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 万钢作主旨报告(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05:4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技日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 万钢作主旨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技日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 万钢作主旨报告》。

第一篇:科技日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 万钢作主旨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动员首都科技界积极投身科技改革发展,把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委在京联合举行首都科技界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报告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作主旨报告。

万钢在报告中介绍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意见》有关基本情况,回顾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领导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快科技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作了解读。

万钢指出,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党的十八大前夕,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召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中央关于科技改革发展的最新要求,对于凝聚全社会共识,引领我国经济社会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具有重大意义。《意见》的制定历时一年,是一个集思广益、科学民主决策的过程,与2006年颁布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一脉相承,在思路上有新概括、目标上有新要求、任务上有新部署、措施上有新突破,是指导我国科技改革发展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会议的召开和《意见》的出台,是我国科技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万钢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迎接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迫切需要,是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回应各方面期待、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

万钢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要突出把握好创新驱动、服务发展这一核心原则。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和《意见》精神,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一以贯之、长期坚持,推动我国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新的重大跨越。

万钢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作为中心任务,支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机构,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同时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重视科学的长远价值,增强国家持续发展的后劲。要加强统筹部署和协同创新,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强科技宏观统筹,推进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促进科技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要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科技开放合作,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万钢最后说,做好科技改革发展工作,关键是需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落实。要按照大会和《意见》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首都科技界汇聚了我国大量优势科技资源,是科技改革发展的一支战略力量,要努力在新时期的科技改革发展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走在科技改革发展的前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心无旁骛、扎实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主持报告会,并指出根据中央落实《意见》的要求,中科院正在抓紧制定组织实施方案,一方面,深入推进中科院在参加《意见》调研和起草过程中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改革措施;另一方面,结合实际,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发展措施,明确任务分工、落实责任、抓好实施,把大会和《意见》精神落实到“创新2020”实施的方方面面。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出席会议,北京市各区县主要领导、科研院所主要负责人、首都高等院校代表、有关科技管理部门和单位的代表,共约600人参加报告会。

第二篇:关于深入学习宣传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贯彻意见

关于深入学习宣传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贯彻意见

7月6日至7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这次大会,是我国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科技界的一大盛事。云南省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暨2011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举行。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表彰2011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单位和个人,总结近年来云南省科技改革发展成绩,分析形势任务,部署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强调,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发展能力,为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讲话,并为2011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授奖。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仇和主持会议,省政协主席罗正富出席会议。

秦光荣首先传达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他说,这次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会议的重点任务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明确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按照中央要求,紧密结合云南实际,坚持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好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推进科技创新是富民强滇的根本。当前,云南正处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的支撑,更加需要创新的推动。”秦光荣指出,近年来,云南省科技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云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顺利实施,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创新成果大幅增加,科技支撑优势产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型云南建设成效明显。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云南省科技基础条件仍然薄弱,产业核心竞争力不突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不够强,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适应,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不完善。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

式的第一推动力;推动云南和谐发展,必须坚持科技面向民生、服务民生;推动云南跨越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切实把科技创新作为事关云南省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切实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秦光荣强调,做好新时期云南省科技创新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两强一堡”战略目标,坚持科教兴滇、人才强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全面落实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加快建设云南特色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动云南实现“三个发展”。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一些优势领域的关键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一些重要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基础条件和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基本建成具有云南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创新型云南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秦光荣强调,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深入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必须确立一个主体、壮大一支队伍、促进一个转化、建设一个体系、健全一套政策、强化一个保障。一要切实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参与政府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更好地服务企业,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创新型企业;二要切实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推动科技领军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多层次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推动科技人员创业兴业,加快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三要切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和创新园区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断健全,促进民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搭起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四要切实加快云南特色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开展新一轮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区域创新合理格局,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着力构建符合省情实际的科技创新基础平台体系,加快实现由云南制造向云南创造的历史性飞跃;五要切实健全科技创新投融资政策,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科

