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论文引用格式要求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
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com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 2 〕 仲前昌夫,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 P 〕. 日本,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
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 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第二篇:毕业论文的引用
每个毕业生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写论文就少不了引用。下面就由小编为你分享毕业论文的引用,欢迎阅读。
毕业论文的引用篇1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6~28
Sun Jiaguang,Yang Changqing.Computer graph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5.26~28(in Chinese)
例:
〔2〕Skolink M I.Radar handbook〔M〕.New York: McGraw—Hill,1990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
〔3〕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生物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249~252
Li Xudong,Zong Guanghua,Bi Shusheng,et al.Research on global vision system for bioengineering—oriented micromanipulation robot system〔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02,28(3):249~252(in Chinese)论文集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4〕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A〕.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410~416
例:
〔5〕Odoni A R.The flow management problem in air traffic control〔A〕.In: Odoni A R,Szego G,eds.Flow Control of Congested Networks〔C〕.Berlin: Springer—Verlag,1987.269~298学位论文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
例:
〔6〕金 宏.导航系统的精度及容错性能的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98科技报告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年
例:
〔7〕Kyungmoon Nho.Automatic landing system design using fuzzy logic[R].AIAA—98—4484,1998国际或国家标准著录格式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例:
〔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专利著录格式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例:
〔9〕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8—07—06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毕业论文的引用篇2摘 要:网络发展速度迅猛,人们大量通过网络学习各种知识,了解世界各地的特色,而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了解,最为常见的就是通过浏览网页和访问网站的方式。网站制作技术相对成熟。要把网站制作的吸引人,要有敏锐的新闻视点也要有成熟的制作技术。通常成熟的制作技术往往需要掌握一门高级语言作为前台开发工具,熟练掌握脚本语言,并且熟练应用数据库。本文主要介绍使用PHP脚本进行网站制作,介绍了PHP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并简单阐述了在实际应用中的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PHP;脚本语言;数据库;网站制作
一、PHP简介
PHP的英文全程是”HypertextPreprocessor”我们通常翻译为超文本预处理器。是一种最早适用于开发源代码平台的一种语言,它编码形式灵活,可以于短时间上手,和C语言等语言有相似之处,便于学习。曾经出现过各种版本,现在使用一般选用5.0以上版本。这里也提出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建议,不要盲目追求最新的版本,真正的应用要求的是脚本语言使用便捷,提供服务完善,漏洞相对少相对了解。这样才适合实际的网站编程使用。PHP具有许多有点,首先PHP是一种跨平台性脚本,可移植性非常优越。这里指的跨平台指的是它不仅仅可以适用于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的平台,同时适用于UNIX系列的操作系统平台,不需重新编码就可以直接使用。而早期和PHP并驾齐驱的ASP就存在这个致命的弱点,移植性差。(当然随着技术发展,在ASP.NET系列也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PHP代码执行效率高,使得网站浏览时的速度得以提升,这也是PHP制作网站的一个明显优势。再进一步说PHP具有代码免费复制、浏览的特点,不需要向PHP公司支付任何费用,这使得PHP编程脚本语言发展的非常快。最后一点PHP具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持,比如Oracle、SQL、DEBASE、MYSQL等数据库都支持PHP编程,尤其是MYSQL数据库,更是为PHP量身设计的。
二、PHP网站编程实际使用心得
(一)常用应用范围
也许是巧合,在当今网站制作中,南方城市使用PHP相对较多,北方城市相对较少,利用PHP实现网站变成,首先可以利用PHP里面涵盖了HTML语言,允许HTML语言的代码在PHP代码中进行使用。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利用简单的HTML语言实现一些外观效果也是常常采用的。而且PHP并不和高级语言变成矛盾,比如使用VC、VB这些高级语言编程,并不影响PHP的使用,所以初学者在使用的时候也不会弄混思路。
(二)PHP和数据库的配合通常制作动态网站的时候实现对数据库访问,进行相应的增删改查等数据库操作时,选用直接在PHP脚本中使用PHP代码实现操作是可行的,尤其是MYSQL数据库,因此要使用好PHP必须要熟练掌握PHP对MYSQL的数据库操作语句。通常的操作流程是,首先要连接数据库mysql_connect(“地址”,“mysql_user”,“密码”),这里实现的是使用IP地址,来和数据库建立相应的连接。然后使用mysql_select_db语句去选择你需要的MySQL中的数据库文件。选择好数据库,一般要使用mysql_query语句进行简单的数据查询,来确认连接是否正确,是否和预想的查询结果相同。接下来就可以进行你所需要的数据库操作了,比如数据插入等等。假设对应在论坛上,就可以是新用户发言的储存。
三、网站建设流程
使用PHP制作网站也有相应的流程,不能盲目进行变成。首先要确定网站的主题,也就是要制作那种网站,是个人网站、网上销售类网站、旅游类网站等等,换句话说要确定用户或者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想要制作什么。在主题确定之后,就要进行对网站首页进行规划,包括网站的主题风格,相关选择有很多比如民族特色、古韵故香、现代流行等等。接着就需要划分具体栏目,这跟实际编程联系密切。涉及到你编程时页面的设置、字体的大小、颜色与背景的铺设。表面看与编程关系不大,实际是息息相关的。一般来说每个栏目都要对应相对的下一级分网页。在这些规划完毕之后,就可以进行初步的PHP编程过程了,编程实现网站效果,栏目划分、数据库动态连接以实现网站信息储存与网络用户的互动。这块我们在使用PHP编程时要认真关注网站的总体原则和具体的划分,可以说PHP是工程的实现,要按照设计的蓝图合理进行。当然在后期可能还要进行一些美化工具来进行网站美化工作,并且为网站设计一个独特的富有特色LOGO,这样才是完成了网站的具体建设。
四、结束语
PHP脚本语言,出现时间较早。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适用于制作各种类型的网站,可以和各种数据库配合工作,尤其是和MYSQL数据库的配合更为默契灵活。能够满足用户的全面需求。网站建设中利用PHP脚本实现动态网站的制作,是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顾文兵,顾红菊.利用SERV—U实现学生个人网站[J].教育信息化,2005,17.[2]张旭东,孙淑英.制作个人网站应遵循的几点原则[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02.[3]李杰.《互联网上个人网站的建立》教学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01.[4]韩宝玉,沙继东.浅谈个人网站设计[J].才智,2011,02.[5]穆肇南.浅析教师个人网站建立及应用[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6]洪宝光.个人网站DIY全接触之首页篇――设计网页封面[J].信息技术教育,2003,04.[7]侯秀峰.浅谈个人网站的建立[J].集宁师专学报,2004,03.[8]韩旭,王瑞.个人网站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9]王莉莉.创建教师个人教学网站(博客)丰富校园网络信息资源[J].网络财富,2009,08.[10]潘见炜.论创建教师个人网站的现实意义[J].网络与信息,2008,04.
