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会议资料
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清校发〔2014〕29号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经过全校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广泛深入讨论,现就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1.我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面向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和世界变革的未来趋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坚持和完善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宽厚基础、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2.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承弘扬优良办学传统,深入探索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引导学生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各种办学优势向人才培养积聚和转化;坚持为学为人并重,弘扬“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育人特色,努力造就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
3.落实以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向以学为主转变。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梳理和调整课程体系,以课程和培养环节的学习成效为基础,健全以学生为本、以成效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努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4.建立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统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加强通识教育顶层设计,全面提高课程质量;发扬专业教育的特色,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增强课程挑战度。提高培养方案的弹性、灵活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切实推动学生价值观塑造和升华,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和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养成高尚而独立的完整人格,培育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5.明确研究生教育定位,推进结构调整,完善分类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战略布局,进一步形成学术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培养并重的格局。博士学位教育着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学术创新人才,专业学位教育主要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创业精神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根据学科特点明确学术型硕士的培养定位,或作为博士生培养的补充与准备阶段,或培养应用型人才。
6.构建与现代大学相适应的学生工作模式,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坚持“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基本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集体建设,改革学生评价、荣誉、资助和指导方式,引导学生把价值塑造变为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强化教师的教书育人责任,带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超越传统课堂限制,在教室、校园、国内、国际以及网络和成长社区上综合协调,统筹推进,全面育人。
二、建立现代教育治理结构
7.探索构建鼓励创新、管理规范、分工负责的治理模式。明确教师、学生、行政各自职责,学校和院系分级负责,健全教学责任和教学管理体系。建立教学委员会,负责审议教学计划方案,评定教学成果、教学质量,检查、指导教学管理和教学队伍建设等重要事项,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咨询建议。设立学生课程咨询委员会,强化学生对于课程和培养方案的反馈机制。建立包括校友、行业代表的学生培养发展咨询委员会,提供前瞻性、专业化的咨询建议。改革学位评定委员会制度,更好地服务于多学科、跨学科、交叉创新人才的培养。转变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部等部门职能,简政放权,提高政策落实、资源统筹、咨询服务、监督管理水平。
8.坚持人才培养是教师的第一责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确保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和人才培养,发挥教学环节和师生互动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教研系列教师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骨干作用,鼓励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建设通识教育教师队伍,设立教授岗位专职负责通识课程建设。建设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学系列教师队伍,为全校性平台课程、覆盖多个院系的专业硕士平台课程等提供保证。设立实践教师岗位,选聘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专家从事教学工作。改革完善班(级)主任制度,鼓励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班(级)主任。
9.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鼓励和支持教育教学创新。设立专门机构,提供专项资金,下大力气开展教师和助教培训,帮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设立教学研究基金,支持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创新实践。健全教师教学荣誉体系,改进校级教学成果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等评选奖励制度,增设“教学卓越奖”,办好“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加强对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鼓励教师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追求卓越。
10.健全人才培养的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机制。探索建立学校主导的学生规模、结构、资助与学费的管理模式,完善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奖助学金制度,建立本科生学费调整机制,全面实施成本核算的专业学位学费管理机制。建立基于培养项目定期评估制度的本科生、研究生规模结构调整机制,适度增加博士生规模,面向全球竞争、人类共同挑战、国家重大战略及交叉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博士生类型和学科结构;面向社会和行业需求驱动,积极开发新型专业学位培养项目,稳步调整硕士生类型结构。
11.围绕国家人才战略,探索学位授予的校本管理模式。争取国家支持,由学校试点,自主增列学位授权点,自主设置本科专业、第二学位、双学位等培养项目,自行审批学位、设计印制学位证书。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培养和授予联合学位。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学位授权点增列和调整工作。对于授予学位口径实行分类管理,博士学位可按现有学科门类授予,并探索减少门类设置,精简博士种类;专业学位等应用性强的硕士学位,可按现有二级学科授予,也可同学术型学科脱钩。把握新的人才热点和亟需,突破既有学科目录约束,根据行业领域特征自主设置硕士方向。
12.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分配机制,保障教学投入力度。实施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改革,在院系教学经费分配方面,把主要按学生人数多少分配经费的做法,改为与院系开课数量、生时数和教学质量挂钩。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教师跨院系开课、学生跨院系选课。多方筹集资源,推进教学基地、教学实验室、创意创新创业实验室等教学条件和平台建设。
三、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13.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革本科招生选拔机制。坚持科学、公正、公开原则,承担大学的社会责任,关注贫困学生。结合国家和各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改变过分依赖知识考试的招生录取模式,注重考察学生的志趣和能力,建立多样化的招生选拔机制。设立招生委员会审核制定招生政策、制度和程序,建立监督和协调机制。探索推进招生队伍职业化建设。
14.调整优化本科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自主发展有机结合。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通识教育目标,强调人格养成和价值塑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团队精神,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中理解和尊重多样性,养成现代文明人。院系设定有前瞻、可落实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习成效,以专业核心课程为载体,体现各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中都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为培养多样化人才提供充分空间。科学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组织教学环节,减少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门数,充实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使核心课程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15.探索建立通识课程体系,积极推动通识教育试点项目。建立中国特色、清华风格、时代特征的本科生通识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按照专业课程水准和面向非专业学生的原则,通过小班讨论课、助教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通识教育水平和课程质量。试点书院制博雅教育,在部分院系推广较为完整的两年期通识教育体系。建立通识教育责任体系,在教学委员会下设立通识教育委员会,统筹协调全校通识教育的目标、方案和考核评价;建设通识教育课程基地,负责全校通识课课程组的建设、协同、组织、规划和研究;学校以适当集中共享的方式规划学术活动的物理空间,给予配套经费,建立健全管理和运行的长效机制。院系按照学校要求开设通识课程,开课数量和质量列入院系年度考核内容。鼓励高水平教师开设面向全校的通识课程。
16.凝练专业核心课程,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专业教育要充分体现“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要求,通过某一专业领域的深度知识学习,培养学生掌握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强化课程的整合性,精化专业核心课程,减少专业课程的数量和刚性,提高课程挑战度,激发学生志趣,鼓励创新。专业核心课程作为专业教育的基本要求,约占学分总量的1/3-2/5。
17.探索多样化的成长路径,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建设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转系和转专业的自由度,推动第二学位、双学位、辅修和交叉学科认证课程项目。构建新形势下学生自由成长的氛围与环境,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学习和成长路径。探索建立高年级本科荣誉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制度,将全球化要素列入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体验和国际化经验,树立全球视野。
18.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全面推进各类课堂的协同培养。第一课堂鼓励教学创新,强化启发式教学,提高课程兴趣度、学业挑战度和生师互动性。第二课堂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大力推进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第三课堂统筹建设实践和实习基地,让学生感受真实世界,在服务社会中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第四课堂实施海外研修计划、国际SRT、交换学习等系列项目,依托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进入国外一流教育、研究、公共机构的学习机会,营造开放、自主的成长氛围。第五课堂依托在线课程,推动MOOC、SPOC和混合式课程建设,推动新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第六课堂重点打造成长社区,建设校友网络,强化教师、学生、校友之间的联系互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推动终身学习。本科教学方案要整体考虑六类不同课堂,增加兼容性,提升培养成效。
19.完善人才培养特区建设,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支持各种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和充实“学堂计划”,在全校范围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深入推进“卓越计划”和文科实验班建设,培养有理想、重实践、求创新的卓越人才。提高全英文授课质量和数量,打造清华暑期学校品牌,整合并丰富各院系以及跨学科交叉开设的各类暑期课程,形成对国内外优秀学生有吸引力并可持续的暑期项目系列。
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20.改革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建立适应培养目标的录取机制。博士生招生加强对学术志趣的考察;推行“申请入学-学科博士招生委员会全面考核决定录取”的方式,充分发挥和有效规范专家组、导师在招生中对考生学术志趣、学术能力、学术潜力等的评价和决定作用;推出可辅助导师选才的学术人才素质指南。专业硕士招生强调被录取者与项目的精准契合,充分听取社会和市场声音,按照项目实行差异化招生;以熟悉行业或职业领域、了解人力资源需求的专业招生人员组成的委员会主导招生工作,提高招生选才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取消院系研究生招生数量与本科生数量挂钩的做法。
21.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学术型与专业学位教育区分鲜明、各成体系。博士生培养要更加突出学术志趣和创新动力,培养目标应反映社会需求并体现学科发展具体需要。培养过程应贯穿加强基础理论、拓宽跨学科知识和国际视野、提升创新能力的原则。鼓励富有创新潜力的博士生进行具有跨学科、交叉创新色彩的选题,并给以一定的学术资源支持。鼓励和支持博士生面向学术前沿开展原创性研究,毕业后到主流的学术科研机构就业。专业学位教育要更加面向市场,培养目标和方案的制订应吸纳行业专家参与,制定适应培养目标的学位论文形式和标准,推动建立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探索学科特色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相结合的多样化培养模式。试点小规模在线课程和翻转课堂,提高课程挑战度,建立符合教学规律、实现最优教学效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继续推进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平台建设,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和伦理教育,增强学生学术责任感。
