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注音读诵版)
sùwânsìqìdiàoshãndàlùnpiāndìâr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chūnsānyuâcǐwâifāchãn
tiāndìjùshēnɡ
wànwùyǐrïnɡ
yâwîzǎoqǐ
ɡuǎnɡ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bùyútínɡpīfāhuǎnxínɡ
yǐshǐzhìshēnɡ
shēnɡãrwùduï
shǎnɡãrwùfá
cǐchūnqì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zhīyīnɡyǎnɡshēnɡzhīdàoyě
nìzhīzãshānɡɡān
xiàwãihánbiàn
fânɡzhǎnɡzhěshǎo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xiàsānyuâcǐwâifānxiù
tiāndìqìjiāo
wànwùhuáshí
yâwîzǎoqǐ
wúyàn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yúrìshǐzhìdãxiâ
ruîsuǒàizàiwài
cǐxiàqìzhīxīn
qiūwãixuánnuâ
fânɡshōuzhě于日,使志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心,秋为痃疟,奉收者shǎodōnɡzhìzhînɡbìnɡ少,冬至重病。
qiūsānyuâcǐwâirïnɡpínɡ
tiānqìyǐjí
dìqìyǐmínɡ
zǎowîzǎoqǐ
yǔjī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jùxīnɡshǐzhìānnínɡ
yǐhuǎnqiūxínɡ
shōuliǎnshãnqì
shǐqiūqìpínɡ
wúwàiqízhì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shǐfâiqìqīnɡcǐqiūqìzhīyīnɡ
yǎnɡshōuzhīdàoyě
nìzhīzãshānɡfâi
dōnɡwãisūnxiâ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fânɡzànɡzhěshǎo奉藏者少。
dōnɡsānyuâcǐwâibìzànɡ
shuǐbīnɡdìchâ
wúrǎohūyánɡ
zǎowîwǎnqǐ
bìdài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rìɡuānɡshǐzhìruîfúruînì
ruîyǒusīyì
ruîyǐyǒudã
qùhánjiùwēn
wúxiâ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pífūshǐqìjíduï
cǐdōnɡqìzhīyīnɡ
yǎnɡzànɡzhīdàoyě
nìzhīzãshānɡshân
chūn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wãiwěijuãfânɡshēnɡzhěshǎo为痿厥,奉生者少。
tiānqìqīnɡjìnɡɡuānɡmínɡzhě
zànɡdãbùzhǐ
ɡùbùxiàyě
tiānmínɡzãrìyuâbùmínɡ天气清净光明者,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xiãhàikōnɡqiàoyánɡqìzhěbìsâ
dìqìzhěmàomínɡ
yúnwùbùjīnɡ
zãshànɡyīnɡbáilù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bùxiàjiāotōnɡbùbiǎo
wànwùmìnɡɡùbùshī
bùshīzãmínɡmùduōsǐ
â
qìbùfāfēnɡ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yǔbùjiãbáilùbùxià
zãwǎnɡǎobùrïnɡ
zãifēnɡshùzhì
bàoyǔshùqǐ
tiāndìsì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稿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 shíbùxiānɡbǎoyǔdàoxiānɡshīzãwâiyānɡjuãmiâwãishânɡrãncïnɡzhīɡùshēnwúqíbìnɡ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wànwùbùshīshēnɡqìbùjiã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nìchūnqìzãshǎoyánɡbùshēnɡ
ɡānqìnâibiàn
nìxiàqì
zãtàiyánɡbùzhǎnɡ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xīnqìnâidînɡnìqiūqì
zãtàiyīnbùshōu
fâiqìjiāomǎn
nìdōnɡqì
zãshǎoyīnbù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zànɡshânqìdúchãn藏,肾气独沉。
fūsìshíyīnyánɡzhě
wànwùzhīɡēnběnyě
suǒyǐshânɡrãnchūnxiàyǎnɡyánɡ
qiūdōnɡ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yǎnɡyīnyǐcïnɡqíɡēn
ɡùyǔwànwùchãnfúyúshēnɡzhǎnɡzhīmãn
nìqíɡēn
zãfáqí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běnhuàiqízhēnyǐ
ɡùyīnyánɡsìshízhě
wànwùzhīzhōnɡshǐyě
sǐshēnɡzhīběnyěnì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zhīzãzāihàishēnɡcïnɡzhīzãkējíbùqǐ
shìwâidã
dàozhě
shânɡrãnxínɡzhī
yú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者,圣人行之,愚zhěpâizhī者佩之。
cïnɡyīnyánɡzãshēnɡ
nìzhīzãsǐ
cïnɡzhīzãzhì
nìzhīzãluàn
fǎnshùnwãinì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shìwâinâiɡãshìɡùshânɡrãnbùzhìyǐbìnɡzhìwâibìnɡ
bùzhìyǐluànzhìwâiluàn
cǐzhī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wâiyěfūbìnɡyǐchãnɡãrhîuyàozhī
luànyǐchãnɡãrhîuzhìzhī
bìyïukěãrchuānjǐnɡ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避犹渴而穿井,dîuãrzhùzhuībùyìwǎnhū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第二篇: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心得
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心得
由王爱仁制作。
一、通篇简要概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是中国医学理论上养生的名篇。它与《素问·上古天真论》是属养生的姐妹篇,在古版本中,按全元起注本,也是在第九卷。今本《素问》也被移为卷首了。
全篇共分8小段。前面的四小段,以四季为序,讲述要求人们如何应四季之气的变化,进行养生的方法与道理;第五小段,以人的生存大环境为背景,说明天地之道,阴阳气交所形成的气象变化,与一切生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关系,进而,又点明人的生命健康与顺从自然之道的重要关系;第六小段,以阴阳之道来看待四季气象的变化,并具体讲明人因违逆四季阴阳之气,由此而造成五脏被损的严重后果;第七小段,从宇宙生命哲学的高度,阐述四时阴阳之道与生命存亡的本质关系,讲术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深刻养生哲理;最后一小段,是从预防医学和保健的角度,来认识顺从自然之道,重视保健养生对于人类少生疾病和不生疾病的重要意义。
由山东中医学院和河北医学院共同校释,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第五小段的[按语]中说:“本节文字,丹波元简认为与上下文不属,疑属他篇错简。可参。”其意就是说,这一小段文字本不属于该篇的内容,怀疑它是由其它篇中错误地编辑过来的。存疑者丹波元简为日本的著名汉医考证学者。
我认为丹氏的存疑,不能说完全不无道理,因为今存《内经》这部书,是大家公认的“非一时之言”,“非一人之手”,而是历代许多人,根据多种版本的传抄、印刷、保存、补缀、编辑、校正综合的结果,是一部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要想看到完全统一的个人专著版本是不可能的。据我所知,汉代的张仲景所保存的《内经》,并以此为依据,撰写出属于他自己的《伤寒杂病论》,与魏晋间皇甫谧所保存的《内经》,并以此为依据,还结合其他,撰写出属于他的《针灸甲乙经》。他们两人所见到的《内经》是否完全一致,就令人存疑。因为古代医书,属方技类文献,总的来说属禁书,秘书,不属于公开流传的文字,所以他们两人所见的《内经》,从来源渠道和版本就会有不同,因而内容有差异是完全可能的。
据现有考证,《黄帝内经》书名,从文字上显出,最早见到的是东汉班固所修的《汉书·艺文志》。而班固所修的《艺文志》又是根据西汉时期刘歆所编纂的《七略》为基础。而《七略》又是是根据其父刘向所编纂的《别录》为基础。而刘向所编出的《别录》,又是由多人编纂而成的,其中的医书类,就是由皇宫的侍医李国柱根据有关的方技类医书编纂而成,其中就包括有《黄帝内经》在内。李国柱在整理中,《黄帝内经》一书,是否是按原著完全照搬整理,这就存疑,我认为,李国柱既为皇宫内侍医,肯定有编者个人的创造,还有疏忽或遗漏等。
其实《别录》与《七略》都早已亡佚,据今存《艺文志》班固自注,他采用的《七略》也并非是完全地照抄,在整理中就加进了自己的意思。另外,现在公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认最早对《内经》作出注释的第一人为南朝齐梁人全元起。他是当时的大医家,他在为《内经》作注释时,有否对原著作修改,不得而知,因他的注释本已亡佚。但唐时王冰,由他编纂的《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著专家的研究确认,王氏就对全元起注释过的版本作了较大的补充与修改,如据我所知,其中就有篇章次序的更动,又加入了《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气交变大论》、《至真要大论》等篇章。到了宋代,经过唐朝王冰编纂的《内经》,又经过了当时林亿、高保衡、孙兆等人的校正与改误。又据李德新所著的《气血论》中所说:“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灵枢》是南宋末年史崧的“家藏旧本”,并经他改编了的。”仅从上面几例,我们就可略知《内经》一书在流传中,改动就较大,绝非是某个人的真实原著。这还仅是已知的,不知又有多少,在那民间学术研究相对自由的年代,大家在传抄、整理中,加进各有所爱所需的补充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我认为丹氏认为该段与“上下文不属”的评说,有些不妥。因为,今存的《内经·素问》版本,只所以是这样,那是因为某个编者认为这样更妥当。在该篇中的第五段,安插这样一小段文字,原编者认为恰好起到了整篇承上起下的作用。因为前面四小段所讲的是,四时应气的“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的理论与方法,而这些理论方法的提出,它是以养生必须“法于阴阳”,“把握阴阳”这样一个原则的。
古人哲学认为:天为阳,地为阴,人就生活在这个天地阴阳之间。而当天地阴阳合于道行的时候,藏德不露,自然就会光明平和,万物也因此欣欣向荣,生机勃勃;而天地阴阳不合道,藏德外露,阴阳乖戾的时候,天地就会“日月不明,邪害空窍”,万物就会“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因“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四时阴阳交替混乱无序,许多生命就会在半途中遭夭折。人和其他生命一样,也同样会遭此厄运。第五小段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它与后面几段的基本意思是完全一致,紧密相连的,又尤其是第七小段中所说的:“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其哲理就更是一脉相通。
二、关于“四气”的含义与理解
在篇题中有“四气调神”的说法,“四气”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可能会有人说,“四气”不就是四季吗,有什么不好理解呢。简要地说,可以这样认为,它就是指春、夏、秋、冬四季气象的变化,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四种不同的气象,所谓“四气”与“四时”,在气象学范围内是相通的。如以阴阳为气,按阴阳学说来讲,四气又可称为春少阳,夏太阳,秋太阴,冬少阴。但为了深入了解它的养生含义,就不能这样浅显而又简单地认识,而应更深入地了解其内在的实质。
首先,我们要问,古人为什么会将四季气象的变化来作为养生的重要条件?古人这样认为,难道是纯粹的主观臆想和猜测?是一种纯粹经验之谈?从《内经》整篇著作来看,显然不是这样的。学者们都认识到,《内经》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治病防病的医理著作,《内经》与中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从《内经》的文化内蕴来看,《内经》的最根本的医理,《内经》的学说根基,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与天文学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哲学与天文学是《内经》医理的基础理论之一。基于这样一个道理,所以我们必须对“四气”的更深刻科学含义,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四气”对养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古人要以“四气”作为养生的重要条件?在《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中说得很清楚,其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又说:“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这就是说,人是由天地阴阳气交应运而生的,也是由四时之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循环往复,不断更替养育而成的。人之所以能顺应四时之法,这都是天地父母养育的结果。基于这样一个道理,所以古人才将“四气”作为养生的重要因素。
这里谈人类的生成,很鲜明的表现是一种无神论的思想,是彻底唯物主义的。虽然没有达尔文式的进化论的思想理论,但肯定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物质运动的本身的结果,这一点是无疑的。所谓自然物质,就是气;所谓运动,就是气化运动;运动的方式、法则,就是阴阳之道。道是什么,“道无鬼神,独来独往”(同上篇),它是自然物质气独立运动,又是有常有序的天地法则和运动的一种模式,这一点,与老子的道学观是一致的。(请参阅我在网上的发贴《浅说老子论道》)
由于人类是由天地之气所生,四时之法所成,所以人类在养生时,当然不可离开天地阴阳之气和四时之法这个道了。对此,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第七小段中,作了较为经典的概括:“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注意这个门,既是生长之门,同时也是死亡之门。是沉是浮,是生是死,关键就在于是否能顺从于四时阴阳变化这个根本道理。
现在又有一个问题,“四气”和“四时”既然有相同的含义,为什么在该篇中没有用“四时”,而是采用了“四气”,这个“气”对于养生又有何种更特殊的意义?
