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理毛概复习题(官方提供)

时间:2019-05-14 05:4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文理毛概复习题(官方提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文理毛概复习题(官方提供)》。

第一篇:湖南文理毛概复习题(官方提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题 1.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在遵义会议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首次提出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3.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中共七大 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5.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于 土地革命前中期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7.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8.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9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会议是党的十五大 邓小平正式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会议是党的十二大 11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会议是党的十六大

15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会议是十六届三中全会 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 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文献是《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科学发展观的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

2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21、下列会议中,毛泽东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历史阶级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是1948年晋绥干部会议

22、“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

23、下列会议中,第一次破天荒地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中共二大

24、区分旧民主主义文化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根本标志是文化的指导思想不同

25、毛泽东提出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的会议是八七会议

26、“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观点的错误实质在于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27、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28人民军队建设的一条根本的原则是 党指挥枪

29、“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革命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31在党的建设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思想建设

32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3、政体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

指出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的人是邓小平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37、在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农民阶级 3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两个联盟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联盟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39.资本主义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0、下列著作中,毛泽东正式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共产党人〉发刊词》

4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4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3.毛泽东指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

4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4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4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政策是和平赎买 47.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一种制度,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4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49.新中国的基本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与政治协商制度

50.我国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标志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51.我国的根本国家制度即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52.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5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54.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5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56.毛泽东提出,我国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7.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58.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59.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6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61、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62、邓小平曾说:“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

63、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64、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5、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66、第一个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的是.邓小平

67、当前,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68.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机体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69.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70.当前经济发展中起第一位推动作用的是科学技术

7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72、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3、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74、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是邓小平第五章

75、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是 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

7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

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77.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

经济 78、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79.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六章 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

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2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6.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6.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 6.政治保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改革开放是 6.强国之路 6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6.基本纲领 7在对外开放中,我们的基本立足点是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中,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终目标是 6.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可逾越性主要是 6.由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B、由生产关系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包括坚持6.党的基本路线

11、邓小平首次提出小康目标是在 6.1979年

12、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和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 6.党的十二大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 6.社会主义的

14、党的十六大把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确立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6.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其所要实现的历史任务来说,是6.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阶段

17、在党的文件中将“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表述是6.党的十三大

18、“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一个中心”是指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6.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它是指6.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1、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2020年力争比2000年 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22、邓小平多次指出,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七章

1、“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论断主要解决了的问题是7.改革的性质

2、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是从沿海开始的,第一步是7.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3、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7.改革

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8.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5、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7.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点和主体是对外经济关系 八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3、健全市场体系,应逐步建立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4 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式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

5、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应该是市场

6、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性质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7、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9、我国对高收入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国家税收来进行的

10、“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原则;是分配个人消费品 11.我们党明确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在中共十七大

1、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它们的核心内容都是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6、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8.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实行村民自治 9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前提是有法可依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人民民主

十.1.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总和是综合国力

2.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文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4“四有”的关系中的基础是文化

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7.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8.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9.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精神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

1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哪个持续时间更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党的十二大提出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是三位一体.十六大以来,党提出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是四位一体.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个重要目标是社会更加和谐 5.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指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科学发展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改革开放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民主法治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2、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3.1.邓小平提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应该建立的基础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新的判断,认为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3.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最根本的原则是独立自主

4.和平与发展反映了世界形势发展的趋势,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迫切愿望 5.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当前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6.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7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是1982 8.国际新秩序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 9.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多极化

10.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11.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胡锦涛 15.1、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在中国共产党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4、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6、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8、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着重从思想上建设

9、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新世纪新阶段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时是中共脱离群众

11、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群众路线 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14.1、我国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

2、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

3、在“四个尊重”中,核心的是尊重劳动

4、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5、我国国防贯彻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

6、我军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8、中国共产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是是密切联系群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农民阶级

第一章

1邓小平再三强调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 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适应时代和历史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是因为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结合起来 中国的历史结合起来 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客观必然性是 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

4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在实践上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是中国特色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道路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理论 6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指挥的结晶

7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包括 :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的开始萌芽、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的初步形成、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继续发展 8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江泽民指出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足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二章

1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农民阶级 工人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帝国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

3、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5、民主革命时期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

6、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7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不同性质的联盟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8、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条件是: 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中国共产党的正式领导;良好的群众基础。

9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国家帮助、2.在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阶级构成是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包括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土地问题解决后)的基本矛盾有

国外是帝国主义国家和新中国之间的矛盾

国内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国内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建国初期,国营经济的来源主要有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原革命根据地的公营企业

没收旧中国的官僚资本

6.毛泽东提出的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为工业建设服务

7.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制.征用.代管.转让

8.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9.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政策是利用、限制、改造

1.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中属于生产力方面目标体现在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2、建国初期,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有《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才盾、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我国的现实状况

4.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包括.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6、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存在下去都需要发展生产力,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和目的却不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具有的特点是: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的、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7在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属于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的是.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生产力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坏境,形成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

