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撰写新闻报道及调研文章
如何撰写新闻报道及调研文章
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写很多的书面材料,其中新闻报道及调研文章就属于这一类,那么如何写好这类文章呢?下面我将详细的介绍一下。
所谓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字面意思上我们可以看出新闻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新”,除此之外它还有“实、真、强、短”这四个特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新闻的核心部分,所以要想写好新闻报道,就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五点。
新闻报道的“新”主要体现在时效性上,也就是说新闻必须是在第一时间发生的,内容也必须是新鲜的。如果不“新”的话,那么新闻的价值将会大打折扣,传播的速度也将会减慢,读者更是会嗤之以鼻,完全不理睬,这样一来,新闻报道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说要想做好新闻报道就必须以身作则,用最快的速度抢占新闻先机,博取关注度。
新闻报道的“实”主要体现在用事实说话,我们都知道新闻不可以弄虚作假,也不可以胡编乱造,它必须是真实存在并且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才行,这也是新闻报道的立足点。假如新闻报道的内容不真实,将会对单位和个人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者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为了更好的体现新闻的“实“,我们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权威专家的观点及评论。
新闻报道的“真”主要体现在五大要素上面,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描述的要准确无误,客观真实,类似于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情况是不允许发生的。当然新闻报道的书写也并不能完全照搬新闻事实,它也需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必要的筛选,提炼是新闻报道所必须的。
新闻报道的“强”主要体现在针对性及指导性上,也就是说你选择的新闻事件要有真正的价值,语言表达要有精准度,提出的观点和方法要有的放矢,能够帮助人们真正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纸上谈兵,本末倒置。
新闻报道的“短“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短小精悍上,本来新闻就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载体,它的目的就是让众人都能够实现快速阅读,而如果篇幅过长,就很容易使人失去兴趣,尤其是在生活节奏比较快的今天。所以写新闻报道时一定要非常准确的抓住新闻事件的核心,力求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说了那么多新闻报道的要点,我们再来谈谈如何写好调研文章。要想写好调研文章,前期就要苦练基本功,不断的自我学习,不断的向他人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增强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再者调研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广,可能会有大量的数据,也可能会有大量的案例,所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讲到的是写调研文章的前期准备工作,那么到了动笔的时候又该从哪方面入手呢?第一就是要确定文章的题目,文章的题目可以直接表达出调研的结论;第二就是重点阐述调查的详细过程、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第三就是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第四就是对得出的结论,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这四部分就是写调研文章的一个总体思路,所以大家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要多加注意。
最后说一点,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调研文章,它们的输出都代表着我们的工作质量,请各位认真对待,争取以良好的方式维护司法局的形象。
第二篇:如何撰写税收调研文章
如何撰写税收调研文章(转贴)
一、如何选题
经常有人问,写什么样的调研文章容易被采用?最近领导在关注什么?这就是一个如何选题的问题。新闻讲究时效性,论文也讲究切合当前工作实际。税收科研调研的目的是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基层、服务税收实践,税收科研调研应选择热点、难点、焦点、重点问题。
何谓热点、难点、焦点、重点问题?
热点,就是新情况、新问题,即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税收标准化管理问题研究;税制改革问题研究;国地税信息共享问题研究;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国税工作的影响问题研究,等等。
难点,就是税收工作中困难较大的问题。如:如何通过推行能级管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如何提高纳税申报准确率;如何正确处理依法纳税与优化服务的关系,等等。
