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镇风景名胜古迹典故拾零

时间:2019-05-14 05:0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太平镇风景名胜古迹典故拾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太平镇风景名胜古迹典故拾零》。

第一篇:太平镇风景名胜古迹典故拾零

太平镇风景名胜古迹典故拾零

有《西江月》词赞曰:

千年太平古镇,沧桑岁月留痕。地灵人杰任纵横,育出繁花似锦。山岭林木滴翠,平坝花果飘香。小堰口内桃花源,更是人间仙境。

双流县太平镇地处龙泉山脉中段西麓,位于双流县东部边缘,是双流、龙泉、简阳三地交汇处。太平场镇过去是太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东山首镇。颇具规模,热闹繁荣,街道纵横交错,青石铺面,四方设有栅门,坚木建成,东边“红花堰”,西边“庆西门”,南边“横街子”,北边“紫庆门”。还有“碉堡”三座,处于二郎坝子、江西官山、红花大堰三地的交通路口,防备匪患,以保安宁。历来,华阳县(1965年合并于双流县)就有“水码头要数中兴场(今华阳),旱码头要数窑子坝(太平场镇别名)”之说,可见其繁华景象,世人共睹。确实,由于太平镇地理位臵特殊,故历来是商贸物资集散地。商贾云集,车水马龙,茶房酒肆,栈房旅店比比皆是,随处可寻。由于太平镇是“旱码头”,防患大灾考虑周全,民居建筑颇具特色,临街边,全是“亮一柱”通道,廊房下,行人不受日晒雨淋。户与户间房顶都有“风火墙”阻隔,如遭火灾不殃及周围四邻,灭火水缸分布大街小巷,至今上升街还存放两个清代道光年间的“太平缸”。(这些风貌上升街可见)解放前,太平镇是华阳县七区所在地,辖太平、白沙、合江、兴隆、万安五个乡。解放后,太平、白沙、合江三乡为七区,三星、永兴、兴隆三乡为九区,1955年两区合并后也一直为太平区政府所在地(直到1992年撤区截止。)

太平镇历史悠久。建于北宋治平前,原名衡山镇。《华阳县志》(民国二十二年版)载,治平三年(1066)大丞相张文忠公初登仕途,曾任过华阳县衡山镇代理征税官。北宋元丰年间,太平镇普遍有制陶业(今 同心村“窑埂”有遗迹可寻)故更名为“垍窑镇”(俗称“窑子坝”)。明末又更名为“太平镇”。明末建的“江西馆”,匾额有“太平镇”之称;清雍正十二年(1734),在太平正街“桥庐址”处建有一座石桥,所掘出的建桥石碑记载,石桥上面建有四方通道的廊桥,内塑财神两尊,此桥名“太平桥”。这些均可佐证太平镇的历史和同经更名的情况。所以太平镇从建臵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历史遗迹也随处可寻。

太平镇居民多为明末清初迁来的客家人。据太平地区众多姓氏的族谱记载,因长期战乱与瘟疫,土著居民几乎殆尽,“湖广填四川”,当时政府从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押解大批移民安臵于此。(传说押解途中,移民都是用绳索拴住手腕串连着,要拉大小便得解开绳索,后来,当地称拉便为“解手”、“溲”“手”谐音,“解溲”一说,缘出于此)故太平场镇有好些“会馆”。这些“会馆”,规模不一,田户不等。它是同祖籍的所谓“同乡人”聚会、议事的场所。这些会馆中规模较大的,首推“广东馆”和“江西馆”。

