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_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4 05:5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_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_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_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xiexiebang推荐)

政治思考题

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迅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人提出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学硕。该学说是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种观点。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不得不忍受环境污染,只有当环境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可能有效地去治理。结论是先污染后治理具有客观规律性。论证这进一步解释说,环境污染和破坏,作为人与自然之间冲突的表现,正如人类社会内部的分裂和对抗一样,是同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想联系的。强调先污染后治理的客观规律性,并不是反对采取措施来治理和防止环境污染,而是指出在经济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相当一部分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措施将由于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而不能实现,社会将忍受环境污染的后果。批评者认为,强调此案污染后治理具有客观规律性,将是社会放弃环境保护,放纵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不应当落后于经济发展,二者应当而且可以同步进行。如果等到严重污染后,在行之力,就需要划给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经济代价。迄今,以上两种意见尚未统一。

在我国,当合政府多次强调中国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是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企业,置国家环境政策、法规于不顾,大肆破坏、污染环境的现象并未得到彻底遏制,尤其近几年来,政府和地方组织在环保方面做了相当大的努力,尤其是环保部门的决心,整治力度越来越大,手段也屡有创新。但事后却没能真正有效地阻止环境污染事故的不断发生。为什么环境污染事故如此频繁的发生呢?很明显,正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带来了越来越频繁的环境事故。其实,大家都知道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又都明了现在的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

路子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接二连三的违背这一众所周知的理论,其原因不难发现,之所以频现污染事故,与企业的侥幸心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不作为、污染违法成本低有着很大干系。而最根本的症结,恐怕还是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悖论。这就是为什么地方政府明明知晓污染的厉害,却放任那些辖内的企业污染环境而不去严格的惩治。以下是引用腾讯新闻的评论,很有道理——“由于企业天生的逐利性,环保投入等成本是能省则省,经常存侥幸心理;而地方政府,明明知道不少企业会给地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是严重污染,但出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追求,也或因官员们对GDP速度的需求,以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没能求得起码的平衡。地方政府扶植企业、服务企业,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活幸福。如果居民的住宅楼和企业超标排放废气的烟囱比肩,村民的水源与企业超标排放废水的河道比邻,当企业一边发展壮大,一边污染河流、空气,破坏自然环境,危害民众健康,即使企业上缴利税创造了再高的GDP,又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呢?这个悖论是一个困局,走不出这个困局,密集的环境污染事故注定会持续发生下去。”

前几年国家提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就是全社会范围内的绿色主义,虽然这条路子相当困难,但是其指向是正确的,之所以成效不大则在于社会的监管力度不足,相比于发达国家的监管,我们存在着相当大的漏洞。当下的矛盾在于,先污染后治理是“防范不足”的治理,投入的成本必然过高,付出的代价必然过大。而边治理边污染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污染的危害,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环境保护的被动局面。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停留在事后的惩罚上,应当在污染的前阶段,预防为主。“在企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上,地方政府担着更大的责任。‘顽症需用猛药医’,希望地方政府能重视起来,真正从动力机制上入手解决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提高环境资源的使用成本,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加大对环境指标的考核,使其成为官员政绩的重要体现,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

真正做到消除污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是全社会范围内所有公民的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政府是这一过程中的最有利推手,只有政府能够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力行污染治理的措施,有效顺利的保障社会范围内公众意识的唤醒,我们的美好愿望才可以实现,绿色生活才能真正的在这个星球上被推崇。

我们应该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摆在同样的位置。可能在短时间内这两者会存在一定的冲突,但是在长期内,经过人为的调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会趋于一致,为了保护环境而限制一些地方有时为了环境的保护可以适当限制一些高污染产业的发展,而在其他产业加大投入,当然这并不是对每个城市和地区都是用的,要依据各个地区的特色和资源而定。从各个方面能突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上,做到真正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第二篇: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

问题: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百度文库)

结合一下当下国内的一些典型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一下题目中经济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石药中润公司的“药厂排污问题”,其实背后的是联想。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知名大企业陷入“污染门”的事件,比如紫金矿业、哈药六厂都曾陷入污染门而不能自拔,去年的陆良化工、苹果、江铜再赴后继,公众的神经对此早已不再敏感。

近几年来,政府和地方组织在环保方面做了相当大的努力,尤其是环保部门的决心,整治力度越来越大,手段也屡有创新。但事后却没能真正有效地阻止环境污染事故的不断发生。为什么环境污染事故如此频繁的发生呢?很明显,正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带来了越来越频繁的环境事故。其实,大家都知道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又都明了现在的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接二连三的违背这一众所周知的理论,为何?

原因不难发现,之所以频现污染事故,与企业的侥幸心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不作为、污染违法成本低有着很大干系。而最根本的症结,恐怕还是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悖论。这就是为什么地方政府明明知晓污染的厉害,却放任那些辖内的企业污染环境而不去严格的惩治。以下是引用腾讯新闻的评论,很有道理——“由于企业天生的逐利性,环保投入等成本是能省则省,经常存侥幸心理;而地方政府,明明知道不少企业会给地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是严重污染,但出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追求,也或因官员们对GDP速度的需求,以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没能求得起码的平衡。地方政府扶植企业、服务企业,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活幸福。如果居民的住宅楼和企业超标排放废气的烟囱比肩,村民的水源与企业超标排放废水的河道比邻,当企业一边发展壮大,一边污染河流、空气,破坏自然环境,危害民众健康,即使企业上缴利税创造了再高的GDP,又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呢?这个悖论是一个困局,走不出这个困局,密集的环境污染事故注定会持续发生下去。”

前几年国家提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就是全社会范围内的绿色主义,虽然这条路子相当困难,但是其指向是正确的,之所以成效不大则在于社会的监管力度不足,相比于发达国家的监管,我们存在着相当大的漏洞。当下的矛盾在于,先污染后治理是“防范不足”的治理,投入的成本必然过高,付出的代价必然过大。而边治理边污染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污染的危害,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环境保护的被动局面。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停留在事后的惩罚上,应当在污染的前阶段,预防为主。“在企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上,地方政府担着更大的责任。‘顽症需用猛药医’,希望地方政府能重视起来,真正从动力机制上入手解决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提高环境资源的使用成本,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加大对环境指标的考核,使其成为官员政绩的重要体现,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

真正做到消除污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是全社会范围内所有公民的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政府是这一过程中的最有利推手,只有政府能够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力行污染治理的措施,有效顺利的保障社会范围内公众意识的唤醒,我们的美好愿望才可以实现,绿色生活才能真正的在这个星球上被推崇。

第三篇: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_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

问题: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百度文库)

结合一下当下国内的一些典型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一下题目中经济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石药中润公司的“药厂排污问题”,其实背后的是联想。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知名大企业陷入“污染门”的事件,比如紫金矿业、哈药六厂都曾陷入污染门而不能自拔,去年的陆良化工、苹果、江铜再赴后继,公众的神经对此早已不再敏感。

近几年来,政府和地方组织在环保方面做了相当大的努力,尤其是环保部门的决心,整治力度越来越大,手段也屡有创新。但事后却没能真正有效地阻止环境污染事故的不断发生。为什么环境污染事故如此频繁的发生呢?很明显,正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带来了越来越频繁的环境事故。其实,大家都知道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又都明了现在的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接二连三的违背这一众所周知的理论,为何?

