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秋电大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学作业1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例: 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
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
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01年至2003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到2004年又超过0.4。这标志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投入就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但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1981年的2.92扩大到1995年的3.02,目前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例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这种城乡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上的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可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业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相对贫困现象。
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如前所述,历史上城乡收入的差距就很大。近年来还由于以下原因加剧了此情况的发生:
1.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刚刚脱困,效益不高,下岗和失业的职工还比较多。
2.由于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某些行业仍存在垄断强势,因而一些人收入过高。3.国家税收杠杆调控不力,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调节税力度不够;而国家转移支付能力不足,致使在提高城镇居民住房等各项补贴的同时,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出现明显滞后。
4.行政干预不当使劳动力和资本长期分别扭曲地集中于农村和城市。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缺乏统一的市场配置,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存在的情况下,城乡经济效率差距很大,必然引起收入上的巨大反差。
在全国年均GDP增长7.2%以上的同时,还应看到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增长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率不高,职工收入增速减缓,又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使近年来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
讨论提纲: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到底应该是效率优先呢,还是应该首先考虑公平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公平的概念侧重于社会人文价值判断,而效率的概念则更为强调物质成果的有效获得。追求效率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效率只能产生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式的公平。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形成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制度和实现机制。
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分配体系构筑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体现以下几点:
1.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必须要求效率优先。因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就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这样才能为有效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2.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需要有多层次的社会过程,要将其放在相应的领域中作为侧重点分别加以解决。例如,在生产领域,因为它与生产力发展直接相关,就需要侧重效率优先。而在国民收入和再分配领域,则要侧重考虑解决兼顾公平的问题。还应看到,从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不能超越必要的历史阶段。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了构筑社会整体分配体系,全面合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大思路。
为了有效地促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还需要建立四个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其一,在企业层次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确立以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分配制度,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其二,在市场层次上培育收入分配机制,关键是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为要素的流动、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要的体制保证。
其三,在政府层次上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再调节体系。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出发,维护社会必要的公平。最主要的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其四,在社会层次上建设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扬扶危济困、敬老爱幼的民族优良传统。发展社会支持、社会救助的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使之在解决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 例文:
冷战结束后美国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
在美国,长期以来,利益集团积极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尤其是在政府的对内政策上影响较为突出,在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则不十分明显。然而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利益集团在政府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有所增强,影响也有所上升。本文拟从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系统的结构性变化入手,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利益集团与美国的对外政策过程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国会在对外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明显上升,利益集团在国家对外政策过程中的态度也较以往更加积极,游说的策略手段更加先进,作用也更加明显。美国联合研究性组织“美国会议”将后冷战时期利益集团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效策略手段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995年2月23至25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召开的美国会议(The American Assembly)文件。(1)积极参与而非被动反应的策略。研究指出,利益集团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求机会去施加影响,才有可能取得效果。(2)提供信息。利益集团必须拥有清楚准确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地提供给决策者,供他们参考。如果这种信息有助于决策者解决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这些信息便比较容易为决策者所关注。(3)宣传信息。如何得到媒体的关注是利益集团面临的重要问题,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能够使利益集团赢得更多的支持,从而使其政策游说取得更好的效果。利益集团也可通过地方政府的作用和发动群众的方式去进行宣传。(4)选择参与点。国会是利益集团的主要政策参与点,因为国会议员及其工作人员通常要对其选民负责,要在政策取向上对“依赖于”他们的人负责,因而成为利益集团最好的游说对象。国会非层级化、非官僚化的组织结构为利益集团的政策游说提供了诸多进入点。由于国会对外政策委员会以外的许多议员也同样能够设法影响和参与对外政策的制定,因而他们也成为利益集
