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效果讲课稿

时间:2019-05-14 05:4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悲剧效果讲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悲剧效果讲课稿》。

第一篇:悲剧效果讲课稿

浅谈亚里士多德悲剧效果 一悲剧定义

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悲剧人物行动的目的在于影响观众的情感和理智。

一般来讲,观众在接受一部悲剧前,总是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中,或欣悦、或忧郁、或平和。当一部悲剧开始,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的情绪开始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起伏波动。他们对善良人物的苦难遭遇表现出深深的怜悯和同情,而联想到自己也可能遭受同样的苦难时便产生极度的恐惧之情。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悲剧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引起观众的恐惧与怜悯之情。

二恐惧

1定义:可以界定为一种痛苦或恐慌的感觉。2产生原因:恐惧的产生是因为遭受不幸者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由此我们会想象也会有某种足以引起破坏或痛苦的灾祸即将发生。” 3恐惧和恐怖的区别(1)恐怖

是日常现实中某个个人觉得危险迫近时的那种恐惧。纯粹的恐怖并不能产生悲剧感,纯粹的恐怖不仅不能鼓舞和激励我们,反而让人郁闷而意志消沉。(2)恐惧

悲剧引发的恐惧与实际生活中的恐惧是有所不同的。它是在对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审美观照中产生的恐惧,这种不可知的力量以玄妙不可解而又必然不可避免的方式在操纵着人类的命运。

《约伯记》中以利法所说的那种恐惧:

“在思念夜中异象之间,世人沉睡的时候,恐惧、战兢,临到我身,使我百骨打战。有灵从我面前经过,我身上的毫毛直立。那灵停住,我却不能辨其形状”。“我却不能辨其形状”,正是悲剧恐惧的本质。(举俄例,在俄狄浦斯的悲剧中,他的命运早已被众神所决定,他的反抗最终走向失败,俄为逃避命运所作的一切努力,却恰恰在不经意间制造了他的悲剧,他的反抗成就了他的毁灭。)是突然见出命运的玄妙莫测和不可改变以及人的无力和渺小所产生的结果。

我们在欣赏一部悲剧时,一方面,我们在命运的摆布下深切感到人是柔弱而微不足道的。无论悲剧人物是怎样善良怎么幸运的一个人,他都被一种既不可理解也无法抗拒的力量,莫名其妙地推向毁灭。这就引起了恐惧。(俄狄浦斯因受神的诅咒,愈是抗争,愈想摆脱命运的控制,愈深陷圈套。永远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当观众认识到就连英雄也无法摆脱命运的羁绊,遭受命运的捉弄时,对人类的悲剧性命运产生出一种恐惧之感,一种对人类反抗命运的自由意志苏醒之后却要面对命运不可战胜的永恒性悖谬的恐惧之感)。另一方面,我们在人对命运的斗争中又体验到蓬勃的生命力,感觉到人的伟大和崇高。悲剧尽管激起恐惧,但它所激起的恐惧却使我们感到振奋。它唤起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来应付不同寻常的情境。(俄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四处流浪,他力图掌握自己的命运,他是在有意的与命运对抗,在寻找杀害国王,给忒拜王国带来灾难的元凶的过程中,俄更是排除万难,最终找到了答案,尽管这个答案是他不想要的,但他还是勇敢的承担了责任——刺瞎双眼,自我放逐,正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俄提升了自己的力量,人性得到了升华。)我们在理想中或多或少不自觉地把自己与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以及类似的巨人般的人物等同起来,用崇高的力量去斗争,哪怕面对彻底的毁灭或可怕的死亡,也决不屈服。

悲剧通过让人面对困难的任务而唤醒人的价值感。给人充分发挥生命力的余地,在平庸现实世界人很少有这样机会。

所以,悲剧与恐怖的区别就在于它在使观剧都充满恐惧之后,又能令他振奋鼓舞。三怜悯

单是恐惧不足以产生悲剧效果。无论情节多么可怕的悲剧,其中总隐含着一点柔情,总有一点使我们动心的东西,使我们为结局的灾难感到惋惜的东西。这点东西就构成一般所说悲剧中的“怜悯”

1定义: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怜悯”是“同情”的一部分,指主体具有和受难者同样痛苦的感觉、情绪和感情。

2产生原因: “怜悯是由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

3成分:那么,构成怜悯这种感情的,究竟有些什么成分呢?首先,怜悯当中有主体对于怜悯对象的爱或同情的成分。我们决不会怜悯我们所恨的人。其次,怜悯还有一个基本成分是惋惜的感觉。值得怜悯的对象不是处于苦难之中,就是表露出某种弱点或者缺陷,显得脆弱、娇嫩而且无依无靠。

举例:奥瑟罗在刺死自己之前向威尼斯派来的使者们说:(P81 心)

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在奥瑟罗心中充满了痛悔和惋惜。在我们的同情当中也是如此,我们也感到深深惋惜,而且有意无意地希望事情应当是另一个样子,莎士比亚想在我们心中激起的感情,正是怜悯。

而这两种成分,爱和惋惜在怜悯中都总是存在的。4条件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悲剧主人公都会引起我们的怜悯之情呢,怜悯一个对象,往往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行动可以引起观众的怜悯呢?

首先,仇敌杀害仇敌的行动,不能引起观众的怜悯之情,因为这样的行动只能让善良、正派人窃喜,甚至讥笑。

其次,双方是非亲属非仇敌的关系,不能引起怜悯之情中,因为只有亲属之间、兄弟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发生的苦难才能引起观众的怜悯之情。

四悲剧的生命力感

悲剧在给人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的同时,也唤起了人们的生命力感。对悲剧来说重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还有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那种令人觉得崇高的情感,在悲剧人物的反抗中,我们往往会看到生命的顽强,因此,我们才会觉得悲剧在征服我们和使我们生畏之后,又会使我们振奋鼓舞。

悲剧不仅仅是使人恐惧、怜悯,更触动了人们灵魂深处的尊严感、价值感,以及生命本能的力量,激发人类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感。

悲剧力图使观众产生怜悯和恐惧,但怜悯和恐惧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它们,使观众的感情升高一层。眼泪、唏嘘、紧张,可以而且应该充溢于演出悲剧的剧场,但是当观众离开剧场走向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不应该继续处于眼泪、唏嘘、紧张之中,他们应该比看戏的时候平静,而这种平静与走进剧场之前的平静相比,感情应该更圣洁一些。有一种自我提升的庄严感,自我完善的崇高感。使他在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困境时多了一些力量。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长久以来喜欢悲剧的原因,这也是悲剧的魅力所在。五“卡塔西斯”

怜悯和恐惧是鉴赏悲剧时的心理特征,是悲剧所达到的效果。而不是悲剧的目的。而谈到悲剧的目的就要涉及到一个词语“卡塔西斯”。

第二篇:伟大的悲剧讲课用

《伟大的悲剧》

崇文中学李娜

【教学目标】

1. 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内容。

2.品味文中的细节,深刻体会“伟大”与“悲剧”的内涵。

3.透过这个悲剧,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预习学案

第一关:你会读了吗?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注出生字、生词,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认读生字理解生词,如有不会的,提出来。(注意标出四自词语)

拽()癫狂()噬()羸()弱凛冽()()步履()告罄()销蚀()()角()逐忧心忡忡()毋宁()

第二关:你了解了吗?

1、关于南极,你了解多少?