原因不难发现,之所以频现污染事故,与企业的侥幸心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不作为、污染违法成本低有着很大干系。而最根本的症结,恐怕还是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悖论。这就是为什么地方政府明明知晓污染的厉害,却放任那些辖内的企业污染环境而不去严格的惩治。以下是引用腾讯新闻的评论,很有道理——“由于企业天生的逐利性,环保投入等成本是能省则省,经常存侥幸心理;而地方政府,明明知道不少企业会给地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是严重污染,但出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追求,也或因官员们对GDP速度的需求,以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没能求得起码的平衡。地方政府扶植企业、服务企业,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活幸福。如果居民的住宅楼和企业超标排放废气的烟囱比肩,村民的水源与企业超标排放废水的河道比邻,当企业一边发展壮大,一边污染河流、空气,破坏自然环境,危害民众健康,即使企业上缴利税创造了再高的GDP,又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呢?这个悖论是一个困局,走不出这个困局,密集的环境污染事故注定会持续发生下去。”

前几年国家提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就是全社会范围内的绿色主义,虽然这条路子相当困难,但是其指向是正确的,之所以成效不大则在于社会的监管力度不足,相比于发达国家的监管,我们存在着相当大的漏洞。当下的矛盾在于,先污染后治理是“防范不足”的治理,投入的成本必然过高,付出的代价必然过大。而边治理边污染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污染的危害,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环境保护的被动局面。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停留在事后的惩罚上,应当在污染的前阶段,预防为主。“在企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上,地方政府担着更大的责任。‘顽症需用猛药医’,希望地方政府能重视起来,真正从动力机制上入手解决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提高环境资源的使用成本,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加大对环境指标的考核,使其成为官员政绩的重要体现,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调节的效率,政府的作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合理定位。我们把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现代市场经济应该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作用有机结合经济模式,而高效的政府调控是市场运作的必要保证。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如何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

一、市场失灵现象的产生及原因分析

一般说来,导致自由竞争市场机制失灵的原因大体表现在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第一,市场主体对利益毫无节制的追求必将使他人或社会付出额外代价。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最优化的一个重要条件,其目的在于不使经济当事人的生产经营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产生消极影响。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假定在许多场合下几乎是不可能成立的。这是因为,市场中的经济主体在其生产或经营活动中往往较多考虑个体的成本和收益,而较少顾及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第二,市场主体所获信息的不充分性和不完备性常常致使自身决策失误。在市场活动的过程中,经济主体得到的信息常常是不充分和不完备的,有时甚至可能是不真实的。经济主体的独立性、分散性,决定了其不可能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获得全面而准确的信息,这就必将导致其自身行为的盲目性,而建立在盲目性基础上所做出的决策,往往给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提供了可能。第三,独立的和不加干预的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社会成员财富两极分化的问题。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市场机制之所以有效率,其原因在于“看不见的手”对各个行为主体的强有力的利益激励。可是,由于市场主体在资本与技能、天赋与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即使是在市场发育良好的情况下,也必然产生财富日益向少数人倾斜的现象。而社会分配不公现象如果持续发展,必然引发社会的不安与动荡,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波动或停滞。除此之外,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或社会供需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也有极为明显的局限性。这一切因素的存在,均为政府介入经济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现实操作的空间。

二、政府在干预经济中的失灵现象及原因分析

不完整的信息,不完全的竞争,不完善的市场,为政府介入经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然而,政府和市场一样,有着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在一定条件下政府介入也会产生失灵的现象。

所谓政府失灵,一般是指政府干预经济不当,并因自身原因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政府失灵”常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政府干预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其二,政府干预虽然达到预期目的但成本过于高昂; 其三,政府干预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负面效应。造成“政府失灵”的原因十分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不完全造成政府决策失灵。就像信息不完全在自由市场造成了许多问题一样,不完整的信息也会给政府这样的公共服务部门带来困惑。尽管政府部门拥有众多的信息人员,甚至也设立了计划、统计等信息采集分析机构,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面前,政府仍旧不可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

第二,政府角色错位突破政府干预经济的合理界限。在自由市场面前,政府应该扮演的是一个促进其发展完善的角色。但如果出现角色的错位(即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及力度不到位或越位),就有可能突破政府干预的合理界限。

第三,政府不是全能的,政府认识市场有一个过程。从纯粹理论的角度来讲,市场运行有着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这一规律又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不可能穷尽对经济规律的认识,这就决定了政策决策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外,还在于政府本身就是一个利益集合体。政府干预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公共权力介入经济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特定的行为主体可能受到相关利益的驱动,谋求特定利益集团或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公共权力就背离了自身介入经济的初衷,成为一种影响市场公平、收入分配公正的异化因素。在这个方面,近期中纪委查处的几起腐败大案,就给我们提供了现实的例证。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合理定位及职能的发挥

市场经济是一个由各种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关系交织组成的统一体,各种矛盾与冲突在其中纵横交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要求政府充分发挥其平衡协调职能,正确处理诸如积累与消费、公平与效率、速度与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地区差别和居民贫富差距,最终促使经济健康而有序地增长。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由上可知,单纯的市场或者政府都可能出现失灵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在经济方面的政府职能大体有三种:一是战略引导职能。政府在经济战略指导上应抓大放小,注重宏观调控,围绕国民经济总体素质提高和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制定和实施以中长期发展战略为主的指导性规划体系,规引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尤其在当前我国经济已平稳回升的关键时刻,政府应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平衡协调职能。政府应通过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保障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力防社会经济出现停滞和动荡。政府应依靠合理的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防止出现贫富分化,保障社会的正义和公平。三是保护监督职能。政府应通过规范的法制体系及政策保障,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公平竞争。对那些违规乱制的市场主体,政府应给予制裁和处理。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发挥根据政府在管理经济方面体现出的战略引导、平衡协调、保护监督三大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发挥也相应地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对经济发展的宏观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在事实上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经济的管理与监督,但是这种管理不是事无巨细的大包大揽,不是介入企业或者交易的具体事务,而是重在制定方向和把握大局。假如经济的发展是一条行进中的航船,那么政府要做的事情是去掌舵而不是去划桨,掌好舵而又不去划桨才是政府明智的选择。第二,对经济发展的总量调节。由于自由市场的竞争性、自发性、盲目性及市场机制的不完备,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常常处于一种不均衡的状态,而这种不均衡则给出现通货膨胀、市场疲弱等现象埋下了伏笔。对此,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进行总量调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力防出现经济和社会动荡。第三,制定市场规则,监督市场行为。市场经济历来主张公平贸易和公平竞争,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赖政府的强制力。美国经济学家奥肯说过:“市场运行在事实上,日常生活亦是如此依赖于政府制定的各种强制性权力。国家运用这些权力,建立并保障市场上的权力,直接提供某些基础性的服务,并间接地创造出信任、理解和安全保障的环境,这对企业日常生活是生命相关的。这就是说,政府必须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以强化市场规则,当市场规则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或遭到破坏时,政府应体现出处理和制裁的权威,使正常的市场竞争关系得以实现。此外,政府的职能还表现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谋求公共利益。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共同享用 的产品和劳务,如公共设施、环境保护、文化科学教育、医疗卫 生、国防外交等。由于公共产品是全社会的共同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所有职能都可以用“服务”两个字来概括,因此政府应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为全社会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以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公共利益诉求。总之,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人类选择了市场,但市场机制的发展必然以高效的政府管理为依托,政府作用的加强成为了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的显著特征。市场体系的规范,基础设施的提供,政府计划的制定,和谐社会的形成,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于政府积极有效的介入。“在稳定的社会中,政策干预的事情极少.但是在迅速转变的社会中,政策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掉以轻心.一、经济特色。

公有制与私有制混杂。这个混杂的特点就是以公有制为主导以私有制为辅助。这种经济体制违背了经济的基本规律却能在中国实行,原因是中国的党国特权阶层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既得权利。中国的经济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名词,譬如市场和计划、社会主义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全民经济和集体经济等。所谓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也就是官商资本垄断下的市场。市场和计划本来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计划是蕴含在市场中的,在中国特色经济中却硬是分开互不相融。全民经济与集体经济的划分结果只能使官吃民。以私有制为主导以公有制为辅助的经济体制是世界经济的通行形式,在中国却不能通行。所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必然国进民退、贫富悬殊、腐败盛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就是在专制政体下实行市场经济。这本来是一个矛盾体,互不相容。然而在中国却将其硬裹到一起,结果出现了怪胎——就好比马和驴结婚生出了骡子,既不像马又不像驴的东西。这东西既有驴的倔强又有马的奔放,拉起经济这辆车在计划里“自由”驰骋。充分显示了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在专制的肚子里孕育自由。可惜人们都知道,骡这种杂种没有繁殖后代的能力,它只会按照皇上的旨意倔强的“奔放”,直到筋疲力尽。

这种怪现象其实在中国并不稀奇,“中庸”是其纯正祖宗。何谓中庸?朱子曰:“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其祖宗早已确定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原来,“无过无不及”的“平常”就是中庸,且已经到了“德”的顶点。难怪有人一边骂着“丧权辱国”,一边摸着头皮刚挨过的杖痕:“妈妈的!儿子打老子,可恶!”闹了半天,这中庸竟是周先生笔下的阿Q!