焦点,就是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去年起征点调整政策的落实问题;国地税所得税征收范围调整问题,等等。
重点,就是一定时期内对税收工作影响较大,有较强现实意义的问题。
热点、难点、焦点、重点有的是交叉的,热点问题可能也是难点问题,同时也很可能是当前工作的重点问题。
如何具体把握呢?具体来说,选题可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年的工作重点。通过阅读总局、省局领导的工作报告,可以了解当年税收工作重点和领导的工作思路。
(二)重大税收政策的调整。包括政策调整前的可行性研究,政策调整后的跟踪研究,研究新政策可操作性如何,执行中存在什么问题。
(三)总局、省局每年布置的重点课题。《税务研究》会刊登中国税务学会的研究课题;省局今后也将通过内部网站公布总局办公厅、总局科研所、中国税务学会、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和省局的重点课题。
(四)党委、政府作出的重大经济决策和全省的重大经济活动。
二、如何检索相关资料
(一)检索意义。
1、从较高层次来讲,检索资料是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避免无谓的重复劳动,避免重复研究。
2、从一般层次来讲,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受到启发,可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3、从较低层次来讲,则是较多地占有材料,用以说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提倡厚积薄发,就是多读书,多积累,多检索有关资料。
(二)检索方法。
1、权威杂志所登相关文章。如《税务研究》、《涉外税务》、《财政研究》、《财贸经济》、《经济研究资料》、《税收研究资料》、《研究报告》、《税收经济文摘》等。总结其中的不同观点和不同分析角度,判断其分析还有什么不足。
2、相关文章、著作及其所参考的文献。规范的期刊所载文章,一般都要求文尾列明主要参考文献。我们列明参考文章,说明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吸收或引用了其观点或素材。我们检索相关资料,可以按图索骥,读相关文章所引文章。但是,我们参考别人的资料时,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不能直接大段大段地引用,如果引用过多,或整段的引用,就有抄袭之嫌。应当用自己的话概括别人的观点,并
作适当的评析。
3、看一些有关问题的观点综述。“观点综述”信息量大,是了解不同观点的最好方法,其缺陷是只概要地介绍,没有分析过程,内容不够详细。
4、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特别是适用于查找国外资料以及我们较难获得的其他相关部门专业期刊。Google搜索网站提供的信息较多。
三、如何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来自第一线群众。研究问题,必须先调查情况,要深入基层,沉下身子,掌握有什么问题、原因何在、怎么解决。也即英文的三“W”:WTAT、WHY、HOW。
1、调查总是要找人了解情况。找对了人,你了解的情况就多、就准、就有用。一是找熟悉情况的人,最好是从事具体工作的骨干;二是找有主见、善于思考的人;三是找善于表达的人。
2、要带着问题下去调查。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资料、情况,你自己对这一问题有何见解、有何解决办法,这些办法是否可行,需要了解什么情况,你心里要有个数。脑袋空空,没有准备,在调查时就会有盲目性,可能了解不到撰写论文所需要的素材。
3、善于引导是进行调查的一项基本功。围绕课题涉及的问题询问、座谈,应当讲清调查的意图和目的,引导大家谈相关问题。要能引导座谈者,你自己首先就要对所调查的事情、问题有一个相对比较熟悉的了解。
4、调查也要注意防止一个倾向,就是带着观点去找材料。先入为主、以观点求材料,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有些人调查中了解的情况不利于说明自己的观点,甚至与自己的观点相左,于是就不采用调查所获取的素材。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与断章取义无异。因此,座谈会应当引导大家积极发言,启发大家的思路,引导大家介绍你所所需了解的情况和问题,尽可能把所调查的问题各个侧面都能启发别人谈清,但不可引导大家佐证自己的观点,以求调查所掌握的情况尽可能客观。
5、调查要与研究结合。有人把调查比作采花,把研究比作酿蜜。光采花、不酿蜜是懒惰的表现。在了解事物真相的基础上,找准问题及其原因、症结,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整理、鉴别、思考,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寻找和掌握其变化规律,使问题的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撰写调研文章的要求
(一)总体要求:
1、八要点:观点鲜明、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说理充分、资料详实、数据准确、文句流畅、对策可行。
2、四忌:
(1)忌空洞无物,废话套话。
(2)忌杂乱无章,缺乏条理。
(3)忌了无新意,照抄照搬。
(4)忌报告式,少用政治口号,如“三个到位”等。
(二)关于题目(准确、简明、醒目、规范)
1、准确。要能概括反映文章所写的内容。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不少文章,内容写得不错,文句流畅,说理也充分,但标题没有反映文章的内容。
2、简明。有的文章标题很长,很拗口,读者看了不舒服。标题既要把文章的内容概括清楚,又要力求简明扼要。
