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营商流量营销误导用户免费限制多网络营销
今年下半年开始,随着3G用户争夺白热化,各大电信运营商的流量优惠空前凶猛,然而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也随之而来。近日记者收到读者钱女士的投诉,其手机虽然开通了流量提醒功能,但一周前和本周的流量余额数据差异巨大。上周收到的短信说是流量还有1600多M,但这周就显示200多M了,也就是说我一周用了差不多1G流量,但我实际上肯定没有用这么多?那么这些突然消失的流量去了哪里呢?就是消费者的错误使用还是运营商的管理失当呢?对此,记者展开了一番调查。
流量余额提醒存在信息误导
钱女士的遭遇并非个别现象。在一家IT网站工作的谢先生最近也发现了其流量提醒短信出现了异常。我的包月套餐流量只有150M,但是上周收到的提醒短信显示我的流量余额居然还有600多M,当时我就觉得奇怪了,不过也没有太放在心上,但本周一短信提示我的流量余额就只有70多M了,我就觉得奇怪了,我一般来说也就是用手机刷刷微博,每个月的流量基本都没有超标的,上周使用也很正常,按道理不可能会用掉500多M。幸好谢先生对于电信运营商的相关业务较为精通,在翻查了相关的运营商短信并致电客服热线进行了解后,他很快查明了真相。
其实不是我用了500多M流量,而是那500M流量根本就不是我的。据谢先生介绍,他所使用的运营商上周曾经给他发送了一条业务推广短信,称使用一项名为红围脖的软件即可在本月获赠500M的免费流量,但该流量只限于使用红围脖时抵扣,在使用其他软件时还会消耗他的套餐流量。我当时没安装这个软件,但是上周的短信流量余额中把这部分的赠送流量也统计了进来,所以我的流量余额就暴增了。这种情况太容易误导了,要是没搞清楚来龙去脉,一看到流量余额就大胆使用手机流量的话,肯定就容易超标的。懂行的谢先生躲过了,但钱女士却正是这样中招的。
据钱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包月流量有1.1G,一般来说她前半月都会省着用,到最后一两周看到余额较多的话才会放开手用,但这次因为看到还有1600多M流量,于是就大胆地用了。没想到用的还都是自己的流量,现在只剩下200多M,这个月底就只能省着用了。当得知事情的真相后,钱女士觉得自己算是走运的了,要是我再大胆点,这个月流量铁定超标,倒是就要多花不少冤枉钱了。
虽然得知了真相,但无论是谢先生还是钱女士都对记者表示,运营商送流量是好事,但是如此不清不楚地就发送有条件限制的流量赠送统计结果,实在不够妥当。一不小心我们这些用户就会被误导,实在需要好好改进。
免费流量限制多多
其实随着运营商流量大战的升级,因为优惠流量、免费流量引发的误会和争议绝非仅有上述几例。此前就有运营商推出针对用户的每月3G流量赠送优惠,虽然其流量优惠说明中的确有提及赠送流量需要使用3G终端配合才能真正免费,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稍微不注意观察说明的话就很容易被广告上处于突出地位的流量免费之类的字眼所吸引,而不小心陷入流量使用超标,付出额外费用的尴尬境地。
碰到这种情况还真是有理说不清,你说我找运营商扯皮吧,对方说我之前已经有说明的,但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我仍然坚持认为运营商服务应该更加到位一些,你就不能在我流量使用的状况明显异于往常的情况下给我发多条短信提示吗?曾经不小心中招的李先生向记者抱怨道。
对于这样的用户投诉,运营商其实也有些有苦说不出的郁闷。某运营商客服部门的负责人就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有些客户直斥他们的优惠政策是资费陷阱,但在一些新的业务宣传和推广过程中他们已经尽量将使用条件清楚列明,而且用户申请开通相关优惠套餐时我们也会有详细的短信说明发送,但是不少用户根本就没有耐心仔细看,结果出了问题就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总不能每天发送短信说明吧,这也是需要成本的啊?不过该负责人同时也承认,在网络智能化管理方面,3G时代引爆的流量营销的确对运营商的后台计费、服务系统提出了重大考验,很多新情况都是此前没有遇到过的,我们已经努力在改善了,但这需要时间。
对此,Reational AB的行业分析师黄毅指出,流量经营是目前运营商遭遇的新课题,也是用户投诉的焦点。究其根本原因,在移动通信网络的流量资源其实是有限的,因此运营商在制定流量优惠政策大多会附加诸多条件,这里面有业务营销的需求,也有成本控制的考量,但用户往往对此不太知情,所以容易出现误会并导致资费损失。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很难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用户对于运营商的流量优惠一定要细细研读,对相关的附加条件有所了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资费损失。但从长远看,这个问题要想解决还需要运营商在资费管理和网络智能化上多花工夫,毕竟用户是上帝,充分维护用户的利益才是赢得用户信赖的关键。
