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发[2007]25号审计署关于印发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实施指南——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5:3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计发[2007]25号审计署关于印发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实施指南——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计发[2007]25号审计署关于印发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实施指南——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的通知》。

第一篇:审计发[2007]25号审计署关于印发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实施指南——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文件

审计发„2007‟25号

审计署关于印发审计机关业务流程 无纸化实施指南——计算机审计

实务公告第6号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各派出审计局:

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实施指南——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经署领导同意,现予印发,供参考。

二○○七年四月十三日

—1— 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实施指南 ——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名词定义

第三章

软件环境准备

第四章

公文起草签批

第五章

公文收发办理

第六章

审计计划管理

第七章

审计支持

第八章

审计现场实施

第九章

审计现场与审计机关交互

第十章

法制工作机构复核

第十一章

档案管理

第十二章

统计管理

第十三章

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管理

第十四章

公共信息交流

第十五章

其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第十六章

附则

—2—

第一章

第一条

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是指审计机关在机关办公和现场审计中全面使用审计署金审工程(一期)建设成果,即《审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OA)和《审计现场实施系统》(以下简称AO),并通过以上两个系统进行交互,以电子文件资料的流转传递,部分以至全部取代纸质文件流转传递的过程。

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的目的,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办公效率和现场审计效率,提高审计质量,促进信息共享。

第二条

推行业务流程无纸化的审计机关,应当具备运行、使用OA、AO所需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和网络环境。

第三条

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主要在以下环节:

(一)公文起草、部门审核会签、领导签发、送印。

(二)内部成文及外部来文分发,指定办理人。

(三)制订、下达审计计划,分解成审计项目。

(四)审计组实施审计前下载相关文件、资料。

(五)实施审计过程中,运用AO引入资料数据,进行项目组管理,实施审计分析抽样,编制审计日记、审计底稿、审计证据,组内复核,形成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形成项目档案数据包、审计台账数据包、被审计单位数据包。

(六)审计现场与审计机关领导的交互过程中,审计组形成审计现场数据包,审计机关领导查阅、反馈意见。

—3—

(七)法制工作机构复核过程中,法制工作机构复核审计文书,法制工作机构与业务部门交互意见。

(八)档案管理过程中,归档资料的提交、检查、接收,档案的利用。

(九)统计管理过程中,审计台账数据包报送,统计报表报送、接收验收、汇总、发布。

(十)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的及时更新。

(十一)通知、公告、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机关内部网站等公共信息交流。

(十二)可以应用信息化手段的其他业务环节。

第四条

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须遵守国家及其主管部门的管理制度。

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是一个发展、渐进的过程。本实施指南的要求,可以分阶段实现。

第二章

名词定义

第五条

本规格说明书的名词定义如下:

(一)OA。《审计管理系统》,原称机关辅助办公系统,是一个为审计机关提供领导决策支持、公文流转办理、审计业务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关事务处理等功能的协同工作平台。

(二)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亦称审计师办公室,英 —4— 文名称Auditor Office的缩写)是一个用于现场审计环境下,审计人员利用电子数据进行审计、对审计项目进行管理的实施作业平台。

(三)公文。包括:审计机关在行政管理和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审计机关收到的上下级审计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和相关单位传递的文书。

(四)起草签批。指以本机关(含其授权、批准的部门)名义形成制发公文的过程,包括起草、审核、签发、复核、印制、用印等程序。

(五)收文管理。指对收到公文的管理过程,包括签收、登记、分发、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等程序。

(六)审计计划和审计项目。审计机关的审计任务分为审计计划和审计项目两个层次表述,审计计划应当分解生成审计项目后,交具体审计机关或者部门执行,一个计划可以分解为一个或者多个审计项目。每个审计项目有一个唯一的编码。

(七)法制工作机构复核。指由审计机关法制部门(或审计机关指定的其他部门)对审计过程中产生的审计文书从依法行政角度进行的审核。

第三章

软件环境准备

第六条

审计机关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保障业

—5— 务流程无纸化推进实施的工作制度;根据OA、AO的功能要求,研究确定恰当的工作流程,对相关软件和OA的关键功能模块进行设定,完成软件环境的适应性准备,保障无纸化业务流程顺畅进行。

第七条

为了确保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在无纸化办公流程中角色的正确性,审计机关应当部署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正确、完整反映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的姓名、职务、所在部门等与办公流程相关的信息。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日常维护制度,随时更新下列信息:

(一)机关工作人员的增加、减少,职务的调整;

(二)审计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更名,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员所在部门的变化。

第八条

公文起草签批模块投入使用前,审计机关应当根据研究确定的发文流程,完成下列事项:

(一)设计公文起草的参与对象、经过环节、先后顺序,定义工作流流程。

(二)参考OA预设的样式,对公文要素等信息进行适当调整后,形成本单位的发文审批单,并保存到数据库中。

(三)参考OA预设的文种和样式,对字体、字号、单位名称等进行适当调整后,形成本单位的公文文种模版。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日常维护制度,慎重而及时地调整上述事项。

—6—

第九条

公文收发办理模块投入使用前,审计机关应当根据研究确定的公文收发办理流程,完成下列事项:

(一)参考OA预设的样式,对公文要素及事项分类等信息进行适当调整后,形成本单位的收文登记单。

(二)根据本单位的部门设臵、公文呈送接收关系,制定分发目标列表。分发目标可以按不同级别的人员、不同性质的内部机构、上级审计机关、下级审计机关、党政领导机关、本级政府的同级部门等分为若干分发目标组,以便提高分发效率。

(三)审计机关的部门作为第二级公文收发层次的,需要分部门设臵公文呈送、接收关系,制定分发目标列表。

(四)根据OA的控制机制,对全部工作人员设定不同职级权限分数,以实现不同的人员对同一文件具有的公文列标题、阅读、打印、转发等不同的粒度控制。

(五)设计公文办理的参与对象、经办环节、先后顺序,定义工作流流程。

(六)参考OA预设的样式,对公文办理要素进行适当调整后,形成本单位的公文处理单。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日常维护制度,慎重而及时地调整上述事项。

第十条

审计机关应当在计划管理软件中编制当年审计计划、接收上级下达的计划、向下级机关下达计划,将本审计机关需要执行的审计计划分解为审计项目。

—7—

暂时不能完全实现上述要求的审计机关,应当由负责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审计计划管理软件中,录入本机关当年审计计划,并分解审计计划为审计项目,按照审计署计划项目编码规则,生成全国唯一的审计项目编码。

第十一条

法制机构复核模块投入使用前,审计机关应当根据研究确定的法制工作机构复核流程,完成下列事项:

(一)确定需要复核的审计业务文书种类,需要附送的资料种类。

(二)设计复核工作的提交、接收、传送对象和顺序,定义工作流流程。

(三)设臵包括复核意见、主要问题和退回理由等惯用语,以规范操作,方便使用,提高效率。

第十二条

察看现场模块投入使用时,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制度、提出以下明确要求:

(一)按照正确的方法,在审计人员使用的计算机上安装AO,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当视审计目标、项目内容、数据条件使用其功能模块。

(二)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报送审计现场数据包。

(三)审计机关的领导应当带头使用察看现场功能,及时对审计组报送的有关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和请示,作出反馈批示,指导现场审计工作。

第十三条

审计统计管理软件投入使用时,应当完成下列事 —8— 项:

(一)设臵审计统计管理软件网络版使用环境;设臵上下级审计机关关系;设臵机关统计员和部门兼职统计员,并赋予相应的权限。

(二)在统计员的计算机上安装客户端软件。

(三)已经部署数据传输通道(MQ)的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统计管理软件配臵为通过数据传输通道报送和自动接收统计报表。没有部署数据传输通道的审计机关,可以使用文件方式报送和接收统计报表。

第十四条

被审计单位资料库投入使用时,应当完成下列事项:

(一)存储上一级审计机关按照属地原则切分下发的本审计机关所管辖的被审计单位。

(二)确定被审计单位与本审计机关各业务部门的被审计关系,将被审计单位细分到各业务部门。

(三)手工添加被审计单位资料库中尚未存在的被审计单位。

审计机关应当结合审计工作的开展和AO应用,建立日常维护制度,及时更新被审计单位资料信息。

第十五条

合理初始化或者按照业务流程无纸化的需求重新调整OA平台的下列设臵:

(一)OA各个功能区的划分,各应用或者功能模块在各功能区的分配摆布。

—9—

(二)设臵组织机构,建立本机关组织机构树,添加人员账号,分配权限角色。

(三)建立以内部部门为单位的子系统,分配相应的应用。

(四)根据审计机关确定的职责分工,赋予相关人员系统日志和行为审核的操作权限。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日常维护制度,及时而慎重地调整上述事项。

第四章

公文起草签批

第十六条

公文起草签批流程是审计机关为行使职权、办理事务而制作公文的过程。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参与该流程。

行政公文起草签批流程的载体是行政公文审批单,审计文书起草签批流程的载体是审计文书审批单。公文正文及其附件是审批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十七条

审计机关工作人员起草行政公文时,使用公文起草模块办理下列事项:

(一)在行政公文审批单中,以填写、截取相应文字、从组织树选择、下拉框选择的方式,添加本人职权范围内的信息。

(二)使用直接粘贴正文或者在线建正文方式,引入公文正文。

—10—

(三)添加附件。

(四)添加背景资料。

第十八条

审计机关的部门领导审核机关工作人员起草的行政公文,使用公文起草模块办理下列事项:

(一)审阅或者修改行政公文审批单中已经填写的各项信息。

(二)审阅或者修改正文、附件和背景资料。

(三)填写审批意见。

(四)根据情况,做出将公文提交审计机关领导阅核、送其他部门会签、送本部门其他领导阅核、退回拟稿人的选择。

第十九条

与行政公文起草部门工作相关的部门,接到公文会签请求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对行政公文审批单中的各项信息、正文、附件和背景资料进行审阅,填写会签意见后退回。

第二十条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办公室核稿制度,在公文起草签批过程中设计涉及公文核稿人员的流程。

第二十一条

审计机关的分管领导可以直接签发行政公文,也可以签注意见后转给其他领导签发。

审计机关领导认为所起草的行政公文需要退回修改时,应当退回。

第二十二条

审计机关的文秘部门,负责将审计机关领导签发的行政公文进行核稿、清稿、编号、套用模板、印刷等工作。印制完成后,文秘部门应当执行入阅文库和入档案库操作,结束公文起草签批流程。

—11—

第二十三条

审计文书与行政公文的起草签批过程基本一致,其区别在于:

(一)审计机关业务人员起草审计文书时,使用审计文书审批单,并在公文标题中正确反映文书种类。

(二)审计文书起草签批流转至法制工作机构部门复核环节时,转入法制复核流程;法制工作机构部门复核后重新回到公文起草签批流程,并增加复核意见书作为背景资料。

(三)总审计师或者指定的审计机关领导应当签署审核意见。

第二十四条

提倡审计机关的各级领导亲自撰写公文。各级领导亲自撰写公文时,除法制部门复核和办公室核稿环节以外,原由其下级工作人员履行的逐级审核环节可以省略。

第五章

公文收发办理

第二十五条

公文收发办理流程是审计机关接受上级任务、明确上级指示、交流机关工作情况、履行审计监督权力、保障机关正常运行的过程。公文收发办理无纸化要最大限度地促进信息的公开透明、促进公文信息的共享,保障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知悉公文信息的权力。