3、醒目。也即新颖。所谓新颖,就是不随大流,不是大路货,要能吸引人,尽可能让人读了标题就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题目令人耳目一新,可增强文章的趣味,好标题一下子就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注意,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
4、规范。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使标题过于花哨。专业期刊刊登的文章既要生动活泼,更要严谨规范。
(三)关于结构
1、结构合理:讲究协调和匀称美,各段落的篇幅应大致相当。
2、写法:
(1)一般三段论:现状与问题、成因、对策建议。
(2)分支节三段论。如关于增值税政策的几个问题,各问题又是三段论。
(3)分析时有选择地加入原则、关系、模式等方面的探讨。
(4)国外专业论文的一般格式:问题及研究结果的评价、研究过程、结语(结果及对结果的讨论)。
(四)关于篇幅
1、好文章不拘长短。长短应视投稿刊物而定。《税务研究》用长文章多,长显有份量。一般的期刊因受版面限制,篇幅过长的文章难上稿。
2、作文三阶段。一是写不长,落笔不能成文,觉得没什么可写,认为大家都知道,不值得一写,写不出或写不长。二是写不短。舍不得割弃,东拉西扯,过于噜嗦,稍有一些关联的东西都要写上,分不清主次,这样反而冲淡了主题。解决办法是压一段时间再改。三是取舍得当,该舍则舍,文笔简练,反复修改,做到披沙拣金,不致瑕瑜互见。编辑加一字嫌多,删一字嫌少。
3、裁缝论。编辑好比是裁缝,愿意删改,但帮作者添加内容则不情愿。所投稿件不宜过短,文章应当有内容,便于编辑删改。
(五)关于创新
文贵创新,创新是文章的生命线。大家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但要做到创新却不容易。那么,怎么才能使文章有新意呢?灵感是在过去自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不下功夫去收集、整理资料和总结分析,灵感是不会自己来的。具体来说,应特别重视三条:
1、不人云亦云。不轻易为他人意见所左右,要有怀疑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要做调研的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资料,注意发现新情况,思考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想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新思路。对别人研究过的问题,可以换一个与别人不同的角度或是新的角度去研究分析这个问题,发现新的内在关系。
2、积累思想火花。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成果很多,可谓年轻多产的经济学学者。他在介绍写作经验时特别强调积累思想火花。“反复思索一个问题,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这就是思想火花,尽管起初可能不连贯,但应及时记下,以防稍纵即逝。”文章有没有新意,就看你的文章有没有思想火花、有多少思想火花。想到山穷水尽后,便是柳暗花明时,那时便豁然开朗。
3、忌拾人牙慧,切忌抄袭。
(六)关于文章的理论深度
1、理论的作用。没有理论的文章就好似一杯白开水,读之无味。写文章好比泡茶,茶太淡则无味,茶太浓则苦涩。一篇文章,理论分析应当适度,既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过多,会因堆砌理论而枯燥,且因艰深而晦涩;过少,则又显肤浅,因缺乏理论深度而使文章没有份量。
2、提升理论层次的方法:(1)增加分析。如,分析原因、后果、危害、弊端、好处、可解决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不足。(2)进行概括总结,分析应当遵循的原则、应处理的关系。
3、注意几点。
(1)文章应避免仅对实践的简单白描。一定要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缺乏理论分析,分析不够透彻,就缺乏说服力。可通过“有利于”、“也便于”、“至少有以下好处”、“至少可以解决以下问题”等引导语展开分析。
(2)理论分析也要避免生搬硬套,应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注意深入浅出。不要把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性理论(如“经济决定税收”)讲出来,而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将基本的经济原理暗含于说理之中。
(3)忌大段引用常识性理论,避免乏味。
五、当前稿件主要缺陷的评析
1、选题不够慎重。
1)有的稿件与当前工作重心不相吻合,且说理不充分。有的文章揭露的阴暗面太多,且没有深刻的分析,没有分析深层次的问题,刊发出去就可能有负面影响。有不同观点可以,但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2)有的提法欠妥。如,集中征收的背景下,有人提出税收征管要“抓大放小”,这个提法就违背了依法治税要求应收尽收的原则;有人在谈到税收促进经济发展,涵养税源,提出对小税源要“先放后管再规范”,也可能使人产生误解,认为对小税源就可放松管理,与我们“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的大原则不符。
3)有的文章刊发后可能给当地工作带来被动,也不宜刊用。
2、说理不够充分。写论文,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为了说服别人,就应当用数据说话,增强说服力。不少同志未作深入调研,稿件所调查的内容不够翔实,资料不丰富,真正有感而发的少。不少文章存在问题表层化的毛病,只是罗列一些无足轻重的鸡毛蒜皮小事,没有对问题进行概括,没有剖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或根源。