南方日报记者将继续重点追踪运营商流量资费欺诈乱象,欢迎业内人士积极通过@南方日报3C周刊评论及私信报料。
今年下半年开始,随着3G用户争夺白热化,各大电信运营商的流量优惠空前凶猛,然而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也随之而来。近日记者收到读者钱女士的投诉,其手机虽然开通了流量提醒功能,但一周前和本周的流量余额数据差异巨大。上周收到的短信说是流量还有1600多M,但这周就显示200多M了,也就是说我一周用了差不多1G流量,但我实际上肯定没有用这么多?那么这些突然消失的流量去了哪里呢?就是消费者的错误使用还是运营商的管理失当呢?对此,记者展开了一番调查。
流量余额提醒存在信息误导
钱女士的遭遇并非个别现象。在一家IT网站工作的谢先生最近也发现了其流量提醒短信出现了异常。我的包月套餐流量只有150M,但是上周收到的提醒短信显示我的流量余额居然还有600多M,当时我就觉得奇怪了,不过也没有太放在心上,但本周一短信提示我的流量余额就只有70多M了,我就觉得奇怪了,我一般来说也就是用手机刷刷微博,每个月的流量基本都没有超标的,上周使用也很正常,按道理不可能会用掉500多M。幸好谢先生对于电信运营商的相关业务较为精通,在翻查了相关的运营商短信并致电客服热线进行了解后,他很快查明了真相。
其实不是我用了500多M流量,而是那500M流量根本就不是我的。据谢先生介绍,他所使用的运营商上周曾经给他发送了一条业务推广短信,称使用一项名为红围脖的软件即可在本月获赠500M的免费流量,但该流量只限于使用红围脖时抵扣,在使用其他软件时还会消耗他的套餐流量。我当时没安装这个软件,但是上周的短信流量余额中把这部分的赠送流量也统计了进来,所以我的流量余额就暴增了。这种情况太容易误导了,要是没搞清楚来龙去脉,一看到流量余额就大胆使用手机流量的话,肯定就容易超标的。懂行的谢先生躲过了,但钱女士却正是这样中招的。
据钱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包月流量有1.1G,一般来说她前半月都会省着用,到最后一两周看到余额较多的话才会放开手用,但这次因为看到还有1600多M流量,于是就大胆地用了。没想到用的还都是自己的流量,现在只剩下200多M,这个月底就只能省着用了。当得知事情的真相后,钱女士觉得自己算是走运的了,要是我再大胆点,这个月流量铁定超标,倒是就要多花不少冤枉钱了。
虽然得知了真相,但无论是谢先生还是钱女士都对记者表示,运营商送流量是好事,但是如此不清不楚地就发送有条件限制的流量赠送统计结果,实在不够妥当。一不小心我们这些用户就会被误导,实在需要好好改进。
免费流量限制多多
其实随着运营商流量大战的升级,因为优惠流量、免费流量引发的误会和争议绝非仅有上述几例。此前就有运营商推出针对用户的每月3G流量赠送优惠,虽然其流量优惠说明中的确有提及赠送流量需要使用3G终端配合才能真正免费,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稍微不注意观察说明的话就很容易被广告上处于突出地位的流量免费之类的字眼所吸引,而不小心陷入流量使用超标,付出额外费用的尴尬境地。
碰到这种情况还真是有理说不清,你说我找运营商扯皮吧,对方说我之前已经有说明的,但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我仍然坚持认为运营商服务应该更加到位一些,你就不能在我流量使用的状况明显异于往常的情况下给我发多条短信提示吗?曾经不小心中招的李先生向记者抱怨道。
对于这样的用户投诉,运营商其实也有些有苦说不出的郁闷。某运营商客服部门的负责人就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有些客户直斥他们的优惠政策是资费陷阱,但在一些新的业务宣传和推广过程中他们已经尽量将使用条件清楚列明,而且用户申请开通相关优惠套餐时我们也会有详细的短信说明发送,但是不少用户根本就没有耐心仔细看,结果出了问题就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总不能每天发送短信说明吧,这也是需要成本的啊?不过该负责人同时也承认,在网络智能化管理方面,3G时代引爆的流量营销的确对运营商的后台计费、服务系统提出了重大考验,很多新情况都是此前没有遇到过的,我们已经努力在改善了,但这需要时间。