公文收发办理流程的载体是公文,各级领导的批示和说明办理情况、过程的信息可作为公文的辅助部分。

第二十六条

审计机关入库的公文来源和登记入库的方式如 —12— 下:

(一)机关内部成文。起草签批流程完毕后,机关内部生成的文件自动携带公文登记要素进入阅文库。

(二)通过数据传输通道传递的上下级审计机关来文。使用公文入库模块的传输接收入库功能接收,所接收的公文自动携带公文登记要素进入阅文库。

(三)通过介质、电子邮件等其他渠道传输的外部来文。通过填写收文登记单,加载正文,录入公文登记要素及事项分类等信息后,进入阅文库。

(四)经本机关扫描纸质文件形成的电子文件。通过填写收文登记单,加载正文,录入公文登记要素及事项分类等信息后,进入阅文库。

第二十七条

公文进入阅文库后,机关文书应当补充调整已入库公文的事项分类等信息;在保持公文秘密等级和不违反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公文的权限分数,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

除受保密规定限制的以外,阅文库的公文应当向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开放浏览权限。

根据保密规定,阅文库的公文应当适时解密。

第二十八条

机关文书根据机关工作人员职责范围,进行阅文分发。

阅文分发时,机关文书可将公文直接分发给机关工作人员。

—13— 机关规模较大、部门人数较多的,可以设立部门文书转发公文。机关文书对个别文件的阅读范围难以确定时,可将文件分发给部门主管领导,根据主管领导的意见再行阅文分发。

工作人员应当知悉的公文,该工作人员应当阅读。

第二十九条

对需要办理的来文,机关文书应当进行办文分发。

办文分发应当由机关文书按照审计机关约定的内部职责分工,直接分发给承办部门或者分管的审计机关领导。接到需要办理来文的领导可以在文件处理单中批示意见,连同文件一同提交承办人。

机关文书对个别文件的办理责任单位难以确定时,可将文件分发给本部门主管领导,根据主管领导的意见再行办文分发。

第三十条

承办人根据文件内容以及领导批示意见,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并将处理结果填入文件处理单承办结果栏中,结束公文办理流程。

承办人在办理来文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起草公文,则另行发起公文起草签批流程,并将该来文作为背景材料。

第六章

审计计划管理

第三十一条

审计计划管理流程是审计项目实施的前提和起始。年度审计项目是审计计划管理流程的载体。

第三十二条

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计划管理的部门,设臵机关计划管理员,负责使用审计计划管理软件,编制全机关的年度审 —14— 计计划、接收上级下达的计划、向下级机关下达计划,向本级审计机关各业务部门分配审计计划。

第三十三条

机关计划管理员根据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审计计划、下级审计机关上报的计划草案、部门年度计划意见和审计机关领导的要求,在计划项目维护模块中录入计划列表。经平衡、调整、修改和审计机关领导批准后形成年度审计计划。

年度审计计划包括本机关执行的计划和下达给下级审计机关执行的计划。

在年度计划执行期内,机关计划管理员可根据审计机关领导的指示,对年度审计计划调增调减,并注明调整原因。

第三十四条

审计机关各业务部门设臵的部门项目管理员(一般由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将本部门执行的审计计划分解为项目,在审计项目列表中填入项目基本信息。

部门项目管理员应当确定每个审计项目的审计组长,或者至少为每个审计项目指定一个审计组成员,以保证AO相关功能的实现。

机关规模较小、业务部门人数较少的审计机关,可以不设臵部门项目管理员,直接由机关计划管理员完成上述工作。

第三十五条

审计组长或者指定的审计组成员使用AO,从计划管理软件中获取审计项目基本信息,建立审计项目;或者从OA本人参与项目模块下载项目资料,导入AO,建立审计项目。

第三十六条

上级审计机关将审计计划管理软件导出的计划

—15— 文件,通过网络或者介质下达给下级审计机关。

下级审计机关导入文件,将上级下发的计划融入本单位年度计划,或者再转发给下级审计机关。

下级审计机关也可将自定审计计划项目导出文件上报。

第三十七条

审计项目组应当及时向审计机关报告项目进展的相关信息,逐步实现利用审计计划管理软件掌握项目进度和人力、财力资源占用情况。

第七章

审计支持

第三十八条

审计支持流程是审计项目以及审计组主要成员确定后,利用OA对审计实施的支持支撑功能,取得相关审计资料和背景资料,帮助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的过程。审计组长或者其指定的人员负责办理该流程的有关事项,其结果供审计组人员共享。

第三十九条

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前,应当从OA中将下列信息和资料导入AO:

(一)审计组成员信息。审计人员编号使用本人身份证号,以保证其唯一性和统一性。

(二)审计项目基本信息。未部署计划管理软件需要手工建立审计项目的,审计项目编码应当遵循审计署制定的32位编码规则。

—16—

(三)相关文件。审计项目结束后项目归档时需要的、审计过程中可能使用的行政公文和审计文书。

(四)被审计单位资料。使用被审计单位资料库模块的打包功能,直接导出被审计单位全部或者部分数据资料,导入AO。

(五)审计专家经验。除已嵌入AO的审计专家经验之外,如还需要其他专家经验,可从OA中打包下载,导入AO,供审计实施中参考使用。

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审计目标,搜集可能涉及的法规,引入AO,以备审计实施中引用。

第四十条

结合审计机关广域网络的建设,逐步实现在异地审计现场利用审计机关局域网OA资源,获取审计支持。

第八章

审计现场实施

第四十一条

审计现场实施流程是审计组根据审计方案确定的任务,获取被审计单位资料、实施审计、形成审计组审计报告的过程。审计组成员按照本次审计分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参与该流程。

第四十二条

审计组长(或者副组长)使用AO的项目管理功能,在审计过程中实施以下事项:

(一)利用审计计划管理软件提供的项目信息自动建立审计项目,未部署审计计划管理软件的手工建立审计项目。

—17—

(二)组成包括所有成员在内的审计组,指定主审、复核人员、审计人员等角色,给定相应的权限。

(三)根据审计方案细化审计事项。

(四)进行审计进度和成本管理。

(五)引入或者生成项目相关资料,分发审计项目管理数据。

项目组其他成员使用AO的项目管理功能,导入审计组长(或者副组长)提供的项目管理数据,建立审计项目。

第四十三条

审计组应当在审计现场组建局域网,以方便交互信息、传递资料。

审计组成员较少的,可以使用介质交互信息、传递资料。

第四十四条

审计组长或者其指定的人员负责采集转换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并将全部数据分发给审计人员,或者按审计分工切分给审计人员。

使用AO联机模式作业的审计组,应当保证所采集转换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在服务器上存储、处理。

审计人员使用AO的审计分析功能和审计抽样功能,分析处理电子数据,并结合实地察看、查阅纸质资料等手段,实施现场审计。

第四十五条

审计人员使用AO的审计底稿功能,记录审计日记;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编制审计底稿,并关联审计证据。

—18—

为保证审计档案中审计证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审计人员可将需要归档的部分纸质证据、物证扫描或者拍照,以JPG格式(黑白照片以TIFF格式)保存为图片。相关原始证据应当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以适当的形式保留。

第四十六条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AO的项目管理功能,将审计底稿提交复核人员。复核人员在AO的审计底稿模块中实现组内复核。

审计人员也可通过AO的项目管理功能,实现审计组内的信息共享。

第四十七条

审计组长(或者副组长)使用AO的项目管理功能收集审计组成员的审计底稿。在AO的审计底稿模块中生成审计组的审计报告。

第四十八条

审计项目终结前,审计组长或者其指定的人员应当使用AO完成以下事项:

(一)整理全部文件、资料,归集审计档案,生成项目档案数据包。

(二)根据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审计文书的结论,最终填写审计项目台账,生成本审计项目的审计台账数据包。

(三)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接触了解,更新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根据采集的被审计单位数据,添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和业务资料;根据审计过程和结论,添加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项目资料,生成本次审计后新的被审计单位数据包,更新被审计单

—19— 位资料库。

(四)整理本次审计过程中积累的审计师经验,生成专家经验数据包。

第九章

审计现场与审计机关交互

第四十九条

审计现场与审计机关交互流程是审计组及时报告现场工作并获得审计机关具体指示的过程。审计机关应当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使交互流程在保障审计质量方面发挥作用。审计组和审计机关领导、部门领导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履行交互职责。

审计现场与审计机关交互流程的载体是AO生成的审计现场数据包。

第五十条

审计人员在审计现场应当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通过AO的项目管理模块,将项目进度信息、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等文件资料生成审计现场数据包,上报给审计机关领导。

第五十一条

审计机关领导通过定期登录OA察看现场模块,察看审计现场上报的资料,并反馈批阅意见。

审计人员应当及时查看领导批阅意见。

第五十二条

结合电子政务网络和审计机关广域网络的建设,审计现场与审计机关之间应当逐步做到异地交互信息。交互 —20— 通过公共通讯网络进行时,应当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不具备广域网络条件时,可以返回机关利用局域网交互,或者使用介质交互。

第十章

法制工作机构复核

第五十三条

法制工作机构复核流程是审计机关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对业务部门代审计机关撰写的审计文书进行审核的过程。审计组和对其有业务管辖权的业务部门负有提供依据材料、说明情况的职责,法制工作机构履行法制复核的职责。

法制工作机构复核流程的载体是审计文书审批单,待复核审计文书正文及其附件是审计文书审批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五十四条

审计文书审批单和待复核审计文书正文及其附件,由公文起草签批流程传送至法制工作机构。

法制工作机构收到经业务部门领导审核的、需要进行复核的审计文书审批单后,指定人员进行复核。

法制工作机构内部对于复核意见的提出、审批,要求业务部门补报材料,退回业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的再次提交等流程,在法制机构复核模块内进行。

第五十五条

复核工作结束,经法制工作机构领导签名,复核意见作为背景材料之一,随同审计文书审批单重新进入公文起草签批流程,送机关领导阅核签发。

—21—

第五十六条

审计机关要求法制工作机构提前介入,在审计实施过程即进行相关工作的,应当使用AO或者在审计现场与审计机关交互模块中办理。

第十一章

档案管理

第五十七条

档案管理流程是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反映审计机关公文和机关事务办理轨迹相关文档的过程。公文的起草者、审计项目和机关事务的参与者,与档案管理人员(含部门兼职档案管理员)共同参与该流程。

档案管理流程的载体是案卷。

第五十八条

审计机关或者各个部门,至少指定一位公文的起草者、审计项目和机关事务的参与者,负责创建案卷搜集整理资料。

以下档案应当至少包括下列电子文件:

(一)文书档案。公文起草签批模块形成的电子文稿及领导修改批示的内容。

(二)审计档案。AO生成的项目档案数据包。使用地方档案部门推荐的档案管理软件的,应当在AO中按地方档案部门的要求,将有关资料逐一另存。

(三)会计档案。会计核算软件生成的备份电子文件。

(四)基建档案。项目审批的电子文件和设计制图软件生成 —22— 的电子图纸。

第五十九条

审计机关各个部门向档案部门提交、档案部门检查验收提出调整意见、部门修改后的再提交、档案部门正式接收入库、查询借阅退还等管理环节,应当通过局域网进行。

使用地方档案机关推荐的档案管理软件,无法在局域网实现上述环节的,可以酌减。

第六十条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扩大档案信息共享范围,方便审计人员利用。在遵守密级管理的前提下,应当在内部办公网络上列示档案目录。