22.发展特色研究生项目,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建设一批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水平特色学位项目。推动设立引领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硕士生项目,如大数据硕士、互联网金融硕士、全球政治与经济硕士、统计第二/双硕士学位等项目。选择优势合作伙伴,优化国际双硕士学位、全英文硕士学位项目,如苏世民学者、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清华-霍普金斯全球政治与经济双硕士学位、MBA+X双硕士学位等项目。面向国家战略和人类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推进发展中国家研究等跨学科博士生项目。
23.探索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推动设立研究生第二学位,增加跨学科的研究生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允许博士生、硕士生在攻读学位的同时,可以申请在本校攻读第二学位或双学位(硕士学位),以利学生就业和长远发展。申请攻读第二学位的学生,要通过第二学位培养院系的面试考核。攻读第二学位,应向学校缴纳适当合理的费用。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拟逐步开设管理、法律、统计、数据科学等第二学位。
24.改革研究生年限管理,实行弹性修学年限。原则上,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硕士生2年、普博生4年、直博生5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最长在校学习年限为硕士生3年、普博生6年、直博生7年。超过基本修业年限但不超过最长在校学习年限的博士生、硕士生,在院系和研究生院实行备案管理,每学期逐一更新状态;达到最长学习年限时,除院系认定的因博士论文研究有重大创新而需要延迟者之外,学生必须办理离校手续,不再保留学籍。特殊项目的硕士生毕业年限可缩短到1年,国际合作项目的毕业年限尊重国际规范。个别学习和研究能力强的学生经过努力提前完成学业,准予其提前毕业并授予相应学位。
五、改革完善学生工作模式
25.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价值塑造的实效性。推进学生工作机构改革,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按照“三位一体”的教育要求构建学生工作体系。巩固“双肩挑”辅导员制度,实施双肩挑骨干队伍学术发展支持计划,形成队伍可持续发展机制。提高双肩挑队伍思政工作水平,提升职员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减轻辅导员的事务工作负担,保障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发展辅导工作的时间投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校园生活各方面的言传身教作用,把价值塑造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26.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构建发展评价咨询体系。改变通过学生互评打分确定评级的综合素质测评方式,形成学生全面发展反馈机制和个性发展支持机制,建立尊重志趣、激发自信的多样化评价方式。依托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技术,整合咨询服务资源,加强咨询师队伍建设,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人格发展、职业发展和学业发展一体化咨询服务平台。
27.改革学生荣誉体系,促进学生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学生荣誉体系的定位,取消奖学金等级划分,大幅提高单项奖和特色奖比例,统筹奖金、荣誉课程、实践机会、研究项目、学术交流等各类发展资源。增加荣誉的多样性和激励的多样性。改革荣誉评定流程,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扩大教师和校友参与,把分配名额、被动评定和主动申请、提名推荐结合起来。梳理学生集体荣誉体系,将社团协会等各类学生集体纳入覆盖范围。
28.改革学生资助模式,完善资助体系。建设基于诚信、基于需要和基于服务的资助体系,帮助全部有需要的本科生制定个性化的一揽子资助解决方案,实现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全部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基本求学费用“两个全覆盖”。实施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
29.完善实践育人模式,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知水平、解决能力和社会担当。统筹实践资源,完善支持机制,促进教师参与,规范项目管理,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训练。明确区分实习实训、课题研究、社会服务等不同实践形式,强化专业指导,提高实践过程的现实性和挑战度,形成有效的实践育人模式。构建创新人才因材施教工作体系,营造创意创新创业氛围。改革博士生社会实践,对研究生提出志愿者、义工等指导性要求,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3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环境。大力传承弘扬清华精神,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改善校园设施和环境,建立有利于多向交流的学习、研究和生活公共空间,丰富校园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对大学社区的融入,加强学生的校园生活体验,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沟通交流,帮助国际学生融入清华、熟悉中国,帮助国内学生拓展全球视野、适应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探索住宿制学院建设。
31.创造多样化发展空间,加强学生领导力培养。结合未来各领域领军人才的培养目标,规划和开发领导力教育课程和实践环节,建设专业化的领导力训练平台和全球化的领导力训练基地,设计多层次、多领域的领导力培养项目,探索有效的学生领导力培养途径。
32.加强学生集体建设,帮助学生在集体中成长成才。把集体建设作为促进学生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加大学生集体建设支持力度。指导学生集体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强化成长与发展服务。发挥学生自主性,支持学生社团发展,提高社团水平,发挥社团优势,服务学生个性发展。
33.加强学生人生发展和职业发展指导,关心支持毕业生的长远发展。把学生的人生发展和职业发展指导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自主选择人生发展目标。结合学生人生梦想和发展取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价值引导、就业指导和资源匹配,激励毕业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在实现中国梦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完善校友终身学习服务平台、职业发展支持体系和人生发展交流网络,强化校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六、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34.以评估为抓手,建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和改进体系。本科专业必须参加6年为周期的校内评估,评估合格才可进行招生。鼓励院系参与ABET等主流的国际专业认证,根据国际认证标准改造相关教学环节和设施,提高毕业生质量和资质的国际认可度,确保培养质量。
35.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改进评教和评学方式。改革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实施效果评价、诊断评价、过程评价、毕业生调查、教师自评、专家评价等六维评教系统,建立校、院系、教师三级教学效果评估指标,并将助教纳入评价体系。探索考试改革,成绩不仅反映知识掌握程度,而且考察学生在学业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想象力、表达力等能力素质,课程成绩从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并全面改革以学分绩为主的学业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性评价体系,开展全校统一的学生学习与发展调查,建设学生学习过程基础数据库,集成现有评教、考试等各种评价数据,为人才培养提供反馈和依据。
36.尊重导师的学术判断力,强化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结合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提高导师队伍学术水平,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学业指导和全面成长中的首要作用。坚持导师(或导师组)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健全自我约束为主、外部监督为辅的教师学术诚信保障机制,充分尊重导师及同行专家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做出的学术判断和评价。同时,通过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根据学科特点强化导师资助和指导责任、加大中期考核和淘汰力度、严格学位授予质量管理和外部质量评估,以严格的培养质量评价促使培养单位和导师严把质量关。对出现质量问题或存在质量隐患的培养单位、导师、学生,予以严肃处理。
37.改革研究生培养质量指标体系,创新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标准和执行过程,确立公开的学科培养目标,推行与培养目标相符的招生政策、选拔方式和培养方案。重视国际认证和评估,建立对项目培养目标、目标实现程度、市场满足程度、学科发展等指标进行定期评估的机制。建设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培养工作、调整规模结构的机制;完善全过程质量跟踪机制,建立覆盖入学、在读、毕业等环节的学术环境调查和反馈机制,实施基于学习成效的课程质量评估和对于学生的全面评价。
七、做好改革的组织实施
38.加强学校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导,力求取得改革实效。教育教学改革是继人事制度改革之后学校推动新百年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学校综合改革的关键。教育教学改革由学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协调教育教学改革同其他各项改革的关系,协调本科生、研究生的改革政策衔接。
有关部门和各院系要根据本意见制定具体计划并组织实施。院系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工作由院系党委行政负责,院长(系主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涉及全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由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具体协调和组织实施。涉及全校的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由教务处牵头、会同党委学生部(学生处)具体协调和组织实施,同时探索设立本科生院。
39.顶层设计和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相结合,保证改革有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从2014-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启动,争取用1年左右时间完成各学科专业、各层次学生的“三位一体”培养目标制定和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调整工作,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新的本科教育体系、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和学生学习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其他各项改革及相关配套改革,使全部改革任务到2020年基本完成。对于部分涉及面广或者尚未高度共识的具体改革举措,要选择有条件的院系、学科、年级或课程、环节先行先试,在实践中取得经验后再加以推广。
40.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改革主体作用。注重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各级学术组织的主导作用和教研系列教师的骨干作用,有关改革措施要在教师中进行充分酝酿、凝聚最大共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关改革措施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广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依靠学生党团组织、学生骨干和学生各类集体合力推进改革。加强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宣传宣讲和深入研讨,帮助全校师生充分认识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重要措施和进度安排,增强投身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清华大学 2014年10月16日 深化教育领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4-2018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1、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学生成长记录,重视成长性评过程,完善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综合考察学生德智体美状况。探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中毕业凭据和升学的重要依据。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级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完善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办法。
5、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探索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人才模式。探索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向学生开放,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把创新创
第二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1
昨日,我朋友的一个小孩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也是从农村走出啦的大学生,我深知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能考上大学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让我联想到今年刷爆抖音的一名同样来自贫困地区甘肃的北京大学毕业生的毕业演讲,她的演讲让我深受感触。也对教育改变命运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从“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六个方面,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作出明确部署。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虽说我们早已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教学仍存在诸多“短板”:城乡、区域甚至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校教师承担了过多的非教学性任务,造成部分教师“心不在教”;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过重,部分家长被迫“越殂代疱”……凡此种种,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也是群众广泛吐槽的“痛点”。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只有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2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围绕“教育改革”主线,自觉参与,积极创新,立足本职,恪尽职守,联系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要认识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做到求真务实。
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充实提高自己。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为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2.教育牵系着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教育牵系着学生的未来。