《内经》中的气,与老子所言的气,基本是一个意思,都是指的构成这个宇宙物质世界中最小最小的单位,或者说一种状态。这种气的物质状态,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又可将这种气的物质状态,划分成为三大块,即天气、地气和人气,由此构成物质世界天、地、人的三类物质现象。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在《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中也有如此类似之说:“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这里又提出了一个“气交”的概念,何谓“气交”?在同篇中的解答是:“上下之位,气之交中,人之居也。”这就是说,天上的气与地下的气,由于相距遥远,本来是彼此独立自主的。只有由于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上下交流,天地之气才发生关系,这个气交区就是中间地带,也就是人类产生和居住的地方。
从《内经》的发生、发育学来说,人和万物一样,都是由天地之气相交而化生成的。人由天地之气生,也由天地之气养,人的生、长、壮、老、已,这一生命过程,都始终与天地气交有着紧密的联系,天地气交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另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内经》中所讲的气,是一种永恒处于动态变化之气,“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万事万物的生生息息的各类现象,就是处于气的这种永恒变化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相薄之中。而气的变化运动方式就是升降出入,《内经》认为它是事物最为基本的运动变化方式。在同篇中又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接着又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那么万物又是如何体现出气的升降出入的呢?以大自然与人,及其相互的关系来说。《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中说:“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又说:“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变为什么?“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这就是人类所居住的天地气交所形成的大自然气象环境的基本情况。就人体而言,人体中的气血津液的变化,就现在的中医基础理论来看,也同样是由于脏腑组织中,气机升降出入而造化成的。如脾胃系统,脾主升清,胃则主降浊,其升降关系是了了分明的,它是人体气血津液在后天中的主要来源的重要机理。再如心肺与肾系统的关系。心主血脉,肺主气,又通调水道,肾主水,又主纳气。肾所掌控的水液与气,就必须通过心肺向下源源不断的转输,而心肺的动力来源之一,又必须有肾气的化生,升清和温煦濡养,这也是一组相对的气机升降关系。就以肾系统的功能本身而言,肾主水的功能的发挥,又主要依靠于肾的气化作用,在肾气的作用下,肾的机能否开合有度,能使来自于心肺的水液分清泌浊,又能使清者上升,浊者下降,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肾气上升者,又能复归于心肺的气血循环之中,而下降之气促使浊水,则流入膀胱,排出体外,这其中的机理,升降出入都包含有。既于自然与人的关系,人气与天地之气的交流,人体的新陈代谢,其出入的化机是再明显不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处于整个宇宙万物的升降出入的气交运动变化之中。
既然人的产生,人的生长发育都完全要受控于天地气交的制约。而天地之气又以天气为主,这是因为地球只是无限宇宙苍海一粟,所以人类对于宇宙天气的变化规律的认识,就成为人类为生存而斗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我国古人早已认识到宇宙天体是一个永恒动态的物质形态。宇宙的构成模式,有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现在许多学者读一致地认识到,其中宣夜说是古人最为先进的宇宙观了。所谓宣夜说是《晋书·天文志》中一段记载,其说:“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又说:“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在《素问·天元纪大论篇》中,“大虚寥廓”一段的说法也是极其相似的理论。
对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现在人们已认识到,在各天体之间,地球在众天体中只是处于一个相对的位置。由于空间位置和引力场的关系,各天体在永恒的动态中,仍然有一定相对的有序恒定。在相对有序的恒定中,地球在太阳系中,太阳和月亮;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北斗星;还有中国人所认识的28宿星等。这些星球在相对恒定又有规律的位置变化中,都对地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其中又以太阳与月亮的影响最为显著,太阳又是主宰者。
现代科学已经知道,太阳系只是整个银河系中成千上万个的星系之一。太阳是一个正在燃烧着的火球,由它所产生的热核巨变的能量,是维系整个太阳系结构能量的主要来源。地球的演变,地球上生命的来源,他的发生、演变,生命的成长和发育等,除地球本身的原因外,其主要就是太阳的能量作用的结果,“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人们认识到,并对其作出一个极其通俗的真理概括。对于太阳意义的认识,在《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也有明确的表述,如其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又说:“天运当以日光明”。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自身也自转。中国古人就是凭直觉经验来认识太阳这种活动的,其中有周日的活动(太阳自转),也有周年的活动(太阳的公转)。在太阳的周年活动中,人们以地球为中心观望整个宇宙,从经验中,人们所看到的是太阳是绕着地球转,而且太阳在天球上运动的轨道,总是在发生有规律的偏离,人们还发现其中一个轨道偏离来回周期,就正好是一个回归年。而这个太阳在天球上的轨道,也即人们在天空中一年所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道,这也就是中国天文学上所说的黄道。同时,地球也绕地球轴不停地自转,这个自转所形成的轨道面就是人们所熟悉的赤道。天文学已发现,黄道与赤道的关系,既不是平行,也不是垂直的,而是有一个23度27分的夹角。正是因为这个夹角的存在,才使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两个直射点和斜射点。就是这个直射与斜射点,因在地球公转的一年中,它们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由此才形成了地球上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因为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就能获得更多的太阳热量,且白昼比黑夜长,所以北半球气温就处于一年中最高的时候,由此就形成了夏季;而这时太阳的斜射点却在南回归线,南半球就因此获得较少的太阳热量,相对黑夜比白昼长,也因此,南半球就处于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即冬季。反之,当太阳直射由北回归线转向南回归线时,其结果也就是相反的。至于春季和秋季,那是因为太阳直射点和斜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上移动过程中,由此所形成的太阳能量递增和递减,由此所形成的能量和温差而造成的。中国古人虽然不懂这些更深刻的科学道理,但古人从天空中的斗转星移,太阳阴影的偏斜的变化过程中,还有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也认识到了一年四季气节变化和规律。
《内经》中所提到的“四时八正”(《素问·八正神明论篇》),指的就是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而“八正”就要加上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内经》中还提到过:“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这些就是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所确立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等中国传统式的天文气象知识。整个地球的气象变化为什么会如此的变化多样,究其原因,就是前面已经说过的黄道与赤道的关系,它们相交有一个23度27分的夹角所造成的。在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在一年中,由太阳直射和斜射,在地球南北半球表面所辐射给予的能量的多少的变化,由此才造就成了地球表面能量和温差的多样性,还有气象的多样性,这一切,都是由于天地气象变化的结果,这一切都主要要归功于太阳这位能量大师创造的结果。我们今天所掌握的天文、历法、气象等多方面文化知识,也都是以太阳为中心,太阳系天体运行功能在我们认识中的反映。
天文、历法、气象,由此所形成的自然科学文化知识,这些都是人类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对天地气象变化认识的经验总结,反过来,这些自然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又指导着人们如何地进行生产劳动和生活。一年四季的变化,人类十分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种什么?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人类的生产劳动和衣食住行等,都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有序地变化着,整个自然也会在时间的变化中变化着。春天的桃红柳绿;夏天的荷花绽放;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红梅怒放,这一切都会在四季中有序地进行。春种秋收,二十四节气,在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中,也有相应的不同的农事安排。七十二候,它告诉人们,不同的气候有不同的物候,如“白露:初候,鸿雁来;自北而南也。”以表现天气与事物间的紧密联系。总之,气,或者说天气,还包括地气,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是阴阳二气,是主宰着整个自然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物质力量和能量。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内经》还认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这就是说,阳气为天,阴气为地。又说:“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素问·天元纪大论篇》)。在天地气交关系中,天阳中又包含有地阴,在地阴中也包含有天阳,天地阴阳之气是相交一体的,只是天地气中阴阳的主次各有不同而已,天以阳气为主,地以阴气为主,这就是天地之间,人居的地方气交的基本状况。《内经》又说:“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这句话据清代医学家张志聪注曰:“夫岁半以上,天气主之,是春夏者,天之阴阳也,故天以阳生阴长。岁半以下,地气主之,是秋冬者,地之阴阳也,故地以阳杀阴藏。”(见《黄帝内经素问校释下册·天元纪大论篇·注释4》)这就是说,在一年之中,春夏两季是以天气为主宰,天是“阳生阴长”,故春夏两季的生命特征也是以生和长为特点 ;而在秋冬时节,是以地气为主宰,地是“阳杀阴藏”,故秋冬两季的生命特征也要随着气的变化,转而以封杀收藏为特点。这就是春、夏、秋、冬四季或“四气”,为什么生命会有生、长、收、藏的运动特征的由来。
由此,我们知道,气的实质是什么?“四气”的变化实质又是什么?气就是地球表面由天地气交所形成的大气,现代科学分析,大气中其主要物质构成为:氮、氧、二氧分碳、水蒸气和少量的惰性气体等等,这些大气,既有地气中的地磁、地热等的作用因素,但更主要是,还有天气中太阳辐射能的作用因素,因此,大气中含有丰富的太阳能的力量,当然还包括有地气能量的因素,这些,就是大气中能给予生命活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也是“四时”之所以要称之为“四气”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气”中气的变量差异,是因为太阳所给予地球能量的多少差异所造成的,天地阴阳两气相交后所产生的差异造成的。春夏两季是由太阳能辐射走向直射到直射的一段运动过程造成的,而秋冬则是太阳能辐射走向斜射到斜射的运动过程造成的。这两段过程的决定因素,都取决于太阳能所给予的多少,也即天气的多少,这是形成“气”的主要的决定因素。当然也不可忽视地气的作用,我们所言的气,应是天气和地气相交后的气。所不同的是,在天地气相交后,有一个以谁为主体而言的。如在春夏,天气给予多,天气主之,也即阳气主之;而秋冬时,天气给予相对少,地气主之,也即阴气主之,因此,春夏和秋冬就有阴阳气的差别,天气和地气的差别。基于这个原因,因此,在地球表面中,凡缺少通风和阳光照射的阴暗角落或居室中所存在的任何四季空气,虽然它们仍可让人生活,但这些都不能属于养生要求中所言的“四气”。四时之气的气,是以宇宙天气为主,天地阴阳相交,因四时变化而成之气,非其它一般所有之气,它有严格的科学内容。但是,在特别严寒的冬季,还有南北极和接近南北极的地方,在这个时候,和这些地方,因阳气太少,阴气太重,也即地气太重,生命为了防寒,需要躲避风寒,需要躲进地窖里“猫冬”,靠地的热能保护生命,这是这类时空范围内养生的需要。尽管如此,但是,在一定的时候,还是要走出来,少不了对阳光的沐浴,接受天气的保养。
三、关于“调神”的含义和理解
在篇题“四气调神”中,“调神”的含义又是什么?如何理解?
“调”就是调节,那么“神”是指的什么?在《内经》中“神”字和概念出现较多,它绝不是指宗教中的神的概念,也不仅仅是一种人的精神活动所包含的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内容。关于《内经》里“神”的含义,我较同意雷顺群先生所著的《黄帝内经中的科学思想》第一章,第四节,形神论中所解释的一种说法。他说:“在《内经》中,‘神’这个概念有多种含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1、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
2、指生物和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和生理机制;
3、指人的精神意识。
1、神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和功能和规律
这一含义在《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一小段中说得很清楚。其中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接着又说:“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从这些论述中,很明显地告诉我们,神就是天地物质运动的一种功能和规律。这种功能和规律表现在广漠的宇宙中,就成为一种高深莫测的玄机,而表现在人的认识中就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道理和法则,而表现在地面上,就成为我们所看到的万事万物生生不息的变化。由变化生出包括五味在内的万物,由事物的道理和法则就成为了人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智慧和知识,而宇宙中的奥妙玄机,由于人类还无法完全认识和掌握,所以就自然成了神秘的东西了。神,对于整个自然界来说,它不是宗教概念里唯心的神,而是物质运动本身存在的玄妙机理,“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我们所见到的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由于天地间事物的神机在起作用。“出入废则神机化灭”,事物的升降出入没有了,自然促使事物运动的神机也同样不存在了。
2、指生物和人的生命活动生理机制的显现
何谓神?《灵枢·本神》说:“两精相搏谓之神”。这是《内经》从人的生育角度来说的。同样的说法,在《灵枢·天年》中也有类似的论述。黄帝问歧伯,人是怎样生成的,歧伯回答是:“以母为基,以父为楯”。这些都是讲的人的生育要以父母的精血,阴阳两者相交合才能化生而成,由此而生成的是一个有神彩的生命。神与形体是统一的,只有“形与神俱”才能显示生命(《素问·上古天真论》)。“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灵枢·天年》)。神是指生物和人的生命活动生理机制的显现。在同篇中又说:“何者为神?”“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这种生理机能具备成形后的人的生命显露存在的活力就是神。如我们在生命世界里所见到的,包括人和动物在内的一切生命活动现象,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其生命的神彩、神态和神气。生命是有神还是无神,这是显示生命有无活力的最为主要的标识。
一个人如果生了病,生理的机能活动不正常,出现了缺陷,人的神彩、神态也会相应地出现问题,如没精打彩,精神萎靡不振,其生命的神气就会要损失一部分。如果病危病重,结果神气完全丧失,也就是人的死亡。从生理机能上来说,血气的旺盛与否,是体现人的生命有神与无神的关键所在,因为“血气者,人之神”(《素问·八正神明论》)。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一个健康者,气血鲜明,充满活力,显示有神,而一个有病者,则往往是浑身苍白无力,精神萎靡,显示的是无神。另外,血气旺盛中的气,也要正确理解,这个气也不是一般普通气,而是精元之气。只有精力旺盛之元气,这种血气,才会使人的生命富有神气。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在生命体中,只有精气和健康血液有机地融为一体,才会显示出具有生命活力之神。如果说,机体某部分虽然也血色鲜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红,但是溃烂的流血,有的血色变紫或灰暗,病者处于痛苦之中,其神态也会暗然失色的。
3、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个神就包含有人的意识活动在内的全部精神活动。《灵抠·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也是相同的意思。在《内经》中比较鲜明地论述人的有意识的精神活动,只在《灵枢·本神》篇中有较为明显的论述。其中说到:“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显然是一段关于人的心理发生过程的概述,以心代替脑(由于认识的局限,中华传统文化中还未认识到脑的结构与功能,因此就用心来替代了脑),用心来认识周围的物质世界。首先感知这个世界;由感知到回忆,就会有记忆意识;由记忆意识到和主体需要结合一体而存贮起来时,就成为人们的行为和目的,这就是意志;因意志化为行为的实践,就会形成了人的初步思维活动;再由初步的思维活动到高层次的深思远虑,并进而能驾驭这个物质世界,就成了人类的智慧。
这是神的发展高级阶段的体现。神由物质运动中功能与规律表现的初级阶段,发展到生物与人的生命生理机制的显现,再到高级的人的思维意识活动的出现,这是一个意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它是由自然界物质长期运动发展的最后结果,它就像其它事物发展一样,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都是事物必然发展的一个过程。
基于以上的理解,所以“调神”中的“神”绝不仅限于精神中意识思维活动,以为调神就仅是调节人的思维意识活动,如人们正常劳动、工作和生活中问题的思考,语言的交流等。而是包括了思维意识活动在内的全部生命和精神活动,其中有概念式的思维,还有情感思维、实践意志行为思维,还有无意识、下意识的全部生命机能活动心理等等。概念思维就是我们全部以概念为主要内容的语言思维心理活动;情感思维则是人的全部主体需要和情感心理活动;实践意志行为思维则包括有人的全部意志表现、动机目的、行为实践等等诸多方面。所谓无意识和下意识的生命机能活动心理,就是指心脑血管神经低位调节中枢的全部机能活动,也即现代生理学上所讲的自主神经的全部活动。
这里还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养生需要“调神”的“神”,是以心脑血管神经低位中枢为主体,而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是从属,而语言思维心理活动则是从属中的从属。“调神”不是要人们去有意识地限制或控制人们的思维语言活动,这是很不切实际的,有违人性规律的,即使是在有计划的健身阶段,如“坐禅”之类功,对语言思维的限制或调控也是短暂的。而整个的养生的调神,是泛指一个人一天中清醒时刻的主要心神态,如心态是紧张状态还是放松状态;是痛苦悲哀,还是欢快喜悦;是好动喜动,还是宁静安闲;是心意开阔、奔放、积极、向上,还是心思重重,心恢意懒,心意死寂等等。这个心神态的调节,主要是要求人们有意识地限制或控制心脑血管神经低位中枢的活动,还有相应的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而语言思维活动只是为后两者的调节间接服务的,因为调节和如何调节,这些都需要心脑血管高级神经中枢的组织、管理和安排。如从另一角度而言,在生理方面是指调节全身的气血活动;在心理方面是指调节整个心态变化;而思维意识活动则只是做一个清醒的调节管理者而已。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我们明确了调神的含义,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养生就必须要应四气而调神,调神这一方法对于养生究竟有何等的重要意义?
