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采访提纲
因我频道为健康频道,我想多了解一些贵公司在为人们提供健康环境的信息,以便策划选题。您看可否帮我提供以下信息:
小型独立空间:家居环境、休闲娱乐环境、养生保健环境的解决方案内容 大型公共建筑:办公环境、公共环境、医院环境解决方案内容 谢谢。
正文:
一、关于产品的问题:
例1:贵公司现在的主打产品有哪些?服务的客户群是哪类群体?
例2:据我所知,贵公司主要生产xxx产品,所以请您谈谈,与同类产品比,这些产品有哪些优势和独特之处?
例3:这次您公司带来了哪些产品(新产品)呢?请为我们介绍一下。(适用于展会)
例4:贵公司的xx系列产品主要销往哪里?销售情况如何?
例5:贵公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这些产品的,当时的市场情况怎样? 例6:贵公司的产品系列有哪些?在xx(如技术、环保等要求)上有哪些突破?
例7:听说公司最近开发了xx系列的新产品,请您介绍一下,和老产品相比,新品有了哪些改善?
二、关于市场的问题:
例1:除了好的产品,市场推广也很重要。在产品的营销上,贵公司有什么好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例2:x总,听您介绍了公司情况,也介绍了我们产品的优势,那么请您谈谈,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大趋势下,贵公司将采用怎样的市场战略? 例3:您是否能介绍一下目前我们公司的生产规模,以及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和特点? 例4:看来公司还是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实力的,请您再具体谈谈贵公司在扩大市场宣传(或加强品牌形象、或重视后期服务)上的策略和方法吧。
三、关于经营管理的问题:
例1:贵公司的经营模式是什么?有没有自己的代理商?销售的渠道怎么样的?
例2:近来,市场变动(原材料上涨、政策变化等),对贵公司的经营是否带来了影响?公司下一步会采取什么举措吗?
例3: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这个市场中来了,竞争压力肯定是有的,您认为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您公司的优势又在哪里呢?会如何应对?
例4:一般来说,民营企业生命周期都比较短,您公司成立了xx年了,一直发展得比较好,您认为原因在哪里?在管理上,您有什么好的经验,或比较印象深刻的挫折或教训吗?
例5:在企业管理上(企业文化塑造、员工奖励机制等)您有什么好的经验或方法吗?为什么会比较重视这些方面呢?
四、关于网络营销的问题:
例1:网络媒体让人眼花缭乱,您为什么会使用电子商务呢?您觉得它能给您带来什么帮助?
例2:您如何看待****网目前的一些特色服务(快速采购、搜索比较、竞价等)?
例3:现在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您是如何看待网络营销的?您对****网(也可具体到某一服务)有什么看法或好的建议吗?
例4:目前贵公司网络营销的效果怎么样?以后是否会加大宣传力度?
五、其他各类问题:
例1:08年是我们的奥运年,能否给我们谈谈公司08年的一些畅想?(有哪些市场规划等等)
例2:您认为目前的xx市场发展现状如何,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呢?
例3:未来有没有考虑涉足更广泛的行业?未来三到五年内有什么样的发展计划?方便的话,能否透露一二。
例4:这个行业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对于目前xxxx的现象,您是如何看待?
例5:您怎么看待目前的xxx行业以及将来的发展?您认为国内技术方面跟国外还有哪些差距吗?
第二篇:采访提纲-企业
采访提纲
采访人:********
被访人:杭州******有限公司
采访形式:电话采访/面访
采访时间:2012年*******
问题一:*****总,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贵公司及今年的整体发展情况? 问题二:我们知道,(某产品)是贵公司的主打产品。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客户使用的反馈情况,以及这一年的发展贵公司市场占有率的相关情况?
问题三:作为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某产品)制造商,您认为,随着行业内新产品出现,(某产品)在未来是否会受到影响?贵公司是否考虑过推出新型的产品?
问题四:从2011年的年末开始,中国印刷市场似乎进入了一个发展低潮,您对此有什么看法?您是否认同中国印刷行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改变这样的观点呢?
问题五:面对低迷的印刷市场环境,该公司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请您介绍一下。
问题六:结合公司的变化,未来您在市场推广方面准备采取哪些相应的举措?