3、对策缺少实招。不少来稿没有很好的对策建议,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假、大、空。泛泛而谈的多,措施不具体,对策多为一些空话、大话,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增强意识,加强协调,健全制度,纳税评估,税务稽查”。
2)办法旧。建议缺乏新意,都是一些老办法,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3)太超前。所提建议有的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
4)经验总结不够。总结本地特色做法的稿件相对不多。
下面介绍几种文体的用稿要求:
1、论坛。观点新、紧扣税收热点问题的文章容易上稿。研究比较重大的问题,内容相对要求全面,有一定的份量。税制建设方面,可阐述各税种或其某几个方面的政策设计或完善建设。具体税收政策的分析,如问题、成因、对策建议。
2、工作研究。题材涉及征收、管理、稽查、行政等方方面面,写作时要突出重点,关键是要抓住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和主要问题,或定某一重要方面,不要写流水账,不要写鸡毛蒜皮。
3、通讯。展示纳税人风采;发映税收工作的酸甜苦辣。要求感情真挚,文笔流畅,可读性强。
4、法制园地。可探讨问题,如税务案件审理、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刑法涉税条款分析;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完善,带有探讨性,或就某一方面进行诠
释,具有知识介绍性。
5、税收调研。如税源建设问题调查、具体税收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调查、某一行业的税收管理问题与建议,等等。此类文章阐述问题,研究对策,对策建议应具有可操作性。
6、经验点滴。从几个方面概括自己的特色做法,不是简单的罗列,应有所提炼,突出自己独到可取的特点、主要成效。再一个就是要有一定的重要性,如税收管理经验。着重介绍主要做法,供别的地方借鉴参考。一般的套路是主要做法、初步成效。可有主、副标题。
7、纳税指南。注重实用性,有指导意义。体现为读者(纳税人)服务、为基层服务。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税务处理方面的文章较受欢迎。应有所归纳概括,有所加工,便于读者查找,起资料作用。
8、税收筹划。主要是满足纳税人的需要。本人认为,税收筹划在一定程度上是钻税法的空子、漏洞,税务部门应自我完善,而不是自揭伤疤。因此,税收筹划的方法要特别注意不要变成偷逃税的手法。
9、咨询台。可针对解答纳税人的问题,也可解答办税人的问题。多为纳税人问,税务局答。值得注意的是,要杜绝一种倾向,为了发表文章,自己根据政策假设问题,自问自答。提问注意四个方面:一是问题要新,别人问过的不再问;二是要有一定的重要性;三是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四是要有一定的疑难性,问题不要过于简单。解答应查对具体的税收法规,语言要规范、准确,特别要注意不要误导读者,编辑有时也可能出错。
10、纳税人。一般介绍纳税企业的税源状况、经营特色、诚信纳税等。要增强可读性。标题应比较活泼,可把企业的名称嵌进标题,加深读者的印象。
11、大家谈。多为一些短小文章,发表某一方面的看法和见解,一般要求观点比较独到,往往与正统观点不一致,代表一己之见,不提倡也不反对、不推广,反映一种观点,体现办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这类文章要求观点新,有新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一定是定论,但应能自圆其说。立论要严谨。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让读者读后有收获。应通俗一些,增强可读性。
12、文化广场。栏目设置的初衷是增强刊物的可读性。可以是一些游记、知名人物介绍等,但要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思想,以文笔流畅为用稿标准,多为比较休闲的优美散文。可介绍总体观感,也可写景物有特色的部分,还可写自己感触较深的方面。
13、信息集萃。(1)特色做法,没有进行系统总结,或是某一方面的做法,难以形成较长文字的,可以一、二百小文反映。(2)信息应有一定的新闻价值,有一定的时效性。(3)时效性不宜过强,因为期刊的出版不同也专刊,编辑到出刊有一个月以上,一般不登收入完成进度情况的信息。(4)标题力求直观,次求醒目活泼。(5)投稿应加盖公章,表明真实可信,以示负责。
14、外国税收。值得借鉴的东西。税收政策、税收管理。
15、案例分析。根据稽查中查出的问题,反映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第三篇:撰写信息和调研文章的几点体会
撰写信息和调研文章的几点体会
入行以来,我在做好自身业务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信息和理论调研文章的撰写,四年多的时间里,累计撰写各类文章近30篇,其中:各类理论调研文章在省行简报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7篇,每年都有多篇信息在省市行信息简报和报刊上刊登,先后四次在省、市行组织的理论研讨会上获奖,被市行聘为兼职信息员,并被评为省农村金融学会先进工作者。能够取得上述成绩,一是靠行领导平时的从严要求和精心指导,从自身来说我也做了一些努力,吃了许多辛苦。我没有从事过专门的文字工作,对于写作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多,我只是将自己平时在撰写信息调研文章的一些个人做法和体会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思想重视是成功的一半。思想重视听起来似乎只是一句空话,但是对于撰写信息调研文章来说,重视和不重视绝对是两种结果。从我自身来讲,我并没有站在多高的角度,认为自己写的东西能够为农发行的改革发展做出多大的贡献,但是我始终将信息和调研作为锻炼自己、体现自己的价值的渠道,也作为一种责任心的体现。所以每次不论是领导安排还是自己自发的写作,我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争取把文章写到最好,经常是三番五次的修改自己都觉得不满意。每次行里召开理论研讨会我都把获奖作为一个目标而不是应付了事,有一届研讨会因为工作原因我没拿出材料,开会时在台下我就有种坐不住的感觉,感觉好象脸上挂不住似的,当时这种感觉十分强烈。如果 换成是觉得写不写无所谓,或者只是一种应付交差的思想,可能很多文章也就写不出来或写不好了。
