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重点第七章 列宁的哲学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共)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重点
第七章 列宁的哲学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等著作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列宁哲学思想。
1、《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捍卫和发展。(1)列宁提出的“三个重要的认识论的结论”。P245。
A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的。
B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仅仅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
C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
“三个重要的认识论的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一个结论是关于认识的唯物主义前提,肯定了认识对象的客观性,是对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思想在认识论中的贯彻和发挥;第二个结论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个结论是关于认识的辩证法。这三个重要结论,准确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贡献。
(2)列宁的物质定义。P249。
列宁给物质下了一个明确的科学的定义,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个定义概括起来有三层意义:
一是从物质与意识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把握物质,揭示了“客观实在性”这一物质的最本质的规定。
二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把哲学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区别开来。哲学的物质概念是对一切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共同本质的概括,自然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是对特定的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认识。
三是既概括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也概括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在物质观上完成了自然和历史的统一,为系统地、科学地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奠定了基础。
2、《哲学笔记》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和发展。(1)唯物辩证法实质。P255~256。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作了明确的阐述。他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之一,甚至可说是他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列宁关于辩证法的实质的这个认识,实现了关于辩证法的认识由结构到实质的跨越,提升了对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
对立统一规律的意义:第一,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法的其他范畴的钥匙。
(2)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P256~257。
在《哲学笔记》中,列宁对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作了充分阐述。在列宁看来,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的一般概念,是一个过程,一个认识和思维的辩证过程。按照认识发展的规律,一般、概念以及关于任何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都只是具有相对的意义,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些概念一定会在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中,得到检验、修正、充实和发展。
列宁从概念与具体事物的关系的角度对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的说明,已经涉及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问题与认识论问题的联结,表明作为唯物辩证法范畴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又是认识论的,是具有一般世界意义的关于认识的对象与认识的结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3、《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P264~265。《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阐发和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经济是基础,但决定事物的性质及其表现的还有该事物的政治方面。
三是社会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关系的“交织”。
四是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把一定对象的认识放到该对象存在的一定历史条件下,因为客观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是历史的现象与结果。
五是阶级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一种客观事实。阶级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实质是阶级关系。这是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根本方面,是阶级社会中一切现象的本质的、内容的方面,因为又是决定的方面。
4、领袖、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的辩证关系。P272。
列宁认为,领袖、政党、阶级、群众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谁都知道,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性、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要是不学会把领袖和阶级、领袖和群众结成一个整体,结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便不配拥有这个称号。
5、辩证逻辑的基本要求。P276。
列宁在揭露和批评了布哈林的观点的折中主义性质后,提出了辩证逻辑的基本要求。这就是:第一,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他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第二,从事物发展、“自己运动”、变化中来考察事物。第三,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第四,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6、《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中的“两个联盟”的思想。P282、284。《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是列宁晚年的一篇重要哲学著作,是列宁为俄共(布)理论刊物《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第三期撰写的一篇指导性文章。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着重谈了党在哲学战线的工作方向,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任务,强调共产党员要同各种唯心主义思潮和迷信思想作斗争,并在斗争中同非共产党员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结成联盟,战斗唯物主义者同现代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
列宁的《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中关于战斗唯物主义的“两个联盟”的思想,特别是“自觉地对待宗教问题,自觉地批判宗教”和从唯物主义出发对黑格尔辩证法作系统研究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发展。
7、世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各国革命发展道路特殊性。P286~287。
