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库和答案(8~15)
1.联系实际,谈谈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和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必须确立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传统道德,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辱的新风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广泛的宣传教育,更需各方面共同努力,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评价、奖惩和监督机制,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四、简答题(10分)
1.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①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②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③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④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⑤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五、材料题(15分)
材料1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
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民日报》2005年02月20日
材料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2007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2007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
材料3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请结合材料回答:
①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5分)
②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5分)
③运用和谐社会的理论分析材料三,也可联系实际说明(5分)
答:①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五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和谐社会的性质。二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②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1.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①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②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③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④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⑤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分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
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与国内环境。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简答题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答: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材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它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第一集
材料2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七条:
“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强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
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7月17日
材料3 中国于1988年12月6日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特别委员会以来,在联合国安理会历次关于采取维和行动解决冲突的投票中,大多投赞成票;在有的问题上投了否决票和弃权票。
2000年,安理会多次审议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冲突问题,通过了第1297、1298、1310、1320号决议。中国参加了有关磋商并对所有决议投了赞成票。中国在有关磋商中表示支持秘书长提出的维和建议,希望建议的有效实施能够促进双方已达成的《停止敌对行动协定》的执行,推动埃厄两国早日政治解决争端。
1996年12月,危地马拉政府和反政府武装要求安理会通过决议向危地马拉派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12月29日危地马拉邀请台湾“外交部长”参加停火协议签字仪式,把台湾卷入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且对中国代表的严正抗议不予回应。在表决时,中国代表投了否决票,并表示,一个国家和平进程的实现,不能损害另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0世纪90年代初,格鲁吉亚发生民族冲突,联合国派出了维和观察团。1996年10月,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关于安理会授权该观察团在格鲁吉亚设立人权办事处的提案。中国代表表示,中国支持格鲁吉亚当事双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但联合国观察团执行安理会授权的维和任务,不应包罗万象,更不应越越俎代庖,将属于其他机构职权范围的事情也包揽过来。由安理会授权设立人权办事处超出了安理会的职权范围。因此,中国代表对这个提案投了弃权票。
——根据《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年鉴》
材料4 我们清楚地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尚未解决的关键利益——特别是涉及到台湾和南中国海——的大国。这就意味着中国不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国家。仅此一点,就使中国成为一个战略竞争者。
——摘自赖斯:《促进美国国家利益》
请回答:
①指出材料1、2所反映的中国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其原因。②说明材料3体现的中国外交所坚持的原则。③如何认识材料4的观点及其实质。
答:①不同点:材料1反映的中苏关系是结盟关系,针对第三方;材料2反映的中俄关系是不结盟关系,不针对第三方。
原因:中国从维护自己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国际形势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来决定自己的政策。与苏联的结盟,和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密切相关;与俄罗斯的不结盟、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则是多极化条件下,大国关系调整的反映。
②中国在安理会投票中的立场体现了中国外交坚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干涉内政的原则;特别体现了坚持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
③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所有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必备条件。中国始终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放在第一位,这既是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材料4的观点无视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把中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视为对美国的“战略竞争”,实质上是要干涉中国内政,是强权政治的表现。
五、论述题(15分)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答: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材料1 苏联解体前不久,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经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1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1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4
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苏联人民并不认为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
实际上苏共已经不再是人们心目中自己的党了,在老百姓心中苏联这个国家的观念也逐渐淡薄下来,他们对自己土地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苏共亡党十年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 材料2 国民党军队的统帅杜聿明将军对淮海战役中自己的80万大军是被还不如自己的60万共产党军队打败的这个说法一直不服气。因为当自己的部队陷入重围,弹尽粮绝,只能靠几架飞机空投给养时,却有200多万民工和民兵,日夜兼程源源不断地把弹药和粮食送到解放军阵地前,把伤员撤下火线。因此,他被特赦释放后会见蒙哥马利元帅时,仍然坚持说打败自己的“共军”是200多万,他认为那支世界上最大的后援队伍不能不计算在内,况且,共产党的军队和老百姓本来就分不开。
——《苏共亡党十年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
根据材料回答: 1. 材料1、2说明了什么?