二、注意借鉴别人的成果。牛顿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写调研文章也是如此,借鉴别人的成果十分重要。每次写理论调研文章前,我都会找很多相关的材料作为借鉴。在借鉴过程中,我通常采取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尽可能多的搜集资料,防止借鉴变成抄袭。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对着一两篇文章超肯定不行,所以我每次都尽量的多搜集一些系统内外的资料作为借鉴的来源。2000年初,省行组织第一届青年理论研讨会,当时我刚参加工作,各方面的业务都还不熟悉,为了完成第一篇名为“顺价销售难的成因与对策”的调研文章,我把办公室的《农业发展与金融》和《现代金融》等杂志全部翻出来,光看资料就看了三天,找出了十几篇相关的文章,有的文章里甚至只有一两句可用的话,我采取东抄一句、西凑一句的办法,最后完成了这篇文章,结果不仅在省行研讨会上获得了优秀奖,还在《金融纵横》杂志上刊登,这次获奖也增添了我的信心。二是上网搜集一些资料。例如2003年末,我写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办项目贷款业务的调查与思考》一文,这种文章对数据的要求比较多,我当时在宿迁视窗网站上搜集了一些宿迁涉农行业的基础数据,还找到了一篇《宿迁农业资源开发五年发展规划》,可以说对我那篇调研材料的撰写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三是根据调研文章的主要报送对象,针对性的借鉴一些资 料。今年4月份,我写了一篇《对宿迁市粮企改革运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这篇材料主要报送对象是市政府。写作前,我从相关部门搜集了几十期的政府调研,熟悉政府部门对调研报告的口味和通常的写法,有针对性的采用了一些文章结构和内容,使这篇文章报送以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资料的积累。搜集资料对写作有很大的好处,但是靠临时抱拂脚肯定是不够的,在经过了最初的东拉西凑阶段以后,我开始注意加强一些自身的积累,主要是积累一些好的文章的大小标题和一些写文章常用方面的内容。例如:很多文章都要写到加强制度建设方面的内容,我看到类似的文章,就将涉及制度建设的语言摘录下来,供以后使用。在一篇阐述制度创新的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制度是前提,是基础,是保障,只有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才能解决制度滞后于业务发展、制约业务发展的矛盾”,当时我就摘抄了下来。后来在自己写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办项目贷款业务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在写项目贷款管理要加强制度建设的时候,我把这句话整句搬了过来。还有一些写过的材料的标题,是我从其他材料中稍做修改就引用过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四、不断提高写作标准。写文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一定要给自己定一个高的标准,这一点上我有着较深的体会。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我主要写的都是一些二元结构的文章,就是前半部分讲存在问题后半部分讲建议;或者前半部分讲原因后 半部分讲对策。但是在写了几篇类似的文章以后,我觉得如果一直这样写下去始终只能是就问题谈问题,只能停留在写作的初级阶段,于是我开始自加压力,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尝试写结构更完整、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文章。2002年我撰写的《对市场化地区农发行增加有效信贷投入的思考》第一次采用了三元结构:第一部分写信贷投入萎缩的原因,第二部分分析了信贷投入不足的负面影响,第三部分是对策思考。2003年写的《项目贷款》一文,第一部分写农发行开办项目贷款业务对促进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写农发行开办项目贷款业务的可行性分析,第三部分写农发行项目贷款业务范围的选择,第四部分写项目贷款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等。现在写调研文章的时候,我尽可能的都采取多元结构的模式,同时在文章的语言上,也力争做到既有情况的阐述,又有理论的分析,努力使文章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虽然由于水平限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写出什么真正高质量的文章,但是感觉比以前那种结构简单的文章还是有了一些进步,近期写的一些文章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五、在文章细节上下功夫。在力争使文章结构上台阶的基础上,我开始逐渐关注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刻意追求文章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灵魂,我在写文章的时候,力争使文章标题新颖,有时也尝试用一些副标题,文章内部的小标题我每次都力争使他们全部对仗,有时一个标题要想一两天。