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06年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106年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迷城初级中学:王肖男
一、总体分析
这一份期末考卷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一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
在试卷的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一)、语文双基知识考查。
主要考查查字典、病句、标点的使用、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的知识、语言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和汉字书写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阅读
采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形式,很有必要,有利于提醒老师用好教材。题目的设计难度把握较好材料也很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古诗文和文言文阅读
在传统的课内和课外文言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首古诗阅读并且古诗的选用难度也很适合,没有给学生设置理解的障碍,与考试大纲的要求是相符的,这对初三的教学很有指导性。
2、现代文阅读则全部是课外的,分别是《水乡茶居》和《父亲在拐角处等我》设计的题目难易适中,符合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没有认为设置理解障碍。所选阅读材料除了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在无形中也多学生进行了道德教育。
(三)、作文
本次作文是材料半命题作文:《生活教我》,为学生写作指明了方向,从而也就减轻了学生的审题难度,为学生尽可能的学好作文清除了写作障碍。
二、定性分析答题情况分析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
这一大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能力主要涉及到汉字的书写”、“拼音”、“分析语病”、“名著导读”、“语言运用”。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总体来说不是很理想得分率只有67%说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有待加强。
(二)、阅读
1、古诗文言文阅读
这一份考卷与学业考试进行了衔接,古诗文阅读题尤其明显在传统的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外文言比较阅读,给了一点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本题组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扎实。
第8题做得不是很好,得分仅45%。
第9题答得不错,得分率在80%左右。
第10题学生相对来说答的还是不错的因为平时教学中反复强调过的东西。
第11题文言翻译还好,得分率在70%左右。第12题比较好选择,得分率在90%左右。第13题是一道主观题,学生答得还算到位。
第14至18题是关于节选《水乡茶居》设计的题目。由于学生缺少生活体验,所以本题得分率不高,仅在52%左右。
第19至23题,是关于《父亲在拐角处等我》设计的题目。这些题目设计的较为适中,再加上学生有生活体验,所以得分率还可以,在70%左右。但在答题的细节方面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本题组最大的问题是审题不清对问题要求没有把握准确。
3、作文
这里只是谈谈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对于这个作文话题学生有较深刻的体验,有话可说,感情也较为真挚,但缺少深刻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不懂得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情感。
阅读面窄选用的材料不是很新颖,有不少同学的材料显得老套。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乏。不能很好地借助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旨。
三、对今后教学与命题的建议
一学科教学方面
1、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一向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板块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要将基础知识与阅读教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于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常见的语病都要讲清楚严格训练这不仅对“语文知识与运用”的答题有益对学生的作文也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古诗文的教学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切忌机械的记忆。
2、现代文阅读 在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一篇文章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解读文本不要脱离整体而孤立地支解文章的个别词句。要训练学生根据文本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解答阅读题的时候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还要结合题目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写作手法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学会恰到好处地对比、烘托、铺垫等。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加强学生答题规范和语言表达的指导。
3、古诗文阅读
加强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认真落实对文言词语的记忆和理解加强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指导学生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注意语句的通顺。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文言语感的培养要求学生多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可适当选择一些与课内文言文难度相当的人文内涵较强的短文给学生训练重点还是在夯实课内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向课外延伸。我想,课外文言文,考题在课外,知识在课内。当然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解答课外文言文的技巧。
