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和县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启动
民和县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启动
11月21日下午,民和县召开全县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动员大会,认真贯彻落实海东市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动员大会精神,启动“三农惠民”贷款工作,为推动我县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壮大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持。民和县委副书记、县长沙德林作动员讲话。
会议指出,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大举措,通过深入推进这项改革,广开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发挥好这些资金的“血液”和“种子”作用,为民和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生机。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建立惠及“三农”的农村金融支持长效机制,才能不断加大农村资金投入,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加速发展、迅速壮大。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是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各金融机构应把适应农村金融需求作为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进一步创新农村信贷模式,推出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自我发展。
会议强调,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要坚持多方联动、注重结合、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重点抓好“四个体系”建设,全力开展好“三农惠民”贷款工作。一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工作体系,确保办理贷款手续方便快捷,放贷还贷运行流畅。二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制定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办法,奠定农民财产资本化的基础,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三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担保体系,积极探索和开展农村“六类”产权抵押担保工作,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对金融资源的撬动和引导作用,突破农村信贷担保抵押瓶颈。四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信用体系,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提高全社会信用意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构建和谐金融生态。会议强调,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积极主动作为,认真按照《海东市“三农惠民”贷款运行机制实施意见》和《民和县“三农惠民”贷款工作方案》,积极配合农业银行做好贷款发放工作,并利用多种形式强化政策宣传,使广大群众敢贷款、会贷款、用好款。民和县财政局、涉农银行、担保公司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健全“三农惠民”贷款风险补偿、共担、防控机制,确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
会议强调,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事关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民和县委、县政府对民和县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寄予厚望、付以重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一定要牢固树立强烈的“三农”意识,怀着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重视、真心帮扶、真挚关爱,全力推进这项改革,努力把民和县建成海东市乃至青海省农村金融改革的先进县、金融发展的繁荣县、金融运行的安全县,为民和县农村繁荣、经济发展、建成小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改革办学体制推进教育改革
不断加快教育市场化、民营化的进程,促进民办教育的大力发展,是解决当前教育困境的现实选择。这些年,由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进,社会各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努力,我市的民办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市民办学校已发展到682所,在校学生达到12万多人,占全市在校学生总数的14.66%,办学规模上千人的学校有20多所,民办教育总资产达到7.69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教育总量。民办教育的大发展,有效地部分解决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弥补了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弥补了办学体制单一所造成的缺陷……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的民办教育仍处于低水平、“原生态”状态,表现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发展不快,步履维艰。主要问题:一是比例失调。我市现在民办教育的主体是学前教育,全市682所民办学校中,属幼儿教育的办学机构达542所;二是学校规模普遍偏小。全市民办学校校均在校学生仅180人,校均占地面积仅3亩;三是应重点发展、突破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发展缓慢。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仅27所,在校学生16000人,仅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2.3%。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我认为,除了民办学校自身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起点低、缺乏严格管理、个别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等问题外,市委、政府对民办教育重视还不够,研究少、支持不足、引导不力是制约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社会办大教育”、“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新观念
利用非国家财政教育经费发展民办教育,既可以缓解国办教育经费紧缺的矛盾,又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时,民办教育具有市场经济特点的运行机制,对我国传统教育是一种冲击,也是一种推动,这有利于深化国办教育体制的改革。政府应该将民办教育的发展纳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逐步建立起基本满足社会需求的民办教育体系。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解放思想,以适应民办教育大发展的形势,理顺民办教育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和管理。在政府的领导下,尽快建立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具体指导的工作机制,为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适宜的条件。要广泛宣传,大力营造鼓励、支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舆论氛围。社会各界、政府各部门要象支持国办教育一样支持民办教育。要全面树立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典型,重奖发展民办教育有功的人士,不仅要树民办教育的典型,还要树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典型,在全市形成一个“人人都来关心、支持民办教育”的良好环境。
