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已发表价值工程——浅析汤山生态农业园的规划设计

时间:2019-05-14 05:1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已发表价值工程——浅析汤山生态农业园的规划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已发表价值工程——浅析汤山生态农业园的规划设计》。

第一篇:2.已发表价值工程——浅析汤山生态农业园的规划设计

浅析汤山生态农业园的规划设计

摘要:江宁区汤山镇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园为目标,采用了“一区二轴三脉六园多景点”的规划结构,将园区打造成为集生态、经济、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区。

关键词:汤山;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

Tangsha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on Design Abstract:The tangshan town, jiangning district of agricultural ecology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park's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logical NongYeYuan as the goal, USES the “three chakras biaxial area more than six garden scenic spots” planning structure, will make park ecology, economy and tourism set in modern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zones.KeyWords:Tangshan town;agriculture ecological park;plan and design 1现有基本条件

1.1人文历史条件

汤山是南京的东大门,素有“金陵东花园”之美称。同时汤山也是闻名于世的温泉之乡,为全国八大温泉之一。汤山地区民风淳朴,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还有矿产资源。著名的阳山(羊山)大石碑就在羊山北侧,享誉海内外的宝华山隆昌寺位于汤山镇北。尚有蒋介石先生温泉别墅位于汤山镇温泉路3号,1992年发现的距今35万年南京人头骨的远古人类遗址—葫芦洞,还有桦墅村庙山附近的石佛崖洞,吸引众多中外人士到汤山旅游。

1.2地理位置

汤山地处江宁区东北端,距江宁东山主城30km。2006年3月与麒麟镇、上峰镇合并,设立新的汤山街道,辖区面积223km,人口8.62万,管理23个居委会。南有直通禄口国际机场的汤铜公路,北有直达新生圩港口的汤龙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和宁杭公路由西向东穿镇而过。

21.3气候

汤山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雨量集中;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余,雨热同季;灾害性天气频繁。降水丰沛而集中。年平均降水量为1072.9mm,主要集中在夏季,一般可达506.2mm,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左右。此时,雨量大,雨日多,日照少,湿度大。特别是初夏副热带高压北上过程中冷暖空气交汇于长江流域和江淮之间,这一带进入梅雨期,天气阴雨连绵,暴雨颇多。最冷月是一月份,平均月气温2.8℃,累年最低气温的极值为-13.3℃,最热月是七月,平均月气温是27.9℃,极端最高气温为40.4℃。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600MJ/m2左右,太阳总辐射量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介中,尤其是在作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充足的光

能。

1.4地形地貌

汤山地区属低山丘陵地貌,自北向南有东西向的射乌山—陡山,中部为北东东向的青龙山—黄龙山—孔山—狼山—白露头山,向南是北东东向的汤山,海拔标高一般在200-300m。规划区域所在地地形起伏多变,总体四周为起伏丘陵,中间为洼地,坡度约为15-30℃之间。地面海拔高度不一,差距比较悬殊。

1.5河道水系

规划区域南临汤泉湖,区域内还零星分布一些大大小小的水塘。具有天然独特的水资源环境。

2规划思路

2.1规划指导思想

2.1.1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园

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农业可持续发展占有极重要的地位[1]。然而,目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仍相当严重。因此,汤山生态农业园规划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的指导思想。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规划的各类项目进行科学配置。2.1.2“生态、经济、文化”三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生态、经济、文化三个子系统,要实现生态农业园可持续发展,就要保证这三个方面相协调。生态是建立园区之基本,经济是增强园区实力的保障,而文化则是园区经久不衰的关键。

(1)生态立园 保护第一,开发第二。汤山生态农业园以“白茶种植”、“有机蔬菜种植”、生态蔬菜种植”与“生态林果种植”等为主题营造生态环境,种植特色茶叶蔬菜果木,开发有经济效益的本地特色水生植物。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美化自然景观的目的。

(2)经济强园 观光旅游与生态农业相协调发展。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原则[2],提升和改造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以生态蔬菜种植与生态林果种植为核心,实施生态农业经济新模式,促进园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3)文化兴园 文化与自然、生态的交映。以地域文化、农业生态文化为核心,打造“生态牌”和“汤泉湖牌”,使之成为江宁区中现代化农业的窗口,展现江宁区休闲胜地的风貌,借文化的提升促进经济发展。

2.2规划原则

2.2.1生态优先,保护环境 园区规划坚持贯彻运用生态学原理,实施保护性规划,对水、植被、土壤、人工设施等进行有机布局与合理安排,以实施资源再利用,形成良性生态循环[3]。生态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只允许残留有害物质规定在标准范围内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必须是无公害的,安全、营养的绿色食品;大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确保环境生态优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业。2.2.2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发展白茶种植、生态蔬菜种植与生态林果种植必须根据区域的资源条件、生产条件和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因时、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点。规划过程中,结合园区基地现有的生产及资源条件,并对周边区域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合理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目标。遵循这一原则,搞好相应的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

2.2.3综合生产,兼顾科学实验

汤山农业生态园区是以蔬菜与水果生产为主的,所以园内的主要部分是蔬菜与水果的生产区、推广区和示范区,在这些区域的规划中结合道路及生产区的周边环境进行适当的绿化,使之有景可观。并且在规划过程中坚持科技生产与新品种试验的原则。2.2.4市场导向,注重效益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是现代生态农业的显著特点[4]。园区规划建设一方面要研究江苏省农业市场的需要,开发具有良好市场潜力的生态农业项目。另外,还要放眼周边地区市场,以生态农业园为依托,打造园区的知名品牌。不断将园区品牌向纵深拓展,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2.2.5总体规划,分期实施

