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关于实施食品安全法若干问题意见

时间:2019-05-14 05:1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质检总局关于实施食品安全法若干问题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质检总局关于实施食品安全法若干问题意见》。

第一篇:质检总局关于实施食品安全法若干问题意见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文件

国质检法〔2009〕365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认监委、标准委,总局各司(局)、各直属挂靠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已发布并正式施行。为使各级质检部门正确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切实落实监管责任,解决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意见,请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一、关于食品安全法的适用范围

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范围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执行。质检部门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总局“三定”规定,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和进出口环节的监管职责。

二、关于食品安全法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关系

(一)与现行有关法律的关系。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与食品安全法对同一事项均有规定且互有抵触的,按照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等与食品安全法对同一事项均有规定且互有抵触的,按照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等。

(二)与现行有关行政法规的关系。

1.《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是国务院行政法规。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对同一事项食品安全法有规定的,应当以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为准;食品安全法没有规定而上述行政法规有规定的,应当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 — 2 —

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执行。

2.《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盐业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对乳品、转基因食品、生猪屠宰和食盐等食品的监管工作作了专门规定。上述特殊食品的安全管理,适用食品安全法;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三、关于食品安全工作体制

(一)各级质检部门应当对食品生产者加强食品安全法宣传力度,不断强化生产者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完善监管制度,督促食品生产者落实对其生产的食品的主体责任,促使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

(二)各级质检部门应当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下,按照法律和“三定”规定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既对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也对上级主管机关负责。

(三)各级质检部门应当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下,处理好与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关系,建立健全与卫生等部门的相互配合和沟通协作机制,着重划分好与农业、工商等部门的上下段监管工作界限。

(四)各级质检部门应当指定专人并积极争取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四、关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

(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由卫生部组织开展。质检部门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积极参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省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质检系统各食品检验机构经确定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开展监测工作。

(二)各级质检部门已经开展的主要对加工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情况的风险监测,作为日常监管工作继续实施。

(三)各级质检部门应当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工作方案(试行)》等有关规定,研究和完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建立质检系统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平台。

五、关于食品安全标准化

(一)质检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做好食品安全标准以外的其他食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涉及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内容的,应当与食品安全标准相一致。

(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编号工作,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统一编号的原则依法进行。

(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由省级卫生部门负责制定,并报卫生部备案;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统一提供编号,并将编号情况报国家标准委。

(四)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不再负责食品企业标准备案,并将此前备案的在有效期内的食品企业标准备案情况移交卫生部门,与卫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移交手续。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 — 4 —

当在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与卫生部门做好食品企业标准备案工作的衔接。

六、关于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

(一)关于食品生产许可。

1.总局正在组织制定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等规定,并商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食品生产许可核准工作具体程序。在新规定和新程序施行前,食品生产许可证核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相关规定执行。

2.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的,未经卫生部安全性评估通过、准予许可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3.食品生产领域不再发放卫生许可证。卫生部门颁发的原卫生许可证到期后自行失效。对食品生产许可条件的审核,要按照有关规定,将有关食品卫生条件和规范纳入食品生产许可条件。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时,不必再提供卫生许可证。

4.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执行。有关地方性法规施行前,按照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二)关于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

1.对于拟从事已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94)以及卫生部公告,且列入生产许可产品目录的食

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应当取得生产许可证书,方可生产。

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时,不必再提供食品添加剂卫生许可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卫生许可证到期自行失效。企业食品添加剂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内,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不以无证生产予以查处。

2.对于拟从事已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94)以及卫生部公告,但因没有相应的产品质量国家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而未列入生产许可目录的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在申请生产许可时,应当提交卫生部门制定或者认可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

3.对于拟从事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94)以及卫生部公告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生产活动的,在申请生产许可时,应当提交卫生部门准予使用的证明材料以及卫生部门制定或者认可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

4.对于拟从事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且复合添加剂原料中的各单一品种添加剂均为卫生部门允许使用的,在申请生产许可时,应当提交卫生部门制定或者认可的复合食品添加剂名称、组分、各组分含量以及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复合添加剂原料中的单一品种添加剂有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在申请生产许可时,还应一并提交卫生部门准予使用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证明材料。

5.总局正在组织制定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规定。在新的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规定颁布前,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核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三)关于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

实施生产许可管理的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核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七、关于食品生产者的几项管理制度

(一)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食品生产者在进货查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时,应当记录生产许可证编号、复印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以备日后检查。

2.食品生产者的进货查验记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以及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及批号、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食品生产者依法自行检验食品原料的,还应当记录检验结果并保存检验纪录。其中,联系方式中应当注明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

3.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第(一)项所规定的“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进行检验”,是指未依法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进行检验。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第(二)项所规定的“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是指未建立查验记录制度、查验记录内容不符合上述要求、记录内容不真实或者查验记录保存期限不符合要求,— 7 —

但查验记录中仅缺少生产许可证编号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第(五)项予以查处。

(二)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1.出厂检验记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员、检验合格证号、检验机构、检验人、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其中,联系方式中应当注明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

2.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第(二)项所规定的“未建立并遵守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是指未建立出厂检验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内容不符合上述要求、记录内容不真实或者查验记录保存期限不符合要求。

(三)食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情况记录制度。

1.食品生产者在记录生产过程安全管理情况时,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等有关标准确定的关键控制点和关键要素予以记录,包括关键过程控制、包装储存运输控制、检验控制等措施以及操作人员名称、操作时间等,以及生产场所的温度、湿度、清洁度、添加剂及加工助剂等辅料的使用管理以及操作人员自身行为等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

2.食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情况记录必须真实。

(四)食品安全培训档案制度。

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全体员工接受培训的档案,记录组织或派出职工参加食品安全培训的情况,包括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等内容情况。

(五)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制度。

1.食品生产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取得相应的医疗机构发放的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2.患有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但可在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岗位工作。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记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以及患有上述疾病人员所在岗位情况。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及各项记录、报告制度,开展现场检查,对企业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实行抽检,监督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要求报告各种制度执行情况。对于没有依法建立并遵守的,应当依法予以查处。

八、关于预包装食品标签

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对预包装食品标签与食品安全法规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要求执行。食品安全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标签内容和要求,其他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有规定的,应当依照其他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执行。

九、关于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的监管

(一)保健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有关行政法规进行监督管理。

(二)保健食品的进出口环节,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有

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十、关于食品召回

(一)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召回其生产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对于存在其他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有关规定予以召回,并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二)食品生产者对召回的食品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等规定采用修改标签、标识、说明书,实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销毁等措施,并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三)食品生产者应当向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食品召回的情况。

十一、关于配合省级人大常委会对小作坊监管立法

(一)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积极主动配合所在地省级人大常委会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工作。

(二)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向总局报告所在地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地方性法规的进展情况。

十二、关于食品检验

(一)国家认监委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规定,按照卫生部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对食品检验机构实施资质认定。卫生部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施行前,按照原资质认定条件对食品检 — 10 —

验机构实施资质认定。

(二)总局正在制定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办法。施行后,从事食品检验活动的食品检验机构应当依法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

(三)食品检验机构在食品检验活动中,应当按照实验室测量比对的规定,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并具有溯源性和可比性。

(四)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对其生产的食品进行出厂检验。企业不具备相应检测条件和能力的,应当委托符合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五)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的,应当委托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购买样品的费用、检验费等费用由同级财政列支。

执法工作中需要检验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执行。相关费用由同级财政列支。

(六)食品生产者对抽样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报告之日起15日内向组织实施抽样检验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由依法确定的复检机构进行复检。

十三、关于食品进出口

(一)范围。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内的进出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按照目录要求实施相应的检验。

(二)进口食品。1.进口食品标准。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进口食品进行检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前,按照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实施检验。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前已经进口过的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按照原有规定进行检验。

2.进口通关模式。

进口食品的进口商应当持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等必要的凭证和相关批准文件,向海关报关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报检。进口食品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通关证明放行。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商检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进口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实施检验。

3.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国家认监委)对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商检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实行注册管理。

总局对动植物及其产品中属于食用农产品的境外种植、养殖、包装和加工企业(初加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实施注册管理。

4.进口预包装食品中文标签、说明书。

在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前,对进口预包装食品的中文标 — 12 —

签、中文说明书按照现行相关标准进行检验。

5.进口食品境外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备案。

进口食品境外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备案管理的具体规定,由总局另行制定。

(三)出口食品。1.出口食品标准。

出口食品的生产企业、出口商应当保证其出口食品符合进口国家(地区)的标准或要求。

2.出口通关模式。

出口商应当依法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报检。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食品监督、抽检的具体规定由总局另行规定,办法出台前按现行规定执行。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通关证明放行。

3.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备案。

已实施备案管理的猪肉、禽肉、兔肉、禽蛋、养殖水产品、蔬菜、茶叶、花生、蜂产品等产品的种植、养殖场,按照现行规定实施备案管理;其它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的备案管理要求另行通知。

4.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国家认监委)委托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备案管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未依法履行备案法定义务或者经备案审查不符合要求的,其产品不予出口。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的具体办法,由总局另行制订。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办法施行前,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现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和出口食品生

产企业卫生要求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管理和评审。对于符合要求的申请备案和复查换证的企业,由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发备案证明。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编号规则沿用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编号规则。原卫生注册登记证书未到期的企业,可继续凭卫生注册登记证书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其产品出口报检。

进口国(地区)对我国向其出口食品的企业有注册要求的,由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国家认监委)负责管理并组织实施向进口国(地区)推荐企业注册。

5.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和包装加工企业已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获得注册登记的,不再另行办理备案手续。

(四)风险预警及控制措施。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建立进出口食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体系。对于境内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对我国进出口食品造成影响的,或者在进出口食品中发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采取风险预警或者控制措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建立食品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向有关部门、机构和企业通报。

(五)进口和销售记录的监督检验。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监督进口商或者其代理商建立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对未建立并遵守本制度的,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给予处罚。

(六)信誉记录。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建立进出口食品的进口商、出口商和出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信誉记录,并予公布。对有不良记录的进口商、出口商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加严检验检疫措施,有关规定另行发布。

(七)召回。

对于发现进入我国国内市场销售的进口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或已经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食品进口企业应当主动召回并向所在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报告。

(八)国境口岸食品监督管理。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负责对国境口岸食品的监督管理。

(九)收费。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开展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工作,按照《出入境检验检疫收费办法》的规定收取出入境检验检疫费。

十四、关于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一)各级质检部门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依法通报同级卫生部门,并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

(二)在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质检部门应当根据职责依法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者依法召回并销毁;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待事故责任调查清楚后,— 15 —

责令其进行清洗消毒。

(三)各级质检部门要依法积极组织参与事故调查,及时掌握调查处理相关情况,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十五、关于监督管理

