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5:4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1年3月7日—13日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为县委、县政府出台帮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调查地点:田幺坪村、黄柏园村 调查方法:工作驻点、走访、访谈

一、总体现状

㈠留守儿童比例大。在这次调查中,两村405名儿童中,有178名农村留守儿童,占同龄儿童的45%;就学90人,占在校生比例35%;辍学20人,占适龄入学留守儿童10%;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㈡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2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20%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70%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23%被托付给亲友。

㈢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9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㈣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25%,中等占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抽烟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㈠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分布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的家庭。由于家境贫困,监护人每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关心学习更是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

㈡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过度溺爱。

㈢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对监护人的教育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有时做出过激行为逃离出走,从而使得监护人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㈠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导致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三、对策及建议

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我们更应该站在对留守儿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

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为社会培育出一代及格的接班人。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

1.家庭教育方面。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第三,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

2.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方面要重点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各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

二、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三、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四、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建立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制度,设立“留守儿童”档案,经常性地与他们沟通情感,弥补其缺失的亲情,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得到生活上温暖。

⒊政府及社会方面。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学生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①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县、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②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③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引导,真正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帮到您!>>

> 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为家庭带来收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并将长期存在的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他们远离父母,承担了本不该这个年龄承担的诸多压力和问题。为从根本上了解留守儿童目前生活、学习、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经发放问卷调查表、实地走访和座谈等方式对我市留守儿童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xxxx市留守儿童总人数为4352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为2760人,占总数的63.4%,大多数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少数人寄养在亲属和朋友家中。>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失去父母庇护和正常的家庭教育与沟通,孩子学习成绩较差,亲情缺失,成长过程处于长期放纵状态,性格得不到良好的规范,心理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思想道德得不到及时的培养,加之教育管理不到位,社会关爱不足等因素,致使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存在着“感情失落、生活失管、学业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防、健康失保、行为失控”等困难和问题。>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1.社会体制不完善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由于土地少、机械化作业以及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使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固守的土地中解放出来,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得不选择进城务工,并形成家庭化流动趋势。在不能轻易放弃城市工作机会的同时,又因住房、户籍、就学、升学以及高额学费等因素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致使“带不出”与“回不来”的双重矛盾突显。>2.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到了只能通过进城务工的方式才能生存的地步,他们大多是可以在本乡本土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但他们教育意识淡薄,抱着快速改善家庭生活现状的求富心态,不惜抛家弃子,背井离乡,疲于赚钱。在经济方面小有收获的同时,他们放弃的是对孩子的监护,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对子女的关爱、沟通和教育,造成的是孩子在成长初期就已感情失落、心理失衡、行为失控等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3.农村教育相对落后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经调查,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一些优秀教师选择进入条件相对好的学校教学或应聘到外地城市生活,使得农村学校在师资配置方面明显不足,老师素质参差不齐,致使部分农村学校仍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理念,将有限的师资还是放在了追求升学率上,升学必考科目是他们研究的主要方向,成绩相对好的学生是他们关注的主要对象,而道德、情感、心理、安全、法制等方面却疏于管理,流于形式,留守儿童在得不到家庭情感交流和教育的同时,又一次失去了学校对他们思想行为梳理和引导的机会。>4.监护责任不到位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不可忽视的原因。调查中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留守儿童多数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来抚养,少数寄养在亲属甚至朋友家中。由于体弱多病、年龄差距大、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与孩子沟通方面存在很大困难,重养轻教,基本都是限于照顾孩子的吃穿和冷暖,而对于孩子所想、所需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出现了问题往往有的是包庇、怂恿,有的是打骂、体罚,造成孩子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成年。>

