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级财务管理文献选题.独立董事薪酬影响因素分析
一、独立董事薪酬影响因素分析二、三、四、五、引言
2001年8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在境内上市公司全面引进独立董事制度,要求境内上市公司按照《指导意见》修改公司章程,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并要求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应当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津贴的标准应当由董事会制定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年报中进行披露。除上述津贴外,独立董事不应从该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或有利害关系的机构和人员取得额外的、未予披露的其他利益。
《指导意见》肯定了独立董事报酬的请求权,但关于独立董事报酬的具体形式和领取报酬的标准没有规定,从而把这一权利赋予给企业,由企业自由决定。那么我省上市公司在实际中是根据哪些因素来制定独立董事薪酬的呢?
二、文献回顾
在整理国内研究独立董事薪酬的相关文章时发现,国内关于独立董事激励补偿机制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只有罗党论(2003年)在第九届财务学科研讨会上发表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薪酬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和杜胜利、张杰《独立董事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两篇文章属于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和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来探索影响独立董事薪酬的因素。概括来讲,结论如下:
1.公司规模独立董事年度薪酬与以总资产对数代表的公司规模有较强的下相关性。通常情况下公司规模越大,其业务复杂程度就越高,越需要独立董事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相应的报酬补偿应该更多。
2.净资产收益率John Pound(Walter J.Salmon,1995,中译本2001)认为,董事会成员(包括独立董事)必须有足够的激励,而且应将其收入与服务挂钩,否则他们就不会承担制定和质疑公司政策的重任。独立董事年度薪酬与以单位资本经济增加值代表的公司前期业绩及长期价值创造能力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3.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的基本要素。王跃堂(2003年)认为对于上市公司,由于不同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不一定相同,甚至可能相互冲突,因此代理问题所难免,而代理问题的类型则与股权结构有关。从股权结构看,我国上市公司股份主要由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组成。一般而言,社会公众股分散于众多社会股东之间,不可能对公司的控制权产生影响,对上市公司决策影响最大的是国有股东和内部法人股东。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主要为国有法人股东和内部法人股东。杜胜利、张杰(2004年)得出,独立董事年度薪酬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有较强的负相关性。
4.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是相对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独立董事在公司的独立程度和对决策发表意见时的份量,从而使得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认为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构成比例较大说明公司重视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他们往住倾向于通过支付较高的年度薪酬来肯定独立董事的工作。由此得出独立董事年度薪酬与独立董事比例存在正相关性。5.独立董事工作时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曾首次对于独立董事工作时间做出了明确规定,即每个独立董事在同一家上市公司每年不少于十五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并确保有足够的精力有效地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独立董事的工作重心主要在董事会议上,每次董事会议都几乎要求独立董事长参加,由此得出独立董事年度薪酬与以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代表的工作时间存在正相关性。
6.诉讼、仲裁和重大关联事项上市公司发生诉讼、仲裁事项使得独立董事的风险加大,而所有重大关联事项都要求独立董事就此发表独立意见,从而独立董事必须花费相应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这些事项。这些因素在公司制定独立董事年度薪酬的时候应该加以考虑。
从2004年河南省上市公司(共31家)年报公布数据显示,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的公司有22家,占河南省上市公司总数的71%,其中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控股比例50%以上)的公司有14家,占河南省上市公司总数的45%,进一步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为47.8%。在这种情况下,由第一大股东派出的代表在董事会中具有绝对力量,其相关决策均代表了其自身利益,这当然也包括在制定独立董事薪酬问题上。而独立董事相当大的作用是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在河南省上市公司这种股权结构下,独立董事薪酬影响因素如何?