(一)监督管理计划。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依法在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下,积极参与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并根据当地生产加工情况确定年度监管工作的重点、范围和检查频次。参与制定、实施监督管理计划的经费按照有关规定由同级财政列支。

(二)监督管理措施。

1.食品抽样检验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实施。2.查封、扣押期限为三个月;保质期短于三个月的食品,其查封、扣押期限不得超过保质期。因案情复杂等原因,需要延长查封、扣押期限的,应当报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

3.查封生产经营场所的期限应当严格控制;在行使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活动场所的强制措施权时,如果查封部分生产车间等生产单元能够有效消除该隐患,不得将该生产者的所有生产单元全部查封。

(三)监督管理制度。

1.总局将制定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规范县级以上质监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并实施各项记录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内容、程序、问题处理等事项。

2.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依法建立监督检查记录制度和安全信用档案制度。监督检查记录按照规定的格式要求,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经监督检查人员和食品生产者签字后归档;安全信用档案要依法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予以查处。按照总局质量信用体系和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加快建立安全信用档案制度和信誉记录,逐步实现质量信用信息资料共享。

3.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通过专门的机构或者平台受理咨询、投诉、举报,并及时核实、答复和处理,作好记录。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十六、关于信息发布制度

(一)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可以按年度公布工作计划,并根据工作需要公布实施重点监督管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名录。

(二)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获知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的,应当逐级上报至总局,由总局通报卫生部;必要时,可以直接向卫生部报告,并逐级上报至总局。

(三)各级检验检疫部门以检验检疫机构的名义对外发布的重大食品安全信息,由总局统一组织。

十七、关于法律责任

(一)各地质检部门负责依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对生产环节

和进出口环节有关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其中包括查处食品生产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以及食品生产者安排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等违法行为。

(二)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有关规定要求的违法行为,包括对生产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的违法行为,以及生产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违法行为,由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予以查处;但是,未依法备案相关食品企业标准的,以及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未经过安全性评估的,由有关部门予以查处。

各级质检部门要着力强化监管法制意识,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监管能力,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总体水平。在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中发现或遇到问题,请及时反馈总局。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二日

主题词:法律

食品安全

实施

意见 抄送:局领导,总师,存档(2)

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

2009年8月13日印发 录入:宫

校对:骆

第二篇: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存在问题及建议

《食品安全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永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霍建国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代表、政协委员及专家学者指出,全面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从法制、体制、机制等方面建立起长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因此,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并于6月1日生效施行的《食品安全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的《食品安全法》作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基本**,体现出不少的创新和亮点,如:权益受到损害的消费者可要求十倍赔偿、明星代言要担责、任何食品不能免检、食品安全有了国家统一标准、问题食品要召回等等。它体现了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维持现行分段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了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了了解这部法律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民革四川省委对此进行了调研,发现以下存在的问题:

一是食品生产监管仍然面临困境。

虽然《食品安全法》已经实施,但目前我们的食品生产管理依旧是按部就班的条块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仍不够明确,监管链条存在交叉或缺失。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很容易造成相互推诿,无人问津。

二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尚有待完善。虽然《食品安全法》明确要求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短期内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相关执法人员面对一些“问题”食品,只能告诉老百姓如何识别假冒伪劣。这等于把控制假冒伪劣的风险转嫁给老百姓自己承担,而老百姓并不是具有公权力的执法人员,对于这些危害应如何识别、如何防范都没有明确的判断。

三是食品检验制度在透明和监督方面有一定的缺失。

《食品安全法》即使取消了食品“免检制度”,但是否所有食品都百分之百的通过检验,抽样检验的样品与总体产品的关系怎样等等,普通民众并不知道。这就要求,检验部门应当对检验的对象、方法、标准等,在条件允许时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检验部门应当对检验结果负责,如果出现食品安全事件,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检验部门还应当与生产厂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这方面比较缺失。

四是食品召回制度实施中有一定困难。

《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但现实是,我国有8亿多农民及5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系统过于庞大。更何况我国生产食品有相当一部分的小作坊,他们连标注的生产厂家都是假的。而很多小的食品生产者、餐饮小业主一旦要求其召回问题食品或责令其作出民事赔偿时,他们往往干脆关门逃跑,拒绝赔偿,因此食品召回制度很难实际执行。

五是假一罚十往往不足以弥补消费者损失。《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那么,如果买一包价值一元的方便面,吃的时候发现了一只蟑螂,也许吃了以后并不会发生大的疾病,但却只能要求十元的赔偿,作为每个消费者,都会觉得不公平。因此,我们认为“假一罚十”这条不足以弥补消费者损失。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全面、系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比如,美国整个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分为联邦、州和地区三个层次。**监管机构的许多部门都聘用流行病学专家、微生物学家和食品科研专家等人员,采取专业人员进驻食品加工厂、饲养场等方式,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构成覆盖全国的立体监管网络。与之相配套的是涵盖食品产业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法律及产业标准,一旦被查出食品有问题,食品供应商和销售商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和数目惊人的巨额罚款。对此种做法,我们可以进行借鉴。

二、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分段监管工作中的协调与配合。

《食品安全法》确立了分工负责和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监管的有效*和公信力。一是分段监管的部门之间需要适当“越位”。有专家指出,为了实现有效监管,有关部门对于自己的监管职责或者职责“盲区”需要适当“越位”,适当“越位”属于良*越位,并不是被法律所绝对禁止和认定为无效的。通过适当越位来延伸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弥补监管空白,实现无缝隙链接。当然,在适当越位成为一种工作常态之后,需要上级主管机关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将越位的事项转化为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二是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使得信息既互联互通又公开透明。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建立、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督促各部门之间及时通报信息,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和食品检验机构等技术资源的共享。同时由卫生部门不定期地统一对外发布信息,以避免检验机构重复抽检。

三、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投入。

1、对监管力量薄弱的部门增加投入。以北京市为例,海淀区和西城区政府给辖区内的每个社区、集贸市场、大型超市等消费终端配备了快速检测设备,通过快速检测获得初步筛查结果。而很多地方的财力不足,不要说快速检测设备不能配备,很多职能部门连起*的办公用品都急缺,所以建议财政增加这方面的投入。

2、对基层的检验机构增加经费投入。我国国家级的实验室配备精良,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实验室水平,而许多省市地区的实验室稍微达标,基层的检验机构则大多设备落后。因此,建议政府加大投入,使得对国内销售食品的检测和出口食品的检测,在检测种类、标准、程序等方面统一起来。

3、对食品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增加投入。企业本身自主监测食品安全的成本,相比监管部门的监管来说会更低。针对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流动*大的特点,有必要针对*地对其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标准的食品加工规范、食品卫生规范、诚信理念等等。

四、对举报属实的人员进行重奖。在 “三聚氰胺”内幕被揭发之前,往奶粉里面添加“蛋白粉”据说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但是却没有人向监管部门举报,这背后所反映的问题之一是政府部门的行政奖励机制没有发挥作用,对于举报人的奖励力度不够,不能真正鼓励和提倡举报行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借鉴税务部门的奖励规定,推出关于食品安全的重奖计划,同时,这种奖励制度对于掺杂制假的生产者来说,也有着心理上的威慑作用。

五、尽快建立起配套法规齐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目前,国务院制定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制定了《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等8项制度。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正在进行部门规章和规范*文件的清理,废除过时的旧法规,修订和《食品安全法》不一致的条款。建议我省各级**加大修订地方法规的工作,使其与《食品安全法》配套衔接。确保上位法得到切实有效实施。另外,针对“假一罚十”不足以弥补消费者损失的问题,应当支持消费者对问题食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提出高额的民事赔偿,如能允许精神损害赔偿更好。这既是对不法生产者、销售者的一种惩罚,同时也可以调动消费者的维权积极*。

第三篇: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汇报

五谷城乡关于《食品安全法》贯彻执行情况

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对《食品安全法》贯彻执行情况调研活动的通知,现将我乡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基本情况

2009年6月1日,新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我乡相应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并与今年3月调整了领导小组成员。我乡按照“政府负总则,监管单位各负其责,个体户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准确定位,主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安全关系到全乡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乡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政府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和中小学校、工商所、法庭、派出所、财政所、卫生院等乡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去年以来,面对新机构、新法律、新职能、人员少、资金缺的局面,我乡始终把学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作为提高队伍素质,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前提。一是加强政治学习,提高理论修养。我们组织全体人员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用党的建设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体人员的思想,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二是认真学习法律 1

法规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认真学习了《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时补充在餐饮服务和保健品监管方面等专业知识的不足,同时注重在干中学,学中干;三是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真正调动起广大老百姓监督食品市场安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切实全面落实监管工作

为了扎实开展餐饮监管工作,根据县上的统一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对全乡的餐饮服务个体户进行了摸底和排查。通过彻底的摸排,我们掌握了全乡餐饮服务单位详实的资料,包括人员、地址、名称、规模和经营模式等。我乡共有餐饮服务个体户86家,餐饮服务从业人员950余人,学校食堂1家;二是在调查摸底过程中统筹安排全乡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三是抓好制度建设。制度是规范,制度建设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为此,我乡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切实规范和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四是严格餐饮具消毒管理。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监督餐饮服务单位使用符合规定的消毒餐饮具,并将餐饮具消毒、餐厨废弃物处理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五是严格把关货源来历,特别是米、面、油、肉及肉制品、乳及乳制品、食品添加剂、餐巾纸等进行详细检查,并索取供货方资质证件和票据,确保了购进的食品及食品原料有可追溯性,从源头上把好购进关。

(三)加强宣传,提高公民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形成社会监督合力 我乡以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为重点,加强宣

传,充分利用公开栏、宣传资料、集市播放VCD、开办培训班等方法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宣传;采取讲座、搞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不定期宣传,大力宣传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情况、大要案查处情况和开展专项整治所取得的成绩,培养消费信心;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依法维权意识,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全乡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乡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村食品安全隐患明显存在。目前占农村食品流通市场的主体仍然是集贸市场和小型商店,由于农村地区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监管相对薄弱,容易成为假劣食品的侵害对象,食品消费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二是无证无照非法经营食品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街头食品、学校周边饮食卫生安全问题突出,街头食品、学校周边饮食多为露天或半露天作业,且多数设置在街道两侧,不符合卫生要求,从业人员又多为当地群众,卫生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往往在不具备卫生条件的情况下,加工经营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进一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建议和意见

一是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教育。深化监管人员《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确保监管执法人员全面掌握和准确运

用《食品安全法》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同时,加强对经营者进行《食品安全法》宣传教育,督导经营者自觉做到依法经营。

二是进一步强化个体户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相关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与操作水平。

三是加强监管单位联动和薄弱环节的监管。针对部分钉子户、难缠户和监管薄弱环节,建议乡属各单位在依法履职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和配合,疏堵结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监管工作。

四是积极探索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对小型餐饮店,进一步制定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的操作要求,帮助小餐饮店改善脏乱差的情况,确保食品安全。