有条件的审计机关应当对有价值的原有纸质档案进行扫描等电子化处理。

第十二章

统计管理

第六十一条

统计管理流程是以数字形式反映审计成果的过程。审计项目的参与者通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和填报审计台账的方式、部门兼职统计员和机关统计员通过编制汇总报表的方式参与该流程。

统计管理流程的载体是审计统计报表。

第六十二条

本审计机关的审计统计报表由机关统计员汇总审计台账形成。使用AO的审计项目,由审计组指定的人员生成审计台账数据包,通过网络或者介质传至审计统计管理软件;未

—23— 使用AO的审计项目,由部门兼职统计员使用审计统计管理软件填报审计台账。

机关统计员使用审计统计管理软件,汇总本机关和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统计报表,形成本级审计机关统计报表。

第六十三条

结合审计机关广域网络的建设,逐步实现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通过数据传输通道的方式,报送、接收审计统计报表。

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尚未部署数据传输通道时,可以通过审计统计管理软件报表管理模块的报送文件、读入报表功能,导出、导入统计报表,实现报送和接收。

第六十四条

机关统计员应当使用审计统计管理软件的数据发布功能,将统计报表发布到OA的领导决策区或者信息资源区,为本机关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第十三章

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管理

第六十五条

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管理流程是以累积的方式搜集被审计单位资料,以全面反映被审计单位发展变化脉络和审计经历的过程。审计项目的参与者通过编制被审计单位数据包参与该流程。审计机关及其业务部门应当重视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的建设,逐步使被审计单位资料库成为审计机关制订年度审计计划的重要依据。

—24—

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管理流程的载体是被审计单位列表。

第六十六条

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作业时,应当及时收集整理被审计单位资料,并按基本情况、财务资料、业务资料、审计资料分类。审计项目结束时,生成被审计单位数据包,通过网络或者介质传至OA,更新被审计单位资料库。

未使用AO的项目,审计人员可将需更新的被审计单位资料分类整理后,以文件的形式单独或者批量引入OA。

第六十七条

结合审计机关广域网络的建设,逐步开展上下级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资料的交互更新。通过数据切分工具和数据打包下发、导出功能,向下级审计机关提供被审计单位资料;通过数据上报和导出功能,供上级审计机关更新、汇总被审计单位资料。

第十四章

公共信息交流

第六十八条

公共信息交流流程是审计机关工作人员运用电子形式获取应知、欲知信息的过程。审计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均有知悉公共信息的权力,共同参与该流程。

第六十九条

审计机关使用通知、公告、电子邮件和机关内部网站的相关频道,在本机关范围内发布信息。

与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网络连接具备条件的,通过适当的内容控制,发布信息的受众也可扩大至下级审计机关。

—25—

公告应当设臵适当的时效。审计机关发出的公告,其删改权属于指定的管理人员。

第七十条

审计人员使用通知、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给指定接收者发布信息,或者传递文档资料。

审计人员有向机关全体人员发送公告的权力,并对公告内容及其引起的后果负责。

审计人员使用通知、公告发布信息,由系统保障实名制。

第七十一条

结合审计机关广域网络的建设,逐步扩大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范围,特别是异地之间双方和多方的语音会话、视频会话。

第七十二条

建立审计机关内部网站,取代粘贴纸张式学习园地、宣传栏和黑板报。网站的频道至少应当包括:新闻简报、业务信息、规章制度、论坛、党建工作、公告板。省级审计机关应当设立处室网页频道。

每个频道每月至少更新1次信息,所有频道信息更新总数每月不少于20条。

在加强管理、保证网站形式生动活泼内容积极向上的同时,应当发挥审计机关各个部门和全体审计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多方汇集稿源。内部网站的加载权可以由机关指定的一名管理员统一行使,也可以在划分版块、限制权限的情况下由各个部门指定的人员行使。

第七十三条

在机关适当的位臵摆放触摸屏或者设臵显示 —26— 屏,显示政务公开内容、审计机关因特网网页或者部分适合公开的内部网网页内容。

第十五章

其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第七十四条

审计机关召开以讨论文档内容为主题的会议时,应当逐步推广使用电子会议软件。会议召开前事先分发电子文档;会议中使用计算机或者投影机展示、讨论文档内容。

第七十五条

审计机关应当在局域网内设立专用服务器(或者辟出专用存储空间),供各个部门和审计人员通过机关局域网,上传、存储、整理、下载、使用本部门和本人因公形成的电子资料。

审计机关应当选择适当的文件存储软件,建立恰当的存储环境,以获得相对于个人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章

第七十六条

本指南所提及的“应当”和“可以”,均为对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过程设计的要求,不代替应当由国家主管部门、各级审计机关颁布的规章制度所提出的要求。

第七十七条

本指南的内容来自于审计署及地方审计机关的

—27— 实践总结。

本指南内容经审计署资源环保审计局,审计署驻太原、南京、武汉、兰州、昆明特派办,天津市审计局,江苏、广东省审计厅,苏州、安阳市审计局共同研究讨论。

第七十八条

本指南基于截至2007年3月20日OA和AO软件版本所能够提供的功能。

第七十九条

本指南的解释权归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

主题词:金审工程

计算机

公告

通知

署内分送:署领导(8),计算中心(4),存(4)。

审计署办公厅

2007年4月17日印发

—28—

第二篇: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实施指南(审计发〔2007〕2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文件

审计发„2007‟25号

审计署关于印发审计机关业务流程 无纸化实施指南——计算机审计

实务公告第6号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各派出审计局:

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实施指南——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经署领导同意,现予印发,供参考。

二○○七年四月十三日

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实施指南 ——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

目录

—1—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名词定义

第三章

软件环境准备

第四章

公文起草签批

第五章

公文收发办理

第六章

审计计划管理

第七章

审计支持

第八章

审计现场实施

第九章

审计现场与审计机关交互

第十章

法制工作机构复核

第十一章

档案管理

第十二章

统计管理

第十三章

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管理

第十四章

公共信息交流

第十五章

其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第十六章

附则

第一章

第一条

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是指审计机关在机关办公和现场审计中全面使用审计署金审工程(一期)建设成果,即《审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OA)和《审计现场实施系统》(以下简 —2— 称AO),并通过以上两个系统进行交互,以电子文件资料的流转传递,部分以至全部取代纸质文件流转传递的过程。

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的目的,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办公效率和现场审计效率,提高审计质量,促进信息共享。

第二条

推行业务流程无纸化的审计机关,应当具备运行、使用OA、AO所需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和网络环境。

第三条

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主要在以下环节:

(一)公文起草、部门审核会签、领导签发、送印。

(二)内部成文及外部来文分发,指定办理人。

(三)制订、下达审计计划,分解成审计项目。

(四)审计组实施审计前下载相关文件、资料。

(五)实施审计过程中,运用AO引入资料数据,进行项目组管理,实施审计分析抽样,编制审计日记、审计底稿、审计证据,组内复核,形成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形成项目档案数据包、审计台账数据包、被审计单位数据包。

(六)审计现场与审计机关领导的交互过程中,审计组形成审计现场数据包,审计机关领导查阅、反馈意见。

(七)法制工作机构复核过程中,法制工作机构复核审计文书,法制工作机构与业务部门交互意见。

(八)档案管理过程中,归档资料的提交、检查、接收,档案的利用。

(九)统计管理过程中,审计台账数据包报送,统计报表报

—3— 送、接收验收、汇总、发布。

(十)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的及时更新。

(十一)通知、公告、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机关内部网站等公共信息交流。

(十二)可以应用信息化手段的其他业务环节。

第四条

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须遵守国家及其主管部门的管理制度。

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是一个发展、渐进的过程。本实施指南的要求,可以分阶段实现。

第二章

名词定义

第五条

本规格说明书的名词定义如下:

(一)OA。《审计管理系统》,原称机关辅助办公系统,是一个为审计机关提供领导决策支持、公文流转办理、审计业务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关事务处理等功能的协同工作平台。

(二)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亦称审计师办公室,英文名称Auditor Office的缩写)是一个用于现场审计环境下,审计人员利用电子数据进行审计、对审计项目进行管理的实施作业平台。

(三)公文。包括:审计机关在行政管理和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审计机关收到的上下级审计 —4— 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和相关单位传递的文书。

(四)起草签批。指以本机关(含其授权、批准的部门)名义形成制发公文的过程,包括起草、审核、签发、复核、印制、用印等程序。

(五)收文管理。指对收到公文的管理过程,包括签收、登记、分发、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等程序。

(六)审计计划和审计项目。审计机关的审计任务分为审计计划和审计项目两个层次表述,审计计划应当分解生成审计项目后,交具体审计机关或者部门执行,一个计划可以分解为一个或者多个审计项目。每个审计项目有一个唯一的编码。

(七)法制工作机构复核。指由审计机关法制部门(或审计机关指定的其他部门)对审计过程中产生的审计文书从依法行政角度进行的审核。

第三章

软件环境准备

第六条

审计机关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保障业务流程无纸化推进实施的工作制度;根据OA、AO的功能要求,研究确定恰当的工作流程,对相关软件和OA的关键功能模块进行设定,完成软件环境的适应性准备,保障无纸化业务流程顺畅进行。

第七条

为了确保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在无纸化办公流程中

—5— 角色的正确性,审计机关应当部署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正确、完整反映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的姓名、职务、所在部门等与办公流程相关的信息。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日常维护制度,随时更新下列信息:

(一)机关工作人员的增加、减少,职务的调整;

(二)审计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更名,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员所在部门的变化。

第八条

公文起草签批模块投入使用前,审计机关应当根据研究确定的发文流程,完成下列事项:

(一)设计公文起草的参与对象、经过环节、先后顺序,定义工作流流程。

(二)参考OA预设的样式,对公文要素等信息进行适当调整后,形成本单位的发文审批单,并保存到数据库中。

(三)参考OA预设的文种和样式,对字体、字号、单位名称等进行适当调整后,形成本单位的公文文种模版。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日常维护制度,慎重而及时地调整上述事项。

第九条

公文收发办理模块投入使用前,审计机关应当根据研究确定的公文收发办理流程,完成下列事项:

—6—

(一)参考OA预设的样式,对公文要素及事项分类等信息进行适当调整后,形成本单位的收文登记单。

(二)根据本单位的部门设臵、公文呈送接收关系,制定分发目标列表。分发目标可以按不同级别的人员、不同性质的内部机构、上级审计机关、下级审计机关、党政领导机关、本级政府的同级部门等分为若干分发目标组,以便提高分发效率。

(三)审计机关的部门作为第二级公文收发层次的,需要分部门设臵公文呈送、接收关系,制定分发目标列表。

(四)根据OA的控制机制,对全部工作人员设定不同职级权限分数,以实现不同的人员对同一文件具有的公文列标题、阅读、打印、转发等不同的粒度控制。

(五)设计公文办理的参与对象、经办环节、先后顺序,定义工作流流程。

(六)参考OA预设的样式,对公文办理要素进行适当调整后,形成本单位的公文处理单。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日常维护制度,慎重而及时地调整上述事项。