因此教师平时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对待待优生要有耐心,不要歧视他们,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予以表扬,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有着对学生无私的爱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积极为他们的腾飞创造条件。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师德形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一定要充满爱心,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魅力的体现。育人不能仅仅凭热情和干劲,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教师的举止言行,就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教师,一生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用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让我们的生命在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中发出光和热。
4.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工作岗位上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职,注重实效。每天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5、紧跟全国课改的新形势,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在以导学稿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做改革的先锋者。
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理论,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是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3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要把教育拉回以人为本的根源上,且这个教育不单单指的是学生一个层面,而是整个教育链,上到相关政策的制定,教育学院的管理方法,下到学生的教育维度,老师的评定等等,真正是要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落实,落地,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的高综合素质的社会人才。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改革目标是到20xx年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改革的五个关键主体: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协作努力,攻克五个重点任务。
五个重点任务分别是: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
2、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4、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前三点,个人认为,对现有的人才留存是起到关键作用的。而公正公平合理化的政策,让优秀的人才留存下来,才能继续培养出下一代更为优秀的人才。年初的时候,有一条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茅台总工程师入选工程院院士。看似发表了多篇论文的茅台院士论文里科技含量到底有多少,论文水分到底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朴素的人民认知都清楚的明白一个道理,还有那么多在高精尖钻研的人,在基础科学理论埋头苦干的学者都没有入围,没有资格评选是为什么?是因为贡献不够吗?是因为论文发的少吗?中国龙芯的研发者,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等很多人都不是院士。这期间寒了多少人的心,让中国流失了多少高端人才。中国想要进一步发展,就更要在高端技术方面有突破,在世界顶端技术行业站住脚。
第四点重要任务,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不单单是让数学、语文、英语这样主要学科,把时间课时还给体育、音乐、品德等以前的辅助学科。我认为,更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让个别老师找回师德,不以分数评定个人,老师传输正确的平等观念,老师也要注意不要以权谋私,以教师之便给学生灌输不正确的思想,比如追星,比如不正确的历史,比如重男轻女思想等。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是有显著成效的,但是也不必讳言,当下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只有进行彻底的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教育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4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
11月2日,围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李俊杰常务副校长带领发规处科级及以上人员开展专题学习,并部署安排学习贯彻《总体方案》的任务。
李俊杰常务副校长指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攻坚任务,学校职能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总体方案》落地落实的责任,结合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全面统筹思考,破立并举,深入研究“破什么”“立什么”的具体举措任务。
11月6日,发规处组织全处人员精读《总体方案》全文,就教育评价改革的5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展开研讨。精读全文后,发规处全体人员结合学校发展和自身岗位要求畅谈了学习心得体会。
大家一致认为,《总体方案》提出了“到20xx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鼓舞人心,令人振奋。《总体方案》内容围绕立德树人要求,紧扣“破五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提出了系统科学的改革任务。在编制学校总体规划和深入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对照《总体方案》有关要求,全面梳理相关政策、措施及方案等,系统谋划改革任务举措。
大家一致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改革的精神和奋进的姿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作出新贡献。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5
课件的开发制作应该紧密结合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强调内容质量和科学设计。
高质量的互动课程要体现在对内容的提炼、梳理上。要重视文字信息的层次梳理、逻辑梳理,图形、图表信息的可视化设计。
课件的科学设计要体现在技术辅助学习的有效实现上,要把教育心理学,设计心理学和互动行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有效落实到具体的课件设计上。让高水准的课件真正起到辅助老师教学,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6
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我们教师所关注的问题,近期,在韩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通过此次学习,让我了解到改革动向,明白在当下身为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好哪些准备,现就这次学习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1、注重德育工作。曾经我所理解的德育工作就是所有有关于“爱”的工作,但在这次学习中,我更加具体的了解到德育工作的范围和重点。身为教师要从文化、活动、实践、管理等方面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与提高。让学生从小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引导学生坚定爱国主义,让学生把国家放在心中,把党牢记在脑中。有了坚定的信念,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才能让国家的发展蓬勃向上。
2、强化体育锻炼。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无论家长、老师还是自己都觉得身为学生,学习就是最重要的事,所以语数老师经常占用体育课来讲课。如今看来,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见中提到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我想好的身体是一切个人发展的基础,学校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加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能在体育锻炼中加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与能力。
3、加强劳动教育。曾经我们看到过不少关于学生在学习上堪称“神童”,生活上却是“低能儿”的新闻报道。由此可见,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想没有经历过劳动磨练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劳动人民辛勤创造出来的。现在,有不少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护东西,浪费现象严重。这些不良的现象大抵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从缺少劳动教育中找到根源。所以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培养学生珍惜劳动的成果,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作风。
4、完善作业考试辅导。学生的校园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才能充满童年的美好回忆。但在考试评价制度的驱使下,有些学习任务的下达渐渐偏离了方向。这次意见中提到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对于这项意见我非常赞同但也觉得稍显片面,学生程度不同导致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不同,如果单单以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来评定任务量的话,我觉得不够全面,也不够客观。所以我觉得身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因生而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加强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优秀生的探索能力。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宏观的了解了教育改革的实情,认清教育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我想,教育存在很大的灵活性,我们要努力在其中找寻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7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自公布以来,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特别是教师,认真学习并准确理解《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精髓,不仅有助于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更会明白自己担负的神圣职责。
近日,再次阅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让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
五破五立不应极端化。在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过程中,最让老师们关注的是打破五唯观念,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细细深究,所谓的五破五立就是要克服短视、功利思想,建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克服重分数轻素质,建立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克服重科研经费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建立健全潜心教学全心全意育人的制度;克服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克服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育人观,注重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对于五破五立片面的言论,其实,在我看来,打破五唯,并不是坚决摒弃,而是以此为据,克服以往人才观片面的价值取向,更多的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综合素质真正提升起来德育为首,同时关注分数、核心素养、学生终身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老师们唯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更有指向性,才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让学校办学观价值更科学合理。李镇西说:我想办没有特色的学校。我觉得这是很多懂教育的人的心声。现在,很多学校的功利化太强,都在努力打造所谓的特色。但就其特色的本质而言,无非是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文化传统等方面转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其本身的内涵价值与推广性并不是很强。有许多学者也说:一个学校的特色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应该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断积累,完善,升华,是日积月累,是源于实践的。是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学校的办学观价值提出了更科学合理的要求。学校,就是要把坚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办学的目标。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科学合理的办学观,就是坚持把人的成长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作为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取向与引领,不再追求功利、短视的办学价值观,不再过分等地追求所谓的特色,而是将文化、书香、生活等作为衡量学校的考核指标,让学校真正成为为国育才的温暖圣地。
改革,是为了做得更好。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研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准确领会其精髓实质,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8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份意见,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文件,既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顶层设计,也有针对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育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热点问题的及时纠偏,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义务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亿万少年儿童的亲切关怀。