五是充实执法队伍,确保财政经费支持。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分析机构,确保各项监管任务的全面落实,努力实现我乡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

二○一二年六月十三日

第四篇: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的公开征求意见

2015-12-10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新《食品安全法》已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为深入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起草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

按照《食品安全法》“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草案对现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进行了细化、补充和完善。重点修改内容包括:

一是强化了食品安全基础性制度。草案进一步细化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报告和通报制度,完善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程序。如草案规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应当将尚未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及相关有害因素作为重点监测对象。

二是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草案细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贮存和运输者、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义务,完善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食品安全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等制度,强化了食用农产品经营、特殊食品生产经营、进出口食品经营、农村食品安全保障等具体管理要求。

三是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草案明确了监督管理部门上下级职责划分,完善了食品安全体系检查、飞行检查、日常检查制度,强化了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作用,加强了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在案件移送和证据方面的相互衔接,增加了食品安全检查员制度。如草案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检查员制度。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建立专职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对规模以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良好操作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实施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四是强化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草案进一步细化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要求,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生产经营者自查、快速检测方法评价等方面,充分发挥社会第三方或者行业协会的作用,增加了食品安全司法鉴定制度。如草案规定,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制定食品安全司法鉴定管理办法,明确食品安全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目录。

五是强化了食品安全违法责任追究。草案细化了食品安全法律责任裁量标准,明确了食品安全违法“情节严重”的具体情形,增设了故意违法从重处罚的情形,提出了案件移送期间相关行政处罚的要求。如草案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涉嫌刑事犯罪的,在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期间,为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可以依法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为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按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全文公布修订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真诚欢迎社会各界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请于2016年1月8日前,将意见和建议邮寄至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26号院2号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邮编100053),并在信封上注明“条例征求意见”字样;或者将意见和建议的电子邮件发送至rendp@cfda.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5年12月9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称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防止和减少食品安全危害,保证食品安全。

第三条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研究部署、统筹指导全国食品安全工作,拟定国家食品安全战略,提出食品安全重大政策措施,分析解决食品安全重大问题,督促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协调处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制定和执行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国家食品安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对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履行食品安全职责情况进行评议考核,指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负属地管理责任,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保障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经费、技术支撑等落实到位,对发生的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承担责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职责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参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职责确定。

第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辖区面积、人口数量、监管对象等情况,在乡镇或者特定区域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派出机构,依法履行相应职责。

第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区域的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执法协助、宣传教育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支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派出机构依法开展监督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食品安全协管员或者信息员等队伍,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第七条 国家将食品安全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课程,强化食品安全科学常识和法律知识普及,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食品安全奖励专项项目和资金,对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标准制定、监督检查、重大活动保障、突发事件应对、案件查处以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社会共治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

第九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制定、公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本地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备案情况向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通报。

第十条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应当将尚未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下列食品及相关有害因素作为重点监测对象:

(一)风险程度高、流通范围广、消费量大的;

(二)易对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造成健康影响的;

(三)消费者反映问题较多的;

(四)在境外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

对已经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进行监督抽检。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结果等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时进行跟踪评价和修订。

第十一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按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食品中有害因素的风险监测;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的有害因素的风险监测;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负责组织开展食品相关产品和进出口食品有害因素的风险监测;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农药、兽药残留和其他污染物质的风险监测;国务院粮食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原粮中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质的风险监测。

相关部门应当对各自承担的食品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问题组织会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第十二条 卫生行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具有相应能力的技术机构以及社会第三方技术机构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技术机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监测方案和工作规范开展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三条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通报、会商机制,汇总、分析风险监测数据,研判食品安全风险,形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月度、季度、半年、分析报告,并在7个工作日内报告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发现可能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风险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报告。

第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中发现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发现存在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应当通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在食品安全调查工作中发现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应当及时通报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通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

第十五条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表明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风险控制需要告知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排查,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召回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食品,并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进行。

第十七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制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计划,建设和管理全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基础数据收集和方法研究等工作。

国务院卫生行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应当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交流机制,共享风险评估数据和资料。鼓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能力的技术机构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任务。

第十八条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组建和管理。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负责制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和要求,审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报告,解释和交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第十九条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需要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应当向国家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提出风险评估的建议,国家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应当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通报评估结果。

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的安全性评估,应当由相关评审委员会会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

第二十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需要,组织开展食物消费量状况、影响食品安全的环境因素、总膳食研究、公众认知程度等基础数据调查工作。

第二十一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日常监管、监督抽检、案件查处、专项整治等监督管理信息以及舆情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对经评价认为可能具有较高安全风险的食品,应当依职责及时公布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

第二十二条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应当做到科学客观、公开透明、及时有效、多方参与、沟通协商。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食品相关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等参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规范,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指导地方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由食品、公共卫生、临床医学、新闻传播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咨询委员会,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提供咨询建议并参与风险交流。根据需要,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咨询委员会可以就风险交流的事项征求社会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新闻媒体等方面的意见,邀请相关方面代表参与风险交流工作。

第三章 食品安全标准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和实施计划应当公开征求意见。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组织立项、起草、审议、颁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选择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单位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

鼓励科研机构、技术机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同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

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快制定餐饮服务中食品添加剂使用品种、范围和使用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及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中急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第二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组织立项、起草、审议、颁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和新食品原料等不得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第二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公布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现备案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违反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后,相应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即行废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公布废止情况。

第三十条 企业标准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实施。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对报备的企业标准负责。

第四章 食品生产经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三十一条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产经营规模、技术条件、食品安全要求等因素,制定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规范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专门从事食品运输的经营者不得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使用、贮存、运输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质;不得使用回收的食品添加剂加工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

禁止在食品添加剂中违法添加药品、食品添加剂原料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第三十三条 专门从事食品半成品、提取物等生产的企业,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以电话、会议、讲座等形式销售食品的,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

第三十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委托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受托方应当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委托方对委托生产的食品安全承担法律责任,受托方对其生产行为负责。

委托生产食品的,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权利义务。第三十五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定期汇总公布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目录以及执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跟踪评价。

第三十六条 申请人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的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应当包括相关行业组织提供的技术上确有必要的证明材料、专业技术机构提供的安全性评估意见、相关标准研制情况及其标准文本等。

第三十七条 列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的物质应当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我国具有食用历史,且未发现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者其他潜在性危害;

(二)在古籍中有食用记载,未发现毒性记录;

(三)列入国家药品标准;

(四)能够保持相关物种资源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会对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且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所列的野生动、植物;

(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三十八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记录和保存进货、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销售、检验、召回和停止经营等方面的信息,记录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实现食品可追溯。

第二节 生产经营过程控制

第三十九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全面负责,建立并落实本单位食品安全责任制。

第四十条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协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承担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食品生产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可以授权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承担下列食品安全管理职责:

(一)负责供货商遴选的管理;

(二)负责进货查验和出厂检验的管理,并对记录的真实性负责;

(三)组织开展企业食品安全自查,并对自查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四)督促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

(五)组织实施食品召回;

(六)履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义务;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四十一条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其岗位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专业知识以及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考核管理办法。

第四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员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

第四十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所生产经营的食品需要辐照的,应当委托具有辐照资质的单位进行,并按照辐照食品相关标准实施检验。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及时将辐照装置单位加工处理食品情况、使用辐照食品原料情况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十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食品企业标准、风险分级标识、检查检验结果、食品召回和停止经营、不合格食品处置等信息向社会公示。

第四十五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状况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需求,在较大规模以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肉制品、乳制品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中推行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第四十六条 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自行检验或者委托检验。食品保质期少于常规检验所需期限的,可以采用快速检测方法。

第四十七条 食品经营者销售实行注册管理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应当查验产品注册证书,核对所载明内容与产品标签标注内容是否一致,并留存注册证书复印件。

第四十八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超过保质期的、变质的或者回收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登记造册,在有明确标识的场所单独存放,及时予以销毁或者采取其他无害化方式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四十九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委托仓储、物流配送企业贮存、运输食品的,应当对受托的仓储、物流配送企业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进行审查,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从事食品贮存、运输的,应当加强食品贮存、运输过程的管理,保证食品贮存、运输条件满足食品安全要求。受托从事食品贮存、运输的,应当按规定查验并留存委托方身份证明、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合格证明文件、检验检疫证明等材料,并承担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的食品安全责任。

第五十条 专业从事食品贮存、运输的非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等信息表明非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贮存、运输活动中可能存在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五十一条 食品贮存、运输需要温度、湿度等控制的,应当具备保温、冷藏或者冷冻等设备设施,并保持设施设备的有效运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冷链运输。

食用农产品贮存、运输过程中,不得添加非食用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第五十二条 食品贮存、运输应当有记录,保证贮存、运输过程可追溯。委托贮存、运输食品的,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权利义务。

第五十三条 餐饮服务单位在自制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应当公示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等。

第五十四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委托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提供清洗消毒服务,应当与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签订委托合同,查验、留存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营业执照、消毒合格证明文件等材料。

第五十五条 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当设立专职或者兼职卫生管理员,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档案,按照卫生规范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五十六条 设有食堂的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建筑工地等单位应当开展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排查风险隐患,并定期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自查报告。

对外承包食堂的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承包人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权利义务。

第五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明确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要求,防范食品安全事故。

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举办者和承办者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应当按照食品安全要求采购、贮存、加工制作食品,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告。第五十八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聘用餐饮服务管理公司进行管理的,双方应当签订委托合同,明确双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权利义务。餐饮服务提供者承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食品添加剂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销售台账制度,如实记录所销售食品添加剂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

食品添加剂经营者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十条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个工作日内,将网址、IP地址、IP审查许可证明、公司名称、法定代表人及其身份证复印件、联系方式等信息向平台登记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平台上公开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供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查询。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网站醒目位置公布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违法信息。

第六十一条 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范围应当与其实体交易的许可范围一致。

第六十二条 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自入网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网址、IP地址等信息向颁发生产经营许可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同时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或者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公开其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以及其他相关信息。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者其他相关信息发生变更的,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及时更新。

第六十三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在高风险食品种类和较大规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逐步推行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以信息化手段采集、记录生产经营数据信息。

第六十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批发市场等应当按照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如实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食品安全相关数据信息。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妥善保存入网食品、食用农产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的登记信息、交易数据等资料,并按照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如实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第六十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食品召回制度的有关规定,对不安全食品开展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工作。

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的严重和紧急程度,食品召回实施分级管理:

一级召回:食用后已经或者可能导致严重健康损害甚至死亡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知悉食品安全风险后24小时内启动召回;

二级召回:食用后已经或者可能导致一般健康损害,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知悉食品安全风险后48小时内启动召回;

三级召回:标签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且一般不会造成健康损害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知悉食品安全风险72小时内启动召回。