例如4月份我写了一篇信息,主标题是“强化经营严管理 转变观念求突破”,副 标题是“宿迁市分行一季度经营管理成效显著”,文中用了“在强化发展意识上求突破,在拓展信贷投入上求突破,在严格风险防范上求突破,在提升服务水平上求突破”四个小标题,和主标题相互呼应。当然,也不是所有文章的标题都要那么复杂,我投给宿迁日报的一篇信息名为“宿迁市农发行一季度贷款投放超2亿元”,这种标题简单明了,类似的信息基本上每次投宿迁日报都登。二是注重文章和段落的开头。文章和段落的开头是最难写的地方,我通常是逐字逐句的认真琢磨,尽量用一些理论性的语言把段落串起来。例如上面提过的写制度建设的时候,前面加一段讲制度的概括性语言;再如在讲到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时候,加上一段“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实现综合效益的根本途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等等一类的语言,提升文章的理论高度。三是突出文章的特色。我在写信息或调研文章的时候,每次都力争能突出一些地方特色,或者是写与他行不同的东西。象上面“宿迁市分行一季度经营管理成效显著”的信息,我写的时候考虑各行贷款投放都很大,我们宿迁并不突出,仅强调投放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后来我把信息的重点放到经营和管理两手抓上,省行进行了转发。四是要不断的修改完善。文章是改出来的。我写《对宿迁市粮企改革改革运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时改了4稿,初稿的时候用的小标题还是“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到第4稿的时候,标题已经改成了“基本情况及成效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探究、理性思考及对策措施”,文章的档次也相应得到了提升。在和吴明明共同撰写《完善农发行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的对策建议》一文时,更是进行了多次修改,第一稿的时候大家都不满意,但最后一稿获得了总行的优秀奖。
六、注重文章的时效性。俗话说“语当其时,一字千斤;语过其时,一文不值”,时效性是信息的活力和生命力所在,我在撰写信息时特别注意这一点。例如,我撰写的《宿迁市农发行一季度经营管理成效显著》的信息,3月30日我根据掌握的情况连夜赶好了初稿,4月1日根据相关数据修改后就报送到省行,如果等到4月初再写正好赶上双休日,这种稿件过了五六号省行可能就不会用了。同时,省行每个阶段都有一些信息报送的重点,特别是开展一些重要活动的时候。“清资核贷”的期间,我写了一篇《宿迁市农发行积极开展清资核贷工作》;“三查一落实”的期间,我写了一篇《宿迁市农发行认真开展三查一落实活动》;有时夏(秋)季收购前,也会写一些做好夏(秋)季收购准备工作的文章,这种稿件对文字要求并不高,只要报送及时就很可能被采用。报刊上有时会有一些专题版块,中央1号文件下达后,宿迁日报就搞了一个“贯彻1号文件,加大三农扶持力度”的连续报道,如果能够抓住这种报刊“等米下锅”的机会,上稿会容易许多。调研文章是为了反映和解决工作中的一些突出和苗头性问题,时效性也十分重要,有时候甚至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例如,2002年,农发行刚开始按照市场化运作,加强信贷服务的议题被提了出来,我及时撰写了《市场化地区农发行构建新型信贷服务机制的探 讨》;2003年许多地方还在写粮改进展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写《对粮改到位后农发行信贷风险的调查与思考》和《宿迁市粮企改革运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最终这些文章都在不同级别的刊物上刊登。
七、写文章必须要吃辛苦。写材料是一件很苦的差事,对于我们从事业务工作,很少能够上班时间静下心来写材料,通常都是利用晚上和星期天的时间,写材料的时候通宵达旦是经常的事。而且写调研文章通常都不是硬任务,完全要靠自我加压,靠毅力,靠自觉性,靠责任心,不吃辛苦是不可能写出材料来的。4月初,为了抓住时效写好两篇调研材料,我一个星期熬了三个通宵,还有一天夜里写到三点多钟,那段时间我正好身体不太好,几个通宵熬下来,我身体几乎已经承受不了了。但是后来看到写出来的东西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又陆续在省市行刊登出来,心理还是觉得很高兴。
几年来,我在信息调研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在写作上还有一定的惰性,吃苦的精神还不够,平时的积累还比较少,高水平的理论调研文章不多等,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四篇:谷坊生:浅谈如何撰写统计调研文章
湖南省统计局发布日期:2010-06-07 10:28
调研文章,是指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理性分析,最终形成调研报告类文章供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谷坊生:浅谈如何撰写统计调研文章。统计调研文章是利用统计方法,立足于统计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对存在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统计调研文章是统计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统计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因此,做一名合格的统计工作者,必须学会撰写统计调研文章。
一、充分认识统计调研文章的重要意义