毕业论文的引用篇3引用什么文章可以作为参考文献,通常见诸于下列情况:
①有助于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的;
②提供了技术或方法的;
③作为重要数据来源的;
④与表述自己的观点有关的,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或部分同意部分有分歧,都值得把这篇文章引出供读者分析、借鉴、判断、评说;
⑤对科研工作有启示或帮助的。所以,引用参考文献一定要遵守新颖、准确、完整、规范的基本原则。因此,撰写医学论文时引用参考文献必须符合下述要求:
1.引用参考文献尽可能是最新和最主要的关键文献,除个别历史文献外,以最近3~5年以内的为好,少用旧的、次要的、年限长的或教科书中众知公用的,忌用无关的文献。引用年代较久的文献,一般是经典的或作者就某个结论与之进行学术争鸣和讨论的文献。将论文所涉及的历史渊源、技术方法、引用数据以及与作者的研究密切相关而观点相近或相反的论著列为参考文献,可为读者提供有关上述诸多内容的资料。
对于生物医学文献引用而言,普赖斯指数应在50%~70%。如果普赖斯指数高于70%,可说明本研究课题紧跟或代表了本学科当前的最高水平。普赖斯指数(Price index)是用以评价被引用参考文献时限性的重要指标,可用来评价医学论文的发表价值,其定义是一篇论文中标注最近5年内公开发表的文献数与该篇论文引用文献的总数之百分比,用公式表达为:
普赖斯指数= ×100%
从公式可见,被引用的最近5年内文献数越多,普赖斯指数就越高。实际上,它反映的是被引用文献的老化程度。
2.引用参考文献必须是已正式发表的,主要是引用正式发表的原著。未经发表或非公开发表的论文、译文、文摘,或观察资料、内部资料以及个人咨询或通讯等均不可用作参考文献,必须引用时,其作者、文题、刊名、出版年、卷次、期次、页码等可用圆括号的形式插入正文内。尚未公开发表如属某刊已通知作者将发表者,一般不可引用,特殊情况引用时可在刊名后用括号注明“待发表”或“in press”。
3.引用的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不要转引他人所用的文献,即不能从综述或其他论文的参考文献中直接摘取,以免徒有数量而降低有针对性文献的重要性。一般不能转引二次文献,对于未经查阅或未找到原文者,若非引用不可时应在该资料来源之前加 “引自”二字,不能径写原文献。亲自阅读对于该项研究有很明显的启发和帮助,切忌引用和著录与此项研究论文不相关的参考文献。
4.引用中医经典著作时,则不列入参考文献部分的著录,而在正文所引句末或段落末加圆括号注明出处即可。如:论文中引用的《灵枢·本藏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伤寒论·序》等。随着中医中药的遗产的发掘及国际交流力度的加大,中医中药研究的论文也日趋剧增,作者在撰写医学论文时应正确引用和著录中医经典著作。
5.注意引用参考文献一定要少而精,要删掉可有可无、学术价值不高的参考文献。目前国内一些医学期刊对于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都明确限制,论著引用不超过10条、综述引用不超过25~30条。但是,也有人主张只要符合上述要求而必要的文献仍然可以引用,不应拘泥于严格的限制。
毕业论文的引用篇4参考文献反映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完整的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正文一起构成严谨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态,既能体现论文在学术上的承续关系和科学依据,又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与品质,也能反映论文本身的学术内涵和价值,还能为读者的进一步研究指引方向,避免重复劳动,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情报价值。
一、目前参考文献引用标注情况的调查报告
1、参考文献的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既反映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研究时信息检索能力,也反映学术动向和理论来源的基本线索。从图1可以看出,教育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文后参考文献引用数量,虽然各届数据略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40%多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为5~8篇,约40%的论文参考文献为9~12篇,12篇以上的仅为12%,篇均参考文献引用数量为9篇。
2、参考文献的类型
在本次统计中,根据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3]中参考文献的类型,分为著作、期刊、论文集、报纸、标准、电子文献、学术论文、报告和未定义类型文件进行统计,其分布见表1。从表1的比例,可以发现期刊占58%,成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的来源;著作占32%,为第二大研究资料来源。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容易,电子文献成为第三种主要参考文献。另外,对学术论文、论文集、报纸、报告、标准等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都有引用,但引用量较小,合计仅占5.1%。
3、参考文献的时效
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新旧程度可间接反映研究者所拥有知识的新旧程度,从而可以看出他是否了解本学科本领域最新的研究动向,据此可从一个侧面来判断该论文学术水平的高低。[4]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文后参考文献3年内文献的'引用数量从2007届的53%下降到2009届的41%,学生完成论文对近期文献的引用数量不升反降,值得关注。
4、参考文献的质量
引用参考文献提倡著录权威的、高水平的、前沿性的文献,这不仅说明作者的眼界、水平和科学态度,也反映出论文的起点和深度,增加文中论点、论据的可靠性。图3显示学生引用参考文献中核心期刊从2007届的16%到2009届的18%,比例虽然略有上升,但都不足20%,总体比例还是不高。
5、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
正确著录参考文献表明对他人劳动的尊重,避免抄袭、剽窃的嫌疑,体现作者科学的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从图4可以看出,2008届的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最高达到70%,这与当年学院进行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加强毕业论文监管不无关系,2009届的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较低,只有57%,高达43%的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参考文献数量偏少
毕业论文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生对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体现。统计结果显示,学生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总体偏低,46%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仅为5~8篇,篇均参考文献数为9篇,数量偏少的参考文献说明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低,令人怀疑其对所选的研究课题的认识是否全面而深入,必定影响论文的学术水平。
2、参考文献类型相对集中
研究结果显示,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类型主要集中在期刊和著作,当然期刊的知识更新速度快、一次发表数量多、知识覆盖面广、影响广泛,并能反映专业科研新动向,而著作的知识稳定、内容深、研究的问题成熟、知识结构体系系统,成为主要参考资料未可厚非。但是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明确的专业性和目的性,参考文献类型越是多样化,越是广泛而全面,越能说明作者研究视野的开阔性和对特定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越能反映出该文的研究水平所处的位置。
3、参考文献时效相对较长
学生毕业论文的引用参考文献的时效性较长,有53%以上的文献资料是3年前出版的。教育技术专业是发展中学科,新技术、新理论、新观点、新设计、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全部来自多年以前,很难让人信服它反映了最新的科研成果。
4、参考文献质量不高
高水平、高质量的参考文献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动向,越具有新的观点、新的分析材料和新的数据或结论,越有利于显示论文的研究起点、深度和广度。但数据显示,毕业论文中高达83%的参考文献来自一般的刊物,权威的、有影响的文献只占17%。
5、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规范、严谨,可以提升毕业论文的科学性和可信度[5]。统计显示,有34%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统一、不规范、不准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