实施食品召回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召回级别设定的时限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六十六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因停止生产经营、召回等原因退出市场的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销毁、补救等处置措施。

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腐败变质,病死畜禽,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等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安全食品,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就地销毁。

对因标签、标志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可以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公告等方式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组织开展涉案不安全食品的贮存、无害化处理、销毁等工作。

第三节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

第六十七条 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自取得营业执照30个工作日内,将市场名称、类型、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用农产品种类、摊位数量等信息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十八条 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在市场醒目位置设置信息公示栏,公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用农产品检验结果、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处理情况、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

第六十九条 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对进入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承担下列管理职责:

(一)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食用农产品安全知识培训,加强食用农产品检验工作;

(二)建立食用农产品入场销售者档案,记录入场销售者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社会信用代码或者身份证号码、住址、进货渠道、食用农产品种类、产地等信息;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销售者停止销售后的六个月;

(三)建立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查验并留存食用农产品入场销售者的社会信用代码或者身份证复印件,食用农产品的产地证明购货凭证或者合格证明文件;

(四)建立日常检查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入场销售者的经营环境、经营条件和经营行为进行检查,并建立经营管理档案;

(五)发现违法行为或者存在事故潜在风险隐患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查处工作;

(六)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市场内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第七十条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除履行本条例第六十九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与入场销售者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明确双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权利义务;未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的,不得进入批发市场进行销售;

(二)配备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或者委托具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根据食用农产品种类和风险等级确定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频次,并及时公布抽检结果;

(三)印制统一格式的销售凭证,载明食用农产品品名、产地、数量、销售日期以及销售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七十一条 食用农产品销售者进入集中交易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应当依法提供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销售者无法提供上述证明文件的,集中交易市场应当进行快速检测或者抽样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

销售按有关规定需要检疫的肉类,应当提供检疫合格证明;销售肉类制品应当提供检验合格证等证明文件。

销售进口食用农产品,应当提供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第七十二条 食用农产品销售者进入批发、零售市场销售未包装的食用农产品,应当在摊位(柜台)明显位置如实公布食用农产品品名、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姓名)等信息。

第七十三条 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应当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用农产品的名称、产地、数量、进货日期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采购进口食用农产品的,还应当如实记录食用农产品的原产地、境内代理商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等信息。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6个月。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企业,可以由总部统一建立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第四节 标签、说明书和广告

第七十四条 食品生产者对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违反规定更改标签、说明书载明的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第七十五条 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标注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应当真实、清晰、易辨识,与食品生产者标注的内容相一致。

食品生产经营者将不同生产日期的散装食品混装销售,应当在标签上标注所混装销售食品中最早的生产日期和最短的保质期限。

由食品生产经营者分装的食品,不得更改原有的生产日期、延长原有的保质期限。第七十六条 经过清洗、切块等初加工并包装的食用农产品应当标注保质期,并在保质期内销售。未经加工的食用农产品可以不标注保质期。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分类明确经初加工并包装的食用农产品的保质期限。

第七十七条 使用转基因生物原料直接生产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显著标示。

转基因食品的标示方法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七十八条 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标注“特供”、“专供”、“特制”、“监制”等字样。对于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不应当含有或者使用的物质,不得以“不添加”、“不含有”等字样强调未使用或者不含有。对于国家尚未批准的转基因食品和原料,不得标注“非转基因”字样等。

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以任何形式、在任何载体上明示或者暗示保健功能。

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标签的相关内容应当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一致。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以外的其他食品标签不得标注定量食用、每日规定食用量。

辐照食品应当在标签、说明书上标注“辐照食品”;经过辐照的配料,应当在配料清单中标明。

第五节 特殊食品 第七十九条 实行注册管理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应当取得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注册证书。第八十条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和公布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宗旨,遵循科学、公开、公正的原则,实施动态管理。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科学研究的进展以及保健食品注册情况,及时调整保健食品保健功能目录和原料目录。

第八十一条 公布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应当同时公布原料名称、用量、生产工艺、功效成分和检验方法等相关技术要求。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内的原料,经提取、纯化等再加工工艺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属于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以外的原料。

不以提供营养物质为目的的保健功效原料,应当按照保健食品原料进行管理,不得申请作为新的食品原料。保健食品外的其他食品不得使用仅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

第八十二条 对保健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人的生产场所进行现场核查时,应当核查动态生产过程,并现场抽取下线试制样品,进行检验。

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与生产品种和规模相适应的产品出厂检验能力。第八十三条 申请保健食品注册的, 应当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在符合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的生产企业内完成样品生产,并提交具备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第八十四条 对依法实施备案管理的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规定完成备案信息的登记、存档及备查等工作,并根据申请事项向备案人颁发备案登记号。

申请国内生产的保健食品获得备案登记号后,应当于3个月内申请相应的生产许可。备案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应当符合生产许可要求。申请进口保健食品获得备案登记号后,应当于3个月内进口相关产品,进口报关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应当同时报送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第八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保健食品的再评价,根据再评价结果可以采取撤回保健食品注册证书、调整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等监督管理措施,并向社会公布:

(一)根据科学研究的发展,对某种或者某类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或者保健功能有认识上的改变的;

(二)风险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某种或者某类保健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

(三)需要进行保健食品再评价的其他情形。

第八十六条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委托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承担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者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检验和验证工作,并向社会公布名单。

申请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者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的,应当为具备与所注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者婴幼儿配方乳粉相适应的研发能力、生产条件和标准规定全部项目检验能力的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第八十七条 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组织生产。

婴幼儿配方食品应当将原料、食品添加剂、产品配方及标签等事项备案后,方可上市销售其产品,并向社会公布。

保健食品生产工艺有原料提取、纯化等前处理工序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与生产品种和规模相适应的原料前处理能力。

第八十八条 保健食品的名称不得标注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功能的相关文字。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应当严格按照保健功能目录的表述进行标示,不得随意增减词语,不得随意组合。

第八十九条 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应当设专柜或者专区销售,并在专柜或者专区显著位置分别标明“保健食品销售专区(专柜)”、“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销售专区(专柜)”和“婴幼儿配方食品销售专区(专柜)”。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与药品或者普通食品混放。

保健食品还应当在专柜或者专区显著位置标明“本品不得代替药物”字样。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应当在医疗机构或者药品零售企业销售,其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可以在食品经营场所销售。

第九十条 进口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应当依法注册。

第九十一条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广告按处方药广告审批管理,其他类别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按非处方药广告审批管理。第九十二条 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不得在国内生产销售其仅在境外注册商标和企业名称、地址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使用除牛羊以外其他动物的乳和乳成分制品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申请注册的产品配方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研制,并有科学依据。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应当具有明显差异,并有科学依据证实,原则上每个企业不得超过3个系列9种产品配方。

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选择性添加的物质,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在命名中体现。

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限制区域销售,不得为销售商专门定制生产。

第九十三条 同一企业不得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

同一注册证书或者备案号的保健食品应当使用同一商标。

第五章 食品检验

第九十四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部门应当根据职责分工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随机抽样检验。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进行。案件稽查、事故调查、突发事件应对等工作中可以采用非食品安全标准等规定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分析查找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采用非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方法,应当遵循技术手段先进的原则,并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同意。

第九十五条 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样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部门可以自行抽样或者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抽样,抽样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案件稽查、事故调查应当由执法人员组织抽样,抽样不受数量、地点、被抽样单位是否具备合法资质等限制。

第九十六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网络食品抽检方案要求,确定买样人员以及付款帐户、注册账号、收货地址、联系方式,保存购买票据,记录抽检样品名称、类别以及数量等。

收到样品后,由买样人、承检单位抽样人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执法人员共同拆包、查验,对样品和备份样品分别封样,并通知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网络食品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购买的,可同时由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协助通知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

第九十七条 组织实施网络食品监督抽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收到的检验结果通知被抽样的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网络食品第三方交易平台购买的,应当同时通知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供者。

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联系方式不详的,检验结果可以由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协助通知。经检验不合格的,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无法联系的,可要求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移除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网上食品销售信息,暂停提供第三方平台的交易服务。

因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地址不详,检验结果无法通知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其政府网站公布相关结果信息。

第九十八条 食品安全监督抽样检验结论合格的,承检机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检验报告报送组织开展监督抽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检验结论不合格的,承检机构应当及时报告组织开展监督抽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不合格的检验结论表明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的,应当立即将检验结果通报被抽检食品生产经营者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食品包装或者标签上标称的生产者或者进口商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通报后,应当立即通知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停止生产经营、召回不安全食品等措施,消除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食品生产经营者未按照规定履行相关义务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履行。

第九十九条 检验机构获得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服务商对相关盖章和签名认证的,其出具的电子版检验报告与纸质版检验报告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一百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予以复检:

(一)检验结论显示微生物指标超标的;

(二)复检备份样品超过保质期的;

(三)逾期提出复检申请的;

(四)其他原因导致备份样品无法实现复检目的的。

第一百零一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提出复检申请,复检申请人与复检机构存在检验委托等利害关系的,不得委托其复检。复检机构原则上应当在收到样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组织抽检工作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复检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复检申请人与复检机构另有约定的除外。

食品生产经营者在申请复检期间,不得停止履行有关停止生产经营和召回等相关义务。

第一百零二条 复检机构应当使用相关标准规定的仲裁方法进行复检,无仲裁方法的,应当使用与初检一致的检验方法。复检样品应当为初检的留样。复检结束后,复检机构应当出具被检样品是否合格的检验结论。

第一百零三条 复检相关费用由复检申请人先行垫付,复检结论与初检结论一致的,复检费用由复检申请人承担。复检结论与初检结论不一致的,复检费用由初检机构承担。

第六章 食品进出口

第一百零四条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进出口和国境口岸食品实施监督管理。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疫证明文件,供公众免费查询。

第一百零五条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依照职责,根据食品安全风险、企业食品安全控制能力、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的食品安全状况等对进口食品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第一百零六条 进口商或者其代理人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时,应当持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等必要的凭证和相关批准文件向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申报。申报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的要求随附合格证明材料。

进口食用动物及动物产品还应当按照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的要求随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动物检疫证书、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等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材料。

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签发的通关证明放行,并在官方网站予以公示。第一百零七条 进口需要注册或者备案管理的特殊食品,进口商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向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提交按照食品安全法和本条例规定取得注册或者备案的证明文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按照注册或者备案的证明文件上载明的要求实施监督抽检。

第一百零八条 出口的食品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进行监督、抽检。国际条约、协定有要求的,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按照国际条约、协定的要求执行。第一百零九条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进口环节实施监督抽检。进入国内市场销售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抽检。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安全风险较高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实施留置检查;对一般风险的,实施抽样检查;对较低风险的,实施现场检查。第一百一十条 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出口商、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向我国出口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法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进口商应当建立境外食品出口商、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审核制度。第一百一十一条 进口商召回进口食品的,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