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进一步落实鼓励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结合,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加快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六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协调配合,营造环境、督促检查,不断推进云南省科技创新水平迈上新台阶。同时,希望获奖的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希望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全省新一轮科技创新发展大潮,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桥头堡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李纪恒在讲话中强调,要认真学习落实中央部署,紧密结合云南实际,坚持把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打破“瓶颈”制约、抓好关键环节,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上下功夫,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上下功夫,在科技金融有效对接上下功夫,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上下功夫,在提升科技管理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引领云南省经济社会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江,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曹建方,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辛维光,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刘维佳,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成员李培,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晏友琼,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保建,副省长刘平、和段琪,省政协副主席顾伯平,省军区副司令员崔毅,武警云南省总队政委王海亮,省政府秘书长丁绍祥,中科院院士周俊、黄润乾出席会议。

2011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授奖193项(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云南省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9项,云南省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项,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57项。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好大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一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动员大会。大会深刻分析了我国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阐明了加快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了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突出强调了科技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力强的重要论断,明确了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总体思路,对于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大会充分体现了中央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学习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对于推动我们加强科技改革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全市各科技部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时期科技工作的头等大事摆上重要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引导广大科技管理工作者、科技人员和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科技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各项部署和要求上来。

2.深入学习,准确把握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大会的主要精神,体现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的重要讲话以及《意见》中。胡锦涛总书记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六个进一步”的总体要求。温家宝总理围绕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突出强调了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重点任务和途径方法,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的重大政策。刘延东国务委员就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加强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好科技改革发展的八个重要关系提出了具体要求。大会通过的《意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精心部署、周密安排,认真组织好大会精神尤其是中央领导讲话和《意见》精神的学习传达。把带头学习大会精神、带头贯彻中央部署作为各级科技管理工作者的职责所系。通过学习,准确把握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新部署和新要求,深刻领会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决策的丰富精神内涵,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群众自觉投身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

3.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学习贯彻落实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

渠道,采取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大会精神的热潮。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宣传媒体,通过专题宣讲、辅导报告、调研座谈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活动。要及时对本单位学习宣传贯彻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及时了解反映学习贯彻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典型。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把大会精神迅速传达到全市企业、科研机构和广大科技人员、干部群众中去,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大会精神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要围绕大局,立足本职,结合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中心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和园区,广泛开展调研、走访活动,进一步摸清科技改革创新的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4、结合实际,迅速贯彻市委书记王福宏讲话精神。必须从黄山转型发展的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一核心,要在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科技在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应用。努力构建“大科技”的发展格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

为”的原则,形成具有黄山特色的科技工作体系。要大力推进以企业和科研推广应用机构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体系建设。要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力发展新产品、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借助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战略平台,依托“十大工程”、九大园区和特色优势产业等,在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古民居保护利用、绿色建筑、旅游信息化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编制一批重点项目,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重视科技、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激情和活力。

5、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科技工作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深入基层帮扶困难企业,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园区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掌握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园区的科技创新情况,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狠抓各项创新政策落实,大力开展自主创新政策宣传培训和落实情况督查,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认真组织实施“三项行动”,上下联动,推进实施企业自主创新联合行动、文化科技创新示范行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发展专项行动。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举办黄山市第四届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组织实施好“双百双行”产学研系列活动。推进科技金融合作发展,启动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项目,加大科技型企业和项目风险投资力度,加大项目凝炼和品牌的创建。继续加大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组建力度,争创院士工作站、农业科技园和国家级软包装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等科技品牌。

