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邻避运动的频起象征中国公民责任感的提高反方一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立论,但我方必须要指出的是,对方辩友一直在谈公民责任感如何如何,却忽略了中国社会的具体语境。开宗明义,邻避运动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必需的公共设施和经济项目遭到选址处居民排斥甚至引起群体抗议的现象。频起,即为某种事件在一定时期内发生频率很高。中国公民责任感,结合中国社会的具体语境,更侧重承担责任,心怀天下。在对自己负责的同时,对社会和他人也自觉抱有关怀之心。而今天讨论邻避运动频起是否象征中国公民责任感的提高的标准就在于邻避频起运动是否符合中国公民责任感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下面我方将从三点论证。
第一,邻避运动的动机只是单纯的利己主义,不符合公民责任感的本质要求。邻避运动的核心诉求是不要建在我家后院,但并不反对这个项目本身,甚至可以让这个项目建在别处、自己还去分一杯羹。这难道不是只在乎自己利益,而不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冷漠、利己主义的表现吗?从表面上来看是个人权利得到了尊重,但进一步思考则会发现其他绝大部分居民的权利和利益又将置于天平的哪一端呢?真正的个人权利是普遍的、共通的,绝非只在乎自身利益,排斥他人利益。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中国公民社会的语境,中国社会所固有的价值传统和文化心理,即为“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种超越自我的价值观念无不表明了中国公民责任感的体现在于兼济天下,利己又利他。而邻避频起运动显然不符合这样的要求。第二,邻避运动的频起从发展态势来看不具备提高公民责任感的良性发展可能.一方面,当前邻避运动中,公众参与的特点主要包括公众风险认知能力较低,集体行动的非理性,公众诉求的目的单一。冲动 盲目的方式造就其对公众权利的亵渎和个人和社会利益损害的双输结局。另一方面,中国的邻避运动往往是以采取违法手段和以扰乱其他正常社会秩序的后果为代价来推动进行。以07年厦门px项目事件为例,发起方式是以px项目造成断子绝孙、白血病、畸形儿等违反科学常识的虚假短信的大量传播而引起大规模恐慌,并最终演变为警民暴力对抗、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非法集会,这样不理性的参与方式又怎么能提高公民责任感呢?所以,邻避频起运动不是提高中国公民责任感的良性发展道路。
第三,邻避运动的问题实际上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利益失衡与社会公平等各种因素的集合体,这是社会转型期矛盾与焦虑的必然阶段。今天整个中国还在倒“U”形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上艰难地爬坡,拐点还没有到来。一线发达城市的人口数量,还只是一个很小的比例。唯一的出路,是顺利地、加速地、创造性地完成整个工业化和转型进程,改写库兹涅茨曲线的线型,而不是试图跳跃某些阶段,将利益博弈解读成为现代化后期的环境市民运动。我们应采取补偿救济等方式,将损失降到最低,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和沟通机制,而非高唱赞歌,助长这种不良行为的频发。综上,我方坚持认为:邻避频起运动不象征中国公民责任感的觉醒。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