(一)写好统计调研文章社会有要求。统计服务社会一种最常见的功能就是通过统计调研文章来实现。随着统计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的日益提升,社会各界对统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种焦点、热点问题时,社会各界总是期盼能从统计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剖析,希望从好的统计调研文章中寻找揭示问题出现的客观原因,并探究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办法。因此,作为统计人,写好统计调研文章是优化统计服务质量,提升统计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写好统计调研文章考核有任务。每年,上级统计部门对下级统计部门的业务考核和专业考评,都将撰写统计调研文章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调查报告《谷坊生:浅谈如何撰写统计调研文章》。各级统计部门要想在各种考核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就必须写好统计调研文章。所以无论是统计部门内部的专业考核,还是对各级统计部门的综合业务考核,都有撰写统计调研文章的具体任务,既有数量规定,也有质量要求。因此,写好统计调研文章,是更好地完成考核任务的需要。
(三)写好统计调研文章自身有责任。作为统计人,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推动统计事业向前发展的历史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计的发展就是要紧紧围绕今年马建堂局长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来进行,着力抓好统计职能的拓展,充分发挥统计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进步,服务领导决策的功能。写好统计调研文章是每个统计人践行“三个提高”的具体行动,是每个统计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四)写好统计调研文章领导有指示。各级党政领导,每年都会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向各级统计部门交办一系列的统计调研课题。这既是各级领导对统计的要求,更是对统计的期盼,可以说对统计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利用好机会,化压力为动力,认真撰写好统计调研文章,高质量完成领导交办的统计调研任务,是统计人展示自我能力的最好途径。
二、认真把握统计调研文章的必备条件
一篇好的统计调研文章,主要体现在标题、格式、特点三个方面,力求做到标题醒目,格式明朗,特点突出。
(一)标题醒目。标题也称为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篇名。人们阅读文章,第一眼就是看标题,加之标题常常是调研文章的中心内容、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因而标题也就成了文章的“眼睛”,在统计调研文章的写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标题是统计调研文章的灵魂,一般来说标题既要突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更要吸引读者眼球。所以统计调研文章标题尽可能做到新颖醒目、有震撼力,扣人心弦、有吸引力。可以用论点题、事实题和设问题来标题,比如在研究扩大消费方面,可以选取《关于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调查》、《扩大消费空间广阔》、《扩大消费的对策何在》等标题。
(二)格式明朗。一是标题要简洁。能让读者从标题中看出文章的主轴所在,也就是说要做到标题与正文相吻合。二是结构要合理。有些统计调研文章可以采用两部分结构,第一部分可以写取得的成绩(主要特点),第二部分则写今后的建议;有些统计调研文章可以采用三部分结构,第一部分写成绩,第二部分写问题,第三部分写对策;有些统计调研文章可以采用四部分结构,第一部分写成绩,第二部分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第三部分写问题,第四部分写对策和建议。总之,文章的正文结构是根据论述的需要进行布局,可以因事、因现象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固定不变,但必须遵循结构合理、逻辑严密、思维流畅的原则。三是落款要简明。调研文章的落款,一般不需要结束语,只需写上执笔人和时间即可。
第五篇:如何撰写教学文章
如何撰写教学文章
如何撰写教学文章
张利波
目前教师普遍重视课堂教学,忽视教学文章的撰写,我也曾听说周围不少老师苦于写文章,把写文章看成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撰写教学文章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已经成为教师职业专业素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怎样撰写教学文章?首先可以了解什么是教学文章,通过名称——教学文章,顾名思义,在“文章”之前加上“教学”的定义,可见撰写文章应该基于教学,即教师先有教学方面的感触、反思、体悟,后才有相应文章的撰写。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撰写经验,根据文章撰写流
程,以四颗”心”作为小标题谈谈自己的撰写心得,希望可以给同行们些许启迪。专心:阅读核心刊物对话优秀作者
我觉得写成一篇文章是灵感不断累积并达到爆发的一个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输入与积累,有时我们写起来会比较痛苦并难见成效。怎样积累呢?我最初的做法是阅读核心教学刊物,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基本信息:目前发表的内容都关注了什么?什么样的文章够发表档次?他们的文章结构如何安排?