为了明确这一问题,我这里借用《灵枢·本神》中的部分内容,还有整个《内经》中有关神和形神的理论,一并来进行分析和认识。
《灵枢·本神》第二小段中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这一段话说的是,人和其他万物一样,都是由天地之气相交而生的,天德者,为天上之阳气、功能,还包括宇宙的法则,地气为地下的阴气和功能,在宇宙法则的支配下,这两气相交而生,生者中其中就有精气,也即元气,精气就是孕育生命的物质。再由这阴阳两种精气相搏击,就产生出了神,这是生命显现的最基本的一种状态。有神必有形,神形是统一的,这是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基本理论,《内经》也认同了这一理论,认为人的形体是随神而产生的,有神必有形,反之,有形也必有神。神昌则形壮,神衰则形弱,神不存则形也亡,如《素问·移精变气论篇》中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从以上我们就知道“神”在人体的生理与心理构成中的重要地位;“神”在神与形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神和人的生命的重要关系。《灵枢·天年》中也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因此,我们就可以这样结论说:调神就是保命,就是养生。一个聪明的智者,懂得这个道理,就会用这种方法来保护自己,如《灵枢·本神》中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这句话的基本意思就是说的调神的道理。有知识的人知道养生就必须懂得要顺应四时气象的变化,并与之相适应之;要以平和的心情,无忧无愁,安居乐业;要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道理,调节好人与自然,人自身体内部的阴阳关系,使之阴阳统一,刚柔相济,达到一个人与自然,人体内组织结构的和谐关系。
四、应“四气”如何“调神”各类方法的理解
应“四气”如何调神,本篇前四小段按春夏秋冬四季时序,就较具体地讲了如何按照四时气象的变化,调节以精神活动为主的全部生命机能活动,以适应四时的生长收藏的生命规律,达到人体养生防病,身体健康的目的。下面就这前四小段中的养生方法和道理,作出我的理解:
1、春季养生话调神
“春三月,此谓发陈”。
春天的三个月,大地解冻,万物复苏,处于冬眠的动物也开始从洞里爬了出来,开始新的生活,埋在土里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在冬天已凋凌的树木,又生发出了新芽和嫩枝,这就是“发陈”。“陈”是什么?陈就是万物生命的基础,原有旧的东西。“发陈”就是原有的基础之上,生发出新的东西,如种子的生根发芽,树木的新枝嫩叶。可以这样说,有生命的万事万物,在春天来临之际,都会有一个除旧布新的“发陈”的生命生发过程,只是以植物表现最为明显而已。那么我们人类的身体在春天的“发陈”又表现是什么?由低等级植物到高等级动物的人类,在春天的生发机理肯定是不一样的。在动物界有所谓的猫叫春,动物的发情期,而人类就不是这样。低等级生命的“发陈”在人类的身体是如何体现?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现代科学似乎还未有人研究过,或产生什么研究的成果,但我从自然哲学的逻辑推理,生命的演变,虽然有形式到内容的简单和复杂,低级和高级之别,但生命适应自然的基本机理是不会改变的。
在人体中,春天里又是如何体现出生命的生发机能的,根据现代科学研究的知识来认识,我认为只能是生长素和干细胞这类具有生长和再生能力的生命物质和组织才有可能。从现代医学的理论,我们又知道,人体组织细胞常在新陈代谢中更新换代,这是一个人之所以会从婴幼儿长大成人的根本原因;另外,人体还有自我的修复能力,在一定范围内被损坏的组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修复再生,这是人体患病后,之所以会康复的最根本原因。人体之所以具有这样一些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生长素和干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生长素和干细胞之类,恐怕就是人体具有生发能力的主要生理因素,而这些东西本身,也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有一个新陈代谢,不断更新和增长的度数,是否这这些东西就是在春天里生发的主要内容,这是我的一个猜测。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天地间充满着一片生机,万物欣欣向荣。我们人体也一样,在春天里,也是人的一年中身体机能组织最俱生发的时节,如一个人的发育最好时节,就应该是在春季。
当然,人作为高等级的生命,他不似植物那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那样明显的季节性的生命节律,但在人体中肯定隐蔽地存在着,只是他的这一规律的运行更加高级化了而已。这方面的研究资料我还未发现,但我猜想,在春天中,人的生机向荣,恐怕就是体现在人的俱有再生修复能力的细胞繁殖上,如干细胞的新陈代谢,干细胞里生长素的新陈代谢等等,这些因素,在春天里,应该是最活跃的,这些东西是促进人的生长、发育、病理修复的主要因素。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入夜就睡,早早起床。虽然要求早早起床,因春分前还属昼短夜长,春分后才逐渐发生逆转,这样就使身体有一个相对充分的睡眠时间。“广步于庭”是指在开阔的庭院内漫步、散步;“被发缓形”是指披散着头发,还包括宽衣解带,使形体自由舒畅,无所拘束。这些,一是指在时间上,让身体得到应有的休息,二是指在空间上,让身体有一个充分自由舒展的天地。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使身体的神机生发,各种生理机能都能健康的运转,使身心与自然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以使志生”。“以使志生”这是本篇“调神”的关键。
意志是人的精神组合活动中调节的重要杠杆,人的意志不仅支配人的实践行为,同时也支配人的全部思维活动,也支配感情。如果一个人意志消亡,这个人不仅思想和行为都处于惰性之中,连情感也会失去控制。一个人之所以人情绪低落,关键还在于意志的消沉。因此可以这样说:意志力高涨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主要支撑力量,同时又是情感调节的重要旋纽。所以在春三月中,万物处于生发的时候,春季养生的调神,最为主要的就是使志生发,有一个良好的适应春天生机勃勃的心态,这个心态就是要使人保持一个为争取幸福生活的旺盛的斗志。古人曰:“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主要讲的是农业生产。在人们的生活中,新春的依始,为了今后一年的生计,也要立下大志,只有这样,人的精神状态才充满希望;才富有朝气和生机。
当然,“以使志生”这个“志”说的是意志,这只是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这个“志”还应是指包括精神活动在内的整个全身的神机的取向。在春天里,就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是这个全身神机,就如种子一样,是它的生发季节,生根发芽是其主要动向。大地冬去春来,由阴转阳,阳气渐渐的不断滋生。在阳气的推动下,人的全身的机理就如春芽一样,在解冻的大地上破土而出,生发开来,整个体质和生理机能在气血充盈的滋润下,充满活力,生机勃勃,都要生发出新的东西。由此,人的精神状态也会显得神采亦亦,充满朝气;人的思维也会更敏捷,思路更开阔,大脑的神经元,肯定会在新陈代谢中有更新的发展。总之,整个神机,在春天里是充满生机的,主生是其主要的特点。生就是为下个季节夏季由生到长打基础的。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人到了春天,一般人总会感到身体疲乏无力,困倦欲睡,这就俗语中所言的“春困”。究其原因,现代医学的解释是:冬天,人体体表心血管较为卦闭收缩,血流量相对减少,抗寒主要靠衣物来维持体温,而大脑的抗寒除帽子外,主要靠头发,相对来说,头部经常是裸露于外,因此,大脑的血流量就比身体部分要显著增加。到了春天,随着春暖大地,人的衣物也渐减,相对来说,人的表体的血流量也就相应的增加,而大脑的血流量也就相对减少。在整个冬季已习惯于高血流量而工作的大脑,一下子减少,就会出现一种不适应症,这就是“春困”的主要生理原因。
“春困”与“志生”是相矛盾的,因而在春季养生中,我们一定要想法克服这种“春困”的现象。其方法有:为了早起,就必须入夜就睡,即早点睡的意思,以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多增加一些户外活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能,减少身体表面的血流量,而保证脑部血流量要求多的需要;多从事一些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少做乏味之事。在生活中一发现困乏,就要立即用其他方法调节消除。不要因为困,就认为需要休息睡眠,如果已经有了充足的睡眠保证,一困就又去睡,是不对的,这是有逆于春生的道理的,长此下去,就会形成病理的机理的。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这三句话还是为调神而说的,是调神的三原则。绝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人对外部世界的关系。这三句话首先是对“志生”而说的,其次,它是指人的“志生”后的一种精神状态,即心态。对“志生”而说,是指春天只能立志,不能丧志;只能是意气风发,充满希望与憧憬;只能一心向上,不能有任何丝毫退缩或停滞不前,或瞻前顾后,更不可灭杀自己的志气,为他人所夺。志的生发,要象春天幼芽和嫩枝嫩叶一样,那样的生机勃勃,自由地舒展向上。作为一种精神状态,这就是说,不可让自己的心理充满着杀机、过强的好胜心、过严的管理心,这样,就会使人的心理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焦虑、怒气冲天,愤愤不平的状态。
从整个生理神机来说,在春季里养生,最好不要患季节病而影响身体的正常生发。如春寒而引发的感冒病;春湿而引发的湿邪病;春瘟而引发的各类流行传染病等。因为患病就会损伤身体,与春生,与春天“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的原则是相违背的,是逆春气而行的。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以上这些做法,就是适应春天生发的气机,养春天生发之道的养生方法和道理。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如果不是这样做,而是逆向春天的气机而为,逆春气而行,其后果会怎么样?在该篇第六小段中,有过说明,其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少阳代表春令时节的阳气。冬去春来,万象更新,大气由阴转阳,人体的气机也是如此地转换。如果在春天里,身体内的阴阳气交不转,不生新的少阳之气,那么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身体内的阴阳就会失衡。而缺少阳之气,即缺少春天生发之气,舒展向上之气,这一点,首先就会表现在肝气的病变上。因为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有春的气机,如肝气的疏泄、畅达、舒展的个性,就是如此。所谓肝气的病变,就是指肝气因无春天少阳之气的濡养,而使肝气郁阻不畅,气机壅塞,而因此发生一些与肝病相关的病变,有损于肝脏功能组织。另外,在春天不是“志生”,而是神丧、神灭、神志的萎靡不振,其心理状态必是紧张、焦虑、消沉、或怒气扰心,怒则伤肝;紧张、焦虑、消沉之心也同样伤肝,这些都不利于肝气疏泄、舒展、条达功能的正常发挥。这样结果,必会使肝气阻滞不畅,肝气瘀阻壅塞,其气机序乱,也会影响整个脏腑功能的无序的发生,如脾胃升降的无序化,心肺与肾功能升降出入的无序化。这样,后天的营养补充跟不上,阴阳平衡就会被打破,身体的营卫能力被削弱,身体素质自然就会降低。到了夏季,因为养生者不足,遇到夏季的酷暑,“重热则寒”,“重阳必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体内的阴阳变化就会失调,热甚反而会产生寒凉性的病变。
综合起来说,由于生者的不足,那么奉长者自然也要少,这是夏季患病的一个原因。
2、夏季养生话调神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万物茂盛秀丽。“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由于天地之气的相交作用,使得万物(许多植物)都结满了累累硕果。整个夏季是万物生长的茂盛的季节,我们人体也一样,在一年中,也是它的最关键的生长季节,由春天里生发出来的生命因素,如干细生长素等这些东西,到了夏季,这些东西如同枝叶果实一样,也会繁茂充实起来,成为成熟的生命生长要素。人体在夏季,恐怕也是在一年里生长发育的最好时节。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一入夜就睡,早点起床。夏季是昼长夜短的时刻,因此不要有厌恶白昼太长的心态,要舒心地安排好一天的工作与生活。
“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
这“三使”不能望文生义,孤立地来理解,这“三使”也是针对“调神”而言的,是一种适夏季生长心态的要求,它是关系到由春到夏,由生到长的养生观念的转变。
先说“使志无怒”。
中医理论认识到:夏季天热,热能生火,火为心的属性,因此夏季身体生火多为心火。从现代生理学来看,夏天气温偏高,新陈代谢加大加速,又多汗,所以血流量也相应加大加快,心血管功能也比其它季节要增强,所以中医认为夏季脉象洪大就是这个道理。心主神,心藏血,心火过旺就会因心气的推动,血液流动加快而引起神机的亢进,使人心情易烦发燥,甚至于产生怒气。基于这样一个道理,所以夏季调神,首先就必须“使志无怒”,要让人的神态在夏季里平和安稳,不轻易动怒。天气燥热易烦,“心静自然凉”,调心,调神,以静制动,以安静的心态除去烦劳,度过整个夏季,使阳气的生长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巩固。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夏天天气燥热,大地如蒸,心情自然不会好。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如果我们能在心态上调整一下,以静心来看待周围,天地自然也会清静下来,这样神志就好自控起来,生长的阳气也因此得以巩固,这样就不会为病邪所加害,这是顺应时节养生的道理。该篇中还说:“阳气者,烦劳则张”,说的是人过度的烦劳紧张,就会使阳气亢盛外扬。又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说的是人若大怒,就会使阳气与形体隔绝,造成气血的絮乱。又说:“阳气者,精则养神”,这是说的阳的一种生理功能,这就是说,阳气可能通过养神转化为精气类物质,在夏三月中,如果能做好调神这篇文章,就能为身体在一年中积蓄充沛的精力。
再说“使华英成秀”
华英就是指在春季里生发出来的全部新的神机,如身体机能中新增的细胞、组织的功能和机能的活力;新补充进来的气血津液物质;新的思想精神活动及相应的神经元细胞组织等等,这些,在夏季里都应象作物一样,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由生到长,再到成熟,这是夏三月生命成长的特点,调神也应该这样,使身体的全部神机更加丰茂健运,身体更加壮实,思想更加成熟。
再说“使气得泄”
就是说要使身体内气机畅通无阻,渲泄无碍。如果气机阻碍,瘀滞不畅,在夏天成长出来的阳气运行就会受阻,造成许多气滞病,如肝、脾、胃等的气滞病。如气机不通畅太过,新生长起来的阳气积蓄起来,就会使阴阳偏离,造成阳气偏亢。《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因阳气太强,就不能形成细致紧密的气机,阳的卫外也就因此失去作用,而导致外邪长驱直入,侵入机体,损害阴精。这样的阴阳两气不和,“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人的生命就难保了。如用西医的理论来理解,就是指人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等都不通畅,这就必然要造成人体内的能量和有活性的物质在某些地方堆积,造身体新陈代谢的混乱,有用的物质由有用而变成祸害,并由此引发各类组织和器官的炎症的发生。由于身体的病变,就必会引起身体的抗病、免疫能力和修复能力的弱化,而最后又酿成更大的疾病,乃至身亡。
“若所爱在外”
这是说人的兴趣爱好,人的志向,人的整个神态等,都必须向外倾注,而不是向内倾注,要面对生活,热爱生活;面对现实,热爱现实。人的整个心胸都需要向外扩展,就如万物生长一样,枝枝叶叶都在向四周伸展,扩展自己的外部空间。我们也要在外部世界里去寻找乐趣和生活。在整个夏三月中,千万不可郁闷,忧郁,完全沉浸入个的内心世界里追求什么,在夏季里患抑郁病是最大的忌讳。
为什么要这样,这是因为夏季是生长的季节,生长的特征是,其机体向四周延伸,这是夏季里生命动向的基本规律,我们的神态也需要符合这一规律,不可违逆。其次,夏季暑热,热生火,火为心性。火气是上腾的,也向四周扩散,因此,心主神明也需要向上向外扩展,不可内收或内聚。向内收内聚,这不等于是火势熄灭,这样做就会有害于心系的功能。用现代生理学的认知来说,也有同样的道理。在夏季里,人的新陈代谢和血的流量加大加强,心血管和神经的功能也同样加大加强,这是应气候变化所产生的生理机能的应变,这是合理的。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相反,这个人肯定是与世隔绝,一个人待在家里“静养”,脸色苍白,四肢无力,精神萎糜,毫无神色,是一个有抑郁症的患者。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这是说要顺应夏季气候变化,以养生长之道为主要方法。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在整个夏季里,我们注意养长之道的同时,还必须要注意防止各种有碍于养长之道的夏令病的发生,在意识里增设各类病的防线,其中要防的病类有暑热病、湿热病、感染病等。
夏季酷暑当空,热气不断地袭人。由于长期的暑热的煎熬,又无防备意识,就极容易中暑。暑病又分阳暑和阴暑。阳暑病为在活动中所得之病,是热甚所产生之病,而阴暑则为患者过于贪凉后所患之病。
古有“长夏多湿”之说,夏季是暑湿当令的时节,因暑必夹湿,暑湿也极易伤人。潮湿的空气,随着凉风或热风,侵入人体疏松的皮肤,再随血液和津液等进入内脏,就极容易导致脾胃的运化机制失常的脾胃湿病等。
夏季病毒、细菌类极易繁殖,各类饮食品也不易保鲜,极易变质,因此,人们极易感染各类消化道的传染疾病。
凡此种种,各类夏时的季节病,养生者都必须有意识地防范。以保证应夏之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
这是说,如果违逆了夏季的养生长方法,就会损伤心系功能。如何伤心,在本篇第六小段有相对具体的说明,其文说:“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其意是说,如果违反了夏气生长的规律,则身体中春天已经生发出来的阳气(少阳),就不会继续生长成为太阳(太阳为夏令的阳气),因此,一年中身体中的阳气的生发和生长就因此受阻。受阻的结果是心气受损,“内洞”为内虚,即心气虚弱的意思。心气虚弱,阳气不足,体质自然就差,抗病能力就弱,所以到了秋天时,就极容易产生疟疾类的病害。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作物在夏季没有结果实,秋天那有收成,身体里在夏季阳气没有形成长势,到秋天,当然就“奉收者少”,再到冬天,因体质的阳气不足,秋天患过病,到了冬天还会再患病,会使疾患缠身。
