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级财务管理文献选题.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权界定的思考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权界定的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各国的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我国的学者把公司治理主要分为美英模式与德日模式两种模式。我国上市公司借鉴的是德日模式,实行所谓“二元制”,即在董事会管理公司时,由监事会负责监督。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诸多问题,出现监事会虚化现象,从而导致上市公
司权利制衡机制的失效,引发了损害中小股东、债权人、公司利益以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现行监事会不能很好地履行其职能以及公司海外上市的需要,我国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入美英法系国家的独立董事制度。1997年12月,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112条规定上市公司可以设立独立董事制度,而且特别注明“此条为选择条款”,2001年8月1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建立规范的独立董事制度已开始走上轨道;2002年1月7日,证监会、国家经贸委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在2002年6月底前选聘2名以上的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底以前独立董事人数必须占1/3以上。20世纪中期以来,出现了公司法国际化的趋势,独立董事制度成为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共同取向。我国上市公司在保持其原有的“二元制”公司机构的基础上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有益的改革尝试。但是,中国要在二元体系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中设立独立董事,是否会与现有的监事会在功能上产生冲突?;中突结果是否会削弱两者功能的发挥?如何将独立董事的职能纳入现行的治理框架内,如何合理协调和定位二者关系,发挥各自的长处,从而避免监督问题上的功能;中突和无人负责的尴尬,应是制度设计时必须仔细斟酌的问题。
二、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冲突
应当认识到的是,独立董事制度主要是在英美这一类没有设置监事会的“一元制”的国家盛行。董事会集监督与管理职能于一身,为独立董事制度的推行提供了可能。而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不得兼任监事,在我国的“二元制”下,兼具监督与管理职能的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无疑与现行监事会制度发生了:中突。
将中国证监会2002年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2001年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及《公司法》的有关条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独立董事不口监事会被赋予的权力多有重复之处,两者都被定义为公司内部的监督者角色,在“角色扮演”中发生重复和;中突。依照我国《公司法》第126条规定,监事会行使下列权力·①检查公司的财务;②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③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④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⑤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另外,监事列席董事会议。由此可见,监事会是我国公司中常设的监督机关,负有财务监督和业务监督的双重职能。关于独立董事的职权范围,根据证监会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独立董事除应当具有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赋予董事的职权外,上市公司还应当赋予独立董事以下特别权利,①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②向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③提议召开董事会,④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⑤对董事会提交股东大会讨论的事项,如需要独立财务顾问出具独立财务顾问报告的,独立财务顾问由独立董事聘请,⑥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向股东征集投票权。从而使得独立董事也被赋予了类似于监事会的财务监督权和业务监督权。在财务监督方面,监事会有权“检查公司的财务”,独立董事有权“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在业务监督方面,监事会有权“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有权要求董事、经理纠正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这其中包括虚假财务报表、不正常关联交易、当权者中饱私囊等行为,而独立董事有权对重大关联交易、聘用和解聘高级管理人员及可能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事项发表独立意见。两者比较,不难发现,我国独立董事比监事会享有更主动的监督权,即它可以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而监事会只有提议公司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必要时它才可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其履行职责进行协助。这样一来,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极有可能导致原本就已形同虚设的监事会的地位进一步被架空和削弱。二、三、冲突的协调:重构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权范围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是分属于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两种不同的监督模式下所产生的具体制度,公司法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到来为两种制度的融合提供了可能和可行性,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两种模式制度背景的不同以及兼采两种模式所产生的;中突。