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主动融入重庆经济圈 打造川渝合作桥头堡》文库(样例5)

时间:2019-05-14 05:3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查与决策——《主动融入重庆经济圈 打造川渝合作桥头堡》文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查与决策——《主动融入重庆经济圈 打造川渝合作桥头堡》文库》。

第一篇:调查与决策——《主动融入重庆经济圈 打造川渝合作桥头堡》文库

调查与决策——《主动融入重庆经济圈 打造川渝合作桥头堡》文库.txt49礁石因为信念坚定,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青春因为追求崇高,才格外地绚丽多彩。50因为年轻,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年轻。调查与决策——《主动融入重庆经济圈 打造川渝合作桥头堡》领导论坛

调查与决策 8 主动融入重庆经济圈 打造川渝合作桥头堡

□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国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了当代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唯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是国家继长三角、京津豫、珠三角之后着力培育的中国第四个增长极。当前,由国家发改委主持编制的《成渝经济区规划》已呼之欲出,四川省作出了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一极一轴一区块”(“一极”是指成都都市圈增长极,“一轴”是指成渝通道发展轴,而“一区块”则指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建设的战略部署,把泸州的江阳、纳溪、龙马潭三区和叙永、古蔺二县列入成渝通道发展轴,泸县、合江两县列入环渝腹地经济区块。作为成渝经济区重要成员的泸州,应立足自身优势,提前思考和谋划,主动融入重庆经济圈,抢占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一、泸州融入重庆经济圈的优势和实力

泸州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位于长江、沱江交汇处,是四川突出南向的“桥头堡”,成渝经济合作的前沿地。泸州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泸州老窖”和“郎酒”两种不同香型的国家名酒的城市,被誉为“中国酒城”;是规划和建设中的“四川西部化工城”。2009年,全市GDP实现58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65.7亿元。

泸州融入重庆经济圈,主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历史传承。自古以来,泸州是川滇黔渝结合部和重庆物资与产品交换的集散地,这也是宋明时期泸州成为与成都、重庆鼎立的全国著名的33个商业都会之一的主要原因。区位优势。泸州是四川唯一同时与滇黔渝三省市接壤的市,其中,所辖的泸县东与重庆永川连界,北与重庆荣昌毗邻;合江县东北部与重庆江津接壤。交通联接。泸州通过长江黄金水道与重庆一脉相连;长期以来通过泸州-永川、泸州-江津等高等级公路紧密交流与合作;在建的泸渝高速公路在2012年通车后,泸州至重庆距离缩短为100公里左右。合作基础。泸州是重庆西向的重要交通枢纽,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周边城镇密集,是重庆这一特大城市的重要补充,也是重庆辐射滇黔的极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二、全面加强与重庆经济圈的交流与合作

成为区域合作“二传手”。立足于泸州的区位优势,应进一步加快推进泸渝高速公路建设;争取早日实施渝(泸)昆客运快速铁路建设;进一步加快长江航道泸渝段整治、泸州机场迁建、泸县神仙桥、合江李子坝码头等重点项目建设进程;改造提升境内现有泸县-永川、合江-江津等主要通道。形成直达重庆的快捷立体交通网络,加强与重庆腹地的联系,使泸州主动融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泸州要主动承担起“二传手”的作用:即泸州承担起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及成渝经济区与南贵昆经济区的资源、产品等交换重任;在融入重庆经济圈,全面提升自身产业、技术、人才等综合实力基础上,辐射和带动滇黔毗邻地区实现共同发展。

建立资源能源保障地。攀西-六盘水地区资源丰富,其中煤炭探明储量638亿吨,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基地,对于重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泸州恰好位于这一资源富集区与重庆之间,并且是陆运与水运的交汇点。泸州自身的能源资源储藏量也相当丰富,境内古叙矿区无烟煤探明储量69亿吨,煤层气1001亿立方米,硫铁矿资源探明储量32亿吨,水能资源蕴藏量400多万千瓦,天然气储量650亿立方米。通过泸州这一重要“中转站”和“加工厂”,可为重庆及下游地区加快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为此,泸州应依托港口岸线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成为攀西-六盘水地区面向重庆经济圈的能源、资源集散地;应结合重庆对能源、资源产品的需求结构,对经由泸州进入重庆的能源资源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例如,可在泸州的合江、纳溪规划建设年造煤气100亿立方米的大型煤制气中心,除满足泸州目前10亿立方米天然气缺口外,可向重庆经济圈年供50亿立方米的煤制气;同时,还可依托泸州化工产业优势,规划和建设大型煤制甲醇基地,使之成为重庆经济圈的重要清洁能源库。

打造生活休闲后花园。应加强与区际合作,合力打造川黔渝“金三角”生态旅游线、中国名酒“金三角”国际旅游专线、西南红色旅游精品线、川南历史文化旅游线、长江水上风情旅游线等精品旅游线路。泸州自身要重点打造中国酒城、原始林海、四渡赤水、川南农家等旅游品牌,不断完善交通及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重庆1小时可达景区的旅游快速通道,使泸州成为重庆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的“后花园”。依托泸州土壤肥沃、气候湿润的特点,加快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努力建成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发挥好泸州农产品品牌优势,加强与重庆主城区和相关市、县的市场对接,打通特色农产品直销重庆的“绿色通道”,把泸州建成重庆的“米粮仓”、“蔬菜地”和“鲜果园”。

建成产业合作大平台。重点发展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泸州化工园区、泸州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泸州经济开发区、泸州轻工业园区、泸县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七大园区”,打造沿江经济带,夯实与重庆合作的平台。围绕重庆的化工产业,发挥泸州的化工优势,通过大力延伸化工产业链条,加强与重庆化工企业的合资合作,形成与重庆化工产业互补性强的化工产业集群。根据重庆机械产业发展完善、规模较大的实际,加快发展我市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等配件和配套产业,形成服务重庆、配套重庆的机械产业集群。立足重庆重化工业发达的实际,加快发展纺织、箱包、白酒等轻工业,增强与重庆产业的互补性。借力重庆经济圈带动能力,依托泸州沿江临港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港口物流、仓储配送、金融信息、科技培训、电子商务、中介等涉港现代服务业。发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合江少岷职校、泸县建筑职业学校等优质职教资源的作用,为重庆培育大批产业工人。