今年全国统一高考有1031万人报名,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口的80%以上都是不识字的文盲。从文盲大国到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跨跃,离不开几十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义务教育发展一路走来,不断开创新局面,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变化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但是在义务教育在迈进新阶段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一是缺乏一线教学经验的所谓专家对教育教学指手画脚;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畏首畏脚,出于自保不敢对学生有稍加严厉的言行;三是媒体和群众对教育尤其是教师,更是口诛笔伐,广大教师处于风口浪尖,人人自危。四是农村优质师资力量更是大量流向城市,农村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城乡教育的不均衡越来越严重。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向质量全面提升阶段迈进,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人民的要求。义务教育长达9年的时间,是所有教育阶段中时间最长的阶段,家长、学校乃至社会急切需要改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意见》中的一些新要求,比如,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如何操作,教师优待办法如何制定,课堂教学难度进度如何监督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或许不会一蹴而就。义务教育改革需要蹄疾更需步稳。相信只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协同参与,这场义务教育的质量攻坚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9
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方案》破立并举、多点发力,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办教育、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纠偏了传统教育重分数轻素质、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同时对新时代人民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深受教育和启发,也倍感责任重大,惟细照笃行,不负初心。
用心用情,立德树人是根本
《方案》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这是新时期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幼儿一日活动不仅仅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能力及行为习惯培养,更要关注思维发展,着力在良好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上做好启蒙,为未来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课题。记得在我们小时候,聪明懂事听话、学习名列前茅往往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倾向长期以来都存在。记得寓言般的故事:有人问到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获奖者这样答道: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答案,却道出了教育的根本以德树人。
新时代,智商、分数不再是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准,五育均衡的观念尤为重要。幼儿就像一张白纸,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却无法正确的判断是非。都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很重要,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坚持以德,智,体,美,劳五育新型教育观为指导,从实现促进幼儿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日常教育教学目标出发,在活动中突出德育的统领地位,全面把握德育教育方向盘,让每个孩子都能以德为基、以德树人,切忌强行用单一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幼儿个人的活动行为。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寓德于教、寓德于学呢?我认为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主题教育、游戏、日常教育的开展,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向幼儿传递真善美,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将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确保德育成效。
比如,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党史教育,开展以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系列主题教育,让幼儿通过集体教育活动、舞台表演、国旗下讲话、观看革命传统影片等方式,了解我们党的成长历程,熟知那些优秀党员的动人故事,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又比如,可以利用雷锋日、重阳节等契机,组织开展学习雷锋、孝敬老人等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形成诚实、勇敢、谦虚的思想品质,培养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优秀品德。再比如,开展小熊请客、乘火车等游戏活动,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感染到角色中模范人物的力量,知道什么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将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愉快、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铭记初心,为爱坚守是前提
《方案》要求:要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一个时期以来,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比较突出,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实际与初衷。《方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克服小学化倾向的要求,指明了中国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新风向、新目标,是发展学前教育、幼儿园办园、幼师育人的根本遵循。
清澈童年,青纯幼师,幼儿园启蒙教育就应该永葆清新之色,常吹清爽之风。落实《方案》要求,都是局中人,没有旁观者。我认为铭记育人初心、践行服务理念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幼儿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孩子初次接触社会的引路人,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也必须做的,就是百分百投入百分百的爱,用爱诠释对党的幼教事业的绝对忠诚,让孩子能真正健康快乐成长。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打乱了孩子们的开学节奏,虽然我深知,孩子们在家长身边是安全的,但对这些小可爱的牵挂却始终萦绕在心头。孩子们在家听不听话?有没有认真吃饭?面对未知的疫情,会不会感到害怕?本着对孩子们的深切关爱,我第一时间向家长介绍科学的自我防护知识,每天在群里发布疫情最新信息,通过微信、QQ视频和家长们热切交流孩子的健康情况,随时关注孩子们每一点动态。此时我虽不在孩子们身边,但我希望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热切关怀,而孩子们也时常通过家长的微信与我视频、问候我,让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绕在心头,给予是相互的,爱亦是如此。
在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之前,我总是怀疑自己不太适合这份职业。但是回顾自己从教10多年的点点滴滴,我认为我在工作中不断磨砺,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不断成长。看着这些孩子从黏人的小不点到成熟的小大人,从曾经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如今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在育人的过程中感受到丰盈充实的满足感,收获了沉甸甸的爱与快乐,更看到了幼教工作的意义所在,明白了自己的牵挂所在。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坚守。幼儿教育工作看似单纯,实则责任大、任务重,选择做一名幼儿教师,就选择了一份特殊的责任与担当。工作中难免会有倦怠之感,但什么样的力量伴我同行,我觉得可以是一个拥抱、一次感动,可以是一个渴望的眼神,一句温情的话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读懂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老师与孩子的爱,存于空气中,融于点滴间。
强化师德,提升自我是关键
《方案》也对教师考核晋升标准作出了根本性规定,强调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立身之本,尤其作为幼儿教师,给孩子一小杯水,本身更应该有一大杯水,更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谐的态度对待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让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学习实践要两手抓两手硬。要深入学习《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言行准则,时刻保持学习的劲头和热情,通过学习以更好地引导实践,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不断提升自我。
言行举止必须打铁自身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始终坚持为人师表的高线,时时处处事事有师的样子,以身立德、以身立教,美其道、慎其行,重言教、更重身教,时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因为在乎所以付出,无论再苦再累,我也始终无怨无悔;因为责任所以坚守,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幼儿教师要勇敢的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将全面贯彻落实《方案》要求,始终满怀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孩子们付出所有的青春与心血,让祖国的花儿拥有更灿烂的明天!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10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并提出,到20xx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郑新民谈英语教学与研究深感在这里花点时间来讨论课堂教学管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我们看来,作为普通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所思,所想,所为来积极参与这场重大的教育评价改革,因为有效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造和维持一个有利于提供最佳环境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其独特之处,也因此给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挑战。据了解,在大部分的英语课堂里,教师都会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来教学,如教授专业知识,传达期望,分析批判,鼓励表扬,加强纪律(现在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比较严重,建议有关部门要尽快提出规约)等。多年以来,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理念,即避免使用母语(汉语)来教学。但我们认为如果使用得当,汉语可以成为非常有效的课堂管理工具。如果我们不说汉语,有时候很难让学生立刻弄懂一些艰深晦涩的专有名词、定义或语法/语义上的规则等,反而增添了学习上的负担。由此可见,适当地使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是很有必要的。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建设健康的课堂文化至关重要,甚至为学业成功奠定基础。我们认为师生关系融洽很重要,我们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们进行全班或一对一的谈话。教师简单的举动,比如课前在教室外问候一下学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正效应。但是,对于学生的考勤工作我们应该大胆抓起来,管起来,要做好过细的核实工作,及时跟班导,辅导员,直至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通气和汇报。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之所以这么做,出发点是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是为他们负责任。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守规矩,懂纪律,努力向上的英才。不少教育家指出,教师平衡温暖和强大边界的能力是成功人际关系和课堂管理的关键。
有一点必须重申,保持相互尊重并不意味着我们跟学生只是朋友,我们可以对学生友好和支持,但我们毕竟是他们的老师,我们在严以律己的同时,也要负起我们该负的责任。教育人士普遍认为,为学生们建立恰当的课堂行为是作为教师所必须努力践行的。现在的不少学生随意在上课期间进食,例如是菜包和肉包这样味道很重的食物,我们应提醒他们要遵守课堂所需要的基本礼仪。我们很有必要经常性地向学生传达我们的期望与要求,做到苦口婆心,这对于保持风清气正的良好学习氛围至关重要。我们要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知道在课程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对他们的期许。开学伊始,我们就要跟学生说清楚课程目标,行为规范,让他们要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主动自觉争取多发言,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和社会实践等。
为了让50分钟教学更有效,我们要善于学习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在一节课内教学模式不宜单调,要多变化活动形式。过于沉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分心,并可能导致行为不端。现在的课堂大都有多媒体,但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而要注意视觉提示的多样化,例如,把照片/绘画贴在班级的黑板上就可以用来帮助组织活动,不要老是使用PPT,何乐而不为?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考虑课堂活动顺序的安排,是先听写,还是先练习会话?是先讲语法,还是先做语法习题?要经常反思我们之前的课程是否成功。利用我们获得的教训来更有效地安排各种活动,从而达到有效的课堂管理之目的。
大家都知道,尽管这些年来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不少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比较弱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论文季节到来时,不少教师都在抱怨不知道学生在写些什么,造成批改过程中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只好靠吃零食来镇定情绪。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比较复杂,我们认为有学生对语言要素综合应用能力弱的问题,表现在词汇掌握量有限,无法分辨在何种场合使用正确的雅俗用词,语法实际应用能力差,时态运用不恰当、混乱,句法不扎实,写作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对学术写作更是凸显思路狭窄,逻辑思辨印记模糊,对文体、修辞知识严重缺乏,课外阅读量太少,思维和应用受限于薄薄的几本教科书。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认为教授不同课程的教师应该齐心通力协作,在课堂上要一起齐抓共管来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工程,对于作文/论文,我们要尽可能地全批全改,甚至是面批面改,不能只是轻描淡写地注上一两句批语,划上一个分数等级。对写作问题如果不予重视,长此以往,学生将失去写作的兴趣和机会,何谈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何谈争取国际话语权?
