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5:2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第一篇: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期 会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践 告

暑 社 实 报

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准确地掌握全区新农村建设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研究破解的思路和方法。带领由9个部门分管领导组成的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组先后到敬仲镇、南王镇,通过听取汇报、深入座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对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我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效

1、开拓“三化”带动下的新型“三农”发展道路,城乡统筹走向深化我区按照“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和“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思路,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城乡发展快速融合。

坚持工业化带动,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经济基础。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企地联动、园区带动、项目推动,全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充分发挥齐鲁石化公司的原材料、基础设施、人才等优势,积极发展化工、塑料等配套产业。始终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增长极,规划建设了齐鲁化学工业区,搭建了加快发展的优势平台。目前,进区项目达86个,总投资47.4亿元,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调整了临沂经济开发区区划,启动建设了南王精细化工园、齐峰造纸工业园,三大园区累计引进项目109个,完成投资47亿元。目前,园区经济聚集了全区经济总量的70%。去年所有乡镇财政收入均过千万元,其中4个过2000万元,2个过5000万元,1个过亿元。镇域经济的膨胀壮大,拉动了乡镇财政快速增长,为以工补农、富裕农民、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2006年全区对新农村建设的奖励扶持资金达到4700多万元,2007年达到5276万元。2008年达到1亿多元。各乡镇、街道也相继设立了专项资金,完善奖励和补助政策,辛店街道、朱台镇08年安排资金600多万元扶持新农村建设,稷下街道专项资金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南王镇研究制定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奖励政策》,鼓励各村居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敬仲镇、皇城镇等乡镇也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坚持农业产业化带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逐步推动农业转向工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建设了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配套完善了园区的基础设施,扶持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目前,齐城农业高新区引进项目30个,完成投资15.3亿元,巧媳妇、齐美斯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快速成长,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区农业企业发展到200多家,其中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发展到3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1家,其中省级4家。另外,农业产业化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发展到44家,带动近50%的基地和2万农户走上了产业化经营之路,农民户均从产业化经营中增收近1500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支持力量。

坚持城市化带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临沂区以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为目标,从推进城乡规划、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保障、城乡管理、生态建设等一体化入手,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初步实现了“七个一体化”。城市化水平已达52%,道路交通、供水、电力、电信、环保等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了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城乡相连的格局。

2、以建设农村全面小康“十大工程”为总抓手,依托现代城市优势,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多路并进临沂区按照“十新”目标和“十策”要求,以生产发展、生态改善为主题,从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态建设、人居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提升四大方面,提出了现代农业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绿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社会保障建设、农村社会事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工程”,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29.3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65元,增长14%。

今年以来,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蔬菜、畜牧、林果三大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12万亩玉米优质粮基地,新建绿色蔬菜基地2.04万亩,新建和改造标准化畜牧养殖基地、小区39个。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区农业企业发展到9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龙头企业达26家,过亿元的7家;新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6家,组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3个。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新认定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9万亩。完成了3个乡镇兽医站配套建设。新建和改造农家店48个。新增农村宽带用户3200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开发整理土地1200亩,新增耕地600亩;实施了淄河8.3公里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完成荒山造林4000亩,古墓绿化500亩,“两沿三环”绿化30公里,建设农田林网2万亩。完成了100个村庄规划修编完善工作。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00个。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73.68公里。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4个。建设绿化示范镇1个、示范村10个。健全完善乡镇垃圾处理体系,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2个,建设农村垃圾池130个。完成了涉及70个村5.9万人的村村通自来水升级改造工程。通过机械深耕、氨化青贮、生物利用等渠道,完成了农田秸秆实施全面禁烧。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81%,各级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0元以上。农村低保标准达到1200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100%。投入4500万元在全区全面铺开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工作。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595人。严格落实“一免一补”,救助困难家庭学生1672人,资助贫困大学生82人。完成12所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改造建设乡镇卫生院7处、村卫生室50处。新建规范化乡镇综合文化站2处、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12处。新建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村96个。深入推进文明新风“六进农家”和“法律五进”集中推进年活动,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新建农民文化大院30个,完成了70个村的路灯安装。把凤凰镇、南王镇、辛店街道作为试点,开展了合村并居工作。凤凰镇金召口社区9个村的合村并居已完成了80%。南王镇、辛店街道编制了规划,正在准备实施。

3、既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又着力联片创建、联手共建,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临沂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村人均收入水平、传统观念等因素,把全区443个村居划分为32个试点村、112个建设村、299个综合整治村,并提出不同的建设标准和时限,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目前已经有32个村居达到示范村居标准。按照产业突出、特色鲜明、亮点鲜明的原则,实施了“联片创建”活动,12个示范片区呈现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全区层面上,按照共同发展的战略思路,实施了1名区领导、1个区直部门、1家重点骨干企业“三位一体”共同包建32个试点村工作责任制。开展了“联手共建新农村行动”,选择56个贫困村和1000户贫困户,由区直机关、区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以来,各部门、企业、社会团体和驻村干部与试点村、贫困村、贫困户建立了“挂包”责任制,先后组织共建互动活动200多次,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支持农村资金、物资约300多万元,落实项目60个,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形成了城乡、工农、党群之间长期稳定的互动共建关系,进一步加快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展开。