整体进行规划,合理安排地块的使用性质,并严格控制各功能区域的用地范围,科学地将各大功能区域、各景观点、各小项用地进行规划布局,保证园区整体规划的合理性[5]。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以及园区的经济效益状况分期分批进行建设。

3规划布局

3.1总体规划

汤山生态农业园总体规划结构为“一区二轴三脉六园多景点”。一区:生态农业园中的综合管理区 二轴:指生态农业园中的道路轴与景观轴

三脉:凭借园区彰显的生态之脉、科技之脉与文化之脉 六园:生态农业园规划为六个功能园区

多景点:各个功能区域由若干个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的景点组成,每一个景点表现一个主题

3.2功能分区

整个园区共分为生态蔬菜园、生态果园、生态茶园、奇花异草园、水生植物园、优质水稻试验园与综合管理区。3.2.1生态蔬菜园

(1)工厂化育苗区 建设2500m2加温玻璃温室,进行工厂化育苗,形成年产值达250万株蔬菜苗的能力。主要生产番茄、辣椒、茄子、黄瓜、南瓜、西瓜、甜瓜、西兰花、甘蓝及豆类常见蔬菜苗,供应园区蔬菜园及周边农户种植。

(2)新技术示范观光区 建成28000m玻璃温室一座,主要进行基质栽培、水培和立体栽培。种植蔬菜种类包括水果黄瓜、樱桃番茄、彩色辣椒、珍稀甜瓜、小型西瓜、观赏南瓜、紫背天葵、蛇豆、草莓及生菜等是用兼观赏性蔬菜,形成蔬菜新技术示范观光园。

(3)大棚有机蔬菜生产区 建设钢架大棚100座,占地面积81.58亩。主要进行常见茄果类、叶菜类、瓜类和豆类等蔬菜反季节栽培,产品供应市场和游客采摘及选购。

(4)防虫网室有机蔬菜生产区 建设防虫网室45.88亩,主要进行春季及夏季各种绿叶菜类、豆类、白菜类等蔬菜的有机栽培。产品供应市场和游客采摘及选购。3.2.2生态果园

(1)桃园 7.25亩,主要有菊黄、华光等品种。桃园与天然的水体相得益彰,辅之于其他植物材料,营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朵,中无杂树,芳草鲜美”的意境。

(2)梨园 28.36亩,以新优品种黄金梨、水晶梨为主,在保证梨果正常成长情况下,体现出“梨花烂漫”、“梨白柳青”的景观效果。

(3)甜柿园 14.45亩,以新品种新次朗为主,规划式栽培形成森林,平面式修剪易于采摘。

(4)葡萄园 28.6亩,以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的夏黑葡萄为主体材料,采用各式的园林小品(如葡萄架、立柱、廊、水池),巧妙结合,力求做到布局精巧,构图生动,层次丰富,意境分明。

(5)树莓园 25.87亩,品种有红莓、黑莓。树莓浆果柔嫩多汁,色泽宜人,风味独特,具有多种利用途径和很高的利用价值。3.2.3生态茶园

(1)茶树良种繁育区 主要任务是收集国内外茶树优良品种,采用常规育苗技术和现代容器育苗技术相结合方式,使之成为江苏省茶树良种最大的繁育基地与推广中心。

(2)茶园设施栽培区 以早生的优良茶树品种为基础进行设施化栽培与管理,满足消费者尝新、尝早的品茶习惯,在全省优质、高效种植农业中起引导作用。

(3)良种栽培示范区 选择适于苏南丘陵地种植的茶叶良种,以有机茶园的标准进行种植、栽培与管理,形成良好的园相、树相。同时,对机采茶园进行试验与研究,为节省茶叶采摘成本,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奠定基础。3.2.4奇花异草园

主要种植各种观赏价值较高的花卉和草坪品种,花草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种:(1)观花类:茶花、月季、郁金香、非洲菊、三色堇、菊花类等;

2(2)观叶类:龟背竹、花叶万年青、变叶木等;(3)观果类:冬珊瑚、观赏辣椒、佛手、金橘等;(4)观茎类:仙人掌、文竹等;

(5)新品种:红掌、秋海棠、花叶芋、小花矮牵牛、羽状鸡冠花等;

(6)草坪品种:加拿大早熟禾、多年黑麦草、紫羊茅、细叶结缕草、地毯草、弯叶画眉草等。

3.2.5水生植物园

水生植物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还在园林景观上起到重要作用。品种主要有:苦草、竹叶眼子菜、黑藻、水鳖、凤眼莲、花叶芦竹、慈姑、黄菖蒲、千屈菜等。3.2.6优质水稻试验园

农业园拥有水稻试验园25.81亩,重点试验水稻两段式育苗和水稻新基质育苗两项水稻育苗新技术。3.2.7综合管理区

(1)园区主入口 该入口不仅起到迎接游客的作用,同时也向过往于沪宁公路的人宣传了汤山生态农业园。大门设计为一个高8米的四方体构架,在构架的三面写上“汤山生态农业园”。在宣传的同时不失质朴的风格。

(2)综合办公楼 该楼是对园区管理的主要地点,是一栋2层的建筑,面积1000m2,主要提供日常办公、管理、接待的要求。

(3)生态停车场 用草坪做停车场,用行道树将车位隔离,树隙停车,树荫遮阳。

4总结

生态农业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体制创新。它的显著特点是以金融资本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为目的,重点突出参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充分体现农游合一性。