第一百一十二条 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食用农产品和食品在种植养殖、原辅料控制、生产、包装、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受到化学、生物、物理方式的人为蓄意破坏。第一百一十三条 对通过我国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的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实施跟踪调查。对不再符合认证要求的企业,应当依法撤销认证,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第一百一十四条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且应当在进口前直接印制在产品包装上,不得以覆盖外文标签方式加贴。

第一百一十五条 对进口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组织对其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执行情况和备案情况进行现场核查。

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以非保健食品名义进口含有仅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的食品。第一百一十六条 境外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对我国境内造成影响,或者在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发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及时发布进口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并决定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一)实施强化监管、扣留检验;

(二)退运或者销毁处理;

(三)有条件地限制进口;

(四)暂停或者禁止进口;

(五)启动进口食品应急处置预案。

第一百一十七条 以跨境电子商务形式进出口食品,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以及本条例关于进出口食品的相关规定。

以跨境电子商务形式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商国务院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七章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第一百一十八条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实行分级管理。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调查处置。

重大、较大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分别由省、市、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同级相关部门调查处置。

第一百一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修订完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并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急处置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至少每3年进行1次应急演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培训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公务员培训、应急管理干部日常培训内容。第一百二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健全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构,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落实应急保障经费,改善应急装备,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培训、演练和评估。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监测、预警工作,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搜集、分析和研判,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第一百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卫生行政等部门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建立覆盖规模以上食品生产经营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的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直报网络系统,对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一百二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制度,制定事件处置方案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规模以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经常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第一百二十三条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开展调查处理:

(一)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的;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因人为或者其他因素导致食品污染,对公众造成人身伤害或者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第一百二十四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在事件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医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其收治的病人和处置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可能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事件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24小时内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在调查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提交最终调查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食品检验等技术机构发现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应当及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一百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建立食源性疾病与食品安全事故监测和报告工作体系,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报告的疾病信息进行核实。涉及食品安全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一百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农业行政、公安及其他有关部门发现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应当及时向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

第一百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接到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公安等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对确属食品安全事故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公安等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终结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终结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成立事故处置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

第一百二十八条 食品安全事故以外的其他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及调查处理,参照本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篇:国家总局食品安全法补充题库

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竞赛

补充题库-1

单项选择题(200题)02-32 多项选择题(150题)33-55 判断题(200题)56-68 问答题(30题)69-73

单项选择题(200题)

1.下列食品标准类别中,对指标的要求最严格的是()。(D)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

2.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B)A.欧盟食品安全标准 B.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C.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D.我国国情

3.我国标准的编号是由()、顺序号和年代号构成。(B)A.英文字母 B.标准代号 C.食品类别代号 D.阿拉伯数字

4.推荐性标准是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采用的一类标准。(A)A.自愿 B.强制 C.推荐 D.参照

5.()、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应当对食品安全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并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A)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药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6.《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工作规定》要求“起草单位应根据所起草方法的技术特点,原则上选择不少于()家食品检验机构进行实验室间验证。”(C)A.3 B.4 C.5 D.6

7.对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实施的检验结论有异议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自收到检验结论之日起()内向实施抽样检验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复检申请。(B)A.五个工作日 B.七个工作日 C.十个工作日 D.十五个工作日

8.违反《食品安全法》及相关规定,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C)A.三年 B.五年 C.十年 D.终身

9.《食药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每人每年接受标准相关培训的时间建议()。(B)A.不低于12学时 B.不低于24学时 C.不低于36学时 D.不低于48学时

10.对地方特色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后,该地方标准即行废止。(B)A.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管部门 D.农业行政部门

11.除食品安全标准外,()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B)A.未经批准不得制定 B.不得制定 C.可以制定

D.特殊情况下可以制定

12.对被召回的食品,应当进行()处理,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B)A.内部食堂使用

B.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销毁 C.销售给职工 D.重新包装上市

13.下列各项,不属于厂房和车间划分的区域的是()。(A)A.生活区 B.清洁作业区 C.准清洁作业区 D.一般作业区

14.生产设备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活动部件若需润滑,应当使用()或能保证食品安全要求的其他油脂。(D)A.石油 B.煤油

C.工业润滑油 D.食用油脂

15.当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个标示了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单件预包装食品时,外包装上标示的保质期应按()的单件食品的保质期计算。(B)A.最迟到期 B.最早到期 C.其中一个时间 D.平均时间值

16.我国的检验方法类食品国家安全标准是()标准。(A)A.强制性的 B.推荐性的

C.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推荐性的 D.以上均不正确

17.下列关于复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十二小时内申请复检 B.复检机构与初检机构不得为同一机构

C.复检机构名录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农业行政等部门共同公布

D.复检机构出具的复检结论为最终检验结论

18.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由()规定。(D)A.国家卫生计生委 B.质检总局

C.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

D.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9.()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B)A.食品检验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 B.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 C.检验人

D.食品监督管理部门

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规定的是食品营养强化剂的()。(A)A.添加量 B.终产品含量 C.标示量

D.既可以是添加量又可以是终产品含量

21.下列不属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管理范围的预包装食品类别是()。(C)A.饼干 B.方火腿

C.婴幼儿配方食品 D.调味品

22.下列属于营养标签比较声称用语的是()。(B)A.高钙 B.减钠 C.脱脂 D.无糖

23.下列哪个营养成分在营养成分表中不要求强制标示()。(C)A.能量 B.蛋白质 C.糖 D.钠

24.关于营养成分功能声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某营养成分的含量标示值符合含量声称或比较声称的要求和条件时,可使用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B.进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时,应选用标准中列出的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准用语 C.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可以标示在标签的任意位置 D.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字号可以大于食品名称和商标

25.食品产品标准的前言部分一般规定了()。(C)A.标准的起草人、起草单位 B.标准的英文名称

C.替代标准、与被代替标准的相比主要变化 D.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

26.以下各项不是食品产品标准中对感官要求的通常表述的是()。(B)A.无正常视力可见霉斑、外来异物 B.在显微镜下观察无外来异物 C.无异味

D.具有产品应有的形态

27.食品产品标准中某限量指标规定为“—”,则该指标的规定为()。(C)A.不得检出 B.限量值为0 C.不作规定

D.以上说法均错误

28.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热杀菌后,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非致病性微生物的状态叫作商业无菌。(B)A.也不含有任何的

B.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 C.但可以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 D.但可以含有少量的

2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的标准。(B)

A.推荐执行 B.强制执行 C.自愿执行 D.参考执行

30.()结果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A)

A.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B.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C.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D.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31.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B)A.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 B.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C.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D.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2.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协会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向()报告。(A)

A.卫生行政部门 B.质量监督部门 C.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D.农业行政部门

33.下列日期的标示方式中,形式不规范的是()。(D)

A.2010年3月12日 B.20100312 C.12日3月2010年 D.03/12/2010

34.下列各项,不需要在配料表中标示相关配料具体含量的是()。(C)

A.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或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 成分

B.食品的标签上特别强调一种或多种配料或成分的含量较低时 C.仅在食品名称中提及的某种配料

D.食品的标签上特别强调一种或多种配料或成分的含量无时

35.当某种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且其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时,不需要在配料表中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C)A.15% B.20% C.25% D.30%

36.关于食品标签上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下列表述是错误的是()。(C)

A.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通常是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规定的食品名称或食品分类名称

B.若标准中规定的食品名称或食品分类名称有多个时,可选择其中的任意一个,或不引起歧义的等效的名称

C.为了不使消费者误解或混淆食品的真实属性、物理状态或制作方法,不可以在食品名称前或后附加相应的词或短语,如干燥的、浓缩的 D.在没有标准规定的情况下,应使用能够帮助消费者理解食品真实属性的常用名称或通俗名称

37.下列赠送装或促销装预包装食品净含量的标示方法,不正确的是()。(D)

A.净含量500克、赠送50克 B.净含量500+50克

C.净含量550克(含赠送50克)D.净含量500克(不含赠品)

38.下列属于我国需要按照污染物管理的物质是()。(D)

A.锌 B.铜 C.铁 D.铅

39.食品中污染物定义,是指食品在从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和兽医用药)、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直至食用等过程中产生的或由环境污染带入的、()的化学性危害物质。(C)A.天然存在 B.人为添加 C.非有意加入 D.非法添加

40.生产婴幼儿配方食品时,在()方面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A)A.使用的生鲜乳 B.产品配方 C.运输车辆 D.产品外包装

41.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应当向()注册。(C)

A.国家质检总局 B.国家工商总局

C.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国家工商行政管理中心

42.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时,不允许的做法是()。(B)

A.不同企业不得以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B.同一企业不得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C.同一企业不得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D.不同企业不得生产同一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43.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应当对其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B)A.生产负责人 B.备案人 C.企业法人 D.企业授权人

44.不属于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公布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目录的是()。(D)A.保健食品

B.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C.婴幼儿配方乳粉 D.速冻食品

45.()卫生行政、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A)

A.省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政府

46.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医疗机构发现其接收的病人属于食源性疾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应当及时通报()。(B)A.上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47.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A)A.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质量监督部门 C.农业行政部门

D.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8.()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并依据有关规定公布检验结果,不得免检。(B)

A.国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国家工商总局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49.食品检验机构名录由()与认证认可的机构共同公布。(D)A.农业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以上都是

50.国家规定用()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C)A.逐个检测法 B.随机检测法 C.快速检测法 D.出厂检测法

51.()对进出口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C)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B.国家卫生计生委

C.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 D.海关稽查处

52.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应当经()注册。(B)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B.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海关稽查处

53.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建立食品、食品添加剂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D)A.经销商 B.零售商 C.批发商 D.进口商

54.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其出口食品符合()。(C)A.出口国标准 B.国际标准 C.进口国标准 D.行业标准

55.()应当收集、汇总下列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机构和企业。(A)

A.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 B.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海关稽查处

56.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由()制定。(D)A.各级人民政府自行制定 B.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 D.国务院组织制定

5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事故举报,应当立即向()通报。(C)A.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 B.上级地方人民政府

C.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国务院

58.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发现()信息,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B)

A.生产企业偷税漏税污染 B.与食品安全相关 C.工业污染

D.食品生产企业停产

5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未及时发现食品安全系统性风险,未及时消除监督管理区域内的食品安全隐患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对()进行责任约谈。(C)A.当事人 B.直接责任人 C.主要负责人 D.管理人员

60.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调查处理信息和国务院确定需要统一公布的其他信息由()统一发布。(B)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国家工商总局 D.国家新闻发布部门

6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统一公布本法相关信息时,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由上级主管部门立即报告给()。(C)A.上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国家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6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权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B)A.卫生行政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税务行政部门

63.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公章,并有检验人的签名或者盖章。(C)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食品检验机构 D.工商管理机构