二、必须正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以“三化”带“三农”为导向,以“十大工程”为总抓手,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临沂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然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认真探索和解决。

一是农民增收难。我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占全区农业劳动力总人数的55%,只有30%的农户有致富项目,许多农民依然依赖仅有的几亩土地,通过种植谋生,找不到致富门路,农民增收难。

二是村居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于3万元的薄弱村有149个,47个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干部工资和日常开销都不能解决,滞缓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是农村经济服务体系有待加强。我区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虽然不少,但是个体规模、整体实力小,在带动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上相对偏弱。农民合作组织、中介服务机构作用发挥不够,全区农村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社员仅占农业人口的2%,农户带动率不足20%,起不到连接农户、及时提供信息、开拓市场的作用。

四是村内道路建设有待加强。村内道路建设是一项投资规模很大的公益性事业,村集体无力承担。目前全区村内主干道硬化率只有65%,小巷硬化率仅达25%,村内路况很差,群众对于修路的要求和呼声很强烈。

五是部分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少数村班子缺乏好的发展思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

三、推进临沂区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临沂区新农村建设成绩、经验和问题的调查分析,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当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加以制度化、规范化,构建城乡统筹的长效机制。

(一)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构建多渠道筹措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资金投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证。一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随着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和财政实力的增强,要将财政资金的分配更多地向“三农”倾斜,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进一步压缩财政支出存量中的一般性支出,腾出财力用于增加“三农”投入,确保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二是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光靠财政是无法完全做到的,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工具,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吸引金融信贷资金投向农村,同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三是要整合支农资金,逐步改变目前存在的支农资金使用比较分散、效益不高等问题,将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统筹使用,切实发挥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益。

(二)既为农民多方开拓收入渠道,更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构建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环节。目前,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已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努力,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持续增长,但农民收入仍然偏低。为此,应当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镇域经济,多渠道扩大农民就业和创业,通过创新形成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机制。

(三)发展和完善合作经济组织,构建提高农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长效机制。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组织,有利于农民走出小农生产方式,促进农业朝现代化方向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采取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或“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促进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与农民结成更加紧密地利益共同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积极帮助和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拉长产业链,努力实现效益和规模不断提升。

(四)进一步打破现代农业建设的制度瓶颈,创新土地合理流转机制。土地流转是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为此,必须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在尊重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基础上,采取经济办法,实行承包地的有偿流转,组建以承包土地使用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五)加强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实行政务公开、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构建有效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治理机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工作,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带领农民致富的乡村带头人队伍。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加强村民自治配套制度建设,增强村民民主意识,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激发农民的创业潜能,让广大农村丰富的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活力竞相迸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篇:关于豫东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封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各级、各部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一项中心工作。为了对河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较偏远欠发达的豫东主要是开封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当地的老百姓进行交流沟通。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几年来开封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开封地区各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深化开封地区农村改革为动力,依托自然资源,发挥本地优势,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和开封地区农村工作,促进了开封地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开封地区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封县、兰考县、杞县的农业生产总值大幅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净增1099元、1063元和1006元。

但是,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不同,按照社会主义新豫东地区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开封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

二、近几年来开封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推进缓慢。

各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历了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调查的情况看,整体推进步伐不快,综合性效益不十分明显。从目前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分析,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 差距较大。农业产

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对本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组织、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但目前大多数地方仅仅建立了一些生产基地,兴办了部分小型加工企业,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相距较大。农产品基地与龙头企业对接矛盾也相对突出。一方面,基地建设规模小。据各地提供的情况,目前除大蒜、西瓜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外,其它大多布局分散、种植零星,区域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专业大户不多。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已建立的龙头企业,大多只能从事一般性的简单加工,其带动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

调查中基层反映较多的问题有:一是乡镇实行综合配套改革后,不少地方将畜牧、农机、水产等服务站转入农业服务中心,因编制受限,服务人员、服务项目减少,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二是管理不规范,导致体制不顺畅,运转不灵。三是经费紧张,设施缺乏,手段单一,不少乡镇农技站负债经营。四是不少懂业务、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前退休离岗,少数服务项目出现“空挡”。五是现有在职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中,严重缺乏从事现代农业的专门人才。

3、组织化程度低。

近几年来,农民外出打工一直是全社会的一个热点,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讲,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农民外出打工,也相应削弱了开封地区农村的骨干力量,使得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减无增。不少基层干部说:建设新豫东地区农村,农民是主体,主体中身强力壮和有技能的人外

