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答案版)

时间:2019-05-14 05:5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答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答案版)》。

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答案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50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主题是()

A 改革

B 开放

C 发展

D 建设 答案:C

2、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

A 马克思主义

B 列宁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A

3、()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A 科学发展、B 社会和谐

C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D 坚持改革 答案:C

4、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为()的完备的理论体系。A 主体

B 主题

C 主线 答案:B

5、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 全体党员

B 统治阶级集团 C 最广大人民群众

D 工人阶级

答案:C

6、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回答了怎样发展和发展“依靠谁”的问题。A 根本目的B 根本动力

C 主体

D 依靠力量 答案:B

7、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和发展“为了谁”的问题。A 根本目的 B 根本动力

C 主体

D 依靠力量 答案:A

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B

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A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 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

D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答案:C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各种理论观点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答案:C

11、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B.具有落后性、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

C.具有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当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 答案:B

1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过程特征中,揭示其主要矛盾,是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两个基本点之间的矛盾 C.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答案:D

1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答案:A

14、四项基本原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答案:C

15、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形成了

A、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开放格局B、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D、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答案:C

16、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

A、长期的基本国策

B、当前的权宜之计

C、达到小康时期的政策

D、实现现代化时期的政策 答案:A 17、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作为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A、解放生产力标准B、姓“资”姓“社”标准 C、“三个有利于”标准D、提高综合国力的标准 答案:C

18、改革开放是()A、彻底改变我国的基本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对原有制度的修修补补D、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答案:B

19、改革开放只所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最根本的就在于它对()的解放作用

A、生产力B、经济体制C、人的思想D、社会体制 20、中国的改革是从()开始起步的。A、沿海B、城市C、内地D、农村 答案:D

21、()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村文明

D管理民主 答案:A

22、()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村文明

D管理民主 答案:A

2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是()。A富裕农民

B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C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D增强农村的发展后劲 答案:C

24、按劳分配主体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分配。A资本

B技术

C生产要素

D管理 答案:C

25、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统筹()的重大举措。

A经济社会发展

B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城乡发展

D区域发展 答案:B

26、新型城乡关系的特点是建立以工补农、()、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A工农互动

B城乡交流

C城乡和谐

D城乡互动 答案:D

27、新型城乡关系的特点是建立以工补农、()、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A工农互动

B城乡交流

C城乡和谐

D城乡互动 答案:D

28、循环经济的核心是()。

A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节约资源

D发展清洁生产 答案:B

2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党的领导

B民主集中制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D 30、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

A多党联合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C共产党领导下的联合专政

D对敌对分子的专政 答案:B

31、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答案:A

32、我国多党合作的核心是()。

A坚持政治协商

B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八字方针

D坚持十六字方针 答案:B

33、我国多党合作的核心是()。

A坚持政治协商

B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八字方针

D坚持十六字方针 答案:B

34、关于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民代表大会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协等国家机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B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共产党和人民政协所作出的决定必须征得人民代表大会的认可后方能实施

D 人民代表大会同共产党、人民政协的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答案:B

35、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A.政治权利和自由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人民民主专政

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答案:D

36、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

A.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B.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D.社会各阶级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 答案:B

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答案:A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B.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C.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D.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答案:C

39、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弘扬和培育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自强不息

B.爱国主义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 答案:B 40、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国家统一 C.加强民族团结

D.增强人民凝聚力 答案:A

41、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A.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B.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答案:A

42、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B.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答案:B

43、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B.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答案:D

4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答案:D

45、()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A 科学发展

B 公平正义

C 社会和谐

D 自由民主 答案:C

46、第一次完整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命题的会议是()。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答案:B

47、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关键在于()

A 实施人才强军战略B 实施综合发展战略C 抵制和平演变战略D 实施科技强军战略 答案:D

48、科技强军的战略目标是()

A 建设数字化部队、打赢网络战B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 C 建设电子化部队、打赢电子战D 建设精锐化部队、打赢局部战争 答案:B

49、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

A 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B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C 国家的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 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答案:C 50、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A 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B 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C 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

D 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

A 第一要义是发展

B 核心是以人为本 C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答案:ABCD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

A 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D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E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答案:ABCDE

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是()

A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C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D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答案:ABCD

4、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A 科学发展

B 和谐发展

C 和平发展

D 经济发展 答案:ABC

5、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解决发展中一切问题的()和()。A 思想前提

B 政治保证

C 思想基础

D 制度基础 答案:AC

6、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解决发展中一切问题的()和()。A 思想前提

B 政治保证

C 思想基础

D 制度基础 答案:AC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 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D 阶级斗争的需要