广东馆,又称“南华宫”,建于清光绪初年(1875),在太平场镇广东街。规模宏大,占地数亩,殿宇建筑风格,坐北向南走向,从南边山门进入,有一大天井水池,池中有一座三洞石拱桥,人们称之“无河三洞桥”,水池左右是一排下厅廊房。一条水磨灰砖铺成的甬道,连接北面大殿。甬道将园坝分成两半,坝子地上有数根古老的紫荆,进门左右两边,有钟鼓楼(一个在广播室处,一个在政府厨房处),有客厅,前面有花园,紫荆树中间铁塔一尊石刻日规一个,有古戏台楼(现兽防站处),间有一些奇花异草。大殿宽阔的阶沿下面,左右耸立一对生铁铸的大香炉,香烛不断,烟雾缭绕。园坝两侧是两层木娄的左右厢房。大殿建筑宏伟,气势轩昂,两层重檐斗拱,四方飞檐高挑,屋面琉璃筒瓦,屋脊走兽盘龙,窗棂镌花镂格,殿门厚重高大,蓝底金字匾额,重檐正中悬挂,上书“南华宫”三字,令人眼花目眩。大殿整个天花板全是用四尺 见方的木板镶嵌,彩绘“三国”纹饰,栩栩如生,工艺精湛。

解放后,长期作太平镇政府办公场所。后几经改建,原貌已不复存在。

有贵州馆(现粮站处)、贵州馆与湖广馆(原糖果厂处)接连,关帝庙(现太平中学处)。

江西馆,又名“万寿宫”,在太平场镇正街,明代修建,后多次维修,坐东向西,正门面临正街,侧门面向新街,侧门上方墙上,有糯米石灰制作的缠花图案,镜心有篆书“曲径”二字,系民国时华阳县稽征处主任张东有书写,工艺美观,古色古香,“文革”时曾毁其部分,但原貌仍依稀可辨。江西馆下厅廊房设有戏台,解放前唱戏多在这里面。解放后,改建为“太平影剧院”。

至于其它“会馆”规模均不及这两处,解放后都作他用了。同宗族的人还建有“祠堂”,祠堂是同一宗亲姓氏的人聚会、议事的场所。每年的清明祭祖都要在祠堂举行“清明会”活动。太平镇境内有张家祠堂、冷家祠堂、宁家祠堂、陶家祠堂(现粮站侧)、陈家祠堂两处(即原锁龙五社和大罗村三社)、谢家祠堂(现供销社办公楼下)、文家祠堂。影响较大的文家祠堂于1997年香港文氏宗亲寻根团还来到文家祠堂寻根访亲。

过去,中华大地,宗教盛行。同样,历代的太平人民都渴望太平盛世,时代局限,无力回天,只有将企盼寄托于神灵。故太平土地上寺庙繁多。据《华阳县志》(民国二十二年版)记载太平寺庙多达二十五处。这些寺庙,有的以前就已毁去,有的解放初期拆除,有的改作他用。今保留下来的尚有观音寺和圣经寺。

观音寺,在太平场镇上升街,建于清末,原名“观音堂”。1982年落实宗教政策,由能光法师主持恢复重建,现为双流县三大开放庙宇之一。寺庙三重大殿,神像彩绘金身,环境幽雅清静,来此若离凡尘,故 外地的一些退休老人,长年寄居于此,修身养性,安度余生。该寺每年举行三次庙会,香火兴旺,热闹非常,打破平日的宁静。

圣经寺,在同心村撒金坡上,建于明代万历七年(1579)。传说,圣经寺建成后,尚余金钱若干,又在坡顶修一塔“望佛塔”,塔建成后,还剩金钱若干,便撒在坡上。“撒金坡”也就得名于此,圣经寺过去也称“剩金寺”。坡下有一深谷,称“塔寺沟”,也由此得名,塔寺沟水库就在这里。坡上,山风习习,树木葱葱,圣经寺掩卧山凹,望佛塔雄踞山顶,朝暮晨夕,钟鼓阵阵,木鱼声声,信徒虔诚祷千,僧侣习课诵经。向前仰望,“土门锁翠湖”,“五龙朝丹景”;向后俯视,塔寺沟水库象镶嵌在碧玉盘上的明镜,水面小舟轻划,岸上渔翁垂钓。太平镇“艺养工厂”专门为无业人员谋生活出路而办,平常有五、六十人,个别不三不四的人采取集中教育、集体劳动,织棉布,当时潘华丰任厂长,厂址在供销社办公大楼侧。

太平镇很早就有官办学堂。太平小学创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是原文昌宫(建于清同治六年即1867年)改建。里面建筑改建多次,而耸立的大门原貌未变,巍峨、古朴、高大、壮观。这里曾多次作过影剧的外景,电影《杜鹃啼血》的导演曾喋喋不休赞叹,这样古老的门径,川西坝子实属少见。

