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说课稿:红军不怕远征难

时间:2019-05-14 05:3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说课稿:红军不怕远征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说课稿: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一篇: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说课稿:红军不怕远征难

24小时客服热线:010-82333888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说课稿:红军不怕远征难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他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长征为后人留下的长征精神,直到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因此,)

(2)本课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示意图的学习和运用,了解地图所示语言;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八年级的学生对红军的长征应该说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同学对长征的了解是通过文学作品而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的完整学习,根据学生这一情况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1)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极其伟大意义。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有三)

1)问题导学法——我使用这一教法的目的是力求使课堂教学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 2)探究讨论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放在过程中)3)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目的是)突破重难点。

24小时客服热线:010-82333888

2、学法(有二)

(1)联系比较法 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小组讨论法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从4方面来说明,导入新课,学习新课,思维拓展,巩固练习。情景导入(大约3分钟)

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导入法,播放《我的长征》电影片断,(播放)播放中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一电影片断展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从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学习新课 我设计了两个环节:(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首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入此环节后出示导学提纲,导学提纲的运用起到了有的放矢的效果。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教师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设计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分为三个步骤:

A 阅读课文——自主学习、以学为主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地图自学教材。边掌握教材,边列出长征的路线,教师做随堂指导。B 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发现问题

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了长征概况后,针对阅读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疑问,提出问题,以纸条的形式,送递老师。

C 探究讨论——合作探究、竞争意识

教师将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普遍问题交由学生,组内合作交流,探究解决,小组再以成果的形式连同导学问题向全班展示。这一步骤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自学为主设计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整体感知、建构体系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教师和学生一起做一个知识性的总结,并进一步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A、读图添图——突破重点

24小时客服热线:010-82333888

对中央红军长征这一重点的解决,我采用读图填图的方法,出示长征动态路线图,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并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B、比较分析——突破难点

对遵义会议这一难点的处理,我选用了对比分析和出示材料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比遵义会议前后,中央红军遭遇的结局的不同,得出结论。然后出示材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分析正确评价遵义会议,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

3、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思维拓展。

出示纪念长征的图片,提出问题,我设计的意图是贴近学生生活,点名纪念长征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

4、巩固练习

练习题我节选了影视资料《长征七律》。选择这一材料有三点好处(1)渲染气氛,升华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2)这段材料的歌词既是巩固练习的材料,真实材料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3)可以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

总之,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教改精神;明确教师的职责和学生的任务,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所有问题都力争在课堂上解决,达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的教学效果。

四、板书设计

板书形式的设计,清晰明了,重点突出,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作了整理概括,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条理的理解这段历史。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四川省仪陇县新政初级中学 钱丽萍

邮编:637600

(曾获四川省南充市说课一等奖)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下面我将从“析教材”、“谈学情”、“说方法”、“讲流程”、“设板书”五个方面来阐述。

一、析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①认识和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②体会长征精神

二、谈学情

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实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并且反映长征的电影电视材料众多,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外八年级学生比较的活跃,所以本节课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及小组探究等方法,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三、说方法

1、导学方法

我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的设计理念,采用“情景教学法”“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影片资料的展示,讲解、设疑、激趣、真正起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2、学法指导

依据学情及教法整个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通过观看、探究、合作、动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随堂指导或参与讨论。

3、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讲流程

我将通过新课导入、自主探究、小组探究、长征故事会、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与检测等六个环节完成教学任务。

1、新课导入

在本课的导入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我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七律·长征》这首诗的诗朗诵,然后提问:这首诗大家非常熟悉,你们知道这首诗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学生会很容易答出红军长征。那么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表现了怎样的革命精神?今天让我们一起从走长征路。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并设置疑问,调动学生情绪,引出本课课题。

2、自主探究

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自主阅读课本以及多媒体展示的红军反“围剿”的图表,由学生找出长征的原因是 年10月)。讲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的位置做标记,并连成线,做成一个红军长征路线简图,以加深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法并加上师生的讲解,培养学生识图看图能力。