既然如此,专制的党官政官们就放心大胆地贪了,因为Q爷只会骂“儿子打老子”。各个列强们甚至包括假洋鬼子之类就毫无惧色的逼了,因为Q哥也只会说“妈妈的”。

专制政体下搞市场经济——马和驴结婚生骡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怪胎!不腐败泛滥才怪呢!

二、政治特色。

一谈中国的政治体制,就需谈人们常说的“四大班子”,即: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这“四大班子”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呢?党委领导,人大立法,政府执政,政协议政。实践证明,这种政体关系非常有利于党的一元化领导,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同时,也非常有利于党政官员的腐败产生,也非常有利于民主自由氛围的受破坏,更非常有利于“文革灾难”的出现。因此,中国改革开放中政体改革,应该从理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关系入手。

中国有两套国家统治系统:党官系统和政官系统。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是其他国家的两倍以上;党官政官双系统财政开支数量惊人,导致贪官污官腐官败官铺天盖地。

照理说,一个国家的统治机构有一套就足够了,可中国为什么要两套呢?个中原因耐人寻味。本文浅薄,试对其怪象略作探究。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为人民服务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单靠一个政府机构官员,势单力薄。所以,必须再组建一套党官机构,方能圆满完成为人民服务之重任,让人民满意,党政放心。此为原因一。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马列主义据说是最重视思想教育的,它不仅要彻底打碎一切旧机构旧制度,尤其要肃清一切旧思想旧观念。这个任务不是政府官员所能做好的。因为就一般习惯来说,人民都厌恶政治,认为那是个藏污纳垢的地方。由政官去做人民的思想工作,不太受欢迎。于是,党官系统应运而生。你想,党是人民的党,党和人民心贴心;心都贴在一起了,做“心”的工作必得“心”应手。人民的思想工作做好了,哪还厌恶政治呢?此为原因二。

古今中外,任何国家都需要有政府。政府对国家人民起管理服务作用,对外御敌,对内惩恶。政府各级官员都是从民众中选拔出来的精英。然而民众这个东西,太复杂了!工农商学兵,儒道法墨易,从这等人中产生的精英,不好收拾。若让他们把持了政府,那还了得。因此,党对政府实在是不放心。于是建个党委,操纵政府;不但操纵政府,而且领导一切。谁当人大代表,党委决定;谁任政协委员,党委挑选;谁当政府官员,党委拍板。如此,人民听话,政府满意,党委放心。此为原因三。

一个党要实行对国家民众的统治,是要依靠各级大小官员的,而且官员越多越好。如果能达到两个统治者统治一个被统治者,则为最好。于是就设置两套统治系统,使官员数量翻倍,则达到优秀统治之目的。然而,殊不知官员越多,在专制体制下,腐败就越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腐败不好反,原因即在于此。

结论:凡是党政官员设置多的国家,一定是这个国家的党和政府对人民不放心,害怕人民。

三、文化思想特色。

中国是最重视意识形态的国家,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亦然且有过之无不及。早在公元前的汉代,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王朝的“焚书坑儒”则是重视意识形态的另版。此与欧洲的宗教裁判所殊途同归。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成了统治全中国人民的唯一思想。虽然没有到对其他思想一概扼杀的地步,但凡是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主义,都入了另册。轻者被斥为落后,重者被视为异类,统统要接受改造。直到把你的五脏六腑翻个个儿,灵魂洗的干净纯洁方才罢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如此重视意识形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其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存在又有巨大的反作用。而这个反作用究竟有多大,不好说清楚。反正蒋介石没有好好重视这个问题,他亡国亡党了。前苏联没有好好重视这个问题,它解体消失了。所以,前车之覆,不可不鉴。意识形态是作用于人的头脑的,控制了意识形态就控制了人的大脑,大脑被控制了,人就基本上被控制了。叫你往东,你不会往西;叫你捉猫,你不敢抓鸡。

其二,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把马列主义确立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唯一指导思想,是因为马列主义是正确的。其实,马列主义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自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革命最先进最正确的思想。这真不愧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且不说他到底是不是革命先进正确,单就一个“最”字,就自己否定了自己:因为马列主义不承认有“最”的东西。人类历史上凡是自命为“最”的主儿,结果都很快就不“最”了。希特勒就宣称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等的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在他发动的“文革”中就欣然接受人民称他为“最敬爱、最伟大、最英明”。把一种主义、一种思想确立为唯一正确的主义思想,如果不是无知,那一定是别有企图。

其三,大凡特别重视意识形态的人,其实暴露出他对自己的没有信心。他不是靠自己的知识、才华、人格和品德服人,而是凭一张“先进”意识形态的虎皮唬人。他不是靠踏踏实实的劳动去创造世界,而是凭虚幻的“反作用”维持生命。

四、社会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以下特色:

一、“不管黑猫白猫,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本文试对以上三个特色逐个进行分析评述:

一、“不管黑猫白猫,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个特色的实质,就是发展经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领大家共同富裕。不管怎么说,提出这种理论的人的愿望是好的。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中国这种政治体制下,先富起来的人必然是党政官员,失业下岗沦为贫困的一定是人民群众。因为党政官员手里掌控着自然和社会资源,握有先富的特权。而人民群众要想富裕起来,单凭苦干是不行的;他们必须向党政官员送礼行贿,才能分得一点资源,搞点小打小闹以求温饱。于是,各级党政官员凭借资源权力外加收受贿赂,一只只“肥鼠”被他们捉住了。圈养起来不放心,就送到国外银行妥善保存。实践证明,“猫论”的结果就是拉大贫富差距,少数党政官员“朱门酒肉臭”,多数人民群众“外出四飘零”。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妨在这里详细表述: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时的党中央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三个代表”呢?因为不提出不行了。全国的党政官员的贪污腐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人民群众怨声载道。若不提出个什么口号拿出个办法进行遏制,说不定会弄出什么事情来。然而,“三个代表”仅仅是对贪官们提出了那么个要求,贪欲之马已经飞奔起来,不栽进断崖决不会停的。更何况,“三个代表”似乎还在若明若暗的告示民众:你们不是要反贪官吗?请明白,党政官员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你们还要反吗?!如果执意要反,你就是反先进生产力、反先进文化、反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三个代表”的作用。其实,一个党代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代不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来都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而要由人民说了算。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如果说“猫论”给党政官员的腐败开了一扇门,“三个代表”给腐败的规模和速度扩大加油,那么“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则用另一种方式对党政贪官和人民群众开始了苦口婆心的劝导。先生们,女士们,官员的腐败是社会的必然,放眼全球哪国没有?只是我们中国......中国的贪腐不能位居第一,那样有失党的尊严。再者,应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不能把环境搞糟了,不能把资源搞没了,如果那样,你们官员的后代又当了官还贪什么?所以,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人民群众们:你们好,你们辛苦了。挣来的温饱和安定是多么的不易,不要抱怨,不要有怒气,现在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现在乐不乐,想想革命大渡河。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不就是仇富仇官心理在作怪吗,应该想法子去争官争富,暂时挣不到也不可生气,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饿其体肤,劳其筋骨.....面包是会有的。关键问题是要和谐,和谐,懂吗?古人云:和为贵,和气生财,和和美美„„