太平镇叶家坝(在同心村),通往合江路上,有一座“孝节牌坊”。传说:清代康熙年间,当地有一对年轻夫妇,对年迈多病的养父养母关怀备至,竭尽孝道。后丈夫死后,年轻妻子不再婚改嫁,秉承夫志,尽管再累再苦,也悉心照料老人,直至将双老赡养送终。一时传为佳话。当地官府为彰其美德,倡导民风,拨款修了这座牌坊。牌坊高宽数丈,雕花青石建成。正背两面一样,人物花鸟逼真。横额“孝节”二字,笔力雄浑刚劲。下面洞门开阔,任由车马畅行。

近几十年,在太平土地上,又留下一些革命史迹。1939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撒金坡下“枣子园”,一架来中国抗日的美国飞机,因机械故障失事坠毁,在当地百姓的救助下,仅存的一名美国飞行员得以逃生。

1949年12月17日(农历十月二十八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三十三师九十九团一营二连从简阳贾家场沿太平进军成都,与国民党胡宗南残部在五里坡(太平镇牛心村)激战。消灭了胡宗南残部,我军的任茂宪副连长和陈克副班长壮烈牺牲。任陈烈士墓始建在场外“罗家堰”,后迁至太平场灵溪公园。坟墓雄伟高大,外有围墙护栏,苍松翠柏繁茂,一对石狮雄踞墓前,系太平镇石工队负责人罗兴友(当年86岁,为纪念革命烈士,本人精心细刻而成私人捐赠的)。太平地区人民和青少年学生每年清明节和农历十月二十八日(太平解放纪念日)都要集队去扫墓、悼念,进行革命教育。

自然景观,古迹名胜,最集中是小堰桃源。

龙泉山脉有宝狮口、小堰口、余家口。小堰风光独后得天。北有牛心寨,南有张飞营,后有天台寺,前有马青山。

1989年四川省林业厅一位年迈的专家来太平调研考察,进入小堰境内,不禁惊讶感叹:双流境内还封藏着如此的原始森林,成都门口还有这样的世外桃源。确实,沿绞子河蜿蜒而进,抵达“小堰桥”,但见两边峰峦高耸,左右对峙,形成一道狭窄的山口。林木参天,凉气袭人,让你感到仿佛来到“青城”。前行半里许,转过“护林桥”,又是一番风景,路的左边,峭壁上,丛林里,有一“升仙洞”,既是天工造就,又有刀斧凿成。洞口狭窄,仅容一人攀援而进,洞内宽敞,大小可容百余人。洞壁设有天窗,洞外凿有石级。传说,明末清初,有一善人在此躲避战乱,后来竟然修成正果,白日飞升。路的右面,眼前,脚下,是一个小小盆地。周围山岭筑就盆舷,高约四五百米,盆底是低洼平坝,有数顷良田。有一“飞来石”,矗立盆底中间,直径两丈许,高约五丈余,峰顶雕有人 物走兽,花鸟虫鱼,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也不知飞来石何时飞来。民居茅屋散落盆底边缘,桃树红绿映衬,炊烟袅袅,犬吠鸡鸣。前方远处,牛心寨马青山浮云飘忽,时隐时现,右面上边,天台寺、香炉山烟雾迷漫,忽暗忽明。绞子河随盆底边沿由里而外,流水清澈而缓行。夏秋之际,赤体顽童常嬉戏其间,或追波戏水,或捉蟹网鱼。这里的一切,都显得祥和宁静,不愧是名副其实的“桃源村”。再往里行一段路,就到“灯竿堡”、“石桅竿”。三王庙雄踞堡顶,刘备孔明中间正坐,左右两边关羽张飞,彩塑神像仪态如生。看他们正运筹帷幄,谋划东进。传说当年蜀国东进东吴,从成都率兵途经于此,在“张飞营”在三王庙南面,现还有张飞的巨石头像在这里)安营扎寨,在“点将台”(在三王庙的西面)点将阅兵。