2. 能否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如何从生死存 亡的高度认识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3. 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答: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库和答案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
D.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C.发展
5.既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又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的是:
A.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
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长期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 A.100年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
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6.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C.列宁
7.第一次全面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
C.十三大 8.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在:
D.十五大 第七章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是: A.非对抗性
2.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C.改革开放
3.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在:
D.南方谈话
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D.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6.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基础是: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7.“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A.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的。8.“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它与“第一次革命”相同的地方是: A.革命的性质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
B.邓小平
2.我国现阶段所有制机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的是指: C.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5.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是:
D.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
6.下列各项属于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的是
D.就业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A.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第九章
一、单项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是:
D.参政党
2.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3.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的会议是:
C.党的十五大
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核心是:
B.有法必依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 A.坚持党的领导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坚持党的领导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3.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说:
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 C.社会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必然具有民族特色 D.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
D.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当前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有: A.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D.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及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关于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有:
A.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
B.文化指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D.在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十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1824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以“新和谐”命名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是: B.欧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D.社会和谐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以人为本
5.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 C.制度
6.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中发表讲话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在于:
A.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第十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D.中国的内政问题 2.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其中“一纲”是: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3.“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D.不仅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而且容纳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 4.“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C.台湾问题
5.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 A.反对和遏制“台独”” 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A.一个中国
二、多项选择题 1.台湾问题是
A.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2.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
C.力争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解决 第十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的是: A.毛泽东
2.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是由于: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3.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B.多极化
4.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哪个国家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C.印度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 C.国家主权平等
6.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是:
A.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7.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二、多项选择题
1.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 A.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和强权政治 B.树立新安全观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维护世界多样性
2.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到 第十四章
一、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 B.农民阶级
2.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在“四个尊重”中,核心是: A.尊重劳动
3.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D.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4.在党和军队的关系问题上,我军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的是: A.党指挥枪
5.正在成为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的是: B.信息化
6.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C.打得赢、不变质
二、多项选择题
1.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范围包括:
A.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B.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 C.知识分子
D.人民军队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第十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
A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正努力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教育、制度、监督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关键是:
C.监督
4.21世纪,中国共产党要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是指: C.党的建设
5.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根本在于:
A.增强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6.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B.工人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2.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A.理论联系实际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密切联系群众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库和答案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4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3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3分)2.①思想实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分)
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2分)
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3分)
②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分)
③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2分)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4分)1.联系实际分析如何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15分)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5分)
重要意义:第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3分)3.①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2)
②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2)
③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2)④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2)
⑤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2)
4.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但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还将长期存在。
党的七大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6.①由单纯的下层统一战线到实行上、下层结合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5)
②日本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也有参加抗日的可能。(5)
③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路线。(3)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法宝。
1.请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5)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4)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0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分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
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7.(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4分
因此,“三农”总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4分
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1分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2分 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2分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1.联系实际,谈谈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4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2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4分)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和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必须确立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2分)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传统道德,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2分)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辱的新风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广泛的宣传教育,更需各方面共同努力,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评价、奖惩和监督机制,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3分)1.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①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2分)②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2分)
