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模版)
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按照《事 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 2006〕 70号、《 〈事业 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 2006〕 87号 和《关于做好党群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国人部 发〔 2007〕 85号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1、本实施意见适用于我省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 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列入事业机构管理序列的事业单位, 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 单位。
2、事业单位在编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 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 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 员参照执行,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 位、社会团体, 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 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实施意见。
二、类别设置
5、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三种类别。(1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 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 需要;
(2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 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3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 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 提 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6、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总量, 按照国家有关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和本省规定的结构比例控制标 准, 以在编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为基数, 由事业单位提出岗位设置意 见,报主管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综合确定。
7、事业单位三类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控制标准如下:(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 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 70%;(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 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和服务等职责的事业 单位, 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 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 上;(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保持相对合理 的结构比例;(5推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 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 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 技能岗位。
8、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批准,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 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三、等级设置(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9、管理岗位分为 8个等级, 即由高至低分为三至十级职员岗位。事业单位现行的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 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三至十级职员岗 位。
10、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其规格、规模、隶属 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11、事业单位承担领导职责的职员岗位设置按照编制部门确定的 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设置确定, 其他承担管理任务的职 员岗位设置,应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
12、事业单位中的党群组织,除国家和我省有具体政策规定外, 原则上不单独设置职员岗位, 其工作人员在本单位已聘用的人员范围 内,按照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3、专业技术岗位分为 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 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七级,其中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 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 级;中级岗位分为 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 为 3个等级, 即由高到低分为十一至十三级, 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 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 规定执行。
14、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 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 有关规定和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确定。
15.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设置,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区分正副 高的,省属事业单位原则上可设至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省辖市、县属 事业单位原则上可设至专业技术三级岗位。
16.省辖市、县属事业单位确需设置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享 有盛誉、业内公认,贡献突出,且符合任职条件的专家、学者,须按 照规定的程序经省辖市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
17、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经济 社会发展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 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
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为 1:3:6。
18、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 例,具体控制标准是: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 1:3:6, 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 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 之间的比例为 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 5:5。
19、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工作性质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 因素, 综合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主系列岗位, 其他需要设置的专业技 术岗位为辅系列岗位。辅系列岗位的等级设置一般应低于主系列岗位 的等级。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20、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 为 5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 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 一至五级岗位。
21、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 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22、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 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标准为 25%左右 , 其中一级、二 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标准为 5%左 右, 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
(四特设岗位设置
23、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不受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 在完成工作任务或特殊情况消失后, 按照 岗位核准权限予以核销。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4、特设岗位的设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 报省辖市以上政府人事 行政部门核准。
25、按照严格控制、严格审批的原则,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 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并填写 《河南省事业单位特设岗位审核表》 :(1承担国家或我省重大研究项目或课题,本单位工作人员无 法满足工作需要,急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2引进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 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以及省部级有突 出贡献专家等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及高技能人才, 本单位相应等级岗位 无空缺的;(3符合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有关特设岗位设置具体规 定的;(4其他确需设置的。
四、基本条件(一岗位基本条件
26、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 任职条件是:(1遵守宪法和法律;(2具有良好的品行;(3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27、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其中六级以上职员 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 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28、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1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需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 作两年以上;(2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需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 作三年以上;(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需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 作三年以上。(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29、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按照现行国家和我省专业技术 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二级、三级、四级岗位原则上应 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五级、六级、七级岗位原则上应具有 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八级、九级、十级岗位原则上应具有中级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岗位原则上应具有初级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30、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必 须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31、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 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具体任职条件, 由主管部门或事业单位, 按照本 实施意见及行业指导意见, 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 等因素综合确定。
32、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 其人员的确定按 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3、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由省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专业技术二级 岗位的任职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对我省科学技 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并为我省创造出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专 业技术人员;(2省内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领域或行业的学术 技术领军人物,省级以上重点学科、研究室、实验室的学术技术带头 人;(3其他为我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业内公认的 专业技术人员。(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34、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 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 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新聘工勤技能人员见习、试用 期满,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可确定为五级岗位。