汤山生态农业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注意以下方面:突出特色、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保护环境,严格管理;加强政府主导作用,保障健康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发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面吸引更多客源,获取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唐菲.浅析怀宁县三桥镇白洋湖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584-1585 [2] 张晓冬.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521 [3] 崔志华,张金池.生态廊道农业园规划探讨—以东麟农业生态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2-113 [4] 卢云亭,刘军萍等.观光农业[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50-53 [5] 商蓉.天目湖生态农业园发展之路[J].江苏农业经济,2008,07:52-53

作者简介:①施宁菊,1978.11,女,江苏省丹徒区,学士,讲师,园林绿化;②张楠,1988.6,女,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专科,园林技术。

工作单位:①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句容市长江路3号风景园林系,212400,shininju@21cn.com,***。

②江苏茅迪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212400,shininju@21cn.com,***。① Shiningju,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JuRong,212400。② Zhangnan,MaoDi Group Co., Ltd.Jiangsu,JuRong,212400。

第二篇: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

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

第一节

生态农业园概述

一、国内外生态农业园的发展概况

二、生态农业园的类型

(一)多元综合型

(二)科技示范园

(三)人文景观型

(四)休闲度假型

(五)生态旅游型

三、生态农业园的功能

(一)经济功能

(二)社会功能

(三)生态功能

第二节 生态农业园的规划

一、农业园的规划原则

(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二)主题突出,协调创新

(三)服务城乡,发展高效农业

(四)借助自然,实现“天人合一”

(五)以人为本,人景交融

(六)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园的规划手法

(一)艺术表达遵循科技原理

(二)主观造景服从功能实用

(三)布局有序调控时空变化

(四)动态参与强化视觉愉悦

(五)心灵满足融进增知益智

(六)结构相融营造人景亲和

(七)创意美与自然美的和谐

(八)主题色彩体现农林氛围

(九)人文特征反映乡土特色

三、生态农业园的规划步骤

⒈计划书阶段

⒉基地调查研究阶段

⒊资料分析研究阶段

⒋方案编制阶段

⒌形成成果文本和图件阶段

(一)园区选址

⒈选址原则

⒉选址条件评价 表13-2 生态农业园的选址条件评价

地理位置

地理条件

发展内容

发展资源

城郊,原有农业区

地形平坦,农业发展水平较高

农业综合园区、园艺场、农业工厂、现代农场

高科技生产设备,果菜工作场所,休闲,参观,科普,体验

城郊,原有农业区

靠近自然风景区,农村资源好

农业庄园,观光农园,农业公园

参与,体验,休闲,渡假

城郊,农村

地理条件变化多,山势起伏

田园风光

农作场,田园,摘采,体验

城郊,农村

海拔较高,部分由森林游乐区衍生

森林游乐区,森林浴,牧场,渡假村,生态教育,露营

森林游乐区,瀑布,河川,林场,牧场,渡假村

城郊,农村

有湖泊、水面,地势平缓

观光休闲渔场

水产养殖,捞捕,钓鱼,产品展受,海滨

城郊,农村

农村历史人文,文化内涵底蕴丰厚

农村历史文化展示

农村民宿,农村民俗,农村建筑

(二)布局形式

⒈围合式

⒉中心式

⒊放射式

⒋制高式

⒌因地式

(三)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⒈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⑴分区原则

⑵分区规划

⒉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⑴入口规划

⑵园路规划

⑶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⑷园区绿化设计

(四)农业产业的项目规划

⒈农业项目设计原则

⑴因地制宜

⑵技术先进

⑶品种优良

⑷观赏价值高

⑸充分利用资源

⑹可操作性

⑺经济可行性

⑻可持续性

⒉农业产业项目分区

⑴农 例如茶园、野生植物园、四季果蔬园、养菇场、草药场、稻田、花圃、植物苗圃等

⑵林 例如林场、森林游乐区等

⑶牧 例如养鸡场、养猪场等以畜牧经营为主的观赏牧场

⑷渔 例如养虾场、贝类养殖场、鳄鱼养殖场、渔港、名贵鱼类养殖场等

(五)生态农业园的景观规划

⒈建筑设施景观规划

⒉道路水系景观规划

⒊农业工程设施景观规划

⒋作物生产景观规划

⒌绿化环境景观规划

(六)道路交通规划

⒈规划原则

⒉规划功能?

⒊规划内容?

(七)农业水利规划

⒈规划原理

⒉规划内容

案例分析: 武汉生态农业园

一、建立武汉生态农业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武汉市农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都市农业的特色还很不鲜明,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生态农业、工程设施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在我市还未形成。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投资热点向第一产业转移,随着农产品供给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随着农民对增收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需求的增强,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在新的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武汉市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因此,建立一个具有较高水平和一定规模的生态农业园,对于扩大武汉市农业的对外开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促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和考察论证,在武湖地区建立武汉生态农业园最为适宜。

(一)便捷的交通条件

武汉生态农业园位于武湖和长江之间,跨黄陂和新洲两区的南部地区,范围包括黄陂区武湖农场、大潭原种场、三里镇、六指镇和新洲区的阳逻镇,周铺镇的部分村组,园区面积152.4平方公里。

武湖地区北有318国道,南有汉(口)施(岗)一级公路,东有仓(埠)阳(逻)公路,西有武(湖)黄(陂)公路,构成了便捷的公路网络。水运通过临近阳逻深水港可以到达长江沿岸的各大中城市及海外。天河机场和汉口火车站距离该区均为30公里左右。滠(口)阳(逻)铁路贯穿其中,西接京广线,东连京九线。公路、铁路、水运、航空构成了该地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