团对外政策游说的对象。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会改革以来,国会议员的发言和投票状况均可公开,使利益集团的代表能够了解议员的政策观点,从而能够决定游说对象。与游说国会相比,利益集团游说行政部门的难度要大得多,行政官员对来自利益集团的压力不象国会议员那么敏感,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运作特征使它比国会更易于排除利益集团的影响。尽管如此,行政部门仍然是许多利益集团参与决策的进入点之一。尤其是政府部门的一些高级官员,他们清楚地知道一些特殊领域的利益在政治过程中的重要性,因而也成为利益集团游说的对象。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同样能够帮助利益集团去影响国家政策。(5)采取适当的游说策略。采取何种策略对于利益集团游说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利益集团的代表一方面要游说那些支持他们政策主张的国会议员,同时也要花更大的气力去说服那些犹豫不定的议员。此外,利益集团还需确定游说过程中的策略,如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是否需要些弹性,或者作适当妥协。弹性和相应的妥协有可能增加决策者与利益集团进行磋商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利益集团目标的实现。总之,后冷战时期,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政策过程中发挥着某种作用,表现为:第一,在政策选择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利益集团在政策形成的过程中,努力“引起媒体和行政部门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并将这一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总统研究季刊》(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1999年6月1日。)。利益集团推动对某政策问题的辩论,并努力使之产生相应的政策结果。第二,协同国会进行政策监督。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国会通常发挥着“火警似的”监督作用,并依靠个人或利益集团去监督行政部门的行为。当利益集团发现问题的时候,便报告给国会,设法通过国会听证会的形式或通过国会立法予以纠正。利益集团的此类作用使国会能够保持积极灵敏的姿态,能够以较少的投入及时获取各种信息。第三,提供信息。美国的利益集团是重要的信息源。由于利益集团对某一对外政策领域的关注,因而能够比政府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信息。利益集团所提供的信息成为决策者进行对外政策分析的依据之一。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政策目标,利益集团常常雇佣资深的专家,这些人具有在某政策领域的深厚阅历和研究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政府的外交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政府经济学作业3
例: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业,有关部门对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
一、城市居民目前住得怎样
从调查所涉及的范围看,20个城市居民以居住楼房为主,87.7%的家庭住房为无电梯式楼房,只有3.7%的家庭住在有电梯的商品房里,还有8.2%住在平房,另有一小部分处于卫生间或厨房共享的合住状态。由于房改不断深入,目前居民住房私有化比例已达59.3%,超过半数;18.2%向房管所租用房屋;11.5%租住单位的房子。住房面积多数在40-80平方米之间。
二、多少都市人准备买房
据调查,五年内准备购房的都市人占调查城市总体的21.9%,其中以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为主,预购面积在70-150平方米之间,可承受价格以每平方米1000-2000元为主体,辅之以每平方米500-1000元及2000-3000元的价格。购房资金将主要来源于家庭储蓄,政府及银行贷款也占据一定比例。
三、有了产权房,还买房吗
数据显示,调查总体中59.3%的家庭拥有住房产权,住房面积在20-80平方米不等,多为2、3或4口之家,其中以居住面积在50-80平方米所占比例为最高,20-50平方米居住面积位居其次。还有小部分家庭或个人从单位或私人处租房。那么,是不是只有这一小部分的租房者才是房产预购对象呢?调查结果显示并不尽然。调查显示,在已拥有产权房的家庭中,23.3%预计在五年内购房,20.1%预计明年购房,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仍占预购主导地位。
调查显示,无产权房家庭主要希望购买8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属一期置业,为解决生活问题;而已拥有产权房的家庭则希望购买更大的房子,属二期置业,为改善生活质量。
有产权房家庭计划5年内购房的比例远远高于计划1年或2年内购房的比例,尤其是对大面积住房的购买。
另外,在商品房预购群体中,有产权房的家庭预购比例达55.6%,远远高于其他住房群体,预购面积以81-100平方米的需求为最高,达30.5%;而在100-150平方米的预购群体中,拥有产权房的家庭预购比例高达62.3%,可见购房在这个群体中的市场潜力非常可观。但是,他们的购买能力又怎样呢?
假设拥有房产权的预购者为一总体,调查显示,其中家庭月收入在2000至2500元之间的比例最高,达16.5%;6000元以上的高薪家庭比例最小。从总体家庭月收入状况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们对房子售价的期望值所在。希望房价在1000-2000元的比例最高,为30.4%; 500-1000元的占22.3%;2000-3000元的占21.6%;希望房价在6000元以上的不足1%。
以上数据显示,国内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迅猛的经济发展态势使房地产业具有惊人的潜力,但当前楼市价格的居高不下与不断增长的房屋物业需求之间出现了断层。如果商家能顺应市场,对价格、服务及其他相关要素加以调整,相信房地产的前景非常乐观。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拥有房产权的预购者中,有69.1%希望
使用家庭存款来购房,31.4%希望政府贷款,16.1%打算向银行贷款。看来,传统的消费观念显然不利于消费的良性增长。
四、购房者是什么样的人
数据显示,25-34岁的人占购房人群的36%,位居傍首,而35-44岁的人群比例为20.3%,位居第二。总体购房人群以中学以上学历为主流,半数以上为全职工作者,重点分布于贸易、制造业、政府机关及教育文化领域,以制造业职工、中级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职员/公司中级经理居多,辅之以其他行业人士,月薪在1000-2000元范围内为主体购房者。
目前,中国的家庭结构以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为主,购房计划多数定位在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分别占预购比例的42.7%和39.2%;预购面积在70-150平方米不等,以80-100平方米的需求量最高。而主要房屋预购者的家庭月收入在1000-4000元间。另外,调查发现,收入越高越倾向于购买商品房。可以说,他们将是未来几年房地产市场内的一支生力军。
五、居民购房承受能力有多大
房地产业区域性差异很大,但房价与区域性平均收益的比例却基本类似。
从居民对房价的期望值曲线上来看,期望值与市场价差距甚远。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花费在食品和日常家庭用品上的费用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还比较高,这更加大了工薪阶层购房的难度。另外,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量入为出,还不习惯去花将来的钱,加之银行贷款手续目前还稍嫌繁杂,担保条件较苛刻,还款制度不够完善,更阻碍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尽快更新。从总体购房人群中预购房屋的资金来源上看,希望使用家庭存款的占68.6%,希望政府贷款的占31.1%,希望银行贷款的占15.5%,希望向亲戚朋友借的占12.2%。近七成的家庭可望用自有资金买房,近三成的人希望得到政府资助,只有一成半的人愿望办理银行贷款,可见,银行贷款制度亟待完善,以帮助人们改变固有消费观念,刺激消费增长,达到商家与消费者双赢的效果。
六、谁更急于买房
目前,从预购房者的人群结构来看,商业、服务业一般职工占预购总体的11.5%,居第二位,而这其中60.1%的预购者介于21-35岁之间;制造业职工占预购总体的12.8%,居首位,这其中46.5%的预购者介于21-35岁之间;而中级公司经理介于21-35岁的预购比例也超过了60%。由此可见,市场的重心在年轻一族。这一组人群中,63.6%为已婚,其中介于21-35岁的占43.7%,介于36-45岁的占30.4%;34.7%的独身,其中66.1%介于21-35岁之间,仅有1.4%介于36-45岁
之间。从预购房者的年龄结构、职业特征及婚姻状况看,已婚的中、初级工作者构成预购主体,而年轻的单身族也是这一购房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应该说21-45岁之间的人群对购房最有兴趣,他们希望的房屋类型仍然是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面积介于50-150平方米之间,最好单价在3000元以下,愿望花3000-4000元/平方米购房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预期和市场价格的差距低于调查总体对房价的预期与真正市场行情的差距。调查总体对每平方米的价格预期如下:每平方米500-1000元的占22.9%,1000-2000元的占32%,2000-3000元的占19.6%,而6000元以上的仅占1.3%。可以看出,国人对房价的承受能力与实际的市场情况大相径庭。
七、居住环境对购房有多大影响
调查还显示,消费者已逐渐将目光投向新的视点,比如:环保问题、居住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教育投入、文化氛围)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房的决策。
目前环保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概念,购房者对居住地的环境要求日益提高。认为城市环境污染太严重的占调查总体的60.9%,看来,争取“绿色”生存环境已成为大多数都市人的梦想。相比较而言,郊区的物业价格比市区要便宜很多,“绿色”程度也大大好于市区,且有些文化小区的人文环境也很好,城市则因为交通网络的不够完善、私家车普及率偏低、交通过分拥挤等,造成许多居民渴望以低廉价格求得“绿色”生存环境的愿望无法实现。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政策目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2、资源税—资源税是以各类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它为纳税人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保护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起了重要作用。
二、单向选择
1、B
2、A
3、C
4、C
5、D
6、B
7、A
8、B
9、A
10、D
三、多项选择
1、B C
2、A C D
3、C D
4、A C
5、A
C
四、简述题
1、简述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
无偿性补助支出。
财政补贴的特点是:政策性、灵活性、时效性
3、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税收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的职责范围
4、简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