三、正确引用和标注参考文献的对策建议
1、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
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时效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品质。应端正科研态度,意识到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使参考文献引用达到规范化。[7]在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学术论文写作就被列为高等院校的应用写作教学内容,日本也把学术性论文写作作为应用文体来教授[8]。根据国外经验,开设学术性文章规范课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遵守相关规范的素养,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习惯,规范引用参考文献,减少抄袭和侵权现象。如开课条件不成熟,可邀请校内外一些论文写作水平高的教师或专家,开展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讲座或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出论文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技巧。[9]此外,学校的学报编辑部网站或校园宣传栏,也可定期开设学术性论文写作规范专栏,通过电子留言板、电子邮箱来回答学生提出的写作规范问题或遇到的种种疑问,帮助学生提高论文写作水平,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2、发挥指导教师的把关作用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直接面对学生的种种疑问和问题,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学生论文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因此,指导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形成严格按标准指导论文的主动性和善于识别错误的敏锐性。对参考文献的获得、取舍、引用,给予专业的指导;对于规范的引用,应多一份耐心和细致,不厌其烦、认真把关,指导学生不断修改,一步步规范完善论文,为提高学生论文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在不断修改论文过程中,增强论文写作的规范意识以及提高规范引用参考文献的能力。
3、建立参考文献审查模式
将参考文献引用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对参考文献著录的有关事项进行认真审核,建立参考文献审查模式,成立审核小组。从总体上把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基本情况,对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时效性、质量等进行考察,时效性不强的应予以删除,并建议作者补充较新的文献,对于数量过少或质量较低者,可建议作者适当增加一些高质量有影响的文献资料。审核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著录顺序及其在文中的标注情况,消除转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最后,通过数字化资源检查所引用的文献是否正式出版物,是否完全或部分剽窃他人作品等做出判断并正确著录参考文献。[1]总之,参考文献作为学位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规范化引用是论文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标准,也是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不可掉以轻心,需要通过作者、指导教师和审核者共同努力,使参考文献的合理引用和规范著录走上正确的轨道。
毕业论文的引用篇51、前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校园网的普遍建成开通,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使得网络资源越来越被学者作为获取最新情报信息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详细的有关各种类型网络参考文献的著录标准,造成人们对于可作为网络参考文献的选择和著录随意性很大,对网络参考文献的揭示程度深浅不一、著录项目或多或少、著录格式不规范,这些给读者和编辑都带来很多不便,因此随之而来的就是有关网络信息资源作为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如何规范性问题的探讨了。
2、是否所有网络信息资源都可以用作参考文献的问题
本人认为不一定所有网络信息资源都可以用作参考文献。科学研究是一项非常严肃认真的探索活动,它所用的任何论据都必须建立在确定无疑的事实基础之上。正如印刷型的文献在被引用时,一般都要求是正式出版的书籍和公开发表的文章,未正式发表的论文及内部资料不得被引用。有些网络信息资源没有经过出版部门或权威部门的审定,其可信度难以确定。因此使用网络资源必须谨慎从事,网络信息资源能否作为参考文献,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作者引用网络信息资源作为论据和论证,那他必须引用可信度较高且经过认证的文献,也就是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如一些著名的数据库、电子期刊上正式发表的文章、印刷型期刊或图书的电子版、政府机构网站、一些权威的学术网站、电子公告等。而且这些网络文献是能被他人获取并加以查证和利用的,因为学术的积累是一个前后相继、环环相扣的过程,如果今天研究的是以大量后人无法验证的文献为起点,就会给今后学术的正常发展制造障碍。如果网络信息只是对作者的写作提供了一些灵感或感受,则可以把电子论坛、电子邮件、个人主页等不大正规的文献作为参考文献。
3、网址著录问题
总结大全
3·1 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
3·1·1 著录内容的段落格式问题 思想汇报
有些人把作为文献出处的网址和其它所有的著录事项连续著录为一段,而有些人将责任者、题名等著录事项著录一段,将作为文献出处的网址另外著录一段。
3·1·2 网址组成字母大小写问题
有些人把“http:∥”著录成“HTTP:∥”或“Http:∥”,把“www”著录成“WWW”等。思
3·1·3 构成文献出处项的内容及格式问题
有些人把网址中的“http:∥”省去,直接就写“www.……”。有些人对网址添加各种说明和前缀:(1)网址前加“URL”或“online”或“网址”等词语;(2)网址前加上中文网站名称或在网址后加上中文网站名称并用括号括起来;(3)网址前加上“见”、“参见”、“另见”等反映网络参考文献的印刷型文献源与其相应的网络出处互见关系的文字。(4)在著录网址时,使用“()”或“〈〉”或“[]”把网址括起来。
3·1·4 网址著录是用域名还是IP地址问题
有人建议著录时统一采用域名方式,因为IP地址尽管数字本身也代表着一定的含义和一定的层次,但若不是内行的话,很难获知其中的准确含义和信息,而且用域名地址能够方便用户识别和记忆。
3·2 存在问题的探讨
3·2·1 著录内容在段落格式上应统一著录成完整的一段,中间不作任何的段落断开,如不能在文献出处(即可获得网址)前断开,另起一段。
3·2·2 作为文献出处的网址著录要严格按照浏览器中地址栏所显示的网址的字母准确著录,不要随意改变大小写。
3·2·3 对于作为文献出处的网址的著录格式应为:网络传输协议:∥+主机号(即域名,有时需要指定端口号)+文档主机上的路径及文件名。不能随意减少著录网络传输协议这一部分,因为它指定了访问所需文档时使用的协议,网络传输协议有“http:∥”、“ftp:∥”、“telnet:∥”、“gopher:∥”、“wais:∥”、“file:∥”等。另外,作为网络参考文献的出处直接提供网址就行了,没有必要加前置或加上一些符号来说明表示这是网址或者用中文网站名称来对网址说明解释,因为这个位置著录的就是文献的出处,其它的文字都是多余的。
3·2·4 一般来说,对于同一网站主页的“地址”有两种,即域名地址和IP地址。其实无论是著录域名地址还是IP地址都不是问题,因为它们都是网络文献出处的标志,读者不是靠是否看得明网址所代表的含义才决定是否打开来看的。而且有些时候通过超链接或直接在浏览器的地址处输入实名进入某网站后,地址栏显示的是该网站的IP地址,那这时候又如何把这IP地址转化为域名地址呢,这确实有困难。因而即使有心想著录域名地址也没办法,只能是著录IP地址了。所以本人觉得浏览器显示的是哪个地址就用哪个,如果你同时两个都知道的话就用域名地址。
4、网络文献的发表时间、更新时间与引用时间是否有必要著录问题
有些人认为:
(1)要在网络参考文献最后著上更新频率有助于读者作出是否在网上查阅此文献的决定。
(2)对于互联网文献资源,可视作连续出版物,由于在同一站点(地址)上有内容的更新,该网页的更新时间,可以视作出版时间。静态页面可以只著录其地址,而无需著录时间,动态页面则必须著录地址和时间。
(3)网上文献时间概念是很强的,故引用日期也显得尤为重要,从引用日期就可以大致确定文献在网上还存不存在。因此网址和引用日期著录在一起,构成文献的网上来源。
(4)在网址之前,则著录文献发表日期。对于纯电子版的只著录电子版发表日期,若还有印刷型的,则著录在电子版日期之后,中间用“/”隔开。
以上这些观点都强调了网络参考文献中著录发表时间、更新时间与引用时间对于读者是否选择该资源进行查阅来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提出疑问,如果作为文献出处的网址所指向的内容改变了,难道靠这些能找到当时那个被引用的网络文献吗?