武湖地区系长江冲积性平原,1969年以来,经过大规模的整治和建设,修建了武湖地区系长江冲积性平原,1969年以来,经过大规模的整治和建设,修建了武湖大堤,加固了沿江堤防,开辟了排水沟港,疏通了河道,修建了武湖闸和电泵站,使该地区成为我市的“鱼米之乡”。

武湖地区地广人稀,现有耕地11.05万亩,可养殖水面6.44万亩,林地1.87万亩,人均耕地1.74亩。多年来该地区有30%的耕地和50%的非耕地是由镇、村两级组织直接经营的,使开发具有可控性。武湖地区湖泊众多,沟渠纵横,水资源丰富。

(三)良好的开发基础

武汉生态农业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温光同季,雨热同期,无霜期长,农业发展的潜力大。目前,武湖地区农业生产以水产、蔬菜等鲜活副食品为主,1997年水产品产量为0.76万吨,蔬菜11万吨,牲猪出栏3.45万头,粮食3.31万吨,棉花0.22万吨,工农业总产值7.63亿元,人均纯收入2748元,建设生态农业园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近几年,武湖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众多的投资者看好。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开发方针

建设武汉生态农业园的指导思想是:根据都市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以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为基础,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以设施农业为依托,以观光旅游农业为特色,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优质高效为目的。通过重点项目带动,完善设施功能,实现区域内主体产业特色各异、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使武汉生态农业园成为集农业科技、观光旅游、工程设施、农田水利综合开发、乡村建设等多种示范模式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样板”区。

武汉生态农业园的发展目标是:未来5至10年,初步成为设施功能齐全、区域布局合理、科技水平先进、自然环境优美、观光特色突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农业“样板”区,成为全市渔牧结合集约养殖区、都市农业示范区、郊野休闲观光区、农田水林路综合开发区,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武汉生态农业园的开发方针是:在该区域实行多种形式、多种模式的开发,鼓励和引导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开发的格局。一是组织业主开发。主要是鼓励和支持业主按高科技、高起点、高规格的要求,进行连片开发,从而带动产业发展。二是市、县共建,分级开发项目。市里的项目由市里负责组织实施,县、乡的项目由县、乡负责组织实施。三是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开发,多渠道投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合资、独资、股份合作、补偿贸易等多种方式,广泛招商引资,充分调动县、乡、村、农民及社会各界建设武汉生态园的积极性。

三、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建设

武汉生态农业园规划于黄陂和新洲两县的南部地区,范围包括黄陂县的武湖农场、大潭原种场、三里桥乡、六指镇和新洲县的阳逻镇、周铺镇的部分分村组。面积152.4平方公里(22.68万亩)。

根据武汉生态农业园的发展目标和武湖地区不同自然资源条件的要求,武汉生态农业园规划为5个功能分区和1个绿色长廊带。

(一)渔牧林结合集约养殖区

范围包括武湖及其以南的低洼地区,面积89.7平方公里(13.46万亩)。本区是武湖地区的“盆地”,水域面积大,精养鱼池多,具有发展渔、牧、林结合的良好条件。本区坚持精养水面与湖泊大水面相结合,以种苗、养殖企业为“龙头”,通过渔、牧、林结合,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在品种结构上,主攻名、特、优、新产品及观赏鱼。近期内确定的主导产品是鳜鱼、鲫鱼、河蟹、虾类、生猪和蛋鸭。按照开发的生态模式差异,本区还分为鱼鸭生态养殖区、鱼猪结合养殖区和武湖大水面虾蟹养殖区。

(二)蔬菜花卉区

位于武汉生态农业园的南部,面积36.55平方公里(5.48万亩)。该区以垄岗平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海拔高度一般在19米以上,农业基础设施及生产条件相对较好。该区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设施化的要求,集中连片形成蔬菜、花卉生产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蔬菜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在汉施公路两侧建设3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形成设施蔬菜生产区。花卉主要发展科技含量高,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鲜切花、盆花、盆景等。与此同时,园区内的布局充分考虑观光、休闲的需要,把蔬菜、花卉的生产基地布局、生产设施与园林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高效农业区

位于武汉生态农业园的西部,面积11.8平方公里(1.77万亩)。该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种植业的发展。重点发展优良种繁育及高效设施农业,探索优化高效种植模式,并大力建设沟、渠、路、排灌设施成网的生产基地。

(四)农庄休闲区

位于武汉生态农业园的西北部,该区以岗坡地为主,大多是荒坡、荒滩,面积11.3平方公里(1.7万亩)。该区以“世界农庄”项目为骨干,建设生态旅游农业园和农业庄园,形成山水园林观光休闲城区,为现代大都市提供近郊生态旅游环境,创造独具特色,融农业科技、体育、娱乐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场所。

(五)社区服务区

以五通口为中心,面积1.4平方公里(0.21万亩)。该区集中建设武汉生态农业园的生活居住、商贸、旅馆服务设施和文化教育及科研服务机构。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发展与农产品加工相关的第二产业。

(六)绿色长廊带

在汉施公路红线宽度(40米)两侧各50米的范围内,建成一条长11.8公里的绿色长廊带,总面积1.65平方公里。该区域以发展鲜食果和观赏林为主,运用现代化栽培手段和“两高一优”栽培模式,发展质优的国内外名特、优、新林果品种。

小 结

三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方向。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园模式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它坚持多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将第三产业有机结合使现有农业发挥多种功能;同时园区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也为生态农业走上产业化,即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进行了模式上的探讨;生态农业园的构建模式也会对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示范作用。

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1.1 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1.2 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1.3 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1]。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9]、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二、生态园基础设施规划

2.1 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 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 m。

2.2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2.3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共青城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方案

