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自信”(方玉梅、刘洁).
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一、“三个自信”的提出 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背景之一:
十八大召开正值重要历史节点,对于旗帜和道路问题,要有一个明确判断与宣示。背景之二:
十八大召开时期,正处于国内外高度关注讨论“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问题的敏感时期。
背景之三: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新一代领导人即将接班主政的大会,也正值世界各主要大国政权轮替换届时期。
3.党的十八大
道路问题关乎命脉,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的问题。能否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清醒应对国内外各种声音与思潮,公正评价历史发展进程,客观面对
现实问题,正确把握发展机遇,科学确定未来发展道路与行动纲领,是十八大必然要回应和宣示的重大问题。
4.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宣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奇迹的发生以及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道路”是实践形态、“理论体系”是理论形态、“制度”是制度形态; “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我们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二、坚定“三个自信”的依据
(一)坚定“三个自信”的历史依据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取得的成果,为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提供了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历次党代会报告主题及目标 1982-2012
(二)“三个自信”的现实依据 十年辉煌 •全球第2大经济体
•第3个载人进入太空的国家 •教育支出占GDP4% •城镇化率超50% •养老金覆盖面60%以上 •
“十一五”单位GDP 能耗降19.1%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919元 •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 •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21.7% •医保覆盖13亿城乡居民
•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惠及全国2821万学生 •
“十一五”建成铁路1.6万公里新增公路63.9万公里 •“十一五”城镇新就业5771万人人均收入增长9.7% 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在人类历史上,只有7个国家(地区)曾持续以7%以上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发展超过30年。中国是其中最大的经济体,且年均增长率有30多年超过9%。据经济学家们普遍预测,这种高增长还将持续30年。
国家和地区
2009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世界 579375 4.48 5.08 5.18 3.02-0.60 中国 49090 11.31
12.68 14.16 9.63 9.11 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
·从经济总量看,1990年中国GDP 在世界GDP 排第10位;2008年超过德国,排世界第3位;2010年超过日本,排世界第2位。
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单位:亿美元)名次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1年 2012 1 美国 98247 美国 144866 美国 145824 美国 150944 美国 150944 2 日本 47661 日本 46638 中国 58786 中国 73011 中国 74841 3 德国 18752 德国 27301 日本 54978 日本 58685 日本 58729 4 英国 14409 英国 22275 德国 33096 德国 35786 德国 35786 5 法国 13133 中国 20548 法国 25600 法国
27781 法国 27781 •2000年中国GDP 总数10801亿,世界第6位
中国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 ; ; ; ;
(三)坚定“三个自信”的理论依据 •面对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西方经济学家比较普遍的回答是中国推行了市场化取 向的改革;也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不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而是由 资本主义带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我们将其归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大抽象成果。那么,三大 理论成果背后的原因和奥妙何在?
1、坚定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坚定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涵盖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改 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完整。
3、坚定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指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 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包括: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 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各项具体制度: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 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坚定“三个自信”应正确理解和把握的四大辩证关系
1、坚定“三个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
2、改革开放前后两段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
3、社会主义的一般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4、坚定“三个自信”与坚持对外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条不同道路及其结果
第二篇:把握一条主线 坚持三个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文建国
把握一条主线 坚持三个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文建国2012-12-25 9:10:59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更加深入学习、全面理解、透彻领会、自觉贯彻,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鲁迅曾经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对于这样一条来之不易的光辉道路,我们必须清楚来龙去脉,坚定道路自信。
1、回顾光辉历程,增强底气。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此,党的十三大到十八大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题词和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何而来呢?十八大报告以简明的语言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接力探索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总结历史的角度,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全面反映出这条道路的坚实基础、历史进程和实践成就,更有厚重感,更具说服力。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从内心深处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气。
2、明确当前方位,保持清醒。
经历党91年来的奋斗、新中国成立63年来的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34年来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在何处呢?十八大报告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判断:一是从发展进程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报告提出,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正是基于“三个没有变”的判断,报告特别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改革发展都要
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二是从发展阶段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报告在客观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就和进程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的基础上,强调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发展进程和发展阶段两方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方位,意在提醒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既要胸怀远大理想,又要立足当前实际,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3、认清前进方向,自觉担当。
在回顾光辉历程、明确当前方位后,应该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通向何方?对此,报告从三个层面给出明确回答:一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总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确立“两个百年目标”:在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是确立“两个全面”的目标: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包括五项新要求、两个翻一番的新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主要包括加快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生态文明制度五大体制建设目标。
目标就是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就是要认清前进方向,勇立时代潮头,勇担历史重任,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理论自信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深刻领会这个理论体系,是坚定理论自信的前提和基础。
1、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理论体系:其一,内涵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完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飞跃的伟大成果。其二,特色鲜明。这个理论体系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其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一脉相承体现在三者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线,都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以贯之。与时俱进体现在三者用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不同时期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特别需要明确的是,科学发展观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表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这个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其一,这个理论体系已经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
一系列新的历史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三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靠的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实践表明,正是因为有这个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其二,这个理论体系必将指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行动指南。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按照十八大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二是要全面把握“三总”要求。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握了“三总”要求,就领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三是要牢牢把握“八个必须坚持”的新要求。“八个必须坚持”从依靠力量、根本任务、必由之路、内在要求、根本原则、本质属性、必然选择、领导核心八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的理论概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布局。“八个必须坚持”积极回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当前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发展进步的正确指引。我们不仅要在实践层面抓好贯彻落实,而且要在理论层面使之成为全党全民的共同信念,成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强大力量。
三、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制度自信
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三大根本成就之一提出来,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这是从总结经验和发挥作用的角度,对这个制度作出的科学总结和充分肯定,其要旨就在于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
1、这个制度特色鲜明,必须自豪自信地看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特色鲜明。一是符合国情,切合实际。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切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选择符合我国国情、适合现实需要、充满生机活力的制度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二是保障民主,体现集中。在政治层面,通过制度设计,体现党的领导地位,体现国家政权性质,坚持国家和基层两个层面民主制度的有机结合,既确保人民民主权利,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又体现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意志。三是提高效率,注重公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保障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贯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四是激发活力,规范秩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共同富裕,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同时,通过各种制度规范五大建设秩序,保障社会安定团结,保障经济快速发展,保障文化发展繁荣,保障生态永续发展,保障党的先进纯洁。对于这样一套符合国情、切实有效的制度体系,我们应该引以为豪,充满自信。
2、这个制度优势明显,必须毫不犹疑地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应该看到,正是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全国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国力大大增强,集中力量办大事,突出民生办好事,有效应对攻难事,充分体现了这个制度的独特优势,极大彰显了这个制度的强大生命力。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坚持这个制度。
3、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这个制度还要继续丰富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务实管用的,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要继续丰富和发展,不断提到新高度,开拓新局面,创造新辉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我们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不断完善现有制度,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根本成就、鲜明特色和基本要求,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