64.委托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检验费用由()负责。(C)A.生产厂商 B.经营者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样品提供者

65.发现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进口食品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通报。(B)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B.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C.国家卫生行政 D.国家工商行政管理

66.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的中文标签上无须标明的是()。(D)A.原产地

B.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C.中文名称 D.执行标准

67.进口商应当建立食品、食品添加剂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应是()。(B)A.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三个月 B.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 C.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一年 D.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二年

68.不需要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实施信用管理,建立信用记录,并依法向社会公布的是()。(D)

A.进出口食品的进口商 B.进出口食品的出口商 C.出口食品生产企业 D.进口食品的经营者

69.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采取(),防止事故扩大。(D)A.召回产品 B.停止销售 C.停止生产 D.以上都对

70.新《食品安全法》规定,调查食品安全事故,除了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还应当查明()的责任。(D)

A.有关监督管理部门

B.有关认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C.有关食品检验机构 D.以上全部都是

7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会同同级()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D)A.卫生行政部门 B.质量监督部门 C.农业行政部门 D.以上都正确

72.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接到报告的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向()报告。(C)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上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73.医疗机构发现其接收的病人属于食源性疾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将相关信息向()报告。(B)

A.上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74.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A)

A.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质量监督部门 C.农业行政部门

D.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75.()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A)A.食品安全事故调查部门 B.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76.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部门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方式和频次,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的根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A.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 B.风险评估结果 C.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D.食品安全状况

77.不参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的部门是()。(D)A.本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本级质量监督部门 C.本级农业行政部门 D.本级卫生行政部门

7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部门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采取()措施,对生产经营者遵守本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D)A.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B.对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C.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D.以上都是

79.对抽查检测结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依照()进行检验。(B)A.行业标准规定

B.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 C.国家标准规定 D.国际标准规定

8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保证食品安全,依法向社会公布并实时更新。(D)A.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B.食品生产经营者记录许可颁发情况 C.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结果 D.以上都是

81.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通报()。(D)A.投资主管部门 B.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C.有关的金融机构 D.以上都是

82.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应当纳入()。(C)A.食品生产企业黑名单

B.食品生产企业重点监控名单

C.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D.不受欢迎食品生产企业名单

83.()发现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以及不规范执法行为的,可以向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或者监察机关投诉、举报。(D)A.食品生产经营者 B.食品行业协会 C.消费者协会 D.以上都是

84.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应当做到(),避免误导消费者和社会舆论。(D)A.准确 B.及时

C.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 D.以上全是

85.()应当相互通报获知的食品安全信息。(D)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监督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以上全是

86.生产婴幼儿配方食品使用的生鲜乳、辅料等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应当符合(),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D)A.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C.行政法规的规定 D.以上都是 8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执法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专业知识与执法能力等的培训,并组织考核。不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的,应做出()。(B)A.记过处理

B.不得从事食品安全执法工作的处理 C.通报处理 D.开除公职

8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应当公布本部门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电话,其目的是()。(D)A.接受咨询 B.接受投诉 C.接受举报 D.以上都是

89.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需要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的,在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作为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的依据。(A)

A.食品中有害物质的临时限量值和临时检验方法 B.行业标准 C.生产标准 D.国际标准

90.保健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应当将下列()作为监督管理的重点。(D)A.添加行为

B.按照注册或者备案的技术要求组织生产的情况 C.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 D.以上都是

91.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D)

A.鲜奶运输过程 B.鲜奶杀菌过程 C.成品灌装过程 D.以上全部正确

92.生产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其他专供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企业,应当向()提交自查报告。(B)A.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协会 93.以下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不得免检 B.进行抽样检验,可以购买抽取的样品

C.委托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支付相关费用 D.不得向食品生产经营者收取检验费和其他费用

94.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负责制,由()负责。(B)A.工商管理部门 B.食品检验机构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卫生管理部门

95.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自收到检验结论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提出复检申请。(B)

A.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实施抽样检验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质量监督部门

96.食品安全检测采用的方法是()。(B)A.物理检测法 B.快速检测法 C.化学检测法 D.生物检测法

97.食品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等组织、消费者需要委托食品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由()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A)A.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工商行政管理局

98.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相关标准进行审查,认为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符合食安法的规定。(B)A.决定直接适用国际标准

B.决定暂予适用,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C.决定直接适用相关国家标准 D.决定适用我国行业标准

99.境外出口商、境外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向我国出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符合()的要求。(D)A.食品安全法

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C.行政法规的规定 D.以上都是

100.发现进口食品有()情形的,进口商应当立即停止进口。(A)A.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B.产品标签模糊不清的 C.不符合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D.以上都是

101.()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时需要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D)A.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出口商

B.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出口商的代理商 C.进口食品的进口商 D.以上都是

102.预包装食品在()的情况下不得进口。(D)A.没有中文标签 B.没有中文说明书

C.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 D.以上都正确

103.()应当收集、汇总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机构和企业。(A)A.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 B.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国家卫生行政部门 D.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0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会同同级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进行调查处理,下列措施正确的是()。(D)A.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 B.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C.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相关产品,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D.以上都正确

105.非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中的()。(D)A.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B.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C.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

D.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

106.下列生产经营中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是()。(D)A.从事食品生产 B.从事食品销售 C.从事餐饮服务

D.从事销售食用农产品

107.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应当在()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A)A.技术 B.资金 C.能力 D.生产工艺

108.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根据()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进行修订。(B)A.技术可行性 B.技术必要性 C.技术创新性 D.食品安全工艺

109.生产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的要求。(D)A.企业利益 B.推荐性标准

C.食品安全行业标准 D.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110.根据食品安全法,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相关产品()的监督管理。(D)A.经营情况 B.产品服务 C.生产情况 D.生产活动

111.国家应当建立()。(A)A.食品安全全程追溯 B.食品安全半程追溯

C.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追溯 D.责任追溯

112.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等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的()机制。(A)

A.全程追溯协作 B.根源追溯 C.协同合作 D.监管监督 11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食品()和连锁经营、配送。(A)A.规模化生产 B.差异化生产 C.专业化生产 D.单一化生产

11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食品规模化生产和()。(C)A.连锁经营 B.连锁配送

C.连锁经营、配送 D.直营、配送

115.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当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本企业的()全面负责。(C)A.员工人身安全 B.企业固定资产 C.食品安全工作 D.食品质量

116.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A)A.健康 B.保险 C.安全作业 D.卫生

117.从事接触()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A)A.直接入口 B.间接入口 C.食品相关产品 D.食品添加剂

118.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原料采购、原料验收、投料等()控制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A)A.原料 B.半成品 C.成品 D.食品源头

119.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D)A.运输控制 B.交付控制 C.销售渠道控制 D.运输和交付控制

120.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进行检查评价。(D)A.食品保质期 B.食品包装 C.食品生产器械 D.食品安全状况

121.食品生产经营者发现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B)A.继续进行 B.立即停止

C.在一日内停止

D.在三日内停止

122.国家鼓励()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C)A.食品生产企业 B.食品经营企业 C.食品生产经营企业 D.餐饮服务单位

123.食品安全法中预包装食品是指()。(D)A.预先定量包装 B.制作在包装材料中 C.制作在包装容器中 D.以上都是

124.未按规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罚。(D)A.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B.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C.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D.以上都是

125.对食品作虚假宣传且情节严重的,由()决定暂停销售该食品,并向社会公布。(B)A.县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26.食品检验机构(),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B)

A.当事人对检验结果存在异议 B.出具虚假检验报告

C.在规定时限内未能完成检验工作 D.检验结果与其他检验机构的结果不同

127.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B)A.3年 B.5年 C.10年 D.终身

128.食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年内累计()因违反本法规定受到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以外处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B)A.2次 B.3次 C.4次 D.5次

129.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未取得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活动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做出()。(D)A.没收违法所得

B.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C.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D.以上都正确

130.以下情况,会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发生事故的单位责令停业,没收违法所得的是()。(A)

A.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B.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的 C.造成严重后果的 D.以上都包括

13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发现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案件移送至()。(A)A.公安机关

B.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卫生行政

132.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作出调整。(C)A.企业管理体制 B.公司管理体制

C.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D.经济体制

133.生产经营者不得生产经营的食品有()。(D)A.被包装材料污染的 B.被容器污染的 C.被运输工具污染的 D.以上都包括

134.食品洗涤剂和消毒剂的用途有()。(D)A.直接用于洗涤或消毒食品、餐具、饮具 B.洗涤或消毒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具、设备 C.洗涤或消毒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 D.以上都正确

135.以下终身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员有()。(D)A.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受到刑事处罚

B.因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C.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 D.以上都包含

136.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是()。(C)A.洗涤剂 B.消毒剂 C.防腐剂 D.干燥剂

137.生产经营者不得生产经营()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D)A.农药残留 B.生物毒素 C.重金属 D.以上都包括

138.食品检验实行()负责制。(D)A.食品检验机构 B.检验人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

139.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应当向()备案。(B)A.卫生部门

B.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 C.工商行政部门

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40.食品广告的内容应符合()。(D)A.真实 B.合法

C.不得夸张虚假 D.以上全正确

141.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的洗涤剂和消毒剂应当符合的标准是()。(D)A.对婴幼儿无害 B.对老人无害 C.对成人无害

D.对人体安全,无害

142.在中国境内市场销售的进口食品,必须使用()标识。(B)A.英文 B.中文 C.法文 D.拼音标识

143.对于确认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按规定主动召回的,有关监督部门应当()。(C)A.当众销毁 B.要求召回 C.责令召回 D.要求销毁

144.食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的原料生产加工食品。(D)A.过期变质 B.陈化回收 C.非食用 D.以上都包括

145.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C)A.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B.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求 C.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 D.消费者要求

146.当()出现不安全时,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应当立即采取措施。(B)

A.食品生产设备 B.食品添加剂

C.食品重量 D.食品包装 147.需要制定、修订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其主体单位是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A)

A.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国务院司法部门

C.国务院民政部门 D.国务院水利部门

148.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得出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不安全结论时,消费者首要措施是()。(A)A.停止食用或者使用 B.去医院检查 C.向政府报告 D.向企业索赔

149.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根据()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A)

A.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B.食品安全风险检测结果 C.食品安全国际环境 D.食品安全民众舆情

150.对经综合分析表明可能具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并向()公布(C)A.公众公布 B.公民公布 C.社会公布 D.企业公布

15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必要时,应当就()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进行交流沟通。(C)A.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B.食品安全风险检测结果 C.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 D.食品安全国际环境

15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检验机构、认证机构、食品行业协会和()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进行交流沟通。(D)A.消费者以及消费者协会 B.消费者以及新闻媒体 C.消费者协会以及新闻杂志 D.消费者协会以及新闻媒体

153.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应当以保障()为宗旨。(B)A.企业盈利 B.公众身体健康 C.国家税收 D.社会安定