3、秋季养生话调神 “秋三月,此谓容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万物生长已停,“容平”就是生长之势平和下来,万物枝叶繁茂,果实饱满,只待人去收割采摘。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秋天天高气爽,秋风急疾,大地光明透亮,一片肃清。这是秋季里天地气的一片景象。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点睡,早点起,和鸡的生活时间相似,鸡入夜就归笼,天不明就打鸣。因为秋分后,就要开始转向昼长夜短了,所以早睡早起,就是为了相对地保持睡眠的充足,多以睡眠来养神。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使人的神志安祥宁静,以减缓秋天气燥、肃杀之气对人体的控制、制约、加害和影响,这是秋天里我们应着重建立起的一种心态之一。
联想起来理解,“以缓秋刑”,要减少秋季天气对人体的危害,在神情上除了安祥宁静外,创造一个较好的心理环境,同时也要注意秋天极易发生的疾病对身体的加害,要从心理提醒自己,加强防范,减少秋病因素对身体的影响。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秋天易患的疾病,除前面已经提到过的疟疾外,还有其他的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中毒,细菌性痢疾和大肠杆菌肠炎等。“病从口入”,这些疾病,多从食物和手的传播渠道感染。再就是秋燥本身对呼吸道的损害,又尤其是对肺部的侵害,引起津液的被损,造成唇干口燥,或呼吸道上的炎症,包括感冒和支气管炎,乃至肺炎等。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秋天是收割采摘的季节,我们调神也应适应这一气候的特征,要以收敛为主旨,要将夏季里施放的神情收回来,以心理内向一些为主,这是秋天里我们应着重建立起的心态之二,这样做是为了适应秋天“容平”,即平和的生命特点。
秋天天气特别干燥,因此,又尤其是要特别注意因秋燥所引起的心烦易怒,要防范秋怒。秋天老是愤愤不平,怒气冲天,这是与秋气的生命特点相背离的,这样的结果是,伤神、伤心又伤肺,这样会使人体的精气神都受到相应的损害。从养生意义上说,本来夏季生长出来的东西,经过这么一折腾,可能到秋收时节会“颗粒”无收,春夏的养生成绩,因而化为泡影。
关于民间流传下来的“秋冻”的说法,也即有人所说的“薄衣御寒”之法,似乎与秋养收之法有点矛盾。但是,仔细想想,并非是完全毫无道理。从其生理机理上来说,经过春夏的阳生阳长,一个人体内的阳气是得到了充足的补充的,因而中医所认为的“清阳发腠理”,属于保护身体,抵制外邪入侵的卫气,也是充足健运的。到了秋天大气气运阴阳交替的时候,阳气渐衰,阴气渐强,如果我们能够循序渐进式的加衣御寒,在初秋时,人体阳气还旺时,秋凉尚不显著时,可适量少加衣物,提起精神来抵挡秋凉,以此来增强身体御寒的素质是可以这样去做的。但是,不可千篇一律,而要因人、因时而异。如有病者、身体素质弱者、秋寒突然较猛来袭时等等,都要千万谨慎行事,不可盲从。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夏季是“若所爱在外”,而到了秋天就要相反,要“无外其志”。这与前面的“收敛神气”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这一句话讲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人在秋天里,最容易伤感,形成一种古人所说的“悲秋”的心理。为什么会这样,这时因为人的心理条件反射所造成的。秋天里,万物凋谢,一片荒凉,触景生情,人也会因此产生伤感,产生一种特有的秋思、愁绪。“无外其志”,就是劝人不要这样触景生情,不要这样去随意地联想,在秋季里,越要乐观向上的生活,要看到秋天里黄灿灿,沉甸甸的果实;要看到秋山红叶;要登高望远,看到秋天明静清彻,妩媚秀丽的起伏山峦、碧水蓝天和云彩。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在脏为肺,„„在志为忧”,又说“忧伤肺”。如果在秋天里过分地悲伤,伤及了肺,就会因此伤及全身,因为肺是脏腑中一个很重要的脏器。《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中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心与肺相邻,都处于上焦,胸腔的上半部,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很明显,肺的功能地位就是臣相的地位,辅佐心脑血管神经中枢,共同管理人体各脏腑功能的发挥。所谓“治节”,就治理调节,和心脑血管神经一起共同调节全身的机能活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中医认为肺的功能特征就是宣发和肃降,这是肺的特有神机,其实质就是清阳之气功能特征,所以肺气宜清不宜浊。而且肺是一个娇脏,极容易受损,如果“忧伤肺”,肺的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神机功能发生障碍,肺气逆行,浊气浊水上逆不轨,肺气就会由清变浊,形成肺气肿,肺水肿,肺炎,哮喘等多种疾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这是适应秋气的特点,以养收为主的养生方法。收为收获,收敛,或内收内聚。用四季养生联系起来说,就是要将身体春生夏长出来的阳气和相关的生命力物质,收集起来,以备冬季的收藏待用。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生活规则如违逆了秋气,就会损伤肺气,损伤中医所认识的肺系功能,同时,秋天应有的收获也落空。春夏新生长出阳气类生命物质,因秋病损失,故没有收获。秋无收,冬也就无所藏了,所以“奉藏者少”。因身体虚弱,阳气不足,到了冬天就易患病,如飧泄病,即完谷未化的泄泻病,多属寒证。
4、冬季养生话调神 “冬三月,此谓闭藏”
冬天的三个月里,是万物封闭收藏的季节。“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大地干裂,万物凝重,阴在外,阳在内,天地间的阳气是固守在内的,不会被轻易地扰动,同样,人也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扰动周身的阳气。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因冬季昼短夜长,夜晚阴气浓重,阳气不足,所以人的行为活动最好也适应这一变化,早卧晚起,让人们多睡一点,多静养安神,等到日出了再起床,迎接明媚的阳光。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这几“若”,是针对冬季里整个心神的调节而言的,这是冬季里应建立起的一种心态。
先说“若伏若匿”。
冬季是万物封闭收藏的季节,人们不仅穿棉衣棉裤,还要戴帽、围巾、手套等,总之全身几乎都要被厚厚的保暖物遮盖起来,必须裸露的皮肤区极少。人的神情、神气、神色等,也要“若伏若匿”,就是要隐伏,也要有躲藏起来的意思。
再“若有私意”
冬天里的隐伏、躲藏,就如一个人的隐私一样,要深藏于里,永生都不可轻意外露让人知知晓。
再“若已有得”
就好似得到一样自己十分想要的东西一样,无比珍爱,乐在心里。它与失是相反的,得是向内的,而失则是向外的。失去的东西,顾然可惜,遗憾,痛心,但人们总是不愿意去想它,而是将其遗忘,抛开它离我而去。
这“三若”是从几个侧面来说的,但基本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冬季调神要向内,而不是向外。为什么要反复地重复这样一个意思,这就说明这一调神方法,在冬季里的重要性。
现在的问题是,冬季里为什么调神要向内,不可向外,除了生命在季节里的生、长、收、藏的一般规律外,对于人来说,还有什么科学依据?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生命的神形是有机统一,这是人们认识的经验,也是科学的道理。中国传统哲学就是这样认识的,如《荀子·天论》中说:“形具而神生”。《内经》的医理和治病理念也是如此。《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在中医的“四诊”诊疗技术中,所谓望诊中的望神色,就是诊断病情的一方面重要经验。所谓得神,失神,有神或无神,这是中医判断病情的轻重、转归的重要经验之一。神与形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形,就会有什么样的神;反过来也是这样。
人体的外形,在冬天,皮肤腠理相对紧闭;毛孔相对闭塞;肌肉组织相对收缩;血流相对凝聚,流动缓慢;整个机体也是相应收缩,而不是舒展向外张扬的。基于这一生理的变化,所以人的神色机理也应相应的内收内聚,以适应冬天里形体生理的这一变化。不仅如此,由于天寒地冻,人们畏寒怕冷,在整个冬季里,人的外形还有许多人类所有的变化,如人们的户外活动要相对地减少,如东北人的“猫冬”,躲在屋里不出户或少出户;由于衣物厚重,人的形体活动也要相对减少,动的幅度也会减弱,为抗外寒,全身是紧缩内收的。这些外形的变化,其实内神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人的整个心态会变得好静、求稳、内向。这种因冬季气候原因,使形神发生这类统一的变化,不是主观的原因,而是客观环境所迫。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这是从人体生理机能上来说调神的。人体在冬天里要防寒,要注意保暖,别让身体冻着。“无泄皮肤”,就是指不要让身体受冻之意,其中包括有穿衣不足,或在户外太长而受冻伤了神气等。为什么要说“无泄皮肤”呢?因为,中医也认识到人的皮肤就是身体的保护层,也是内外气体相交的重要通道,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综气、营气、卫气等,它们的运作都是在皮肤的保护、勾通下工作的。如果在冬季里,不注意“去寒就温”,让身体受冻,就等于是皮肤的外泄,就等于是让寒气侵入机体,这样的结果是,身体内的阳气必然要出来阻挡御寒,为此,使身内的阳气因而受损。如果太过了,就会使身体内的阳气不断地受损,这就是“使气亟夺”,而因此伤神。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这是顺应冬季气候,以养收藏为本的养生方法。“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如果违逆了冬气,不顺应冬气而养生,结果给春天所创造的养生发的条件就不足,因而春天就易患痿厥病,即一种手足无力,突然发晕的逆冷病证。这是因为冬天里身体阴阳不平衡,絮乱,造身体素质的低下,柔弱,到了春天生发的季节,因基础的不牢固,故春天里的生机就会受到影响。生机不足,春阳难发,春天的身体健康就更加成为问题了。
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心得续篇
应“四气”而“调神”,其目的是顺其自然而养生,而在人的精神中,本身就存在着一个由社会所赋予人的逆于生的问题,这就是人对客观规律的无视,对生命的冷漠。这种逆生的态度,就是养生的最大思想阻力。因此我们讲“调神”;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讲“养生”,首先就要认识到调神的这两大思想阻力;要首先就要做好这篇大的调神文章。
其一、人对客观规律的无视
人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哇哇落地后,就无时无刻不在客观规律的包围之中,受其支配。还在婴幼儿时期,由于个人能力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所以,这个时期,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一切按规律行事。随着成长,从幼儿开始就接受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到后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这些等都是为了学习成文的或是经验的客观规律,其目的,就是为了有利于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客观规律的存在,不管你是认识它或是不认识它,是遵从它还是不遵从它,它对每个人都是支配着、控制着、作用着,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规律对于人的支配,都是以力的方式表现着。概念的解释,可以这样说,规律就是力的作用固有的、有恒的一种必然表现。在与人的关系上,仅自然方面而言,其作用力当然就是自然力。其作用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人的生理变化上,当然也有部分心理上的反应。而在社会方面,其作用力当然就是社会的力量。由于社会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形成,所以在社会力的作用表现方面,也有因自然关系所形成的人体的生理方面的反应,但更为主要的还是人的心理方面的反应。对于规律的理解,我这里只作抽象的议论,大家可以去细心的体会。
由于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地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大大发挥,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类社会创造了并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生活经验。这些丰富的文化和生活经验,有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有的是纯主观的东西;有的是主客相混合的东西,这是一个相当混杂的精神实体。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由于主体需要随认识与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又由于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因而在人类的人性欲望中,必然会产生了一种对自由的盲目而又过分地强求,还有对规律无视的心态,这是一般人类成年后一种较为普遍的心态。人性中的自由思想和理念,欲望与追求,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本来在这个世界上,自由是相对必然而言的,所谓的自由就是必然中的自由,绝对没有什么独立的,绝对的自由。人的主体需要,或者说欲望,本来在最原始的时候也是这样,欲望与现实是统一的,也即自由与必然是相统一的。原始人类按自然的规律生活,吃喝玩乐,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只是到了原始人类的意识中开始产生理智的时候,人的认知活动积极起来了,思维更丰富了的时候,也即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和生活经验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人的欲望和现实就开始在统一中产生分离了,人类的生活也就不再是那样地顺其自然了,而是在一定的成度范围内,人类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按照社会的风俗习惯、文化生活方式而生活了,人的这种个性自由观,对自由盲目和过分的追求就这样形成了。
人的认识活动是新欲望产生的先导,是人类无穷欲望产生的驱动力量;反过来也同样是如此,人的欲望也是推动人的认识活动的先导,是人的无限认识活动的驱动力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的。由于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因此,人的欲望、意志等,由此而产生的行为就不一定是与客观规律相符合的,这样,欲望与现实的分离性就会更大,也由此造成人性中欲望的膨胀和对自由追求的盲目与过分地强求。这样的自由与必然必定是相分离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某一需求,人的行为就会随心所欲的,是不会理会什么客观规律的,如吸毒鬼的行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其二、人对自己的生命存在相对冷漠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19世纪上半叶,匈牙利著名诗人斐多非曾写有一首名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一首典型的以自由为至上,缈视生命的诗歌,同时也是时代相传崇尚和追求自由的格言。所谓缈视生命,其诗歌中所说的,不仅是直言了生命,包括爱情也同样是生命延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正因为诗人有如此高尚伟大的自由观,所以诗人本人就不惜一切,一生就在为此而奋斗不息,仅以26岁短暂的生命,为了人类的正义和自由的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曾写出诗歌800余首,还有80万字的小说和政论文章等,最后还以他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他的祖国自由与和平的正义事业。
我这里引用斐多非这首诗来说明我们人类文明中存在着一种缈视生命的现象,我并非是要否定这首诗歌的本意,并且丝毫没有贬低的意思。因为,人类文化中所存在的自由观,其本身就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自由观,一种是正义、高尚的自由观,而另一种则为非正义的,一般普通的,或者说,甚至是极其低级庸俗的自由观,而斐多非的就是前者,所以我的引用并没有否定,或者说贬低的意思。
前一个问题已经说过,自由是相对必然而言,在这个客观世界里,本就没有什么绝对、孤立的自由存在。但在人类社会中,却由于人的认识与欲望的存在,人的主体需要随着认识与欲望的提高与丰富,也丰富起来。在原始社会的后期,人类的主体需要不仅有了财富的观念,而且还有享乐观念、权力和地位的观念。就是在这些心理内力的推动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始扩大了。如在一定的条件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暂时地临驾于客观之上,为所欲为,在这个时候,自由与必然就开始分离,并开始企望独立出来。如人类可以凭着当时的认识水平,相对自由地驾驭自然来创造财富,积累财富。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刚开始是惧怕的,神秘的,崇拜的,到后来,人与自然开始合并起来,在中国文化中有所谓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在西方文化中也有所谓上帝与子民,天国与人世间也是一体的。再到后来,就有中国式的所谓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在西方文化中,也有极其相似的理念,如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如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也说过:给我物质,我将创造出一个世界来。这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今天的哲学与自然科学领域里,在某些人的头脑里更是充分地存在着,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造堑新的世界,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如果说,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由此而获得的自由,这是必然中的自由,当然无话可说。问题是,这种共识在有些人的认识里过了头,他们过分地相信或是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漠视自然规律的存在。在现代社会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就是靠着一点文化或经验事实而生活着,而不是积极地去学习、认识客观规律,严格地相信科学与经验事实,这就是自由与必然相脱离的重要原因。