对此,Reational AB的行业分析师黄毅指出,流量经营是目前运营商遭遇的新课题,也是用户投诉的焦点。究其根本原因,在移动通信网络的流量资源其实是有限的,因此运营商在制定流量优惠政策大多会附加诸多条件,这里面有业务营销的需求,也有成本控制的考量,但用户往往对此不太知情,所以容易出现误会并导致资费损失。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很难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用户对于运营商的流量优惠一定要细细研读,对相关的附加条件有所了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资费损失。但从长远看,这个问题要想解决还需要运营商在资费管理和网络智能化上多花工夫,毕竟用户是上帝,充分维护用户的利益才是赢得用户信赖的关键。
南方日报记者将继续重点追踪运营商流量资费欺诈乱象,欢迎业内人士积极通过@南方日报3C周刊评论及私信报料。
完结小说排行榜 http://www.xiexiebang.com/xiuzhenxiaoshuo/
H6M9
第二篇: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思维与流量经营、4G营销创新提升策略
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思维与流量经营、4G营销创新提升策略
作者:陈进勇博士
电信运营商为什么要具备移动互联网思维与流量经营创新、4G营销创新?
1、宏观经济政策驱动因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15年政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第一次将推动互联网发展纳入了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4G移动互联网+12亿手机用户+千万亿传统实体企业”将成为未来社会经济新趋势,国家经济的“互联网+”战略为电信运营商的流量经营与4G运营创造了最优的市场环境与巨大的市场需求!
2、通信产业升级驱动因素:当前国内外通信运营商语音收入占比逐渐呈下降的趋势,面对新常态、新技术、新业务、新服务、新需求、新营销,世界各地移动运营商正在积极寻找和培育语音业务以外的第二条增长曲线——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与信息服务。移动应用的独特优势和互联网应用的活跃创新使移动互联网成为产业融合的方向!以内容与应用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运营是流量经营与4G运营的主线,是未来新收入的核心增长引擎!
3、运营商企业转型驱动因素:4G时代,面对全业务竞争产品同质化、价格战恶性化,面对微信等互联网OTT业务的致命冲击与移动互联网的去电信化,面对市场环境与客户需求变化与服务营销渠道的去中介化,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模式迫切需要从传统语音经营转型升级为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与信息经营,营销服务模式急需转型为移动互联网新服务与新营销模式,企业全员急需具备移动互联网思维以及掌握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服务与营销模式,掌握流量经营与4G营销的创新模式。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思维与流量经营、4G营销创新提升策略课程方案: 取势篇:智者顺势而为,帮助学员认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移动互联网对运营商存在的机会与挑战,认清移动互联网是当前最大风口与浪潮! 明道篇: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环境与客户需求的变化;掌握移动互联网的十个特点、移动互联网八大需求、移动互联网的四种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的铁三角CRI模型、移动互联网的九大思维法则等移动互联网前沿知识。 定策篇:了解在全业务运营、4G运营时代下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当前运营商流量经营与市场营销存在的五大问题与困境,明确流量经营与4G营销的转型思路与七个转型策略。
优术篇:掌握陈进勇博士十年研究成果: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与4G营销创新模式CC-CUS顾问型众销模式五步法与36个实战技巧、工具应用与实战案例,包括粉丝营销、圈子营销、O2O营销、二维码营销、SNS营销、SNS营销、UGC营销、USC众销、口碑营销、微信营销、APP营销等创新营销技巧与案例。
演练篇:通过实战情景模拟演练,帮助学员熟练掌握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挖掘技巧与工具,熟练掌握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与4G创新营销CC-CUS顾问型众销模式五步法与36个实战技巧与工具。