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以戈尔丁、科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
戈尔丁认为,再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存在着“平等进入”和“选择性进入”,而“选择性进入”如高尔夫球、音乐厅等可以采取私人供给的方式。
德姆塞茨认为,在能够排除不付费者的情况下,私人企业能够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例如高速公路。
科斯认为通过产权界定或政府为企业提供专利权(或专有权)也可以是私人提供公共物品。
然而,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某些公共物品,则需要一系列条件
其一,私人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其二,准公共物品的规模范围一般较小;其三,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其四,必须具备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产权制度。
五、论述题
1、试述公公债发行的办法(仅提供思路参考,具体论述应该结合实际展开)公债发行方法是指采用何种方法和形式来推销公债。
(一)直接发行法和间接发行法
(二)公募法与非公募法
(三)市场销售法和非市场销售法
2、试述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
凡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财权利益的税收活动就属于国际税收。一般的税收活动,反映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征纳关系,进而反映二者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而国际税收虽然是依附于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对跨国纳税人的课征行为,但本质上反映的是国家之间的财权利益分配关系。
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差别。国际税收不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都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进行的一种分配行为。在这点上,国家税收同国家税收是一致的。
国家税收与国家税收的重要区别:其一,国家税收反映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
间的税收分配关系,而国家税收主要反映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财权分配关系;其二,国家税收课税对象主要是国内所得、商品流转额和财产收入等,而国际税收的课税对象是跨国性税收或国际商品流转额。
第二篇:【改】电大政府经济学单选题
单选
1.2.3.4.5.6.7.8.9.10.11.12.13.14.a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增值税属于(流转税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我国设立(C、五)级政府预算。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D、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D、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合组织范本的规定,下面那一项不是确定居民身份判断规则(A、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b部门预算的分类基础是(D、按部门分类)。部门预算下预算的调整的审批权在(C、财政部)。c财政补贴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的不同之处有(D、对价格影响方式相同)。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是按(A、按预算组织形式划分)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单项选择题 d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A、缓和需求不足)的作用。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C、名义增长,实际减少)对具有拥挤成本,或资源稀缺,需要抑制消费,防止浪费的公共物品,可按(D、B二部定价法和C高峰负荷定价法均可)定价。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
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B、B)。
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f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等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C、国务院)。g改革开放后,我国于(B、1981)年恢复国内公债的发行。公共定价的对象是(C、准公共物品)。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D、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B、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A、政府决策)。公债负担率是指(C、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国际税收的本质是(B、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是(免除双重征税)。国家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种区别的主要标志是(A、课税对象)。国有资产收益的获得是凭借(B、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D、剩余产品价值)。j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C、产出变化不确定,利率下降)。经立法机关审核批准后,政府预算就具有(A、法律性)。k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跨国纳税人偷税、逃税最常见的手段是(C、转让定价)。跨国纳税人偷税、逃税最常见的手段是(转让定价)。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划分依据是(A、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划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D、产出增加,利率变化方向不确定)。m目前我国企业亏损补贴处理的方式是(A、收入退库)。n纳税期限是税收(B、固定性)的重要体现。纳税期限是税收(固定性)的重要体现。能较好地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的税率是(C、累进税率)。s社会保障与一般家庭自我保障不同之处不包括(D、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与一般家庭自我保障不同之处不包括(D、保障的功能)。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种(D、主动)行为。w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我国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税的是(B、消费税)。我国现行企业所税的税率是(A、比例税率)。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是(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我国于(B、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我国在对外已经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列入协定的适用税种主要有(C、所得税)。x下列部门中属于政府收入主要来源的是(B、工业)。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货币供给量的是(B、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下列各个政策目标中,货币政策侧重的是(物价稳定)。下列描述中不是基数预算缺陷的是(D、对所有的收支都进行审核,是一项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特征的是(社会保障是一种精神保障)。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下列商品中税负较易转嫁的是(A、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商品)。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皮衣)。下列事项中不属于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内容的是(C、国有企业核算)。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的是(A、增值税)。下列税种属于直接税的是(D、所得税)。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A、公路)。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C、排污权交易)。现代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A、英国)。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D、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D、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y隐性债务是指(A、没有反映在政府预算帐面上的债务)。z在不突破预算支出总额的前提下,预算科目间进行经费调剂的情况是(经费流用)。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免费搭车的问题)。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C、大于一般贴现率)。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选择性政策工具的是(消费者信用控制)。在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各项方法中,最彻底的方法是(D、免税法)。在政府预算发展史上,最早提出并推行绩效预算的是(A、美国胡佛委员会)。造成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原因是(B、税收管辖权的冲突)。造成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原因是(税收管辖权的冲突)。债务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的技术,它不包括那个环节(B、风险分类)。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C、部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社会公共权力)。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政府)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政府收取行政规费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国家有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政府收入的源泉是社会总价值中的(D、剩余产品价值)部分。政府应承担的科技支出范围应限制在(A、政府财政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C、调节社会分配状况)。政府债务收入是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B、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收入。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B、增长)趋势。