合力构建城市群。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期,城市化是推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强大引擎。泸州要在城市快捷通道构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文化打造等方面与重庆经济圈的城镇进行深度合作,形成以重庆这一特大城市为龙头,以泸州、永川、江津、荣昌等大中城市为极点,以县城和小城镇为支撑,以城镇间快速通道为轴线的城市群。为了承担起促进重庆经济圈城市群崛起的重任,泸州应紧紧围绕“双百”和“双两百”的发展目标,尽快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即到2012年城市人口达100万,城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综合交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旅游组织中心;到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150万,城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辐射功能较强的综合服务中心;到2030年城市人口达200万,城区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全面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要加强城市品牌构建,提升城市竞争力,把泸州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酒城,生态优良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服务体系完善的“健康城”,以特色鲜明、服务完善、房价适中的城镇服务体系,吸引更多重庆居民到泸州居住和投资。

完善合作发展新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合作领导协调机制。应建立两市毗邻地区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协调领导工作机构,并进一步完善互访对话、沟通协调、部门衔接等合作机制,解决好泸州与重庆毗邻地区合作与发展中政策措施、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合作项目等重大问题。二是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努力突破行政区划制约,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加强两市在市、区(县)、乡镇等不同层面的深度合作,尽快推动两市的一体化进程。重点在降低户籍准入门槛、统一电话区号、实现电视节目共享、建立无障碍旅游服务区,以及推动医保、社保等公共服务实现互认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三是努力实现政策对接。泸州作为成渝经济区、南贵昆经济区叠合部的次中心城市,是四川与重庆合作的前沿地,迫切需要赋予该区域更加自主灵活的政策。为此,应比照和执行成都、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相关政策,对泸州融入重庆经济圈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和支持。

责任编辑:王艳

(提供单位: 发布时间:2010-09-19 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二篇:调查与决策——《借力而为 乘势而上 在川渝合作中加快发展》文库

调查与决策——《借力而为 乘势而上 在川渝合作中加快发展》总第361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29期

借力而为 乘势而上

在川渝合作中加快发展

--对邻水县在渝邻合作中做强县域经济的调研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在推进“两个加快”的过程中,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加快发展,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邻水县在成渝经济区合作中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科学定位,突破行政限制,主动承接经济中心的辐射,不断拓展增长空间,走出了一条借力而为、加快发展之路。该县的一些做法可资借鉴。

一、在渝邻合作中成效显著

广安市邻水县地处四川东大门,南与重庆渝北区相连,在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一极、一轴、一区块”的空间布局中,是四川环重庆毗邻区块,位于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是重庆向外扩展的经济走廊和川渝合作的“桥头堡”。近年来,邻水依托重庆,接轨重庆,乘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加快发展之势,借重庆倍增的辐射带动之力,抢抓川渝合作机遇,遵循客观规律、找准自身优势,借鉴广东佛山、江苏昆山等地围绕区域经济中心承接辐射积极融入的做法,把重庆作为重要目标市场,形成了以发展内需导向为主的区域经济体,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

1.县域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2008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76.34亿元,比2005年增长47.7%,年均递增13.9%;税收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快速增长。2008年税收达到30054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91亿元,比2005年增长68.2%,年均递增18.9%。综合目标考核排位从广安市的第三跃居为第一位。

2.工业主导地位有了新提升。2008年,园区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12.3%,园区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达22%。2007年以来全县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24个月保持全市第一。县工业集中发展区被省中小企业局命名为“四川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并即将被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与重庆长安、渝安、力帆、隆鑫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隆创动力、远翔机械等企业成为长安核心配套厂家,工业经济总量迅速壮大。

3.充分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2005年,面向重庆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排全市第四名。自2006年以来,面向重庆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连续三年均跃居全市第一。2008年,仅面向重庆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就达到11.4亿多元。全县目前共引进重庆隆创动力公司整体搬迁等项目305个,到位资金51.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09个,到位资金33.9亿元,亿元以上项目22个,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

4.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新发展。近几年,均每年将工业集中区内土地经营的全部净收益和城市土地经营收益的5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城镇规模迅速壮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目前,城区面积达到14.7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25.3%,比2005年提高9.5个百分点。全面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新建农村公路1500余公里,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公里目标数。建成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5%以上,城乡建

设与管理工作走在了广安市前列。

二、在渝邻合作中突出几大抓手

1.抓规划调整,促进各方无缝对接。邻水县专门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组,在认真研究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深入分析重庆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城市建设、基础条件等对邻水发展的影响后,重新调整并精心编制了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交通、金融、教育、卫生、扶贫等各种方案。在此基础上,首先加强党政对接。在重庆设置了驻渝办事机构,切实加强渝邻经济合作。与重庆渝中区、大渡口、渝北、长寿、垫江等区县保持紧密联系,并在经贸合作、交通建设、资源共享、发展“飞地经济”等方面达成共识。其次加强企业对接。与重庆企业界,特别是与重庆长安、长龙等大企业、大集团长期保持了良好合作关系。渝中区企业发起成立了渝中区总商会邻水商会,长安集团、长龙集团已成为邻水对渝合作的主要对象,成为了邻水以商招商的重要载体。其次加强社会对接。成立邻水籍人士在渝“老乡会”,加强与邻水在渝老乡、重庆知青等各界人士的联系,为长期稳定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两地联系日益紧密。

2.抓招商引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邻水县坚持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途径,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重庆。他们根据招商引资需要,调整充实驻渝办力量,并在设立县项目办的基础上,在经贸、交通、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等16个部门增加编制,配备人员,设立了项目股,强化对外招商特别是对渝招商项目研究、编制和储备。同时,每年定期到重庆开展“招商活动周”、“老乡会”、“知青座谈会”,积极介绍邻水的发展情况和招商的优惠政策,广泛摸排有外迁动向的企业,积极引导企业落户邻水。加强与重庆各方的联系,增进与重庆各大商会的感情,广泛寻求与重庆企业及商会的合作。截至目前,邻水已成功引进隆创动力、远翔机械等重庆的搬迁企业,引进川东麻纺、也美电器等配套重庆的企业。重庆民营企业家联合会也初步确定到邻水办工业园区,重庆市总商会、渝中区商会也准备到邻水办川渝示范工业园,重庆长龙集团已落户邻水发展,现有的落户企业60%以上来自重庆或配套重庆。

