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15班余嘉颖 文明美德在我心中读后感
姓名:余嘉颖 班级:1315班
学校:宁波市第七中学 指导老师:王正风
《生命的苍翠》
——读《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之《杨善洲:行善家乡绿荒山》有感
四月的风轻轻拂过,大亮山是如此的沉稳,渐渐绵延至远方,微笑着面对着人们,翻飞的是深深浅浅的草叶。幽深的山野清新而迷人,每一个转角都会出现无法预料的美丽。枝叶青翠!可以说,我们今日所看到的草木蓬飞的美好景象都是杨善洲的心血。
1988年4月,刚退休仅仅三天,干部出身的杨善洲就卷起了铺盖离家上山。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他要为家乡办事!他要到大亮山植树造林!
大亮山是杨善洲家乡最高的山。它原本苍翠,但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农民缺衣少粮,被大规模的垦林开荒,逐渐变荒变秃,山光水枯,山石裸露。杨善洲决心恢复大亮山昔日的繁盛容光,他选择了大亮山,选择了家乡的人民。就这样,杨善洲踏上了他坎坷的植树造林之路。
大亮山的气候环境恶劣,杨善洲就住在简陋的油毛毡棚之中,冬天冷,夏天闷,下雨时还漏雨。杨善洲因此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寂静无声的夜里,人们常常能听见他一阵一阵的咳声。
杨善洲为林场操劳了一辈子,但不肯要林场的提成。而且他不仅不要钱,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碰上林场经济困难的时候,杨善洲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用。说起杨善洲,施甸县的人民没一个有不称赞的。
22个春秋弹指而逝,度过重重地困难,杨善洲辛勤挥洒的汗水终究带来了辉煌的成就。大亮山林场人工林面积多达5.6万亩,经济价值超过了3亿元。2009年,82岁的杨善洲老人把大亮山林场的经济管理权无偿的移交给了国家。不仅如此,他还带领群众修建了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余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2010年的中秋,杨善洲因病离世。但他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大亮山仍郁郁葱葱。日夕薄光璀璨,透明薰然如醇蜜,使那每一棵树都枝叶青葱,亭亭如若华盖,浑身灿烂,使人不忍移开视线。
杨善洲走了。他给家乡人民所留下的不仅仅是5.6万亩苍翠欲滴的山林,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启迪着领导干部和党员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和坦荡无私的精神,如何在人生路上书写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名利观。
人的一生,应当像那美丽的花儿,自己无所求,却给人间以美。“我就要俯首甘为孺子牛!”杨善洲微微笑着说。这是杨善洲坚守林场的理由,同时也是他毕生的写照。其实,杨善洲早已化作了一棵树,永远屹立于山间,苍苍翠翠。他两手空空离开了葱郁的林场,留下了两袖的清风,留下了微微的余香,更留下了人们对他悠长的思念与由衷的敬佩。
绿林漫漫,林海涛涛,入眼皆是水灵灵的绿色,留人醉。峰峦起伏,翠色预留的美景掩去了昔日荒凉。我感到有一些恍惚,但一瞬间又清明起来,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明亮起来。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
这是一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唱出了人们对杨善洲的敬重,也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我想,对于杨善洲,这首民谣应该就是给他毕生辛劳最好的馈礼。
叶片青翠,人们心中仍有叶片绽放的声音。一片、又一片,在无人的山间静静绽放,轻柔的声音,带着无限清新,一直延伸到梦里。
第二篇:1315班余嘉颖 文明美德在我心中读后感
姓名:余嘉颖
班级:1315班
学校:宁波市第七中学
指导老师:王正风
《生命的苍翠》
——读《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之《杨善洲:行善家乡绿荒山》有感
四月的风轻轻拂过,大亮山是如此的沉稳,渐渐绵延至远方,微笑着面对着人们,翻飞的是深深浅浅的草叶。幽深的山野清新而迷人,每一个转角都会出现无法预料的美丽。枝叶青翠!可以说,我们今日所看到的草木蓬飞的美好景象都是杨善洲的心血。
1988年4月,刚退休仅仅三天,干部出身的杨善洲就卷起了铺盖离家上山。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他要为家乡办事!他要到大亮山植树造林!