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雪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源覆盖的裸露基岩。南极气候非常为恶劣,科学家曾测得-88.3℃的平均最低气温。(酷寒)南极也是世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有过每秒92.5米的风速。(烈风)

2.背景资料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可就在这个时候,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3.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奥地利著名作家,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十多岁即开始写作,早期创作推崇唯美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他毕生成为和平主义者,流亡国处,从事和平运动。他写过许多名人传记,如《三大师》《罗曼·罗兰》等。他的传记小说能抓住历史人物性格进行再创造,别具一格,引人入胜。他的中、短篇小说成就独特,小说集《混乱的感觉》为他赢得国际声誉。《看不见的收藏》《家庭女教师》等都是我国读者熟悉的名篇。他善于探索人物内心世界,擅长刻画人物痛苦的感情历程,在细腻的心理分析方面显出其高超才能。1942年正当纳粹恐怖弥漫之际,他绝望了,携妻子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服毒自杀。

第三关:整体感知

1.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吗?(提示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来概括)

2.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令我的《伟大的悲剧》

探究学案

一、预习反馈

二、研读文本

1.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生命自然是最有价值的,除了生命,还有什么是有价值的呢?结合具体的情节、语句,找出文中的悲剧因素。

2、“一个人是因为他的心灵而伟大的。”——罗曼罗兰

文中那些情节或语句体现了这一悲剧中的“伟大”。而这些“伟大”又折射出人物心灵怎样的品质呢?找出来分析一下,并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提示:分析是要结合具体人物、具体情节,并抓好关键的词、句。)

三、拓展延伸

1、课文作者茨威格不选成功者来赞美,却满怀深情礼赞这些失败的英雄,这里,我想引用美国前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者而发表的电视讲话里的一段话,来表达我们对英雄们的敬仰和哀悼: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在我们的心里雕刻并矗立起了五位英雄的形象,他们的名字是: 斯科特威尔逊奥茨埃文斯鲍尔斯

每个人都不免要经历失败的煎熬和痛苦,能谈谈你对失败的看法吗?(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2、作为失败者的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课后延伸

最后的跋涉──斯科特海军上校日记片断

星期一,3月5日,午饭时间。真遗憾,情况在恶化。昨天下午我们遇到一阵斜向刮来的风,持续了35个小时,上午的行军并不太好,只走了35英里,全天走了89英里多。我们喝了杯可可,吃了些有点发硬的肉糜,然后上床睡觉。奥茨的脚的状况依然很差,昨天晚上有一只脚肿得很高,今天上午他只能一瘸一拐地走。和昨晚一样,吃过肉糜喝过茶后我们开始行军——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假装很喜欢吃肉糜。上午有一段路面状况稍好一些,我们走了5小时,雪橇翻了两次,我们徒步拖运,走了55英里,我们谁也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低温,而低温对威尔逊的影响最大,这主要是因为他总是牺牲自己的体温去为奥茨暖脚。我们无法互相帮助,每个人能照顾好自己就已经算不错了。我们所有人在帐篷里时总是十分振奋的,以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生命中从未遇到过的长时间的拖运工作,但的确是太困难了,我们感觉进展十分缓慢。

星期三,3月7日,情况还在变坏。今天上午奥茨的一只脚非常不好,他非常勇敢,我们在谈论着一起回到家时该做些什么。

昨天我们只行进了65英里。今天上午我们用了4个小时只走了4英里多路程,我们现在距补给点还有16英里。如果在那里只有正常数量的补给品,而路况继续像目前这样,那我们可能会到达下一个补给站(胡珀山脉,72英里),但不能抵达囤仓补给站。我们迫切希望狗拉雪橇分队已经到了胡珀山脉,那样的话我们可能会闯过难关。如果油料继续缺乏下去,我们的希望就很渺茫了,考虑到我们目前所进行的繁重体力劳动,我们的状态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只是可怜的奥茨正面临步步逼近的危机。我们现在只有好好地吃到食物才能维持行进。今天上午没有风。阳光明媚,石标堆清晰可见。

星期六,3月10日,每况愈下。奥茨的脚更糟了。他士气低落,肯定已经知道自己挺不过去了。他问威尔逊今天上午自己是否还有机会参加行军。比尔当然只能说不知道。从事实出发,他真的没有机会了。如果他现在垮下去我们离开了他,我真怀疑我们是否能渡过难关。天气状况恶劣,我们的各种装备敷上了越来越多的冰,很难处理……

今天早上吃早饭时,一片寂静,但当我们拔营出发时从西北偏北的方向刮来了风,风力迅速上升。行进了半个小时之后,我们谁都无法继续在这样的状况下坚持下去了,我们被迫扎营,在风雪激荡的营地中度过一天中其余的时光。

星期日,3月11日。蒂图斯·奥茨已非常接近他生命的终点了,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这一点。只有上帝知道我们或者是他该做些什么。早饭后,我们讨论了目前的情况。他是一个勇敢的家伙,清楚目前的处境,但他事实上是在向我们征询意见。除了敦促他尽可能向前行进外我们别的什么都不能说。讨论得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实际上是我命令由威尔逊掌控终结我们困境的方式,这样我们中的任何人都可以知道在无法继续忍受下去之时该怎样去做。我们把所有药品都搜罗了出来。共有30片鸦片药片,给奥茨留了一支吗啡,这就是我们故事的悲剧性的一面。

星期一,3月12日。我们昨天完成了69英里,仍低于我们所必须完成的平均数。情况基本上还是老样子。奥茨的手现在和脚一样不听使唤了。今天上午我们在4小时20分钟的时间里行进了4英里,我们希望下午能完成3英里,但我怀疑我们是否能做到这一点。路况还是不好,天寒地冻,我们的身体状况逐步下降。上帝帮帮我们吧,已经有一个多星期没有风在后面助我们一臂之力了。却随时可能刮来迎面的风。

星期五,3月16日,以及星期六,3月17日。前天午饭时,可怜的蒂图斯·奥茨说他无法再继续前进了,他建议我们把他留在他的睡袋里。我们不能那么做,我们劝说他坚持下去,继续下午的行军。尽管他真的不行了,但仍然挣扎着与我们一起又走了几英里。晚上时,他的状况进一步恶化,我们知道终了之时到来了。

这一切应该会被发现的,我希望能把这些事实记录下来。奥茨在他的最后时刻想起了他的母亲,但也立即又很自豪地想到,他的骑兵团将因他迎接死亡的无畏方式而引以为荣。我们能够体验得到他的英勇无畏。他数星期以来毫无抱怨地忍受着剧烈的疼痛,在最后时刻还能够并且愿意主动谈起户外的一些科目。直到最后一刻他也没有——也不会——放弃希望。他是英勇之魂。这就是终结。前天晚上在入睡时,他希望自己就此不要再醒来,但昨天早上他醒来了。外面还刮着暴风雪。他说:“我只是到外面去一下,也许要过一会才回来。”他出去了,进入了茫茫暴风雪中,我们从此再未见到他。

利用这个机会,我要说,我们一直都在支持着我们患病的同伴直到最后。埃德加·埃文斯在我们食物极端缺乏之时没有知觉地倒下了,仁慈的上帝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带走了他,而他的离去客观上满足了我们这些仍存活着的人的安全需要。他是自然而然地死去的,直到死

后两个小时我们才离开他。我们知道,可怜的奥茨现在正走向他的死亡之路,尽管我们尽力劝说他不要这样做,但我们明白,这是一个勇敢的人和一个英国绅士的英勇之举。我们都希望自己也能以相似的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去迎接末日的到来,并且我们确信,终了之时已经不远了。

我只能在午饭或其他偶尔的间歇时写日记。白天已是零下40度,奇寒。我的伙伴们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士气,但我们所有人都处于严重冻伤的边缘,尽管我们不断地谈论着闯过难关,但我想在心里其实没有一个真的相信这一点了。

我们把经纬仪、一架相机和奥茨的睡袋留在了这里。应威尔逊的特别请求,带上了日记和地质标本,这样别的人就可以在我们身边和雪橇上找到它们。

星期天,3月18日。今天午饭时,我们距补给站还有21英里,昨天,迎面而来的风和漂流的雪更多了,只好停止行军,风向是西北,风力4级,气温零下35度,人类是无法面对这种境况的,我们几乎已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

我的右脚和几乎所有的脚趾都已不听使唤了——而就在两天前我还为自己拥有我们当中最好的一双脚而自豪,鲍尔斯的状况现在最好,但毕竟已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其他人对于闯过这一关仍然充满了信心——或者只是装成这个样子的——我不知道。我们的油灯的贮油器中还剩下最后半罐油,我们的酒精也只剩下了一点点。现在风很平和,也许对我们略有帮助。

星期一,3月19日上午。昨天费了很大力气扎好营,特别冷。直到吃了晚饭后才好些。晚饭是冷的肉糜、饼干和用酒精煮的半壶可可。随后,我们身体暖和起来,大家都睡得很香。

今天启程时还是一如既往的拖沓缓慢。雪橇滑行得异常艰难。我们现在离补给站155英里,三天内总该可以到达的。这是怎样的一种进程啊,我们只有两天的食物和勉强够一天使用的油料。我们所有人脚的情况都越来越差,威尔逊的最好,我的右脚更糟了,左脚很好。在我们可以吃到热的食物之前根本不可能对脚进行护理。截肢已是我目前所能期望的最好结果了,但是麻烦会不会扩大呢,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天气根本不给我们任何机会,风向是从西北偏北,而今天的温度是零下40度。

星期三,3月21日,星期一晚上时离补给站不到11英里了,昨天又是暴风雪肆虐,只好一整天都被延误着。今天,威尔逊和鲍尔斯将带着渺茫的希望前往补给站寻找油料。

22日和23日。暴风雪依旧狂啸,威尔逊和鲍尔斯无法动身——明天是最后的机会了——油料没了,食物也只剩下一点点——真的是接近末日了。我们决定让一切顺其自然——我们将向补给站进发,自然地死在归途。