黄山市科技局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六日

第三篇: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讲话

本文系邮箱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讲话提纲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共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共话教育、共谋未来。首先,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向离退休老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长期以来,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忠于职守,行为示范,无私奉献,为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及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高中教育扩容提质,学前教育蓬勃发展;教学设施日趋完善,中小学远程教育进展顺利,教育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竞争机制不断完善,师资力量明显增强,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育行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大提升。特别是去年,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效显著,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验收。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县人民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结果,是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四个班子向教育战线上的全体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XX同志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我县的教育工作,分析了当前教育面临的形势,对全县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教师代表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对我县教育的发展和未来进行了深入阐述和期许,我完全赞同。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塑造未来、孕育希望的事业,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抓发展、抓振兴,要完成县委、县政府描绘的建设现代化新城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教育必须先行。下面,就进一步学习贯彻好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我县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地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县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保证人民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县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XX教育发展水平与中央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新期待相比、与其它兄弟县市县教育发展水平相比、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突出表现在:全县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教育资源总量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入园难”问题还依然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农村偏远地县教师、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教育改革创新的力度还不够,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规划布局与城市建设发展还不协调;教育资金投入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尊重教育、理解教育、包容教育、关心支持教育的社会氛围还不浓厚,等等。

我们深切感到,为XX的教育加油助力、让XX的教育爬坡跃升,县委、县政府义不容辞,社会各界责无旁贷,广大教育工作者更要一马当先。

首先,要牢固树立“发展教育就是发展经济”的思想。欲兴经济,先兴教育。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当前,我县要实现全面建设经济强县的目标,关键靠人才,前提是教育。我们必须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更实的举措,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教育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基础作用,为XX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其次,要牢固树立“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民生”的思想。教育是民生之首,是最大的公益事业,关系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教育凝结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期盼。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和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日益成为主导性的教育需求。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解决好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满足好人民群众“上好学”“读好书”的强烈愿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要牢固树立“发展社会事业要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发展教育,不像招商引资那样立竿见影,可能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见成效,我们优先发展教育,没有更大的决心、耐心是不行的。教育是个战略问题,各级政府、全县有关部门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力戒空谈,不虚细节,脚踏实地,把人民最关心的焦点问题解决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只要我们上下同心、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只要我们奋发有为、拼搏争先,XX的教育一定会再创辉煌!

二、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全面提升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教育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事业。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一要抓好教育资源整合工作。要突出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相对集中、扩大规模、保证入学、提高效益”的原则,加大对基础教育的统筹规划,调整优化学校布局,进一步推进集中办学;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积极探索人员流动机制,建立健全激励办法,鼓励县直学校教师到农村支教,从而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改善农村教育教学环境,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切实解决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二要抓好素质教育和课改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不断推进教研、教改步伐,全力提高教学质量。要大力发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夯实教育基础;大力发展高中教育,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更多的人才,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的实用技术人才,为XX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三要抓好管理考评工作。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机制,规范教学管理,提高管理实效,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加强对学校、对教师的经常性管理和绩效考核,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以人为本,完善机制,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神圣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要牢固树立“队伍为本”的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教学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一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只有强化学习,才能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要深入实施优秀教师培养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培训,制定好培训计划,督促教师加强学习,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为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要用现代的、科学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使自己具有宽广厚实的业务基础,掌握娴熟的现代教育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二要加强师德建设。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要切实抓好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激励、考核、监督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主要内容,进一步规范师德行为。广大教师要坚持“以身立教”原则,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严格自律,为人师表,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引导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和感染学生,努力做学生尊敬、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优秀人民教师。三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要重视教育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实现教育人才的有序流动。要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要进一步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继续推行中小学校长公推公选制、教师竞争上岗制,努力形成奋发向上、勇争一流的竞争态势,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选拔到学校领导班子当中来。

四、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社会环境

振兴教育,全民有责。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执教为乐”的良好局面,全力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切实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依法保障教育收入水平,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机制。要满腔热情地关心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县委、县政府每年要为教师和教育事业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使广大教师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考虑教育需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教育、人事、编制等部门要研究制定解决我县教师结构性矛盾的途径和办法。公安、综合执法、卫生、文化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努力营造宁静、舒适、安全的校园周边环境。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重点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学生日常行为安全管理以及学校危房、运送学生车辆、消防等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师生安全。各企业、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教育事业,每年为教育事业办几件真事、好事、实事。宣传部门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部门、各单位及社会各界要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为教育的发展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使尊师重教在XX蔚然成风。

