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二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报告摘要】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报告解读】
公报中关于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上述表述,绝大多数之前都提过,有的出现在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里;有的出现在中纪委全会的会议通报中。但是,将上述内容“整合”到一个文件的一个段落中,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还是第一次。这些内容实质上讲的都是“权力”,监督权力是反腐的核心和关键。公报把跟“权力”有关的内容整合到一起,体现出的是对权力监督的重视。
一、向服务转型 政府要把伸长的手缩回来
公报中提到“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胡税根认为,现阶段存在的最大弊病就是政府的手太长,没有厘清市场与政府各自发挥作用的边界。
首先是政府对市场仍然有过多干预,设置了过多的行政壁垒。比如在能源、基础设施、金融等关键领域的准入门槛还是偏高,民资很难进入。“促进民间投资新36条”说了几年了,但其实并没有很好落实。
其次,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当市场遇到问题,政府更多地是用行政手段、财政手段来解决问题,尽可能用经济手段来调节。典型的问题就是对房价的调控,采用了像限购令、国十条等等调控措施,但从目前看来效果并不理想。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第三,就是对国有企业还有太多保护,对民企来说竞争环境不够公平公正。目前,我们国家的银行存贷款利率差达到了3%左右,很多国家通过市场化调节这个数字仅为1%。这样一来,实际上是剥夺了储户的利益,也加重了企业和社会的负担。
所以,在新一轮的改革中,政府要把伸太长的手缩回来,进一步简政放权,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让市场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需要给投资者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除了清理审批事项,还要降低行业的准入门槛,并通过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规范审批收费等工作,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激发社会的创业热情,增强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各种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二、简政放权 行政审批改革是突破口
政府转型离不开简政放权,行政审批改革是突破口。有了行政许可,就有了权力寻租的空间,行政许可越多,权力寻租的空间就越大,也便有了腐败。通过减少审批事项,不仅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还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
虽然从表面上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只是减少在经济领域的干预,但其实它是以一种制度重构的方式,在制约政府的权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建立公信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政府在提高时效、降低收费的同时要警惕一点,所有这些改革必须合法合规,不能越过市场和法制的边界。中央或者地方能够在新一轮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建立三张清单——权力清单、职能清单、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哪些是必要的审批条件,哪些是前置条件,都统一规范地列出来,不要像过去那样因为一些潜藏的利益问题把流程和环节遮着掩着。
山东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http://sd.offcn.com/html/gongxuan/
第二篇: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二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二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用
制度管权管事
【报告摘要】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报告解读】
公报中关于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上述表述,绝大多数之前都提过,有的出现在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里;有的出现在中纪委全会的会议通报中。但是,将上述内容“整合”到一个文件的一个段落中,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还是第一次。这些内容实质上讲的都是“权力”,监督权力是反腐的核心和关键。公报把跟“权力”有关的内容整合到一起,体现出的是对权力监督的重视。
一、向服务转型 政府要把伸长的手缩回来
公报中提到“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胡税根认为,现阶段存在的最大弊病就是政府的手太长,没有厘清市场与政府各自发挥作用的边界。
首先,是政府对市场仍然有过多干预,设置了过多的行政壁垒。比如在能源、基础设施、金融等关键领域的准入门槛还是偏高,民资很难进入。“促进民间投资新36条”说了几年了,但其实并没有很好落实。
其次,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当市场遇到问题,政府更多地是用行政手段、财政手段
第三篇: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
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
制度管人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要取得工作成效,必须在制度执行力方面加以提高。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抓好制度执行,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这些年来,消防部队在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不断探索,推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但在制度执行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只有针对制度执行力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才能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一、当前存在问题:
一是制度本身的不完善。针对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初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的各方面还存在问题。第一,制度的可行性的不强。制度的设置必须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对制度执行力的各个方面提出根本的、实质性的要求,而不是空洞化的要求,看似健全,却无从执行。这不但使制度的执行难以进行,而且制度的权威也受到藐视。第二,制度的设置没有从全局性、长期性进行考虑。制度在执行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制度的执行。因此,制度的设置不但要从当前的问题出发,还要建立一系列的评价标准来反馈制度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从各个方面使制度得以完善。第三,制度的责任主体缺位。制度对制度执行者的问题往往集中于制度执行者这一方面,忽略了对制度的制定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等各个方面的考虑,从而使其他各方不能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第四,制度责任的追究不到位。制度在对责任的追究往往存在一定的“弹性”,不能很好的体现制度的威信,使制度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二是制度执行者的力度不强。制度的执行者在执行反腐倡廉制度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执行制度不到位的现象。第一,是由于一些干部的“特权”思想在作怪。他们认为对制度的执行是对自己权利的削弱,只是在正式场合下表现自己对制度的执行和拥护,然而在平时却对自己执行的制度视而不见,自行其是。第二,是一些干部认为这不是自己的责任,不必理睬。他们认为制度的执行不是自己的事,不把制度当一回事,能躲则躲,躲不过则看看能不能打打“擦边球”,怀着“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的思想。第三,是一些干部对制度的学习不到位。他们对于制度的知识是知道有这回事即行,浅尝则止,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当真正去执行时,却又由于对制度的不了解而不能对制度的真正执行。