五、审核程序
35、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主要包括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本单位 职能、编制总数、内设机构数、各级领导职数、拟设各类别各等级岗 位名称与数量等内容。同时填写 《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2将岗位设置方案和审核表按管理程序经主管部门审核后, 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 位设置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方法步骤、时间进度、组织领导机构、竞 聘办法、监督措施、岗位考核等
内容。编写岗位说明书,写明岗位名 称、岗位编码、受聘人员的基本条件、工作项目与岗位职责、工作数 量与质量标准等;(4广泛听取单位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6公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岗位说明书并组织实施。
36、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具体核准权限按照以下规 定执行:(1省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厅核准,省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
后,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2省辖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核 准,省辖市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 报省辖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3县(县级市、区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县(县 级市、区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省辖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县(县级市、区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县(县级市、区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省辖市人事行政部门 核准。
37、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直属机构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 案,由该直属机构审核汇总,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后,由 该直属机构组织实施。
对单位规模小、人员数量少、分布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可由事业 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在核准的岗位设置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集中调控、集中管理。
38、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是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确定岗位 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39、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按照以下程序确定:(1按照隶属关系,事业单位将符合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条件的 人选经省辖市或主管部门逐级报至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人选审核确认后, 由单位聘用。40、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照管理权限申请变更,并填写 《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变更表》 :(1)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 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2)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 的;(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 设置的。
六、岗位聘用
41、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以及核准的岗位设 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确 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岗 位的种类及各等级岗位的数量要严格控制在政府人事部门核准的岗 位设置方案范围内。
42、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应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 用。聘用条件一般不得低于国家和我省规定的基本条件。对确有真才 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按照有 关规定和程序破格聘用。
43、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 点和工作需要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44、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
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使事业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 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岗位。
45、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可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 位,并变更聘用合同相应的内容。
46、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 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岗位 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 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 岗位聘用
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状况逐年逐步到位。
47、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后,应写 出书面工作总结报告,填写《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情况审核备案 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进行认定。对符合政 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其聘用人员应 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七、监督管理
48、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 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 政策措施。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49、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结
构比例,做好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50、事业单位根据本实施意见和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政府人事行 政部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等要求,自主设置本单 位的具体工作岗位,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岗位聘用和签订聘用合同等 工作。
51、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岗位设 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 群众路线,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调整、聘用职务等级。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政策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 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不予认定岗位等级、不予审批工 资。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并按照人事管 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八、组织实施
52、在事业单位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 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重要措施,是 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行聘用制的前 提,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人 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岗 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妥善处理好实施工 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施工作平稳有序进行。53.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按照国家和我省的规定以及
行业指导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没有行业岗位设置 指导意见的,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可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执 行; 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 部门按照国家和本实施意见的精神执行。
54、有条件的地区、部门和事业单位应建立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 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信 息化、规范化水平。
55、各省辖市、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及行 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和本实施意见,制定本市、本部门具体的岗 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后组织实施。
56、本实施意见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珠海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珠海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为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原国家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和《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粤人发〔2008〕27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岗位设置管理总则
1.本实施意见所称岗位是指事业单位中承担管理工作、专业技术工作和工勤技能工作职责,并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的工作岗位。
2.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综合管理工作,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实行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确定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
3.事业单位根据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依据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实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根本转变。
二、实施范围与对象
4.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我市各级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并列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由财政核拨、财政核补以及经费自筹的事业单位,都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本实施意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5.行政类事业单位按在编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其他事业单位按有聘用合同、正式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的在册正式工作人员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6.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本实施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7.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实施意见。
三、岗位类别设置和岗位总量控制
8.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者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9.行政类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控制标准,按核定的编制总数确定。其他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控制标准,按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量,结合事业发展需要,由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确定的岗位总量不作为增加编制和财政拨款的依据。