紧邻“点将台”,有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群猪下海”。绿色坡地上,平地冒出数百个状似猪形的石包,头朝下,尾朝上,方向一致,恰似群猪往坡下奔跑。传说有一屠夫,受仙人点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为赎前罪,赶着群猪去投佛门胜地去朝南海观音。

三王庙右侧,池家岩上,有一“思源洞”(修“东风渠”留下的斜洞),洞顶全是石条拱就,洞底均为石板铺成。洞内冬暖夏凉,与洞外判若两个世界,就是盛夏酷暑,也觉寒气逼人。拾级而下数十步,就可听见哗哗水声,约行半里许,有一铁栅门,凭栏而望,东风渠水汹涌澎湃,在龙泉山隧洞中滚滚向东奔腾,直入张家岩,再进三岔湖。

再往前行,右边则是“大林坡”。古树参天,全是原始森林,乔灌上下重叠,藤蔓交织纵横,老树上苔藓密布,草丛中菌类丛生,鸟雀争飞,蝉虫齐鸣,山花烂漫,五彩缤纷……。

总之,小堰口内,山水灵秀,空气清新,花香鸟语,景色宜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实属避暑休闲胜地,更有名胜古迹探寻,中外游客络绎不断,农家乐生意火爆喜人。太平镇西部,是水果园区,数万亩枇杷、葡萄、黄梨、红杏、桃子、李子、柑柚、脐橙、核桃、碰柑、红桔、新津早、枣子、樱桃、西瓜、草莓,品种繁多,应有尽有。春天,树叶萌发,披绿滴翠,果花竞放,斗艳争奇,香飘四野,沁人心脾,蜂蝶上下翩舞,忙采花蜜,莺燕左右盘旋,争捉虫蝇。夏秋,硕果压满枝头,黄绿交相辉映,果园里,果农手摘丰收果实,面露丰收喜悦。公路上,各地商贩车辆来来往往,将太平水果运销五洲四海,大江南北。特别是太平的枇杷,果实硕大,色泽橙黄,果肉浓甜,果核细小,名扬海内外,为他方枇杷所不及。早在二○○一年,双流县人民政府就授予太平镇“枇杷之乡”的称号,太平镇不愧是“天府枇杷第一镇”。

太平镇历史遗迹繁多,自然生态优美,花果四季飘香,民风淳朴热情,确实是一个来了就舍不得离开的地方。

第二篇:风景名胜古迹解说词

风景名胜古迹解说词

山西名胜古迹介绍之杏花村:地址:山西汾阳县城北15公里

有古井一口,俗称神井。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

据古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的水源。

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刻碑,盛赞佳酿。神化传说中的“醉仙居”酒店,最为人乐道。有谓仙翁老道,衣著褴褛,三次饮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变古井为神井。

杏花村北依文水,南靠汾阳,自然环境好,交通很方便。改革以来,汾阳县政府为扩大杏花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为使名特酒(汾酒、竹叶青)更具吸引力,下工夫致力于四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全国唯一一座独立的汾酒博物馆,藏有中外各界名人的书画作品3000余幅,并兴建了“酒都碑廊”。

现在,酒乡杏花村气候宜人,环境舒适,正期盼客人的光临。

蒙顶山风景名胜区宣传片解说词

雅安蒙顶山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的名山县境内,紧傍成雅高速公路和318线国道,东距成都121公里,西距雅安15公里。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通过国家旅游局检查验收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历史上与峨眉山、青城山并称蜀中三大名山。峨眉山是普贤菩萨在那里设立道场而成为一座“佛山”,青城山因张天师在那里修道而成为一座“道山”。蒙顶山则因女娲在此补天,夏禹治水在此祭天,茶神吴理真在此种茶而成为一座“神山”。三座名山各具特色,三足鼎立,组成了驰名天下的蜀中三座名山。在“蜀中三大名山”中,蒙顶山的历史文化最为悠久,我国第一部地理志《尚书.禹贡》有载:“蔡蒙旅平,和夷底绩”。这里蔡蒙之“蒙”,即指蒙顶山。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顶山就已经形成了对茶神、女娲神、大禹神的信仰。而此时道教还没产生,佛教也没传入中国。因此,即使是峨眉山、青城山成为文化名山的历史也要比蒙顶山晚几百年。