(1)独立董事年度薪酬与总资产和资产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弱,t值分别为0.079912,0.698908。这说明在河南省上市公司中很少将公司规模和公司业绩与独立董事薪酬联系起来。
(2)独立董事年度薪酬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负相关,t值为-1.03392。这说明了第一大股东确实存在对独立董事薪酬激励不积极的态度,从而不会设立较高的独立董事年度薪酬。
(3)独立董事年度薪酬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构成比例和独立董事平均年龄相关性不显著,与已有的结论不符。
(4)独立董事年度薪酬谢与以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代表的独立董事工作时间存在正相关性(t=0.128092),说明董事会在制定独立董事年度薪酬标准时的确要考虑独立董事实际在公司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个因素。
(5)对于我们考察的两个影响独立董事年度薪水酬的因素,统计结果显示它们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不显著,这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河南省上市公司在制定独立董事薪酬时对薪酬中应该包含的风险补偿考虑得很少。
4.其它
在河南省31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27家,采掘业有2家,交通运输业有1家,水电煤气业有1家。而且制造业独立董事平均年薪为3.5万元,制造业在制订独立董事薪酬时更多的是参考同行业标准。另外,河南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平均为33.7%,达到证监会1/3的要求。
这些都说明河南省上市公司更多是出于达到《指导意见》关于独立董事数量要求的目的而聘请独立董事,在年度薪酬问题上采取低标准而且缺乏激励与约束的做法,导致独立董事主动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不高的被动局面。
四、结论
以上这些现状表明河南省上市公司在独立董事薪酬设计上更多的是参考同行业标准,缺乏一些如风险衡量、业绩激励等薪酬设计中应予以考虑的因素。结果可想而知,独立董事对公司重大经营决策不能有效地发表独立意见,不会拿出更多的时间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会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负更多的责任,没有积极性和动力出谋划策和和履行监督职责。建立独立董事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步骤,而上市公司治理机构的完善,对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规范证券市场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都具有积极影响。如果期望独立董事积极工作并以法律责任进行监督,就应该让独立董事获得与其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相应的报酬。对河南省上市公司来说,独立董事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其中薪酬设计是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中关键的环节。
第二篇:高级财务管理文献选题.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权界定的思考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权界定的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各国的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我国的学者把公司治理主要分为美英模式与德日模式两种模式。我国上市公司借鉴的是德日模式,实行所谓“二元制”,即在董事会管理公司时,由监事会负责监督。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诸多问题,出现监事会虚化现象,从而导致上市公
司权利制衡机制的失效,引发了损害中小股东、债权人、公司利益以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现行监事会不能很好地履行其职能以及公司海外上市的需要,我国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入美英法系国家的独立董事制度。1997年12月,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112条规定上市公司可以设立独立董事制度,而且特别注明“此条为选择条款”,2001年8月1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建立规范的独立董事制度已开始走上轨道;2002年1月7日,证监会、国家经贸委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在2002年6月底前选聘2名以上的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底以前独立董事人数必须占1/3以上。20世纪中期以来,出现了公司法国际化的趋势,独立董事制度成为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共同取向。我国上市公司在保持其原有的“二元制”公司机构的基础上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有益的改革尝试。但是,中国要在二元体系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中设立独立董事,是否会与现有的监事会在功能上产生冲突?;中突结果是否会削弱两者功能的发挥?如何将独立董事的职能纳入现行的治理框架内,如何合理协调和定位二者关系,发挥各自的长处,从而避免监督问题上的功能;中突和无人负责的尴尬,应是制度设计时必须仔细斟酌的问题。
二、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冲突
应当认识到的是,独立董事制度主要是在英美这一类没有设置监事会的“一元制”的国家盛行。董事会集监督与管理职能于一身,为独立董事制度的推行提供了可能。而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不得兼任监事,在我国的“二元制”下,兼具监督与管理职能的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无疑与现行监事会制度发生了:中突。
