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评价的应用综述(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6:3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评价的应用综述(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评价的应用综述(共)》。

第一篇: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评价的应用综述(共)

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评价的应用综述

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评价的应用综述

【关键词】: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效度检验、信度检验

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谱发生巨大变化,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急剧下降,而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正逐步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很多疾病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饮食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膳食调查是全面了解人群膳食结构的重要手段,是研究营养与健康关系的基础。其目的是了解在一定时间内调查对象通过膳食所摄取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借此来评定正常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常用的膳食调查方法可以分为回顾性和前瞻性膳食调查两大类。前一类包括24小时膳食回顾法、膳食史法(DHQ)和食物频率问卷法(FFQ);后一类主要指膳食记录法,包括称重法(WFR)、记账法和化学分析法。在营养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中,食物频率问卷法(FFQ)通过获得个体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各种食物的食用频率和数量,了解其膳食模式及饮食习惯,具有短期膳食回忆和膳食记录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通常被认为是流行病学研究中膳食调查的最佳方法。但由于FFQ的真实性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理环境以及问卷结构变化的影响,很多地区开始研制适合本地区人群的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Semi-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SQFFQ)。现将半定量食物频率法在膳食调查及评价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的制定

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食物摄入频率和食物平均摄入量调查三部分。依据2007年中 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简称“膳食宝塔”),将食物分为谷类、蔬菜类、水果类、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奶类及奶制品、豆类及坚果、油脂类及食盐,共10 类。食用油及食盐的调查以家庭为单位,并询问同时就餐人员的性别、年龄、职业及在家就餐频率,利用推荐的膳食能量摄入量计算该家庭中食用油及食盐的每标准人食用量,然后再计算研究对象家庭烹调食用油摄入量,其余食物均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调查。食物平均摄入量调查采用问询方式,被调查者回忆近一年的食物摄入频率及每次摄入量,再折算成每月平均摄入量。调查通常由受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询问并记录,所用时间约20~50 min。

1.1 确定调查地区及对象

通常根据研究项目要求,参考前人的研究结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一定地区的适 量人群进行预调查,调查对象应同时进行效度和信度的研究。调查应在一个地区的代表性人群中进行。被调查对象的膳食摄入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有一定的地区分布特点。我国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食物来源及饮食习惯均较稳定,因此,更适用于此方法。如果用于城市居民,则食物类别还要划分得更细一些。

1.2膳食数据收集

通常每月进行一次现场调查, 为期6个月,采用称重记录法记录包括1个周日在内的连续3 d膳食摄入情况。当日调查结束前,由核查员检查所有调查表并立即更正和补全错漏信息。要建立既独立又可互相联系的数据库。包括: 个人问卷数据库,个人食物摄入量数据库,按地区

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评价的应用综述 的食物品种、摄入比例及食物成份数据库,地区聚类食物成份表数据库,个人营养素摄入量数据库, RDA 及其它评价依据数据库,分析程序数据库。数据要有专人管理,既保持相对独立又可互相建立联系。

1.3食物项目筛选

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作为进行饮食与疾病关系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食物项目筛选时应当同时考虑到各种食物在人群中的食用量和食用频率两个因素。第一步以食物提供营养素绝对量的大小为筛选依据,筛选出与研究目的相关的营养素摄入绝对量直接相关的的食物项目,而第二步除考虑到食用量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各食物变量在被调查人群中出现频率的高低。另外,要合理划分食物的类别。有些食物品种个体间的摄入量差别较大,不宜归类进行调查, 即按类询问时,食物的归类要能够代表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的膳食习惯。

1.3.1基础营养素确定

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确定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胆固醇、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E、钙、磷、钾、钠等营养素为食物种类筛选的基础营养素。

1.3.2营养素摄入量分析

食物摄入量(g/日)= 〔摄入频率(次)/年×摄入量(两)/次×50(g)〕÷365天。参照中国食物成分表,将膳食记录数据录入营养计算器,汇总计算各种营养素的人均日摄入量和各种食物的人均日消费量及营养素供应量。

1.3.3 食物项目初步筛选

采用累积百分贡献率(CA)和多元回归(MRA)分析各种营养素与食物之间关系,逐步选出累积百分贡献率> 90%或累积R2> 0.90的食物项目作为初步筛选的食物清单。亦可用营养素 的百分覆盖率初步选定食物项目。