二、从明晰教育产权入手,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我市的民办学校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由单一民间机构或个人举办的,这类学校是我市民办教育的主体;在公办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种投资主体合作举办的。根据我市教育资源分布的现状,应大力推进以公办学校转制为重点发展民办教育的改革。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公办教育系统,而由于长期历史经验的积累,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公办学校。如何适当地利用公办教育资源,加快民办教育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选择。现阶段,适当扩大公办学校转制的规模,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公办学校转制的重点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要提高民办教育的份额,在加快新建民办学校发展的同时,部分公立学校的转制或部分新建高中按民办机制运作,也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途径。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教育的需求,也可以通过一部分公办学校的转制来满足。从这样的现实出发,在今后一个时期,公办学校的转制可以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新领域。这项改革在我市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目前,正面临制度选择和制度创新的问题。现在公办学校进行的各种类型的转制改革,在产权关系方面大多不甚清晰:转制的学校,其校产仍属国家所有,校长和教师亦属国家编制,主要的经费来源和开支按民办教育机制运作。这种体制的优点是利用公办教育资源吸纳民间资金,节省政府投资,又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而问题是它占了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两头的资源和政策优势,同独立举办的民办学校之间是一种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因此,需要从产权关系入手做出制度选择:既可以从所有权上实行转制,即
第三篇:改革办学体制推进教育改革
改革办学体制 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加快教育市场化、民营化的进程,促进民办教育的大力发展,是解决当前教育困境的现实选择。这些年,由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进,社会各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努力,我市的民办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市民办学校已发展到682所,在校学生达到12万多人,占全市在校学生总数的14.66%,办学规模上千人的学校有20多所,民办教育总资产达到7.69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教育总量。民办教育的大发展,有效地部分解决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弥补了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弥补了办学体制单一所造成的缺陷……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的民办教育仍处于低水平、“原生态”状态,表现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发展不快,步履维艰。主要问题:一是比例失调。我市现在民办教育的主体是学前教育,全市682所民办学校中,属幼儿教育的办学机构达542所;二是学校规模普遍偏小。全市民办学校校均在校学生仅180人,校均占地面积仅3亩;三是应重点发展、突破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发展缓慢。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仅27所,在校学生16000人,仅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2.3%。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我认为,除了民办学校自身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起点低、缺乏严格管理、个别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等问题外,市委、政府对民办教育重视还不够,研究少、支持不足、引导不力是制约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社会办大教育”、“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新观念利用非国家财政教育经费发展民办教育,既可以缓解国办教育经费紧缺的矛盾,又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时,民办教育具有市场经济特点的运行机制,对我国传统教育是一种冲击,也是一种推动,这有利于深化国办教育体制的改革。政府应该将民办教育的发展纳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逐步建立起基本满足社会需求的民办教育体系。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解放思想,以适应民办教育大发展的形势,理顺民办教育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和管理。在政府的领导下,尽快建立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具体指导的工作机制,为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适宜的条件。要广泛宣传,大力营造鼓励、支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氛围。社会各界、政府各部门要象支持国办教育一样支持民办教育。要全面树立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典型,重奖发展民办教育有功的人士,不仅要树民办教育的典型,还要树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典型,在全市形成一个“人人都来关心、支持民办教育”的良好环境。
二、从明晰教育产权入手,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我市的民办学校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由单一民间机构或个人举办的,这类学校是我市民办教育的主体;在公办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种投资主体合作举办的。根据我市教育资源分布的现状,应大力推进以公办学校转制为重点发展民办教育的改革。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公办教育系统,而由于长期历史经验的积累,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公办学校。如何适当地利用公办教育资源,加快民办教育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选择。现阶段,适当扩大公办学校转制的规模,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公办学校转制的重点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要提高民办教育的份额,在加快新建民办学校发展的同时,部分公立学校的转制或部分新建高中按民办机制运作,也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途径。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教育的需求,也可以通过一部分公办学校的转制来满足。从这样的现实出发,在今后一个时期,公办学校的转制可以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新领域。这项改革在我市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目前,正面临制度选择和制度创新的问题。