154.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和()。(B)A.公开透明 B.安全可靠 C.逻辑严谨 D.客观公正

155.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包括()。(B)A.与食品销量有关的质量要求 B.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C.与食品销量有关的设计要求 D.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设计要求

156.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对其他标准的规定是()。(A)A.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 B.企业根据需要制定补充性标准 C.行业协会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D.科研机构可以指定专家标准

157.食品安全标准中规定禁止使用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等污染物质危害身体健康。(B)

A.致病性微生物、钙铁锌金属元素、农药残留、生物毒素 B.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 C.钙铁锌金属元素、兽药残留、垃圾分解物、生物毒素 D.钙铁锌金属元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元素

158.食品安全标准对添加剂的要求不包括()。(A)A.品牌 B.品种 C.使用范围 D.用量

159.屠宰畜、禽的检验规程与()有关。(A)A.农业行政部门

B.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国务院审计部门

D.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

160.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与食品安全有关的()。(A)A.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B.食品检验方法与流程 C.食品查询方法与规程 D.食品查询方法与流程

1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C)A.国家标准流程 B.国家标准规格 C.国家标准编号 D.国家标准文号

161.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并广泛听取意见。(C)A.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商用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B.食品安全风险检验结果、商用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C.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D.食品安全风险检验结果、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1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审查通过。(A)A.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 B.食品安全审查人大会

C.食品安全常驻专家组 D.食品安全方面的中科院院士

1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生物、环境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国务院()、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的代表组成,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等进行审查。(D)A.工商部门 B.审计部门 C.水利部门 D.有关部门

165.对地方特色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进行()。(A)A.备案 B.考核 C.审批 D.研究

166.《食品安全法》中,针对地方特色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可以执行()标准。(B)A.企业

B.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C.行业协会制定 D.无标准

167.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制定和备案的食品安全的(),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B)A.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B.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专家标准 C.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专家标准 D.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168.对食品安全标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给予指导、解答。(B)A.乡级 B.县级 C.市级 D.省级

169.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分别对食品安全的()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B)A.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B.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C.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D.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170.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场所和()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D)A.食品清洁、包装、运输 B.食品加工、清洁、包装 C.食品清洁、贮存、运输 D.食品加工、包装、贮存

171.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交叉污染。(D)A.半成品与成品 B.半成品与原料 C.原料与废料 D.原料与成品

172.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D)A.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B.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 C.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D.以上全是

173.《食品安全法》中规定明确规定食品被()污染后不能使用。(D)A.生物毒素 B.农药残留 C.放射物残留 D.以上全是

174.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制作时要遵守()的原则。(D)A.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B.内容应当真实,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相一致 C.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D.以上都正确

175.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需要取得许可。(A)A.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销售食用农产品 B.食品经营、饭店经营、小摊贩、销售食品添加剂 C.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小摊贩、销售食品添加剂 D.食品经营、饭店经营、餐饮服务、销售食用农产品

176.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达到()要求。(C)A.量大,无毒 B.味美,无害 C.卫生,无毒 D.色香,无害

177.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具体管理办法由()政府制定。(B)A.国务院、省、自治区 B.省、自治区、直辖市 C.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县 D.直辖市、自治县、镇

178.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应当向()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C)A.国务院工商行政部门 B.省级工商行政部门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179.申请许可证的企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准予许可并公布;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相关部门()。(D)A.通报批评并书面说明理由 B.通报批评并电话通知理由 C.不予许可并电话通知理由 D.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180.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材料。(B)A.市场评估 B.安全性评估 C.环境评估 D.经济评估

181.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由()制定、公布。(D)A.国务院工商行政部门会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 B.国务院工商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82.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这个标准包括()。(D)A.大量的员工 B.超大的经营场所 C.充足的资金

D.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

18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A)A.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B.汽车配件生产 C.办公用品生产 D.服装批发生产

184.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关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有关安全信息的公布应该遵守()。(A)

A.《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185.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是()。(D)A.超市 B.工厂

C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D 食品生产经营者

186.新《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负责。(C)A.经济建设 B.公共安全

C.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D.安全体制建设

187.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国家()规定的职责,承担有关食品安全工作。(D)A.省级政府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市级政府部门 D.国务院

188.新《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下列()的规定。确定本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A)A.国务院

B.省级直属部门 C.市级直属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189.()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对本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评议、考核。(C)A.省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县级以上 D.乡镇级以上

190.新《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A)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工商管理部门 C.卫生部门 D.农业部门

191.()应当引导和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A)A.食品行业协会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 C.国务院 D.卫生部

192.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鼓励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普及工作,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强以下()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C)A.执法者 B.政府部门 C.消费者 D.食品生产者

193.国家鼓励和支持()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规范。(A)A.食品生产经营者 B.食品消费者 C.生产企业负责人 D.餐饮企业负责人

194.()有权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A)A.任何组织或者个人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195.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A)A.制定、实施 B.颁发 C.整理 D.建议

196.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技术机构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数据(),并按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监测方案的要求报送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C)A.标准 B.规范

C.真实、准确 D.合规、统一

197.下列选项中,不应当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是()。(D)A.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因素的

B.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 D.生产企业生产销售食品

198.()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不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并提供风险来源、相关检验数据和结论等信息、资料。(D)

A.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C.农业行政部门 D.外交部

199.国务院()和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等信息。(A)A.卫生行政部门 B.外交行政部门 C.省级行政部门 D.市级行政部门

200.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职责由()来制定。(A)A.国务院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多项选择题(150题)

1.食品安全工作实行(),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ABCD)A.预防为主 B.风险管理 C.全程控制 D.社会共治

2.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现行的()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ABCD)A.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B.食品卫生标准 C.食品质量标准

D.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

3.《食药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开展()等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切实落实食品安全首负责任。(ABCD)A.食品生产 B.食品销售 C.餐饮服务 D.食品加工

4.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的内容有()。(ABCD)

A.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B.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C.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D.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5.食品生产车间通常可划分()区。(ACD)A.清洁区 B.休息区 C.准清洁区 D.一般工作区

6.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ACD)

A.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 B.患有高血压疾病的人员

C.患有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的人员 D.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的人员

7.在下列情况中,可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是()。(ABCD)A.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B.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C.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D.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8.下列与微生物控制和食品腐败变质相关的指标有()。(CD)A.氨基酸态氮 B.铅 C.水分 D.过氧化值

9.进口面包必须符合的标准有()。(ABD)A.《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B.《糕点面包》(GB7099-2015)C.《糕点通则》(GB/T20977-2007)

D.《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

10.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主要有()。(ABCD)A.施用农药后直接污染食用作物

B.农药通过对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而间接污染食品 C.通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造成污染

D.饲料中的残留农药转入畜禽类食品造成污染

11.食品生产者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遵循()基本原则。(ABCD)A.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B.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C.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D.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12.下列()属于我国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范畴。(ABC)A.澄清剂 B.脱模剂 C.助滤剂 D.防腐剂

13.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包括()。(ABCD)A.无乳糖婴儿配方食品 B.母乳营养补充剂

C.无苯丙氨酸婴儿配方食品 D.乳蛋白深度水解婴儿配方食品

14.《食品安全法》规定,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

34(BC)A.依法履职 B.科学合理 C.安全可靠 D.保证民生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BCD)

A.生产企业应严格食品安全生产过程管理,降低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 B.对于非预包装食品,企业可以通过生产经营操作规范以及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等措施进行质量安全控制

C.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生产,使其产品符合《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要求

D.对标准未涵盖的其他食源性致病菌,或未制定致病菌限量值的食品类别,食品生产者应当采取控制措施,使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16.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注册时,应当提交()材料。(AB)

A.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说明书

B.表明产品安全性、营养充足性和特殊医学用途临床效果的材料 C.商标说明书 D.包装材质说明书

17.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注册时,应当提交()材料。(AB)A.配方研发报告

B.其他表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材料 C.商标

D.包装材质说明

18.新《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应当对其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ABCD)A.保健食品

B.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C.婴幼儿配方乳粉 D.以上均正确

19.生产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其他专供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企业应当符合()等要求。(ABCD)

A.应当按照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建立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B.定期对该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查,保证其有效运行

C.定期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自查报告 D.以上均正确

20.关于抽样检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CD)

A.抽样检验机构依据有关规定公布检验结果,不得免检 B.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

C.委托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D.抽检检验不得向食品生产经营者收取检验费和其他费用

21.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提出复检申请,由受理复检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公布的复检机构名录中随机确定复检机构进行复检。复检机构名录需由()等部门共同公布。(ABCD)

A.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农业行政部门

22.新《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符合()等要求。(ABCD)

A.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B.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

C.应当按照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要求随附合格证明材料 D.以上各项都正确

2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等部门有权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BD)A.卫生行政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工商行政部门 D.质量监督部门

24.()应当按照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建立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该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查,保证其有效运行,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自查报告。(ABCD)A.生产保健食品企业

B.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企业 C.婴幼儿配方食品企业

D.其他专供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企业

25.检验人应当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做到()。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报告。(AC)A.客观 B.公平C.公正 D.合理

26.除了进口的食品还有()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AD)A.进口食品添加剂 B.进口产品包装 C.进口食品运输设备

D.进口食品相关产品

27.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对()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当公开。(ABD)A.进口食品

B.进口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C.进口食品生产设备 D.进口食品相关产品

28.发现进口食品在()等情况下,进口商应当立即停止进口,并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召回。(BC)A.产品标签不清

B.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C.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D.产品产地标识不清

29.在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时()应当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ABD)A.境外出口商

B.境外出口商代理商 C.进口食品承运商 D.进口食品的进口商

30.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等标识。(ABC)A.中文说明书 B.中文标签 C.说明书

D.产品生产工艺

31.()的预包装食品不得进口。(ABC)A.没有中文标签 B.没有中文说明书

C.标签、说明书不符合规定 D.没有标明产品制作工艺

32.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对()等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建立信用记录,并依法向社会公布(ABC)。A.进出口食品的进口商 B.进出口食品出口商 C.出口食品生产企业 D.进口食品的承运商

3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ABCD)A.有关法律

B.法规的规定

C.上级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D.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

34.不属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制定的方案,来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有()(ABD)。A.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B.产品召回制度

C.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D.产品生产过程控制

35.调查食品安全事故,应当坚持()原则。(AB)A.实事求是 B.尊重科学 C.及时准确 D.公正客观

36.根据新《食品安全法》第七章要求,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经营者),应当采取()等措施。(ACD)

A.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B.及时向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C.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D.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采取()等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ACD)

A.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救治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 B.拘役食品生产经营第一责任人

C.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

D.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38.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针对食品安全事故调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D)A.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B.调查食品安全事故,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D.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9.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上报时()。(ABC)A.隐瞒 B.谎报 C.缓报 D.夸大