出打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建设新豫东地区农村工作的难度很大。

4、村级组织工作难度大。

近几年来,各地豫东地区农村先后开展了行政村合并和精减村组干部的工作。经过三、四年的运行,大部分地方认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加强村极组织自治建设、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开封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三、加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开封地区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是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这5句话20个字,其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整体性强,要求很高。我们认为,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豫东地区农村的物质基础,是解决开封地区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只有生产的发展,才能有生活的富裕,也才能有村容的整洁。如何加快发展?根据调查中干部、群众的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坚持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比如说前几年,杞县政府根据全县的自然优势,确定把大蒜列为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其它县区也应当引导乡镇、村,根据自身资源条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在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确定适合一个地方发展的特色产业,真正做到一个乡、一个村有一个稳定的产业,一个农户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开发。在确定优势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是选择发展潜力大的大宗农产品,在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的主产区,建设适合本

地特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尤其是对相对对贫困和农民收入较低的地方,更要加以重视,引导和帮助他们搞好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使他们尽快脱贫,逐步消除贫富差距。

2、坚持科技兴农,不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目前,开封地区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大多数缺乏职业技能,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各级政府要把培养新型农民纳入新开封地区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起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新型农民,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在培训过程中,要把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有机衔接起来,注意长短结合,远近结合,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普及性培训与系统性培训结合。要让培训与市场对接,实行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一条龙”服务,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通过培训,使走出去的农民有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农民能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他们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3、坚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其战斗力。

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和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为突破口,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对那些具有开拓意识、市场经济头脑、真抓实干精神的农村能人,采取重点培养、组织选派、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办法,把他们凝聚在党的旗帜下,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来。对贫困和较贫困的村,还可分别采用派乡镇干部兼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工作指导员的办法,帮助他们在“造血”上下功夫,合力开展工作。

通过对开封地区新农村建设情况的了解,我深刻体会到开封地区的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对河南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它尊重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原理,尤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创新理论,同时也需要我们遵循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1、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指示精神,科学制定新开封地区农村建设规划。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根据一个地方的自然优势、经济基础、发展方向、发展取向等条件,编制好各类专项规划。主要包括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各类规划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规划制定出来后,要采用乡村干部、技术人员、农民代表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充分论证,力求使规划科学、合理、可行。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区分轻重缓急;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不搞“一刀切”,避免“齐步走”;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2、遵循“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农民自力更生与国家支持的关系。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开封地区农村”工作的开展,政府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给予一定的支持是必要的,但要引导和教育农民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要立足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二是处理好办试点与整体推进的关系。选择试点既要有条件好的,也要有条件相对差的和一般的。建设过程中,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点上开花,整体推进。对于试点村,着重在于帮助他们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选择一条好的发展路子,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不应过多地给钱给物,尽量避免新的不平衡现象的发生。三是处理好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引导干部、群众在调整农业结构、建设农产品基地的过程中,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加强对耕地、山地、林地、水土及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求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坚持发展的观点,就要学会通观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会照应事物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善于提出新问题,明确新任务。在过去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农村、农业、农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和牺牲,促进了工业和城市的蓬勃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2006年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长达2600年的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社会发展跨越农业时代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发展的观点理解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长期性,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自觉地肩负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神圣而繁重的历史任务。

4、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分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诸多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遵循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出了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引导和帮助农民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等。免除农业税后,为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的需要,从2006年起,国家财政将每年支出1030多亿元,解决免税后产生的新矛盾。从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出发,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在全面分析矛盾的基础上,科学决策,扎实稳健地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新农村建设涉及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加强饮水安全、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原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

第三篇:关于开封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封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 是各级、各部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一项中心工作。为了对河南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较 偏远欠发达的豫东主要是开封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当地的老百姓进 行交流沟通。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几年来开封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近几年来,开封地区各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 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 入为目标,以深化开封地区农村改革为动力,依托自然资源,发挥本地优 势,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和开封地区农村工作,促进了开封地区农村经济 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开封地 区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封县、兰考县、杞县的农业生产总值大幅 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净增 1099 元、1063 元和 1006 元。但是,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不同,按照社会主义新豫东地区 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开封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 制约因素。

二、近几年来开封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推进缓慢。各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历了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虽然发生了很 大变化,但从调查的情况看,整体推进步伐不快,综合性效益不十分明显。从目前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分析,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 差距较大。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对本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 局、专业化组织、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一种生产经营 方式。但目前大多数地方仅仅建立了一些生产基地,兴办了部分小型加工 企业,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相距较大。农产品基地与龙头企业对接矛盾也 相对突出。一方面,基地建设规模小。据各地提供的情况,目前除大蒜、西瓜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外,其它大多布局分散、种植零星,区域内集中连 片的专业村、专业大户不多。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已建 立的龙头企业,大多只能从事一般性的简单加工,其带动作用未能得到充 分发挥。

2、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调查中基层反映较多的问题有:一是乡镇实行综合配套改革后,不少 地方将畜牧、农机、水产等服务站转入农业服务中心,因编制受限,服务 人员、服务项目减少,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二是管理不规范,导致体制不 顺畅,运转不灵。三是经费紧张,设施缺乏,手段单一,不少乡镇农技站 负债经营。四是不少懂业务、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前退休离岗,少数 服务项目出现“空挡”。五是现有在职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中,严重缺乏从 事现代农业的专门人才。