各位老师、同志们,教育是决定未来的事业,教师是塑造未来的职业。希望全县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同志们,继续发扬默默耕耘、不畏艰辛、开拓创新的奉献精神,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再创佳绩。同时,也希望各部门、各单位及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共同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新城县提供坚实的教育支撑。

第四篇: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讲话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讲话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塑造未来、孕育希望的事业,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抓发展、抓振兴,要完成县委、县政府描绘的建设现代化新城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教育必须先行。下面,就进一步学习贯彻好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我县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地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县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保证人民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县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XX教育发展水平与中央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新期待相比、与其它兄弟县市县教育发展水平相比、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突出表现在:全县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

教育资源总量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入园难”问题还依然存在;

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农村偏远地县教师、部分学科教师紧缺;

教育改革创新的力度还不够,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育规划布局与城市建设发展还不协调;

教育资金投入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尊重教育、理解教育、包容教育、关心支持教育的社会氛围还不浓厚,等等。

我们深切感到,为XX的教育加油助力、让XX的教育爬坡跃升,县委、县政府义不容辞,社会各界责无旁贷,广大教育工作者更要一马当先。

首先,要牢固树立“发展教育就是发展经济”的思想。欲兴经济,先兴教育。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当前,我县要实现全面建设经济强县的目标,关键靠人才,前提是教育。我们必须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更实的举措,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教育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基础作用,为XX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其次,要牢固树立“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民生”的思想。教育是民生之首,是最大的公益事业,关系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教育凝结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期盼。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和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日益成为主导性的教育需求。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解决好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满足好人民群众“上好学”“读好书”的强烈愿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要牢固树立“发展社会事业要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发展教育,不像招商引资那样立竿见影,可能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见成效,我们优先发展教育,没有更大的决心、耐心是不行的。教育是个战略问题,各级政府、全县有关部门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力戒空谈,不虚细节,脚踏实地,把人民最关心的焦点问题解决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只要我们上下同心、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只要我们奋发有为、拼搏争先,XX的教育一定会再创辉煌!

二、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全面提升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教育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事业。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质量立校

”的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一要抓好教育资源整合工作。要突出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相对集中、扩大规模、保证入学、提高效益”的原则,加大对基础教育的统筹规划,调整优化学校布局,进一步推进集中办学;

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积极探索人员流动机制,建立健全激励办法,鼓励县直学校教师到农村支教,从而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改善农村教育教学环境,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切实解决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二要抓好素质教育和课改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不断推进教研、教改步伐,全力提高教学质量。要大力发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夯实教育基础;

大力发展高中教育,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更多的人才,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的实用技术人才,为XX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三要抓好管理考评工作。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机制,规范教学管理,提高管理实效,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加强对学校、对教师的经常性管理和绩效考核,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以人为本,完善机制,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神圣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要牢固树立

“队伍为本”的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教学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一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只有强化学习,才能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要深入实施优秀教师培养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培训,制定好培训计划,督促教师加强学习,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为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要用现代的、科学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使自己具有宽广厚实的业务基础,掌握娴熟的现代教育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二要加强师德建设。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要切实抓好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激励、考核、监督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主要内容,进一步规范师德行为。广大教师要坚持“以身立教”原则,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严格自律,为人师表,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引导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和感染学生,努力做学生尊敬、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优秀人民

教师。三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要重视教育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实现教育人才的有序流动。要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要进一步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继续推行中小学校长公推公选制、教师竞争上岗制,努力形成奋发向上、勇争一流的竞争态势,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选拔到学校领导班子当中来。

四、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社会环境

振兴教育,全民有责。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执教为乐”的良好局面,全力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切实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依法保障教育收入水平,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机制。要满腔热情地关心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县委、县政府每年要为教师和教育事业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使广大教师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考虑教育需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教育、人事、编制等部门要研究制定解决我县教师结构性矛盾的途径和办法。公安、综合执法、卫生、文化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努力营造宁静、舒适、安全的校园周边环境。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重点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学生日常行为安全管理以及学校危房、运送学生车辆、消防等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师生安全。各企业、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教育事业,每年为教育事业办几件真事、好事、实事。宣传部门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部门、各单位及社会各界要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为教育的发展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使尊师重教在XX蔚然成风。