三、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 >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已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针对留守儿童自身特点和存在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市委市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使留守儿童普受惠、受实惠,如配新校车、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医保实行覆盖、寄宿食堂卫生监管,以及市委组成志愿服务队伍,儿童社工队伍,结对帮扶等。市妇联为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设定专人具体负责留守儿童的组织、协调工作;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的专题调研,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加强了阵地建设,在全市303个行政村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并利用“三八”维权周、“六一”儿童节等有利契机,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为儿童提供心理辅导;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在山城镇大湾村和大安村建立了两所留守儿童学校,配备了乒乓球桌、电脑,手风琴、学习机等促进儿童成长的设施,选拔责任心强、热爱留守儿童事业的人员作为辅导员,定期开展活动;组建自愿者队伍,组织有爱心的党员、教师、离退休老同志等担任志愿者,以“爱心、自愿、就近”为原则,开展了“春蕾女童”捐资助学、“送温暖”、“手拉手,心贴心”等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电视、报纸发出爱心倡议,号召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乡镇政府和教育部门针对留守儿童亲情关系疏远,家庭教育缺位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农村德育工作网络站,建立了教职员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开展家庭大走访、“大手拉小手”、亲情对接等活动,通过学习辅导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定期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辅导,有针对性地为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家教宣传活动、家教讲座等,着实提高监护人教育辅导儿童的能力。民政部门针对贫困留守儿童家庭给予适当生活补贴及开展了节假日慰问活动。卫生和计生部门组建了志愿者医疗服务队,经常深入社区、村屯,为留守儿童免费进行体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关爱之手,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学习上给予支持的同时,还经常保持与孩子的沟通和联系,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四、对策和建议>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平安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目前生存、发展状况,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以政府为主导,采取有效措施,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一是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以及各部门的日常实际工作相结合并纳入全年工作考核目标,为留守儿童切实解决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难题,不断提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水平和成效。二是由宣传部、教育局、妇联、团委组织牵头,通过媒体及印发关爱农村孩子倡议书等形式,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开展“留守儿童社会共育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学校,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教育留守儿童。设立“留守儿童帮扶基金”,专门用于对成绩突出和生活有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奖励和慰问。三是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农村青少年集中的地方有计划地开展“留守儿童寄宿制工程” 或者开办专门的留守儿童宿舍,配备专门的生活(学习)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主阵地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让农村留守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四是政府、教育、编制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建立教师队伍补充制度以及优秀教师工作交流制度,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老化、师资短缺及部分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五是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开展送书下乡活动,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农村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2.健全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机制。一是家长联系机制。农村党支部和学校要切实担负起与外出家长的联系工作,有条件的村部或学校要开设亲情免费专用电话,条件较差的也要借助书信等形式让孩子跟家长保持联系;通过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每学期要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了解留守学生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二是监护人培训机制。充分利用乡镇学校、村小学、村部中设立的家长学校等阵地,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家访等途径,加强对孩子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之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的水平。此外做好代理家长、义务联络员的招募工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以弥补家长教育空白以及纠正监护人的不正当教育。三是心理疏导机制。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碍问题,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心理咨询和矫正活动;开设心理教育课,聘请专业教师为他们授课,让这些孩子的烦恼有方倾诉,有的放矢,帮他们打开心结,解除心魔,克服自身弱点,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阳光生活。>3.引导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创业就业。一是政府尽快出台扶持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实施 “回归工程”。二是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通过摸底调查等方式对企业用工、工资待遇、项目信息、致富门路等备受农民工关注的问题进行疏理,并将疏理结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乡镇(街)发送到外出人员手中,鼓励农民返乡择业。三是积极引导,改变父母外出方式,尽量避免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由一方陪伴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给予亲情照顾,给孩子创造快乐成长的家庭环境。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暑期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我被分配到了XXX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来到立新村近一个月,对XX村有了大致的了解。立新村面积XX平方公里,村内有河塘XX个。所辖XX个居民小组,户数XX户,现有人口xx人,xx多人外出打工,xx多个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走入城市去打工挣钱,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我在村内对此进行了调查。

父母外出打工后,与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的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现总结如下几点:

一、思想状况

一些留守儿童性格内向,不合群,他们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主动和别人交谈、沟通,不愿意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由于缺少父母的教导和指引,有些自认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关心与爱护,思想难免偏激。但是不能以偏概全,始终也有许多儿童思想积极健康,能够主动的与别人友好相处。

二、日常生活

父母走后一般会把孩子交由自家老人看护。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

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过度溺爱。

三、安全问题

游泳是孩子们在暑期最喜欢的一项活动,但因游泳而造成的悲剧却频频发生。许多溺水事故常没有任何征兆,如游泳时突然抽筋、跳水时撞伤头部等。在此情形下,没有他人的帮助很容易发生溺水,因此父母必须教育孩子绝不能在没有成人的监督和陪同下私自外出游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87.5万名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死于意外伤害,数以千万计的儿童因意外伤害入院治疗。我国一些地区调查资料显示: 溺水儿童意外死亡排名第一。孩子了解世界,除了用眼看、用手摸,还喜欢用嘴尝,一些五颜六色的小丸子等十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此误服也是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位医生称,从玩具零件、纽扣、笔帽、图钉,到老鼠药、农药、外用药,乃至胶水、汽油、水银、强酸、强碱等,儿童误服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所以,要将家中的危险物品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一、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