3、组织化程度低。近几年来,农民外出打工一直是全社会的一个热点,从增加农民收入 的角度讲,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农民外出打工,也相应削弱了开 封地区农村的骨干力量,使得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减无增。不少基层干部 说:建设新豫东地区农村,农民是主体,主体中身强力壮和有技能的人外

出打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建设新豫东地区农村工作的难 度很大。

4、村级组织工作难度大。近几年来,各地豫东地区农村先后开展了行政村合并和精减村组干部 的工作。经过三、四年的运行,大部分地方认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 加强村极组织自治建设、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开封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具 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三、加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开封地区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是推进社会 主义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这 5 句话 20 个字,其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整体性强,要求很高。我们认为,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豫东地区农 村的物质基础,是解决开封地区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只有生产的 发展,才能有生活的富裕,也才能有村容的整洁。如何加快发展?根据调 查中干部、群众的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坚持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比如说前几年,杞县政府根据全县的自然优势,确定把大蒜列为优势 产业加快发展。其它县区也应当引导乡镇、村,根据自身资源条件,结合 产业结构调整,在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确定适合一个 地方发展的特色产业,真正做到一个乡、一个村有一个稳定的产业,一个 农户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开发。在确定优势特 色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是选择发展潜力大的大宗农 产品,在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的主产区,建设适合本

地特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尤其是对相对对贫困和农民收入较低 的地方,更要加以重视,引导和帮助他们搞好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使他们尽快脱贫,逐步消除贫富差距。

2、坚持科技兴农,不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目前,开封地区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大多数缺乏职业技能,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各级政府要把培养新型农民纳入新开封地 区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起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 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新型农民,提升他们的整体素 质。在培训过程中,要把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有机衔接起来,注意长短结 合,远近结合,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普及性培训与系统性培训结 合。要让培训与市场对接,实行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一条龙” 服务,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通过培训,使走出去的农民有较强的务工技 能,留下来的农民能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他们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3、坚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其战斗力。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和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为 突破口,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对那些具有开拓意识、市场经济头 脑、真抓实干精神的农村能人,采取重点培养、组织选派、市场配置相结 合的办法,把他们凝聚在党的旗帜下,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来。对贫困和较贫困的村,还可分别采用派乡镇干部兼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工 作指导员的办法,帮助他们在“造血”上下功夫,合力开展工作。通过对开封地区新农村建设情况的了解,我深刻体会到开封地区的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对河南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它尊重和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原理,尤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创新理论,同时也需要 我们遵循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1、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指 示精神,科学制定新开封地区农村建设规划。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根据一个地方的自然优势、经济基础、发展方 向、发展取向等条件,编制好各类专项规划。主要包括产业发展规划、社 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各类规划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 发展规律。规划制定出来后,要采用乡村干部、技术人员、农民代表相结 合的办法,进行充分论证,力求使规划科学、合理、可行。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区分轻重缓急;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不搞“一刀切”,避免 “齐步走” ;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2、遵循“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处理 好农民自力更生与国家支持的关系。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工业反 哺农业、城市支持开封地区农村”工作的开展,政府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给予一定的支持是必要的,但要引导和教育农民不能有“等、靠、要”的 思想。要立足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美 好家园。二是处理好办试点与整体推进的关系。

选择试点既要有条件好的,也要有条件相对差的和一般的。建设过程中,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点 上开花,整体推进。对于试点村,着重在于帮助他们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 子,选择一条好的发展路子,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不应过多地给钱给物,尽量避免新的不平衡现象的发生。三是处理好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引导干部、群众在调整农业结构、建设农产品基地的过程中,根据科学 发展观的要求,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加强对耕地、山地、林地、水土及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求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 地位。坚持发展的观点,就要学会通观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会照 应事物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善于提出新问题,明 确新任务。在过去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农村、农业、农民为工业和城市的 发展作出了贡献和牺牲,促进了工业和城市的蓬勃发展。当前,我国总体 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 农”的能力和条件。2006 年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长达 2600 年的古老税种 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社会发展跨越农业时代的重要标志。“十一五” 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 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 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用发展的观点理解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长期性,顺应经济社会 发展的必然趋向,自觉地肩负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神圣而繁重 的历史任务。

4、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分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诸多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遵循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解决好“三农”问题,是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在全 面分析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增加对农业和 农村的投入;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 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提出了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 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 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 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引导和帮助农民解决住宅与畜禽圈 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等。免除农业税 后,为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的需要,从 2006 年起,国家 财政将每年支出 1030 多亿元,解决免税后产生的新矛盾。从矛盾普遍性 的原理出发,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在全面分析矛盾的基础上,科学决 策,扎实稳健地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新农村建设涉及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明确推进 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在促进农 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加强饮水安全、农 田水利、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卫生等公共事 业发展。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农业产业比较落后。北京市农村面积占全市的86%,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仅占全市GDP的1.4%;京郊农业面临资源环境和市场的制约,以及制度障碍和基础薄弱等诸多矛盾与挑战。