3.抓基地建设,切实增强配套能力。一是围绕重庆主导产业,着力打造重庆工业配套基地。实施“筑巢引凤”战略,按照“一区多园,一园一主业”的思路,规划启动了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目前入驻企业达到40户,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78.73亿元。二是围绕重庆农产品市场需求,着力打造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按照“现有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已发展以脐橙为主的柑桔2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23万亩,实现了特色农产品种植、经营、加工的基地化和规模化。同时,建立特色农产品直销重庆的“绿色通道”,外销的农产品60%以上供给重庆市场。三是围绕建成“重庆后花园”,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全力抓好景区、景点建设,加快旅行社、旅游饭店、宾馆等服务要素建设,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城镇、餐饮等产业蓬勃发展,重庆游客占全县总接待游客的40%以上。随着三个基地的建成,邻水县依托重庆、借力重庆、配套重庆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4.抓环境优化,不断改善发展条件。邻水县在狠抓发展的同时,着力加大环境优化力度。一是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和项目服务制度,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协调办事机构”的“三个一”服务机制,限时办结县内手续,全面优化“高诚信、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二是打造政策优惠的良好

投资环境。出台了《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扶持办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建立银政企定期联系制度,搭建企业信贷融资良好平台,设立企业发展贡献奖,鼓励引导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打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深入开展平安县的创建,推进城乡社会治安集中整治,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努力营造全社会亲商、爱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四是打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大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构建整体联动、宣传教育、试点示范、多方投入、日常监管等工作机制,城乡面貌变化明显,环境得以优化。

三、几点借鉴

我省环重庆的毗邻区块,是重庆生产力承东启西的桥梁地带,也是重庆扩展城市发展空间和生产力布局空间的重要地区。该区域所属各区(市、县)大多位于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对其而言,重庆就是区域经济中心。要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依托重庆、借力重庆和接轨重庆。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邻水县在这方面的几条经验值得借鉴。

1.科学分析自身优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是主动融入重庆,促进自身发展的首要前提。一个地方潜在的发展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邻水县从自身县情出发,看准融入重庆的地缘、交通、资源优势,于2006年就提出了依托重庆,接轨重庆、服务重庆、坚定不移地面向重庆发展配角经济的思路定位。同时,根据思路和定位,重新调整编制了发展战略,并大做重庆配角文章,打造重庆工业配套、特色农产品供应、休闲度假旅游“三大基地”。实践证明,发展战略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只要定位准确,战略得当,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就能加快,发展质量就能提高。

2.切实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是主动融入重庆,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基础。我省环重庆的毗邻区块大多经济落后,这与较差的发展环境有很大关系。邻水县在融入重庆的过程中,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对集中区实行“无费区”管理;打破区域限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在税收政策上尽量做到与重庆一致;积极向重庆气矿协调,将全县供气纳入国家大管网;出台各类人才引进和培训办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推进依法治县等等,大力改善发展环境,促进了重庆市的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向本县有效集聚。实践证明,环境也是生产力。良好的发展环境,能够降低发展成本,吸引较多的投资者。

3.狠抓资源资产整合,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主动融入重庆,促进自身发展的根本路径。资源资产优势,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但资源资产没有有效整合,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结构不尽合理,发展难以维系等问题。邻水县在探索实践过程中,瞄准重庆市场,大力解决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资源结构脱节的问题;立足县情,大力解决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结构、工业结构与农产品供给结构不一致的问题等等,不断整合资源资产,挖掘结构优化的潜力,使资源资产所提供的增长潜力和潜在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实践证明,将优势资源有效整合能够带来经济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将资源整合成资产能够促进潜在的生产效应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4.加强区域分工协作,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是主动融入重庆,促进自身发展的最终目的。承接产业转移不只是流动性要素的集聚,也是区域之间的多向开拓和优势互补。邻水县依托重庆、借力重庆和接轨重庆,但不“挂靠”重庆,而是将自身摆入川渝合作的大区域内,立足全国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的优势,强化区域定位,加强区域分工与协作,配套重庆、服务重庆,走

出了具有区域特点、自身特色、开发合理的发展之路。实践证明,区域合作需要相互竞争,也需要分工协作。只有强化区域内部分工,形成有序竞争,才能增强和放大国民经济的整体功能,提高区域整体竞争能力和赢得区域竞争的主动权,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几点建议

成渝经济区作为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在优势。为推动我省环重庆毗邻区块借力重庆、依托重庆、接轨重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克服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双方政策接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川渝两地在税收、金融、土地使用、交通运输、水电气等方面的政策差距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庆企业到我省毗邻区县落户的积极性。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与重庆市委、市政府加强川渝双方的政策研究,打破行政壁垒,消除政策差异,完善配套政策,有效整合资源,尽可能地建立政策上的“绿色通道”,实现川渝双方政策接轨,促进企业实现大跨度、宽范围的资产重组和整合,从而实现川渝两地间的优势互补和双赢。

2.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建立公平合作环境。调研发现,在川渝合作中还存在部分商品因市场准入不一而流通不畅等问题。为此,建议省委、省政府与重庆市委、市政府合力推进统一市场的形成,在川渝两地形成商品自由流动、合作不受体制和其它人为限制的统一市场。并遵循市场规则,完善区域合作相关政策措施,规范包括区域协作在内的经济活动,做到所有合作主体权利平等、义务一致、标准同一,创造公开透明高效的区域合作市场机制。

3.建立产业分工体系,推动各级有序竞争。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现我省毗邻重庆各地与其合作方式不一,合作无序,甚至有的地方为引进重庆企业而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阻碍了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与重庆市委、市政府加强双方的规划研究和对接,力争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局面。特别是要指导各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遵守市场经济规则,建立完整产业体系。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川渝合作不断深化。