各位老师、同志们,教育是决定未来的事业,教师是塑造未来的职业。希望全县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同志们,继续发扬默默耕耘、不畏艰辛、开拓创新的奉献精神,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再创佳绩。同时,也希望各部门、各单位及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共同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新城县提供坚实的教育支撑。

第五篇: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2018年9月10日上午,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历史文化重要的传承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源源不断的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可以说没有教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通过对《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的学习,我对新时代教师有了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同时,我也发现自己身上尚有许多缺点、不足之外,距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党性修养,能给自己树立起真正的党员形象。结合自身作为一个教师党员的经历,我想谈几点体会:

做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老师既是知识,知识就是老师。现在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惟一的载体了,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掌握信息,老师只是其中一个渠道。同时老师也要学习,如果不进一步学习,就会落后于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把知识教给学生。

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所以作为教师,作为党员,就必须是教育教学的能手。为此要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作为党员教师应该刻苦钻研,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努力扩大知识面,让自己赖以教育学生的一桶水变为有源的活水,常换常新,源源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我利用业余时间看名师的示范课,学习他们的方法,晚上看奥数方面的知识,1 拓展自己的知识。

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在政治信念和理论水平上保持领先,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的理想,时时处处都能发挥身教胜于言教的教育作用。

在新时期,对于领导干部的教育更为重要,尤其是担负我国现代化建设历史重任的领导干部,可谓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跟上时代步伐、率领人民前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领导干部应坚持终身学习的要求。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崛起,知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知识的飞速变化增长,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观念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的科技文明,特别是高新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迅速地打破国界,走向全球化。世界各地的发展变化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方式波及国内,面临挑战,需要学习的知识、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日俱增。这一切对于处在各级各类岗位上,担负领导责任的领导干部们提出了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领导干部工作的本质要求。所谓领导就是率领、引导,必须站得高。看得远,体现出比常人高明的地方,走在一般群众的前面,才能名副其实的称之为领导。领导工作的本质要求领导干部要有丰富的知识、正确的决策能力、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领导干部的权威不能仅仅依靠权力去建立和提高,更多的是靠他的知识和能力。如果领导者不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不把“讲学习”的要求落在实际行动中,其知识能力水平必将为被领导干部所超过,就无法再发挥领导作用,最终被淘汰出领导工作岗位。

三、领导干部不断进步的内在条件。一般来讲,领导者要经历由基层、中层到高层的发展提升过程,表面上看这一过程是官位的提高、权力的增大、责任的加重,实质上是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唯有后者的提高,才能为前者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地 2 在工作中学习提高,更新原有知识,补充新知识,力求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站在时代前列的人,才能担负起更高更重的领导责任。

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只有全身心地投人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去学习,力求为人民掌好权、服好务,就具备了合格领导干部的最基本素质。

教师是一个神圣而又光荣的职业,在我国古时候,人们非常敬重老师,宋朝学者杨时,不愿打扰老师午睡,而站在门外的鹅毛大雪下等了好久,这种敬重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程门立雪这个动人故事也广为流传。但当下,随着社会的物质化和个人价值观不健康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投身于教育行业,去当一名辛勤的园丁。这种现象值得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反思和警惕,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难推动教育的发展。想扭转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我认为还需要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方面,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是当务之急,俗话说:只有填饱肚子才有力气谈理想,教师的工资收入仍然让他们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一套房子能让他们背上几十年的债务,李克强总理也多次提到过,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保证教师的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这一惠民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教师的关怀和对教育的重视,需要及时推进落在实处。

另一方面,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要在平时多宣传教师对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让教师体会到职业光荣感和成就感。

发展教育事业,教师是基础和核心,我相信通过个人认识的改进、社会氛围的改善、国家政策的支持,教师会成为人们越来越向往的职业,会有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其中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

下载科技日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 万钢作主旨报告(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技日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 万钢作主旨报告(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