第三篇:电大政府经济学
电大政府经济学
2009 年 7 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1189;适用专业及层次:行政管理本科;考试:形考手段为纸质(比例 30%),终考手段纸质(比例 70%)。
1、名词解释 1.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 1 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本钱为零。消费者对某 1 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 1 物品的消费。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其实不对生产本钱产生影响。
2.阿罗不可能定律:阿罗认为,1 般来讲在多数原则下,要找到1 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所有标准的集体决策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期望 1 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 1 个前后 1 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2、单项选择题 3.纳税期限是税收(B)的重要体现。
A.强迫性 B.固定性 C.无偿性 D.法制性 4.目前我国企业亏损补贴处理的方式是(A)。
A.收入退库 B.预算支出 C.即征即返 D.先征后返 5.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增值税属于(A)。
A.流转税类 B.所得税类 C.资源税类 D.财产税类 6.在以下货币政策工具中,属选择性政策工具的是(A)。
A.消费者信誉控制B.法定存款准备率C.信誉配额D.公然市场业务 7.在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各项方法中,最完全的方法是(D)。
A.扣除法 B.抵免法 C.低税法 D.免税法 8.以下各个政策目标中,货币政策侧重的是(C)。
A.经济增长 B.充分就业 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9.依照《x预算法》,我国设立(C)级政府预算 A.3B.4C.5D.610.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寻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保护阶级统治 11.政府应承当的科技支出范围应限制在(A)。
A.政府财政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 B.政府财政负责利用技术研究C 政府财政负责开发技术研究 D.政府财政既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又负责利用技术研究 12.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3、多项选择题 L3.判定自然人居民的标准主要有(BD)。
A.诞生地标准 B.住所标准 C.收入来源地标准 D.时间标准 14.与单式预算相比,复式预算的优点有(BC)。
A.有益于反应预算的整体性、统 1 性,可以明确体现政府财政收支范围和基本结构 B.体现了不同预算收支的性质和特点 C.有益于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加强预算资金监督与管理 D.能完全反应政府预算赤字的真正缘由 15.项目中,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内容的是(ABC)。
A.任免或建议任免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 B.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 C.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考察 D.对企业平常经营活动进行管理 16.财政投融资和 1 般商业投融资相比,其特点有(ABC)。
A.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 B.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寻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C.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D.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单1性的特点17.混合物品具体包括(ABCD)。
?
A.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 1 定的竞争性的物品 B.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 C.可能产生拥堵的公共物品 D.元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物品 4、简述题 18.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答:1 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仗社会公共权利参与市场失灵的领域,强迫性地改正市场失灵的本源。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2)公共物品。(3)外部效应。(4)信息的不对称性。(5)市场的不完全性。(6)收入公平分配。(7)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19.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点是甚么?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点:(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依照 1 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
(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 1 经肯定就长时间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剂财政补贴。
(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 1 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根据 1 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产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剂。
20.从国内外公债管理的经验分析,影响公债范围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债务范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2)生产关系类型;(3)安定政治背景;(4)国家职能范围;(5)财政政策选择;(6)金融市场状态;(7)公债管理水平。
5、论述题 21.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试述政府收人范围的制约因素。
答:影响政府收入范围的制约因素有:(1)经济发展水平。1 般
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国民生产总值就多,则该国政府能够获得的财政收入总额也就较多,其占 GDP 的比重也较高。反之,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社会产品匮乏,国民生产总值低,政府获得的收入就少,其占 GDP 的比重也就小。
(2)收入分配政策。在不同的国家和 1 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政府收入的范围也会随着政府收入政策的调剂而有所不同。
(3)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收入已完全货币化,而货币收入必定受价格对币值的影响,因此,由于价格变动引发的 GDP 分配,必定影响政府收入的增减。
22.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政府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各自的特点。
答:政府支出绩效评价经常使用方法有“本钱——收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定价法。
所谓“本钱——收益”分析法,是为政府支出项目或服务等提出实现建设目标的若干备选方案,并详细列出各种备选方案的边际社会本钱和边际社会收益,以便分析比较项目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益,并终究选择出最优的项目方案,这类方法需要有准确的本钱和效益,但是在政府支出的大多数项目中,这个条件难以满足。
最低费用选择法主要是针对本钱容易计算,但绩效却难以衡量的政府支出项目,在没必要使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政府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需要计算所有每项备选项目的有构成本,并且把所花费的本钱最低,作为政府支出项目择优选择方案的基本标准。
公共定价法主要针对某些政府支出项目没有明确的收益但是可以通过市场进行定价来肯定本钱和收益,通过设计“公共定价法”来衡量它们的本钱与收益,并可直接提高它们作为准公共品的绩效。
第四篇:【改】电大政府经济学多选题