答案:ABC

8、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A 同等富裕

B 同步富裕

C 两极分化 D 平均发展

答案:ABCD

9、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A 同等富裕

B 同步富裕

C 两极分化 D 平均发展

答案:ABCD

10、在社会主义社会,公平与效率()

A 没有矛盾 B 存在着矛盾 C 完全对立 D 可以兼顾

答案:AD

11、在社会主义社会,公平与效率()

A 没有矛盾 B 存在着矛盾 C 完全对立 D 可以兼顾

答案:AD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C、没有实现现代化的,还不成熟的社会主义 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

E、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

答案:ACD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其特定的质的规定性,其“特定性”表现为: A.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的 B.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条件下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在时间上贯穿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过程 答案:BCD

14、党的基本路线中的“两个基本点”是()

A、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B、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C、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方式D、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答案:AB

1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

A、党的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道路 C、人民民主专政 D、共产党的领导

E、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答案:BCDE

1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简明概括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E、坚持改革开放

答案:ACE

17、邓小平认为,从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算起,到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其依据是:

A.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B.是由我国社会的阶级斗争这个主要矛盾决定的

C.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与国际环境所决定的 D.是由我国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国情决定的 答案:ACD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下列对“落后的社会生产”理解正确的是:

A.落后的社会生产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B.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而言是落后的

C.相对于“够格的”社会主义满足合理需要的尺度而言是落后的 D.解决它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 答案:ABCD

19、下面关于改革开放正确的论述是:

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C、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D、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答案:ABCD 20、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

A、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B、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要让中国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答案:ABC

21、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要 A、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

B、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 C、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D、加快对国外企业的兼并步伐 答案:ABC

22、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就是指改革决策要 A、更加符合客观规律 B、更加兼顾各方利益 C、更加符合人民利益 D、更加促进社会稳定 答案:AC

23、“三农”问题是指()。A农业问题

B农民土地问题C农民问题

D农村问题 答案:ACD

24、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B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 C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D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答案:AC

25、我国促进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是()。A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B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C促进中部地区崛起D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答案:ABCD

26、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答案:ABCD

27、坚持文明发展道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有机统一起来。A加快经济发展

B推进生产发展

C实现生活富裕

D保持生态良好 答案:BCD

28、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商独资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答案:ABCD

29、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有()。

A. 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E.执行权 答案:ABD 3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政治法律地位是()。A.它只是我国的立法机关,相当于美国的议院

B.它统一行使国家的权力,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C.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

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由它产生 E.中央的其它国家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答案:BCE

31、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成功,关键是看()。A.政企是否分开B.国家政局是否稳定

C.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D.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答案:BCD

3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

A.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

B.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派成员到对方担任领导职务

C.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D.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答案:ACD

33、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包括()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E.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BCDE

34、依法治国是()

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C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D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E 逐渐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答案:ABCDE

35、共产党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这种领导是政治领导,即()。A.政治原则的领导B.政治方向的领导 C.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D.组织关系的领导 答案:ABC

3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

A.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B.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C.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答案:AB

37、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重点加强():

A.社会公德建设

B.职业道德建设

C.家庭美德建设

D.倡导文明礼貌 答案:ABC

3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

A.时代精神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民族精神

D.共同理想 答案:ABCD

39、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A.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

B.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 C.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D.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答案:ABCD 4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

A.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B.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渊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D.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答案:ABCD

4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公平正义; B、民主法治;

C、安定有序; D、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E、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ABCDE

42、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可以概括为()

A、市场主导; B、党委领导;

C、政府负责; D、社会协同;

E、公众参与。答案:.BCDE

4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原则()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答案:ABCD

44、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上,我们要坚决抵制哪些错误思想()A 军队非党化B 军队国家化C 军队非政治化D 军队指挥扁平化 答案:ABC

45、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是()A 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

B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C 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

D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ABCD

46、按照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论断表明()。

A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 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C 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D 特别行政区是有独立主权的政治实体 答案:ABC

47、对台湾问题,正确的立场是()。

A 我国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B 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一样,都是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C 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 答案:ACD

48、对台湾问题,正确的立场是()。

A 我国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B 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一样,都是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C 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 答案:ACD

49、对台湾问题,正确的立场是()。

A 我国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B 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一样,都是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C 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 答案:ACD 50、《反分裂国家法》规定的采取非和平方式的情形包括()。

A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

B 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

C 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

D 美国对台出售武器 答案:ABC

三、简答题(每题25分,共1题)

1、如何把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1)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把这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

第二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这一命题做出新的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发 展