列宁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各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的统一。一方面,世界历史发展有其一般规律,各个国家的具体发展道路总的说来是服从这一规律的;另一方面,各个国家的发展必然具有各自的特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正是在这种各具特点的各国的具体发展中得到表现。列宁认为:“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小论文《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
前言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学说,是实事求是的学说,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现实中,一些人甚至是党员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深刻内涵理解不够,尤其对共产主义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目标内涵不甚了解。《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充满自由、平等,物质极大丰富和共享的社会,具有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要经历一个漫长阶段,就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能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仍然处于发达阶段,就怀疑马克思主义的论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没有过时。社会历史发展尽管会面临曲折,但整个趋势是不可逆的。
一、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它的实事求是的理论力量、改变世界的实践力量和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在于它是真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在于它为创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提供了最坚实的理论支撑。
(一)理论力量: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一种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首先在于它是否真正地揭示了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一种理论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则在于它所揭示的规律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人类自身来说,最为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揭示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于现代人类来说,最为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作出这样的概括和评价:“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3卷第1002页)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为实质内容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使人类自觉到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使人类自觉到“现实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而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伟大的社会理想,揭示了现实的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之所在。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列宁选集》第3版第2卷第309页)
在现代学科分类中,通常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然而,就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而言,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它既表达了人类解放的旨趣,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的承诺;又揭示了人类解放的历程,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的阐释和论证;也提供了人类解放的尺度,即以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标准反观人类全部的历史活动和整个的历史进程。正是从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旨趣、道路和尺度出发,马克思深刻地揭示和论证了人类历史的三种基本形态:从“人的依赖关系”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再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第107—108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为人类洞察和把握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为人类争取和实现自身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最为坚实的理论支撑。这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的统一。
离开对人类历史、特别是对“现实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现代人类就无法形成真实的社会理想和合理的价值诉求,就无法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创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就会失去凝聚共识和走向未来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及其所具有的理论力量,就在于它实事求是地揭示了人类历史、特别是“现实的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类创造自己的历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二)实践力量: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仅在于它的实事求是的理论力量,更在于它的改变世界的实践力量。这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136页)他撰写《资本论》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从而“缩短和减轻”历史进程中的“痛苦”。(同上,第2卷第83页)
关于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明确指出,前者只是揭露“现实的不合理”,后者则是批判“不合理的现实”;前者只能对社会主义作出种种美好的“设想”,只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后者则从现实出发,从人们的社会存在出发,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和进程”。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有机体众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在社会形态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的历史更替中,肯定了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并从这个“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中找到了最现实的批判力量,创建了“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而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改变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且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那就是无产阶级。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列宁全集》第2版第23卷第1页)无产阶级作为具有彻底革命性的阶级,从自发走向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精神武器,肩负起了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鼓舞下,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开展,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出现。尽管一百多年来的共产主义运动有高潮有低潮,但它一直不断发展,并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展现出光明前景。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鼓舞了这么多的人、催生了这么多的国家、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这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力量。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用现实活化了理论,用理论照亮了现实,使得“朴素”的现实变得厚重深沉,使得“灰色”的理论变得熠熠生辉。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9—10页)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力量就在于,它赋予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以理想和信念,它赋予社会主义运动以最坚实的理论支撑。