星期四,3月29日。自从21号到现在,西南偏西方向的风持续地刮着,我们的油料只够煮两杯茶,20号还剩下两天的食物。每天我们都时刻准备启程出发前往11英里之外的补给站,但帐篷外始终到处是风雪的漩涡。现在,我想,我们已不可能再指望情况好转了,但我们会坚持到最后一刻,不过我们已是越来越虚弱了,当然,末日不远了。

真的很遗憾,但我想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R斯科特

最后补充一条:看在上帝的份上,照顾好我们的家人。

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是整体的感受,也可以是针对某一点地感受。

第三篇:改善讲课效果的一些总结

改善讲课效果的一些总结

高二二部数学组 管雨坤

我们上课讲课,是教给学生以知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讲的过多,讲课将很难导致真正的学习。但有时候讲课效果也会不错的。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用到我们讲课的时候,我们要引发学生的兴趣,最大化理解与记忆,获得学生的参与,强化教学所呈现的内容。下面是自己的一点总结。

建立兴趣(教学引入)1、2、3、开篇故事或兴趣点:针对将要讲述的内容,提供相关的典故、故事、图片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问题引入:针对我们讲的内容,提出一个中心问题。微笑:我们在上课之前微笑着进入教室,微笑给学生以愉悦的心情。愉悦的心

情可使记忆力增加。

最大化理解和记忆4、5、提纲:将你讲课的主要观点缩减成几个关键词,作为提纲或记忆辅助手段。举例和类比:对讲课内容中的观点提出现实生活的描述,也可以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相比较。例如集合与其补集的关系可以用生活中学生吃的馒头来类比,把一个馒头看做全集,吃了一口后,就有吃下去的那一口馒头和剩余的馒头之间的关系。这个例子很好理解。再者,学习椭圆定义的时候,可回归圆的定义。同样学习双曲线定义的时候,可与椭圆的定义比一比。

视觉辅助: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

6、加强学生的参与

7、现场挑战:也就是现场测试。间断性的停止讲课,让学生为已呈现的概念提供例子,或者回答问题,或者做些小的习题,也就是边讲边练。

8、学生总结反思:新课讲完以后,临下课的时候,让学生讨论一下然后,总结一下自己在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或方法,或注意点。

2010-3-23

第四篇:《幽径悲剧》

幽径悲剧

教学设想: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三课,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本课所处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幽径悲剧》通过渲染浓烈的悲剧色彩,引发人们对时代和人性的反思,从另一个层面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颇有曲径之感,文本内容显得别具一格,相对单元中的其他四篇选文,既是一种视觉的冲击,更是一种认识的补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单元主题——人与自然的认识会更深刻而全面。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在文章所流露的感情倾向。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反复阅读中,体会文章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3.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懂得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过程与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创设情景法、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进行教学。我以新课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为指导,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品读、美读文本,边读边思,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质疑、交流,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意识。

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树立维护真、善、美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本文叙述了幽径藤萝被人砍伐的悲剧,美丽的藤萝“毁于愚氓之手”,作者的内心极其悲伤。他深感社会对于“愚氓”毁灭美丽的现象还没有引起起码的重视,呼唤社会群体爱美护美意识的提高。作者愿意背起“自己性格制造的十字架”,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社会责任,表现了一个倔强的老人矢志不渝的决心。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本文浓墨重彩的描绘与酣畅淋漓的抒发相结合。文章中写幽径、写藤萝、写藤萝被毁,处处运用极为细致的描写,充分表现对象的形象特点和内在神韵。在描写的基础上,作者又十分重视抒情议论,表达自己对藤萝被毁的哀伤,揭示文章主题。这些都必须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进行感悟赏析。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幽径之美,古藤萝之美及悲。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在文章所流露的感情倾向。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反复阅读中,体会文章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教学重点:

感受幽径之美,古藤萝之美及悲。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在文章所流露的感情倾向。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反复阅读中,体会文章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检查预习: 检测本课生字词

二、导入新棵:

1、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来给人看,往往毁灭的越美则悲剧性色彩就更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株藤萝的悲惨命运中去。板书课题:“幽径悲剧”

2、走近作者:

(1)、感动印象: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荣辱不惊。会”

颁奖词: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说,把心留在东方。――“感动中国2006评委

(2)、一生无数头衔,唯独喜欢“教授”这一称号。

一生精通英、德、印等多种语言,唯独热爱着祖国的文字。出生山东清平县,家境也十分清贫,唯独满腹诗书之足。就读清华,博得“四剑客”之一的美誉。

留学德国,二战的烽烟造就他成为东方语言大师。回归祖国,执教北大。

文革间挨斗受批受尽凌辱,可从未放弃救世治学之道。十年磨一剑,译成了印度人都惧怕的《罗摩衍那》。是他――大力的沟通了东西方文化。是他――推动了东方文化的前进。

他就是一代宗师——季羡林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以第一人称,完成下列探究任务。(1)、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悲剧?

幽径上一株美丽的古藤萝惨遭毒手。

(2)、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居住这儿的环境。

明确:

1、环境:一边傍湖,一面靠山。

2、山上的春季:小花生命灿烂

3、山上的夏季:绿阴浓烈,小鸟和鸣

4、枫叶变红、松柏相映。湖中之美:绿叶红荷(夏);冬天无论是山上还是湖中都是白雪覆盖,绿色更浓。(3)、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曾经美丽的我。(请从各个角度赏析我的外形美和内在美)

„„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形:盘曲而上;色:苍黑,万绿丛中一点红;香:一股幽香;声:嗡嗡的蜜蜂声;命运:逃过数劫,成鲁殿灵光;

内在美:和:与大树和睦相处;善:阅尽沧桑,从无害人之心

(4)、现在的我是什么样儿的?你看了以后,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形:盘曲而上 成了吊死鬼

藤萝之美 色:红绿相映 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味:芳香袭人 控诉、投诉无门

声:回味无穷 哭泣,哭泣,哭泣„„

令人无比震惊、害怕和痛心

请根据课文内容,为我写一封给大自然法官的申诉信 我的申诉:尊敬的大自然法官阁下:我原是生长在北京大学后湖的一条小径上的一株藤萝,我在那儿生活了几百年,虽说有几次差得被作为“修正主义”给消灭掉,但我命大,还是活了下来。这几百年间我和我依附的大树,我和我周围的花儿、草儿、鸟儿、小虫子们一直相处得很好,虽说我比它们要年长几岁,但我从不倚老卖老、他们也很尊敬我。每到春天我还把我的花奉献出来,给世间增添一些美丽,更谈不上有害人之心,可是不幸如我,却遭愚氓的无端杀害,使我成一孤魂野鬼。我请大自然法官还我一个公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交流你所知道的 “十年浩劫”历史,认识“十年浩劫”,揣摩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懂得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懂得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复习导入

二、交流互动:

1、本文要写的是藤萝,为什么却写幽径的美?

明确:烘托出幽径藤萝,显出藤萝在幽径中的不寻常地位,幽径够美了,但却不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可以想象藤萝的美比幽径的美更吸引人,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兴趣。

2、题目是“幽径悲剧”主要内容是写“悲”,为什么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幽径的美、藤萝的美。

明确:悲剧就是对美的毁灭,毁灭的越美便越悲,作者把藤萝描写得越美,所突出的悲剧色彩也就越浓。

3、从文中找出表示作者悲伤的句子,并思考作者是用什么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明确:从此以后,“我真有点怕走”这条幽径。文章具体描写了“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的景象,渲染了“我简直是悲哀至极”的心情,又具体摹状了“我隐约听到”的“古藤的哭泣声”,又展开丰富联想,描写藤萝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孤立无助,只有哭泣,哭泣的悲惨情景,这一切笔墨,充分表现了真、善、美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抒发了强烈的痛悼之情,有着催人泪下的笔力。

4、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这样”指的是富于感情,“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具有博爱之心。“伟人们”决不泛爱生灵,处事铁面无私,甚至滥杀无辜。这里所谓“真正的伟人们”含贬义。作者将“伟人们”置于自己的对立面,无疑怀着鄙视厌弃的感情。小结:

三、质疑探究:

1、“藤萝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让作者心生悲痛,难道他仅仅是为这一棵藤萝而悲伤吗?