最后一点建议,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把问题学生变成我们喜欢的学生,也就是说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学生。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事实上,我们应该这样去想,没有一个学生不想成功。我们要像关心自家孩子那样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需要哪些帮助,尽量及时帮助他们,鼓励他们,相信他们,这样他们就一定能成长!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着力解决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意见》在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举措,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多种渠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五育”并举中健康成长。
见贤思齐,争做时代新人。实施“五育”,首先要从娃娃抓起,培养树立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体学生中形成“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的生动局面。采取学生自荐、同学互荐,以及老师推荐的方式,选出一批优秀少先队员、美德少年,并上报上级参加评选。同时在全校开展以“新时代好少年”为榜样,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并通过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的入队仪式,引导大家见贤思齐,人人争当时代新人。
铭记英烈,传承红色基因。利用清明、“八一”、重阳节、国庆等时间节点,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铭记革命历史、崇尚革命英雄、继承革命事业。清明节前后,可以组织青少年到烈士陵园祭扫献花,礼敬英烈先辈,感恩幸福生活;“八一”前后,可以组织学生到人武部参观军营,增强国防意识,提升爱国主义情怀;重阳节,可以走进光荣院,看望慰问革命老前辈,倾听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国庆节,可以开展升国旗唱国歌、观看红色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增强学生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感等。
弘扬传统,坚定文化自信。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组织中小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进校园等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邀请传统文化名家和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走进学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深深植入学生心田。
广泛参与,弘扬志愿精神。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培育美好心灵、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围绕学校教学、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等,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围绕社区生活,组织学生开展亲情关爱、保护环境、公益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青少年到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以及光荣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开展知识讲解、秩序引导和敬老助老、关爱儿童等活动,提升志愿服务能力。
勤于锻炼,丰富体育活动。让学生在阳光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体验,不断丰富“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如,开展形式各样的体育社团活动,开设多种体育项目,丰富“阳光体育”活动内容,为强健孩子们的体魄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通过举行校园运动会,将趣味项目和竞技项目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组织学生及家长参加马拉松家庭欢乐跑活动等,弘扬体育竞技精神,引领健康美好生活方式。努力创建运动特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勤于锻炼的好习惯。
热爱劳动,劳动最光荣。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劳动体验,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养成热爱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推动学校将“劳动光荣”的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卫生清洁、校外植树造林等集体劳动,选树“劳动小能手”典型,立志成为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和永恒主题。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在学生心中播种下“五育”种子,每一位学生一定会舒展新叶,拥抱美好与阳光!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12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意见》主要涉及到教育改革方面的各项改革,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十八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又给我们哪些力量和信息呢?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一年来,改革讯息频频传来,改革举措系统深入:各地陆续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流动的花朵”就地入学考试的长效机制有望建立;电子学籍系统建立,一人一号,终生不变;研究生教育深入改革,将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剑指“减负”顽疾……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2、让大学教育更公平普惠。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审慎、科学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未来。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也是风生水起、稳步推进。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江苏省破解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归属等突出问题;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我国积极创办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大学和项目;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机制,安徽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体制机制三项基础教育改革……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一定要提高认识,下大的决心,花大的力气,勤奋学心,务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就一定能够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首先要静心思考,认真研究。思考什么?思考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脱离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不再仅仅以教书本知识为主,而是自觉融入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之中,将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将自己组织的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研究什么?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注重因材施教,善于循循诱导。其次要提高使命感,加强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一个教师,也只有拥有这份“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气宇轩昂,昂首挺胸。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13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
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第三篇: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
2003年以来,我县中小学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寻找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向和思路上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许多学校引进和创新了教育教学的方式,对于减轻学生与教师过重的负担、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与质量,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是,我县的教育教学改革在推进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对教育教学评价和管理方式的改革严重滞后,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使教育教学改革在一些方面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指示精神,为了巩固和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好形势,进一步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失时机的引导全县教育教学走上科学健康发展的轨道,全面提高我县教育的质量与水平,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广应用“导学议练”教学方法
目前,我县中小学已全面进入新的课程体系实施阶段。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导为主,使学生在更大的自主空间中,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前一时期,我县中小学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总结出了较为适合新课程的 “导学议练”教学方法。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的教学改革工作中,各中小学要把“导学议练”教学方法作为引领性的教学模式,进行推广和应用。
推广“导学议练”的教学方法,应把握以下基本出发点:一是转换师生关系。即在课堂的角色上,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站在学生获取而不是教师给予的角度去设计和实施教学。二是调整教学方式。即在教学方法上,由过去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调整为教师以引导为主,实施学生自主学习。把教学的主攻点由过去的教会知识,变为教会学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达到更多的是由学生自己去学会知识。三是构建新型课堂。即着眼于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习思路,丰富课堂学习的形式。运用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拓宽课堂学习的功能。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竞赛和展示的平台,作为拉动学生在课外校外进行学习的兴趣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载体,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四是实施素质教育。即在新的教法与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原理以及知识与生活的关系,生成哲辩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增强驾驭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应用“导学议练”的教学方法,应参考以下基本步骤:一是“导”。即导入、引导和指导。①导入,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出本节学习内容。②引导,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在适当的时机加以启发诱导。③指导,运用原理、寻找规律、抓住难点教会学习方法,进行点拨指导。二是“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实行自主独立学习。通过对知识进行初步的感知,形成感性认识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三是“议”。就是学生交流研究、互助合作的过程,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质疑解惑的过程,是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对新知 识的获取、生成、升华的过程,是“导、学、议、练”教学模式的核心。四是“练”。就是消化、巩固、检验的过程,是形成技能、技巧、实现知识迁移的过程,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践创新的过程。
操作 “导学议练”的教学方法,应切实抓住以下要点。即:在导的过程中,要抓住四点。①检查预习,导入新课。②明确目的,揭示目标。③自主学习,出示指导。④答疑解惑,适时引导。在学的过程中,要抓住三点。①课前预习: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课前布置学生独立预习(也可下发预习提纲)或小组合作预习。②课内学习:学生按照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③课外拓展:结合课内学习情况安排课外拓展内容。在议的过程中,要抓住三点。①组内解疑: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②组际解疑:解决小组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③教师解疑: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理解不透彻或其它疑难,教师可进行质疑、启发、讲解,引导学生归纳出规律、方法、技巧。在练的过程中,要抓住三点。①基础知识检测。全员考查基础知识,实现基础知识当堂清。②综合能力运用。巧设机关,步步为营,全方位多角度设计,进行学生的能力培养。③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最佳的教育契机,设计创新内容,实现教育的培优工作。