(1)更新频率、更新时间哪里得来?它如果是动态网页的话,所著录的网址无论更新时间多短或者多长,那网址将来都不一定标志着参考文献中所引用的那个网络资源了。
(2)著录引用时间到底有着什么实际的意义。文章发表后读者根据参考文献中著录的网址是否仍能找到同样内容已经是未知数了,参考文献是否存在与它被引用的时间实在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下面是一个被强调要著录更新时间或发表时间与引用日期的举例:[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即使这里著录了两个不知是发表时间还是更新时间与引用时间,但是网页打不开了。但是,对于网络文献的网络发表时间如果在文献中明确反映了,我觉得是应该著录的,网络文献既然以网络作为它的载体,其有在网络产生的时间,就如印刷型文献被引用时著录其被出版的时间一样。
5、电子文献类型标识及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的符号问题
《规范》对于参考文献类型、电子文献及其载体类型标识分类如下: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表明其载体类型。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本人认为《规范》对于电子文献类型的分类分得太笼统了,如果电子文献类型结合表1中印刷型文献类型的分类,那电子文献类型就比较完善了,因为大部分印刷型的文献类型也有网络版、光盘版,我们要对它们表示区别分类,而对于声音、图像、动画等类型的网络资源的类型标识就需要制定新的文献类型标识了。
6、网络参考文献的著录问题
《规范》对网络文献著录项目的内容和格式已有说明。网络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大体包括: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这些项目应尽量著录完整,确实没有的可缺省。网络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但是根据所调查的期刊论文对网络参考文献的著录情况真是五花八门,见表4: 因此,本人认为随着网络信息资源越来越被学者所利用,各界的学术期刊应加强对网络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及内容有个要求说明,逐渐推动网络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化。
本人在此就网络文献有相应的印刷型文献时应如何著录问题探讨。这时的文献的出处就有两个了,印刷型文献源著录于前,网络文献源著录于后,这样著录可以使用户在不能上网或网页已经更新时,去查相应的印刷型文献。
著录的格式应该是: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印刷型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出处。
毕业论文的引用篇6一、参考文献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说明了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所采集的信息量的大小,反映了作者的文献环境及其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信息量越大,行文和判断时的参考依据就越充分。为此,笔者对我校7个院(系)本科毕业论文及其参考文献数量进行了统计。由表1可以看出:
(1)篇均参考文献量5.0条,其中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篇均7.8条,最少的是物理科学学院篇均3.3条;
(2)未附参考文献的论文数占论文总数的比例很少,物理科学学院有16篇、计算机科学学院有6篇、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有2篇、数学科学学院有1篇;无图书参考文献的论文数136篇,占总论文数的6.7%。无期刊参考文献的论文数1 076篇,占总论文数的53%。
以上数据说明,多数毕业生较为充分地占据了相关参考资料,部分毕业生不熟悉论文写作文献资料的查阅内容、方法。或者只重视图书、或者只重视期刊,文献的占有不是很丰富。本文调查的论文不排除一部分有用文献未被纳入参考文献之列等现象。
二、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使用各类文献的记录,参考文献的文献类型大致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电子信息资源、特种文献等通过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类型的统计,可以了解各学科专业论文的撰写情况。
文参考文献来源和成分构成,从而确定各类文献载体的文献信息价值、地位与作用,有利于文献资源建设。从表2可知:由于图书具有内容专深、论述系统、观点成熟等特点,引用量最大,占参考文献总量的61.7%,如数学科学学院大部分参考文献均为图书参考文献;期刊因具有出版周期短、内容新颖、时效性强、研究面广、传递速度快、检索使用方便等特点而位居第二,占参考文献总量的29.9%;其他合计占8.4%。在所有学院各专业调查中,只有化学学院的期刊参考文献数超过了图书参考文献,占本专业参考文献总量的69.8%。以上数据表明:
(1)从整体看,在撰写毕业论文前的准备阶段——搜集资料过程中,毕业生对于图书文献的偏爱超过了其他任何类型的文献信息,而对于相关的学术性期刊这一类科学研究工作最重要情报源的利用相对偏少;
(2)毕业生全面检索信息资源,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图书馆对于各种类型文献资源的宣传辅导等主动服务工作还需加强。另外,笔者对图书参考文献中工具书的数量作了进一步调查,发现对工具书的利用率较小。
三、参考文献语种
通过对参考文献语种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校本科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利用国内外文献信息的情况、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以及外语水平的程度。从表2可以看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英文参考文献量最高,其次是物理、生物、数学学院,这说明我校化学专业的学生比较重视英语文献,具有利用英文文献的能力;物理、生物,数学学院的毕业生稍有对外文文献信息的吸收、利用意识。从表3看,我校师范本科生毕业论文中除了4%的参考文献为英文文献外,其余均为中文文献信息。外文参考文献偏少,语种单一的现象说明:
(1)我校本科毕业论文对外文文献的重视程度不够;
(2)我校本科生的外语水平有待提高,阅读外文资料、检索利用外文信息的能力有待增强;
(3)图书馆应加强外文文献信息的宣传和导读等工作。
四、参考文献年代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年代的分布情况是测评论文新颖性的标志之一。论文作者引用的文献新且具有权威性,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论文的水平和创新性。对参考文献年代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是参考文献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还反映了被参考文献的出版、传播和利用情况,是探讨文献老化情况的重要手段,据此可以确定各专业文献的阅览方式和保存年限,使文献利用率达到最佳值,如最大参考文献年限反映了文献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时期,可以说是文献的最佳利用时间。我校本科生各专业毕业论文引用书刊文献的年代分布如表4和表5所示。总体来看,图书的最大参考文献年限是出版后的第9—10年,占图书参考文献总量的25.9%;最高引用区间是出版后的1—4年,占37.9%;期刊的最大参考文献年限是文献发表后的第10年,占期刊参考文献总量的25.7%;最高引用区间是发表后的1—4年,占期刊参考文献总量的46.7%,各学院无明显差别。统计表明:
(1)由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在每年的3—5月间,因此,当年出版的文献引用较少;
(2)从图书参考文献来看,数学、生物学、化学学院毕业生的论文材料相对陈旧的利用率反而高,其他专业的参考文献相对新颖;
(3)引用期刊参考文献的毕业生中多数还是能够密切关注学术界的最新动态,收集和利用最新的科研信息。
五、结果与讨论
本次统计分析,发现了我校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有积极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其结果如下:
1·参考文献量分布均匀,专业不同,引文量显著不同,生物学院篇均参考文献7.81;地理学院篇均参考文献6.98;化学学院篇均参考文献5.08; 3个院系篇均参考文献6.67;通过这一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毕业生查阅文献资料比较全面,具有治学谨严的科学态度,传媒学院篇均参考文献4..56;数学学院篇均参考文献4.48;物理学院篇均参考文献3.28;计算机学院篇均参考文献3.78; 4个院系篇均参考文献3.88,且都是教材类的图书。通过这一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毕业生查阅文献资料途径比较单一。从部分学科看,教材类的图书占有量远远大于期刊,学生依靠教材作为研究指导,反映了我校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研究水平起点较低。
2·参考文献类型分布不均匀,专业不同,文献类型不同,生物学院、地理学院,图书、期刊基本一致;化学学院期刊较多,图书较少;传媒、数学、物理、计算机学院图书多,期刊少。经笔者随机调查了解,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主观因素:部分学生写毕业论文时查文献资料主动性不够,态度不端正,探索某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性不强,因而只查阅一两种图书或期刊,存有应付心理;客观因素:受学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设计内容限制,像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一般都是教师研究的科研课题内容,论文以设计为主,如:编程、制作网页、制作课件,这些设计以某门课程为主,利用教材就可以解决问题,至于学生解决的问题是验证性的,还是该领域的尖端问题,对此没有深入的评价。所以,部分学生失去了查阅大量文献的积极性。再则,学生大量的使用教材类的图书,是因这类图书讲解比较系统,学生容易掌握。而期刊主要刊登层次高的研究论文,学生由于学识水平有限、基础知识薄弱,不容易看懂,因此,不愿查阅期刊。从学校到院系,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要求不高,少数学生选题后,忙于复试、找工作、最后草草写个综述、个别懒惰者,甚至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以达到毕业为目的。
毕业论文的引用篇7[1]叶新明.引文中伪引和漏引的机制[J].图书馆学报,1998,(1):72—74
[2]陈希南,孙天启.浅析参考文献的含义及其著录规范化[J].情报资料工作,2001,(1):49—52.[3]刘 青,张海波.引用行为初探[J].情报杂志,1999,(5):64—66
[4]李锡初.图书馆学论文文末参考文献所存在的[J].图书馆论坛,1999,(3):33—35
[5]梁春阳.关于文献引文分析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7,(3):46—49
[6]刘献民.略论图书情报学论文中的“参考文献”[J].情报,2001,(2):9—10
[7]刘 君.学术论著中的参考引文与知识产权问题探析[J].图书馆,1997,(4):37—41
[8]凌兴珍.关于高校社科学报学术论文参考文献著录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82—89
[9]刘君玉.引文分析的评价[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8,(2):87—89.[10]林蓉辉.引文分析质疑[J].情报科学,1991,12(4):32—36
[11]李洪建.引文质量控制的理论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6,(1):13—14
[12]梁春阳.社科文献中的反驳引文[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5)
[13]宋明亮.我国图书馆学引文相关性研究[J].图书馆杂志,1993,12(3):9—11
[14]陈益君.期刊上中引文相关性的受控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1995,(4):18—21