明确:这时里的藤萝是真善美的象征,愚氓是美的毁灭者的象征。藤萝被毁灭的悲剧其实就是世人对美的忽视,对美的否定,对美的毁灭,所以说古藤萝的悲剧,其实是在说人的悲剧,人们亲手一个一个地消灭身边的美,这是让作者最为心痛的,而且这样的悲剧每天还在上演着。

幽径(四季美景)―衬托――→古藤萝(真善美)←――毁灭―愚氓(毁灭美的无知者)(悲剧)

2、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把矛头把向了十年**中打砸抢对美的破坏,你认为全面吗?为什么? 明确:这种说法不全面,文章矛头所指既是“十年**”又不仅是十年**,文革的反“修正主义”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固然是毁灭美的一种极其野蛮的方式,但这样的行为今天仍然屡见不鲜,所以说必须消除愚昧,提高国民素质,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维护和弘扬。

3、“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样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里的“十字架”是什么呢?为什么作者要背下去? 明确:这里的十字架指的是“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作者深感到社会对于“愚氓”毁灭美丽的现象还没有引起起码的重视,呼唤社会群体爱美护美意识的提高,自己愿意承担起呼唤人们重视美,保护美的责任,表现了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四、自主小结:

这位文化巨匠的民族忧患意识发人深省,尽管面对的是“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残酷现实,然而他将永不放弃,义无反顾,矢志不移地狐独地为我们的民族抒写悲歌。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季老在这里达到了屈原、鲁迅的高度,他是一个真正的勇士——懂得真、善、美,并甘愿做一位孤独的维护真、善、美的勇士。

五、反馈练习: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3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1.第一段中与“隐隐约约”照应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写古藤的哭泣,其实写出的是什么?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写法?写“群树”、“荷花”、“人们”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三个“决不会”后面的内容可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三个“决不会”,四个“偏偏”,抒情委婉而淋漓尽致。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上几段文字中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一棵古藤的命运,作者却如此感慨,你认为有无必要,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作业:

1.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破坏美、毁灭美的现象吗?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制止这样的事情的发生?

明确:破坏环境、破坏文物、破坏公共设施、提高国民素质、制定相应制度、规范和处罚条例、加大宣传力度、2、大自然法官对申诉的回应

藤萝先生:你好,我们大自然刑事法庭已经收到你的申诉,我们对你的不幸深表同情,我们已经派出相关人员具体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捉拿真凶。鉴以近几十年来,人类如此严重伤害我大自然公民的事情数量较多,情节较严重,我们已经报上级批准,将以地震、海啸、雪灾、洪灾等形式对他们进行惩戒。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在于,语文课首先该是一堂课,一堂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服务的课。教师之前所有的预设都应该基于学生能接受的基础之上,其次在考虑形式是否新颖。所谓创新,不是指形式的创新,而是通过这堂课学生能力的是否能有所创新,在备课环节中,千万不可本末倒置。其次,语文课就该是一门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课,基于不同的文体特点要配合不同的训练重点,或读、或辩、或写、或品,千万不能千篇一律。

八、安全提示: 温差变化大,请大家注意保暖,最近感冒流行,要保持身体健康。

第五篇:悲剧英雄

中国的鲁迅说长歌当哭势必在痛定之后;西方的巴恩森说“悲剧是世界法则”;舍勒说“悲剧性事件始终以一种世界结构为基础”,“悲剧英雄„将‟在无罪的行动中„变为有罪…,“高贵的个人在不太高贵的个人严格履行„义务‟的行动下化为齑粉”——这也就是雅斯贝斯所曾陈述过的“历史生存定理”。在人类生存发展的祭坛上,被献祭的不是羔羊,而是英雄的生命;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大浪淘尽的不是狂沙,反尽是英雄风流人物。在大自然的“丛林法则”下最先倒下的都是弱者;而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法则下,最先倒下的却几乎全是强者,且都要被加以罪名,这就是英雄的悲剧。

是的,悲剧本来就是人类无法规避的一个“世界法则”,英雄也原本是牛命本质原始冲动向上的代表,而悲剧英雄则更是人类生存困境中的前卫突破者。但他们的命运却个个是悲剧的结局,悲剧也值得歌颂吗?本来为了讴歌而擎笔,却在笔间发现人类中问原来竞有那么多的卑劣丑陋与不公正需要诅咒。而在所有该诅咒的事物中最应受到诅咒的却似乎首推“政治”这个人类无法摆脱的魔鬼。在以往政治的房间里可以藏污纳秽,可以容忍弱者容忍卑鄙容忍丑陋容忍阴谋容忍奸佞,可就是不容忍强者不容忍英雄不容忍忠谠。人类的绞刑架上吊起的多是被冠以罪名的„„基督”;政治的断头台上斫削的多是英雄的头颅;正义与真理的代表们似乎总以失败而告终。似乎人类已失却了希望,但恰恰是这些英雄仁人志士的头颅和鲜血的溅洗与喂饲,在人类进化的血腥原野上培植起了一片片希望之花,这正是人类的高贵之处。尽管这个世界的这部历史中有许多该诅咒的东西,但我们正是为

了诅咒,也应该去讴歌。因为所有对美的讴歌的本身,就是对卑鄙、丑陋的最好诅咒。

从东方远古洪荒中走来的盘古、夸父、羿和鲧;从西方奥林匹斯圣山上走来的普罗米修斯;从古爱琴海边走来的梭伦、苏格拉底、柏拉图;从荒蛮的三楚吴中走来的伍子胥、屈原、项羽;从马其顿巴比伦尼罗河畔一路走来的亚历山大;从古罗马大道走来的格拉古兄弟与恺撒;从古约旦河谷走来的耶稣;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欧罗巴走来的莫尔、但丁、马基雅维里;从封建一统的大中华保家卫国与历代兴替的战阵中走来的诸葛亮、杨业、岳飞、文天祥、袁崇焕、谭嗣同;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炮火硝烟中走来的克伦威尔、弥尔顿、卢梭、罗伯斯庇尔与拿破仑;从美利坚南北战争的血雨腥风中走来的林肯和布朗;从二战中屈辱不堪而重新崛起的法兰西走来的戴高乐;从人类苦难的荒原上一群群前仆后继悲歌走来的无数先烈与无名英雄……他们就像是人类历史的天幕上缀满了的灿烂群星虽然各有各的光彩,但都闪烁着人类高贵的生命自觉的同一光芒。尽管在历史的天宇中飘来的是一声声幽怨千古的伤感悲叹,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永不消歇的生存努力的激励和感动。他们虽然不可能独自地创造历史,但却是人类精神的“世界屋脊”高大山原,且高大得足以令芸芸众生驻足仰视泪飞神往,并照耀着人类在艰难困苦的生存境遇中不断地舍死向前,向着人类应有的形象,向着人类应有的生存高度。所以,在人类的历史上才有如许的激动人心与可歌可泣。

悲剧英雄人物之所以能够超越历史的时空而感动后世震古烁今。

在于他们是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的人类生存困境的突破者、奋斗者、担当者、牺牲者、拯救者。他们永远站在苦难的众生前头去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冲决苦难突破重围而不计生死,并用自己的才智与勇力、生命与鲜血为众生卑微无助的灵魂不断地灌注着人类本应具有的“神性”。从而给人类以抵抗生命痛苦与艰难生存的信心和勇力。

第一章 从原始悲剧到人类的生命悲歌

人生:我要你,你值得结识一番。这是一个梦,我要把它梦下去!渴望!渴望!垂死时我还在渴望,因为渴望而不肯死去!苍生啊,你们颓然倒下了吗?宇宙啊,你预感到那创造者了吗?这就是你的世界!这就叫做世界!看啊!仔细看啊!这就是你们的生活!这就是你们生存之钟上的时针!