实行“导学议练”教学方法,应避免操作上的机械性。要充分理解“导学议练”是教学要素的基本结构,是教学要领的整体定义,而不是简单的教学顺序。也就是说,“导学议练”四个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叉、渗透、包含的。因此,在教学操作时对各个要素要机动灵活的加以使用,而不可分割成独立的四个板块,形成格式化教学。各校在指导教师总体遵循本模式的同时,要鼓励教师追求“导学议练”下教学方法的科学创新和丰富多彩,继而实现从有模到无模这一新的教学境界。“导”:一要把“导”贯穿整个教学始终,不要单纯看作是导入,要充分发挥“导”的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二要把握好时机,导入重在激趣,引导一定要在学生学习受阻的关键时刻进行,指导一定要在学生无法完成学习内容而需要援助时进行。“学”:一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分组,选好组长,并实行组内监督。二要给出充分的自学或合作学习时间。自学时教师必须巡视,了解学生交流和提出问题的情况。把学生可能解决不到位的问题搜集起来,在下一环节处理。三要关注学生全体,重点关注学困生。“议”:一要注意组内解疑。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关注合作学习状态。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孩子在无拘无束中畅所欲言“乐思方有思泉涌”。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的参与情况。二要注意组际解疑。要提高组内到组际交流的层次,由组内到组际交流的问题要上一个层次,合作要提高一个层面,重点是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三要加强教师解疑。要做到三讲三不讲,总结规律和指导学法时候要讲;课标中确定的学段必学的学生无法独自完成的新知识要讲;学生无法完成的难点要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习小组能合作解决的不讲;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练”:一要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二要结合实际,注意针对性。三要变换形式,注意多样性。四要增设开放题,注意创设性。学校引进“导学议练”教学方法,应加强宏观上的把握。要根据学校、学科、学段及班级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导学议练”。从学段来说,原则上小学高段、初中、高中各年级都要实施这种模式。高中阶段要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以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舞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课的类型来说,新课的教学应该更顺序系统全面地应用此模式。而复习课和消化知识的教学可以采摘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来进行设计。从学科教学来说,要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和需要来运用“导学议练”教学方法。理科教学要注意对每一个原理和知识点的“导学议练”。文科教学使用“导学议练”教学方法,则应把握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时间跨度长和在一个教学单元和周期的知识相近性大的特点,注意对相近知识进行整体“导学议练”教学的设计,切忌进行零碎的、简单的,一段一导、一篇一导式的教学,回归到说教式教学的老路。
教师在运用“导学议练”方法时,要注意“导学议练”给予的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学要领的全部。尤其要注意解决好“教什么”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在教什么的问题上,理科教学要注意让学生多了解知识的原理和由来,了解原理和知识的运用。也就是说,要更多的去围绕原理去进行导学议练,在导学议练的过程中去理解原理,从中提高学生对知识及其原理的感悟能力,进而形成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及其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科教学的侧重点要放在阅读和写作上。语文教学要加大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比重。中学阶段写作教学每学期占课时总量的50%,阅读教学每学期占课时总量的40%。小学高年级要适当加以参照。教学研究部门要加强对文科知识体系尤其是语文学科归类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加大阅读和写作量以及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的研究。文科的其它学科也要在教学改革总的指导思想的指导下,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大胆调整与创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在小学和初中实行成绩相近的学生结对子PK,进行学习小组PK,进行男女生PK,与对手班PK,实行同年组统一比赛。用比赛完成学生的学习过程,用比赛实现课内牵动课外学习。探索实行学生考级和学分达标制度,激励学生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对照方案自己学习。广泛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习交流。要开展学生独立自学达标竞赛活动,用成功的喜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上进意识。实施“我来当老师”工程,让每名学生参与到备课和讲课中去,焕发学生主动进行深入学习的热情。
新的教学方法要求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要推广在学生中建立自治组织的做法,明确每名学生在班级的角色与分工,达到人人有事儿做、事事儿有人做,人人有事儿管、事事儿有人管。为实施好“导学议练”教学方法提供良好保证。
二、建立学习能力引导型的考试制度
一个时期以来,我县教育教学改革步步深入,但在考试命题上仍然沿用着旧的方法,与一线教学、课程标准、中考高考严重脱节,阻碍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为了进一步搞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从2008年开始,局校自主组织的中小学考试,要在黑龙江省《初高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指导意见》的指导下,着眼于一线教学与中考、高考接轨,加大改革与调整 的力度。
组织考试的宗旨是:拉动学生高标准的完成学习任务,作用于学生学业成就的积累与考察,为评价教师与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考试命题的导向是:有利于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减轻师生过重的负担,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命题的基本原则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教材为依据,以所学知识为主线,以考察能力为重点。在命题的内容上,要覆盖所考学段学过的知识面。在命题的类型上,要加大理论联系实际题型的比重。增加接触生活、联系社会的试题,增加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试题,增加拓宽思维体现创新能力的试题,增加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试题。在命题的方法上,要多出原生题、活化题、发挥题、研究性题和一例多解题。要迥避教学原生题、示例题、资料题等通识性试题,不出怪题。
全县每学年要统一组织一次考试。考试的组织,要遵循考试制度改革宗旨、导向、原则,紧紧围绕树立课程标准、改进教师教学教法、促进自主探究学习、减轻教师学生负担来进行,为县校两级考核和评价工作提供依据。考试的时间为每个学的第二个学期末。考试由教育局统一组织,命题由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抽调一线课改骨干教师参加。在考试的内容上,要覆盖当次考试前学过的所有知识,但要与中考、高考的改革方向相一致,增强对一线教学的调控功能,发挥对学生学习的拉动作用。特别要通过对考试题型和命题方法的把握,坚决杜绝“以题海应对考试” 的现象,解决日常教学中不关注能力的问题。考试范围、试题结构、考试时间、试卷分值、考试时间,由教师进修学校分科下发说明。考试的方法,主要采取笔试(闭卷),复加其它测查方法。各中小学校所有开设的学科均在考试和考察范围之内。其中音乐、体育、美术由县统一供题,学校组织考试,测试的时间原则上比其他学科提前两周进行。德育、劳技、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科目的考试,由县提出基本思路,学校组织采取灵活方法实施。
要加强对各学校考试结果的分析和指导,分析指导的内容与方法由教师进修学校提出方案。分析指导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上,对改进意见学校要跟踪落实。
各学校每个学要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考试。学校组织的考试,要从过去的单纯的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测试,转向把考试作为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进步的手段,溶考试于学习之中,寓学习于考试之中。要组织进行消化性的考试。所谓消化性考试,即经过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在考察学生对学过内容掌握程度的基础上,为了全面消化所学内容而进行的考试。消化性考试是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采取开卷和开放性的办法,以学生学会答对为目标,可以最大限度的加长考试时间,可以实行学生互助指导答题,可以借助工具书答题,可以什么时间答完什么时间交卷。让学生对学过的各科知识进行系统的温习,在温习的过程中实现学习达标。对于学生在消化性的考试中仍然没有解决的知识难点,要在考试后进行统计归纳,采取小组研帮、教师答疑、分层教学的办法予以解决。消化性考试在一个学里应组织二次以上。学校对消化性考试的结果,应作为掌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资讯,加强分析,为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提供依据。消化性考试的结果不直接进入教师工作考核记录。要组织进行拉动性考 试。即学校根据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拉动某一专科或某些知识的学习而组织进行的考试。拉动性考试可以采取单元测试和单项测试的办法进行,并要力求使学生在考试中学会所考的知识。这种考试主要目的是引起教师和学生对某一专科或某些知识的注意力,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运用考试的结果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考试结果不直接进入教师工作考核记录。要组织进行关注性考试。即对文科基础知识和理科知识中有关概念、定义、法则、原理的诠释和运用能力的考试。这种考试的主要目的是引起教师和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其原理的重视,加强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基本功的训练。考试结果直接进入教师工作考核记录。校级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命题,命题的内容与方法,要在与县级命题的大方向保持一致的基础上,重点体现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拉动功能。考试的方法应区别不同学科的特点来设计。要增强考试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集中广大教师的智慧搞好考试的命题与组织工作。考试的结果要更好的运用到教学指导工作中。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运用考试的功能与作用,注重对考试的动机、时机与方式方法的研究,将简单的考试行为逐步转化为巧妙的教学行为,成为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有效工具。
三、强化考核评价工作的改革导向功能
建立正确的考核评价工作导向,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在当前我县教育教学各项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重新构建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今后我县的考核评价工作,要更加直接的面向教育教学,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方向,在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实行系统的管理办法。
对学生,要从单纯对学习成绩的评价,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评价。当前学校教育已走入功能单
一、分数至上的死胡同,学生的思想品德、体能素质严重下滑,身心健康的状况令人堪忧。要解决这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对学生只看分数的评价格局,建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要树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的目标和导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确立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品学兼优学生的工作目标。对学生教育培养的基本标准是:品质优良。心地善良,同情弱者;为人正直,诚实守信;深明大义,善于合作;注重公德,遵纪守法;关心政治,热爱祖国。学习勤奋。养成读书习惯,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具有合作意识,善于交流探讨问题,能够完成正常学习任务。勇于刻苦求索,认真寻求学习规律,能够执着的攻克学习难关。兴趣广泛。心理健康,乐观生活,喜欢创造,爱好艺术。积极自觉的规划自己人生的美好生活,能够掌握一种或多种特长。身体健康。珍视生命,热爱劳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掌握适当的运动技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毅力和生命的个性。
要全面深入的开展培养和教育学生的各顶工作。从今年开始,各学校要紧紧围绕以上标准,全面设计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将其纳入教育教学的体系之中,拿到与教学工作同样重要的位置来对待。要搞好重点培养教育内容的实施,对国家规定的青少年学生必须了解掌握的 理念与知识,必须要纳入课程进行系统学习与教育。要制定青少年学生思想行为习惯养成计划,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广泛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加强主题思想教育,有针对性的强化正面思想
灌输,促进学生积极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要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组织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和行为的引带作用。学校的团组织和少先队,要健全组织体系和工作制度,定期发展团员和少先队员,经常开展有益活动,增强学生入团入队的荣誉感,引导他们发挥先进模范作用。要探索组建学生会组织和各类特长兴趣小组,赋予其积极的思想理念,使更多的学生在自治与自律中加速成长,促进综合素质的形成。党团组织和全体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要齐抓共管,实行工作责任制,努力开创培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各学校都要制定青少年学业与综合素质培养状况测查评价办法,树立良好的思想和行为导向,为对学生进行评价提供依据。
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激励广大学生追求思想和学习进步。要全面恢复三好学生评比制度,定期进行三好学生评比。对三好学生要实行学业评价和中考升学加分。各学校都要建立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实行品学兼优奖学金制度,县教育局和各学校要在教育教学经费中拿出适当的份额,用作奖励基金。对中考升学,要实行中考考试成绩和在校学业综合评价双重考核升学制度,在公费指标中确定适当比例,以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对象,在中考分数线以下重新划出在一条分数线,由学校按培养教育标准评比,并经教育部门审查后,选送升学。
2、对教师,要从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转向对教育要素的评价。过去评价一个教师工作的好差,最终都由学生的考试成绩作定论,使教育教学产生了一头热的倾向,造成了学生素合素质下降,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今后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要坚持学生的考试成绩、素合素质和教师的工作过程并重的原则,着眼于对教育工作过程和结果的重点要素的考察,解决好评价什么和不评价什么的问题,以引导和拉动教育教学走向正常化和科学化。
考核教师的工作项目和权重是:
1、学生学习成绩。即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能考试的成绩。占五十分。其中县级考试成绩占三十分,校级考试成绩占二十会分。初中四年级中考成绩视为县级考试成绩。
2、教学研究能力。主要考核以导学议练为主要参照的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进展情况。考核以课程标准为指导,重点看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的构成与效果,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显示教师本人教学改革典型标志的事项,包括总体教改设计,教学组织构思,课堂要素显现,目标完成质量,操课延深效果等。要做到有组织的进行检查测评,保证最终评价的公证性。教学改革考评的分值在总分中要占有优势。
3、综合工作状态。主要看教学理论研究的成果、承担相关职责的工作业绩、参与学生培养教育的作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贡献等。以上工作事项应体现公平分配、人人有责的原则,在考评的分值中占有适当的比例。
4、师德师风情况。主要看遵守教师七不准的情况,重点看是否利用职权进行有偿补课和强拉学生住宿。师德师风情况进入教师考核纪录,但不占总分内的分值,采取在总分外加减分的办法考评。
为了集中广大教师对重点工作的注意力,把广大教师从繁重的琐事中解脱出来,给教师以应有的信任和人文的关怀,今后,对日常工作纪律、准备授课教案、批改学生作业等事项,不再进入教师考核的范畴,由学校通过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一般性的关注与管理。各学校要按着以上要求,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考评工作。要系统的研究本校的考核评价方案与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对教师工作和作风的考核结果,要作为评选先进、奖励工资、晋升职称、提拔干部的依据。对于个人素质好、研究能力强,在改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要实行重奖,有的可以尝试取消坐班制。
对学校,要从全面综合性的评价,转向重点对教学进行评价。教学改革是学校一切工作发展进步的源泉与动力。今后对学校工作,要重点考核评价教育教学改革情况,其它方面的工作,采取别样的方式进行管理。对学校考核的基本项目是:
1、学校要制定出思路清晰、符合实际、易于操作的课改方案。
2、学校校长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改工作上,深入教改第一线,亲自指挥教改工作,亲自承担研究课题,年终检查时要出示佐证材料。
3、学校副校长和中层以上业务干部,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研究教学改革,每人都要承担具体的研究课题,并承担适当的授课任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搞好课题研究。对学校党团、工会组织的负责人,要围绕促进教学改革落实工作职责与任务,要具体负责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文化艺体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工作。
4、在教改过程中,要培养更多的骨干教师,在本校以及全县课改工作中发挥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全面参与到教改工作中。
5、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原有教学方式,总体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都要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要发生明显变化。
6、学校课程开设要符合新课改精神,音体美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要正常开设,保证开齐开全规定的科目。
7、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工作要以教改为核心,坚持经常,常抓不懈。
8、加强学困生转化工作,学困生转化比例要逐步提高;做好控辍工作,降低流失率。
9、按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严禁私自补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对学校教学改革的考核与评价工作,教育局成立领导小组,年终对各校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考核。教育督导室、局各职能股、教师进修校、科研所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各校的教改工作进行检查,具体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了解情况,随机积累考核时的依据。作为考核工作的依据。在教改过程中推出全县典型的;教改经验在全县推广开来的;在《学园夜话》、绥棱教育信息网上宣传和发表有价值的工作经验和做法的;积极发挥典校示范作用,主动送课的或把好的经验和做法传输到其它学校的。做到以上一项或多项的给予加分。在教改工作推进过程中,学校要横向比较,排出名次,名次靠前的,给予学校领导和教改成绩突出的教师奖励,并作为该校向其它学校输送干部的依据。连续2年考核倒数第一的学校,校长应主动提出辞职;连续2年考核倒数第二的学校业务副校长主动提出辞职;连续2年考核倒数第三的学校业务主任主动提出辞职。
四、强化教学管理的宏观调控功能
教学管理是对教学工作一种宏观上的把握,是运用教育规律对教学工作进行规范和调节的手段。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打破教学管理过于僵化的局面,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并要跟踪教学工作的走向,对教学管理工作作出不断调整,保证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当前,对教学管理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
1、调整教学时间和课程安排。(1)学生在校时间调整。小学、初中取消早晚自习。各校上学时间:小学入学时间不得早于7点半,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初中入学时间不得早于7点,在校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高中晚自习时间不得超过二十点。
(2)课堂、课间的调整。小学上午原时间不变。下午课堂教学时间调整为35分钟,课间活动时间调整为20分钟。初、高中课堂时间和课堂间隔时间由学校自行掌握。中小学全年每天要保证学生在校有一个半小时以上的身体锻炼时间,学校要按此要求随季节搞好课时和活动时间的安排。
(3)课时数量的调整。以周为单位计算,小学语文10课时,数学6课时,英语3课时,科学实践2课时,艺术4课时,体育3课时,班会1课时,队会1课时。农村小学艺术特长训练指导时间为半天。以上课时是基本课时,小学各校可根据城乡教学实际做弹性调整。中学除初中史地生学科整合后建议缩短学时1/2外,其余学科执行原课时数。
(4)授课日程表的调整。由于语文、数学学科具有知识内容的连贯性,小学高年级语文、数学两学科采取两节连续编排授课方式,其他学科混合编排;初中、高中语文实行半天授课制,数学实行两节连排授课制,其他学科混合编排。实行大课时的学科周总课时不变。
(5)教学进度的调整。初中要恢复正常教学进度。高中三年级结束课程的时间最多可提前一学期,坚决杜绝“开快车”出现“夹生饭”的现象。
2、对部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1)小学学科的整合。小学设置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综合实践、音乐、美术、体育。对内在因素关联特别紧密的科学和综合实践整合为一个学科,整合后的学科知识要科学取舍,摄要生精,并要随之调整好教学计划。
(2)中学学科的整合。语文学科,一是单元内相关文章要整合,二是教材内相关内容的文章要整合,三是课内外相关内容的文章要整合,四是不相关的文章的对比整合。节余的时间安排阅读与写作。初中的历史、地理、生物学科要精炼适用内容,缩短学时。原则上要保留一般性认知的内容,涉及自然规律、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要深入学习,深入到专业知识的内容要舍弃。具体内容由进修校组织学校选定,并统筹安排好课时计划。
(3)学科内容的完善。语文学科进行单元的、课内外的整合后,具体要学哪些知识,要编写一本适用的校本教材;初中史地生学科精炼内容后,要整理出一本新的教材;小学的科学和综合实践学科整合后,要重新确定教学内容。进修学校要组织各校,由专门人员负责建材成册。
3、推进初高中分类分层教学。
在初、高中全面实行分层教学,小学适当参照。具体方法是:
(1)按照学法特点进行分类教学。把各个班级内对学法明显不适应而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为其选择其它适宜的学法,在自愿的前提下,集中到一个班内学习。
(2)按照学习进度进行分层教学。在一定的教学周期,按学生学习状态的好中差,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前提下,重新编班,进行分层教学。
(3)农村初中由于学额小,便于实行班级内三级管理。可采取尖子生在教师点拨下进行学习、中等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不适应的学生进行讲解启发式教学。教学内容、作业和考试都要分层按需设置。建立三级管理档案。
(3)学生分流的数量要与教师的考核挂钩。班级分出来的学法不适应的学生越多,该学科教师的考核分数越低。
4、探索进行取消坐班制实验。
进行取消坐班制实验的目的是,为优秀教师创造优越的工作空间与条件,激发广大教师优质高效工作的追求。
(1)教师亨受取消坐班待遇的时间为一年,工作成绩突出的可连续亨受待遇。
(2)取消坐班制从教学改革业绩突出学校的教师中开始试行。城镇学校可确定一至二名教师,除承担的授课任务外,不受作息时间和具体业务限制。农村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一般身兼多学科教学任务,暂时不具备脱班条件。但对教学改革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可不受作息时间限制,教案、作业批改、常规的业务材料可不受检查、考核限制。
(3)确定脱班教师, 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学校提名、教师推举、学校集中三个步骤产生,结果要进行公示。脱班教师不参加年终考核,自然享受评优、晋职、省优秀人才奖、年终奖金和外出学习考察的待遇
(4)脱班教师要自觉履行工作职责,遵守学校的风纪要求,注意了解和掌握学校工作动态,主动参加学校的重要活动,接受组织上交给的研究任务,运用获得的更充裕的时间,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深化教研,搞好教学。
(5)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扩大取消坐班制的范围。
5、全面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小学至高中都要实行集体备课。
(1)调整备课的角度。教师备课要变“教案”准备为“学案”准备。学案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案,是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在自主和互助的过程中,运用综合方法学习知识的方案。
(2)组织备课的方法。学年组长、教研组长牵头,学科骨干引带,分同年组、同学科备课和不同学科的备课两种,备课时间分定期和随机两种。定期每周一次,不定期的根据教学和教研的需要而定。
(3)选好备课的内容。要选择有研究价值的、有共性的、触类旁通的内容。要注意课程标准对集体备课的指导作用。要以成功的典型教学案例为示范。要通过集体备课解决好教法和学法问题。
集体备课要形成制度,长期坚持。要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操作规范。(6)加大教学管理领导力度。
学校各级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改革工作上,加强对一线教学的研究管理。学校一把手每学期深入班级听课不少于40节,要承担一项具体的教改科研课题,要主动选择重点难点课题,亲自指导研究工作,带头完成研究任务。业务副校长、教导处和教研室主任必须常年深入教学第一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70节,承担相应的课题研究任务。要在各级领导的关注参 与下,使学校各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业务管理、考核评价,都能够按着全县教学改革意见的要求得到稳妥落实。
要建立教学工作议事制度,定期听取教学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管理措施进行机动调整,使教学工作在集思广义的过程中,通过调整、改革、创新,得到不断提高。
五、进一步转变教师培训工作方式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转变广大教师的思想理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此,各学校要引起高度重视。要进一步适应改革的需要,改变单一的授课式培训的做法,采取综合性的务实高效的措施,抓好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今后一个时期,要充分利用一线实际工作研究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实践和实战式的培训,促进思想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加速转变。
要进行与中高考对应教学的培训。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中考、高考命题思路进行解读和研讨,加强对中考、高考改革走向的总体把握,引导教师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变课内外指导和辅导方式。学校要下发中高考试题样本、命题走向说明等资料,由校长组织教师反复学习,对考试内容、题型和考试方法,试题考察的出发点和具体意图,分学科进行细致分析和研讨,最终形成可供进一步参考的分析报告。在这个基础上,全体教师分学科进行中高考模拟命题,以命题对应教学,以对应感悟教法,以教法促进教学改革。
要进行对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的培训。学校要有计划的组织教师进行新课标的研读、理解和感悟。学期初,要重点检测寒暑假期间教师自学新课标、新教材情况。日常工作中,要组织教师按学校既定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新课标为参考,以“教案” 变“学案”为载体,采取感悟辩论会、不同课题互动研讨、实践新课标理论竞赛等多种形式,反复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更好地运用和把握课标,做到人人都会按着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一个学结束时,要召开教师大会,对学习和应用课程标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要运用有效形式,对教师落实新课标情况进行检验。
要进行导学议练教学方法的培训。学校要统一安排时间,组织教师认真系统的研读导学议练的教学方法,综合学习魏书生六步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学年组、教研组的作用,搞好统一备课、定期研讨、随机交流等活动。要鼓励教师走出班级、走出学校,进入课改先进教师和先进学校的课堂听课,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讨会、现场会、展示会。学校在这方面要为教师创造宽松的条件,在工作时间,教师完成授课任务后,可以请假走出班级、走出学校参加上述活动,但要与学校有关负责人保持联系。继续鼓励各学校尤其是改革起步晚的学校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到外地名校或改革实验区学习,以尽快使本学校的教学改革向前推进。
要进行广泛的交叉互动式培训。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高中新老专任教师在完成自己正常授课任务后,要由学校统一安排和组织,到课改进展较好的初中听课,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导学议练的教学方法走进高中课堂。初中专任教师要到相应的小学、高中听课 学习,小学高段教师要深入初中一、二年级听课学习,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教师要互相进行听课学习,以促进幼小、小初、初高教学科学有序的衔接,使相邻各学段的教学得到相互交流与借鉴。最近一个时期,要以改革起步早的实验小学、第三小学、上集中学、第六中学为示范,组织城乡各学校由校长带领一线骨干教师,定点、定时、定期到上述学校进行跟踪学习培训。教育局有关股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进行督查和指导,争取用半年或一年的时间,使各学校达到全面转变教学方式,整体教学科学和谐发展。