四、鞋子合脚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此与猫论如出一辙,无需再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只能实行一党专制?为什么不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官方的回答只有一条理由:前者适合中国的国情而后者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一党专制好还是多党共制好,三权分立好还是一权独揽好,这些问题比较好回答,因为问题的提出十分明朗。然而某种制度适不适合某国的国情,这个问题的提出就具有模糊性。怎样的制度?怎样的国情?怎样叫适合?怎样又叫不适合?这种问题不容易给出确切的答案,或者说不可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因为不同的国民对国情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社会制度又存在不同的优缺点。所以,某种制度适不适合某国国情就很难给出明确的界定。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妨来分析一下中国的国情。

中华文明数千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从古代的所谓禅让制到后来的世袭制再到现代的一党中央集权制,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两个字:专制。中国的老百姓,为什么那么喜欢君主皇帝?又为什么那么喜欢“父母”官?这个问题不能只从国民性来探讨答案,因为接下来很自然就会产生出下一个问题:中国的国民为什么就具有如此的国民性情?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只有从“水土”来解释了,也就是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来寻找答案。马克思主义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曾经批判过地理环境决定论,那是为了夺权。其实,不管什么社会政治问题,问到最后都会归到自然地理环境中去。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原因。大自然让中国人喜欢皇帝专制,大自然让中国人喜欢“父母”官。你不同意吗?你要与大自然对抗吗?!

然而,人们恰恰没有看到,大自然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果大自然不会变化,地球何来?大自然不会变化,人类何以产生?大自然不会变化,人类文明何以进步?中华民族的祖先一开始生活在内陆的江河两岸,很少看到海洋的广阔和开放,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个世界越来越变得交通便利,世界各国各民族不断地交流往来,逐渐融合成一个大家庭,各民族文化的优缺点不断地相互学习和包容,世界文化中的优秀精华不断地为世界各国各民族所吸收。一个文明、进步、和谐的新世界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呈现在地球人面前!

什么中国的国情不允许这样不允许那样,说轻了,那是一种守旧保守思想在作怪;说重了,就是既得利益集团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既得权利。他们认为,老祖宗几千年都是这样,为什么到我这里就得改变?为什么到我这里就不能继续享受皇权?为什么到我这里就不能再当老百姓的父母?愤愤之下,抬出“国情论”这根大棒耍上几招儿,一展武功套路。

自从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发表以来,中国的精英们极善于阶级分析。且不说建国以后把中国老百姓分为三六九等级,到十年内乱又升级为二五八派,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国企员工”、“私企员工”、“下岗工”、“农民工”、“行政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身份地位等级分明。为什么要这样?答曰:便于统治管理。我把民众们分得如此细,什么人什么德行,什么性情,忍受统治的耐力有多大,治起他们来就容易多了。当然,不同身份地位等级的人所获得的待遇是不同的。

其实,古今中外历朝历代历国,统治者把人民不管分得多么细,归到底就是两个词:穷人和富人。看哪个国家的统治者把国民治理得好不好,就看穷富的差别有多大,穷人和富人的数量有多悬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方面的表现好看多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人绝对是党政官员!别看他们的账面上的薪水并不怎么显眼,然而公开的、隐性的进账却让你一晋官阶顿时成为亿万富翁。首先有房而且不止一栋,夫人一栋,小二一栋,小三儿一栋,小四儿一栋......夫人一栋谁都看得见,其他栋不知所藏。其次有车,绝对是一方之地的上等车,名曰公车。公车就等于私车,且配有专职司机,每月用于公干的时间不足半月,其余时间忙于观光考察,约会情人儿......完全不用为油价发愁。其三有饭,说“饭”有点土了,“饭”是用于百姓的,应该是有宴。正宴偏宴,庄宴丽宴,公宴私宴,大宴小宴,宴宴奢糜。难怪茅台公司总裁一听要罢官员的酒就声嘶力竭反对。对于小小百姓来说,房车饭压迫你一生抬不起腰。而对于党政官员则小菜一碟儿,何哉?因为大鱼都在国外银行里,吃喝三辈子也花不完。这就是号称人民公仆的中国共产党党政官员的“与民同乐”!

你可以想象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穷富差别该有多大了吧!你还可以想象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穷人与富人的数量又有多悬殊了吧!

什么狗屁阶级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俩阶级:党政官员阶级和非党政官员的人民群众阶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老祖宗的光荣传统,特别重视道德建设;加之引渡来马克思他老人家的“主义”,对意识形态的重塑越发关注。然而,就是不看重法,尤其不看重民法(本文所说的民法不是法学术语中的民法,而是指体现和保护民众权益的民法)。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言:法是以一定方式来调整人们间社会关系的国家条例和国家法律的总和,是社会统治阶级的意志。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统治阶级是各级党政官员,那么中国的所谓法当然是看重他们的意志,只要有王法就行,要民法何用?!

一个国家法的制定,体现国民个人的权利有多重,是决定一个国家的法是王法还是民法的试金石。如果处处体现所谓国家意志、公权意识,而把国民的个人权利置之脑后,这个国家的法就是王法。反之,如果处处体现国民的个人权利,体现国家对国民个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这个国家的法就是民法。

多少年来,中国只有王法而没有民法。封建社会自不待言,中华民国的***就是典型的王法国家。发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是***的王法国家。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毛泽东轻而易举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而全国民众都狂热般的拥护,因为皇上的话永远不会错。

民法的核心就是把民众的权益放在首位,而把国家的权力放在保护民众权益的位置。国家是统治阶级行使统治的一种手段,它的首要职责就是保护国民的个人权益,而不是处处扼杀和限制民众的这种权益。因为国家之所以成国家,正是因为有一个个国民的存在。每一个国民能充分地享受个人应得的权益,他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他自身的创造力服务于国家并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处处把国民个人的权益放在从属于国家权力的地位,那他就是把自己置于与国民对立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这个国家所制订的所有的法就都是王法而不是民法。

因此,尊重和维护国民的个人权益是一个国家立法的最高原则。

为此,中国的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各自职责应该如此划分:

一、人大立法。

二、政协议法。

三、政府执法。

四、党委监法。

具体来说,一、人大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其代表应由全国各地选民自下而上直接选举产生。全体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人大常委会委员、副委员长、委员长。人大常委会邀请或指定法学专家制定国家大法并经由全体代表讨论表决通过后,交全国政协审议。

二、政协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审议国家宪法及法律的机关,其委员的产生方法与全国人大相同。全国政协对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及国家法律进行审议通过后,交由全国人大复议并通过向国民公布。

三、政府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总理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任命。国务院各部门官员由总理指派。国务院的职能是依法行政,其职责是为全体国民服务。国务院下属的各地政府首脑由各地民众自下而上依法直接选举产生,并接受国务院领导。

四、党委监法。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及其下属各地方党委的职能,是依法对国务院及其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依法对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及其各级地方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中国共产党中央及地方各级党委的职责是对全体国民进行道德文明教育,对其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对其违反道德文明行为严重者,有权提请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给予行政处罚。

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

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 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对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条特殊纽带,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是引导社会进步的罗盘,是张扬真善美的旗帜。文化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对人的进步起着催化作用。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的足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实践多姿多彩。只有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才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递给世界的名片,人们记住意大利、希腊和埃及,首先是因为它们曾经有过的文化辉煌;而长城、兵马俑、中国文化年等,让世界知道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中国。

第四篇: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_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精)

问题: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 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你 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百度文库

结合一下当下国内的一些典型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一下题目中经济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石药中润 公司的“药厂排污问题” ,其实背后的是联想。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知名大企业陷入“污染门”的事件,比如 紫金矿业、哈药六厂都曾陷入污染门而不能自拔,去年的陆良化工、苹果、江铜再赴后继,公众的神经对 此早已不再敏感。