——[德]尼采

悲剧这一概念显然具有两种不同的涵盖。一个是指作为戏剧的一种形式,它是美学研究的一个对象,是与正剧、喜剧相对而言的;一个是指人生的一种命运一种结局,它是生存哲学的一个研究对象。但这两个不同的对象都没有超越哲学的范畴。

作为戏剧形式也好,作为美学研究对象也好,悲剧都无法摆脱人

生的纠缠。而传统美学多去研究它的艺术形式,这是它的学科规定,本无可非议。但二者却具有天然的联系。即使是最原始的悲剧形式也无法规避人生的主题,且独与生命的价值、生存方式、人生的命运等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尤其与英雄人物的命运更有密切的相关性。悲剧正是通过人物的命运,使其进入了“一个高踞于浮生朝生暮死之路上的境界”。它多以神话传说英雄史诗为素材。但这些人类意象性的产品所反映的在本质上却是人的生命境界生存状态与生存的愿望。神仙佛祖都是人造的,所以神话本是“人话”;传说本是在“说人”;史诗则反映一个民族文化性格的比具体历史事件本身更具典型性真实性的历史。所以,悲剧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人类的生存领域。而人类中的悲剧英雄人物的进入则使悲剧奏响了一曲千古悲叹的生存颂歌,激励着人们在走向死亡的进程中对生的不断肯定对死的抵抗和对生存困境的寻求突破。正是人类的生存困境、生死困惑、生命的困窘在召唤着悲剧“进入生命”,也在召唤着悲剧英雄人物……

在我的所有著述中,本书是我最想写也是写得最为沉重的。在写作每一章时,仿佛都听到了从历史深处飘来的一声声悲愤的叹息。

中国的鲁迅说长歌当哭势必在痛定之后;西方的巴恩森说“悲剧是世界法则”;舍勒说“悲剧性事件始终以一种世界结构为基础”,“悲剧英雄„将‟在无罪的行动中„变为有罪‟”,“高贵的个人在不太高贵的个人严格履行„义务‟的行动下化为齑粉”——这也就是雅斯贝斯所曾陈述过的“历史生存定理”。在人类生存发展的祭坛上,被献祭的不是羔羊,而是英雄的生命;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大浪淘尽的不是狂沙,反尽是英雄风流人物。在大自然的“丛林法则”下最先倒下的都是弱者;而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法则下,最先倒下的却几乎全是强者,且都要被加以罪名,这就是英雄的悲剧。

是的,悲剧本来就是人类无法规避的一个“世界法则”,英雄也原本是生命本质原始冲动向上的代表,而悲剧英雄则更是人类生存困境中的前卫突破者。但他们的命运却个个是悲剧的结局,悲剧也值得歌颂吗?本来为了讴歌而擎笔,却在笔间发现人类中间原来竟有那么多的卑劣丑陋与不公正需要诅咒。而在所有该诅咒的事物中最应受到诅咒的却似乎首推“政治 ”这个人类无法摆脱的魔鬼。在以往政治的房间里可以藏污纳秽,可以容忍弱者容忍卑鄙容忍丑陋容忍阴谋容忍奸佞,可就是不容忍强者不容忍英雄不容忍忠谠。人类的绞刑架上吊起的多是被冠以罪名的“基督”;政治的断头台上斫削的多是英雄的头颅;正义与真理的代表们似乎总以失败而告终。似乎人类已失却了希望,但恰恰是这些英雄仁人志士的头颅和鲜血的溅洗与喂饲,在人类进化的血腥原野上培植起了一片片希望之花,这正是人类的高贵之处。尽管这个世界的这部历史中有许多该诅咒的东西,但我们正是为了诅咒,也应该去讴歌。因为所有对美的讴歌的本身,就是对卑鄙、丑陋的最好诅咒。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治家以开创者的襟怀勇略与美政盛世得以名垂青史;军事家以捍卫者的忠诚与开疆拓土的武功战绩得以彪炳简册;思想家以智慧者认识世界的深刻能力与真理的烛照而高踞

于浮生之上;艺术家以创作者再现历史与开掘生活的伟大作品而传世不朽;科学家以发现者划时代的新成就在人类文明的苦旅中为自己竖起了一座座里程碑 ……。他们都用生命之笔为自己在历史的资料库中留下了一张鲜红的人生记录卡,得以令后来的查阅者们望卡景仰兴叹不已。但在历史的万层空间中他们都不过是各领风骚雄长一方的元首领袖泰山北斗,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多会被尘封在历史的烟霾中渐被忘却。而悲剧英雄人物则以一种悲壮的人类生存精神感动后世流誉民间,人们不仅史志之、咏颂之,且世代心仪之、口碑之,从而在人类的精神王国中建构起巍峨的神性殿堂,并由此得以成为八纺一宇亘古如一的人类生存精神的帝王。在本书中出现的古今中外的60余位主要传主,便都是这样一些足称伟大的英雄人物。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是平庸者、低贱者。正因为这不甘平庸、不肯低贱他们才成其为英雄;也正因为他们的伟大与高尚,所以又没有一个不遭历到被毁灭的悲剧命运。人类与人生的悲剧之大莫此为甚。这也许正是许多人甘于平庸甘于低贱的一个原因吧!从东方远古洪荒中走来的盘古、夸父、羿和鲧;从西方奥林匹斯圣山上走来的普罗米修斯;从古爱琴海边走来的梭伦、苏格拉底、柏拉图;从荒蛮的三楚吴中走来的伍子胥、屈原、项羽;从马其顿巴比伦尼罗河畔一路走来的亚历山大;从古罗马大道走来的格拉古兄弟与恺撒;从古约旦河谷走来的耶稣;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欧罗巴走来的莫尔、但丁、马基雅维里;从封建一统的大中华保家卫国与历代兴替的战阵中走来的诸葛亮、杨业、岳飞、文天祥、袁崇焕、谭嗣同;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炮火硝烟中走来的克伦威尔、弥尔顿、卢梭、罗伯斯庇尔与拿破仑;从美利坚南北战争的血雨腥风中走来的林肯和布朗;从二战中屈辱不堪而重新崛起的法兰西走来的戴高乐;从人类苦难的荒原上一群群前仆后继悲歌走来的无数先烈与无名英雄……他们就像是人类历史的天幕上缀满了的灿烂群星虽然各有各的光彩,但都闪烁着人类高贵的生命自觉的同一光芒。尽管在历史的天宇中飘来的是一声声幽怨千古的伤感悲叹,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永不消歇的生存努力的激励和感动。他们虽然不可能独自地创造历史,但却是人类精神的“世界屋脊”高大山原,且高大得足以令芸芸众生驻足仰视泪飞神往,并照耀着人类在艰难困苦的生存境遇中不断地舍死向前,向着人类应有的形象,向着人类应有的生存高度。所以,在人类的历史上才有如许的激动人心与可歌可泣。

悲剧英雄人物之所以能够超越历史的时空而感动后世震古烁今。在于他们是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的人类生存困境的突破者、奋斗者、担当者、牺牲者、拯救者。他们永远站在苦难的众生前头去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冲决苦难突破重围而不计生死,并用自己的才智与勇力、生命与鲜血为众生卑微无助的灵魂不断地灌注着人类本应具有的“神性”。从而给人类以抵抗生命痛苦与艰难生存的信心和勇力。

他们就像是黄河岸边的纤夫,一边呼喊着“为了生存可以舍弃生存” 的另一种悲怆的“黄河号子”,一边用他们筋肉条条的臂膀拉着巨大而沉重的人类生存之筏,抵抗着汹涌的逆流浊浪一步步从本能的荒原上把这巨筏拖向文明的上游。他们一代代地倒下化为这生存之岸的尘土,但在这河边却深镌下了他们永不磨灭的足迹,让我们知道人类怎

样艰难地一路走来。

他们又像是天上的流星雨。尽管它们是天父的逐子弃儿,但却从不抱怨而是用自己悲壮的生命流程为人类划破黑暗的夜空,从远古到如今一路照耀着人类去涉渡迷惘困惑的原野河津,走过艰难险阻的森林山谷,超越自我的卑微沼泽与死亡渊薮的黑色恐惧,使我们虽百历苦难磨劫却不曾退而沉沦。

他们也像是天空中的一道道闪电,叱咤冲突着一次次向四合的阴云发起攻击,为我们撕裂开从苦难阴郁与黑暗中突围的突破口。且哪里有阴云聚拢哪里就有闪电在突破,并带我们到那历历晴川上放流自由的生命之舟。

他们更像是从橄榄山走向骷髅地的基督耶稣。一路上顶戴着滴血的荆冠,拖着沉重的十字架,为了“作万人的赎价”而担当起一切苦难,还要负起世俗的种种罪名,于是善良的人们便让他死而复生。

尽管人不能两次渡过同一河流,但他们是唯一能得两次生存的人。这是他们的殊荣也是他们的悲哀。他们得以在“第二次生存”中不朽,但在他们第一次生存的世界里却只有被毁灭的命运。

高踞于浮生与诸神之上的命运女神们似乎在决定一切,可是她们却常常把人间的命运之线纺错。也许她们真的错了,也许她们根本就没错,也许错与不错都不是她们的给定;也许她们从来就不给定公正,也许这不公正就是公正,也许公正不公正与她们本无关系。夸父以超人的勇力追上了太阳,命运却赐予他以死亡,又为他留下了一片光照人间的桃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天火被称为人类的文化英雄,但却被