作者简介:陈进勇博士,国内资深的移动互联网实战型培训师/咨询顾问。2006年至今,精进移动互联网研究、培训咨询与创业10年,已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香港移动、澳门电信、12580、爱动漫等电信运营商200多个集团、省市公司提供300期以上的移动互联网相关咨询与培训。陈进勇博士是厦门通维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2012年荣获腾讯微博十大同城影响力人物。陈进勇博士曾在多个互联网与通信期刊发表数十篇专业论文,2008年首创移动互联网众销USC理论。
历任广东夏龙通信有限公司移动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深圳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具有十年以上的互联网与移动通信行业工作经历。
主要研究与培训咨询课题
《移动互联网思维与营销创新》
《移动互联网思维与流量经营创新》(通信行业)《移动互联网思维与4G营销创新》(通信行业)
《移动运营商的全业务运营与策反技巧》(通信行业)《集团信息化与行业应用运营推广》(通信行业)《微营销——打造零售门店O2O营销系统》 《移动互联网业务与运营能力提升》 《移动互联网产品策划方法与技巧》
[3]《传统企业的移动互联网战略规划与执行》
《微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与工作效能倍增法》 《培训与咨询行业的互联网转型策略与方法》 《微营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创新》
《移动互联网众销——打造企业营销业绩级数增长自循环系统》 《微信营销的策略与方法技巧》 《App营销的策略与方法技巧》
陈进勇博士课程特色:
实战性与实效性强:陈进勇博士具有十年以上的互联网、通信与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实战经验与培训咨询经验,课程采取咨询式培训模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结合移动运营商实际业务、实际产品与实际工作,实战性与实效性强! 课程案例丰富,课堂氛围活跃,授课风格生动,授课形式创新。课程含有丰富的实战案例,特别是来自广东移动、港澳台运营商以及国际运营商的成功案例,通过微博墙、微信群交流、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沙盘演练等方式进行互动式、体验式、咨询式培训。 学员满意度高:陈进勇博士已经在全国200多个省市县公司授课300期以上,特别是在广东移动公司授课100期以上,学员满意度与客户重复采购率高!
第三篇:国外参与式营销案例:游戏是多对多的网络营销之道
国外参与式营销案例:游戏是多对多的网络营销之道
2007/04/08 《网易TDDAY》
还有什么娱乐能比游戏更能让千万人都着迷?
游戏活动的高参与度、高传播性、易复制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怎样利用这一特性来点燃品牌传播的烽火?
喜力啤酒和奥迪汽车在国外的网络营销活动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窗,使我们得以一窥游戏活动营销之道。
喜力,造谣运动
喜力啤酒曾跟一家平面媒体和一家网站进行合作,针对啤酒消费者中的朋友圈做了一个网上推广活动。
在活动之初,喜力就已经分析了啤酒爱好者的消费习惯,其中引发此次活动创意的重点就是“喝酒是哥们的事”。显而易见,去酒吧喝酒的时候一般都是跟非常要好的朋友一起,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即使吐的一塌糊涂都没关系,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个特定、稳定的交际圈。喜力啤酒的网上推广活动正是瞄准这样一个特定的消费群体。
只要消费者进入这个活动网站,或者说游戏,造谣运动就开始了。它有这样一个流程:首先用户要为自己确定一个身份,然后制造一个事件,并可以将造谣对象的名字以及造谣的内容添加到网上,比如说某某朋友在某时某地作了某件事情等。最后,用户会得到两个版本的截图,且有着跟真正媒体一样的刊登环境。
拿到这张截图以后,游戏参与者可以马上转发给一大堆朋友,当然也包括被“迫害”的朋友在内。这些人收到照片以后,可能会信以为真,也可能看破真相觉得非常好玩。出于关心、着急、幸灾乐祸,甚至惟恐天下不乱的心理,收到照片的人就会在朋友圈中继续传播,影响更多的人。谣言在不断复制,新的谣言也层出不穷,这使得活动的波及面越来越广。