二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在“重城市、轻农村”、“重经济发展、轻社会服务”等传统理念的影响下,农村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生活福利和社会救助、公共安全等,与城区的差距越拉越大。

三是农村生产、生活设施相对滞后。农田基本建设、公路、通讯、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匮乏,“脏乱差散”现象较为突出。

四是农民生活尚不宽裕。2005年京郊农民人均纯收入虽已达到7860.3元,但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一倍多。另外富村与穷村的差距也在扩大,制约了农村区域的平衡发展。

那么,怎样确保农村建设的资金真正惠及农民?如何保障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如何培养适合新农村需要的人才……

“这些问题有待委员们调研后,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调研组组长、市政协经科委副主任李瑞和表示,“我们将总结不同类型农村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和深入发展,向市委、市政府建箴言、献良策。”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

任重而道远

路漫须求索

——山西省交城县会立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与科学工程学院调研组 本文以2010年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对山西省交城县会立乡的神堂坪村、会立村、柏叶口村、孔家庄村四个村进行了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会立乡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报告涉及农村经济收入情况、农民生活水平、教育情况、医疗情况、农村家庭消费问题、多元农业发展状况、新农村村风村容的基本情况等多个方面内容。深入分析了会立乡在新农村建设中与全国新农村示范点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提出一定的针对性建议和对策。

调研的结果如下:

一:会立乡新农村建设调查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虽然山西省是传统的工业大省,工业基础并不薄弱,但是基层新农村建设不能像重工业那样得到较多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在会立乡的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如何起到主导作用,利用最合理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切合农民利益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关系到会立乡经济的稳定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会立乡农村建设事业中出现了那些问题,应该如何克服;会立乡农村与标准中的新农村的差距如何,怎样去缩小这种差距„„这些都是我们在会立乡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正面的问题。

做好会立乡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查,为会立乡的广大群众寻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正确出路关系到会立乡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和谐。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的同时,不但要关注沿海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也要懂得从中取得新农村建设的可鉴经验。关心山区,特别是西部偏远山区的新农村建设现状,使比较落后的山区农村建设尽快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村民建设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急需考虑的问题。

二: 调查对象和调查的实施情况

1、调查的初步实施

为了解会立乡新农村建设情况,获得第一手资料,从 7月16日至7月26日,水利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成员13人进驻交城县会立乡,并深入农村基层组织进行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活动。这次调查主要针对神堂坪村、会立村、柏叶口村、孔家庄村四个村的居民。为了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显现特色,实践队将全体成员分成4个小组,分别深入到四个村庄,对其村委会,当地居民进行调查。调查以问卷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问卷涉及农村经济收入情况、农民生活水平、教育情况、医疗情况、农村家庭消费问题、多元农业发展状况和新农村村风村容的基本情况等多个方面。

2、调查结果的整理

为确保调查的准确性,我们将调查问卷集中进行数据统计,将记录不全或缺少数据的问卷作废处理。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份即每村10份,回收40份,其中由于数据不全记录不周原因作废5份,有效问卷数为35份。另外,收集了全体调查员的调查笔记,并对所有笔记进行信息筛选,提取了有关医疗、教育、村民意见等相关信息。

3、资料的收集

当地乡政府提供的信息和数据;对农村村民的个别访谈;家庭问卷调查(问卷共计20题,涉及经济、教育、医疗、生活、村风村貌等各个方面)。

三:会立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1、经济状况:会立村是会立乡乡镇府所在地,相比其它三个村的情况要略胜一筹。村民的经济来源分四类:一是靠种田、养殖维持生计,每户农民大概有三四亩的田地,田里一般种植玉米、黄豆、蔬菜;二是外出打工,主要是去交城和太原两个地方,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所以外出打工基本都是在做苦力,且每月只能挣800——1000元;三是在养鸡场打工,鸡场的半天工每月能挣500元左右;四是一些家住路边的村民在村子里开一些小店铺,比如说饭店、超市、五金商店等。村里通有柏油路,沿着路的两边,是错落有致的居民房。村子里安装有宽带,部分村民家中有电话或者手机。而且这个村子里有诊所,村民看病买药相对比较方便。

神堂坪村、柏叶口村、孔家庄村这三个村子的经济来源与会立村基本一致。但是这三个村的人们每人分得的土地没有那么多,只有一亩左右,而且搞养殖业的农户也特别少,基本就是一个村子中两到三户的人家在养一些牛和羊,规模很小。因此在神堂坪村和柏叶口村生活的年轻人们基本都外出打工。在柏叶口村,一些人们还能去柏叶口水库施工现场找一些活干,一天能挣50——80元左右。柏叶口村紧挨着柏叶口水库,所以村民们也开起了一些店铺、烧烤摊,以此贴补家用。这三个村子中,只有柏叶口村里有一个买药的地方,其余两个村中要想看病买药,只能到会立村。