第十条

审计机关应当在计划管理软件中编制当年审计计划、接收上级下达的计划、向下级机关下达计划,将本审计机关需要执行的审计计划分解为审计项目。

暂时不能完全实现上述要求的审计机关,应当由负责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审计计划管理软件中,录入本机关当年

—7— 审计计划,并分解审计计划为审计项目,按照审计署计划项目编码规则,生成全国唯一的审计项目编码。

第十一条

法制机构复核模块投入使用前,审计机关应当根据研究确定的法制工作机构复核流程,完成下列事项:

(一)确定需要复核的审计业务文书种类,需要附送的资料种类。

(二)设计复核工作的提交、接收、传送对象和顺序,定义工作流流程。

(三)设臵包括复核意见、主要问题和退回理由等惯用语,以规范操作,方便使用,提高效率。

第十二条

察看现场模块投入使用时,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制度、提出以下明确要求:

(一)按照正确的方法,在审计人员使用的计算机上安装AO,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当视审计目标、项目内容、数据条件使用其功能模块。

(二)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报送审计现场数据包。

(三)审计机关的领导应当带头使用察看现场功能,及时对审计组报送的有关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和请示,作出反馈批示,指导现场审计工作。

第十三条

审计统计管理软件投入使用时,应当完成下列事项:

(一)设臵审计统计管理软件网络版使用环境;设臵上下级 —8— 审计机关关系;设臵机关统计员和部门兼职统计员,并赋予相应的权限。

(二)在统计员的计算机上安装客户端软件。

(三)已经部署数据传输通道(MQ)的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统计管理软件配臵为通过数据传输通道报送和自动接收统计报表。没有部署数据传输通道的审计机关,可以使用文件方式报送和接收统计报表。

第十四条

被审计单位资料库投入使用时,应当完成下列事项:

(一)存储上一级审计机关按照属地原则切分下发的本审计机关所管辖的被审计单位。

(二)确定被审计单位与本审计机关各业务部门的被审计关系,将被审计单位细分到各业务部门。

(三)手工添加被审计单位资料库中尚未存在的被审计单位。

审计机关应当结合审计工作的开展和AO应用,建立日常维护制度,及时更新被审计单位资料信息。

第十五条

合理初始化或者按照业务流程无纸化的需求重新调整OA平台的下列设臵:

(一)OA各个功能区的划分,各应用或者功能模块在各功能区的分配摆布。

(二)设臵组织机构,建立本机关组织机构树,添加人员账号,分配权限角色。

—9—

(三)建立以内部部门为单位的子系统,分配相应的应用。

(四)根据审计机关确定的职责分工,赋予相关人员系统日志和行为审核的操作权限。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日常维护制度,及时而慎重地调整上述事项。

第四章

公文起草签批

第十六条

公文起草签批流程是审计机关为行使职权、办理事务而制作公文的过程。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参与该流程。

行政公文起草签批流程的载体是行政公文审批单,审计文书起草签批流程的载体是审计文书审批单。公文正文及其附件是审批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十七条

审计机关工作人员起草行政公文时,使用公文起草模块办理下列事项:

(一)在行政公文审批单中,以填写、截取相应文字、从组织树选择、下拉框选择的方式,添加本人职权范围内的信息。

(二)使用直接粘贴正文或者在线建正文方式,引入公文正文。

(三)添加附件。

(四)添加背景资料。

—10—

第十八条

审计机关的部门领导审核机关工作人员起草的行政公文,使用公文起草模块办理下列事项:

(一)审阅或者修改行政公文审批单中已经填写的各项信息。

(二)审阅或者修改正文、附件和背景资料。

(三)填写审批意见。

(四)根据情况,做出将公文提交审计机关领导阅核、送其他部门会签、送本部门其他领导阅核、退回拟稿人的选择。

第十九条

与行政公文起草部门工作相关的部门,接到公文会签请求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对行政公文审批单中的各项信息、正文、附件和背景资料进行审阅,填写会签意见后退回。

第二十条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办公室核稿制度,在公文起草签批过程中设计涉及公文核稿人员的流程。

第二十一条

审计机关的分管领导可以直接签发行政公文,也可以签注意见后转给其他领导签发。

审计机关领导认为所起草的行政公文需要退回修改时,应当退回。

第二十二条

审计机关的文秘部门,负责将审计机关领导签发的行政公文进行核稿、清稿、编号、套用模板、印刷等工作。印制完成后,文秘部门应当执行入阅文库和入档案库操作,结束公文起草签批流程。

第二十三条

审计文书与行政公文的起草签批过程基本一致,其区别在于:

—11—

(一)审计机关业务人员起草审计文书时,使用审计文书审批单,并在公文标题中正确反映文书种类。

(二)审计文书起草签批流转至法制工作机构部门复核环节时,转入法制复核流程;法制工作机构部门复核后重新回到公文起草签批流程,并增加复核意见书作为背景资料。

(三)总审计师或者指定的审计机关领导应当签署审核意见。

第二十四条

提倡审计机关的各级领导亲自撰写公文。各级领导亲自撰写公文时,除法制部门复核和办公室核稿环节以外,原由其下级工作人员履行的逐级审核环节可以省略。

第五章

公文收发办理

第二十五条

公文收发办理流程是审计机关接受上级任务、明确上级指示、交流机关工作情况、履行审计监督权力、保障机关正常运行的过程。公文收发办理无纸化要最大限度地促进信息的公开透明、促进公文信息的共享,保障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知悉公文信息的权力。

公文收发办理流程的载体是公文,各级领导的批示和说明办理情况、过程的信息可作为公文的辅助部分。

第二十六条

审计机关入库的公文来源和登记入库的方式如下:

(一)机关内部成文。起草签批流程完毕后,机关内部生成 —12— 的文件自动携带公文登记要素进入阅文库。

(二)通过数据传输通道传递的上下级审计机关来文。使用公文入库模块的传输接收入库功能接收,所接收的公文自动携带公文登记要素进入阅文库。

(三)通过介质、电子邮件等其他渠道传输的外部来文。通过填写收文登记单,加载正文,录入公文登记要素及事项分类等信息后,进入阅文库。

(四)经本机关扫描纸质文件形成的电子文件。通过填写收文登记单,加载正文,录入公文登记要素及事项分类等信息后,进入阅文库。

第二十七条

公文进入阅文库后,机关文书应当补充调整已入库公文的事项分类等信息;在保持公文秘密等级和不违反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公文的权限分数,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

除受保密规定限制的以外,阅文库的公文应当向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开放浏览权限。

根据保密规定,阅文库的公文应当适时解密。

第二十八条

机关文书根据机关工作人员职责范围,进行阅文分发。

阅文分发时,机关文书可将公文直接分发给机关工作人员。机关规模较大、部门人数较多的,可以设立部门文书转发公文。机关文书对个别文件的阅读范围难以确定时,可将文件分发给部

—13— 门主管领导,根据主管领导的意见再行阅文分发。

工作人员应当知悉的公文,该工作人员应当阅读。

第二十九条

对需要办理的来文,机关文书应当进行办文分发。

办文分发应当由机关文书按照审计机关约定的内部职责分工,直接分发给承办部门或者分管的审计机关领导。接到需要办理来文的领导可以在文件处理单中批示意见,连同文件一同提交承办人。

机关文书对个别文件的办理责任单位难以确定时,可将文件分发给本部门主管领导,根据主管领导的意见再行办文分发。

第三十条

承办人根据文件内容以及领导批示意见,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并将处理结果填入文件处理单承办结果栏中,结束公文办理流程。

承办人在办理来文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起草公文,则另行发起公文起草签批流程,并将该来文作为背景材料。

第六章

审计计划管理

第三十一条

审计计划管理流程是审计项目实施的前提和起始。审计项目是审计计划管理流程的载体。

第三十二条

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计划管理的部门,设臵机关计划管理员,负责使用审计计划管理软件,编制全机关的审计计划、接收上级下达的计划、向下级机关下达计划,向本级审计机关各业务部门分配审计计划。

—14—

第三十三条

机关计划管理员根据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审计计划、下级审计机关上报的计划草案、部门计划意见和审计机关领导的要求,在计划项目维护模块中录入计划列表。经平衡、调整、修改和审计机关领导批准后形成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包括本机关执行的计划和下达给下级审计机关执行的计划。

在计划执行期内,机关计划管理员可根据审计机关领导的指示,对审计计划调增调减,并注明调整原因。

第三十四条

审计机关各业务部门设臵的部门项目管理员(一般由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将本部门执行的审计计划分解为项目,在审计项目列表中填入项目基本信息。

部门项目管理员应当确定每个审计项目的审计组长,或者至少为每个审计项目指定一个审计组成员,以保证AO相关功能的实现。

机关规模较小、业务部门人数较少的审计机关,可以不设臵部门项目管理员,直接由机关计划管理员完成上述工作。

第三十五条

审计组长或者指定的审计组成员使用AO,从计划管理软件中获取审计项目基本信息,建立审计项目;或者从OA本人参与项目模块下载项目资料,导入AO,建立审计项目。

第三十六条

上级审计机关将审计计划管理软件导出的计划文件,通过网络或者介质下达给下级审计机关。

下级审计机关导入文件,将上级下发的计划融入本单位

—15— 计划,或者再转发给下级审计机关。

下级审计机关也可将自定审计计划项目导出文件上报。

第三十七条

审计项目组应当及时向审计机关报告项目进展的相关信息,逐步实现利用审计计划管理软件掌握项目进度和人力、财力资源占用情况。

第七章

审计支持

第三十八条

审计支持流程是审计项目以及审计组主要成员确定后,利用OA对审计实施的支持支撑功能,取得相关审计资料和背景资料,帮助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的过程。审计组长或者其指定的人员负责办理该流程的有关事项,其结果供审计组人员共享。

第三十九条

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前,应当从OA中将下列信息和资料导入AO:

(一)审计组成员信息。审计人员编号使用本人身份证号,以保证其唯一性和统一性。

(二)审计项目基本信息。未部署计划管理软件需要手工建立审计项目的,审计项目编码应当遵循审计署制定的32位编码规则。

(三)相关文件。审计项目结束后项目归档时需要的、审计过程中可能使用的行政公文和审计文书。

—16—

(四)被审计单位资料。使用被审计单位资料库模块的打包功能,直接导出被审计单位全部或者部分数据资料,导入AO。

(五)审计专家经验。除已嵌入AO的审计专家经验之外,如还需要其他专家经验,可从OA中打包下载,导入AO,供审计实施中参考使用。

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审计目标,搜集可能涉及的法规,引入AO,以备审计实施中引用。

第四十条

结合审计机关广域网络的建设,逐步实现在异地审计现场利用审计机关局域网OA资源,获取审计支持。

第八章

审计现场实施

第四十一条

审计现场实施流程是审计组根据审计方案确定的任务,获取被审计单位资料、实施审计、形成审计组审计报告的过程。审计组成员按照本次审计分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参与该流程。

第四十二条

审计组长(或者副组长)使用AO的项目管理功能,在审计过程中实施以下事项:

(一)利用审计计划管理软件提供的项目信息自动建立审计项目,未部署审计计划管理软件的手工建立审计项目。

(二)组成包括所有成员在内的审计组,指定主审、复核人员、审计人员等角色,给定相应的权限。

—17—

(三)根据审计方案细化审计事项。

(四)进行审计进度和成本管理。

(五)引入或者生成项目相关资料,分发审计项目管理数据。

项目组其他成员使用AO的项目管理功能,导入审计组长(或者副组长)提供的项目管理数据,建立审计项目。

第四十三条

审计组应当在审计现场组建局域网,以方便交互信息、传递资料。

审计组成员较少的,可以使用介质交互信息、传递资料。

第四十四条

审计组长或者其指定的人员负责采集转换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并将全部数据分发给审计人员,或者按审计分工切分给审计人员。

使用AO联机模式作业的审计组,应当保证所采集转换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在服务器上存储、处理。

审计人员使用AO的审计分析功能和审计抽样功能,分析处理电子数据,并结合实地察看、查阅纸质资料等手段,实施现场审计。

第四十五条

审计人员使用AO的审计底稿功能,记录审计日记;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编制审计底稿,并关联审计证据。

为保证审计档案中审计证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审计人员可将需要归档的部分纸质证据、物证扫描或者拍照,以JPG格式(黑 —18— 白照片以TIFF格式)保存为图片。相关原始证据应当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以适当的形式保留。

第四十六条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AO的项目管理功能,将审计底稿提交复核人员。复核人员在AO的审计底稿模块中实现组内复核。

审计人员也可通过AO的项目管理功能,实现审计组内的信息共享。

第四十七条

审计组长(或者副组长)使用AO的项目管理功能收集审计组成员的审计底稿。在AO的审计底稿模块中生成审计组的审计报告。

第四十八条

审计项目终结前,审计组长或者其指定的人员应当使用AO完成以下事项:

(一)整理全部文件、资料,归集审计档案,生成项目档案数据包。

(二)根据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审计文书的结论,最终填写审计项目台账,生成本审计项目的审计台账数据包。

(三)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接触了解,更新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根据采集的被审计单位数据,添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和业务资料;根据审计过程和结论,添加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项目资料,生成本次审计后新的被审计单位数据包,更新被审计单位资料库。

(四)整理本次审计过程中积累的审计师经验,生成专家经

—19— 验数据包。

第九章

审计现场与审计机关交互

第四十九条

审计现场与审计机关交互流程是审计组及时报告现场工作并获得审计机关具体指示的过程。审计机关应当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使交互流程在保障审计质量方面发挥作用。审计组和审计机关领导、部门领导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履行交互职责。

审计现场与审计机关交互流程的载体是AO生成的审计现场数据包。

第五十条

审计人员在审计现场应当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通过AO的项目管理模块,将项目进度信息、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等文件资料生成审计现场数据包,上报给审计机关领导。

第五十一条

审计机关领导通过定期登录OA察看现场模块,察看审计现场上报的资料,并反馈批阅意见。

审计人员应当及时查看领导批阅意见。

第五十二条

结合电子政务网络和审计机关广域网络的建设,审计现场与审计机关之间应当逐步做到异地交互信息。交互通过公共通讯网络进行时,应当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不具备广域网络条件时,可以返回机关利用局域网交互,或 —20— 者使用介质交互。

第十章

法制工作机构复核

第五十三条

法制工作机构复核流程是审计机关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对业务部门代审计机关撰写的审计文书进行审核的过程。审计组和对其有业务管辖权的业务部门负有提供依据材料、说明情况的职责,法制工作机构履行法制复核的职责。

法制工作机构复核流程的载体是审计文书审批单,待复核审计文书正文及其附件是审计文书审批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五十四条

审计文书审批单和待复核审计文书正文及其附件,由公文起草签批流程传送至法制工作机构。

法制工作机构收到经业务部门领导审核的、需要进行复核的审计文书审批单后,指定人员进行复核。

法制工作机构内部对于复核意见的提出、审批,要求业务部门补报材料,退回业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的再次提交等流程,在法制机构复核模块内进行。

第五十五条

复核工作结束,经法制工作机构领导签名,复核意见作为背景材料之一,随同审计文书审批单重新进入公文起草签批流程,送机关领导阅核签发。

第五十六条

审计机关要求法制工作机构提前介入,在审计实施过程即进行相关工作的,应当使用AO或者在审计现场与审

—21— 计机关交互模块中办理。

第十一章

档案管理

第五十七条

档案管理流程是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反映审计机关公文和机关事务办理轨迹相关文档的过程。公文的起草者、审计项目和机关事务的参与者,与档案管理人员(含部门兼职档案管理员)共同参与该流程。

档案管理流程的载体是案卷。

第五十八条

审计机关或者各个部门,至少指定一位公文的起草者、审计项目和机关事务的参与者,负责创建案卷搜集整理资料。

以下档案应当至少包括下列电子文件:

(一)文书档案。公文起草签批模块形成的电子文稿及领导修改批示的内容。

(二)审计档案。AO生成的项目档案数据包。使用地方档案部门推荐的档案管理软件的,应当在AO中按地方档案部门的要求,将有关资料逐一另存。

(三)会计档案。会计核算软件生成的备份电子文件。

(四)基建档案。项目审批的电子文件和设计制图软件生成的电子图纸。

第五十九条

审计机关各个部门向档案部门提交、档案部门 —22— 检查验收提出调整意见、部门修改后的再提交、档案部门正式接收入库、查询借阅退还等管理环节,应当通过局域网进行。

使用地方档案机关推荐的档案管理软件,无法在局域网实现上述环节的,可以酌减。

第六十条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扩大档案信息共享范围,方便审计人员利用。在遵守密级管理的前提下,应当在内部办公网络上列示档案目录。

有条件的审计机关应当对有价值的原有纸质档案进行扫描等电子化处理。

第十二章

统计管理

第六十一条

统计管理流程是以数字形式反映审计成果的过程。审计项目的参与者通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和填报审计台账的方式、部门兼职统计员和机关统计员通过编制汇总报表的方式参与该流程。

统计管理流程的载体是审计统计报表。

第六十二条

本审计机关的审计统计报表由机关统计员汇总审计台账形成。使用AO的审计项目,由审计组指定的人员生成审计台账数据包,通过网络或者介质传至审计统计管理软件;未使用AO的审计项目,由部门兼职统计员使用审计统计管理软件填报审计台账。

—23—

机关统计员使用审计统计管理软件,汇总本机关和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统计报表,形成本级审计机关统计报表。

第六十三条

结合审计机关广域网络的建设,逐步实现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通过数据传输通道的方式,报送、接收审计统计报表。

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尚未部署数据传输通道时,可以通过审计统计管理软件报表管理模块的报送文件、读入报表功能,导出、导入统计报表,实现报送和接收。

第六十四条

机关统计员应当使用审计统计管理软件的数据发布功能,将统计报表发布到OA的领导决策区或者信息资源区,为本机关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第十三章

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管理

第六十五条

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管理流程是以累积的方式搜集被审计单位资料,以全面反映被审计单位发展变化脉络和审计经历的过程。审计项目的参与者通过编制被审计单位数据包参与该流程。审计机关及其业务部门应当重视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的建设,逐步使被审计单位资料库成为审计机关制订审计计划的重要依据。

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管理流程的载体是被审计单位列表。

第六十六条

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作业时,应当及时收集整 —24— 理被审计单位资料,并按基本情况、财务资料、业务资料、审计资料分类。审计项目结束时,生成被审计单位数据包,通过网络或者介质传至OA,更新被审计单位资料库。

未使用AO的项目,审计人员可将需更新的被审计单位资料分类整理后,以文件的形式单独或者批量引入OA。

第六十七条

结合审计机关广域网络的建设,逐步开展上下级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资料的交互更新。通过数据切分工具和数据打包下发、导出功能,向下级审计机关提供被审计单位资料;通过数据上报和导出功能,供上级审计机关更新、汇总被审计单位资料。

第十四章

公共信息交流

第六十八条

公共信息交流流程是审计机关工作人员运用电子形式获取应知、欲知信息的过程。审计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均有知悉公共信息的权力,共同参与该流程。

第六十九条

审计机关使用通知、公告、电子邮件和机关内部网站的相关频道,在本机关范围内发布信息。

与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网络连接具备条件的,通过适当的内容控制,发布信息的受众也可扩大至下级审计机关。

公告应当设臵适当的时效。审计机关发出的公告,其删改权属于指定的管理人员。

—25—

第七十条

审计人员使用通知、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给指定接收者发布信息,或者传递文档资料。

审计人员有向机关全体人员发送公告的权力,并对公告内容及其引起的后果负责。

审计人员使用通知、公告发布信息,由系统保障实名制。

第七十一条

结合审计机关广域网络的建设,逐步扩大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范围,特别是异地之间双方和多方的语音会话、视频会话。

第七十二条

建立审计机关内部网站,取代粘贴纸张式学习园地、宣传栏和黑板报。网站的频道至少应当包括:新闻简报、业务信息、规章制度、论坛、党建工作、公告板。省级审计机关应当设立处室网页频道。

每个频道每月至少更新1次信息,所有频道信息更新总数每月不少于20条。

在加强管理、保证网站形式生动活泼内容积极向上的同时,应当发挥审计机关各个部门和全体审计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多方汇集稿源。内部网站的加载权可以由机关指定的一名管理员统一行使,也可以在划分版块、限制权限的情况下由各个部门指定的人员行使。

第七十三条

在机关适当的位臵摆放触摸屏或者设臵显示屏,显示政务公开内容、审计机关因特网网页或者部分适合公开的内部网网页内容。

—26—

第十五章

其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第七十四条

审计机关召开以讨论文档内容为主题的会议时,应当逐步推广使用电子会议软件。会议召开前事先分发电子文档;会议中使用计算机或者投影机展示、讨论文档内容。

第七十五条

审计机关应当在局域网内设立专用服务器(或者辟出专用存储空间),供各个部门和审计人员通过机关局域网,上传、存储、整理、下载、使用本部门和本人因公形成的电子资料。

审计机关应当选择适当的文件存储软件,建立恰当的存储环境,以获得相对于个人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章

第七十六条

本指南所提及的“应当”和“可以”,均为对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过程设计的要求,不代替应当由国家主管部门、各级审计机关颁布的规章制度所提出的要求。

第七十七条

本指南的内容来自于审计署及地方审计机关的实践总结。

本指南内容经审计署资源环保审计局,审计署驻太原、南京、—27— 武汉、兰州、昆明特派办,天津市审计局,江苏、广东省审计厅,苏州、安阳市审计局共同研究讨论。

第七十八条

本指南基于截至2007年3月20日OA和AO软件版本所能够提供的功能。

第七十九条

本指南的解释权归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

主题词:金审工程

计算机

公告

通知

署内分送:署领导(8),计算中心(4),存(4)。

审计署办公厅

2007年4月17日印发

—28—

第三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5号-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审计发〔2007〕4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文件

审计发„2007‟44号

审计署关于印发国家审计数据 中心基本规划——计算机审计

实务公告第5号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各派出审计局: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5号经署领导同意,现予印发。

审计数据规划是审计正规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建设审计数据规划和审计方法体系,有助于“把握总体、突出重点”,开展宏观决策分析、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分析,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层次;有助于在数据标准化和技术方法体系化条件下的审计应用、信息共享和交换,提高中央和地方审计工作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立项的金审工程二期项目,确定建