1.3.4 食物项目的最终确定

根据被筛选出的食物项目在人群中实际出现的频率再次进行项目调整,筛除人群中消费频率< 1%的食物,归类合并3d膳食调查中分类过于精细的食物种类,如馒头、花卷、饼类合并为“除面条以外的面食”。综合评定后,最终确定食物频率问卷的问题项目。

1.4 频率应答及食物基准量选择

食物摄入频率的范围选择通常在5~10 个区间,根据既往经验,对大多数食物而言,频率的划分在高频率水平有更细的划分标尺较为适用。通常,结合具体情况将频率范围分为:从不食用(每月< 1次)、每月1~3次、每周1次、每周2~3次、每周4~5次、每天1次、每每天≥2次。然后根据食物的一次平均食用量或食物的常用份量及单位来确定各种食物的基准量。效度和信度研究

2.1效度检验

关于效度研究,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所谓“金标准”来检验其它膳食调查方法的准确性。作为参照的“标准”方法要求尽量接近人群膳食摄入的真实情况,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法

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评价的应用综述

有称量法、24 h 膳食回忆法以及临床生化指标对照法等,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称量法的优点是准确、信息完备,缺点是操作烦琐,对象不易配合;24 h 膳食回忆法则操作相对简单,但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如考虑到季节因素,还需在不同季节分别调查,使整个研究时间跨度大大延长;临床生化指标对照法现在认为是定量最精确的方法,如通过检测血清中α-生育酚和β-胡萝卜素浓度来判断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的摄入水平等,但是生化指标往往受食物营养素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药物服用、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很难判断其与食物摄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可以对同一调查对象先进行SQFFQ 问卷调查,再与作为参照标准的3 日称量法或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法(3d 24h)作比较。比较两种调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相关系数,检验SQFFQ 的效度。

2.2信度检验

影响问卷填答的因素有多种,如:(1)被调查者的饮食习惯在调查期内或调查期附近可能会有明显改变;(2)被调查者的记忆效应可能影响后面问卷的回答;(3)调查员对问卷的解释和被调查者对问卷的理解等。为了解同一人群对SQFFQ 问卷的回答是否具有一致性即可信度,我们需要进行信度检验。在确定两次问卷的间隔期时,既要使间隔期长到能让调查对象完全忘记上次的回答,又要让调查对象不至于在这段时间内有较大的饮食习惯改变。根据Gladys 等的理论,以1~2 月为宜,但近年以“欧洲营养与肿瘤前瞻性调查”计划(EPIC)中对食物频率问卷的信度研究为代表,间隔期多为半年至一年,优点是结果更加可靠,缺点是时间跨度太长。从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来看,信度检验营养素相关性均较高,与间隔时间短有一定关系,认为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为3~4 个月。

但国内大部分研究进行信度检验时依旧在调查对象完成第一次SQFFQ 以后,间隔4 周进行第2次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分别为SQFFQ1 和SQFFQ2)。比较两次问卷调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相关系数,检验SQFFQ 的信度。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所有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及实习,各级部门均有专人负责调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调查结束后,再由各级质控人员进行调查表格的书面复核,亦可另设一部分人进行逻辑纠错,由专人进行二遍计算机录入。

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1)被调查人群的受教育程度, 职业和参与积极性,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特殊职业(如护士、医生、营养研究人员等)和自愿参加者, 在膳食回顾时产生自我报告的偏差比较低,调查结果比普通人群好。(2)参照标准: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多为回顾性调查过去1年的膳食状况,作为检验标准的参照方法也应当提供相应的膳食资料,以消除季节、时间对膳食结构的影响。(3)调查人员对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的理解、现场调查技巧及熟练程度,对调查结果均可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综上所述,由于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Semi-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SQFFQ)具体应用受到文化背景、地理结构、问卷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在进行SQFFQ的研制及现场调查询问时就要求我们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总结前人经验,综合各项因素,权衡利弊,探索出适合该项研究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宋凤艳, Toshiro Takezaki,李克,等.广东省潮汕地区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的制定[ J ].华南预防医学,2005,31(5):7-10.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评价的应用综述

[2]

