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电影,输出过多少“软实力”?情节被人看不懂
中国电影,输出过多少“软实力”?情节被人
看不懂
2013-5-9 5:24:35 来源:2013年05月08日 13:56:40 环球时报
编者按: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在全球“落地开花”,“好莱坞”电影功不可没。同样,不仅法国等欧洲国家的电影有着广泛影响力,一些亚非国家也通过电影向世界展示本国的文化成果,比如,印度眼下正忙着庆祝“宝莱坞100周年”,尼日利亚的“尼莱坞”在非洲国家颇受欢迎„„那么,中国的电影呢?海外市场有多大?对中国“软实力”的贡献能打多少分?如果说翻译成斯瓦希里语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东非国家热播为中国“文化外交”打开一个新窗口,中国电影无疑是早已推开的一扇门。《环球时报》将围绕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电影的“软实力”进行系列报道,为中国电影成为“世界主流”建言献策。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但中国电影进入其他国家影院仍显得十分“勉强”,中国电影也常缺席或无法在世界级电影节上获大奖。各国百姓在影院看到的中国电影屈指可数,想依靠电影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还有点难。商业属性和艺术属性对一个国家的电影非常重要,大片也好,小制作也好,如果中国电影老是靠夸张的功夫动作,或只盯着欧美华人社区,甚至还停留在配外文字幕翻译的阶段,肯定成不了国际一流。在《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文化差异是中国电影尚未完全“打动”外国观众的因素之一,但只要多想想招,中国电影还是会逐渐成为一张中国拿得出手的“文化名片”。
《泰囧》推动的是泰国软实力
《人再囧途之泰囧》在中国国内票房创奇迹,但在美国却遭到冷遇。《泰囧》一在洛杉矶放映,美中电影节主席、美国鹰龙传媒公司总裁苏彦韬便与亲友去观看,但让他吃惊的是,剧场里除他们几个华人外,只有7名白人观众。《泰囧》在美国票房不佳,但在泰国还是带来轰动效应。泰国《曼谷邮报》在评论《泰囧》时说,“历史、动作、魔幻成了中国电影的符号,这些题材大量充斥在中国影片中”,而该片的成功是因为关注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泰国总理英拉前不久会见了《泰囧》主创人员,但很多人开玩笑说,这部中国影片更多地推动了泰国的“软实力”,为泰国旅游业吸引到大批游客。过去半年,据《环球时报》驻泰国记者观察,在泰国上映的中国电影数量很少,只有部分影院放了《泰囧》和几部中国香港导演执导的影片。类似的情况是,《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最近几个月没看到当地影院放过一部中国电影。
相比泰国,俄罗斯是放映中国电影比较多的国家。过去10年,有近百部中国电影在俄罗斯与当地观众见面,但其中通过商业渠道发行并在正规院线放映的很少,主要还是在一些影展或电影节上放映。在法国,情况同样如此。从5月中旬起,中国电影将大量登陆法国,先是13日开始的第三届法国中国电影节,紧接着是戛纳电影节,到6月中旬,还有巴黎香榭丽舍电影节。据《环球时报》驻法国记者了解,除巴黎外,还有马赛等6个城市要在5月至6月间举办中国电影节,放映《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泰囧》、《飞越老人院》、《一九四二》等11部中国影片。
连续两年担任法国中国电影节技术顾问的诺埃尔·加里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两年中国的确出了不少好看的电影,有的甚至有成为经典的潜质。”加里诺说,中国电影正在加快走向世界,质量提升得快,题材也更丰富,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设计更加国际化,让他一看即懂。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对喜剧片的需求加大,这也符合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过,加里诺说,总体来看,中国电影的表述方式还是过于中国化,此外,进入法国院线的数量还太少,一年最多五六部,而且主要是在小影院放映。
电影情节常被抱怨看不懂
业内人士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电影还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谈到《泰囧》在美国的冷场,苏彦韬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中国电影在海外推广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泰囧》是万达收购AMC院线后推出的第一部中国影片,但并非全美所有AMC影院都会放映,也没有在主流社会打广告,这说明引进方瞄准的还是华人观众。洛杉矶一名熟悉电影业的人士告诉记者,美国发行公司引进华语片时,目标人群首选华裔,一般只在十多家离华人社区近的影院放映。如一周票房所得达到5000美元,就继续上映,否则就下线。
美国加州港湾电影公司制片人杰瑞·弗士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很多接触过中国电影的人抱怨说,中国电影剧情过于复杂,历史片根本看不懂,现代片也很难理解错综的人际关系和时代背景。此外,美国人一般不太爱看带字幕的外国电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电影走进主流院线。据了解,在中东国家放映的印度、日本、韩国电影、电视剧基本都译制成阿拉伯语对白。相比,中国的译制片还是采用字幕翻译的方式,让人看起来费劲。