孔家庄是这四个村中最贫穷的一个村子,在村子最显眼的地方,写着这样一句标语“村村通电话,幸福千万家”,然而村中的60个人中,只有三个人有手机,村中也只有四部座机。每户每年收入为2000——3000元。只有两户农家根据多年的积累养起了牛和羊,共有四百只。整个村子只有两个孩子在上学。由于经济比较落后,没有人愿意嫁过来,村中有四位单身汉。村民的家中更是一贫如洗,灶台、木板支的床、单薄的被褥,仅此而已。省道经过这几个村子,出行还比较方便。便利的交通本应为一个很好的发展条件,但是村里大部分村民依然是靠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为主要经济来源。

总体来说,会立乡几个村庄的经济发展状况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整体发展还不是非常均衡。

2、教育问题:这几个村子当中,以前是每个村中都有学校的,后来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镇中心即会立村的明德小学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会立村租房陪读)。一位家长给我们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一个劳动力陪着,对于本来收入就不多的家庭来说负担还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许多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孩子因此很小就辍学在家,耽误了上学的绝佳时期。

而对待教育问题的态度上,有部分农民对孩子的教育表示出不大的热情,甚至认为最多只让孩子读完初中就得去打工赚钱,特别是农村的女孩更是因父母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而失去继续读书深造的机会。但是由于贫穷落后,现在很多农村家长都表示再穷再苦都要供孩子读下去,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即使抵押房产也会让他读书。因为上一辈吃了没文化的苦,他们都希望孩子能过得更好。农民对孩子要多读书、读好书的观念是日益加强的,至少在调查村中表示只供孩子念完初中的父母仅是极个别的例子。在会立村的一名农民还表示要供两个女儿读到她自己读不下去为止,只要孩子有读书的才能就会尽力让她们安心读好书。相信农村教育随着农民对教育观念的改变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农村教学设施落后,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虽然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教育办学条件。但根据调查组在会立乡实地考察,了解到由于会立乡自身教育条件基础差,起点低等原因,导致现在教学设施还处于落后阶段,师资整体水平也不够高。任课老师也表示出万般的无奈。会立乡地处较为偏僻山区的原因,好多具有优秀教学水平的老师都不愿前来教学;本地能从师范学校出来的人才也大都不愿留在这里,所以会立乡整体教师队伍的水平不是很高。很多教师表示,当地学校的硬件设施落后、师资水平较低、以及人才的流失是当地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幸好的是,有很多当地教师都很有上进心、都很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会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其他先进的教学方法。要解决当地教育问题,还要希望政府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改善当地教师待遇,引进人才,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环境。这样东固教育才会跟上来。

贫困学生较多,帮扶资金不足。调查组来到会立乡的最大感慨就是这里的贫困学生太多了。对这些读书困难的小孩,政府虽然有减免学费,资金援助等措施,但对会立乡大量的贫困学生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在调查组开展的学习班中,一个读六年级的女学生告诉我们她今年已经十六岁了,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今年的初中能否读得上还是个未知之数。听到这些话或许会使人惊讶,但在这里却是真实的存在。会立的孩子就是会立的未来,要发展会立经济,首先发展会立的教育。

4、畲族农村医疗卫生状况。

农村的卫生情况有进一步的改善。四个调查村中,我们发现新农村建设使大部分村民已经吃上自来水,水泥路通到自家门前,使村民终于告别以前那些刮风就尘土飞扬的日子。随着交通的方便,村民也可以更容易地出去买生活用品,对改善个人卫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普及问题上还有阻力。接受调查的四个村村民都基本上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手续。可见乡政府对农村合作医疗计划落实得还是比较好的。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仍有部分村民没有办理农村合作医疗手续。当问到他们为什么不和其他村民一样参加合作医疗时,这些村民表示不太了解具体情况,认为对自身也没太多作用,所以就没有参加了。

四个村庄中得医疗条件普遍比较落后,神堂坪村的诊所是临时设立的,会立村的诊所是会立乡乡镇府所在地,只有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而柏叶口村只有一位卖药的乡亲,孔家庄没有诊所,村民们看病买药只能到相距十几里地会立村,从而延误病情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足以说明这里的医疗条件还有待提高。

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效益不明显。由于四面环山,可种的土地少之甚少,而且结构单一,一般只种玉米,没有品牌产品,走出去的产品就肯定没有了。依靠打工的收入很不稳定。养殖是个不错的增收途径,但是却很少有农民有能力去投资养殖。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

2、教育与观念问题。辍学打工的孩子们很多,觉得能挣钱养自己就行,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孩子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孩子提出辍学时,家长就无能为力了,不懂得怎么去教育开导他们。由于经济条件比较差,这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相比交城县就有很大的差距。老师对孩子们的鼓励也比较少,而这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孩子们是没有好处的。这里紧挨着吕梁山脉,村民们吃水、用水都是山上流下来的,根本不用花钱买水,所以几乎没有节水意识。

3、管理缺乏民主,医疗条件差。在信用贷款、低保户这些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方面做的不够民主。基本上每个村子都存在“关系户”。越是偏远的地方,这种现象就越明显,一些地地道道的困难户没有享受到福利。