4、作文
平时加强训练,并要针对不同的文体作不同的训练,指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体验人间的温情。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语文老师要义无返顾地鼓励和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要担心学生的课外阅读会影响考试成绩,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阅读面广了,学生的知识面宽了,文化底蕴厚了,作文时才能行云流水,厚积薄发。
第二篇: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考试共有65考生,其中,80分以上1人,60分以上51人,不及格的14人,均分达到64.5分。
二、试题分析
本次试卷能能紧扣课标,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试卷分析
(一)积累运用
此题完成较好,大部分考生得分都在15分以上,有近10%考生得到满分20分。
出错较多的试题有:
原文填空中的第⑩小题,错别字较多,还有个别考生根本记不住原文。
第6题的概括信息题,部分考生概括和筛选文本中的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强,抓不住关键词,还有个别考生审题不清,语言不精练,超过15个字。
(二)阅读理解(1)文言文阅读 此题完成较好,得到满分的考生占到20%左右。主要问题:一是错别字较多,对文章出处、作者以及翻译中均有错别字出现;二是句子翻译不过准确、全面,部分考生不能翻译出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三是对故事概括不全面,语言不精练,对“世外桃源”成语解释不准确。
(2)说明文阅读
此题失分较多,主要问题是:一是文体知识缺乏,不能运用术语答题,有个别考生连说明方法都不知道;二是考生语言组织能力过差,表述不准确,如第13小题“简洁的语言概括”失分较多;三是筛选信息的能力不足,如第一题及最后一题,信息筛选不全、不准。
(3)记叙文阅读
此题中失分较多的是第18小题、19和22小题。18小题考查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部分考生答题不全面,只答结构上的作用或内容上的作用;19小题有70%左右的考生能够判断出“比喻”修辞手法,但作用回答不具体,不能结合文章作答,还有近三成考生判断不出所用修辞手法;22小题是开放性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实际运用能力,部分考生缺乏迁移能力,不能结合文章作答,还有部分考生与自己的成长结合不紧密,语言组织能力较差。
(三)写作
此份试题为选题作文,选写两题的考生基本“平分秋色”。从答卷情况看,整体较好,得到一类文的考生占到20%以上,有些考生能够写“与书的心近了”,旁征博引,写出读书的快乐和收获;还有考生与古人交流,畅谈理想,评古论今,文思飞扬。70%以上考生能够选择自己熟悉的事例选择题材,主题比较突出。主要问题:一是错别字较多;二是思路狭窄、感情虚假;三是语言功底不足,缺乏文采。
四、教学建议
1.抓好学生的书写能力。小学阶段在此方面抓得很到位、很有效。老师不仅要在习字时间进行必要的巩固训练,更要在平时强调、要求,抓出成效。
2.狠抓基础知识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必须夯实打牢。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音、形、意、句、段、篇以及语法、修辞等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要严格要求和训练学生对这些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学生错别字较多,词语解释、翻译等问题的解决只能靠落实,但一定要注意科学的方法,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意思,切忌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对于易错的词句,老师一定要加以强调,反复落实。
3.要广阅读,多积累。学生每天应不少于半小时的阅读、积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只靠讲或只凭练都是不行的,在进行阅读训练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文本,注重对解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和训练,要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必须要掌握的解题步骤、解题规律、方法和技巧,要结合具体文本具体试题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解题辅导。还要进行必要的正确与错误答案的比较、分析,找出答题错误的真正原因,从而帮助学生避免重蹈覆辙,引以为戒。要努力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阅读和解题的有力武器,切实提高语文阅读和解题的能力。
4.加强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利用学生中的范文给学生讲解写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并让学生通过日记、随笔等写作练习,在多看、多练、多比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们关键要在重视、指导、讲评(批改)、坚持上下功夫。
第三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胡群艳
一、总体分析
这一份期末考卷,总体来说较好。考卷从整体上体现了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题型以开放为主。能检查学生一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在试卷的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主要考查了汉字的拼音、书写、成语的运用、修辞的使用、病句辨析、语段排序、语言运用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古诗阅读难度适中,认真分析得分不难;文言文阅读以课外文章周敦颐的事迹来命题,题的难度适度,对今后的教学很有指导性;古诗文积累考的基本是名句或不难背的句子。
(三)现代文阅读
采用两篇都是课外阅读的形式。一篇是散文阅读《老家的梦花树》,考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课文主题,散文的写作方法等的把握。另一篇考的是议论文《拒绝浅阅读》,题目的设计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因为议论文是九年级重点解析的内容。