大亮山是杨善洲家乡最高的山。它原本苍翠,但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农民缺衣少粮,被大规模的垦林开荒,逐渐变荒变秃,山光水枯,山石裸露。杨善洲决心恢复大亮山昔日的繁盛容光,他选择了大亮山,选择了家乡的人民。就这样,杨善洲踏上了他坎坷的植树造林之路。
大亮山的气候环境恶劣,杨善洲就住在简陋的油毛毡棚之中,冬天冷,夏天闷,下雨时还漏雨。杨善洲因此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寂静无声的夜里,人们常常能听见他一阵一阵的咳声。
杨善洲为林场操劳了一辈子,但不肯要林场的提成。而且他不仅不要钱,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碰上林场经济困难的时候,杨善洲
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用。说起杨善洲,施甸县的人民没一个有不称赞的。
22个春秋弹指而逝,度过重重地困难,杨善洲辛勤挥洒的汗水
终究带来了辉煌的成就。大亮山林场人工林面积多达5.6万亩,经济价值超过了3亿元。2009年,82岁的杨善洲老人把大亮山林场的经济管理权无偿的移交给了国家。不仅如此,他还带领群众修建了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余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2010年的中秋,杨善洲因病离世。但他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大
亮山仍郁郁葱葱。日夕薄光璀璨,透明薰然如醇蜜,使那每一棵树都枝叶青葱,亭亭如若华盖,浑身灿烂,使人不忍移开视线。
杨善洲走了。他给家乡人民所留下的不仅仅是5.6万亩苍翠欲
滴的山林,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启迪着领导干部和党员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和坦荡无私的精神,如何在人生路上书写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名利观。
人的一生,应当像那美丽的花儿,自己无所求,却给人间以美。
“我就要俯首甘为孺子牛!”杨善洲微微笑着说。这是杨善洲坚守
林场的理由,同时也是他毕生的写照。其实,杨善洲早已化作了一棵树,永远屹立于山间,苍苍翠翠。他两手空空离开了葱郁的林场,留下了两袖的清风,留下了微微的余香,更留下了人们对他悠长的思念与由衷的敬佩。
绿林漫漫,林海涛涛,入眼皆是水灵灵的绿色,留人醉。峰峦起
伏,翠色预留的美景掩去了昔日荒凉。我感到有一些恍惚,但一瞬间又清明起来,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明亮起来。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
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
这是一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唱出了人们对杨善洲的敬重,也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我想,对于杨善洲,这首民谣应该就是给他毕生辛劳最好的馈礼。
叶片青翠,人们心中仍有叶片绽放的声音。一片、又一片,在无
人的山间静静绽放,轻柔的声音,带着无限清新,一直延伸到梦里。
第三篇:1315班余嘉颖读后感《撒哈拉的生命奇迹》
《撒哈拉的生命奇迹》
——读《一条忍着不死的鱼》有感
这是一条鱼的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日平均气温42℃,骄阳如火,雨季极度短暂,干旱的撒哈拉地区是当之无愧的生命沙漠。但是,却鲜有人知晓,就在这片被誉为“生命沙漠”的地方,生长着一种鱼。这是世界上最最奇特的一种鱼——杜兹肺鱼。这种叫做杜兹的鱼能够长时间依靠肺囊中贮存的清水和养分度过缺水、缺少食物的日子。而本文《一条忍着不死的鱼》的主人公“黑玛”正是一条杜兹肺鱼。
旱季,如期君临了撒哈拉大沙漠。
农民从干旱的河床中再也得不到现成饮用水,为了省事,这个农民就从河床的淤泥下挖出了黑玛,将他对准自己的嘴巴,狠狠地挤压,一下子就挤干了黑玛肺囊里的水分,随后,这个农民就随手将被利用完的黑玛扔到了无遮无拦、干涸的河床上。炎炎的烈日下,黑玛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方才发生了些什么,但皮肤的灼痛使他知道,他必须快点回到潮湿的淤泥里。很幸运,黑玛在不断地蹦啊跳啊后,终于跳回了淤泥,捡回了一条小命。故事到这里,黑玛获救了,读者们看到这里亦很高兴,本应该皆大欢喜,但是命运女神却似乎没有准备放过这条小小的鱼,她没有按照常理出牌。
很快,又有农民准备用泥巴建房子。农民于是就从河中取来大堆淤泥,用来制泥胚子。很不幸,苦命的黑玛恰在其中,他就这么毫不知情地被打入泥胚,垒成了一面土墙。建完了房子的农民们欢喜极了,围着新房子载歌载舞,谁也没有意识到就在火光映照着的这面墙里有一条鱼,或许,他们也不在意。