6.1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我国的“现代化”目标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2.党的十五大将第三步奋斗目标和步骤分成了三个具体的阶段和步骤: 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二者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政治前提;坚持改革开放能促进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是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是夺取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武器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的政治局面

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6、我国目前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

8、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发展的手段和动力、改革要以稳定为基本前提、发展要以稳定为基本前提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1、“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199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4.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 是全面的改革

5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对外开放,发展自己,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外因和内因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8.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是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宏观经济调控系统 ;建立合理的人人收入分配制度 ;健全社会保险系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生产要素市场包括技术信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

3.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有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相结合、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相结合

6.我国现阶段非按劳分配的分配形式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资产收益、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按资本取得的收入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是 A.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B.多种经营方式并存 D.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8、个体生产经营的收入,按其性质来说包含有.劳动所得、包含有一定的资产收益.包含有一定的经营收入、个体私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9.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有法必依

2、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

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遵循以下原则建立起来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

第十章 1.邓小平提出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四有”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3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 “两弹一星”精神 抗击“非典”精神 青藏铁路精神 航天精神

4.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精神动力 5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6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包括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

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加强 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家庭美德建设、个人品德建设

十一章

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民主法制是 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诚信友爱是 全社会互相帮助 诚实守信 全体人民平等友爱 融洽相处

3.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更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体现了 民主与法制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5.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充满活力是 创造意愿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6.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有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建

第十三章

1、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的基本含义是 对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种国际秩序应该 以相互安全为前提、以均衡发展为基础、以公认法理为保障、以对话合作为手段、以共同繁荣为目标 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存在的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的关系是.和平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实现和平的根本出路;.发展问题或者说经济问题是核心

第十四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一些新的阶层,除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外,还包括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 3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其中“四个尊重”是指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 4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坚持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共同繁荣

5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的要求是 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6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巩固国防、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第十五章

1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正努力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其中的重要环节是 教育、制度、监督

2我党群众路线的内容包括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到群众中去

3中国共产党是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指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2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于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接见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第二章

1、试论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与重要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重新确立并丰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江泽民继续丰富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胡锦涛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

4、为什么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第三章

1、试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具有伟大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第一、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第二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4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5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6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7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连心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第四章

1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2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编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得一部分利润。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工业国。

第五章

1、阐述我们党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在中国,发展生产力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手段,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3)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历史使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目标。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奋斗目标、先锋队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它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阐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当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打过,能不能解决好发展为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会得到全体人民的用户,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都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

3“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4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内涵:(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作用。(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4)高科技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中国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5简述社会主义本质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简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六章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哪些?

第一,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基础,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第二,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第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⑴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⑵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1)理论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2)实践意义: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纲领: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第七章

1、如何理解改革性质与作用::性质:革是全面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作用:在实践上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决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⑴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⑵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⑶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第八章

1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胃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5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是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去的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6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7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第九章

1、怎样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第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第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第四、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2、论述依法治国及重大意义。

(1)概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基本内涵和要求:⑴人民是实行依法治国的主体。(2)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⑵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⑶依法治国的关键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极大权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制化。(3)重大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它衔接了两个革命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在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在新中国建立的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虽然参加政权的阶级、阶层有所不同,但它们担负的任务是相同的。第二,它扩大了民主的范围。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中是不包括资产阶级的,将资产阶级作为专政的对象。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中包括资产阶级,但不占主要地位。

第三,概念表述准确鲜明。无产阶级专政一词中,只见“阶级”,不见“人民”;只见“专政”,不见“民主”。人民民主专政一词中,将民主和专政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结合起来。

4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的标准关键看三条:第一是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团结,改善人民生活;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5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十章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2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之间的联系。

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6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7简述我国各族人民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十一章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何在?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四者有机统一,既不可分割又有着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党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第十三章

1论述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及外交努力。

(1)国际地位的变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60年代成为核大国、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国际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尤其是经济的发展(3)外交努力,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发展中国的外交出现了一些新举措、新动向、新风貌,表现在一是倡导新的国际新秩序即和谐世界,二是与一些国家(如俄美法日等)和区域组织(东盟、欧盟、非盟)建立新型关系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

3为什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障碍(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肃斗争

十四章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的新特点:

一、队伍迅速壮大。

二、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三、岗位流动加快。这些变化没有改变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3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作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科学定位内涵。

“三个提供”的内涵:我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一个发挥”是指我军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4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一、在全社会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要求。

二、在全社会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

三、在全社会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四、在全社会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十五章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原因: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第三、成为中国人民和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2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3新世纪新阶段怎样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和保持党的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是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第二篇:毛概复习题-2017

第一章

1、曾经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思想的早期中共领导人是:李大钊

2、民主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主要有: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

3、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4、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界六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的重大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提出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者是:毛泽东

7、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9、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1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是: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4、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下,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15、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