一是责任意识不强。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 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 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 上就失去了重心。

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 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导致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

三、对策及建议 1.家庭方面。

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 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其次,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暑期孩子留在家中的时间较长,家长应对家中的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把药品或化学品,如酒精、汽油、清洁剂、农药等放置在孩子不易找到的地方

2.政府方面

提高工资福利待遇,逐步将职工工资提高到与经济发达地区同工种﹑同劳动强度﹑同工作效率对接的工资水平。发展本地经济,留住

劳动力。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回到家乡,在家门口就业。

3.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第四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一、导言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留守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关键时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因此,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一个亟需正视的社会问题。随着全国范围内对三农问题的日益关注,农民外出务工现象成为了社会的焦点,也由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中华家庭研究会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人口问题研讨会透露: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及以下占86.5%。按照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随着进城就业农民人数的增加,“留守儿童”数量也将进一步增加。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徐永光先生指出: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只是中国农民的家事,它实实在在是国家和全民的国事。如果农民工子女目前的教育环境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变,出现进城的“流动儿童”被社会“边缘化”,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被家庭“边缘化”,那他们离“毁掉的一代”就不远了。从目前的资料看,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非常多,无论是在学术方面还是官方方面。但绝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方面或者是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整体进行分析研究,其内容大都分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等几部分。鲜有完全针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活动。正是基于此,我们资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睢县农村留守儿童调研小组希望在此次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模式探索”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开展调研活动,并通过此次调研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探索出一些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通过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深化自身的认识。

二、调研分析

(一)调研目的地的留守儿童情况 按照当前社会的主流观点,本次调研活动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含义界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少年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出外打工,且时间在半年以上者。首先从宏观上,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居全国首位。根据河南省教育厅2007年7月统计,河南省外出务工农民男女总数达到了1002.2071万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了201.8118万名留守儿童,占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总数的15.20%,其中小学阶段留守儿童有127.8124万人,占小学阶段的14.40%;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有73.9994万人,占初中阶段的16.08%;在寄宿制学校上学的留守儿童有59.3004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总数的29.38%。其次从微观上,据睢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统计,睢县全县14周岁以下的留守学生有4万人左右,占全区初中、小学在校生人数的30%。从睢县的统计情况看,睢县的80万人中有近22万的农村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约占全县人口的27.5%,打工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70%。全县留守儿童经过统计有18367名,其中小学生有7125名,初中学生有11242名。在这些留守儿童中,除去有父母一方在家的,其中的95%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5%是被托付给其他的亲友照看。

(二)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在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许多留守儿童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上不是很适应,由此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饮食上的不能保证。在调研过程中,有的留守儿童就提及到过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是感觉不好,当爸爸妈妈回来时自己的生活会改善。而且据仲集小学的校长和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相比在衣着上有很大区别。首先表现在父母都没有外出打工的孩子衣着都比较干净,而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的衣着则比较脏,这是在生活上缺乏关怀的表现。其次这一现象最突出的时间就是季节变换的时候,在换季的时候父母都没有外出打工的孩子夏天穿的就是夏天的衣服,秋天穿的就是秋天的衣服,比较符合季节的变化特征,而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则不是这样,经常会出现天热了还穿着厚衣服,天冷了还穿着薄衣服的情形。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的保障不是很充分。

2、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这一关键时期却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和心理失衡,因此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往往表现出性格内向、内心空虚、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任性、极端、暴躁,有的甚至小小年纪就沾染上吸烟、喝酒、赌博、甚至是小偷小摸等恶习,有的则是因心理长期压抑而导致行为偏差、性格扭曲和心理逆反。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家庭的关爱,从他们的眼神里很难找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他们普遍过早地成熟了,却又无时无刻不渴望着父母的爱抚。总的来说,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

3、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是爷爷奶奶,这些人的年龄较大,还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普遍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的方法往往不是很合理,有时对孩子照看不到,有时对孩子过分宠爱。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很少能在学习上给孩子们以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方法、教育态度上还是沿袭老一套,在同孩子的交流和沟通上存在鸿沟和障碍。

4、留守儿童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的在外打工,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十分有限,这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的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可能就是孩子在生活上难以得到好的照顾,以至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和行为习惯。此外,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间由于缺乏抚慰与关怀,在以后也会在亲情的培养方面产生消极的影响。