③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2分)
④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2分)
⑤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2分)
8.①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5分)
②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5分)
③运用和谐社会的理论分析材料三,也可联系实际说明(5分)
①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分)
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五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和谐社会的性质。二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3分)
②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
第四篇:2013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点
1、1938年,毛泽东思想在党的六届六中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
2、1930年左右,毛泽东提出反对教条主义。
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实事求是P24-P295、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报告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P95:1995年、2002年
7、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8、社会主义的本质 P11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P115
10、科学技术的提出 P117
11、三步走 P121
12、中国梦 P122、P123
13、简答题 1.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P49)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86—89)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P100)4.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利用和限制的政策(P56)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点知识
一,单选
1.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张闻天 2.毛泽东精辟论证实事求是思想内涵的论著是(A)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C.《反对党八股》D.《反对本本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主要思想 4.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B)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5.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6.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B)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B)
A.“两个凡是”标准 B.“三个有利于”标准C.四项基本原则D.姓“资”姓“社” 8.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C)A.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B.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9.我国的根本政体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B.民主集中制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是
(B)
A.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C)
A.加强精神文明建设B.党的建设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D.全民素质的提高 13.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C)对和谐社会的构想。
A.孔子 B.老子C.孟子D.孙中山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
A.实现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C.更好地坚持民主法制 D.推进改革开放 15,(D)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
A.教育 B.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D.就业 16.台湾问题实质是(A)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问题 C.大陆人民与台湾人民之间的问题
D.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17.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B)A.共同繁荣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团结D.民族平等
18.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要高举(B)旗帜,发挥其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其应有职能。
A.民族主义,社会主义B.爱国主义,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民族主义D.统一祖国,社会主义
19.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
A.劳动B.知识 C.人才D.创造 20.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正当的根本区别是(D)A.注重党的作风建设
B.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C.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1.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主线是(D)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先进性建设
二.多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为(ABC)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ADE)A.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E.保护民族工商业
3.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形成的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BCE)
A.土地革命 B.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 D.群众路线 E.统一战线
4.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D)A.用和平购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采用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
D.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5.马克思主义以前,欧洲探索和谐社会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有(ABC)A.傅里叶,“和谐制度” B.欧文,“新和谐”
C.魏特琳,“和谐与自由” D.“兼相爱”,“爱无差
6.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
交方针(BCD)
A.“不结盟” 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7.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包括(ABD)A.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B.自由职业者C.知识分子D.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除工人阶级,农民和知识分子以外,还包括(ABCD)
A.个体户,私营企业主B.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C.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D.自由职业人员
9.新时期党的建设要解决的两大课题是
(AD)
A.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不断加强党的领导
C.不断扩大党的队伍 D.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三.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
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答: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国情决定的。具体原因:
(1)(历史前提)经济文化落后的历史前提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我国,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没有给我们奠定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去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奠定自己的物质基础。
(2)(基本国情)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至今远未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现实国情是生产力还非常落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很不完善,而要解决
这些问题,进入到成熟的社会主义是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的。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方面,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社会主义文化有了相当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生产力比较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这种情况表明,我国至今远未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了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而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的标准是不断提高的,这就需要我们花费更长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其水平和标准既不同于18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也不同于19世纪日本的明治维新。也远远高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提出的工业化的标准。
同时,中等发达国家自身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肩负着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
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
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所有这些,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快的发展速度,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4,现阶段我国面临的艰巨任务是什么? 答:1.使中国摆脱不发达的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3.为实现这个任务需要一段很大的历史阶段,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 5, 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
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今天我们收入差距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
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地区、行业、部门的收入差距,缩小东、中、西部的收入差别,也必须综合治理。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总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6,利用所学收入分配理论,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中个人收入差距较大的实际,谈谈你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认识。答:略
7,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1.中国过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稳定和完善党的各项基本政策,拥护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质是取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化方向,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稳定的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好社会主义建设。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要努力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
3.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
4.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
神和时代精神,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9、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四,(一)解读中国梦
1,“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2,实现“中国梦”的途径?(至少三条)答: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3,如何把“个人梦”的实现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
(二)解读关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1,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存在那些方面的问题?
答:在农业方面:以粮为纲促使毁林垦荒、毁牧开垦、围湖造田、填海种植,导致森林和草原等植被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土壤退化和沙化、荒漠化、盐碱化;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功能衰退,植物无法生存。在工业方面:废水、废气、废渣不经有效达标治理的大量排放,破坏了整体环境的自然形态。在城市建设方面:布局混乱,工业区与居民区、商业区混杂,人为破坏了区划功能。在资源产业方面:矿业盲目开采,森林乱采滥伐,加之灭绝性地捕杀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破坏了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无法得到保护,使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达到了危机的程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保护和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2,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做好哪四个方面的工作?
答: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情,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2.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3.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4.是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