现在公办学校进行的各种类型的转制改革,在产权关系方面大多不甚清晰:转制的学校,其校产仍属国家所有,校长和教师亦属国家编制,主要的经费来源和开支按民办教育机制运作。这种体制的优点是利用公办教育资源吸纳民间资金,节省政府投资,又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而问题是它占了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两头的资源和政策优势,同独立举办的民办学校之间是一种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因此,需要从产权关系入手做出制度选择:既可以从所有权上实行转制,即从所有权到资金来源、学校管理均转变为民办学校运作;也可以在学校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由财团法人或社团法人承办的形式,按民办机制运作,要规定在承办期间国有资产不流失,增值部分可按国有资产和学校法人资产各占一定比例认定,这类学校的发展有可能完全转制为民办学校,也有可能成为公办学校的一种特殊的管理模式。推进公办学校的转制,目前面临诸多方面的阻力,特别是转制学校内部的阻力,但如果把它作为公办学校的一种特殊的管理模式来运作,阻力将会小得多。国家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把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那么,我认为,用这一指导原则来指导教育体制改革也同样是可行的。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允许“混合型”学校的发展,这将有利于推动当前我市的教育体制改革。
第四篇:泾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
泾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
简报
第二十期
泾县医改办公室2010年11月17日
信访局落实两个责任,积极推进医改工作
目前,我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已进入人员分流阶段。信访局从落实两个责任着手,积极推进医改工作。一是落实维稳责任。要求全局干部在吃透县医改工作方案的同时,结合全县医改的进展情况,同步学习《泾县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等相关操作性文件,便于在接访过程中做好医改政策的宣传与解答工作,防止因医改引起的集体上访和超级上访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落实医改包保责任。深入泾川卫生院,严格按照医改领导组的统一部署,深入、扎实、细致地开展包保工作,认真指导该院的医改工作,并对阶段性工作开展了实地督查,确保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不断推进该院医改工作取得实效。
黄村镇卫生院医改工作进展顺利
为确保黄村镇卫生院医改工作严格按照省政府66号文件精神顺利进行,泾县审计局包保责任人带领工作人员先后三次深入该院进行督查。督查结果表明,该院医改工作正按省、市、县医改文件要求平稳有序展开。主要有以下具体做法:
一是,宣传发动到位。该院多次召集医务人员进行座谈宣传省、市、县关于此次医改的相关政策、规定,传达贯彻县基层医改动员会会议精神。由于前期宣传工作到位,该院职工对医改较为配合,有力推动了医改工作的落实。
二是,政策执行到位。通过检查黄村卫生院的软、硬件资料,可以看出从全县医改动员会贯彻情况、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卫生院院长选聘情况、人员清理情况、岗位设置情况、到工作人员竞聘定岗及聘用合同签订情况,都较为严格地执行了相关医改政策,医改各个环节及时间节点的工作完成较好,在执行医改政策方面没有出现偏差。
目前,该卫生院在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按医改时序进度要求,积极谋划下一步工作,重点探索以绩效工资为核心的分配方式改革,以提高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医改的各项目标
丁家桥镇卫生院医改工作进展顺利,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有效展
开,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落实,人员竞聘上岗工作平稳进行。目前,该院正在研究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坚决克服吃大锅饭思想,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核定收支,分解工作任务,强化对职工的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先进、激励后进,同时注重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蔡村中心卫生院加强医改政策宣传
蔡村中心卫生院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医改政策,取得良好效果。
自9月份全县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以来,蔡村中心卫生院通过宣传栏、展板、横幅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医改相关政策。共向当地群众发放《宣城市基层医改工作宣传册》数百份,并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情况、基本药物的质量安全等问题给予详细解答,使群众对此次医改的相关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送:省医改办、市医改办,县医改领导组成员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高捌玲,副县长汪玲
发: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各中心、乡镇卫生院
(共印60份)
第五篇: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的情况汇报[定稿]
XXX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的情况汇
报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精神,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以维护和增进全体人民健康为宗旨,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着力在全民基本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和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增强全民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重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提高医药卫生一致的运行效率,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不断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得成果。
(二)基本原则。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搬移,推动不同所有制和经营性质的医院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XXX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我国国情,鼓励地方解放细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XXX。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通过支付制度等改革,明显提高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XXX机制有效运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同步增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有序开展;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社会力量办医取得积极进展;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层人才不足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药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药品生产流通秩序逐步规范,医药价格体系逐步理顺;医药卫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对医药卫生的监管得到加强。