第三篇:采访提纲
一、采访目的:通过采访成功人士深化课堂理论教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通过采访,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通过了解成功人士的成功历程、经验等,深刻领会成人、成才、成功的关系,作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采访某一领域、学科、行业等做出重大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成功人士,采访时认真做好记录并按要求认真填写采访报告。
二、采访对象:某一领域、学科、行业等做出重大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成功人士。
三、采访时间:暑假2周时间
四、采访内容:成功人士的奋斗历程、奋斗精神,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成功人士对社会贡献以及影响等。也可以了解成功人士的人生感悟,比如他对于失败、挫折、成功、名气怎么看待。
五、采访方式:
面对面的采访,直观、真实性强、交流沟通效果好。
六、采访的准备工作:
1.事先拟定采访提纲;
2.时间、地址的预约;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对方的工作、职务、成就、经历等。
《采访提纲--02》
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提出恰当的问题
成功的采访多半取决于提出恰当的问题。杰克·海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中写道:大约有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纽约时报》的主编对他手下的记者说:“只要你善于在尽可能多的话题上提出恰当的问题,你就是做得相当出色了。”在着各种提问技巧,使基辛格说出了很多事后连自己都感到后悔的话。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体育名人的提问技巧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性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带上眼睛和耳朵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在设 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3、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4、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5、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6、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7、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8、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9、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0、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1、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第四篇: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1.采访目的:了解校友李志刚的奋斗历程与人生体验,用其人生经历和奋斗历程鼓励我们在校大学生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人生目标,激励我们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同时了解就业形势,掌握社会需求
2.采访要求:
1、言简意赅。
2、用词适当。
3.采访步骤:
1.采访校友李志刚(60到90分钟)
2.采访校友李志刚的同事或职工(10到20分钟)
4.采访方法:
1.专访校友李志刚
2.随机采访校友李志刚的同事或职工
3.由校友填写《校友事迹材料信息表》,或由其公司提供个人详细事迹材料
注:采访时会由录音设备记录谈话内容,大概内容可由小组成员自行记录 会在采访过程中及采访结束后(在征得校友同意后可进行)拍摄关于其工作环境,办公及谈话时的照片,向其要一张获奖的照片。
5.采访时间:未定
6.采访问题:
(1)访问校友李志刚时的准备问题:
1.真是很感谢您!我们还是单刀直入,直接进入主题吧。师兄先做一下自我介绍吧。就是您的一些可以公开的个人情况,您随便聊聊就好。
2.能否请您对大学生活作一个大致的介绍呢?具体可以谈一下您当时的学习情况、社团参加情况、参与的各类竞赛和获得的奖项,如:参与的科研立项、发表的论文等等,谢谢!
3.您本科毕业以后选择的去向是什么?考研,出国,还是直接工作?能否请您解释一下这样选择的原因?
4.在我们娇小精致的校园里,那个夏季可以纳凉的小花园您还记得么?对学校的点点滴滴,您能记起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5.从现在来看,我们学校学风特别好,光从自习占座的情况就能看出来,在您上学的那会是什么样的?有没有过占座引起的一下糗事?
6.我们学校虽然只是省重点,但水电学院的动力工程全国排名也很好。您当时入校选专业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考虑?出于就业方面还是兴趣之类?
7.您认为大学生活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8.现在社会竞争愈加激烈,这对于大学生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你认为应我们怎样应对它们?
9.想请您先谈谈现在的工作状况?据您了解我们的校友毕业后大致在哪些岗位发挥作用?
10.您在工作中遇到哪些困难?让你发生重大转折的事情有哪些?
11.据我们了解,您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你有哪些感想?
12.在众多大学中,我们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院校,名气不如一些综合大学,但据了解很多单位是很愿意接受我们的毕业生的,你怎么看?据您的了解,我们的校友在找工作的时候,情况怎么样?
13.在就业方面,您能谈谈我们学校的优势么?
14.那您认为我们的不足又在哪里呢?能提些建议让我们学校来进一步完善改进。
15.您所在的企业需要哪些人才?
16.您所在的企业每年会到我们学校招聘吗?你认为我们表现出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
17.为了让我们现在的学生有一些对未来的规划,能不能给师弟师妹们一些建议呢?
18.谢谢您这么好的建议!我想这些建议对所有药院的同学都是很珍贵和有用的,这会对我们学校将来的培养方向提供很好的指引。
最后,在建校60年之际,您对母校有什么寄语么?
结束语:谢谢您的参与这次活动,相信有你们这些有为的校友的经验及建议,一定会使母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药学精英。由衷的感谢您的参与,祝师兄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2)访问其同事或职工时的准备问题:
1.请问你对李志刚同事有哪些了解? 2.从他身上,你看到哪些优点与缺点? 3.在他身上发生过哪些让你记忆深刻的事情?