10.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编制总额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具体控制标准如下: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
(4)事业单位除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5)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意见有具体规定的,按照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执行;
(6)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四、岗位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11.根据我市实际,管理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四至十级。事业单位现行的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分别对应四至十级管理岗位。
12.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设置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规格和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确定。
13.事业单位领导岗位和内设机构领导岗位,根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设置。其他担负管理任务的职员岗位设置,应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
14.未定机构规格、领导职数的事业单位,由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商机构编制部门比照确定机构规格、领导职数后,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设置。15.事业单位中的党群组织,除国家和省有具体政策规定的外,原则上不单独设置职员岗位,其工作人员在本单位已聘用的工作人员范围内,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或各自章程产生。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6.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其中正高级岗位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17.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待国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出台后,按新办法实施。
18.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其设置要求分别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19.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事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
(1)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总体结构比例,全市总体目标为1:3:6,市属事业单位为2:4:4,区属事业单位为1:3:6,镇属事业单位为0.5:3.0:6.5,经济发达、人才密集的镇,其比例可相对高于其他镇。
(2)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为: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7,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5:5。
20.事业单位要根据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和本实施意见,按照高、中、初级岗位比例不超出《珠海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附表1)的原则,确定本事业单位各等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量。
21.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职责任务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主系列岗位及辅系列岗位。专业技术主系列岗位的数量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总量的80%。辅系列岗位的等级设置应低于主系列岗位的等级。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22.工勤技能岗位分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由高至低分为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23.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主要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
24.专业技术辅助岗位要求高、技能人才较多的单位,其比例可适当高于其他单位。
25.工勤技能一级岗位设置按照全省总体控制目标,其设置要求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四)特设岗位设置
26.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工作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类别和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岗位核准权限予以核销。
27.特设岗位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级以上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核准。
28.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并填写《珠海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设置审核表》(附表4):
(1)承担国家或省、市重大研究项目或课题,本单位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急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
(2)引进的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以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本单位相应等级岗位无空缺的;
(3)符合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特设岗位设置具体规定的;
(4)其他确需设置的。
五、岗位任职条件
29.各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条件;
(4)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30.管理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2)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四级职员岗位,须在五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五级职员岗位,须在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六级职员岗位,须在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七级职员岗位,须在八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八级职员岗位,须在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九级职员岗位,须在十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取得博士学位应届毕业生,具备七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取得硕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具备八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具备九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大学专科应届毕业生和中专应届毕业生,具备十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31.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2)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其任职条件分别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3)专业技术人员受聘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应逐级晋升。专业技术岗位正高级、副高级内部细分等级之间岗位聘期满四年、中级内部细分等级之间岗位聘期满三年,初级(十一至十二级)内部细分等级之间岗位聘期满两年,原则上才能晋升岗位等级。
(4)进行岗位设置管理后新进入我市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受聘时其在原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经同级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认定可视同相应级别专业技术岗位的任职年限。
32.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33.各类岗位的具体任职条件:
事业单位各类岗位和各等级岗位的具体任职条件,在不低于各类岗位基本任职条件的基础上,可由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按照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发展需要、岗位要求、各类各级岗位设置数量、人员队伍情况等因素研究制订。
六、岗位设置的程序
34.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各事业单位根据本实施意见制定本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填写《珠海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附表2)。对规模小、人员少、较分散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可依据岗位结构比例对岗位设置数量实行集中调控,统一研究制定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
岗位设置方案内容应包括单位基本情况、实施范围与对象、现有人员结构、岗位总量、岗位最高等级、岗位分布结构及实施的方法步骤等。
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数量、等级和结构比例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及《珠海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规定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标准拟定,要明确主系列岗位和辅系列岗位名称。
(2)方案报批。各事业单位将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珠海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一并呈报,按照我市岗位设置管理权限及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核准。
(3)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各事业单位依据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制定方案的依据和原则、已核准岗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单位的主体岗位名称、岗位聘用办法、实施的方法步骤等。
(4)编制岗位说明书(附表3)。各事业单位根据设定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及标准、岗位等级及其任职条件等编制岗位说明书,作为人员聘用、聘后考核的主要依据。
(5)广泛听取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对实施方案及《岗位说明书》的意见。
(6)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通过实施方案及《岗位说明书》。
(7)组织实施。
七、岗位设置的审核 35.市直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报市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核准;市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核准。
36.各区、横琴新区、经济功能区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区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须经主管部门审核)由各区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市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核准。
37.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上述管理权限申请变更:
(1)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2)根据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或变动机构规格的;
(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八、岗位聘用
(一)聘用原则
38.各事业单位按照本实施意见、行业指导意见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39.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按照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的要求聘用人员。对岗位急需且确有真才实学、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40.承担领导职责的职员岗位的聘用,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41.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且符合兼任岗位任职条件,并能履行兼任岗位职责,完成兼任岗位工作任务的,须按照岗位管理权限,经核准后方可兼任。可由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兼职完成管理工作的,一般不再设置管理岗位;专门从事管理业务的工作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二)聘用管理
42.对各类岗位聘用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凡退休、调离、晋升等情况致使各类岗位聘用发生变化的,各单位要及时到同级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新聘用人员必须在核定的各类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