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

本 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

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历史任务的思想。

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改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思想。

发展战略与总体布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经 济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

政 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

文 化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

社 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建设的思想。

军 事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适应世界军事变革发展的要求,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

祖国统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推进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表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以《反分裂国家法》为法理依据,反对一切‚台独‛和分裂活动。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外交战略

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两大主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外政策思想。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党的建设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适应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新要求,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第三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历史回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

1、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 候,毛泽东提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毛泽东的这种探索进行得断断续续而且艰难曲折,但却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思想成果,其中尤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论著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最为突出。

1957年下半年,在国际国内出现的一些复杂形势和重大事件的冲击,再加上对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把握,毛泽东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与客观实际日益相悖的错误估计,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偏离,使他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离开了正确的方向:在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在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但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为中国共产党在以后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前提。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危难局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在领导中国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赋予中国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新的起点与动力。

邓小平理论包含有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而首要的基本问题,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但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去制定规划。邓小平理论把社会主义社会改变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需要的部分的改革,看作是一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革命,并提出了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又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作出了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的科学决策,他指出“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邓小平同志还在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发展生产力的时候,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是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样,邓小平理论就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功地把它推向21世纪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成功地把它推向21世纪。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以及新时期党的建设等问题上,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取得了巨大成就,既面临着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面对着由于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低产出为特征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与能源、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以及在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等的严峻挑战的矛盾凸显期。以胡锦涛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从自身和中国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中国面临的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所以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和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系列重大关系,要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统筹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好牵动全局的重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动、重点突破。在国内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建设,在国际上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

思想内涵

[2]党的十七大报告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一个特别重要的新概念,并对这个概念的思想内涵作出了科学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整合和统称

十七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界定,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从时间讲,这个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统称;从空间讲,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的整合。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将上述几个重大的具有指导思想地位的理论成果统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表示,揭示了这几个理论成果的内在关联,阐明了这几个理论成果在更大的理论体系中的归属。统一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一般意义上,凡是能够称之为“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具有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建立在共同的哲学思想基础上;二是围绕着一个稳定的共同的理论主题;三是坚持着一些共同的重要的基本观点。之所以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具备这几个方面的共同点,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理论体系。

首先,这几个理论成果都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其次,这几个理论成果都着重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主题。邓小平理论曾经对这个理论主题进行了第一次比较系统的理论思考和初步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再次,这几个理论成果始终坚持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和国际战略等重大问题上,虽然几个理论成果都有新的进展,但就总体和基本观点来讲,都保持着基本一致,或者说是在基本一致的基础上的进展。这包括: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关于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判断;关于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选择;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政治主张;关于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不断培育“四有”社会主义新人的文化设计;关于“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关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于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重要理念;关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战略思考;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之所以这样说,在于这个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固定不动的,是开放的而不是自我封闭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高明之处,其中有一点就是它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说成是到顶了、不用再发展了的理论,而是在人类认识的历史上提供了又一些阶段性成果。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的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说过:“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民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同样道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只能是历史性的、同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统一。中国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个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也可以用“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体系”来表述。这次飞跃是一种完成时,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取得了胜利,理论体系的真理性已经得到实践的充分检验。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用十七大使用的新概念,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次飞跃到目前还是一种进行时,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加以完善和发展,并接受时间的检验。因而严格说来,我们正处在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当中。

理论价值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理论价值表现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政治**,经济停滞,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长时期处于极度贫困状态。而恰恰这一历史时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力,社会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结果,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但没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第一次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命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党和国家处在决定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依靠党和人民,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阶段,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坚持高举旗帜不动摇,一以贯之地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指导新的实践;另一方面,又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认真分析并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思路,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各个重要成果“一脉相承”。它们有共同的理论源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处于一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有一个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共同推进一个事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同一个历史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时俱进”,主要表现在:在改革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侧重探索不同重大问题,做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邓小平理论,提出并初步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正确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围绕上述问题,它们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理论。这三个科学理论紧密联系,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同指导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突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难题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意义还在于,它第一次初步地、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题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立足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关键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对外关系和党的建设等多领域内的有关理论,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也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首先,这个理论体系是在以往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随着今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拒绝而且还要吸收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就是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还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又是如何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运用才能达到一个新水平。

实践意义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发展、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为我们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重要思路和现实途径。

(二)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新要求更加注重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这些新要求。

(三)为我们不断提升党的执政理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执政使命、执政原则、执政任务、执政要求等重大问题,赋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新的内涵。它表明我们党对执政使命的认识更加自觉,对执政任务的理解更加完整,对执政方法的运用更加科学,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只有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才能更好地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除此以外,没有什么别的主义、别的道路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和发展进步的问题。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科学体系