一 项目概况

1.1开发背景

共青城素有“鄱阳湖的明珠,京龙线上的名城”之称,集开放开发区、台商投资区、生态示范区、“三高”农业示范区、候鸟自然保护和观赏区及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于一体,投资环境优良,生态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现代经济与科技的多元化发展,已使国力竞争渗透到各个领域。农业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如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社会在进步,现代化程度在提高,人们的生活逐步富裕,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冲突却越来越明显。就城市规划和发展来说,人类的一些需求长期被忽视或遗忘,以至于现在有些想法让人觉得似乎有些陈旧,然而这些要求是最基本的。我们长期深受建筑之害,身体和精神被禁锢在自己建造的机械环境中,却忽略了我们最本能的需求是从自然中获得生命的活力与辉煌,其实我们从内心深处是在怀念我们的绿色老家,因为我们天生喜欢吸入新鲜的空气,脚踩亲切的石板路面,沐浴林中的阳光;我们天生喜欢泥土的芳香,绿叶的清新,天空的蔚蓝和宽阔。

1.2 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共青城位于江西省北部、昌九工业走廊中心,距南昌、九江均为56公里。北倚庐山、东连鄱阳湖。园区位于共青城江益镇,鄱阳湖的西岸,地理坐标为北纬29°18',东经115°45',广义上属鄱阳湖平原。园区占地总面积503.2公顷,其中水面面积为304.6 公顷(南湖、鱼塘),陆地面积198.6公顷。

1.3 基地现状

1.3.1 自然条件

园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根据气象资料,当地年平均气温为16.9℃,7月份平均气温28.9℃,一月份平均气温4.3℃,无霜期为260天左右,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350-171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日平均5.4小时,气候条件优越。

1.3.2 地势地形

园区地势较低,地形以环湖区的低矮丘陵为主,地势平缓,海拔不高,山丘坡度一般在25℃以下。

1.3.3 植物资源

除食用植物外,林木中以杉林为主,其次为松林和阔叶林。此外,还有许多野生植物,分布较广,数量较大的是生长于鄱阳湖中的菱角和芡实以及草洲上的藜蒿、野百合。

规划依据

基地现状图(1:10000)

《公园设计规范》

建设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及现场踏勘资料

设计理念

3.1 亲和地方特色

通过融入地方历史色彩来形成园区特色;

使用具有乡土气息和古老韵味的素材。

为各主要空间赋予地方性的主题;

3.2 亲和自然

考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与设计;

考虑林木参差的多层结构与自然迁移过程的栽种计划;

考虑自然环境所具有的教育意义的设计;

四 设计基本方向

1.提高景观质量;

2.演绎四季绚丽色彩;

3.保障景观色彩的多样性;

4.营建生物栖息区域;

5.营造水滨湿地;

6.展示现代高科技农业生产;

五 总体规划布局

严格遵循“山有气脉、水有源头、路有出入、景有虚实”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在地形改造、水景处理、道路设计、植物造景等造园要素上下功夫。

在具体设计中,须空间开合,井然有序,自然与人相得益彰。用山体、水面、建筑、绿化等造景要素形成大小空间环境,旷奥相宜,旷能走马,密可藏针,外动内静,雅俗共赏。挖地堆山,创造山环水绕、曲径通幽、林木深深、溪流淙淙的自然景观。创造出水的灵气,“园因水而深,水得山而媚”。巧妙体现自然中有人工、人工中具有自然的特色,使之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5.1 功能结构

生态农业观光园具有农业观光和旅游休闲等多咱功能。以旅游休闲为主,农业观光为辅,结合周围旅游资源,将园区分为7个功能区块:入口区、素质教育区、休闲娱乐区、生态农业展示区、生态湿地景观区、水上活动区、生活管理区。

5.2 交通组织

园区内以一条5m宽的道路作为交通主线,解决人流及消防车、工具车通行需要;还设置了自行车游览路线,道路宽1.5m,在道路设置中考虑无障碍通道,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六 分区规划

6.1 入口区

入口区主要包括停车场、园区大门及入口广场。入口区景观使整个园区的门面,其景观的好坏将影响游人对园区的印象,从而直接影响园区游人数量,所以在景观上以重点突出,加强标志性作用。

6.2 素质教育区

素质教育区位于园区的西边,该区主要设置自然作坊、二十四节气广场、饮食服务中心、昆虫园、露营区、烧烤区等,通过这些内容来达到自然教育的目的。作坊中例如泥人坊、染布坊、纺织坊、草叶工艺作坊等,在这里人们穿上自己染色的衣服,制作自己喜欢的泥人玩偶,学习纺织技术,观看昆草制作过程等一些民间工艺体现了参与性,也为园区经济收入增加了一条渠道。在这一区域,游客还可以在这里露营,烧烤,可以举办夏令营活动等。二十四节气广场,让游人对民间的各个节气的传说、俗语,以及各个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有所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的注入体现了亲和地方特色的设计理念。

6.3 休闲娱乐区

传统的乡村风情,乡间小道,石板路,错落分布的土房、草屋和砖房,体现休闲的乡村景观昔日村庄的真实体现,激发游人对绿色老家,对往事的怀念,从而提高游赏的兴趣。成片的景观花带,表现大地主题的大地艺术景观园,购买鲜花的古老而传统的花街,富有乡村气息的乡间集市,回味乡间生活的度假草屋,享受森林沐浴的户外健身场所,天然浴场,游览栈道,浮桥,张拉膜景观,处处体现浓浓的乡间风情,悠闲的环境气氛让人陶醉其间。民谷广场是这一景区的核心,也是园区的核心景观,大尺度的构图,空间旷而有序。这里可以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如村社,各种节日庆典活动等。观赏温室,游人可以观赏到各个不同区域的,不现季节的树木花卉,也是名贵的花木的培育中心。

