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平语近人之感悟力量
2018年“平语近人”系列之
----从“平语近人”感悟力量
书记常提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德”具有强大力量,精神文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德”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似无形,实则不可或缺。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就是在强调修养、品德对于国家治理、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书记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多次提到党员干部要立政德,作为奋进在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来说,尤其应“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自觉以更高的标准约束自己,将“德”之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释放以道德为载体的精神力量。
作为党员干部,必先守住作为内心精神指引之“德”,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向心力”,发挥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强化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感召力。“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党员干部明大德,就是要坚守信仰,立一颗忠于人民、忠于党的衷心,立一颗新时代伟大事业的必胜的信心,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一路前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特有的公德。“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真抓实干是砥砺品德、检验政德的最好方式,党员干部要始终担当为民,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第一位,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民生情怀、“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担当精神,用实干的脚步叩响民心,用过硬的实绩检验公德。
书记提出,一个人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品质与习惯。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才能固然重要,但在“人才”二字中,人在才前,如果无视道德、不守规矩、缺乏内心涵养及个人修养,那即使八斗之才,也难成真才,唯有高尚的道德,才能做好事、做成事。严私德是一个漫长的蓄力过程,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醒意识,不断见贤思齐、自我净化、砥砺品行,便能为成长蓄内在助力,为事业蓄精神动力,为民族蓄进步合力。党员干部应以身作则,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断涵养崇德尚德、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第二篇:平“语”近人观后感
观看《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观后感
李
鲁
军
正在央视播出的《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引起知识界热烈反响。海河之滨,清华园里,西子湖畔,黑土地上,祁连山麓,西部边陲,广大知识分子重温重要讲话,再读经典篇章,深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鼓舞,为总书记的语言魅力所折服,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感染。大家一致认为,平语,是总书记的语言,是武装全党、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根本遵循。平语,是平实晓畅的语言,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是引领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谆谆教导和悉心嘱托。总书记用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与交融,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风范的当代体现。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再次诵读总书记用典,人们更真切地体会到总书记许党许国的爱民情怀和夙夜在公的不懈斗志。
《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第一集就从“人民”这个有温度的中心词切入,抓住了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关键词和出发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职责担当和深厚的人民情怀。“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就理解了我们今天所坚持的道路和事业。
《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是一档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节目,表现形式通俗简洁,令人耳目一新,深受教育。第一集的主题是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最根本的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演出导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深入到群众中间,把握新时代发展脉搏,创作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
《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充分展示了总书记深入浅出、春风化雨的语言风格,体现了总书记深入基层、结合实际的扎实作风。一次次重要讲话,一回回考察交谈,总书记总能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把宏伟的蓝图描绘得细腻入微。
李鲁军
2018年10月19日
第三篇:“平语近人”观后感 文档
“平语近人”观后感
我认真收看了“平语近人”,这是一部深得民心的教育片。《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推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本集集中阐释总书记和家风有关的思想,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典故来切入主题。
没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风建设修身为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完善个人修养,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延续,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承。修身一方面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魏征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我们应将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思想深深烙入脑海,淡化个人得失,在为民务实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家风建设重在传承。中国传统教育讲究言传身教,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还是道德修养的映射。在家风建设上,古语说,母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优秀的个人修养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感染下一代的。
家风正,影响给孩子骨子里的正气和正义是必然的,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释放出来的自然是正气,面对歪风邪气乃至破坏党风政纪的贪腐投机行为,便有一种本能的拒斥。
家风的形成,靠家庭世代沿袭,靠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才能形成。家风好,受世人称赞,家庭成员也感到自豪,家庭的社会地位自然也高。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通过对“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的学习,我将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求真务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评语近人”!