墙中的黑玛完全脱离了水、脱离了食物,为了活下来,他只得迅速休眠以保存体力。当撒哈拉沙漠短暂的雨季来临,黑玛就开始拼命地吮吸,好将刚刚进入泥胚的一点点水汽和养分吸入自己的肺囊,而当雨停歇,再无水与养分可吸时,他就进入新一轮休眠。就在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中,泥胚与泥胚之间终于不再紧贴密合,虚弱却聪慧的黑玛意识到机会来了,于是他不再休眠,而是日夜不停地用柔软的身体磨蹭泥胚。
改变命运的转机发生在第四个雨季。一场撒哈拉罕见的狂风卷着暴雨而来,泥胚纷纷松散剥落,直至最后垮塌,黑玛拼尽力气向雨中跳去。黑玛成功了,他终于获得了朝思暮念的养分、水分!他终于战胜了死亡!暴风雨漫卷着的豆大雨点虽然狂躁,却是那样甘甜、香醇无比!
读罢,只觉意犹未尽。确如作者自己所说,这种唤作杜兹的鱼创造了一个唤作“坚持和忍耐”的撒哈拉的生命奇迹。我想,黑玛重获新生的奇迹,不应该仅仅换来人们的吃惊,更应该换来对黑玛坚强不屈品格的颂扬,更应该换来人们的怮动。当面对绝境时,我们是否有黑玛一样的勇气和毅力呢?作为零部件远远高于黑玛的人类,我们已经是多么的幸运和造化,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珍待我们的生命呢?我们是不是还能轻易的放弃我们的生命呢?
干旱夺不走生命的不屈坚韧,黑暗更加铸就生命的光辉美丽。
现在的我伏于灯火之前,却能轻易地嗅到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生命清香。或许,生命就是一颗花树,看来弱小实则无比坚韧,那样诚恳而细致,即使是在环境严酷的撒哈拉地区,也同样能绽放洁白芳香的笑靥。但是,这棵花树虽然顽强,依旧需要人们重视才能萌发,只有人们为之奋斗才能成长,只有人们珍爱才能开放,展示夺目光彩。此刻,宛如所有的生命都应约而来,他们欢笑着,点着头,扑飞着,汇成一条洁白光彩的河流,生生不息,仿佛正在诉说生命的真谛。
我想,这才是上天创造生命,创造奇迹的原意啊!
1315班 余嘉颖
第四篇:文明美德在我心中
文明美德在我心中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北关小学四年级五班 吴羽兴
文明美德是一缕阳光,可以带给我们温暖和慰藉;文明美德是一滴水,可以滋润我们的心田;文明美德是一片绿,可以让我们拥抱自由和希望。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一个是历史悠久、文明古老的礼仪之邦,拥有优良的传统美德。通过学习《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我知道,文明美德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来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动作,都会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所以,文明美德就是,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前先敲门,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粗话吗,出门随手关灯,对人讲究诚心„„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就应该让文明美德永驻我们心中,紧跟我们,伴我们成长。
文明美德,时刻在我心中,让我养成了好的习惯。老师常教育我们:“好的习惯决定好的行为,好的行为决定好的成绩”,在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好习惯,要讲文明,讲卫生。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垃圾房,小区的居民们经常往这里丢垃圾,可是垃圾根本没有丢进垃圾桶里,而是丢在垃圾桶外,就这样,我们的小区变得臭气熏天。这让小区保洁员感到十分无奈。我们经常听到保洁员怨声载道:“本来工作量就大,一些人还给添麻烦,有些人太不像话了,竟然把垃圾倒在垃圾桶外,我们收拾起来费大劲儿了!”于是,我和伙伴们商量,在垃圾房外做一个告示牌,上面写着“朝前走一步,垃圾进了桶!”也不知道居民们是看到这句话,还是被我们的行为感染了,渐渐地,真的没有人因为懒得走一两步而把垃圾扔在外面了。看到垃圾桶旁没有垃圾了,我很开心,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为小区的文明建设出了一份力。一袋垃圾并没有多重,但一袋垃圾所承载的文明和社会公德,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准确的度量。可见,大家不是做不到,而是懒惰的习惯在作祟。所以,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一些,勤快一点,将垃圾扔进垃圾桶里,这就是文明。
文明和美德,是春天的花儿,是植物的肥料。文明和美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文明和美德,如此珍贵,我们应该一同去遵守,一同去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文明和美德的种子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愿我们都做个讲文明、有道德的人吧!