相关背景及资料:
1.校友李志刚简介(不够详尽,有待补充)
2.关于李志刚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的新闻(见附录1)
问题1:《校友事迹材料信息表》内容太多,一时半会填写不完,能否采访前将电子表格发过去,这样有足够的时间填写,事迹材料也会比较详尽。
问题2.可以向学校搜集一些社团参加情况、参与的各类竞赛和获得的奖项,如:参与的科研立项、发表的论文等等
第五篇:采访提纲
(转载)采访提纲的拟定
采访提纲的拟定
1、在车上拟定的采访提纲
1981年11月19日,《山西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母亲的心愿》的速写,许多内容,感人至深,发表后,好评如潮。读者一致认为记者梁若洁采访细致深入,善于捕捉感人细节。其实,梁若洁从接受采访任务到进行采访,中间只有两小时。她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采访到这么多,这么生动的内容,除了平的积累,还得益于她的采访提纲的完善。
这篇报道是打算报道山西籍女排运动员周晓兰的父母在1981年11月16日晚观看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电视转播时的心情的。记者在17日上十点才接到采访任务,为了保证及时发稿,接到任务必须马上出发。梁若洁只好在乘车去周晓兰父母住所的路上,经过短暂的思索,把要采访的内容记在采访本上: 主题:她是祖国的女儿。
内容:
1、看中日女排决赛的实况;
2、女儿—母亲—祖国的有机联系;
3、回忆周晓兰成长的片段(典型、生动、贴近主题的);
4、有关周晓兰的其它细节(新鲜、富有趣味的);
5、对周晓兰在竞赛中表现的评价。
根据这一提纲,记者花了不到两小时,就将所要采访的内容都采访到了(当时电视台、新华社的记者都在现场采访)。如,看电视时,只见周晓兰拦网成功,夺回了发球权,大家发出欢呼,“周广信工程师(周晓兰之父)深情地望了妻子一眼,他流泪了”。当看到中国女排以三比二胜日本队是,“萝兰(周晓兰之母)也被泪水遮住了视线”。关于“女儿—母亲—祖国的有机联系”方面,记者采访到了两个生动情节,其中之一是:几年前在太平洋地区锦标赛期间,周晓兰结识了美国女乒乓球队员贝克尔。贝克尔的妈妈出于对周晓兰的喜爱,想把她留在美国,同贝吧!”周晓兰的回答含义颇深:“那怎么行,我妈妈要是想我呢?”
试想,这位记者如果不在上午考虑到这五个方面的访问内容,临场采访很可能漫无目的,顾此失彼。这件事也告诉我们:拟定采访提纲的时间总是有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挤时间,愿不愿意多开动脑筋。
2、一道模拟试题
某报社新闻业务培训班出过这样一道试题:“某记者得知目前正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展览会上展出了刚刚出土的我国2000多年前的古酒,决定进行采访,你认为,这位记者应该怎样拟定采访内容?”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1、古酒由何人在何地发现?如何发现?
2、古酒如果是在墓葬中发现的话,墓主是谁?什么朝代?什么身份?
3、古酒共有多少?装于什么容器?颜色和质量如何?酒中有何浸泡物?
4、展出的概况;
5、我国和世界上以前有无发现比这更古老的酒?
6、古酒的发现有何意义?
上述答案中,前四条大家基本上写了,但后两条,绝大部分没有写。然而,这后两条是很重要的。你不回答我国和世界上以前有无发现比这更古的酒,就无法掌握古酒出土的背景材料,也就是说,缺少了新闻背景。这样,古旧在出土文物中的地位就很难以确定。你不问古酒发现有何意义,你就不能正确评价它应有的价值。
采访活动包括访问、观察等。上面列举的是访问提纲。如果需要进行现场观察,你还得在采访提纲中列入观察的具体内容。如区采访正在发生的一场火灾,你就要采访:风力如何?火苗窜起来多高?救火的人群中有没有老人和小孩?放在马路上的抢救出来的财物,是否有人看管或窃走?等等。
采访提纲主要是指上述两个方面,即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
3、斯诺为陕北采访准备的70个题目
斯诺当年采访陕北苏区,写出了名作《西行漫记》,脍炙人口。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为了这次采访事前进行了多么周密的准备工作。单是在《西行漫记》中就记下了70多个问题:
中国红军是不是一批自觉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服从并遵守一个统一的纲领,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指挥?如果是的,那么那个纲领是什么?共产党人自称是在为实现土地革命,为反对帝国主义,为争取苏维埃民主和民族解放而斗争。南京却说,红军不过是由“文匪”领导的一种新式流寇。究竟谁是谁非?还是不管哪一方都是对的?
在1927年以前,共产党员是允许参加国民党的,但在那年4月以后,共产党员以及无党派激进知识分子和成千上万的有组织的工人农民,都遭到当时在南京夺取政权的右派政变领袖蒋介石的大规模处决。从那时起,做一个共产党员或共产党的同情者,就是犯了死罪,而且有成千上万的人受害。然而,仍有成千上万的人继续甘冒这种风险,参加了红军,同南京政府的军事独裁进行武装斗争。这是为什么?有什么不可动摇的力量推动他们豁出性命去拥护这种政见呢?革命党和共产党的基本争论究竟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不是“纯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有没有一个彻底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他们是斯大林派还是托洛茨基派?或者两派都不是?他们的运动正是世界革命的一个有机部分马?他们是不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者?还是“莫斯科的工具”?或者主要是为中国俄的独立而斗争的民主主义者?