再者我们可以选择一篇颇有感触的文章,细细推敲其中的谋篇布局,最好还能架构起该文与自己的联系:文章有哪些特色和亮点?文中什么内容最吸引我?文章哪些内容曾是我所想到的?文章描述的案例不就是我的课堂吗?有些内容正是我教学中经历或困惑的,但文中给了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对于这个办法之前我不曾想到。
通过以上的阅读与对话,可以引发
我们更多的思考,用相似、相对的内容来比较、模拟、猜测、接近、深化甚至可能是推翻,这个过程会生成更多灵感,为写作做准备。
我的感触:一开始我对撰写教学文章的兴趣源于阅读了山东王爱胜老师的许多文章。2008年的寒假,我把王老师的所有文章和案例,全部搜罗了一遍,整理成书,打印成册,那个假期我是浸润在王老师的文字里,一遍遍地阅读,看到王老师前瞻的学科眼光、深邃的教学思想、深刻的课程解读、生动的课堂实例,所以那个假期,我写成了比较满意的一篇教学文章——《素材承载:探索信息技术学科新意义》,当时编辑开玩笑地说,我撰写的文章风格有点像王老师的“苍派”风格。我深知王老师的高度是到达不了的,但至少说明了专家教师的文章对我的潜在影响。留心:抓住瞬间灵感积累长期素材
很多时候我们有过这种经历,在观摩、评课、阅读时,经常有不少灵感划
过,感觉很值得一写,但是当我们提笔时往往又没有很好的思路了,过了几天,灵感转眼就没了,原来的思路早已枯竭,再也挤不出文字。我们知道,灵感对于写文章非常重要,但是灵感犹如一现昙花,稍纵即逝。怎样让灵感保鲜?我的方法是备一个本子,把灵感记录下来,包括标题、提纲、实例,想到多少记多少,逐渐累加充实。
如果说灵感是瞬间产生的,那么素材则需要长期积累了。这里的素材就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原始材料,来自教学、来自学生,最好是别人所没有的,或者没想到的,即使想到了还没有成文发表的。积累的方法也类似,好的教学片段、练习设计、学生作业,我也会简要记在灵感簿上。等到写的时候,把本子打开,灵感和素材一一呈现,为写作准备。
我的感触:灵感需要不断积累、补充、完善,有时后面的灵感会颠覆前面的想法,灵感也会伴随撰写过程。灵感积累的过程也是文章框架趋于成熟的过
程。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任务设计文章,从开始有写得念头到最后定稿,大概经历了一年多。原来的设想是写任务设计的效度,并且初步列了几个设计实例:快速交换、快速删除;?拼图游戏;?根据特性描述猜事物。后来在具体写的时候,发现内容太单薄了,再调整最初的想法,经过多次考虑,扩充任务设计的“度”——效度、梯度、深度、广度、温度,并且每个“度”用一个具体实例说明。当这样框架的初稿完成后,说明
实例涉及到Windows操作、Word、Excel,再次修改时总觉得实例有点不统一,后来再经过考虑,决定把Windows和Word的实例改成Excel例子,这样五个实例都属于Excel内容,读来比较整齐。因此最后我满意地将文章标题确定为《信息技术学科有效任务设计——以Excel教学内容为例》。
细心:融入实例撰写注重写作技巧
首先,观察撰写动向,指引撰写内容。
就我了解的信息学科,文章撰写动向有以下趋势:第一,写的题材精细化,着眼点较小;第二,注重实效,用实例说明问题;第三,注重问题的解决,特别是批判某种做法,可以依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展开撰写,需要强调的是,问题的解决不能缺少。写作之前不妨收集本学科的撰写动态信息,据此来拟订合适的撰写题目,准备合适的内容。其次,坚持原创观点,突出具体实例。
对于原创观点,我认为并非处处标新立异,但必须是根据自己教学实践总结归纳出来的,可能没有专家总结得深刻,但对一线教师更具有启发效果。这类观点贵在原创,贵在实践。我在写的时候,坚持按照我的观点、思路来写,一般不参阅网络上的同类文章,有时这种“闭门造车”式的撰写,还能发掘自己独特的想法、新颖的观点、深度的剖析,从而促成文章的个性与亮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写得细致
化,一篇文章瞄准一个着眼点,把这个点写实、写细、写精、写透,具体得靠实例来说话,因此文章中的实例是不可缺少的,最好写到别人拿来就可以用的程度。
我的感触:关于实例撰写,北大附中李冬梅老师给了我们最好的榜样,每次读李老师的文章,文字的亲和、实例的具体,原来非常高深的理论便轻而易举地阐释清楚,更重要的是这为我们一线教师起了很好的示范、引领、借鉴作用,告诉我们具体的实施方法,比如《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创新的沃土》等文章,里面的很多实例我们都可以借鉴,部分或全部地移植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耐心:积累撰写经验等待文章花开
经过以上的专心、留心、细心,我们已经完成了一篇文章,接下来,还需要什么呢? 我想凡事都是从无到有,文章撰写、文章发表也是从无到有,所以
需要大家的耐心。在我工作的前五年论文几乎为零产出,其实那时我也一直暗暗在写,没有刻意的感觉,纯属兴趣使然,从没想过能发表。现在回头看这个过程应该算积累吧。总之,有积累一定会有收获,有沉淀一定能产生结晶,我用五年的时间等待了文章的花开,相信每一位老师,只要您勇敢地拿起手中的笔,一定能写出满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