[4]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什么叫科学理论体系?打个比方,所谓科学体系,不是一篮苹果,而是一串葡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个理论简单相加,而是要在鲜明的主题下,抓住基本线索,将三者贯通,将一系列重要观点按照其内在逻辑,组合起来,形成“一串葡萄”。

科学发展观是经实践检验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的重要新内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要把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的地位,并贯穿渗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各个基本观点之中。

令人欣喜的是,已有不少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文章发表,学者们就此发表了各种见解。

今年6月,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秦刚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书,该书以十三个基本问题构成理论体系。这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一个可喜的成果。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有更多这类著作问世。

本人曾在《学习时报》发表一篇文章,探讨这个问题。文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有以下十七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观点。思想路线论

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基础上,邓小平针对思想僵化半僵化状态,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强调,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十七大提出继续解放思想,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思想路线,解决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思想路线是基本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处于领先的地位。社会主义本质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只讲社会主义特征的框子,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念。邓小平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以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初级阶段论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对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和概括。十七大概括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科学发展论

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为了更快地发展中国。科学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论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历史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市场经济论

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民主论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民主与法制不可分开。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要依法治国。文化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方面。社会论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新课题。文明论

社会主义要建设高度的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要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还要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走文明发展道路。社会和谐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念,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要求,应当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理解社会和谐。

国防和军队建设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国防和军队建设占有重要地位,应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认识和处理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一国两制”论

“一国两制”是重要的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政治路线论

政治路线是基本理论的凝练。基本理论只有凝练为路线,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指导作用。对基本路线的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还应当包括对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总体布局的论述。群众论

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形成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党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国家唯一的执政党。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是一项艰巨的科学工作,需要集思广益,大家共同努力,需要平等探讨和争鸣。

层次结构

[5]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程已经相继出现的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主要是四个: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就是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的回答而逐步建构起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三个层次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个鲜明主题,那就是在经济文化科技较为落后的东方大国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此就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是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的灵魂和精髓。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也是首要的基本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为

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也是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重点和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政治保证。基本路线是以党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础形成的,是基本理论的结构化、实践化和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纲领

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展开和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直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纲领:强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积极参加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实施互利双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制度,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走中国特色城镇发展道路,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纲领: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广开言路,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实施“一国两制”方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纲领:强调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健康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纲领: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制,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简释题

1、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两个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2、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一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二是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三是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为了实现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手段、措施和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依靠什么要素推动经济增长,采用什么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发展,通过什么消费方式引导生产等。

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安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7、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简答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3什么是统筹兼固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固就是要总揽全局,兼顾各方,统筹谋划,综合平衡,把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把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4、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5、和平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

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既要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6、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必须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7、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总的思路是什么? 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赢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更好的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三、论述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和“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形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继承了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留给我们的重要思想成果,又以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为基础,发展了这些重要思想。

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也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邓小平理论是开创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重要创新成果,三者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内在统一。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形成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独创性实践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特征的发展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坚持社会全面进步,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坚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坚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坚持立足中国,又坚持面向世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的机械应用,也不是对别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模仿照搬,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自己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所进行的独立自主的创造,是既适合中国国情,又体现时代特征,既体现社会主义共性,又凸显中国特色个性的创新道路。

(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正是辩与不辩的辩证法。

2、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显示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已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渐激烈。

3、纵观国际、国内大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新变化,一方面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我国发展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我国已进入深化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倒逼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 胡尚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1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在新世纪的丰富与发展(1周)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等内容,名称未定(1周)

赵卯生: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研究(1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1周)

张秀华:

现代性与发展的理念(2周)

和谐的观念与和谐社会构建(2周)

卫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重大调整(1周)

和平发展是中国21世纪的战略选择(1周)

邰丽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权结构与分配制度研究(2周)

中国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研究(1周)

“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1周)

周三上午,第二大节(9:45-12:10)教室:致2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进度表

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答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答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答案09级 B[定稿]

    《概论》试题答案(09级B) 一、不定项选择(2×10=20分) 1.ABCDE2.D3.E4.D5.ABCDE 6.D7.C8.E9.BCDE10.ACDE 二、判断题 (2×10=20分) 1.√2. ×3.√4.×5.× 6.√7.√8.√9.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叙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科学的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作业 第一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和本质 四、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五篇范文)

    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论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优秀成果评选办法为展示党的十七大以来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优秀成果,发现、凝聚和激励高校理论人才,促进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特征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经验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书本)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和主要贡献 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科学地解答了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