设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和省级地方分中心。为此,审计署启动了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数据规划的编制工作。包括制定《基本规划》、若干行业审计的《专业规划》,以及规定数据规范和共享交换技术实现的《系统规划》。

本规划指导其他各规划的编制和建设。

各地在执行本规划中遇到的问题,请与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联系。

联系人:孙中和

(010)68301279

二○○七年六月十三日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 ──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5号

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 审计署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目录

1.前言...........................................................10 2.引言...........................................................10 3.范围...........................................................10

4.规范性引用文件.................................................12 5.术语和定义.....................................................12 5.1.实体....................................................12 5.2.数据元素................................................12 5.3.数据表(集)............................................13 5.4.目录内容................................................13 5.5.交换域..................................................13 5.6.审计业务管理信息资源....................................13 6.概述...........................................................13 7.技术总体构架...................................................15 8.目录体系规划...................................................16 8.1.组成....................................................16 8.1.1...........................................信息库系统 17 8.1.2.........................................目录服务系统 19 8.2.目录资源分类............................................23 8.2.1.............................................资源分类 23 8.2.2.............................................代码结构 24 9.数据元素规划...................................................26 9.1.分类方法................................................26 9.2.业务界定................................................26 9.3.数据元素................................................27 9.3.1.........................................数据元素描述 27 9.3.2.........................................短名命名规则 28

9.3.3...........................................标识符规则 29 9.4.数据表(集)............................................29 9.4.1.................................................分类 29 9.4.2.............................................编码规则 29 9.4.3...........................................数据表描述

10.30 交换体系规划................................................46 10.1.组成....................................................46 10.2.交换方式................................................47 10.2.1............................................审计应用 47 10.2.2............................................信息共享 47 10.2.3............................................信息交换 49 10.3.交换域..................................................51 10.3.1................................................分类 52 10.3.2....................................审计机关内部交换 53 10.3.3....................................审计机关之间交换 54 10.3.4..................................审计机关与现场交换 54 10.3.5..............................审计机关与电子政务交换 54

10.3.6..............................审计机关与社会公众交换 55 10.4.数据接口模型............................................55 10.4.1............................................接口模型 55 10.4.2..........................................数据表描述 56 10.4.3............................................数据结构 56 10.4.4..............................................数据集

11.61 专业规划编制规则............................................62 附录1 信息资源分类表..............................................65 附录2 审计机关目录表(表中前段码JGA00略)........................67 附录3数据元素示例.................................................70 附录4 数据表分类示例..............................................71 附录5数据表XML Schema............................................72 附录6数据表示例...................................................91 附录7审计应用交换方式实现流程示例.................................96 附录8 信息共享交换方式实现流程示例................................97 附录9信息交换方式实现流程示例.....................................99 附录10审计机关内部信息交换域示例.................................101 附录11 审计机关之间信息交换域示例................................102 附录12 审计机关与现场信息交换域示例..............................103 附录13 审计机关与国家电子政务平台交换域示例......................103 附录14审计机关与社会公众信息交换域示例...........................104 附录15 数据接口模型的XML Schame..................................105 附录16 数据接口数据示例..........................................136

前言

本规划的附录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划由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办公室提出。

本规划的起草单位: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本规划的主要起草人:王智玉、周德铭、杨蕴毅、陈立民、孙中和、袁晖。

引言

金审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国家审计信息系统,增强审计机关在信息化条件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能力。国家审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设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规划、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标准、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等,审计署组织国家审计数据中心的数据规划,实现审计信息资源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建设和利用。

范围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包括审计署建设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省级政府审计机关建设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地方分中心。

—10—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的数据规划是对审计工作中获取的和形成的基础数据,以及对基础数据的审计应用、共享和交换进行规划。数据规划的内容结构包括基本规划、专业规划和系统规划。基本规划规定目录体系的资源分类、信息资源的数据元素规划、交换体系的交换方式与技术实现等规划规则,指导专业规划和系统规划的数据规范和应用实现。专业规划规定各专业审计的数据规范规则。系统规划规定数据管理和共享交换的技术实现规则。

本规划为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基本规划按照审计应用、信息共享、信息交换的需求,对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三个组成部分进行规划。制定目录体系的资源分类和编码规则,信息资源的数据元素和数据表的业务界定与编制规则,交换体系的技术构架、交换方式和技术实现规范。

本规划适用于审计署和省级政府审计机关组织专业规划和系统规划的设计。

本规划的使用对象为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和地方分中心的规划方、建设方、管理方及其他相关人员。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划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划的条款。

GB/T XXXX-XXXX《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GB/T XXXX-XXXX《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GB/T 19581-2004《信息技术 会计软件数据接口》

术语和定义

本规划规定的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划,以及本规划所指导的专业规划和系统规划。

实体

一组说明数据相关特性的数据元素。

注:可以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

数据元素

用一组属性描述定义、标识、表示和允许值的数据单元,是审计信息资源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参见《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3.7数据元素。

—12— 数据表(集)

按照特定审计目标组织的相关数据元素的集合。

目录内容

编目形成的数据元素的实例。参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一部分 总体框架。

交换域

为实现特定信息资源交换的逻辑域。

审计业务管理信息资源

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信息资源的总称。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是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总称。

概述

国家审计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包括应用系统、应用支撑、信息资源、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和服务保障6大系统(见图6.1)。

—13— 审计管理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现场审计系统应用支撑信息资源网络基础设施联网审计系统服务保障体系

图6.1 国家审计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是国家审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体构架包括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以审计信息资源为基础,依托技术实现构架,通过提供目录服务和交换服务,实现审计应用、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总体构架及其在国家审计信息系统中的地位见图6.2。

审计管理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目录体系现场审计系统联网审计系统交换体系服务保障体系信息资源网络基础设施

图6.2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总体构架及其地位示意图

审计署建设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管辖审计署机关、派出审计局和特派员办事处的审计业务管理信息资源,以及与地方分中心和电子政务、社会公众的共享交换信息。省 —14— 级政府审计机关建设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地方分中心管辖省本级审计机关、所属地市和区县级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管理信息资源,以及与国家审计数据中心、电子政务、社会公众的共享交换信息。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与地方分中心的体系构架见图6.3。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国家审计数据中心AA地方分中心国家审计数据中心BB地方分中心……国家审计数据中心ZZ地方分中心 图6.3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与地方分中心的体系构架

技术总体构架

本规划的技术总体构架包括目录体系、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目录体系规划依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制定目录体系资源分类、目录编制与注册、目录与相关信息连接的规范。信息资源规划依据本规划目录体系的资源分类和《信息技术 会计软件数据接口》的规定,制定专业规划的具体目录体系、数据元素和数据表的编制原则与编写规则。交换体系规划依据《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制定审计应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的交换方式、交换流程、交换规则。

—15—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总体构架见图7.1。

使用方审计应用交换体系信息共享共目录服务系统享区目录管理系统信息交换交前置交换系统换区交换管理系统目册系统录体系目录编制系统目录注应用目录系统应用目录信息库专业服务信息库共享目录系统共享目录信息库共享信息库交换目录信息库交换信息库交换目录系统交换桥接信息资源管审理计信业息务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提供方

图7.1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总体构架

目录体系规划

组成

审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技术构架包括信息库系统和目录服务系统。信息库系统由应用目录信息库、专业目录信息库、共享目录信息库、共享信息库、交换目录信息库、—16— 交换信息库组成。目录服务系统由目录编制系统、目录注册系统、应用目录系统、共享目录系统、交换目录系统、交换桥接系统组成。

目录体系技术构架见图8.1。

交换体系目录注册系统应用目录信息库共享目录信息库交换目录信息库目录体系信息资源目录编制系统专业目录信息库应用目录系统共享信息库共享目录系统交换信息库交换目录系统桥接系统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

图8.1 目录体系技术构架

信息库系统

(1)专业目录信息库

专业目录信息库存储本专业审计的目录内容,与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相连接,是本规划目录内容的基础库。

(2)应用目录信息库

—17— 应用目录信息库存储由专业目录信息库注册的专业目录内容,是专业目录信息库目录内容的汇聚,是本规划目录内容的基本库。

⑶ 共享目录信息库

共享目录信息库存储由应用目录信息库注册的应用目录内容,由交换目录信息库注册的交换目录内容,以及由目录编制系统编制的共享目录内容。

⑷ 共享信息库

共享信息库存储由应用目录内容通过专业目录信息库与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相关联的业务管理信息,由交换目录信息库注册的目录内容与交换信息库相关联的交换信息,以及由编制的共享目录内容相关联的共享信息。

⑸ 交换目录信息库

交换目录信息库存储由目录编制系统编制的交换目录内容。

⑹ 交换信息库

交换信息库存储反映交换目录信息库目录内容的交换信息和接收的交换信息。

—18— 目录服务系统

⑴ 目录编制系统

目录编制系统依据本规划8.2.1资源分类、8.2.2代码结构的要求,对审计业务管理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其基本特征,从而形成专业目录、应用目录、共享目录和交换目录内容的系统。目录编制系统在应用目录系统中汇聚专业目录内容,在共享目录系统和交换目录系统中编制共享目录内容和交换目录内容。

⑵ 目录注册系统

目录注册系统的功能包括:将专业目录信息库中的目录内容注册到应用目录信息库,将应用目录信息库中的相关目录内容注册到共享目录信息库、将交换目录信息库中的相关目录内容注册到共享目录信息库。

⑶ 应用目录系统

应用目录系统包括目录编制系统、目录注册系统、目录信息库管理系统、数据接口、应用接口五个部分。目录信息库管理系统负责对专业目录信息库和应用目录信息库的建立、维护和管理。数据接口负责审计应用与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的连接。应用接口

—19— 负责审计应用与应用目录信息库目录内容的连接。应用目录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8.2所示。

审计应用应用目录系统目录信息库管理子系统应用接口应用目录信息库目录注册子系统专业目录信息库数据接口目录编制子系统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

图8.2应用目录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

⑷ 共享目录系统

共享目录系统包括共享内容的目录编制系统、目录信息库管理系统、目录注册系统数据接口、共享接口、数据接口五个部分。目录注册系统数据接口负责受理应用目录信息库、交换目录信息库的目录内容注册到共享目录信息库。共享接口负责共享目录信息库目录内容与10.2.2信息共享中的目录服务系统的连接。数据接口负责共享信息库内容的定时更新。目录信息库管理系统负责对共享目录信息库的建立、维护和管理。—20— 共享目录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8.3所示。

共享服务共享接口应用目录信息库目录信息库管理子系统目录注册系统数据接口目录注册系统数据接口共享目录信息库交换目录信息库目录编制子系统共享信息库数据接口共享目录系统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

图8.3共享目录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

⑸ 交换目录系统

交换目录系统包括交换内容的目录编制系统、目录注册系统、交换接口、目录信息库管理系统四个部分。交换接口负责交换目录信息库目录内容与10.2.3信息交换中的交换服务系统的连接。目录信息库管理系统负责对交换目录信息库的建立、维护和管理。交换目录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8.4所示。

—21—

交换服务交换接口共享目录信息库目录注册子系统交换目录信息库交换信息库管理子系统交换目录系统交换桥接目录编制子系统交换信息库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