将中国证监会2002年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2001年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及《公司法》的有关条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独立董事不口监事会被赋予的权力多有重复之处,两者都被定义为公司内部的监督者角色,在“角色扮演”中发生重复和;中突。依照我国《公司法》第126条规定,监事会行使下列权力·①检查公司的财务;②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③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④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⑤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另外,监事列席董事会议。由此可见,监事会是我国公司中常设的监督机关,负有财务监督和业务监督的双重职能。关于独立董事的职权范围,根据证监会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独立董事除应当具有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赋予董事的职权外,上市公司还应当赋予独立董事以下特别权利,①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②向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③提议召开董事会,④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⑤对董事会提交股东大会讨论的事项,如需要独立财务顾问出具独立财务顾问报告的,独立财务顾问由独立董事聘请,⑥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向股东征集投票权。从而使得独立董事也被赋予了类似于监事会的财务监督权和业务监督权。在财务监督方面,监事会有权“检查公司的财务”,独立董事有权“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在业务监督方面,监事会有权“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有权要求董事、经理纠正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这其中包括虚假财务报表、不正常关联交易、当权者中饱私囊等行为,而独立董事有权对重大关联交易、聘用和解聘高级管理人员及可能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事项发表独立意见。两者比较,不难发现,我国独立董事比监事会享有更主动的监督权,即它可以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而监事会只有提议公司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必要时它才可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其履行职责进行协助。这样一来,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极有可能导致原本就已形同虚设的监事会的地位进一步被架空和削弱。二、三、冲突的协调:重构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权范围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是分属于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两种不同的监督模式下所产生的具体制度,公司法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到来为两种制度的融合提供了可能和可行性,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两种模式制度背景的不同以及兼采两种模式所产生的;中突。对于上述:中突,笔者提出的解决思路是:从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各自的特点出发,界定两者的职权范围,使两者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l.在监督职权范围的界定上,应强化监事会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监事会是股份有限公司必设又常设的监察机关,虽然法律上赋予了监事会很高的地位,将监事会定位为代表股东监督公司董事会和管理者经营行为的公司内部权力组织,但是从目前我国监事会的现状来看,按照《公司法》构建的监事会难以完全适应对公司进行有效监督的需要,这是否就意味着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就可完全取代监事会的地位和作用,降低或放弃对完善监事会制度的努力呢?笔者认为,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公司治理这一系统工程的其他部分,有了独立董事制度并不意味着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独立董事的实践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好的如万东医疗,不好的如郑百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50%以上为不流通股,监督权力薄弱,以及缺乏有效的外部竞争机制的情况,笔者认为.专设监事会的监督力度应比独立董事更有力,更适合我国国情,应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主体地位。因为:首先是权力制约的需要。现代公司的理念是分权制衡,与董事会权力扩张、强化相适应,只有设置权威性的、常设的、权力强大的监事会才可与其同级对等机关——董事会的权力制衡,提高监督效率。由于监督主体的监督力代表了公司财产所有者的意志和权益,是所有者主体的授权,因而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并且这种权威性与所有者主体的层次有关,通常所有者主体的层次越高,监督主体的权威性越大,代表公司出资者所有权的监事会监控比代表法人所有权的独立董事监控的权威性更大,因而公司监督机制的构架应以监事会为中心,其次,有利于监督的及时。独立董事是兼职,因而难免出现“发现问题才监督的被动监督”,而设立常设、独立的监事会却可以对公司的业务经营、财务状况及时监督、检查,以防董事会越权或滥用权力。
在我国监事会制度长达10年之久,长期以来监事会不监事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管理层对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重视,监事会也开始尽职尽责,如桐君阁、湖北兴化、sT高斯达等公司的积极监事行为已引起业内人士的积极关注。基于我国现行公司法对监事会制度的规定比较模糊笼统, 因此当务之急应完善公司立法,要求上市公司必须重构监事会,对监事会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履行职责、权利义务、业绩考核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以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在具体监督职权的界定方面,除公司法已规定了的五项权力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扩大监事会的权力:①赋予监事会更积极的财务监督权,这主要是指监事会有以公司名义委托律师、会计师等财务专家审计公司财务的权力,其费用列入公司支出,②赋予监事会代位诉讼权,代表公司对违法董事、经理提起停止侵害或损失赔偿诉讼;③当监事会认为有必要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并依法行使了提议权,但董事会拒不召开时,监事会有“补充召集权”,即可自行召集股东大会,④赋予监事会人事监督权,对董事、经理进行人事制约,增加监事会的监督力度。
2.独立董事应协助监事会进行监督,同时强化独立董事在公司战略决策、提名、薪酬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独立董事应充分发挥其具有的经济、行业、技术、财务、企业经营管理等专长,在公司的财务和业务监督方面与监事会进行协作。在财务监督方面,取消其独立的财务监督权,将其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的权力取消转移至监事会,以防止将这部分权力赋予独立董事而导致监事会进一步被架空,使监事会作为公司监督主体的地位得以强化。当然,独立董事为履行其他职能需要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的,有权查阅公司的财务资料或聘请中介机构制作财务报告,但不以财务监督为目的;在业务监督方面,独立董事主要是对董事会所有重大决策的公正性与科学性进行监督。具体包括对资产分配、资产重组、公司发展战咯等等重大的决策的依据、内容、程序、经理层对决策执行的结果等进行监督、制约和评价。在对内部董事、经理人员监督时,独立董事应将重点放在监督其行为的妥当性上,监事会重点监督其行为的合法性上,关注董事和经理明显违反善管义务和注意义务的行为。