近几年来,政府和地方组织在环保方面做了相当大的努力,尤其是环保部门的决心,整治力度越来越 大,手段也屡有创新。但事后却没能真正有效地阻止环境污染事故的不断发生。为什么环境污染事故如此 频繁的发生呢?很明显,正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带来了越来越频繁的环境事故。其实,大家都知道环境污 染的严重性,又都明了现在的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接二连三的违背 这一众所周知的理论,为何? 原因不难发现,之所以频现污染事故,与企业的侥幸心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不作为、污染违法成本低 有着很大干系。而最根本的症结,恐怕还是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悖论。这就是为什么地方政府 明明知晓污染的厉害,却放任那些辖内的企业污染环境而不去严格的惩治。以下是引用腾讯新闻的评论, 很有道理——“由于企业天生的逐利性,环保投入等成本是能省则省,经常存侥幸心理;而地方政府,明 明知道不少企业会给地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是严重污染,但出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追求,也或因官员们 对 GDP 速度的需求,以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没能求得起码的平衡。地方政府扶植企业、服务企 业,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活幸福。如果居民的住宅楼和企业超标排放废气的烟囱比肩,村民 的水源与企业超标排放废水的河道比邻,当企业一边发展壮大,一边污染河流、空气,破坏自然环境,危 害民众健康,即使企业上缴利税创造了再高的 GDP ,又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呢?这个悖论是一个困局,走 不出这个困局,密集的环境污染事故注定会持续发生下去。”

前几年国家提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要求的就是全社会范围内的绿色主义, 虽然这条路子相当困难, 但是其指向是正确的,之所以成效不大则在于社会的监管力度不足,相比于发达国家的监管,我们存在着 相当大的漏洞。当下的矛盾在于,先污染后治理是“防范不足”的治理,投入的成本必然过高,付出的代 价必然过大。而边治理边污染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污染的危害,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环 境保护的被动局面。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停留在事后的惩罚上,应当在污染的前阶段,预防为主。“在企业 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上,地方政府担着更大的责任。„顽症需用猛药医‟ ,希望地方政府能重视起来,真正从 动力机制上入手解决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矛盾, 提高环境资源的使用成本, 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 加大对环境指标的考核,使其成为官员政绩的重要体现,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如何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 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市场调节的效率, 政府的作用的优劣, 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合理定位。我们把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 起来进行分析,现代市场经济应该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作用有机结合经济模 式,而高效的政府调控是市场运作的必要保证。

一、市场失灵现象的产生及原因分析

一般说来, 导致自由竞争市场机制失灵的原因大体表现在相互联系的三个方 面:第 一 , 市 场 主 体 对 利 益 毫 无 节 制 的 追 求 必 将 使 他 人 或 社 会 付 出 额 外 代 价。市 场 机 制 是 资 源 配 置 最 优 化 的 一 个 重 要 条 件 , 其 目 的 在 于 不 使 经 济 当 事 人 的 生 产 经 营 行 为 对 他 人 和 社 会的利益产生消极影响。而在现实生活中, 这种假定在许多场合下几乎是不可能成立的。这是因为, 市场

中的经济主体在其生 产 或 经 营 活 动 中 往 往 较 多 考 虑 个 体 的 成 本 和 收 益 , 而 较 少 顾及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第 二 , 市 场 主 体 所 获 信 息 的 不 充 分 性 和 不 完 备 性 常 常 致 使 自 身 决 策 失 误。在 市 场 活 动 的 过 程 中 , 经 济

主 体 得 到 的 信息常常是不充分和不完备的, 有时甚至可能是不真实的。经济 主 体 的 独 立 性、分 散 性 ,决 定 了 其 不 可 能 在 任 何 条 件 下 都 能 够 获 得 全 面 而 准 确 的 信 息 , 这 就 必 将 导 致 其 自 身 行 为 的 盲 目 性 , 而 建 立 在 盲 目 性 基 础 上 所 做 出 的 决 策 , 往 往 给 社 会 资 源 的 不合理配置提供了可 能。第 三 , 独 立 的 和 不 加 干 预 的 市 场 机 制 无 法 解 决 社 会 成 员 财 富 两 极 分 化 的 问 题。效 率 与 公平之 间 的 关 系 始 终 是 经 济 发 展过程中的一个 重要问题。市场机制之所以有效率, 其原因在于“看不见的手”对各个行为主体 的强有力的利益激励。可是, 由 于 市 场 主 体 在 资 本 与 技 能、天 赋 与 经 验 等 方 面 的 差 异 ,即 使 是 在 市 场 发 育 良 好 的 情 况 下 , 也 必 然 产 生 财 富 日 益 向 少 数 人 倾斜的现象。而社会分配不公现象如果持续发展, 必然引发社会的 不安与动荡,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波动或停滞。除 此 之 外 , 在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总 体 目 标 或 社 会 供 需平衡 等 宏 观 经 济 目 标 的 实 现 方 面 ,市 场 机 制 的 作 用 也 有 极 为 明 显 的局限性。这一切因素的存在, 均为政府介入经济提 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现实操作的空间。

二、政府在干预经济中的失灵现象及原因分析

不 完 整 的 信 息 , 不 完 全 的 竞 争 , 不 完 善 的 市 场 , 为 政 府 介 入 经 济 提 供 了 必 要 的 条 件。然 而 , 政 府 和 市 场 一 样 , 有 着 自 身 的 弱 点 和 缺 陷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政 府 介 入 也 会 产 生 失 灵 的 现 象。所 谓 政 府 失 灵 , 一 般 是 指 政 府 干 预 经 济 不 当 , 并 因 自 身 原 因 阻 碍 和 限 制 了 市 场 功 能 的 正 常 发 挥。“政 府 失 灵 ”常 常 表 现 为 以 下 几 种 情 况 : 其 一 , 政 府 干 预 没 有 达 到 预 期 的 目 的;其 二 , 政 府 干 预 虽 然 达 到 预 期 目 的 但 成 本 过 于 高 昂;其 三 , 政 府 干 预 的 过 程 中 出 现 了 明 显 的 负 面 效 应。造 成 “政 府 失 灵 ”的 原 因 十 分 复 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不完全造成政府决策失灵。就像信息不完全在自 由 市 场 造 成 了 许 多 问 题 一 样 , 不 完 整 的 信 息 也 会 给 政 府 这 样 的 公 共 服 务 部 门 带 来 困 惑。尽 管 政 府 部 门 拥 有 众 多 的 信 息 人 员 , 甚 至 也 设 立 了 计 划、统 计 等 信 息 采 集 分 析 机 构 , 但 在 复 杂多变的市场面前, 政府仍旧不可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

第二, 政府角色错位突破政府干预经济的合理界限。在自由 市 场 面 前 ,政 府 应 该 扮 演 的 是 一 个 促 进 其 发 展 完 善 的 角 色。但 如 果 出 现 角 色 的 错 位(即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及力度不到位或越位 ,就有可能突破政府干预的合 理界限。

第 三 , 政 府 不 是 全 能 的 , 政 府 认 识 市 场 有 一 个 过 程。从 纯 粹 理 论 的 角 度 来 讲 ,市 场 运 行 有 着 其 自 身 发 展 的 内 在 规 律 ,而且 这 一 规 律 又 是 在 不 断 地 发 展 变 化 的 ,人 们 不 可 能 穷 尽 对 经 济规律的认识,这就决 定了政策决策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除 了 以 上 三 个 方 面 的 原 因 外 , 还 在 于 政 府 本 身 就 是 一 个 利益集合体。政府干预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公共 权力介入经济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政府特定的行为主体可能 受 到 相 关 利 益 的 驱 动 ,谋 求 特 定 利 益 集 团 或 自 身 的 利 益 最 大化。一旦出现这种情 况,公共权力就背离了自身介入经济的初 衷 , 成 为 一 种 影 响 市 场 公平、收 入 分 配 公 正 的 异 化 因 素。在这 个 方 面 ,近期 中 纪 委 查 处 的 几 起 腐 败 大 案 , 就 给 我 们 提 供 了 现实的例证。