5、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在平日的表现中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的特征。其通常表现为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等;有的留守儿童则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长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以至成为老师和邻居们眼中的“问题儿童”。

6、在留守儿童中“读书无用论”思想泛滥,学习积极性较低。在农村,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属照顾的,而这些人的文盲率普遍较高,这些人读书写字都是问题,更无法对孩子进行学习上的辅导。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良,衍生了“不上学也可以外出出来打工挣钱”的错误想法,新的“读书无用论”在有些农村泛滥成灾。但影响更为深刻的是,大部分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给留守儿童留下这样的印象:我不上学,只要外出打工就能赚到钱。因此更加不好好学习,甚至认为上学花的那些钱是“冤枉钱”。我们的了解中,老师说有近一半的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的成绩是在中等偏下的程度。

7、留守儿童生活条件不平衡,精神世界空虚。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庭亲情对他们的照看不周,他们的心理状况与其他儿童的情况也迥然不同。加之大多数的农村学校没有相应的素质教育课程,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这也导致了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空虚。此外,农村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通常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年人,他们在知识上、精力上、经验上都缺乏对孩子精神方面的关注和帮助。这些因素致使一些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空虚,由于平时无事可干、无人在管一部分留守儿童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而另一部分留守儿童,则产生了一些诸如自卑、孤僻、情绪低落等情绪。

8、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中安全问题存在较多。留守儿童安全方面的隐患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他们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且自制力弱,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在走访过程中,校长和不少教师都提及了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问题,一方面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另一方面临时监护人又由于年龄、身体等各方面的原因,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从而容易导致留守儿童被伤害或伤害他人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论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模式新探索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解决的重点或者是核心就是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本质是留守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家庭因素的缺失引发的问题及由此引发的其它问题。所以我们认为,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所探索的方法和措施都要会让着这个核心和关键来展开,或者能为这一核心和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便利,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调研小组的全体成员也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都予以关注。只有我们联合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一种共同的工作机制,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共同采取措施,这样才有可能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这一重大问题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

四、小结

此次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模式探索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约一周的时间,实践调研团队的全体成员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紧张、忙碌、令人疲惫的工作中。在实践中表现出了严谨的实践态度、勇于挑战的勇气、不畏艰苦的气魄、、、回想调研开始之前,当决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调研时所有的队员都积极地开动脑筋,为实践活动寻找切入点。经过大家的讨论,决定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模式探索”作为此次暑期实践调研活动的题目和切入点。一方面是由于这一题目和切入点的主客体比较清楚,工作方向比较明确,不会出现无处下手的局面;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一题目的意义较为重大,当前这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法大都较为单一,缺乏较为全面的考虑和系统的开率,如果我们能够从我们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一些新的措施或方法,那么这次实践活动的意义就显得十分重大了。为了做好这次暑期调研实践,队员们广泛的搜集信息,认真的策划实践的每一个细节,严格、科学的设计问卷调查表„„这一系列工作为此次暑期调研实践的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实践的过程中,队员们更是发扬不怕吃苦、不惧疲劳的作风,为了能获得真实、确切的数据和信息承受着炎热的气温一个村一个村挨着的进行问卷调查活动。在问卷调查结束后,大家又一丝不苟的投入到问卷数据的统计工作中。队员们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怕艰苦的作风一直贯穿于实践活动的始终。可以说这次实践活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应为队员们的付出才促成了此次实践活动的成功。总结此次实践活动的成败得失,我们认为,我们在实践活动之前所做的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实践过程中队员们辛勤的付出是促成我们成功的关键。但在此次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最为明显的就是对问卷的设计考虑不周,致使许多的受访者不回答最后设计的开放型问题。这是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但总的来说,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使队员们得到历练的同时也给队员们提供了一个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知识、深化认识的机会。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使所有的队员都获益匪浅。

第五篇:苏北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苏北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与自己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的少年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转型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当前,政府和社会舆论都在关心农民工流动子女在城里就学的问题,但更大一个弱势群体———农民工留守子女在农村的生活学习和安全健康等状况又如何呢?为此,我们小组对此进行以苏北农村留守儿童为例的专题调研。得到如下结论:

1.子女亲情需求严重缺失 由于常年在外忙于打工,他们的父母平时回家次数很少,经调查显示,其中一年内仅在春节回来的占82.3%,还有17.7%两到三年才回来一次。由于长期的分离和缺乏联沟通,使得亲子关系会出现障碍,亲情关系缺失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带来了严重后果。