1.BOT方式融资的优点有(ABC)。A、解决了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B、提高了项目建设与运营的效率C、有利项目建设和管理中资金、技术、管理的结合58.2.a按照计算方法和依据的差别可将累进税率分为(ABCD)。A、全额累进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全率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59.3.按照税收负担衡量的方式不同,可将税收负担分为(BD)。B、货币负担D、真实负担 4.按照税收负担衡量的方式不同,可将税收负担分为(BD)。B货币负担D、真实负担
60.5.b不会产生重复课税的条件是(AC)。A、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采用不同的税收管辖权C、两个或
两个以上国家对同一税收管辖权做出不同解释
6.部门预算相对于传统的功能预算而言有(ABCD)的优点A、扩大了预算的编制范围,有利于提高预61.算的综合性B、克服了代编预算的方式,提高了准确性C、建立新预算管理机制,实现了统一预算分配权D、有利于及时批复预算 62.7.c
财政补贴从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补贴的环节划分可分为(ABC)A、生产环节补贴B、流通环节补贴C、消费环节补贴 63.8.财政补贴从形式上可分为(ABCD)。A.价格补贴B、企业亏损补贴 C税式支出D、财政贴息 9.财政补贴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相似之处有(ABC)。A、并不能换回任何相应的商品和劳务B、64.所进行的支付都是无偿的 C、都改善了接受者的经济状况 10.财政投融资和一般商业投融资相比,其特点有(ABC)。A、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 B、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C、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65.有多样性的特点
11.持续的通货膨胀会造成(BD)。B、引起资源的过度分配D、阻碍资金向生产部门转移 66.12.从20世纪90 年代起,OECD国家实行绿色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有(ABC)。A、废除和修正现行67.的对环境有害的补贴及赋税B、改革现行税制,使之有利于环境C、开征新的生态税,实行对环68.境有害产品全面征税的政策 69.13.从拉弗曲线我们可以得知(AC)。A、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C政府要想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高低两种不同的税率
70.14.d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需求膨胀,经济过热时,政府应采取(ABC)。A、增加税收B、减
71.少财政支出C、中央银行紧缩银根
72.15.第二步利改税的内容有(BCD)。B、盈利的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C、国营大中型企业还要征收调73.节税D、废除工商税,开征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及盐税
16.f非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有(ABC)。A、罚款或收税 B、财政补贴C、公共管制
74.75.17.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职能有(ACD)。A、研究落实财政税收政策的措施,统一负责组织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执行C、督促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各预算缴款单位完成预算收入任务D、76.指导和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完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按照规定使用预算资金
77.18.g
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有(ABC)。A.私人的完全供给B、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C、私人78.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19.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ABC)。A、私人的完全供给 B、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C、79.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20.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AB)。A、消费的非竞争性 B、消费的非排他性 80.21.公共资源的特征有(AB)。A、稀缺性 B、使用不受限制
22.公债偿还的方法有(ABCD)。A、买进偿还法B、直接偿还法 C、一次偿还法D、抽签偿还法 81.23.公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有(ABCD)。A、现货交易 B、回购交易 C、期货交易 D、期权交易 24.公债市场功能有(ABCD)。A、公债市场为政府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B、公债市场可
82.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C、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83.所D、公债市场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
25.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有(ABCD)。A、股息、红利收入 B、上缴利润 C、租金收入D、其他收入形式
26.h衡量产业间资源配置状况,一般用(AC)指标。A、劳动力在各产业的比重 C、产值在各产业的比重
27.混合物品具体包括(ABCD)。A、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B、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C、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D、无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物品 28.货币政策相较于财政政策(AD)。A、内部时滞较短D、外部时滞较长
29.j基础设施的特点有(ABCD)。A、投资规模大 B、建设周期长C、投资回报率较低D、成本较高
30.今后我国政府财政对公共卫生支出事业支出重点应放在(ABCD)。A、继续增加对公共卫生支出事业的支出B、加快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C、严格医疗卫生组织的管理制度D、努力发展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31.k
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功能有(ABCD)。A、国库单一账户为国库存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B、财政部门的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清算C、预算外资金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预算外资金日常收支清算D、特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支出活动
32.n能起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制度有(AC)A、超额累进税收制度C、有明确规定条件的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33.p判定法人居民的标准主要有(ACD)。A、总机构所在地标准
C、公司的控制权所在地标准 D注册所在地标准
34.判定法人居民的标准主要有(ACD)。A.总机构所在地标准C、公司的控制权所在地标准D、注册所在地标准
35.判定自然人居民标准的标准主要有(BD)。B、住所标准D、时间标准 36.判断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有(ABCD)。A、社会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债务的规模B、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今后偿还逐渐累积的债务C、证券市场需要和能够容纳多少政府债券D、政府债务对私人部门投资是否有“挤出效应”
37.q区域经济政策有(ABCD)特点。A、差异性 B、综合性 C、协调性 D、阶段性 38.s社会保险的水平受到(ABC)的影响。A、经济发展水平B、政府财政收支状况
C、社会保险
政策
39.社会保险与普通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ABC)。A、兴办的主体不同 B、前者有强制性,而后者没有C、前者有福利性,而后者没有40.社会保障的功能有(ABCD)。A、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 B、优化资源配置C、风险分担功能D、维护社会稳定功能 41.社会救济的功能有(ABCD)。A、解救功能B、辅助功能C、稳定功能D、激励功能
42.社会救济与一般意义的慈善事业根本区别在于(BCD)B、两者性质不同 C、两者的效果不同 D、两者的目的不同
43.s税负的转嫁方式有(ABCD)。A.前转B、后转C、散转D、消转
44.税收三性是指(ABC)。A、无偿性B、强制性C、固定性
45.t通常情况将外部性分为(ABCD)。A、生产的外部经济性
B、消费的外部经济性 C、生产外部不
经济性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
46.w我国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属于(AD)。A、国内公债 B、国外公债
47.我国当前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有(ACD)。A、教育投资总量相对不足C、教育投资过分依赖政府 D教育投资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48.x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ABCD)。A、基本建设支出B、企业挖潜
改造资金 C、科技三项费用D、农业支出 49.下列各个监测公债适度规模的指标中正确的有(AD)。A、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D、公债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50.下列项目中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有(ABC)。A、公共安全 B、医疗卫生C、法律秩序 51.下列行为属于生产外部性的有(ABD)。A、兴修水利B、治理环境污染 D、安装路灯 5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ABCD)。A、产权清晰 B、两权分离 C、管理科学 D、实行法人财产权 53.形成政府外债的途径有(ABCD)。A、外国政府贷款B、国际金融组织贷款C、政府国外公债D、国际商业贷款