43.事业单位各类岗位人员进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公务员或流动到企业的,其原岗位身份和等级不再保留;从本单位调到另一个事业单位工作的,要重新确定岗位等级,按规定的程序进行聘用。
44.事业单位经过规定的聘用程序确定的拟聘人员,其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填写相应的岗位聘用人员认定表(附表5、6、7),经同级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认定后,再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根据所聘岗位,从聘用的下月起兑现岗位工资待遇。
45.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建立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岗位聘用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46.专业技术一级、二级岗位以及工勤技能一级岗位人员的聘用,按审核管理权限逐级上报,经审核同意后,由单位聘用。
(三)聘用要求
47.此前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实施意见以及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变更聘用合同相应的内容。
48.尚未实行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根据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抓紧进行岗位设置,按照省市的有关规定开展聘用工作,组织岗位聘用。
49.各事业单位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首次进行岗位聘用时,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在考核合格的前提下,使本单位现有的正式在册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签订聘用合同。若出现岗位空缺需在本单位内部产生人选的应当实行竞聘上岗。
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应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建设需要逐年逐步到位。
50.岗位聘用其他未尽事宜,按照《珠海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暂行规定》执行。
九、组织实施
5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
52.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做好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设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聘用工作人员。
5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行分类指导。有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根据本实施意见及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参照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经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同意,可根据本实施意见并参照相近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其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由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省、市的规定执行。
54.各级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政策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认定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领导和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并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55.各区、各部门可结合实际,根据行业指导意见和本实施意见,制定本区、本部门具体的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报市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56.本实施意见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附表1:珠海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
附表2:珠海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
附表3:珠海市事业单位岗位说明书
附表4: 珠海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设置审核表
附表5: 珠海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聘用人员认定表
附表6:珠海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人员认定表
附表7:珠海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聘用人员认定表
第三篇:赤峰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赤峰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促进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事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内人发[2007]131号)和《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内人发[2007]23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
1.按照国家、自治区统一规定的事业单位通用岗位类别、岗位等级和相关要求,根据事业单位功能、规格、规模以及隶属关系等不同情况,对事业单位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
2.事业单位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范围内,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具体工作岗位设置,明确各岗位的类别归属、名称、等级、职责任务、工作标准、聘用条件等,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3.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应控制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本单位员额编制总数内。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数超出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总数的事业单位,其在机构编制管理证注册的超编人员可以纳入岗位设置管理,今后单位岗位总量逐步调整到员额编制总数内。
二、实施范围
4.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全市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应按照本实施意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5.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参照本实施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6.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实施意见。
7.实施范围内的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岗位类别设置
8.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
(1)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2)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需要。
(3)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9.按照自治区的规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控制标准如下: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2)以社会事务管理为主要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与维护、工勤服务与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5)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四、岗位等级设置及其结构比例控制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10.根据我市实际,管理岗位分为8个等级,即三至十级职员岗位。事业单位现行的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三至十级职员岗位。
11、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12.承担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设置,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确定;其他管理岗位设置,根据单位员额编制总数和工作需要确定,并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及其结构比例控制
13.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未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事业单位中按照《关于试行提高部分高级工程师职务工资的通知》(职改字[86]165号)有关规定精神评聘的高级工程师,可以进入专业技术二至四级岗位。工程系列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暂定为高级工程师一级岗位、高级工程师二级岗位、高级工程师三级岗位、高级工程师四级岗位、高级工程师五级岗位、高级工程师六级岗位、高级工程师七级岗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从严控制高级工程师二至四级岗位数量。
14.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确定。
15.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市本级总体控制目标为1.7∶4.0∶4.3,旗县区总体控制目标为0.6∶3.2∶6.2。
16.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按照以下标准控制: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17.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工作性质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主系列岗位,其他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岗位为辅系列岗位,主系列高等级岗位的结构比例应高于辅系列高等级岗位的结构比例。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及其结构比例控制
18.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19.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应在岗位等级规范(见附件1)规定的范围内,按照完成岗位工作所需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技术工岗位的结构比例按照以下标准控制:工勤技能一级岗位的总量占本单位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2%左右,工勤技能二级岗位的总量占本单位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3%左右,工勤技能三级岗位的总量占本单位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20%左右。20.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政策措施严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
(四)特设岗位设置
21.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经批准可以设置特设岗位。特设岗位是非常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特设岗位的等级和类别归属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2.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并填写《赤峰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设置审核表》(见附件2):
(1)承担国家或自治区重大研究项目或课题,急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2)无相应等级岗位或相应等级岗位无空岗情况下,引进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经人事部批准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以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的;
(3)符合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中有关特设岗位设置具体规定的;(4)其他确需设置的。
23.特设岗位的设置按照管理权限逐级审核,专业技术二级以下岗位报市人事局核准,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报自治区人事厅核准。
(五)规模小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24.对规模小、人员数量少、分布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可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集中调控、集中管理。
五、岗位设置程序及权限 25.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程序:(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本单位职能、员额编制总数、内设机构数、各级领导职数,本单位拟设各等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数量及其在各个内设机构中的岗位名称与数量等),填写《赤峰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情况表》(见附件3)、《赤峰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情况表》(见附件4)、《赤峰市事业单位技术工岗位设置情况表》(见附件5)和《赤峰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见附件6,以下简称《岗位设置审核表》);