组长:萧少秋

成员:周黎明 胥树伦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9-11-19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三篇:调查与决策――《借力而为乘势而上在川渝合作中加快发展》文(精)

调查与决策——《借力而为乘势而上在川渝合作中加快发展》文库.txt我都舍不得欺负的人,哪能让别人欺负?一辈子那么长,等你几年算什么我爱的人我要亲手给她幸福别人我不放心我想你的时候我一定要找得到你不许你们欺负他!全世界只有我才可以!放弃你,下辈子吧!调查与决策——《借力而为乘势而上在川渝合作中加快发展》总第361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29期

借力而为乘势而上 在川渝合作中加快发展

--对邻水县在渝邻合作中做强县域经济的调研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在推进“两个加快”的过程中,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加快发展,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邻水县在成渝经济区合作中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科学定位,突破行政限制,主动承接经济中心的辐射,不断拓展增长空间,走出了一条借力而为、加快发展之路。该县的一些做法可资借鉴。

一、在渝邻合作中成效显著

广安市邻水县地处四川东大门,南与重庆渝北区相连,在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一极、一轴、一区块”的空间布局中,是四川环重庆毗邻区块,位于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是重庆向外扩展的经济走廊和川渝合作的“桥头堡”。近年来,邻水依托重庆,接轨重庆,乘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加快发展之势,借重庆倍增的辐射带动之力,抢抓川渝合作机遇,遵循客观规律、找准自身优势,借鉴广东佛山、江苏昆山等地围绕区域经济中心承接辐射积极融入的做法,把重庆作为重要目标市场,形成了以发展内需导向为主的区域经济体,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

1.县域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2008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76.34亿元,比2005年增长47.7%,年均递增13.9%;税收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快速增长。2008年税收达到30054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91亿元,比2005年增长68.2%,年均递增18.9%。综合目标考核排位从广安市的第三跃居为第一位。

2.工业主导地位有了新提升。2008年,园区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12.3%,园区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达22%。2007年以来全县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24个月保持全市第一。县工业集中发展区被省中小企业局命名为“四川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并即将被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与重庆长安、渝安、力帆、隆鑫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隆创动力、远翔机械等企业成为长安核心配套厂家,工业经济总量迅速壮大。

3.充分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2005年,面向重庆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排全市第四名。自2006年以来,面向重庆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连续三年均跃居全市第一。2008年,仅面向重庆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就达到11.4亿多元。全县目前共引进重庆隆创动力公司整体搬迁等项目305个,到位资金51.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09个,到位资金33.9亿元,亿元以上项目22个,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

4.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新发展。近几年,均每年将工业集中区内土地经营的全部净 收益和城市土地经营收益的5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城镇规模迅速壮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目前,城区面积达到14.7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25.3%,比2005年提高9.5个百分点。全面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新建农村公路1500余公里,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公里目标数。建成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5%以上,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走在了广安市前列。

二、在渝邻合作中突出几大抓手

1.抓规划调整,促进各方无缝对接。邻水县专门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组,在认真研究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深入分析重庆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城市建设、基础条件等对邻水发展的影响后,重新调整并精心编制了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交通、金融、教育、卫生、扶贫等各种方案。在此基础上,首先加强党政对接。在重庆设置了驻渝办事机构,切实加强渝邻经济合作。与重庆渝中区、大渡口、渝北、长寿、垫江等区县保持紧密联系,并在经贸合作、交通建设、资源共享、发展“飞地经济”等方面达成共识。其次加强企业对接。与重庆企业界,特别是与重庆长安、长龙等大企业、大集团长期保持了良好合作关系。渝中区企业发起成立了渝中区总商会邻水商会,长安集团、长龙集团已成为邻水对渝合作的主要对象,成为了邻水以商招商的重要载体。其次加强社会对接。成立邻水籍人士在渝“老乡会”,加强与邻水在渝老乡、重庆知青等各界人士的联系,为长期稳定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两地联系日益紧密。

2.抓招商引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邻水县坚持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途径,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重庆。他们根据招商引资需要,调整充实驻渝办力量,并在设立县项目办的基础上,在经贸、交通、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等16个部门增加编制,配备人员,设立了项目股,强化对外招商特别是对渝招商项目研究、编制和储备。同时,每年定期到重庆开展“招商活动周”、“老乡会”、“知青座谈会”,积极介绍邻水的发展情况和招商的优惠政策,广泛摸排有外迁动向的企业,积极引导企业落户邻水。加强与重庆各方的联系,增进与重庆各大商会的感情,广泛寻求与重庆企业及商会的合作。截至目前,邻水已成功引进隆创动力、远翔机械等重庆的搬迁企业,引进川东麻纺、也美电器等配套重庆的企业。重庆民营企业家联合会也初步确定到邻水办工业园区,重庆市总商会、渝中区商会也准备到邻水办川渝示范工业园,重庆长龙集团已落户邻水发展,现有的落户企业60%以上来自重庆或配套重庆。

3.抓基地建设,切实增强配套能力。一是围绕重庆主导产业,着力打造重庆工业配套基地。实施“筑巢引凤”战略,按照“一区多园,一园一主业”的思路,规划启动了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目前入驻企业达到40户,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78.73亿元。二是围绕重庆农产品市场需求,着力打造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按照“现有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已发展以脐橙为主的柑桔2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23万亩,实现了特色农产品种植、经营、加工的基地化和规模化。同时,建立特色农产品直销重

庆的“绿色通道”,外销的农产品60%以上供给重庆市场。三是围绕建成“重庆后花园”,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全力抓好景区、景点建设,加快旅行社、旅游饭店、宾馆等服务要素建设,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城镇、餐饮等产业蓬勃发展,重庆游客占全县总接待游客的40%以上。随着三个基地的建成,邻水县依托重庆、借力重庆、配套重庆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4.抓环境优化,不断改善发展条件。邻水县在狠抓发展的同时,着力加大环境优化力度。一是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和项目服务制度,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协调办事机构”的“三个一”服务机制,限时办结县内手续,全面优化“高诚信、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二是打造政策优惠的良好投资环境。出台了《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扶持办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建立银政企定期联系制度,搭建企业信贷融资良好平台,设立企业发展贡献奖,鼓励引导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打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深入开展平安县的创建,推进城乡社会治安集中整治,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努力营造全社会亲商、爱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四是打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大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构建整体联动、宣传教育、试点示范、多方投入、日常监管等工作机制,城乡面貌变化明显,环境得以优化。