三、同时独立董事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公司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不口丰富的从业经验,其存在有助于公司的专业化运作。独立董事应着力于通过在董事会决策过程中的独立判断,为公司提供战略决策支持,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实现其内部制衡和促进管理的作用,并就董事和经理人员的薪酬制度以及董事的提名等进行监控,从而起到提高公司决策水平,改善公司声誉,提高公司价值的作用。◆
第三篇:房地产销售人员薪酬影响因素分析(本站推荐)
薪酬设计与管理论文 题目:西安雅荷地产公司销售
人员薪酬影响因素分析
西安雅荷地产公司销售人员薪酬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进入了一个“以销定产”的时代,“销售是企业的龙头"已经成市场经济下企业家的共识,我们常说,客户是企业的上帝,而销售人员就是将上帝回来并要上帝掏腰包的人。销售职类在企业中一直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其中最令人咋舌的莫过于销售从业者判若云泥的薪酬差距,这样的差距对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西安雅荷地产公司销售人员薪酬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企业如何利用薪酬来激励销售人员完成高业绩,实现高业绩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薪酬销售人员影响因素
西安雅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九八年,注册资金1.5亿元,具有房地产开发二级资质。公司始终坚持“以持续地服务于人们高品质的生活”为使命,整合资源,关注品质,现已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集物业管理、园艺绿化为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公司。雅荷地产历经十八年的努力拼搏,公司先后在西安成功开发了以“雅荷”为品牌的七个楼盘项目,雅荷花园、雅荷翠华大厦、雅荷度假山庄、雅荷城市花园、雅荷智能家园、雅荷中环大厦、雅荷春天等项目,累计占地约1500亩,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已建成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在西安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西安房地产业的一枝奇葩。
该公司一直将销售量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销售人才对于西安雅荷地产公司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薪酬,是维持和促进企业销售人员满意并因此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最重要的激励手段之一,也是企业吸引和留住销售人才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薪酬分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对销售人员的行为形成内在的驱动力。
那么影响销售人员薪酬因素又有哪些呢?为此,我们抽取了50名西安雅荷地产销售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我们以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水平的原则来选取样本,初步整理后,我们得知,西安雅荷地产公司销售人员的薪资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本工资、佣金提成。显然,销售人员的薪酬是“多劳多得”,经过对问卷的深入分析,我们了解到影响
销售人员薪酬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即企业外部因素,影响薪酬水平的因素主要有: 地区及行业薪酬水平、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物价水平。
1.1地区及行业薪酬水平
由于个体选择的行业及生活地区指数不同,所以对自身的收入有很大影响。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西安这类二线城市,56.66%的销售人员认为企业所在区域和行业特点对企业薪酬水平的影响较大,分析得知:发达地区,企业人才竞争激烈,企业的整体支付能力较高,销售人员薪酬水平显然偏高,而较落后地区企业支付能力欠缺,物价水平也偏低,销售人员薪酬水平也相应偏低。
1.2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调查得知,销售人员薪酬水平也受到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87.7%的销售人员认为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人才稀缺时,劳动力价格也会偏离其本身的价值,一般供大于求的时候,薪酬水平会下降,供不应求的时候,薪酬水平会上升。
1.3物价水平
销售人员在当地生活费价格水平的变动,对薪酬也有一定的影响。当货币工资水平不变,或其上涨幅度小于物价上涨幅度时,物价上涨将导致职工实际薪资水平的下降。
在本次调查研究结果中还有一些其他社会因素也会影响销售人员薪酬水平,例如,国家政策、社会劳动生产率等,但被调查者认为这些因素对他们的薪酬水平影响不是很大。
2.企业内部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中主要包含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员工的数量和结构、企业性质
2.1企业经营状况
企业经营状况是影响薪酬水平的重要因素,据调查了解,大约98.3%的 销售员认同经营状况好的企业,支付就能力强,都能保持薪酬有一定的增幅,而经营状况差的企业,企业的薪酬负担超过了企业的支付能力,不得不考虑人力成本的因素,销售人员的薪酬水平就会受到影响。
2.2企业员工的数量和结构
经过对问卷数据结果的处理,我们发现企业薪酬水平和员工人数之间的关系
大致呈现此关系:
___X薪酬水平=∑薪酬÷∑人数
可见,企业的薪酬水平与薪酬总额成正比,与企业员工人数成反比,要想提高薪酬水平,就要加大薪酬总额,或者减少企业的员工人数,除此之外,调查中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员工流动的加剧也会降低企业的平均薪酬水平。
2.3企业性质
企业性质也会影响到销售人员的薪酬状况,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私企、国企、外企和民营企业的薪酬政策是不同的,有将近70%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公司性质直接营销到期薪酬水平。当然,在我们调查过程中,也有31.3%的受访人员认为企业的性质对影响销售人员的薪酬不是很大。
除以上三大主要因素外,企业的薪酬制度、工会力量也影响企业销售人员的薪酬水平。
3.员工个人因素
在对西安雅荷地产销售人员调查中我们发现,主要影响其薪酬的因素就是雇员自身的因素,主要有岗职差异、工作绩效、工作技能和付出,学历水平等因素。
3.1 岗职差异