【毕业论文的引用7篇】相关文章:
1.引用名言名句
2.作文指导:引用名句
3.高中作文如何引用热点
4.写作时如何引用热点
5.引用古诗作文
6.引用古文的辞职报告
7.引用青春的排比句
8.工作总结中引用的古语
9.课文引用诗词汇集
第三篇:7.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引用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引用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MLA论文格式)
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在一般书写英语论文时应当使用MLA格式来保证学术著作的完整。
1.MLA 文献引用格式的基本描述:
作者在正文中用括号夹注的形式注明参考文献的简要出处,即(作者姓氏+页码)。
Ancient writers attributed the invention of the monochord to Pythagoras, who lived in the sixth century BC(Marcuse 197).参考文献部分,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包括作者信息,书名信息,和出版信息(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三个部分。三个部分之间用“.”分开。
Marcuse, Sibyl.A Survey of Musical Instruments.New York: Harper, 1975.2.引语(Quotations)的格式
短于三行的一句或者短于一句的引语应该写入正文,并且用双引号标明。 双引号表示直接引语,单引号只用来标注引语中的引语。 引语不得使用斜体或粗体来表示(书名除外)。
在任何情况下(即使引语仅仅只有一个单词):
句末、小句末的句号和逗号都必须放在引号之内(无论单引号还是双引号), 冒号(“:”)和分号(“;”)都必须放在引号之外, 引文是疑问句则问号应放在引号之内,否则问号(“?”)应放在引号之外。
3.夹注(Parenthetical Citation)的格式:
引文出处使用括号夹注的方法(一般不使用脚注或者尾注)。正文中,括号夹注(作者姓氏+页码)放在句末标点以内,但不得放在引文的引号以内。引语段(block quotation)的括号夹注不属于单句,因而不得将其放在句末的标点以内。直接引语都必须标明页码,以便读者查找。
3.1 引用整篇文献的观点
三行或以上的引语作为独立的引语段(block quotation)。 引语段可以用单倍行距,但其首行和末行应与正文空1.5行。 引语段左右两边均应较正文缩进5格或1个制表符(TAB)的距离。
如果引语段原为一自然段,则其首行应进一步缩进4至5格或1个制表符的距离。 引语段的段首和段尾不得使用引号。 引语段的字体必须与正文相同。 正文中的中文引文应提供英文译文。
引用整篇文献(即全书或全文)观点时一般不用标注页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作者的姓氏在正文中没有出现,如:
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 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Taylor). 另一种情况是作者的姓氏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现,按MLA的规范不需要使用括号夹注,如:
Taylor claims that 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 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引用文献中某一具体观点或文字时必须注明该观点或者该段文字出现的页码,没有页码 3.2.引用文献中具体观点或文字
是文献引用不规范的表现。若作者的姓氏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现,则不需要在括号夹注中重复。
According to Marcuse, Ancient writers attributed the invention of the monochord to Pythagoras, who lived in the sixth century BC(197).3.2.1 引用多位作者写作的同一文献 二至三位作者:
Among intentional spoonerisms, the “punlike metathesis of distinctive features may serve to weld together words etymologically unrelated but close in their sound and meaning”(Jakobson and Waugh 304).(如果有三位作者,在括号夹注中应用逗号分隔他们的姓氏,如:(Alton, Davies, and Rice 56)。)
The study was extended for two years, and only after results were reviewed by an independent panel did the researchers publish their findings(Blaine et al.35).3.2.2 引用同样姓氏的不同作者 假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者有同样的姓氏,则括号夹注中应同时使用他们名字的首字母,Although some medical ethicists claim that cloning will lead to designer children(R.Miller 12), others note that the advantages for medical research outweigh this consideration(A.Miller 46).3.3 引用团体作者(corporate author)
如:
引用中文著作或期刊时同姓作者的情况较多,应在括号夹注中使用他们名字的首字母加(S.R.Wang 26)(J.X.Wang 30)以区分,如:
引用团体作者的作品,括号夹注中应使用团体的名称,如:
It was apparent that the American health care system needed “to be fixed and perhaps radically modified”(Public Agenda Foundation 4).3.4 引用无作者文献 引用无作者文献,如果文献标题没有出现在正文里,则括号夹注中应使用该标题或者(如An anonymous Wordsworth critic once argued that his poems were too emotional(“Wordsworth Is A Loser” 100).3.5 引用同一作者的多篇文献 按MLA规范,引用同一作者的多篇文献时,在括号夹注中应加入文献标题中的关键词组,Lightenor has argued that computers are not useful tools for small children(“Too Soon” 38), though he has acknowledged that early exposure to computer games does lead to better small motor skill development(“Hand-Eye Development” 17).或者
Computers are not useful tools for small children(Lightenor, “Too Soon” 38), though he has acknowledged that early exposure to computer games does lead to better small motor skill development(Lightenor, “Hand-Eye Development” 17).或者
Lightenor has argued that computers are not useful tools for small children, though he has acknowledged that early exposure to computer games does lead to better small motor skill development(“Too Soon” 38 and “Hand-Eye Development” 17).3.6 同时引用不同作者的多篇文献 括号夹注可以包括不同作者的多篇文献,文献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注意分号的The dangers of mountain lions to humans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Rychnovsky 40;Seidensticker 114;Williams 30).论文应尽可能避免使用非直接文献(即二级文献secondary source),但在无法找到直接文使用),如: 如: 果标题过长的话)使用该标题中的关键词组,如:
3.7 引用非直接文献(indirect source)
献(即一级文献primary source)的情况下,引文可以从非直接文献中析出,例如: Samuel Johnson admitted that Edmund Burke was an “extraordinary man”(qtd.in Boswell 2: 450).(注意:“qtd.in”中的字母“i”不得大写。)
引用非直接文献以后,在正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中只需列入该非直接文献的条目
3.8 引用文学作品和经典文献
In his famous advice to players, Shakespeare‟s Hamlet defines the purpose of theater, “whose end, both at the first and now, was and is, to hold, as „twere, the mirror up to nature”(3.2.21-23).这里的括号夹注表示引文来自剧本第三幕第二场的21至23行。(注意标点的使用。)在引用诗歌时应标出引文的节、行,如:
When Homer‟s Odysseus comes to the hall of Circe, he finds his men “mild / in her soft spell, fed on her drug of evil”(10.209-11).这里的括号夹注表示引文来自诗歌第10节的209至211行。
对不分节的诗第一次引用时应说明括号里标的是行数,使用“line”,以后的引用则不需再说明。例如:
在引用有章节、分册的小说的时候,应标出引文所在的页码、册数、章节,如: One of Kingsolver‟s narrators, teenager Rachel, pushes her vocabulary beyond its limits.For example, Rachel complains that being forced to live in the Congo with her missionary family is “a sheer tapestry of justice” because her chances of finding a boyfriend are “dull and void”(117;bk.2, ch.10).例子里的括号夹注表示引文来自该书第二册第十章的第117页。(注意标点和缩略语的使用。)
Consider the words of Solomon: “If your enemies are hungry, give them food to eat.If they are thirsty, give them water to drink”(Bible, Prov.25.21).例子里的括号夹注表示引文来自旧约《圣经》的《箴言》篇第25章第21节。《圣经》各篇的缩写有标准的写法,因而使用时应该注意核对。
3.9 对引语文字的更改 直接引语如出现在正文中间,使用引语的句子不得违反英语语法,不得出现“句中句”。为了使含直接引语的句子合乎语法,往往有必要对引语的文字作一定的更改。如果要删除引语中个别词句,可以用省略号(ellipses“…”)取代删除的词句。如果要加入或者更改个别单词或者词组,则可以将需要加入或者更改的单词或词组放在方括号(square brackets“[ ]”)以内。按MLA的规范,有几种情况括号夹注内不标页码。在引用剧本时应标出引文的幕、场、行,如:
第一次引用:(lines 5-8)以后的引用:(12-13)在引用《圣经》、《可兰经》等经典文献的时候,应标出引文的篇、章、节,如:
例如:
删除词句:
He stated, “The „placebo effect,‟...disappeared when behaviors were studied in this manner”(Smith 276), but he did not clarify which behaviors were studied.添加词组:
Smith(276)found that “the placebo effect, which had been verified in previous studies, disappeared when [his own and others‟] behaviors were studied in this manner.”