(四)作文:命题作文。写生活中让自己很感动的事。命题范围宽泛,学生不会偏题,而且便于写他们亲身经历的事,会写得有真情实感。
二、具体分析(答题情况分析)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这一大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能力,主要涉及到主要考查了汉字的拼音、书写、、成语的运用、修辞的使用、病句辨析、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的知识、语言运用等几个方面。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总体来说较为理想,病句辨析失分较多,说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有待加强。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因为选的是课内文章,此题失分较多。仅有少数学生的文言文基础比较扎实。第10和11题失分的学生多些。
(三)现代文阅读
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不理想,议论文答题抓不住要点,失分很多,在答题的细节方面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
(四)作文
对于这个作文话题,学生都不会偏题,而且有话可说,感情也较为真挚,但缺少深刻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不懂得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情感,选用的材料不是很新颖,有不少同学的材料显得老套。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乏。不能很好地借助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旨。
但也有许多令老师们欣慰的地方,如:有的作文题目就特别新颖,开头富有诗意,引经据典,又准确而巧妙入题,中间叙事详略得当,善用铺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有的还运用了小标题、题记、后记等表现形式,较期中考试时确实有很大进步。
三、对今后教学与命题的建议
(一)学科教学方面
1、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一向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板块,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要将基础知识与阅读教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于一些常见的语病都要讲清楚,严格训练,这不仅对“语文知识与运用”的答题有益,对学生的作文也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古诗文的教学,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切忌机械的记忆。出题的老师也要注意多考察学生的理解性诗文默写。再提一点建议,本册课本附录中汉语知识——虚词,也应适当考查一下,比如一选择题的方式。否则有些老师就不教汉语知识,影响到与高中教材的衔接,这可是我们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损失呀。
2、古文阅读
加强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认真落实对文言词语的记忆和理解,加强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指导学生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注意语句的通顺。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文言语感的培养,要求学生多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可适当选择一些与课内文言文难度相当的,人文内涵较强的短文给学生训练,重点还是在夯实课内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向课外延伸。我想,课外文言文,考题在课外,知识在课内。当然,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解答课外文言文的技巧。
3、现代文阅读
在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一篇文章,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解读文本,不要脱离整体而孤立地支解文章的个别词句。要训练学生根据文本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解答阅读题的时候,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还要结合题目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写作手法,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学会恰到好处地对比、烘托、铺垫等。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加强学生答题规范和语言表达的指导。
4、作文
平时加强训练,并要针对不同的文体作不同的训练;指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体验人间的温情。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语文老师要义无返顾地鼓励和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要担心学生的课外阅读会影响考试成绩,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阅读面广了,学生的知识面宽了,文化底蕴厚了,作文时才能行云流水,厚积薄发。
2017年6月30日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分析
一、试卷评价
本次语文期末试卷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体现了命题者对语文教材的准确审视,凸显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同时,试卷力求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机融为一体,较好地体现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题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富有时代气息,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特性,给学生以人文薰陶,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对本期语文学习的总体要求。
二、答题情况分析