三、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政 府 的 合 理 定 位 及 职 能 的 发 挥

市 场 经 济 是 一 个 由 各 种 经 济 主 体 和 各 种 经 济 关 系 交 织 组 成的统 一体,各种矛盾与冲突在其中纵横交错。促进经济健康发 展 , 要 求 政 府 充 分 发 挥 其平衡 协 调 职 能 , 正 确 处 理 诸 如 积 累 与 消 费、公平与 效 率、速 度 与 效 益 之 间 的 比 例 关 系 , 优 化 产 业 结 构 , 缩 小 地 区 差 别 和 居 民 贫 富 差 距 , 最 终 促 使 经 济 健 康 而 有 序地增长。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由上可知, 单纯的市场或者政府 都可能出现失灵现象。在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 表 现 在 经 济 方 面 的 政 府 职 能 大 体 有 三 种 :一是战略引导职能。政府在经济战略指导上应抓大放小,注重宏 观 调 控 ,围 绕 国 民 经 济 总 体 素 质 提 高 和 国 民 经 济 总 量平衡 ,制定 和 实 施 以 中 长 期 发 展 战 略 为 主 的 指 导 性 规 划 体 系 , 规 引 国 家 经 济 的 发 展 方 向。尤 其 在 当 前 我 国 经 济 已平稳 回 升 的 关 键 时 刻 , 政 府 应 积 极 推 动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和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 注重 提 高 经 济 增 长 质 量 和 效 益 ,培 育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推 动 经 济 可持续发展。二是平衡协调职能。政 府应通过对财政政策、货币 政 策 的 制 定 与 调 整 , 保 障 社 会 总 需 求 和 总 供 给 的平衡 , 力 防 社 会 经 济 出 现 停 滞 和 动 荡。政 府 应 依 靠 合 理 的 分 配 政 策 和 税 收 政 策 , 调 整 国 民 收 入 分 配 , 防 止 出 现 贫 富 分 化 , 保 障 社 会 的 正义和公平。三是保护监督职能。政府应通过规范的法 制体系及 政 策 保 障 , 帮 助 企 业 规 避 市 场 风 险 , 保 护 企 业 的 合 法 权 益 , 维 护 市 场 秩 序 , 确 保 公平竞 争。对 那 些 违 规 乱 制 的 市 场 主 体 , 政府应给予制裁和处理。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发挥根 据 政 府 在 管 理 经 济 方 面 体 现 出 的 战 略 引 导、平衡 协 调、保 护 监 督 三 大 职 能 ,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政 府 职 能 发 挥 也 相 应 地表现为三个方面:第 一 , 对 经 济 发 展 的 宏 观 管 理。在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的 过 程 中 ,无 论 是 发 达 国 家 还 是 发 展 中 国 家 , 政 府 在 事 实 上 从 来 都 没 有 放 弃 过 对 经 济 的 管 理 与 监 督 ,但 是 这 种 管 理 不 是 事 无 巨 细 的 大 包 大 揽 , 不 是 介 入 企 业 或 者 交 易 的 具 体 事 务 , 而 是 重 在 制 定方向和把握大局。假如经济的发展是一条行进中的航船,那么 政 府

要 做 的 事 情 是 去 掌 舵 而 不 是 去 划 桨 , 掌 好 舵 而 又 不 去 划桨才是政府明 智的选择。第 二 , 对 经 济 发 展 的 总 量 调 节。由 于 自 由 市 场 的 竞 争 性、自 发 性、盲 目 性 及 市 场 机 制 的 不 完 备 , 在 现 实 的 经 济 发 展 中 , 社 会 总 供 给 和 总 需 求 之 间 常 常 处 于 一 种 不 均 衡 的 状 态 , 而 这 种不均衡则给出现通货膨胀、市场疲弱等现象埋下了伏笔。对此 , 政 府 应 通 过 制 定 相 关 的 产 业 政 策、货 币 政 策、税 收 政 策、财政 政 策 对 经 济 发 展 进 行 总 量 调

节 , 采 取 强 有 力 的 措 施 , 力 防 出 现经济和社会动荡。第 三 , 制 定 市 场 规 则 , 监 督 市 场 行 为。市 场 经 济 历 来 主 张 公平贸 易 和 公平竞 争 , 而 要 实 现 这 一 目 标 , 必 须 依 赖 政 府 的 强 制力。美国经济 学家奥肯说过:“市场运行在事实上, 日常生活亦 是 如 此 依 赖 于 政 府 制 定 的 各 种 强 制 性 权 力。国 家 运 用 这 些 权 力 , 建 立 并 保 障 市 场 上 的 权 力 , 直 接 提 供 某 些 基 础 性 的 服 务 ,并 间 接 地 创 造 出 信 任、理 解 和 安 全 保 障 的 环 境 , 这 对 企 业日常生活是生命相关的。这就是说,政 府必须通过制定法律 法 规 以 强 化 市 场 规 则 , 当 市 场 规 则 没 有 得 到 应 有 的 尊 重 或 遭 到 破 坏 时 , 政 府 应 体 现 出 处 理 和 制 裁 的 权 威 , 使 正 常 的 市 场 竞争关系得以实现。此 外 ,政 府 的 职 能 还 表 现 为 为 社 会 提 供 公 共 产 品、谋 求 公 共利益。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共同享用 的 产 品 和 劳 务 ,如 公 共 设 施、环 境 保 护、文 化 科 学 教 育、医 疗 卫 生、国 防 外 交 等。由 于 公 共 产 品 是 全 社 会 的 共 同 需 求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 政 府 所 有 职 能 都 可 以 用 “服 务 ”两 个 字 来 概 括 , 因此 政 府 应 以 服 务 社 会 为 己 任 , 为 全 社 会 提 供 基 本 而 有 保 障 的公共产品,以满 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公共利益诉求。总 之 , 在 历 史 发 展 的 进 程 之 中 , 人 类 选 择 了 市 场 , 但 市 场 机 制 的 发 展 必 然 以 高 效 的 政 府 管 理 为 依 托 , 政 府 作 用 的 加 强 成为了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的显著特征。市场体系的规范,基础 设 施 的 提 供 , 政 府 计 划 的 制 定 , 和 谐 社 会 的 形 成 , 这 一 切 都 必 须 依 赖 于 政 府 积 极 有 效 的 介 入。“在 稳 定 的 社 会 中 , 政 策 干 预 的 事 情 极 少.但 是 在 迅 速 转 变 的 社 会 中 , 政 策 对 任 何 事 情都不能掉以轻心.一、经济特色。

公有制与私有制混杂。这个混杂的特点就是以公有制为主导以私有制为辅助。这种 经济体制违背了经济的基本规律却能在中国实行, 原因是中国的党国特权阶层不愿意放 弃手中的既得权利。中国的经济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名词,譬如市场和计划、社会主义市 场和资本主义市场、全民经济和集体经济等。所谓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也就是官商资本垄 断下的市场。市场和计划本来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计划是蕴含在市场中的,在中 国特色经济中却硬是分开互不相融。全民经济与集体经

济的划分结果只能使官吃民。以 私有制为主导以公有制为辅助的经济体制是世界经济的通行形式,在中国却不能通行。

所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必然国进民退、贫富悬殊、腐败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就是在专制政体下实行市场经济。这本来是一个矛盾 体,互不相容。然而在中国却将其硬裹到一起,结果出现了怪胎——就好比马和驴结婚 生出了骡子,既不像马又不像驴的东西。这东西既有驴的倔强又有马的奔放,拉起经济 这辆车在计划里“自由”驰骋。充分显示了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在专制的肚子里孕育 自由。可惜人们都知道,骡这种杂种没有繁殖后代的能力,它只会按照皇上的旨意倔强 的“奔放”,直到筋疲力尽。

这种怪现象其实在中国并不稀奇, “中庸”是其纯正祖宗。何谓中庸?朱子曰:“中 者, 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其祖宗早已确定为“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 原来,“无过无不及”的“平常”就是中庸,且已经到了“德”的顶点。难怪有人一边 骂着“丧权辱国”,一边摸着头皮刚挨过的杖痕:“妈妈的!儿子打老子,可恶!”闹 了半天,这中庸竟是周先生笔下的阿 Q!既然如此, 专制的党官政官们就放心大胆地贪了, 因为 Q 爷只会骂“儿子打老子”。各个列强们甚至包括假洋鬼子之类就毫无惧色的逼了,因为 Q 哥也只会说“妈妈的”。

专制政体下搞市场经济——马和驴结婚生骡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怪胎!不腐 败泛滥才怪呢!