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蒙顶天下雅。这蒙顶山的“雅”字如何得来?待我慢慢为你讲来:

山之雅,一在于秀。蒙顶满山拥翠,爽心悦目,其森林覆盖率高达95%,植物树种有58科373种,其中珍稀树种有珙桐,千年银杏,五星树,八人会抱的红豆杉,千年的野生古茶树,以及婀娜多姿的红杜鹃,红白玉兰,七心茶花……这里面,尤以“仙茶”、“仙菌”(又名千佛菌,学名灰树花)、“仙果”(无胚白果)、“仙笋”(方竹笋)最为独特。每逢初春时节,万物

复苏,争相吐蕊,山里景色美不胜收。蒙顶三十八峰,各具秀姿。环列山巅的上清、甘露、玉女、灵泉、菱角五峰,如“五峰参差比,真是一朵莲”。站在高高的五峰顶上,东观峨眉山、瓦屋山,西看贡嘎山、夹金山,北览西岭雪山、天台山,一山览六山,此情此景非它山可比。故世人有“蒙顶旷览绝天下”之说。今在智炬寺前一石座上还留下清代文人黄云鹤写的“旷览”二字。蒙顶山春天山花烂漫,茶畦拥翠;夏天云烟飘渺,蓊郁清景;秋天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冬天火树银花,瑶峰绝壑。春香、夏凉、秋览、冬雪,各领春夏秋冬四季之佳景。“人夸峨眉天下秀,蒙顶堪比更添幽”。

山之雅,二在于古。蒙顶山文物古迹,历史遗产颇多,而且保留完好。为人瞩目的有“七株甘露种,五峰碧云芽”的皇茶园遗址,“乳滴倾听久,还防动雷雨”的蒙泉古井,“日月盘根转,风雷入地含”的石笋,盘龙翩翩起舞,分颉有遗篇的盘龙亭,“云来钟杆湿,僧定古楼空”的永兴寺,“不知何年代,骓在白云巅”的天盖寺。还有自唐至清分工管种茶、采茶、制茶;评茶的庙宇千佛寺、静居庵、智炬寺、永兴寺。阴阳石麒麟,蒙顶山全石牌坊,工艺精湛,令人稀奇。还有近代作品大禹像,蒙茶仙姑,皇茶石虎,因造型厚动,位置迁宜,也添雅议。

山之雅,三在于高。蒙顶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声名远播,高雅独特的茶文化,享有“蒙顶名茶扬天下之说”。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早年西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蒙顶山腰药农吴理真就开始在蒙顶山载培训化野生茶树,在五峰之中手植七株,“高不盈尺,不生不长,不死不灭,迥异于寻常至今而春生秋枯”,后人称为“仙茶”,也就是现在的皇茶园《中国茶经》(陆宗懋主编)就有详细的记载。蒙顶仙茶不断,由于品质特佳,制作精细,自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被引为皇帝祭天祀祖的专用品,一直沿袭至清末(1911),历经1146年从不间断。在民间,蒙顶茶被看作祛痛除疾的神奇之物。五代毛文锡的《茶谱》便传为“服一两能祛宿疾,二两眼前无疾,三两固以换骨,服四两为地仙矣”。这未免传得过于神奇,但蒙顶茶的保健价值,确实是得到科学证明的,华西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实验证明:“常喝蒙顶绿茶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癌保健措施”。在新世纪之初,蒙顶山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原产地地域保护产品,这更为蒙顶山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蒙顶的雅,融入风景,凝于品味,但久闻不如一见。现在请允许我取道禹王宫,参观茶史博物馆,登天梯上“天盖寺”。我将依次向大家介绍沿途景点。