三、几点借鉴

我省环重庆的毗邻区块,是重庆生产力承东启西的桥梁地带,也是重庆扩展城市发展空间和生产力布局空间的重要地区。该区域所属各区(市、县大多位于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对其而言,重庆就是区域经济中心。要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依托重庆、借力重庆和接轨重庆。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邻水县在这方面的几条经验值得借鉴。

1.科学分析自身优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是主动融入重庆,促进自身发展的首要前提。一个地方潜在的发展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邻水县从自身县情出发,看准融入重庆的地缘、交通、资源优势,于2006年就提出了依托重庆,接轨重庆、服务重庆、坚定不移地面向重庆发展配角经济的思路定位。同时,根

据思路和定位,重新调整编制了发展战略,并大做重庆配角文章,打造重庆工业配套、特色农产品供应、休闲度假旅游“三大基地”。实践证明,发展战略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只要定位准确,战略得当,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就能加快,发展质量就能提高。

2.切实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是主动融入重庆,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基础。我省环重庆的毗邻区块大多经济落后,这与较差的发展环境有很大关系。邻水县在融入重庆的过程中,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对集中区实行“无费区”管理;打破区域限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在税收政策上尽量做到与重庆一致;积极向重庆气矿协调,将全县供气纳入国家大管网;出台各类人才引进和培训办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推进依法治县等等,大力改善发展环境,促进了重庆市的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向本县有效集聚。实践证明,环境也是生产力。良好的发展环境,能够降低发展成本,吸引较多的投资者。

3.狠抓资源资产整合,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主动融入重庆,促进自身发展的根本路径。资源资产优势,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但资源资产没有有效整合,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结构不尽合理,发展难以维系等问题。邻水县在探索实践过程中,瞄准重庆市场,大力解决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资源结构脱节的问题;立足县情,大力解决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结构、工业结构与农产品供给结构不一致的问题等等,不断整合资源资产,挖掘结构优化的潜力,使资源资产所提供的增长潜力和潜在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实践证明,将优势资源有效整合能够带来经济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将资源整合成资产能够促进潜在的生产效应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4.加强区域分工协作,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是主动融入重庆,促进自身发展的最 终目的。承接产业转移不只是流动性要素的集聚,也是区域之间的多向开拓和优势互补。邻水县依托重庆、借力重庆和接轨重庆,但不“挂靠”重庆,而是将自身摆入川渝合作的大区域内,立足全国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的优势,强化区域定位,加强区域分

工与协作,配套重庆、服务重庆,走出了具有区域特点、自身特色、开发合理的发展之路。实践证明,区域合作需要相互竞争,也需要分工协作。只有强化区域内部分工,形成有序竞争,才能增强和放大国民经济的整体功能,提高区域整体竞争能力和赢得区域竞争的主动权,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几点建议

成渝经济区作为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在优势。为推动我省环重庆毗邻区块借力重庆、依托重庆、接轨重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克服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双方政策接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川渝两地在税收、金融、土地使用、交通运输、水电气等方面的政策差距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庆企业到我省毗邻区县落户的积极性。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与重庆市委、市政府加强川渝双方的政策研究,打破行政壁垒,消除政策差异,完善配套政策,有效整合资源,尽可能地建立政策上的“绿色通道”,实现川渝双方政策接轨,促进企业实现大跨度、宽范围的资产重组和整合,从而实现川渝两地间的优势互补和双赢。

2.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建立公平合作环境。调研发现,在川渝合作中还存在部分商品因市场准入不一而流通不畅等问题。为此,建议省委、省政府与重庆市委、市政府合力推进统一市场的形成,在川渝两地形成商品自由流动、合作不受体制和其它人为限制的统一市场。并遵循市场规则,完善区域合作相关政策措施,规范包括区域协作在内的经济活动,做到所有合作主体权利平等、义务一致、标准同一,创造公开透明高效的区域合作市场机制。

3.建立产业分工体系,推动各级有序竞争。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现我省毗邻重庆各地与其合作方式不一,合作无序,甚至有的地方为引进重庆企业而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阻碍了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与重庆市委、市政府加强双方的规划研究和对接,力争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局面。特别是要指导各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遵守市场经济规则,建立完整产业体系。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川渝合作不断深化。

组长:萧少秋 成员:周黎明胥树伦

(提供单位: 发布时间:2009-11-19 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四篇:调查与决策——《建设产业承接地 打造休闲后花园》

调查与决策——《建设产业承接地 打造休闲后花园》.txt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严厉,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一流的爱人,既能让女人爱一辈子,又能一辈子爱一个女人!调查与决策——《建设产业承接地 打造休闲后花园》工作交流

调查与决策

9建设产业承接地 打造休闲后花园

--大竹县“融入”重庆加快发展的思考

□中共大竹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许国斌

大竹县位于重庆市区北部,是达州市离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县,并与重庆梁平、垫江等县的11个乡镇接壤,边界线长达113公里。按照市委、市政府把重庆作为“经济省会”的开放理念,在推动“融入”重庆工作中,笔者认为科学定位,找准“融入”切入点;主动接轨,抓住“融入”结合点;产业融入,突出“融入”关键点尤为重要。