到2015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卫生总费用增长得到合理控制,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群众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8%以上;—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和XXX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80%以上,城镇居民医保、XXX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以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95%以上;—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3.86张,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以上;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40元以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8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40%以上;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或接近74岁,婴儿死亡率降低到6.6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4.5/10万以下。
三、明确政府责任
(一)强化责任制。各级政府要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责任制和问责制,形成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常务工作和卫生工作的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各地区、各部门要围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细化任务,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制,把规划的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定期通报制度,开展规划实施评估。
(二)加大政府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转变投入机制,完善补偿办法,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切实保障规划实施所需资金。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各级政府在安排卫生投入预算时,要切实落实“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在
向政府汇报预决算草案时要就卫生投入情况进行专门说明。
“十二五”期间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力度和强度要高于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和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相应提高。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防止各种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
县级政府是举办县级公立医院的主体,要建立对县级公立医院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全面落实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的“六项投入”责任。
1、对符合国家规定的额离退休人员费用,由财政承担;
2、对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根据轻重缓急和承受能力纳入财政预算;
3、对重点重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依据实际情况,按3000—5000元/床年的标准投入;
4、对政策性亏损,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边、支农公共服务,按服务成本给予保障;
5、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县级财政要按照省政府规定的比例承担补偿资金,足额拨付;
6、落实对中医的投入倾斜政策。
四、工作进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我县共有县级公立医院4所,分别为县医院、医院、县中医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含原第二人民医院),其中县医院为二级综合医院,县中医医院为二级中医医院。公立医院编制内职工1815名,编制床位1170张,实际开放床位1470张。乡镇卫生院19家,乡镇卫生院编制内在职职工630人,编制床位640张,实际开放床位684张。全县村卫生室经整合兼并后共有521个。2014年公立
医院门急诊人次数达到45.93万人次,住院病人5.59万人次,业务收入27417万元。乡镇卫生院门急诊人次28.99万人次,住院病人3.29万人,业务收入5116万元。
(二)、综合改革推进情况自2009年4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实现了阶段性目标。2009年至2011年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基本完成,2014年11月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启动。
1、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药品采购XXX机制。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用药,切实减轻患者负担,扎实有序的建立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我县从2011年1月份开始在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自2014年11月1日四家公立医院取消所有药品加成,降低群众就医费用,缓解群众就医压力。仅4家公立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减少的药品合理收入让利患者每年达500余万元。
2、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业管理XXX机制。制定下发了《XXX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原文[2009]19号),明确政府开办的19家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界定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和任务。2014年12月制定并下发了《XXX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公立医院
改革。
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选人用人XXX机制。一是重XXX核定人员编制。省编办按我县农业户籍人口1.15‰的比例核定我县乡镇卫生院总体编制为630名,并明确了各乡镇卫生院的编制数。实施院长(主任)竞聘。结合实际制定了《XXX医疗卫生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原卫字[2010]57号),明确了院长(主任)竞聘的名额、条件、职责、竞聘程序等。对竞聘上岗的院长(主任)实行任期目标管理,由县人社局、卫生局与竞聘上岗的19名院长(主任)签订3年的聘用合同,实现了岗位、责任、目标、管理的统一。
4、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励约束XXX机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XXX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原卫字[2011]105号)。明确规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从2011年1月份起实施绩效工资。其中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量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内部分配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以职工出勤、技能、承担工作量、接诊人次、承担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为依据,推行“基础+奖励”的收入分配方式,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总量中所占比重为70%,实行按月发放,30%奖励性绩效工资将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发放。