第四篇:平语近人演讲稿新
读读喜欢的书 说说七五的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是职工教培中心的李伟,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读书感悟,感到很开心,当我接到“关于开展“评语”近人读书分享活动的通知”的时候就很高兴,给了我与大家一起交流沟通的机会,能让我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
分享是快乐的!生命因分享而充实,因分享而充满激情,因分享而多姿多彩。白居易曾经说过:“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说的正是分享的道理。在这里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刚刚读完的一本书,陈锡喜老师著的《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平语”近人,我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词语,应该说这人太有才华了,“平语”近人,四个字就概括、形象出了我们习主席的“习式风格”。也正是《平易近人》这本书的精髓。是的,我们的习主席,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通俗中揭示着大道理,不仅亲切近人,而且语句中迸发出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给人一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
语言是一个人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个人能力与道德境界的综合反映,我们的习主席有如此的语言魅力正是来源于他有着7年下乡生活;担当过各个层级领导职位;任职区域从中国的西部到东部,从南部到北部,从地方到中央的丰富经历。语言魅力正是他“以百姓心为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一心为民,勇于担当的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是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
习主席的话语是如此的亲切近人,如此的接地气。“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七五煤矿的每个人时刻践行着这句话。300多个日夜的付出和努力,现在的七五煤矿处处迸发着活力,时时书写着恢弘篇章。“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股劲”的职工队伍;“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矿山环境;井下质量标准化,生产文明化,安全智能化各项建设齐头并进。实现了安全体系扩值增量,涵养了环境美、人气和、风气正的发展强势,作为七五人,我们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 “开弓没有回头箭”进入2018年,(自接管以来一年多的时间),(年轻的)七五煤矿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瞄准新的“三年三步走”战略,围绕建成发展更优、实力更强、后劲更足、环境更美、职工更满意的“五更七五”,加快“一提双优”建设,推进矿井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三全四化”经营管控品牌,创新360°管理人员四层级考核,实施党员干部“铸魂补钙”工程,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竞相攀升,较好地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矿井呈现出安全形势稳定、产销深度协同、党建优势凸显、政治生态清明、职工幸福感明显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如此骄人的局面离不开我们的“日行万步”的“当家人”李昭水矿长。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功成不必在我”一名共产党人的素养,在2018年的安全工作会上,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月至少跑一遍井下所有的迎头、采面以及各重要岗点。他除了坚持领导带班下井等规定动作,一有时间就下井,而且下井时间以中夜班居多。中夜班是矿工最容易精力不集中的时候,也是安全薄弱时段。每次下井,李矿长至少要转上4个多小时,至少巡看3个不同的作业区,每个作业区至少检查3名以上工人的岗位流程操作情况。正是有了这样的当家人、领头羊,我们青年职工中涌现出来了像冯建、王林等一批批模范标兵。这些都是我们“撸起袖子,加油赶超!”的人。
分享是短暂的,但是书中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却在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通过本次分享我将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重新审视自己的档案管理,让七五煤矿的安全培训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让我用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来结束我的体会: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谢谢大家!!
第五篇:《平“语”近人》观后感
《平“ “ 语” ”近人》观后感【最新】
从当年那个国旗下的少先队员,到今日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一路走来,我看到祖国历经风雨沧桑,在磨难中不断变的更强。在观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之后,更是感悟颇多。
? 国之兴盛,根本在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紧跟时代的步伐,我们我们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提升。勤劳的中国人,已经度过了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对物质,精神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无论今天我们发展成什么样子,始终都不能忘记民才是根本,倾听人民的心声是为官者的基本责任。
?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都有多种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当然,必然会有一种是核心的,而这个核心的价值观,必然对这个国家的民众产生很大影响,它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在任何时候,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迷失方向。对于我们个人来讲,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一个人即使拥有出众的才华,然而缺乏基本的道德,那么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处处碰壁,最终也是朽木。
? 为国为民,青年责任。青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青年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我们肩负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重任,就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磨练自己,让自己的综合素养不断得到提升。经常想起,2020 年在本科图书馆前观看习近平主席对青年的寄语,他说过,要踏踏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我们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在祖国和社会发展中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但是,积极进取,努力上进,常怀一颗爱国之心,奉献之心,总有一天我们会实现人生的价值。
?〈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可下载后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