3、小组探究

对于遵义会议的学习,我指导学生先观看遵义会议旧址、视频,回顾基本知识点,通过问题引入: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四个方面探究:会议前红军所面临的局面、会议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何影响、会议前后红军长征截然不同的状况。在各小组讨论完成后,每一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向大家展示本组讨论结果,我再进行补充和归纳。也就是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在回答过程中由老师加以引导并解释,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强调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从而突出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设计意图:通过把遵义会议提出来让学生探究和讲解,突出其重要性。对本小节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学习到本小节的知识,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明白重点是什么,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协调合作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得到提高。)

总结完遵义会议后,通过图片展示红军胜利会师的场面,引导学生感受长征胜利的喜悦之情和体会伟人阔达的胸襟,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并牢记长征的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从感受喜悦之情,师生共同总结长征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长征故事会

学生对于长征来说,其实并不陌生,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金色的鱼钩》、《马背上的小红军》、《丰碑》、《七根火柴》等作品。“飞夺卢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更是耳熟能详。因此,我要求学生分组讲长征的小故事,并推举讲的好的同学做代表,使大家在听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长征精神。

紧接着出示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片或视频。通过这些图片、视频,直观地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给学生以强大的震撼力,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更加深刻地感受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5、拓展延伸

新时期的“长征精神”, 让学生观看98洪灾、08雪灾、5.12地震、2012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感人图片,感受新时代的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勇于奉献。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图片的观看,让学生有所触动,从而使学生明白

南充市初中历史说课竞赛 今天的幸福得来不易,应该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6、课堂小结与检测(1)课堂小结

由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历史歌谣:

33年10月临大敌,五次围剿战火起,博古、李德错指挥,被迫放弃根据地。

红军不怕远征难,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途中到遵义,正确领导才确立,救党救军救革命,生死攸关转危机,爬雪山,过草地,胜利会师在吴起,长征二万五千里,世界史上是壮举。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对红军不怕远征难歌谣的总结书写,以便于记忆,很好的掌握此时期的历史知识点。(2)检测反馈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题目,学生思考,然后由学生抢答,随后教师给予点评。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练习中得到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并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五、设板书

板书设计本着简洁、美观,突出红军长征的要素,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作如下的板书设计:

原因: 红军

第三篇: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 xxx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军不怕远征难》。现在,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讲说

第一方面、说教材:

《红军不怕远征难》是初中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3课, 本课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几十年来,我们正是继承和发扬了长征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于以上情况,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

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课堂上分组推荐代表演讲;课堂中播放有关长征的影视资料,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诵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加深学生对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

第二方面、说教法:

有言道:教无定法,但必有良法。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新的教学理念,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为手段,运用探究法、问题教学法、情感升华法、图示法、讨论讲述法、情景教学法、故事穿插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教法组织教学。这样做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

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第三方面、说学法:

“教师教的好,不如学生学的好。”这话一点也不错,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就能以一当十,一举多得,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思想。为此,我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以自主、合作、探究,对话交流、归纳法、比较法为载体,在各方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

第四方面、说教学过程:

教法和学法只有通过课堂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合理而有序的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节课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一、情景导学,营造情感氛围

边播放视频剪辑《长征》片头,教师边讲解毛泽东创作《长征》的由来。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从而导入新课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1、这样采用多媒体交互演示法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情感氛围,增加感染力,2、导语中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红军长征原因

学生带着“红军为什么要长征”这一问题,观看影片片段,并解决问题 问题导学的运用,起到了有的放矢的效果,而资料片的运用更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为学生设置了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培养了从材料中选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红军长征路线

长征经过是本课的主体,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我分为四个步骤: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探究讨论及重难点突破。

A 阅读课文——自主学习、以学为主

导学问题:红军长征都经过了哪些省?跨过了哪些河流?经过了哪些艰难险阻?

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地图自学教材。边掌握教材,边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随堂指导。

B 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竞争意识

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了长征概况后,针对阅读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疑问,提出问题,送递老师。

C 探究讨论——合作探究、创新精神

教师将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普遍问题交由学生,组内合作交流,探究解决,小组再以成果的形式向全班展示。

D重难点突破——读图添图、比较分析

对中央红军长征这一重点的解决,采用多媒体课件长征动态路线图,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降低了学习难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

由于初中生对历史事件意义的理解过于机械化,为使他们有更深刻的逻辑推理认识,对遵义会议这一难点的处理,我选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设想如果没有遵义会议而让王明继续领导,中央红军遭受的结局,同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后的历史史实做出对比,得出结论。并从语文的角度对意义的句式,即排比句的运用和形容词的恰当,进行分析,既体现了学科间的渗透,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长征精神和历史意义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课前让学生收集了大量关于红军长征的史料及感人故事。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全班交流。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

三、活动与探究(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通过长征组歌的每一个片段说出中央红军长征路上度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了什么事?