对于上述:中突,笔者提出的解决思路是:从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各自的特点出发,界定两者的职权范围,使两者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l.在监督职权范围的界定上,应强化监事会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监事会是股份有限公司必设又常设的监察机关,虽然法律上赋予了监事会很高的地位,将监事会定位为代表股东监督公司董事会和管理者经营行为的公司内部权力组织,但是从目前我国监事会的现状来看,按照《公司法》构建的监事会难以完全适应对公司进行有效监督的需要,这是否就意味着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就可完全取代监事会的地位和作用,降低或放弃对完善监事会制度的努力呢?笔者认为,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公司治理这一系统工程的其他部分,有了独立董事制度并不意味着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独立董事的实践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好的如万东医疗,不好的如郑百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50%以上为不流通股,监督权力薄弱,以及缺乏有效的外部竞争机制的情况,笔者认为.专设监事会的监督力度应比独立董事更有力,更适合我国国情,应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主体地位。因为:首先是权力制约的需要。现代公司的理念是分权制衡,与董事会权力扩张、强化相适应,只有设置权威性的、常设的、权力强大的监事会才可与其同级对等机关——董事会的权力制衡,提高监督效率。由于监督主体的监督力代表了公司财产所有者的意志和权益,是所有者主体的授权,因而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并且这种权威性与所有者主体的层次有关,通常所有者主体的层次越高,监督主体的权威性越大,代表公司出资者所有权的监事会监控比代表法人所有权的独立董事监控的权威性更大,因而公司监督机制的构架应以监事会为中心,其次,有利于监督的及时。独立董事是兼职,因而难免出现“发现问题才监督的被动监督”,而设立常设、独立的监事会却可以对公司的业务经营、财务状况及时监督、检查,以防董事会越权或滥用权力。
在我国监事会制度长达10年之久,长期以来监事会不监事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管理层对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重视,监事会也开始尽职尽责,如桐君阁、湖北兴化、sT高斯达等公司的积极监事行为已引起业内人士的积极关注。基于我国现行公司法对监事会制度的规定比较模糊笼统, 因此当务之急应完善公司立法,要求上市公司必须重构监事会,对监事会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履行职责、权利义务、业绩考核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以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在具体监督职权的界定方面,除公司法已规定了的五项权力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扩大监事会的权力:①赋予监事会更积极的财务监督权,这主要是指监事会有以公司名义委托律师、会计师等财务专家审计公司财务的权力,其费用列入公司支出,②赋予监事会代位诉讼权,代表公司对违法董事、经理提起停止侵害或损失赔偿诉讼;③当监事会认为有必要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并依法行使了提议权,但董事会拒不召开时,监事会有“补充召集权”,即可自行召集股东大会,④赋予监事会人事监督权,对董事、经理进行人事制约,增加监事会的监督力度。
2.独立董事应协助监事会进行监督,同时强化独立董事在公司战略决策、提名、薪酬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独立董事应充分发挥其具有的经济、行业、技术、财务、企业经营管理等专长,在公司的财务和业务监督方面与监事会进行协作。在财务监督方面,取消其独立的财务监督权,将其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的权力取消转移至监事会,以防止将这部分权力赋予独立董事而导致监事会进一步被架空,使监事会作为公司监督主体的地位得以强化。当然,独立董事为履行其他职能需要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的,有权查阅公司的财务资料或聘请中介机构制作财务报告,但不以财务监督为目的;在业务监督方面,独立董事主要是对董事会所有重大决策的公正性与科学性进行监督。具体包括对资产分配、资产重组、公司发展战咯等等重大的决策的依据、内容、程序、经理层对决策执行的结果等进行监督、制约和评价。在对内部董事、经理人员监督时,独立董事应将重点放在监督其行为的妥当性上,监事会重点监督其行为的合法性上,关注董事和经理明显违反善管义务和注意义务的行为。
三、同时独立董事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公司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不口丰富的从业经验,其存在有助于公司的专业化运作。独立董事应着力于通过在董事会决策过程中的独立判断,为公司提供战略决策支持,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实现其内部制衡和促进管理的作用,并就董事和经理人员的薪酬制度以及董事的提名等进行监控,从而起到提高公司决策水平,改善公司声誉,提高公司价值的作用。◆
第二篇:高级财务管理文献选题.独立董事薪酬影响因素分析
一、独立董事薪酬影响因素分析二、三、四、五、引言
2001年8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在境内上市公司全面引进独立董事制度,要求境内上市公司按照《指导意见》修改公司章程,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并要求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应当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津贴的标准应当由董事会制定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年报中进行披露。除上述津贴外,独立董事不应从该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或有利害关系的机构和人员取得额外的、未予披露的其他利益。
《指导意见》肯定了独立董事报酬的请求权,但关于独立董事报酬的具体形式和领取报酬的标准没有规定,从而把这一权利赋予给企业,由企业自由决定。那么我省上市公司在实际中是根据哪些因素来制定独立董事薪酬的呢?