一、科学定位,找准“融入”切入点

认识重庆,找准要“融入”什么。近年来,中央为加快重庆发展,在财政、税收、改革等方面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去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5月,国务院又批复了重庆建设两江新区,计划用10年时间再造一个重庆,为重庆的经济腾飞注入了活力。大竹要融入重庆经济圈,实现地缘区域经济一体化,具体要从三个方面融入:一是融入规划。规划对接是实现“融入”重庆的前提。根据全省“一极一轴一区块”的战略定位,认真研究解读重庆经济圈产业发展规划,立足重庆经济发展走向,科学编制大竹县“十二五”规划,修订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提高“融入”对接度。二是融入产业。重庆是西部最大的工业城市,主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400余户。目前,因城市发展需要,重庆大力实施“退二进三”战略,企业急于寻找新的战略发展重地;重庆是全国的汽车、摩托车产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科学分析重庆产业配套需求和产业转移定位,积极发展配套工业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业园区,提高“融入”针对性。三是融入市场。重庆市主城区人口近700万,每天仅蔬菜、肉类消耗就近1000吨,50%以上属外地调运;2009年,重庆接待游客8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0亿元。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积极抢占重庆消费市场,增加“融入”覆盖面。

认识自我,找准用什么“融入”。大竹“融入”重庆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突出的区位优势。大竹地处环渝腹地区块,处于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辐射区内;国道210、318线和达渝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拥有“半小时达州、1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的便捷交通,是连接达州与重庆、成都的重要通道,是川东的公路交通小枢纽。二是优良的承接平台。已建成含机电、纺织、食品、建材等产业布局,水、电、气、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备的工业园区5平方公里,目前已入驻企业40户;2009年被列为“全省50个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三是良好的工业基础。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9户,2009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8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川东电缆、川环科技、西南离合、迅海防爆等为龙头的机电制造业,以海螺水泥、利森水泥、新象陶瓷等为龙头的建材业,以石河天然气净化厂、玖源化工、堡子煤业等为龙头的能源产业,以东柳醪糟、顺鑫农业等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四是较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大竹是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建有优质蔬菜种植基地12.63万亩、经果林9万亩,绿色无公害农产品11个,是“中国香椿第一县”;发展规模养殖场5850个,年出栏生猪114万头,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和“全省现代畜牧

业(林业、水产)重点培育县”。五是丰富的物产资源。境内苎麻30余万亩,竹林40万亩,素有“中国苎麻之乡”、“川东绿竹之乡”美誉;原煤总储量达1.6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大县;天然气储量760多亿立方米,拥有亚洲第二大天然气集输站,年输转气30亿立方米;石灰石储量达50亿吨;拥有川东闻名的AAA级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中西合璧的清河古镇、单井出水量亚洲第一的百岛湖温泉。面向重庆开发利用资源和发展旅游产业的潜力较大。六是一流的政务环境。大竹是扩权强县和川渝经济合作试点县,制定了工业强县“十二条”措施、激发乡镇活力“十条”意见和《建成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经济文化强县的实施意见》,政策开明开放,拥有标准化的政务服务中心。

二、主动接轨,抓住“融入”结合点

在观念上接轨。一是树立发展意识。必须要树立加快发展的意识,学习重庆在改革和发展中“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更广阔的空间参与竞争、寻求发展的勇气和意识。二是树立开放意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破除以行政区划来判断发展格局的旧观念,敢当“配角”、勇当“配角”,主动参与重庆经济的协作与分工,大力吸收重庆经济溢出的能量,以开放促“融入”,以“融入”促发展。三是强化机遇意识。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建设成渝经济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已经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加之又逢重庆“退二进三”的产业转移机遇,大竹“融入”重庆必须乘势而上、抢抓机遇、抢占高点。

在机制上接轨。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融入重庆经济圈领导小组”,根据产业划分成立相应对接工作小组,夯实融入组织保障;充实驻渝联络处力量,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二是制定优惠政策。认真研究重庆的政策取向,用好用活扩权强县和川渝经济合作试点县政策资源。在土地、税收、金融、人才等政策上主动跟进;落实非禁即入、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为“融入”重庆作好政策准备。三是强化交流合作。借助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及《重庆商报》等主流媒体,提高大竹在渝知名度;筹备召开渝竹民营经济合作论坛,强化与重庆商会、企业界的交流;加大科研合作力度,增进两地各领域、各层面的友好关系。

在基础上接轨。一是加快城市建设。推进北城新区、东湖新城建设,加快云东大道、东湖广场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强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马力推进护城河治理,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大竹对外开放形象。加快国道外迁、土地滩水库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夯实大竹长远发展基础。二是加快园区建设。按照25平方公里面积、科学功能分区的规划,进一步加快园区配套设施,加快东区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做大做优产业承接和发展的平台;启动工业园区机电区建设,打造重庆机电产业配套园区。三是加快交通建设。加快出入渝公路建设,提高县内国道210、318线和竹垫等3条出入渝道路通行质量,启动开大(开江-重庆-大竹)、蒲屏(蒲包-屏锦)、石垫(石子-垫江)和张垫(张家-垫江)等4条出川入渝道路建设,配合做好南大梁高速公路建设,构建与重庆主城区、万州区和梁平县、垫江县的快捷通道;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夯实承接硬基础。

三、产业对接,突出“融入”关键点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以工业园区为平台,精心编制一批资源高科技转化、装备制造业和配套产品加工等项目,面向重庆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承接重庆摩汽、机械装备制造等龙头企业的整体转移。鼓励企业与重庆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开发产品,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支持川环科技、川东电缆、西南离合器厂、轴承公司等骨干企业与

重庆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重庆企业生产配套产品,逐步带动工业产业与重庆配套合作。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扩大特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推进畜禽生态化、规模化养殖;开展“无公害”农林产品认证和品牌创建。加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建设,打通、拓宽农副产品绿色通道和流通渠道,不断提高农副产品在重庆的市场份额,建成重庆一日三餐的“菜篮子”和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启动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积极与重庆汽车、摩托车、包装业等现代物流领域合作,加快建设集贸易、储存、配送于一体的物流中心和配套齐全的专业市场,构建川渝物资集散“枢纽”。推进百岛湖温泉开发,抓好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大力开发配套产业,提升旅游消费份额;积极与重庆旅行机构合作,努力构建竹渝旅游环线,不断提升大竹旅游的吸引力,建成重庆旅游休闲“后花园”。

责任编辑:王艳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10-09-25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五篇:调查与决策——《四川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调研报告》

调查与决策——《四川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调研报告》总第211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100期