点评:这部分,主要运用学生主动探究,质疑问难,师生互动,情感升华等方法,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更好的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成功的破解了教学难点。

四、课堂小结

五、课外延读:阅读与长征有关的书籍,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

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宁

点评:板书贯穿整个教学程序之中,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体现了历史课的特点,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第四篇:红军不怕远征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中国历史》八年级 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设计

人文系12-8班 白正毅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课堂上分组推荐代表演讲;课堂中播放有关长征的影视资料,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诵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加深学生对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材分析】

本课主题是“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材通过长征的路线和遵义会议以及最后的会师体现本主体长征路线一目介绍了红军为何要长征,以及长征途中遇到的千难万险。而遵义会议则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大主力的顺利会师宣告了长征顺利结束。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三课是整册教材的重要一课,地位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生对于红军长征的内容也比较熟悉。因此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利用生动形象的媒体教材来感知历史的方法,学生基本能够掌握长征具体史实。在此基础上,通过详细讲解遵义会议,学生基本能够体会此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并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

【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突破方法:红军长征至今还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如爬雪山、过草地等,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内容,同时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教学难点】

长征的意义。

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是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突破方法:利用总结的方法进行分析。【教学方法】

1.讲解法。对于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历史及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主要靠教师讲解。

2.比较法。把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战略战术和第五次反“围剿”的战略战术作一个对比,有利于学生对红军长征原因的理解。

3.情景教学法。通过对地图的充分利用,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的万水千山的艰难历程。

4.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故事穿插法。通过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加深学生的印象。6.音像辅助法。【课型】 新授课 【教师教学材料准备】

地图册、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相关音像材料、图片【学生课前准备】

通过百度搜集一些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

通过百度搜集一些遵义会议的一些相关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长征》。

导语:边播放视频剪辑《长征》片头,教师边讲解毛泽东创作《长征》的由来。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思路:本课是重要的第一节课,从歌曲引导学生,使学生对本课有一个完整地了解。通过歌曲等多媒体资料,调动学生情绪。引发学生共鸣学生易产生亲切感。

(课件出示课题)

第1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红军长征原因

多媒体展示红军前四次反围剿和国民党人数对比

指导学生看教材,结合图片,找出红军长征的原因。设计问题1:

学生结合课文说说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预期效果:学生根据教材知识及图片得出: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红军不得不长征。)

多媒体展示图片“红军长征图片”:并且做出图表,分析当时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军队的对比。设计问题2:

分析遵义会议的背景有哪些? 多媒体图片展示遵义会议图片。

结合图片教师指出这就是当时看图了解红军长征初期受挫的情况,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原因。设计问题3:

遵义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点拨: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

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多媒体展示:《遵义会议》电影。设计问题4:

比较遵义会议前后中央红军军事斗争有何变化,由此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前,由于“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红军丧失了主动权,损失惨重。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指引下,掌握了主动权,摆脱了敌人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设计思路:一般的讲,会议是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内容,用丰富的图片讲授新课能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和视觉效果。通过两个问题的设问,使学生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恰当适时地在课堂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红军长征的胜利

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的路线。设计问题1:

1.通过动态长征路线图,了解遵义会议后,红军冲出重围是什么样子的一个经过?

(预期效果:①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四渡赤水被称为毛泽东军事生涯中最得意的一笔:有一首歌里唱道: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②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③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④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红军会师。)

设计问题2:

阅读课本内容并通过看图了解:长征两次会师时间、地点。强调大会师时间、地点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中央红军于1935年到达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长征结束,长征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会宁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在项英、陈毅领导下坚持游击斗争。

多媒体展示图片: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设计问题3: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预期效果: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结论——人民解放军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多次诚恳希望西藏派代表到北京谈判。结果:双方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同时在教材上标出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即1951年。)设计问题2:

为什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预期效果: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设计思路:本环节旨在说明用图片表明,红军最终终于成功,培养了同学的爱国主义精神。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史实,通过学习同学知道了红军经历怎样的苦难才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今天我们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这篇课文,就是要学习红军的“长征精神”,学习红军“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还要学习红军“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学习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学习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搞好自己的学习,学好各种本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布置作业:

阅读一篇与长征有关的书籍,写一篇读后感。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知识点比较多,但都不太难。所以在讲述新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和相关历史视频资料,感知历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图片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给学生比较大的思考和交流空间,能基本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学生对于红军长征的过程较感兴趣,但课本上介绍的不够全面,因此可以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更多的介绍和细节展示,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可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本节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板书设计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1、时间:

2、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二、遵义回忆: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内容:

3、意义:

三、长征路线:

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宁

第五篇:红军不怕远征难

同学们,请大家一齐来读课本导入框中毛泽东的这首七律《长征》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最早见于1937年10月英国伦敦戈兰公司出版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编著的《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编《长征》。1938年2月上海复社翻译出版了中译本,更名为《西行漫记》。斯诺在书中说:“我用毛泽东主席——一个善于领导征战又善于写诗的叛逆者——写的一首关于这次六千英里长征的旧体诗作为结尾。”这首诗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过,要想理解这首诗,还须学习长征的历史。[板书]

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的开始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课本上提到1933年10月,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是第五次“围剿”,那就是说,前面还应有四次“围剿”,这四次“围剿”的情况怎样?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是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吗?

[教师讲解]从1930年冬到1931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三次反革命“围剿”。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反革命“围剿”。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军队50万人,分三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对中央苏区来说,当时党内“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王明等人剥夺了毛泽东对军队的领导权,又强令中央苏区红军主动出击,攻打敌人重兵布防的地区,但周恩来和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错误指令,采用声东击西,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军的战略战术,于1933年春,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教师引导]从刚才对前四次反“围剿”的讲述中,同学们能总结出其中的共同点吗?大家可以讨论。采用了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不守成规、创新、根据实际情况决策。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用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方法消灭敌人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诱敌深入,使其丧失警惕,抓住时机消灭敌人。

[教师过渡]同学们,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是马列主义军事科学的伟大发展,它不仅可以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但就是这样有价值的思想,却被以王明为代表的中共临时中央废弃不用,而且受到攻击。那么,王明“左”倾路线在军事上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通过第五次反“围剿”的事例来看一下。

[教师引导]阅读教材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小字内容。了解“左”倾错误在军事上的表现。请大家把“左”倾错误路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表现归纳一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博古、李德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军强行进攻,接着是死守广昌,伤亡惨重。广昌失陷后,又分兵把守,结果是节节抵御,节节挨打。一年也没有粉碎敌人的“围剿”,被迫实行转移。

[教师讲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第五次反“围剿”的打法和前四次截然不同,前四次那种避敌主力,击其虚弱,大步进退,寻机歼敌的作战方法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销声匿迹,代之而来的是硬拚硬打,不计成本的作战方法。结果一败涂地。这一点,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和长征刚开始时的“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合在一起,就成为“左”倾错误路线在军事上的三大特点。下面我们看第二个小问题——红军长征的开始。[板书]2.红军长征的开始。

[教师引导]阅读教材,了解红军长征开始时的情况,然后复述。

[教师讲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等决定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突围转移。21日,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向湘西进军,开始长征。长征开始后,博古、李德等人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他们没有向指战员作政治动员,很多人不明确进军目标。红军拼死英勇冲杀,突破了敌人四道防锁线,渡过了湘江,但是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经过英勇奋战。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意图是到湘西会师,因此在通往湘西的路上,设置重兵。如果去湘西,红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了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多数人的支持。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把敌人的堵截部队远远地抛在了湘西。

[教师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那么遵义会议的具体情况怎样?这次会议后红军原有的被动挨打局面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改变?我们学习完下面的内容后就会明白的。[板书]