54.y一般而言,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ABC)。A、用人单位缴纳 B、劳动者交纳
C、政府财政拨款
55.以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ABCD)。A.当年预算直接拨款B、预算盈余 C、发行新债偿还旧债 D、偿债基金
56.影响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ABC)。A、政治性因素B、经济性因素C、社会性因素57.由政府经营、公共定价或价格管制方式提供自然垄断基础设施和服务相比垄断经营有着
(ABC)好处。A、增加市场有效供给B、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C、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公
共需要
与单式预算相比,复式预算的优点有(BC)。B、体现了不同预算收支的性质和特点C、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加强预算资金监督与管理 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ABCD)。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B、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C、采购管理的公开性D、采购范围的广泛性
与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相比,法定准备金率调整操作的缺陷有(ABCD)。A、操作简单 B、作用效果过于强烈C、带有宣示效应,不利于货币的稳定D、频繁的调整势必会扰乱存款机构正常的财务计划和管理
预算收入的征收部门的在预算执行中的功能是(AB)。A、及时、足额征收预算收入B、按财政体制的规定划缴到各级政府的财政金库
z在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中通常采用的避免、消除或缓和国家重复征税的方法主要有(ABCD)。
A免税法B、扣除法 C低税法D、抵免法
在公共定价时,政府面临着(ABC)的选择。A、按边际成本定价 B、按平均成本定价 C、高于平均成本定价
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ABC)。A、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的人力、物力B、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C、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文化支出具体包括(BCD)。B、公共文化设施建设C、加强文化市场调节 D、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 政府采购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BC)。A.竞争性原则B、公开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 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BC)。A、政府收入 B、政府支出 C、宏观经济管理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BC)。A.政府收入 B政府支出C.宏观经济管理 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AB)。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B、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BC)。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BCD)。B、物价稳定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来源的是(AB)。A、税收 B、收费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BCD)。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C、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 D、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 政府收入的内容主要有(ABCD)。A、税收B、收费C、国有资产收益 D、公债 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会导致人们(BC)。B、减少重税商品的消费量C、增加低税商品的消费量
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会导致人们(BC)。B、减少重税商品的消费量 C、增加低税商品的消费量 政府预算具有(ABCD)的特征。A、计划性 B、法律性C、集中性D、公开性 政府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全面调整的情况有(CD)。C、遇特大自然灾害、战争等特殊情况D、遇国民经济发展过分高涨或过分低落
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BC)。B、成本与收益的计算范围不同 C、在具体进行相关方案的选择的标准不相同直接税的特点是(BCD)。B、税负不易转嫁C、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D、税负较为公平
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是必须考虑(ABC)。A、要服从全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B、服从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C、服从全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属于价内税的有(ABC)。A、消费税 B、营业税 C、关税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ABCD)。A、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B、利益兼顾的原则C、合理负担的原则 D、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第五篇:电大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地方政府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创建的兼具行政体、自治体两类政府特点的新型地方政府。C、混合体
()是国家设置地方政府的根本目的。D、分地域治理
()是决定地方政府关系形式和内涵的前提。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是中国持续最久的地方政府单位。A、县
()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核心和基础。A.权限划分
()一直是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实质内容。A.财政关系
()是地方政府存在的目的。B.外部管理
()是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单位的核心组成部分。A.地方议决机关
()是地方政府职能规范性的制度保障。A.依法治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地方政制变革包括()。A.省设议会作为立法和议决机关
B.省下设厅
C.县设议事会为议决机关
D省设高等审判厅和高等检察厅作为司法机关
1949-1954年之间中国大陆的地方政府属于
B、行政体地方政府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地方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A.放松政府管制
B.强化地方政府的自治权
C.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按照地方政府在层级结构体系中所居位置,地方政府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高层地方政府
B、中层地方政府D、基层地方政府
按照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地方政府可分为哪三种类型()。A.行政体地方政府
B.自治体地方政府
C.混合体地方政府
按行政区划的设置目的,行政区划可分为以下类型:A、一般地域型
B、民族区域型
C、城镇型
D、特殊型
城镇型地方政府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的需要。C、城市社会公共管理
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是一种_______关系。B.行政隶属
从行政区划单位设置的目的看,地方政府可分为A.一般地方政府
B.特殊性地方政府
代中国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有()A、省
B、县D、乡
当代地方政府的()职能愈发突出。B、公共管理
当代中国的基层地方政府有以下几种()。A、乡
B、民族乡
C、镇
D、市辖区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体制和组织结构确立于()年。C、1954
当前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属于
A、自治体地方政府
当前中国大陆地区地方政府属于
C.混合体地方政府
地方财政收入的原则包括()A.财政收入与事权相一致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便利原则
D.依法收入原则
地方财政预算的原则包括()A完整性原则
B.公开性原则
C.统一性原则
D.可靠性和性原则
地方选举选民和候选人资格没有()限制。B.性别
C.财产D.居住期限
地方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A.普遍选举原则
B.平等选举原则
C.直接选举原则
D.秘密投票原则
地方议决机关的内部组织形式包括()。A、议长
B、委员会
C、常务委员会
D、执行委员会
地方议决机关通常拥有的权力包括()。A.地方立法权
B.财政权和人事权
C.重大事项决定权
D.监督权
地方议决机关一般以()做出决定。A、表决
地方政府单位的基础是()。B、地方行政建制
地方政府单位的治理以()为主。A、修建公共工程
B、供给公共产品
C、提供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的()是地方政府管理的根本目的。B.外部管理
地方政府的横向关系,反映了同级.斜向间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A.协作
B.沟通