二、文献回顾
在整理国内研究独立董事薪酬的相关文章时发现,国内关于独立董事激励补偿机制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只有罗党论(2003年)在第九届财务学科研讨会上发表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薪酬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和杜胜利、张杰《独立董事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两篇文章属于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和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来探索影响独立董事薪酬的因素。概括来讲,结论如下:
1.公司规模独立董事薪酬与以总资产对数代表的公司规模有较强的下相关性。通常情况下公司规模越大,其业务复杂程度就越高,越需要独立董事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相应的报酬补偿应该更多。
2.净资产收益率John Pound(Walter J.Salmon,1995,中译本2001)认为,董事会成员(包括独立董事)必须有足够的激励,而且应将其收入与服务挂钩,否则他们就不会承担制定和质疑公司政策的重任。独立董事薪酬与以单位资本经济增加值代表的公司前期业绩及长期价值创造能力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3.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的基本要素。王跃堂(2003年)认为对于上市公司,由于不同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不一定相同,甚至可能相互冲突,因此代理问题所难免,而代理问题的类型则与股权结构有关。从股权结构看,我国上市公司股份主要由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组成。一般而言,社会公众股分散于众多社会股东之间,不可能对公司的控制权产生影响,对上市公司决策影响最大的是国有股东和内部法人股东。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主要为国有法人股东和内部法人股东。杜胜利、张杰(2004年)得出,独立董事薪酬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有较强的负相关性。
4.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是相对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独立董事在公司的独立程度和对决策发表意见时的份量,从而使得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认为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构成比例较大说明公司重视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他们往住倾向于通过支付较高的薪酬来肯定独立董事的工作。由此得出独立董事薪酬与独立董事比例存在正相关性。5.独立董事工作时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曾首次对于独立董事工作时间做出了明确规定,即每个独立董事在同一家上市公司每年不少于十五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并确保有足够的精力有效地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独立董事的工作重心主要在董事会议上,每次董事会议都几乎要求独立董事长参加,由此得出独立董事薪酬与以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代表的工作时间存在正相关性。
6.诉讼、仲裁和重大关联事项上市公司发生诉讼、仲裁事项使得独立董事的风险加大,而所有重大关联事项都要求独立董事就此发表独立意见,从而独立董事必须花费相应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这些事项。这些因素在公司制定独立董事薪酬的时候应该加以考虑。
从2004年河南省上市公司(共31家)年报公布数据显示,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的公司有22家,占河南省上市公司总数的71%,其中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控股比例50%以上)的公司有14家,占河南省上市公司总数的45%,进一步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为47.8%。在这种情况下,由第一大股东派出的代表在董事会中具有绝对力量,其相关决策均代表了其自身利益,这当然也包括在制定独立董事薪酬问题上。而独立董事相当大的作用是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在河南省上市公司这种股权结构下,独立董事薪酬影响因素如何?