图8.4交换目录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

⑹ 桥接系统

桥接系统由桥接管理系统、交换接口、桥接服务等部分组成。管理系统提供日志管理、安全管理等基本功能;交换接口是利用9.2.3交换服务系统配置的交换流程描述信息,生成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与交换信息库之间桥接服务描述信息。

桥接服务是利用交换接口生成的桥接服务描述信息实现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与交换信息库之间数据在线交换。桥接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8.5所示。

—22—

交换信息库交换服务系统交换接口桥接管理系统桥接服务交换桥接系统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

图8.5桥接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

目录资源分类 资源分类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定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为主题分类和政务机构分类。主题分类根据政务信息资源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分为21个一级类,132个二级类。其中,审计列为财政一级类中的二级类。政务机构分类根据政务部门设置分为75个一级类。

根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规定,审计信息资源分类按审计专业进行分类,审计专业分类根据审计信息资源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分为2个一级类,23个二级类(见附录1)。专业规划可根据实际需要扩展分类。

—23— 根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规定,参照《审计署金审工程审计机关组织机构编码规则》建立审计机关目录表(见附录2)。

代码结构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定了主题分类中的审计类代码为ZHF00,政务机构分类中的审计类代码为JGA51。

根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规定,编制审计专业分类代码。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定的5位代码为前段码,加本规划代码的后段码。后段码分为分类码和流水码,中间用“/”作分隔符。分类码的长度和编制规则本规划不作规定,但前两位码由本规划的两级资源分类规定,后若干位为资源分类扩展码,其代码长度由各专业规划确定,代码用大写罗马字符或阿拉伯数字表示;流水码为本规划的数据表代码,用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审计专业分类代码结构见图8.6。

—24— 前段码X X XXX分类码XX X..X后段码+/+流水码XXXX数据表4位流水码分隔符“/”预留给专业数据规划进行分类的多位标识符基本规划中的二级类标识符基本规划中的一级类标识符二级类,1位大写罗马字符加2位阿拉伯数字一级类,1位大写罗马字符面区别码,1位大写罗马字符图

8.6审计专业分类代码结构图

根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定,编制审计机关代码。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定的5位代码为前段码,加本规划代码的后段码。后段码分为分类码和流水码。分类码为国家标准规定的审计行业码,用“319”阿拉伯数字表示,流水码根据国家行政区划结合审计实际由审计署统一规定,用12位阿拉伯数字和罗马字符表示。审计机关代码结构如图8.7所示:

—25— 前段码X X XXX分类码XXX后段码流水码XXXXXXXXXX按照国家行政区划确定的编码国家标准规定的审计行业码二级类,1位大写罗马字符加2位阿拉伯数字一级类,1位大写罗马字符面区别码,1位大写罗马字符

8.7 审计机关代码结构图

数据元素规划

分类方法

数据元素分类是为方便使用和管理。数据元素可使用多种方式分类,本规划采用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中自然归属的特性来分类,包括实体和数据元素。

业务界定

界定审计业务和相关数据的清晰程度。对已清晰的审计业务和相关数据列入专业规划。

—26— 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描述

数据元素的描述格式如下:

⑴ 数据元素的标识符:是数据元素的唯一标识,采用四位流水码标记。

⑵ 数据元素的名称:数据元素的中文名称。

⑶ 数据元素的说明:数据元素的含义描述。

⑷ 数据元素的表示:数据元素值的类型及长度的表示形式,按照GB/T 18142的要求,具体表示如下:

c

表示数字、字母、汉字及其他字符等

cn 表示n位字符的固定长度

c..n 表示最多为n位字符的可变长度

DI..n 表示最多为n位的十进制整数可计算形式

Dm.n 表示十进制小数可计算形式,m表示包含小数点前后字符位在内的最多字符位数,n表示小数点后的最多字符位数

—27— ⑸ 数据元素的英文名称:一般用英文全称。以一个大写字母开头。多个单词连写,其中每一个新的单词开头为大写字母。

⑹ 数据元素的短名:参见9.3.2。

⑺ 数据元素的注释:与该数据元素相关的其它说明,对含义的进一步解释,包括约束/条件(必选、可选或条件必选)和最大出现次数。当该为条件必选时,应注明其约束条件。

短名命名规则

数据元素的英文短名遵循以下规则:

⑴ 短名在本标准范围内必须唯一。

⑵ 对存在国际或行业领域惯用英文缩写的词汇等数据元素对象,采取该英文缩写为其标识符。

⑶ 对于根据英文名称或其他认识自定义的标识符,在保持唯一性的前提下统一取每个单词前三个字母作为其短名缩写标识,当如此取词不能保证唯一性时应延展取词位数,通常仅增加一位,如此仍不能保证唯一性时如前继续延长取词,直至保证唯一 —28— 性为止。

⑷ 对于数据元素的短名标识的写法是,所有组成词汇的缩写为无缝连写,首词汇全部采用小写字母,其余每个词汇的缩写的首字母采用大写。

标识符规则

数据元素标识符采用4位流水码。数据元素示例见附录3。

数据表(集)

数据表(集)是按照特定审计目标组织的相关数据元素的集合。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分类

数据表分为基础表和分析表。基础表是根据审计管理或专业审计目标组织的所需数据元素的集合,是反映审计管理或专业审计所需基础信息的数据表。分析表是为满足特定审计目标的多维分析、决策分析对基础表进行重组形成的数据表。

编码规则

数据表编码按照8.2.2代码结构中的流水码,用四位流水码表示。数据表分类示例

—29— 见附录4。

数据表描述

数据表中包含6个必选的实体和元素,分别是:资源名称、资源摘要、资源负责方、资源分类、资源标识符和数据项说明;此外,数据表还包括12个可选的实体和元素。

描述:

(1)资源名称

说明:所描述的资源的一种大概的或描述性的题目

表 示:字符串

英文名称:resource title 短 名:resTitle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2)资源出版日期

说 明:发布数据表的日期

—30— 英文名称:date of publication 表 示:日期型、按GB/T 7408-2005执行,格式为CCYY-MM-DD 短 名:pubDate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3)资源摘要

说 明:资源内容的简单说明

英文名称:abstract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abstract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4)资源负责方

说 明:对资源的完整性、正确性、真实性等负有责任的审计机关的名称和地址信息

—31— 英文名称:PointOfContact 表 示:复合型

短 名:IdPoC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a)资源负责单位

说 明:负责单位名称

英文名称:organisation name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rpOrgName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b)资源负责方地址

说 明:与负责单位联系的物理地址

英文名称:address —32—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cntAdd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c)资源负责方电子邮件地址

说 明:资源负责单位联系人的电子邮件地址英文名称:electronic mail addrss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eMailAdd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5)资源格式信息

说 明:资源传送格式的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DataFormatInformation 表 示:复合型

—33—

短 名:FmInfo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a)资源格式名称

说 明:资源传送格式名称

英文名称:format name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fmName 注 释:必选;最大出现次数为1 b)资源格式版本

说 明:资源格式版本(日期、版本号等)

英文名称:version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fmVer —34— 注 释:必选;最大出现次数为1(6)关键字说明

说 明:关键字种类和参考资料

英文名称:DescripriveKeywords 表 示:复合型

短 名:DescKeys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a)关键字

说 明:用于描述资源主题的通用词、形式化词或短语英文名称:keyword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keyword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35—

b)词典名称

说 明:正式注册的词典名,或类似的权威关键字资料名称

英文名称:thesaurus name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thesaName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7)空间范围

说 明:资源涉及的空间范围

英文名称:spatial domain 表 示:字符串、可按本规划附录2规划的审计机关名称

短 名:spatDom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8)时间范围

—36— 说 明:资源内容跨越的时间段

英文名称:TimePeriod 表 示:复合型

短 名:TimePeriod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a)起始时间

说 明:资源内容跨越的时间段的起始时间

英文名称:beginning date 表 示:日期型、按GB/T 7408-2005执行,格式为CCYY-MM-DD 短 名:begDate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b)结束时间

说 明:资源内容跨越的时间段的终止时间

—37— 英文名称:ending date 表 示:日期型、按GB/T 7408-2005执行,格式为CCYY-MM-DD 短 名:endDate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9)资源安全限制分级

说 明:对资源处理的限制级别的名称

英文名称:security classification 表 示:字符串、见GB/T XXXX-XXXX《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3-核心元数据》表6.1 安全限制分级代码表

短 名:class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10)资源语种

说 明:资源采用的语言

—38— 英文名称:language 表 示:字符串、按GB/T 4880.2-2000执行,取值参照“表1 按语种的汉语名称(拼音)排序的3字母语种代码”中“GB/T 4880.2/B目录代码”代码组

短 名:resLang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11)资源字符集

说 明:资源使用的字符编码标准全称

英文名称:character set 表 示:字符串、见GB/T XXXX-XXXX《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3-核心元数据》表6.2 字符集代码表

短 名:dataChar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12)资源分类

—39— 说 明:资源的分类信息

英文名称:Resource Category 表 示:复合型

短 名:TpCat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a)类目名称

说 明:用于描述资源主题的通用词、形式化词或短语

英文名称:category name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见本规划7.2.1规定的分类“名称”列

短 名:cateName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b)类目编码

说 明:类目名称对应的编码

—40— 英文名称:category code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见本规划7.2.1规定的分类“编码”列

短 名:cateCode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c)分类标准

说 明:分类标准名称

英文名称:categroy standard 表 示:字符串、见7.2.1 资源分类

短 名:cateStd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13)数据志说明

说 明:资源生产者有关资源数据志、来源、处理等信息的一般说明

英文名称:statement

—41—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statement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14)在线资源链接地址

说 明:可以获取资源的网络地址

英文名称:online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按RFC 2396 规定

短 名:onLineSrc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15)资源标识符

说 明:审计信息资源的唯一不变的标识编码

英文名称:resource ID 表 示:字符串、见本规划7.2.2和8.4.2规定的编码方案

—42— 短 名:resID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16)服务信息

说 明:资源所提供的服务的基本信息英文名称:ServiceInformation 表 示:复合型

短 名:ServInfo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a)服务地址

说 明:可以访问服务的网络地址

英文名称:serviceURL 数据类型: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servURL

—43—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b)服务类型

说 明:服务所属的类型

英文名称:serviceType 表 示:字符串、本规划规定的三种交换方式

短 名:servType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17)数据项说明

说 明:组成数据表的数据元素信息

英文名称:DataUintInformation 表 示:复合型

短 名:DataUnitInfo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a)数据项标识符

—44— 说 明:是数据元素的唯一标识,采用四位流水码标记

英文名称:DataElementID 数据类型:字符串

短 名:DataElementID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18)关联关系说明

说 明:数据表与其他数据表的关联关系信息

英文名称:TableRelationsInformation 表 示:自由文本

短 名:TableRelInfo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附录5规定了数据表交换时应遵循的格式。

附录6给出了数据表示例和XML格式文件。

—45— 交换体系规划

组成

交换体系技术构架包括信息资源的审计应用、信息共享、信息交换三种交换方式及实现结构。审计应用是通过应用系统和专业目录实现业务管理信息的处理和交换。信息共享是通过共享目录管理与服务,提供共享目录和共享信息的交换。信息交换是提供方按照使用方的特定信息需求,通过前置交换与管理,实现对使用方特定信息需求的交换。交换体系技术构架见图10.1。