主神锁在高加索悬崖上饱受了三万年的苦难才获得解放;为了赎救万人的耶稣不惜牺牲自己,但他在十字架上呻吟着“我渴了”的时候,在所有围观的被拯救者中,竞没有一个人为他送上爱斯米拉达送给卡西莫多的那杯耻辱柱前的清水。辉煌而悲凉的古雅典从梭伦革命始所有的伟大人物,几乎没有一个不被“民主”流放判决或赶下了台;台伯河畔十字路口的古罗马从格拉古兄弟开始的土地与公民权的改革,直到恺撒企图走向帝制的100余年间,所有改革者几乎都被砍下了头颅,而凶残渴血的苏拉却得以独享天年。其实用不着悲哀什么、抱怨什么、慨叹什么。这就是所有的革命者、改革者、先知先觉者、理想主义者、英雄主义者、追求真理、正义、公平者的必然结局,在那些个邪恶的只允许干坏事的时代。当命运的摩天轮把英雄人物们一个个运转到峰巅时,不管他们想止步还是向前走。都一定会把他们摔到脚下辗得粉碎。从来就没有宿命,但却早就规定好了必然的铁律。所以,便有许多人在进退维谷之前就一定去抽身退步,所以,命运之轮愈显猖獗。

一切如果仅仅到此止步,那么人类便只剩下了屈从命运的悲哀。但人类天生就比神更高贵,也许因为这世上所有的神原本都是人创造的吧。能造神的便一定比神高明。尽管主神宙斯都不能染指于命运女神的权力疆界,可是人类的英雄们却敢于毫不犹豫、毫不妥协地去向她们挑战,且义无反顾地抗争到底。他们明知自己正在走向毁灭,可是宁赴死也不会放弃,也不肯改变自己。命运之神像凶猛的鱼鹰一次次地展开巨大有力的翅膀扑打着弱小的水禽一样,想把他们迫降直到击落水面踩在脚下,胁迫他们去服从本能的驱使,像畜牲一样地去生存,从而把人拉回到动物的水平线下。尽管命运如鹰可是英雄本不是鸥鹭,即使他们面对着屠刀绞架却高喊着履践着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以维持捍卫着人的尊严而不肯低下高贵的头颅。

然而,纵使英雄们从不畏惧命运之神的强权,却常常不得不在同类的屠刀绞架下去饮血捐躯。而人类最大的悲哀则在于,许多人非但不去倾力铲除自己同类中的败类,反而向邪恶俯首称奴却总喜欢而且善于为自己的英雄人物打造西西里的灼热铜牛,且把英雄的痛苦呻吟当成音乐来助酒赏玩。人类善良人类也有渴血之徒,人类伟大人类也有卑鄙之众。所以尼采说世界没有心,你不用去抱怨。更何况英雄本色原本只在“甘愿”二字? 所有的悲剧英雄人物都值得我们去尊崇,也同样值得我们去镜鉴。他们多是时代与社会心理的牺牲品,真理的殉难者。在这方面也许思想家们看得更清楚更深刻。古希腊的历史学家普鲁塔克曾说过:对伟大人物的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之父马基雅维里说过:人们忘记父亲之死比忘记遗产的丧失要来得快。德国的哲学家雅斯贝斯说过:“历史生存定理告诉我们新原则的第一个常胜形象同时也是在时代分界上的牺牲者。悲剧的主人公,即抬高了的人,无论他本人是善是恶,是满怀善心还是渺小丑陋,作为生存两次都由于坚定不移而失败。”而舍勒先生告诉我们的是:“人性格结构中的同一本质特征既是他行善积德的功臣,同时又是招来灾难的祸首,„悲剧性‟之大,莫此为甚。”密尔说:善与恶同样令人讨厌。而基托则干脆说:美的邻居是危险与死亡。卡莱尔的社会“万有引力规律”告诉我们的是由于面包的缺少可以引发一场革命。马克

思恩格斯则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斯·韦伯向我们揭示的则是一些领袖人物由于具备了为贵族所不能容忍的优秀素质而“致使其政治生涯成了一场悲剧”。而美国的工人们则希望“让那些我们可以向他吐唾沫的人当官”。伟大的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则发出过如此惨烈的呐喊:“人必得死于真理吗?真理就是死亡吗?”伟大领袖与英雄人物的永远樊篱是,大众不管你是真善美还是假丑恶,他们只以个人眼前的利益得失为取舍;而旧势力只有在吃饱了喝足了新生代的头颅和鲜血后才会寿终正寝。这是千古不易的铁律定理。

死亡固然是人生的大悲剧,但为了真善美而死的人们所上演的悲剧则是英雄的悲剧。死亡与毁灭并不是悲剧英雄人物不可忍受的,不可忍受的是凡被毁灭者都要被冠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甚至以他们的功业来定罪名。而回首人类苍茫而至汗漫的来路,不正是这些悲剧英雄们用头颅支起了人类的高度,用鲜血浇灌出自由平等富饶美丽的文明之花吗? 是的,历史固然不是英雄人物单独创造的,他们再英雄了得,再伟大无上,也终归是人类中的一个层面,但他们毕竟代表着生命的尊严、生活的真理、人类应有的生存高度。就像是地平线托举着高大山原,高大山原托举着喜玛拉雅,喜马拉雅托举着珠穆朗玛一样。这些悲剧英雄人物就是生长于人类地平线上的珠穆朗玛,他们值得人类去崇拜。人类不也曾崇拜过木头石头、星星月亮吗?我们崇拜一下自己的英雄又有何不可呢?然而,他们却常常被许多实用的人们所忘记。这些伟大的英雄人物自有史册留名,更可悲哀的是那些无名的英雄、民间的英雄们。即使是和他们共同生存于同一隅土地上的后人们也常常漠视了他们的牺牲与奉献,就连给他们留下一块墓地仿佛都影响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人们竞真的如此善于忘恩负义吗?人类中还真的就有那些数典忘祖的人们。即使就是英雄无悔先人不知也是来不得如此浇薄寡情的。

是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可是崇拜他人也未必就会失去了自我。我们也不希望总有英雄人物的救助,因为那会显得我们自己的无能。可是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在面临危亡关头,连一个挺身而出的人物都没有,那么这里便真正是没有希望了。他们便只配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的命运。更何况回首来路,人类不正是在崇拜中走过来的吗?人类不经历了对石头、星星的崇拜,就无以发现自身原本就拥有“神性”;不经历了神灵崇拜,就无以支撑起人类在苦难时代的生存希望,就无以去抵抗生存困境中痛苦与死亡的胁迫;而人类不经历了英雄崇拜的时代,人世间不知会缺失多少伟大与高尚。中国没有对文圣孔子的崇拜,就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没有对智圣孔明与武圣关羽的崇拜,在中国的历史上就会缺少许多勤政忠勇的文臣武将。没有亚历山大对阿喀琉斯与赫剌克勒斯的崇拜,就没有那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没有恺撒对亚历山大的崇拜,就没有古罗马的世界性征服;没有拿破仑对恺撒的崇拜,就没有法兰西称雄欧洲四分之一世纪;没有对拿破仑的崇拜,就会缺少许多出色的元帅和士兵。而没有林肯对恺撒与华盛顿的崇拜,美国的第十六任总统也许就是另一个名字。这也许有一点形而上但却都是史实。也许这种崇

拜未必完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总胜似自我崇拜与无信仰无目标的人生。

人们总具有向上的本能与冲动,但需要有积极目标的引导。越是物质昌明的时代往往越是缺乏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越是需要伟大与高尚。而伟大的悲剧英雄人物不正是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我们不断灌注人类高贵神性的人生楷模吗?当然这绝非是要求人们都去做牺牲者、担当者,也不是要人们把他们的局限性与弱点也都去做效仿,而是讲不管何等发达文明的社会形态都需要一种伟大与高尚、无私与无畏。这也许正是悲剧英雄精神得以流传不泯处。

人类有史以来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进化的历程,打造了人间的无比绚丽与辉煌,我们不能否认其间凝结着千百万年来劳苦大众智慧与血汗的成就,但同样不可以否认和忘记伟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和力量。尽管本书中所载的伟大英雄人物也并非完人,也有许许多多人性的弱点,也有许许多多个人的、阶级的、时代的、历史的局限性,但他们中的每一个至少都在他们曾经走过的这个世界上付出过最大限度的生存努力和改造外物的尝试,并用自己的生命为刀斧,在人类生存的大地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生命履痕。且这履痕至今仍能透过层层的历史沉积岩与岁月的千古尘封而进发出万丈光焰,至今仍旧激励着许多优秀人物和先进分子自觉地去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繁荣、民族的昌盛而奋斗而献身。

他们是“地狱之门而不能攻胜”的战群,他们是在炼狱之火中涅槃的火凤凰。尽管时代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尽管英国的卡莱尔曾经悲叹英国