二、政治特色。

一谈中国的政治体制,就需谈人们常说的“四大班子”,即: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这“四大班子”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呢?党委领导,人大 立法,政府执政,政协议政。实践证明,这种政体关系非常有利于党的一元化领导,统 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同时,也非常有利于党政官员的腐败产生,也非常有利于民主自由氛围的受破坏,更非常有利于“文革灾难”的出现。因此,中国 改革开放中政体改革,应该从理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关系入手。

中国有两套国家统治系统:党官系统和政官系统。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官僚 机构庞大而臃肿,是其他国家的两倍以上;党官政官双系统财政开支数量惊人,导致贪 官污官腐官败官铺天盖地。

照理说, 一个国家的统治机构有一套就足够了,可中国为什么要两套呢?个中原因 耐人寻味。本文浅薄,试对其怪象略作探究。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的党,是为人民服 务的党,为人民服务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单靠一个政府机构官员,势单力薄。所以, 必须再组建一套党官机构,方能圆满完成为人民服务之重任,让人民满意,党政放心。

此为原因一。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而马列主义据说是最重视思 想教育的,它不仅要彻底打碎一切旧机构旧制度,尤其要肃清一切旧思想旧观念。这个 任务不是政府官员所能做好的。因为就一般习惯来说,人民都厌恶政治,认为那是个藏 污纳垢的地方。由政官去做人民的思想工作,不太受欢迎。于是,党官系统应运而生。你想,党是人民的党,党和人民心贴心;心都贴在一起了,做“心”的工作必得“心” 应手。人民的思想工作做好了,哪还厌恶政治呢?此为原因二。

古今中外,任何国家都需要有政府。政府对国家人民起管理服务作用,对外御敌, 对内惩恶。政府各级官员都是从民众中选拔出来的精英。然而民众这个东西, 太复杂了!工农商学兵,儒道法墨易,从这等人中产生的精英,不好收拾。若让他们把持了政府, 那还了得。因此,党对政府实在是不放心。于是建个党委,操纵政府;不但操纵政府, 而且领导一切。谁当人大代表,党委决定;谁任政协委员,党委挑选;谁当政府官员, 党委拍板。如此,人民听话,政府满意,党委放心。此为原因三。

一个党要实行对国家民众的统治,是要依靠各级大小官员的,而且官员越多越好。如果能达到两个统治者统治一个被统治者,则为最好。于是就设置两套统治系

统,使官 员数量翻倍,则达到优秀统治之目的。然而,殊不知官员越多,在专制体制下,腐败就 越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腐败不好反,原因即在于此。

结论:凡是党政官员设置多的国家,一定是这个国家的党和政府对人民不放心,害 怕人民。

三、文化思想特色。

中国是最重视意识形态的国家,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亦然且有过之无不及。早 在公元前的汉代,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王朝的“焚书坑儒”则是重视意识形 态的另版。此与欧洲的宗教裁判所殊途同归。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成了统治全中国人民的唯一思想。虽然没有到对其他思想一概扼杀的地步,但凡是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主义,都 入了另册。轻者被斥为落后,重者被视为异类,统统要接受改造。直到把你的五脏六腑 翻个个儿,灵魂洗的干净纯洁方才罢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如此重视意识形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其 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存在又有巨大的反作用。而 这个反作用究竟有多大,不好说清楚。反正蒋介石没有好好重视这个问题,他亡国亡党

了。前苏联没有好好重视这个问题,它解体消失了。所以,前车之覆,不可不鉴。意识 形态是作用于人的头脑的,控制了意识形态就控制了人的大脑,大脑被控制了,人就基 本上被控制了。叫你往东,你不会往西;叫你捉猫,你不敢抓鸡。

其二,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把马列主义确立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唯一指导思 想,是因为马列主义是正确的。其实,马列主义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自命是人类有 史以来最革命最先进最正确的思想。这真不愧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且不说他到底 是不是革命先进正确,单就一个“最”字,就自己否定了自己:因为马列主义不承认有 “最”的东西。人类历史上凡是自命为“最”的主儿,结果都很快就不“最”了。希特 勒就宣称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等的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

在他发 动的“文革”中就欣然接受人民称他为“最敬爱、最伟大、最英明”。把一种主义、一 种思想确立为唯一正确的主义思想,如果不是无知,那一定是别有企图。

其三,大凡特别重视意识形态的人,其实暴露出他对自己的没有信心。他不是靠自 己的知识、才华、人格和品德服人,而是凭一张“先进”意识形态的虎皮唬人。他不是 靠踏踏实实的劳动去创造世界,而是凭虚幻的“反作用”维持生命。

四、社会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以下特色:

一、“不管黑猫白猫,能捉住老鼠 就是好猫。”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本文试对以上三个特色逐个进行分析评述:

一、“不管黑猫白猫,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个特色的实质,就是发展经济,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领大家共同富裕。不管怎么说,提出这种理论的人的愿 望是好的。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中国这种政治体制下,先富起来的人必然是党政官 员,失业下岗沦为贫困的一定是人民群众。因为党政官员手里掌控着自然和社会资源, 握有先富的特权。而人民群众要想富裕起来,单凭苦干是不行的;他们必须向党政官员 送礼行贿,才能分得一点资源,搞点小打小闹以求温饱。于是,各级党政官员凭借资源 权力外加收受贿赂,一只只“肥鼠”被他们捉住了。圈养起来不放心,就送到国外银行 妥善保存。实践证明,“猫论”的结果就是拉大贫富差距,少数党政官员“朱门酒肉 臭”,多数人民群众“外出四飘零”。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妨在这里详细表述: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 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时的党中央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三个代表”呢?因为 不提出不行了。全国的党政官员的贪污腐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人民群众怨声载

道。若不提出个什么口号拿出个办法进行遏制,说不定会弄出什么事情来。然而,“三 个代表”仅仅是对贪官们提出了那么个要求, 贪欲之马已经飞奔起来, 不栽进

断崖决不 会停的。更何况,“三个代表”似乎还在若明若暗的告示民众:你们不是要反贪官吗? 请明白, 党政官员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你们还要反吗?!如果执意要反,你就是反先 进生产力、反先进文化、反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三个代表”的作用。其实, 一个党代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代不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来都不是自 己说了算的,而要由人民说了算。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如果说“猫论”给党政官员的腐败开了一扇 门,“三个代表”给腐败的规模和速度扩大加油,那么“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则用另 一种方式对党政贪官和人民群众开始了苦口婆心的劝导。先生们,女士们,官员的腐败 是社会的必然, 放眼全球哪国没有?只是我们中国......中国的贪腐不能位居第一,那 样有失党的尊严。再者,应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不能把环境搞糟了,不能把资源 搞没了,如果那样,你们官员的后代又当了官还贪什么?所以,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人 民群众们:你们好,你们辛苦了。挣来的温饱和安定是多么的不易,不要抱怨,不要有 怒气,现在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现在乐不乐,想想革命大渡河。要珍惜眼前的幸 福生活。不就是仇富仇官心理在作怪吗,应该想法子去争官争富,暂时挣不到也不可生 气,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饿其体肤,劳其筋骨.....面包是会有的。关 键问题是要和谐,和谐,懂吗?古人云:和为贵,和气生财,和和美美„„