使用方审计应用审计应管用区理系统现场审计系统联网审计系统信息共享目录服务系统共享区目录服务信息库目录管理信息库信息交换交换体系前置交换系统交换区交换管理系统交换管理信息库目录管理系统目录体系应用目录系统目录注册系统目录编制系统应用目录信息库专业服务信息库共享目录系统共享目录信息库共享信息库交换目录系统交换目录信息库交换信息库提供方图

10.1 交换体系技术构架

—46— 交换方式 审计应用

金审工程规划的应用系统为审计管理系统、现场审计系统、联网审计系统。审计管理系统的数据规划对应8.2.1资源分类的管理类目录,现场审计系统、联网审计系统的数据规划对应8.2.1资源分类的专业类目录,并由管理类或专业类目录分别对应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中的数据元素和数据表。

审计应用交换方式是通过审计应用系统对其信息资源目录、数据元素、数据表的访问、提取和处理,形成新的信息(数据),交换给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

审计应用交换方式和实现流程示例见附录7。

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交换方式基于信息提供方的共享目录信息库、共享信息库和共享服务系统,提供信息访问服务。使用方利用目录服务系统发现定位相应的信息资源,获取所定位的共享信息资源。

如图10.1所示,信息共享交换方式的技术构架包括信息库系统和共享服务系统。

—47— 信息库系统由目录服务信息库、目录管理信息库组成。共享服务系统由目录服务系统、目录管理系统组成。

⑴信息库系统

目录管理信息库。存储注册到共享区目录连接。实现对所汇集目录连接的管理。

目录服务信息库。存储用于发布的目录连接。提供目录查询检索服务。

⑵共享服务系统

目录管理系统。实现对共享目录内容和目录服务运行的管理,提供目录管理信息库和目录服务信息库的基本维护等功能。

目录服务系统。基于目录服务信息库和共享目录信息库,向使用方提供目录内容查询检索的服务。目录服务系统应提供两种方式的服务:

一是按照发布目录内容,提供目录服务接口;

二是基于目录服务接口向使用方提供人机交互界面,按照多种查询方式进行目录内容查询。

审计应用交换方式和实现流程示例见附录8。

—48— 信息交换

如图10.1所示,信息交换方式的技术构架包括信息库系统和交换服务系统。信息库系统由交换信息库、交换管理信息库组成。交换服务系统由前置交换系统和交换管理系统组成。

⑴信息库系统

交换管理信息库。交换管理信息库存储与交换管理系统生成的交换流程配置、部署、执行和整个信息交换系统运行进行监控、管理生成的数据。

⑵交换服务系统

前置交换系统。由交换前置服务和交换适配器等组成。提供方前置交换服务负责根据交换管理系统生成的交换配置信息,利用交换适配器从交换信息库提取交换信息,按照10.4数据接口规范对数据封装,发送到使用方。使用方的前置交换服务负责接收提供方发送的封装信息,按照10.4数据接口规范对数据打开封装数据并利用交换适配器存储到交换信息库。

前置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0.2所示。

—49— 交换服务交换服务提供方交换适配器交换适配器接收方交换信息库交换信息库 图10.2前置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

前置交换服务负责前置交换系统与审计业务应用系统之间隔离,保证审计业务管理业务信息库和审计业务应用系统的独立性。

交换管理系统应支持对整个交换域的综合管理监控,实现对整个信息交换过程的信息资源、交换流程配置、部署、执行和整个信息交换系统运行进行监控、管理,包括交换流程管理、交换监控和管理。

提供图形化的交换流程配置工具,支持流程设计、配置、测试功能。

提供方通过交换管理系统利用交换目录库信息资源配置生成的桥接服务描述信息(审计管理业务信息库交换信息库之间桥接内容映射规则)。提供方桥接系统保持审计管理业务信息库和交换信息库之间数据同步。提供方前置交换系统将数据封装发送给 —50— 接收方前置交换系统,接收方前置交换系统将数据打开存储到交换信息库,接收方桥接系统保持交换信息库和审计管理业务信息库之间数据同步。

审计应用交换方式和实现流程示例见附录9。

交换域

交换域是为实现特定信息资源交换的逻辑域。在交换体系中多个交换域可以并存,应支持不同交换域之间审计应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三种交换方式的互联互通实现跨域信息交换。在一个交换域中应支持审计应用,信息共享、信息交换三种交换方式并存。

多交换域示意见图10.3。

—51—

交换域A共享服务系统交换管理交换前置系统交换前置系统交换前置系统审计应用交换管理交换域D审计应用金审工程网络支撑共享服务系统交换管理交换前置系统交换前置系统交换管理交换前置系统交换域C共享服务系统审计应用交换域B图10.3

多交换域示意图

分类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交换体系中,交换域分为内部信息交换域和外部信息交换域两大类。

内部信息交换域包括:审计机关内部之间交换,审计机关之间交换,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的交换三类。

外部信息交换域包括:审计机关与电子政务交换和审计机关与社会公众等其他外 —52—

第四篇:29审计署关于印发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2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文件

审计发〔2011〕9号

审计署关于印发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计算机审计

实务公告第29号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各派出审计局: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29号,经署领导同意,现予印发(纸质件另行成册)。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依据《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基本规划——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14号》(审计发〔2008〕38号)的标准要求,并结合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情况,编制了经济决策和经济管理审计方法、全部政府性资金收支审计方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审计方法、经济发展对资源环

境的影响审计方法、廉洁守纪审计方法、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审计方法。本方法体系适用于县(市、区)审计机关组织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本公告审计方法体系不公开。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将依照本公告另行编制简本,在金审工程服务网站上主动公开。

本方法体系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与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联系。

联系人及电话:孙中和010—88317650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审计计算机公告通知

署内分送:署领导(8),总经济师,办公厅、经责司、计算中心(4),存(4)。

审计署办公厅2011年1月27日印发(只发电子文件)——

第五篇:审计署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印发贯彻加强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意见实施办法的通知

审计署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公务员局 关于印发贯彻加强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意

见实施办法的通知

*

审人发〔2011〕1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局、人事局,审计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各派出审计局,南京审计学院:

为推进《关于加强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见》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快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审计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制定了《关于贯彻加强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意见的实施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公务员局 二○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关于贯彻加强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 专业化建设意见的实施办法

为适应审计工作需要,加快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为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以及审计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加强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见》,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主要目标

(一)能够直接从事审计业务工作的公务员比例。

审计机关公务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并不断提高与其从事业务相适应的职业胜任能力。到2013年,各级审计机关能够直接从事审计业务工作的公务员比例达到80%以上。

(二)专业技术资格比例。

到2013年,审计署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公务员比例原则上要达到70%,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公务员比例原则上要达到25%。

省级审计机关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公务员比例原则上要达到65%,其中高级专业技

术资格的公务员比例原则上要达到20%。

市(地、州)、县(市、区)级审计机关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公务员比例原则上要达到50%,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公务员比例原则上要达到10%。

(三)专业结构比例。

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的专业结构要适应审计工作需要。到2013年,各级审计机关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经济类、管理类以及法律、计算机、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公务员比例应达到80%以上。其中法律、计算机、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公务员比例,应在2010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文化程度比例。

审计机关45岁及以下的公务员,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到2013年,审计署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公务员比例达到90%以上;各省级审计机关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公务员比例达到80%以上;市(地、州)、县(市、区)级审计机关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公务员比例原则上达到60%以上。

(五)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和审计业务骨干人才比例。

各级审计机关参照《审计署关于培养审计业务骨干人才和审计专业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试行)》,制定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到2013年,审计署符合审计业务骨干人才

和审计专业领军人才条件的高层次审计专业人才的比例达到20%以上,省级审计机关符合审计业务骨干人才和审计专业领军人才条件的高层次审计专业人才的比例达到10%以上。

二、具体措施

(一)坚持标准,严把进人关。

1.通过考试录用的公务员,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或相关执(职)业资格的人员,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

2.通过调入方式进入审计机关担任副职领导职务及以下的公务员,特别是从事审计业务工作的人员,除应具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资格外,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审计业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以及5年以上与审计工作相关的财经、法律、计算机、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历。

3.审计机关根据审计工作需要,经省级及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工程审计、资源环境审计、计算机审计等专业性较强的职位试行聘任制,按照公务员法和聘任合同管理所聘公务员。

(二)切实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1.新录用的公务员,应自进入审计机关3年内通过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届时不具备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的公务员,一般不得从事审计复核、审理工作。

2.审计机关担任项目主审的公务员,一般应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3.审计机关年龄在45岁及以下的公务员,符合审计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但未取得审计师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相关执(职)业资格的,应自本办法下发之日起3年内取得审计师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相关执(职)业资格;尚不符合审计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的,应在符合条件后3年内取得相应资格。在上述规定时间内不能取得审计师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不得担任审计组组长、主审。鼓励45岁以上的公务员报名参加审计师等专业技术资格或相关执(职)业资格考试。

4.审计机关公务员拟取得审计专业技术初级、中级资格的,应参加全国统一的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拟取得高级审计师资格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取得。

(三)深化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工作。

1.深化考试制度改革,增强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工作的科学性,强化对参加考试人员能力的考察和测试。

2.完善取得审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实施分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加强中、高级审计师研究能力培训,着力提升审计专业人才从审计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并从理论高度系统地进行归纳总结、科学阐述的能力。

(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1.鼓励和引导各级审计机关公务员参加审计硕士等专业学位教育,充分发挥学历学位教育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审计专业人才方面的作用。

2.各级审计机关认真开展任职和初任培训、审计业务培训、审计项目培训、领导能力培训,审计署要做好对省级审计机关厅(局)级和部分正处级公务员、市(地、州)、县(市、区)级审计局局长的轮训工作。

3.开展一定数量的考试辅导培训,帮助审计机关公务员考取审计专业技术资格。

4.加强投资、企业、金融等行业模拟审计实验室建设,推广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培训方法。

5.加强师资选聘和培养力度,形成规模适当、类别齐全的师资库,促进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师资共享。

6.加大教材和网络课件建设力度,形成包括纸质图书、网络课件、模拟教材等多种形式,涵盖政治类、公共类、法规类、审计类等多个门类的教育培训教材体系。

(五)加大在实践中发现、培养和使用审计专业人才力度。

畅通地方审计机关与审计署之间以及地方各级审计机

关之间公务员挂职锻炼渠道,让人才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审计署原则上每年选派30名左右干部到地方审计机关挂职锻炼,省级审计机关选派30名左右干部到审计署挂职锻炼。

三、检查指导

(一)审计署领导全国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省级审计机关负责统一组织本地区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上一级审计机关对下一级审计机关专业化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

审计署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设定的目标要求和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对各地专业化建设工作进行重点指导和检查,及时宣传重大举措和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促进解决。

(二)建立情况报告制度。审计机关在专业化建设过程中遇到重大政策问题,应逐级上报,由上级审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各级审计机关应于每年12月底前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专业化建设工作情况。

(三)建立通报制度。对专业化建设达不到目标的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署要向当地党委、政府通报,并提出相关建议。

(四)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

长期规划与计划相衔接的专业化建设目标体系,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加强查核,形成统一领导、部署有序、上下协调、稳步推进的良性工作机制。

下载审计发[2007]25号审计署关于印发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实施指南——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计发[2007]25号审计署关于印发审计机关业务流程无纸化实施指南——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