C.整合地方政府的横向和纵向关系,本质上是由()直接决定的。D.地方政府体制
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包括()。A.自身组织要素管理
B.各类物质要素的管理
C.运转管理
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具有如下特点:A.系统性
B.法制性
C.适应性
地方政府的权限是由()授予的。A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的纵向关系,反映了各级政府间的()关系。A.隶属
B.权限
C.职能
地方政府发展的途径主要表现在()A从集权到分权
B.从垄断到竞争
C.从人治走向法治
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环境包括()。A.政府职能不断膨胀
B.经济全球化
C.民主化与信息化的提升
D.媒体影响力的扩大
地方政府管理政治事务的工作,由()承担。A.地方警察局
B.内政部门
C.附设于警察局的检察机构
D.宪兵队和地方武装部队
地方政府活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包括()。A、地方制度安排
B、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D、地方政府所居的层级位置
地方政府具有以下特征:()A.由中央政府设置
B.治理国家部分地域或地域内某些社会事务
D.是指一个政府单位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的目的在于
C.提高各个行政系统活动的社会效益
地方政府权限涉及的法定范围包括
A.地域范围
B.事务范围
地方政府人事行政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A.地方政府人事行政的更新机制
B.地方政府人事行政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C.地方政府人事行政的行为调控机制
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B.政府单位
地方政府研究包括
A.基础研究
B.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研究
C.行为研究
D.发展研究和比较研究
地方政府研究必须以研究()为核心。A地方政府权力结构安排
地方政府在职责权限、管理方式、政治作用呈现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B、地方政府在层级结构体系中所居位置的不同
地方政府职能的____,强调地方政府提供的管理和服务,都必须有可以查考的明确的标准。D.标准化
地方政府职能的_____,产生于地方政府权力的双重来源。()C.双重性
地方政府职能的____能否得到真正体现,不仅直接关系居民切身利益,而且将影响整个国家的政治稳定。()
B.服务性
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特性包括()。A.双重性
B.差异性
C.局部性
D.服务性
地方政府职能演变的共同趋势是从简单的防御职能向_____发展。()C.建设职能
地方自治是源于()发展所形成的城市自治。A.中世纪晚期工商业城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革后的日本地方政府体制具有以下特点()。A.各级地方政府享有法律规定的自治权
B.各级地方政府受中央地方政府的控制和监督C.地方政府的组织与运营以地方自治为宗旨
D.设置议会作为地方政府的议事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地方政府的特点是()。A、地方议会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地方自治流于形式D、民主精神未得到体现
独立后的非洲多数国家地方事务的治理由()控制。C、部族
对地方政府来说,基础设施职能和_____在地方政府职能中居于优先位置。()B、社会事务职能
对发展中国家地方行政改革来讲,()是首要的或优先考虑。A.改善自身体制
对中央政府来说,_____在各项基本职能中居于优先位置。()D.政治职能
方议决机关的规模主要取决于()。A、地方政府单位在该国地方政府体系中所居的层级
B、该地方政府单位所辖行政区域的人口数量
方政府内部管理的目的在于()。A.提高行政效率
服务行政把_______置于最高位置。D.人民的意志
服务行政从观念上讲要求地方政府()。A.以社会公众的意志为根本向度
根据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权限的一般原理,市县级政府应更多地配备()。C.公益服务职能
根据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国,属于地方政府的是:B、学区和公园区
C、县、乡镇政府
D、城市政府
国家权力的()属性要求在权力的配置上确立相应的权限。A、有限性
国家是按照()的划分来设置地方政府的。B、行政区域
国家职能的两个方面是有主次之分的,
______始终居于主导地位。()B、政治统治
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体现在()A.管理地方性政治事务的自治权
B.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的自治权
C.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
D.保障自治权的完全实现
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权限时,首先必须明确()。A.各级政府在国家体系中的地方和作用
近代意义上的日本地方政府体制形成于1889年颁布的()前后。A.《明治宪法》
近现代地方政府管理形成于()。D.近代资本主义民族国家
进入现代以后,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在欧美国家地方制度安排中,()成为主流。A、自治体地方政府
军人政府执政是独立后()国家经常出现的特征。B、南美洲
美国的市政府由()批准设立。B、州议会
美国州以下最普遍、最稳定的地方行政建制是:C、县
民国时期地方政府体制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是:C.基层城乡分治格局的形成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的除了实现一般性地域治理职责外,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政府的有效活动来()C、落实国家的民族政策
民族自治地方的地方政府除享有一般地方政府的权限外,还享有()。D、民族自治权
目前世界各国的预算主要采用()。A.增量预算法
评判地方政府活动是否有效益的基本依据是:C.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认识和研究地方政府各种现象的出发点和依据是:A、地方政府存在的理由
B、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
日本地方的自治单位包括()B.市
C.町
D.村
省作为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最早出现于()B、元朝
世纪20年代在中国____自治是地方自治的主要内容。A.省
世界各国地方政府管理模式趋同的变化主要表现在()。A.小政府、大社会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主张,()应为自治单位。B.县
同一行政区域内既存在自治体地方政府,又存在行政体地方政府的体制是()C、双轨制体制
推动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原因有
A.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
B.生产力的发展
C.公共行政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D.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
为了适应环境变化,政府关系的行政性适应机制是指()。A.公共政策的调整
B.组织结构的变革
C.职能的变革
我国的地方选举包括()。A.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选举
B.各级地方政府正.副职领导人的选举
C.县级以上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选举
我国的地方政府层级结构以()居于主导地位。C、四级体制
我国的县级政府设置由()批准设立。C.中央政府
我国地方政府单位的组成包括地方执行机关和()。B、地方议决机关
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政府职能演变的基本趋势是()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A.服务型政府
下列各级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是()D.县人大代表
下列关于地方政府层级的陈述正确的是:B.层级越低,地方政府受中央直接监控的程度越弱C.最低层级的地方政府对所辖地域事务承担直接的职责,但管理事务范围相对有限D.较高层级的地方政府管辖范围较为广泛,但多数事务通过监督.指导下级地方政府完成下列应由中央政府管辖的事务有()。A.社会保障
B.统一市场
C.宏观调控
D.国防和外交
下列政府设置中需要中央政府批准的是()。A.省政府C.地市级政府
D.特别行政区政府
下列属于地方政府的是;()
B、联邦成员政府所属的地方政府
C、单一制国家的地方政府
下列属于行政体地方政府单位的是()。A.沙特阿拉伯地方政府
B.加拿大行政区专员公署
C.芬兰省一类政府
D.中国帝制时代的地方政府
下列属于中国地方政府的是:A.省政府.自治区政府
B.市县政府
下述对地方政府内部和外部管理之间关系,阐述正确的是()A.内部管理是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B.地方政府的外部管理是公共管理的根本职责
C.地方政府外部管理内容的发展演变会导致内部管理体制发生相应的变化
D.两者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现当代地方行政机关的产生方式有()。A.委任制
B.选任制
C.聘任制
乡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包括()。A、主席
B、主席团
C、副主席
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形成方式主要是()A.由中央政府直接以行政方式分配和配置,或以立法间接规定
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力直接来自于()A、中央政府的授予
选举的实质是()的过程。B.人民主权的委托
研究地方政府的根本目的在于()。D推进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建设
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包括()。A、常务委员会
B、主席团
C、代表团
D、专门委员会和调查委员会
印度的地方政府体制中,最有特色的是()。C、县、区、村三级的“潘查亚特”制
英国的地方自治主要分为以下层次()A郡、郡级自治市和伦敦市
B.非郡级自治市、市区、乡区
C.教区
英国的市议会是()。C.既是立法机关又是执行机关
英国的小社区管理与服务模式是建立一种包括()的管理与服务模式。A.政府部门
B.私营企业
C.社区组织和中介组织
D.居民互动
英国现代意义上的地方自治产生于()。A.19实际末