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任何重大的现实问题都深层地蕴含重大的理论问题。理论之于实践的重大意义,理论所具有的巨大的实践力量,就在于它塑造、矫正和引导实践。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同上,第1卷第11页)人类历史的突出特征在于,“片面性”是它的“发展形式”,历史总是以某种退步的形式而实现自己的进步。历史过程中的任何进步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任何“正面效应”都会伴生相应的“负面效应”,任何“整体利益”的实现都会有某些“局部利益”的牺牲,任何“长远利益”的追求都意味着某些“暂时利益”的舍弃。因此,我们必须从“历史的大尺度”去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的大尺度”,就是以人类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去规范和引导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理念。
(三)生命活力: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是思想中的现实。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4卷第588页)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不是一个僵化的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于它集中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世界的潮流和创新的实践,在于它引导人类以新的文明形态去破解自身发展的难题。
毛泽东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4页)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实践的品格就使得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使得它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使得它能够永葆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就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沿着马克思开辟的理论道路创新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活力,更为生动地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
当前,中国正在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同时要具有世界视野。现代化是世界性的历史进程,也就是“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进程。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既通过普遍交往把现代的科技、文化、制度和管理成果变成人类的共同财富,从而使得人类在整体上以加速度的形式实现发展,又通过普遍交往而构成“全球化”的“现代性”问题,这就向人类提出了走出当代人类文明困境的时代性课题。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全面地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并提出了三大最为严峻和最为紧迫的问题:一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提出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说,提出了如何破解由资本的逻辑所构成的“人对物的依赖关系”问题;三是从人与自我的关系说,提出了如何消除文化虚无主义问题。因此,对现代化的反省,应当是以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依据、对当代人与世界关系进行全面反省;解决现代化问题,应当是以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依据、对人类文明新形态进行探索和寻求。这就要求我们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开阔视野去发展马克思主义,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推向新阶段。
二、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对我们个人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不但与整个人类,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且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个人而言,马克思主义能够提高我们的素质——
第一,马克思主义能帮我们确立崇高理想,使我们具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强的意志力。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活在世必须有崇高的理想。马克思把人视为类的存在物,认为人能超越一切区别和差异,追求普遍性和整体性。追求普遍性,指的是把当下目的加以升华,从中普遍化出一种生存的绝对目标,并使一切活动与其发生关系,使当下的活动具有方向感和意义。人的素质是与信仰紧紧相连。有没有生存指向、有没有信仰,以及这种生存指向和信仰的坚定性如何,是衡量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又为人类确立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释放出来的,共产主义的绝对目标建立在客观的历史规律基础上。共产党人和一切革命者的力量正来自于其崇高的共产主义的理想。提高素质从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入手是符合科学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帮助我们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干事业需要正确的方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提高斗争本领、端正思想方法的重要性。高超的斗争本领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来自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从经济关系中寻找根源的方法、总体性方法、辩证的方法、阶级分析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等等。
第三,马克思主义使我们知道如何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式。
从上世纪后半叶以来,整个世界的生活方式开始趋同,以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现实主义、享受主义为主要标志的生活方式越发流行。现在,许多人领悟到:这种生活并不是人所真正期望的生活,它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人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唯一的出路就在于改变它,创建人的新的存在状态。
创建新的生活方式需要有正确理论的导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包括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批判。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下的那种“人从属于物”的生活方式,主张创建新的生活方式。马克思关于人的新的生活方式的理论、对人的意义世界的揭示正是我们当下创建新的生活方式的指路明灯。
