指导性,但是,缺少对整篇作文从“审题立意”到“素材突破”再到“谋篇布......

    高考作文的结构

    第三十七讲 高考作文的材料 课堂笔记 范文赏析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有人在修订版《金庸全集》上市后的一次采访中这样问查老:“您为何在有了这么多成就之后再一次修改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