五: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农村建设新理念。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与考核机制;明确部门负责,开发旅游项目,为农民增收想法子;做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着实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

2、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3、要不断拓展农民增收途径,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农民之所急需,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4、新农村建设要深入群众,切合实际解决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些村民对一些政府的工作表示不解。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宣传工作还不够。如果政府在下达工作时能够事先调研,深入群众的话,相信好多村民对政府的工作会更加支持的。在农村规划上,政府也要做出明确的指导,了解当地农民的切实需要,不要按图照搬地进行盲目的建设。

5、落实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精心编织农村社会“安全网”。针对农村居民对合作医疗了解的不足,有关工作人员要加大宣传力度。从乡到村,要求有关人员积极向村民解析合作医疗的详细内容。让更多村民明白到合作医疗对自身的利益。另外,乡里的宣传员也要多地到农村中就有关政策进行宣传,让村民明白到政府政策的目的,使他们明白到政策对自身好处。只有让更多的村民明白政府政策的为民目的,才会使更多的村民拥护政策,确保政策的顺利实行。

6、实行教师再培训计划,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实行有经验的老师带没经验的新老师,一对一的帮助,使旧新老师间形成师徒关系。另外,老师要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学习。乡政府也应给予物质支持。如果可以,也可以与大学学院签定对口教育支援,让大学生到会立乡进行支教,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会立乡整体教学水平。

7、实现“管理民主”同时扩大基层民主。只有管理民主,在村级事务管理中依靠群众,集思广益,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搞好农村各项事业。扩大基层民主,实现“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地让农民当家作主。

六、结论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会立乡的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开展上要求真务实,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才能共同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单位代码 11660 单位名称 重庆理工大学

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作者:刘瑜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11104020414 学院:汽车学院

中 国  重 庆 2013年 2 月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目录

一、近年来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成...............4

二、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5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6

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光辉前景.......................................8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中文摘要: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充分了解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同时为了自己毕业以后的从政道路锻炼自己的安排统筹能力,我在寒假期间和我的同学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走访,也在县级有关部门同志的帮助下,做了这份调研报告。

关键字:新农村; 基础设施; 困难 ;前景

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在县委和政府的重视下,我县把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和市“百村十镇”示范工程的总体要求,我县重点开展了“334示范工程”、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村村通”工程和其它社会服务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34示范工程”。第一批“334示范工程”共安排示范镇3个,示范村30个,示范村庄42个,其中县级示范村庄28个。据了解,到今年6月底已全面完成“三清三改三整治”的工作任务。县级示范村庄整治建设共投入资金将近一千万元,通过一年建设,示范村庄主要道路全面硬化,污水沟塘全面治理,垃圾柴草全部集中处理,户户饮上安全水。连户水泥路通户率达到97.5%,新改自来水430户,完成改水户占99.6%,新改卫生厕所820座,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8%,拆除破旧房屋112间,清理垃圾1788吨,排水系统基本建成,卫生保洁长期管理机制逐步落实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县指导、镇组织、村实施”的指导模式,以小河道堤防加固、小水库除险加固等为重点,增强了全县水利基础设施抗灾保丰收保安全能力。对惠济渠第四期除险加固工程、罗埠节水改造示范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等工程总投资达2404万元,目前这些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之中。同时,我县通过积极争取,2012-2012年间将有2座小型水库和5条河道主干渠获得每座80万元、每条河60万元国家和省定额专项资金补助,共计460万元。②

——“村村通”工程和渡改桥工程。我县“村村通”工程自2012年正式启动以来,一直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投资6800多万元,动工工程419公里,浇筑混凝土320多公里,还有200多公里正在实施路基工程。目前全县100%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的镇和99.8%的行政村都已通公路,已形成了县与镇、镇与镇、镇与村之间的农村公路网络。在今年的六个渡改桥项目中,南河桥已建成通车,牛首桥、张老桥分别完成工程总量的85%和45%。③白立河等渡改桥工程已经完成地质钻探进入招标阶段。睢县客运总站、河南睢县长途客运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农村电网建设。“xxx”期间,睢县农村电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境内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所5座,总容量307400千伏安。其中在农村电网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共投资28万元,解决了边远地区未通电农户达388户,基本实现全县范围家家户户通电。④这一工程重点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农村电网结构薄弱、配电设施陈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使电网的健康水平和装备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在农村实施的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二、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尽管中央、省、市都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投资额度显著增加,但由于需要投入的地方多,资金投向也过多倾向于交通、能源、旅游等全局性的基础产业,真正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十分有限,所占比例并不大。而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资参与新农村建设方面总体来说还做得不够,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我县农村仍面临着严重的饮用水安全危机,至XX年底,农村尚有饮水不安全人口36.32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34.59%。而广大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相当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来源少,增收难度大,缺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农民收入低,群众虽有建设美好家园、改善生存环境的迫切愿望,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形成上下联动的投资合力。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与科学的管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复杂,建设的内容和项目也比较杂乱,每个肩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部门都掌握一块项目资金,如能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捆绑投入,实行各投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其资、各计其功的管理考核办法,资金的使用效率会大大提高,建设的成效也会更加明显。遗憾的是,由于管理体制上的缺陷,各部门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很少相互沟通和协调,建设缺乏规划指导,布局零乱,致使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建设质量不高,建设成本加大,投资效率降低。其中,也不乏某些落后分子投机取巧,中饱私囊!