四、鞋子合脚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此与猫论如出一辙,无需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只能实行一党专制?为什么不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 治体制?官方的回答只有一条理由:前者适合中国的国情而后者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一党专制好还是多党共制好,三权分立好还是一权独揽好,这些问题比较好回答, 因为问题的提出十分明朗。然而某种制度适不适合某国的国情, 这个问题的提出就具有 模糊性。怎样的制度?怎样的国情?怎样叫适合?怎样又叫不适合?这种问题不容易给 出确切的答案, 或者说不可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因为不同的国民对国情会有不同的看法, 不同的社会制度又存在不同的优缺点。所以, 某种制度适不适合某国国情就很难给出明 确的界定。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妨来分析一下中国的国情。

中华文明数千年, 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从古代的所谓禅让制到后来的世袭制再到现 代的一党中央集权制,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两个字:专制。中国的老百姓,为什么那么喜 欢君主皇帝?又为什么那么喜欢“父母”官?这个问题不能只从国民性来探讨答案, 因 为接下来很自然就会产生出下一个问题:中国的国民为什么就具有如此的国民性情?而 要回答这个问题, 恐怕只有从“水土”来解释了, 也就是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来寻找答

案。马克思主义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曾经批判过地理环境决定论,那是为了夺权。其实,不管什么社会政治问题,问到最后都会归到自然地理环境中去。这也正是马克思 主义为什么要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原因。大自然让中国人喜欢皇帝专制, 大自然让中 国人喜欢“父母”官。你不同意吗?你要与大自然对抗吗?!然而,人们恰恰没有看到,大自然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果大自然不会变化,地球何 来?大自然不会变化, 人类何以产生?大自然不会变化, 人类文明何以进步?中华民族 的祖先一开始生活在内陆的江河两岸, 很少看到海洋的广阔和开放,然而随着社会生产 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这个世界越来越变得交通便利, 世界各国各民族不断地交流往来, 逐渐融合成一个大家庭, 各民族文化的优缺点不断地相互学习和包容, 世界文化中的优 秀精华不断地为世界各国各民族所吸收。一个文明、进步、和谐的新世界一定会在不远 的将来呈现在地球人面前!什么中国的国情不允许这样不允许那样,说轻了,那是一种守旧保守思想在作怪;说重了,就是既得利益集团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既得权利。他们认为,老祖宗几千年都是 这样, 为什么到我这里就得改变?为什么到我这里就不能继续享受皇权?为什么到我这 里就不能再当老百姓的父母?愤愤之下,抬出“国情论”这根大棒耍上几招儿,一展武 功套路。

自从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发表以来,中国的精英们极善于阶级分析。且 不说建国以后把中国老百姓分为三六九等级, 到十年内乱又升级为二五八派,就是改革 开放以来,“国企员工”、“私企员工”、“下岗工”、“农民工”、“行政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身份地位等级分明。为什么要这样?答曰:便 于统

治管理。我把民众们分得如此细,什么人什么德行,什么性情,忍受统治的耐力有 多大,治起他们来就容易多了。当然,不同身份地位等级的人所获得的待遇是不同的。

其实,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历国, 统治者把人民不管分得多么细, 归到底就是两个词:穷人和富人。看哪个国家的统治者把国民治理得好不好,就看穷富的差别有多大,穷人 和富人的数量有多悬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方面的表现好看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人绝对是党政官员!别看他们的账面上的薪水并不怎么显 眼,然而公开的、隐性的进账却让你一晋官阶顿时成为亿万富翁。首先有房而且不止一 栋,夫人一栋,小二一栋,小三儿一栋,小四儿一栋......夫人一栋谁都看得见,其他 栋不知所藏。其次有车,绝对是一方之地的上等车,名曰公车。公车就等于私车,且配 有专职司机, 每月用于公干的时间不足半月, 其余时间忙于观光考察, 约会情人儿......完全不用为油价发愁。其三有饭,说“饭”有点土了,“饭”是用于百姓的,应该是有 宴。正宴偏宴,庄宴丽宴,公宴私宴,大宴小宴,宴宴奢糜。难怪茅台公司总裁一听要 罢官员的酒就声嘶力竭反对。对于小小百姓来说,房车饭压迫你一生抬不起腰。而对于

党政官员则小菜一碟儿,何哉?因为大鱼都在国外银行里,吃喝三辈子也花不完。这就 是号称人民公仆的中国共产党党政官员的“与民同乐”!

你可以想象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穷富差别该有多大了吧!你还可以想象一下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穷人与富人的数量又有多悬殊了吧!什么狗屁阶级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俩阶级:党政官员阶级和非党政官员的 人民群众阶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老祖宗的光荣传统,特别重视道德建设;加之引渡来马克思 他老人家的“主义”,对意识形态的重塑越发关注。然而,就是不看重法,尤其不看重 民法(本文所说的民法不是法学术语中的民法,而是指体现和保护民众权益的民法。正 如马克思主义所言:法是以一定方式来调整人们间社会关系的国家条例和国

家法律的总 和,是社会统治阶级的意志。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统治阶级是各级党政官员,那么 中国的所谓法当然是看重他们的意志,只要有王法就行,要民法何用?!一个国家法的制定, 体现国民个人的权利有多重,是决定一个国家的法是王法还是 民法的试金石。如果处处体现所谓国家意志、公权意识, 而把国民的个人权利置之脑后, 这个国家的法就是王法。反之,如果处处体现国民的个人权利,体现国家对国民个人权 利的尊重和保护,这个国家的法就是民法。

多少年来,中国只有王法而没有民法。封建社会自不待言,中华民国的***就 是典型的王法国家。发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然是一党 专政的王法国家。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毛泽东轻而易举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而全国民众 都狂热般的拥护,因为皇上的话永远不会错。

民法的核心就是把民众的权益放在首位,而把国家的权力放在保护民众权益的位 置。国家是统治阶级行使统治的一种手段,它的首要职责就是保护国民的个人权益,而 不是处处扼杀和限制民众的这种权益。因为国家之所以成国家, 正是因为有一个个国民 的存在。每一个国民能充分地享受个人应得的权益,他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他自身的创 造力服务于国家并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处处把国民个人的权 益放在从属于国家权力的地位, 那他就是把自己置于与国民对立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这 个国家所制订的所有的法就都是王法而不是民法。

因此,尊重和维护国民的个人权益是一个国家立法的最高原则。为此,中国的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各自职责应该如此划分:

一、人大立法。

二、政协议法。

三、政府执法。

四、党委监法。具体来说,一、人大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其代表应由 全国各地选民自下而上直接选举产生。全体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人大常委会委员、副委员 长、委员长。人大常委会邀请或指定法学专家制定国家大法并经由全体代表讨论表决通 过后,交全国政协审议。

二、政协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审议国家宪法及法律的机 关,其委员的产生方法与全国人大相同。

全国政协对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及国家法律进 行审议通过后,交由全国人大复议并通过向国民公布。

三、政府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总理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任命。国务院各部门官 员由总理指派。国务院的职能是依法行政,其职责是为全体国民服务。国务院下属的各 地政府首脑由各地民众自下而上依法直接选举产生,并接受国务院领导。

四、党委监法。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及其下属各地方党委的职能,是依法对国务 院及其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依法对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及其各级地方机构的 工作进行监督。中国共产党中央及地方各级党委的职责是对全体国民进行道德文明教 育,对其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对其违反道德文明行为严重者,有权提 请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给予行政处罚。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 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一民的醒首是化觉; 个族觉,先文的醒一 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 的积极引领,没 精 世 的 大 富 没 文 创 力 充 发,个 家 有 神 界 极 丰,有 化 造 的 分 挥 一 国、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文化是民族凝聚 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对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

行为准则。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 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凝聚 民族精神的一条特殊纽带,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国家 发展和民族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是引导社会进步 的罗盘,是张扬真善美的旗帜。文化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 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对人的进步起着催化 作用。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的足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标 志和推动力量。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实 践多姿多彩。只有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活力最大限度 地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才能提升国家文化 软实力,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 因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递给世界的

名片,人们记住意大利、希腊和 埃及,首先是因为它们曾经有过的文化辉煌;而长城、兵马俑、中国 文化年等,让世界知道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中国。

下载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_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_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