四川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调研报告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今年春夏以来,我们就四川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到成都、达州、广安、广元、乐山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巴山蜀水的广袤农村,一个个新型专合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壮大,千千万万个农民正逐步组织起来走向合作经济之路。这是一条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同富裕的光辉大道。本调研报告对四川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并对下一阶段专合组织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四川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回顾与现状

(一)农村改革前合作经济发展的简要回顾

新中国建立后,我省合作经济和全国一样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上世纪50年代,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合作化运动,从个体农民经过互助组、土地入股的初级合作社、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高级合作社,直至发展到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以“一大二公”、“政社合一”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存在了20多年,由于在所有制上过于求“高”求“纯”,规模上求“大”,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群众自主经营发展致富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期,我省农村改革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农民个体自主经营发展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带来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但另一方面,许多地方的集体财产分光卖光,较大比例的农村集体经济已经名存实亡,据典型调查,60%以上的村、组没有集体收入,“空壳村”、“空壳组”普遍存在。农村实际上形成了以农民家庭独立自主经营为特征的小农经济格局,个人“分”的一层比较彻底,而集体“统”的一层基本不起作用。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进入买方市场以后,单家独户的农民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不相适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省农村各种专业协会应运而生,广大农民群众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开始了创建新型专合组织的探索。

(二)新时期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新型专合组织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展起步期。大约为整个80年代。80年代初期,我省农村专合组织随着农村改革的起步而兴起,其初始形态是农民创办的各种专业协会,其中科协、农业部门起了很大的作用,供销社也在自身改革发展过程中积极参与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的主要功能是为会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到1985年,全省农民专业协会达0.93万个,占全国七分之一,协会会员25万多人;1987年,协会发展到1.9万多个,入会农民39万余人。这一阶段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第二阶段,稳步发展期。大约是从90年代初期至2002年。这一阶段农村专合组织在数量上有起有落,趋于稳定,到2002年全省各类农村专合组织约8500个;从质量上看,协会服务功能从技术、信息服务向购销、加工领域拓展,出现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专合组织。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期。大约是从2003年至今。党的十六大指出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2年底以来,省委高度重视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把它提到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推进四川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高度。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专合组织发展问题作出重要批示。2003年全省首次召开了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发展成绩,提出了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推动全省农村专合组织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2004年,召开了全省农村专合组织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推动专合组织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到2005年底,全省已有农村专合组织1.33万个,比2002年增长57.5%,年均增长16.3%,成员农户278.5万户,带动农户879.5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4.7%。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呈现多元化、多层化特点,出现了一批比较有规模、有影响的专合组织。它们已渐渐突破地域、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把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合理组合起来,有的还进行了资金合作。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居于全国前列,2005年初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村专合组织发展试点省。

(三)四川农村专合组织发展的新探索

1.把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与发展专合组织相结合。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农村工作由直接行政指挥向政治领导、间接管理和综合服务为主转变。我省一些地方切实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专合组织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村党支部领办、引办专合组织,专合组织设置党支部或党小组,农村专合组织紧紧依托和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的转变,使农村党支部有了“大舞台”,农村专合组织有了“主心骨”,农村产业发展有了“好路子”。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称之为“支部+协会,农民得实惠”。

2.政府支农资金开始重点投向农村专合组织。过去政府支农资金一般通过项目投放使用,资金使用效率,特别是带动性往往不十分理想。南江县等一些地方通过抓专合组织发展,把有限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支农项目资金以及社会支农资金捆绑起来,按照一定比例与合作社社员入股资金配套,无息提供给合作社发展周转。这样,通过有限的政府支农资金作为载体,引导社会资金和农民资金投向合作社,又切实加强了对政府支农资金使用的监管,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合作经济事业的积极性,由要我发展变为我要发展。

3.农村专合组织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实现了发展的有效对接。我省一些农村信用合作社按照服务农民的原则,积极投入到农村专合组织发展中,为自身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五通桥区农村信用社对专合组织实行了联户担保贷款,较好地解决了专合组织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南江县南江黄羊光彩合作社将社员股金在农村信用社开设专户并接受监管,合作社起到了贷款中介、信誉认可和协助回收贷款的作用。信用社也对合作社贷款实行了利率从优、期限放长、手续从简等优惠政策。

4.农村专合组织向紧密型方向发展。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大多数为利益联结不紧密的松散型协会,目前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一些松散型协会、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就有了发展紧密型合作社的愿望。不少市、县因势利导,开始从政策上积极引导专合组织向紧密型合作转变。这类紧密型合作社大多以产业为依托,以资金为纽带,以股份合作和购销合作为特征,较好地实现了农民的利益联结和分工协作基础上的产业化经营,虽然目前还很弱小,但却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

二、农村专合组织的作用、影响与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专合组织的作用和影响

一是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村专合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扩大了经济规模,促进了技术、信息、资金、品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苍溪县生猪专业社在与加工企业进行购销谈判时,凭借其规模和质量优势,最终使企业以每公斤高于散户0.4元的价格收购社员肥猪,较好的代表了社员利益。蒲江县果品协会、隆昌县禽苗协会、五通桥养鸡协会在收集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生产、协助会员销售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是促进了农业生产专业化、产业化进程。农村专合组织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帮助农民紧紧围绕市场调整种养结构,积极发展质量好、效益高、市场前景广的农畜产品,促进了“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与龙头企业、市场的联结,推动了农产品的专业化、标准化、基地化生产,加快了传统种植业向特色种、养、加工产业的转移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三是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农村专合组织在农业技术的服务普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社、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四是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提高了农村商品率,促进了农民增收,尤其是成员农户效果明显。据有关部门调查,四川专合组织成员农户收入水平比一般农户高20%左右。

(二)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实践中的问题

一是专合组织的经营机制不完善。相当部分的专合组织没有真正建立起民主管理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规章制度往往停留在纸面上,有的专合组织负责人在较大程度上控制了专合组织,普通成员参与程度低,互助合作性质少,有的甚至演变为私人企业。

二是专合组织的结构不合理。我省农村专合组织中组织结构松散、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的专业协会过多,比较规范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较少,集体经济数量更少。专合组织总体结构层次较低、较散,导致整体质量不高,作用发挥有限。