16、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的革命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7、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开辟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面对的党内盛极一时的错误倾向主要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

18、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其理论主要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19、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20、毛泽东强调党内斗争中坚持的正确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21、毛泽东创造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是;批评与自我批评

22、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告诫全党的“两个务必”思想包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4、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25、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群众路线

26、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伟大转折,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27、1982年党的十二大会议上,邓小平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8、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提出于:中共十二大

29、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中共十三大 3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于:中共十三大

31、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中共十五大

32、将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的会议是:中共十六大

33、将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中共十八大

34、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会议是:中共十七大

35、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6、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7、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38、围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表现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39、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是:实事求是 40、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1、1980年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首次作出的概括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4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4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44、之所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因为: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45、认清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是:认清国情

46、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47、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8、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49、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与主义革命崭新阶段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50、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起始于:五四运动

51、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的科学概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52、“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提出于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53、完整地表述新民主主义总路线内容的是毛泽东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54、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

55、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56、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帝国主义

57、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是:帝国主义

58、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5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60、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无产阶级

61、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成分复杂,主要包括: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

62、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63、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内容包括: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64、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内容是:保护民族工商业

65、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包含的内容是:民族的文化;科学的文化;大众的文化 66、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相继撰写的文章主要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7、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工农武装割据 68、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将主要问题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即: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 69、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70、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71、中国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是:农村革命根据地

72、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7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的统一战线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74、总结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主要在于: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

75、在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的策略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76、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经验,建立人民军队必须做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77、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78、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79、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80、在党的建设中居于首位的是:思想建设 81、民主革命时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其直接结果就是:红军被迫长征

第三章

82、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主要的经济成分有: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83、提出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会议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84、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1953年 8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86、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的“一化”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 87、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 “三改”的对象是: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88、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共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主要体现为: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互助合作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89、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主要表现为: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90、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遵循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91、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坚持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92、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共创造的过渡形式有: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93、我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有: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94、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共创造性第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具体是指: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95、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的办法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96、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私营企业利润采取的分配方法是: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97、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私营企业利润采取的分配方法称之为:“四马分肥” 98、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的丰富的历史经验有: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99、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在:1953年 100、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 10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是在:1956年

10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0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 10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章

105、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 106、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论十大关系》

107、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居于我国政治生活主导地位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108、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 109、毛泽东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文章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10、毛泽东强调,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就是: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111、毛泽东认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应采取民主方法,主要有: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

112、在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前提下,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主张实行的方针是:“团结——批评——团结”

113、在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前提下,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主张实行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14、在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前提下,对于科学文化领域的矛盾毛泽东主张实行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15、在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前提下,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毛泽东主张实行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16、在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前提下,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毛泽东主张实行的方针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117、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1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119、在推动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方面,毛泽东提出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思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120、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的强国: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

121、党的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123、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陈云提出的设想是:“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124、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内容是;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12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方面,毛泽东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思想,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126、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党提出的口号是:“向科学进军”

127、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有: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128、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留下的深刻教训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129、所谓的“大民主”的极端现象表现为: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

第五章

130、中共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该处于初级阶段的纲领性文件是: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

131、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进行系统阐述的会议是:十三大

132、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包括: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33、初级阶段具有特定的内涵:所谓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判断题)

134、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了九个方面的概括,其中第一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的总概括

135、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了九个方面的概括,其中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任务)的总概括

13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也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基本出发点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7、当前我国最大的实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8、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显示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有: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大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40、1957年下半年,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错误,推出的错误方针是:“以阶级斗争为纲”

141、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4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是:富强 14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是:民主 14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是:文明 14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是:和谐 146、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4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的“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48、党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第六章

149、邓小平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50、邓小平提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是在:1980年 151、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原则是:发展生产;共同致富

152、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或根本目标)就是:共同富裕 15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总结性理论概括是在:南方谈话

154、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包括: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155、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有: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5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57、邓小平之所以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根本任务

158、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159、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提出于:1988年

160、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邓小平围绕着发展问题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是:“发展才是硬道理”

161、十八大进一步强调科学发展思想,其内涵有: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162、周恩来首次提出我国要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是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63、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在:1987年 164、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是在:十三大 165、“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一步就人民生活水平而言,主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 166、“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就人民生活水平而言,达到的预期目标是:小康水平167、邓小平提一次使用“小康”概念是在:1979年 168、邓小平首次提出“小康社会”是在:1981年

169、习近平的“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提出于:2012年 170、171、172、中国梦内涵中的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七章

17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改革开放

17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性决策,基于一系列深刻的反思,主要有: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深刻反思;对中国发展落后进行深刻反思;对国际形势进行深刻反思

175、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改革开放 176、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17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79、习近平提出,要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80、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点有:改革;发展;稳定 181、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改革 182、解决中国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是:发展 183、中国改革发展的前提是:稳定

184、中共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85、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坚持实施的战略是:互利共赢