这些战士战斗的那么长久,那么顽强,而且——正如各种色彩的观察家所承认的,就连蒋介石总司令自己的部下所承认的:从整体说来是那么无敌,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支持着他们?是什么支持着他们?他们的运动的革命基础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呢?
他们的领导是谁?他们是不是对于一种理想、一种意识形态、一种学说抱着热烈信仰的受过教育的人?他们是社会先知,还是只不过是为了活命而盲目战斗的无知农民?
红军抗击极大优势的军事联合力量达9年之久,这个非凡的记录应该拿什么来解释呢?他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扩大了自己的队伍的呢?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军事战术?
中国的苏维埃是怎样的?农民支持它吗?为什么红军没有攻占大城市?中国80%以上的人口仍然是农业人口,工业体系即使不说是患小儿麻痹症,也还是穿者小儿衫裤。在这样的国家怎么谈得上“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呢?
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工作?他们的婚姻法是怎样的?他们的妇女真的是像国民党宣传的那样是被“共妻”的吗?
红军的兵力有多少?真像共产国际出版物所吹嘘的那样有50万人吗?果真如此,他们为什么没能夺取政权呢?他们的武器和弹药是从哪里来的?它是一支有纪律的军队吗?它的士气怎么样?官兵生活真是一样吗?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军事和政治前景如何?他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是怎样的?她能成功吗?一旦成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对日本意味着什么?这种巨大的变化对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会产生什么影响?它在世界政治上会引起什么变化?它对英、美等外国在中国的巨额投资会产生什么后果?共产党究竟有没有“对外政策”?
共产党倡导在中国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看了斯诺的这个提纲,你可以想到,对这次采访,他做了多么惊人的细致准备!
4、采访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采访既然是为了写作新闻而进行的有目的的调查研究活动,那么在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应该制定出采访计划。这种采访计划,可以熟记于心,也可以写成书面提纲。越是重大的采访活动,计划越应该周密,提纲越应该细致。
采访计划,一般应该包括:
第一,采访对象。就是说你要采访哪些人。你采访某一位先进人物的事迹。这一先进人物就是你的采访对象。他周围的人,他的亲友,他的领导,也可能是应当是你的采访的对象。采访对象确定错了,或漏掉了,都会对采访带来损失。
如果采访对象比较多的话,再拟定采访提纲时还应该考虑采访顺序。顺序的安排,一是要有利于新闻素材的挖掘。如你去采访一位先进作者的事迹,但这位先进作者又不善言谈,那么,你就应当先去访问那些对他的先进事迹比较了解的同志,然后再去访问他本人,以便用已经采访的但不甚详细的材料去启发和引导他谈话。二是要有利于缩短采访忙人的时间。像领导干部、科学家、学者、演员之类,一般是比较忙的,找他们的人也很多。因此,你如果要从他们那里获取新闻素材,最好先从其它有关的人当中去采访,然后再访问他们。这样做,那些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的材料,就不用他们来提供了。要他们提供的,仅仅是非他们不可的。
第二,采访内容。你要根据报道意图和已经掌握的新闻线索,拟出所要采访的具体内容,即谈话的题目。题目要尽可能多些,有具体的,也有概括的。有些可能是自己的设想,不一定能如愿以偿,但仍应该列入。提出设想并不是搞“先验论”,因为它是以已有的新闻线索为根据的,而且它不是什么定论,是可以修改的。
当然,采访提纲拟定后,采访时不是不可以更改的。这就要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新情况加以调整、补充、修改。
认真拟好采访提纲,可以大大提高采访的效率。1960年,新华社记者郭超人采访我国运动员突击珠穆朗玛峰顶峰的经过,事先花了4个多小时,认真研究了运动员突击顶峰的计划,拟定了一个详尽的采访提纲,把报道所必需的材料和细节一共列成了20多个问题,抓住运动员在医务室进行简单包扎和治疗的间隙,见缝插针进行采访,前后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就获得了写作《英雄登上地球之巅》所需要的材料。可见,只要问题准备得充分,采访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决定因素。
5、艾丰的六个“不要提”
准备采访提纲的时候,问题的设计很重要。艾丰通知曾经提出了六个“不要提”,很有针对性。照录如下:
一、不要提太大的问题。(不要企图“一口吃个大胖子”)
二、不要提过多的外行问题。(一点不提是难以做到的,但要争取少些。)
三、不要提暗示性的问题。(即不要强加于人,给人竖根“杆”,让对方“顺杆爬”。)
四、不要提过于轻率的问题。(毫无意义和目的地卖弄技巧,会导致提轻率的问题。)
五、不要提太“硬”的问题。(就一般情况、一般对象、一般记者而言,直率不等于生硬。)
六、不要提审问式的问题。(即要善于引导,在交谈中发问,在发问中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