40.《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商应当建立食品、食品添加剂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食品添加剂的()等信息。(BCD)A.出入境路线及运输配送使用工具 B.生产或者进口批号、保质期

C.境外出口商和购货者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交货日期 D.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

41.公安机关在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依法应当追究行政责任的,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至()。(ABC)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质量监督部门 C.监察机关 D.公安机关

42.消费者通过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购买食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要求赔偿。AB A.入网食品经营者 B.食品生产者 C.食品从业人员 D.消费者

43.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雇佣()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AC)A.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人员 B.已取得健康证明的人员

C.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 D.没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

4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ABCD)A.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 B.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C.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D.食品的贮存和运输

45.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ABCD)A.食品安全标准 B.食品生产安全标准 C.食品安全法 D.其他法律法规

46.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规定的职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A B)A.《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B.国务院相关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47.食品生产经营者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应采取()先进措施。(BD)A.加强生产量 B.采用先进技术 C.增多劳动人数 D.制定先进管理规范

48.()有权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ABCD)A.社会公益组织 B.任何组织 C.个人

D.生产企业组织

49.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进行监测。(ABC)A.食源性疾病 B.食品污染

C.食品中的有害因素 D.食品生产企业

50.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技术机构应当根据()开展监测工作。(AB)A.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B.监测方案 C.国务院规定 D.群众反映情况

5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人员有权进入()采集样品、收集相关数据。(BCD)A.国务院直属重点实验室

B.相关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场所 C.食品生产经营场所 D.食品流通运输场所

52.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成立由()方面的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ABCD)A.医学、农业 B.食品、营养 C.生物、环境 D.以上都是

53.下列情形,应当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是()。(ABC)A.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

B.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C.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D.大米加工厂生产的食品原料

54.国务院()等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AB)A.卫生行政部门 B.农业行政部门 C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55.以下情形,应当及时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通报评估结果的是()。(ABC)

A.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因素的

B.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 D.农业部新发布的玉米品种

56.食品安全法规定相关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不在规定范围内的是()。(ACD)A.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57.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当()得出不安全结论的,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及相关部门应当立即采取措施。ABC A.食品 B.食品添加剂

C.食品相关产品 D.食品包装产品

58.对经综合分析表明可能具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BD)A.惩罚相关公司机构 B.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 C.向下级行政单位通告 D.向社会公布

5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等,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进行交流沟通。(ABCD)A.食品生产经营者 B.食品检验机构 C.认证机构 D.食品行业协会

60.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等污染物质的限量规定。(ABCD)A.致病性微生物 B.农药残留 C.兽药残留 D.生物毒素

61.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的要求。(BCD)A.成分表 B.标签 C.标志 D.说明书

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部门制定、公布。(BD)A.国务院工商行政部门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D.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63.屠宰畜、禽的检验规程由国务院()部门制定。(BC)A.国务院工商行政部门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D.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由()组成。(ABCD)A.国务院有关部门 B.食品行业协会

C.消费者协会的代表 D.各方面的专家

65.对地方特色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ABC)A.省 B.自治区 C.直辖市 D.自治县

66.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制定和备案的(),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ABD)A.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B.企业标准

C.国际标准

D.地方标准

67.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对食品安全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并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BD)A.筛选 B.收集 C.判断 D.汇总

68.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等部门,分别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ACD)A.质量监督部门 B.交通行政部门 C.农业行政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69.食品生产经营安全标准中规定,企业应具有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有相应的()等设备或者设施。(ABCD)A.消毒 B.更衣 C.盥洗 D.采光

70.食品生产经营安全标准中规定,企业应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交叉污染。(AB)

A.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 B.原料与成品

C.水产品与鸡鸭鹅 D.防腐剂和半成品

71.食品生产经营安全标准中规定,()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BC)A.筷子 B.餐具 C.饮具 D.勺子

72.食品生产经营安全标准中规定,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的包装材料、餐具、饮具和容器。(BC)A.爽口 B.无毒 C.清洁 D.舒服

73.《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被()等污染的物质。(ABCD)A.致病性微生物 B.农药残留 C.兽药残留 D.生物毒素

74.《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禁止使用()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ABC)A.病死 B.毒死 C.死因不明 D.摔死

75.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CD)A.营业收入 B.人数

C.生产经营规模 D.条件

76.《食品安全法》中规定利用(),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ABC)

A.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 B.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C.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 D.新型机器设备

77.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业务需要依法取得许可。(ABC)A.食品生产 B.食品销售 C.餐饮服务

D.销售食用农产品

7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部门根据()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方式和频次,实施风险分级管理。(ABD)A.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 B.风险评估结果 C.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D.食品安全状况

7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ABC)A.本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B.本级质量监督

C.本级农业行政 D.本级卫生行政

8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部门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采取下列()等措施,对生产经营者遵守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ABCD)A.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B.对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C.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D.查封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81.对抽查检测结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进行检验。关于检验依据,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CD)A.行业标准规定

B.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 C.国家标准规定 D.国际标准规定

8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等措施保证食品安全,并依法向社会公布并实时更新。(ABCD)A.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B.食品生产经营者许可颁发情况 C.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结果 D.食品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查处情况

83.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通报()。(ABC)A.投资主管部门 B.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C.有关的金融机构 D.卫生行政部门

84.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会记录在案,下列关于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的描述错误的是()。(ABD)A.纳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黑名单

B.纳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重点监控名单 C.纳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D.纳入不受欢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名单

85.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量监督等部门或者监察机关在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进行核实,并将经核实的情况向有关部门通报。有关部门不包括的是()。(ACD)A.卫生行政部门

B.食品安全执法人员所在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公安机关

86.()有权查封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AD)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部门 B.行业协会 C.消费者协会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监督部门

87.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产品配方及标签等事项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备案,关于备案的部门,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CD)A.质量监督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卫生行政部门

8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应当公布本部门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电话,目的是()。(ABC)A.接受咨询 B.接受投诉 C.接受举报 D.接受信访

8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部门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采取(),对生产经营者遵守本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ABCD)A.查阅、复制有关合同

B.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C.对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D.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90.()生产企业应当按照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建立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该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查,保证其有效运行,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自查报告。(ABCD)A.保健食品

B.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C.婴幼儿配方食品

D.其他专供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91.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不包括()。(ABCD)A.奶源地的选择 B.鲜奶的运输过程 C.成品的运输过程 D.成品的销售过程

92.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公布注册或者备案的()目录,并对获知的企业商业秘密予以保密。(ABC)

A.保健食品

B.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C.婴幼儿配方乳粉 D.非转基因食品

93.检验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规范对食品进行检验,要遵守()原则。(ABCD)A.尊重科学 B.恪守职业道德

C.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客观、公正 D.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报告

94.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自收到检验结论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提出复检申请。(BC)

A.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实施抽样检验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实施抽检的食药部门的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卫生行政部门

95.能作为食品安全检测采用的方法是()。(ABCD)A.理化检测法 B.快速检测法 C.化学检测法 D.生物检测法

96.关于食品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等组织、消费者需要委托相关机构对食品进行检验的说法,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CD)A.应当委托公安机关进行

B.应当委托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 C.应当委托卫生行政部门进行 D.应当委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

97.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随附合格证明材料。关于有关部门的表述,下列不正确的是()。(ACD)A.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中心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98.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对法律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该规定所指的有关部门不包括()。(ACD)A.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

99.发现下列情形,进口商应当立即停止进口食品的是()。(AB)A.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B.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C.出口国家发生禽流感疫情 D.不符合相关行业标准

100.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企业应当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ABD)A.境外出口商

B.境外出口商的代理商 C.进口食品的承运商 D.进口食品的进口商

101.已经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撤销其注册并公告的是()。(AB)A.提供虚假材料

B.因其自身的原因致使进口食品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C.进口商资质不完善

D.原代理商不再继续经营该食品

102.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收集、汇总下列()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机构和企业。(ABCD)

A.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食品实施检验检疫发现的食品安全信息 B.食品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等组织、消费者反映的进口食品安全信息 C.国际组织、境外政府机构发布的风险预警信息及其他食品安全信息 D.境外食品行业协会等组织、消费者反映的食品安全信息

103.食品添加剂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根据()及时修订。(BD)A.技术可行性 B.技术必要性 C.监管审查

D.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104.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AC)A.信息化手段采集生产经营信息 B.多元化手段采集生产经营信息 C.信息化手段留存生产经营信息 D.多元化手段留存生产经营信息

105.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随机实施()并公布考核情况。(ABC)A.监督

B.抽查 C.考核 D.管理

106.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ABC)

A.原料采购 B.原料验收 C.投料 D.原料回收

107.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使用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BD)

A.企业自行制定的标准 B.食品安全标准 C.市场需求 D.国家有关规定

10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CD)A.违法追责 B.培训考核 C.监督管理 D.指导

109.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并保存相关凭证。(ACD)

A.名称、规格、数量 B.生产地址

C.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 D.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110.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如实记录食品的()等信息。(ABCD)A.名称 B.规格 C.数量 D.生产日期

111.下列()的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ABD)A.食品

B.食品添加剂 C.食品包装 D.食品相关产品

112.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等文件。(BCD)A.供货者的营业执照 B.供货者的许可证

C.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 D.其他合格证明

113.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检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以下()等信息。(ABCD)

A.保质期 B.进货日期 C.供货者名称 D.供货者地址

114.《食品安全法》倡导餐饮服务提供者公开和公示()等信息。(BCD)A.公开配方配料 B.公开加工过程 C.公示食品原料 D.公示食品原料来源

115.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定期清洗、校验()等项目。(BD)A.食品生产设备 B.保温设施 C.存放容器 D.冷藏、冷冻设施

116.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应当严格遵守()。(ABC)A.法律 B.法规

C.食品安全标准 D.职业道德

117.食品添加剂生产者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如实记录食品的以下()等信息以及生产日期。(ABC)A.名称 B.规格 C.数量 D.生产地址

118.食品添加剂生产者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关于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D)

A.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三个月 B.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 C.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下载质检总局关于实施食品安全法若干问题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质检总局关于实施食品安全法若干问题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质检总局关于实施新修订的《特种设备目录》若干问题的意见

    质检总局关于实施新修订的《特种设备目录》若干问题的意见(国质检特〔2014〕679号) 2014-12-3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

    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简答题

    食品安全法简答题 简答题 一、在什么情况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答:1、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2、为确......

    宣讲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宣讲《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温家宝总理于2009年7月20日签署了第557号国务院令,公布《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下面从三个方面就《条例》......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摘要

    注:如果版面排不下请排红色字体内容 (已校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摘要 第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精选合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已经2009年7月8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

    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情况(xiexiebang推荐)

    吉安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关于《食品安全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的贯彻执行,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人民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履行食品安全......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情况汇报

    崇义县质监局关于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情况自查报告 (二〇一〇年三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