(2)按照管理程序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将岗位设置方案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按照岗位设置方案实施岗位聘用的方法步骤、时间进度、组织领导机构、监督措施以及完成岗位聘用后对所聘人员进行岗位考核等),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名称(行业指导意见已有明确岗位名称的,应按照行业指导意见执行)、岗位编码、受聘人员的基本条件、工作项目与岗位职责、工作数量与质量标准等;
(4)广泛听取本单位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6)公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岗位说明书并组织实施。
26.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具体核准权限按照以下规定执行:(1)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市编制部门审核编制员额后,报市人事局核准。市直属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由主管部门报市编制部门审核编制员额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2)旗县区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旗县区人事、编制部门审核后,统一报市人事局核准。(3)设置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单位,其岗位设置方案须经市人事局审核同意后报自治区人事厅核准。
27.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其人员的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8.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照管理权限申请变更:
(1)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必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2)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六、岗位基本条件 29.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1)遵守宪法和法律;(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30.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七至十级职员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六级以上职员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2)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1.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员须是在专业技术工作中取得重大成就,业内公认的全区一流专家、学者。其任职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为自治区作出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
(2)为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业内公认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32.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4)普通工岗位的条件,由用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
33.事业单位各类岗位和各等级岗位的实际受聘条件,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综合考虑本单位各类岗位和各级岗位的数量、人员队伍状况及不同的能力水平要求等因素,在不低于上述基本条件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七、岗位聘用
34.事业单位各类工作人员均应按照所设置的岗位进行聘用。非本岗位聘用人员不得享受该岗位规定的相关待遇。聘用岗位的种类及各等级岗位的数量要严格控制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范围内。
35.聘用程序、方法、条件及其他有关要求,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人员推行聘用制度实施意见》(内党办发[2005]16号)和本实施意见执行。36.聘用工作应首先在本单位现有职工中进行,并要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岗位仍有空缺,需要补充工作人员时,应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37.事业单位应根据聘用管理的有关规定,与聘用人员按照所聘岗位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以下简称聘用合同)。
38.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过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实施意见及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指按照本实施意见进行的核准,下同)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其中,合同期限已满或合同中未规定合同期限的人员,应按照核准的岗位竞聘或续聘,并重新签订聘用合同;合同期限(含合同期限至退休)未满的,应在核准的相应等级岗位数内明确现聘岗位等级,并按照所明确的岗位对原合同中的岗位名称及等级做出相应变更。各事业单位在与上述人员重新签订聘用合同或对原聘用合同中的岗位名称及等级做出变更前,应履行本实施意见第44条规定的审核备案程序。
39.尚未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应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人员推行聘用制度实施意见》(内党办发[2005]16号)、本实施意见及行业指导意见的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置,实行聘用制度,组织岗位聘用。
40.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时,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可以按照现聘岗位等级继续聘用超出结构比例人员,今后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解聘或者聘用期满重新竞聘上岗等办法,逐步核减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已经达到或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都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4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般不得同时在两类及两类以上岗位任职。因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确需兼聘的,须依照本实施意见规定的人事管理权限审批,并明确其主要任职岗位,按主要任职岗位确定相应的工资待遇。可由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完成管理工作的,一般不再设置管理岗位。
42.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在事业单位兼任(聘)职务,应当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和各类津贴补贴。
43.事业单位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后产生未聘人员,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人员推行聘用制度实施意见》(内党办发[2005]16号)、《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内政字[2006]376号)等规定执行。
44.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工作实行分级备案制度。职员岗位工作人员的聘用(调整),应按照干部任免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权限进行。
市直属及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聘用(调整)八级以上(包括八级)职员岗位,应按照管理权限在办理聘用手续前由主管部门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备案;聘用(调整)专业技术和工勤人员,应在办理聘用手续前报市人事局备案。
旗县区直属及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聘用(调整)六级以上(包括六级)职员岗位,应按照管理权限在办理聘用手续前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备案;聘用(调整)七级(包括七级)以上专业技术岗位、二级以上(包括二级)工勤技能岗位工作人员,应在办理聘用手续前报市人事局备案。其他各类、各等级岗位聘用(调整)工作人员,其审核备案及管理权限和程序由旗县区人事行政部门进行规定。
聘用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工作人员,经各地、各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市人事局报自治区人事厅审核批准。
45.事业单位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完成岗位聘用后,应及时写出书面总结,并将聘用结果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人事部门要对其岗位聘用的规范性、结构比例的掌握、聘用合同的签订等情况进行认定。认定为合格的,方可兑现各岗位聘用人员的相应工资待遇。
八、组织实施
46.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各类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47.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规定以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按需设置本单位具体工作岗位,明确各岗位的类别归属、等级,做好人员聘用、签订聘用合同等工作。
48.人事部会同有关部委结合行业特点出台了本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事业单位,可将行业指导意见和本实施意见一并执行;能够参照相近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事业单位,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可在执行本实施意见的同时,参照执行相近行业的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均应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进行。
49.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建立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50.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不得违反岗位数额、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的有关规定。对违反规定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不予认定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不予兑现岗位等级工资。
51.各旗县区人事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抓紧部署本地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尽快组织实施。
52.本实施意见由赤峰市人事局负责解释。53.本实施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赤峰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
2.事业单位各工种技术工岗位等级范围一览表; 3.赤峰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设置审核表;
4.赤峰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情况表; 5.赤峰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情况表; 6.赤峰市事业单位技术工岗位设置情况表; 7.赤峰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
第四篇:吉安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转发市人事局《关于吉安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吉办字〔2009〕65号
井冈山管理局,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市人事局《关于吉安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吉安市委办公室
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6月17日
关于吉安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内容的事业单位的基本人事管理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规范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江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办字[2008]17号)、《江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办法》(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58号)、《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事业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的通知〉的通知》(赣人发[2008]13号)、《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的通知〉的通知》(赣人发[2008]14号)、《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指导意见〉的通知》(赣人发[2002]1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2.事业单位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实施意见。
二、岗位类别设置
5.事业单位岗位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以下简称三类岗位)三种类别。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6.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控制标准如下:(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管理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7.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8.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9.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核准,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三、岗位等级设置