6.4 生态农业展示区

农具展示长廊,收集当地有代表性的传统农具,并提供使用方法,让游人可以了解传统农具使用方法增加对传统乡间文化的了解。生产温室,游人可以了解温室、大棚的生产经营模式。

室外生态农业展示,展示室外农业生产(包括水果、农作物、蔬菜等)。

水上生态农业展示,展示水产养殖、淡水鱼水上展示厅等。

花卉生产基地,鲜切花生产、盆花生产等。

苗木生产基地,作为城市绿化苗木生产基地。

6.5 生态湿地景观区

该景区位于园区的南端,经过部分人工改造后形成生态湿地景观,包括篱笆园、野花园、干花作坊、山林及土壤生态观察区、生态湿地景观、芦花滩、候鸟栖食地、芦丁乡渡、苇竹深处、观景长廊、观景塔,通过各种园林化处理,形成园区南面一道生态屏风。这一区的景观设计主要体现景观的可持续这一设计理念。

6.6 水上活动区

整个南湖作为水上活动区,这里人们可以划船,举行水上趣味游戏,水上竞技,水上演映等活动。

6.7 生活管理区

朴实的砖房,弯曲延伸的石板路位于职工宿舍与服务建筑之间,在建筑风格、景观设计上与整体协调。

6.8 景观林带

景观林带是联系各景区的纽带,主要是复层式的种植林带。其功能是使各园区之间及园区与园外有所隔离,但隔而不断,通过疏密有致的种植,使内部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人与外部其它区块仍然形成联系,体现“透而不漏”,“藏而不掩”的造园手法。

七 活动项目

整个园区可以举办一些活动项目来增加经济来源。如春季举行野花节,展示和销售野花;夏季举办篝火节,了解传统文化像传统游戏和礼节,了解传统饮食,制作稻草人,抓鱼捕捞;秋节举办昆虫展,观察星相,观察晚秋的荧光虫;冬季观察候鸟,骑自行车,骑马等活动。其中一些可以常年运营,像钓鱼、划船、骑马、坐牛车或马车参观附近农村等,这样既增加了园区经济收入,又丰富了园区活动内容,让游人既可以游览观光,还可以亲身体验乡间生活。

八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占地面积:503.2公顷;

水面面积:304.6公顷; 陆地面积:198.6公顷

其中:园路及铺装场地137450平方米

管理建筑占地面积9813平方米

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占地面积7656平方米 园区游人容量:25000人

江西省林业规划研究院风景园林设计所

第三篇:环艺专业毕业论文: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正文

滨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引 言

当代生态和谐越来越备受重视,自然能源的日益枯竭、全球变暖、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意识到走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伴随着现代经济与科技的多元化发展,科技开发已渗透到各个领域。生态农业作为一个重要领域,如何实现农业产品的科技性与农业生态性的完美融合,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却愈显突出。从当代城市规划与发展来讲,人类的一些基本的需求被忽视或遗忘,导致了现在有些想法让人感觉似乎有些陈旧乏味,然而这些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我们长期深受钢筋水泥之害,精神和身体被限定在人类建造的钢筋水泥的环境中,却忽视了人类最本能的需求,那就是从自然中获得生命的活力与辉煌,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将住进城市中,而人将越来越远离自然与生态,也许某一天我们的后代也将远离自然与农业,脱离自然。本规划从“回归自然”、“感悟绿色生态农业”为主题,总体规划生态农业观光园,让人们通过体验农业生产环节,展示生产工具、参观当代生态农业技术的方式真正体会到自然生态的重要性,从而起到生态农业经济的教育和经济的双重作用。

第一章 农业生态观光园概况及现状分析

1.1概况

“青岛崂山农业生态观光园”位于山东青岛崂山区,区内地势以丘陵为主,地面平均高程为海拔55m,地表水常年控制在3m左右。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区地势较低,地形以环湖区的低矮丘陵为主,地势平缓,海拔不高,山丘坡度一般在25℃以下。崂山区位于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资源充足,热资源较丰富,降水量较多,湿润温和,四季分明。历年日照平均为2503.3小时。年平均气温12.1℃,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2%。

滨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2现状分析

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

1982年,崂山以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第二章 生态园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2.1主题构思

首先保护好现有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原有地势,做微地形处理,增强空间感,保留原有水体功能。

其次保持原有植被,采用乡土树种。

第三用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手法刻画生态农业的过去与未来。2.2设计理念

用简单的手法创造一个宜人的生态农业观光园,用静的空间构筑一个人性化的场所。

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在地形改造、水景处理、道路设计、植物造景等造园要素上下功夫。

在具体设计中,使空间开合,井然有序,自然与人相得益彰。充分利用用山体、水面、建筑、绿化等造景要素形成大小空间环境,创造山环水绕、曲径通幽的自然景观。创造出水的灵气。巧妙体现自然中有人工、人工中具有自然的特色,使之相映成趣,相得益彰。2.3规划步骤

首先进行生态观光园二十四节气广场和跌水广场的修建。与此同时生态观光园主体项目主要场馆的建设地面铺装、植物配置、景观小品、观光亭、亲水木栈台、休闲区、公共厕所的建设都同步进行。

滨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规整的建筑布局与自然的生态观光园的游览线路相结合,明确的区域功能分布使得者整个工程将会有条不紊的进行。使整个项目真正从生态、经济、实用、美观的角度出发,提高方案的可实施性。