186、中国提出的实现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大举措是:“一带一路” 187、“一带一路”的具体内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第八章

18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控制 189、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是:十五大

190、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19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9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控制力

19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194、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195、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

196、生产要素归纳起来包括:土地;信息;管理;资本;科技发明;专利;知识;劳动 197、198、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特点有: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99、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 20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当家作主

20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202、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203、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4、坚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要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要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工作;要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要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

205、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206、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制度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07、明确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会议是:十五大 208、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的会议是: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209、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00、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有: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推进依法执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制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制工作队伍建设

30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30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0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04、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奋斗目标的会议是:十六大 305、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需做好的工作包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06、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需做好的工作包括: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307、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308、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309、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是:尊重自然

310、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顺应自然

311、人与自然相处是应承担的重要责任是:保护自然

312、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节作为基本国策,我们应做的工作包括: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313、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主要有: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第九章

31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钓鱼岛)

315、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316、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将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

317、周恩来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中的“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318、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

319、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始于:1979年

320、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321、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概念是在:1982年

322、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的会议是: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323、为回应大陆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台湾当局提出的政策是:绝不接触;绝不谈判;决不妥协

324、台湾当局迫于压力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是在:1987年

32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32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32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有: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28、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在:1997年7月1日

329、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在:1999年12月30日 330、2005年胡锦涛针对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重要意见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331、为遏制“台独”势力,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332、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九二共识”

333、习近平提出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主张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第十章

33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发展)335、197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关乎世界格局的战略思想是:三个世界划分战略 336、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337、面对经济全球化战略机遇期,我国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我们适应和引领

338、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坚持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339、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340、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次系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 341、1970年代面对苏联对中国的军事部署,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的外交战略是:“一条线” 342、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对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确定的战略是:“真正的不结盟”

343、邓小平在对国际形势作出新的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确立的党际关系原则是: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344、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45、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46、中国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其“新”在于:合作共赢 347、在中国外交工作布局中,关键的是:大国关系 348、在中国外交工作布局中,首要的是:周边关系

349、在中国外交工作布局中,基础是: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350、在中国外交工作布局中,舞台是:多边关系

351、中国外交致力于同各大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主要是积极发展:同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的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 352、中国外交致力于同各大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其中同美国的关系体现为:新型大国关系

353、中国外交致力于同各大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其中同俄罗斯的关系体现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354、中国外交致力于同各大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其中同欧洲的关系体现为: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

355、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合作共赢 356、目前在国际上招摇撞骗的关乎中国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分裂势力有:“台独”;“藏独”;

“东突”

第十一章

357、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358、检验中国共产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359、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是因为: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360、之所以说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因为: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36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36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

36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明显变化,呈现出的特点有:队伍迅速壮大;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综合素质迅速提高;岗位流动加快 36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依靠力量是:农民阶级 365、在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中,居于第一资源的是:人才

366、全党和全社会在国家发展中必须坚持的一个重大方针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6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

368、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出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69、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党的领导问题

370、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71、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也是中华民族政策的基石是:民族平等

372、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民族团结

373、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

374、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75、2013年习近平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376、习近平提出的强军目标的灵魂是:听党指挥 377、习近平提出的强军目标的核心是:能打胜战 378、习近平提出的强军目标的保证是:作风优良

379、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需做的工作有:调整优化作战力量结构;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推进作战要素融合集成

380、调整优化作战力量结构的重点是加强:海军建设;空军建设;第二炮兵部队建设 381、军民融合,源于党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思想 382、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是:军政军民团结

第十二章

38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是因为: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党的领导;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党的领导;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凝聚

亿万人民力量,需要党的领导;应对复杂国际环境需要党的领导

384、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做到: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提高依法执政水平;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385、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主要有: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386、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着的危险有: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

387、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 388、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 389、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

390、十八大提出的把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新的战略目标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 391、2014年习近平明确提出的要求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392、从严管党治党,首先就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393、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是:制度治党

394、对领导干部“三严三实”具体要求中的“三严”是指: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395、对领导干部“三严三实”具体要求中的“三实”是指: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396、“好干部”的标准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397、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

398、党的纪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是:政治纪律

399、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至关重要,必须做到: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严格党内生活,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建立抓作风的长效机制

400、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做到: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惩治这一手不放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第三篇:毛概复习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A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B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

2、中国共产党八十年来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是为了 A中华民族的独立

B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夺取政权、使自己成为执政党

3、坚持与时俱进的核心是创新,在各方面创新中起先导和保证作用的是 A科技创新 B理论创新

C体制创新

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毛泽东思想

5、正式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6、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入进行

7、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B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8、十六大所确定的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9、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考始于 A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10、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C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时代主题

1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改革 C稳定

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科技

13、以人为本的“人”,是指 A最广大人民群众

B中国共产党

C农民

14、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是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A党的建设