10.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1)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2)我市管理岗位设置6个等级,即五至十级职员岗位。事业单位现行的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五至十级职员岗位。
11.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共设置13个等级。高级岗位设置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正高级岗位设置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设置五至七级;中级岗位设置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设置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为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12.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13.特设岗位设置。
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工作任务完成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1)承担国家级或省级重大研究项目、课题,本单位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确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
(2)符合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特设岗位设置具体规定的;(3)其他确需设置的。特设岗位的设置由单位申请,按管辖权限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省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四、岗位结构比例设置
14.管理岗位结构比例设置。
(1)明确了单位规格及内设机构的事业单位,具有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或主管部门确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确定;明确了单位规格未明确内设机构的处级事业单位,除单位领导岗位外,七级职员岗位的结构比例不超过单位管理岗位总数的30%,八级职员岗位的结构比例不超过单位管理岗位总数的30%。
(2)其他承担管理任务的职员岗位根据工作需要设置。15.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设置。
(1)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确定。
(2)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是1:3:6。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实行分级分类控制。分级控制目标为:市属事业单位2:3.7:4.3,县(市、区)及以下事业单位0.6:3.4:6。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3)根据行业特点,对不同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实行不同的最高等级和内部结构比例控制。具体控制标准按《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的通知>的通知》(赣人发[2008]13号)文件执行。
(4)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一般不实行兼职;专业技术三级岗位是市重点设置的专任岗,职数按正高岗位数的30%设置,由市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掌握,调控使用。
(5)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工作性质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主系列岗位。其他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岗位为辅系列岗位。单位主系列的专业技术岗位,比例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80%。
(6)正高级岗位主要设置在单位的主系列,辅系列一般不设置正高级岗位,根据工作任务确需设置正高级岗位的,应严格控制。辅系列岗位等级的设置应低于主系列岗位等级的设置。
(7)事业单位在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内,根据单位功能定位、公益目标和任务以及知识技术水平的要求等综合因素,自主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
16.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设置。
(1)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总的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5%.其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超过5%。
(2)严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其他领域原则上不设置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具体控制标准按《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的通知>的通知》(赣人发[2008]14号)文件执行。
(3)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不设置在各事业单位,县(市、区)属事业单位由各县(市、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掌握,调控使用;市直事业单位由其主管部门统一掌握,调控使用。17.事业单位现聘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期间,根据单位人员的具体情况,采取多退少聘的办法严格控制相应岗位人员数量,即超结构比例10%以内的退二聘一;超结构比例10%以上的退三聘一。
五、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18.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1)遵守宪法和法律;(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条件
19.管理岗位的基本条件。
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0.各等级管理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三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四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2)四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五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3)五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4)六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5)七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八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6)八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7)九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十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三)专业技术岗位条件 21.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1)专业技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岗位必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五级、六级、七级岗位必须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八级、九级、十级岗位应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十一级、十二级岗位必须具有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十三级岗位必须具有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暂未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2)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或相应执(职、从)业资格的,需达到所聘任岗位层级规定的职称外语要求。
(3)首次聘任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层级,需具备有效期内的公共科目考试合格证、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考试合格证,且达到前一任期内专业科目继续教育学时要求。
22.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还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23.各等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任职条件。
各专业技术岗位具备岗位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相应任职条件:(1)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的具体条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③其他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省内同行业公认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设置的具体条件和审批程序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3)专业技术三级岗位应任四级岗位(含原聘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三年以上或任七级(含原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岗位累计八年以上,其任职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符合一级、二级岗位任职条件之一;
②市学科和技术带头人、获市“杰出人才奖”。③其他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市内同行业公认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4)专业技术四级岗位应任七级(含原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岗位累计三年以上。
(5)专业技术五级岗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任六级岗位三年以上。
②任七级岗位(含原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六年以上。
③任十级(含原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岗位累计十一年以上。(6)专业技术六级岗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任七级(含原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三年以上。
②任十级(含原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岗位累计八年以上。
(7)专业技术七级岗位应任十级(含原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岗位累计三年以上。
(8)专业技术八级岗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任九级岗位三年以上。
②任十级岗位(含原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六年以上。
③任十二级(含原聘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岗位累计十年以上。(9)专业技术九级岗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任十级(含原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三年以上。
②任十二级(含原聘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岗位累计七年以上。(10)专业技术十级岗位应任十二级(含原聘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岗位累计三年以上。
(四)工勤技能岗位条件
24.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1)一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工勤技能二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高级技师等级考评;
(2)二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工勤技能三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技师等级考评;
(3)三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工勤技能四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高级工技术等级考核;(4)四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工勤技能五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中级技工等级考核;
(5)五级工勤技能岗位,应是学徒期满已转正定级,或者是具有职高(不合两年制职高)、技校、中专及以上学历,且在工勤技能岗位工作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五)在国家和省、市以及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规定的岗位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研究制定岗位具体条件。
六、岗位设置管理的程序及审核
25.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
(2)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4)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6)组织实施。
26.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核准权限按以下规定执行:
(1)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报市人事局核准。市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2)县(市、区)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经县(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县(市、区)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经主管部门、县(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27.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单位基本情况。(2)组织机构和职责。(3)岗位设置情况。(4)岗位说明书。
(5)岗位设置实施(含量化评分细则)。
28.对单位规模小、人员数量少、分布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在机构规格、隶属关系、经费来源相同的情况下,可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合并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集中调控、集中管理。
29.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按照有关管理权限申请变更:
(1)事业单位出现分设、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2)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事业单位增减编制数额的;
(3)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七、岗位聘用
30.事业单位根据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制定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地设置具体岗位,确定岗位等级,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任职条件、职责任务和岗位薪酬等。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人员,办理聘任手续,签订聘用合同。对确有真才实学,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31.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实施意见》、《试行办法》、省《实施意见》、行业指导意见以及本实施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合同相应的内容。
32.一个聘期不超过三年,聘任到期时间统一为8月31日。在拟聘任人员满足聘任条件的基础上,单位可自主确定其起聘时间。
33.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应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使本单位2008年12月31日之前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留有余地,逐年逐步到位。
34.事业单位在岗位聘用时,如果出现高等级的岗位数有空余,低等级的岗位数又不够的情况,空余的高等级的岗位数可暂时放在低等级的岗位上使用。空余的高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数放在低等级的岗位上使用时,副高、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
35.2006年7月1日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后至本单位完成首次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期间已办理了退休手续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按照退休时的专业技术职务,比照本单位在职人员专业技术岗位各等级的条件重新确定相应内部等级。岗位内部等级发生变化的,可按新确定的岗位等级与本单位在职人员同步调整退休费;岗位内部等级没有发生变化的,退休费不变。36.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按以下程序进行:
(1)管理岗位。管理岗位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有关规定进行聘用。(2)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①按照人事部门审核的岗位设置方案,公布各岗位等级职数及其岗位职责、聘用条件等。
②本单位符合竞聘条件人员填写《吉安市事业单位岗位竞聘申请表》,申请参加竞聘。
③对照岗位条件和竞聘条件,单位对申请竞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核并公示参加竞聘人员名单。④按照岗位设置方案,在同一岗位层级按岗位等级由高至低依次组织竞聘。单位对所有竞聘人员进行量化打分或考核,对照岗位等级职数,按照从高分到低分顺序确定拟聘人员,公示无异议后,单位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拟聘人员。
⑤市直属事业单位七级、八级职员岗位、三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一至三级工勤技能岗位,报市人事局审核后,由单位聘用;其他岗位报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单位直接聘用。市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七级、八级职员岗位、三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一至三级工勤技能岗位,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事局核准后,由单位聘用;其他岗位报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单位直接聘用。各县(市、区)所属事业单位三类岗位聘用人员,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核准后,由单位聘用。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汇总相关材料及数据报市人事局备案。⑥签订聘用合同。37.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的竞聘,由市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根据专业技术三级岗位任职条件和本系统实际情况制定本系统的具体竞聘方案,报市人事局审核后具体组织竞聘。
38.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聘任,分别由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和市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竞聘方案,报市人事局审核后具体组织竞聘。39.小学(幼儿)特高级教师必须以公开竞聘方式确定聘任人员,其聘任期满后,需在岗位职数范围内重新竞聘上岗。县(市、区)小学特高级教师岗位竞聘工作,由县(市、区)教育局具体组织实施;全市幼儿特高级教师岗位和市直单位小学特高级教师岗位竞聘工作,由市教育局具体组织实施。
40.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并按以下原则掌握:
(1)“双肩挑”人员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确实工作需要,二是确实符合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条件,三是确实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是确实完成专业技术岗位的职责任务。
(2)符合“双肩挑”条件的人员在岗位聘用时必须同时占本单位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岗位数,出现的具体岗位问题由单位内部协调解决。
(3)可由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兼职完成管理工作的,一般不再设置管理岗位;专门从事管理业务的工作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4)“双肩挑”人员确定相应的岗位工资级别后,在一个聘期内一般不予变更。41.事业单位的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单位明确了聘用关系的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任用。机构编制部门未核定专门职数的,其岗位可参照同级职员岗位设置。
八、组织实施 42.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各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格按照核准的各类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共同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各类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确保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
43.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后,应及时将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情况,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确认,兑现聘用人员相应的工资待遇。44.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及行业指导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参照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执行;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45.各县(市、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国家《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省《实施意见》和本实施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46.本实施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此前下发的规定与本实施意见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47.本实施意见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根据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0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和《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目的
1、为适应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分类改革的需要,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管理机制,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的用人机制,不断推进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
2、坚持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坚持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坚持岗位设置管理与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员聘用制度,用人机制转换相结合的原则。
三、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
3、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是:
(1)本省行政区域内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各级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列入事业机构序列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2)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
4、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岗位和人员是:
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单位中的全部岗位和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岗位和人员,专业技术岗位和人员以及工勤技能岗位和人员。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5、不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是:
(1)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2)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3)已由事业转制为企业的单位。
6、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及其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参照本实施意见执行。
四、岗位类别设置和岗位总量
7、本实施意见所称岗位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8、岗位总量根据事业单位的机构规格,规模和事业发展需要以及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下达的人员编制数额综合确定,岗位总量调整后,岗位设置和结构比例相应调整。
9、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
10、三类岗位的岗位总量,在国家和本省规定的结构比例内,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编制,结构特点等因素,由政府人事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综合确定。
11、管理岗位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国家行业指导意见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12、专业技术岗位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国家行业指导意见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13、工勤技能岗位是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主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和服务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国家行业指导意见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1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五、岗位等级设置和结构比例(一)结构比例和岗位等级
15、在岗位总量内,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实行不同的岗位结构比例控制。
16、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对事业单位三类岗位分别划分通用的岗位等级。
(二)管理岗位等级设置和结构比例