无论删改还是添加字词均不得变更引语的原意。
注意:如果删除是在句内,应该空一格以后再加省略号。如果删除是在一句整句以后,则应在该整句最后的标点(句号、问号或惊叹号)不空格直接加省略号。省略号应该用三个句点。
3.10 引用网络和电子出版物
引用网络文献和电子出版物时文中夹注的基本原则与引用其他文献时是基本一致的。引用网络和电子文献观点时有两种情况:
3.10.1一种是引用网络与电子文献的全文观点(或做整体描述), 如果作者的姓氏或研究项目/主题网站的名称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现,按MLA的规范不需要使用括号夹注,如:
The database Duecento is an invaluable source for texts of medieval Itanlian poetry.Romanc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Home Page has links to many helpful resources.3.10.2另一种情况是引用部分观点,如果作者的姓氏或研究项目/主题网站的名称在正文中没有出现,那么在括号夹注中需注明作者或项目名称,文章名称,段落。
One online film critic stated that Fitzcarraldo is “...a beautiful and terrifying critique of obsession and colonialism”(Garcia, “Herzog: a Life,” par.18).(其中“par.”指网页上的段落)Hypertext, as one theorist puts it, is “all about connection, linkage, and affiliation”(Moulthrop, “You Say,” par.19).如果作者姓氏已给出,则夹注中只标注所缺项目:
“The debut of Julius Caesar,” according to Sohmer, “proclaimed Shakespeare‟s Globe a theater of courage and ideas, a place where an audience must observe with the inner eye, listen with the inner ear”(par.44).4.脚注(footnotes)的使用 在MLA的规范里,脚注只应在下列两种情况中考虑使用:
(1)提供有一定重要性、但写入正文将有损文本条理和逻辑的解释性信息;(2)提供因篇幅过大不宜使用括号夹注注明的文献出处信息。参考文献著录的格式
5.1 著录已出版的文章 一位作者写的文章
Most, Andrea.“ „We Know We Belong to the Land‟: The Theatricality of Assimilation in Rodgers and Hammerstein‟s Oklahoma!” PMLA 113(1998): 77-89.两位作者写的文章(第二位作者先名后姓)
White, Sabina, and Andrew Winzelberg.“Laughter and Stress.” Humor 5(1992):343-55.两位以上的作者写的文章
Mascia-Lees, Frances E., Pat Sharpe, and Colleen B.Cohen.“Double Liminality and the Black Woman Writer.”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31(1987): 101-14.参考文献著录在MLA规范里叫做Works Cited。撰写论文时应仔细阅读MLA的规范手册,本节提供部分著录实例供参考。
如果作者人数超过三人,也可以考虑仅保留第一作者的名字,加上et al.(拉丁文 “and others”),如:
Mascia-Lees, Frances E., et al.“Double Liminality and the Black Woman Writer.”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31(1987): 101-14.书评、影评、电视节目评论等(Review)
Kidd, John.“The Scandal of Ulysses.” Rev.of Ulysses: The Corrected Text, by Hans Walter Gabler.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30 June(1988): 32-39.收集在书籍中的文章(Selection from an edited book)(注明文章在书籍中的起始页码)Glover, David.“The Stuff That Dreams Are Made Of: Masculinity, Femininity, and the Thriller.” Gender, Genre and Narrative Pleasure.Ed.Derek Longhurst.London: Unwin Hyman, 1989.67-83.杂志中的文章(注明文章在杂志中的起始页码)
Miller, Mark Crispen.“Massa, Come Home.” New Republic 16 Sept.1981: 29-32.Hochbruck, Wolfgang.“Breaking Away: The Novels of Gerald Vizenor.” World Literature Today 66.2(1992): 274-78
报纸中的文章
Lohr, Steve.“Now Playing: Babes in Cyberspace.” New York Times 3 Apr.1988: late ed.: C1+.“late ed.”指的是版本,“C+”指的是版面的位置。百科全书中的文章(An entry in an encyclopedia)
Mohanty, Jitendra M.“Indian Philosophy.” 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Macropaedia.15th ed.1987.政府文件(A government publication)
United States.Natl.Council on Disability.Promises to Keep: A Decade of Federal Enforcement of the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Washington: GPO, 2000.5.2 著录已出版的书籍 一位作者写的书籍
Graff, Gerald.Professing Literature: An Institutional History.Chicago: U of Chicago P, 1987.新版书(Book with a new edition)
Erikson, Erik.Childhood and Society.2nd ed.New York: Norton, 1963.(2nd ed.)指的是版本,ed.小写
团体作者(Book with a corporate author)写的书籍
College Board.College-bound Seniors: 1989 SAT Profile.New Yor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1989.无作者书籍(Book with no author)
Guidelines for the Workload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Urban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1987.编撰的书籍(Edited book)一位作者:
Feldman, Paula R., ed.British Women Poets of the Romantic Era.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P, 1997.两位作者:
Kerckhove, Derrick de, and Charles J.Lumsden, eds.The Alphabet and the Brain: The Lateralization of Writing.Berlin: Springer-Verlag, 1988.注意:一位编者用“ed.”,两位或两位以上用“eds.”。
翻译的书籍(Translated book)
翻译的书籍应在书名后加上“Trans+译者名”,翻译者的名和姓不需要改变次序。
Lacan, Jacques.Ecrits: A Selection.Trans.Alan Sheridan.New York: Norton, 1977.重版书(Republished book)
Hurston, Zora Neale.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1937.Urbana: U of Illinois P, 1978.5.3 著录尚未正式出版的文献 硕博士论文(Dissertation)
Hubert, Henry Allan.“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Studies in Nineteenth-Century Anglo-Canadian Colleges.” Diss.U of British Columbia, 1988.学术会议上的报告(Conference paper)
Moffett, James.“Censorship and Spiritual Education.” The Right to Literacy Conference.Columbus, Ohio, September 1988.研究报告
Flower, Linda.The Role of Task Representation in Reading to Write.Technical Report No.6.Berkeley: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Writing at U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nd Carnegie Mellon U, 1987.小册子(A brochure)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Dept.of Jury Commissioner.A Few Facts about Jury Duty.Boston: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 1997.5.5 著录汉语著作和文章
参照英文文献,条目中的汉语不得使用斜体,引用中文期刊文章,必须标明文章出现的页码。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吕俊.“翻译研究: 从文本理论到权力话语.”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2002): 108-112.罗兰·巴特.罗兰·巴特随笔选.怀宇译.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5.6 著录网络和电子出版物(1)纸印期刊的电子版:
Bleich, Eric.“From International Ideas to Domestic Policies: Educational Multiculturalism in England and France.” Comparative Politics 31.1(Oct.1998): 6 pp.Expanded Academic ASAP.Middlebury College 2 Aug.2003
报纸电子版中的文章
Verhovek, Sam Howe.“Microsofts Might Be Better Than One.” The New York Times.1 May 2000.3 June 2001
Eilola, John.“Little Machines: Rearticulating Hypertext Users.” 3 Dec.1994.14 Aug 1996
5.7 参考文献的排列
(1)文献条目按作者或第一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
(2)同一作者的多篇文献排序时,作者的名字只出现一次。后面的用“---”代替。但是表示编纂的“ed.”需要重复。相同作者的书目按书籍的首字母先后顺序排列。
(3)如果同一作者既是一篇文献的独立作者,又是另一篇文献的第一作者,则独立作者的文献应列在第一作者的文献前面。
(4)如果不同文献有相同的第一作者,但其余作者不尽相同,则条目按第二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如果第二作者也相同,则按第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
(5)无作者文献应该把文献标题看作作者的姓对待,除去冠词后按第一个词首字母的顺序排列。同样,团体作者应该把团体名称除去冠词后按第一个词首字母的顺序排列。