1500年的历史只有一个克伦威尔;尽管美国的爱默生也曾悲叹一个世纪里只有一两个真正的人,而在市井中他们见到的都是被肢解了的残缺的人,但我们相信悲剧英雄人物的精神仍将引领着在动物性本能曾经统治过的大地上栖居着的人们,向着人的“神性”天空不断地飞升。正赖此我们才无需为悲剧英雄们的不幸而悲观,这本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尼采不早就说过吗,从遥远的历史山谷深处飘来的一声声“千古悲叹 ”,不都化为了一支支昂扬激越催人奋进的“生存颂歌”了吗?这也许正是本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或许书中悲剧英雄人物的命运与先哲们的思想更能为我们昭示一些生命的意义、生存的经验、生活的真理,从而不断地引领着我们走出自我迷失的森林和困惑的沼泽,使我们得以更理智地生存发展。

忽然间又想起了我国明朝人徐渭的一句话:“世界原称缺陷,人情自古刁钻。”为此曾和一位朋友戏谑地慨叹:既然“世界原称缺陷”,小小的个人又何必去追求完美?既然“人情自古刁钻”,你又何必去为他人的眼睛和嘴巴活着?其实,仔细想来,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渺小的存在,也就无以显现伟大之所以伟大之处;没有卑鄙就没有崇高存在的意义;没有丑陋就没有美好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们似乎用不着为了那些个渺小、卑微、鄙陋、丑恶的存在而不平而诅咒了,还是让我们去讴歌吧!讴歌这人之子的痛苦而又诱人的魔鬼城般不凡的生活之路,讴歌这城中那些足以代表人的高度,足以引领着各个时代前

进的英雄们的生存精神。

作者 2007年11月4日于长春

2、悲剧英雄是人类族群中一个杰出的层面,是人类丛林中那颗拔萃的英雄树上最为光彩照人激动人心的一枝.悲剧英雄人物大多是理想主义和勇敢的实践精神的结合;是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典型;是世人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是以不完满和自我牺牲为结局的.而在 悲剧英雄中又不是可以一而论之的.悲剧英雄注定是悲剧人物,但悲剧英雄决非都是英雄,悲剧英雄大体可以为以下几类:

_理想主义的悲剧英雄,这一类人大多拥有自己既定的政治理想远大抱负,心怀天下,志在高远,并可为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惜奋斗牺牲."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名言与诸葛亮生前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是这类人物的精神写照,也是他们共有特征,而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上,诸葛亮则是这一类人物的的典型代表.

_爱国主义的悲剧英雄,这一类人物虽不具有前一种人物那样高远的政治抱负,但相差无几,同样拥有忧国忧民思想,同样具有为自己的国家的生死存亡而不

惜喋血沙场,牺牲自我的英雄气概与民族情怀.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如"位卑未敢忘忧国"至死"尚思为国戊轮台"的陆游.“却将万字平戊策,换取东家种树书"的辛弃疾等都是这类人物的代表.

-忠义附属类的悲剧英雄,这一类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相当大的层面,这类人不仅忠心报国,而且忠心报主.虽无个人的政治理想,但却肝胆照人,忠义可嘉,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古训的忠实执行者.如春秋时代忠于赵氏的公孙仵曰,程婴等人.如秦汉时代忠于田横的五百壮士.如三国时代的关羽,张飞等人,无不以忠义无比,义薄云天,生死不逾而感人肺腑,名播千古!

-个人英雄主义的悲剧英雄,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典型代表当推西楚霸王项羽,此人不乏政治目标.自始便目秦王,而思取代之,单他所注重的却不是这个目标的实践,而是过程中的自我,在、尽管他为了这个目标奋斗过,但他对自己的名声看的比目标更重要.他所凭恃的不过是个人的武力与英勇,直到临死前还耀武扬威的杀死了好多汉兵,以证明失败了"非战之罪"不是由于自己的无能,而在于天意.如此至死不

悟,因而也只能自刎乌江.他与美利坚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相比就差远了,林肯生前虽然被攻击可耻政治娼妇,但正由于其能屈善伸的伟大牺牲,而实现了统一南北的目标,因而在历史的高山上铭刻着他英雄的头颅.

_江湖式的悲剧英雄,这类人物大多没什么高尚的政治理想目标,或为仗义执言,或为一诺千金,或为义气名分,或为感恩戴德而不惜杀身取义,舍死忘生的英雄人物.如春秋时代的豫让,秦汉时代的游侠荆轲之流和东汉的戚洪等人便是这类人物的不同层次的典型代表.此种人物虽有所不取不值之处,但绝胜于贰臣,汉奸叛徒.

这些人物基本的共有特征就是讲忠义而忘我,或忠于理想,或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君主,忠于主人,而不惜奋斗牺牲,在这些人物身上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规范中的忠义,诚信,勇敢无畏,忘我的精神,尽管这些人的身上可能有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有些痴傻苯呆般的迂腐愚忠,但是人们照旧为之感动不已,而世代怀念簪颂,并为之洒下同情的泪水.甚至出现了世界上都罕见的以诸葛亮,关羽为代表的悲剧英雄崇拜现象.

悲剧英雄为什么能这样感人至深呢?悲

剧英雄之所以受到最高的崇拜,首先在于人类经历了实在太多的苦难与不平,而这些英雄人物不畏黑暗,不畏强暴,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气节和行为正喊出了人们千百万年来压抑在心中的呼唤.尽管我们不需要神仙和皇帝,一旦那些孤立无助的人们无力自拔于苦难的时候.是多么希望有人拔刀相助啊?靠了英雄之力,无法全部铲除人间的苦难,但没有英雄人物,人间的苦难也许会更多更深,当一个群体,一个民族面临灭顶之灾时候,如果连一个挺身而出的英雄都没有,那么,就什么希望也没有了.南京大屠杀杀死了三十万人,而且其中有相当多的国民党正规军的军人.就那样逆来顺受地被人刀劈,被人坑埋,被人枪毙,这不仅是一大悲剧,同时也是一个大悲哀,揭露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铁证汗牛充栋,却找不到一人振臂而呼,万众舍死向前的资料.可为长歌当哭者不惟外辱之凶残,更在于"三十万人齐懈甲,宁无一个是

男儿"的由殖民地文化所造成织贫织弱的懦弱性.死既死矣宁如挺胸向前来一个壮烈?,安知三十万人齐振臂无一人得出?这就是在殖民文化奴役下和国民党缺少英雄的结果.这也正是人们赞美崇敬那些悲剧英雄的所在,在中国***一举起抵抗的大旗,剑子手们不都一个个地被打倒被打败了吗?曾经被欺负得瑟瑟发抖的中国不又英雄起来了吗? 红尘滚滚,物欲横流,英雄主义别来久矣.君不见石榴裙下,黄金屋里,红灯酒绿下的行尸走肉吗?

人们对悲剧英雄的推崇,也有一种心理的作用,同情心这几乎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特性,项羽在打得三秦猛将跳火自焚,打得章邯数十万大军递降书顺表.打得刘邦落荒而逃时人们甚至有点忌妒项羽的强霸了,可是当他众叛亲离,被围困在亥下,四面楚歌声声的时候,人们便开始同情他了.而当他自刎乌江后,人们便不仅是同情他了,而且开始回忆起了他的许多英雄气概.如果他当了皇

帝,那么杜牧绝不会写下"卷土重来未可知,"的诗句来为他惋惜,李清照也绝不会有"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佳联名句来悼颂他了.诸葛亮若把刘禅成功地扶上了洛阳宫中的宝座,一统了天下,那我们无论如何也读不到"至今忍诵出师文""常使英雄泪满襟""万古云霄一羽毛"之类的诗句了.岳飞如果和郭子仪,李光弼一样中兴功成,壮志得酬,那么高启注定无法写出,"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的句子.这也许是人类的一种同情不幸,伤感残缺的找补心理吧,天道忌ling,而遗憾和残缺往往构成另一种美学境界.魏紫桃黄任你国色天香,却无法调动起人们抗争的神经,长江大桥也绝对没有断桥残雪更具诗情画意.当然人们绝不会为此而去专门制造残缺遗恨.去希望月缺花飞,或为了这种残缺美而去故意当一个悲剧人物,但这种心理却足可为成功者戒,"高处不胜寒"也许有这种道理的底蕴吧!

但是,悲剧英雄的感人至深,根本还在于悲剧二字,在于主人公的人格感召,无论是传统文化心理的定势,还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都证明了这样一条道理:当一个人尤其是领导者拥有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和行为时,便会对他人产生最强烈的感召力,临敌陷战,有一将冲锋便有万夫拼命.而悲剧英雄人物无论其地位高低,品味高下,但几乎具备了这种牺牲精神.