(1)独立董事薪酬与总资产和资产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弱,t值分别为0.079912,0.698908。这说明在河南省上市公司中很少将公司规模和公司业绩与独立董事薪酬联系起来。
(2)独立董事薪酬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负相关,t值为-1.03392。这说明了第一大股东确实存在对独立董事薪酬激励不积极的态度,从而不会设立较高的独立董事薪酬。
(3)独立董事薪酬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构成比例和独立董事平均年龄相关性不显著,与已有的结论不符。
(4)独立董事薪酬谢与以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代表的独立董事工作时间存在正相关性(t=0.128092),说明董事会在制定独立董事薪酬标准时的确要考虑独立董事实际在公司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个因素。
(5)对于我们考察的两个影响独立董事薪水酬的因素,统计结果显示它们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不显著,这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河南省上市公司在制定独立董事薪酬时对薪酬中应该包含的风险补偿考虑得很少。
4.其它
在河南省31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27家,采掘业有2家,交通运输业有1家,水电煤气业有1家。而且制造业独立董事平均年薪为3.5万元,制造业在制订独立董事薪酬时更多的是参考同行业标准。另外,河南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平均为33.7%,达到证监会1/3的要求。
这些都说明河南省上市公司更多是出于达到《指导意见》关于独立董事数量要求的目的而聘请独立董事,在薪酬问题上采取低标准而且缺乏激励与约束的做法,导致独立董事主动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不高的被动局面。
四、结论
以上这些现状表明河南省上市公司在独立董事薪酬设计上更多的是参考同行业标准,缺乏一些如风险衡量、业绩激励等薪酬设计中应予以考虑的因素。结果可想而知,独立董事对公司重大经营决策不能有效地发表独立意见,不会拿出更多的时间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会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负更多的责任,没有积极性和动力出谋划策和和履行监督职责。建立独立董事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步骤,而上市公司治理机构的完善,对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规范证券市场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都具有积极影响。如果期望独立董事积极工作并以法律责任进行监督,就应该让独立董事获得与其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相应的报酬。对河南省上市公司来说,独立董事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其中薪酬设计是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中关键的环节。
第三篇:协调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的几点思考
协调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的几点思考
李莉娟
(青海民族学院
社科部
青海
西宁
810007)
摘要:我国新公司法规定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并行,那么产生于不同治理糓构的两种监督制度如何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协调发挥作用,起到其应有的监督效果。本文试就二者如何协调兲系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达到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瓑督的效果。
关键词:协调
独立董事
监事会
关系
思考
2005 年10月27日新颁布的《公司法》中通迆巨固监事业权力和增设独竊董事强化公司的监督力量,改善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也就是说我国上市公司采取了独立董事与监亊优制度并行的公司内郠治理结构。一元制下的独立董事制度丌二元制下的监事会制度并存,忁然使职能有很多交叉,交错设置的两种制衡机制在运行中会产生许多困扰和矛盾,在法律和实践中如何华调独立葢事与监事会的关系,是一霪复杂的课题。本文试就对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在公司内部监督中的关系作一粗浅抢讨,期望二者在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中嶈好的发挥各自的监督作用。
一、我国上市偬司中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现实矛盾与冲突
由于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是在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两种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产生的具体制度,两种模式共处于同一公司治理结构中可能产生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与冲突目剌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突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在价值取向上的矛盾
独立董事制度的价值追求昭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其理论埸础是股东主权理论,股东是公司的真正所有者,公司治理的目标是约束经营者并使其在股东利益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以确保股䰜获得投资回报。当然,公司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满足了其他索取权的利益,实现了社会公平和效率的最大化。而建立于计划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的监事会制度为适应渐进性改革的需要,把价值目标定在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上,其理论依据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即公司是由多个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贷款人、供应商、客户、经理人和职工等组成的契约组织,公司的目标不只是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要满足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①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在价值取向上的这种冲突,很可能使他们在行使权力时,由于关注的利益主体不同而对同一问题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造成上市公司内部权力机关的权力冲突,从而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