调查样本中,其中销售主管6人,他们的基本工资为1200元/月,销售代表共44人,他们的基本工资为1000元/月,可见职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基本工资的设定方面,另外,不同的职位,在工作繁简、难易、责任轻重等方面的差异也影响着薪酬水平的高低。
3.2 工作绩效
工作绩效对于地产销售人员来说对他们的薪酬水平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如果销售人员的投入程度不同,绩效有差异,那么对公司的价值贡献也是不同的。调查发现,100%的被调查人员认为绩效是影响销售人员薪酬的主要因素,公司薪酬的分配依据是对销售人员的业绩评估,对于销售人员的绩效评估 包括有效工作量的部分(即未产生直接销售成果,但是有价值的行为),如销售产品数量、潜在客户开发、销售机会发掘、项目运作等,总之,普遍认为销售人员的薪酬是有销售人员的绩效价值所决定的。
另外,西安雅荷地产的佣金提成标准,也说明了销售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程度。佣金提成标准采用累加提成方式(按销售月度计),即:
完成销售1-2套,佣金提成按5‰计算;
完成销售3-5套,佣金提成按6‰计算;
完成销售6-9套,佣金提成按7‰计算;
完成销售10套以上(含10套),佣金提成按8‰计算。
销售主管按总销提成,提成标准为:总销金额的1‰-1.5‰(完成销售计划佣金提成按1.5‰执行,未完成按1‰执行);
3.3工作技能和付出
通过本次调查和研究我们了解到销售人员的技能和付出也会影响到销售人员的薪酬,99%的被调查人员都认为销售人员的技能和付出会直接影响到销售人员的业绩从而影响到销售人员的薪酬水平。
销售冠军每月额外奖励人民币300元,销售亚军每月额外奖励人民币150元(个人业绩未完成个人月销售计划任务的不执行此奖励制度);连续三个月为销售冠军的再奖励人民币1000元;五次(含)以上被评为销售冠军的奖励人民币2000元,同时按销售人员要求可将其劳资关系调入公司。
3.4学历水平
销售人员作为企业与客户的纽带,代表企业与客户接触,其本身的一言一行表现出企业的文化层次。使销售人员的基本薪资与其受学历水平挂钩,一方面是对销售人员前期投资的回报,另一方面体现出企业对知识和文化的认可,员工学历水平的高低也与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技能紧密相关,如:与顾客沟通能力、对行业现状的把握、对家居行业知识的掌握等。
除以上因素外,还与销售人员的性别差异、工作年限、工作经验等因素有关。连续计算为企业服务的年限并与薪酬挂钩有利于稳定员工队伍,降低流动成本的作用,并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但对于销售人员来说,这个权变因素不能占有过高的比重,所以,决定力量并不是很大。
销售人员的薪酬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因素,影响因素可谓多种多样,每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销售人员薪酬。西安雅荷地产公司需要抓住这些重点影响因素,对薪酬制度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将会极大地激发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吴海波 《企业员工薪酬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经济论坛 2009.05
【2】 骆品亮《销售人员的薪酬机制设计研究综述》管理工程学报 2001.1
【3】 陈晓东《销售薪酬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
【4】 刘昕《薪酬管理(第二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第四篇:影响福建省粮食产量因素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影响福建省粮食产量因素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蒋媛媛商学院指导教师:杨春生
一、研究背景及动态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党和政府对此是高度重视的。粮食生产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关系国家的全局。“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等一些古训一直沿用至今。温家宝总理说:“手中有粮心不慌”。因此,如何保障粮食的需求一直是各国政府和人民所关注的问题。基于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人均耕地面积却为世界的40%这一特点,粮食稳定供应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重要因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形态与经济的变化和发展,我国对粮食的需求呈刚性增长,再加上水资源稀缺,耕地减少,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国粮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已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农业市场化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影响中国粮食供求均衡格局的国内外环境和主要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播种面积不断缩减而粮食单产提高缓慢,使得粮食持续增长潜力受限;人口刚性增长,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使得粮食和工业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偏紧,世界粮食库存不断减少,使得粮食进出口贸易压力增大。这些导致了近些年来中国国内产需缺口不断扩大,部分省区粮食供求失衡加剧,特别是2007年初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粮食价格全面上涨,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新一轮担忧,中国未来是否会出现全国性、区域性粮食短缺,已成为当前政界和学术界的中心议题之一。
尽管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但粮食生产尚未得到有效恢复,制约粮食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鉴于我国粮食占食物比重较大的特点,所以我国许多学者在研究食物安全的过程中,都十分注重粮食安全与粮食产量方面的研究。美国学者布朗认为中国的水资源将制约粮食生产,未来必然进口大量粮食,将威胁世界食物安全。因此对粮食产量的变化因素进行研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 1998年我国粮食产量曾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此后几年连续多年呈现下滑态势持续稳产增产基本没有超过3年。自2004年开始,中国连续四年粮食增产, 2007年粮食产量突破了5亿吨。