在私有制和阶级社会里,又由于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决定,社会财富的分配呈宝塔式,贫穷处于塔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富有者处于塔尖,只是少数人。富有者贪得无厌,在财富观念、权力地位观念和享乐观念的驱动下,总在不断地向最广大人民群众搜括,掠夺和聚敛财富,而人民群众为了生存,总在不断地生产、抗拒富人的搜括与掠夺,由此就形成了社会的阶级矛盾与斗争。富国与穷国间的财富争夺,也由此形成国与国,民族与民族间的矛盾与斗争。富人或是富国,拥有社会的巨大财富,因此,他们就可以获得生存的自由,这种自由对客观而言,又尤其是对客观社会而言,其自由就在一定程度内是违规的,没有任何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约束的,就会为所欲为。也因此,这些人和国家在没有受到任何安全威胁时,这些人和国家当然可以高喊民主与自由。在私有制和阶级社会里,由于财富的有限性,有了一部分人的自由,就必然会损害另一部分人的自由,另一部分人就会变得很不自由,甚连生存的保障都无法获得,所以另一部分人就必然要起来为生存而斗争,为自由而战。有才华的诗人斐多非的自由观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出来的。这种自由观,就是前面所提到过的所谓正义的自由。为了这个自由而战而献出生命,这种不怕死,无视生命,当然无可厚非,不仅如此,反而为社会所景仰、歌颂,成为社会进步的旗帜。因为这类行为动机不是为了个人的自由,而是为了全社会的自由、民主与进步而战,所以能为社会所肯定。这种历史潮流,在由马克思主义所开辟的革命道路,还有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里无需多说。
这里所需要着重说的是,个人的自由与追求。在私有制和阶级社会里,由于历史形成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决定;由于财富的有限性和欲望无穷的矛盾,社会财富积累必然为少数居于塔尖上的人所拥有,因为他们的地位和财富的决定,他们自然就享有最大的生活自由,可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相对而言);而处于塔基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却是贫穷的,他们没有或是仅有维持生存的财富,同样是财富和地位的决定,他们没有或是享有极少的生活自由,因此也无法实现其人生的自由价值(相对而言)。基于这样一个社会的现实;又基于主体的需要,所以每个人的一生,就必须要在这个社会的宝塔上做出向上爬行和攀登的行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角逐。概括起一说,就是每个人从青少年就开始,就要为自己的生存,或为了生存得更好而奋斗。首先是以读书为中心,需要接受各种教育活动;其次是以工作或劳动为中心,需要从事各类创业或事业活动。这一切都是为了社会竞争,为了参与社会竞争。
在这场竞争中,又因个人的条件和能力所决定,每个人虽然都有可能在这个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和一部分财富,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即人生的自由价值,但却有明显的大小、等级和较大差距的不同,因而每个人所享受的自由就有很大的差别,甚至是天壤之别。
基于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存在的决定,直至目前为止,一部所谓的世界文明史,就决定了它所包含的内容,只有这样两大方面,其一是对自然的认识与实践的经验,其二是对社会的认识与实践的经验,而对于人类自身的认识与实践经验是极少的。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是相当出色的,而在解决人类自身问题上却是显得相当苍白无力。因为激烈的社会竞争,人类还无暇顾及自己。
目前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与经验都是十分浅薄的,其认识也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心理学,二为生理学。这两部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包括实践),也不是纯粹为了认识自己,而只是为了缓解在与社会和自然的斗争中所造成的痛苦,因而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心理学是为了寻求缓解社会矛盾所带来的心理矛盾;而生理学则是为了解决因社会矛盾和自然矛盾给人类带来的疾患。人的心病和身病都是很痛苦的,又尤其是身病,病痛的折磨,会让人生不如死。基于这样的原因,所以才会有心理学和生理学的产生,而医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来的。由于是应急、实用的需要,所以,直至目前为止,与人的生命有关的心理学、生理学和医学等(生物分子学除外),如从严格的科学内涵来说,它们与高水平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都有相当大的距离,因为在这些学科内容中,仍有相当份量的纯经验科学内容的东西在里面,元科学和理性科学基础太薄弱,可以这样说,包括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现代较先进的医学科学在内,也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种状况,其原因就是因为人类要急于适应现实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只能顾上眼前的生存或生存得更好的需要,而顾不上更长远的生存或生存得更好的需要。讲现实、讲实惠、顾眼前,为此而谋划一生,这是社会人的一种最为基本的心态。《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总的来说,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就是为此。因为不这样,就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就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社会所淘汰。
所以人的一生中,每个人可以学习许多方面的知识,也可能从事许多方面的事业,为社会、为人类作出各种各样的贡献,因为社会就是这样一所大学堂;因为社会就是这样一个大的事业或企业,任何人,只要您愿努力,都可以有所作为,作为的大小,除社会的阶级、阶层、地位和个人能力的差异外,主观的努力是决定的因素。但是,在人类的整个认识与实践活动中,唯独缺乏对自身的认识;缺乏对自己生命掌控的能力。有病乱投医,只有到了病痛难受之时,生命严重受到威胁的时候,人才会重视自己生命的健康和存在的可贵性。在一般的情况下,人都是对自己生命漠视的,不太注意自己的身体是否健康,寿命究竟会有多长。一般都是听天由命,任其自然发展。许多人的身体长期地处于亚健康状况,少有病痛,都是满不在乎的,仍然是一心扑在学业上、事业上;参与社会的竞争,努力地奋斗,这是最基本的心态。究其原因,因为社会只有这样的可为天地,而没有开发出认识人,认识人的生命,并有广阔有所作为的天地。虽然在历史上有过秦始皇所开创出来的长生不老事业的探索,但这些都是为了帝王们眷恋权势、财富与享乐而开展出的一些想入非非的宗教神秘活动,并非是符合实际的科学技术活动。帝王们派一些方士们四处寻觅长生不老药,结果都是无功而返。到后来出现的所谓练丹派,也同样没有起到想象中的作用。所谓的练内丹,对气功健身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练外丹,虽然对中国化学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人体不仅毫无益处,相反是有害的。所以这样的事业,当然经不起历史的考验而随即夭折。
在我国现代科学研究中,虽然已出现生命科学研究的一片天地,但它只是滥觞于气功科学,只是与我国部分中老年的养生有关,起势源头小,势头弱,并没有形成全社会对生命科学的重视与研究,并没有形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科学文化事业。
人有这种心态,其行为必然会无视一切客观规律的存在;必然会对其生命抱着一种冷漠的态度,无所谓的态度,一切都会因客观需要以主观要求而定;以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传统的文化风俗和社会经验而定,这样的行为、动机、目的,当然是不会利于人的生存的,而是逆生的;这样的行为,就更谈不上养生了。要由逆生转为养生,首行就要求我们,必须做最大的调神动作,即彻底地改变这种心态,要从理性上认识到逆生的危害性;认识到生命存在的可贵性;认识到主体的需要或欲望必须和现实相统一;人对自由的追求必须和必然相统一;人的一切行为必须符合客观规律;保护生命就必须按养生的规律而生活,如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生命就有可能大大延长的希望。
我在这里向全社会呼吁:要珍视生命,关爱生命;要想认识自然与社会一样,认识人和人的生命。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第三篇:2、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推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变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蕃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机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起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为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同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冬天的三个月,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当此时节,水寒成冰,大地龟裂,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象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象得到的渴望得到的东西,把他密藏起来一样;要守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蕴藏其德,运行不止,由于天不暴露自己的的光明德泽,所以永远保持他内蕴的力量而不会下泄。如果天气阴霾晦暗,就会出现日月昏暗,阴霾邪气侵害山川,阳气闭塞不通,大地昏蒙不明,云雾弥漫,日色无光,相应的雨露不能下降。天地之气不交,万物的生命就不能绵延。生命不能绵延,自然界高大的树木也会死亡。恶劣的气候发作,风雨无时,雨露当降而不降,草木不得滋润,生机郁塞,茂盛的禾苗也会枯槁不荣。贼风频频而至,暴雨不时而作,天地四时的变化失去了秩序,违背了正常的规律,致使万物的生命未及一半就夭折了。只有圣人能适应自然变化,注重养生之道,所以身无大病,因不背离自然万物得发展规律,而生机不会竭绝。
违逆了春生之气,少阳就不会生发,以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违逆了夏长之气,太阳就不能盛长,以致心气内虚。违逆了秋收之气,太阳就不能收敛,以致肺热叶焦而胀满。违逆了东藏之气,少阴就不能潜藏,以致肾气不蓄,出现注泻等疾病。
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是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牋伐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因此,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这样变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对于养生之道,圣人能够加以实行,愚人则时常有所违背。
顺从阴阳的消长,就能生存,违逆了就会死亡。顺从了它,就会正常,违逆了它,就会乖乱。相反,如背道而行,就会使机体与自然环境相格拒。所以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第四篇: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注释
四气调神大论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发:草木发芽。陈:敷陈,草木枝叶舒展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自然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
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广步于庭:广步,缓步。庭,堂前阶也。被:同“披”,披散,散开,解开。以使志生:言使人的情志宣发舒畅
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予,赏,指精神,行为活动顺应春阳生发之气,杀,夺,罚,指精神,行为活动违逆春阳生发之气。强调人需顺应生发养长之道。养生:养护(春天的)生机
寒变,奉长者少。
寒变:阳气虚损的寒性病变奉长者少:供给夏季的茂长之气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蕃秀:万物(主要是草木)茂盛壮美。蕃,茂也,盛也,秀,华也,美也。天地气交:“岁气阴阳盛衰,其交在夏,故曰天地气交”华实:均用作动词,意为开花结实,华,同“花”
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
华英成秀:华英指草木的花叶。此比喻人的容色神气。秀,草木开花,此比喻人因气机旺盛而容光焕发的样子。
外,此夏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痎疟:疟疾的总称。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冬至重(虫)病:至,到,来临。重病,别的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容平:盛满。形容秋季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景况。
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与鸡俱兴:跟鸡同时作息。意同“早卧早起”,兴,即起床,此指作息。秋刑:深秋(霜降后)的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 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飧泄:水谷杂下,完谷不化的泄泻。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闭藏:生机潜伏,阳气内藏。坼(彻):裂开。
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使神智内藏,就像军队之埋伏,人有隐私,心有所获等一样。
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 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痿厥:四肢痿弱逆冷之病。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
藏德不止:上天化生万物之道藏而不露并健云不息。下:衰减。天明:指天上阴霾笼罩,晦暗不清。明,通“萌”,“萌”又通“蒙”。
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空:通“孔”指孔穴,孔窍。阳气:指天上之气。冒明:不能萌发上升。冒,不,无。明,通“萌”,萌生。精:通“晴”。
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
白露:指甘露。交通不表:天之气与地之气的交感,亦即阴阳的交感不会发生。施(易):延续。名:高大,巨大。
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稿不荣。贼
恶气:指有害于万物生长的恶劣气候。菀稿(yu gao遇搞):枯槁,枯萎。菀,枯萎。稿,通“槁”。
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
贼风:指自然界中不正常的,能给万物带来危害的邪风。数(朔),频繁。未央:不到一半。央,中。
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奇病:“奇,当为“苛”,苛,亦病也。”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
少阳:应于春之肝的生“气”(生发之气)。肝气内变:肝气内郁发生病变。变,即,变动,病变。太阳:应于夏之心的“长”气(滋长,长养之气)。
长,心气内动;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太阴:当为“少阴”,应于秋之肺的“收”气(收敛之气)
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独:通“浊”,乱,指功能失常。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四时阴阳,泛指四季之气的转换变化。
秋冬养阴,已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
真:当为“身”。
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圣人:指懂得养生之道并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
阴阳:指上文四时阴阳。
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
内格:指违背四季阴阳所致的在体内发生的一切病变。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是在生病之后才去治疗,而是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进行预防。
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药:用药治疗。
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锥:指兵器,武器。
第五篇: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第一讲文字稿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一讲
主讲:徐文兵
主持:梁
冬
播出时间:2009-03-21 23:00—24:00 经文: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之中医太美。那对面呢,依然是最近人气暴涨的徐文兵徐小周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很多人说您有这个赵忠祥的声音哦。
徐文兵:哎哟,不知道是夸我呢还是骂我。
梁冬:是的,我们在过去的十三周里面呢,粗略的讲了讲上古天真论,和大家一起向这个徐老师学习了一遍,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这个四气调神大论,是《素问》的第二篇,徐文兵:对。
梁冬:请徐老师这个给我们破一下题?