B人民军队 C土地革命

15、科学发展观第一次提出是在党的()上。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大

C 十五大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_______,指的是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A基本路线 B总路线

C思想路线 2、1941年5月,毛泽东在_________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A《实践论》

B《矛盾论》

C《改造我们的学习》

3、经过_________,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A遵义会议 B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C古田会议

4、_________,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5、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_________。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是俱进

6、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_____。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____________。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8、实践基础上的_________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A制度创新 B科技创新 C理论创新

9、党的__________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A基本路线 B思想路线

C总路线

10、___________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A政治路线

B思想路线 C组织路线

11、____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12、走自已的路,在__________,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A理论原则上

B思想方法上 C基本立场上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2、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的会议是 A一大 B二大 C三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4、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文献是 A论新阶段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领导统一战线过程中的最根本的经验是 A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B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 C正确处理好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 A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

7、中国革命战争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革命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战争 C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8、新民主主义理论达到成熟是在 A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

B大革命失败以后 C遵义会议以后

9、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 A北洋军阀

B国民党新军阀 C日本帝国主义

10、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

A民族资产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11、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C过渡时期

12、官僚资本主义的买办性是指它 A依靠帝国主义

B勾结封建势力 C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

13、主张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其理论基础是 A一次革命论 B二次革命论 C三次革命论

14、辛亥革命失败的启示是

A旧式农民战争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良主义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5、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A政权问题 B军队问题 C分清敌友问题

16、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手段不同 C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17、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A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B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C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第四章

一、选择题 1、1949年至1956年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2、建国初期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 A合作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经济

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居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是 A资本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社会主义经济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A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5、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农民和富农的矛盾 C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6、建国初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经济是 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7、总路线确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是 A先搞工业化建设

B先搞农村机械化建设 C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8、建国初我国国营经济最主要的来源是 A没收的官僚资本 B赎买的民族资本 C建立的合作经济

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确立

B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的建立 C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普及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形式是建立 A国家社会主义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1、对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形式是建立 A合作社经济 B私人经济 C国营经济

1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4年 C、1982年

第五章

一、选择题

1、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在 A1987年党的十三大 B1992年的南方谈话

C1992年党的十四大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坚持改革开放 B发展生产力

C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

3、邓小平曾说:“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 A我国实际上还处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B我们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

4、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 A能否消除剥削现象 B能否实现社会公正 C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A革命 B改革 C阶段斗争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解决思想,实事求是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 A共同富裕 B按劳分配

C生产力发展迅速

8、党的十六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本质属性 B本质

C核心内容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最终取决于 A社会主义公有制程度的不断提高 B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C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六章

一、选择题

1、______,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A认清中国革命的性质

B认清中国革命的任务 C认清中国的国情

2、我国处于_____阶段,是中共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A社会主义比较发达 B社会主义比较富裕 C社会主义初级

3、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_________。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4、_____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进行了系统阐述。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三大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______年开始算起。A、1956 B、1949 C、1978

6、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_________。A空想论

B经验论 C机械论

7、______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A工业化 B市场化 C社会化

8、毛泽东在____一文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矛盾论>>

9、______ ,是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10、_____,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A理论联系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1、_____是我们的立国之本。A改革开放 B四项基本原则 C自力更生

12、____年,中共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A、1952 B、1950 C、1954

13、______年,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A、1987 B、1983 C、1982

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_________。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5、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_____。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第七章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阶级斗争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的是()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3、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A改革 B阶级斗争 C社会革命

4、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斗争 B改革 C经济建设

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斗争 B改革

C发展生产力

6、在全面改革中,()改革是重点

A经济体制

B政治体制 C文化体制

7、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大家是否赞成 B“三个有利于” C生活富裕

8、党的()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9、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A“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B对抗性 C不可调和

10、()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A2000 B2001 C2002

11、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的决议

A《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决议》

12、在全面改革中,()改革是重点 A经济体制 B政治体制 C教育体制

第八章

一、选择题

1、建立高度集权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是因为()A有利于集中力量发展工业

B把它看作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C经济关系相对简单

2、陈云在八大提出了()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B两参一改三结合 C一平二调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改革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建立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

4、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区别之一是()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B是运用计划还是运用市场来配置资源 C所有制及所决定的分配制度不同

5、目前在我国所有制中占主体地位的是()A 公有制经济 B集体所有制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

6、目前我国的分配制度是()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其本质是()A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分配 B对按劳分配的否定 C按劳动力分配

8、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A控制力上 B社会资产的总数量上在

C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占优势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A企业

B政府 C自然人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是()A 市场

B计划

C以计划为主 市场为辅

11、在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主要是由(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 B人们认识上的误区导致的 C全面西化的结果

12、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必须()A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B公有公营

C反对产权的分离

13、深化分配体制改革,涉及到()A调整和规范国家 企业 个人的分配关系 B调整和规范个人间的分配关系

C调整和规范企业间的分配关系

第九章

一、选择题

1、一个国家实行的政治制度和要走的民主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 A本国的国情 B本国的人口 C本国的环境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于: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3、我国设立常务委员会并赋予其相应职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 A市级以上)B县级以上 C乡级以上