(二)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冲突的表现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中,独立董事除了被赋予《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赋予董事的职权外,在证监会发布的《指导意见》中还赋予了六项职权和六大独立意见发表权,特别强调了独立董事在财务上和法律上对关联交易的监督权,同时也突出了独立董事在董事和管理层任免、薪酬决定上的监督权。2005年新订的我国《公司法》第54条也列举了监事会(监事)的法定职权。仔细比较我国对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监督职能的规定,可以发现独立董事和监事会都享有财务检查权,而且独立董事对重大关联交易等董事、经理人员的行为的监督权,也与监事会对董事和经理违法行为监督的职能存在交叉的地方。因此,在现实运作中,二者很可能会出现双头监督的权力冲突局面,导致资源浪费或者推诿责任的局面出现,影响公司治理的质量。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可以产生冲突的职能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首先,二者都把对公司财务的检查监督作为核心内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38条赋予了审计委员会类似监事会的财务监督权,这样公司的财务监督权同时被赋予两个监督主体。将《指导意见》第5条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55条作比较可知,独立董事比监事会享有更主动的监督权,二者虽然同样是行使监督职权,监事会的行动相比较独立董事而言受制。
其次,二者都有监督董事、经理违法行为的权力。独立董事有权对重大关联交易、聘任和解聘高级管理人员及可能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等事项发表独立意见;而监事会有权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股东会议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等。②
二、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冲突的原因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冲突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导致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冲突的原因是由于二者的治理结构不同。如前所述,独立董事制度是由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为特征的英美法系国家中移植而来的。在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主要针对“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是在现有的“单层制”框架内实现对公司管理层监督机制的自律性改良。但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中,由股东大会下设立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行使决策权与监督权,监事会是专门的监督机构。在这个常设的监督机关之外,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导致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冲突的重要原因是现有法律的不健全。从国外来看,独立董事制度的地位与作用及其与其他制度的协调一般在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有明确规定。但是我国新《公司法》在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后,如何做好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监督职能的定位区分以及协调没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证监会《指导意见》对该问题只字未提:深交所《创业版股票上市规则》回避了这一问题,上交所《上市公司治理指引》却将财物检查权同时赋予两者,从而造成双头监管。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如果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的权责不清晰,那么可能会出现“搭便车”的心理,降低监督绩效。
三、对协调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的思考
(一)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的功能定位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制度冲突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没有对二者功能进行很好的定位,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对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的功能定位。
在我国,由于公司的股权结构与西方国家的股权结构有着本质区别,独立董事的功能定位应与西方有所不同。我国在设计独立董事功能时,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的做法,而应考虑我国公司控股股东与董事、经理人员混为一体的现实,依据所有股东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将对控股股东的行为的监督定位为主要功能。根据独立董事制度监控所具有的事前监督、内部监督以及与决策过程监督的特点,独立董事的功能应定位于:
第一、以对董事会所有重大决策的公正性与科学性监督为主。
第二、向董事会提供专门化支持,并通过参与董事会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为公司带来多样化的思维。
第三、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提高董事会决策的公正性。
第四、在内部董事和经理人员的薪酬、董事的提名、自我交易和关联交易等问题上享有决定权,并有权检查、约束内部人的职权行为和评价其经营业绩,期望能在易受内部人控制的重大事项上,以相对超脱的地位进行“独立”裁断。③
根据监事会制度所具有的经常性监督、事后监督、外部监督的特点,监事会的功能应定位于:
第一、以财务监督为主、业务监督为辅。监事会享有相关的调查权、询问权、召集紧急股东大会权等,并以相应的、必要的事权与财权为保障。
第二、以合法性监督为主,妥当性监督为辅。从整个公司利益,监督董事会规范运作、遵守信息披露原则、监督内部执行董事、独立董事、经理经营决策和业务行为是否合法与妥当,并以相应的代表公司向违反董事和经营义务、侵害公司利益的董事和经理提起诉讼的权利为保障。也就是说,财务监督和合法性监督是其基本职能和工作重点。④
(二)完善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制度的几点建议
虽然对于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功能进行了定位,但是要发挥好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制度的效力,结合上市公司监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对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进行进一步立法研究和条款设置。1.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建设