但是粮食生产是由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不确定系统,未来我国粮食产量将如何变动,能否达到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就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有效地分析和预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对政策调整方向乃至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福建省人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2.4%,耕地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2007年底,全国的耕地总面积为121735.2公顷,福建省为1333.1公顷,福建省所拥有的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1%,福建省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为0.04公顷,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这个水平明显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053公顷的警戒线,这将会制约给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给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福建省粮食供需矛盾历来突出,粮食产量缺口却在不断扩大。因此,分析和明确福建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建立健全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对今后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加大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提高生产能力, 为福建省粮食产量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保证福建省农业的稳定发展,对提高福建省粮食供给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研究影响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促进粮食生产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二、评述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研究理论。
高彦鹏,曹方,陈秉谱,马燕玲(2013)[1]以1978-2011年甘肃省粮食产量变化及各影响因子的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各影响因子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种植面积、受灾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是影响甘肃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种植面积对甘肃粮食产量的贡献呈现出边际递减趋势,有效灌溉面积与粮食产量互为因果关系。
尚锐,董雪(2013)[2] 以黑龙江省1991-2011年粮食产量变化及各影响因子的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结果表明,对黑龙江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机总动力,其中化肥施用量最为显著。
周永生,肖玉欢,黄润生(2011)[3]以年广西省粮食单产,降水量,种植面积和产量为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广西粮食产量预测模型,对影响粮食产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广西粮食产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对粮食产量贡献最为明显的因素是种植面积,其次是单位面积产量,降水量对粮食产量影响最小。
赵慧江(2009)[4]以1990-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和各主要因素为样本,建立了以粮食产量为应变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成灾面积五种可量化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检验,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是影响粮
食产量的主要因素。
范东京,朱有志(2011)[5] 以1985-2008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粮食生产数据为样本,对财政投入、劳动力投入、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率和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和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粮食生产最关键因素。
杨聪敏,马长海(2013)[6] 以石家庄17个县市粮食产量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
郭淑兰(2009)[7] 以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2005年的截面数据为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逐步回归法进行估算且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产能的扩张,而非引致价格。
王赞,李松臣(2009)[8] 以1985-2007年之间的粮食产量及6个主要影响因素数据为样本,样本数为23。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协整分析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从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中提出了基础因素和附加因素两个主成分,进而通过协整检验发现,粮食产量和两个因素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最后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弹性问题。
吕爱清,杜国平,卞新民,陈路扬,邱爱保(2005)[9] 以1978-2003年粮食产量、粮食面积、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灌溉面积、化肥用量、成灾面积为样本,同时引入2个虚拟变量。利用多元回归方法,获得了拟合度较好的中国粮食产量虚拟变量模型,说明该模型预测性较好。从分析结果看,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化肥用量和农业劳动力。
谢杰(2007)[10] 以中国1978-2004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为样本,并考虑农业改革的政策影响,利用逐步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表明:土地和化肥使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化肥施用以达极限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新的途径。