这次我校参加考试总人数613人,最高分117 分,优秀人数272,平均分95。试题的题量适中,难易适中,有较强的区分度,准确的考查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
(一)基础知识及实践活动整体得分情况不太好。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语文双基知识不牢固,前五个选择题中标点符号、病句、成语等失分严重。
(二)阅读题包括浅层次阅读和深层次阅读。
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解题能力、语言感悟能力、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浅层次阅读中,古诗词《望岳》中诗歌体现的人生哲理学生普遍掌握的不够好,答案不全失分较严重,我想这与平时学生只知死记硬背,不知理解归纳,老师只知引导而忽视让学生归纳总结,并及时巩固练习有关。文言文阅读出自课内,除极个别学生外整体得分率较高。深层次阅读文质兼美,文学性、思想性都很强,这部分题目量分稍宽泛一些,关键是读懂读透原文,擅于结合上下文答题,恰当的组织语言,准确圆满的组织答案。例如题目中有让学生赏析文章的优美语言,这无疑能在较宽阔的视野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遗憾的是大部分同学语文基础薄弱、答题技巧欠缺,在考场上顾此失彼、漏洞百出。
(三)作文
整体情况是: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好的文章语言生动,言辞流畅,富有情感,字迹也漂亮、工整;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材陈旧,无新意,也缺乏迷人的文采,缺少对细节的精妙刻画,语言枯燥,叙事平直;而且发现许多学生的“文体观念”很淡薄,基本技能缺失。
三、今后措施
1、关注语文积累与运用,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语文的积累,要继续加强汉字书写的规范化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真正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古诗文默写要加强对词句的理解,避免错别字。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考试时仔细审题的习惯,作文要写题目的习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保持文面整洁、书写端正和清楚的习惯等等。
2、加强课外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文章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阅读时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而要把它放在整篇文章中去审视、观照。现代文阅读教学时,带领学生关注课文整体,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作综合的分析。从整体出发,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语段读读议议,由学生自己深入文本,仔细体味,从而得出属于他自己的探究成果,而不是教师对课文做静态的分析。教学要沉入语言,就是要深入理解语言的用语环境,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语言意义,理解语言运用的效果。要不断的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保证八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总结规律,培养语感,落实文言文课堂教学。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可以早早地计划读背,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落实积累;可以增加一定的阅读量,尤其重视课文内新掌握的字词现象在课外的语段中的灵活运用。为体现新课程理念,有时课堂上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翻译,句式特点,文意把握等粗枝大叶,建议我们的文言文学习课堂落到实处,落实文言文词句的理解,只有课堂内充分理解才能慢慢沉淀积累,形成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强化写作训练,培养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①加强审题指导。“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认真审清题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终水到渠成。②选材方面,平中见奇。要善于从多角度挖掘材料的内涵,一般事例要学会深化、点睛,使之平凡之中显新奇;当然最好是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题材。③“文似看山不喜平”,构思组材方面要多推敲,探究如何更好地安排写作顺序、组织好材料、处理好详略、突出文章的重点等。尤其是学会多角度构思,如从横向、纵向方面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注重平时的引导。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丰富多彩的生活,从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大自然的美,并贯穿到平时的语文课,尤其是作文课中。
第五篇:2007年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07年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水口中学
邱荣珍
一、总体分析
这一份期末考卷,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一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
在试卷的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汉字的书写、成语的运用、古诗文名句默写、标点符号的使用、名著的知识、语言运用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现代文阅读
采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形式。这与学业考试全部考课外的不一致,但也是很有必要,有利于提醒老师用好教材,避免出现老师中“学业考试不考课内,课文可教可不教”的想法。课内的选择的是胡适的《我的母亲》,课外的是《峭壁上的树》,题目的设计难度把握较好,材料也很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古诗文阅读
在传统的课内和课外文言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首古诗阅读,并且古诗的选用难度也很适合,没有给学生设置理解的障碍,与学业考试的古诗文阅读题的要求是一致的,这对初三的教学很有指导性。
(四)作文