马克思主义不但为我们论述了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性,而且为我们指明了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以及如何去实现它,指出了一条如何使自己的生活美好、真正具有意义和价值的道路。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既体现在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性揭示中,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中,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领悟和把握它呢?这需要每个人用一辈子去体会。择其要者,我们应当而且必须做到:
第一,端正立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学说,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人民性,必须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同一立场上才能领会其微言大义。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仅仅作为一种普通的学问去研究,而应当把它作为一种真理去追求,不断提高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度和亲近感。
第二,努力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对《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要“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浮光掠影不行,浅尝辄止不行,知晓一些名句、个别篇目也不行,必须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上系统品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第三,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应当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其关键在于与时代同步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寻获真知灼见,观照当下现实,解释和改变世界。
第四,不断拓宽理论视野。对马克思主义必须持开放的态度。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的理论知识整合在一起加以思考和领会。千万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孤立起来,对当前存在的各种马克思主义思潮都要给予关注,认真分析鉴别。
结
语
总之,从现实中提出理想,以理想去引领和塑造现实,这就是实事求是、改变世界、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这就是真理力量与道义力量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我们指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道路,为我们提出了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任务。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与时代变革同进步,与创新实践同发展,我们就会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照耀下,克服前进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体会:我与马克思主义
我与马克思主义
09046127雷霆
我与马克思主义
09046127 雷霆
很高兴从大二上学期开始到现在,我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已经两个月了。我是一名中共党员,更加有体会马克思主义对于一名中共党员的作用好意义。当老师让我们谈谈自己与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我觉得需要谈谈的,需要去思考的还有很多很多。
这门课程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目的是让我们通过对基本原理的学习,通过我们对它的理解和体会,实践运用到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不断提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思考,我慢慢的联想到了我自己,我平时是怎么在这个校园了学习生活的,我平时是怎么处理与同学于老师处理事情的,自己所经历的那些学生工作等等。我觉得有很多很多都是像马克思主义原理内容所描述的,的的确确是有这么个情况。
从认识到实践,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给我最大的收获,让我不断认识,再不断去实践,逐步使自己能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回想入大学的这一年来,我也不断的自我加强,始终不懈怠。平日里多了解时事,并常和周围的同学或老师交流讨论,如在前段时间发生的旱灾,玉树地震,也积极倡导大家捐款,并与大家一起为受难的同胞们加油。平日里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事情,我也多思考,多总结,多体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更好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也珍惜重视党组织或学校所提供的各种参与学习,活动,听讲座等等的机会,参与其中,体会其中,享受其中。
作为一名学生,他的本职就在于学习,这才是第一要务,与此同时,其他各方面又得全面发展,这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而作为一名学生预备党员,我更是应该加强自己的学习。在平时里,不管是学生工作忙还是什么其他的情况,我都不会放松自己的学习。即使是时间确实紧急,耽误了学习,事情忙完后也要主动补上。
而说到这个学习,也不仅仅指的是学生读课本,拿成绩,这也只都是狭义的。真正的学习则是指的自己的一种学习能力,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涉及到身边各个方面的事情,锻炼的是那种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自我适应的能力。
就在上学期在学校礼堂听的一节“北京工业大学学习贯彻十七界四中全会精神基层党支部干部培训班”的讲座上,也讨论了关于怎样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的问题。而这个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中的“学习”就是广义的学习,所谓“学习型”大意就是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而充分应对环境的变化。
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除了要完成书本上的学习之外,还要去完成广义上的学习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而在党组织的帮
我与马克思主义
09046127雷霆
组下,我也一直在努力着,探索这条道路
现在在班里,我作为班长,更是投入了自己极大的热情和激情,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这个班在刚开始构建的情况下,不断地共同去努力,不断地共同去体会,不断地共同去收获,使大家在一个有凝聚力的组织里面能体会到大家的温暖。平日里的工作也许繁琐复杂,也许艰巨辛苦,但我觉得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的我,这是应该的,这是值得的。而我要将这份工作做得更加有意义,让大家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一个班的集体温暖,互相了解,互相珍惜,互相帮助,互相理解。这也正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应该做的,而且应该做好的。还记得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三大作风中的一点“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而班里的同学,就是最普通的群众,而我就是要密切联系着他们,与他们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的所做的积极工作。上学期,班里还积极筹备和组织排练两个节目,为的是代表学院参加学校在五月份的“心理小品大赛”。在这段时间里,大家一起策划讨论,大家一块排练,一起融入其中,一起快乐。为学院争光,同时也为我们交通党支部争光。一个班,出两个节目,代表一个院,参加一个学校的比赛,这使大家都深受鼓舞和感到骄傲。
在大学已经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也积极参与着其他方面的学生工作,在学院的团委直属部门做一名干事,同时也在学校的学生会里做一名干事。在这段时间里,通过那些学长及老师的指点,还有那些组织和策划活动的经历,我也收获不少,提高了自己的工作组织能力还有交流能力等等,也认识了很多的朋友。
也是在上学期,我也在同两位学姐一块负责我们学院舞蹈团的事情,组织策划和排练一个节目,参加学校在五月份开展的“五·四”舞蹈大赛。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些累,虽然花了些时间,但我觉得这也是很有意义的。这不是为了我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为了一个学院的荣誉,我也很感到骄傲。