美国南加大教授、著名影评人斯坦利·罗森认为,《一九四二》、《金陵十三钗》都属于让美国人很难看懂的中国电影。好莱坞电影一般讲述的都是所有人能够欣赏,同时又不必完全理解这个国家历史、文化背景的故事,比如赢得全球票房的《阿凡达》。
亚洲影视联合会是帮助提高亚洲影视产品及从业者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社团组织,该联合会中国区总干事张万民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从市场角度看,中国电影从业者大多缺乏国际视野,对海外市场的需求了解不足,不会用国际语境讲故事。虽然很多国人对好莱坞动不动拯救地球的个人英雄主义故事不以为然,但这类故事的确能引发国际共鸣。张万民说:“美国人摸准全球市场脉搏的功力把中国同行甩出几条街。”他认为,美国掌控着世界电影话语权,印度是全球电影产量第一大国,而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电影消费市场,“如果给三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打分,美国可以打90分,印度65分,中国目前还没及格”。原因之一是很多中国电影人追逐票房收益远远胜过打造国际影响力的决心。
中国现实题材电影更受欢迎
在国际上,也有看好中国电影前景的声音。法国电影委员会总监帕特里克·拉马苏尔认为,中国电影已是国际电影市场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一员。法国电影人看到中国电影的崛起,正积极寻求途径和机会与中国电影人发展合作。据了解,中国新生代导演王小帅执导的《我11》是与法国合资拍摄的,这部电影在法国院线上映后很受欢迎。还有即将在北京、巴黎同步上映的中法首部合拍长片《夜莺》,深为法国观众所期待。法国中国电影节技术顾问加里诺认为,中国电影可以通过真实、生动的画面和故事,促使一些西方人改变对中国的错误或扭曲看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现实。加里诺说,他们为电影节精选中国影片,就是希望让法国乃至欧洲观众观赏中国的城市和建筑,了解中国的历史与传统,发现中国的美丽和丰富,看到中国人是怎么生活以及随着经济发展其精神上发生的变化。比如将在法国中国电影节上放映的《搜索》,就多层面地表现了中国人当下的现实生活。
美国加州港湾电影公司制片人弗士纳认为,中国文化以细腻见长,而美国文化比较外向,这肯定会影响电影风格,但这种风格恰恰是他对中国电影的最大印象。弗士纳强调,中国电影人应坚持最熟悉的表现手法,完全没有必要放弃自身特色。谈到如何让外国观众也乐于欣赏中国电影时,他建议,中国电影不妨尝试让主要人物在剧情中变得更突出一些,让不太了解故事背景的外国观众通过这些角色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喜怒哀乐,来认识中国社会的变化。宣传手段应符合主流社会心理
韩国年轻的政府职员韩娜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因《色戒》在韩国上映以及与韩国影星合作演出《晚秋》,中国影星汤唯在韩国的人气很高。她表示,随着学习中文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韩国年轻人越来越多,中国电影也比较受欢迎。专门引进中国电影的韩国希杰E&M集团表示,《唐山大地震》、《东京审判》等影片在韩国有一定市场。
一名曾在西亚北非工作过十多年的文化部官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电影还远未进入当地市场,但这不等于当地人对中国电影一无所知,他们可以通过商业放映、电影节、官方举办的电影周或电影日等活动以及电视或网络这四种渠道看到中国电影。上世纪70年代以来,《南征北战》、《老井》、《芙蓉镇》、《一声叹息》等中国电影在开罗电影节上放映,有的还获得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2006年,张静初主演的《芳香之旅》获得第三十届开罗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奖。《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在科威特放映时,不少观众为剧情打动,流下眼泪,有的掏钱要捐给特地来科参加首映式的主演魏敏芝。阿尔及利亚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鲁特菲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就阿拉伯国家而言,必须找到当地的电影营销网络,培养合适的经纪人,仅靠政府层面的宣传似乎难以奏效。而中国电影走向海外,与其他国家互办电影节或合拍都是很见效的方式。据韩国希杰E&M集团海外事业部部长徐贤东介绍,为加强在电影文化方面的交流,中韩两国自2006年开始在两国互办电影节,韩国曾以“年轻中国”、“多彩中国”为主题举办过四届中国电影节。作为韩国国内唯一一个集中推介中国电影作品的活动,“2013中国电影节”将于今年6月在首尔开幕,《分手合约》等中韩两国联手打造的爱情电影将上映。
苏彦韬建议,中国电影即使一时无法让很多美国观众接受,但至少可以先在美国知名大学附近的影院播放,从吸引有国际视野的学生和知识分子入手。此外,还要按照符合主流社会心理的手段进行宣传推广。美国电影在中国推广时也会极力放大电影中的所有中国元素,吸引中国人观看,这种做法值得中国电影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