2.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子女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大都比较积极。因为,他们认为,读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但是,留守子女实际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农村父母文化程度小学学历或初中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因此,他们的职责主要在于监督子女学习,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控力,监护人本身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的家庭监督作用,再加上孩子自身心理存在问题干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子女自控力的形成。特别是在当今诱惑繁多的社会环境中,出于孩子的好奇心,就更难以培养自控力。因此,养成良好的自控力显得遥不可及。

3.监护环境令人担忧

留守家庭中大多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隔代监护成留守子女主要的监护方式。尽管隔代亲人也愿意照顾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很多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调查中不少亲戚也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这样的环境下,孩子难以受到良好的照顾,如果托由外人照顾,还有受到虐待的可能。

在教育态度方面,严重缺乏良好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只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非但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反而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因为爷爷奶奶对孙辈一般都比较溺爱,总是尽量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容易使孩子性格放纵,不服 管 教;而亲戚仅仅希望维持留守子女的生活,能有所交待就可以了,因此也是疏于管教。甚至有些孩子还产生了“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孤僻内向、胆小怕事的性格特征。

4.安 全 健 康 隐 患 凸 出

众 所 周 知,农 村 社 会 治 安状况 比 较 复 杂,安 全 隐 患 诸 多。对 留 守 子 女 来 讲,安全、法 律 和 生 理 饮 食 健 康 等 方 面 知 识是他们安全防范以及保护自我健康的手段,但对留守子女调查结果中显示他们严重匮乏该类知识。农村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安全健康观念非常淡漠,对生理知识方面难以启齿。这些因素导致了留守子女安全健康知识处于真空状态。由于留守子女缺乏防范生活隐患的武器,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必然会面临着很大的危机。特别是每年的暑假期间,由于监护人对孩子监护不力,致使孩子出现溺水或突发事故死亡的事件经常发生,严重威胁着留守子女的健康安全。因在家没什么事情可干或不想干,许多儿童都迷上了互联网,他们在网上做的事主要就是玩网络游戏,看不良影片,这给儿童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5.教育网络缺失,教育理念落后

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问题。教育本身是一个网络的概念,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我国农村这三方面的教育都比较薄弱,这也是留守子女教育状况每况愈下的重要原因。留守子女本身缺乏家庭教育,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没有给予相应补充。尽管学校是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施单位,但是受经济状况、教育观念及农村基层教师资源缺乏等因素影响,全方面教育效果甚微。再加上有的乡村学校应试性过强,片面强调升学率,而忽略对学生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得留守子女甚至连倾诉的渠道都没有,更加孤立无助。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从入学教育、学校建设、户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逐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城就学问题,并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歧视性待遇,确保流动儿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的落实,解决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村流动父母的后顾之忧。

2、政府应组织力量,展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探索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新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让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 健全经费投入机制,提供物质保证。建立起留守儿童档案卡和联系卡制度,并采取对监护人进行培训等措施,有效地建立起长期维护留守儿童权益的机制。

3、应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寄宿条件,保证农村外出务工者子女“不但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要建立明确责任机制。坚持政府积极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原则,共同担负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任。三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是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因本地没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只好外出务工。因此,只有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让农民就近务工,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

4建立一个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在乡(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服务中心,建立劳务输出人员家庭档案,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服务”。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全市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及考评体系,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系统工程,纳入“城乡共建”责任体系,和妇女儿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全盘规划,统筹部署,统一督查考,加大经费的投入,总结和推广各地在此项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要落实评价机制,政府应对有关部门承担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评估。

(二)社会要主动关心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较差的问题,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从严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大力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突出整治好校园周边环境,重点加强网吧、电子游戏室等规范经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孩子们的精神污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农村留守儿童自理自护、自立自强,真正为农村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镜。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合集五篇)

    湖北黄冈蕲春县花园乡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1 年 7月 5日—8月3 日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分......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离家在外打工,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守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大量涌入城市,越来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及背景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儿童是社会的未来,是发展的希望。慎重的看待儿童留守问题是对社会的负责,对发展负......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8年2月---2018年5月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乡差距的增大。社会用工的增多,绝大部分青壮年走出农村在外打工,农村留手儿童无人照顾......

    天门市农村留守儿童专题调研报告

    天门市农村留守儿童专题调研报告 为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天门市妇联于5月份,对全市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研,采取发放......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精选五篇)

    以下是一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浏览借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

    嘉祥县农村留守儿童调研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 嘉祥县是农业大县,外出务工人员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我县青少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同时迎接市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