三是专合组织经济实力弱。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大多数经济规模不大,几乎没有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积累少,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有的维持正常运转都困难,一旦发生市场风险,难以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四是培育扶持的政策力度不够强。农村专合组织起步发展阶段亟须国家扶持,中央、省对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许多地方也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措施。但总体看来,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还有差距,特别是财政、信贷和税收方面力度不够。

五是法律地位不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至今尚未立法,我省专合组织有的在工商部门登记,有的在民政部门登记,有的建立若干年至今尚未登记。专合组织法律地位不明,既难以对外进行经营活动,一旦出现经济纠纷,又会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影响专合组织的规范化发展。

三、进一步推动农村专合组织发展的政策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内容。而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发展又是根本,对集体经济十分弱的四川来说,鼓励农民走新型合作经济之路是省委的一项重要举措,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为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推动农村专合组织向质量型发展转变

鉴于我省农村专合组织仍处于数量型扩张的初级阶段,当前应进一步重视专合组织的发展质量,以质量带数量,以质量促发展,推动专合组织向质量型发展转变。建议我省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加强对省内外合作经济发展典型经验的学习交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合作经济知识的培训,着力培养合作经济工作干部、合作社辅导员和合作社带头人,争取在近年对全省的合作社干部进行一次轮训。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在2007年召开一次全省性的提高农村专合组织发展质量的大会,把2007年定为合作经济发展质量年。

(二)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对专合组织发展的政策支持

我省要进一步抓紧落实已经出台的农村专合组织政策,并根据新的实践研究新的政策措施。省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应建立合作经济专项基金或专项资金,发挥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合作经济的导向作用,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和广大农民对合作经济事业的投入;要改进政府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式,把重点向龙头企业倾斜逐步转移到向专合组织倾斜,探索把政府支农资金适当捆绑起来投向专合组织的途径。税务部门要重点研究、制定和落实对农村合作社的优惠扶持政策;工商、农业、畜牧、林业等有关部门也要加强这方面的政策研究。各地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落实政策,完善政策,用活政策,为专合组织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专合组织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农村专合组织中的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将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发展商品生产,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重要转变。各级党组织都应重视和积极推动这个转变。特别是县一级党委,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转变的领导,积极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专合组织发展中发挥好领航作用。

(四)合理划分专业协会和合作社两大类专合组织

我省现有专业协会和合作社分类标准不清,相互交叉发展,不利于提高发展质量。为了提高专合组织的整体发展水平,我省专业协会和合作社应按照活动领域进行规范分类。可以考虑专业协会类定位为社团法人,主要在技术、信息等服务领域活动,发挥行业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作用,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合作社类定位为合作社法人,进入生产经营领域,成为经营实体,使其既区别于企业法人,又区别于社团法人。对一些已经进入经营领域的专业协会,要逐步改造为合作社;对一些松散型合作社,也可以转为专业协会。

(五)重视和支持专合组织向紧密型方向发展

以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为主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能够有效地把农民组织

起来发展规模经济,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利益。我省要重视和积极支持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的发展,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农户创办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专业协会和松散型的合作社向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转型。已经建立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要依托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增加积累,切实为社员谋取最大利益。同时,要积极支持集体经济包括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支持双层经营体制中集体一层通过发展逐步增加积累,重视和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在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示范作用。

(六)进一步完善合作社运行机制

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与其运行机制紧密联系。要按照合作社基本原则对现有合作社的运行机制进行重新塑造和完善,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试点。对新创建的合作社,从一开始就要抓紧合作社组织结构和利益机制的构建。对实行股份制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一般处于强势,资本优于劳动必然损害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联结关系。总的看来,现阶段应实行劳动合作优先和资本适当约束的原则,在分配机制上要逐步形成合作社按社员产品惠顾额分配和按股份分配两种主要分配形式的有机结合,体现合作社的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密切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联结机制。

(七)合作社要办好自己的经营实体

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实力弱,与其长期主要在技术、信息服务领域活动,没有及时进入经营领域有关。合作社要真正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经济的靠山,必须兴办自己的经营实体,进入购销、加工领域从事经营活动,分享购销环节和加工环节带来的增值利润,逐步增加自身积累,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和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合作社要办好经营实体,必须注重培训自己的管理人才,广泛吸引人才,提高管理水平,政府应在人才和培训方面重点给予支持。合作社建立起强大的产加销经营实体,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八)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专合组织发展中的杠杆作用

农村专合组织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惠互利的。农村信用社对专合组织的信贷支持具有重要杠杆作用,随着合作社经济整体实力增强,资金信誉度不断提高,必然大量增加信用社的优质贷款客户群,增强信用社资金运作和支农能力。建议我省总结南江县“支部+专合+信合”经验和五通桥区信用社对专合组织实行联户担保贷款的经验,选择有条件的地方扩大试点,发挥好农村信用社支持专合组织发展的资金杠杆作用。农村信用社也要把支持专合组织发展作为服务“三农”和拓展发展空间的突破口,最终实现合作社与信用社的双赢。

(九)加快制定合作经济地方性法规的步伐

农村专合组织的国家立法正在酝酿。为了促进我省专合组织的发展,省人大和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要紧紧跟踪国家立法情况和进度,一方面要抓紧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一旦国家法规公布,我省配套性地方法规即可出台。关于专合组织的注册,我省可制定暂行规定,原则上专业协会可在民政部门作为社团法人登记,合作社可由工商部门新设合作社法人进行登记。

(十)把专合组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农村专合组织发展直接推动了农村生产发展和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我省要把农村专合组织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抓农村专合组织发展促进和推动新农村建设。许多地方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专合组织发展受制于落后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建议各地要注意将新农村建设试点与专合组织的发展相结合,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来支持和推动专合组织的发展壮大。

组长:赵昂

成员:唐文超 何源

(提供单位:

发布时间:2007-04-06录入用户:admin-swzys)

下载调查与决策——《主动融入重庆经济圈 打造川渝合作桥头堡》文库(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查与决策——《主动融入重庆经济圈 打造川渝合作桥头堡》文库(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