天梯。从我们踏上天梯的第一步开始,我们便正式进入蒙顶山风景区了。相传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众登蒙顶祭天,曾历经此道。古时,每至阳春三月,县官带领僚属各僧人,亦沿此道上山,采摘贡茶。天梯从禹王宫至天盖寺正殿前有石梯1436阶,落差240米。故自古有“上山高不极,云梯可到天”之说。眼前的天梯置身于山顶悬垂飘渺的云雾之中,登山石级盘旋飞,有道江泉珠戛玉。在天睛的时候,登天梯向南俯视,茶畦杉径,座座山峰像只只凤凰,沐浴在旭日初升的朝阳中,披着霞光跃跃欲飞。这就是蒙顶山特有“丹凤朝阳”胜景。向西鸟瞰,巍巍周公山下温泉尽收眼底,浪漫之都雅安城群楼林立,青衣江更象一条玉带,飘逸萦绕。金鸡关以东九道山脊如九条巨龙矫首腾飞,向青衣江扑去,这便是世人常说的“九龙过江”。

天盖寺。登完古道天梯,便置身于蒙顶山五峰之下的天盖寺。因史载:蒙顶山雨偏多,俗称漏天。故以“漏天之盖”而得名。寺始建于汉代,宋淳熙年间重建,占地8000平方米,寺周12株银杏参天蔽日。该银杏据传为西汉药农吴理真在蒙顶山亲手所植始植14株,唯有一颗王(雄树)在七十年代因雷击而亡,另有一株后(雌树)也在伟人邓小平去世当晚向东方拔地而起,至今仍是蒙顶山一大迷解。1996——1997年银杏树通过科学手段人工授粉,所产果实圆而无胚,且腰挂绦带,被奉为“玉带空心果”,在古时,人们赞曰“仙果”。

从玉女峰府视下来,十二株银杏苍秀勃郁,犹如一只强劲有力的关爱之手将天盖寺这个“婴儿”揽在怀中,安静慈祥。逢春至秋,置身天盖寺品山、品茶、品文化,不实为蒙顶山最佳去处。天盖寺前始刻于大清雍正元年的“天下大蒙山碑记”出自于中国第一部地理志《尚书》,是蒙顶山茶文化的有力证明。1978年冬,中国茶史专家陈木缘教授受国家委托,组织十余人的专家队伍,到全国各茶区进行考察,为撰与《中国茶叶通史》搜集材料,到蒙顶山实地考察时,他看到有关蒙顶山人工种茶的史料,尤其是天下大蒙山碑文时,兴奋地说:“我走遍了各省名茶区,从未见到有时间、地点、有名有姓的记载。”后来他在《茶业通史》中写道:“蒙顶山有我国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这样较为严密的说法为蒙顶山确立其茶文化发源地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天盖寺主殿茶神殿中间为时代建筑古柱大殿。西汉药农吴理真在此结庐种植仙茶。故正殿塑吴理真全身坐像,右塑茶圣陆羽,左塑宋朝雅州(今雅安)知府雷简夫。殿内陈列历代茶具和有关文史标本。游人至此,休憩品茗,听茶文化介绍,赏蒙顶千年活化石——“龙行十八式”茶技,吃茶膳,购名茶,潇潇洒洒,清清闲闲。

阴阳石麒麟。跨出茶神殿,走过“人间仙境”洞门,漫步幽径,一堂石屏映入眼帘,这就是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重修甘露灵泉院时选蒙顶山特殊石料精心雕刻而成的石麒麟,麒麟头顶辽阔的云天,足踏翻腾的海水,无论春夏秋冬,晴雨皆同,浮雕上的云雾和海水终年湿润,而麒麟却始终干燥,为蒙顶之一大奇观。在麒麟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一座三开门布局的石牌坊,驻足细看右过有“一飘甘露”四字,字上方有双狮戏球,浮雕始终为干,左也有“龙聚雾蒙”字的上方有双凤互朝浮雕常年为湿,而中间门上方则有“西来法沫”四字,字的上方龙凤浮雕也是常年为湿。据传,右门为历代采茶僧人必经之道,而左门为宫女侍从之路,而中间则为历代钦差检贡必走之径。一座牌坊精雕细琢,无不显示出古人建筑水准的高超,一座牌坊它无不展示出中国古代一种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