徐文兵:为什么讲“四气养神大论”呢?首先我们在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里面就聆听了黄帝的老师岐伯的谆谆的教诲,诲人不倦,他反复几次提到:第一,他指上古之人呢,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种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的变化去定出一些规则去做;后来他指出一些不善于养生的人呢,说他们不知持满,不时御神。这个不时御神指什么呢?
梁冬:就是不按照时间。
徐文兵:不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那个生命的节奏,上次节目我记得你就重点提出生命是一个节奏,是,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的话,就过得很顺。否则的话,就呛着,很累。所以他在那个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中也提到了,特别说,圣人、贤人也是根据调于四时,他根据四季的变化去安排自己的身心作息节律。所以呢,一个调于四时他就扩展开来在第二篇紧跟着就来讲了,他归结成一篇大的题目,叫四气调神大论。
梁冬:那调神又作何解释?
徐文兵:调神就是说人的意志,就是我们后天出生以后,被培养出来这种后天的理性的思维,是可以干什么呢?是可以慢慢学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设自己的魂魄,魂魄是先天赋予你的,你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这种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也就是说,让你先天赋予的那个神的本能,就是符合按照你的意愿,去按照一种新的规律,去做。这叫调神。
梁冬:对,我们常常讲心意、心意,但是心和意显然不一样。
徐文兵:完全不一样。
梁冬:它到底怎么不一样呢?
徐文兵:你看我们经常说过年说:祝你万事如意!还有一种更好的说法叫:祝您称心如意!很人就当排比句,就是祝我好,不对。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是称心的未必如意,如意的未必称心。
梁冬:此话怎解?
徐文兵:这个心我讲了是先天赋予你的那个本心,是本能的东西,是不以后天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这叫心,本心。那个意是什么?出生以后,被灌输培养的,教育出来的东西。
梁冬:您能举个例子吗?
徐文兵:举个例子,就是说这个禅中有个故事,说有个小和尚跟着老和尚第一次进城,小和尚就在庙里长大,没见过世面,走到大街上以后呢突然看见许多花姑娘,他就问,哎,师父、师父,这是什么?师父说什么?
梁冬:什么?老虎啊。
徐文兵:呵呵,对呀,师父说,那是老虎,是要吃人的。
梁冬:母老虎,满街的母老虎。
徐文兵:你要躲的远点,结果就教育完了。等晚上回到庙里以后呢,师父一看这小和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就问你干嘛呢?你猜这个小和尚说什么?
梁冬:我大概知道,但是不知道标准答案。
徐文兵:他说我想老虎。你看,这就是心和意的区别,这个小和尚发自本能内心呢他喜欢看或者喜欢和这些美丽的姑娘亲近,这是他的本心,可是他那的老师给他灌输的那个教育是什么呢?那是老虎,要吃人的,很危险,这就叫意。所以这个小和尚将来就会心和意总在打架,是吧,这就是心和意的不一样。将来怎么办呢?要么就顺心去走,一般就是还俗回家了,娶个老婆,是吧;要么就是,消灭自己的这种~慢慢的去引导自己的本心那个性欲,转化成参禅悟道,开慧的更高级别的那种快感。
梁冬:就是淳天理,灭人欲。
徐文兵:唉,他不是灭人欲,他是引导人欲,你要是灭人欲,干脆把自己阉割做太监了,是吧。你是把这种先天本能的能量引导到另一条路上。这叫开慧!啊,所以,他有两条路可走,另外一个比较通俗的例子呢,就是说心和意的区别,就是我们说丈母娘选女婿,她是动心还是动意?
梁冬:应该是动意了。
徐文兵:对啊,丈母娘挑女婿,就说,哎,这孩子有什么学历啊,是不是博士啊、硕士啊,有没有车啊,有没有房子啊,是吧?
梁冬:什么单位呀?
徐文兵:结没结过婚啊,带没带小孩啊,她考虑的什么?理性的。梁冬:后天的……
徐文兵:哎,后天的这些东西,那闺女选自己的爱人,她考虑的是什么问题?
梁冬:看什么阶段,一般的还是动一下心,是吧。
徐文兵:一般来讲,她是先动心。这个人让我怦然心动,让我觉得心头撞鹿。
梁冬:心如一头小象。
徐文兵:啊,就有那种感觉,我们很多大龄剩女找对象找不着,什么原因?没感觉。什么叫没感觉?没动心!没动神!
梁冬:有感觉的都结婚了。
徐文兵:哎,碰上的还是有感觉的都结婚了。所以呢,这就矛盾在哪呢?闺女看上的人,让她怦然心动的人,丈母娘看不上。要不说,唉,你怎么对一花花公子动心?啊,这是要钱没钱,要房没房,外面还搞着好多女人。女孩子说,没办法,我就爱上他了,是吧?就是说,称了闺女的心,没满足丈母娘的意!但是呢,丈母娘介绍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哎,很好,有学历,有收入,啊,什么什么都挺好的一个男人来了,很reasonable的一个男人,但是放到那女儿哪儿呢,女儿说什么?没感觉。所以呢,这是满了丈母娘的意,没动闺女的心。所以呢,生活就是这么无奈。称心的不如意,如意的不称心。所以道家或者中医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怎么办?它在心和意中间呢他要架一个桥梁。
梁冬:做什么呢?
徐文兵:让你的心和意沟通起来,不让你心和意老在打架。梁冬:如何做到呢?
徐文兵:如何做到?很有意思啊,我讲这么一个道理,就是说,你能用你的意识控制什么呀?控制你的胳膊、腿,动。西医叫这个随意肌,就是说随着你的意识动的肌肉。但是你能控制你的心跳吗?
梁冬:对。
徐文兵:对不对?你有本事让你的心跳快点?或者是见到我妈介绍的那个reasonable man马上怦然心动一下,心跳一下,没感觉,指挥不了。就是说你的意识指挥不了你的心。是吧?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让我们的意识能影响到我们的内心呢?道家说,有!就是说,我们身体有一个器官,它是同时受谁控制的?
梁冬:心?呃……
徐文兵:同时受心和意两个这个指挥官控制。请问这个器官是什么?
梁冬:我猜想应该是肺!
徐文兵:哎吆,你猜得很对呀,是你学过还是你有这个慧根?
梁冬:因为很简单嘛,就是说,有些时候,我有一个我自己的体会:有一个什么事情发生,你调节呼吸,心情很紧张的时候,你通过调节呼吸呢,就可以控制自己的紧张心情。徐文兵:所以呢,这个呼吸是唯一的受心和意同时控制的这么个器官。也就是说,它是我们心和意中间的一个桥梁。比如说,你不用意识的时候,它还在呼吸,你睡着了,它还在呼吸,对不对?但是你想调节它,你大口地喘气,改变呼吸的节奏和这种频率,你也做得到,这是拿你意识。所以呢,肺是我们心和意的中间的一个桥梁。所以,调自己的呼吸是沟通自己的心和意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梁冬:所以历朝历代各门的学说。
徐文兵:哎,瑜伽也好,太极也好,静坐也好,站桩也好,第一件事,调形!摆出一个姿势,就是肉身,物质;下一个就要调息了,调整自己的呼吸,慢慢呢,你的意识就会影响到你的内心。这样的话呢就会达到一种心和意的沟通。
梁冬:是的。刚才我们和徐老师一起聊到了心和意之间的不同啊,所以称心如意。徐文兵:调神。
梁冬:从调神聊起,稍微休息一下之后,正式进入四气调神大论。
广告片花……弘扬中国文化身体力行,义务工作群:87837295(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欢迎您的加入,请注明“志愿者”……
梁冬:刚才我们聊到了四气调神,但是我总觉得它既然叫大论,我们说古书微言大义,它决不会多余,为什么叫大论呢?
徐文兵:哦,先讲大论之前,我们还得说说调神。中国人很有意思,他把人的,指挥人的内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套系统的背后的那个什么什么称为神!所以我们中医穴位里面有很多带神的名字,肚脐叫神阙,是吧?上次我讲了,要保护自己的心神,胸腔正中有神封、神藏,后背还有神道、神堂,头上有神庭,这些都是我们中医发现通过调整人的经络气的运行,会影响到他的神。这又是个调神的方式,对吧?再一个呢,就是说中国人把指挥宇宙万物变化的背后的那个什么什么,叫做什么?也叫神。所以中国人讲的天神和人神它是,应该是合二为一的。所以调神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说,让你这个小小的,人身是个小宇宙,让你这个神和主宰天地背后那个大的神变成什么?和谐统一、和谐共振,这又是叫调神。所以四气调神大论讲的不是说怎么调呼吸吐纳,这个我们在以后还会讲,这个讲的调神就是说你怎么调整自己跟天地的那个神变得同步,他讲的调神是指这个。
梁冬:对,就是共振嘛。
徐文兵:哎,和谐共振,就是上次我们讲了,你骑马,人马合一;你生活在宇宙中间,天地之间,你最好合天人合一。跟上天地变化的节奏和步伐。这样呢,你有运气,活得不累。所以这个调神者,说的是这个。
梁冬:而且这个共振的那种力量很大,以前我们学物理的时候不是说嘛,一队人过桥的时候……
徐文兵:不能齐步走……
梁冬:如果齐步走,啪,就有可能把桥压断,所以一共振起来那个力量就是……发动天地哈……
徐文兵:那个共振起来,力量是匪夷所思的,我们说过南美一个蝴蝶,哎,扇一下翅膀,然后那边掀起一场风暴。所以春秋的时候有个宋玉和楚王对话,他说风起于青萍之末;就是在小树叶,或者菜叶子上面,水萍上面,那个小叶子震动了一下,然后呢同气相求,然后产生这种共振,就掀起一个大的风暴。就不要小看共振的这种力量。它开始可能很小。不要小看我们黄帝内经讲的这么简单通俗的东西,你真要按着他说的方法去实践的话,你会额外得
到天地之气的眷顾。你做事会很顺。否则的话,你要背运,要倒霉。
梁冬:所以呢,这个东西,当我们明白的时候就更加害怕了,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节奏在哪?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时候……
徐文兵:哎,今天我们就告诉你节奏在哪!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什么节气做什么事。就很简单。
梁冬:那么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个“四气调神大论”。
徐文兵:这个“大论”,我讲过了,古人论述这种篇章呢,他非常讲究。凡是叫“论”的,都有问答。黄帝问,歧伯答;或者是孔子的学生问,孔子答。所以它叫“论”。如果没有问答,它叫述,或者叫篇。就是一个人在那独白。
梁冬:哈哈,针针见血。
徐文兵:所以咱俩的说话整理成文章叫论,你那天那个独白,叫述。梁冬口述。
梁冬:梁子述而不作,述而不作。
徐文兵:但是呢,你翻黄帝内经,一共上下两部:《素问》、《灵枢》,各81篇,162篇。只有这一篇是叫论而没有问答。
梁冬:为什么呢?
徐文兵:不知道,只有这一篇,其他都符合我的论述,只有这一篇完全就是一个人口述下来的东西,没有问答。所以有人说它应该叫“四气调神大篇”,而不是叫“大论”。
梁冬:有可能是历史的这个文字错漏,也有可能就是在这种看似不经意的错误里面,蕴藏着巨大的秘密。
徐文兵:哎,那就是我们叫存疑待考,你不要轻易否定古人啊。
梁冬:对。
徐文兵:我们就把自己的观点放在这,比如说他的竹简有脱漏的,有人又把别的简给补到这儿,就出现问题。所以读黄帝内经,我有个什么感觉呢,就是说读得懂的地方,读;然后读不懂的地方,查查书,看看别人的注解,千万不要强行解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梁冬:霸王硬上弓。
徐文兵:霸王硬上弓,楞要解释一下,不对,他也可能错了,他也可能脱了,脱了简了,落了字了,所以呢,把它跳过去。高考时候咱们做题,老师不是经常说嘛,碰到特难的题,跳过去,先做那个会的。不然的话让它堵住你哪儿了。所以,今天我们讲这个“四气调神大论”呢,从它题目来讲,虽然叫大论,但它没有问答。另外,他说这个“大论”呢,就是说这个论述的篇幅比较长,言语比较多。再讲一下呢,就是它这个四气,四气它不叫四季,中医讲的四气是什么?请问:什么叫四气?
梁冬:风、暑、寒、燥,对不对?
徐文兵:那叫六淫。
梁冬:六淫啊,那四气是什么?