作文形式从以前的话题作文中解脱出来,采用半命题作文的形式,与当下的作文考试题目类型的大致走向是一致的。出题者设置了两个文题:《,请拥抱我一次》、《,请你理解我》,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作文,给学生提供选择的余地,富有民主性和人文关怀,但两个题目本身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学生无论选择哪一个题目作文,都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情感,学会与人沟通,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从以上的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份考卷与学业考试的考试说明一致,有利于与初三年级的学习相衔接,并对初三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2、试卷抽样分析(抽样的样本容量为50)
(数据无法显示)
二、定性分析(答题情况分析)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
这一大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能力,主要涉及到“汉字的书写”、“成语的运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导读”、“语言运用”。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总体来说不是很理想,得分率只有76%,说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有待加强。
第1小题,所填的三个字分别是“阑”、“寐”、“谛”。从答题的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平均分只有1.72。这三个字比较难写,尤其是“阑”、“寐”,比画较多,“阑”很容易和“澜”、“斓”混淆;“寐”字有很多的同学写成了“昧”,相对来说较容易的“谛”字也有不少的学生写成“帝”字。
第2题,考查几个成语的使用,分别是“不耻下问”、“天伦之乐”、“鹤立鸡群”、“骇人听闻”。很多的学生都难以选出正确的选项,正确率只有42%。
第3题,古诗文名句默写,这是近几年来考查的一个重要题型,学业考试中也是重点考查的,这种题型一般有三种类型: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理解型默写,即给出有关诗句的理解,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运用型默写,即给出一定的背景,按要求填出诗句。第一种类型是必考的体型,在本次考试中有三句分别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三句考查的填出上句,难度较小,几乎没有出现错误。后面三句是理解型的背诵,很多的同学答不上来。从这里可以反映出学生较注重机械记忆,但没有真正理解,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古诗文。
第4题,标点符号的运用。重点考查学生对问号、逗号、句号、分号等几个常见的标点符号的运用。学生没能正确选择,平均分只有1.16,正确率只有58%。
第5题,名著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和作者的了解。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为99%。第6题,语言表达题,题目的设计非常富有人文关怀,引导学生体会母爱。题目采用续写的形式,只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字的学生均能完整地答题。但是从答题的情况看也突现了理解和表达。首先没有认真分析原句的特点:采用比喻的形式表达对母爱的认识,补写的句子应能与原来的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就这一点而言,有不少学生续写的句子没有与原来的句子在句式上相一致。
(二)现代文阅读
这个题目共有两个板快,即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的选择的是胡适的《我的母亲》,课外的是《峭壁上的树》。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了83%。但在答题的细节方面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
本题组最大的问题是审题不清,对问题要求没有把握准确。
第7题,你认为母亲的“严”和“慈”分别体现在那里?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情况良好,正确率达97%。
第8题,为什么母亲“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这个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文本的相关信息,对语句进行理解和揣摩。学生的答题不是很全面,结合上下文,可以理解为:“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但这只是理解的一个层面,更深层的可以理解为“母亲维护了儿子的自尊心”。很多的学生只能就其中的一个方面作答。有部分的学生没有正确理解问题,从“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目光,就吓住了”方面答题。
第9题,因为标准答案过于细化,要求就“不尊重姨娘”、“没有礼貌”、“说话轻薄,拿死了的爸爸说事”三个方面答对才给3分,其实,这三个方面,学生能说出两个方面已经不错了。在评卷中,本题组商量决定,放宽限制,只要答出两点就给满分,一点给2分,得分情况较好。
第10题,学生没有理解题目要求,要求举出文中“语言朴素,但感情真挚”的一个例子。我们分析要举的例子应该是文中的一个句子,但这个句子又必须符合“语言朴素,但感情真挚”的特点,但学生却理解成了概括事件。有部分学生找到了符合要求的句子,但缺少分析,或者分析不是很恰当。
第11题,本小题学生没有认真看清题目,要求从第②③两自然段中找出表现枣树生存环境恶劣的两个方面。但有的学生,却没有注意到答题的要求,不具体,笼统地答成“生存环境的恶劣”、“生长的地点”、“自然环境的恶劣”、“天气”等,导致不必要的失分,很遗憾。第12题,语言的品味,学生只写出了这句比喻句的表面内容:写出了枣子的形状。但没有写出整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第13题,问:划线句子能不能删去?这样的问题,首先要回答能不能,然后分析句子的作用,即为什么。在答题时,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回答出“对比”作用,不过有很多的同学说出了“衬托”、“突出”,也是可以的。在回答原句作用时,许多的学生又笼统地回答为“突出其高贵的品质”,没有具体到什么品质,导致失分。也有极少数的同学无从下手。
第14题,审题不清。从自然界中举例自己敬畏的生命,很多同学写“敬畏母亲”、“抗日英雄”、“敬畏水”;也有的学生笼统地写“敬畏动物”、“敬畏植物”、“敬畏绿色植物”等,没有具体写出;还有的学生直接写“敬畏枣树”,也是不符合题意。
(三)古诗文阅读
这一份考卷与学业考试进行了衔接,古诗文阅读题尤其明显,在传统的课内和课外文言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首古诗阅读,对初三的教学很有指导性。