二、提高方法:
一是不断加强对制度的完善。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首先要看制度本身的可行性。制度本身的完善是制度执行的前提。第一,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必须是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进行明确的规定,不能出现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规定,从而使制度得以真正的健全,制度的权威得以存在。同时,制度的设立必须具有严密性,防止“弹性”的现象出现。“弹性”是制度的大忌。“弹性”的出现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就有可能被钻空子,使制度不能真正有效的执行。第二,制度的设立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标准。在考核评价标准中,必须明确规定评价的目标、要求、内容等项目,做到切实、有效。第三,制度对于各个方面的责任主体必须明确他们的职责,并提出相关的要求,使制度得以不断完善。第四,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在反腐倡廉的工作中,对违反其职责的相关责任人必须予以严厉的惩罚,绝不姑息迁就。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水平。
二是不断加强干部的学习力度。自觉执行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制度只有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上,执行才有最深厚的根基,这也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所在。要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最重要的是提高干部执行制度的自觉性。第一,要增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在理论的成熟上,才能使干部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发生,使制度得以执行,进而推进制度执行力的提高。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使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从中扫除“特权”思想和打“擦边球”的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自身的责任意识。第二,要增强对制度知识的学习。在新的制度下来的时候,尤其是“一把手”应该重视制度的学习,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而不是只注重学习的形式。在干部工作的实践中,对相关问题可以有效的执行。第三,增强自律的意识。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消防部队应该营造一个“自律”的良好环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保干部队伍的光辉形象。
三是严格监督检查机制。监督检查是保障制度执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度得以执行的重要保证。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要做到责任的清晰化,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确保制度执行的监察到位。同时把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价体系相结合,建立科学的制度执行考评体系,确保制度执行平稳、有效的开展。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同时加强新闻媒体、人民群众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效果。而且在监察中营造一个“督查严格、违者必究”的监督检查环境,推动制度的执行,使制度得到更好的落实。
提高制度执行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不仅需要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自律,还需要完善的制度。我们必须建立制度运行的长效机制,注重制度的创新,才能确保各级机关对各项制度、政策的有效执行。
第四篇:迈向党建科学化⑤—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迈向党建科学化⑤
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诚如讲话强调的那样,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强调党的建设和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是讲话在阐述‚党的建设科学化‛部分传递出的重要讯息,也是我们党把握历史潮流和时代大势,作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制度能力体现执政能力。唯有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始终坚持制度创新,才能为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编者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相较于其他,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是必然选择
7月15日,中央和国家机关与省区市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任职培训班在北京举行。这已是在党的十七大之后中组部集中选派的第二批双向交流任职干部。培训班之后,用改革的办法差额择优产生的49名干部将履职新岗位。
此前一年,65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任职,得到基层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好评。而今,许多中央机关交流到地方任职的干部已经高票当选为地、县级领导干部。一些年轻干部致信中组部表示,在基层不到一年,经受的压力,经历的复杂矛盾,得到的锻炼和提高,胜过在机关工作十几年。正如有关专家在这项崭新尝试面世时所预测的,中央机关和地方优秀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任职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的人事制度。
9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从建党之初的几十个党员,发展到今天的8000多万党员;从一个小党发展成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执政党,并取得举世瞩目的卓越成就,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发展历程的不同节点,我们党总是善于将在领导工作中和党内生活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概括,形成党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党的制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这深刻地表明了我们党对党的建设、对党的制度建设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
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是党的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什么时候重视制度建设,党的建设就会顺利推进;什么时候忽视制度建设,党的建设就会受到影响甚至遭受挫折。
‚改革开放之后,吸取‘十年内乱’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对制度建设格外重视。‛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王素莉介绍,邓小平同志1980年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避免或防止悲剧重演,邓小平寄希望于‚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
此后,党的制度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而正是因为我们党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形成了一批程序严密、有效管用的制度措施,从而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政治风云变幻中经受住严峻考验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制度保证。