徐文兵:寒、热、温、凉。我们中医说的人吃的食物和药物,分的有四气五味。什么叫四气?就是它有四种性质,吃了以后让你热,或者让你温,或者让你凉,或者让你特别寒。四个不同的等级。它这个四气呢,代指天气对地球或者对我们居住环境的影响,也分成了温、热、凉、寒,春、夏、秋、冬,四个带有明显特点的变化,所以叫四气。所以,合起来:“四气调神大论”。意思就是说我们怎么跟着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起居习惯、生活、身心,包括心理这些作为;然后呢,跟上天的变化的节奏;然后呢,达到一种天神和人神合二为一的和谐共振的这么一个目的,叫“四气调神大论”。
梁冬:而且呢,它这个周而复始,所以从这么名字里你还看到轮回的概念。
徐文兵:对,真是一种轮回。另外呢,就是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汉语的一些基本词汇,我们说了,现在我们很多人是,包括我,认字不识字,你看啊,古人发现,天地的变化是五天就一个明显的小变化,又叫明显的,又叫小变化,呵。所谓明显,就是说你能看出一些——花在次第开放,比如说从冬天,腊梅、腊月或者是快正月,还冰天雪地的时候,哎,梅花开了,然后再接着,水仙花开了,古人把这个五天一个这个显著的变化叫什么?
梁冬:一候,是吧?
徐文兵:哎,一候。很多人不知道。你看,我们中医古代开方子,这个星期,七天一个轮回是西方传过来的,说是上帝第一天造了什么,第二天造了什么,第七天星期天,上帝还休息了,七天他是一个轮回。我们古代是五天一个轮回,所以我们是初一、十五,这么五天五天地走,古代中医开方子,比如说你今天来找我来看病,他不是那急性病。急性病你必须是什么?半日许令三服尽,把人家烧赶紧给退了,没人说你过三天再来。烧三天,不是。碰到一些慢性病调养的一般给你开几付药,你猜猜?
梁冬:我觉得应该是三付吧?五付啊?一候,哈。
徐文兵:什么意思?就是说,当你接受我的治疗以后,我所做的一切,包括给你扎针、点穴、按摩、艾灸、针刺这些一系列的东西,我的气对你的产生了影响。而这种受到影响,这个气往往在五天以后,会产生一个明显的变化,所以我们一般叫病人复诊的时间都是什么,一开五剂药,五付药,然后回去吃,五天以后,回来复诊。这叫一候。
梁冬:所以传说中有气候、气候,是吧。这个字不是随便有的。
徐文兵:你看你这个悟性就超前。下一个字…… 梁冬:就是气嘛。徐文兵:就是气。
梁冬:马上在讲气之前,稍微休息一下,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广告片花……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依然是梁冬和徐文兵,徐小周老师,文兵兄一起来学习《四气调神大论》。刚才讲到了候,气候气候,候是五天为一候,那么。多少天为一气呢?
徐文兵:一年下来有多少候呢?
梁冬:365天,按~
徐文兵:除以5。
梁冬:对,除以5,啊。
徐文兵:73候。梁冬:73候,对。
徐文兵:或者古代人简略一些嘛…… 梁冬:70候。徐文兵:72候。
梁冬:嗯,所以叫72变嘛,对吧。
徐文兵:对,你看72变,100单8将,它都有讲究。这个,大家可以上网查一下这个花的这种次第开放的顺序,比如说,在北京来讲,最早开的,大概在三月中下旬,就是玉兰(辛夷花,木笔花),就是玉兰花;然后就是杏花,然后桃花、梨花这个接着开放,他把这个叫花信。信仰的信。
梁冬:对。
徐文兵:就是说人守信呢。哎,比如说他是是按照这个…… 梁冬:该来的来。
徐文兵:对,该来的时间它就如期而至。这叫信。所以呢一年就是有72候。然后呢,古人把3候,你看,一候是个小变化吧,把它15天的一个变化,中变化,我们叫一气。
梁冬:对。
徐文兵:所以说,我们经常说气候、气候,气候是两个字,两个意思,候是五天的变化,气是十五天的变化。所以我们讲的24节气,多了一个字,24气。
梁冬:对,节又不是24个。
徐文兵:节是在气的基础上,三气,45天叫一节,所以我们叫节气节气,或者叫气节,它也是一个时间的单位。
梁冬:所以二十四气。
徐文兵:哎,标准叫二十四气。我们说这个人过气了,什么意思?不是咽气了。
梁冬:就是花不应该现在开了。
徐文兵:错过了那个花开的季节,或者是错过了那个播种的季节。误了农时。我们学那个小二黑结婚,二诸葛嘛,算日子算得误了耕种,结果就一年就没收成。所以,过了气,就是说,人,你看,古代农耕社会是最贴近自然,它讲了,到什么时候干什么事,过了这个时,你就是再下大的辛苦,出多少力,流多少汗,施多少肥,没用了,所以这个时间、节奏和脚步,古人是把握得非常精确。
梁冬:我有一点遗憾,我们现在又有空调,又有温室的这个蔬菜,又有暖气,又有什么什么样的,今天的,所以我们整个人身体和大自然的节奏气候其实已经是乱的了。
徐文兵:就是乱了,乱的表现先是气乱,节奏乱,然后是心情乱,就产生很奇怪很怪异的情绪、想法,最后就是始乱终弃,呵呵,最后就把自己了断。
梁冬:对,这个终弃也可能是我们被大自然所抛弃。徐文兵:被大自然抛弃。梁冬:始乱终弃了。
徐文兵:说到这24气呢,是我们老百姓所熟知的就是24节气,很多人一说,电视台报节目说:“今天是农历24节气的雨水”。谢谢您,不是农历。我们中国人用的节气是标准的太阳历,24节气是根据太阳公转对地球四季影响定下来的。
梁冬:那农历呢?
徐文兵:农历是根据月亮,是吧?初一、十五是农历,24节气完全是太阳历。
梁冬:所以农历这个24节气更像那个星座那个,对不对?按月的嘛。
徐文兵:这个农历就没有24节气,农历只有月亮的阴晴圆缺,对潮汐的影响,对人心情,对人月经的影响,所以我们中国古代是什么?用24节气指导工作。
梁冬:哎,我突发奇想啊,既然说,女子属阴,所以呢用这个阴历来指导女性的这个月事,那男人呢是不是就受到阳历的影响?按照阴历时28天嘛,那男人是不是每30天来一次呢?
徐文兵:不是的,男人的他的血的变化没那么强,没那么明显。就是说,我们是用24节气指导工作、指导农耕,男人在田里工作,到什么节气去做什么事。我们是用阴历指导生活,初一十五,是吧,该上香、该赶集,它都是这么安排,另外呢,我们阴历也不是纯阴历的,她经常要加闰月然后调整它这个阴历的时间,某一年就闰了一个七月,或者闰一个八月,为什么要补这一个月呢?它就是让自己的我们正月初一那个春节,和24节气的那个立春基本保持差不了多远。世界上用的纯阴历就是伊斯兰的历,就是回民用的那个回历,她是纯粹按照月亮,所以很多人叫伊斯兰教叫拜月教,那是完全按照月亮的变化,不去拿这个公历去调整,所以我们真正的阴历也不是个阴历,她是一个什么呢?经过调整的,叫阴阳合历。所以,24节气,以后大家记住了,它是阳历!24节气的日子基本上和阳历的日子,都是固定的。你比如说,立春一般都在2月4号、5号,这个清明一般都在4月4号、或者是5号,冬至一般都在12月22号,它是固定的,跟太阳变化。所以这就叫气。我们先说了候,又说了气,气往上了呢……
梁冬:就是节嘛。
徐文兵:三气为一节,我们经常说四时八节,这个八节是指什么呢?立春、立冬、立夏、立秋,还有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这叫八个节。到节的是什么意思,节是难过去的一个坎,所以我们经常说关节、关节,什么叫关节?第一它是个难关,第二,它那不连着。节了有坎了或者有断了。,所以这个节是什么?45天,人的身体或者自然界会有一个大的变化,梁冬:我听说,有一些老人啊,重病的时候,到了这个节,到了这种节气的地方~ 徐文兵:到了这个坎节上不好过,相反,一些重病的人,你比如说赶上冬至,哎,冬至过去了,行了,你还能活一段时间。所以这个节,我们有些敏感的病人一到变节气的时候,身体就出现症状,不舒服。所以老百姓以前有一个保健思想就是什么?在这个节,八个节的时候,就是我刚才说的四个立、两个至、两个分的时候呢,都要去吃点药,调整一下身体,让它很顺利地渡过这个节,这个节啊,春节的节过不好,就变成劫难的那个劫。
梁冬:噢,元宵节过不好,那就元宵劫了,是吧?
徐文兵:哎,你发现没有,元宵为什么不叫元夜?宵和夜有什么区别?
梁冬:元宵,对啊。
徐文兵:我们经常说难忘今夜,也说难忘今宵。吃宵夜,吃夜宵,好像都混成一个字。什么叫夜,什么叫宵?
梁冬:哎,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是徐老师自问自答的,你回答吧。
徐文兵:呵呵,你刚说元宵节。古人啊,你看一下那甲骨文,宵是什么?上面是小,像个小鸟,底下是月亮的月,就是什么?在有月亮的晚上叫宵。本来黑夜是什么,没有光明的,突然出现一轮明月,就好像给人带来一种特别欢快的喜悦的心情。所以呢,月黑风高夜。
梁冬:月黑风高夜杀人夜。
徐文兵:杀人放火天。所以那种暗无天日,见不着月亮的时候,那个叫夜。什么时候没月亮?初一到三十,什么时候没月亮?
梁冬:初一,是吗?
徐文兵:初一、三十,都没有。
梁冬:你太坏了吧,哈哈,初一到三十,哪天没有,答案是初一吧,哈哈,是两天都没有,哈哈。
徐文兵:就是那会看不到月亮。梁冬:是是是~
徐文兵:所以我们大年是什么?
梁冬:大年初一。
徐文兵:三十嘛。什么大年初一!大年那天晚上,大年三十。梁冬:年三十。
徐文兵:所以叫什么?吃什么饭?年夜饭!梁冬:对,年夜饭。
徐文兵:它不叫年宵饭。我们叫守夜、守岁,是吧,大年三
十、初一,没有月亮,叫夜。正月十五。
梁冬:元宵。
徐文兵:宵,元是第一个嘛,元是零,或者叫第一个,第一个月亮圆的时候。所以你看,春宵一刻值千金。
梁冬:那一定是月圆之夜。
徐文兵:啊,月圆之夜。
梁冬:好行房,就这么说的嘛,李老就这么说的。
徐文兵: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绝对是踩着天地同步的点儿去做事儿。
梁冬:是的,以前有一次李老就跟我说过这事儿,李可老,他说这个最好是月圆之夜。因为月圆之夜的时候,整个浑身的激素都比较高,是不是啊?
徐文兵:对,激情,水平也高,很多女性她正好排卵期在处于这个月圆的时候,她怀孕的机率也非常大,所以你踩这个点走,来借天地之力完成自己的心愿。
梁冬:广告回来之后呢,依然和大家讲《四气调神大论》,刚才我们讲了气、讲了节呵,还讲了候。
徐文兵:先讲了候再讲了气,然后再讲了节,最后一个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叫季。两节也就是九十天是一季,四季为一年。
梁冬:对,four seasons。
徐文兵:所以我们讲这个节,季节,比如说到什么季节了?你问我到什么季了?还是问我到什么节了?古人就这么问了。
梁冬:孔乙己就这样嘛。
徐文兵:孔乙己是中国优秀的知识份子,那是我的偶像,他居然知道茴字有四种写法,知道偷和窃不一样。
梁冬:那四季分明啊,我们今天呢就进入这个正题了,四气调神,“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三月是从大年初一开始还是立春开始?
徐文兵:应该是从立春,这就是我们讲的二十四节气按照阳历去走,不是按阴历走,尽管它们俩也差不了几天,中国按我了解的就是,最早研究天文第一个定的节气就是冬至,冬至那一天是太阳日照时间最短,是吧?在地上拉的那个影子也是最长的,所以古人先把这一天定下来,定下来这一天呢就开始数九了,对不对?冬至就开始数九了,一九、二九、三九。所以立春是冬至以后第几天?
梁冬:九九八十一天以后?
徐文兵:春打六九头,对不对?
梁冬:哦,就是说六九就开春了是吧?
徐文兵:对啊,六九第一天往往就是立春,你看跟我算嘛,你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冬至完了,一个十五天小寒,三十天大寒,是吧,然后再过一个十五天,多少天?
梁冬:三十天,四十五天。
徐文兵:就立春了,你看,春打六九头,五九四十五。
梁冬:五九四十五。
徐文兵:完了,六九还没开始,梁冬:六九头嘛。
徐文兵:整好四十五天,那天就是立春。所以从这一天算,立春。然后往后再数三个月,就一季。三个月九十天,其中包括两个节,包括多少个气。
梁冬:所以春天来了,立春之后还是蛮冷的。
徐文兵:立春,我们现在科学研究春天什么时候到?日平均温度维持在十度以上连续五天,才叫什么立春了,这是科学的认识,是理性的认识。可是中国人讲的是什么?讲的是那种慧、感觉,就是说这一天温度哪怕它是零下三十度,但是这天立春了,气不一样了。
梁冬:怎么个不一样?
徐文兵:太阳不是从冬至那一天开始往回走了吗? 梁冬:对。
徐文兵:它每过十五天就像经过了一个刻度,到立春这一天的感觉是什么,天地俱生。吹面不含杨柳风什么意思?温度还很低,但那风打在我的脸上,我的感觉绝对不是那种凛冽的、刀削般的、刀割般的那种寒风了,是什么风?“生气“,是给人一种暖的感觉的风。
梁冬:就是机会来了。
徐文兵:哎,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说恢复自己的知觉,我们现在很多丧失知觉,麻木不仁。第一他不知,他不知道今天立春了。第二他身体感觉不到。
梁冬:不觉。
徐文兵:不觉,所以你不知,我们今天给你讲,另外呢我希望你修炼好自己的身体,把自己那个神养得足足的,这时候呢你会——觉。啊,哪怕你不看表,今几点了?哎,你会说几点了。今是什么节气了?哎,你就知道什么节气,这就是古人的天人合一。现在我们都当寓言来听,觉得是讲笑话讲故事,不是。那种阴阳的变化是存在于,你只有用自己的心神去体悟、感悟的。
梁冬:那得极其敏感的人。
徐文兵:哎,基本上悟这件事的话不用太敏感能~感觉到。所以到那天,人的活动、身心变化就应该区别于冬天了。这是质的变化啊,不是量的变化。
梁冬:你刚才说这个不需要多敏感,但是我觉得这真的很难得了,你说你问到街上十个人,有多少个人知道说立春的昨天那一天的风和立春的这一天的风有不一样,肯定很少有。
徐文兵:我们以前练一些太极拳、形意拳,老师教给练功训练的方法,比如就是在静坐的时候体会到半夜子时那个阴阳就出现变化,就阳面变阴面阴面变阳面那个时候,就让你去体会的,那个时候一块砖的温度都会有变化,所以阴阳的变化需要你用心神去体会,而不是用你那个浅薄粗鄙那个愚钝的意识去认识。你能够感觉到。
梁冬:哎当时你体会这个砖的变化,真是有变化吗?