在这个活动中,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及时行乐的场所和快速复制的娱乐手段。活动的发起方只需将最简单的第一步告知给用户,用户开始制作造谣事件,一个新的传播链条就形成了,并且会产生不断地向下一个环节裂变的效果。整个事件本身就是一次快乐的“病毒式营销”。
活动网站的流量疯长,也使得喜力的品牌形象得到了源源不断的传播。在活动中,喜力扮演了朋友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增强了消费人群的好感度。
而活动制作和传播的较低成本,也使得喜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
奥迪,盗窃的艺术
奥迪的A3系列在北美刚刚上市便卷入了一宗扑朔迷离的艺术品失窃案。六辆06款奥迪A3轿车在纽约一家经销商店里被人偷走了。对此,奥迪网站声明说,失窃的六辆车里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因为有一些人决定窃取一些著名艺术品,而案件线索正是藏在这六辆车里,最为重要的是其中一辆里藏有一个芯片,里面有活动策划人的信息。为此,奥迪设计了专门的网站来与消费者一起追寻这些失窃的车辆。
这是奥迪精心策划的推广活动,并为此次活动设计了三个网站,这三个网站之间互相联系,各有分工但又浑然一体。主网站主要提供故事的梗概,还收集了一些轿车失窃的图片。其他两个网站提供案情线索,奥迪还设计了三个虚拟人物,这三个虚拟人物在这两个网站上开设博客、互通邮件,通过这些方式不断地将最新掌握的案情线索提供给大家。
这个活动使互联网一片沸腾,单在一个月内,活动网站的浏览量就暴涨了40%,活动高潮时每天曾达到28万人的访问量。用户在网站上逗留了大量的时间,特别是能提供案情线索的后两个网站,因为用户想搞清楚最后的真相,所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翻看虚拟人物的博客和其提供的信息。
就在网络活动如火如荼时,车展活动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五、六两个月的车展期间,有大量的人在关注奥迪新款A3以及其失窃事件,他们问经销商,问现场工作人员,去拍照片,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了事件当中。
直到6月底奥迪A3的加州推广会结束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吸引数十万人关注的案件竟然是奥迪新款车系A3的推广活动。
奥迪发起的这一探案游戏活动以不断变化的案情维持着活动的神秘感,让用户主动参与其中,甚至形成了现实生活中的谈资和话题,制造了营销活动所最紧要的高关注度和高粘性。
那效果到底如何呢?
每个浏览奥迪北美网站的用户里,34%的用户同时又去浏览A3产品的信息,这个比例比以前增加了79%,失窃事件所产生的用户关注产品的转化率非常惊人。奥迪的经销商们也普遍反映,不断地有用户打电话来询问产品信息,他们惊奇地发现,网络活动表面看跟产品没有多大联系,但实际上却吸引了大量用户关注奥迪A3这款车。
美国奥迪市场部总监Stephen Berkov 认为,这个有着游戏性质的活动,代表了奥迪一次真正创新的尝试,它让奥迪的消费者更直接的参与到新车的推广之中,同时也清晰地传达了奥迪品牌“永不追随”的哲学。
游戏活动,多对多的网络营销之道
不论是喜力的“造谣”还是奥迪的“失窃”,都是将网络媒体作为首选“作案地点”,也都是借助于Markting2.0时代下的消费者行为特征,放大他们生活中的点滴乐趣,从而形成了数十万人一起参与的大型游戏活动,是典型高投资回报的大制作。
奥迪广告代理公司的集团客户主管总结说,“较之于电视,游戏活动营销的最大好处就是,它不是将信息强推给消费者,而是吸引其参与进来,从情感上打动消费者,而这也正是游戏活动营销的真正魅力所在。”
游戏活动营销充分地展现了Markting2.0中“多对多营销”的精髓。在这一营销框架下,受众看到或听到敏感的信息,便会积极投入参与,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再向其他人施加影响力。消费者已经深刻地融入营销活动,而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他们本身构成了广告的一分子,不仅是受众,还是传播者,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令整个传播过程成为一种触发性的链式反应,从而取得了品牌信息到达、渗透的效果最大化。
游戏活动营销在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背景下有着独特优势,它将新颖的创意借助网络互动平台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一个又一个令广告主兴奋不已的营销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