4、我国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范围已扩大到: A县

B乡 C村

5、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中央军委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政协制度

7、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正确表述是:

A由于缺乏民主和法制的传统,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不具有迫切性

B由于人民群众政治文化素质较高,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会相当容易

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需要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

8、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表述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基础

B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依据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条件

9、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正确表述是: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中国共产党,不断强化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增加警察和监狱,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第十章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是: A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B马克思主义 C民族主义

2、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是: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为经济建设服务

C为政治服务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以德治国 B树立共同理想 C培育四有公民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马克思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5、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6、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与时俱进 B改革创新 C开拓进取

7、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提升文化的经济效益

B增加文化事业的投入 C创造更多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

8、广义的文化涵盖了人类创造的: A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B经济和政治 C科技和文艺

9、现阶段文化工作的主题是: A 科学发展观 B八荣八耻

C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10、今天仍然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是由于: A党的要求 B人民的需要

C马克思主义是严密的科学体系

11、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要求: A德育为先

B智育优先 C体育优先

12、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作出系统总结的是: A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

B 态环境伦理 C八荣八耻

第十一章

一、选择题

1、“兼相爱”、“爱无差”,提出这一思想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A墨子

B孟子 C孔子 2、1842年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发表了《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A魏特林

B付立叶 C马克思

3、社会要和谐,首先要()A发展 B改革 C稳定

4、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A思想道德建设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坚持“双百方针”

5、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党的(A十六大报告)B十三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六中全会

6、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的是党的()A十六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都属于建设()这个大范畴。

A 建设共产主义 B现代化社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认识的深化 A党的性质

B执政规律 C奋斗目标

第十二章

一、选择题 1、1995 年 1 月 30 日,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提出了()。A“一国两制” B八项主张

C九条方针

2、“一国两制”的政策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后,将至少保持()年不变。A 30 年 B 50年

C 100年

3、“一国两制”首先是从探索解决()问题后开始的。A香港

B澳门 C台湾

4、实行“一国两制”的基础是()。

A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B一个中国的原则

C坚持高度自治原则

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武力()的各方面准备。A收回香港 B收回澳门 C解放台湾 6、50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大致经历了由“解放台湾”到()两个重要历史时期。

A“对等谈判” B“和平统一”

C“武力攻台”

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有关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将()归还中国。A香港 B澳门 C台湾 8、1954年12月,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A“军事合作条约” B“政治协作条约” C“共同防御条约”

9、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A台湾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 B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10、(),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驱除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A1969年10月 B1971年10月

C1979年1月 11、1983年6月,()的提出,使“一国两制”的构想更加完备、充实,更加具体化、系统化。A“一纲四目” B“叶九条”

C“邓六条”

12、“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成功运用于解决()问题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13、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大陆与台湾实现“三通”的要求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14、2005年4月,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率团访问大陆,开展两岸政党交流与对话

A连战 B马英九

C宋楚瑜

第十三章

一、选择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谁最先提出 A毛泽东

B周恩来

C乔冠华

2、在我国外交政策上,确定“真正的不结盟”战略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 A国家主权平等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4、我国对外政策的立足点是: A独立自主 B发展与大国关系

C 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5、威胁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贫穷 B水资源缺乏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6、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A和平与发展

B 霸权主义 C第三世界

7、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反对霸权主义 C实现人类的解放

判断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自发地产物(错)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错)3.毛泽东晚年的思想也是毛泽东思想(错)

4.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介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错)

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株不结果实的花朵”(对)

6.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错)

7.中故宫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承和发展(对)

8.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阶级(错)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错)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对)1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应该“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错)

12.在中国民主统一战线中,大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它始终是被排除在统一战线外的(错)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之一(错)14.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应该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对)15.整风就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错)

16.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因此,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天然领导者(错)

17.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对)

18.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全国革命的继续向前发展(对)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错)

20.农业就是工业,因此,中国的工业化必须以农业为指导(错)2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仍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因此,属于敌我矛盾的范畴(错)

22.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错)23.建国初期,我国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建立的(错)

24.邓小平理论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和超越(错)25.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所以毛泽东思想没有科学价值(错)26.一切依靠群众就是要处处听群众的安排(错)27.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对)28.毛泽东的功绩大于过错(对)

第四篇:毛概复习题

第十一讲 依靠力量·领导核心

一、单项选择题

1.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A.平等 B.团结 C.共同繁荣 D.融合

2.加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A.爱国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作用 B.知识分子的作用 C.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 D.人民政协的作用 3.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维护国家主权和政治统一 B.维护祖国的统一 C.领导统一战线 D.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是()。