5、推进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长效投入XXX机制。依据《XXX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办法(试行)》规定,对实施药品零差率改革的乡镇卫生院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
支、绩效考核、财政补助”的原则,政府负责按国家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臵、人员经费及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转。是对经常性收支差额予以补助。2011年,经县财政局测算,乡镇卫生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减少的合理收入出现的经常性收支差额为430万元。2012年县财政足额进行了拨付,由于我县属于享受中西部开发政策县,基层医疗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自2013年由省财政予以补贴,县财政未再予以安排。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减轻患者负担,规避药品购销领域不正之风。取消药品加收后县级公立医院减少的合理收入,主要通过调整价格、增加政府投入和医院控制成本多方共担,80%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20%由各级财政予以补偿;财政负担部分由省、省辖市、县(区)财政按照4:2:4的比例承担。经测算县财政需补偿我县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差额补贴107万元。
6、推进单病种收费及临床路径改革,建立健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XXX机制。印发了《XXXXXX农合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与各医疗单位签订责任书,完善基本药物处方评价制度,干预不合理用药行为,为全县公立医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县人民医院2014年开展临床路径病种82个,出院患者完成路径1.8万例;开展单病种收费项目63个,74个治疗方式,共完成按病种收费6064例,仅此一项让利患者418余万元。
2015年将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对县级公立医院的大型医
用设备的检查、治疗价格在现行收费基础上下调20%,实行县级四家公立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控制在70%以上,2015年大型医疗设备降低收费20%,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仅此一项将让利患者500余万元。
(三)项目建设情况。自2009年以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共争取上级建设投资资金12240万元。目前,总投资3600万元、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投资1140万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县妇幼保健院门诊综合楼已完成前期工作;投资5600万元、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的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正在顺利推进。15家乡镇卫生院、70家标准化村卫生室进行了基础性建设投资并全部完工投入使用。项目建设的高效推进,使我县医疗机构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深刻改观,有力改善了患者的就医环境。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投入压力大。近年来,我县虽属XXX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各项医改和卫生投入虽逐年增加,但由于县财力有限,未能按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给予足额保障,医院只能通过增加业务收入来维持生计和运转,形成了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导致公立医院在经营上不可避免地具有趋利性。
二是承载力不足。全县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数1810张,实际开放2154张,每千人床位数仅为2.16张,2014年床位使用率124%,住院高峰时达167%以上,县级公立医院作为群众就诊的主要场所,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已不
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三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我县公立医院发展规模比较迅速,就医环境较以前大为改善,但随着群众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现阶段的就医观念趋向于县级医院,加之高级人才流失严重,高素质人才引进困难,现有人员已不能满足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需要。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完成任务。一是按照《XXX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67号)文件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三是按时间节点要求,认真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五项内容后续工作。
2、创XXX工作方式,确保协调到位。一是建立统一协调推进机制,继续由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改工作,切实抓好组织、协调、宣传、培训、实施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主动与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树立全局观念,主动沟通配合,协调推进改革。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督查机制,加强对全县医疗机构服务运行、基本药物制度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单病种收费及临床路径等工作的督导,确保规范操作。
3、加强业务培训,确保合理用药。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基本药物知识培训及对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促进基本药物规范使用,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治和
服务水平。同时,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教育和引导医务人员真正以群众健康为核心,确保提供优质服务,防止滥用和浪费基本药物。
4、优化医院配置,确保服务需求。按照《XXX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积极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申请增加床位编制,尽可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5、提升人才建设,确保服务质量。围绕重点专科建设,引进高、精、尖医疗人才,充实高级人才队伍。实施“名医工程”,结合县级医院发展需要,着力培养骨干人才,提升现有人才专业技能。完善人才准入制度,不断探索高级人才留用XXX途径,完善高级人才享受政府津贴等优惠政策,稳定医疗人才队伍,并针对结构性缺编的状况,公开招聘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医疗卫生机构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
6进一步争取财政投入力度。调整县级财政支出结构,力争足额落实取消药品加成后的补偿资金,保障县级公立医院离退休人员基本待遇,落实县级公立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经费,承担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费用,加快消化医院历史债务,完善财政补偿机制,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XXX卫生局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