Borroff, Marie.Language and the Past: Verbal Artistry in Frost, Stevens, and Moore.Chicago: U of Chicago P, 1979.---, trans.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New York: Norton, 1967.---, ed.Wallace Stevens: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1963.Frye, Northrop.Anatomy of Criticism: Four Essays.Princeton: Princeton UP, 1957.---, ed.Design for Learning: Reports Submitted to the Joint Committee of the Toronto Board of Education and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Toronto: U of Toronto P, 1962.---.The Double Vision: Language and Meaning in Religion.Toronto: U of Toronto P, 1991.---, ed.Sound and Poetry.New York: Columbia UP, 1957.(6)汉语文献在英语文献之后单独排列。
第四篇:英文引用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英文引用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应为:Cowley,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English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
[1]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Heider,E.R.&D.C.Oliver.Thestructureofcolorspaceinnamingandmemoryoftwolanguages[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1999,(3):62–67.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5]Gill,R.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M].London:Macmillan,1985:42-45.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
[6]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7]French,W.BetweenSilences:AVoicefromChina[N].AtlanticWeekly,198715(33).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
[8]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9]Spivak,G.“CantheSubalternSpeak?”[A].InC.Nelson&L.Grossberg(eds.).VictoryinLimbo:Imigism[C].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88,pp.271-313.
第五篇:毕业论文要求
毕业论文规范要求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学员毕业的标志性作业,目的在于总结专业理论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也是衡量电大本科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层次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许多同学由于缺乏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对本科学员就如何撰写毕业论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一、毕业论文及其写作要求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从文体而言,它是对本专业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论说文。从侧重点不同 , 分为理论论文和实践论文。理论论文以议论为主来探讨、论述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提出对策办法,并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一种著述文体。实践论文针对现实问题,用实验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并加以理论提升。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总结理论学习成果,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性质,不能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结论,而是从已知求未知 , 必须具有一点新的思想深度和自己的观点、主张。
(二)撰写毕业论文达到的目的撰写毕业论文是在校大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是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目的。不同于单门课程的考核,毕业论文着重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写好一篇毕业论文,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由于目前学校的考试方法大都偏重于记忆,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同学们大多缺乏对理论的深度掌握和实际运用的能力。有的同学平时学习马马虎虎,满足于应付考试,很少作课堂笔记和读书札记,对写作知识了解不多,很少进行写作练习,结果到写毕业论文时才临阵磨枪,回头补习各种知识,其写出来的论文连最基本的格式要求都不懂,逻辑上颠三倒四。还有一类同学平时学习死记硬背,缺乏能力的培养,缺少动手动笔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都会暴露出来。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使同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克服缺点,也便于学校和毕业生录用单位全面地了解和考察每个学生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便于发现人才,同时还可以使学校全面考察了解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二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同学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大学生毕业后,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特别是本科生)。无论你是在在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或从事企业管理工作,都要学会调查研究,学会起草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为此就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至于将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人,他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科学研究。大学是高层次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开拓精神,既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发挥无限的创造力,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熟练地从事一般性的专业工作,又能对人类未知的领域大胆探索,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同学们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如何观察、如何调查、作样本分析;如何利用图书馆、网络检索文献资料等方法。撰写毕业论文是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有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可以减少摸索中的一些失误,少走弯路,而且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撰写论文是结合科研课题,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既可以印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的活生生的新知识。此外,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某一侧面和专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会培养学习的志趣,这对于他们今后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增强攀登某一领域科学高峰的信心大有裨益。
(三)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首先毕业论文应符合社会学科类论文的基本要求 ,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性 : 社会科学各学科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术性 : 学术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毕业论文的论点和论证不能只停留在描述事物的外部现象,而应在立论和论证过程中尽可能触及事物内部较深的层次,深入剖析事物的内在本质揭示出事物的规律性。
(3)科学性 :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科学理论和科研实践为基础,采取严谨的态度去探求未知,得出结论。论文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论文的立论要客观、正确;论据要可靠、充分;论证要符合逻辑,严密、有力;表述要严谨、准确。
(4)创造性 : 创造性的核心是创新。在毕业论文撰写时要注意对所研究问题采取新的分析方法,得出新的观点,不能只重复前人的研究或人云亦云,不要大段复述已有的知识。当然,创造性并不排斥继承性,事实上,创造性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作为学生毕业论文,只要有一点创新也就够了。因为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要求相对要低一些。当然不排除也有较高水平的毕业论文。、除了以上四点外,毕业论文还应达到一些特定的要求 :
(1)学生应在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一人一题,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畅。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工商管理专业范围以内,文体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分析报告。
(3)毕业论文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基本上要求打印文稿),论文结构、纸型、版式与用字等执行湖南电大论文格式要求,毕业论文要制成电子文档。
(4)毕业论文正文字数要求 5000 ~ 8000 字。(学位论文:10000-12000字)
(5)已发表的论文不能再用 , 更不能从网上全文下载或从报刊杂志上全文抄袭论文。
(6)论文一律用 A4 纸打印,交稿时论文印制一式三份和电子文挡软盘一个。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