首先,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从理论上讲,监事会在组织上是独立的,但是公司法对于保证监事会独立性的规定过于笼统,且监事会的人事任免体制的缺陷,难以保证监事会组织上的独立性,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在还应该明确下列内容:确立监事会高于董事会的法律地位,并赋予其适度的“决策监控权”;引入独立监事,增加监事会的独立性,加强监督权能,扩大监督权限;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监事素质。⑤
其次,强化监事会成员的法律责任。当我们在监事会中引入独立监事以后,由于独立监事与上市公司之间没有利害关系,独立监事虽然没有协助内部股东造假的动力,也可能没有实施监督的内在动力。所以,必须强化监事会成员的法律责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监事会成员的法律责任:如果监事从事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的行为,并给公司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监事会的成员应该与外部独立审计师就公司的财务报告的审核意见承担连带责任,在声明中签署反对或者保留意见的监事除外;法律应当明确规定监事会成员的行政责任。在我国上市公司实践中,监管部门一般倾向于处罚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的直接负责人,而对承担监管职责的监事一般不予以处罚。这显然不利于督促监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⑥
最后,改革监事会的议事方式。我国新《公司法》第120条第2款明确规定,监事会的决议应当经半数以上监事通过。这种方式实质上并不适合监事所从事的监督工作。我们知道在监事会这样一个小群体内,相互之间是非常熟悉的,每个人对于其他成员的态度和意见一般是心知肚明的。而且,普通人内心深处都有软弱的一面,在面对未知世界时,都有从众以求安稳的心理,因而在这种小范围内实行记名表决和无记名表决的效果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以,减少监事从众心理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各位监事独立行使自己的监督职权,尽量减少或避免集体表决。
2.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建设
首先,合理定位独立董事的功能。合理定位独立董事的功能是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设计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美国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内部董事、高层管理人员和股东分离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问题在于控股股东及其派入上市公司董事和经营管理层的违规行为,如果独立董事能够对这些人的违规行为起到制约作用,使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的利益只能通过上市公司的价值提升和利润分配来实现,就可以使控股股东与公司利益和其他股东利益一致,这样就有了足够的激励促使控股股东及公司内部董事、经营管理层去完成促进公司合理发展的事情。因此,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功能集中定位于对控股股东及其派入上市公司的董事、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对与公司的关联交易的监督上是比较合适的。
其次, 完善独立董事的职能。于独立董事的具体职能,国外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监督职能、战略职能、政治职能。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控股股东滥用权力的现象,笔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监督职能的重点应定位于监督上市公司控肠股东及受其控制的董事 高级管理人员的不正当行为。独立董事要想更好的行使癑督职权,只有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掌握公司的相关信息,更好的行使监督职能,并且只有赋予独ᓋ董事一定的决策职能才能使其监㝣作用得以切实发挥。
再次,建立科学的适于国情犄独立董事选任机制,主要是建立合理的独立董事的选任程序。独立董事由谁杤提名决定着选出的代表的结果是否公平、公正,这是选任制度的关键。笔者认为,我国应成立“独立董事协会”,进行独立董事候选人的预选、资格审查等提名工作。通过潜在的独立董事对在岗的独立董事形成竞争性约束。“独立董事协会”在保障独立董事合法权益的同时,通过制定内部惩戒措施,规范独立董事职业行为。⑦
最后,建立合理的独立董事约束机制。独立董事作为代理人,一样会存在败德行为,存在以权谋私或不负责任滥用权力的行为。因此,对独立董事应有合理的约束机制。在这里,笔者认为除了法律的约束外,还应引入市场的约束。独立董事市场也像企业家市场一样,是有“记忆”的,信誉和业绩优良的独立董事,会迎来更多的买者;相反,则会受到市场的排斥。所以我们可以成立独立董事经营公司和独立董事评估机构,建立独立董事信用评估体系,详细地建立独立董事的个人档案,并根据业绩进行考核,包括个人业绩、个人信用和个人声誉等,根据这些资料制定聘用独立董事的价格。通过独立董事的信用评估体系,上市公司能够了解专业人员的信用状况和信用记录,为寻找适合自身的独立董事提供有效的渠道,同时也能防范风险,因为拥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任职的机会将大大减少;更重要的是,独立董事在公司中的所作所为将被准确地记入信用档案,不守信用的董事将给自己留下不良信用的烙印,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对于独立董事与监事会是否可以并存,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声音,而且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公司法采用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并存的监督模式。本文认为,与监督不力产生的风险相比,独立董事制度的成本是较小的。通过对二者的协调来平衡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之间的功能,将这两个制度的优点都发挥出来,而这个良性制度的建立是可能的。
参考文献
[1]刘丹.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38-42 [2]张运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4-25 [3]伍坚.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若干法律思考.公司法律思考,2002.51 [4]伍坚.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若干法律思考.公司法律思考,2002.53 [5]王天习.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295 [6]姚德年.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279 [7]管欣荣.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治理:法理和实践.北京:中国检查出版社,200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