参与的活动和工作很多,有时候虽会感觉有点累,时间有点不够,但我将会仍然积极向上,并且投入我的热情与激情。我也会在活动过程中或过程后继续去体会,去收获,去总结。因为这些都很有意义,这些都是在服务于他人,因为我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这是一份荣誉,但更是一份责任。在以后,我将继续,同时有效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能耽误自己的学习,学习有耽误的也要及时的补上。
在这一年里,我确实是在不断的自我审视,与他人多交流,试图去发现自己的不足。有些不足的已经改了,有些改了但效果还不明显,有些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几点如下:
1.对于自己关于马克思主义等理论思想的掌握还有待加强和提高。这在以后还应继续花时间,多看看书,多问问老师或学长等等。
我与马克思主义
09046127雷霆
2.在最近这一两周的时间里,由于各方面事情比较多,时间还没能很好的安排,导致学习稍微有点耽误。但我想我自己会处理好这个问题的,提高效率,合理安排,注重学习与生活还有工作的高效结合。我对自己有信心,我也时常鼓励着自己。
3.还得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内涵,充实内容,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能明确看到自己的不足是很好的事情,同时我也希望其他的同学或者老师能提出我的不足。这样我才有方向,才能更好的提高。这些就是我对这段时间的学习体会,同时也是对我这大学快一年时间的总结。自我省视,我希望能不断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以上就是当我从马克思主义中慢慢发散而来所想到的,我与马克思主义,一名中共党员与马克思主义,我觉得要聊的,要写的,还有很多很多。
雷霆09046127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重点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经验的哲学分析与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重点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经验的哲学分析与总结
1、对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的总结(1)阶级斗争理论P62~63。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观察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与方法。
三个重要论断:A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B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C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2)意识形态理论的新阐发P65~67。
在1848年欧洲革命前,马、恩就确立了对于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而随后的革命实践,为他们进一步思考社会意识形态问题提供了新的历史材料。他们深入研究了革命时期各种意识形态的变动过程、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幻性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的必要性等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认为,任何社会革命与社会变迁过程,总有一定的意识形态相伴随。
利用在社会上仍然具有思想权威意义的传统资源,是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一个突出特点。
意识形态及其发展,其背后的真实动因是人们的现实利益,从根本上说,意识形态是为这种利益服务的观念和思想体系。考察历史中行动的不同阶级现象时,必须善于透过各个阶级的意识形态而看到支配这种意识形态背后的现实动因。
特点的意识形态总是产生并适用于特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需要。
2、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
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首次尝试。(1)如何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P71~72。
马克思提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大军。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赢得自身解放的权利。”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基本前提。
(2)巴黎公社的性质和意义。P72~74。
巴黎公社的性质和意义的重要理论概括:
第一,公社不是乌托邦。为了谋求自己的解放,并同时创造出现代社会在本身经济因素作用下不可遏制地向其趋归的那种更高形式,他们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
第二,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础。
第三,公社是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第四,公社是法国社会的一切健全成分的真正代表。
第五,公社必须致力于完成以阶级斗争去消灭一切阶级统治的使命。
3、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P78~79。
马克思在关于“哥达纲领”空谈“劳动”和“平等分配”等机会主义观点的批判中作出的另一突出理论贡献,是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脱胎而来的,共产主义本身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共产主义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第一,从资本主义变为共产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大过渡时期)第二,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第三,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4、马克思主义权威观。P85~86。
批判反对一切权威的观点,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权威观。他认为,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形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都是不得不接受的。因此,“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
他还认为,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他们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把国家的消亡与消灭权威等同起来是错误的。在需要进行无偿阶级革命的时刻,反对一切权威这种貌似激进的主张,实际上时背叛无产阶级运动,为反动派效劳的。
第五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的思考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上课就睡觉、看到就头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的发展也如同一场伟大的战争一样轰轰烈烈,虽然不见刀光剑影,鲜血淋漓,但也气壮山河,惊天动地。哲学中有一部分,对于我们人生有很大影响。有些道理,我们不信它,我们的生活是一个样子;信了它,就会立刻变了样子。学哲学可以养成清楚的思维,怀疑的精神,容忍的态度,开阔的眼界,我们要有这种眼界,不但可以做事,而且更能善于做事。任何一个知识领域,只要你愿意深入,展现在你眼前的将是一种不一样的画面,而知识的真谛也往往蕴于其中。
下面我就说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我的人生的两点启示。
一、人生中的辩证法
哲学就是在你人生中遇到拐点后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论文网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生活中的质—量互变
其实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度”的道理差不多。节俭是一种美德——过分了就是吝啬;忍让是大度——太甚了就是软弱。在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度”:对人别太苛刻,那样会让人无法与你相处——也不能太软弱、没主见,这样大家总是充当保护的角色,在困难的时候又没法得到你应有的支持,当然也不愿和你呆在一起;论文网对自己别太苛刻,那样活着会很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逼着自己比别人强,最后赢了别人输了自己,也不能太放纵,人都有惰性,谁都知道呆着轻松,可还得逼着自己尽量克服这种惰性,在年轻的时候多学一点东西。人人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这句话就是在说量的积累,能使我们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