自古有"盖棺论定"之说,今人也时常发出为什么"死了才算英雄"的感叹.其实这并不足以为奇,实在是生命太宝贵,每个人只能来这世界一次,而能舍弃生命者非但需大彻大悟,尤其需要超越常人的勇气,因而,当一个人能够为国家为群体为民族为他人而奉献生命时,那便是最高人生境界了.正因为每一个悲剧英雄人物几乎少寿终正寝者.大多是以生命被残暴地剥夺为终结,它所弹奏出的生命之歌既不是人间"玉树后庭花"也不是天上"羽衣li裳曲"

而是一曲令人凄然不可复闻的"广陵散"因而这个休止符便分外昂杨激越,具有强大的历史穿越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们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与共振.因而也便愈令人感动,并足以令后人起而敬之.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他的悲剧英雄精神不仅借助于官方的民间的,文学的形式得以代代传递,而且他的人格屐践.影响激励着一代代的文武将相和仁人志士.王安石,苏拭,朱熹,文天祥,岳飞,曾国藩,左宗棠,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几乎无不受到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感召.

3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又体现在他们在文化中对理性,自由,以及美的自觉追求之中。

首先,理性追求是希腊文化的重要精神。在非理性起着重要作用的人类上古时期,希腊知识分子作为崇尚理性的先驱者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希腊理性精神的深入是彻底的反思和怀疑,他们上天入地寻求事物的终极真理,就是这种彻底求真的精神孕育了希腊哲学、文学以及自然科学。也就是这种反思精神让希腊人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死亡。希腊人把死亡看成一场美丽的梦幻,死亡对他们来说不是可怕又可悲的,所以他们像个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曾说:“我相信只有一种真正的不幸,那就是作恶,也只有一种真正的幸福那就是行善”。后来,苏格拉底被人告发,罪名是他不承认希腊之神,并企图用新的神祗取而代之,从而使青年人堕落。结果他被微弱多数定为有罪,他拒绝了那些劝他逃走的建议,认为

那是违法的,于是他以哲学的安详喝下了那杯毒芹酒。苏格拉底之死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一位希腊哲士对死亡的深刻理解与认识,更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那种可贵的理性主义精神:法律尊严不可侵犯,即使它不是完全合理的。

我还想到了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不论是夏洛克的恶毒阴谋还是鲍西娅最后运用机智救出安东尼奥,他们的行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界限。再比如“欧洲历史小说之父”斯格特的小说《爱丁堡监狱》:妹妹的命就掌握在姐姐手里,只要姐姐在法庭上一个小小的谎言妹妹便可免除死刑。是姐妹情深还是法律尊严?庄严的法庭上,姐姐毅然道出了实情。所有这些,我们不难看出:法律一旦形成便具有了无上的尊严,任何人都不可侵犯。希腊人这种对法律尊严的维护其实贯注着一种强烈的理性精神:不以感情作为个人行动的标准。而文艺复兴中的理性主义精神正是在古希腊那里找到了源头。

另一方面,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还表现在他们客观冷静地对待人生中的一场场悲剧。悲剧总在发生,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可以说,就是这种理性精神成就了希腊悲剧前无古人后鲜来者的成就。

希腊悲剧作品所描写或表现的悲剧冲突非常激烈、尖锐。不仅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外部冲突,而且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这样激烈尖锐的冲突使人往往处于无法摆脱、毫无选择余地的困境之中。《伊利亚特》中地阿喀琉斯面对两个选择:为勇士慷慨赴死还是苟且偷生,两个选择对他都是毁灭性的打击;欧里庇得斯笔下的美狄亚背叛了父亲和宗族,协助伊阿宋偷到了金羊毛,但是伊阿宋喜新厌旧,美狄亚面临两种选择,忍受被遗弃的痛苦,或者为了自己抗争,杀掉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报复伊阿宋。这些悲剧人物面对的冲突都是互相对立的,这样的激烈冲突便是希腊悲剧普遍的冲突方式。然而,另一方面,希腊悲剧中的人物都具有很强烈的悲剧精神,希腊悲剧的悲剧性因此格外强烈集中。这些人物有一种强烈的悲剧抗争精神,不管命运让他们承受多大的不幸,他们都敢于抗争,殊死搏斗,敢于为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他们较之常人更具有独立自主和超越死亡的气魄,符合了悲剧审美的主题。

最后,希腊悲剧的结局几乎都是以冲突的一方或双方的生命毁灭的残酷方式作为结束,给人的美感是崇高型的美,因为富于生命力和激情,给人震撼的程度无以复加。他们在从抗争到毁灭,对生命执著不休的过程中,人格力量得以高度的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人的价值得以最充分的显示,而使人恐惧、镇静、叹服、敬仰他们。希腊悲剧从始至终都贯穿着高昂的英雄悲情主义精神。

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另一表现就是对个体与精神自由的追求,对命运的反抗。俄狄浦斯的悲剧正在于他用自由意志为命运的决定论开道,尽管他最终也难逃命运的魔掌,但他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的精神却从未泯灭。正是希腊人这种爱自由的天性人给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与命运作斗争的勇气。

不论是埃斯库洛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还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或者是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他们所传达的都是一种不屈的抗争精神以及对人性自由的不懈追求。当理想遭遇现实,他们都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破灭感,然而,这种破灭感不但没有阻止他们前行,反而激起他们对自由与理想更强烈的渴望。

以索福克勒斯的另一部著作《安提戈涅》为例,它进一步强调了人虽然没有选择命运的自由,却有向命运挑战的自由,也就是说,人有完全独立的自由意志,它就掌握在自己手里。安提戈涅公主跌入一个命运为她安排的悖论陷阱:要么掩埋亲人,但这违反“人律”,将被处以极刑,要么袖手旁观,但这违反“神律”,何去何从必须抉择。安戈涅公主是富有自由意志的坚强女性,她选择了为手足情谊而做自我牺牲,这不能不说是自由意志战胜了命运安排。

尼采说:“悲剧恰好证明,希腊人不是悲观主义者。”他还说:“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遏而欢心鼓舞--我称这为酒神精神,我把这看作是通往悲剧诗人心里的桥梁。”

当不可避免的毁灭来临时刻的抗争态度和为坚持为自由意志的献身精神,充分体现了希腊人身上那种不可磨灭的自由主义精神。正是希腊民族精神中这种自由独立的意志,才促成对不可避免的,不合理的毁灭或者死亡的强烈抗争,也才有了希腊悲剧中震撼人心的英雄主义基调。

总之,正是希腊人这种对自由与理性的自觉追求的人文主义精神让希腊文化显示出一种高贵的静穆之态,犹如将诗神阿波罗摆在蔚蓝的山巅,俯瞰众生扰攘,而眉宇间却常如做甜蜜梦,不露一丝被扰动的神色。也正是这种人文主义精神使我们在希腊文化中看到了希望与爱,看到了生命与存在,也许,这才是希腊文化最终要告诉我们的。

正如希腊德尔斐神庙上所示--认识你自己。

下载悲剧效果讲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悲剧效果讲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讲课稿!!!!

    深入剖析邪教根源及危害全面提高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水平前 言 再次受邀到“黄埔”交流感受,非常感谢,有机会向大家学习汇报,非常荣幸,见到许多优秀年轻干部尤其熟面孔进入视野,......

    讲课稿

    T: All right! Good morning, children! T: I a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I am Vivian Xiang. You can just call me Vivian. Remember my name? T: Who am I? T: But......

    讲课稿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简·爱》 摘要:在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简·爱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简·爱凭借其独立自主、提倡平等自由的新女性形象在文学史上大放光彩。而从女性主义......

    讲课稿

    课前:1、板书中国版图 2、课前放《北京欢迎你》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刚刚课前我们听到的歌,同学们知道叫什么名字吗? 生:《北京欢迎你》 师:对,《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是我们人人都......

    讲课稿

    【教师导课】今年初,一部很火的电视剧烧到了我们中国来,而且越烧越旺,大家能猜出是什么剧吗? 【教师导课】没错,那就是星你,星你的都教授来自哪里呢?剧中只说了他来自宇宙中其他的......

    讲课稿

    一个游戏——有趣的心理学“游戏” 去年在心理咨询师课程时,老师曾给我们做过一个心理学测验:写下对你最重要的五件东西,然后想象你已经身心疲惫了,无法全部拥有这些对你来说都......

    讲课稿

    大家晚上好,首先我进入我的说课环节,我将分别从教材、学情、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内容。 首先我说一下教材,本框题是初一《思......

    讲课稿

    同学们,在这寒冷的冬天,听着这么悦耳动听的歌曲,看着这么漂亮美丽的鲜花,让我们感觉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走进花的世界,感受花开花落给我们带来的无限遐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