第三章 规划原则与目标分析

3.1规划原则

3.1.1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天湖生态观光园首先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场所,其设计的目的就是使人们更加方便更加舒适的进行多样性的活动,因此天湖春晓生态观光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对人的活动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规格的公共空间,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受众的多样化需求。3.1.2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计既要尊重传统、继承文脉,又必须站在“今天”的历史角度去分析问题,反映历史长河中“今天”的特征,有创新有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和文脉的继承。

3.1.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从生态环境整体出发,应用各种园林设计手法,通过融合、嵌入、收缩、美化、和象征等手法。在点、线、面不同的层次空间领域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并与景观特点相适应使人们在空间上领略自然的清晰、自由和愉悦。

3.1.4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原则

滨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在生态观光园环境中应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中,使各种活动“满足亲近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真正做到“人尽其兴”“物尽其用”,发挥主客体交换互动作用。3.1.5坚持综合开发,资源整合原则

注重整合相关旅游资源,既要重点依托生态农业的主题,也要与当地及周边地区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与发展生态旅游、人文旅游、休闲旅游密切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符合性的旅游产业增强崂山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3.1.6突出地域特色

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是旅游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规划方案要突出个性,注重地域风情,地方习俗。在开发建设中不仅要保留地域内的历史文化、民俗建设、艺术品位、文化情趣、审美风格、民风民俗等,而且应当个性鲜明,特色突出,显示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规划建设既要有全局性、整体性的观念,又要有合自然之理,具自然之趣,融历史文脉,含地域风情之韵。3.2规划目标

本规划以人为本,通过融入地方历史色彩来形成园区特色;使用具有乡土气息和古老韵味的素材。为各主要空间赋予地方性的规划特色,考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与设计,考虑林木参差的多层结构性与自然迁移过程的栽种计划原则;考虑自然环境所具有的教育意义的设计。景观规划以高景观质量为目标,演绎四季绚丽色彩,充分保障景观色彩的多样性,营建生物栖息区域,.营造水滨湿地,展示现代高科技农业生产,走生态与可持续农业经济相结合的道路。

第四章 总体布局

4.1规划区域简要分析

滨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总占地面积:244.7公顷 水域面积:146.6公顷

园路及铺装场地:8769平方米

管理建筑占地面积(包含木屋别墅面积):298701平方米 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占地面积:13334平方米 园区游人容量:15000人 绿化覆盖率:67.3% 4.2功能分区

生态农业观光园在分区上规划为将园区分为5个功能区块:休闲娱乐区、生态农业展示区、生态湿地景观区、水上活动区、生活管理区。

通过以上划分让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们真正的释放工作压力放松心情,并且有很多城市的孩子对农业生产流程、农作物都知之甚少。而以家庭为形式的观光体验,不仅让家长与孩子更加的亲近自然,并且对于增进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更加了解和热爱自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农业观光园具有生态农业观光和旅游休闲、教育等多种功能。以生态农业观光为主,旅游休闲为辅,结合崂山周围丰富的旅游资源,主入口区主要包括停车场、园区大门及入口广场。入口区景观是整个园区的门面,其景观的好坏将影响游人对园区的印象,从而直接影响园区游人数量,所以在景观上以重点突出,加强标志性作用,重点突出生态环保的概念,整个路口既体现了雕塑与景观的完美融合,又体现了道路铺装的新型概念。

主干道面层采用自然美彩色仿石混凝土预制块,各园区干道以不同的色彩、形状进行区分。铺装用材采用自然材质,如青石板、毛面花岗岩、卵石、毛石等。绿地内小径多用石板嵌草步道,使之更好的贴近自然,融于自然。4.3休闲娱乐区

休闲娱乐区位于园区的西边,该区主要设置二十四节气广场、饮食服务中心、露营区等,通过这些内容来达到自然教育的目的。休闲互动

滨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区中例如传统工具展示区、草莓采摘区、茶艺叶展示区等,在这里人们自己体验农业种植,体验农业生产工具,学习生产种植技术,观看农作物种植过程等一些农业生产工艺,体现了参与性,也为园区经济收入增加了一条渠道。在这一区域,游客还可以在这里露营,自主采摘,可以举办夏令营活动等。

二十四节气广场,让游人对民间气候的节气的传说、俗语有所了解,对各个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有所了解,地方历史性文化的注入体现了亲和地方特色的设计理念。4.4生态农业展示区

通过传统的乡村风情,乡间小道,石板路,错落分布的土房、草屋和砖房,体现休闲的乡村景观昔日村庄的真实体现,激发游人对绿色自然的向往,对往事的怀念,从而提高游赏的兴趣。成片的景观花带,表现大地主题的大地艺术景观园,亲水栈道、平台,浮桥,别墅群景观,处处体现浓浓的乡间风情,悠闲的生态气氛让人陶醉其间。民俗二十四节气广场是这一景区的核心标志,也是园区的核心景观,大气的构图,空间旷而有序。这里可以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如祭祀,集体婚礼庆典活动等。观赏温室,游人可以观赏到各个不同区域的,不受季节限制的树木花卉,也是名贵的花木的培育中心。

农具展示长廊,收集当地有代表性的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并提供使用方法,让游人可以去体验了解传统农具使用方法,增加对传统乡间文化的了解,设计风格以古朴复古为主,通过对农具的变化体现生产力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长廊以圆形为设计理念,时间线以倒叙的形式,从入口处展示原始社会的农业生产工具,到出口处以当代生产工具为主体整个历史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的变迁。