17、我省管理岗位分8个等级,最高岗位为三级职员岗位,岗位名称由高到低依次为三级职员岗位,四级职员岗位……至十级职员岗位。事业单位现行的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三至十级职员。
18、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结构比例和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设置,根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人员编制和隶属关系确定。
(三)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和结构比例
19、专业技术岗位分13个等级,包括高,中,初级3个层级岗位,高,中,初层级岗位内又分不同等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一至七级。其中正高级岗位依次为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依次为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在国家行业指导意见中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明确规定的,我省统一规定由专业技术职务名称加等级组成,具体名称参照国家行业指导意见通用名称执行。
20、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21、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比例为1:3:6。
高、中、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比例是: 二、三、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 五、六、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 八、九、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 十一、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22、省人事行政部门在不突破全省岗位总量和总体结构比例的前提下,对市(州),省直各部门的层级岗位结构比例和各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进行调控。
23、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承担的主体职能和业务,确定专业技术主系列岗位和辅系列岗位,辅系列岗位的等级和比例原则上低于主系列岗位。
(四)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和结构比例
24、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技术工岗位分5个等级,一个岗位对应一个等级。岗位名称由高到低依次为一级工勤技能岗位,二级工勤技能岗位……五级工勤技能岗位。现行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岗位。
25、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设置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二,三级岗位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其中一,二级岗位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
26、工勤技能岗位的一,二级岗位主要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省人事行政部门对一,二,三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
(五)专业技术一级岗位
27、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人员的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特设岗位设置
28、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重点用于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急需高层次人才的特殊需要。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经批准也可以设置特设岗位,但要从严控制。
29、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应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30、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1)承担国家或本省重大研究项目或课题,本单位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
(2)引进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经人事部批准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以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急需高层次人才,本单位相应等级岗位无空岗的;
(3)其他确需设置的。
31、特设岗位原则上在省直事业单位设置。设置特设岗位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专题报省人事行政部门审批。市(州),县(区,市)所属事业单位确需设置特设岗位,由市(州)人事行政部门审批。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六、岗位基本条件
(一)三类岗位基本条件
32、事业单位三类岗位基本条件,除必须具备履行岗位职责和任职的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33、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各等级职员岗位还必须具备在下一级岗位工作年限:
(1)五级职员岗位,须在六级职员岗位工作2年以上;
(2)六,七,八,九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七,八,九,十级职员岗位工作3年以上;
职员岗位的其他条件,按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执行。
34、三,四级职员岗位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执行。(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35、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按照国家和本省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36、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必须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37、专业技术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具体条件,按照统一规定,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确定。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38、各等级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是:
(1)一,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七、岗位设置程序与核准
39、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遵循以下程序: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2)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4)广泛听取本单位工作人员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领导人员集体讨论通过;(6)组织实施。
40、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作为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岗位聘用,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等的依据。
4l、经核准的事业单位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保持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照第42条规定的程序和权限申请变更:
(1)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必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2)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42,岗位设置方案核准的程序和权限是:
(1)省,市(州)直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无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直接报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2)县(区,市)以下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市(州)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单位规模小,人员数量少的事业单位,由其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制定岗位设置方案,按隶属关系分别报省,市(州)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后,由该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4)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省直属机构,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报省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后,由该直属机构组织实施。
(5)各市(州)在核准本辖区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前,应将本辖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总体情况,报省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同意。
八、岗位聘用
43、事业单位要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家行业指导意见,本实施意见和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和职责,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44、事业单位必须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高等级限额内,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按照不低于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基本任职条件要求,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人员。
45、对确有真才实学,工作业绩突出,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人员,可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4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47、聘(任)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除三级职员和四级职员外,其他领导人员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可采取直接聘任,推选聘任,委任,考任等多种形式聘(任)用。
48、聘用工作人员,必须签订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实行合同管理。聘用合同期限内需要进行岗位调整时,必须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做出相应变更,并填写《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所附的相关附件。
49、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聘用,签订聘用合同前,须按规定进行岗位等级认定。根据认定的岗位等级,按人事管理权限进行岗位聘用,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或变更合同内容,兑现岗位工资。
50、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
51、尚未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应按照《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甘政办发〔2005〕122号)及本实施意见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实行聘用制度。
已经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普遍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做好政策衔接,规范岗位设置,并调整聘用合同相应的内容。
九、组织实施
52、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确保岗位设置工作有序进行。
53、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54、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各类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要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确保事业单位根据岗位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
55、各市(州),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不得将编外人员纳入岗位管理。要坚持原则,走群众路线,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政策要公开,透明,重大事项要集体研究决定。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政策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单位主管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审批工资,不核拨经费,不准许人员招聘。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56、各市(州),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在首次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时,须建立由省人事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册》,加强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基础管理。要建立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57、本实施意见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58、本实施意见自发布之日施行。