许光宇,李阳阳,毛成龙(2011)[11] 以我国1986-2007年22年间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多元回归方法来探讨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并做出分析,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估计出模型的线性表达式,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调整,最终得到影响粮食产量的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农药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和成灾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
庄道元,陈超,杨丽(2010)[12]1983)2006以1986-2006年粮食生产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对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与化肥是粮食增产最主要的原因,受灾面积对粮食产量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结论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安定的战略物资。福建省人多耕地少,粮食需缺口大,确保粮食稳定供给尤显重要。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粮食播种面积、粮食面积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化肥用量、农药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塑料薄膜用量、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等。
福建省粮食产量主要受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播种面积的增加使粮食产量增加,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使得粮食产量增加。粮食的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而近年来随着农业政策变化及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 福建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量还在不断减少。如果要保证粮食的稳定增产必然要从能够保证耕地面积开始,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要严格保护耕地要从既要保护耕地的数量。化肥使用量虽然对粮食增产有着积极作用,但物极必反,过度使用化肥,必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土地肥力,抑制粮食的生产。所以在合理控制化肥量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化肥质的提高。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性重大问题,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及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所以科学地认识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析粮食生产投入要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寻找制约我省粮食产量的瓶颈因素,并关注粮食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保证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 高彦鹏,曹方,陈秉谱,马燕玲.1978~2011 年甘肃粮食产量变化原因分析[F]
广东农业科技大学,2013(1):220-232.[2] 尚锐,董雪.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1998-2002[F].现代农业科
技,2013(8):292-294.[3] 周永生,肖玉欢,黄润生.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广西粮食产量预测[F].南方农
业学报,2011(9):1165-1167,42.[4] 赵慧江.基于回归分析的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F].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31-35.[5] 范东京,朱有志.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与贡献度测算[F].内蒙古财经
学院,2011(3):81-87
[6] 杨聪敏,马长海.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研究[F].对策研究,2013(6):34-36.[7] 郭淑兰.我国粮食产量主要影响因素:理论与实证[F].生产力研究
2009(14):8-26.[8] 王赞,李松臣.我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协整分析
[F].天津大学学报,2009(9):398-401.11.[9] 吕爱清,杜国平,卞新民,陈路扬,邱爱保.中国粮食产量虚拟变量模型研[F].安徽农业科技, 2005(11):2136-2137.2155.[10] 谢杰.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9):36-40.[11] 许光宇,李阳阳,毛成龙.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因素的计量经济学研究[F].集体
经济,学术探讨,2011(5):87-88.[12] 庄道元,陈 超,杨 丽.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因素的实证分析[F].科学管理问题研究,2010(8):202-205.
第五篇:独立董事选任机制对董事会监督有效性影响分析
独立董事选任机制对董事会监督有效性影响分析
摘要:大股东或总经理主导下的独立董事的选择与提名机制是影响董事会监督作用充分发挥的障碍。我国现行独立董事选任机制对董事会实质独立性及董事会控制职能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董事会的监督效果及公司价值。提高董事会监督有效性,需进一步落实大股东对独立董事提名权的限制,降低提名独立董事候选人的股东持股比例,并通过累积投票或委托投票提高小股东的提名权。此外,加快独立董事人才市场建设要以先行改革现有独立董事选任机制为前提。
关键词:独立董事;独立性;董事会;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9)10-0102-03
尽管独立董事为公司重大决策提供专业意见的职能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然而,现存独立董事制度下,上市公司监管部门新出台的强制分红规定及我国股票市场中小股民近年股票投资的整体回报水平表明,独立董事还不能代表中小股东对内部人的利益侵占问题实施有效监督。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独立董事的提名、罢免和继任过程都受到公司大股东或总经理的控制,现存独立董事选任机制与独立董事对内部人进行有效监督的职能间存在“利益冲突”,导致独立董事及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弱化。因此,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独立董事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很大程度上要从独立董事的任免机制改革人手。