A.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农民 B.工人阶级

C.中国共产党 D.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是()。A.爱国主义性质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政治联盟性质的 D.人民民主性质的 6.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平等、互助、团结、合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和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7.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由()。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路线决定的 C.党的性质决定的 D.党纲党章决定的

9.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思想建设 B.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民主集中制 D.实事求是,开拓进取

10.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标志是()。

A.独立自主 B.密切联系群众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1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表明,如果执政党不能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时代潮流的变化,不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就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中始终放在首位的是()。

A.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D.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建设 12.()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A.知识分子 B.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13.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体现在()。

A.有远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 B.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C.觉悟高、纪律性强 D.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14.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劳动 B.知识 C.人才 D.创造 1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D.加强民族团结 16.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体是()。A.社会主义的 B.爱国主义的 C.集体主义的 D.民主主义的 17.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宗旨是()。

A.英勇作战 B.服务于革命和建设大局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保卫祖国 18.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A.独立自主 B.艰苦奋斗

C.政治、经济、军事民主 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在我国从阶级成分看,知识分子是()的一部分。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新社会阶层 D.干部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A.工人阶级 B.全国各族人民 C.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D.中国共产党 2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全国人民 D.工农联盟 22.()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A.执政能力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为人民服务 D.先进性 2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根本组织路线是()。A.群众路线 B.工农联盟 C.实事求是 D.发展路线 24.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A.艰苦奋斗 B.密切联系群众 C.组织严密 D.作风优良 25.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A.脱离群众 B.官僚主义 C.党内斗争 D.贪图享乐 26.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作为主线。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D.作风建设 27.()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A.为工人阶级服务 B.为工农联盟服务 C.为全社会服务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8.党的()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六中全会 D.十七大

29.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首先是由()。A.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 B.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C.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决定的 D.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决定的

30.(2006年考研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31.(2002年理科考研题)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加强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 32.(2002年文科考研题)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

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夺取全国胜利 B.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建设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D.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新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题是()。

A.围绕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目标 B.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C.照顾同盟者的利益 D.实现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2.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

3.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民族冲突迭起的情况下,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因为我国()。

A.民族矛盾的根源已完全消除 B.形成了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消灭了民族压迫 D.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有四大功能,即()。

A.团结功能 B.沟通功能 C.协调的功能 D.自我教育的功能 5.中国人民解放军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B.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D.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E.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6.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包括()。

A.个体户 B.私营业主 C.自由职业者 D.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E.知识分子

7.(2003年考研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是因为()。

A.无产阶级政党可以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

B.双方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 C.各民主党派已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 D.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了共产党领导 E.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用

8.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要求,建设人民军队()。

A.革命化始终是第一位 B.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 C.正规化是现代化和革命化的必然要求 D.建立巩固的国防 9.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

A.中国公民的先锋队 B.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C.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D.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0.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基本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A.深入进行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 B.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C.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D.深入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 11.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作风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

C.密切联系群众 D.为人民服务 E.批评与自我批评

12.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是因为()。

A.面临执政的考验 B.面临思想路线的考验 C.面临改革开放的考验 D.面临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 E.面临和平演变的考验 13.关于党的特点和建设,正确的说法有()。

A.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B.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D.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14.(2010年考研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维护祖国统一

C.反对民族分裂 D.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多民族共同繁荣 15.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是()。A.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B.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C.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D.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6.(2002年考研题)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党的理论和纲领()。

A.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B.是不是规定党员队伍主要由工人组成 C.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D.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E.是不是规定有健全的组织制度与严格的纪律

17.(2001年考研题)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B.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同盟者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C.对同盟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予政治教育 D.对同盟者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E.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18.新时期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主要有()。A.队伍迅速壮大

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C.岗位流动加快,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铁饭碗”已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削弱,自主性大为增强

D.工人阶级是国家主人翁,又是私营企业的雇佣劳动者 19.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

A.大陆范围内 B.大陆范围以外 C.拥护社会主义 D.拥护祖国统一 20.(2011年考研题)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民族关系的现实意义有()。

A.民族关系始终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 B.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C.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巩固

D.加强和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1.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党的各项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求真务实、改革创新 C.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D.富有活力、团结和谐

22.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

A.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 B.完成祖国统一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23.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要正确把握的基本原则有()。

A.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B.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C.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D.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24.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和遵循的“三大规律”是()。A.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共产党执政规律 D.领导规律

25.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倡导的“两个务必”是()。A.务必加强党的团结 B.务必加强党内民主

C.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D.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6.十七大提出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包括()。A.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B.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D.反腐倡廉建设 27.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28.当代中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根本原因在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A.坚持中国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B.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

C.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 D.应对各种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29.(2006年考研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30.(2005年考研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主要内容包括()。

A.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B.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C.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D.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2.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如何认识新社会阶层的性质和地位? 4.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5.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解决好哪几方面的问题?