本题组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扎实。第15题,做得很好,得分率达98%。
第16题,这题反映出学生的文言语境不足,很多的关键词语没有翻译出来,语句也不是很通顺。“请”没有翻译出“请教”的意思,而是翻译成了“邀请”;“卒”翻译为“士兵”、“才”。
第17题,要求写出“交代作者趋百里之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文中有原句可以借鉴,“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士名人与游”,不少学生只写出了其中的一个方面。
第18题,对于宋濂的品质,学生只注重他的“勤学、苦学”,而他的“诚实守信、尊师”大多数学生没有回答出来,不是很全面。
第19题,“然”错误解释为 “„„的样子”;“子”解释有误,答成“我”、“子孙”、“孔子”、“天子”。
第20题,此题错误较多,主要原因是对句子中的“然”字不理解,有的译成“对”,甚至有翻译成“大自然”的。如:“不是只有书是这样,天下所有的物品都值得品味”;“除了不是自然,无人的东西会都是自然”,语句不通顺。第24题,审题不清,“诗人描绘的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的景象,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将其中的“一天”看成“一年中的季节”,于是就有了“秋天”、“春末”、“暮春”、“晚春”等答案。
(四)作文
作文的设置,前面已经做了分析,这里只是谈谈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对于这两个作文题目,学生有较深刻的体验,有话可说,感情也较为真挚,但缺少深刻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不懂得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情感。阅读面窄,选用的材料不是很新颖,有不少同学的材料显得老套。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乏。不能很好地借助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旨。
三、对今后教学与命题的建议
(一)学科教学方面
1、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一向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板块,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语文课程标准,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看看2007年的学业考试的考试说明,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基础知识,在教学中要将基础知识与阅读教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于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常见的语病都要讲清楚,严格训练,这不仅对“语文知识与运用”的答题有益,对学生的作文也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古诗文的教学,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切忌机械的记忆。针对即将升入初三的学生而言,老师要就课程标准里规定的34首要求背诵的古诗词提前要求学生背诵。
语言表达方面,要指导学生多阅读,多训练,充分利用综合性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2、现代文阅读
在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一篇文章,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解读文本,不要脱离整体而孤立地支解文章的个别词句。要训练学生根据文本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解答阅读题的时候,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还要结合题目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写作手法,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学会恰到好处地对比、烘托、铺垫等。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加强学生答题规范和语言表达的指导。
3、古诗文阅读
加强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认真落实对文言词语的记忆和理解,加强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指导学生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注意语句的通顺。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文言语感的培养,要求学生多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尤其是新课标规定的16篇文言文,一定要求学生背诵。
对于课外文言文的训练,不要求老师搞题海战术。可适当选择一些与课内文言文难度相当的,人文内涵较强的短文给学生训练,重点还是在夯实课内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向课外延伸。我想,课外文言文,考题在课外,知识在课内。当然,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解答课外文言文的技巧。比如,我在教学中一直对学生强调一个“猜”字:遇到难以把握的文言词语,首先要想想,这个词在课文内有没有出现,如果有,又是什么意思?如果没有,就开始猜,联系上下文,根据已有知识,如“固”,除了“本来”的意思外,学生完全可以作以下猜想:坚固、巩固、固然,然后根据上下文确定一个合适的义项。
4、作文
平时加强训练,并要针对不同的文体作不同的训练;指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体验人间的温情。
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语文老师要义无返顾地鼓励和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要担心学生的课外阅读会影响考试成绩,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只有阅读面广了,学生的知识面宽了,文化底蕴厚了,作文时才能行云流水,厚积薄发。
(二)对命题的建议
题目是设置应该考虑全体学生的能力,成语的使用相对来较难,如果要考,应尽量考一些常见的,平时经常用到的。
名著导读题过于简单,没有体现该题的“导读”功能。这几个空,其实不用阅读《西游记》原著,只要看了电视或相关的影视作品,都能够回答。可以考虑结合相关情节考查学生,稍微增加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