要进行多种综合内容与方式的培训。注意搞好专题培训,抓住教学改革推进的难点和关键点问题,采取集思广议、外请专家的办法,进行集中的研究与讨论。关注难点教师的培训,对一时无法掌握新的理念与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师,各校要有计划的安排本校或聘请外校的课改骨干教师结成对子进行帮扶,努力实现本校教学改革在一个水平线上向前发展。要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工具和绥棱教育信息网论坛平台,与外地外校教育同行进行研讨交流,积极组织有关教师参加县以上的业务对接、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开阔视野,有效的提高教学改革的能力。
第四篇:《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
2000年3月21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综合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构成。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被称为职业核心能力。..其基本内容是以“教育为人民服务,学校为学生着想”为理念,以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指向,建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认真把握好“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不同要求,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实施发展性评价。包括:
1、基于学分制的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
2、方法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具体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
3、社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具体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能力
我校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合格中职生。
我校一贯坚持与各类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制订了各专业的《技能水平测试要求》及《实习成绩考核办法》,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提高了专业能力;此外,我校还积极探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方面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与社会各界交流与合作,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为己任,创新教育模式,深化内涵管理,完善管理监督机制与评价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积极探讨学生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的培养方法,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教育品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我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纺织服装类专业教研中心,现有4个省级示范(重点)专业,分别是:服装设计与工艺、纺织技术与营销、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技术。学校于2005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等五个组织评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2007年被人事部、教育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被山东省评为全省创业明星学校。近几年我校积极参与专业教学改革、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办学等全国性研讨会,并作典型发言。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已成为推动当地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多年来,我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思路,积极邀请各行业、各企业的知名人士以及各类专家、学者、名师到我校来开展师资培训、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和专题讲座等活动。其中聘请鲁泰纺织股份公司董事长刘石祯、鲁泰纺织股份公司总经理刘子斌、唐骏欧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崔毅、刘士涛,山东新星集团总会计师陈凤云、政工师司衍水等长期担任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指导顾问;邀请山东教育报总编陶继新教授、山东省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郭道胜等到校进行学术交流和教学指导;聘请中国十大杰出学习青年张立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建博等到校为师生做励志学习讲座;聘请青岛大学张晓东博士、郭宪英博士、李群博士、彭智博士等到校进行讲学和专业技术指导;聘请鲁泰纺织公司讲师团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聘请鲁泰公司工程师贾西武、高淑霞等到校指导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学生的技能训练。他们的到来对于我校的专业学科建设、教师的培养、学生的成长都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近年来,学校加强与高校和社会的联系,聘请专家、技师和名人来校开展师资培训、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和专题讲座等活动。其中邀请山东教育报总编陶继新教授、山东省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郭道胜等到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聘请中国十大杰出学习青年张立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建博等到校为师生做专题讲座;聘请青岛大学张晓东博士、郭宪英博士、李群博士、彭智博士等到校进行讲学和专业指导;聘请鲁泰纺织公司讲师团对师生进行专题讲座;聘请鲁泰公司工程师贾西武、高淑霞等到校指导教师和学生技能训练。
近年来,学校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来校进行专业建设指导、专业教学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为学校发展和学生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主要聘请的专家有:鲁泰纺织股份公司董事长刘石祯、鲁泰纺织股份公司总经理刘子斌、唐骏欧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崔毅、刘士涛,山东新星集团总会计师陈凤云、政工师司衍水等,长期担任学校专业建设和指导顾问。
近年来,我校积极拓宽教育思路,不拘一格,大力聘请社会各界的能工巧匠到学校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兼职任教。其中聘请鲁泰公司纺纱三厂厂长刘江、鲁泰公司漂染一厂厂长李友祥、鲁泰公司织布三厂副厂长殷翠红、鲁泰公司品质管理部主任张健翔、鲁泰公司国际业务部主任潘平利等担任我校服装、纺织专业的发展与技术顾问;聘请鲁泰公司品质管理部高级工程师丁慎苗、刘鹏、周静、国昌菊、李雪、王朝霞、陈强等担任服装、纺织专业的技术指导教师;聘请农业银行淄川支行中级经济师邢凤霞、助理会计师梁玉霞、于美玲、王富宝、徐钰、张彩霞、高绪红等担任财会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聘请唐骏欧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师王建成、张晓辉、郭伟、王霞等担任焊接、机电专业的技术指导教师;聘请淄博火炬能源集团首席技师高荃、淄博弘扬设备有限公司技师刘东辉、山东省煤炭技术学院高级技师高绍远、淄博技师学院高级技师陈宏彬等担任我校的兼职教师。他们的参与为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汇报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东方学院 06平艺T 陆旦丹 06863109)
一、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
(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1世纪中职人才的业务规格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汇报。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因此,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足以保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知识结构方面:
1、毕业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理论知识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科学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的基础;
2、专业技术知识,包括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和同类技术的安装、使用等知识,它是岗位群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做到能触类旁通。它是能完成、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向专业化专门人才发展的前提;
3、相关知识,包括法律知识、人文知识、管理知识、营销和公共礼仪知识等。相关知识是适应岗位变化、转岗和转业必备的知识储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知识三位一体是职业中专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基础知识是前提,专业技术知识是重心,相关知识为辅助,只要做到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知识精通,相关知识宽厚,就能基本做到一专多能,触类旁通,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在能力结构方面:主要包括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特别应该强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21世纪人才规格中的首要内容。
(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趋势现在主要呈现出二种走势:一是就业单位类型趋于多元化。就业单位的类型逐渐向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流动,少数毕业生走向了独立创业的道路,开办了自己的小企业。二是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明显转移,思想汇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汇报》。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向一线技术工人或智能型工人岗位流动,目前这种流向还在不断加强。从人才规格的要求看,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急需复合型的管理和专业人才。因为中小型企业的经济规模较小,人员精干,组织结构扁平化,职能部门也比较精简,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一身数职,专业人员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中小企业将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另外,独自创办小企业。目前,毕业生独自创业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却体现着一种新的就业趋向。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大的人才选择余地。说明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准确地调整培养目标,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淡化技术员类人才和技术工人类人才的界限。
二、教育教学改革
从21世纪对中职人才规格的要求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趋势来看,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急需加强和改进的工作主要有:
(一)更新教育观念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差异选择更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为优秀的学生提供超前发展的机会——提前毕业或继续到高一级学校深造;给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再次发展的机会——分阶段完成学业;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圆满完成学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二)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
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服务,是办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当然也是专业建设和课程结构优化的落脚点。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反馈情况看,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以提高素质为主线,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学科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扩大知识的科技含量,突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实行分层次教学
学校要根据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大体可分为:
1、升入高一层次学校继续深造的;
2、获得中等相关岗位群综合职业能的;
3、学会、掌握一二种岗位操作技能的。教学活动分层次展开,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四)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面对21世纪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我们应进一步强化和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语、计算机已成为任何一门专业的工具学科,没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和计算机基础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能力的发挥,它像一种必备的工具一样,没有它很难深入到现代社会中;学校应在各专业中加大英语和计算机教学力度,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写能力和使用各种新型计算机软件的能力。
2、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相对弱,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职业中专教育作为从业准备教育,必须把素质教育贯穿各个教学和实训环节,通过模拟操作、顶岗实习和强化实训、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把实践能力的考核作为毕业生考核的基本内容。
3、敬业精神、协作能力。敬业精神、协作能力已成为企业录用员工重要的考量点之一。
因此,我们要顺应市场需求,通过各种形式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扈中平等主编.现代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