徐文兵:真是有变化。
梁冬:还是自我心里暗示?
徐文兵:你都可以理解,但是呢,实践去检验嘛。
梁冬:比如他不告诉你这个是子时。
徐文兵:他不告诉你,然后他就让你去感觉一个东西,感觉它的阴面阳面,不一样。
梁冬:啊,春三月,此为发陈。
徐文兵:也就是说,冬至以后,四十五天,那天就是立春了,立春这一天往后的持续的这三个月我们命名为春天,春天它的性质是什么呢?下面就说了“此为发陈”。
梁冬:发陈是什么意思?
徐文兵:发是什么意思?
梁冬:发是生发?
徐文兵:发就是发芽了。
梁冬:就是生发嘛。
徐文兵:哎,就是生发,它这个气的趋势是往哪走?
梁冬:往上嘛。
徐文兵:往上,对。所以呢它是生发之气往上走,就象人长出头发的那种感觉,它是指发芽、发生,最早变化的它不是长出来枝叶,而是涌动出一种气,所以我们古代人放风筝,什么时候放?
梁冬:就是立春那天啊?哦就是那个地气会喷上来对不对?
徐文兵:哎,你看,我们现在很多中国人都保持古代智慧,不愿住高楼,我愿意住平房,为什么,接地气。你要跟老外说老外都笑喷了,他没有那种感觉。为什么放风筝要在春天放?按说春夏秋冬都可以放,天安门广场经常见大冬天也有人放风筝。
梁冬:对呀。
徐文兵:按照原理来讲,风嘛,只要有风、有动力、有推动,它就能飞起来,但是只有春天放那个风筝,在没有风或是感觉风很小的情况下,那个风筝也能飞起来。那时候呢太阳它逐渐在回归,大地呢慢慢从那种沉寒固拢冰冻状况下开始回暖,这个时候呢就从地上开始就涌动出一股生气,就开始往上走,在这种生气的推动下,植物的营养或者说它的气血,它没有血,它的枝叶就开始从它的树根,冬季养了一个季的这个营养,开始往主干上,走往枝叶上,往末梢上走,走着走着到最后就能用肉眼看到的,长出了新的枝芽长出了新的叶,或者它的花蕾开始变得膨大开始绽放,所以这叫发。
梁冬:嗯。
徐文兵:发于哪呢?
梁冬:发于陈呐。
徐文兵:发于陈,陈是过去攒下来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个陈,没有后坐力,或者没有后面的这种支持和支援,你发不了。中医里面有个中药啊,叫什么?茵陈。
梁冬:我以为说陈皮呢,但是没回答。
徐文兵:哎,陈皮也很有意思啊,中医有个方子叫二陈汤,是吧,这二陈汤里面必须用
二味放了很多年的药,一是半夏一是陈皮。广东新会那边那个陈皮啊,非常有名。
梁冬:新会陈皮嘛。
徐文兵:那个陈皮就是我们用的桔子皮,开始啊,新鲜的时候刺到眼睛里都觉得有点辣,还有那味,味也很香。但是这个味是一种浅薄的味,保持不了很久,散就散掉了。当你把陈皮放到很久以后,保存得非常得当,没有什么腐败啊霉烂什么的,它那个时候散发出来的那个香,那是它治疗用的,非常有用的那个中医讲的那个四气五味里面的味,非常的芳香,能够醒脾、能够化痰、能够去湿,这都叫陈。这个我刚才讲得那个茵陈啊,为什么叫茵陈啊?茵陈是个多年~
梁冬:哪个茵?
徐文兵:茵是胡茵梦的茵,草字头一个因为的因,我们经常说绿草茵茵嘛,茵就是一种草,它也是描述那个草刚发芽出来的样子,茵陈这味药为什么叫茵陈?就是因为它茵陈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每年一到春天就从它那个陈旧的枝干上冒出一个新的叶子、冒出一个新的芽,然后又郁郁葱葱长成一个新的草,它叫茵陈蒿,为什么叫蒿呢,长得比较高,所以呢,春三月此为发陈,一是说它生发另外呢它有多年的积累,我们经常说冬天要闭藏。
梁冬:嗯,嗯。
徐文兵:是吧,要进补,要养精蓄锐,留到这天干嘛呢?不是让你在那增加脂肪、增加血脂、增加血糖,留到春天让它去生根、发芽、开花,所以叫发陈。换句话说,如果您没有陈,啊,您发得起来吗?很多人冬天还在燥,到春天他也发不起来。
梁冬:太有意思了。“春三月,此为发陈。”这一节又过去了,稍微休息一下之后,马上回来,《四气调神大论》。
广告片花……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我们的国学堂,依然是和文兵兄一起来探讨。“春三月,此为发陈。”刚才讲到了,没有陈就没有发。
徐文兵:对,而另外这个陈还有一层含义,我们刚才说的是养精蓄锐,留下的好东西到春天发出来了。另外它的对立面,如果你攒了很多年的旧病,到春天也该发了。春天也是个很多疾病爆发的季节。
梁冬:所以每年春天什么流行性感冒很多人都以为是病毒性的。徐文兵: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嘛。
梁冬:哦。
徐文兵:啊,很多人就得了这种温热性的感冒,它不是伤寒。
梁冬:对。
徐文兵:他表现出来什么,先咳嗽,然后马上就是嗓子红肿,热痛,心跳加快,心率变快,甚至还会出血,最后到高烧、昏迷、抽搐,这表现的一系列的都是一种温热病的这种状态,一到春天开始发了,咋回事?——发陈。我们叫伏邪,就是在秋冬它就埋伏下来了,然后到了春天,哗一下勾起来了。还有很多病,就是在春天开花的时候,这些人突然就表现的症状非常强烈,——桃花疯。
梁冬:什么叫桃花疯啊?
徐文兵:就是桃花开的时候很多人就脱光了满街跑。梁冬:有这种人吗?
徐文兵:呵呵,你是不是想见一见。
梁冬:呵呵呵。
徐文兵:疯,就是燥狂和那种精神分裂症,到春天,春天这种肝气、肝火萌动生发的时候,他这种陈年固疾也发出来了。
梁冬:所以传说中的花痴就是这样吗?
徐文兵:对,一到春天嘛,春天发情的季节。
梁冬:哦。
徐文兵:健康人在发情,不健康人在发疯。
梁冬:级别不一样。
徐文兵:级别不一样,性质也不一样,一个是正常的养精蓄锐,冬天进补,开春打虎。
梁冬:呵呵,你还挺压韵的。
徐文兵:呵,这是劳动人民的结晶,不是我说的,我哪有那么快的反应啊,还有呢就是春天你看油菜花开放的时候,菜花黄痴子忙,也是精神病发作的时候,所以发陈这两字蓄含了无限的……
梁冬:无限哲理。
徐文兵:无限的哲理。梁冬:春三月,此为发陈。徐文兵:此为发陈。
梁冬: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徐文兵:所以我们讲了放风筝这个升,这时候地气是上升的。你到秋天也可以放,但是那种放呢,秋天那个风呢,是秋风扫落叶一股肃杀之气,就不适合人去做户外活动,开始收敛锋芒了,开始准备贴秋膘,开始准备过冬了,所以那会你放风筝等于就是和天地作对,所以我们春天放风筝,是顺应天地的生生之气,然后呢从冬天那个闭藏状态走出来,这叫天地俱生。我们举几个例子,秋天叫什么?
梁冬:秋天叫什么?
徐文兵:对应说天地俱生,秋天天地的气是什么气?
梁冬:就是那个肃杀之气嘛。
徐文兵:肃杀之气,阳光渐行渐远,太阳离我们远些,然后呢地气呢开始闭藏收敛,这是一种杀气,那种邪寒的冷风就开始过来,这不是生气,是吧。到了冬天叫闭藏,水冰地坼。这就是什么,大地冰冻了,太阳离得远远的,好像看热闹,所以这时候呢冰天雪地,基本上
除了一些耐寒的松柏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生物,大多数动物不是冬眠了就是潜藏在水里面了,不露头。
梁冬:我们这个节目播的时候正在春天嘛,你有没有什么建议给我们的收音机旁的听众朋友。怎么样能够不要把旧病复发,或者最好在春天的时候如何调养自己?
徐文兵:这个旧病复发呢一个是要及早治疗,另外就是说引蛇出洞。
梁冬:哎,此话怎讲?
徐文兵:呵呵,蛇呆在洞里不好打的,是吧?
梁冬:是。
徐文兵:引蛇出洞,把它勾引出来,趁着天地俱生的时候让它露头正好去治,所以这也是我们中医治疗的一个方法。
梁冬:所以如果这两天春天的时候突然暗疮标出来,还应该感到额手称快了。
徐文兵:具体情况,以后我们会讲春天对应的中医的叫肝,很多原来就有肝火、肝气过旺的人,到春天他就表现出一种莫名的烦躁,然后易怒、易激惹还发怒,这就是病前冒出来,冒出来的时候呢,正好去清他的肝火,把肝火给他平复一下,正好借此机行事。相反呢,有些平时胆小怕事、优柔寡断,阳萎甚至那种筋,我说那个筋骨那个筋比较软的人,正好借着春天这个劲,再加点食物或者是辛辣的味道,或者喝点酒,正好是滋补你肝气。
梁冬:扶一把,送一程。
徐文兵:扶一把,顺着这个升劲,让它升起来。我们中医治病呢,一个是要看人,再一个是要结合天时地利环境,这以后我们还会细说。
梁冬:好,刚才我们讲到了这个“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荣”字怎么解?
徐文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荣”的反义词? 梁冬:枯嘛。
徐文兵:就是枯萎凋谢了,“荣”是什么意思啊?披上了绿装,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叫“荣”。
梁冬:春风何须怨杨柳是吧。
徐文兵:呵呵,羌笛何须怨杨柳。
梁冬:前段时间老有一个贴子,就是说不管词,后面都可以加上一句叫做“一枝红杏出墙来”,说回来呵,不要说太远了。“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什么叫做“夜卧”?
徐文兵:“万物以荣“你就这么跳过去了。
梁冬:啊,还有讲的吗?我以为没得讲了。不是不是……调回来,“万物以荣”。
徐文兵:这个“万物以荣”就是我讲的,春天从植物,万物里边的植物从枯萎到凋谢的状态呢,就重新回到那种绿色的状态,所以我们把春天的颜色定为什么?青。青是绿和蓝的两个意思,一般我们讲的是绿啊,青山碧水啊,就是开始变绿了。另外这个万物呢,还指人。
梁冬:人物嘛。
徐文兵:人物,人也是一个物嘛,动物、人物,这个动物和人物它怎么荣呢,我们经常说这个人容光焕发,对不对。
梁冬:对。
徐文兵:譬如说感到很光荣,到底这个“荣”指什么一种状态?
梁冬:就是那个毛,那个汗毛都立起来。你刚才不是说吗,像青青草一样冒出来吗。
徐文兵:还真是,这个秋天是从革,什么杀戮啊,拨动物的皮,我们把拨动物的皮叫革嘛,制革。到了春天呢,这些人体的小小的汗毛,汗毛孔开始开放,人的脸呢也开始舒张,人的气血呢又开始从内脏、从肠胃,开始向四肢、向头面、向末梢奔涌,这时候人也会显得万物以荣,容光焕发。为什么冬天要进补呢,因为人冬天的气血会从表皮收敛到什么?收敛到内在。所以冬天吃点这种高脂肪高蛋白的有营养的,甚至吃点冻柿子、冻梨、甚至吃点冰棍,能消化。春天了人的这种气血这种能量就开始往皮表走,这也叫万物以荣,人就开始觉得,哎哟,厚棉衣有点穿不住了,不是气温变了,是啥变了?你的内在那个气血变了,人在本能的从一种收敛闭藏的状态开始改革开放了。
梁冬:呵呵,此话用得甚是恰当。呵呵,万物以荣,就是可以继续了吗?
徐文兵:可以啊。
梁冬:呵呵~好,“夜卧早起”。我就是想问啊,这古人哪,夜卧,夜到什么地步就叫夜?
徐文兵:古代分时辰啊,他讲子时,子丑寅卯那么走,就是按这个地支来算。古代还有一个就是规定作息的方法,就是每个时辰它有个对应,我刚才说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是几点?
梁冬:黄昏应该是六七点钟?
徐文兵:黄昏大概就是太阳落山的时候,大概是晚上五点到七点,还有呢,黄昏以后呢,它就叫人定,人定。什么叫人定呢,梁冬:该歇了。
徐文兵:洗洗睡吧。
梁冬:夕阳坠了,洗洗睡吧。
徐文兵:呵,夕阳醉了,这个人定的时间呢,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子时之前,叫亥时。所以呢亥时叫什么猪的时间,是吧,像猪一样,赶紧睡吧。所以古代这个时间是从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在春天的时候或者夏天的时候,你可以睡得晚一点。
梁冬:最晚也不能超过十一点。
徐文兵:嗯,不要超过十一点。但是到秋冬的时候呢,你就大概要早一点。
梁冬:九点。
徐文兵:哎,九点就睡了。
梁冬:新闻联播之后,连续剧看了一集,第二集还没看上呢。
徐文兵:真正人绝对不是点着灯、熬着油在那打着电脑、玩着游戏去熬夜,那很伤身体,所以这个夜卧早起或早卧晚起,或者是晚睡晚起,这个我们以后都会讲,到这个时间呢,你就要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了。从冬天的什么时间呢,冬天是什么,要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一定要等太阳出来再活动,不要去招惹那个邪气。可是呢,立春这一天一到,就该改什么了,可以早睡但是呢,也要该早起了。
梁冬:夜卧早起。
徐文兵:夜卧那个时间我不干涉你,但是呢从那个晚起改成早起。
梁冬:那在黄帝内经里所谓的早起是早到几点是为起呢?且听我们下回分解。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之重新发现,中医太美。谢谢徐老师。
徐文兵: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