3、基础设施建后管护不力。目前农村一些主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好后由于产权单位不在当地,而地方政府又缺乏管护费用和长效管理机制,对一些偷盗等破坏行为打击不力,很多设施尚未达到使用寿命就已经报废。同时,属于村里的一部分公共设施和村容村貌的日常维护管理也缺少相应的长效机制。如镇级文化广播站在综合配套改革后,原有的61名专职管理广播的人员现在仅剩12人从事此项工作,约有一半的人员被抽调在其他部门,由于没有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大部分镇的调频电台都已闲置不在使用,而村广播室也仅限于播送一些会议通知和病虫害情报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农民渴求的致富信息和农业先进技术播放的很少。

4、缺乏配套扶持政策,工作合力不强。目前,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有部署有要求、有规划有政策但却无具体落实措施的问题。各级政府都有实施纲要,但政府职能部门具体实施时却大都变样,对新农村建设提口号多,做具体服务工作少,措施落实乏力,有的还存在为部门争利益、向群众争利益的做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以更大的规模和力度在全社会展开,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议认真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协调指导整合各方力量发挥综合效应。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的参与,为加强协调指导工作,我县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组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但通过一段时期的运转和磨合,也暴露出部门对新农村建设重视不够,彼此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投本文-来源_于贵.州学习网 www.gzu521.com 资分散形不成合力,综合效应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因此,在下步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协调指导,通过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管理办法的完善、奖惩措施的落实,去不断激励和调动部门的工作热情和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统筹安排各类基建项目、集中使用各种建设资金、提高投资使用效果、发挥综合效应的目的,使农民的生存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切实的改善。

2、进一步完善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大多具有小、分散的特点,而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尤其是镇村建设规划就尤为重要。建设规划要把“村兴、民富、路畅、山绿”放在首位。制定具体规划前应先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尤其是村庄布点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点,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中心村庄布点规划要整村推进,相对集中,做到规划一个村,完善一个村,不能依照领导意图遍地开花。农业、财政、交通、发改、卫生、水务、教育、民政、劳动、广电、文化等部门要围绕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文化科技建设等,结合本部门实际,及早谋划生产发展、安全饮用水改造建设、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整治的随意性。

3、增强村级自身发展能力。发展村级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和自转功能,是解决村级建设资金不足的根本性办法。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村制宜,努力寻找发展经济的结合点,以壮大村级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如把村庄整治建设与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和农产品市场建设结合起来;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个私企业集聚小区;如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发展休闲旅游经济。通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经济实力,增强村级经济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

4、加强工程建成后管护。把对基础设施的管护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问题,充分发挥使用效益。首先,规划阶段必须考虑运营管护经费,将其纳入项目总投资或明确管护经费来源,建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其次,对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引进市场方式,推行公私合作合营模式。如有条件的行政村,应制定卫生保洁、绿化养护、河道管理等长效机制,做到制度、人员、经费“三落实”。第三,对纯公益性项目由财政安排一定的管护经费,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真正走上平常有人 7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确保农村和农民长期受益。

5、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投入是关键。新农村建设,政府决不能包办代替,只有建立农民直接参与的激励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一是广泛宣传,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动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激发农民投身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没有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就永远难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推进农村管理民主,发挥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三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要认真履行政府职责,抓好宣传引导、规划指导、组织协调、资金整合、政策激励等工作,抓好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四是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投工投劳,并投入必要的物力,搞好基础设施建。

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光辉前景

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地区,国家专拨专款建设新农村。村村合并、小区建设已开始动工实施建设。县政府决定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整个任务的70%,在五年内全面完成任务。

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在规划区建设的新型住宅小区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各家各户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别墅,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我们大家还期待什么呢?

这个寒假我收获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逐步加强,在十八大召开以后,随着十八大的精神的传递,我相信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下载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解掌握我区当前农......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庆城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xx镇xx村村委会主任助理正式接触村官工作已经有半个月了,半个月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我正逐渐融入到农村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新农村”在五十年代就提出过,人们向往的是耕地不用牛、铡草不低头,点灯不用油;八十年代讲的是三......

    建设新农村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一、基本情况 村座落在皋城以西,蓼城南端,地处新312国道以南,与老105国道相邻,距镇中心5.5公里。宁西铁路穿村而过,东西横跨四个村民组,共14.7公里......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 调 研 报 告XXX中心村建设点是县委确定的新农村示范村,也是我单位新农村建设联系点,经过三年来的工作,新农村建设已具雏形,取得了一定成效。最近,我单位按......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最近,我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对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学习,几天的参观学习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华西村如火如荼的发展氛围,亲耳聆听了华西村率先发展......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4篇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