影响地方政府发展的特殊环境包括()A.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
C.区域环境
D.民俗与文化
影响地方政府发展的政治环境因素包括:A中央与地方关系
B.地方政府与社会民众的关系
C.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标准体系的价值导向
D.政治体制
影响地方政府活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包括:A、地方制度安排
B、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D.地方政府所居的层级位置
影响一个国家地方政府层级的因素有:A.地域大小.人口多少
B.历史传统和政治体制
C.现实的政治需要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中层地方政府设置的主要因素有A.国土面积的大小
B.人口数量的多少
C.地方政府单位的数量
D.地方政府的区域位置
由于社会及社会事务本身的特点,不同政府的______各不相同。()D.具体职能
在地方政府关系内容上,()最为突出。D.权力关系
在具有地方自治文化的国家,地方政府关系往往体现为()关系。A.法律上的指导关系
在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财政是指()。B.成员单位政府下的地方各级政府财政
在美国和德国等联邦国家,联邦与地方的纵向权力结构呈现出()的趋势。A.由分权型走向协作型
在内容上,地方政府关系主要包括()。
A.利益关系
B.财政关系
C.公共行政关系
D.权力关系
在实行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国家,地方政府单位由________构成。A.地方议会
在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主要体现在()。A.行政权和司法权
在一般情况下,一切国家活动都是通过完成_____,使社会处于统治阶级期望的秩序状态,从而维护和巩固国家的政治统治。()A、社会管理
在中国开展地方政府原理研究的目的可以归结为
A.服务于当前的改革
B.寻求未来发展模式
C.提高地方政府活动的社会效益
在中世纪,_______的地方政府便具有突出的地方自治的特点。D英国
在中央集权体制下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都是
B、行政体地方政府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_______已经从行政领域分离出去。B.司法权
照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地方政府可分为哪三种类型:A、行政体地方政府
B、自治体地方政府
C、混合体地方政府
政府间关系从管辖权上可以分为()。A.管辖权内的政府间关系
B.管辖权外的政府间关系
C.司法裁定型政府间关系
政府研究包括:A、基础研究B、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研究C、行为研究D、发展研究和比较研究
中国大陆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体制属于_______体制。A.相对议行合一
中国当前实行的是()。C.大小混合选区制
中国的省长之名始于()时期。B.北京政府时期
中国地方人大代表选举计票实行()A.绝对多数制
中国地方选举机构的设置,间接选举由()行使选举机构的职权。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国地方选举制度包括()A.普遍选举原则
B.平等选举原则
D.秘密投票原则
中国地方政府改革的最根本的内部动力是()。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发展,其根本动力是()。A.区域经济的发展
中国地方自治的初步框架是在___形成的。A.清末
中华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有以下几种: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民族乡
中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体现在()A.管理地方性政治事务的自治权
B.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的自治权
C.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
D.保障自治权的完全实现
中国确认当选有效的机构是()。D.各级人大所设的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中国确认当选有效的机构是B.各级人大所设的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中国特别行政区享有的自治权包括()。A.行政管理权
B.立法权
C.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中国正式的地方政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B、国君委派官员管理的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的民主集中制的地方政府体制的形成和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存在的差别表现在()。A.管辖范围不同
B.履行的职能不同
C.与人民利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共性包括()A.公共性
B.社会性
D.无偿性
周王朝以()作为地域性政府。A、封国和采邑
自然、经济、人文的地理条件制约着()。C.地方政府职能的内容
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形成主要是()B.通过选举以间接民主的方式实现
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力直接来源于()D.地方自治团体居民的授予
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选民通过选举将本行政区域的权力委托和授予被选举人
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充分条件是:D、全体选民通过法定的选举程序与规则,将分散在选民手中的权力转化为地方性公共权力
《政治经济学》考试答案及评分标准(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C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D
】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D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
】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7.商业利润来源于【
D
】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
10.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
A.G—W…P…W’—G’
B.W…P…W’—G’·
G—W
C.P…W’G’·
G—W…P
D.G’—W…P…W’
11.下列选项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B
】
A.劳动力
B.原料
C.厂房
D.机器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D
】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1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
B
】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商品价格采取垄断价格形式
C.商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价值规律已经不再起作用
15.跨国公司是由【
B
】
A.联合国有关组织出资建立的B.一国或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C.多个国家的最大垄断组织共同建立的D.发展中国家政府出资建立的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价格波动和市场供求关系的相互影响。
答:(1)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2)当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平衡,从而价格和价值一致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价值这两个因素。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3)商品的供求关系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上商品的供求是经常不一致的。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会低于价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则高于价值。
2.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答:(1)要有价值。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有两个特点:一是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转化为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二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因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不同,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劳动力价值的物质内容会不断扩大。
(2)要有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所以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源泉,从而能生产出剩余价值。
3.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又称经济国际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1)生产的全球化发展,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新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使得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加强,各国在生产上呈现出密切合作的趋势。(2)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实现的。(3)资本的全球化发展,即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输出也在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