指导教师:张廷波
第五篇:1315班余嘉颖《身边的感动》主题征文
《生活的温度》
说到生活的温度,不禁觉得阳光正推搡着心中的隔帘。那是一种痒酥酥、暖洋洋、幸福无比的感觉。我生平最讨厌我妈妈给我洗头发,妈妈手法粗暴,常常扯得我头皮一阵阵地生疼。有时我忍不住了就会抱怨:“轻点行不?痛死了呀。”这时我妈就会斜斜飞过来一个白眼:“丫你嫌疼你就自己洗,我还不乐意给你洗呢。实在不行把长头发剪了就行。”她明明知道女孩子天生爱美,长头发就是命根子!不过好在后来我是自己洗头发了,不仅保全了长头发,也不用在接受我妈的蹂躏。
我正坐在阳台上写作业,冬天的阳光暖洋洋、软绵绵的洒在我的身上,很舒服。我眯起眼睛伸个懒腰,亲吻阳光,楼下却传来一阵划破宁静的嬉闹声。我懒洋洋地站起来,探头看楼下,原来是楼下那个乡下的妇人正在给她的女儿洗头发。小女孩头发乌黑,剪了一个乖乖巧巧的日式刘海,长长的头发在她的母亲手里像是块破布头般揉搓着。小女孩不停抱怨:“痛啊痛啊痛啊。”妇人却不理不睬,依我看甚至还加重了力道。我看得出神,有点想笑,这时小女孩却从那小板凳上跳了起来,手一伸从头发上揩下点泡沫往她母亲脸上抹去。那母亲嘿了一声,起身就去追那淘气的小女孩,作势要去打,两人就在小小的院子里绕来绕去相互追逐,笑意肆意,神采飞扬。我觉得看得有些久了决定回屋写作业,这时才发现之前我竟没有止过笑,而且眼角已然有了眼泪!
重新坐回阳台上的位置,阳光还是一如既往的明媚,伸手掬起一捧丰盈的阳光,触感温软。我兀自想着:“这就是生活的温度,这就是身边的感动,这就是幸福!”心思如此之坦诚,我有些愣。
常常听见道德家们紧锁眉头感叹:“哎!感动难寻!幸福难求!”
对此我也一度深信不疑,想着这么难求难寻的东西怎么可能在我身边呢。然而现在我才发现,原来是我把感动和幸福一直严肃化了,其实就如这阳光的温度,感动和幸福一直充盈在我们的身边。作家清少纳言被日本人公认为最有生活情趣的女人,她常常用她不张扬不轻佻的笔调在《枕草子》中写下浅酌过的青梅酒,菖蒲上的晶莹露珠,夜里昆虫的鸣叫,晚间迷蒙的雾气,沾湿的素色衣裳,甚至是双手交叠如莲花的美感,以及种种生活的微小情趣。并在最后附上一句:“这是极有趣的,这极感人,这是生活的温度。”而清少纳言已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毋庸置疑。
尼采说:“生活的根基是一颗平常心,是能感受生活的温度,是能体味身边的感动。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愉悦。不剧烈也不荣耀。如花期一期一会,活在当下。”
耳边传来钥匙转动锁孔的声音,骨碌碌。门打开,原来是我的母亲买菜回来了,阳光暖暖撒于她的发顶,那是一层柔和温暖金色的她拎着一堆菜眯起眼看我,隐含怒气:“丫你这熊孩子不好好做作业你在干什么?!还有几天就要中考了难道还要我告诉你?!”
我竟然笑了,想起了幼年时母亲教我背的那句陶潜的诗。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315班 余嘉颖 2013.2.09
《身边的感动》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