古蒙泉。相传为西汉吴理真种茶汲水之处,又称“甘露井”。传说羌江河神之女从此井出入,故又名“龙井”,井侧立有“古蒙泉”和“蒙泉”两碑,均刻于清朝。井后石壁上斗大的“甘露”二字苍劲有力。此井有盖,形如盘龙,据《雅州府志》载:“井内斗水,雨不盈,日旱不涸,后人盖之以石。游者虔礼,揭石取水烹茶,则有异香。若擅自揭取,须晴日,即时大雨”。游人至此,常有揭盖而天下雨的佐证。在过去年代,历来逢旱时,古蒙泉是虔诚的人们祭祀天神求雨必到之处。

皇茶园。继续前行,过彩色龙照壁,神秘的皇茶园映入眼帘,因周围五峰形似莲花,皇茶园正落于莲心,而成风水宝地。西汉甘露大师吴理真植灵茗之种于此,“高不盈尺,不生不长,不死不灭”,自唐到清,每岁于园中采茶360叶(注:象征中国阴历的360天)为正贡,作皇室祭祀太庙之物。”此园始建于唐朝,宋孝宗淳熙一年(公元1180年)正式命名。园的正面大门前有刻有二十四座弥勒佛(象征中国阴历的24个节气)的精美砂岩香炉,(香炉部份受损)为历代采摘贡茶、烧香祭茶所用。园后有石虎巡山护茶图像,体现了皇茶的尊严性。蒙顶山皇茶园是我们游览蒙顶山重要景点之一,体现悠久深厚的茶文化。

蒙茶仙姑。1985年名山县文化局根据记载蒙茶仙姑和吴理真的爱情故事,选用汉白玉将蒙茶仙姑的塑像塑在了蒙顶山的最高峰,塑像高5.3米,其雕刻手法和艺术特点通过仙姑的从头脚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最鼎胜的三个朝代女性特点:汉代的头式、唐朝的服饰,现代人的线条和身段。蒙顶山多雾,神话传说当年蒙茶仙姑和吴理真结为夫妻。因蒙茶仙姑为河神之女,吴理真为凡人,人神结合触犯天规,河神强行收回了蒙茶仙姑,蒙茶仙姑临空去时抛下了身上穿的白纱巾,化成了蒙顶山的浩渺烟云。“千载美赞万断,一尊玉魄永存”有媒体记者这样感叹:“即使站在川藏线上看蒙顶,蒙顶山也犹如一位披着婚沙的朦胧少女在翩翩起舞。”我们现在站在蒙茶仙姑脚下,所处的位置即为蒙顶最高峰,海拔1456米,这里近可腑碧峰峡,远可眺贡嘎山。

甘露石室。又名蒙顶石殿,当我们欣赏完仙姑的风姿后,转过身,即可看到甘露石室。石门、石柱、石室、石梁,为双檐斜山式全石结构建筑,漏光不漏雨,建筑风格甚为独特。相传此屋为吴理真种茶休憩之所,也是神话传说当年吴理真和蒙茶仙姑结庐处,历经历史沧桑,此室仍然保存完好。

红军纪念馆。人们常说,“要知工作苦不苦,看看红军二万五,欲知生活累不累,看看红军老前辈”。座落于蒙顶之巅的红军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红军1935年11月进入名山县的活动史实,除文字图片外,还有兵器、货币、分田证、公文包、石刻标语与实物。馆内尚存有红四方面军217团所挖的战壕,工作遗址。馆周围有邓小平、徐向前、张爱萍、刘伯承、杨成武、肖华等题词的碑刻,驻足这些实物和题记面前,四周林林苍翠,遥想红军北上抗日历经之艰难险阻,缅怀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敬仰中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禅惠之庐。世人云:“旅游蒙顶山不登后山等于白攀”,当我们步入后山时,顿感世外桃源意境。薄雾翩翩,山泉潺潺,藤萦慢绕、鸟鸣山涧。座落于后山的禅惠之庐正体现了深山古寺的韵味。该庐是宋朝佛学界一代宗师禅惠结庐修行,著书立说之处。是禅慧大师创建蒙顶山派“龙行十八式”茶技的场所。游人至此,驻足烧香,春闻香、夏体凉、秋览胜、冬赏雪,游趣倍增,好不遐意。