室内生态农业展示温室,游人可以了解温室、大棚的生产经营模式,本大棚采用的材料均采用环保型材,并且采用太阳能光热板,建立综合能源分配系统,设计风格采用简洁明亮的设计理念,重点展示生态农业新技术,展示无土栽培,展示农产品新品种。

滨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室外生态农业展示室外农业生产流程(包括水果采摘、农作物种植、无公害蔬菜等),通过在丘陵地上栽培水果以及时鲜蔬菜,并且采用园林规划概念将各个园区串联起来。水上生态农业展示,展示水产养殖、当地淡水鱼展示、新型水产业等,在湖区让游人从水上嬉戏时能够观赏到当地特色的淡水鱼,以及了解鱼苗培养的过程。温室花卉生产馆,进行鲜花、盆花生产等,既可以满足节日庆典的需要,也可以让游客感受培养鲜花的培育以及鲜花的护理,各种花的花语,以及各种鲜花的功效。苗木生产基地,作为城市绿化苗木生产基地,同时也是生态观光园的绿化的后备资源,也是生态园长期发展的需要,分为育苗和栽植基地,各种植物穿插种植。4.5 生态湿地景观区

该景区位于园区的中部,它的植物配植和空间结构,坚持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结构合理,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增加城市的绿量,使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树木,特别是大规格的乔木,产生的生态效益远远大于灌木和草坪等产生的生态效益。据测算资料,每公顷树木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6吨,产生氧气12吨,可吸收二氧化硫300千克;滞尘量可达0.9吨,蓄水1500立方米,蒸腾水分4500~7500吨。成片树林在调节气温方面,夏季比空旷地低3℃~5℃,冬季高2℃~4℃,降低噪音26—43分贝,削弱风速40%~60%;空气中的含菌量减少29%~65%。树木,特别是大规格的乔木在城市绿化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城市绿化的骨架,直接关系到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经过部分人工改造后形成生态湿地景观,包括高科技农业展示园、二十四节气广场、趣味采摘区、山林及土壤生态观察区、生态湿地景观、候鸟栖食地、观景长廊、观景亲水平台,通过各种园林化处理,形成园区南面一道生态屏风。这一区的景观设计主要体现景观的可持续这一设计理念。其中主要有常绿乔木雪松、油松、大叶女真,而落叶乔则是法桐、合欢、国槐、栾树、意杨、香樟,常绿灌木则以龙柏、沙地柏为主,落叶灌木则种植紫丁香、碧桃、榆叶梅、山杏等。

滨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4.6水上活动区

整个湖区则作为水上活动区,这里人们可以划船,举行水上趣味游戏,水上竞技,水上演映等活动。4.7生活管理区

生活管理区的设计采用朴实的砖房,弯曲延伸的石板路位于职工宿舍与服务建筑之间,在建筑风格、景观设计上与整体协调。4.8植物造景

手法上力求重总体、灌木成片、树成景的绿色景观。在植物配置上点缀不同季相的花灌木,以形成开阔、空透的景观效果。植物配置上,多采用乡土树种和优良观赏树种,提高景区规划效果和特色,突出特色植物景观,乔灌木花卉高低错落,层次丰富改变以前相对单调的景观特征,重视植物栽植和培育。重视周围景观背景作用。从而使各个环境绿化层次丰富,成立体绿色世界。

绿化设计以点、线、面展开,在入口区内设置若干个植物小景点,并通过绿色路网讲各区内景观串为一体。同事在园区内较大绿地上成片栽植两种植物,形成数量上的优势,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植物栽植上考虑高低错落的变化,落叶与常绿搭配,季相与色彩变化,疏密的对比。同时考虑生态效应。多维空间的绿化,包括垂直绿化、门柱的绿化,使整个园区沉浸在绿色之中。种植设计选择造型优美、无毒的植物作为四季园区的绿化素材。根据各场馆区的景观特色重点栽植季节性植物,同事又保证各季节的景观需求:如春有广玉兰、白玉兰,夏有水杉、紫薇、栾树。秋有桂花、红枫、乌桕、银杏,冬有梅花、龙柏、罗汉松、雪松等能代表季节特色的绿化植物。经合理配置后,各绿化元素在最大限度上创造动人的自然美。

由于植物的密度大大小直接影响绿化景观和环境功能的发挥,因此国内多采用乡土树种与景观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相互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下创造复层绿化。

滨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景观林带是联系各景区的纽带,主要是复层式的种植林带。其功能是使各园区之间及园区与园外有所隔离,但隔而不断,通过疏密有致的种植,使内部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人与外部其它区块仍然形成联系,体现“透而不漏”,“藏而不掩”的造园手法。

整个园区可以举办一些活动项目来增加经济来源。如春季举行草莓采摘节,吸引游客进行互动的农业种植项目;夏季举办篝火节,了解传统文化像传统游戏和礼节,了解传统饮食,制作稻草人,抓鱼捕捞;秋季举丰收节,展示农业生产成果,让游客体验收获的乐趣;冬季观察候鸟,骑自行车欢呼比赛等活动。其中一些可以常年运营,像钓鱼、划船、坐牛车或马车参观园区等,这样既增加了园区经济收入,又丰富了园区活动内容,让游人既可以游览观光,还可以亲身体验乡间生活。

结 论

近年来我国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旅游观光在我国发展越来越快。笔者通过实践调查和积累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揭示分析了生态观光空间环境设计的现状及内涵,意在通过对生态农业观光园设计的研究,对其成功的研究成果予以肯定和借鉴并指出其中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设计新思路,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将随着各门科学系统的进步不断发展变化。鉴于笔者水平有限,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下载2.已发表价值工程——浅析汤山生态农业园的规划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已发表价值工程——浅析汤山生态农业园的规划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