制度应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是这个体系的目标
5月24日,《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由中办、国办颁布施行。7月,中央纪委监察部负责同志就此答记者问:从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制度体系建设的情况来看,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行为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都已经制定颁布,而规范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的制度还尚未建立。
‚有空白就要填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龚维斌表示,制定出台这样一个规定就实属必然了。
‚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这是我们党推进制度建设的目标。正如《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填补了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制度体系的‚空白‛,近年来,我们党在制度建设方面一直致力于建立健全制
度体系,在宽、纵两个方向朝着‚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目标不断迈进。
中央党校教授蔡霞说,党的制度建设既要就具体问题制定具体条规,更要从整体上思考制度的系统设计。她表示,制度建设包含多个层次:最高层次是党内的权力结构安排,中层设计是权力的运行机制,微观层面是权力运行各个环节上的操作性程序性设计,最后则是约束个人行为的纪律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对制度建设的理解有片面性,以为制定具体工作规定和约束个人行为的纪律条文就叫制度建设。其实,在党内制度体系中,权力结构安排、权力运行机制、运行环节操作规则等,这些共同形成了党内权力体制机制,更为关键,更关乎根本。蔡霞认为,一个科学合理的党内权力体制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凝聚党内力量,而带有缺陷的体制机制则会误导党员干部的行为,甚至成为‚制度陷阱‛。‚因此,不仅要考虑单项制度规定的创制,更要充分考虑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蔡霞表示。事实上,这一观点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也得到了映证:‚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这些今后一段时期的紧迫任务,无一不属于党内权力体制机制层面需要破解的课题。
制度并非越多越密越好,制度建设也要讲“成本”,须在实践中解决执行成本过高、执行效率不高等问题
8月2日,媒体广泛报道这样一则消息:上海市历史上最为全面的一次对‚红头文件‛的清理,历时一年多,现已基本完成,确认继续有效的‚红头文件‛占61%。
有专家认为,与清理‚红头文件‛类似,党的制度规定也要进行一番细致梳理,有效管用的要坚持,过期不适用的则要修改完善。以反腐倡廉方面的制度建设为例,据统计,我国目前仅省部级以上部门制定的与反腐败有关的制度性规范就有2000多件,但并非每一件都能做到行之有效。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党要做的事情还很多。‛王素莉认为,仅解决有‚制‛可依的问题就是一个庞大工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哪些重点要突出、如何整体推进、哪些传统要继承、哪些方面要创新等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何况还要解决有‚制‛不依、有‚制‛难依的问题。
蔡霞也认为,总体上看,党的制度建设成果数量众多、成效明显。但同时,也确实存在有的基层党组织制定制度过于繁复、条规过于细碎的现象。她说,制度建设并非是制度规定越多越好,而是要求其科学合理。条规的无序激增,一方面使制度的执行成本很高,从而容易被‚贴在墙上、写在纸上‛;另一方面又可能因某些规定之间的矛盾冲突反而成为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使制度的效能受到影响。
‚制度执行不够规范和严格也需引起警惕,有的地方重制定、轻执行的现象比较严重。‛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张浩认为,由于缺乏配套约束性规定和有效的监督,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又缺少必要的惩戒,一些制度形同虚设,影响了整个制度体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七一‛讲话强调,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专家认为,在当前,严格执行制度的问题,确实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
解决这一问题,专家学者也积极开出‚方子‛。蔡霞认为,制度建设要遵循权力运行的规律,设计一个完整的制度链条,这个链条要公开透明运行,让大家看得到;要封闭有限运行,防止人为干涉;要具有刚性权威,不可随意更改;同时,对违反制度的权力行为必须给予明确的惩处。
第五篇:打好反腐“改革牌” 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打好反腐“改革牌” 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
讲话
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高效廉洁的权力运行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离不开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为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思路、确定了方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要求,对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行了部署。这一重大改革举措,既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力保障,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可以为改革发展清淤排阻、助力护航;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只有与改革发展同步,才能发挥保障改革、推动改革的巨大作用。
以深化改革推进反腐败,需要完善制度。从实际情况看,反腐败体制机制不健全,机构职能分散,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影响反腐败成效。解决存在的问题,还得靠制度。这就要强
化制约,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强化监督,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要强化公开,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
以深化改革推进反腐败,需要厘清责任。党委要负主体责任,常研究、常部署,抓领导、领导抓,抓具体、具体抓,牢记“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种好自己的“责任田”;纪委要负监督责任,既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又督促检查相关部门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任务,经常进行检查监督,严肃查处腐败问题。党委、纪委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做到了守土有责,制度才不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消极腐败现象就难以滋长蔓延。
以深化改革推进反腐败,需要通盘考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如果不注意配套和衔接,不注意时序和步骤,也容易产生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漏洞,为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埋下隐患。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防范腐败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避免出现制度真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要求体现在了各项改革措施中,才能堵塞一切可能出现的腐败漏洞,保障改革健康顺利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宏图已经展开。打好反腐“改革牌”,让廉洁清风与改革新风互相激荡,中国号巨轮一定能不断扬帆破浪,走得更稳,行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