四、论述题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2.如何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3.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五、材料分析题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

摘自《列宁全集》,第24卷。

材料2 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3卷。

材料3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底,私营企业170万户(2003年10月为203万户),外商(含港澳台)企业21.3万户,个体工商户2680万个,登记在册的社会团体16.56万个,从业人员达1.3亿,在私营企业中,86%的企业没有党员,97%的企业没有建立或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社会团体中不具备党组织条件的占70%。

江权金《用十六大精神推进党建的十个课题》,《瞭望》2003(10)。

材料4 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 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探讨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1)根据材料1和材料2,请回答,为什么说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根据材料3,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3)根据材料4,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要着力做好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全面、准确地传递给各方面群众的畅通渠道,建立健全群众向党和政府反映意见和建议的畅通渠道,建立健全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的长效机制,确保群众合理的利益要求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摘自《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2004年12月22日。

材料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摘自《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05年2月19日。

材料3 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理论指导。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一样,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因而尤其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要通过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使我们关于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更加完备,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摘自《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05年2月21日。

请回答:

(1)如何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2)如何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应突出解决哪些问题?

3.(2011年考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90年里,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2 最近,有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党史专著,颇受广大读者欢迎。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一再追问: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个人,仅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就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给国民党很多机会,却只给共产党很少机会,但是共产党抓住了这仅有的机会,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又是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7000多万人的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后剩下不到800人到今天的威武雄狮,党和军队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哪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来自哪里?

作者回答:我们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

摘编自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第十一讲选择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A 5.B 6.B 7.C 8.C 9.A 10.B 11.A 12.D 13.B 14.A 15.D 16.A 17.C 18.D 19.B 20.D 21.A 22.D 23.A 24.B 25.A 26.C 27.D 28.B 29.A 30.B 31.C 32.C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ABC 3.BCD 4.ABCD 5.ABCE 6.ABCD 7.BCDE 8.ABC 9.BCD 10.BC 11.BCE 12.ACDE 13.ABCD 14.BCD 15.ABCD 16.ACD 17.AC 18.ABC 19.ABCD 20.CD 21.ABCD 22.ABD 23.BCD 24.ABC 25.CD 26.BCD 27.ABCD 28.ABCD 29.ABCD 30.ABCD

第五篇:毛概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

2、党的思想路线最核心内容:实事求是

3、近代中国最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什么时候确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7、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密切联系群众

8、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它的本质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0、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3、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1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1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17、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18、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9、台湾问题的实质:中国的内政问题 20、2013年11月9日—12日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1、《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2、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

24、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5、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6、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7、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第一位的必须是:国家主权和安全

28、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重点:健全民主集中制

2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30、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31、经济新常态: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32、生态文明的核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33、一国两制是根据台湾问题提出的。

34、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35、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显著特点和特有优势: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7、2013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习近平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38、我国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9、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三个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40、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

42、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43、毛泽东在《中国各社会阶级的分析》中,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

44、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45、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多项选择

1、《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4、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的实践结合起来,具体就是同中国的历史结合起来,同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7、文化强国是使这个国家具有强大党的文化力量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发达的文化产业、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8、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9、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10、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判断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对)

2、当代中国最大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对)

3、民族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

(对)

4、我国的政党体制是一党制。

(错)

5、生态文明就是生产力。

(对)

四、材料分析

(一)、世界看好生态文明建设

1、怎样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1)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2)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先导,社会建设是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

2、谈谈如何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

答:第一,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第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必须追究其责任。

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要加快“立改废”进程,尽快完善生态环境、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方面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要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执法。

(二)、经济新常态

1、进入经济新常态,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答:(1)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4)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2、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还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答: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它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 形式,是坚持公有制猪蹄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 选择。增强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 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论述题

1、论述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答:(1)必须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推动贸易平衡发展;

(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

(4)深化投资、贸易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为各国在华企业创造公平经营的法治环境;

(5)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

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发促发展,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 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2、如何理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答:意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怎样建设:(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文化的自觉自信,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加快文化发展。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没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就不可能转变为现实的文化力量。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中国梦的内涵及实现途径,谈谈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界意义? 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就 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世界意义:进一步呈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激发 奋斗的勇气和力量;进一步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世界意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大众化树立了典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 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4、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及重要意义? 特点:(1)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

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3)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重要意义: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第二,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动力和保障。

第三,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部门。

第四,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下载湖南文理毛概复习题(官方提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文理毛概复习题(官方提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复习题201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一、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主要内容 3、中国......

    毛概复习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就是......

    毛概新版复习题

    1、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最核心的内容是“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

    毛概复习题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

    毛概复习题

    毛概(老师说的重点)。2010~~课后部分重要习题及其答案(... 分享 首次分享者:肖邦的左手 已被分享2次 评论(0) 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第一章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

    毛概复习题

    期末复习题 1、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人民群众紧密地相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2、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有......

    毛概复习题

    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经过30年改革,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是依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所带动的经济增长。目前这种经济增......

    毛概复习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总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 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