二、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 1.遵义会议

1935.1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关于遵义会议的内容,概括其中的要点。①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②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③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④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师讲解]遵义会议上。博古首先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在报告中,他为自己的错误辩解。接着,周恩来以红军总政委的身份作了副报告。他以大局为重,主动承担了战争失利的责任。同时,他还建议今后把军事指挥权交给毛泽东,从而把会议讨论引向纠正错误的军事领导这一关键问题上。毛泽东在会上发言,他精辟地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深刻地剖析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根本原因,是军事领导人单纯防御的错误战略战术所致,否定了博古的报告。张闻天、王稼祥也相继发言,批评博古、李德在军事上所犯的严重错误,表示拥护毛泽东的主张。会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中央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后来,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作为最高统帅部,负责指挥全军行动。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教师过渡]同学们,遵义会议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这首先表现在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取得的伟大胜利中。[板书]2.长征的胜利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对遵义会议后长征历程的叙述,并结合红军长征示意图找出中央红军长征曾经经过的省份、山脉、河流、起始和终点及在每个地方发生的重大事件。

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损失过半,在毛泽东的提议下,由湖南进入贵州,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行动,这是遵义会议后首次改变被动地位的行动。然后红军急行军渡过金沙江。彻底摆脱敌人的包围。接着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大雪山,进入草地。出草地后,进入甘肃,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学生在回答时,教师同时写出板书]从江西、福建出发→渡过湘江→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关于飞夺泸定桥和过雪山、草地的描写,想一想,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缺衣少食等。还有悲观的、失望的情绪等。还有红军内部的分歧和争议等。

[教师讲述]下面通过我的讲述,请同学们再结合地图,争取能对长征有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了解。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进行长征,留下项英、陈毅等3万余人坚持根据地的游击战;红军主力八万多人从福建长汀、江西瑞金、于都分两路向西前进。王明左倾错误领导在撤退中表现为逃跑主义。出发前既不作深入细致的政治动员,也不做长途行军的准备,而且有庞大的后方机关和大批东西,致使红军行动迟缓,摆脱不了敌人。蒋介石为了阻止红军西进,在红军往湘西的路上,设了四道封锁线。等红军通过第四道封锁线后,人员损失过半,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提议向贵州前进并得到认可。1935年红军渡过乌江、占领遵义,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纠正中共领导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后,红军一反过去的被动局面,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到金沙江的皎平渡口,用7只小船,经9天9夜,将部队全部安全地渡过了金沙江,把长征以来一直尾随的蒋介石军队甩掉了。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并在彝族首领小叶丹的协助下,顺利通过彝族区,红军的先头部队袭击了大渡河边安顺场守敌,占领了渡口。大渡河水深流急,两岸是崇山峻岭,18勇士找到了惟一的一条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冲到了对岸,占领了敌人的阵地,渡过了一支部队,强渡大渡河成功。

红军长征的道路是艰难的,红军战士不仅受到敌人的阻截,而且有恶劣的自然条件这个敌人。前进的道路可谓十分艰苦。(下面关于飞夺泸定桥和过雪山草地的情况,请同学们自己看书,而且可以搜集这方面的故事,讲给同学听)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和陕北的工农红军会师。1936年10月,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的红四方面军和从湘西出发的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完全胜利。附:红军长征示意图。

同学们,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红军的长征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11个省,越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走了25000里。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教师过渡]同学们,关于长征胜利的意义,课本上只提了两句话:一是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二是红军长征的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大家看来,关于长征胜利的意义,还有哪些?请畅所欲言。[板书]

三、红军长征的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证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计划的破产。中国革命的重心由东南转移到西北。长征的胜利,是红军的胜利,是革命的胜利,它为党保留了一批骨干。长征途中的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为后来人民群众的支援奠定了基础。[教师小结]请同学们看投影。

一、长征粉碎了敌人“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三、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同学们,长征胜利的意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长征是历史上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下载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说课稿:红军不怕远征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说课稿:红军不怕远征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陵城区第五中学 唐月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够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2、掌握红军长征的时间、路线、伟大历史意义。遵义会......

    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这优美深情的音乐想必已带我们进入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的《红军长征》......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前郭县穆家中学王亚飞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处理、......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八上历史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执教:梅琼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中......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红军的书,不怕远征困难的书,其中包含了着名的中国工人和农民红军二万五千里长的故事历史,人们读后感觉到血脉涌流,由这些前辈勇敢和决心移动,感觉很多。 这......

    红军不怕远征难(大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历史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本课的讲授,引导学生们学习......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书笔记

    如果要问我,纪念长征的感悟是什么?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七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 我们。毛主席曾说过:“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