蒙顶山文物古迹甚多,现在向大家介绍的是永兴寺。该寺地处蒙顶山西山麓,相传三国时,天竺僧空定大师来华,见蜀蒙顶山云雾缭绕,古木参天,有大乘气象,结庐于此,有“梵音远播三千界,各随其心而深解之意,是为建寺之始”。大梵音院历经晋、隋三百载风雨,有五台道宗禅师发宏愿重建名“龙泉院”取蒙顶山龙脉之意。唐末五代战乱频繁,佛教衰弱,待赵宋立,天下一统,佛法再兴。西域不动大师来蜀(台湾佛教界大师考证,不动禅师乃天竺人)佳锡蒙顶山。此庙易名“龙泉院”。不动禅师悲心广大,集显宗经典及瑜伽诸部而成《蒙山施食仪规》。此仪规留传至今,凡大乘佛教在大陆、台湾及东南亚等国,佛教徒晚课作仪规。以超渡孤魂野鬼。其智其愿,其悲甚行,如甘露之天上妙药,普渡众生,而获“甘露祖师”之称。清初,有僧照恩出于儒门,因佛典有“续禅灯于不坠,永兴兴永遐昌”之句,更名为“永兴寺”。此僧因出儒门,胸怀慈悲,兴办义学,教贫家子弟,名声远播,后二百年义学成为定制。代代举办,至民国三十年止。“蒙顶佛经传天下”绝非虚传。现在的永兴寺,山门右雕有九龙盘绕图案。该寺大殿石楼3间两阁12米,为全石结构建筑,该殿有一种现象令人叹为观止,那就是从不结蜘蛛网,也异常清静,就连两米多高的佛像身上也滴尘不染。寺内文人雅士留下众多笔墨,是永兴寺一大瑰宝。逢佛教节日,善男信女纷涌而至,永兴寺至今仍香火旺盛。

第三篇:凡是经典,必定珍藏!中国风景名胜古迹,导游词.

凡是经典,必定珍藏!中国风景名胜古迹,导游词.

中国风景名胜古迹

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纵横千年、驰骋万里。在中国的大地上,有多少壮丽山河,就有多少不拘一格的精彩风光;有多少丰富的文物古迹,就有多少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人文风光和无限的自然让人驻足流连,不断回味、遐思,中国风景名胜古迹,凡是经典,必定珍藏!五岳名山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天山

武当山 黄山 庐山 四姑娘山 峨眉山 珠穆朗玛峰

梅里雪山 雁荡山 武夷山 火焰山 青城山 普陀山

玉龙雪山 阿里山

江河湖海

哈纳斯湖 青海湖 长江三峡 杭州西湖 泸沽湖 漓江

海南岛 长白山天池 壶口瀑布 纳木错 黄果树瀑布 滇池

德天瀑布

自然景观

魔鬼城 鸣沙山月牙泉 九寨沟 黄龙 海螺沟 稻城亚丁

蜀南竹海 张家界 石林 西双版纳 五彩湾 吐峪沟

库车大峡谷 新疆胡杨林 坝上草原 神农架 虎跳峡 苍山洱海

宫殿陵寝

秦始皇陵 北京故宫 明十三陵 乾陵 西夏王陵 沈阳故宫

清东陵 清西陵

园林艺术

北海 拙政园 避暑山庄 颐和园 网师园 狮子林

留园 圆明园

名城古镇

平遥古城 曲阜孔庙 西安 南京 同里 宏村

西递 丽江古城 交河故城 高昌故城 洛阳 周庄

乌镇 凤凰古城

宗教圣地

莫高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布达拉宫 大足石窟 五台山

麦积山石窟 大昭寺 乐山大佛 扎什伦布寺 雍和宫 外八庙

文明古迹

长城 楼兰 天坛 都江堰 黄鹤楼 华清池

古格王朝遗址 山海关 嘉峪关

睿智导航

睿智网址导航

下载太平镇风景名胜古迹典故拾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太平镇风景名胜古迹典故拾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