金少华.公共营养工作中膳食调查方法的应用综述[ 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13(1):38-40.[3] 宋凤艳, Toshiro Takezaki,李克,等.广东省潮汕地区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有效性检验[ 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024-2027.[4] 刘兆平,孙静,李文仙,等.兰州市和围场县农村女性大豆异黄酮摄入量及其与慢性疾病患病率的关系[ J ].卫生研究,2004,33(6):734-736.[5] 王瑞,许娟娟,李守国.膳食回顾和食物频率法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膳食营养状况评价的比较[ J ].医学信息,2009,22(8):1557-1558.[6] 李艳平,何宇纳,翟凤英,等.称重法、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评估人群食物摄入量的比较[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4):273-280.[7] 何丽,赵文华.膳食调查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 30(6):368-371.[8] Wang YM , Mo BQ , Takezaki T , et al.Geographical variation in nu-trient intak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 China and development of a semi-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for middle-aged inhabitants[J ].J Epidemiol ,2003 ,13(2): 80S, Imaeda,Y, et al.Relative validity of a semi-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versus 28 day weighed diet records in Japanese female dietitians [ J].Eur-J-Clin-Nutr, 2001, 55(9):735-742.[10] Imaeda,N , Tokudome,-Y , et al.Reproducibility of a semi-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in Japanese female dietitians [ J].J-Epidemiol, 2002, 12(1): 45-53.[11] 陈江,章荣华,方越强,等.膳食营养摄入与糖尿病、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率的关系[J].营养学报,2010,32(4): 331-335.[12] 吴春香,马建红,陈科.上海市普陀区1 277 名居民食物摄入频率及其影响因素[ 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1):21-23.[13] 曾果,蒋燕,李晓辉,等.成都市社区居民食物摄入频率研究[ J].卫生研究,2005,34(2):196-197.[14] 李艳平,宋军,潘慧,等.食物频率问卷法评估人群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的准确性验证[ J].营养学报,2006, 28(2):143-147.[15] 文育锋,臧桐华,徐希平.食物频率询问法对农村高血压患者膳食的评价[ J].疾病控制杂志,2005,9(2):137-

139.[16] 夏薇,王佳,张鑫,等.绥化青春期女性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制定[ 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8):972-973.[17] 吕晓华,余华丽,骆田斌.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法调查成都某高校医学生膳食镁摄入量[ J].卫生研究, 2005,34(4):484-485.[18] 王俊玲,赵文华.用简化的食物频率询问法进行膳食评价[ 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1):29-31.[19] 于泓鹏,陈仲威,吴克刚,等.在校大学生的膳食调查及营养状况分析[ J].现代食品科技,2008,24(2):173-176.[20] 周紫垣,王文昌,孙立平,等.重庆地区人群半定量食物频数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研究[ 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19):1706-1709.[21] Friis S, Kruger kjaer S, Stripp C, et al.Reproducibility and relative validity of a self-administered semi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applied to younger women[J ].J Clin Epidemiol ,1997,50(3): 303-311.[22] 周紫垣,王文昌,孙华明,等.重庆地区人群半定量食物频数问卷的研制[ 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19):1701-1705.[23] Tokudome S, Ikeda M, Tokudome Y, et al.Development of data-based Semi-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for dietary in middle-aged Japanese[J ].Jpn J Clin Oncol ,1998 ,28(11):679-687.[24] 刘先锋,刘达伟,杨小伶,等.重庆市居民食物摄入频率现况及影响因素评价[ 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

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评价的应用综述

(13):2450-2452.[25] 袁吉文,万青青.云南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的20年变迁[ 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4,25(专辑):4-9.[26] 李艳平,王冬,何宇纳,等.不同膳食调查方法评估人群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的比较[ 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2):79-83.

第二篇:LECD半定量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评价半定量分析

LEC评价法

(Likelihood Exposure Consequenc

e)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

L(Likelihood)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Exposur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Consequence)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 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表1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分数值 完全可以预料 10 相当可能 6 可能,但不经常 3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5 极不可能 0.2 实际不可能 0.1

表2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连续暴露 10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6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3 每月一次暴露 2 每年几次暴露 1 非常罕见暴露 0.5

分数值

表3

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 100 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灾难,3~9人死亡或 40 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严重,1~2人死亡或多人重伤 15 或造成一定财产损失 较重,一人重伤致残或 7 造成较小财产损失

几人轻伤或造成较小财产损失 3

轻伤,需要治疗救护,1 不造成财产损失。

D(Danger)——危险性分值。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危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表4 危险源危险程度(D)采用公式D=L×E×C分数值确定,其危险程度和等级划分如下: 分数值 危险程度 危险等级 >320 极其危险 5 160~320 高度危险 4 70~160 显著危险 3 20~70 一般危险 2 <20 稍有危险 1

下载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评价的应用综述(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评价的应用综述(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