一、独立董事选任机制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起积极作用,但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进一步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近年来,一些侵害上市公司及公司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如,有的公司在年报中虚增利润、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实、进行巨额违规担保及重组问题上多次公开欺骗小股东等,而该公司独立董事在此过程中并没能发挥监督作用。那么,独立董事无论是个体独立性还是整体独立性,受到利益妥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利益冲突”是原因之一。瓦菲斯(Vafeas,1999)指出,尽管在理论上董事应由股东任命,然而在实践中,股东只是单纯的批准董事会挑选出的董事候选人。因此,董事尤其是独立董事任命的优劣决定了董事会监督的有效性。当拥有控制权的管理者或大股东董事对独立董事的任免起决定作用时,独立董事个体独立性与整体独立性则受到影响,导致董事会控制职能弱化。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大多是大股东提名。严义明指出,一些行使职权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被大股东免去职务,而更多的独立董事则未能完全发挥其职能,甚至个别独立董事中饱私囊直接侵害上市公司利益。因此,可以发现,独立董事的选任机制是影响独立董事独立性进而影响其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分析独立董事选择机制对董事会实质独立性以及董事会控制职能产生的直接影响,总结出独董选任机制对董事会监督作用的影响,以期为机制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二、现存独立董事选任机制对董事会实质独立性的影响
作为被监督者的大股东董事或总经理,如果参与监督者的选任,都将直接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申富平等(2007)对我国独立董事选聘机制进行调查发现,目前独立董事的提名和选择仍体现了大股东或总经理的意愿。事实上,绝大多数首席执行官(CEO)都想影响独立董事的选任。1992年,由美国国家董事协会发起的一项调查发现,对提名委员会完全由外部董事构成的提议,600多名被调查的CEO中,大多数人反对这一提议,这表明CEO不愿意放弃对董事选择过程的控制。实证研究结果也显示,现存选任机制下独立董事的决策受到内部人如CEO的影响。尽管根据证监会及相关规定的要求,公司任命了形式上独立的独立董事,然而这些人实际上更同情管理层,即与管理层的利益更一致。Cohen等(2008)对此假设进行了验证,他们发现,卖方分析师在担任公司独立董事时对公司股票持更乐观的态度。他们做出的“强烈推荐购买或购买”的推荐高达82%,显著高于所有其他分析师的意见(56.9%)。Ravina和Sapienza(2006)对独立董事与公司的管理者对所持公司股票的买卖交易进行比较发现,独立董事购买股票时可赚取正的显著异常回报,并在多数情况下与内部人的相应回报相差无几。这些研究表明,内部管理者通常能控制独立董事拥有公司内部信息的程度,进而影响董事会监督的有效性。另外,独立董事可能会与内部人联合起来从事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包括内部人股票交易)。这说明,现存选任机制严重削弱了独立董事及董事会的实质独立性。
三、独立董事选任机制对董事会控制职能的影响
CEO参与独立董事的提名不仅影响独立董事履行监督职能的激励,进而影响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和控制职能的发挥,还可能对公众股东的信心产生消极影响,最终影响公司价值。CEO参与独立董事提名很可能会影响董事会的控制职能,表现之一是CEO的薪酬过高。Main等(1995)利用小组动态和社会影响的心理学理论,调查了董事会在何种条件下被CEO影响或控制,进而导致CEO薪酬过高与绩效或经济理论预测值不符。他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影响导致CEO薪酬显著高于经济理论预测值。他们的发现也说明,CEO薪酬过高是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受到影响的体现。
CEO参与独立董事的提名可能会使董事会的控制职能弱化,表现在独立董事对财务报告的监督质量可能降低。Carcello等(2006)试图发现CEO干涉董事会成员选任对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影响。虽然有研究发现,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在监督财务报告和审计过程方面通常是有效的,然而,人们普遍认识到,形式独立和实质独立有明显差别。形式上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可能实质上并不独立,选举新董事的方式,尤其当CEO干预时,会影响审计委员会是否实质独立。由于审计委员会成员是从董事会成员中选出。因此,Careello等认为,CEO参与董事的选择,包括接下来被任命担任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董事,会降低审计委员会的实质独立性,进而会减弱审计委员会监督财务报告过程的有效性。此外,Shivdasni and Yermack(1999)的研究也提供了类似的证据。他们发现,当提名委员会中包含CEO或不存在提名委员会时,公司任命了更多与公司有利益冲突的灰色董事,独立董事被任命的概率降低。
CEO对董事提名的干涉不仅影响了董事会控制功能的有效性,而且还影响公众股东的信心和公司价值。Shivdasni and Yermack(1999)的研究显示,CEO参与独立董事提名会对股东信心造成影响。他们发现,当CEO参与董事选择时,股价对独立董事任命的反应显著下降。证据也表明CEO对董事任命施加影响是为了减少来自独立董事积极监督的压力。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发现,现行独立董事选任机制对董事会实质独立性及董事会控制职能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董事会的监督效果。针对独立董事选任机制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切实改进和完善独立董事的提名机制和选聘机制,如对大股东的提名权限的建议落实,进一步降低提名独立董事候选人的股东持股比例,建立有利于中小股东的投票机制,同时提高独立董事选聘机制的独立性,如保证提名委员会的独立性。
此外,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的提高也离不开独立董事的声誉激励。独立董事人才市场是激励独立董事积极监督的一个重要因素。外部董事市场的存在促使外部独立董事监督管理层而不是与他们合谋。尽管外部董事有意愿去建立决策控制专家的声誉,他们用自己拥有董事会席位的公司个数来向内部和外部市场决策代理人发出他们是专家的信号。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独立董事人才市场还不完善。同时,由于大股东董事或总经理对独立董事选聘的重大影响作用,独立董事作为积极监督者的声誉在实践中对他们获得董事会席位有不利影响,所以理论上声誉市场对董事实施监督的激励作用被抵消。因此,单纯促进董事人才市场的发展而不改革选聘机制无法真正激励独立董事对内部人进行积极监督。综上所述,只有先行改革独立董事选任机制,在此基础上,加大力度发展独立董事人才市场,同时结合适度的激励契约与完备的法律约束制度,独立董事及董事会的监督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从而最终提升上市公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