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 “ 写什么 ” 的问题,亦即确定研究的方向。如果 “ 写什么 ” 都不明确,“ 怎么写 ” 就无从谈起。题目的好坏,不能离开一定时代的社会需要和作者自身的主客观条件 , 做到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二)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我们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具体地说,学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从 “ 热点 ” 问题选题。在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发展和学科研究中,尤其是在我国深化改革的大潮中,经常出现集中关注的 “ 热点 ” 问题,各界人士、专家学者等各方面人士关注度非常高,各种形式的讨论相当的热烈。这些 “ 热点 ” 问题一般在某个时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如曾经出现过的 “ 国有企业承包制 ”、“ 国有企业产权问题 ”、“ 资产重组问题 ” 和当前的 “ 经济是否过热问题 ” 等等,“ 热点 ” 问题有大有小,选择那些自己综合能力可以驾驭的论文选题。.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而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 “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 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 行业垄断 ” 等。相对来讲,“ 热点 ” 问题引人注意,一定时期集中讨论 “ 热点 ” 问题的文献资料也比较丰富,弊端问题则主要是要能发现问题,找准弊端,自己能够收集相关材料,研究出解决弊端的办法措施。.从具有一定倾向性的问题选题。在倾向性问题的苗头出现时 , 用理论观点分析 , 预见它的生命力或后果 , 这样具有前瞻性的选题往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如 “ 居民富了要增加智力投资 ”、“ 居民收入增加了要外出旅游 ”、“ 乱划开发区破坏挤占耕地 ” 等等。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题目。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并根据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具体地说,学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
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
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学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但能发挥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 , 展示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才能大有益处。
第三、要选大小适宜题目。现实性强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问题 , 当然是好题目 , 但由于自己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 题目如果太大往往不容易写好.因此 , 一般来说 , 题目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好.如果学员在工作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熟悉 , 材料丰富 , 对问题的理解有深度 , 小题目也能发挥理论水平, 写出好文章。选题可以大题小做 , 如论述工资制度改革 , 可以限定为论机关工资制度的改革;也可以小题大做 , 如从某企业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等等。总之 , 题目的选择应是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 , 大小适宜为好。
第四、要拟一个好的标题。标题是给文章标的题目 , 即取个名字。毕业论文的标题是论文的眉目,应仔细推敲,尽可能从各个角度充分考虑,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好的标题应是确切适宜、简洁明白、醒目引人。标题不可过长,尽量在 20
个字以内。常用的拟标题的方法有 : 一是直接揭示或概括主题 , 如 “ 应正确看待当前物价的上涨 ”;二是引人注意的标题 , 如 “ 房改的出路在哪里 ?”;三是形象化暗示主题 , 如 “ 大地超载----论我国的人口形势 ”;四是直接指明主题的所属范围 , 如 “ 某某地区第三产业水平评价及发展战略 ” 等等.(三)获取最佳论文选题的途径、选择你有浓厚兴趣,而且在某方面较有专长的课题。、要善于独辟蹊径,选择富有新意的课题。、选择能够找得到足够参考资料的课题。、征询指导老师的意见 , 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利用图书馆、电子网络中的资料选题。、由教师提出系列参考题目,供大家根据自身情况予以选择。
三、毕业论文的结构
毕业论文结构布局的基本格式由标题、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
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
中文摘要,不多于 200 字,要摘出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便于读者一看就能掌握论文内容的要点。目前比较通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内容摘要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读者阅读,所以要简洁概括。
正文是论文的的核心内容,包括导论、正论、结论三大部分。导论部分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导论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 通常几百字即可。正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作者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结论部分是论文的归结收缩部分,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在一篇论文中,导论、正论和结论都要有,但却不一定是三部分三块。有的论文三部分齐全,导论提出提出问题,正论分几层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有的论文把结论提前融进导论,以解决问题导入,正论再一层一层地分析论证,最后没有结论,或只有一个结尾;还有的论文导论提出问题,正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后,然后提出对策,再写个结尾。
参考文献的要求 :
(1)参考文献一般应是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2)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3)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
(4)参考文献在整个论文中按出现先后依次列出;
(5)参考文献的书写顺序:序号,作者,论文名,杂志名,期号,出版社,年份,页号。
例: 期刊杂志【 25 】丁冰,李海珍,略论效率与公平,《财经研究》,No.l(1995),109-120 ; 著作【 11 】中国税务学会编,中国税务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暨全国税收理论研究会文集,中国税务出版社,1995,P148,155 ;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一)、毕业论文的基础工作--收集与整理资料。学员收集资料的途径: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历史资料,从报刊杂志、电子网络中查找资料,也可以做实地调查研究。搜集资料越具体、越细致越好。在搜集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对新鲜论点,好的见解,要完完全全摘录;对能说明问题,有说服力的论据、好材料,要不加改动地摘录;对过长的资料,可加以简明扼要的概括,对这些资料都要分类整理。
(二)、毕业论文的核心工作--确定论点和选定材料。学员要在占有大量资料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切忌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资料的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四)、毕业论文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包括拟定提纲、起草初稿、修改和最终定稿。
(1)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主要依据以及如何进行论证等具体内容。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论文提纲一般不少于 1000 字。
(2)起草初稿要按照提纲结构写,又要发挥创造性。要用具体的材料、科学的论述和连贯成篇的语言去展开提纲上的要点。从论文的整体看,导论导出正论,正论必须根据导论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不能岔开,结论是论证的结果。在初稿写作过程中,最忌讳的是打断,使思路停顿,论文写不下去;要贯彻 “ 大改小不改 ” 的原则,不是论文的整体结构有问题,就不要停下,局部的小问题在论文修改时再解决。
(3)修改定稿是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工作。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白,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4)毕业论文起草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要注意论文正文结构的完整,首尾呼应,切忌结构松散、支离破碎。
②对已收集到的资料的使用,要注意该详则详,应略当略,不要形成资料的堆砌,要适当剪裁,使文章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③毕业论文的语言是文章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毕业论文的语言要符合经济论文的语言特点。一是要精确。用词要恰当贴切,要多使用含义单一的专业术语;要多用附加成分多的、表意严密的长句和语义详尽、逻辑性强的复句;要多使用准确无误的经济统计数据。二是要简明。即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明白无误地传递出去。三是要平易。语言要平实自然、明白流畅,所以要做到朴实无华,因为经济论文是非欣赏型文章,要实实在在,避免使用生僻难懂,或华丽的词藻,要做到直截了当,不要让人去领会 “ 言外之意 ”,不需要含蓄和委婉。四是要庄重,句子形式要严整,在措词上要避免使用口语色彩过浓或感情色彩过强的语词,更不能使用粗俗词,也不要随便使用简称。
五、毕业论文的答辩
答辩是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使学生认真总结思考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 促使学生巩固提高已学过的相关知识 , 进一步发现和认识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 , 以利于今后的进一步提高;它也可以使教师全面了解毕业论文写作情况 , 准确把握毕业论文质量高低 , 及时发现和总结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 以利于今后进一步改革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原则上所有的本科毕业生都应参加论文答辩。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基本程序
(1)由答辩小组长宣布答辩小组名单,向学生介绍答辩程序和有关要求,并宣布答辩开始。
(2)答辩人介绍论文主要内容,时间在 10 分钟左右。
(3)参加答辩的老师就论文的内容向答辩人提问。
(4)成绩评定。待所有答辩人完成答辩后,用书面形式对拟评成绩进行无记名投票,同意票数过半数即为通过。
(二)毕业论文介绍的主要内容
(1)选题的目的、意义、根据、来源、理由等。
(2)论文的基本结构、基本内容及主要研究方法。
(3)论文的主要创新观点及创新价值。
(4)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5)论文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